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本科优秀毕业论文答辩新闻

发布时间:

本科优秀毕业论文答辩新闻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与技巧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下面是我整理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与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关于论文本身

本科的论文,要求其实不高,关键在于论文的标题、摘要、目录中的各级标题。对专业老师而言,看到论文的标题,就知道了你写的论文的20%,看到摘要,就知道了你论文要写的内容的40%,而看到目录中的各级标题,则基本知道了你论文的60—70%的内容。因此你在标题、摘要、目录中的各级标题上,要认真构思,条理清楚,逻辑正确,正文的内容如果真的有一些小的瑕疵,倒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所以写论文的顺序应该是选题后,把摘要和论文的目录构建好,就要跟指导老师商量,然后再开始撰写正文。

格式问题,大部分同学的论文格式都存在很多问题,这里把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列举下:

1、关键词中不能出现地名

2、正文内容的字体大小、字体样式都必须严格按照论文格式要求进行排版(你可以说自己写专业论文不在行,但文档排版,你是完全可以自己努力完成的)。 很多同学论文是东拼西凑的,把一些完全不懂的专业概念、分析工具、理论放到论文中,这样你必定要大幅度的抄袭,而且无法进行有效的修改,最要命的是答辩的时候被提问,一问三不知,这就等于告诉答辩老师你的论文是抄的。因此建议大家事先要搭好框架,借鉴的文献和文字都必须是自己能看懂的,哪怕是借鉴之前不懂的,也一定要挑借鉴过来,自己能看懂,能讲解的内容。

论文的正文中不要出现一些新闻、文学词汇,像这次有些同学论文中出现了同仇敌忾、杀伤力、不要把论文写的像新闻评论稿或者散文一样。

另外,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一定要和指导老师积极、有效的进行沟通——多和老师进行电话沟通,有条件的尽量来学校和导师当面沟通几次,这样做,一方面指导老师会因为你良好的态度给予你更多的指导(要记得,论文答辩是影响你毕业的大事情,但对指导老师而言这个只是年复一年的一件工作,你自己都不上心,如何要求论文指导老师每天盯着你改呢?)——自己的事情,自己要上心,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否则走上社会你就会吃大亏的)

二、关于答辩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关于论文答辩前的准备

1)论文答辩之前,一定要对照学院对论文格式的要求(这个可以到导师那里拿到格式范本),认真修改格式中存在的问题,仔细的看上几遍,一篇格式问题很少的论文,容易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那种一眼就可以看出无数格式问题的论文,很容易激发答辩老师去挖掘你论文中存在问题的欲望。

2)查重,不管你论文是怎么写出来的,一定要参与查重(一定要是引用知网数据库的查重,而不要用万方的,因为学院查重的系统引用的是知网的数据库)。

3)认真撰写论文答辩稿,客套话不要那么多,主要内容为你选题的意义、论文内容的概述、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这一块可以请教指导老师,针对你的论文,该如何表述,准备的答辩稿时间长度一般在5分钟左右。

4)答辩当天,一定要至少提早半个小时到达现场,不论你是第一个,还是最后一个,因为答辩之前,会有一些答辩的说明和注意事项的讲解,如果你迟到了,那么就错过了。另外提前到场,通过看别人的答辩和问答,会让你心里更加有数。当然,如果你大三的时候,就能抽时间去看毕业论文答辩,将会帮助你更早的了解论文答辩。

2、关于答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着装、形象。答辩一般在五月,着装颜色不要太鲜艳,要显得正式一些,最好是衬衫、长裤,切记不要穿无袖、超短裙。(这次答辩就有多个同学在着装上过于随意,这样显得很没有礼貌)

2)姿态和表达。这个真的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四年功。这次我这组答辩的选手中,有些人站的东倒西歪,有些人靠着讲台桌答辩,有些人答辩过程中有很多不雅的小动作(比如挠耳托腮),有些同学声音很小,有些同学上台就只能对着答辩稿毫无感情的念一遍,有些同学最后的几句话是一边走一边往门口走……我非常惊讶这些问题怎么会出现在我们毕业生身上,这些基本的表达能力和礼貌礼仪,是很多同学在大学里忽略学习的,这个时候集中爆发了。

3)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会对论文格式、专业概念、论文结构等方面进行提问,对自己有把握的问题,自信回答,对把握不足的问题,要认真听老师的指导,记录老师给你的建议和意见,并诚恳的告诉老师你答辩结束后会认真找指导老师请教,认真修改。

不要试图用自己不大准确的理解去忽悠老师,要相信专业老师的能力,他们拿到你的论文,五分钟之内,就可以看出你论文80%-90%的问题。因为专业老师的专业修养,因为他们经历过这么多答辩,看过那么多和大家差不多水平的论文,已经总结出大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一些了。

4)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要简洁,直奔主题,一个是因为你长篇大论回答的时候,答辩老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发现你论文中的问题(试问,你的论文经得起专业老师的仔细推敲吗?);二是因为你大篇幅的回答,会容易偏离要回答问题的主题。像有些同学就是很有针对性的围绕问题,简洁的把回答的要点告诉答辩老师,就能得到答辩老师的肯定。

5)答辩老师对你论文提出的修改意见和针对你问题的建议,一定要认真记下来。不管你的答辩是否有通过,你都要把这些问题和建议认真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认真修改。这样能大大降低你的论文被省里专家抽查出问题的概率,你想,答辩小组的专业老师都能看出来的问题,学院督导和省里专家会看不出来吗?改,一定要认真改,这是给自己上一个保险。

6)如果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的老师直接对你论文下判定,说你的论文不行,那么就赶紧找指导老师修改,安心参加二辩。至少,参加二辩你还有机会毕业,如果很差的论文一辩过了,等到被学院督导或者省里抽查,你就直接没有机会毕业了,所以个人认为要感谢在答辩过程中严格要求你的答辩老师,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帮你排除了后患了!

一、准备工作

1、学生在答辩前应通读论文,熟悉论文内容,为答辩做好充足的准备。

2、学生在答辩前完成毕业设计PPT,PPT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选题的目的与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结论与改进意见等,并展示相关图表、数据。

3、学生在答辩前根据论文的重点环节准备一些题目自问自答。

二、陈述

1、自我介绍是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应吐字清晰、语速正常。

2、学生结合PPT用5-10分钟自述,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单描述:论文标题、论文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详细描述: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该设计的研究过程、主要特点、创新部分、分析和计算的主要依据与结论、设计中的个人体会和改进意见。在自述中要出示有关报告、图表、实验数据或实物,本环节重在考核学生的组织与表述能力。

三、毕业论文答辩

学生完成自述后,答辩教师围绕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回答。答辩重在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为10—20分钟,回答提问时间5—10分钟。

四、毕业论文答辩系统

学习中心组织学生集体参加答辩,并给学社培训网上答辩系统的使用。

五、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及未答辩的学生不能按期毕业,须随下一年级重做毕业设计。

1、你的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学术论文的方式进行

主要是通过对书籍、报刊的阅览与浏览网站寻找大量相关材料及信息综合整理系统分析,并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以及分析手段对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以及经验对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提炼,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和提升方法。

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

旅游产业已成为平度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速度惊人收益率高,但是在平度市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们需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研究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们认清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平度市的综合优势更好的发展旅游产业。

3、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不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结果又会怎样?

