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论文主题

发布时间: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论文主题

我给你分享几个统计学与应用这本期刊的题目吧,你参考参考:产业集聚对江苏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企业论文发表情况评价——以宁波市安全生产协会会员为例、基于泰尔指数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与预测、卡方分布下FSI CUSUM和VSI CUSUM控制图的比较、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冲击影响研究——基于修正的TGARCH-M模型

这个建议你 查十篇左右的文献 看看以前发表的毕业论文都是怎么写的 然后还可以跟上一级打听下 或者跟指导你毕业的老师咨询下 找到一个研究样本之后 再想怎么做 论文题目不急

1. 刘勰的时序论文:探索时序数据分析的机会与挑战2. 刘勰的时序论文:深入探索时序数据挖掘的新方法3. 刘勰的时序论文:时序数据挖掘在智能系统中的应用4. 刘勰的时序论文:基于时序数据的模式识别方法5. 刘勰的时序论文:时序数据挖掘的机器学习方法6. 刘勰的时序论文:时序数据挖掘的深度学习方法7. 刘勰的时序论文:时序数据挖掘的自然语言处理方法8. 刘勰的时序论文:时序数据挖掘的模式识别算法9. 刘勰的时序论文:时序数据挖掘的统计分析方法10. 刘勰的时序论文:基于时序数据的聚类分析方法

您好,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刘勰时序论文的题目:1.时序分析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应用2.时序分析在虚拟社会中的应用3.时序分析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4.时序分析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5.时序分析在智能医疗系统中的应用6.时序分析在智能安全系统中的应用7.时序分析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8.时序分析在智能商业系统中的应用9.时序分析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应用10.时序分析在智能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时间序列分析论文主题

论文的摘要是对整篇论文的归纳和总结,摘要里要表现出你的首要观念,简略归纳你的证明进程,写出你的首要定论,最佳列出你的论文的立异点,让读者对整篇论文有大致了解。我给你一篇自个写的。助人为乐。

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 论文摘要: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容量存储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日常事务处理和科学研究中逐渐积累了大量宝贵数据,这些数据背后蕴藏着对决策有重要参(略).如何从这些历史数据中提取需要的信息正成为数据挖掘领域(略)在现实生活中,时间是数据本身固有的因素,在数据中常常会发现时序语义问题.时序数据的出现使得有必要在数据挖掘中考虑时间因素.时序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如金融市场、工业过程、科学试验、医疗、气象、水文、生物信(略)储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因此对时间序列数据挖掘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富有挑战性的. 从20世纪末开始,复杂网络的研究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数理学科和工程学科、社会科学等众多不同的领域.对复杂网络的研究,已成为科(略)个极其重要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其研究热点之一是寻找复杂网络中的社团结构,事实上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聚类的过程,所以研究复杂网络社团划分新算法,对于时间(略)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时间序列数据挖掘和复杂网络理论,开展了如下的研究工作: 综述了时间序列数据挖掘和时间序列模式挖掘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的现实意义.介绍并分析了最具代表性的...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the great(omitted)nt of storage technique of high capacity,,a great amount of data is accumulated in daily work and in s(omitted) potentially useful knowledge is hided behind how to manage and use(omitted)e series data efficiently and extract useful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dat(omitted)ime is the inherent attribute of data,so we should take time into account when mining association serie... 目录:摘要 第4-5页 Abstract 第5页 1 绪论 第8-16页 ·选题背景 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9-14页 ·数据挖掘研究现状 第9-11页 ·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研究现状 第11-12页 ·序列模式挖掘研究现状 第12页 ·频繁趋势挖掘的研究与发展 第12-13页 ·聚类问题的研究现状 第13-14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14-16页 2 研究背景 第16-24页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第16页 ·数据挖掘的起源 第16-17页 ·引发数据挖掘的挑战 第16-17页 ·相关领域对数据挖掘的`推动 第17页 ·数据挖掘的过程 第17-18页 ·数据挖掘的分类 第18-20页 ·数据挖掘的方法 第20-22页 ·数据挖掘系统 第22页 ·数据挖掘软件的评价 第22-24页 3 时间序列数据挖掘 第24-36页 ·时间序列 第24-25页 ·时间序列概念 第24页 ·时间序列分类 第24-25页 ·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研究 第25-28页 ·序列模式挖掘 第28-34页 ·问题描述 第28页 ·序列模式挖掘 第28-29页 ·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分析与比较 第29-34页 ·时间序列聚类分析 第34-36页 ·复杂网络社团划分方法 第34页 ·时间序列聚类与复杂网络社团结构划分 第34-36页 4 模糊频繁模式挖掘研究 第36-44页 ·趋势分析 第36页

