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研究所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煤炭信息研究院)的核心业务部门,主要职能是为全国安全生产领域、国家有关部门及煤炭行业、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支持,为国内外相关企业发展和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提供市场调查、信息研究与咨询服务。能源安全研究所是一支素质高、力量强的研究队伍,拥有一批国家级专家、研究员和留学回国人员等高层次研究人员,集科技、经济、法律和外语等多方面人才优势。内部机构设置有:洁净能源与环境中心、煤层气信息中心、安全生产研究中心、安全生产法律研究所、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国际会议中心。近年来,能源安全研究所紧密围绕国家经济改革和科技兴国战略,完成了一批重要研究课题,为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凭借其专业和外语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合作业务。与美国环保局、英国贸工部等政府机构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澳大利亚联邦工业研究院(CSIRO)等国际组织及国际知名公司有长期合作项目,建立并保持着友好关系。 《中国安全生产》月刊的编辑、出版和发行。该刊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是一本全局性、指导性和前瞻性的刊物。承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门前的安全与煤炭科普画廊。《中国煤炭》月刊和《CHINA COAL》半年刊的编辑、出版和发行。这两本刊物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管。《中国煤炭》月刊是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CHINA COAL》半年刊是展示中国煤炭工业全貌的英文刊物。编辑、出版和发行《煤炭信息》周刊;提供《煤企决策资讯》和《矿长参考》信息服务。主办中国煤炭网。《当代矿工》月刊的编辑、出版和发行。该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能源化学工会联办,是一本面向能源矿产业、金属矿产业和非金属矿产业广大矿工的刊物。主办当代矿工网。 信息资源部负责馆藏国内外煤炭,安全生产及相关专业图书、期刊、标准、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会议录、电子出版物、网上资源等各种介质的文献,并对社会提供服务。 1997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余名,已经建成中国煤炭数字图书馆、中国安全生产数字图书馆。拥有独立的文献类和事实类数据库,涵盖图书资料、科技期刊、科技论文、标准法规、统计数据、动态信息等各个方面。现有中外专著8700余本,科技论文315000余篇,定期收录近150种中文期刊和70种外文期刊。信息资源部参与完成众多专项课题和煤炭项目咨询,服务对象面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各界企事业单位。业务范围包括:文献查询、数字图书馆建设、科技查新咨询(国家一级)、项目可行性咨询、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编印煤炭数据、煤炭市场等内部资料。 煤炭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出书范围是立足安全生产、煤炭工业,面向社会市场。煤炭工业出版社注重社会效益,狠抓图书质量,赢得了广大社会读者的广泛信赖和好评,自1995年以来连续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良好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设有总编室、第一、二、三编辑室、发行部等部门,拥有高、中级业务技术人员60余人。出版社编辑出版包括安全生产、煤炭矿井地质、建井、采煤、机电、洗选加工、企业管理、环境保护、各种教材、规程规范以及工具书等中外文各类图书。另外还出版:《中国煤炭工业年鉴》(中、英文版)、《中国安全生产年鉴》。自1982年以来,煤炭工业出版社获国家图书提名奖2种,荣誉奖1种,中国图书奖2种。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种,二等奖10种,纪念奖1种。获国家优秀教材特等奖1种,一等奖3种,二等奖3种,三等奖2种,优秀奖1种。另外获行业各种奖项的图书23种,为全国安全生产和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煤炭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创建于1961年,是煤炭信息研究院下属的综合性印刷厂,国家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1995、1997、1998、1999、2000年北京市质量管理十佳企业。煤炭工业出版社印刷厂规模宏大,设备先进,技术实力雄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近几年,煤炭工业出版社印刷厂不断发展壮大,厂房面积11000平方米,拥有一支近300人的职工队伍,中、高级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厂职工总数的75%。此外,还与日本合资,成立了长樱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强化管理,质量第一,确保周期,周到服务”是煤炭工业出版社印刷厂的发展策略,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使全厂产品质量达到并超过新闻出版署和北京市的质量指标,每年都有图书被评为“署优”、“市优”产品。煤炭印刷厂拥有一批长期稳定客户:高教出版社、劳动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外文出版社、石油出版社、人事出版社、机工出版社、华谊出版社、华文出版社、及《大众软件》、《中国青年》、《中国劳动》、《中国标准化信息》、《中国公务员》、《电信技术》、《电视技术》等期刊。 物业开发部,不仅为信息研究院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和后勤保障,而且还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现有职工32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6名,技师2名,高级工9名,各类技术人员15名。自管房屋面积70000平方米,房屋开发面积3000平方米,小区供暖面积260000平方米。 物业开发部按照物业公司的模式进行管理,并利用现有职工的成熟技术力量,对外承揽物业管理,提供供暖管线和其它后勤物业的检修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祁书峰,张子敏. 提高回采工作面瓦斯抽放率的途径[J]. 焦作工学院学报,2000,(3).何俊,袁东升,刘明举,张子敏. 煤与瓦斯突出分形区划研究[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3).张瑞林,廖枝平,朱自贡,张子敏. 设置顶板道解决综放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的局限性[J].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张瑞林,高建良,张子敏. 设瓦斯巷综放工作面瓦斯分布及分流特征[J]. 煤炭科学技术,2001,(7).张子敏. 论建立健全《矿井瓦斯地质工作规范》的迫切性[J]. 煤矿安全,2001,(6).张子敏,张玉贵. 平顶山矿区构造演化和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J]. 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2003: 1-4.张玉贵、张子敏、郭明功. 溶剂萃取法研究平顶山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J]. 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2004: 219-223张子敏、张玉贵. 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综合治理瓦斯[J]. 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2004: 26-30张子敏、张玉贵. 大平煤矿“”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分析. 煤炭学报,2005,30(2): 137-140. ( EI检索5239147674)张子敏、张玉贵. 三级瓦斯地质图与瓦斯治理. 煤炭学报,2005,30(4): 455-458.( EI检索5399388713)张子敏、张玉贵. 瓦斯地质图的编制. 煤炭科学技术,2005,33(8): 39-41.张子敏,张玉贵. 三级瓦斯地质图与瓦斯治理[J]. 煤炭学报,2005,(4).张子敏,张玉贵.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J]. 煤炭科学技术,2005,(8)..张子敏,张玉贵. 大平煤矿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分析[J]. 煤炭学报,2005,(2).张玉贵,张子敏,谢克昌. 煤演化过程中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24(2): 95-99.陈敬轶 姚军朋 张子敏 张玉贵. 晋城成庄煤矿陷落柱成因与差异升降运动[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25(6): 465-468.刘永茜 张子敏 闫江伟 张玉贵. 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因素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6,34(10): 79-81.张子敏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技术在平煤五矿的实践 煤炭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张子敏 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因素分析 煤炭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陈敬轶,姚军朋,张子敏,张玉贵,. 晋城成庄煤矿陷落柱成因与差异升降运动[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贾天让,江林华,姚军朋,张子敏,.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技术在平煤五矿的实践[J]. 煤炭科学技术,2006,(12).徐刚,张玉贵,张子敏,. 豫西告成煤矿滑动构造区瓦斯赋存特征[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6).闫江伟,张子敏,张玉贵,. 寺河煤矿东区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6).陈敬轶,田俊伟,张玉贵,张子敏,. 晋城成庄煤矿3#煤层含气量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煤层气,2007,(1).