阻碍旅游产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放缓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4、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体框架存在何种关联?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为论文的主体框架提供理论依据框架直接反应理论的理论概念

主要理论基础: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区域旅游规划原理、第三产业经济学。

5、质性研究与访谈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的区别?质性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包括什么是质性数据

质性方法与量化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质性方法对研究现实问题和理论建构的作用与意义。

6、经过你的研究,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

首先我必须正面诠释我的论文性质作为一篇本科学士毕业论文我确实用心完成了我的学习任务,但如果一旦将论文的框架与概论进行实际运用它还是浅显、不成熟的。其结果也就有可能成为理论性上的成功或实际运用上的短板但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份微薄的补充。

正面:通过社会调查和资料查阅分析现状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负面:理论性过强实际运用性有待于商榷实际操作需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旅游产业点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7、你的论文基础何种研究视角?是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视角?

社会角度,社会素材与产业数据的收集来源社会。

8、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是点的研究还是面的研究?

在社会大产业面前属于旅游产业的个体研究,但在这个点的集合上又是面的研究涉及旅游产业的各个方面综合因素及利弊端。

9、论文中的结论、建议或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具有虽然相对于专家性的研究、指导具有一定的不足,但根据资料查阅和社会调研所得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及策略在配合当地实际情况及各界力量努力的基础上还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10、研究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研究框架是否符合论文规范(而不是写书的逻辑)?

具有不同行业间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符合

1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论文写作的角度进行选择:我是一名平度人平度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情况,我比较了解,但是在平度市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也在其发展过程中看到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研究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认清**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为家乡略尽微薄之力并以此完成教学任务。

个人的原因进行选择:我的从业规划是以后在旅游的相关产业就业最后进行自主创业。本篇论文的写作能够加强我对该行业的理解与认识垒实就业基础。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和目的

1,在毕业论文答辩时,答辩老师首先要求你简要叙述你的毕业论文的内容。叙述中要表述清楚你写这篇论文的构思(提纲),论点,论据,论述方式(方法)。一般约5分钟左右。答辩老师通过你的叙述,了解你对所写论文的思考过程,考察你的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第二步,进行现场答辩。答辩老师向你提出2—3个问题后,做即兴答辩。其中一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问题,考察学生对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第二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或专业实务进行讲(论)述。考察你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你实务(实际)工作的联系及帮助,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个问题,根据学生有一定工作经验,提出专业理论或实务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案例和实务,研讨理论依据或当前所学专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及热点问题。考察学生专业方面的潜在能力。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就是检查毕业生是否是认真独立完成的毕业论文,考察毕业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专业方面的潜在能力。答辩老师结合毕业生现场答辩情况评定答辩成绩。

二,毕业生如何准备和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1,对自己所写论文要十分熟悉。当然,通过独立思考,反复推敲,按自己的构思动手写成的论文,你一定是熟悉的。不过我们过去接触过的论文中,有的是把收集来的资料"粘贴"成论文,提交论文时,本人没有认真读一遍,交出的论文漏洞百出。比如,有的论文称"21世纪……",而后面的论述用的资料又是"1995年如何如何……"这样答辩时由于你对论文不熟悉,针对所提问题就很难回答;还有的毕业论文给人感觉写的不错,但答辩时却一问三不知,显然对这篇毕业论文你不熟悉。所以参加毕业论文答辩,首先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

2,针对答辩提出问题的方向,在答辩前做些准备。

(1),对自己所写论文中涉及的专业基本概念和原理,在答辩前最好一一整理出来。比如,论文中我的第二个论点中涉及了某个基本概念,这个基本概念的内容我参考了某"专业书"的第几页,内容是什么,整理好备用。

(2),结合所写论文的论点,在答辩前,收集一些资料。比如,很说明问题的好案例;比如,在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例等等。

(3),在当前所学专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及热点问题方面。平时多关注所学专业当前的政策研究,热点问题的讨论。

只要同学们认真写作论文,在答辩前认真做好准备,都会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预祝大家获得好成绩,成为合格毕业生。

毕业论文答辩流程一般包括自我介绍、答辩人陈述、提问与答辩、总结和致谢五部分。

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答辩人陈述: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文章的创新部分;结论、价值和展望;自我评价。

提问与答辩: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答辩教师提问的范围在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内,一般不会出现离题的情况。提问的重点放在论文的核心部分,通常会让答辩人对关键问题作详细、展开性论述,深入阐明。答辩教师也会让答辩人解释清楚自述中未讲明白的地方。论文中没有提到的漏洞,也是答辩小组经常会问到的部分。再有就是论文中明显的错误,这可能是由于答辩人比较紧张而导致口误,也可能是答辩人从未意识到,如果遇到这种状况,不要紧张,保持镇静,认真考虑后再回答。还有一种判断类的题目,即答辩教师故意以错误的观点提问,这就需要答辩人头脑始终保持清醒,精神高度集中,正确作答。

仔细聆听答辩教师的问题,然后经过缜密的思考,组织好语言。回答问题时要求条理清晰、符合逻辑、完整全面、重点突出。如果没有听清楚问题,请答辩教师再重复一遍,态度诚恳,有礼貌。

当有问题确实不会回答时,也不要着急,可以请答辩教师给予提示。答辩教师会对答辩人改变提问策略,采用启发式的引导式的问题,降低问题难度。

出现可能有争议的观点,答辩人可以与答辩教师展开讨论,但要特别注意礼貌。答辩本身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切不可与答辩教师争吵,辩论应以文明的方式进行。

总结: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致谢: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注意事项

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

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问的现象。

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

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

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

不论是自述,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强调重点,略述枝节;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讲,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最好避开不讲或少讲。

通常提问会依据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的顺序。

答辩人的答题时间一般会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除非答辩教师特别强调要求展开论述,都不必要展开过细。直接回答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去掉旁枝细节,简单干脆,切中要害。

1.页面大小的选择

此为幻灯片模板选择的第一步(许多人从来没有用过这个设置)。打开"文件"→"页面设置"→选择"幻灯片大小"。默认设置是屏幕大小,可根据需要更改设置。例如35mm页面,长度比默认页面要宽一些。

2.幻灯片的通用模板

大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找到许多通用模板,特别是office xp系列。由于同一个模板可选择不同的配色方案(页面击鼠标右键→"幻灯片配色方案"),从而有了很多的选择。但使用者也会发觉,喜欢的模板实在太少,并且又被别人频繁使用,缺乏创意。

3.自己制作模板

由于模板可以编辑,因此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模板并不很难。首先选择一个幻灯片模板,然后选择菜单"视图"→"母版",一般有标题母板和文本母板二个式样,这个时候原来在普通视图下不能更改的许多东西,就都可以编辑了,即使是文字的颜色也可统一编辑。例如想要每一张幻灯片都有自己学校的校徽,直接插入母板即可。以上的操作并不复杂,但要设计出一个彻底全新的模板相对较难。笔者的策略是,找到一个喜欢的模板,然后稍微做一些改动,看上去就与众不同了。

4.回归简单的模板

幻灯片做多了,就不会喜欢比较花哨的模板了。因为模板太花哨,会影响到表达过程,让观众过多注意模板,从而忽略幻灯所要表达的实际内容。此外,选择一个从来没有用过的模板也有风险。如果对配色没有经验,计算机的色彩也未经过校正,电脑屏幕上的显示与投影仪屏幕上会有较大差别。特别是底色和文字色相近的配置,在光线很亮的地方效果就会很差。如果是答辩或学术汇报,推荐选择简洁明了的幻灯片,可以显示出严肃认真的学术气氛。

5.模板的基本要求

(1)尽量选择同一个底色的模板,至少要在文字或图片的地方保持同一颜色。如果采用两种或多种底色,且反差较大,则文字颜色搭配难以达到协调,看起来过于花哨。

(2)文字或图片颜色不能过于接近底色,要有一定对比度。同时一张幻灯片上的颜色尽量不要超过3种,不要在一个主题下显示多种颜色。

(3)整个幻灯的配色方式要一致。比如标题使用蓝色,后边幻灯的标题中应尽量使用蓝色。字号、字体、行间距保持一致,甚至插图位置、大小,均不应随意改变。

(4)文字、图表的"出现方式"的选择中可适当选用动画,但不可过多。显示同一幻灯片上不同内容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动画。

