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确定的可以到新闻出版署查询的。不是核心刊,但属于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是否有资格评选正高要看各单位要求。望采纳!!!!!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省级万方收录 有影响因子 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方圆电子音响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2095-6711 国内刊号:CN:13-9000/G 教育探讨、教学实践、教改理论、学术观察、课程研究、职业指导、课堂设计、德育探究、创新管理、体音美教育、思政哲学、艺术文化、校企合作、科教论坛、中外交流等。 投稿邮箱:
这个是核心期刊,要是不清楚也是可以在国家新闻总署输入期刊的名称的。就知道是不是核心期刊啦。在壹品尤刊一样也是查的到是不是核心期刊的。
一般认为社科类核心期刊是指CSSCI来源期刊(不包含扩展版),即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俗称南大核心,各高校一般以此为标准确定本校的社科期刊目录分类标准(自然科学类的核心期刊是指CSCD);北京大学图书馆也会定期公布一个核心期刊目录,称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俗称北大核心语文教学论文发表哪个刊好。这两个期刊目录中的有些期刊是重合的,但一般情况下,南大核心中的期刊要少而精一些,所以一般认为CSSCI中的期刊水平更高,也更为“核心”一些。但也有特殊期刊只属于南大核心却不属于北大核心,这可能是因为两类目录在评价机制和过程上的差别导致了对某个期刊水平认知的差别。
中国远程教育是2012核心期刊,位于“G71/G79 职业技术教育/自学类核心期刊表"位置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主办: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9-458XCN: 11-4089/G4邮发代号: 2-353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远程教育曾用刊名:中国电大教育创刊时间:1981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要是不确定的可以到新闻出版署查询的。不是核心刊,但属于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是否有资格评选正高要看各单位要求。望采纳!!!!!
R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医学杂志 2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4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6 解放军医学杂志 7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8 复旦学报.医学版 9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0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2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3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4 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5 广东医学 16 上海医学 17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8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1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 江苏医学 23 新医学 24 天津医学 25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8 陕西医学杂志 29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0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31 山东医药 32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4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5 北京医学 36 医学与哲学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3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4 卫生研究 5 营养学报 6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7 中国职业医学 8 中国公共卫生 9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0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1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2 中国辐射卫生 13 卫生毒理学杂志 14 辐射防护 15 环境与健康杂志 16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7 中国卫生统计 18 劳动医学(改名为:环境与职业医学) 19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 中国学校卫生 21 中国医院管理 22 现代预防医学 23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4 中国消毒学杂志 25 中国妇幼保健 R2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草药 2 中国中药杂志 3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 中成药 5 中药材 6 中医杂志 7 中国针灸 8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 中药药理与临床 10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1 中国医药学报 12 上海中医药杂志 13 辽宁中医杂志 14 新中医 15 时珍国医国药 16 陕西中医 17 江苏中医(改名为:江苏中医药) 18 四川中医 R3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役学杂志 2 中国免役学杂志 3 生理学报 4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5 病毒学报 6 解剖学报 7 解剖学杂志 8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9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0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学报 11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2 生理科学进展 13 细胞与分子免役学杂志 14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15 上海免役学杂志 16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 17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8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1 基础医学与临床 22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 免役学杂志 24 中国微循环 25 神经解剖学杂志 R4 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3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4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5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6 临床检验杂志 7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8 中华护理杂志 9 中华理疗杂志 10 中国急救医学 11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2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4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5 中国综合临床 16 现代康复(改名为:中国临床康复) 17 护士进修杂志 18 中国临床医学 R5 内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内科杂志 2 中华血液学杂志 3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5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6 中华消化杂志 7 中国循环杂志 8 中华肾脏病杂志 9 中华传染病杂志 10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11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2 中华肝脏病杂志 13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5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6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7 高血压杂志 18 中国内镜杂志 19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1 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 22 临床荟萃 R6 外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外科杂志 2 中华骨科杂志 3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5 中国实用外科杂 6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8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9 中华创伤杂志 10 中华麻醉学杂志 11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2 外科矫形杂志 13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14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5 中华烧伤杂志 