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本科生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本科生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

1.意识状态与创造2.音乐与创造3.多样化经验与创造4.创造性的性别助长效应5.创造欲望(动机)与创造6.运动与创造7. 娱乐与创造8. 阅读方式与创造9.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特征的影响研究10.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研究11.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12.“偏科”形成的学习心理机制与辅导策略研究13.心理教育促进德育的策略研究

你自己不会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没教你吗?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新颖的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女性心理学思潮述评2、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潮述评3、后现代心理学思潮述评4、超个人心理学思潮述评5、某一心理学大师的人格与学术贡献述评6、用质的方法(如心理传记法、叙事法、访谈法等)研究一个心理问题或一种心理现象7、中国思想史上的人性论对心理学的价值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9、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渊源与背景10、论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

1、心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数学应用问题解决认知心理的实证研究3、心理引导技术在德育过程中的应用研究4、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5、高校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探究6、犯罪心理画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7、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研究8、基于用户心理模型的大学生社交应用界面设计研究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法及其应用研究10、强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干预技术:现实疗法应用研究11、色彩心理在网页美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2、基于认知心理的移动社交应用界面设计研究13、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14、心理暗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5、心理素质评估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研究16、流行色的心理效应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7、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的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教学成效研究18、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9、独立学院兼职教师心理契约的维度及其应用研究20、罗夏墨迹测验综合体系在中国心理临床中的应用及实践探索(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本科应用心理学论文

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一个应用特色明显、实践性要求突出的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专业实践能力在大学生专业素养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对高校应用心理学的实践进行研究》

摘要:实践是高校应用心理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高校应用心理学的教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应用心理学的实践相关内容,对高校应用心理学的实践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校 应用心理学 实践

一、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1.实习领域较固定,全面实习受限制。目前本专业学生实习领域涉及人――人互动及人――机互动等众多情境,比如监狱、医院、学校、企业、工厂等多个领域,但存在的问题是,每一名学生通常只能去一个实习单位集中实习一次,而不同单位情境下的专家们组成的实践共同体共享不同的文化与潜规则,因此这种实习地点安排形式并不能为学生专业实践素质的全面训练提供充足机会,也不能让学生对本专业各种可能的实践情境的文化与潜规则形成初步的认识。

2.实习时间安排较固定,全程实习不鲜明。实习程序中的主要问题是全程实习执行深度不够、统筹不力,比如课程实习计划缺乏统筹监管,有的专业技能在不同课程里获得多次训练,有的却很少得到训练。另一方面,课程学习与实践学习较为脱轨,课程学习结合实践技能的内容相对不足,而实习阶段对各专业课程所涵盖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也是顾此失彼、不够全面。故此,需要有机整合课程学习与实践实习这两种基本实习形式。

3.实习组织不给力,缺乏有效全面的指导。目前实习指导的师资投入偏少,指导质量难以保证,导致学生实习过程呈现出较为松散和缺乏指导的特点。自主实习的情形相对更差,有的实习生甚至根本没有明确的指导老师,导致实习过程比较盲目低效。另一方面,实习计划性不强,许多学生都被实习单位的日程安排牵着鼻子走,或者实习单位提供了充分的实践自由而学生自己却没有有效的实习计划安排,整个实习过程流于观摩见习。

4.实习多为见习,深度实习不足。课题组走访调研发现,有的单位的实习生几乎等同于勤杂生,有的单位的实习生又不能胜任任务,这些情况说明要促进学生有效实习,既需要与实习单位积极进行协调,也需要加强日常课程中的实习训练。

5.实习评估过于主观,系统性不足。实习评价是实习质量的有效保障,而实践学习质量如何又关系到大学教学质量整体的好坏,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实习评价机制至关重要。鉴于以前的实习评价较为粗糙、单一,加之监控不严,实习评价实际上沦为一种表面形式,而没有起到更有效激励学生的作用。我们认为实习评价机制应采取多元评价会诊、主客统一、重在过程的模式。

二、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课程实习与集中实习多次衔接、相互促进。在课程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凝练问题、形成计划,然后直接到真实的专业实践情境中实施计划、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改善集中实习过于盲目与被动的局面,提高全程实习的成效。操作上,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与实践中提出问题,形成实习计划,通过教师指导评估,优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实习计划,继而组织这部分学生到实践情境中进行实习。这一过程可以一门课单独完成,也可以几门课组合进行,总之集中实习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多次进行。

2.虚拟实习与实地实习彼此结合,交叉递进。以模拟实习为发端。虚拟实习能够促进学生熟悉相关情境下专业问题的解决思路与过程,诊断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初步训练应对困难与干扰的随机应变能力,初步培养专业实践的情感等多方面专业实践素质的生长。具体的虚拟情境可以依课程而设定,比如模拟心理咨询、模拟人才测评、模拟广告心理效果评估、模拟产品顾客满意度评估等。以观摩见习为延伸。观摩见习是虚拟实习向实地实习的延伸,也是为实地实习做的第二次必要准备。只有有了虚拟实习的基础,观摩见习才不至于走马观花,也只有通过观摩见习这第二次准备,实地实践才能水到渠成,减少实习生的盲目性与畏惧心理。观摩见习过程中,鼓励实习生与实习基地人员充分交流互动,以校内学习与模拟实习过程中准备的问题为话题,与专业实践共同体成员探讨这些问题的生态意义、实践价值与可行性,争取达成共识,为进一步实地实践的展开奠定基础与获得支援。以实地实践为归宿。学生在实地实践过程中需要由一名专业学生转变为一名专业实践共同体成员,这种转变不仅是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也是在获取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以及职业价值判断等职业个性心理。技能的提高是有形的,可以在教师指导与学生训练中逐步实现;而职业个性心理相对隐蔽,通常人际互动在其养成中担当重要角色,因此营造积极、有魅力的实习氛围也是培养实习生专业实践素质的重要途径。