张玉贵,张子敏,曹运兴,. 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J]. 煤炭学报,2007,(3).史小卫,张玉贵,张子敏,. 毛郢孜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7,(2).覃木广,张子敏,张玉贵. 祁东煤矿构造演化对瓦斯分布的控制[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87-92.陈杰,张子敏,张玉贵. 卧龙湖煤矿岩浆岩和煤与瓦斯突出[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52-56.张子敏,张玉贵. 新密矿区构造演化及瓦斯地质控制特征研究[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1-8.陈敬轶 田俊伟 张玉贵 张子敏. 晋城成庄煤矿3煤层含气量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煤层气,2007年,4(1): 11-14.田俊伟,闫江伟,张玉贵,张子敏. 晋城成庄煤矿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70-74.张子敏 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 煤炭学报,( EI检索)张子敏 豫西告成煤矿滑动构造区瓦斯赋存特征 煤田地质与勘探,( 核心期刊)张子敏 寺河煤矿东区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 矿业安全与环保,( 核心期刊)张子敏 毛郢孜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分析 煤炭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张子敏 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及突出区预测 煤矿安全,( 中文核心期刊)张子敏 古汉山井田二1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可采性评价 煤矿安全,( 中文核心期刊)张子敏 晋城成庄井田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特征 煤矿安全,2008. ( 中文核心期刊)张子敏 新密煤田构造演化及瓦斯地质控制特征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张子敏 卧龙湖煤矿岩浆岩和煤与瓦斯突出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张子敏 祁东煤矿构造演化对瓦斯分布的控制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张子敏 Research on hydraulic slotting technology controlling coal-gas outbursts Journal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魏国营,单智勇,张子敏,. Research on hydraulic slotting technology controlling coal-gas outbursts[J].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8,(1).白新华,张子敏,张玉贵,魏国营,. 水力掏槽破煤落煤效率因素层次分析[J].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8,(4).张玉贵,张子敏,张小兵,唐修义,. 构造煤演化的力化学作用机制[J]. 中国煤炭地质,2008,(10).柯善斌,张玉贵,张子敏,. 龙山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8,(12).杨德方,张子敏,张玉贵,徐刚,. 基于划分瓦斯地质单元的瓦斯赋存规律研究——以薛湖煤矿二_2煤层为例[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付江伟,张子敏,张玉贵,胡晓,. 古汉山井田二_1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可采性评价[J]. 煤矿安全,2008,(9).姚军朋,贾澄冰,张子敏,张玉贵,贾天让,.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效果[J]. 煤炭科学技术,2008,(1).闫江伟,张子敏,张玉贵,. 晋城成庄井田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特征[J]. 煤矿安全,2008,(4).张子敏 瓦斯抽采孔距及煤层透气性的测定方法 煤炭学报( EI检索)张子敏 新密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的走早控制作用 煤炭科学技术( cscd核心库)张子敏 演马庄井田煤层气资源开发前景评价 煤炭地质与勘探( cscd核心库)张子敏 李子垭北井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煤矿安全与环保 ( 北大核心)张子敏 九里山矿瓦斯地质规律研讨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张子敏 中马村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 煤( 北大核心)张子敏 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及突出区预测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张子敏 复合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及其地质条件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张子敏 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 中国煤炭地质( 一般CN)袁东升,张子敏,.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技术[J]. 煤炭科学技术,2009,(11).申红梅,张子敏,岳平均,. 古汉山煤矿递推掩护式瓦斯抽采区域防突技术[J]. 中州煤炭,2009,(12).张志荣,张子敏,李普,张玉贵,. 绿水洞矿井地质构造特征与瓦斯赋存规律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9,(10).屈先朝,张子敏,. 新密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作用[J]. 煤炭科学技术,2009,(9).白新华,贾天让,张子敏,张玉贵,李普,. 新密煤田瓦斯动力现象分析[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4).杨德方,张子敏,张玉贵,杨付领,. 复合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及其地质条件[J]. 煤矿安全,2009,(8).李普,张子敏,崔洪庆,. 李子垭北井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9,(7).雷东记,张子敏,张玉贵,李普,. 演马庄井田煤层气资源开发前景评价[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3).柯善斌,张玉贵,张子敏,. 龙山矿二_1煤层瓦斯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3)雷东记,张子敏,张玉贵,. 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及突出区预测[J]. 煤矿安全,2009,(5).宋志刚,张玉贵,张子敏,. 大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9,(4).张小兵,张子敏,张玉贵,李敏,. 新型1,3,4-恶二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J]. 有机化学,2009,(2).熊建龙,张玉贵,张子敏,. 宣东矿Ⅲ_3煤层瓦斯涌出地质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9,(3).王建华,李峰,张子敏,. 软土地基中盾构浅覆土下穿铁路大动脉施工的技术措施[J]. 建筑施工,2009,(1).付江伟,张子敏,张玉贵,. 九里山矿瓦斯地质规律研讨[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2).张小兵,张子敏,张玉贵,. 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J]. 中国煤炭地质,2009,(2).王蔚,王筱超,张子敏,张玉贵,. 梁北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分析[J]. 煤矿安全,2009,(2).付江伟,张子敏,. 中马村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J]. 煤,2009,(1).张子敏 新型1,3,4-恶二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有机化学,( SCI检索)崔鹏飞,张子敏,袁东升,曹卫斌,. 鲁班山北矿3号煤层瓦斯地质规律分析[J]. 煤矿现代化,2010,(4).陈瑞生,张子敏,冯涛,. 河南安林煤矿岩浆岩与瓦斯突出关系研究[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4).郭明涛,梁波涛,张子敏,. 宣东二矿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J]. 煤,2010,(7).冯涛,张子敏,李明泽,. 鹤壁三矿瓦斯赋存地质规律研究[J]. 中州煤炭,2010,(5).上官明磊,张玉贵,张子敏,高建成,. 屯留矿陷落柱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J]. 煤,2010,(5).陈瑞生,张子敏,冯涛,. 安林煤矿岩浆岩和煤与瓦斯突出关系[J]. 中州煤炭,2010,(4).张泓,张群,曹代勇,李小彦,李贵红,黄文辉,冯宏,靳德武,张子敏,贾建称,石智军,邵龙义,程建远,汤达祯,姜在炳,. 中国煤田地质学的现状与发展战略[J]. 地球科学进展,2010,(4).郭柯,张子敏,魏国营,. 双鸭山煤田东部矿井8#煤层瓦斯赋存规律[J]. 煤矿安全,2010,(5).王永周,崔洪庆,张子敏,. 龙滩煤矿K1煤层瓦斯含量控制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10,(4).王晓彬,张子敏,张玉贵,魏国营,. 新安煤矿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分析[J]. 煤炭工程,2010,(2).杨文旺,崔洪庆,张子敏,.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混沌动力学方法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1).张子敏. 基于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的瓦斯地质理论与方法[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0.张子敏, 张小兵. 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机理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0.
