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为什么不吃猪肉城市用水的循环使用上海的区位优势欧洲观光旅游线路
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创新、思辨、认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二议论文题目,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二议论文题目篇1 这世间万物的美都是瞬息的。于是,我找到了一种留住美的方法——画画。从此画画的魅力就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着迷。 我认为画画就像一个万花筒,他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每当我画出树枝上的几片嫩芽时,我就仿佛来到了充满生机的春天;当我画出茂盛的树叶时,我仿佛来到了热情的夏天;当我画出树上丰满的柿子时,我就仿佛来到了丰收的秋天;当我画出光秃秃的树枝时,我仿佛来到了严寒的冬天。画画让我享受着无限的乐趣,让我陶冶了性情,让我深深的为他着迷。 画画让我着迷,如果说我废寝忘食,你是否会认为我太过于夸张。可事实不容争辩。我记得有一次,我做完作业,感觉快要精疲力尽了。我向窗外看去,只见朦朦胧胧的薄雾笼罩着月光,模模糊糊的看见她那像圆盘似的身影,隐约的听见蝉叫声。我想这样的美景不画下来就有点可惜了,想着想着,我刚才的疲劳全部被我抛到九霄云外。 我准备好了工具调好的颜色,便沉醉在画画当中去了。我认真地画著这美景。 不知过了多久,我画好了。看着画中朦胧的月光像隔了一层轻纱,树上的蝉儿的叫声渐渐变得微弱了。当我陶醉在绘画中时,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站在我身后。 “已经12点了,不要再画了,明天要上学,别又那么晚睡。” 我被吓了一跳,极其不舍得地放下手中的画笔。我无奈地自言自语地说:“画画你让我陶醉,让我着迷。” 画画你教会我发现美,感受美。也许这就是你的魅力所在,也是你让我着迷的原因。 初二议论文题目篇2 一路上,一个人一直都在陪着我,鼓励我。在我的世界黑暗的时候,她给我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她牵着我的手,陪我走过了幼年、童年,来到了少年。 小时候,她的背成了我的温床,在我模糊的记忆中,她的背总是暖暖的,让我产生睡意。生病时,她背着我一步一步地走到诊所,雨点打在她的脸上,而我背上没有任何雨水,我在她背上睡得很熟,丝毫不知道瘦弱的她脸上不但有雨水,还有汗水。 小学时,她的大手喜欢牵着我的小手,她的手很忙,要扶我学走路;要为我缝补衣裳;还要为我拿书包。我喜欢她的手,她的手纤细,美丽,可现在,她的手堆积了厚厚的老茧,原本纤细的手变得短小了。 12岁时,我的叛逆时代早早的到了,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回到家时,心情很是不好,躺在沙发上不想吃饭,我绝食,她端来了我最爱吃的西红柿炒蛋,劝我吃饭,我把头扭向一边不理她,她在我耳边唠叨,让我吃饭,我听得很不耐烦,朝她大叫:“吵什么吵,我烦着呢,不想吃饭!”说完,我端起那碗菜,狠狠地往地下摔,碗碎了,菜撒了,同时,她的心也碎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听到了哭泣声,她在哭。对不起,我那时不懂事,现在的我向你道歉。 升初中时,我住校,很少见到她,只能在电话里和她交谈,她的嘘寒问暖永远是那么温婉动人,没一句话都给予我鼓励和信任。 她,是谁?她就是妈妈。她给我的爱是无价的,谢谢妈妈的爱。 初二议论文题目篇3 很喜欢朋友住的那个很幽静的村庄。它坐落在小城的北边,那里有很多的山,山上有很多很多的树。 浓郁的林木就那么蔓延式的生长著,把整个的村子都围在林子里了。于是整个村子显得分外的静,分外的幽。 夏日里,我是很喜欢去那里的,因为那里没有热浪,有的是树里阴凉的风,拂在人的身上,像母亲抚慰孩子的手,柔柔的,清清的,真是一种享受。 朋友是个开朗的人,很喜欢喝酒。每次我去他那里的时候,他都异常的高兴,因为我们很能聊的来,还因为我在的时候,他的妻子才让他喝酒。 我们两个总在夕阳西下,倦鸟返巢的时候,坐在他家的院子里,一个木制的小桌,上面是他妻子为我们准备的几样小菜,于是我们就开始在那样的景色里饮起酒来。 他的酒量是好的,正如他豪放的性格,而我只有陪着一口一口的小小的喝。因为我的心思早已不在酒里了,我的眼里尽是那夕阳下的美景。 群山在斜阳里,像极了坐禅的智者,他们不动声色的收尽了这许多的美好。任那阳光在它们身上涂抹著,微红,淡黄,深黄,或者是别的什么色彩。 整个村子开始热闹起来,那三三两两的农人从地里回来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相互打趣著。鸡也在追逐里返回家去了,狗开始汪汪的叫起来,高一声低一声的,错落有致。 嫋嫋的炊烟,在这里那里一柱一柱的腾起来,被夕阳染上了或红或黄的色彩,把整个村子点缀的无比的诗意。 还是最喜欢夕阳下的树了。它们拥挤的生长著,或粗或细,或高或矮,或疏或密,枝与枝交错在一起,叶与叶相互依偎,那般的层次分明,那般的紧密相连。被夕阳懒懒的照着,身上像镀上了一层金。在风里,那些金子沙沙的响着,极为动听,极是迷人。 树上的蝉已经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只有那雀儿,在金色的树里,跳跃着,嬉闹著,争吵著,时而起时而落,很是写意。真想也像那鸟一样,在上面,翻滚跳跃,在枝桠与光影里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傍晚。 树们也许见惯了这样的景色,它们在习习的风里,相互的拉扯,相互的推送著,在那一瞬间错开的空间里,那阳光就落在了地上,黄黄的,亮亮的,这里一点,那里一块,像是老人脸上的斑,写尽了光阴的故事。 我们的酒意在推杯换盏里开始浓了,我们开始高声的谈论著,他喜欢拍着手说他高兴的事。我看着树影里的他,犹如古人,在这浩淼的天地里,拍手赞颂著时光的美好。我于是举杯,虽然我已是不胜酒力了,我还是要敬他的,因为这个世界里,知道时光的美好是件不易的事,很多人在虚掷著光阴。 将要醉了吧!我看见西天里的落日就要被那群山吞没了,那还没有挥洒完的色彩,依旧在天里做着最后的执著,装点着黄昏的美好。 真希望可以永远看到这样的景色,真希望把这样的景色永远的定格,可我知道这是不合乎自然回圈定则的,因为有日落就会有日起,因为这个世界里还有很多很多的景色,我们还可以看日出,观海潮,听风,看雨或是那些未曾言说美景。 自然用有那么多的美好景色,来装点我们的生活,我们怎能辜负了自然赋予我们的智慧,而虚度光阴呢? 也许人生的美好就是把自然里的美景溶入到生活里,用一颗观赏的心来生活的吧! 夕阳终于把最后的色彩用尽,夜色开始蔓延开来。
四川横断山地震带上的人文状况
跟你说实话,这些东西比较偏,基本用不到,也不会是主流,建议你复习好基础内容,比较有帮助。高中语文作文十大技巧【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在用蓝色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技巧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合订本在大洋百货东边胡同里的书摊上有卖。【技巧六】: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建议百度一下结尾方法,汲取有用成分。【技巧七】: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技巧八】: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技巧九】: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最好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去年有奥运,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技巧十】: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一般来说,中考高考作文要求都不低于600—800字。如果要求是600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700字。如果是不低于多少字,建议考生,争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给的卷面写满到95%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于600字,那么试卷给的卷面多是800字左右,那么,你争取写到780字,留下最后一两行。作文老师一看你写得那么多,肯定觉得你的作文相对熟练,作文打分就趋高不趋低。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其方法是:一要抓住材料中关键句子或暗示性语言;二要注意对比材料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综合分析材料的基本观点;三要用正确的观点和对正反材料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乌龟和兔子赛跑,因为兔子骄傲,乌龟出人意料地赢得了比赛。蝴蝶知道此事后,也想和乌龟比赛。乌龟考虑了一下,便接受了蝴蝶的挑战,但他提了一个要求:“我只会爬行,你还会飞。我们就比60米吧,20米钻圈,20米河流和20米花丛。”蝴蝶同意了。比赛开始,蝴蝶早就钻过了圈,飞过了河,可当来到花丛时,她看到了那漂亮的花朵,嗅到了花蜜的香甜,还见到了美丽的同伴。看看此时乌龟连圈都没钻过,蝴蝶放心了,她在花丛里玩得越来越开心,竟然忘记了比赛的事情。万万没有想到,乌龟已经钻过了圈,穿过了花丛,悄悄地到达了终点。对某些人来说,钻圈、过河流很难,可对某些人来说,花丛才是最难逾越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则寓言故事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要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为什么乌龟能够赢得比赛。2.蝴蝶为什么如此流连花丛。3.联系现实人生,钻圈、过河指什么?花丛又是什么?4.蝴蝶为什么能够迅速钻过圈、飞过河,却过不了花丛?指导:据此可以立意:我们的人生应该有个大目标、大方向。乌龟之所以能够赢得比赛,就是应为他能时刻牢记自己的大目标。而蝴蝶之所以半途而废,则是因为没有能够摆脱一些东西的诱惑,由此迷失了方向。写作时,可以从整体上思索,可以从细微处发掘。值得思考的有很多。一定要写出个人的认识。第二步,看清材料作文要求,抓住原材料的主旨提炼出一个正确的主题(即观点),确立中心(即立论)。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例如我们在考试中遇到的第二个作文(立意时应从“团结”入手)。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例如第一个作文可以分别从“分享”“奉献”的角度入手)。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在这一环节,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向发散:①横向发散:即由材料的基本主题展开引申类比联想,由此及彼,比较求同,看哪些事物或现象是有类似或相关的属性,或者这个道理可以推及到哪些事物或现象上。②纵向发散:即研读材料所表现的社会现象或事实,并由表及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把握其所反映的普遍而深刻的道理。③逆向发散:即由正而反,从事物的相反方向思考,多问几个如果不这样将会如何。有了以上角度开掘出来的主题后就要选最佳的角度和立意来写。第三步,有的同学将这次考试中的作文写成了议论文(我们讽刺这类文章为“四不像”文章),不过想写成议论文也未尝不可,我们上期的课本就选了很多议论文,不过你要掌握一些方法------运用材料合理入文,引议联结构思谋篇(根据曹组长讲话整理)。①“引”,分析材料,提出观点或中心论点。②“议”,承上启下,展开议论(先写一个过渡段或过渡句,再写本论)。一般来说,应先正面论述中心论点,揭示正面道理,然后举正面事例论证“为什么是这样,有何好处”之后,最好再能从反面事例加以论证“为什么不可以这样”,举反面事例论证。③“联”,联系实际,深化中心(主要是社会或个人的实际,从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④“结”,总结照应,解决问题(可以照应材料或开头,起点题作用或总结、升华、发号召等)。这个公式可用,但千万不要搞成新八股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学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显示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由于材料作文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这类作文命题形式备受命题作文老师的青睐。综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都少不了材料作文。我们考试中遇到的第一篇作文就是河南省2009年中考作文二选一的第2篇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的来源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是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是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或是最近发生的事件、报刊上刊登的新闻等等。这些材料有时是单一材料,有时则是一组材料。材料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写成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来写作,甚至,有的要求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有的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议论文,有的要求根据图画、画表写一段说明文字,还有的要求以提供的材料为开头续写,或根据材料扩写、缩写。 三、写好材料作文立意也是一个关键,作文审题立意要准。由于材料本身是松散的、不紧凑的,它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的,所以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但问题在于许多考生不能准确把握材料所传达的信息。要想准确把握题旨必须对材料加以提炼整合,即把材料中那些共通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判定或凭主观意念硬贴上去。一般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比较容易分辨的,而寓意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却不那么容易分辨,因为它们的题旨和意图足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意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好多同学将此次考试作文拟题为《分享》《团结就是力量》题目过大、过于平淡,让我阅卷时找不到你文章的中心,找不到出彩的地方,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认真阅读材料,吃透材料是写好材料作文关键的一步。如果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就会写出偏题、跑题的作文。把握文章的主旨有以下几种方法。1、注意材料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 2、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有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就点出了文章的中心,尤其是文章的结尾。 3、注意材料里面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出题者往往在文章里借助抒情、议论性的句子点出文章的中心。。4、注意材料后面的要求或提示语。