3.实习指导坚持充分互动,多元协作。教师集体参与。不同的人对同一情境可能产生不同的体验与认识,这要求更多的教师参与到集中实习指导过程中识,可以首先让多位教师与实习基地建立密切的合作,即先“老师实习”再“学生实习“,这样可以改变有的指导老师科研精深、实践不足的现状,从而提高实习指导质量。而且,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使得师生互动可以远端进行,教师可以在不妨碍日常教学的条件下实现对实习生的有效指导。师生共同实习。我们认为,教师旁观式指导,不如师生共同合作实习,初次实践可由教师设定较完美的实习计划,然后设法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并付诸实践。该模式可以同时提高师生的实习积极性与投入性,并符合真实专业实践情境中的工作模式,具有更高的生态效应。

4.实习评价坚持多元评价、主客统一,重在过程。评估指标。评估组老师结合实习质量评价表进行较为客观性的打分。鉴于该模式下的实习是问题解决式的,实习报告也是对专业问题解决过程的回顾与总结,甚至可以直接完善成为学生的毕业论文,从而实现实习与完成毕业论文的有机衔接,因此对实习报告及其形成过程的考评借鉴本科毕业论文与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做相应补充完善,做到参考标准系统、明确、统一。过程性评估。实习之初,重点评估实习计划,考查实习计划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实习之中,监督检查是关键,学生需要填写中期总结报告,汇报实习进度、查询存在的问题、调整下一步实习的计划;实习之末,实习总结汇报与评估是成果,学生提交实习总结报告,并对评估组老师及相关部分负责人进行汇报,评估小组综合意见对每位实习生形成最终的成绩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韩艳萍.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是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素质,重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探讨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

摘要: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是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素质,重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向。

关键词:心理学 学生 实践能力

应用心理学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应用心理学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生态事业、绿色行业和阳光职业。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一个应用特色明显、实践性要求突出的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专业实践能力在大学生专业素养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在当代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就业竞争中,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意义极其深远。然而怎样切实有效、深入持久地推进,建立可操作的实践,是一个至关重要、需要认真研究的心理学课题。

一、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医疗、司法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的高阶专门人才。由此可见,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特别是心理教育与咨询、心理治疗、开发方面的专门人才,使其将来能够胜任心理咨询、治疗、测评等工作。因此,坚实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应用心理学作为一个新近发展、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发展目标必须把社会需求及其对人才的要求放在首位,以满足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和市场经济对心理学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为最高办学理念。

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普遍希望加强心理学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培养。然而,很多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踏入社会求职与就业时,感到重要而缺乏的正是相关的专业技能。调查表明,由于适应不了新的社会需要,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缺乏必要的专业实践能力困扰著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极大地影响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因此实践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实践的构成

我们把专业方向目标主要定位在面向医院和学校,培养具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了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我们将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分为三块:

1、基础能力

主要包括:英语水平方面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国家四级考试;计算机要达到国家二级水平,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计算机网路技术;普通话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资讯科技获取相关资讯的技能。

2、专业能力

主要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侧重于对服务物件心理的补救。心理课程及教育技能,侧重于对服务物件心理的发展。心理测评及应用技能,侧重于对服务物件心理的准确了解。心理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侧重于发展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技能。

3、综合能力

主要包括:综合心理技术,要求学生掌握人员心理素质测评技术、群体社会心理测查技术等。综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论,要求学生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自行选题、取样、设计、实施实验,进行资料统计和独立撰写实验报告,还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实践的保障条件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实施的基本保障条件建设是实现专业实践体系科学执行与良性发展的物质、社会空间与师资保障。它主要包括建立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心理与行为实验中心的建设、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优化校内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指导队伍的建设四个方面。

***1***建立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编写了包含实践指导和训练环节专业课程的实践大纲、实践手册、实践考核制度;制定了专题调查、专业基础实践设计、专业实习、心理辅导技术微格训练、实施计划和考核方法。

***2***强化心理与行为实践中心建设。心理科学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实践是科学心理学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学生构建科学的应用心理理念,形成高素质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基本保障。应用心理学的实践条件要求比较特殊,不仅要有专业基础实验室,还要建设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素质测评与团体培训等多个专业小组。

***3***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最终要服务于社会,而社会相关机构的实际需求和专业要求可以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动力。我们围绕专业培养方向,经过沟通与协商,构建了一批心理辅导方向和人力资源方向的校外专业机构实习基地,包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机构、共青团咨询与服务机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教育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幼儿园与幼儿培训机构、中小学校等,与各实习基地签订专业实践指导协议,共同讨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与培养规格,聘请有关负责人和指导专家任应用心理学校外实践教学指导讲师。与此同时,我们也为这些机构提供了专业人才的支撑。

***4***优化校内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指导队伍的建设。师资是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建设的核心关键的因素,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统领和指导学生各个教学环节的专业实践活动。

当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体现,这将会激发了我们建设与完善专业实践体系。当然,这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和不断创新的建设过程。我们任需努力。但强调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忽视和否定其掌握心理学基础理论的意义和价值。任何实践技能的培养都必须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只有通过课内与课外的紧密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相互配合,才能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技能,打造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应用型心理学高阶人才。实践能力,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贯穿于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的全课程、全过程、全方位。唯有如此,人才培养的质量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才会有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刘爱伦.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改研究与实践[J].宁波大学学报,2001,23*** 2*** :13-17.

[2]崔光成.高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

[3]崔景贵.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机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面***,2007***5***.

