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商学院杂志记者

发布时间:

商学院杂志记者

首页新闻无障碍获取全网一手热点打开案例|复盘华谊兄弟:从楼起到楼塌,中间经历了什么?透镜公司研究2022年7月18日18:00北京透镜公司研究官方账号关注从“大院子弟”到“内娱教主”,侦察兵出身的王中军看起来走得十分顺利,仿佛是把苦难都放在了后头。如今,困境重重的华谊兄弟已不复当初“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的风光,作为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王中军和弟弟王中磊久久在债务和麻烦中间穿梭。2022年6月,兄弟俩连收两份警示函,7月8日,兄弟俩所持公司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看起来,华谊兄弟的风险还在持续,走过了28个年头的华谊兄弟前路几何?失守电影市场、多元化布局临考验、4年亏损超过64亿元、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比例极高……《商学院》就上述现象及未来发展战略问题向华谊兄弟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顺风顺水的开始冯小刚成为了华谊兄弟的金字招牌,“冯氏喜剧+华谊兄弟”的组合在影视行业几乎是所向披靡。王中磊也评价说:“华谊的江山,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王中军是根正苗红的“大院子弟”,生活氛围昂扬积极,也不愁吃穿,所以他的人生轨迹总是出乎意料,想到哪里就走到哪里。16岁时,王中军“子承父业”参军入伍;4年后被分到国家物资总局,成为体制内的人;25岁时想出来当自由职业者,于是又辞去“铁饭碗”;个体户干得有声有色的时候经历了出国潮,于是跑去美国留学……华谊兄弟的故事就是从王中军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回国之后开始的。1994年,34岁的王中军学成归国,他早就想好了要开一家广告公司。这一年,王中军和弟弟王中磊成立“华谊兄弟广告公司”,主要给企业设计LOGO。当时第一个大单子来自中国银行,要完成中国银行15000多个营业点的CI(Corporate Identity,即企业识别)标准化设计,华谊兄弟广告公司把中国银行的标志全部改成红标、黑字、白底,也因此公司一举成名,此后又先后接下国家电力、中石化、农行金穗卡、华夏银行等大单子。靠着广告公司,王中军赚得盆满钵满“有个把亿”,在当时已经是富豪级人物了。于是各种机会自己找上门来,其中就包括电影投资。王中军是大院出来的孩子,当然也有很多大院的朋友,比如当海军之后回来成了作家的王朔;比如写《梦开始的地方》的导演、编剧叶京;比如出演叶京导演的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的张涵予;比如姜文、冯小刚、赵宝刚、葛优……可以想象,往往在一个朋友聚会上,就聚集了作家、编剧、导演、演员甚至投资人等各种角色。看起来很偶然的电影转型,似乎也不那么令人惊讶。1998年,冯小刚导演的《没完没了》华谊兄弟投资几百万元,“躺赚”5000万元。这部电影基本奠定了华谊兄弟和冯小刚的商业合作模式,王中军对冯小刚说:“以后你也不要到处去找钱了,你的电影我都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想干什么都能干成”的王中军带着弟弟,和才华横溢的冯小刚组成了一个尽显峥嵘的“铁三角”,在影视行业闯出了不小的名堂。此后由华谊兄弟制作,冯小刚执导的《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贺岁电影,无一例外成为贺岁档票房冠军。另外还有《夜宴》《集结号》《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等知名电影,也是华谊兄弟出钱,冯小刚出力,合作双赢。到2000年,王中军、王中磊兄弟成立“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电影公司。冯小刚成为了华谊兄弟的金字招牌,“冯氏喜剧+华谊兄弟”的组合在影视行业几乎是所向披靡。王中磊也评价说:“华谊的江山,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两大猛将脱离王京花携大批明星从华谊出走,该事件在当时被称之为“地震”级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的演艺经纪业影响深远。除了冯小刚,王京花是华谊兄弟早期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她被称为“内娱第一经纪人”,带出过无数明星大腕。据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王京花在华谊兄弟的5年(2000年~2005年)时间里,除了培养出李冰冰、范冰冰等明星,还签下了胡军、夏雨、佟大为、任泉等艺人。华谊兄弟官网也指出,在艺人经纪的早期发展阶段中,用作品附加明星价值,培养出范冰冰、李冰冰、周迅、黄晓明等国内一线艺人。另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2年港星关之琳与华谊签订合作约定,成为继刘嘉玲之后又一位加盟内地影视公司的香港影星。而这些港星的加入也是在王京花的任职期间。通过王京花打理的明星经纪业务,华谊兄弟完全可以自己捧自己的艺人,然后冯小刚在明星的基础上打造经典电影,进一步发展艺人的名气,形成良性循环。那时,华谊兄弟是国内少有的电影和艺人经纪双重发展的公司,几乎顺利成章地成为了影视圈的老大。不过,在电影业务上有冯小刚,在艺人经纪业务上有王京花的华谊兄弟,接下来迎来了两大猛将的脱离。2004年,冯小刚出走华谊。王中军在访谈节目《酌见》中提到,那时候冯小刚的离开是因为有人给出了更高的价格来招揽,冯小刚来告知他们自己准备“创业”的时候,已经和对方都谈好条件了。到2005年,艺人经纪的“当家主母”王京花与华谊兄弟5年合约期满,也离开了华谊。新京报报道指出,王京花携大批明星从华谊出走,该事件在当时被称之为“地震”级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的演艺经纪业影响深远。