例如:一篇材料作文在原文后面,它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读了材料我们很受启发,请就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熟读材料后再看提示,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三层含义“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是写作的三个范围,可据其中的一个方面立意写作文。同时要把握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审题是决定作文考试成败的关键。由于中考作文应试时间少,审题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对文字表述较为复杂的材料必须集中思想,尽快地把握审入?选择什么立意?重点采用什么表现方法?如何体现文章构思?等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作文的材料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落笔,确定不同的立意,选定不同的写作方法,寻求不同的构思。其次还要注意文题的其他要求。作文题中常有一句“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的提示,对此理解必须注意两点:一,所谓“不限”,一般是指构思时对文体的选择余地较大,但一旦选定某种文体进入具体写作过程时,则应遵循某种文体的基本格局,不能写成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的“四不像”的文章。最后,要认真阅读,把握材料作文的主旨。有些同学考试中作文的分很高,有些得分却很低,为什么得分低呢?看看我下面的讲解你就知道了:四、材料作文的写作“四忌”。1、忌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尽管都有材料,但二者对材料的处理有所不同。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材料可用可不用;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材料在文中必须出现。不少考生写惯了话题作文,导致忽视了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以致于“另起炉灶”。例如有些同学就拟题为《叛逆也需要轨道》简直让人不知所云,怎么会的高分呢?2、忌不按指令写作。材料作文的试题,一般包括两上部分,一部分是材料,另一部分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或以提示语出现,或另列出“要求”、“注意”。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写作的具体要求,按照试题的指令写作。切忌不看要求,或未看清要求,即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 3、忌观点提炼不准确。材料作文的文章主旨是从材料中得来的,考生如果在阅读材料时提炼的观点背离了材料的内涵,那么将直接导致该篇作文的失败,即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4、忌漠视材料中的关键句。作为材料作文,每篇材料都有关键句,只不过有的不明显而已。关键句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或画龙点睛或提纲挈领,一些考生过分的强调整篇材料主旨而忽视了关键句,导致写出的文章很难出彩。第一,要明确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话题作文只提供一个话题,材料只引出话题,与写作无关。而材料作文则提供一定的材料。如一首诗、一则寓言、一个或几个典故、一个故事、几则名言警句、一幅或几幅画,是对现实生活中某种现象的介绍、社会某种看法的概述、一个特定情境的设计等等,要求基于所供的材料,根据题目要求和规定思路导向进行写作。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有些同学在考试时为了抢时间,未及对材料细思慎辨,就匆匆落笔;甚至曲解了所提供的材料,其结果自然是“欲速则不达”,这就难免留下遗憾了。考试中有些同学考试中作文的分很低,甚至想找我理论。我觉得你大可不必烦恼,看看我在此次考试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你的得分较低了:一、写作文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未经深思出现了跑题偏题现象。“文章成败由立意”,跑题偏题是考场作文最要命的“硬伤”。审题经常出现的毛病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抛开题目(话题、材料)、另起炉灶而造成跑题,另一种是为了标新立异、另辟蹊径而造成偏题。审题要把握“三义”。一是要看懂字面义:准确地理解题目(话题、材料)的字面义(尤其是关键词语)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题目的文字一般比较多,这就更需要仔细阅读,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二是要吃透引申义:引申义是蕴涵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感知;题目的引申义,还包括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三是要领会提示义:有些题目附有提示语,提示语是命题人对考生的一种暗示,是为考生审题立意、打开思路铺设的台阶;提示语不论长短,考生都要高度重视,仔细阅读,认真揣摩,积极地从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审清题意之后,考生还要学会在行文中不断地扣题和点题,做到“一步三回头”、“回眸一笑百媚生”。二、个别同学文体不分材料作文一般要求“三自”——角度自选、文体自选和题目自拟。文体的开放性给考生创设了扬长避短的条件,同学们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不少学生误以为“淡化文体”就是不要文体,致使所写的文章不伦不类:写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不知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记叙文,人、地、事、时、物交代不明不白;写散文,线索不明晰,形散神也散。掐头去尾就没东西了,这样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只能在三类卷以下。同时不要贸然去写诗歌。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扬我所长。三、立题平淡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常常能起到先声夺人、在考试中,作文没有标题原则上要扣一定的分数。而事实上没有标题的作文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会影响主题的表达,阅卷老师会认为你缺少了最基本的东西,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距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扣分,考生可能会因此失去更多的分数。建议你平常养成先写标题后写正文的习惯,而且标题要写在正中间位置,同时写完文章后要仔细看一遍,这也是避免出现这类“硬伤”的有效方法。四、有些学生的作文,开头排比很长很长,结尾同样很长很长,甚至还有后记。这种“硬伤”表现在背离了“凤头豹尾”的基本要求,开篇缓慢,久久不能点出主旨;结尾拖沓冗长,无病呻吟。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都应该简洁,一般说来,每部分不得超过文章总字数的十分之一,才能充分保障“猪肚”的丰富性。建议文章开头开门见山,不蔓不枝,用刘勰的话说是“首唱荣华”,借用俗语就是“一句请出佛祖来”。结尾,或画龙点睛,收束全文;或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或引用诗文,点染升华;或抒情写意,余味无穷;或设问反问,启人心智。五、引用的实例或诗句不准确在阅卷时有些学生张冠李戴、贻笑大方。建议:一是加强平时的积累,尽可能避免犯常识性错误;二是尽可能避免如“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或是曾经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或是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事了……”等大篇幅的引用;三是如果对引用的诗文词句记不清,考生可以转述,即使出错,也一定会得到阅卷老师的谅解。六、有些同学言辞偏激胡乱批评青春期的你们容易意气用事,思想偏激,说“过头话”,语气武断。在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建议你以平和、辩证的心态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显得大气,给人波澜不惊的感觉,老师看了也会觉得舒服,千万要避免剑走偏锋,观点偏激。那样会让你的作文显得幼稚可笑。七、卷面脏乱卷面是你给阅卷老师的“见面礼”。有些学生由于平时养成了马虎潦草的坏习惯,作文卷面总是勾画涂改得脏兮兮的,不堪入目:有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的胡涂乱抹,面目全非。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书写规范、端正、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一开始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阅卷老师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也不会计较。反之,尽管文章观点鲜明,情节生动,语言流畅,文笔优美,但让人看着费劲,最终所扣的分数绝不止规定的书写分。另外,作文时不要用多色笔,字体不宜过大或过小,标点符号要占格。八、不该字数超常所谓字数超常,就是说字数过少或过多。有的学生写作时一发而不可收,洋洋洒洒上千言,方格内盛不下,边幅上都写满了,给人一种臃肿庞杂的感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好试卷所给的空间即可,写得不可过多或过少。九、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写字了老师就会给分,以至于剩下很少的时间去仓促成文语文考试,有的时候考生因为精神紧张,往往忽视了对时间的合理安排,致使占“半壁江山”的作文未能写完,成为“残篇”。建议你平时作文按时完成,模拟考场考作文严格控制在40分钟之内完成即可。
写作材料作文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其方法是:一要抓住材料中关键句子或暗示性语言;二要注意对比材料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综合分析材料的基本观点;三要用正确的观点和对正反材料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乌龟和兔子赛跑,因为兔子骄傲,乌龟出人意料地赢得了比赛。蝴蝶知道此事后,也想和乌龟比赛。乌龟考虑了一下,便接受了蝴蝶的挑战,但他提了一个要求:“我只会爬行,你还会飞。我们就比60米吧,20米钻圈,20米河流和20米花丛。”蝴蝶同意了。比赛开始,蝴蝶早就钻过了圈,飞过了河,可当来到花丛时,她看到了那漂亮的花朵,嗅到了花蜜的香甜,还见到了美丽的同伴。看看此时乌龟连圈都没钻过,蝴蝶放心了,她在花丛里玩得越来越开心,竟然忘记了比赛的事情。万万没有想到,乌龟已经钻过了圈,穿过了花丛,悄悄地到达了终点。对某些人来说,钻圈、过河流很难,可对某些人来说,花丛才是最难逾越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则寓言故事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要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为什么乌龟能够赢得比赛。2.蝴蝶为什么如此流连花丛。3.联系现实人生,钻圈、过河指什么?花丛又是什么?4.蝴蝶为什么能够迅速钻过圈、飞过河,却过不了花丛?指导:据此可以立意:我们的人生应该有个大目标、大方向。乌龟之所以能够赢得比赛,就是应为他能时刻牢记自己的大目标。而蝴蝶之所以半途而废,则是因为没有能够摆脱一些东西的诱惑,由此迷失了方向。写作时,可以从整体上思索,可以从细微处发掘。值得思考的有很多。一定要写出个人的认识。第二步,看清材料作文要求,抓住原材料的主旨提炼出一个正确的主题(即观点),确立中心(即立论)。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例如我们在考试中遇到的第二个作文(立意时应从“团结”入手)。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例如第一个作文可以分别从“分享”“奉献”的角度入手)。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在这一环节,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向发散:①横向发散:即由材料的基本主题展开引申类比联想,由此及彼,比较求同,看哪些事物或现象是有类似或相关的属性,或者这个道理可以推及到哪些事物或现象上。②纵向发散:即研读材料所表现的社会现象或事实,并由表及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把握其所反映的普遍而深刻的道理。③逆向发散:即由正而反,从事物的相反方向思考,多问几个如果不这样将会如何。有了以上角度开掘出来的主题后就要选最佳的角度和立意来写。第三步,有的同学将这次考试中的作文写成了议论文(我们讽刺这类文章为“四不像”文章),不过想写成议论文也未尝不可,我们上期的课本就选了很多议论文,不过你要掌握一些方法------运用材料合理入文,引议联结构思谋篇(根据曹组长讲话整理)。①“引”,分析材料,提出观点或中心论点。②“议”,承上启下,展开议论(先写一个过渡段或过渡句,再写本论)。一般来说,应先正面论述中心论点,揭示正面道理,然后举正面事例论证“为什么是这样,有何好处”之后,最好再能从反面事例加以论证“为什么不可以这样”,举反面事例论证。③“联”,联系实际,深化中心(主要是社会或个人的实际,从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④“结”,总结照应,解决问题(可以照应材料或开头,起点题作用或总结、升华、发号召等)。这个公式可用,但千万不要搞成新八股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学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显示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由于材料作文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这类作文命题形式备受命题作文老师的青睐。综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都少不了材料作文。我们考试中遇到的第一篇作文就是河南省2009年中考作文二选一的第2篇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的来源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是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是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或是最近发生的事件、报刊上刊登的新闻等等。这些材料有时是单一材料,有时则是一组材料。材料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写成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来写作,甚至,有的要求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有的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议论文,有的要求根据图画、画表写一段说明文字,还有的要求以提供的材料为开头续写,或根据材料扩写、缩写。 