[4]陈昌华.加强大学生专业实践环节之我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的研究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文篇一 《探究人格心理学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摘 要】人格心理学是研究和指导人们实现心理健康的科学,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研究阐明了人格心理学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并对提高生活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生活质量;重要作用 生活质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出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明显提高,生活质量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现代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不仅仅局限于生理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有明确规定,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这一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只有心理健康,人们才能对外界做出良好的适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现代心理学证明:心理健康的人,较能充分发挥其心理的潜在能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成绩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工作效率也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这是因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奉献精神,能耐受挫折和逆境,能够在困境中战胜困难。拥有健康的心理,人的创造力和潜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财富,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心理健康是成才立业之本。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障生理健康,真正提高生活质量。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和动力。一个人只有生理健康了才能谈心理健康,而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障和维持生理健康。最简单的原因是长期的情绪不良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严重下降造成容易生病。临床上也有相应的例子证明,已经证明,感冒、肝炎甚至癌症等疾病都与人的心理因素关系极大。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导致健康的行为,才能使生命发出绚丽的光彩。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集体中受欢迎的人的个性品质,恰恰与心理健康的标准相一致,而集体中受人排斥的、嫌弃的个性品质也恰恰与心理健康的标准相悖。因此,心理健康的程度对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从而对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拥有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前提。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战胜困难和挫折,取得人生的辉煌。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有的人被他打败,有的人坚强巧妙的战胜了他,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才是一个成功者。一个人的命运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是许多欲成大事的人非常关心的一个人生课题。如果我们能够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汲取新 经验 ,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并坚强的战胜困难和挫折,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有收获。健康的心理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实现更好的人生。 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必须学会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并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现实和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要有高于现实的理想,而又不会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中。若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太不公平而怨天尤人,而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则无法适应现实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就更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讲究心理卫生,必须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讲究心理卫生,主要是指要注意用脑卫生。用脑卫生除了避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有害影响之外,主要是指在使用大脑时候要讲究科学用脑,就是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避免大脑的过度疲劳以致功能衰弱,特别是应有充足的睡眠,以便使劳累一天的大脑有一个及时而有效的修复过程。 我们自身要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 人际交往 ,培养和完善健全的人格。通过积极参与经常进行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得以不断地扩大,不仅可以使人交流经验、增进理解、开阔视野、开朗心胸,还可以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这可以使人感受到与社会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离的体验以及充足的社会安全感、责任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大大增强个人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这是人们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最有效的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水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卫生习惯则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许多常见病、多发病都是由此引起的。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我们要重视心理学的研究,更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依靠健康的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曾义,寻丽琴.研究生心理健康与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 ――从宁乡法院首倡心态建设谈起[J].怀化学院学报,2010(9) [2]黄海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J].实用预防医学,2007(4)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文篇二 《浅析健康心理学对生活的影响与作用》 论文关键词:心 理学健康心理学影响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心理学应运而生,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人们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甚至是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随着各种压力的渐增,人们发现人类疾病谱正由传染病向慢性病方向发展,相应地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纯生物模式朝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一门新的学科——健康心理学应运而生。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健康心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主要为人们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提供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健康的心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地位必将会越来越重要。虽然心理学界对心理学今后发展趋势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乐观的看法,认为心理学必将会受到千千万万人重视,甚至宗教崇拜;另一种是悲观的看法,认为“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短暂的历史和一个茫然的将来”,认为心理学即使再过10年也难以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但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现代人要提高生活质量,就必须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可以说,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人们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甚至是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1.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曾经有一则寓意深刻的心理 故事 ,讲的是一对男女朋友约会,结果男朋友迟到了。当女朋友问及男朋友迟到的原因时,男朋友回答说他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去了。如果这件事情分别发生在中国和美国两个不同国家,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如果在中国,女朋友可能会立即挥袖而去,认为她的朋友有毛病;如果在美国,女朋友听说后则会喜出望外,因为男朋友能够去看心理医生既说明他非常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这虽然是一个杜撰的故事,但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心理学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中国,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并不懂得运用心理学知识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更有甚者对心理学抱着一种错误的偏见。中国人往往习惯于把“心理障碍”与“神经病”联系起来。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真实的故事:某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刚成立时,由于考虑到该校的研究生楼较为安静和隐蔽,较适合开展心理咨询,于是把心理咨询中心设在了研究生楼里。不料研究生楼里的研究生们纷纷向校领导反映意见,强烈要求把“心理咨询中心”的牌子摘掉。其理由是:把“心理咨询中心”的牌子挂在研究生楼前,别人还以为研究生都有心理毛病呢!从这一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连知识层次较高的研究生们都如此看待心理学,更何况一般的老百姓呢? 当然,这只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人对健康心理学的认识。近十年来,随着心理学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心理学的认同度也在不断提高。对自身身体的认识也有了长足发展,认识到健康不仅是纯生理的健康,它至少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真正的健康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统一。同时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必然会导致人们精神的欠缺,人情的淡漠;导致高的心理发病率;导致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调;导致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失调,人的身心失调;导致所谓的"现代文明病"的出现。