6.推荐模板

(1)白底:可以选择黑字、红字和蓝字。如果觉得不够丰富,可改变局部的底色。

(2)蓝底:深蓝更好一点,可配以白字或黄字(浅黄和橘黄),但应避免选择暗红色。这是最常用、最稳妥,也是最简单的配色方案。

(3)黑底:配以白字和黄字(橘黄比浅黄好)。

这三种配色方式可保证幻灯质量,如果是初次做,强力推荐。一般幻灯不应该只有文字,同时可适当加入模式图或流程图,使幻灯增加色彩。也可加一点小小的花边,标题和正文之间加一条线,或插入学校、医院的图标,都可使幻灯避免单调。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新闻

据广东自考最新得到的消息,经过各个环节的考核,2022年下半年本科学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已于2022年11月25日结束,本次应参加本科学士学位论文答辩共979人,其中实际参加954人,缺席25人,以下是关于本次答辩结果的公告:一、论文答辩结果如下,具体名单可登录官网自行查询。二、其他事项说明:1、答辩结果为修改后通过的学生,需根据《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的格式要求及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修改论文,并于11月30日17:00前交到继续教育学院第二综合楼604,未按要求修改并提交者,按不通过处理。2、其中,考核通过的542人中商务管理专业的考生有313人,会计、会计学专业的考生为64人,金融管理专业的考生则为60人,而其他专业的考生人数较少。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报考的考生多数会选择偏向经济管理类和商贸类的专业,而这类专业也是的强势专业,因此考生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院校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方向考虑。自考本科学士学位论文答辩是自考本科考核中最后的环节,考生走到该环节拼尽全力也应该拿下,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目前还未考完所有课程的考生遇到学习上的难题不应该轻易放弃,坚持努力终有收获,如果需要学习上的指导,可以点击在线专业老师咨询。

1,可以考2,有导师,只要报名论文辅导,就有导师3,主考院校的考试(一般是毛概和专业课)和英语4,学位和毕业不冲突,也不作废,一般是先考学位5,一般是导师给你一个大纲,自己定一个和自己专业有关的题目6,只要把自己论文的内容弄清楚,一般就可以过,老师不会难为你的,因为你交辅导钱了~`

只要你在答辩的时候不是错得太离谱,都会及格,想要得高分首先论文得结构完整有创新点不能胡乱一抄应付了事,其次答辩的时候思维要敏捷,回答问题要准确,不能车轱辘话来会说,要对论文很熟悉才可以,再次需要你的知识面比较宽,老师可能是其他法学方向的,提出的问题你要会回答才行。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与技巧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下面是我整理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与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关于论文本身

本科的论文,要求其实不高,关键在于论文的标题、摘要、目录中的各级标题。对专业老师而言,看到论文的标题,就知道了你写的论文的20%,看到摘要,就知道了你论文要写的内容的40%,而看到目录中的各级标题,则基本知道了你论文的60—70%的内容。因此你在标题、摘要、目录中的各级标题上,要认真构思,条理清楚,逻辑正确,正文的内容如果真的有一些小的瑕疵,倒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所以写论文的顺序应该是选题后,把摘要和论文的目录构建好,就要跟指导老师商量,然后再开始撰写正文。

格式问题,大部分同学的论文格式都存在很多问题,这里把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列举下:

1、关键词中不能出现地名

2、正文内容的字体大小、字体样式都必须严格按照论文格式要求进行排版(你可以说自己写专业论文不在行,但文档排版,你是完全可以自己努力完成的)。 很多同学论文是东拼西凑的,把一些完全不懂的专业概念、分析工具、理论放到论文中,这样你必定要大幅度的抄袭,而且无法进行有效的修改,最要命的是答辩的时候被提问,一问三不知,这就等于告诉答辩老师你的论文是抄的。因此建议大家事先要搭好框架,借鉴的文献和文字都必须是自己能看懂的,哪怕是借鉴之前不懂的,也一定要挑借鉴过来,自己能看懂,能讲解的内容。

论文的正文中不要出现一些新闻、文学词汇,像这次有些同学论文中出现了同仇敌忾、杀伤力、不要把论文写的像新闻评论稿或者散文一样。

另外,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一定要和指导老师积极、有效的进行沟通——多和老师进行电话沟通,有条件的尽量来学校和导师当面沟通几次,这样做,一方面指导老师会因为你良好的态度给予你更多的指导(要记得,论文答辩是影响你毕业的大事情,但对指导老师而言这个只是年复一年的一件工作,你自己都不上心,如何要求论文指导老师每天盯着你改呢?)——自己的事情,自己要上心,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否则走上社会你就会吃大亏的)

二、关于答辩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关于论文答辩前的准备

1)论文答辩之前,一定要对照学院对论文格式的要求(这个可以到导师那里拿到格式范本),认真修改格式中存在的问题,仔细的看上几遍,一篇格式问题很少的论文,容易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那种一眼就可以看出无数格式问题的论文,很容易激发答辩老师去挖掘你论文中存在问题的欲望。

2)查重,不管你论文是怎么写出来的,一定要参与查重(一定要是引用知网数据库的查重,而不要用万方的,因为学院查重的系统引用的是知网的数据库)。

3)认真撰写论文答辩稿,客套话不要那么多,主要内容为你选题的意义、论文内容的概述、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这一块可以请教指导老师,针对你的论文,该如何表述,准备的答辩稿时间长度一般在5分钟左右。

4)答辩当天,一定要至少提早半个小时到达现场,不论你是第一个,还是最后一个,因为答辩之前,会有一些答辩的说明和注意事项的讲解,如果你迟到了,那么就错过了。另外提前到场,通过看别人的答辩和问答,会让你心里更加有数。当然,如果你大三的时候,就能抽时间去看毕业论文答辩,将会帮助你更早的了解论文答辩。

2、关于答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着装、形象。答辩一般在五月,着装颜色不要太鲜艳,要显得正式一些,最好是衬衫、长裤,切记不要穿无袖、超短裙。(这次答辩就有多个同学在着装上过于随意,这样显得很没有礼貌)

2)姿态和表达。这个真的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四年功。这次我这组答辩的选手中,有些人站的东倒西歪,有些人靠着讲台桌答辩,有些人答辩过程中有很多不雅的小动作(比如挠耳托腮),有些同学声音很小,有些同学上台就只能对着答辩稿毫无感情的念一遍,有些同学最后的几句话是一边走一边往门口走……我非常惊讶这些问题怎么会出现在我们毕业生身上,这些基本的表达能力和礼貌礼仪,是很多同学在大学里忽略学习的,这个时候集中爆发了。

3)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会对论文格式、专业概念、论文结构等方面进行提问,对自己有把握的问题,自信回答,对把握不足的问题,要认真听老师的指导,记录老师给你的建议和意见,并诚恳的告诉老师你答辩结束后会认真找指导老师请教,认真修改。

不要试图用自己不大准确的理解去忽悠老师,要相信专业老师的能力,他们拿到你的论文,五分钟之内,就可以看出你论文80%-90%的问题。因为专业老师的专业修养,因为他们经历过这么多答辩,看过那么多和大家差不多水平的论文,已经总结出大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一些了。

4)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要简洁,直奔主题,一个是因为你长篇大论回答的时候,答辩老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发现你论文中的问题(试问,你的论文经得起专业老师的仔细推敲吗?);二是因为你大篇幅的回答,会容易偏离要回答问题的主题。像有些同学就是很有针对性的围绕问题,简洁的把回答的要点告诉答辩老师,就能得到答辩老师的肯定。

5)答辩老师对你论文提出的修改意见和针对你问题的建议,一定要认真记下来。不管你的答辩是否有通过,你都要把这些问题和建议认真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认真修改。这样能大大降低你的论文被省里专家抽查出问题的概率,你想,答辩小组的专业老师都能看出来的问题,学院督导和省里专家会看不出来吗?改,一定要认真改,这是给自己上一个保险。

6)如果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的老师直接对你论文下判定,说你的论文不行,那么就赶紧找指导老师修改,安心参加二辩。至少,参加二辩你还有机会毕业,如果很差的论文一辩过了,等到被学院督导或者省里抽查,你就直接没有机会毕业了,所以个人认为要感谢在答辩过程中严格要求你的答辩老师,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帮你排除了后患了!