有专家向《商学院》记者肯定了这一观点,表示当时的“出走”事件“几乎掏空了大半个华谊兄弟”。不过,王中军在公众场合总是一遍遍地强调“离开的艺人没有几个”,说王京花于华谊公司而言只是一个公司的经纪老总,离开的影响并不大。深度绑定明星对华谊兄弟本身来讲,深度捆绑明星在短期内或许会节省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华谊兄弟付出了巨大的股权代价和巨大的商誉代价。好在,冯小刚“出走”1年后又重归华谊兄弟,回来的冯小刚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产出经典电影《天下无贼》。但这两人的“出走”经历给华谊兄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甚至直接改变了华谊兄弟与导演艺人的合作方式,让华谊兄弟在另外一条道路上一去不复返。“脱离”1年,冯小刚重回华谊兄弟,不仅身价翻倍还拿到了股权,从“一个厉害的导演”变成了导演兼公司股东。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华谊兄弟不仅深深捆绑了冯小刚,而且用同样的方式开始深度捆绑旗下明星艺人,开启影视行业深度绑定明星的先河。2013年9月,华谊兄弟花费亿元,收购张国立名下的浙江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70%的股权,溢价接近36倍。此时这家公司成立才3个月。2015年10月,华谊兄弟花费亿元,收购明星股东持有的东阳浩瀚70%股权,溢价高达75倍。此时东阳浩瀚成立仅1天,而这些明星股东包括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2015年11月,华谊兄弟豪掷亿元,收购冯小刚名下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70%股权。此时东阳美拉刚成立2个月,亏损5500元,而华谊兄弟给的估值是15亿元。除此之外,华谊兄弟还以分股权的方式,将股权分给了李冰冰、黄晓明、张纪中、邓超等明星大腕。上述收购案例无一不是豪赌,背后也确实跟随着一份份对赌协议。只不过,签下了对赌协议依然有不少业绩爽约。比如冯小刚承诺,2016年至2020年,美拉传媒承诺每年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且每年增长15%。最开始的两年,冯小刚“踩线及格”,到2018年只完成万元业绩,冯小刚补偿6821万元;2020年只完成万元业绩,比承诺数少亿元。原本看似万无一失的对赌,冯小刚赔付了一定的现金,但华谊兄弟面临的还有商誉等资产大幅减值。撇开对赌后续不谈,在当时的背景下,深度捆绑无疑是华谊兄弟的又一模式的创新,但也让华谊兄弟一步步走上了“玩资本游戏”的道路,甚至让整个影视行业风气都为之变化。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指出,当时华谊兄弟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地砸知名导演、砸流量明星、砸知名IP。那时候不管是演员还是导演,流量虚高和片酬畸高的现象非常严重,看起来是锁定未来的利润有效降低片酬的支出,但实际上深度捆绑吃了很多亏,这种风气也让当时的影视行业不顾流量“虚胖”盲目追求流量明星。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透镜公司创始人况玉清也表示,通过股权捆绑艺人的举动,可以说是华谊兄弟对整个行业生态的破坏的开始。“因为这极大地提升了整个行业的艺人成本。当明星艺人们能够通过股权,通过资本工具去获取收益的时候,片酬就已经不再是最主要的收益了。所以导致整个行业的艺人成本水涨船高到了一种令行业难以承受的程度。”况玉清解释道。况玉清表示,对华谊兄弟本身来讲,深度捆绑明星在短期内或许会节省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华谊兄弟付出了巨大的股权代价和巨大的商誉代价。正是这些巨额的捆绑收购造成的商誉减值,成为了后续华谊兄弟连年亏损的主要来源。从深度捆绑明星开始,华谊兄弟一步步加码资本手段,华谊兄弟越是体量膨大,越是被勒住脖颈。失守电影华谊兄弟处境极为尴尬——一边是多元化布局还未见成效,另一边就已经失守电影市场。平心而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乃至开启豪赌的深度捆绑明星模式之后,华谊兄弟依旧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2005年,“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正式成立;2009年,华谊兄弟成为内地第一家上市的影视文化企业,号称“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2013年,华谊兄弟电视剧业务实现收入亿元;2014年,阿里、腾讯、平安和中信建投定增36亿元,成就华谊兄弟的超豪华股东阵容;2015年,华谊达到了市值顶点,接近900亿元……华谊兄弟的风光不止于此。比如在多元化方面,华谊兄弟依靠外延式并购疯狂扩张,收购唱片公司、布局游戏产业,搭建起电影、音乐、游戏“三驾马车”。例如手游公司银汉科技、英雄互娱、上海刃游、自在传媒等都被华谊兄弟收入囊中或持有股权。然而危机正在悄悄逼近。在明星经纪、音乐、游戏等多个领域强势闯入的华谊兄弟,似乎在电影市场慢慢力有不逮。首先是“冯氏喜剧”失灵。2012年,冯小刚一改往常的喜剧风格拍摄了逃荒片《一九四二》,叫好不叫座。这部华谊兄弟投资高达亿的电影票房不足4亿,电影上映之后,直接让华谊的市值在两个交易日内蒸发了13个亿。当时业界对此的形容是:冯小刚打个喷嚏,华谊兄弟就感冒。而与此相对的,是更多喜剧风格的崛起。比如不得不提的“喜剧之王”周星驰系列电影和成龙的功夫喜剧,比如姜文讽刺喜剧,比如宁浩的黑色幽默喜剧,比如徐峥的囧途喜剧,韩寒的文艺喜剧,以及后来居上的陈思诚探案喜剧、沈腾的开心麻花喜剧电影……其次,是明星效应失灵。华谊兄弟捧红了那么多的一线明星,但说好的深度捆绑似乎也不长久,明星艺人陆续流失。自2010年起,李冰冰、黄晓明、杨颖、邓超等纷纷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许晴、周迅等也已经跳槽,连颇受重视的葛优也在2011年离开华谊兄弟。