2002年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科技竞赛获得3500余项奖励,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矿业大学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8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7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苏省高校第一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31项、授权专利3452项(其中发明专利578项)。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 重大科研项目 “973计划”项目深部危险煤层无人采掘装备关键基础研究、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低品质煤大规模提质利用的基础研究、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863计划”项目薄煤层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部重点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调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规律的模拟试验仪器 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矿业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7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建成了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矿业大学还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 协同创新中心 序号类别名称1国家级(2011计划)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协同创新中心2省级矿山智能采掘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机构 序号类别 名称 立项时间 主管部门 1国家级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 科技部 2国家级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7年4月 科技部 3国家级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6年1月 科技部 4国家级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7月科技部5国家级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5年1月 发改委 6国家级 矿山物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011年11月 发改委 1部级 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0年8月 教育部 2部级 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3年6月 教育部 3部级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 教育部 4部级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9年4月 教育部 5部级 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0年4月 教育部 6部级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1年6月 教育部 7部级 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6年6月 教育部 8部级 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9月 教育部 9部级 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2009年3月 测绘局 10部级 国家能源煤矿采掘机械装备研发中心 2010年7月 能源局 11部级 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 2006年3月 环保部 12部级 矿山瓦斯粉尘灾害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2005年12月 发改委 13部级 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2005年12月 发改委 14部级 工业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3年6月 安监局 15部级页岩气重点实验室2013年8月煤炭地质总局16省级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7年9月 江苏省科技厅 17省级 江苏省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 2010年9月 江苏省科技厅 18省级 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2010年11月 江苏省科技厅 19省级 江苏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5年7月 江苏省科技厅 20省级 江苏省物联网感知矿山工程实验室 2010年6月 江苏省科技厅 21省级 江苏省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2省级 江苏省大型钢结构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3省级 江苏省综采综掘智能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4省级江苏省煤矿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实验室 2013年12月江苏省科技厅1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 2010年6月 中国矿业大学 2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 2011年5月 中国矿业大学 3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淮海文化传媒研究院 2012年4月 中国矿业大学 4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2010年3月 中国矿业大学 5校级 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8年9月 中国矿业大学 6校级 中澳矿业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 中国矿业大学 7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煤炭能源政策研究中心 2011年4月 中国矿业大学 8校级 中国煤矿史研究所 2010年8月 中国矿业大学 9校级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2009年11月 中国矿业大学 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立于2009年10月。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学校与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波鸿工业技术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日本群马大学、越南河内地矿大学等矿业、能源、环境领域的11所世界知名高校共同发起并签署《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宣言》。联盟成员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为载体,在一次能源的绿色开采、洁净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国际合作。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中德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经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和中国前驻德大使卢秋田的积极倡导,中国矿业大学与德国Bochum工业大学、DMT、DBT等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施罗德先生出任中心名誉主任,葛世荣校长担任理事长。中德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旨在加强中德两国在新能源、矿区生态环境、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煤矿安全开采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合作。中澳矿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4月。该中心是中国矿业大学与西澳大学、昆士兰大学三校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中心在地质勘探、采矿与安全、选矿、煤基合成燃料、新能源、生态环境修复、矿业经济与环境法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并努力其打造成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制造为一体的产、学、研、经相结合的国际化合作平台。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联合研究中心旨在促进中美两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首批优先领域有三个,即节能建筑、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5家单位为中方清洁煤技术联盟团队,美方团队主要包括西弗吉尼亚大学、怀俄明大学、肯塔基大学等18家单位。 学术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index 核心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EI收录率100%《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 index 核心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省的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EI收录率100%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Published by Elsevier )The journal has been indexed and/or abstracted by Ei Compendex, 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 图书馆藏 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藏书230万册,数字图书90万册。截止2014年底,图书馆纸质藏书累计205万册,电子图书230万册;中文数据库75个,外文数据库65个。中外文纸质期刊2800余种,中文电子期刊 10800种,外文电子期刊13160种。自建有“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数据库”和“低碳新能源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煤炭信息研究院科技查新代理单位,CALIS成员馆之一和JALIS的苏北地区文献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多次成功举办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工程院冶金材料学部学术年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历年举办重要学术会议有: 1985年至2009年,六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2004年,混凝土与结构新进展国际会议(ICACS);2007年,第八届国际“不连续变形分析及其在采矿和土木工程的应用”(ICADD-8)(北京校区);2008年,第四届中国二次离子质谱学会议暨2008北京二次离子质谱学国际研讨会(北京校区);2009年,亚洲城市环境学会第六届国际会议(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Asia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2009年,亚洲太平洋国际煤层气会议(2009 Asia Pacific Coalbed Methane Symposium);2009年,第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2010年,第二届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2010年,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2011年,第二届中国测绘科学技术论坛。2015年,第七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