一、准备工作

1、学生在答辩前应通读论文,熟悉论文内容,为答辩做好充足的准备。

2、学生在答辩前完成毕业设计PPT,PPT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选题的目的与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结论与改进意见等,并展示相关图表、数据。

3、学生在答辩前根据论文的重点环节准备一些题目自问自答。

二、陈述

1、自我介绍是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应吐字清晰、语速正常。

2、学生结合PPT用5-10分钟自述,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单描述:论文标题、论文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详细描述: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该设计的研究过程、主要特点、创新部分、分析和计算的主要依据与结论、设计中的个人体会和改进意见。在自述中要出示有关报告、图表、实验数据或实物,本环节重在考核学生的组织与表述能力。

三、毕业论文答辩

学生完成自述后,答辩教师围绕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回答。答辩重在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为10—20分钟,回答提问时间5—10分钟。

四、毕业论文答辩系统

学习中心组织学生集体参加答辩,并给学社培训网上答辩系统的使用。

五、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及未答辩的学生不能按期毕业,须随下一年级重做毕业设计。

1、你的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学术论文的方式进行

主要是通过对书籍、报刊的阅览与浏览网站寻找大量相关材料及信息综合整理系统分析,并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以及分析手段对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以及经验对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提炼,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和提升方法。

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

旅游产业已成为平度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速度惊人收益率高,但是在平度市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们需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研究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们认清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平度市的综合优势更好的发展旅游产业。

3、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不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结果又会怎样?

阻碍旅游产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放缓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4、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体框架存在何种关联?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为论文的主体框架提供理论依据框架直接反应理论的理论概念

主要理论基础: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区域旅游规划原理、第三产业经济学。

5、质性研究与访谈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的区别?质性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包括什么是质性数据

质性方法与量化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质性方法对研究现实问题和理论建构的作用与意义。

6、经过你的研究,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

首先我必须正面诠释我的论文性质作为一篇本科学士毕业论文我确实用心完成了我的学习任务,但如果一旦将论文的框架与概论进行实际运用它还是浅显、不成熟的。其结果也就有可能成为理论性上的成功或实际运用上的短板但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份微薄的补充。

正面:通过社会调查和资料查阅分析现状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负面:理论性过强实际运用性有待于商榷实际操作需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旅游产业点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7、你的论文基础何种研究视角?是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视角?

社会角度,社会素材与产业数据的收集来源社会。

8、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是点的研究还是面的研究?

在社会大产业面前属于旅游产业的个体研究,但在这个点的集合上又是面的研究涉及旅游产业的各个方面综合因素及利弊端。

9、论文中的结论、建议或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具有虽然相对于专家性的研究、指导具有一定的不足,但根据资料查阅和社会调研所得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及策略在配合当地实际情况及各界力量努力的基础上还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10、研究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研究框架是否符合论文规范(而不是写书的逻辑)?

具有不同行业间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符合

1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论文写作的角度进行选择:我是一名平度人平度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情况,我比较了解,但是在平度市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也在其发展过程中看到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研究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认清**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为家乡略尽微薄之力并以此完成教学任务。

个人的原因进行选择:我的从业规划是以后在旅游的相关产业就业最后进行自主创业。本篇论文的写作能够加强我对该行业的理解与认识垒实就业基础。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和目的

1,在毕业论文答辩时,答辩老师首先要求你简要叙述你的毕业论文的内容。叙述中要表述清楚你写这篇论文的构思(提纲),论点,论据,论述方式(方法)。一般约5分钟左右。答辩老师通过你的叙述,了解你对所写论文的思考过程,考察你的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第二步,进行现场答辩。答辩老师向你提出2—3个问题后,做即兴答辩。其中一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问题,考察学生对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第二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或专业实务进行讲(论)述。考察你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你实务(实际)工作的联系及帮助,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个问题,根据学生有一定工作经验,提出专业理论或实务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案例和实务,研讨理论依据或当前所学专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及热点问题。考察学生专业方面的潜在能力。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就是检查毕业生是否是认真独立完成的毕业论文,考察毕业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专业方面的潜在能力。答辩老师结合毕业生现场答辩情况评定答辩成绩。

二,毕业生如何准备和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1,对自己所写论文要十分熟悉。当然,通过独立思考,反复推敲,按自己的构思动手写成的论文,你一定是熟悉的。不过我们过去接触过的论文中,有的是把收集来的资料"粘贴"成论文,提交论文时,本人没有认真读一遍,交出的论文漏洞百出。比如,有的论文称"21世纪……",而后面的论述用的资料又是"1995年如何如何……"这样答辩时由于你对论文不熟悉,针对所提问题就很难回答;还有的毕业论文给人感觉写的不错,但答辩时却一问三不知,显然对这篇毕业论文你不熟悉。所以参加毕业论文答辩,首先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

2,针对答辩提出问题的方向,在答辩前做些准备。

(1),对自己所写论文中涉及的专业基本概念和原理,在答辩前最好一一整理出来。比如,论文中我的第二个论点中涉及了某个基本概念,这个基本概念的内容我参考了某"专业书"的第几页,内容是什么,整理好备用。

(2),结合所写论文的论点,在答辩前,收集一些资料。比如,很说明问题的好案例;比如,在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例等等。

(3),在当前所学专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及热点问题方面。平时多关注所学专业当前的政策研究,热点问题的讨论。

只要同学们认真写作论文,在答辩前认真做好准备,都会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预祝大家获得好成绩,成为合格毕业生。

毕业论文答辩流程一般包括自我介绍、答辩人陈述、提问与答辩、总结和致谢五部分。

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答辩人陈述: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文章的创新部分;结论、价值和展望;自我评价。

提问与答辩: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答辩教师提问的范围在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内,一般不会出现离题的情况。提问的重点放在论文的核心部分,通常会让答辩人对关键问题作详细、展开性论述,深入阐明。答辩教师也会让答辩人解释清楚自述中未讲明白的地方。论文中没有提到的漏洞,也是答辩小组经常会问到的部分。再有就是论文中明显的错误,这可能是由于答辩人比较紧张而导致口误,也可能是答辩人从未意识到,如果遇到这种状况,不要紧张,保持镇静,认真考虑后再回答。还有一种判断类的题目,即答辩教师故意以错误的观点提问,这就需要答辩人头脑始终保持清醒,精神高度集中,正确作答。

仔细聆听答辩教师的问题,然后经过缜密的思考,组织好语言。回答问题时要求条理清晰、符合逻辑、完整全面、重点突出。如果没有听清楚问题,请答辩教师再重复一遍,态度诚恳,有礼貌。

当有问题确实不会回答时,也不要着急,可以请答辩教师给予提示。答辩教师会对答辩人改变提问策略,采用启发式的引导式的问题,降低问题难度。

出现可能有争议的观点,答辩人可以与答辩教师展开讨论,但要特别注意礼貌。答辩本身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切不可与答辩教师争吵,辩论应以文明的方式进行。

总结: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致谢: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注意事项