三、写好材料作文立意也是一个关键,作文审题立意要准。由于材料本身是松散的、不紧凑的,它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的,所以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但问题在于许多考生不能准确把握材料所传达的信息。要想准确把握题旨必须对材料加以提炼整合,即把材料中那些共通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判定或凭主观意念硬贴上去。一般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比较容易分辨的,而寓意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却不那么容易分辨,因为它们的题旨和意图足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意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好多同学将此次考试作文拟题为《分享》《团结就是力量》题目过大、过于平淡,让我阅卷时找不到你文章的中心,找不到出彩的地方,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认真阅读材料,吃透材料是写好材料作文关键的一步。如果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就会写出偏题、跑题的作文。把握文章的主旨有以下几种方法。1、注意材料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 2、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有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就点出了文章的中心,尤其是文章的结尾。 3、注意材料里面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出题者往往在文章里借助抒情、议论性的句子点出文章的中心。。4、注意材料后面的要求或提示语。例如:一篇材料作文在原文后面,它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读了材料我们很受启发,请就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熟读材料后再看提示,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三层含义“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是写作的三个范围,可据其中的一个方面立意写作文。同时要把握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审题是决定作文考试成败的关键。由于中考作文应试时间少,审题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对文字表述较为复杂的材料必须集中思想,尽快地把握审入?选择什么立意?重点采用什么表现方法?如何体现文章构思?等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作文的材料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落笔,确定不同的立意,选定不同的写作方法,寻求不同的构思。其次还要注意文题的其他要求。作文题中常有一句“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的提示,对此理解必须注意两点:一,所谓“不限”,一般是指构思时对文体的选择余地较大,但一旦选定某种文体进入具体写作过程时,则应遵循某种文体的基本格局,不能写成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的“四不像”的文章。最后,要认真阅读,把握材料作文的主旨。有些同学考试中作文的分很高,有些得分却很低,为什么得分低呢?看看我下面的讲解你就知道了:四、材料作文的写作“四忌”。1、忌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尽管都有材料,但二者对材料的处理有所不同。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材料可用可不用;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材料在文中必须出现。不少考生写惯了话题作文,导致忽视了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以致于“另起炉灶”。例如有些同学就拟题为《叛逆也需要轨道》简直让人不知所云,怎么会的高分呢?2、忌不按指令写作。材料作文的试题,一般包括两上部分,一部分是材料,另一部分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或以提示语出现,或另列出“要求”、“注意”。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写作的具体要求,按照试题的指令写作。切忌不看要求,或未看清要求,即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 3、忌观点提炼不准确。材料作文的文章主旨是从材料中得来的,考生如果在阅读材料时提炼的观点背离了材料的内涵,那么将直接导致该篇作文的失败,即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4、忌漠视材料中的关键句。作为材料作文,每篇材料都有关键句,只不过有的不明显而已。关键句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或画龙点睛或提纲挈领,一些考生过分的强调整篇材料主旨而忽视了关键句,导致写出的文章很难出彩。第一,要明确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话题作文只提供一个话题,材料只引出话题,与写作无关。而材料作文则提供一定的材料。如一首诗、一则寓言、一个或几个典故、一个故事、几则名言警句、一幅或几幅画,是对现实生活中某种现象的介绍、社会某种看法的概述、一个特定情境的设计等等,要求基于所供的材料,根据题目要求和规定思路导向进行写作。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有些同学在考试时为了抢时间,未及对材料细思慎辨,就匆匆落笔;甚至曲解了所提供的材料,其结果自然是“欲速则不达”,这就难免留下遗憾了。考试中有些同学考试中作文的分很低,甚至想找我理论。我觉得你大可不必烦恼,看看我在此次考试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你的得分较低了:一、写作文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未经深思出现了跑题偏题现象。“文章成败由立意”,跑题偏题是考场作文最要命的“硬伤”。审题经常出现的毛病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抛开题目(话题、材料)、另起炉灶而造成跑题,另一种是为了标新立异、另辟蹊径而造成偏题。审题要把握“三义”。一是要看懂字面义:准确地理解题目(话题、材料)的字面义(尤其是关键词语)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题目的文字一般比较多,这就更需要仔细阅读,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二是要吃透引申义:引申义是蕴涵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感知;题目的引申义,还包括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三是要领会提示义:有些题目附有提示语,提示语是命题人对考生的一种暗示,是为考生审题立意、打开思路铺设的台阶;提示语不论长短,考生都要高度重视,仔细阅读,认真揣摩,积极地从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审清题意之后,考生还要学会在行文中不断地扣题和点题,做到“一步三回头”、“回眸一笑百媚生”。二、个别同学文体不分材料作文一般要求“三自”——角度自选、文体自选和题目自拟。文体的开放性给考生创设了扬长避短的条件,同学们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不少学生误以为“淡化文体”就是不要文体,致使所写的文章不伦不类:写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不知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记叙文,人、地、事、时、物交代不明不白;写散文,线索不明晰,形散神也散。掐头去尾就没东西了,这样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只能在三类卷以下。同时不要贸然去写诗歌。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扬我所长。三、立题平淡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常常能起到先声夺人、在考试中,作文没有标题原则上要扣一定的分数。而事实上没有标题的作文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会影响主题的表达,阅卷老师会认为你缺少了最基本的东西,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距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扣分,考生可能会因此失去更多的分数。建议你平常养成先写标题后写正文的习惯,而且标题要写在正中间位置,同时写完文章后要仔细看一遍,这也是避免出现这类“硬伤”的有效方法。四、有些学生的作文,开头排比很长很长,结尾同样很长很长,甚至还有后记。这种“硬伤”表现在背离了“凤头豹尾”的基本要求,开篇缓慢,久久不能点出主旨;结尾拖沓冗长,无病呻吟。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都应该简洁,一般说来,每部分不得超过文章总字数的十分之一,才能充分保障“猪肚”的丰富性。建议文章开头开门见山,不蔓不枝,用刘勰的话说是“首唱荣华”,借用俗语就是“一句请出佛祖来”。结尾,或画龙点睛,收束全文;或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或引用诗文,点染升华;或抒情写意,余味无穷;或设问反问,启人心智。五、引用的实例或诗句不准确在阅卷时有些学生张冠李戴、贻笑大方。建议:一是加强平时的积累,尽可能避免犯常识性错误;二是尽可能避免如“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或是曾经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或是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事了……”等大篇幅的引用;三是如果对引用的诗文词句记不清,考生可以转述,即使出错,也一定会得到阅卷老师的谅解。六、有些同学言辞偏激胡乱批评青春期的你们容易意气用事,思想偏激,说“过头话”,语气武断。在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建议你以平和、辩证的心态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显得大气,给人波澜不惊的感觉,老师看了也会觉得舒服,千万要避免剑走偏锋,观点偏激。那样会让你的作文显得幼稚可笑。七、卷面脏乱卷面是你给阅卷老师的“见面礼”。有些学生由于平时养成了马虎潦草的坏习惯,作文卷面总是勾画涂改得脏兮兮的,不堪入目:有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的胡涂乱抹,面目全非。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书写规范、端正、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一开始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阅卷老师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也不会计较。反之,尽管文章观点鲜明,情节生动,语言流畅,文笔优美,但让人看着费劲,最终所扣的分数绝不止规定的书写分。另外,作文时不要用多色笔,字体不宜过大或过小,标点符号要占格。八、不该字数超常所谓字数超常,就是说字数过少或过多。有的学生写作时一发而不可收,洋洋洒洒上千言,方格内盛不下,边幅上都写满了,给人一种臃肿庞杂的感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好试卷所给的空间即可,写得不可过多或过少。九、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写字了老师就会给分,以至于剩下很少的时间去仓促成文语文考试,有的时候考生因为精神紧张,往往忽视了对时间的合理安排,致使占“半壁江山”的作文未能写完,成为“残篇”。建议你平时作文按时完成,模拟考场考作文严格控制在40分钟之内完成,
反智主义的释义反智主义存在于许多国家、许多文化、许多领域、许多人群和许多层面中,以上任何一条不同,都有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广义上来讲,它是在基于清晰立场和不同思维的基础上,不同阶层或人群中产生的分歧与矛盾的产物,所以它无关褒贬义,它只是对矛盾对分歧的总结,只是对大众的思想做出的思考。狭义上来讲,在有知识理论有权威界定的基础上,反智主义即是悖逆真理,违背正义,是错误的,是要受到谴责的,是需要权威来正确引导的。作者理查德霍夫斯塔特(RichardHofstadter)是当代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才思敏捷,博识善文,不仅蜚声战后史坛,而且足涉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开创了美国史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和新模式,对美国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 越南战争时期最有影响、最杰出的历史学家”,70年代美国最有声望的知识分子”。 美国早期改革史观便是他的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一九一六年生于纽约州布法罗市,父亲是波兰移民。大学期间,他主修历史哲学,才华显露。研究生阶段由纽约法学院转至哥伦比亚大学攻美国史,一九四二年以优异论文《美国思想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获博士学位。而立之年,就荣膺哥大著名的克林顿史学讲座教授,连发重头学术著作近十部,三次获取全美史学大奖。《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使其在1964年荣获普利策奖。正当霍夫斯塔特风华正茂、光彩照人时,一九七〇年十月他骤然病故,年仅五十四岁。消息传开,从哥大教授圈到纽约文人集群,从东部哈佛到西岸斯坦福,美国学术界一片哀悼之音。反智主义出现的原因理查德霍夫斯塔特是一位历史学家,他深刻剖析了反智主义存在的渊源。反智主义并未构成美国民族心态的主流,它还只是一股暗流,时常会被利用。激励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依然是推动这个国家前进并使其保持领先地位的源动力。但是,恰如霍夫斯塔特所说,“反智主义作为一种态度,不是单一的情感取向,而是正反情感并存,他们对理智和知识分子的绝对排斥是罕见的。”它的阴影根深蒂固。既然存在着这样的痼疾,我们就应该正视它。1、知识分子上升通道的阻碍,与知识分子和现存权威之间的矛盾。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在政府换届之间,凯恩斯主义深入社会每个角落,当时的社会问题严重,完全依靠政府的宏观手段,在经济危机化解后的几十年里教育的缺失问题严重。2、知识分子、学界精英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知识和人民群众脱离。3、文化的对峙。在当代美国,小镇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对峙, 不仅反映了美国人对于生活方式选择所呈现的迥异的态度,也反映出美国社会价值观念的两种根本性的对立冲突。一种是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人生态度,一种是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知识的态度,以及对于有知识的人的心态。这种传统文化对人们思维的直接影响,使得很多人认为,用头脑思考创新不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事情,而凭体力打拼才是值得颂扬的。这就是深为美国人称道的牛仔精神,根深蒂固,矛盾繁多。4、民族性格。美国人对于自己的民族想象是一脉相承的。5、价值观念与宗教与历史的对立。