王中军也曾公开表示,发掘新演员也没那么重要了,“因为艺人现在的流动性太强,演员选择的余地也不像我们创业那个时候了——只有几个公司拍戏,一年好戏不超过5部。现在的演员一待着就有50部等着他拍。”接着是电影市场份额下降。艺恩发布的《2015年国产电影发行市场白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以后,华谊兄弟的电影事业急转直下,电影发行份额呈断崖式下跌,从2012年的滑落至2015年的,被五洲发行、光线影业、博纳影业和乐视影业反超。2013年以后,华谊兄弟失去了把持多年的国内民营电影公司票房第一的位置。在2015年,华谊兄弟票房亿元,排名第七,而当时排名第一的五洲发行票房达到亿元。图片来源:艺恩《2015年国产电影发行市场白皮书》这个时候,华谊兄弟处境极为尴尬——一边是多元化布局还未见成效,另一边就已经失守电影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况玉清认为,华谊兄弟多元化进军实景娱乐的举动,其实从长期来看这个大赛道和趋势并没有问题,但是短期内问题却很大: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实景娱乐并不好做,二是这是一个重资产业务,需要巨额的投入,而华谊兄弟当前最缺的就是钱。由盛转衰2022年7月12日收盘,华谊兄弟总市值76亿元,相比于2018年近900亿元的市值高点,可以说是十不存一。曾经在影视圈呼风唤雨的华谊兄弟正在被抛下。谈起华谊兄弟的颓势,有人说是从2005年王京花携艺人出走开始的;有人说是2010年以后从多位明星大腕纷纷离开开始的;有人说是从2012年底《一九四二》票房惨败,“冯氏喜剧”失灵开始的;有人说是从2013年大肆用股权绑定明星,将影视资本化开始的……但最明显的转变大概是从2018年“手机事件”开始的。王中军回忆华谊兄弟这几年,只觉得“前些年比较顺”,直到2018年“手机事件”出现。“手机事件”实在是说来话长。2003年底,冯小刚执导的《手机》上映,剧中有个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崔永元还曾受邀参与前期创作。但崔永元没想到,该角色在剧中还有婚外情的戏份,电影播出后崔永元饱受流言蜚语,并与冯小刚等愤然决裂。15年后,冯小刚再拍《手机2》,编剧刘震云表示不会再用“手机”这个名字,但事实证明电影并未换名字。崔永元怒而发文“手撕”《手机2》,矛头直指《手机2》的导演、编剧和主演的女明星,牵连出娱乐圈“阴阳合同”事件,被称作是“娱乐圈的原子弹”,影响之深、范围之广震惊娱乐圈,至今仍有余悸。王中军说这是华谊兄弟真正的转折点,“也是在完全没有任何防备的状态下,受到整个社会媒体的极为负面的攻击。”2018年对于华谊兄弟来说实在艰难。《手机2》变手雷,旗下艺人被波及,后来税务局对范冰冰开出了8亿的罚单。与此同时,娱乐圈进入寒冬。据多家媒体报道,“手机”事件爆发后,2018年6月4日“冰冰概念股”唐德影视、华谊兄弟跌停。与6月3日股价相比,华谊兄弟开盘跌停,市值蒸发亿,唐德影视蒸发亿,当日有40只传媒娱乐个股下跌,影视传媒股当天市值蒸发上百亿。2018年,华谊兄弟首次出现亏损,并且往后再也没能扭亏为盈。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华谊兄弟分别亏损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4年来累计亏损超过64亿元。到2022年第一季,华谊兄弟再度亏损亿元。图片来源:《商学院》根据华谊兄弟财报数据整理截至2022年7月12日收盘,华谊兄弟总市值76亿元,相比于2018年近900亿元的市值高点,可以说是十不存一。曾经在影视圈呼风唤雨的华谊兄弟正在被抛下。不过,在况玉清看来,“手机事件”其实并不是华谊兄弟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应该是触发其危机爆发的一个触发点。他真正的转折点还是在于多年前大手笔地溢价收购明星旗下的公司,用股权深度捆绑明星。“从他开始动用资本工具去进行短期扩张的时候,这个危机就已经埋下了。”况玉清总结道。困境重重王中军兄弟股权质押即将到期,从目前公开情况来看他们应该是不具有偿还能力的。这意味着如果股权被公开拍卖的话,华谊兄弟可能会出现实际控制权的变更,面临“易主”风险。从经营利润上看,华谊兄弟的亏损已经逐年收窄,但从创始人兄弟的种种举动来看,华谊兄弟依旧困难重重。“影视行业是一个很残酷的行业。”王中军曾表示,从前投七八百万拍电影的时代早已经不在了,现在投资七八千万的是低制作,投资两三亿的也只是中制作。当华谊兄弟遭受困境,票房走低、连年亏损、负债累累、市值缩水,“缺钱”变成了最大的难题。于是王中军兄弟不停地去找钱,包括大幅度地进行股权质押,借此融资回寰,包括卖画还债,也包括找朋友借钱。华谊兄弟有难,着实也有不少人伸出援手。据了解,史玉柱、柳传志等都曾借钱给王中军。2020年4月底,华谊兄弟非公开发行股票进行再融资,老朋友们纷纷解囊,募得资金亿元。其中,非公开发行对象包括阿里影业、腾讯计算机、阳光人寿、象山大成天下、豫园股份、名赫集团、信泰人寿、三立经控、山东经达9家公司,雪中送炭。但王中军兄弟的压力依旧不小。截至2022年7月8日,王中军质押华谊兄弟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高达,王中磊质押华谊兄弟股份比例也达到。图片来源:华谊兄弟公告现在,王中军兄弟俩还有对应融资余额为亿元的质押股权将在半年内到期,有对应融资余额为亿的质押股权将在1年内到期(含半年内到期),公告提示:其质押股份有部分合约正在协商续期中,存在一定平仓风险。风险还在继续。从2021年起,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已经多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2022年7月8日,华谊兄弟更是首次传出王中军、王中磊所持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的消息。不过,华谊兄弟表示,涉事双方已签署和解协议。对此,况玉清指出,王中军兄弟股权质押即将到期,从目前公开情况来看他们应该是不具有偿还能力的。这意味着如果股权被公开拍卖的话,华谊兄弟可能会出现实际控制权的变更,面临“易主”风险。而更令人忐忑的其实是创始人兄弟不断减持的举动。