目前有很多矿业类的期刊,但都是核心,发表起来要求学术水平非常高,对于屏职称完全没有必要。我有个同学也是矿业工程的,在新汶矿业集团,我给他发表在《价值工程》上,他评审通过了,一点问题没有。如果确实是高水平文章,可以到中国知网找相关期刊。
本刊传僠煤层气相关技术、经济和政策信息,交流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和实践经验,传播国外相关技术、探讨经济评价方法,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贯彻“发展煤层气,造福人民”,对于改善煤矿安全,保护全球环境,增加能源供应等也有重要意义。
祁书峰,张子敏. 提高回采工作面瓦斯抽放率的途径[J]. 焦作工学院学报,2000,(3).何俊,袁东升,刘明举,张子敏. 煤与瓦斯突出分形区划研究[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3).张瑞林,廖枝平,朱自贡,张子敏. 设置顶板道解决综放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的局限性[J].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张瑞林,高建良,张子敏. 设瓦斯巷综放工作面瓦斯分布及分流特征[J]. 煤炭科学技术,2001,(7).张子敏. 论建立健全《矿井瓦斯地质工作规范》的迫切性[J]. 煤矿安全,2001,(6).张子敏,张玉贵. 平顶山矿区构造演化和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J]. 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2003: 1-4.张玉贵、张子敏、郭明功. 溶剂萃取法研究平顶山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J]. 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2004: 219-223张子敏、张玉贵. 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综合治理瓦斯[J]. 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2004: 26-30张子敏、张玉贵. 大平煤矿“”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分析. 煤炭学报,2005,30(2): 137-140. ( EI检索5239147674)张子敏、张玉贵. 三级瓦斯地质图与瓦斯治理. 煤炭学报,2005,30(4): 455-458.( EI检索5399388713)张子敏、张玉贵. 瓦斯地质图的编制. 煤炭科学技术,2005,33(8): 39-41.张子敏,张玉贵. 三级瓦斯地质图与瓦斯治理[J]. 煤炭学报,2005,(4).张子敏,张玉贵.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J]. 煤炭科学技术,2005,(8)..张子敏,张玉贵. 大平煤矿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分析[J]. 煤炭学报,2005,(2).张玉贵,张子敏,谢克昌. 煤演化过程中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24(2): 95-99.陈敬轶 姚军朋 张子敏 张玉贵. 晋城成庄煤矿陷落柱成因与差异升降运动[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25(6): 465-468.刘永茜 张子敏 闫江伟 张玉贵. 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因素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6,34(10): 79-81.张子敏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技术在平煤五矿的实践 煤炭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张子敏 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因素分析 煤炭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陈敬轶,姚军朋,张子敏,张玉贵,. 晋城成庄煤矿陷落柱成因与差异升降运动[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贾天让,江林华,姚军朋,张子敏,.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技术在平煤五矿的实践[J]. 煤炭科学技术,2006,(12).徐刚,张玉贵,张子敏,. 豫西告成煤矿滑动构造区瓦斯赋存特征[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6).闫江伟,张子敏,张玉贵,. 寺河煤矿东区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6).陈敬轶,田俊伟,张玉贵,张子敏,. 晋城成庄煤矿3#煤层含气量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煤层气,2007,(1).张玉贵,张子敏,曹运兴,. 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J]. 煤炭学报,2007,(3).史小卫,张玉贵,张子敏,. 毛郢孜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7,(2).覃木广,张子敏,张玉贵. 祁东煤矿构造演化对瓦斯分布的控制[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87-92.陈杰,张子敏,张玉贵. 卧龙湖煤矿岩浆岩和煤与瓦斯突出[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52-56.张子敏,张玉贵. 新密矿区构造演化及瓦斯地质控制特征研究[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1-8.陈敬轶 田俊伟 张玉贵 张子敏. 晋城成庄煤矿3煤层含气量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煤层气,2007年,4(1): 11-14.田俊伟,闫江伟,张玉贵,张子敏. 晋城成庄煤矿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70-74.张子敏 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 煤炭学报,( EI检索)张子敏 豫西告成煤矿滑动构造区瓦斯赋存特征 煤田地质与勘探,( 核心期刊)张子敏 寺河煤矿东区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 矿业安全与环保,( 核心期刊)张子敏 毛郢孜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分析 煤炭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张子敏 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及突出区预测 煤矿安全,( 中文核心期刊)张子敏 古汉山井田二1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可采性评价 煤矿安全,( 中文核心期刊)张子敏 晋城成庄井田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特征 煤矿安全,2008. ( 中文核心期刊)张子敏 新密煤田构造演化及瓦斯地质控制特征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张子敏 卧龙湖煤矿岩浆岩和煤与瓦斯突出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张子敏 祁东煤矿构造演化对瓦斯分布的控制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张子敏 Research on hydraulic slotting technology controlling coal-gas outbursts Journal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魏国营,单智勇,张子敏,. Research on hydraulic slotting technology controlling coal-gas outbursts[J].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8,(1).白新华,张子敏,张玉贵,魏国营,. 水力掏槽破煤落煤效率因素层次分析[J].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8,(4).张玉贵,张子敏,张小兵,唐修义,. 构造煤演化的力化学作用机制[J]. 中国煤炭地质,2008,(10).柯善斌,张玉贵,张子敏,. 龙山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8,(12).杨德方,张子敏,张玉贵,徐刚,. 基于划分瓦斯地质单元的瓦斯赋存规律研究——以薛湖煤矿二_2煤层为例[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付江伟,张子敏,张玉贵,胡晓,. 古汉山井田二_1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可采性评价[J]. 煤矿安全,2008,(9).姚军朋,贾澄冰,张子敏,张玉贵,贾天让,.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效果[J]. 煤炭科学技术,2008,(1).闫江伟,张子敏,张玉贵,. 晋城成庄井田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特征[J]. 煤矿安全,2008,(4).张子敏 瓦斯抽采孔距及煤层透气性的测定方法 煤炭学报( EI检索)张子敏 新密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的走早控制作用 煤炭科学技术( cscd核心库)张子敏 演马庄井田煤层气资源开发前景评价 煤炭地质与勘探( cscd核心库)张子敏 李子垭北井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煤矿安全与环保 ( 北大核心)张子敏 九里山矿瓦斯地质规律研讨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张子敏 中马村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 煤( 北大核心)张子敏 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及突出区预测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张子敏 复合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及其地质条件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张子敏 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 中国煤炭地质( 一般CN)袁东升,张子敏,.