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

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问的现象。

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

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

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

不论是自述,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强调重点,略述枝节;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讲,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最好避开不讲或少讲。

通常提问会依据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的顺序。

答辩人的答题时间一般会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除非答辩教师特别强调要求展开论述,都不必要展开过细。直接回答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去掉旁枝细节,简单干脆,切中要害。

1.页面大小的选择

此为幻灯片模板选择的第一步(许多人从来没有用过这个设置)。打开"文件"→"页面设置"→选择"幻灯片大小"。默认设置是屏幕大小,可根据需要更改设置。例如35mm页面,长度比默认页面要宽一些。

2.幻灯片的通用模板

大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找到许多通用模板,特别是office xp系列。由于同一个模板可选择不同的配色方案(页面击鼠标右键→"幻灯片配色方案"),从而有了很多的选择。但使用者也会发觉,喜欢的模板实在太少,并且又被别人频繁使用,缺乏创意。

3.自己制作模板

由于模板可以编辑,因此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模板并不很难。首先选择一个幻灯片模板,然后选择菜单"视图"→"母版",一般有标题母板和文本母板二个式样,这个时候原来在普通视图下不能更改的许多东西,就都可以编辑了,即使是文字的颜色也可统一编辑。例如想要每一张幻灯片都有自己学校的校徽,直接插入母板即可。以上的操作并不复杂,但要设计出一个彻底全新的模板相对较难。笔者的策略是,找到一个喜欢的模板,然后稍微做一些改动,看上去就与众不同了。

4.回归简单的模板

幻灯片做多了,就不会喜欢比较花哨的模板了。因为模板太花哨,会影响到表达过程,让观众过多注意模板,从而忽略幻灯所要表达的实际内容。此外,选择一个从来没有用过的模板也有风险。如果对配色没有经验,计算机的色彩也未经过校正,电脑屏幕上的显示与投影仪屏幕上会有较大差别。特别是底色和文字色相近的配置,在光线很亮的地方效果就会很差。如果是答辩或学术汇报,推荐选择简洁明了的幻灯片,可以显示出严肃认真的学术气氛。

5.模板的基本要求

(1)尽量选择同一个底色的模板,至少要在文字或图片的地方保持同一颜色。如果采用两种或多种底色,且反差较大,则文字颜色搭配难以达到协调,看起来过于花哨。

(2)文字或图片颜色不能过于接近底色,要有一定对比度。同时一张幻灯片上的颜色尽量不要超过3种,不要在一个主题下显示多种颜色。

(3)整个幻灯的配色方式要一致。比如标题使用蓝色,后边幻灯的标题中应尽量使用蓝色。字号、字体、行间距保持一致,甚至插图位置、大小,均不应随意改变。

(4)文字、图表的"出现方式"的选择中可适当选用动画,但不可过多。显示同一幻灯片上不同内容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动画。

6.推荐模板

(1)白底:可以选择黑字、红字和蓝字。如果觉得不够丰富,可改变局部的底色。

(2)蓝底:深蓝更好一点,可配以白字或黄字(浅黄和橘黄),但应避免选择暗红色。这是最常用、最稳妥,也是最简单的配色方案。

(3)黑底:配以白字和黄字(橘黄比浅黄好)。

这三种配色方式可保证幻灯质量,如果是初次做,强力推荐。一般幻灯不应该只有文字,同时可适当加入模式图或流程图,使幻灯增加色彩。也可加一点小小的花边,标题和正文之间加一条线,或插入学校、医院的图标,都可使幻灯避免单调。

本科优秀毕业论文答辩

1、首先,由考生简单介绍自己的论文观点并做简要陈述。2、然后由答辩小组就论文提问,问题多少因人而异。之后会给学生留出准备时间。3、准备完毕,考生需针对老师的提问一一作答。4、接下来,答辩考生退场后,答辩小组会对每位考生的论文及答辩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写出答辩小组意见,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决定每位考生的答辩成绩,导师不参与论文的投票。5、投票结果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答辩委员会给出的成绩还要通过系学位委员会和学校学位委员会的评审。如果考生最终成绩为优或良,即获得了申请学士学位的资格。(答辩流程来源:学术堂)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流程

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流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般包括自我介绍、答辩人陈述、提问与答辩、总结和致谢五部分。

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2、答辩人陈述: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文章的创新部分;结论、价值和展望;自我评价。

3、提问与答辩: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4、总结: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5、致谢: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注意事项

1、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

2、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3、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问的现象。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

4、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

5、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

6、不论是自述,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强调重点,略述枝节;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讲,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最好避开不讲或少讲。

7、通常提问会依据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的顺序。

8、答辩人的答题时间一般会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除非答辩教师特别强调要求展开论述,都不必要展开过细。直接回答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去掉旁枝细节,简单干脆,切中要害。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是来自12届本科物流管理2班的黄xx,我的论文题目是"论现代物流的增值服务"。论文是在刘堂宏老师和于艳红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向3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对本论文的设计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做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现代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第三利润泉",而现代物流的增值服务作为物流的发展趋势和核心竞争力,也应该得到广泛的重视与发展。随着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向成熟,超越单一的物流服务,转向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物流增值服务企业实现自身价值的新思路。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介绍现代物流的增值服务的定义及其必要性,从市场对物流服务的新需求出发,引申出现代物流增值服务的在物流服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分析我国物流的增值服务的现状,主要讲述中国企业对物流需求的层次还很低,对采用高水平的物流服务还不能马上接受。

第三部分是论述物流的增值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第四部分是讲述现代物流增值服务的种类,例如仓储型增值服务、金融担保增值服务和代收货款增值服务。

第五部分是总结我国物流增值服务发展的方向,包含3个小点:物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以及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物流代理模式。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虽然我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但由于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仍使得这篇文章存在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研究,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一般流程如下一、答辩资格审查毕业生在本科生毕业论文按计划完成,经教导老师指导、评阅,并确定其是否具备答辩资格。指导老师在其答辩申请表上签字同意后,方可参加答辩。指导老师签字同意学生答辩后,须将其答辩申请表交教研室主任,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并予以分组。二、成立答辩小组各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组建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由3-5名答辩评委组成,答辩评委原则上应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担任。答辩小组数量可视情而定。实行指导老师回避制度。答辩小组设组长一人,答辩秘书一人。二、毕业论文答辩的组织实施由答辩小组主持答辩并以公开方式进行。答辩前,参加答辩的每位学生须向答辩小组发放答辩提纲。答辩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详细审阅每位学生毕业论文报告,了解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并准备答辩时应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答辩作好准备。(一)答辩程序。1.答辩时,学生先自述论文,简要汇报论文的主要观点、材料和结论,时间为5-10分钟。然后认真听取评委提出的问题(评委可就论文的基本内容提3—5个问题)并做好记录,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以后,依次认真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不得回避。确实回答不了的问题应予以声明,直至评委认为答辩可以结束为止。2.第一位答辩学生自述论文和接受评委提问结束后,到准备席准备;下一位答辩学生到答辩席自述论文和接受提问;依次类推。3.答辩设有专门工作人员进行记录以及评分统计工作。(二)答辩要求。1.参加答辩者必须按照要求进行答辩。2.参加答辩者必须讲究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回答问题有理有据,不得强词夺理。否则,答辩主持人可视情节轻重,向答辩者提出警告、降分、中止答辩直至取消答辩资格。3.参加答辩及旁听者必须严格遵守会场纪律。答辩会场必须保持安静。旁听者不得向正在答辩的同学提示。四、论文成绩评定答辩小组就毕业论文答辩情况,写出评语,给出答辩成绩。成绩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评出。答辩小组按学校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在参考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结果的基础上,评定每个学生的总成绩。五、答辩材料1.每位学生的材料包括开题报告、指导记录表、评阅人评分表、指导教师评分表、答辩申请表、答辩情况表、综合成绩评分表、优秀论文专家推荐表等。2.答辩秘书在答辩小组组长的指导下认真填写相关表格,并督促学生及指导老师、评阅人及时送交或补充相关材料。3.答辩材料齐全后交各专业主任审核,如有缺失,答辩组长和秘书负责督促学生及指导老师、评阅人补齐。4.每位指导老师须妥善保存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资料的电子版。最后由各专业主任汇总并妥善保存。