雪球数据显示,从2020年以来,王中军累计减持华谊兄弟股票47次,共计减持亿股;王中磊累计减持52次,共计减持亿股。且进入2022年之后,两人减持行为更加频繁,甚至有投资者开启了“每日竞猜”模式,嘲讽王中军、王中磊“今天减持多少?”向凯直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际控制人王氏兄弟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并不是自救,而是套现。无论初心是什么样的,现在他们的一系列动作都变成了面子工程,深深套牢了股民和资本。大厦危已?如果华谊兄弟只坚持做电影,只出品电影或者做影视长视频,那华谊可能还不至于走到今天的地步,最起码还能维持生存,扛过眼前的困难。但是华谊的多线产业似将耗尽了他的最后一滴血。王中军的大半生似乎都不受什么限制,自由洒脱又真的能吃苦,想干什么都能干成。这也让华谊兄弟在很长一段时间总是展现出行业领袖的气质,总是成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如在酒桌上对冯小刚许下“以后你的电影我都投的承诺”,电影合约制就这么出现了;比如从第一家民营电影公司走到第一家电影上市公司,完全靠作品说话;比如电影公司发展明星经纪业务,形成“影视制作+艺人经纪”双轨道路;比如摸索出“影视公司+当红明星+大IP”的模式,被争相效仿……除此之外,华谊兄弟最先开始提倡大制作、大投入、大产出,强调大手笔的制作和宣发,也是华谊兄弟最先开始发力海外渠道,把电影《大腕》变成中国第一部实现全球票房的影片。华谊兄弟在影视行业掀起过无数次风潮,但是王中军“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功”的气质却没能延续到最后,连带着从最开始就顺风顺水、后续发展一路走高的华谊兄弟也步入惨淡的结局。对此,向凯表示,时至今日华谊兄弟其实是陷入了各种问题导致的“综合病发症”——其面临的不是单单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华谊兄弟的阴阳合同、深度捆绑明星艺人、大跨步的多元化发展、电影市场的变化、监管趋严乃至疫情防控,以及老旧的管理思想等等多方面的问题,最终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轰然倒塌。有业内人士告诉《商学院》记者,华谊兄弟当年成长起来的很多支柱都已经倾塌了,前景堪忧。而华谊兄弟原来打造的新的增长曲线,受制于防疫常态化,很多项目也很难被看好。再加上内容制作的过审风险、监管对流量经济的整肃,也影响到华谊兄弟IP衍生效应的发挥,更别提股权绑定明星的机制,也不是政策所倡导的,“整体来说,不管从虚的还是到实的,华谊兄弟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向凯表示,华谊兄弟这些年来给行业带了很多好头,也为中国影视行业作出了很多贡献,但是也有过一些错误的举措,成为反面教材。比如在管理方面,华谊兄弟一直是高举高打的作风,一般只愿意和大牌的导演和大牌的演员合作,也不会“降低格调”去和新的团队、艺人、编剧、导演合作,不会去做底层的IP开发。所以看似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实际上基石松散,底层和中间力量没有培养起来。比如在多元化方面,向凯认为华谊兄弟思想太活跃,步子迈得太大——他觉得自己是行业的老大哥,觉得自己能一直撑起整个电影的半边天,觉得自己可以发展成整个电影公司的典范,但是后来他又做艺人经纪又做音乐又做游戏又做文旅,概念丛生,难以成事。“如果华谊兄弟只坚持做电影,只出品电影或者做影视长视频,那华谊可能还不至于走到今天的地步,最起码还能维持生存,扛过眼前的困难。但是华谊的多线产业似将耗尽了他的最后一滴血。”向凯表示。况玉清认为,如果华谊兄弟还有出路的话,一定不是在实景娱乐上,因为华谊兄弟等不起。最后的希望可能还是在于其核心业务——影视板块上面。如果疫情防控情况乐观,如果华谊兄弟又能抓住这波机会在主营业务上有所建树,或许有可能迎来扭亏。不过,在向凯看来,像华谊兄弟这样的企业,没有上亿元的保底资金是很难支撑一部新电影的拍摄的。而华谊兄弟目前却是处于要资金没资金、要内容没内容、要团队没团队的“三无”情况,窟窿太大难以填补,几乎很难有巨大的转身。漫漫28载,华谊兄弟像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士,一直在创新前沿奔跑奋斗,不停地进入新战场;最后也像是跑错方向的犀牛,曾经一步踏错,就慢慢失去方向,被时代抛下。回望过去,曾经那个16岁的尖子侦察兵果决勇敢、英武蓬勃,而现在的王中军到了可以退休的年纪依然要为债务奔波,大厦危已、名将白头,令人唏嘘。透镜公司研究经典回顾广誉远:货真卖出去了?款真能收回来?坏账计提到位了?华晨翻车:强行并表BMW刷评级,背后藏着一个极品型债券陷阱广州浪奇:存货“失踪”后,应收款安全系数几何?贵州茅台中报真增长还是伪增长?今年茅台酒还会一瓶难求吗?瑞幸第二?神州优车涉嫌虚增1/3收入?易见股份:数据好得不真实,百亿保理贷款藏着多少秘密?贵州茅台:是否隐藏利润?如何隐藏?隐藏了多少?华谊兄弟商誉化解术:满分财伎四两拨千斤,10亿商誉遭隐藏华谊兄弟离“海航式缩表瘦身”还有多远?联合资信评级“翻车”复盘:方正集团违约前夜3A评级是如何出炉的格力混改交易架构分解:董明珠如何巧设杠杆实现少数派当家?海信老矣,尚能饭否?佳兆业尴局:昔日利润调节神器今成累赘,离卖血还债有多远?谁缔造了兰生股份十年业绩神话:炒股高手?OR会计高手解码美的资本运作神迹:40亿回购如何精准护航144亿并购?解构铁汉生态神话:举债烧钱扩张20倍,资金链还能扛多久?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点击展开全文打开腾讯新闻,阅读体验更好广告血糖以上,饭后一个习惯,血糖高连夜改善!全部评论打开腾讯新闻参与讨论修昔底德井不深有梦想,是好事。对于每一家公司而言,梦想都是推动自身进阶的核心源动力之一,是一笔极为珍贵的财富。 但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华谊兄弟却没有走出如同华纳兄弟和迪士尼般稳健的足迹。在资本的诱惑下,华谊兄弟的步子越迈越大,逐渐偏离原来的轨迹,最终使得自己的电影根基摇摇欲坠,从而陷入一场大败局。...展开湖北网友7月20日回复打开腾讯新闻参与讨论1血糖以上,饭前用它,有效改善血糖困扰!广告长兴意见反馈举报中心隐私政策Copyright© 1998-2022 Rights Reserved