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技术[J]. 煤炭科学技术,2009,(11).申红梅,张子敏,岳平均,. 古汉山煤矿递推掩护式瓦斯抽采区域防突技术[J]. 中州煤炭,2009,(12).张志荣,张子敏,李普,张玉贵,. 绿水洞矿井地质构造特征与瓦斯赋存规律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9,(10).屈先朝,张子敏,. 新密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作用[J]. 煤炭科学技术,2009,(9).白新华,贾天让,张子敏,张玉贵,李普,. 新密煤田瓦斯动力现象分析[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4).杨德方,张子敏,张玉贵,杨付领,. 复合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及其地质条件[J]. 煤矿安全,2009,(8).李普,张子敏,崔洪庆,. 李子垭北井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9,(7).雷东记,张子敏,张玉贵,李普,. 演马庄井田煤层气资源开发前景评价[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3).柯善斌,张玉贵,张子敏,. 龙山矿二_1煤层瓦斯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3)雷东记,张子敏,张玉贵,. 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及突出区预测[J]. 煤矿安全,2009,(5).宋志刚,张玉贵,张子敏,. 大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9,(4).张小兵,张子敏,张玉贵,李敏,. 新型1,3,4-恶二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J]. 有机化学,2009,(2).熊建龙,张玉贵,张子敏,. 宣东矿Ⅲ_3煤层瓦斯涌出地质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9,(3).王建华,李峰,张子敏,. 软土地基中盾构浅覆土下穿铁路大动脉施工的技术措施[J]. 建筑施工,2009,(1).付江伟,张子敏,张玉贵,. 九里山矿瓦斯地质规律研讨[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2).张小兵,张子敏,张玉贵,. 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J]. 中国煤炭地质,2009,(2).王蔚,王筱超,张子敏,张玉贵,. 梁北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分析[J]. 煤矿安全,2009,(2).付江伟,张子敏,. 中马村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J]. 煤,2009,(1).张子敏 新型1,3,4-恶二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有机化学,( SCI检索)崔鹏飞,张子敏,袁东升,曹卫斌,. 鲁班山北矿3号煤层瓦斯地质规律分析[J]. 煤矿现代化,2010,(4).陈瑞生,张子敏,冯涛,. 河南安林煤矿岩浆岩与瓦斯突出关系研究[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4).郭明涛,梁波涛,张子敏,. 宣东二矿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J]. 煤,2010,(7).冯涛,张子敏,李明泽,. 鹤壁三矿瓦斯赋存地质规律研究[J]. 中州煤炭,2010,(5).上官明磊,张玉贵,张子敏,高建成,. 屯留矿陷落柱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J]. 煤,2010,(5).陈瑞生,张子敏,冯涛,. 安林煤矿岩浆岩和煤与瓦斯突出关系[J]. 中州煤炭,2010,(4).张泓,张群,曹代勇,李小彦,李贵红,黄文辉,冯宏,靳德武,张子敏,贾建称,石智军,邵龙义,程建远,汤达祯,姜在炳,. 中国煤田地质学的现状与发展战略[J]. 地球科学进展,2010,(4).郭柯,张子敏,魏国营,. 双鸭山煤田东部矿井8#煤层瓦斯赋存规律[J]. 煤矿安全,2010,(5).王永周,崔洪庆,张子敏,. 龙滩煤矿K1煤层瓦斯含量控制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10,(4).王晓彬,张子敏,张玉贵,魏国营,. 新安煤矿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分析[J]. 煤炭工程,2010,(2).杨文旺,崔洪庆,张子敏,.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混沌动力学方法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1).张子敏. 基于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的瓦斯地质理论与方法[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0.张子敏, 张小兵. 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机理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0.
秦勇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徐州 221008)
作者简介:秦勇,1957年生,男,博士,教授,煤田与煤层气地质,yongqin@。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2002CB211704)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095)资助。
摘要 基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检索和统计了我国煤层气论文的分布特点。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煤层气论文分布与产业发展特征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产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趋势。结果显示:分别以1999年和2002年为界,论文分布体现出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每一阶段对科技需求的特点在论文分布特征上都有所体现。由此,作者认为:煤层气资源评价及其方法仍是今后研究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地质选区理论与方法将有助于选区成功率的提高,开发技术适应性是今后需致力于探讨的重要方向之一,煤层气井产能、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全方位探索深部煤层气资源与开发潜力将有可能拓展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新领域,研发环境保护、高附加值转化利用和小型化利用储运技术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煤层气 论文 分布 产业 发展
CBM Publication Occurrence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Qin Yo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the coalbed methane(CBM)papers written by Chinese authors from 1994 to 2005 was systematically indexed and analyzed form the CNKI's China Journal Full Database(CJFD).Based up the data or information,the correlation of the paper dis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BM industry was construed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dustry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were was shown that,respectively taking the 1999 and 2002 as a borderline,thre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the Chinese CBM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 requirements of the industry in each stage were unfolded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as farther suggested that the evaluation and methodology of the CBM resources should be taken as one of the subjects in future research,the deep research of the target-selecting theory and method would help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BM target selection,the adaptability of the exploiting technology to the CBM geological conditions should be one of the key aspects which should be engaged in the researches,the CBM-well productivity and CBM recovery ration should be laid much store by investigation,the omni-directional exploration for the potential of the deep CBM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deploitation of new CBM field in the industry,and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on the CB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igh-additional-value utilization and miniaturized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should conduce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CBM;paper;occurrence;industry;development
在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新兴产业的发展均与该领域学术技术研究状况密切相关。换言之,一个产业领域内基础、应用基础与技术研究论文的分布状况,蕴涵着该产业发展历程的丰富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可预示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煤层气产业目前处于商业化生产的启动阶段[1],分析煤层气论文产出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对回顾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历史、展望其发展趋势均有所裨益。为此,本文作者利用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对1994~2005年期间煤层气论文进行了系统检索。以此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煤层气论文在时间和研究方向上分布特点,讨论了产业发展所需注重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