16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17 中华手外科杂志 R71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妇产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 实用妇产科杂志 4 生殖与避孕 5 现代妇产科进展 R72 儿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儿科杂志 2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3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4 临床儿科杂志 5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R73 肿瘤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肿瘤杂志 2 癌症 3 中华病理学杂志 4 中国肿瘤临床 5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6 肿瘤 7 肿瘤防治研究 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神经科杂志 2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4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6 中华精神科杂志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皮肤科杂志 2 临床皮肤科杂志 3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R76 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改名为: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R77眼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眼科杂志 2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3 中华眼底病杂志 4 眼科研究 5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R78 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R8 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放射学杂志 2 中华核医学杂志 3 临床放射学杂志 4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5 实用放射学杂志 6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7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R9 药学类核心期刊表 1 药学学报 2 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4 药物分析杂志 5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6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药理学通报 8 中国抗生素杂志 9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1 中国新药杂志 12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3 中国药房 14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目前比较好的,根据科技部的核心期刊目录及影响因子排序的话,依次是:中医类1、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622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709 、 中国中药杂志 2587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536 、 中西医结合学报 125 、 中草药 3696 、 中国针灸 1125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347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92 、中药材 1192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373 、针刺研究 332 、中华中医药杂志 511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370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56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336 、中国骨伤 487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145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323 、天津中医药 209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23 、中国中医急症 322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66 、中国中医药科技 406 、中医杂志 1020 、中医药学刊 480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325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5 、上海中医药杂志 505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44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95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494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79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00 莪就知道这些 不知道能帮得到你不?15 华西药学杂志 16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中国远程教育是正规的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而中国远程教育月刊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查无此刊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2、中国远程教育是核心期刊。
不是。《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于2003年创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期刊,所以不是非法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共出版文献31143篇、总被下载2893910次、总被引82536,(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19年12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共载文28071篇、基金论文量为5245、被引量为70253、下载量为653729,2017年影响因子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栏目:教育教学、经典温课、名医经验、临床论著、硕博论坛、经方薪传、临床鉴习、针推启学、医案医话、实验研究、中西医汇讲、科研进展、管理教参等。
1、学术导向区:名家讲堂、重大项目、学术专著、专家视点2、临床指导区:临床研究、薪火传承、医案医话、临证精华3、远程教学区:经典温课、专题教学、试题解析、岐黄学步4、资讯综合区:特稿特讯、综合资讯、医海拾珠
王运武,山东聊城东阿人,2002年毕业于聊城大学教育传播技术学院(现更名为传媒技术学院),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一中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攻读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技术、摄影专家陈琳教授,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攻读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技术专家黄荣怀教授,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师从Chen Wenli副教授,现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研究院教师。●“教育技术学科网”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数据库”成员。《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开放教育研究》外审专家,《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核心期刊)杂志编委,《教育技术期刊》(Scient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technology)杂志编委,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会员。●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期刊24篇,在《人民政协报》、《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等报纸发表论文多篇,发表EI、ISTP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获2009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多篇论文在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等征文评比中获奖。●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情报参考》、《教育文化论坛》、《普陀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等媒体转载。●独立完成省级、校级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多项,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