在水文年鉴里找,或者是一些气象局对外公布的数据.如果就需要100个你可以找相关文章,100个不多,一般文章里都有!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常见了繁琐题名如:'关于钢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既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钢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字数便从原21个安减少为12个字,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如?quot;(主标题)有源位错群的动力学特性--(副标题)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有源位错群的滑移特性'。

时间序列分析论文文献

课程采用Ruey S. Tsay的《金融数据分析导论:基于R语言》(Tsay 2013 ) (An Introduction to Analysis of Financial Data with R)作为主要教材之一。

时间序列的线性模型,包括:

股价序列呈现缓慢的、非单调的上升趋势, 局部又有短暂的波动。

可口可乐公司每季度发布的每股盈利数据。 读入:

时间序列图:

序列仍体现出缓慢的、非单调的上升趋势,又有明显的每年的周期变化(称为季节性), 还有短期的波动。

下面用基本R的 plot() 作图并用不同颜色标出不同季节。

现在可以看出,每年一般冬季和春季最低, 夏季最高,秋季介于夏季和冬季之间。

收益率在0上下波动,除了个别时候基本在某个波动范围之内。

用xts包的 plot() 函数作图:

聚焦到2004年的数据:

红色是6月期国债利率, 黑色是3月期国债。 一般6月期高, 但是有些时期3月期超过了6月期,如1980年:

如图标普500月收益率那样的收益率数据基本呈现出在一个水平线(一般是0)上下波动, 且波动范围基本不变。 这样的表现是时间序列“弱平稳序列”的表现。 弱平稳需要一阶矩和二阶矩有限。某些分布是没有有限的二阶矩的,比如柯西分布, 这样的分布就不适用传统的线性时间序列理论。

稍后给出弱平稳的理论定义。

如图2可口可乐季度盈利这样的价格序列则呈现出水平的上下起伏, 如果分成几段平均的话, 各段的平均值差距较大。 这体现出非平稳的特性。 以下为一堆公式推导,具体查看:

时间序列 自协方差函数 弱平稳序列

图6 是IBM股票月度简单收益率对标普500收益率的散点图。 从图中看出, 两者有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 对于不独立的样本, 比如时间序列样本, 也可以计算相关系数, 其估计合理性需要一些模型假设。

对于联合分布非正态的情况, 有时相关系数不能很好地反映X和Y的正向或者负向的相关。 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是计算X的样本的秩(名次)与Y的样本的秩之间的相关系数, 也称为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另一种常用的非参数相关系数是肯德尔tau(Kendall’s )系数, 反映了一致数对和非一致数对之间的差别。 即两个观测的分量次序一致的概率减去分量次序相反的概率。 一致的概率越大,说明两个的正向相关性越强。

对IBM收益率与标普收益率数据计算这三种相关系数:

自相关函数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CF)参见 (何书元 2003 ) §的例。 原始文献: MAURICE STEVENSON BARTLETT, On the Theoretical Specification and Sampling Properties of Auto-Correlated Time Series,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upplement) 8 (1946), pp. 24-41.

在基本R软件中, acf(x) 可以估计时间序列 x 的自相关函数并对其前面若干项画图。

例:CRSP的第10分位组合的月对数收益率, 1967-1到2009-12。 第10分位组合是NYSE、AMEX、NASDAQ市值最小的10%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 每年都重新调整。

图6: CRSP第10分位组合月对数收益率

用 acf() 作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图:

acf() 的返回值是一个列表,其中 lag 相当于, acf 相当于。 用 plot=FALSE 取消默认的图形输出。

有研究者认为小市值股票倾向于在每年的一月份有正的收益率。 为此,用对的检验来验证。 如果一月份有取正值的倾向, 则相隔12个月的值会有正相关。

计算统计量的值,检验p值:

值小于, 这个检验的结果支持一月份效应的存在性。

Ljung和Box(Ljung and Box 1978 )对Box和Pierce(Box and Pierce 1970 )提出了混成统计量(Portmanteau statistic) 检验方法进行了改进

在R软件中, (x, type="Ljung-Box") 执行Ljung-Box白噪声检验。 (x, type="Box-Pierce") 执行Box-Pierce混成检验。 用 fitdf= 指定要减去的自由度个数。

检验IBM股票月收益率是否白噪声。 考虑IBM股票从1926-01到2011-09的月度收益率数据, 简单收益率和对数收益率分别考虑。 读入数据:

读入的是简单收益率的月度数据。 作ACF图:

从ACF来看月度简单收益率是白噪声。 作Ljung-Box白噪声检验, 分别取和:

在水平下均不拒绝零假设, 支持IBM月度简单收益率是白噪声的零假设。 从简单收益率计算对数收益率, 并进行LB白噪声检验:

在水平下不拒绝零假设。

Box-Pierce检验和Ljung-Box检验受到取值的影响, 建议采用, 且序列为季度、月度这样的周期序列时, 应取为周期的整数倍。 对CRSP最低10分位的资产组合的月简单收益率作白噪声检验。 此组合的收益率序列的ACF:

针对和作Ljung-Box白噪声检验:

在水平下均拒绝零假设, 认为CRSP最低10分位的投资组合的月度简单收益率不是白噪声。

有效市场假设认为收益率是不可预测的, 也就不会有非零的自相关。 但是,股价的决定方式和指数收益率的计算方式等可能会导致在观测到的收益率序列中有自相关性。 高频金融数据中很常见自相关性。

常见的白噪声检验还有TREVOR S. BREUSCH (1978) 和LESLIE G. GODFREY (1978)提出的拉格朗日乘子法检验(LM检验)。 零假设为白噪声, 对立假设为AR、MA或者ARMA。 参见:

设是独立同分布的二阶矩有限的随机变量, 称为独立同分布白噪声(white noise)。 最常用的白噪声一般假设均值为零。 如果独立同分布, 称为高斯(Gaussian)白噪声或正态白噪声。

白噪声序列的自相关函数为零(除外)。

实际应用中如果样本自相关函数近似为零 (ACF图中都位于控制线之内或基本不超出控制线), 则可认为该序列是白噪声的样本。

如:IBM月度收益率可以认为是白噪声(见例 ); CRSP最低10分位投资组合月度收益率不是白噪声(见例 )。

不是所有的弱平稳时间序列都有这样的性质。 非平稳序列更是不需要满足这些性质。

公式就不赘述

如果从时间序列的一条轨道就可以推断出它的所有有限维分布, 就称其为严平稳遍历的。 这里不给出遍历性的严格定义, 仅给出一些严平稳遍历的充分条件。 可以证明, 宽平稳的正态时间序列是严平稳遍历的, 由零均值独立同分布白噪声产生的线性序列是严平稳遍历的。

Tsay, Ruey S. 2013. 金融数据分析导论:基于R语言 .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何书元. 2003.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 北京大学出版社.

Box, GEP, and D. Pierce. 1970.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Autocorelations in Autoregressive-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Time Series Models.” J. of American Stat. Assoc. 65: 1509–26.

Ljung, G., and GEP Box. 1978. “On a Measure of Lack of Fit in Time Series Models.” Biometrika 66: 67–72.

参考学习资料:

《时间序列分析》(詹姆斯·D·汉密尔顿 (James ))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时间序列分析

作者:詹姆斯·D·汉密尔顿 (James )

译者:夏晓华

豆瓣评分: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1

页数:926

内容简介:

近几年间,研究者分析时间序列数据的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一日益重要的研究领域的新近发展进行综合,并整体呈现出来。作者第一次对时间序列分析的相关进展做出详细、全面的梳理与阐述。这些研究进展包括向量自回归、广义矩估计、单位根的经济与统计结果、非线性时间序列等。另外,作者在本书中还阐述了包括线性表征、自相关、生成函数、谱分析、卡尔曼滤波等动态系统的传统分析工具。这些内容有助于经济理论研究和解释现实世界的数据.

本书将为学生、研究者和预测人员提供对动态系统、计量经济和时间序列分析的独立而明确的全面分析。从最简单的原理出发,作者的清晰表达使得一年级研究生和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相关内容的历史进展和新近发展。同时,由于其全面性,使得该书为研究者了解学术前沿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文献。作者一方面通过大量的例子展示理论结果如何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在相关章节后面提供了详细的数学附录。作为为相关领域学生和研究者提供的理论路线图,该书将成为未来若干年相关领域的权威指导书。

作者简介:

詹姆斯D汉密尔顿(James D. Hamilton)现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经济学教授,1983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早年曾在弗吉尼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任教。他在时间序列和能源经济学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时间序列分析论文答辩

本文在比较广泛地搜索、整理并系统地归纳总结出英语动词主被动语态之间不对称现象的大量翔实、可靠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语言学理论展开严谨的科学分析和理论探索.本文主要研究发现:首先,对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的不同选择根源于英语动词的行为本身包含的行为特征,对英语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及内涵的深入认识在英语主被动语态认知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其次,英语主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时会导致部分句子成分的位置移动,这也有可能引起句子语义的变化;再次,英语中存在一些词类,比如,限定词,数量词和代词等肯能影响英语主被动语态的选择;最后,英语语态的选择与转换不仅仅涉及到句法结构,主要信息的变化,而且关系到语用、语义和人类认知心理诸多个方面.此外,对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不对称现象的切入点在于英语动词这一词类本身,所以,以英语词类为切入点或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来研究、认识英语语言乃至普遍语言的规律性的东西.最后如何将英语主被动语态不对称现象的深层原因,比如动词的行为特征,英语句法,英汉思维差距等因素体现在英语动词语法习得和使用过程中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本人保证:所提交论文完全为个人工作成果,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及计算数.(通过查阅文献和阅读相关资料,严格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和要求,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经过指导教师审核检查、评阅教师审核,所写论文已经达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特申请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经过长时间的充分准备,所有设计资料已经准备齐全,在第一草、二草、三草、征稿等阶段的不断推敲上,已全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内容.现已向答辩组提交的内容有: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3、毕业论文,4、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记录表,5、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中期检查表,7、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申请表.综上所述,本人已具备参加答辩能力,现向答辩组提出正式申请,望批准!(根据学校要求自己改一下) 指导教师意见:该生认真系统的学习了时间序列的理论和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论文内容充实,层次结构合理科学,格式规范,语言表达清楚、流畅.达到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同意参加答辩.