李佩钰,女,中共党员,工商管理硕士,主任编辑,中国经营报社总编辑兼《商学院》杂志社长。1986年进入中国经营报社工作,历任编辑、记者、记者部主任、发行部主任、副总编等职,1994年被任命为中国经营报社总编辑。1999年至2001年曾兼任精品购物指南报社总编辑。2004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6年进入中国经营报社工作,1994年被任命为中国经营报社总编辑。1999年至2001年兼任精品购物指南报社总编辑。2004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2004“中国经济学青年学者奖”提名,并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 2008年获得中国产业报协会评选的“社长创新奖”。作为《中国经营报》自1994年至今的的掌舵人,李佩钰自全面接管报社工作以来,一直以“守本·创新”作为这家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诞生的报纸的生存之道。

天下财经美国记者是陈一佳,知名80后财经记者,毕业于纽约大学商学院。

商业观察杂志社记者名单

北京《商业观察》杂志社有限公司是2003-01-17在北京市西城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2号楼7层726室。

北京《商业观察》杂志社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9746744559X,企业法人唐东亮,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北京《商业观察》杂志社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商业观察》杂志的出版、发行(期刊出版许可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出版物零售;在《商业观察》杂志上发布广告;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礼仪服务;市场调查;公共关系服务;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活动;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咨询;企业策划。(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3504305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24067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北京《商业观察》杂志社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北京《商业观察》杂志社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你好:山东孙芙蓉,女,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金融》杂志社首席记者。采访过中外许多著名金融家、国际组织领袖、企业家、经济学家。