1 CNKI 煤层气论文总体分布
系统检索结果显示,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1994年至2005年煤层气论文1465篇,年均约122篇。
分析检索结果(图1),获得如下总体认识:
第一,我国煤层气论文连年增长,但不同历史阶段的增长速率明显不同。这一特点,与中国煤层气产业的艰难探索过程一致,反映出产业从起始到目前产业化经历了阶段性的发展历程。
第二,不同类别论文的分布特点,揭示出我国煤层气产业当前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在论文总量中,地质与勘探类论文所占比例为,开发技术类论文占,利用与储运类论文占,经济与政策类论文占,环境保护类论文占。以地质勘探类论文为主的分布特点,折射出我国煤层气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始时期。
第三,各类论文在时间上的分布呈规律性起伏,这正是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的集中反映。
图1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煤层气论文类别及年度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至2005年期间,CNKI 煤层气论文篇数增长了倍,年均增长率约106%。进一步分析,论文数量呈三阶段式的非线性增长,指示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历程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图2)。其中:第一阶段论文447篇,年均产出约75篇;第二阶段论文390篇,年均产出130篇;第三阶段论文628篇,年均产出约209篇。同时,不同阶段中各类论文互为消长的状况,与每一阶段对地质研究、勘探评价、开发试验等的不同需求高度对应。
图2 CNKI论文总数时序分布及其展现的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阶段
2 CNKI 论文分布与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寻证-找气-摸索阶段
该阶段可上溯至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结束于1999年,历时四个“五年”计划。在此期间,煤层气论文数量从1994年的20篇增加到1999年的129篇,在时间序列上呈线性增加,阶段总增长率545%,阶段年均增长率约91%,作者和单位的数量明显增多(图1)。
从论文类别分布来看:地质与勘探类论文居绝对优势,占阶段论文总数的60%,年均约45篇;开发技术类论文不足8%,年均约6篇;利用与储运、经济与政策、环境保护等类别论文的比例很低,年均都在2篇左右(图1,图2)。这种分布,是各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初期的典型特征,即研究和生产都是以寻找“证据”、框定资源、选择区域和验证目标为主。
在地质与勘探类论文中(图3):多数报道的是关于煤层气资源评价与地质选区(42%,年均约19篇)、储层物性和吸附性(34%,年均约15篇)的研究成果,反映出积累资料、摸索经验的特点;成藏条件与过程、煤层气可采性论文年均分别只有2篇和1篇,该方面研究没有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基础研究不足而致使煤层气地质选区和“找气”具有盲目性,这也是该阶段我国煤层气地质选区成功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3]。
在该阶段,开发技术类论文多是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和应用。其中,钻井、试井和完井论文占了较大比例(35%,年均约6篇),排采与增产措施得到了应有重视(24%,年均约4篇),对解吸-扩散-渗流这一煤层气开采的基础有所关注(6%,年均约1篇),但几乎未见关于煤层气井产能和采收率方面研究成果的报道(图4)。此外,综述性论文也多以介绍国外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为主。
图3 CNKI煤层气地质与勘探类不同研究方向论文分布
图4 CNKI煤层气开发技术不同研究方向论文分布
上述特征揭示:本阶段的研究是针对我国煤层气产业的起始过程而开展的,在煤层气地质研究上表现为寻证,在勘探上表现为找气,在开发试验上表现为摸索,总体上试图通过引进和消化国外相关理论与技术来解决中国的煤层气地质问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煤层气地质基本条件信息,对全国煤层气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取得了基本认识,煤储层特性这一煤层气地质核心问题得到应有的重视,开展了适合于中国煤层气地质特点开发技术的试验与探索,并从区域上开始了对全国或区域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第二阶段:探因-普查-彷徨阶段
该阶段历时3年,从2000年开始,至2002年结束。在此阶段,每年的煤层气论文稳定在130篇左右,年均论文数量比第一阶段增加了73%,但论文类别构成变化明显(图1)。
从论文类别来看:地质与勘探类论文209篇,占该阶段论文总数的54%,年均篇数(约70篇)比第一阶段显著增加,但从1999年至2001年论文篇数显著递减,在后期有重新增加的趋势;开发技术类论文显著增多,占论文总数的比例比第一阶段增长了10个百分点;经济与政策、利用和储运的研究得到更多的关注,论文比例均上升了5~6个百分点(图1,图2)。
与第一阶段相比:该阶段地质与勘探论文中煤储层物性与吸附性研究成果的数量和比例显著增高(105篇,50%),构成了研究的主题;资源评价与地质选区尽管仍得到较多关注,但比例明显降低(29%);成藏条件与过程论文的比例基本不变(10%),但年均论文篇数(7篇)明显增多(图3)。由此表明,这一阶段常规评价与选区方法趋于成熟,研究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与开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煤储层特性,转向了成藏效应等深层次的控制机理问题。
就开发技术而言:钻井、完井、试井论文17篇,年均约8篇,远高于第一阶段,但在阶段论文总数中的比例(25%)有所降低;排采与增产措施论文18篇,比例(27%)有所提高;产能与采收率论文11篇,比例从零增至约16%;解吸-渗流-扩散论文14篇,占阶段论文总数的21%,比例显著增长(图4)。排采与增产措施、产能与采收率的研究得到加强,开采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研究重点向开发技术的中—下游移动,这是为解决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瓶颈”问题而做出的努力,也是产业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在此阶段:除了进一步拓展勘探选区继续找气之外,更多的力量集中于第一阶段已有一定勘探工程的地区,以进一步缩小勘探靶区,为开发试验提供更为可靠的基地;同时,尽管在近20个地区进行了排采试验,但多未取得理想的效果,致使开发试验徘徊不前,业界信心受到冲击。然而,这一时期煤层气开发基础与技术研究得到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在开采方法与增产措施、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机理、产能与采收率分析等方面取得较多成果,为中国煤层气产业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上述论文分布特征,指示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过程由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煤层气地质研究上表现为探因,勘探上表现为普查,开发试验上表现为访徨,总体上处于为催生中国煤层气产业化时代到来的“阵痛”阶段。
第三阶段:求源-详查-商业阶段
自2003年以来,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商业化生产阶段。其主要标志为: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入了求源,勘探实践进入了详查,开发上步入了商业化生产,中国煤层气产业的雏形已经形成,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些标志在煤层气论文的数量和结构上均有体现。
在2003~2005年的三年期间,CNKI煤层气论文总数大幅度增加,达到628篇,年均论文约209篇,与第二阶段相比增长了61%,接近第一阶段论文总量的一半(图1,图2)。开发技术类论文的比例有所提高,利用和储运技术研究得到进一步重视,基础研究明显加强,研究重点进一步向煤层气产业的中—下游移动,更加适应于商业化生产阶段对科学技术的需求。
地质与勘探类论文占阶段论文数的比例约51%,仍有较大比重,这是我国煤层气产业目前总体上处于初期阶段的必然特征。其中:煤储层物性与吸附性仍是研究重点,但论文比例下降至39%左右;资源评价与地质选区仍是产业的科技需求,论文比例(27%)与上一阶段基本持平;成藏条件与过程研究得到高度关注,论文比例比上一阶段提高了约9个百分点(图3)。
本阶段开发技术类论文数量的比例为19%,比上一阶段略有提升,显示我国煤层气产业中游领域的研究得到进一步重视。其中:钻井、完井、试井论文(25篇)多于第一阶段,但比例继续下降(约21%);排采与增产措施论文34篇,数量显著增加,比例(29%)略有提高;产能与采收率论文12篇,数量和比例(约10%)均比上一阶段显著减少;解吸-渗流-扩散论文25篇,数量明显增加,比例与上一阶段基本持平(图4)。钻井、完井、试井论文比例相对降低,排采与增产措施论文比例显著提高,解吸-渗流扩散论文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2005年开发技术类论文数量大幅度跃升(图1,图2),显示出我国煤层气商业性生产、示范工程等对新技术开发和相关基础研究的强烈需求。
在此阶段:新增了一批国家批准的煤层气储量,煤层气成藏条件与机制探索在国家层面上全面展开,标志着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从资源与基本地质条件调查阶段转入了资源“详查”阶段和成藏作用探索过程;大井网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取得新的突破,水平羽状井、丛式井等技术在煤层气开发中得到初步应用,对二氧化碳注入等新的增产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晋城地区开始了煤层气商业化生产,标志着中国煤层气产业从开发试验阶段转入了商业化生产启动阶段。
3 CNKI 论文分布特点与产业发展需注重的科学技术问题
进一步分析C N KI论文分布特点,发现存在某些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发展中国煤层气产业所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首先,煤层气资源评价始终是20余年研究探讨的主题,尤其是对全国和某些区域的煤层气资源量及其构成众说纷纭,且国家批准的煤层气储量所占比例极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评价方法缺乏规范性要求;二是资源估算尚存重大基础问题未能解决;三是资源勘探和探明程度很低。为此,煤层气资源评价及其方法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所要研究的主题,而在国家层面上制定评价方法和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加强以吸附机理为核心的基础研究[3],加大勘探和开发试验的力度,将有助于推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其次,文献中涉及的煤层气地质选区多达50余个,但目前实现商业性开发或具有可见前景的地区不超过5个,且某些选区已上过多轮勘探和开发试验工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选区理论和方法在科学性和适应性上的缺陷、早期勘探与开发试验技术发展水平和认识的局限、钻井/完井/排采技术管理经验不足等[3]。因此,在深化研究选区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资料复查和新技术应用,总结开发技术上的经验和教训,可能会使我国煤层气地质选区成功率得到一定的提高。