中医临床。孙光荣。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著名中医临床家和中医药文献学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幼承庭训,师承名师,1964年起随父行医,至今已从事中医临床诊疗40余年。系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 Xianmin Yang, Shenqguan Yu,& Zhong Sun. The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annotation on Chinese readinglevel in primary school of China [J]. British Journal of EdcuationalTechnology, 2013, 44(1):95-111.【SSCI, Impact Factor:(Year 2012)】2.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刘禹; 陈玲; 余胜泉 中国电化教育 2012-08-103. 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 余胜泉; 张洪锐电化教育研究 2012-07-014. 《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2-05-10;5. 《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和分析模型研究》,王志军;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12-05-01;6. 《从游离到消融:技术进入教学的质性研究》,曹培杰;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2-04-10;7. 《泛在学习资源在移动终端上的自适应呈现模型设计》,高辉; 程罡; 余胜泉; 杨现民,中国电化教育,2012-04-10;8. 《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曹培杰; 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12-04-01;9. 《分布式认知研究述评》,刘俊生;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 2012-02-01;10.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的领域与趋势》,刘俊生; 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12-01-15;11. 《无缝学习空间的技术、资源与学习创新——2011年第十届mLearn世界会议述评》,刘军、邱勤、余胜泉、希建华,开放教育研究,2011-12-05;12.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马宁、陈庚、刘俊生、丁杰、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11-12-01;13. 《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特征与趋势——以学习元资源模型为例》,余胜泉; 陈敏,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11-25;14.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化模型构建》,杨现民;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1-09-10;15. 《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第七期,P1-6。16. 《技术推动的学习模式——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及其启示》,余胜泉; 陶丹,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1-06-15;17. 《泛在学习的内容个性化推荐模型设计——以“学习元”平台为例》,陈敏; 余胜泉; 杨现民; 黄昆仑,现代教育技术 2011-06-15;18. 《网络课程的内容进化机制设计与技术实现》,谭霓; 余胜泉; 吕啸,远程教育杂志 2011-02-01;19. 《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评价系统设计》,吕啸; 余胜泉; 谭霓,电化教育研究,2011-02-01;20. 《学习元与学习对象的多维比较研究——学习资源聚合模型发展新趋势》,杨现民; 余胜泉; 王志军,开放教育研究 2010-12-05;21.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信息模型构建》,杨现民;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0-09-10;22. 《小学移动英语学习资源设计》,冉敏; 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10-09-06;23. 《网络环境下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袁华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第7期,P13~22;24. 《面向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彭飞、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P173~180;25. 《基于EduTools的网络教学平台测评》,王志军、余胜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P73~78;26. 《从Sloodle看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发展趋势》,蔡苏、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10-04-05;27. 《面向过程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及成熟度模型建构》,马宁、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10-02-01;28. 《交际性教学法在英语移动学习中的研究与实践》,杨丽娜、余胜泉,《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第4期,P46~51;29. 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何克抗; 余胜泉; 吴娟; 马宁; 赵兴龙; 袁磊; 齐媛,电化教育研究,2009-02-0130. 《学习资源标准的新发展与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程罡、徐谨、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4期,P6~12;31. 《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余胜泉、赵兴龙,《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第8期,P33~40;32. 《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余胜泉、程罡、董京峰,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3期,P3~15;33. 《“学习元”运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程罡、余胜泉、杨现民,《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P27~36;34. 《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余胜泉、杨现民、程罡,《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P47~53;35. 《开放视野:让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走向专业发展》,孙众、余胜泉,发表于《开放教育研究》,2008/第14卷6期.P84-88;36. 《数字教材的立体化出版》,余胜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8/0337. 《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新发展》,马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8-05-1038.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描述与促进策略研究》,梁文鑫; 余胜泉; 吴一鸣,教师教育研究 , 2008年 01期39. 《面向教育行业的信息化知识库系统的框架研究》,谢晓林; 程罡; 刘琦; 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 , 2008年 04期40. 《手持式设备让我们与古诗走得更近》,冉敏; 余胜泉; 刘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8年第1期41.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One-to-One Learning inChinese Classical Poem Education》,MinRan,ShengQuanYu,JunLiu,The 5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WMUTE2008国际会议,EI检索) :123-12742. 《Research on the Communicative Mobile English LearningMode》,JunLiu ShengQuanYu, MinRan,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WMUTE2008国际会议,EI检索) : 60-6443.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改善措施分析》,陈杰、陈玲、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7/0544. 《课外移动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张晋梅、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7/06 ;45. 《技术进入到教育中的最高境界是技术的“消融”》,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2007/0446. 《中学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施模式》,谢非、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 2007/11,P79~8347. 《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张晋梅、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7/1048. 《移动学习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应用》,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 2007/0849. 