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2、答辩人陈述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3、提问与答辩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4、总结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除去以上流程外,答辩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提前准备讲稿;二、若学校要求准备演讲PPT,则需提前准备并演练,若学校不作要求,可不准备;三、最好穿正装,以示对老师的尊重。扩展资料毕业答辩中常见的问题: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毕业论文答辩

专业介绍一、为适应我国现代统计事业发展对应用统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应用统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应用统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统计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二、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Applied Statistics”,英文缩写.。三、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党群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科研教学部门从事统计调查咨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应用统计专门人才。四、应用统计硕士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应用统计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突出统计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专业实习等方法。五、应用统计硕士培养过程须突出应用统计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六、应用统计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应用统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七、学位论文须与应用统计实际问题、实际数据和实际案例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应用统计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应用统计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采用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的调研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应用统计方法的实证研究等形式。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应用统计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并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九、积极推进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与统计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十、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由国家批准的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十一、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院校排名应用统计硕士院校排名前三位分别是:长沙理工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厦门大学。报考条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考试大纲及命题要求根据培养方案要求,采用“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训实践”四维一体的培养模式,突出统计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培养统计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充分利用金融学院的专业优势,强化金融数据分析技能培养。课程体系主要由应用统计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模块和金融统计与计量分析模块构成。前者主要包括高等数理统计、应用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应用统计软件等,这些课程由数理学院承担后者主要包括货币金融统计、金融计量经济学、金融风险计量与管理、金融计算与建模、数理金融与金融工程、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等,这些课程主要由金融学院承担。首先,掌握现代统计分析方法,能够运用行业认可的软件,对金融特定问题程序化实现并进行定量分析,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建立模型,运行分析,解释结果。其次,过系统学习金融与投资理论知识,逐步培养起专业敏锐性,能对相关金融问题作出分析。第三,了解基本的金融建模算法和主要金融模型的编程思想,能够基于金融工程的思想,根据需求建立或开发特定的定价模型和风险管理模型。第四,利用业界专家资源,聘请金融机构高管人员与数据分析专家作专业讲座, 增加实践感知能力。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并考核合格后,进入专业实习与学位论文设计答辩阶段。学位论文类型采用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的调研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应用统计方法的实证研究等形式。完成专业实习并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论文/授予一、学科条件具有统计学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且为2003年第九批或之前获得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有3个(西部地区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二、师资条件1. 有一支学科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从事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师不少于25人(西部地区可不少于20人)。2. 应用统计硕士每门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须配备2名以上具有较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授课。副高职称以上专职教师占任课教师总数的比例在50%以上任课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到40%以上(西部地区达到30%以上)。3. 担任应用统计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统计实践经验,并承担一定的科研或统计研究课题。4. 有一定数量的来自统计实际部门具有丰富经验的副高职称以上专家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协作指导应用统计硕士学位论文的现场工作。三、教学条件1. 在公共必修、专业必修和专业方向课程方面,具有符合应用统计硕士培养目标的完整课程体系。2. 有一定数量和较高标准的应用统计硕士教育专用教室及计算机房、统计分析软件、辅助电话调查操作系统等。3. 能为应用统计硕士提供使用校园网、计算机的条件。4. 50%以上的应用统计硕士核心课程有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教学。5. 有足够数量的统计及相关领域专业图书资料,以及实际统计应用案例。四、实践条件1. 与实际统计部门或调查与数据分析机构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有较稳定的合作关系,能为培养应用统计硕士提供较好的社会实践与教学场所。2. 实践基地须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学术水平或技术专长的专家,能够讲授专业课程,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3. 要提供和保障所有应用统计硕士开展实践的条件,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五、培养模式1. 应用统计硕士具有把统计技术方法与其他学科交叉并有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应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应用前沿专业知识学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2. 应与统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教学组织、实习实践等教学实践环节。3. 要切实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综合素质能力在一般统计技术方法上要有更高的应用要求。人才培养目标一、为适应我国现代统计事业发展对应用统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应用统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应用统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统计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二、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Applied Statistics”,英文缩写.。三、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党群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科研教学部门从事统计调查咨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应用统计专门人才。四、应用统计硕士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应用统计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突出统计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专业实习等方法。五、应用统计硕士培养过程须突出应用统计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六、应用统计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应用统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七、学位论文须与应用统计实际问题、实际数据和实际案例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应用统计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应用统计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采用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的调研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应用统计方法的实证研究等形式。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应用统计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并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九、积极推进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与统计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十、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由国家批准的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十一、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就业方向本专业是研究现象总体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这种现象包括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因而,就业范围很单一,或者到国家政府的各级统计局工作,或者到各高校的 统计系做教师。虽然统计专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很迅速,包括的内容也很繁杂,但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却不太理想,人才需求情况是“供大于求”, 统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人口数量、土地数量、财富、国民生产总值、军事等方面的统计工作。1、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一般性统计工作者––大到进行客观分析,小到微观企业统计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2、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经济咨询师––为企事业单位等作咨询、调研等有关经济分析工作3、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市场调查与分析专家––进行项目评估及分析。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应用时间序列课程论文研究