而要使这些问题得到真正解决,就必然要让健康心理学知识参与进步。因此,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2.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日趋剧烈的社会竞争,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人们的心理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曾耳闻目睹不少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影响了学业的正常完成。如大学生小A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后,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平时没有用功学习,大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时他只好作弊,不料当场被老师发现并因此而受到学校的记过处分。如果他掌握一点健康心理知识,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也许这次处分就不会对他造成不良后果。但遗憾的是,他选择了自暴自弃,结果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同时出现了幻听、幻视等严重的心理障碍,无法继续学习,只好自动退学。又如大学生小B是院学生会的一名学习部长,学习成绩一般。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女大学生小C并一见钟情,但表白时遭到了对方的拒绝。遭拒绝后不久,当他去检查本院学生到课率时,一位老师竟当着他的面说:“这么差的成绩,居然还是学习部长!”遭拒绝后的失意加上他人的鄙视,他忽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结果当天他就从宿舍楼的窗口跳了下去……在普通的人群中,也有不少人由于事业的失败、情场的失意、朋友的背信弃义、生活的不如意等等原因而轻则患上心理病症,重则走上轻生道路。所有这些表明,现代人所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调节自己的心理,则很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目前很流行一种说法就是把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但又感身体不适(如紧张、疲劳、胃痛、头疼……)的身体状态称“亚健康状态”。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现代人生活压力下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大。所以说,掌握必要健康心理学知识是现代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3.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还是影响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高智商等于高成就,因此都非常重视孩子的 智力开发 。但这种智力学说却无法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为什么有的人在校时是尖子生,进入社会后却一事无成?为什么我们对某些人一见面就有好感,对某些人一见面却产生反感?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困难挫折有些人精神沉沦、一反常态,而有些人却能保持轻松愉快、一如既往?美国心理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人生成就的影响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80%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主要指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的心理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像“信心”、“乐观”、“人际交往能力”等这样一些非智力范畴的个人心理因素已经在美国企业界倍受重视。而“情商”这一美国心理学界流行的新概念也正在引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美国心理学家高曼认为“情商”主要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的反应能力所组成。如美国“创造性领导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 报告 指出:一些高级主管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原因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无能,而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缺陷。因此,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加登纳认为:“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商因素。”可见,人们要获得人生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懂得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培养自信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曾经有人指出:心理学的发展一般要经过点缀品、调味品和必需品三个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健康心理学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为人们幸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美]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王沛.社会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6. [3]贾启艾.人际沟通(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心理学论文 《浅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 引言 创业属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行为,创业者的创业心理素质对其自身的创业行为具有一定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创业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教育大学生时应该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作为一项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帮助大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培养出真正的具有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当代人才。 1.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意义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满足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事实说明一个民族拥有了坚强的意志及振奋的精神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才也应当如此[1]。在成功人士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进一步的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使大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2.影响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主要因素 影响当代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来自于本人的因素、来自家庭的因素以及来自社会的因素。形象成分仍在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思维中起一定的作用,使得自身的思维过程容易被片面化和表面化,对事物的认识容易理想化[2]。一个人的能力与他个人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在面临挑战时的心理素质表现是他个人能力的具体体现。父母在社会上的地位以及不同的 家庭教育 等都会对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社会因素也会对大学生的创业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 3.现阶段大学 毕业 生创业品质的现状 盲目冲动 创业需要一定的执着、激情和理智,并不能依靠一时的冲动。在当前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大学生对社会需求及创业活动本身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对市场存在一定的误区,使得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时存在较强的主观意识、自以为是、单纯的研究技术而未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与分析,导致开发产品命中率的不断降低,错失商业机会,加速其创业的速率。 心理适应能力较差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核心内容就是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心理适应能力也是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面对当今这个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一个人只有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获取更多有利的生存发展机会[3]。但是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太少,长期处于象牙塔的他们没有做好面临创业失败的心理准备,使得他们在创业遭受挫折时一蹶不振,更有甚者走入歧途。 创业意志不坚定 创业意志是一个人自觉主动的确定目的,并依据自身确定的目的来进行支配和调节行动,从而帮助自己克服困难与挫折来实现自身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没有大学生心理想象的那样美好,所以在面临挑战时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者缺乏坚定的意志,缺乏一颗持之以恒的进取心,做事缺乏韧性和耐心,知难而退,遇到问题不是努力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轻易放弃。 4.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工业应该从大学生进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开设起专业的创业指导课程,多开展职业指导讲座,从而让学生提前尽可能多的了解学业与创业之间的联系,对当前的创业竞争市场进行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创业心态及良好的创业品质[4]。此外,学校也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品质陶冶、心理训练、心理卫生课以及心理学课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来向学生普及关于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更好地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及行为。 创业指导与心理咨询相结合 学校创业指导中心应该根据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的创业指导,如政策指导、心理指导以及综合性指导。学校创业指导中心应该重点研究将创业指导与心理咨询的有关工作。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解除自己的行为障碍及心理困惑,促进自身在情感态度及认识上的转变,保证自己的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 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当代社会中人际交往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往往能决定着一个人创业的成功与否[5]。但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它与个人的家庭熏陶、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社会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与外界的交流机会,以便于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创业的办事效率,增加其创业成功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但能否从困难中站起来是其在创业者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意志是一个人必不可缺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前进的必要推动力量。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选定一个适当的创业目标,并坚定不移的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直到取得创业的成功。 结束语