题目与论点的这搞起来不难度,问题研究的
一 唐诗与唐以后的诗 研究唐诗,原本是范畴明确边界清晰的,如许文玉的《唐诗综论》、胡云翼的《唐诗研究》、苏雪林的《唐诗概论》、杨启高的《唐代诗学》、王士菁的《唐代诗歌》,直到陈伯海的《唐诗学引论》都是有关唐一代诗歌的研究,视野完整或者说对象完整,论述也完整。我曾经说过,做唐诗研究“可以完全忽略不计与宋诗的纠缠”。但做宋诗研究的人与唐诗的纠缠太多、太深的缘故,孤立地谈唐诗似乎也就缺乏一个比较的视角。因此最注重唐诗学科建设意义的《唐诗学引论》首篇“正本篇”中也不得不先要提到“宗唐宗宋”的历史争议,也要就唐宋诗比较的学术意见中引出自己的思考。钱钟书《谈艺录》开篇第一节就是“诗分唐宋”,明确提出“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别”,他有一段很著名的话称:“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态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非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宋调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钱先生这段话概念很清楚:唐诗不必出于唐人,即唐人写的未必就是唐诗;宋诗不必出于宋人,即宋人写的也未必就是宋诗。——唐诗宋诗应以审美质性来划分,即以“体态性分”来判别,所谓“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所谓“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个诗学审美意见影响极大,流播极广,将唐诗的时代概念打破了,或者说打通了,然而它也只是诗学理论上的一种极有价值的审美见解(德国的席勒与清代的吴雷发均有类似的意见),“美学”上固然有突破的意义,而在“历史”上的雷池却仍无法跨越。——唐诗仍有它天然的、不可移易的历史规定性。我们看钱先生的《宋诗选注》,就没有选收一首唐朝人的诗歌,尽管他谈过杜甫、韩愈、白居易、孟郊都写出过真正的“宋诗”,开出宋调之先河。 严格意义上的“唐诗”,无疑即见于《全唐诗》与《全唐诗》的各种“补编”(包括《全唐诗逸》、《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全唐诗补逸》、《全唐诗续补遗》和《全唐诗续拾》等)里的诗——全唐的诗的数目亡佚的无疑要大大超过存世的,在辨识上似乎也应撇去《全唐诗》始作俑收录在这些书里的五代诗。从唐人孙翌第一部编选唐诗的《正声集》开始,《南薰集》、《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才调集》等著名的“唐人选唐诗”以来,历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元好问《唐诗鼓吹》、高�秉《唐诗品汇》、胡震亨《唐音统签》、钟惺、谭元春《唐诗归》、王士礻真《唐贤三昧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到孙洙《唐诗三百首》,到余冠英主编的《唐诗选》,再到葛兆光选注的“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的《唐诗卷》,千余年唐诗精华不断被人甄选推扬,唐诗的精魂血魄已沉潜于中华民族的灵魂里,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一个古老诗国的光辉灿烂诗歌遗产的顶峰与典范。以至于鲁迅先生要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而中国的文化巨匠的成长几乎无不受到过唐诗的雨露沾溉,如郭沫若在《少年时代·我的童年》里就说到他的母亲,“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在我未发蒙以前,她教我暗诵了很多的诗。”——这又可见出中国民间唐诗之深入人心,这也正是《唐诗三百首》这样的普及读物,不断有“新注”,又不断有“新编”的原因了。 当然我们应看到从唐代以来对唐诗的认识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唐人眼中的唐诗似乎更应该引起我们研究的兴趣,我们要更多看一看唐人对唐诗的地位的认识与理解、唐人审美趣味的承续与演化、唐人对唐诗人成就的评价及其依据的文化价值、哲学内涵的思考。这里我只想就唐人眼中的唐诗,包括唐人选诗评诗的实践扼要指出三点:一、唐人选唐诗各家标准差异很大,宗旨也大异其趣。有的对唐诗(盛唐为主)评价很高,如殷@③的《河岳英灵集》;有的批评甚峻,如元结的《箧中集》;有的树“察风俗之邪正”,“审王化之兴废”为选评准则,强调政治讽喻“系国家之盛衰”,如顾陶的《唐诗类选》;有的以韵美调新、风情宛然为艺术追求,宣扬“韵高而桂魄争光,词丽而春色斗美”的审美趣味,如韦谷的《才调集》。这里可以见出唐人对唐诗的认识差异很大,文学主张与审美趣味各呈其词,颇有一种百花齐放、众声喧哗的自由局面。二、编选范围五花八门,有的主要甄选一个时期如初唐,如盛唐,也有主要选大历诗人的。前期的几种选本往往将唐诗与六朝诗编在一起,以为一脉承传。也有的企图目观全唐,尝试集大成打通一代诗歌。目光一路朝放大走,一路朝精细走,呈现多元的认识判断,唐诗史的历程初具界碑。三、在诗人取舍上更是目断心审,标准林立。最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几种重要的选本都不选杜甫。如果说《箧中集》因局格太狭窄,主张太偏激,不选杜甫可以理解的话,殷�《河岳英灵集》的不选杜甫似实难理解。从他完备且明确的理论主张,如“神来、气来、情来”的创作意识,如“既多兴象,复备风骨”、“既闲新声,复晓古体”,称美建安气骨又不忘太康宫商的审美标准来判断,不选杜甫更是不可思议。他的选诗以盛唐为主,也确实反映了盛唐诗歌的气象风貌,他甚至有意识地要通过诗歌评选和理论概括立出自己的文学主张。然而他竟没有注意到杜甫,或者说竟放弃了杜甫!殷�选诗时密切注视诗坛动态发展,敏锐地探捕新星,荐拔佳篇,而且认真分析寻索同时代诗人的风格特点。再如果说殷�之不选杜甫还有其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杜甫彼时进入诗坛不久,诗名不很大,信息交通不发达等等,那么,晚唐人韦谷的《才调集》不收杜甫,则更令人无法解释。《才调集》十卷,规模宏大,选诗一千首,初、盛、中、晚齐全,而且还选了和尚和妇女的诗,却不选杜甫。而且此书明显是承接韦庄《又玄集》的模式框架,人又与韦庄同在西蜀先后做官,应该是信息资料上可以沟通接续的。《又玄集》三百首,选了杜甫,《才调集》一千首却不愿选杜甫,而且从审美主张上他能独具只眼地选白居易的《秦中吟》,竟不肯选杜甫。这跟后来的千家注杜局面真是不可同年而语,这一点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学术兴趣。——总的来说,唐人眼中的唐诗与我们今天理解中的唐诗有很大差异,这个差异或正是我们今天的唐诗研究者不可忽略的。同时代人的认识与评介或许更有人文层面上的研究意义和历史文化及其接受领域上的判断价值。 唐以后的诗基本上笼罩在唐诗的影响下。五代十国五十年,与晚唐往往看作一体,与宋初又混沌接续,不易分割。宋初六七十年间,宋人学白居易,学李商隐,学韦应物,学张籍,学贾岛,又移步到学韩愈,学杜甫,沿王禹�、梅尧臣到欧阳修始出露自己的面目,到王安石、苏轼与黄庭坚三大家,才真正形成宋诗体制。所以严羽说:“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但到了南宋的中晚期,四灵、江湖派又掀起回归唐诗的大潮,学贾岛、姚合,学晚唐的风气,一直绵延到南宋的灭亡。元诗不甚发达,无论是元诗四大家,还是刘因、姚燧、杨维桢、萨都剌等都在一片宗唐学唐的潮流里沉浮,学李杜,学白居易,学韦应物、学李商隐,尤其是元末的一股学李贺旋风,仙灯鬼火,大放异彩。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说:“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元诗的学唐近唐,大多趋于“�缛绮丽”的一路。胡应麟所谓“元人诗如缕金错采,雕绘满眼”。——元人学的唐也在“中晚”,不过不同于宋季学的“中晚”,一条趋走的是李贺、李商隐绮丽之路,一条追尚的是贾岛、姚合“清苦”之风。或许正是出于反拨归正的心理,元之后的明代,从高�秉到前后七子重新打出严羽的“诗必盛唐”的旗号。南宋的严羽曾心怀忧患地指出:“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得非诗道之重不幸邪。”——故他提出了“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的明确口号。——明前后七子“诗必盛唐”不仅总结了严羽的理论经验,也总结了元诗学唐的创作实际。由于他们的诚挚提倡与逼真实践,明诗在公安、竟陵之前的“盛唐”面目尽管傀儡装束、肤廓皮相,却是唐诗传承史中最辉煌的一段。 清初的诗人与学者,显然眼孔放得大了,晚明乱提口号,师心自重,闹哄哄的诗坛局面使他们多了个心眼,不肯轻易跟着别人走。但大的样板却只有两块:唐与宋,正如钱钟书所说,没有第三条道路。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是谁,“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域”。于是,宗唐宗宋形成了胶着状态,宗宋的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叶燮拼命拉抬宋诗的地位,顾炎武、朱彝尊、王士礻真、毛西河等“大家”则力主唐音,又偏重盛唐。吴乔、贺裳、冯班等一批小批评家则又花言巧语鼓励引诱学晚唐。王夫之干脆说宋一代无诗,他评选古诗、唐诗、明诗,独不取宋诗(因为元一代在异族统治之下,他干脆也一笔抹去了元诗)。清初特定的政治文化和思想史背景左右着人们的审美旨趣和批评情绪,诗坛人物多少有些情绪化的表现,理性思维气氛淡薄。难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论及这个局面时要说:“尊唐抑宋,未为不合。而所谓宋诗,皆未见宋人得失,漫肆讥弹,即所谓唐诗,亦未造唐代藩篱,而妄相标榜”。到了乾嘉时,唐宋诗之争才趋于调和——恰恰本于人心思想的趋于平和——诗坛上可以各自宣明旨义,不必漫肆讥弹。沈德潜主唐音,讲求温柔敦厚;翁方纲喜宋调,尤好辨析肌理;袁枚出入唐宋,唯性灵为归的;赵翼则更是放大眼孔唱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互相不见倾轧与攻击。但沈德潜有两句话还是相当委婉精到地道出了他主唐音美学上的原因:“唐诗蕴蓄,宋诗发露。蕴蓄则韵流言外,发露则意尽言中。”——这段话与钱钟书先生的“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有些貌似,但钱说更多有一点双峰并峙的意味,而这种双峰并峙的具体阐释无疑要以缪钺《论宋诗》中“唐宋诗之异点”之“论其大较”一段名句为代表。总括而言,唐人的诗更多一点主动性的感情发抒,自主且真率;更多一层心灵的自然流荡,澄净而明朗;更显出一种自由的独特风格,唐人评判外部世界的意见主观单纯,往往带有唯美的意绪。宋诗及宋以后的诗不免多一层模仿的味道。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王志》)说:“三唐风尚,人工篇什,各思自见,故不复模古。”而宋人则不免被认为是最要模古的,后来的宋诗派更是有意标榜宋人处处是学着唐人的,好用唐诗的标准来评判宋诗,好以唐诗的模式来比附宋诗。如陈衍在《宋诗精华录》卷一的“按语”里,以唐诗发展的过程阶段来套宋诗发展的脉络线索,仿严羽、高�秉的初盛中晚四唐说来规画初盛中晚的四宋说,不仅四期一一对应,而且四期的代表人物也一一对应。——不管这种刻意模古是否道出历史真相,也不管宋诗的面目是否被人误解,宋诗以及宋以后的诗实际上已被主流的诗学批评家们人为地与唐诗的形体血脉粘连在一起,而唐诗与唐以后诗的魂魄气骨、精神风貌的区隔却是更清晰可辨了。 二 唐诗学术与唐学术 张潮《秋星阁诗话》小引云:“李唐之世,无所谓诗话也。而言诗者,必推李唐。……夫唐人无诗话,所谓善《易》者不言《易》也。”——诗话以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为始作俑。唐一代无诗话,但不能说唐一代没有诗歌的理论建设,没有有关诗歌的“学术”。但是唐人不是善《易》而不言《易》,只是用力在《易》也即是诗的致“善”之道。致“善”之道大抵有二:一、为做诗做好各种充分的准备工作——各种文学类书的编纂;二、为做诗定出细密的格式、法则——各种诗格、诗式的编撰。 类书,是介乎文学与学术之间的(或者说是混合了两者的)一种做文做诗的参考书。体制上以语词、文句、典故、事实、妙语镌策汇编为主,所谓“英词丽句,以类相从”,所谓“事类联属,便于采撷”。这种类书有唐一代名目繁多尤以初唐产品为夥:《文思博要》、《累璧》、《瑶山玉彩》、《三教珠英》、《芳林要览》、《事类》、《文府》、《碧玉芳林》、《玉藻琼林》、《笔海》等等。如今存世名声最大则有《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和白氏《六贴》(大部分都亡佚了)。闻一多在《类书与诗》(《唐诗杂论》)说它是“太像文学的学术和太像学术的文学”,“不过是《兔园册子》的后身,充其量也不过是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兔园册子》”。这一类文学参考书或者做诗实用手册,从中央编的大部头巨型类书到民间比如敦煌发现的《珠玉钞》、《随身宝》之类的微型“兔园策”,在一个相当广泛层面上凝聚了一支自觉的诗人创作队伍,因而在实践上大大推动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兴旺。难怪闻一多嘲笑说:唐初是个“大规模征集词藻的时期”。“词藻”——英词丽句的巨量镶嵌——也便成了一个时期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与形式特征。病态的文藻与浮华不仅给初唐的诗坛带来了畸型的繁荣,而且为有唐一代的诗歌创作的世俗化普及大开了方便之门,尤其为那些天分不高、才气不足且被一个时代的做诗潮浪卷了进去,拼命努力要做出成就的大量中下等诗歌作者鼓足了做诗的信心。——唐诗研究者有的已经发现了这种“兔园册子”深刻地影响到较高层次文人的创作(后来的李商隐还精心自制“兔园策”,如《金钥》、《杂纂》、《蜀尔雅》等,为自己做诗时随心调用故典镌策而预为之备),而且不自觉中规范与牢笼了一批诗人的词语选择与表达形式,为诗歌创作唱酬、联句、应对、测试的机械化、公式化、标准化铺设了便道,不管这种类书“指导”诗歌的理论意义如何,它已是唐诗学术的一种,对唐诗的创作发生了独特的影响。 第二点便是诗格、诗式的大量撰作。明胡应麟《诗薮·杂编》中存录了一批名单:“唐人诗话,入宋可见者:李嗣真《诗品》一卷、王昌龄《诗格》一卷、皎然《诗式》一卷、《诗评》一卷、王起《诗格》一卷、姚合《诗例》一卷、贾岛《诗格》一卷、王睿《诗格》一卷、元竞《诗格》一卷、倪宥《龟鉴》一卷、徐蜕《诗格》一卷、《骚雅式》一卷、《点化秘术》一卷、《诗林句范》五卷、杜氏《诗格》一卷、徐氏《律诗洪范》一卷、徐衍《风骚要式》一卷、《吟体类例》一卷、《历代吟谱》二十卷、《金针诗格》三卷。今唯《金针》、皎然、《吟谱》传,余绝不睹,自宋已亡矣。”——“诗格”、“诗式”、“诗法”均是讨论诗歌体式、法度与规则的“金针”,实际上也是传授写诗的基本格式与形式的要诀,王夫之斥为“画地为牢”。——先是为社会大众服务,像函授的诗学教程,“三家村”知识分子最得益。后来诗赋取士,又理所当然成为一种“高考参考资料”,刻意为公式化、标准化操作服务。等皎然因《诗式》而获荣名,一批有志通外学、修文辞的和尚也嗜好此道,借以光耀佛门。此类“诗格”、“诗式”著作有的比如皎然《诗式》不仅着眼在形式法则、声病偶对的探讨,而且涉及到创作论、艺术论、审美特征的讨论,如“取象”、“取境”,已经在诗歌理论上颇有建树与开拓,对晚唐五代乃至两宋的诗格理论发生过巨大影响。——当然对有唐一代诗歌创作产生推动作用的则主要还是初盛唐的著作,这些著作从上官仪的《笔札华梁》开始,较有积极影响的如崔融《新定诗格》,王昌龄《诗格》、元竞《诗髓脑》、皎然《诗式》多因日本释空海的集大成《文镜秘府论》六卷的整理而得以保存。所谓“唐人卮言,尽在其中”。张伯伟有《全唐五代诗格校考》一书,校辑考释甚为精详,对“诗格”形式的历史演化、利弊功用的分析评判也甚客观。