《辨析“积件”“学习对象”与“学习活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方向》,余胜泉,杨现民, 《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12期,P60~65;50. 《“一对一”课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变革》,余胜泉 陈玲, 《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6期,P25~29;51. 《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P12-25;52. 《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6期;53. 《基于手持式移动技术的教与学》,余胜泉 刘 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3期,P9-10;54. 《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余胜泉、刘军,《中国远程教育》, 2007年第5期,P64-69;55.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误区分析》,吴娟、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P70~72+7756. 《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余胜泉,《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9期特邀稿,P4~857. 《建设优质资源,保障信息化教学常规化》,陈杰、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9-10;58. 《区域性教育技术课题的管理与支持》,陈莉、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7-8;59. 《教育技术服务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4-6;60. 《城域网环境下多级分布式信息技术测评系统》,曹晓明、余胜泉,《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8期P57~59+P6461. 《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过程与特征》,梁文鑫、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P19~2162.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Project for the Rural Schools(MDEPRS) of China: Recent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Shengquan Yu,Minjuan Wang,Journal of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Vol. 22, issue 4, page 273~;63. 《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余胜泉陈莉,《中国远程教育》, 2006年第5期,P19~24;64. 《当代网校的困境与求存之道》,余胜泉、孙众,《中国远程教育》, 2006年第1期,P59-63;65. 《教育信息系统的进化与互联》,余胜泉、程罡,《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第5期,P88~92;66. 《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马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第2期,P66 ~71 ;67. 《E-learning时代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出版》,余胜泉、张泽,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2期,P56-59;68.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实施理念与策略》,余胜泉 张文兰 何克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1期,P5-10;69. 《系统结构模式突破》,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2005年第11期,P 19~20,70. 《教育信息化进入深水区》,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第11期下,P 60~62,71.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余胜泉,毛芳,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P 18~23,二级学科最优期刊& CSSCI 172. 《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余胜泉,马宁,《中国电化教育》 2005年第11期,P14~19;73. 《在线测试分析与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开放教育研究,余胜泉、李世亮、谢小林,2005年第11卷5期,P72~7774. 《农村远程教育深化发展的几个方向》,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八期,P9-12;75. An exposition of the crucial issues in China’, S. Q., Wang, M. J., & Che, H. Y. (2005,Octobe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3 (4), 88-101。 (A leadingjournal indexed by 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76.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0期,P50-56;77. 《生态观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5年第6期,P26-29;78. 《校校通“应用为本”四方略》,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5年第3期,P52-65;79.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需重新定位》,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5年第2期,P58-61;80.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余胜泉、陈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四期,P27-31;81. 《论教学结构的实践意义——再答邱崇光先生》,余胜泉、陈玲,《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P21~26+P41。82. 《信息技术改进教学》,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一期,P7-8;83. 《面向对象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路秋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5年第一期,P75~79;84. 《建构基于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板》,开放教育研究,孙迪、余胜泉,2005年第2期:71-77 2 CSSCI85. 《从网络互连到应用互连——校校通的通途》,余胜泉、程罡,《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86. 《教育资源管理新发展》,余胜泉、朱凌云《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9期。87. 《论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余胜泉、马宁,《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88. 《教育信息化(2002)回顾与展望》,余胜泉、林君芬,《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2期。89.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余胜泉、朱凌云,《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3期。90.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先锋——“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项目的回顾与展望》,余胜泉、吴娟、李文光,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三期;91.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余胜泉、杨晓娟,《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92. 《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四期,该文获多次转载和多本教科书(《现代教育技术》,何克抗主编,中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何克抗主编,全国高等院校理科类公共计算机课教材)的引用;93. 《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8期。94. 《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余胜泉,发表于《中国远距离教育》(现为《中国远程教育》)1999年第六期。95. 《典型教学支撑平台的介绍》,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网络教学的非量化评价》,张京彬、余胜泉、何克抗,《中国远程教育》,. 《学习对象开发工具设计》,陈天、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四期;98. 《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常见误区分析》,孙众、余胜泉,徐凤君,《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三期。9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马 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一期。100.《适应性学习——远距离教育发展的趋势》,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101.《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与问题的思考》,林君芬、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第二期。