应用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方向

这个到时候会根据自己选的论文指导老师有关系的啊 老师手上有研究课题的话 这样会比较好 就会有现成的问卷啊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新颖的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女性心理学思潮述评2、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潮述评3、后现代心理学思潮述评4、超个人心理学思潮述评5、某一心理学大师的人格与学术贡献述评6、用质的方法(如心理传记法、叙事法、访谈法等)研究一个心理问题或一种心理现象7、中国思想史上的人性论对心理学的价值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9、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渊源与背景10、论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

有不同方向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 :教育心理学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民办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之管见浅谈教育心理学的实践应用趣味性和向心力——简论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的接受问题进化教育心理学:理论、贡献与局限1980-2008年间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回顾与思考从教育心理学谈大班额教学之弊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启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浅谈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具体见 参考 资料

心理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1、现代生命科学对心理学的影响(选取一个领域如行为遗传学、进化论、神经科学等)

2、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和动机研究(如成就、归因等)

3、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和情绪研究

4、心理学中的意识理论和研究

5、心理学中的智力理论与研究

6、心理与语言

7、心理与文化

8、心理与社会(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社区、传媒、网络等)

9、进化心理学述评

10、论心理研究的生态化取向

11、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述评

12、女性心理学思潮述评

13、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潮述评

14、后现代心理学思潮述评

15、超个人心理学思潮述评

专科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

做一份问卷调查吧,会比较有说服力,做一个spss相关分析。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好写的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价值的研究2、论罪犯心理矫治在我国的应用及其完善3、当前高职单独招生中心理素质测评应用情况探索4、批判性思维在篮球心理战术中的应用研究5、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6、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7、心理暗示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8、绘画疗法在儿童车祸心理创伤治疗中的应用9、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咨询应用研究10、论趣味心理要素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11、中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12、ZS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契约的结构及其应用研究13、空巢老人社区心理需求的质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的研究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文篇一 《探究人格心理学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摘 要】人格心理学是研究和指导人们实现心理健康的科学,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研究阐明了人格心理学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并对提高生活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生活质量;重要作用 生活质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出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明显提高,生活质量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现代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不仅仅局限于生理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有明确规定,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这一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只有心理健康,人们才能对外界做出良好的适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现代心理学证明:心理健康的人,较能充分发挥其心理的潜在能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成绩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工作效率也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这是因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奉献精神,能耐受挫折和逆境,能够在困境中战胜困难。拥有健康的心理,人的创造力和潜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财富,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心理健康是成才立业之本。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障生理健康,真正提高生活质量。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和动力。一个人只有生理健康了才能谈心理健康,而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障和维持生理健康。最简单的原因是长期的情绪不良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严重下降造成容易生病。临床上也有相应的例子证明,已经证明,感冒、肝炎甚至癌症等疾病都与人的心理因素关系极大。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导致健康的行为,才能使生命发出绚丽的光彩。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集体中受欢迎的人的个性品质,恰恰与心理健康的标准相一致,而集体中受人排斥的、嫌弃的个性品质也恰恰与心理健康的标准相悖。因此,心理健康的程度对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从而对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拥有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前提。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战胜困难和挫折,取得人生的辉煌。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有的人被他打败,有的人坚强巧妙的战胜了他,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才是一个成功者。一个人的命运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是许多欲成大事的人非常关心的一个人生课题。如果我们能够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汲取新 经验 ,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并坚强的战胜困难和挫折,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有收获。健康的心理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实现更好的人生。 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必须学会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并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现实和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要有高于现实的理想,而又不会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中。若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太不公平而怨天尤人,而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则无法适应现实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就更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讲究心理卫生,必须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讲究心理卫生,主要是指要注意用脑卫生。用脑卫生除了避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有害影响之外,主要是指在使用大脑时候要讲究科学用脑,就是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避免大脑的过度疲劳以致功能衰弱,特别是应有充足的睡眠,以便使劳累一天的大脑有一个及时而有效的修复过程。 我们自身要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 人际交往 ,培养和完善健全的人格。通过积极参与经常进行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得以不断地扩大,不仅可以使人交流经验、增进理解、开阔视野、开朗心胸,还可以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这可以使人感受到与社会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离的体验以及充足的社会安全感、责任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大大增强个人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这是人们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最有效的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水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卫生习惯则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许多常见病、多发病都是由此引起的。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我们要重视心理学的研究,更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依靠健康的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曾义,寻丽琴.研究生心理健康与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 ――从宁乡法院首倡心态建设谈起[J].怀化学院学报,2010(9) [2]黄海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J].实用预防医学,2007(4)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文篇二 《浅析健康心理学对生活的影响与作用》 论文关键词:心 理学健康心理学影响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心理学应运而生,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人们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甚至是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随着各种压力的渐增,人们发现人类疾病谱正由传染病向慢性病方向发展,相应地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纯生物模式朝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一门新的学科——健康心理学应运而生。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健康心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主要为人们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提供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健康的心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地位必将会越来越重要。虽然心理学界对心理学今后发展趋势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乐观的看法,认为心理学必将会受到千千万万人重视,甚至宗教崇拜;另一种是悲观的看法,认为“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短暂的历史和一个茫然的将来”,认为心理学即使再过10年也难以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但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现代人要提高生活质量,就必须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可以说,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人们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甚至是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1.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曾经有一则寓意深刻的心理 故事 ,讲的是一对男女朋友约会,结果男朋友迟到了。当女朋友问及男朋友迟到的原因时,男朋友回答说他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去了。