——客观来说,诗格、诗式与类书“兔园策”一样,尤其是初盛唐的,都是为唐诗的创作繁荣、唐诗发展高潮作了准备工作、后勤工作、服务工作。——严格地说,它们谈不上理论建设,更无所谓学术建树。一为征集词藻,一为规范形式,当然征集词藻的还附有作品大全的展示,规范形式的也偶备审美经验的传授。从某种形式的意义上来说,这两者或可以构成唐诗的理论建树与学术规模。尽管它们是如此的简陋、粗糙,与唐诗实际上取得的巨大成绩远不相配,也几乎没有人肯承认两者之间的直接因果关联。——唐诗的繁荣与它的学术建设、理论指导是一个悖论。 唐诗的学术建设与理论指导更多的融化在时代实践中政治的引导和文化的诱导。我们知道,有唐一代,由于初盛的几个皇帝的大力提倡和躬自表率,以及一些诸如开科诗赋取士、礼敬厚遇文人的行政措施,唐诗到开元年间已是十分繁荣。唐玄宗即位不久,在答一位臣子的手诏中还专门强调“夫诗者,动天地,感鬼神,厚于人,美于教矣。朕志之所尚,思与之齐,庶乎采诗之官,补朕之阙”(《旧唐书·崔日用传》)。——玄宗本人便是一个酷爱文艺、酷爱美的皇帝。“开元天宝的时代在文化史上最有光荣。开国以来一百年不断的太平已造成了一个富裕的、繁荣的、奢侈的、闲暇的中国,到明皇时代,这个闲暇繁华的社会里遂自然产生出优美的艺术与文学”(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册)。我们看看《旧唐书·音乐志》里记载的玄宗如何热心提倡和指导音乐艺术——音乐直接关系到有唐一代乐府诗的发达,而乐府诗的发达与衍变正是唐一代诗歌兴旺繁荣的关键。(注:胡适在《白话文学史》第十二章《八世纪的乐府新词》中说:“盛唐是诗的黄金时代,但后世讲文学史的人都不明白盛唐的诗所以特别发展的关键在什么地方。盛唐的诗的关键在乐府歌辞。第一步是诗人仿作乐府。第二步是诗人沿用乐府古题而自作新辞,但不拘原意,也不拘原声调。第三步是诗人用古乐府民歌的精神来创作新乐府。在这三步之中,乐府民歌的风趣与文体不知不觉地侵润了,影响了,改变了诗体的各方面,遂使这个时代的诗在文学史上放一大异彩。”)《音乐志》还记载,玄宗亲自创作乐曲:“玄宗新曲四十余,又新制乐谱”。——这同唐太宗亲自写诗与宫廷大臣唱和酬答一样都有一种躬为表率的作用。——唐诗的繁荣原因诸多,但帝王的提倡尤其是带头实践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们的文艺才性与实践作品虽不是第一流的,但为第一流的诗人与诗的诞生铺开了红地毯,也正是在唐玄宗时李白、杜甫大步走上了文化舞台。 唐诗在初盛唐乃至整一代的繁荣发达又引出一个与唐代整个思想文化学术的关系。尽管李姓皇帝提倡道教,武姓皇后抬高佛教,传统士大夫知识分子却大多秉持儒教正宗观念,并且不反对严重鲜卑化了的艺术形式(音乐歌舞)。故在主流形态的文化生活层面上真有一派三教并兴、百花齐放的局面。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传统(尤其是乐府文学的传统)垂直影响或者说严重熏染了一大批士大夫知识分子,随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完成,意识到了的审美追求大大激活了他们的文学审美才性,文学的兴趣、绘章雕句的习惯几乎贯穿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而且考科名由进士入仕途还得备习诗赋,《文选》几乎是最热门的一部必读书,莘莘学子固然案头必备,士大夫官员也必须时时温习,用心揣摩。在官场的应酬中,有文学的修养素习才能潇洒地周旋俯仰,才能引得圈子里的尊仰与朝廷的敬重。比如张说为宰相时曾把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亲手题在政事堂,让朝中文士作为人才及其作品的楷模。——《文选》本身即是文学的一部集大成的参考书,一个文学经典的样板。“选学”是炙手可热的学问,理所当然也成了一种正宗学术。朝廷在刚刚流行的李善注本之外,又迫不及待命工部侍郎吕延祚等五位大臣合注《文选》,以求完备新颖。文学的学术化又拉动了学术的文学化,朝廷上上下下、江湖幽深之处都弥漫着追逐文学的浓烈气氛。一个直接的结果是人人都写诗,王公大臣、士大夫知识分子自不必说,林泉隐逸、岩樵渔父、和尚道士、闺阁名媛、娼妓宫嫔也都写诗,响应一种上下合流的时代精神,陶醉在这个诗化的时代之中,唐一代文化格局几乎就沉浮在诗歌的大潮之中。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唐代的史学高度发达,尤其是初唐。但初唐的史学又恰恰是文学味最浓重的。初唐官修的几种重要断代史都染有非常浓重的文学气味,绮藻丽句、文学的笔触随处可见。闻一多说:“只把姚思廉除开,当时修史的人们谁不是借作史书的机会来叫卖他们的文艺——尤其是《晋书》的著者!”这话虽偏激一点,但触到了一个史的诗化的问题,即史学叙述中调动文学手段的问题。其实,这一种我称之为“史的诗化”的现象上可追溯到《史记》、《汉书》,而尤以范晔的《后汉书》最为典型。司马迁著《史记》,抑止不住内心的文学描写的冲动,诗的才性与激情不自觉中流荡而出,一部《史记》直可当文学书来读,故鲁迅先生有“无韵之《离骚》”之赞颂。两《汉书》也是文采飞扬的,班固、范晔都是文章高手,都是文学当行,作史时忍不住时时调动文学手段,使严峻的史的叙述染浸上浓重的诗的情调。至初唐的几位史家更是踵事增华,不惜要“借作史书的机会来叫卖他们的文艺”了。这种风气与趋势到盛唐的刘知几出来大声疾呼直言其弊,才被刹住,而且是永远的刹住了。刘知几的《史通》在史的理论上把中国诗化史学的传统截断了,从此以后历史与文学严格分了家,正史均秉笔直书,精炼简核,不敢再有文学的夹羼染绘,连润色都很少见到了。甚至欧阳修这样的大文学家修史时也严格按照了刘知几的规矩,不敢涉入文学一步。 刘知几在那个时代几乎是唯一的一位守住学术阵地、拒不肯让文学浸漫过来的纯粹学者。他在《史通·自叙》中说:“予幼喜诗赋,而壮都不为,耻以文士得名,期以述者自命。”“幼喜诗赋”是时代习染,及壮,则明确对诗赋说“不”!“耻以文士得名,期以述者自命”。学术的家学渊源,“著述”的崇高使命,扬雄以来不为雕虫小技的文化眼光使刘知几自身与盛唐文学风气划清了界限。刘知几的例子是很有认识意义的,他的著述立场与学术态度在盛唐以后是不可能再有的。开元以后,天下士人“耻不以文章达”,诗赋取士的制度确立并固定化之后,攻诗赋、擢科举是一代人心所向,是一代人才精英的正途出路。刘知几虽把文学驱除出了史学领地,但在一个诗与文学光焰万丈的时代里,史家守住自己的贞节的同时也只得忍受自己的寂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唐一代的学术(包括史学)在精神上已被诗赋冲垮了,人才流失,光芒黯澹,虽然成果累累,但在整个时代文化大格局中只有默坐隅角的地位。 唐一代学术大抵有两端:史学与佛学。史学最称发达,成果十分丰厚,除了姚思廉、李百药、令狐德、李延寿等正史作者之外,还有撰“国史”的吴兢、韦述、柳芳、令狐�亘、于体烈等名家。《贞观政要》(吴兢)、《东观奏记》(裴庭裕)、《顺宗实录》(韩愈)都是重要的“国史”专书。特别值得称道的当然是刘知几的《史通》和杜佑的《通典》。杜佑《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通史,后世所谓“九通”、“十通”之首。开元间修撰的《唐六典》、《大唐开元礼》也是十分重要的典礼类专书。唐一代通俗史事类杂著笔记也相当纷繁,著名的如《通历》(马总)、《大唐创业起居注》(温大雅)、《明皇杂录》(郑处诲)、《安禄山事迹》(姚汝能)等。另外,唐僧玄奘口述辩机编纂的《大唐西域记》也应列入山川地域史志的范畴,此书已开了释僧撰属的先河。 唐代的佛学相当繁盛,著名的佛学家,有学术性著述可考并声名显赫的就有玄奘、窥基、神秀、慧能、神会、法藏、湛然、宗密、怀让、马祖、怀海等等。唐代的佛学固称辉煌,但内典佛藏、方外奥义毕竟不是严格意义的中国学术,也不是纯正形而上范畴的哲学思考。唐代哲学一般不称发达,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主要诠释官方的经典见解,陆德明《经典释文》也只是儒典的一般音韵、训诂的著作。儒学在佛学(也包括道学)的重重压迫之下,几无成绩可言。那是胡适所谓“印度思想哲学泛滥的时代”,儒学的复兴要等到两宋才开始酝酿并最终完成。唐初的傅奕力主反佛,影响所及有中唐韩愈的排佛,但韩愈的主要哲学文章《原道》、《原性》以及李翱的《复性书》也并无严格意义的学术推进。而对哲学问题深感兴趣(也困扰半生)的刘禹锡、柳宗元们却用心在宏观的天人关系的探索与寻绎,《天论》、《天说》、《天对》固有一些深辟的见解,闪耀出睿智的思想火花,但于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有限。而“文中子”王通的《中说》旨在调和三教,不但入不了儒家的“经”,自立一“子”也似乎是非常勉强的。——有唐一代在汹涌奔腾的诗歌潮流的映照之下,学术的音响总觉空杳渺远,学术的景色显得暗澹无光。 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赋相对沉寂,连新近出版的《中国文学通史·唐代文学史》都几乎没提到)。这个时代盛产诗人与诗歌,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拼命写诗,引吭高歌,率性任情,阔步前行,——整整一个时代,诗是生命的原旨,诗是文化的正色,诗是学术的主调。几乎整整一代人高张着感性的风帆,喷薄着生命的热力,内心激涌着诗的冲动,笔下铺展开锦绣玉缀,只认创作,不思其他。诗人们关于时代的对话,同行间技艺与情思的交流,生命的理解,审美的实践,功名进取成功的矜夸、失败的怨屈,诗几乎是唯一的媒介。读读《高氏三宴诗集》、《断金集》、《元白继和集》、《三州唱和集》、《刘白唱和集》、《汝洛集》、《彭阳唱和集》、《吴蜀集》、《三舍人集》、《汉上题襟集》的题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种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一股新风。诗中表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宁可做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不想作书生老死窗下。继“四杰”而起的是陈子昂,他从理论上对南朝以来衰弱的诗风提出批评,认为这类诗专门玩弄华丽的辞藻,内容空虚,抛弃了《诗经》重视思想性的传统。对此他耿耿于心,提倡学习“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时代的诗风。他的38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影响很大。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苍凉辽阔,哀而不伤,被认为是怀古诗的绝唱。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评价了他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沈佺期、宋之问的贡献主要在诗歌格律方面。他们总结了“永明体”以来诗人们探索诗歌格律的成果,以自己的诗作,促进“近体诗”最后定型。鉴赏唐诗,首先要对“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别有个概要的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能更好地领略其妙处。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专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上文讲到的《古诗十九首》及陶渊明等人的诗都是古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下面我们分别举例说明。如大家熟悉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五言绝句,它必须是四句20字。其次它必须依照用韵要选一个韵部的字作韵脚①,这首诗的“流”、“楼”两字就属“十一尤”韵。再次,它用的字必须合乎规定的平仄格式,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间错,和谐动听。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用·标出来的字可平可仄,其余的字不能变通。平——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平声字;仄——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字。按现代汉语说,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字属平;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字属仄。绝句诗上下句之间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这首绝句全首对仗,后两句“欲穷”对“更上”,“千里”对“一层”,“目”对“楼”。我们举《登鹳雀楼》这首诗来说明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此外五言绝句还有三种平仄格式,共四种格式。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都各有四种平仄格式。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只举上例作些提示,不再详细介绍了。如果不想创作这类诗,只是鉴赏前人作品,那么关于格律的要求知道得粗略些,也是无妨的。七言绝句,我们举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来看: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孤帆泊何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表达了送别友人远行时留恋怅惘的感情。全诗四句,28个字,押的是“七阳”韵,平仄按规则。因绝句允许不对仗,这首诗就没有对仗。五言律诗,我们看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这是除夕之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际的诗。全诗八句,40个字,押“十一真”韵,平仄合规则。律诗的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如这首的颔联“一年”对“万里”,“将尽”对“未归”,“夜”对“人”;颈联“寥落”对“支离”,“悲”对“笑”,“前事”对“此身”。七言律诗,我们看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寥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这是柳宗元被贬到蛮荒的柳州,送别堂弟柳宗一去江陵时写的诗,情绪极度感伤悲愤。全诗八句,56个字,用的是“一先”韵,平仄合规则,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七言律诗第一句多用韵,也可不用韵,这首用韵。律诗中还有一种“排律”(延长),即把律诗延长至10句以上乃至百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所有出句与对句全要对仗。排律通常为五言。唐代诗歌的样式,在初唐时期已经齐备,到盛唐时期就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峰。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又明亮的大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那么,我们的作品将会使人一见,便赢得更多的青睐。标题需创新,要突出一个“新”字,做到新颖别致,独出心裁。
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新颖脱俗,使人有为之一震的感觉。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就是化用了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琼瑶的《庭院深深》也是化用了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
用诗词入题,扮出了许多美目。如《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诗),《独上高楼》(化用王国维词)《风雨任平生》(化用“一蓑风雨任平生”)等。再如:“诚信”话题的作文,以《众里寻它千百度》为题,“思念”话题的作文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为标题,都是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
对你有帮助么?