第三,国外几乎所有的传统和先进煤层气开发技术在我国都有引用,但多数情况下的应用效果都不甚理想。正视这一状况,似应考虑如下三个问题:一是所有先进技术是否都适合我国特定选区的煤层气地质条件?二是传统技术在特定选区的开发效果是否就不如先进技术?三是我国自主研究开发出了哪些适合于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开发技术?对于前两个问题,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至于后一个问题,目前尚未见到关于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的报道。这三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种开发技术的适应性,这也正是今后需致力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第四,见诸报道的煤层气井产能、煤层气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少,与煤层气商业性生产阶段的技术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原因在于,我国前期实践多为开发试验,对此没有太多的需求,积累的资料也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开展这一研究的要求。但在进入商业化开发且追求经济效益的现今阶段,该方面的研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包括系统追踪和分析排采动态、注重不同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深化煤层气解吸-渗流规律与机理的研究、开发科学性更强的数值模拟技术等。
第五,尚未充分注意到深部煤层气开发这一潜在新领域,深部资源及其与常规油气共采可行性的研究成果鲜见报道。我国深部煤层气资源量巨大[4],多数大—中型沉积盆地中煤层气都与常规油气共生,前期少数研究显示了深部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的可能性[5]。为此,从资源潜力、成藏作用与过程、地质选区、勘探与开发试验等方面,对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开展全方位的研究探讨,将有助于拓展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新视野。
第六,煤层气开采可能诱发的环境保护以及煤层气利用与储运技术问题,应该得到应有重视。在1994年以来的1465篇CNKI煤层气论文中:环境保护方面的论文只有19篇,几乎全为哲学意义上的讨论或介绍国外相关技术;利用与储运方面的论文逐年增长(图1),但多是关于煤层气发电和管网输送技术的探讨。这种状况,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我国煤层气地质和开发特点,开展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或实例分析,研究开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煤层气转化利用技术和适应矿区煤层气分布式开发特点的小型化利用储运技术与装置,将有助于弥补我国煤层气产业在此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秦勇.2006.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Ⅰ):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天然气工业,26(1):4~7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秦勇.2006.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Ⅱ):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天然气工业,26(2):6~10
[4]秦勇.2006.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Ⅲ):走向与前瞻性探索.天然气工业,26(3):1~5
[5]秦勇,宋全友,傅雪海.2005.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可行性探讨.天然气地球科学,16(4):492~498
2002年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科技竞赛获得3500余项奖励,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矿业大学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8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7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苏省高校第一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31项、授权专利3452项(其中发明专利578项)。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 重大科研项目 “973计划”项目深部危险煤层无人采掘装备关键基础研究、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低品质煤大规模提质利用的基础研究、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863计划”项目薄煤层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部重点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调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规律的模拟试验仪器 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矿业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7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建成了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矿业大学还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 协同创新中心 序号类别名称1国家级(2011计划)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协同创新中心2省级矿山智能采掘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机构 序号类别 名称 立项时间 主管部门 1国家级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 科技部 2国家级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7年4月 科技部 3国家级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6年1月 科技部 4国家级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7月科技部5国家级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5年1月 发改委 6国家级 矿山物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011年11月 发改委 1部级 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0年8月 教育部 2部级 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3年6月 教育部 3部级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 教育部 4部级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9年4月 教育部 5部级 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0年4月 教育部 6部级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1年6月 教育部 7部级 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6年6月 教育部 8部级 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9月 教育部 9部级 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2009年3月 测绘局 10部级 国家能源煤矿采掘机械装备研发中心 2010年7月 能源局 11部级 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 2006年3月 环保部 12部级 矿山瓦斯粉尘灾害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2005年12月 发改委 13部级 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2005年12月 发改委 14部级 工业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3年6月 安监局 15部级页岩气重点实验室2013年8月煤炭地质总局16省级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7年9月 江苏省科技厅 17省级 江苏省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 2010年9月 江苏省科技厅 18省级 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2010年11月 江苏省科技厅 19省级 江苏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5年7月 江苏省科技厅 20省级 江苏省物联网感知矿山工程实验室 2010年6月 江苏省科技厅 21省级 江苏省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2省级 江苏省大型钢结构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3省级 江苏省综采综掘智能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4省级江苏省煤矿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实验室 2013年12月江苏省科技厅1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 2010年6月 中国矿业大学 2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 2011年5月 中国矿业大学 3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淮海文化传媒研究院 2012年4月 中国矿业大学 4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2010年3月 中国矿业大学 5校级 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8年9月 中国矿业大学 6校级 中澳矿业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 中国矿业大学 7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煤炭能源政策研究中心 2011年4月 中国矿业大学 8校级 中国煤矿史研究所 2010年8月 中国矿业大学 9校级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2009年11月 中国矿业大学 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立于2009年10月。