102.《Internet与我国教育的整合》,余胜泉,发表于《教育现代化》1999年第九期;103.《网络教学的评价模型》,余胜泉、刘宝艳、《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第一期。104.《城域教育网的设计与实施》,王耀武、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第五期;105.《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1年第六期;106.《网络课程评价》,朱凌云、罗庭锦、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10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余胜泉,《人民教育》2002年第二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3年第4期收录。108.《浅谈教育资源库建设》,罗庭锦、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02年第二期;109.《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余胜泉、马宁、何克抗,《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11期。110.《大型企业如何导入E-learning培训系统》,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8期。111.《企业E-hr、KM与E-learning应如何结合》,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10期。112.《如何应对加入WTO挑战》,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12期。113.《国际国内网络教学质量认证》,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期;114.《SCORM:E-Learning的国际技术标准》,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4期;115.《发挥特色推动国内外合作办学》,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6期;116.《国外网络教育的评价标准》,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8期;117.《解读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余胜泉、谢巍峰,《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10、12期;118.《从网络互联到应用互联》,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0期;119.《移动学习——当代E-Learning的新领域》,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2期;120.《寻找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04年第10期下P39~41;121.《网校临危如何应变》,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04年第10期下P56~59;122.《可共享对象参考模型研究》,余胜泉,俞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123.《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余胜泉,《中小学计算机教育》,2001年第6期;124.《信息技术与理科学科教学的整合》,余胜泉、林君芬,《福建教育》,2003年第9、10期。125.《反思信息化教学课堂》,赵美琪、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11期。126.《探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12期。127.《通用试题库的组卷策略》发表于第三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1999年6月7日至9日,中国澳门)。128.《基于静态图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余胜泉、古素梅,《现代教育技术》,2000年第8期129.《Adaptive LearningSystem Based on WEB》,ShengQuan Yu, KeKang He,发表于国际会议ICCE99(The 7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in Japan, November,1999)130.《中国“网校”的现状与未来》,余胜泉、何克抗,发表于《中国教育报》1999年9月6日第二版,《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征文。131.《教育中的虚拟现实》,余胜泉,《教育技术研究》,2000年第2期。132.《网络教学平台技术专题》(《在WEB平台上交流》《构建个性化网络课程》《网上协作学习马宁》《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基于WEB的智能答疑系统》共5篇文章),余胜泉、何克抗、陈天、马宁等,《计算机世界报》,2000年6月12日C版。133.《信息技术与课程发展》,余胜泉,《教育技术研究》,2000年第3期。134.《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余胜泉,《教育技术》2001年第一期135.《基于Internet网络的适应性学习系统的研究》,余胜泉,发表于第三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1999年6月7日至9日,中国澳门)。136.《教育港依网而建——佛山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分析》,何克抗、余胜泉、孙波,计算机世界2000年11月27日C4版137.《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林君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三册P67-73,被评为大会10篇优秀论文之一。138.《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一册P167-172。139.《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框架的设想》,杨琰华、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一册P786-793,被评为大会10篇优秀论文之一。140.《论中小学校的信息化空间》,李士亮、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1.《构建网络化学习的视音频服务和管理系统》,曹晓明、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2.《简述教学自动化研究》,马宁、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3.《网络测评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张京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4.《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模式》,张京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5.《教育资源库建设的观念与方法》,朱凌云、余胜泉,发表于高校教育技术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1年12月,中国重庆)。146.《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杨琰华余胜泉,发表于高校教育技术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1年12月,中国重庆)。其它发表在各种普及型报纸和刊物的文章在20篇以上。
红旗文摘》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求是杂志社主管主办。主要栏目有“要闻要论”、“政治发展”“经济改革”、“文化创新”、“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世界纵览”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红旗文摘》突出理论特色,着力汇集各方精粹,博采百家建解,站在理论探索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反映各领域最新成果。
、先说下C刊,经常见到的C 刊,有两个概念。 一个是CSSCI(南大核心)的缩写。 另外一个是各单位自己,根据省里的文件,结合自己单位的研究优势,从国内外核心数据库进行筛选,和自己单位研究方向结合最近的、办刊质量好的刊物,划归为A类,其次为B类,再次为C类(有些单位成为一、二、三类),其中也有个别没有被任何核心数据库收录的的报刊被划为本单位的核心,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 进入你们单位自己目录的,所有报、刊统一都成为你们单位自己的核心,无论其原来是什么级别的刊物。 所以你先要弄清楚你们单位的这个c刊具体指的是什么 2、核心期刊,往大了说,包括所有的核心数据库,比如国外的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国内的中文核心(北大核心)、cssci(南大核心)、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等等 往小了说,就是指中文核心,这个核心在国内虽然不是最权威的,却是最大众化的,以至于核心期刊,成了其代名词,甚至还有人误认为核心期刊就只是北大核心 3、如果你们单位c刊就是指cssci,那么它就是核心期刊的一种 如果你们单位的c刊,指的是第二种情况,则c刊大部分(甚至全部,具体要看你们单位的目录)都来自于各核心期刊数据库,会有一小部分为非核心刊物
核心期刊一般分为:统计源科技核心、知北大中文核心,CSCD、CSSCI等,核心期刊道一般是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我小时候在我家看过这个杂志,从网上找到的介绍——《求是》杂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刊物 求是杂志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担负着全面系统地宣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全面系统地宣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促进党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任务,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是党在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