画龙点睛 巧妙化用诗句 巧妙化用诗句 《怎一个“情”字了得》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化用了 李清照《声声慢》词中的诗句 “ ”) 《忙兮忙兮奈若何》 (2004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化用 了项羽《垓下歌》中的诗句 “ ”) 怎一个“愁”字了得 虞兮虞兮奈若何 以诗句作题记,导引全文 以诗句作题记,导引全文 2004年高考佳作《闲话山水》的 题记:“山,沉稳,敦厚;水,灵动, 聪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佳作《独上高楼》的题记: “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 《生命的色彩》就这样写道:“只恐双 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 照生命的颜色,灰暗、沉闷;“大江东去, 浪淘尽”,这是苏轼生命的颜色,雄浑、超旷。
那我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呢? 作者运用李清照、苏轼两个宋代词人笔下的 名句开篇,形象而凝练地告诉我们两种迥然不同 的人生道路。名句虽短,却含蓄深沉,极具概括 性,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启迪人们对自己要 走的人生道路作出正确的选择。
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 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 《用旁观的眼神》(2003年福建省高 考佳作)就这样写到:走进缤纷的书简, 捡拾先行者前行的脚步;打开飘零的册页, 采撷历史真挚的泪滴。是谁感叹"不识庐 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是谁悲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的悲喜 交错,似乎都在诉说:请用旁观的眼神! 作者运用了苏轼《题西林壁》,杜甫《春望》。
用诗句写景,境界优美 用诗句写景,境界优美 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秾烈。“日出江花红胜 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那里的落英缤纷,很美。 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红飞过秋千去。”
那里的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 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花谢花飞花满 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 楚动人,也很美。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辽宁一高考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 文章撷取白居易《忆江南》欧阳修《喋恋花》及《红楼梦》 中黛玉的诗句,紧扣话题,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有的繁 盛美丽,有的满目凄凉,昔日之花与今日之花相对照,历史 之景与现今之景相衬托,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 风流华美,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 用诗句议论,观点鲜明 用诗句议论,观点鲜明 用旁观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
患得 患失后,深谙自己的心跳。是“荣辱不惊,看庭 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潇 洒,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坚强。
用旁观的 眼神,才能揣度出事物的美丑并不因为自己的情 思而偏移,才能顿悟:自己的心态才是最准确的 一面镜子。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霄”中收获一份乐观,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 缘身在最高层”中品读一份自信;用旁观的眼神, 就成了哲人心中的一缕情思,成为后人仰望的一 种超凡的高度! 用诗句议论,观点鲜明 用诗句议论,观点鲜明 《幸福是什么》文中有这样一段: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 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 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 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用诗句抒情,情感丰富 用诗句抒情,情感丰富 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可用 这样一组句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 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 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化 诗 成 句 化 诗 成 句 化 诗 成 段 化 诗 成 段 如:我喜欢“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这种表 达过于直白,会让人感觉有些幼稚。 第二个层次是诗句后面有一定阐 述(或解说)。
如: ①“生命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 心’的无奈与感伤。” ②“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
如: ①美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亮丽, ②美就是“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蓬勃, ③美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 如: 思念就是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就可化作 ①“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 无言垂泪千行”。
思念就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就可化作 ②“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 杨柳岸”。
化用下列诗句 化用下列诗句:: ①美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亮丽, ②美就是“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蓬勃, ③美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 参考答案: ①“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 ②“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③“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一、表达式——N个名句+议论。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 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 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 是离人泪”的哀怨。
1、桃花飞尽野梅酸。——(宋代:吴涛《绝句》)
翻译:枝头的桃花已凋谢,野生的梅子已经发酸。
2、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唐代: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翻译: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3、一论白云心,千里沧州趣。——(唐代:钱起《蓝田溪与渔者宿》)
翻译:来就是“独游屡忘归”的,何况此时到了一个隐者栖息的地方,则更感到得其所哉。
4、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唐代: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翻译: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5、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宋代: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
翻译:何必说要到遥远的桑乾河才算塞北边境呢,淮河中流线以北就已经天尽头了!
6、山中多晚凉,清风厉秋节。——(清代:德隐《新秋晚眺》)
翻译:洞庭西山初秋的景致是很美的。烟波浩渺的太湖水涯,一座葱茏的岛屿上群峰列峙。
7、点点行行泪痕满。——(宋代: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翻译: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
8、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唐代:李白《阳春歌》)
翻译:阳春三月,暖暖的太阳照耀着长安城,碧空下,杨树的枝条已经抽出嫩芽,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远看轻烟曼舞。
9、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五代: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
翻译:路入岭南腹地,水边的蓼花紫红,映着棕桐叶的暗绿。
10、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宋代:卢梅坡《雪梅·其一》)
翻译: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请参考这篇/link?url=-
或者下面这篇:
生活是充满诗意的吗?所谓诗意,是不是一种一相情愿的自欺?或者说竟是对生活的残酷视而不见?生活是单调重复琐碎平庸的,这样的生活能跟诗意扯上关系吗?这是一个功利的实用的时代,一个一切都要用金钱来衡量的时代,谈论诗意,丝毫无助于GDP的增长,是不是太不合时宜了?每次当我有这样的怀疑,我一次次地翻开书本,沉浸在那些古诗词营造的美好意境中,然后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我的生活,我总能找到希望与安慰。正如博尔赫斯说,“一场下在庭院里的雨,从前也落在迦太基”,毕竟,我们和那些生活得诗情画意的古人在同一块大地上栖居,被同样的一个月亮和太阳照耀,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他们曾经拥有过的东西,包括弥漫于他们生活、洋溢于他们笔端的那种诗意呢?这些千年不朽的文字,它们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感人,我不相信这些美好的东西将会远离我们的生活,我不相信一个时代会堕落到不需要诗歌的地步,我不相信人心会麻木到对这些诗意和美无动于衷。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我们穿衣,古人也穿,酒旗落日下,夕阳染春衫,平平常常的衣服,在那些古典诗词里,暗香浮动,散发出异乎寻常的韵味,甚至是动人心魄的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一袭单衣,唤起如许柔情,记忆中的青色依然鲜艳,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让人魂牵梦绕,“作个归期无计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春衫无言,但它忠实地记录了一切,那些下在逝去的时间和遥远的空间中的雨,那些岁月中的沧桑,那些穿透岁月的细针密线中的默默柔情。读着这样的诗词,你会发现,生活留给我们的遗憾总是那样的触目惊心,我们总是忽视了、错过了那些原本不应忽视、错过的东西,我们在回忆中悔不当初,黯然神伤:“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鬓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天冷了别忘了加衣服,于是纳兰容若这样体贴地问他的爱人:“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也许只是伞下递过来的一句轻声的问候,但却是那样的温存,那样的深情款款。另外我们也不应忘记《西洲曲》中着单衫的女子,“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这是怎样明媚亮丽的一抹杏子红!千年之下,历史早已老态龙钟,然而这一抹杏子红,却穿透岁月的尘埃,依然青春逼人。