牛宝印的联系方式吗

商学院杂志

订阅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杂志,上杂志网或者杂志铺网站。杂志简介 《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 建立之初,它的使命就是致力于改进管理实践。发展90年后,HBR已经成为先进管理理念的发源地,致力于给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并对他们及其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HBR在全世界有10种语言的11个授权版本,包括在台湾地区发行的繁体字版和2012年7月起在大陆地区出版的简体中文版。 《哈佛商业评论》由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旗下的HBR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授权出版,每月一期,精选HBR最新当期文章以及最受欢迎的经典文章,并逐步增加对中国工商管理界的报道。HBR在美国境外还和日本、中国台湾(繁体中文)、德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地区(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共八个地区进行版权合作。

如何订阅哈佛商业评论英语版,我觉得我没,订阅哈佛商业评论因为百度要通过,网络上的网络平台来订购如果真的不好订购我们可以去这些大型的大型书店去查阅一下看看能不能订阅的这种关于你说的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的,资料。

国内最好的财经杂志是《财经》这个杂志甚至有专门的研究中心,请得人都是什么原先摩根的分析师。比较权威而且没有软稿你说的那两个也还比较出名,我觉得《证券市场周刊》也不错,分红刊和蓝刊,蓝刊更好点。另外,还有《商业周刊》也不错,和国外的那个《商业周刊》有合作。

哈佛商业评论订阅方法如下:1、进入杂志云商城官网,搜索杂志名称《哈佛商业评论》。2、通过微信支付宝支付后填写配送地址即可送货上门。

清风杂志记者

清风少年为《清风》杂志文学副刊,由《清风》杂志社与青年作家网联合主办,为中小学生提供专业的写作指导和文学交流,提升中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立志打造成为满分作文培育基地、未来作家成长摇篮,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清风》杂志秉承“弘扬廉洁文化,鞭笞腐败现象,净化心灵家园,引导清廉人生”的办刊宗旨,倡导“让廉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以廉为荣、以廉为美、以廉为乐”的社会廉洁风气的形成。2010年1月17日,《清风》杂志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出席。参加首发式的还有中纪委副部级巡视员戴俭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以及廉政建设方面的知名学者。 《清风》杂志推出“中国公开”、“法官与律师的游戏”、“聚焦县委书记”、“维稳不可惟稳”等专题策划,针对性较强,具有现实意义,成为领导决策参考依据。本刊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堪称廉政文化建设的首选读物。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潇湘晨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与湖南省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清风》杂志,经国家有关部门以及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于2010年获得国内公开发行出版物刊号。《清风》将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廉洁文化第一刊。

7年。《清风》杂志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是2015年出版的,截止到2023年已成立7年了。由潇湘晨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与湖南省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