计量经济学是用定量 方法 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计量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计量经济学论文 范文 篇一:《形成性评价计量经济学》 1形成性评价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我国医学类院校最早成立统计学本科专业的是第四军医大学,随后中山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等院校也相继成立了统计学本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未来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和i皆发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熟练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卫生行政机关、卫生防疫及医药相关部门从事统计调査、统计分析工作,或在医药卫生、 教育 机构从事科研与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院统计学专业本科(卫生统计方向)自2006年开始招生,其培养友案涉及的主干课程可分为医学类(含基础医学_、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统计类、数学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外语及人文社会科学7类课程。其中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掌握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基础理论,通过模型研究经济问题的数量规律,对经济问题的前景做出正确的预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评价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即学生成绩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组成。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终结性评价存在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缺乏全面性等诸多缺陷,而“一考定乾坤“的不公平评价方式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造成一定的考前突击、考试作弊现象ra,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迄今为止,尚没有形成性评价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应用的文献,但形成性评价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表明,它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M。因此,有必要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案进行探讨。 2调查结果分析 自制“计量经济学课程形成性评价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态度等,以便改进。在2011级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本科学生中,抽取两个班级进行整群调査。发放调査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调i。 问卷调査结果显示,首先是认识方面,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其次是态度方面,的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感兴趣,的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考核实行形成性评价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再次是授课效果评价方面,的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总体评价是优;最后从结果来看,的学生认为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对计量经济学的掌握有进步,的 学生 自我评价 分数达80分及以上。 由此可见,在计量经济学考核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保证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强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形成性评价在计量经济学考核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的现代化考核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优化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可先通过构建和完善形成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的课程评价体系,然后逐步过渡到形成性评价。同时,形成性评价在计量经济学课程考核中应用的成功 经验 对医学类院校统计学专业其他课程考核方面的改革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篇二:《试谈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 1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阈限概念分析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运用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本科阶段的初级层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计量经济学数据、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估计量的理论,异方差、序列相关等。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将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具体可归结为以下3组概念:第一,回归假设。回归假设是为分析回归结果引入的合情合理的假设,在不同数量的假设下能够得到回归系数估计量的不同性质。回归假设是整个回归方法的基础,一切回归有关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都和回归假设紧密相关,同时违反回归假设的情形也是计量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点,因此回归假设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一。第二,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评价估计量的基本标准,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回归理论的核心,整个初级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最终都归结为回归系数估计量的这3个性质,同时,这3个性质又与回归假设紧密相关,故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二。第三,异方差。异方差是违背回归同方差假设时的回归结果表现,无论对于横截面数据还是时间序列数据,异方差的出现是回归分析的常态,因此对于异方差的检验和修正是初级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金融实证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故异方差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三。以上三个阈限概念是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关键,同时在概念上具有紧密的联系,下文将基于此探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2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注意事项 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学方式主要强调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和实践,因此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总体原则仍立足于阈限概念的理解与实际运用,具体地,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了突出3大阈限概念,在首节导论课即向大家提出3大阈限概念,在介绍回归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时,详细的说明每个假设的用途,使学生理解每个假设的目的和本质,进而在回归估计量三个性质的教学中把握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具体条件,并明确理解异方差这一违反假设的情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充分的时间介绍三大阈限概念及其联系,从而建构整个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体系。第二,运用软件展示阈限概念的具体应用。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应完全从应用性角度出发,运用软件展示计量经济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对于3大阈限概念,可用40%左右的时间解释概念产生的原因与本质,而60%左右的时间结合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解决具体的回归分析建模和假设检验问题。第三,通过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强化阈限概念的综合运用。