“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于是由衣服想到了酒。我们喝酒,古人也喝,他们是怎样喝的呢?“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皆是豪英”,青梅煮酒,对酒当歌,或曲水流觞,临溪赋诗,多么让人神往的场面!他们会边喝边惋惜时光的流逝:“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即便是醉后归去,也诗意盎然:“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更不用说还有“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的寂寞,以及“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的凄凉。另一种境界便是在雪意甚浓的冬日黄昏,闻到清冽的空气中若有若无的酒香,看到屋中明灭的温暖的火光,于是乃有一句轻声低语的问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平淡的一句话,却有无边的诗意,足以千古流韵。
唐宋之韵 意蕴幽长 诗意大唐 诗意人生 采撷唐诗宋词之花 唐诗如山,宋词如水 生活的快慢变奏曲 快慢缓急总相宜 把好生活快慢的航帆 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 挺直生命的脊梁 心动不如行动 与其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 等待是一种借口 莫让机遇擦肩而过 坚守人生的关键 点缀缤纷世界 为他人开一朵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花香袭人 舍弃才能获得自由 剑胆琴心 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 起跑线上的美丽 岁月,请再送我那串串风铃 掬水留香 晶莹·雪寂·寞林 坐看流星划空时 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 奔跑人生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路的尽头鲜花盛开 走错的也是路 跨不过去的捷径 人生没有捷径 路曲心直 走好那一段 曲径通幽 走下去,前面是片芳草地 问世间“名”为何物 艳花·瘪果 有一天,当一切不再重要 看好,再走 水中月,镜中花 人生不需要太多行李 踏着脚印少摔跤 用什么拯救自己 有梦才有明天 脚比路长 永远到底有多远 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有梦才有远方 风,可以穿越荆棘 推开成功那扇虚掩的门 生命如歌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为别人喝彩 高高在“下” 成功,需要一颗谦卑的心 快乐是一粒种子 莫让浮云遮望眼 我的眼睛欺我 雪花零落的盛夏 两把钥匙一扇门 共同捧起生命之杯 留一片芳心 疏影暗香 我听到花开的声音 生活五味豆 最美的拒绝 “拒绝”也是一种美 不如放歌 生如夏花 心灵奔跑 沙漠玫瑰悄悄开 永不漂移的目标 响起,彼岸的风铃 清点生活 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 路是月的痕 倒掉疲惫 磕出鞋里的沙 血浓于水 理大于情 无穷的可能 无穷的美 给灵魂一个支点 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文化的呼吸 善败者不亡 言多岂就必失 吃一堑未必长一智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但求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 仅靠功夫深,铁棒难成绣花针 菊·竹·民族 跨越语言障碍,筑起沟通桥梁 语言,沟通的基石 调准感情的焦距,拥有清晰的世界 伟大是卑微的蜕变,卑微是伟大的繁衍 奋发趁年少 要敢于超越 守卫精神的火种 遭遇挫折 超越痛苦 将思维与幸福链接 幸福快乐在转念之间 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 欲望——心的隔离区 点一盏心灯期待诚信 借一颗慧心 守住心灵的契约 改变思维,找到快乐 用语言连缀心灵的星空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 带上自信上路 倾听心灵的钟声 点一盏心灯 让快乐多一条腿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诚信满乾坤 诚信,爱你没商量 谎言不开花 会当凌绝顶 当今世界殊 背起诚信的背囊走一生 渴望停电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改换思维方式,让快乐走近 浮生若茶 诚信,让世界充满阳光 阳光很活泼 收起你的冷漠 点一盏心灯期待诚信 与自己干杯 倾听自己的心跳 给自己一个微笑 越过你心中的墙 享受痛苦 遗憾也是一种美 携手夕阳下 低头靠勇气,抬头靠实力 为对手鼓掌 关心自己,同样重要 黑暗中你给我一盏灯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把清风明月握在手中 学会感恩 败了,多好 挫折也美丽 梦想,从这里起航 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父爱如山 给生活加点糖吧 让时间轴上的圆点闪光 成长的历程是一串冰糖葫芦 三更有梦书作枕 给情感上把锁 人生有你更精彩 坦诚,我无悔的选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药·茶·人生 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 别把聪明打碎了 与时尚共舞 时尚,华丽的陷阱 时尚,带刺的玫瑰 与时尚一路同行 心灵的烟花 人生难得几回搏 给乌云镶上金边 友情伴你人生路 友谊,给我动力 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 抓住风的尾巴 墙,推倒了就是桥 寻找栖身之地 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坦诚这一种 往事并不如烟 感谢你的敌人 珍惜你的痛苦 往事并不如烟 眼前同一水 笔下情各异 寡淡足协杯,落寞之多少 收藏真情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点烯生命之火 面对青春的萌动 让梦想飞翔 信念撑起生命的大厦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 选择春天出发 拥抱青春 在青春中熔炼生命 擦拭青春 不让青春流失 幽默是青春的伴侣 我要笑遍世界 冬阳,童年,牵牛花 一点不能再浪费光阴了 总有惊喜在等候 静静地,我凝望来路 把握好你的方舟 清白做人 只要你在不停地走 与自己相处 何必忙着为自己解释 生命不能绝望 友爱如水 承诺太遥远 日子,每天都是新的 打扮寂寞 咀嚼伤害 心存感激 生活处处有欢乐 处境并非最重要 独味生活 一捆干柴生死间 搭起心灵的圣坛 笑着面对生活 再添一把柴 幸福像一块砖 松花酿酒 春水煎茶 别让自己更孤独 活着就有牵挂 崇尚简单 珍视心中的爱 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收集阳光 放飞希望 又到江南赶上春 享受黄昏 给心灵留一点空隙 望月不语 秋天,也是一种开始 远山如烟 高尚无需证明 凡尘清唱 心弦独奏 捕捉每一个美丽的瞬间 让慊的书中憩息 为自己树一帧风景 淡淡柳如烟 深爱无痕 爱是一棵月亮树 拔响生命的琴弦 人不能向生活称臣 人生如棋 棋如人生 抬起头来做人 无须崇拜 储蓄人生 人生不售回程票 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抱着生命过海洋 穿着棉袄洗澡 带着成熟寻找 淡忘起初 珍惜弱点 亮在需要处 抒命运转换成使命 灵魂的浴间有把锁 与众生共命 磨难,人生的一份财富 为生命喝彩 品味遗憾 事实,远没想象的那么糟 中断的琴声 行板悠悠,明净如歌 悲怆,引发生命之张力 操守永恒 不以利害移。
多少个夜里,她渴望走进梦的故乡,因为,她太累了。然而,多少个夜里,她又从梦中醒来,独自体验着夜的凄清。
她叫李清照,自从和丈夫分离后,她常常夜不能寐。这不,今晚,她又从梦中惊醒,是那样地失落,那样地憔悴!起床点起油灯,想驱走内心的黑暗。借着灯光,她仔细打量着房里的每一件器具。忽然,目光又停留在桌上那只很旧的杯子——那只她为丈夫饯行喝酒用的杯子上!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酒杯,两只鸳鸯安详地停留在水面。看着这两只相亲相爱的小鸟,她有些心酸,又有无尽的失落。看着孤单的自己,不觉心里空荡荡的。轻叹一声,拿出那天为丈夫饯行喝剩的半瓶菊花酒,自斟自饮起来,不觉潸然泪水……
喝吧,等吧!也许,天明,他就会回来。她期待着,苦守着。终于盼到一丝光线从窗户跃进小屋。天亮了,她似乎有些高兴,门吱嘎一声打开了。站了许久,她才习惯性地抬起昏沉的头来,大雁又飞回来了,可是,她分明感到云中锦书还未寄到。天空已不再美丽,白云已不再白皙,大雁已不再动人!终于,她发出了一声长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继续等待吧!白云戏弄自己不要紧,大雁欺自己也算不了什么。
兰舟停泊在岸边,周围的一切显得那么恬静。告别天空,她轻解绸带,霓裳顺着臂膀缓缓落下,是那么妩媚动人。她知道对丈夫的想念始终笼罩着自己。
唉,划船去散散心吧!也许可以排解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她踏上小船。秋风吹来,她打了个寒战。坐在船头,眺望岸边那不知名的花朵,孤零零地在风中摇曳、挣扎,终于花瓣被风无情地扯进水里。被卷进水中,从船下淌过,发出哗哗的响声……看着这一切,她鼻子一酸,不禁发出:“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叹息。
划船吗?不!她不忍心看着花被水卷的影子。去找丈夫吗?不!自己走了,丈夫又到哪里来找自己呢?放弃等待吗?不!她不想放弃,因为她知道,丈夫也在不知名的地方思念着自己呢!所以,她只好选择执著地等待。想着这一切,她不禁道出了内心的情愫:“一种相思,两地闲愁!”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她回到岸边,踏进院子,虽然菊花满院,可却无心采摘。举起艰难的步履,无精打采地向自己的小屋走去,继续着无尽地等待、折磨……
【教师评析】
文章成功地对古诗词进行改写,使文章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对李清照《一剪梅》一词的内容、词人写作时的心情、背景进行想象,感情真挚、合情合理。穿插《一剪梅》的语句,使文章转接自然、不留痕迹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句适用范围很广啊,什么“错过”“抓住机遇”啊这类的都可以用。 【默。
下面的没时间写适用话题了。】 道是无情却有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路漫漫兮其修远矣,我将上下而求索。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默。
写到这里想不出来了。话说小建议。
可以去看看《菜根谭》这本书,里面很多东西写作文很好用的,而且其实用诗词的话要注意那些已经属于经典中的经典不一定能吸引老师的目光。】。
万紫千红总是春
只要人们一感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的总是一整个大街上万紫千红起来的各种春装。
怎样才能打扮得像春天般妖媚又像春天一样的富有生机呢?
翻大衣橱是每个家庭主妇必不可少的扮靓程序,自己的、老公的、儿子或女儿的,如果双亲还健在,还要忙乎父母的。
与其言春天的气息是随着春风荡进每家每户的|}~WXW*窗口阳台上的,还不如说春天的美丽味道,总是抢先一步地从每一个人穿在身上的衣服中流淌出来。
谁都想引领这个春天的服装潮流。
顺着一浪又一浪的潮流而来的,既有轻柔而又富有动感的布料,又有短而不超,恰到好处的裙子,甚至还有久违的工装服、背带裤等非常青春的造型。
还有什么装扮能比得上春天里的时尚,更能够打造出一个女人的女人味呢?
尽管每到春天总会有一些大牌和不够大牌的时装设计师,鼓足浑身的气力试图牵着爱美、爱靓、爱俏的人的鼻子,可是今年春天的时装却似乎格外繁复缤纷得让人目不暇接。这不,春天的温度刚刚上来,各种各样的“流行时尚”也就迫不及待地从T型台上走向商店的橱窗:休闲装的大口袋,亲切温和的中低鞋跟,白领们在职业装上加入的各种色调。
在这些流行的时尚里,我们发现了时尚男女与过去截然不同的一种时尚态度,他(她)不再用“夸张”和“炫耀”作为自己的美丽品牌。
直觉让我们感到了时尚的成熟,在这个春天里,当有更多的人把美丽“典雅”成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把漂亮“意义”成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当有更多的人意识到,那种一有人穿上高高翘起的尖头皮鞋,大家便一拥而上,让自己的脚变成中世纪堂吉诃德般地高高翘起的时髦,实在是一种可笑和浅薄的时候。
没有人愿意跟在人家的屁股后面大红大绿又大紫。
一如在这个春天里,没有人会认为一个很色彩的摇曳在大街上的人,她正在扰乱我们的视线一样。
美,是春天的权利,也是春天里人们用各式各样属于自己的打扮方式,让自己时尚起来的一次机会。
要不然,就不会有那句诗“万紫千红总是春”。对吗?