1.在论文答辩会之前,我们需要将经过了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包括所有的提纲以及任务书还有初稿都提交上去。2.在答辩会上进行论文阐述时需要先用一个短时间概述自己毕业论文的大概是什么内容以及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论题,详细的介绍毕业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还有自己在写作时候的体会,字句清晰意思明确的让老师和其他在场人员明白自己所讲述的内容,这部分会考察到你的分析能力还有一些综合归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答辩进行时会有老师对你所讲述的问题进行提问,一般在3个左右,在老师提问完后根据学校的规定可以准备一段时间或者立即给与老师答复。4.答辩完成之后学员退场,导师以及其他委员会成员根据你的论文质量和答辩的情况商讨是否通过并拟定大概成绩。5.在拟定完成绩之后主答辩导师可能会找回学员,对学员答辩情况给与小结,会肯定部分内容,然后对其他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加以补充和指点。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新闻学优秀毕业论文

新闻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新闻学的毕业论文提纲,欢迎大家分享。

题目: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三节、“二次伤害”概念界定

第四节、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时异势殊:新媒体扩大“二次伤害”

第一节、新媒体为新闻二次伤害提供“平台”

一、新传播者:传受一体,主体多元

二、新传播内容:包罗万象,不可计数

三、新传播渠道:开放共享,扩大影响

四、新受众细分:匿名虚拟,促进舆论

五、新传播效果:即时互动,满足需求

第二节、新媒体环境下二次伤害的'方式

一、轰炸式采访

二、透明化报道

三、加工性传播

四、网络暴力式反馈

第三节、新媒体扩大二次伤害影响

一、对新闻当事人的伤害

二、损害媒体公信力

三、对受众的伤害

四、影响社会公平公正

第三章、过犹不及:“姚贝娜事件”中的二次伤害

第一节、姚贝娜事件发展始末

第二节、姚贝娜事件中“二次伤害”现象探析

一、新闻媒体造成“二次伤害”的表现

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造成“二次伤害”的表现

第三节、姚贝娜事件相关结论

一、新闻采访时媒体应遵循伦理道德

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应提高媒介素养

第四章、追根溯源:新媒体二次伤害成因

第一节、媒体原因

一、采写过程中新闻伦理意识淡薄

二、信息把关弱化

三、新闻生产流程简化

四、传播过程异化

第二节、社会原因

一、经济利益下的“新闻大战”

二、大众文化对媒体的消费

三、新媒体技术上为“二次伤害”提供条件

四、新媒介素养教育缺乏

第三节、受众原因

一、受众新闻生产过程非理性化

二、阅听兴趣偏猎奇

第四节、当事人原因

一、过于依赖媒体

二、缺乏维权意识

第五章、因事制宜:减少二次伤害现象

第一节、传媒制度的“他律”

一、加强新闻立法及网络管理

二、加强学术研究

三、制订相关传媒内部职业规范细则

四、提高公民新媒介素养

第二节、新闻从业者的“自律”

一、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加大监督力度

三、理性对待受众需求

四、坚持正面引导

第三节、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自律”

一、辨别媒介信息

二、理性看待各类突发事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职业道德观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特定职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是社会对从事某种专业工作人员的较为恒定的角色认定,社会生活中职业化程度越高、职业地位越巩固的职业,人们对其从业者的道德水准的认定也越明确。职业道德观是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它一经形成,又反过来影响甚至指导具体的职业工作和职业行为。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观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通过新闻职业特点的体现。 当前,新闻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一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出卖版面;为抢“卖点”,大量刊登色情、暴力新闻,甚至编造假新闻……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新闻自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一、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引发“信任危机”。当前新闻工作者中,部分记者在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和缺失,以致败坏了记者的公众形象,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记者队伍的“信任危机”。一段时间以来,传媒界把“加强行业自律、强调职业道德、刹住不正之风”局限于集中“对有偿新闻进行专项治理”,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就记者队伍的建设而言还远远不够。应该看到,当前损害媒体和记者声誉的,不仅是有偿新闻,还包括在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社会责任方面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记者当然要追逐社会热点,每每遇到天灾人祸,记者应该不辞辛劳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去捕捉新闻,如实报道,这种追新闻的劲头应该大大提倡。职业道德修养是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精髓和永恒主题,是记者的必修课。记者在待人接物中应有的修养和礼貌,是真情、友好、善良的表现,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法宝”。没有礼貌,不尊重人,也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然而当前记者队伍中有些人自以为是,架子很大,缺乏教养,不尊重人,经常制造出一些事端有意让人难堪。这些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其后果必然是偏离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和铲除它,这样我们就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或防止新闻宣传在弘扬主旋律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问题,从而切实保障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二、新闻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无论是从自己的责任,还是社会地位、社会影响、个人成长来看,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新闻工作者的一切活动,不仅要为人民群众传播信息,传播真理,采写读者最需要、最有益的新闻,又要反映他们的意见、愿望和呼声。记者发出的每一篇报道,都要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要公正无私,要按照新闻价值的标准来选择、衡量,不能把个人偏见、个人好恶和个人关系带到工作中来。新闻工作者应该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在采访活动中,记者会经常接触到社会上的矛盾冲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称职的记者,要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以除恶扬善、扶正祛邪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坚决同那种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以及错误言行作斗争,不管个人会遭到打击报复,甚至会遇到生命的危险,绝不能在政治上投机迎合,绝不能屈服于任何邪恶,绝不能明哲保身,拿原则作交易。一个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富有责任心的记者,绝不会抢发某些有可能是虚假的、不实的报道。“客观报道”代表的是一种新闻职业道德,它不是谣言的遮羞布。以高度的新闻职业道德约束自己,追求真正的客观报道,这是新闻工作者永远不能推卸的责任。不逐名利,严格自律,抵制歪风邪气的侵蚀。新闻工作者应有以身作则的义务。那种“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和行为,那种利用工作之便搞有偿新闻的做法,那种追逐个人名利而抄袭剽窃的行为,那种为了“卖点”而降低新闻品格的媚俗之风,必须坚决反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严加禁止。新闻工作是一项严肃的职业,它不允许为了个人目的利用新闻报道手段进行无原则的吹捧。也不允许利用新闻职业的便利打击陷害好人。三、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一种责任。新闻传播业应该不为任何权力左右,新闻工作者必须站在客观、公正、平衡的立场上报道事实,尽可能把个人感情因素降到最低程度,把对新闻事件评价的权利交给受众。新闻工作者有其特殊的使命,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良知,所谓真实、客观、公正等正是这种规范、道德和良知的体现。但任何职业规范都不应该违背社会规范,任何职业道德都应符合社会道德,任何职业良知都必须服从社会良知。因为我们都是社会实践者。新闻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新闻传播的最终使命是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并通过新闻报道承担起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我们的新闻事业之所以能得到人民的信任,除了它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人民的要求愿望外,还有在共产主义理想指导下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职业道德标准。因此,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很强的政策水平,扎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基础,过硬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要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重视和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自立更生,艰苦奋斗!!!