撰写实证性的学术论文是进行计量经济学方法综合训练的较好途径之一,可以通过让学生从选择题目开始,通过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进行可能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检验和修正等等来感受计量经济学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写作论文的方式加以体现,然后交流讨论,以深化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计量经济学教学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设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 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也是我国建立最早、最有名的独立学院之一。计量经济学课程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以提高学生建立回归模型能力为教学目标,基于Eviews软件进行教学,每周教学学时为理论(教师讲授)与上级实验(学生练习)各2学时,特别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因此,研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对研究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借鉴意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为传统的初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师在讲授回归假设时着重解释回归假设的设立目的与合理性,并通过软件讲解回归假设的验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回归假设。在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教学中,通过详细分析三个性质所依据的不同假设,使学生理解三个性质所应具备的条件从而掌握线性回归估计量理论。特别地,专门安排约10学时左右的实验课进行计量经济学论文撰写与分析的交流,要求学生自选题目,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并检验异方差、序列相关以及模型设定问题,写作小论文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为评价教学效果,选取2010级学生1个教学班共24人进行满分为5分的教学满意度打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全部项目的满意度均达到97%以上,总体平均满意度超过99%。由此可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应用统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非常成功。 4结论 回归假设、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和异方差是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三大阈限概念。基于阈限概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在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运用软件展示阈限概念的具体应用以及通过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强化阈限概念的综合运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阈限概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方式对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及学生满意度。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篇三:《高校经济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研究性教学路径》 一、引言 2世纪美国伟大的教育家、以倡导研究性教学闻名全球的博耶(Ernest L. Boyer)教授认为,“最好的大学教育意味着积极主动的学习和训练有素的探索,使学生具有推理及思考能力。所有的教师都应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创造性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已经有一批高校从整体上推进实施“研究性教学”,已被证明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之一。众多高校老师、学者已将“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适合“研究性教学”相配套的课程结构体系、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创新学分制度等制度,为之有效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刘赞英等(2007)对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经验进行了全面的 总结 对比,为我国大学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启示与借鉴[1]。刘智运(2006)认为,研究性“教”与“学”反映的是一种互动式师生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现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研究和主动探索的情境,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思考和研究。同时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式学习,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同时需要与教师展开及时的互动交流[2]。王岚等(2007)认为,研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方法。 它是一种将教师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依靠教材与广泛阅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3]。龙慧灵等(2010)通过研究发现,研究性“学”要求学生在“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学”,学生的研究与教师的研究有所不同,学生的研究更多的是强调研究和探索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实现知识的学习,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的培养[4]。王锋等(2014)认为,研究性“学”与研究性“教”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内在联系通过“研究”这一纽带得以体现,并从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研究性 学习方法 激励、教师团队建设、过程管理以及体系评价配套等方面提出有效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策略[5]。 此外,关于研究性教学模式,肖萍等(2005)、刘茂军(2005)、蒋乃华(2010)和李胜清等(2009)分别提出了“以课题为中心的模式”、“溯源法模式”、“‘一体两翼’模式”和“‘四位一体’模式”[6][7][8][9]。 三、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性质 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Clein说过:“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著名经济学家P?Samuelson也曾经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从1969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计量经济奠基人R?Frisch和计量经济建模之父J?Tinbergen以来,95%以上的获奖成果都与计量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将“计量经济学”列为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体验性很强、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课程,跟高等数学、概率论、数理统计和宏微观经济学联系密切,Kennedy认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家和应用计量经济学家缺乏充分交流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甚至不知所措[10] ”。Guy Orcutt曾说过,“做计量经济学就像试图通过播放收音机来研究电的规律”,足见其难度。因此,本科阶段的学习会更侧重于计量经济实证研究,其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很高,否则计量模型再完美,也只能是“垃圾进去,垃圾出来”,而收集数据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门艺术。 四、研究性教学的路径选择 1.强化大学新生研究性训练,为高年级研究性学习做好铺垫。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如果前期没有一定的研究训练,突然实施研究性教学会让学生无法适应,手足无措。因此建议一入学就给学生灌输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让学生从传统教育模式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具体做法就是在大一阶段设立“新生讨论课”项目,由相关专业有经验的教师主持研讨课,课程围绕学科专业引导、开拓学生视野、激发科研兴趣的目的展开,重在让学生了解科研对于专业学习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尝试在学科基础课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等课程中适当介入研究性学习训练,使基础学习阶段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所启蒙。用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查尔斯?韦斯特的话说,就是“尽可能尽早把年轻人引导到科研领域”。 2.合理的时间安排和针对性的内容计划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关键。 欧美高校在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设置上普遍具有多样性、层次性特征,如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基本上都会将计量经济学分解成几门更细的课程或者分成基础、进阶、高级等不同的层次。