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学校与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波鸿工业技术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日本群马大学、越南河内地矿大学等矿业、能源、环境领域的11所世界知名高校共同发起并签署《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宣言》。联盟成员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为载体,在一次能源的绿色开采、洁净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国际合作。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中德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经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和中国前驻德大使卢秋田的积极倡导,中国矿业大学与德国Bochum工业大学、DMT、DBT等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施罗德先生出任中心名誉主任,葛世荣校长担任理事长。中德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旨在加强中德两国在新能源、矿区生态环境、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煤矿安全开采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合作。中澳矿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4月。该中心是中国矿业大学与西澳大学、昆士兰大学三校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中心在地质勘探、采矿与安全、选矿、煤基合成燃料、新能源、生态环境修复、矿业经济与环境法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并努力其打造成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制造为一体的产、学、研、经相结合的国际化合作平台。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联合研究中心旨在促进中美两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首批优先领域有三个,即节能建筑、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5家单位为中方清洁煤技术联盟团队,美方团队主要包括西弗吉尼亚大学、怀俄明大学、肯塔基大学等18家单位。 学术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index 核心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EI收录率100%《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 index 核心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省的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EI收录率100%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Published by Elsevier )The journal has been indexed and/or abstracted by Ei Compendex, 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 图书馆藏 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藏书230万册,数字图书90万册。截止2014年底,图书馆纸质藏书累计205万册,电子图书230万册;中文数据库75个,外文数据库65个。中外文纸质期刊2800余种,中文电子期刊 10800种,外文电子期刊13160种。自建有“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数据库”和“低碳新能源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煤炭信息研究院科技查新代理单位,CALIS成员馆之一和JALIS的苏北地区文献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多次成功举办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工程院冶金材料学部学术年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历年举办重要学术会议有: 1985年至2009年,六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2004年,混凝土与结构新进展国际会议(ICACS);2007年,第八届国际“不连续变形分析及其在采矿和土木工程的应用”(ICADD-8)(北京校区);2008年,第四届中国二次离子质谱学会议暨2008北京二次离子质谱学国际研讨会(北京校区);2009年,亚洲城市环境学会第六届国际会议(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Asia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2009年,亚洲太平洋国际煤层气会议(2009 Asia Pacific Coalbed Methane Symposium);2009年,第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2010年,第二届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2010年,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2011年,第二届中国测绘科学技术论坛。2015年,第七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
是科技核心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投稿须先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网注册! 查看更多答案>>
我是杜老师。为您推荐这家杂志社。统计源核心《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社征稿信息 刊名: 中国基层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Primary Medicine and Pharmacy 主办: 中华医学会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安徽省淮南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8-6706 CN 34-1190R 邮发代号 82-948 曾用刊名:中国基层医学 创刊年:1994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月刊 ,CN34 1190 /R、ISSN 10 0 8 6 70 6 ,国内外公开发行 ,邮发代号 82 94 8)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基层医药》杂志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览、基础医学、综述、讲座、卫生管理、护理学、祖国医学、特诊医学、医药新进展、社区卫生、经验与体会、病例报告等。 来稿要求: 1 .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投稿注明刊物类型、级别、发表时间) 2 .论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稿件尽量不用图表。 [来稿请注明:发表期刊名称、作者简介、联系方式、发表时间] ★征稿要求: 1、论点新颖,论证充分,结论可靠,条理分明,数据准确,文字精练。 2、您的稿件除正文外还应包含如下内容:邮编;详细地址;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职务、职称、学历、研究方向,咨询单位);投稿日期;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参考文献类型等。 3、我们对所有稿件有删改权,如不同意删改,请投稿时注明,切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文责自负。 4、 稿件以word文档(电子文档)格式上交。 5、 来稿三日内回复,一经刊用,赠当期杂志一册。
中国医药联盟核心期刊,《东方医药》杂志。(东方医药网址去百度一下)东方医药网,东方保健品网,东方医疗器械网三网联。
标识符号: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扩展资料:
各种类型参考文献的新著录方法及其示例列举如下:
1. 普通图书
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M].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示 例:罗杰斯.西方文明史:问题与源头[M].潘惠霞,魏婧,杨艳,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5-16.
2. 论文集、会议录
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 例:[1]雷光春.综合湿地管理:综合湿地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3. 报告
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 例:孔宪京,邹德高,徐斌,等.台山核电厂海水库护岸抗震分析与安全性评价研究报告[R].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研究所,2009.
4. 学位论文
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D].大学所在城市:大学名称,出版年.
示 例:马欢.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河流域典型区水循环变化分析[D].北京:北京大学,2011.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文
标识符号: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③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工业杂志》是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主办的北大核心期刊,提供学术指导服务。相比《核技术》确实是《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难投一点,本身《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要求也更严一些。
代表不同水平和流通范围,参看下面网址楼上别瞎回答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Pж(AJ)文摘杂志(俄)(201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是核心期刊--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煤矿机械
《煤矿机械》(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煤矿机械研究所主办的煤矿机械行业综合性技术刊物。发行范围除煤炭行业外,在冶金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铁道机械、石油机械,化工机械、建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