如果这件事情分别发生在中国和美国两个不同国家,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如果在中国,女朋友可能会立即挥袖而去,认为她的朋友有毛病;如果在美国,女朋友听说后则会喜出望外,因为男朋友能够去看心理医生既说明他非常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这虽然是一个杜撰的故事,但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心理学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中国,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并不懂得运用心理学知识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更有甚者对心理学抱着一种错误的偏见。中国人往往习惯于把“心理障碍”与“神经病”联系起来。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真实的故事:某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刚成立时,由于考虑到该校的研究生楼较为安静和隐蔽,较适合开展心理咨询,于是把心理咨询中心设在了研究生楼里。不料研究生楼里的研究生们纷纷向校领导反映意见,强烈要求把“心理咨询中心”的牌子摘掉。其理由是:把“心理咨询中心”的牌子挂在研究生楼前,别人还以为研究生都有心理毛病呢!从这一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连知识层次较高的研究生们都如此看待心理学,更何况一般的老百姓呢? 当然,这只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人对健康心理学的认识。近十年来,随着心理学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心理学的认同度也在不断提高。对自身身体的认识也有了长足发展,认识到健康不仅是纯生理的健康,它至少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真正的健康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统一。同时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必然会导致人们精神的欠缺,人情的淡漠;导致高的心理发病率;导致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调;导致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失调,人的身心失调;导致所谓的"现代文明病"的出现。而要使这些问题得到真正解决,就必然要让健康心理学知识参与进步。因此,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2.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日趋剧烈的社会竞争,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人们的心理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曾耳闻目睹不少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影响了学业的正常完成。如大学生小A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后,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平时没有用功学习,大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时他只好作弊,不料当场被老师发现并因此而受到学校的记过处分。如果他掌握一点健康心理知识,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也许这次处分就不会对他造成不良后果。但遗憾的是,他选择了自暴自弃,结果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同时出现了幻听、幻视等严重的心理障碍,无法继续学习,只好自动退学。又如大学生小B是院学生会的一名学习部长,学习成绩一般。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女大学生小C并一见钟情,但表白时遭到了对方的拒绝。遭拒绝后不久,当他去检查本院学生到课率时,一位老师竟当着他的面说:“这么差的成绩,居然还是学习部长!”遭拒绝后的失意加上他人的鄙视,他忽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结果当天他就从宿舍楼的窗口跳了下去……在普通的人群中,也有不少人由于事业的失败、情场的失意、朋友的背信弃义、生活的不如意等等原因而轻则患上心理病症,重则走上轻生道路。所有这些表明,现代人所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调节自己的心理,则很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目前很流行一种说法就是把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但又感身体不适(如紧张、疲劳、胃痛、头疼……)的身体状态称“亚健康状态”。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现代人生活压力下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大。所以说,掌握必要健康心理学知识是现代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3.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还是影响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高智商等于高成就,因此都非常重视孩子的 智力开发 。但这种智力学说却无法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为什么有的人在校时是尖子生,进入社会后却一事无成?为什么我们对某些人一见面就有好感,对某些人一见面却产生反感?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困难挫折有些人精神沉沦、一反常态,而有些人却能保持轻松愉快、一如既往?美国心理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人生成就的影响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80%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主要指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的心理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像“信心”、“乐观”、“人际交往能力”等这样一些非智力范畴的个人心理因素已经在美国企业界倍受重视。而“情商”这一美国心理学界流行的新概念也正在引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美国心理学家高曼认为“情商”主要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的反应能力所组成。如美国“创造性领导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 报告 指出:一些高级主管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原因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无能,而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缺陷。因此,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加登纳认为:“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商因素。”可见,人们要获得人生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懂得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培养自信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曾经有人指出:心理学的发展一般要经过点缀品、调味品和必需品三个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健康心理学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为人们幸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美]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王沛.社会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6. [3]贾启艾.人际沟通(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心理学论文 《浅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 引言 创业属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行为,创业者的创业心理素质对其自身的创业行为具有一定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创业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教育大学生时应该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作为一项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帮助大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培养出真正的具有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当代人才。 1.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意义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满足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事实说明一个民族拥有了坚强的意志及振奋的精神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才也应当如此[1]。在成功人士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进一步的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使大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2.影响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主要因素 影响当代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来自于本人的因素、来自家庭的因素以及来自社会的因素。形象成分仍在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思维中起一定的作用,使得自身的思维过程容易被片面化和表面化,对事物的认识容易理想化[2]。一个人的能力与他个人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在面临挑战时的心理素质表现是他个人能力的具体体现。父母在社会上的地位以及不同的 家庭教育 等都会对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社会因素也会对大学生的创业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 3.现阶段大学 毕业 生创业品质的现状 盲目冲动 创业需要一定的执着、激情和理智,并不能依靠一时的冲动。在当前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大学生对社会需求及创业活动本身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对市场存在一定的误区,使得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时存在较强的主观意识、自以为是、单纯的研究技术而未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与分析,导致开发产品命中率的不断降低,错失商业机会,加速其创业的速率。 心理适应能力较差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核心内容就是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心理适应能力也是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面对当今这个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一个人只有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获取更多有利的生存发展机会[3]。但是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太少,长期处于象牙塔的他们没有做好面临创业失败的心理准备,使得他们在创业遭受挫折时一蹶不振,更有甚者走入歧途。 创业意志不坚定 创业意志是一个人自觉主动的确定目的,并依据自身确定的目的来进行支配和调节行动,从而帮助自己克服困难与挫折来实现自身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没有大学生心理想象的那样美好,所以在面临挑战时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者缺乏坚定的意志,缺乏一颗持之以恒的进取心,做事缺乏韧性和耐心,知难而退,遇到问题不是努力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轻易放弃。 4.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工业应该从大学生进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开设起专业的创业指导课程,多开展职业指导讲座,从而让学生提前尽可能多的了解学业与创业之间的联系,对当前的创业竞争市场进行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创业心态及良好的创业品质[4]。此外,学校也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品质陶冶、心理训练、心理卫生课以及心理学课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来向学生普及关于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更好地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及行为。 创业指导与心理咨询相结合 学校创业指导中心应该根据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的创业指导,如政策指导、心理指导以及综合性指导。学校创业指导中心应该重点研究将创业指导与心理咨询的有关工作。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解除自己的行为障碍及心理困惑,促进自身在情感态度及认识上的转变,保证自己的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 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当代社会中人际交往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往往能决定着一个人创业的成功与否[5]。但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它与个人的家庭熏陶、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社会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与外界的交流机会,以便于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创业的办事效率,增加其创业成功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但能否从困难中站起来是其在创业者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意志是一个人必不可缺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前进的必要推动力量。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选定一个适当的创业目标,并坚定不移的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直到取得创业的成功。 结束语