中国记者杂志

书名号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等,那还有那些可以使用书名号的地方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书名号的用法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书名号的用法 用于各类作品名称 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其名称都可用书名号。例如: 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名) 《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讲座名) 《论雷峰塔的倒掉》( 文章 名) 《普通话异读审音表》(表名) 《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书法作品名) 《茶馆》(话剧名) 《大乐特乐》(相声名) 《女篮5号》(电影名) 《努尔哈赤》(电视剧名) 《我的祖国》(歌名) 《霓裳曲》(曲名) 《醒狮》(舞蹈名) 《车技》(杂技名) 《长江万里图》(壁画名) 《四川出土的商朝青铜人头像》(插图名) 《给灭火八勇士授奖》(摄影作品名) 《东方欲晓》(雕塑名) 《庐山和金刚山》(邮票名) 作品的简称和全名一样,都可用书名号。例如: ⑵《语文建设》1991年第 5 期发表了龚千炎、周洪波、郭龙生三位先生的文章《发展链:语言规范的本质》(以下简称《发展链》)。(《语文建设》1992/4) ⑶首都文艺界聚会纪念毛泽东《讲话》发表 55 周年(《光明日报》) 下面例⑷书名简称“书系”用了引号,要改为书名号: *⑷由史学博士姚伟钧教授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华夏美·千年古都 文化 书系》(以下简称“书系”),便是这方面的作品。 用于各类出版物名称 出版物是作品的载体。各类出版物的名称都可以用书名号。例如: ⑴《中国大 百科 全书》(书名) ⑵《人民日报》(报纸名) ⑶《语文建设》(刊名) ⑷《植物生理学挂图》(图片名) ⑸《邓小平理论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 “杂志”“周刊”之类名词如果是刊物名称的一个组成部分,用在书名号的里边(如《东方杂志》、美国《出版商周刊》),否则用在书名号的外边(如《读书》杂志、英国《书商》周刊)。对于大家熟悉的报刊名称,在不会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可不加书名号,如:人民日报、新华月报、东方杂志。报社和出版社名称一般不加书名号,如:人民日报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梧州日报》社简介”要改为“梧州日报社简介”,因为“报社”是一个合成词,二字中间不宜插入书名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如果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就可以理解为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出版社,其实该社的任务主要出外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书籍。报刊名称和“编辑部”连用时加不加书名号看需要而定。“《中国记者》编辑部”“《读者》编辑部”“《现代化》编辑部”加书名号有助于明确概念,“中国记者杂志编辑部”“读者文摘编辑部”等可不加。又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华声报等单位的代表,就如何发展网络媒体等问题先后作了发言”(《光明日报》)一句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华声报是作为新闻单位,不是作为出版物名称出现,所以不加书名号。 西文书刊名 西文书刊名在西文中一般用斜体字标明,如果夹用在中文中,也可用书名号。例如: ⑹1815年8月英国人罗伯特·马礼逊在马六甲用汉文创办以便向中国人普及的最早的定期刊物《Chinese Monthly Magazine》称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韩国安春根著、张明惠译《杂志出版论》) ⑺如果说比尔·盖茨畏惧一个人的话,这个人肯定是加里·里贝克。在《Update》杂志评出的 1998 年影响全球的信息产业的律师中,他排在第 3 位。(《光明日报》) 下面例⑻的引号可改为书名号: *⑻他克隆了人类神经性高频性耳聋的致病基因(GJB3),并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s”发表论文。 如果不加书名号,最好用斜体字,不用正体字,这样既可同外文的体例保持一致,也便于识别书刊名称。作品名称也适用这个原则。例如: ⑼Wutherirzg Heights至少有两种汉译本,先是梁实秋的《咆哮山庄》,后是杨苡的《呼啸山庄》。(郭著章《谈谈英汉名译比较课程》) ⑽最近在《皇冠杂志》第一二三期上见到点瑟译的《撒旦与谢三》 (Robert Arthur:Satan and Sam Shay),译笔活泼生动,这里随便引两段……(林以亮《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例⑼的斜体字一看就预感到不是一般词语,从后面的文字知道是书名。 例⑽从字体可以判断出Satan and Sam Shay是作品名称,Robert Arthur不是。 使用书名号的注意事项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和法规文件等的名称,例如:《中学生》、《语文报》、《涛声依旧》。 使用书名号要注意以下几点: 书名号嵌套 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用双内用单,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在书写时不能放在一个格子里。《读〈石钟山记〉有感》 书名与书中的篇名连用 书名与该书中的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苟子·劝学》《史记·项羽本纪》 书名号的功能

《瞭望》中国新闻周刊、新民周刊、凤凰周刊、《半月谈》、《南风窗》这几本都可以的,不需要过多的介绍,说了也白搭,你自己在图书馆看咯看哪本适合自己的口味,仔细阅读其余的翻翻看就可以了如果你是学新闻的推荐你看《中国记者》《新闻爱好者》《编辑之家》你图书馆肯定有的最后,推荐你没事看看《南方周末》虽然有点贵,但很有深度,值得学习这个是我大学的经验,绝对不是百度。