正是由于出现了“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议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在1996年引起学界高度重视。李启在《试论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定位》中作了专门探讨,认为“大众传播学、传播学和新闻学都是独立的学科,它们在研究的重点(对象)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所不同,提供的知识和理论也不同,因而相互之间不可能取代。”“传播学同新闻学的关系,可以定位为传播学是一门同新闻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科学。”[9] 1996年5月8日,《新闻大学》编辑部邀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部分师生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教师,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举行专题研讨会。“会议在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作了一番简单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别,着重探讨了传播学会不会取代新闻学,并预测中国新闻学发展的前景,就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提出建议。”不过,对于“传播学会不会取代新闻学”,会议“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性意见,但是,从中大家都感觉到传统新闻学教学与研究的困境,更看到传播学在我国已站住了脚跟。” [10] 由于“传播学会不会取代新闻学”这个问题悬而未决,学界在如何对待传播学的问题上先后产生了对立的看法。一种是倡导主张借鉴、吸取传播学来改革、发展传统新闻学;一种则是强烈批评传播学对新闻学的“侵占”乃至“一统”天下。 1998年,李良荣、李晓林在《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一文中提出:“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不单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新闻学的发展与借鉴大众传播学的要求愈来愈紧迫”,“借鉴大众传播学的优秀成果是新闻学的当务之急。”对于“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哪些内容”来“为己所用”,文章说:“首先,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的核心内容受众理论”;“其次,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的效果理论”;“最后,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中有关媒介经营理论”。[11] 从字面上看,“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这一表述很容易被解读为“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然而,作者的本意是吸取大众传播学的有关理论来改革和发展传统新闻学。应当说,这种思路是从80年代中期以来就有的一种主流思路。正如吴廷俊所说:“1984年至1988年,中国传播学出现一次高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导入西方传播学,吸取传播学中的合理内核,改造中国传统新闻学,这是当时大多数研究传播学人士的想法。” [12] 2001年,李希光在一篇文章中慷慨激昂地发问:“新闻学教育是培养埃德加·斯诺还是培养施拉姆?是培养一个健全的民主法治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家和舆论监督者还是培养象牙塔里的传播理论家?……”李希光认为,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学的前途不是掌握在新闻学专家和学者的手中,而是掌握在传播理论家手中,其结果是用理论传播学抹杀新闻学的特点和价值,使新闻学枯萎下去”;而“用传播学那种经院式的教育模式一统新闻传播院系,将会影响新闻院系与主流媒体业界的关系”。“但是今天,不幸的是,新闻传播学教育正在掉进传播学的理论陷阱里”。[13] 李希光的这些批评,点燃了新世纪以来国内学界 “声讨”传播学的炮火。后来有论者呼应说:“传播学成为了近几年来新闻界最为时尚的新闻术语,以至于一些年轻的新闻理论工作者断言道:未来的新闻将是传播学取代新闻学。这种新闻学消失论乃至于成为了一种时髦,在许多人的嘴里传播着。”“在这样的学术理念下,新闻学渐渐模糊着自己的本质,甚至有被传播学所取代的趋势。”[14] 有学者认为,李希光的文章“失之偏颇”,“但问题却很尖锐,可惜没有形成讨论”[15] 。其实,回应是有的,不过没有指名道姓。2002年,张骏德发表《简论中国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一文,认为传播学的引进“对中国的学科建设尤其是中国的新闻改革”产生了“两大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促进了中国新闻观念的更新与改革,推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新闻改革”;“二是促进了新闻学的学科建设”。“因此,在新闻院系中设立传播学课程很有必要。有人担心,目前的新闻教育中出现了‘用传播学统一新闻教育天下’的倾向,担心‘用传播学代替新闻学’会导致新闻教学的失败。这实际是一种杞人忧天现象。目前教育界确实存在某种一哄而起办传播学系(专业)的泡沫现象,但这与用‘传播学代替新闻学’是两码事。正规的新闻学教育仍坚持着它的传统特色,而加进了传播学教育的内容,更有利于新闻人才的全面发展。”[16] 这些论述,显然是针对李希光的。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摘要]: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学与传播学以及相应的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紧张,先后产生了不同乃至对立的看法:或主张新闻学吸取传播学来完善自身,或倡导用传播学来取代新闻学,或批评传播学统治了新闻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缺乏深入的体认。本文在回顾有关讨论演进轨迹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研究层面或学理层面、学术立场或学术取向、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辨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主要是大众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由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相互交织,我们应当更加理性地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吸取,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使新闻学与传播学获得更大的发展,不必人为轩轾,制造“你死我活”的无谓争论。 [关键词]:新闻学 传播学 学科关系一、讨论新闻学与传播学之关系的历史回顾 自1978年开始引进、介绍西方传播学以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就逐渐呈现在国人的学术视域中。这是因为,要阐述什么是传播学,就牵涉到与新闻学的关系。譬如,早在8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者断言:“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而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学理’为重点,新闻学以‘术’为重点。”[1] 显然,这样的比较已涉及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问题。 进入90年代,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学科建设问题。1992年,王泽华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之比较》一文中比较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提出“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不同层次和分支,但传播学又不能代替新闻学。” [2] 从此,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特别是传播学能否取代新闻学,就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1996年,喻权域《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调研随记》写道:1995年6月在成都出席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期间,作者利用会议空隙“与来自各大学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和报社、电台、电视台的学者专家,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结果,“接触过的所有学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3] 作者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开展调研,且强调“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显然包含了一个前提性问题,那就是学界已经出现了“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观点。 检索有关文献,不难发现90年代中期确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看法。1994年,明安香在《新闻学向传播学的历史性发展》一文中写道,随着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新闻学’这一传统概念和术语同其所研究的众多媒介对象、庞杂的传播实践相比,就像恐龙蛋同其破壳而出迅速为庞然大物的恐龙一样,极不相衬、极不适应。”因此,“当前世界上新闻学正在向传播学发展”,这是一种“历史性趋势”。而“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已确定无疑进入了大众传播阶段。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新闻学研究及时转入到以传播学、大众传播学为主的研究,已经势在必行。”[4] 尽管明安香没用“取代”一词,但文章内容特别是结论确乎有“以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意味。1995年,邵培仁在《新闻传播学》一书中则明确提出:传统新闻学“正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老,即将成为‘一门绝望的学问’”,“给新闻学植入新的基因,注入新的血液,引进新的方法,是新闻学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5] 。因此,“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这实在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趋势,历史的必然,并不以那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左右它、阻挡它。”[6] 其后,邵培仁在一篇论文中又重申:“用‘新闻传播’取代‘新闻报道’、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7] 邵培仁的说法是“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不过他又说“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将其观点概括为“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似乎不成问题。与邵培仁的主观设想不同,裘正义则从事实上判定传播学已开始取代新闻学。他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学科的发展即意味着否定。传播学通过自身的研究已部分地取代了新闻学。”[8]