自述主要包括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该课题已经被研究的情况;本研究的假设(预期的到什么样的结论);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

心理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

目前学计算机 还是挺不错的好就业,计算机分很多专业如平面设计,UI设计,互联网营销,电竞,动漫,都是非常好就业的专业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很多呀,我就分享几篇心理学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文标题吧: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有调节的中介作用、社会排斥后的行为反应研究综述、从“完全理性”到“生态理性”——人类决策智慧的演进、乡镇地区高年级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同胞接纳的关系、大学生社会节奏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四年纵向研究、母亲积极评价对幼儿掌控动机的影响研究等

心理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1、现代生命科学对心理学的影响(选取一个领域如行为遗传学、进化论、神经科学等)

2、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和动机研究(如成就、归因等)

3、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和情绪研究

4、心理学中的意识理论和研究

5、心理学中的智力理论与研究

6、心理与语言

7、心理与文化

8、心理与社会(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社区、传媒、网络等)

9、进化心理学述评

10、论心理研究的生态化取向

11、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述评

12、女性心理学思潮述评

13、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潮述评

14、后现代心理学思潮述评

15、超个人心理学思潮述评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心理健康3000字 毕业 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发挥心理健康 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组成部分。认识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心理健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的联系

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素质。一方面,两者互为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受教育者心理活动规律为依据,思想的发展变化受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受教育者的心理出发,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否则就会陷入盲目的境地。同时,心理教育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因为人们在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将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贯穿其中,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两者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政治思想品质都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成分构成的。心理成分的健康发展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脱离受教育者当时的心理需求。同时,思想是心理的调节中枢,是行动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人们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一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形成,它就对一个人的整个个性品质起导向作用,促进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关系密切,同属于意识范畴,都是以人脑为器官,以客观现实为源泉,以实践活动为桥梁,以感知为基础的。思想活动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制约。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思想对心理起决定作用,心理对思想有反作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许多思想问题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有些看起来是思想道德问题,究其根源实质却是心理障碍所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而只有从心理入手,才能掌握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而心理教育能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使人们的心理素质得以提升,思想积极向上。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因为如此,某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解决,某些思想问题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改变。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结合是时代对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一22岁之间,正处于青年期。这一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个性品质形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最高峰,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求知欲最强烈、接受新事物最快的黄金时期。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网络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减少,人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心理不平衡加剧。而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疏导和调节。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很多,它贯穿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转型和我国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培养大学生对生活的现实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实现的矛盾。大学生往往对人生怀有美好的憧憬,对未来踌躇满志。但一接触现实却发现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时,就容易产生不客观、不正确的判断,从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为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缺乏生活热情和积极性、猜疑他人、孤独忧郁、生硬固执等状况。因此,培养大学生对杜会对生活的现实的、科学的态度就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培养大学生耐挫折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我国,能考人大学的学生,往往在中学时期都是学习尖子。但进人大学后,却发现自己在班里非常一般。有的虽然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总是在中下水平。对他们来说,这是很难受的。进人大学的新环境后,远离父母、家乡,教学方式、生活环境等都不同于中学,于是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一些病态反应:对战胜困难毫无信心、心慌失眠、多虑、有的沉默寡言、有的破罐破摔,甚至有的寻死觅活、自杀轻生。从调查情况看,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受挫心理的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应该把提高学生的耐挫折能力作为对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培养大学生的顽强意志,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为掌上明珠,考上大学以后更是家中的皇帝。一些不良的 家庭教育 使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如过分依赖、受不得刺激、经不起挫折、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一点不顺心就觉得天要塌下来、意志薄弱,承受力差、一遇到问题就无所适从,容易产生挫折感。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将“勇敢”作为君子“三道”之一。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勇者不惧”、一往无前的顽强意志,使他们能在即将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增强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

1.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

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国家、社会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和发展,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远大理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其教育方式一般是主动介入,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自上而下,强制灌输,受教育者往往缺少平等和尊重体验,有被命令感和被迫服从感。心理健康教育则着眼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帮助受教育者认识自我,建立正确的 自我评价 ,使受教育者学会处理个人与自身、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教育方式一般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采取个别交谈和咨询的方式,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构建健康的心理世界。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势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 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相似的角色之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容易互相影响。高校学生都是成年人,心理和生理都已成熟,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平等和尊重的交流方式。如果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座谈方式代替 报告 方式,以谈心方式代替训导方式,学生们就会因“角色相似”而把教育者当作知心人,并乐意接受其教育。

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过去单一“说教者”角度和立场转变为兼顾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角度和立场,尽快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理解、同情学生,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迷茫、误解和不正确的观点采取谅解和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价值的权利,以减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服从。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要对学生的价值观无原则的接纳和包容,当学生的价值观明显违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时候,当学生做出一个可能给社会、他人或其本人造成严重损失和危害的价值选择的时候,教育者就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干预,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持续进行影响,使其思想向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水乳交融,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实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有时面对同一客观事实,不同的主体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但以下三方面的规律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所共同存在的:第一、客观刺激事件会导致主观心理反应;第二、负性刺激事件会导致负性心理反应;第三、良性刺激事件会导致良性心理反应。所以说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在本质上是和实际问题密切相连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从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支配其行为的思想动机,再从思想动机分析产生该思想动机的客观外界条件,然后去创造和改变客观外界环境,使之具有产生好的思想动机的外界条件,从而促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因此,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为解决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基础。对大学生而言,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学习困难、就业困难、社会交往困难、贫困生生活困难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容易使人产生紧张、焦虑、自卑、无价值感、社交恐惧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长久不能摆脱,就会影响他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决这些心理和思想问题:一是要引导受教育者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一个正确认知;二是要把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现实问题解决了,就会缓解压力,稳定情绪,化解矛盾,使学生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国家。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坚持解决心理、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困难和问题,尽量用宽容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教育者要想方设法解决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强势作用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唐书怡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探讨[J]时代教育

[2]杨作新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

[3]张明成为合格的教师[J]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

[3]赵景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6-7·

[4]祝敏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安顺学院学报第10卷第2期2008年4月

[5]杨世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途径探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

[6]颜农秋关于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J]探索与争鸣

[7]赵展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大学生 人际交往 障碍原因及改进方法》

摘要:人际交往的本质是心理适应,相互的心理适应才能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如今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影响高校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交流。本文从人际交往的定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因素以及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外在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以有利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解决方法;

人际交往的本质是心理适应,相互的心理适应才能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现今,人际交往障碍却成为当代很多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绊脚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在交往过程中,如果顺利,大学生便心情舒畅;一旦交往受挫,便心情郁闷,身心受损,产生各种不良后果。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事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逐渐趋于成熟,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但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应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与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一些负面因素阻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影响学业的顺利完成。

一、引起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

(一)认知引起的交往障碍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增多, 经验 和阅历逐渐丰富,非常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腻烦说教。他们渴望成才,自尊心极强。但不能对自我和社会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自我调适能力也很欠缺。因此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过于理想化的追求,缺乏科学的社会认知,容易偏离实际水平,产生主观偏差或障碍,主要表现有:

(1)第一印象效应:是指凭直觉把与人第一次见面的印象作为对他人的评价,并在日后的交往中占主导印象地位,以此来决定与他人的关系及亲密程度。

(2)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3)刻板印象:是指对于某一类人或群体所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刻板的看法。在角色认知过程中,按照预想的类型赋予习惯性、特征化的评价。这种以个性代替共性、以特殊性代替普遍性的做法会阻碍交往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大学生抛弃传统观念,结合现代社会状况及实际情况考察具体人、具体事,以免产生误解。