四川横断山地震带上的人文状况
回族为什么不吃猪肉城市用水的循环使用上海的区位优势欧洲观光旅游线路
中国精神的论文来帮你解决,专业,包满意 。
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立德树人的论文题目有哪些,立德树人的提出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关于立德树人的几点认识和理解“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问题,我们国家正在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
2、立德树人是2014年度基础教育热词之一,百度搜索相关结果2630万个。
3、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4、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
5、在某种程度上讲,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一种积极回应。
6、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正确认识和理解“立德树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更为关键。
7、一是关于“立德树人”的出处。
8、“立德树人”从字面上可以这样理解,即为:立德和树人。
9、何谓“立德”?意思为树立德业。
10、《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11、“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
12、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
13、“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
14、何谓“树人“?意思是培养人才。
15、《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1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7、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
18、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
19、二是提出“立德树人“的背景。
20、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人生的“三不朽”;无论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还是“做事先做人”;这些都首先强调的是“德”。
21、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22、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察德修身。
23、立德树人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主要是伦理道德文化。
24、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爱”;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泛爱众”;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者爱人”; 用五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义礼智信”。
25、现在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着特定的内涵和时代的意义,这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归属感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以及对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两个百年“(第一个百年目标在是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目标在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极大的奠基作用。
26、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变革的基石。
27、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未来。
28、因此,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功能。
29、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是进一步对这个问题的深化。
30、这个文件的出台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31、一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
32、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3、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
34、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
35、当前,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改革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尚未形成育人合力。
36、三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
37、信息网络、多元文化使得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影响。
38、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39、三是“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的问题。
40、立德树人内涵非常丰富。
41、立德树人要“立什么德”?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的“三爱”教育以及人文、审美素养的培养等等。
42、立德树人要“树什么人”?根据新时期的特点,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
43、这样的表述是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细化,且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内涵。
44、四是深化课程改革作为切入点的问题。
45、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
46、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47、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关键,牵动着学校教育的全面改革。
48、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抓住了课改,就抓住了育人工作的“牛鼻子”。
49、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课改,扫清人才培养的重大体制、机制障碍,才能真正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50、五是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问题。
51、第一,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
52、立德树人与教书育人在根本含义上是高度一致的,但现阶段如此强调,是因为立德树人在新时期有其特定的内涵与要求。
53、当前,要抓好两个教育: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54、第二,把握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
55、我们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规划纲要》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56、这是国家在教育价值观层面上一次最为明确的宣示。
57、第三,要聚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58、课程改革说到底还只是一个手段,我们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问题。
59、而最终检验课程改革是否有成效,还要看我们是否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
60、第四,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61、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价值观引领下,我们要坚持高学业水平的同时,加入特色、多样、选择和适合这样一些理念,这些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质量观。
1、每位考生都有自己生活的家乡、养育自己的父母、教育自己的老师、学习成长的集体(学校、班级、小组)。请你从中选取一个方面,把题目《我爱我的》填补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2、《我梦见》可以从考试、学习角度、社会时事角度、奇趣、科幻角度、亲情友谊各个角度构思定题。如:《我梦见老师哭了》、《我梦见当了老师》、《我梦见妈妈下岗》、《我梦见海峡两岸架起彩虹桥》、《我梦见进入时间隧道》、《我梦见他们和好了》、《我梦见老师的叮嘱》。
3、在下列选项上任选一个,将题目"感受"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选项有①大自然;②网上生活;③体育生活;④幸福;⑤土地。
4、"我为做出了努力"(选一些表达具体事件的短语来补题)
5、"我站在(世界、中国、XX省、XX市、XX县、XX家乡……)地图前"
6、"(袁隆平、华罗庚、陈景润……)的事迹鼓舞了我"
7、"我渴望"
8、走近(鲁迅、茅盾、巴金、保尔o柯察金、比尔o盖茨……)
9、发生在的新鲜事"
10、",在我心中久藏"
11、"我懂得了"
12、"感受"
13、我想让更
14、"对我好"
15、我这个__迷
16、__之风不可长
17、在--面前
18、__长大了
19、以"学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真实、思想健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无错别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
21、我生活在__之中
22、__的滋味
23、我第一次__
24、请以"生活好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再补足题目。(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书写认真工整。(4)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题要求填入的内容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它直接概括了所写材料的意义和价值,即文章的主题。填完的题目是一个比喻句,"生活"是本体,"好比"是喻词,喻体是要考生填的。填题时,要根据要求"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来思考,填好题,填妙题。如:"生活好比一首歌"、"生活好比爬大山"、"生活好比怪味豆"、"生活好比万花筒"等都是很好的题目。如果填成了"生活好比快乐"、"生活好比学习",则是读不通的怪题。
25、假如我是
26、的苦和乐
27、题目:我不再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自卑、天真、害羞、等待、贪玩、空想、贫穷、想爸爸、赶时髦、拥有宁静、相信眼泪、低人一等、放纵自己……2.写成600字左右的记叙文。3.书写工整、规范。
28、--,谢谢你
29、,我的快乐之源
要求"横线上可填:读书、运动、助人、乐观……"
30、课堂、老师、电视、书报、自然、社会、生活等)教会了我学语文
31、我真……(后悔、高兴……)
32、在中成长
33、我找回了
34、我美丽,因为我
35、、阅读下面所给材料,以"的酸甜苦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⑴船行江上,时遇顺风,时遇逆风;
⑵月悬天边,时圆,时缺;
⑶天有阴晴,草有荣枯;……
说明: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②先补充完整题目。
36、江苏省南通市2004年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
要求:1、文章不能离开话题范围;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7、在美国作家狄斯尼写的《勇气》中,美国伞兵因智慧而产生勇气,法国妇女由信仰而产生勇气。在现实生活中,吃生鱼是一种勇气;大胆亮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勇气;揭露别人或自己的疤恨是一种勇气;敢于斗歹徒是一种勇气……勇气常闪亮在你不经意的方方面面。请以\"勇气\"为话题作文。
提示和要求:
(1)可以选择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写你最熟悉内容,表达真情实感。
(2)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3)不少于500字。
38、我找回了_____________(自尊、自信、友谊、母爱……)(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2)600字左右。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
3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地球呼唤我们警醒,时代呼唤我们前行。呼唤是提醒,是关注,是引领。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呼唤责任,呼唤坚强,呼唤燕子归来,呼唤童心不泯……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
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不少于600字。
40、题目:责任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书写工整,字数600左右
一、请以"从此,我不再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审清题意。"从此"指明了叙述的时间范围,"不再"表明了写作的重点应放在"不再怎么样"上。二是精心选材。如果考生曾经有过孤独、悲观、迷茫、自私、自卑等生活体验,那么只要从中选择最典型的生活素材,就能写出自我最真切的情感体验。三是合理布局。要略写过去,详写现在,重点突出转变之后的情况。
二、请以"________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补题求精。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补出精巧的题目。二是选材求巧。选材要"熟"但要力避"俗",力求选材的多样性。三是主题求深。确定主题时要深思熟虑,努力拓展,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四是形式求新。写作时,考生不仅可以凭借自己的积累和特长自由选择各类文体,还可以采用日记体、镜头式、问答式、直播式等创新文体,力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三、请以"风雨中,我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精选一则独特的材料。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感受最深、最能体现迎战"风雨"的典型素材。二是构思一篇精巧的文章。在行文时,考生采用双线结构,明写自然风雨,采用写实的方式简笔勾勒;暗写笑对失败,迎难而上,挑战生活。
四、请以"_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确定重点。本文题的重点在"味道",那就要通过叙事写出生活中的一些感受。这种感受用比喻的手法说即是"味道"。二是能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出从生活中感受到的味道,点出这种味道给人的启示,在以后生活中还会有怎样的影响。
五、请以"我想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推敲题眼。本文题的题眼是"想",是"打算、希望"的意思,要抓住"想"字来作文。二是补全题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比如可以补题为"我想得到老师的关爱""我想与你做朋友""我想让你了解我的心"等。三是选定文体。本文题适合写抒情性的文章。写作时要注意把"我"为什么想、如何想等问题叙述清楚。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喜欢上阅读的时候,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走进我们日臻完美的生活。在阅读中,总会有一些文字,让我们有所顿悟,引起我们的共鸣。
请以"读《_______》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读深读透原文。二是选好切入点。在行文前,考生一定要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刻、角度最新颖的一个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去深入挖掘。三是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读"是前提和基础,但"感"是关键,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所以,考生要围绕切身体会或生动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时常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
请以"______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文题很贴近考生的生活。考生要想写好本文题,首先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人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将其中值得反复咀嚼的材料写到文章里来。
本文题材料的来源是考生实实在在的生活。这就决定了考生要从现实中来选材,既可以写凡人小事,也可以写伟人之伟事。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花朵从未因风雨而停止开放,土地也未因丰收而变得懒惰。人生旅途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但决不能在失败的悲痛中把时光消磨,只要生命还有脉搏,就让我们拥抱生活。
请以"与________拥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拥抱"的意思是"为表示亲爱而相抱",在此,考生可以把它理解为"亲密接触",如"与青春拥抱";也可以理解为"体验""参与",如"与生活拥抱";还可以理解为"拥有""占有",如"与诚信拥抱""与美好拥抱";还可以理解为"追求",如"与崇高拥抱"……只有把握了"拥抱"的含义,才能选材构思。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险峻的山峰,广袤的草原,清澈的小溪,无边的林海,自然风景美不胜收!大自然旖旎的风光会洗去我们身心的疲劳,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也会让我们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窗外,或许还会发生许多感人的故事。
请以"窗外,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文题如果写成记叙文容易构思,考生可以取其表面义,将"窗"理解成学校、家庭等房屋建筑中具有"采光、透气"等功能的具体实物,如此构思则可以写一个发生在窗外的故事;也可以将"窗"抽象化,取"窗"的引申义,比喻义。写作的重心应偏重于"窗外"的相关事物,防止在内容上挣脱"窗外"的限制,造成偏题。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给自己一条退路,让自己拥有一份希望;给自己一个祝福,让自己拥有一份快乐……亲爱的同学们,你愿意给自己一个什么呢?
请以"给自己一个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在结构安排上,考生要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和拟定的题目灵活掌握。要想引人入胜,考生可以考虑倒叙的巧妙运用;要想条理清楚,可以考虑片段式、排段式、小标题式的合理安排;要想结构完整,要注意前后照应,过渡自然巧妙。
十一、请以"那一次,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文题可以写"那一次,我很愧疚""那一次,我成功了""那一次,我没有让机会擦肩而过"等。考生还应注意题目中的"那一次"和"我"。"那一次"暗示考生要写成一篇记叙文,而题目中的"我"要求关注自我,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收获的过程。在生命的潮起潮落中,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一种收获,任何一种收获都是一笔财富。
请以"收获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文题的选材范围非常广泛。考生可以围绕自然四季来写。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其他季节同样在收获着,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季节来写,也可以将四个季节的收获片段连缀成篇。考生可以围绕生活中的点滴收获来写,比如从陌生人的一个微笑里收获温暖,从母亲的一声叮咛里收获母爱,从老师的批评教育中收获做人的道理,从一次比赛中收获自信等。考生可以围绕收获与付出的关系来写一篇议论文。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美好的期盼。我们期盼学业的成功与进步,彼此的理解与宽容,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请以"期盼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文题贴近心灵,关注个性。写作时,考生不必完全囿于提示语,不仅仅从"人"的角度去期盼,也可以运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围绕一个中心,让历真实的人物,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也来期盼一回,以揭示一种社会现象。
语文教学优秀论文题目
语文学习是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学习,是学生基础素质与发展素质相结合的重要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有否丰富内容的基础性学习。下面的是语文教学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论文题目(一)
点击识字教学中的“假会现象”
要追求有价值的“引导”
如何让数学课从热闹变为高效
关于“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探究制约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因素
对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语文“结课”的“布白”艺术初探
莫让“乱花”迷人眼
浅谈语文教学专题网站的制作
走向清静的彼岸净土--感悟“诗化语文”
在对话中生成--关于“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把作文的修改权让给学生
课堂教学要还权于学生
跳出“语文”教语文
语文教学之“生态环境”
让班集体成为孩子的精神乐园
种棵枝繁叶茂的快乐树--个性化教学摭谈
浅谈体态语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叶圣陶教育思想与儒家教育思想的关系
不能搬家为哪般?——“愚公搬家”的'理性思考
走出围城——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师德——临照学生心灵的永恒阳光
四十五分钟之后怎么办?——历史教学更要重视课外研究
如何避免学科损伤——谈初中物理双语教学
论数学日记的教育价值
研究性学习中问题解决的操作模式的实证研究
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体——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实践
走出“精英主义”,让每一位学生成功
关注班级沉默的大多数——浅谈中等生教育
文质之辩——关于课改实践和听课的几点思考
中学生空间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
开发“校园人文环境”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重视学生的听力 培养听知能力
低效管理:基于学校产权制度视野的分析和对策
让写作成为语文教师的份内工作
高考日记——对教育的几点反思
关于教师发表论文合法性的调查报告
语文课堂,万紫千红总是情
课改中,语文活动教学如何避免作秀
生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研究报告
范读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作用的调查报告
谈“对话式”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论文题目(二)
《苏北农村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留守孩儿”教育策略和实践研究
“从三尺讲台”到“人生舞台”--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从对话教学手段到对话教学精神
经营一个鼓舞人心的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口语交际现状及应对策略
为学生营生发展的天空
生语言积累的现状分析及参对策研究
浮华背后的冷思考--语文合作学习有效策略探究
有多少教育习惯需要改变?
让反思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水深则所载者重,土厚则所植者蕃”
课外阅读自助餐
从无心插柳到有心栽花
“元认知理论”下优化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谈对话教学的现状、要素及其理想定位
关于骨干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
让学生享受作文
敢问路在何方
“无劣评价”--想说爱你不容易
透过精彩,冷观“好课”的背后
给学生一根拐杖 还学生一份自信
“控制是为了飞得更高”——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语文课与经典的美丽约会——我与孩子们的“经典”情缘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探究,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关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冷思考
回归常态,让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聚集体验:生命意义的超越与升华
把迷路的心灵找回“家”
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和理解祖国语文”,培养学生读写听说各方面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一) 1. 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2. 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3.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 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5.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6. 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7. 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8. 中学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9. 中学生语文听力素质的培养及测量研究 10. 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11.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12.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13.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反思 14.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15. 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16. 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17.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18. 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19.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20.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二) 1. 论“超文本”阅读教学 2. 试论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3. 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4. 论诗歌的“超文本”教学 5. 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 6.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7. 走入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8. 试析《漱玉词》的艺术风貌 9. 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10. 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探索 11. 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 12. 叙事学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13. 品味文学语言的诗性美 14. 中学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中学生人文精神建构论纲 15.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16. 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研究 17. 新时期通俗小说与青少年阅读心理 18. 中学文学课教学与女性主义批评 19. 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 20. 叙事的世界及其丰富内蕴 21. 语文教育人文化初探 22. 论《变形记》中的生存意识 23. 文学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培养 24. 中学口语交际教学新探 25. 中学语文中语法教学问题之探讨 26. 中学古诗文中人文精神的开掘和弘扬 27. 建构主义介入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性探讨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三) 1. 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2.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3.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4.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5. 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6.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7. 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8. 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9.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10. 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11. 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12.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索 13. 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14.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15. 培养学生语感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6. 运用解读学原理 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1. 浅谈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范文 2. 初中语文教学优秀论文范文 3. 中考语文议论文复习题 4.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5. 初中语文阅读各种类型题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