华科新闻学院优秀毕业论文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摘要]: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学与传播学以及相应的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紧张,先后产生了不同乃至对立的看法:或主张新闻学吸取传播学来完善自身,或倡导用传播学来取代新闻学,或批评传播学统治了新闻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缺乏深入的体认。本文在回顾有关讨论演进轨迹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研究层面或学理层面、学术立场或学术取向、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辨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主要是大众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由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相互交织,我们应当更加理性地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吸取,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使新闻学与传播学获得更大的发展,不必人为轩轾,制造“你死我活”的无谓争论。 [关键词]:新闻学 传播学 学科关系一、讨论新闻学与传播学之关系的历史回顾 自1978年开始引进、介绍西方传播学以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就逐渐呈现在国人的学术视域中。这是因为,要阐述什么是传播学,就牵涉到与新闻学的关系。譬如,早在8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者断言:“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而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学理’为重点,新闻学以‘术’为重点。”[1] 显然,这样的比较已涉及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问题。 进入90年代,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学科建设问题。1992年,王泽华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之比较》一文中比较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提出“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不同层次和分支,但传播学又不能代替新闻学。” [2] 从此,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特别是传播学能否取代新闻学,就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1996年,喻权域《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调研随记》写道:1995年6月在成都出席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期间,作者利用会议空隙“与来自各大学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和报社、电台、电视台的学者专家,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结果,“接触过的所有学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3] 作者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开展调研,且强调“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显然包含了一个前提性问题,那就是学界已经出现了“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观点。 检索有关文献,不难发现90年代中期确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看法。1994年,明安香在《新闻学向传播学的历史性发展》一文中写道,随着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新闻学’这一传统概念和术语同其所研究的众多媒介对象、庞杂的传播实践相比,就像恐龙蛋同其破壳而出迅速为庞然大物的恐龙一样,极不相衬、极不适应。”因此,“当前世界上新闻学正在向传播学发展”,这是一种“历史性趋势”。而“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已确定无疑进入了大众传播阶段。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新闻学研究及时转入到以传播学、大众传播学为主的研究,已经势在必行。”[4] 尽管明安香没用“取代”一词,但文章内容特别是结论确乎有“以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意味。1995年,邵培仁在《新闻传播学》一书中则明确提出:传统新闻学“正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老,即将成为‘一门绝望的学问’”,“给新闻学植入新的基因,注入新的血液,引进新的方法,是新闻学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5] 。因此,“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这实在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趋势,历史的必然,并不以那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左右它、阻挡它。”[6] 其后,邵培仁在一篇论文中又重申:“用‘新闻传播’取代‘新闻报道’、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7] 邵培仁的说法是“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不过他又说“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将其观点概括为“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似乎不成问题。与邵培仁的主观设想不同,裘正义则从事实上判定传播学已开始取代新闻学。他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学科的发展即意味着否定。传播学通过自身的研究已部分地取代了新闻学。”[8]

作为刚刚提交硕士学位论文的毕业狗来说,毕业论文中的诸多格式要求,在确定了论文内容之后也让我颇为头疼。 说到格式要求,首先要参考的必须是学校的规定性文件《华中科技大学博硕士毕业论文撰写规定》,详见 ,里面有一些关于内容以及格式的基本要求。 除了上述的要求,我特别想提到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标题和正文的格式,按照规定的附件中的相关说明进行调整,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毕竟毕业论文的篇幅较长,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不同章节的内容,按照相应的要求应用格式刷进行格式调整,做到一一对应。 一般而言,硕士毕业论文的篇幅较长,图表和公式也较多,推荐采用引用中“插入题注”的功能,在应用题注时采用的是“交叉引用”的功能,这样的好处是你再也不需要来回的计算表或者图了,也不需要因为删除一张图片而对每张图片的编号大动干戈。 如果在论文修改的过程中,图标以及公式的编号有所改动,仅需“Ctrl+A”然后按“F9”即可对全文的引用进行更新,则全文所有的编号都会从前到后进行更新,包括目录的格式和页码等。 参考文献的格式是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调整最多的。首先,在引用参考文献时,我使用了“NoteExpress”这个文献管理工具,虽然使用过程需要事先学习,但对于批量文献的引用,利用文件管理工具会方便很多。 用这个工具最大的bug在于,参考文献的样式没有与华科规定中相对应的。在网站上(百度学术、知网或者谷歌学术)中一般按照“GB/T 7714”的格式导出,但是在论文中,你引用文献之后,参考文献列表中的格式会与要求的格式相差较大,我在网上搜索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解决方法。有很多模板中的样式只解决了期刊论文的格式,但对于会议论文,引用的格式相差较大,最终我是一个个按照要求手动改写的,这样非常耗费时间~ 以上是我的一点总结,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参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正是由于出现了“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议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在1996年引起学界高度重视。李启在《试论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定位》中作了专门探讨,认为“大众传播学、传播学和新闻学都是独立的学科,它们在研究的重点(对象)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所不同,提供的知识和理论也不同,因而相互之间不可能取代。”“传播学同新闻学的关系,可以定位为传播学是一门同新闻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科学。”[9] 1996年5月8日,《新闻大学》编辑部邀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部分师生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教师,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举行专题研讨会。“会议在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作了一番简单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别,着重探讨了传播学会不会取代新闻学,并预测中国新闻学发展的前景,就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提出建议。”不过,对于“传播学会不会取代新闻学”,会议“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性意见,但是,从中大家都感觉到传统新闻学教学与研究的困境,更看到传播学在我国已站住了脚跟。” [10] 由于“传播学会不会取代新闻学”这个问题悬而未决,学界在如何对待传播学的问题上先后产生了对立的看法。一种是倡导主张借鉴、吸取传播学来改革、发展传统新闻学;一种则是强烈批评传播学对新闻学的“侵占”乃至“一统”天下。 1998年,李良荣、李晓林在《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一文中提出:“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不单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新闻学的发展与借鉴大众传播学的要求愈来愈紧迫”,“借鉴大众传播学的优秀成果是新闻学的当务之急。”对于“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哪些内容”来“为己所用”,文章说:“首先,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的核心内容受众理论”;“其次,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的效果理论”;“最后,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中有关媒介经营理论”。[11] 从字面上看,“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这一表述很容易被解读为“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然而,作者的本意是吸取大众传播学的有关理论来改革和发展传统新闻学。应当说,这种思路是从80年代中期以来就有的一种主流思路。正如吴廷俊所说:“1984年至1988年,中国传播学出现一次高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导入西方传播学,吸取传播学中的合理内核,改造中国传统新闻学,这是当时大多数研究传播学人士的想法。” [12] 2001年,李希光在一篇文章中慷慨激昂地发问:“新闻学教育是培养埃德加·斯诺还是培养施拉姆?是培养一个健全的民主法治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家和舆论监督者还是培养象牙塔里的传播理论家?……”李希光认为,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学的前途不是掌握在新闻学专家和学者的手中,而是掌握在传播理论家手中,其结果是用理论传播学抹杀新闻学的特点和价值,使新闻学枯萎下去”;而“用传播学那种经院式的教育模式一统新闻传播院系,将会影响新闻院系与主流媒体业界的关系”。“但是今天,不幸的是,新闻传播学教育正在掉进传播学的理论陷阱里”。[13] 李希光的这些批评,点燃了新世纪以来国内学界 “声讨”传播学的炮火。后来有论者呼应说:“传播学成为了近几年来新闻界最为时尚的新闻术语,以至于一些年轻的新闻理论工作者断言道:未来的新闻将是传播学取代新闻学。这种新闻学消失论乃至于成为了一种时髦,在许多人的嘴里传播着。”“在这样的学术理念下,新闻学渐渐模糊着自己的本质,甚至有被传播学所取代的趋势。”[14] 有学者认为,李希光的文章“失之偏颇”,“但问题却很尖锐,可惜没有形成讨论”[15] 。其实,回应是有的,不过没有指名道姓。2002年,张骏德发表《简论中国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一文,认为传播学的引进“对中国的学科建设尤其是中国的新闻改革”产生了“两大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促进了中国新闻观念的更新与改革,推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新闻改革”;“二是促进了新闻学的学科建设”。“因此,在新闻院系中设立传播学课程很有必要。有人担心,目前的新闻教育中出现了‘用传播学统一新闻教育天下’的倾向,担心‘用传播学代替新闻学’会导致新闻教学的失败。这实际是一种杞人忧天现象。目前教育界确实存在某种一哄而起办传播学系(专业)的泡沫现象,但这与用‘传播学代替新闻学’是两码事。正规的新闻学教育仍坚持着它的传统特色,而加进了传播学教育的内容,更有利于新闻人才的全面发展。”[16] 这些论述,显然是针对李希光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