(4)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情感、意志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假定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感受和品质,通俗的说就是“以已推人”、“以已之心,度人之腹”,往往会带来对方的排斥与反感。

(二)社会因素引起的交往障碍

社会因素主要指家庭、社会环境和学校等因素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是全面的教育。但我国的教育制度以应试教育为主,缺乏素质教育,同时家庭教育也以此为导向,这种教育制度影响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首先,在学校层面,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抑制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学校在教育上往往偏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心理的沟通疏导。其次,高等学校教育普遍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而人际交往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严重阻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交往面狭窄,缺少经验和交谈技巧

第一,大学交往以寝室为中心。他们多在寝室这种小的交往圈子里面生活,且满足于这种现状,不愿主动去接纳、开拓外界的精彩生活。交往的狭隘性使很多大学生跟其他非同寝室的同学的关系变得疏远起来,交往面也越来越狭窄。第二,一些大学生缺乏交谈技巧,不善于拒绝别人的要求,不会说“不”,导致事情不能得到很好解决;说话欠思量,以致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第三,当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往往是理论上的教育,缺乏实践的平台。高校或因为不重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实践的重要性,或因为场地有限,或因为本身和社会上一些企业、机构的联系少,很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过度依赖网络引起的交往障碍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首当其冲成为互联网最频繁的使用者之一。网络的介入,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也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网络普及后,许多大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交往,参加现实人际交往的时间会逐渐减少,造成热衷于各种“网事”,对近距离的关系反而疏远了的情况。特别是家庭的关爱对他们来说更成为一种束缚和负担。许多大学生宁愿在网吧不分昼夜地上网,也不愿意回家探望父母。还有些人除了要生活费外,和父母无话可说。亲情是人最基本的感情联系,也是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需要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维系。网络的介入可能导致亲情的疏离。一些沉迷于网上交际的大学生,往往因为疏于现实交往,将所有心事都交给了网友,缺乏现实交往的动机,导致其现实人际交往的勇气与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与培养。

(五)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质和 文化 生活的极大丰富,大大减少了社会个体对他人的需求和援助,这种生活态度的转变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观念。从人的价值观角度看,过去那种“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依然是中国社会所弘扬和提倡的,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激烈竞争加剧了人际关系的处理难度。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人情的淡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现今社会上流行的“金钱至上”、“一切凭关系”等不良社会风气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往观。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

二、逾越人际交往障碍,学会正确与人交往

大学生要有意识在进入大学一开始就学习人际交际的技巧,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问题,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度过快乐的校园生活,更有助于今后的生活、工作取得成功。

(1)把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正确的交往原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与人和谐交往的前提。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平等待人就是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二是诚信原则。诚信历来被视为人际交往的的基本准则。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抱着诚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三是宽容原则。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宽容对协调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四是互助原则。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对增强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学习交往技巧

大学生不断调整、改变自己的不当观念,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为此,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

1.注意仪表、举止、言谈、风度、气质和行为规范,给对方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非常大,具有认识效应、即时效应和长久效应,往往是根据对方的仪表、举止、言谈、风度、气质等形成的。因此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出现在交往对象面前是十分重要的。

2.要把对方放在首位。关注对方的需要、兴趣和感受。交往的话题和形式应适合对方的知识范围和经验,合乎其心理需要和兴趣。要学会倾听,仔细耐心地倾听能让对方感到自己得到了认可,觉得自己有价值,此乃人际交往中的法宝。同时,交谈要注意建设性和有效性,大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能从谈话中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将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

3.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要做到会用清楚、准确、简练、生动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谈话内容不枯燥,能吸引对方;尊重他人意见,避免评论和争论;即使批评他人,要在肯定之后提出,而且以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为前提。

4.保持适当距离。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人与人之间是有一种无形的距离,而且此距离由它适当的限度,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正所谓“距离产生美”。

(3)充分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了方法与技巧,但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如果不进行实践那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大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要经常与人交往,锻炼自己使对方开口的本领和寻找相互感兴趣话题的本领。还要注意对交往的对象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避免造成心理有失落感。要经常换位思考,体会对方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

综上所述,我认为克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需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开始.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确实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已经发生了,不能改变。大学生只有寻求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来改变人际交往障碍。根据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调查,北京高校中,月生活费不足200元的大学生可视为贫困大学生,不足100元的为特困生。按照这个标准,我不属于贫困和特困大学生,但我家庭确实很贫困。根据我所看的接近20篇文献分析,我是有轻度的人际交往障碍,也有 文章 中谈到的问题。首先我对人际交往的期望过高,期望交往的都是知心朋友,大家志同道合,这有些理想化,不利于我的人际交往。因此我要纠正这种想法。其次我生活主要以寝室为中心,在寝室这种小的交往圈子里面生活。这就造成了我交往面狭窄。解决途径是我应当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寝室以外的人沟通交流,拓宽交际面。再次,我的人际交往技巧匮乏,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我一定的多看一些社交礼仪,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和有经验的人交流,努力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参考文献:

[1].兰静,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分析及解决策略.才智,2012(21):第203页.

[2].温永慧,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人际交往技巧.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05):第31-33页.

[3].徐晓霞,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心因分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4):第60-62页.

[4].汪汉荣,龙健飞与王绪朗,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经济师,2005(02):第98-100页.

[5].王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矛盾破解与和谐构建.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06):第109-111页.

[6].何伟与王琳,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因素及解决途径.中国成人教育,2007(23):第72-73页.

[7].董鹏等,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及解决途径.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03):第17-22页.

[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82,83页.

[9].丛茂国,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自我解决途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第112-114页.

[10].喻慧,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人际交往障碍分析.文教资料,2006(22):第21-22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