“京原路8号”为《中国记者》杂志主办的公众号,将为大家奉上每期精华、悦读文章,欢迎关注交流。更多深度文章,请致电订阅电话:、63073532.伤心漫过那片海:灾难报道伦理问题的实践思考文/张欧亚 (《中国记者》杂志2015年第3期)脱离了具体人物,新闻就是白纸“伤心漫过那片海”,是2002年5月8日我在采访大连“5•7”空难时,所写的一篇记者手记。在这前后,我还先后实地采访过温州空难、包头空难、烟台海难。采访中亲历的灾难现场还有:造成309人遇难的洛阳大火,造成234名村民遇难的重庆开县井喷事故,以及江西芳林小学爆炸、广东江门爆炸、陕西榆林爆炸、广西南丹特大透水事故,等等。做过这么多灾难报道,我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考与反思。首先,我们先来听听这样一个“段子”:某国总统在发动一次战争时说:我们将杀死几百万敌人和一个修理自行车的人。记者争相问:“总统先生,为什么要杀死一个修单车的?”总统笑了笑,对着站在一旁的官员说:“看看我说什么来着,从来没有人关心那几百万人。”这当然是个虚构的故事,但这是否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相”:无论东方或西方,无论何种社会,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才是恒久的,也更能打动人心?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一个个单元的个体组成的社会,让我们感受到温情和力量。悲他们所悲,痛他们所痛,即所谓“悲伤着你的悲伤”。实际上,无数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正是因为表现具体人物的命运,才能深深震撼人心,因而才能伟大。文学作品是这样,历史更是如此,也正是一个个人物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构成上下五千年栩栩如生的历史。脱离了具体的人物,历史和新闻就是一张苍白的纸。真正的伤害,是沉冤的亡灵等不到正义的伸张回到上海踩踏事件,这一现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惨剧,作为报道者,我们又如何只依靠冰冷的数字来组织报道?有必要讨论关于“二次伤害”问题。以最近引发热议的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惨死在派出所的打工女周秀云为例,正是家属在媒体支持下坚持不懈地上访与持续报道,呼格吉勒图的冤案才得以昭雪,讨回应有的尊严。在持续多次的报道中,有没有人认为呼格吉勒图的家人受到“多次伤害”?而讨钱打工女被警察踩在脚下的那张照片,我们感受到这是对周秀云的亵渎了吗?恐怕没有。真正的伤害,是沉冤的亡灵等不到正义的伸张。对周秀云来说,正是这张照片的公开,震撼了国人,继而引发媒体广泛关注与持续报道,才有了今天当事单位负责人对亡者及亲人的道歉。可以设想一下,什么人最害怕那张让人愤慨的照片公之于众?掩盖事实与真相,正义得不到伸张,才是对受害者尊严最大的亵渎。在这两案中,受害人的家庭经历与遭遇,从各个角度被公开报道,我们及他们本人感觉隐私被冒犯了吗?正是他们悲歌式的境遇,引起了广泛同情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声援!实际上,有关对南京大屠杀,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纪念,所展示的那些令人惊悚的画面,也从来没有人认为,这是对家属的“伤害”、对亡灵的亵渎。正是这些真实的画面,让我们在纪念中反省战争、珍爱和平。不论是事件当事人,还是普通读者,我们应该相信大多数人在了解事实真相过程中所保持的善意。反省,但不是缺失有高校在一场专业讨论中,运用了“在满足知情权与消费遇难者之间”这样的表述。这使我想起2000年河南洛阳大火案,这一震惊全国造成309人遇难的大火,引起各媒体关注,其中某地方大报,竟刊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某地大火引发新闻大战”。我在内部论文和多次课堂中,提起过这篇报道:报道所称的“新闻大战”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难道是309个亡灵!这样的报道缺少了良知与底线。伦理探讨意义在于,促使记者保持最大程度反思,如何保持善意。作为从业者,我们需要反省,但绝不是在新闻事件中的缺失。12年前,采访一起灾难报道结束返乡途中,我在记者手记《另一种责任》中曾写道:“关注事故、关注灾难,是记者的天职。告知读者事件的真相,是为了让公众从悲剧中吸取教训,是为了唤醒良知,使责任者受到惩处,使无辜者得到救助。然而,每一次事故发生后,总有人对记者采访进行阻扰,千方百计隐瞒真相。”“正是由于记者们的苦苦寻访,南丹特大透水事故、陕西榆林爆炸真相始大白于天下;正是媒体的执着,南丹县委书记等一批贪官、昏官才最终受到惩处。”“揭示事实真相,是媒体的责任,是社会不可或缺的另一种责任。”因而,我认可石扉客的观点:空难事件,出发和到达机场,与空难现场一样,乃至与遇难者生前空间一样,都是敬业记者应该抵达的广义现场。当事人的眼泪、家属的痛苦,和灾难过程、灾难原因等一样,本身就是灾难的组成部分。遇难者家属的悲伤,是命运的无常,也是我们作为人类的共同悲伤,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部分,更是追问事件原因与责任最具道义力量的拷问。但有为善之心关于面对遇难者家属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家属对此排斥。不同情况不同分析,也应予以不同对待。但有为善之心,不添乱,家属愿意谈,又有何妨?2014年春节后,上海宝山发生大火,两名消防战士牺牲,其中一名来自湖北。因为当时特定的现场情境,我自始至终没有打扰家属。这有前因:1.前期其他媒体采访时,刚问话就导致被采访人当场昏倒,被输氧紧急抢救;2.飞机上对方明确提出不希望被打扰。但这并不表明,同类事件可以复制。具体情况须区别对待,实际案例中又有亲属希望或愿意接受采访,大连空难、包头空难中,甚至有家属主动联系媒体探求事故真相,释放压抑心声。2004年11月21日8时21分,包头飞往上海的MU5210航班起飞出现事故,坠入包头市南海公园湖中并爆炸起火,机上47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以及地面2人共55人在事故中丧生。这起空难中,湖北乘客、武汉吉思达公司总经理吕新辉不幸遇难。我赶到现场采访中,吕新辉哥哥吕新军主动配合,并在当地相关部门清场时,还挺身而出,坚持要我一起和他前往事发地凭吊。如当年我在报道中所记载:“事故处理小组通知家属到南海公园为死者凭吊,吕新军向工作人员表示坚持要我同往,并从工作人员手中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披在记者的身上。”“我用手摩挲着他穿有军大衣的后背。我知道,再坚强的男人此时也需要一个支点。”整个采访中,我深深感受到包括吕新军在内的遇难者家属对记者的友善。而事实上,很多家属在从最初的悲痛走出来之后,对媒体采访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当然,也不能不承认,面对灾难,确实存在记者采访时的方式方法问题,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而不能将之作为排斥记者采访家属,甚至认为记者不应该出现在现场的理由。毫无疑问,面对灾难事件的发生,当然应该悲天悯人,也必须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但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是,无论是上海踩踏事故,还是不久前发生的姚贝娜事件,在新闻伦理之争中,反对或赞成的双方,最初都是以“正义和善良”的名义出发。然而由于最初的认识并不是建立在全面掌握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的最初判断,讨论双方会陷入为反对而反对的循环。一个“事实”、一个观点出现,首先需冷静思考与判断,而不是被推动裹挟着瞬间就被点燃的“正义的怒火”。常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一位领导的话:多些友爱,多些宽容,多些建设性。 凡有为善之心,大家会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