而国内大学普遍只单一开设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和国外相比我国各高校计量经济学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笔者调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等10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大学和西南财大、东北财大、上海财大、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等5所财经类大学以及中国矿业大学、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6所地矿类、农林类专业特色突出的院校,发现该门课程的学时设置大体分为48学时和64学时,学分在3~4个之间。即便是一学期64学时的安排,要让学生充分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应用依然是非常困难的。从学期安排来看,除了个别学校安排在第四或者第六学期外,绝大多数高校安排在第五学期较为合理,一方面大二刚刚学完微观、宏观经济学和统计学原理,可以趁热打铁,有效降低遗忘效应,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大学中后段的 社会实践 乃至 毕业 论文(设计)打下模型和方法的基础。 教学内容的甄选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该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计量经济学应包括概述、经典单方程的简单线性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放宽经典假定的单方程模型(包括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和模型设定偏误)、联立方程组模型以及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等板块。 在概述部分,通过1~2篇尽可能涵盖全书主要内容的经典计量经济学学术论文介绍开始,让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有一个轮廓性的认识,并初步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的体系中来。经典单方程线性回归模块,鉴于在统计学原理课程中已基本掌握OLS的基本方法,应侧重于剖析偏相关以及几大经典假定的阐述,这一部分以课内讲授、原理学习为主。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放在后面三大模块,尤其是放宽经典假定的单方程模型篇章中的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部分以及应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篇章。 3.选择适当的配套教材,为实施研究性教学奠定基础。计量经济学的国内外教材非常多,笔者认为选取合适的教材和配套的参考书对研究性教学的效果有着相当关键的影响。教材在提供给学生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应给学生一定的面向经济实践的问题思考。因此,对该课程而言,最好能采取主、辅教材同步配套的策略,主教材以提供给学生基本理论与知识为主,在注意系统性的同时,要吸收前沿成果。辅助教材则尽可能囊括可以实时更新数据的案例为主,对经典案例的分析解读是本科生“模仿研究”的起点。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从最初教师主导的“理论模型方法阐述”到后来的师生交互的“计量模型+案例实践”,再到目前尝试探索学生主导的“研究性教学”,使用的教材也经历了反复的尝试和总结。建议主教材选择清华大学李子奈教授的《计量经济学》或者西南财经大学庞皓教授的《计量经济学》,配套参考书选择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基础》或者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以及EVIEWS软件自带的《用户手册(User Guider I、II)》,这样的组合可以很好地满足研究性教学的教材需要。 4.多方配合和资源共享为实施研究性教学提供保障。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研究性教学对学校、学院以及课程教学团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校要制定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指导意见,专门组织开展全校范围内的研究性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因为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不是一两个学院、一两个专业或者一两门课程能形成氛围的,它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更是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理念革新的过程。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研究性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制度,用研究性的视野重新认识教学管理活动的目标、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管理创新,为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创造自由、开放、宽容、友好的服务软环境。学院层面也尽可能结合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积极争取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网络化,支持并构建以精品教材为主干的教材体系建设,教育学生树立“研究为新常态”的学习观,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以及基于真实任务的研究问题的解决[11]。课程教学团队除了依托自身的科研项目,广泛吸纳本科生参与研究外,更要结合经济现实,鼓励学生自主立项,建立系统的课程项目库。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性教学对全校范围的资源共享的要求也很高。数据共享、软件共享、图书资料共享要求完善健全的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除了教室和实验室以外,老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数据库,下载更新数据,调用专业统计软件。加强改善教室、实验室、研讨间等研究性学习场所的建设力度,争取实现“小班教学”和“小组实验”,为研究性教学提供软件和硬件的保障。 5.以点串线、由线及面共同构建研究性教学的一体化架构。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经济学学科有各种不同的本科专业,以我校为例有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和国际经济贸易等专业,不同专业学生的性别比例、生源类别、学科基础和专业侧重均有所不同,相同专业的班风学风也不尽一致,因此可以选择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研究能力的任课老师选择相关专业学风优良的班级进行试点。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范围内选择相对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和相对“规范(或者标准)”的经济问题作为该课程研究性教学的起点。通过模仿标准案例,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各自选择一个研究项目,要求小组(项目组)成员统一拟定立项计划书,阐明研究背景、立项意义,梳理综述文献,设定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进行人员分工,最后进行研究成果展示,互相交流心得,教师在学生立项研究的过程中随时答疑解惑。 这样,多个研究项目组合串联起来,就可以形成较为完美的“4线”:前因后果线、教研反馈互动线、理论实践融合线和课内课外互补线。这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立项研究学习的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全方位选择研究主题、多途径收集资料,既可以为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补充信息,又可以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涉猎更多的学科领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在项目负责人组织带领下,各成员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既避免了搭便车现象,又可以极大程度上扩大学生的参与面;项目的研究过程和最终效果也可以作为整个课程考核的重要环节,从而拓展考核的内容面。 五、结语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跟现实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课程,涉及的计量方法和模型在微观领域可以和家庭(或个人)的经济行为(收入、储蓄、消费、投资等)以及企业的管理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 、生产成本控制、营销策略制定等)等经济现象紧密结合,在经济增长、就业与通货膨胀、区域经济社会差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制定等宏观经济领域更是大有用武之地。既可以分析单一的横截面数据(或者时序数据),又可以研究混合数据(面板数据)。除了数值型数据,它还能对分类数据构建相应的计量模型。它不只研究经济社会的表面现象,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计量经济学应用领域的广泛性为方便学生选题、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可行性。 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应侧重实证研究,在很多情况下经济理论并不能给出相关经济现象的确切答案,而唯一可行的途径便是“仔细收集数据,深入实证分析”。对于初学计量的学生来说,通过立项研究,与真实数据交手是加深理解的重要途径。因此,实施研究性教学,“弄脏学生的手,弄乱他们的桌”才能真正学会实证研究,领悟计量经济学的真谛。 猜你喜欢: 1.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 2. 有关工程计量与计价论文 3. 有关金融计量的参考论文 4. 统计学论文范文

天津英才网招聘顾问告诉你〔天津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一、研究方向及硕士生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1.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 2.图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 3.并行处理与分布式系统; 4.故障诊断与系统可靠性。 5.智能仪器。 导师:刘正光、王萍、路志英、杨正瓴 二、专业特点: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控制论、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探索对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和理解。构造具有智能特性的系统。基础研究主要涉及复杂对象和过程的描述、理解、识别和控制。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智能信息处理和智能系统。 三、硕士期间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 主要课程:应用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及工程应用基础、现代控制理论、人工智能及应用、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模糊理论及应用、人工智能专题、并行处理等。 论文要求:论文时间约一年,要全面了解有关领域学术动态,有严密的理论分析研究,并有可靠的实验验证。 四、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 近年来学科组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然语言理解,国家气象局重点项目天气过程理解、卫星云图处理,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智能控制器研究、图像压缩,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形成期台风云系识别方法的研究等,同时承担与企业合作的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次、省部级奖三次。 五、就业方向: 就业面比较宽,可以从事有关自动化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也可以从事有关计算机应用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计算机应用技术 -------------------------------------------------------------------------------- 一、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1、实时计算机应用、CIMS及智能控制系统 2、远程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知识工程及多媒体技术 3、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模型识别及多媒体技术应用 4、网络、数据库技术与软件工程技术 5、计算机辅助设计与集成制造 导师:舒炎泰教授,孙济洲教授,何丕廉教授,任长明教授,张新荣教授,周玉清教授,冯志勇教授,赵政教授,李明楚教授,张连芳副教授,张凤芝副教授,梁洪峻副教授,孙学军副教授,张钢副教授,孟昭鹏副教授,许林英副教授,车明副教授,金志刚副教授 二、专业特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着重研究计算机用于各个领域所涉及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该专业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CAD技术、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信息系统、CIMS、MRP/ERP、电子商务、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等。 三、科研状况 本专业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计委、中科院、天津市科委的自然基金和重点基金项目,并多次获得科研奖励。其中流程CIMS在兰州化纤厂的应用通过了国家863/CIMS专家组的验收,并获兰化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数据采集系统模拟软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多功能仿真工具及其在性能评价中的应用技术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网络自相似业务模型的队列系统性能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自相似模型的网络(含无线网)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水墨画效果的计算机模拟与绘制系统、天津市重点攻关项目中国水墨画仿真绘制技术研究及其市场开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机视觉检测系统的性能分析及应用研究、科龙公司ERP和基于智能代理的CAPP系统等一大批为企事业单位开发的横向科研项目。在计算机网络性能评价及仿真方面,近两年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就。网络自相似业务模型的研究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流程CIMS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四、近几年报考简况 本专业已经为国家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近200名。近年来报考人数和录取名额逐年同步增加。 五、硕士期间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 主要课程包括外语、应用数学、随机过程基础、工程与科学计算等公共课和基础课,形式语言语与自动机、排队论及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应用组合数学、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Computer Networks(英文授课)、现代企业管理引论、高等计算机综合实验等学位课和必修课,以及数据仓库、分布式计算机系统、高级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控制及应用、高级人工智能、图像(模式)识别与理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面向对象方法学、并行计算、计算机系统仿真、统一建模语言、密码学与网络信息安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计算机文献检索及国际互联网等选修课。 论文要求:论文选题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论文应能全面反映本学科发展动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一定的创新性。对于理论研究课题,要求达到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创新;对于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及系统应用课题,要求指导理论正确,实现技术先进,设计新颖,所设计的系统应能付诸实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能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要求学生在学期间至少发表一篇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一般水平论文。 六、就业方向 由于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不仅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全面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技术及其应用系统的领域知识。能很好地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和应用系统集成等工作。详情请查看跨考网!!

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在结构上:总分总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