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手机依赖论文外文文献

发布时间:

手机依赖论文外文文献

大学生作为一个还未发展成熟而且极易受新鲜事物影响的群体,手机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都会产生影响。手机依赖这一不良现象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研究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已是刻不容缓。本论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参与式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武汉两所高校(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分析了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重点在于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而剖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手机持有率几乎为100%,他们使用的手机价位和更换手机频率都较高,而且,手机上网率高、上网内容丰富,但是大学生的手机消费却相对理性。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况是:近七成大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上课使用手机不是用来学习而是娱乐,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重灾区。此外,在大学生中手机依赖率已经达到了八成,更有的大学生已经发展为重度手机依赖者,并且手机依赖程度在年级

我自己的是买的,现在淘宝好像屏蔽了这些关键词了,

"The world's most remote distance is that I'm with you, but you play a mobile phone." Netizens ridicule phrase precisely the words "mobile family" a true portrayal. Since mobile phones have a "smart" in the title, it transformed into people's "personal secretary." When people increasingly rely on cell phones, the negative effects it brings attendant --- not healthy, family alienation, loss of privacy ......Some people are limited because of work, we need to answer the phone at any time, otherwise there is danger in the workplace "marginalization". Whether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if you are to be bound by the phone, you might find some reason to drop from the phone, you will get these① make yourself sleep. Before going to bed to see the phone will disrupt the normal daily routin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uring the day often see cell phones, texting people sleep quality worse.② have a good body. Phone is "healthy time bomb", in addition to harmful lumbar spine, vision, etc., an Australian cancer specialist and chief of neurosurgery Khurana study found serious health conditions such as mobile phones and brain tumors related. Although this conclusion has not yet been fully confirmed, but the study confirmed the cell phone health hazards.③ from pain problems. When people play mobile ignored fatigue of the body, in fact, long bow will lead to spinal oppression, Jingbo, head and shoulder pain. A leading UK supplier of healthcare survey found that 84 percent of 18 to 24 year olds in the past year, because of playing phone Jingbo who were trained and back pain.④ make travel safer. A British study found that: 1/3 of people will send text messages while walking, listening to music, phone calls, they ignore traffic lights chance to not send information to the people than four times; eight adults drive will call or send text messages, which risk behavior causes an accident is four times higher.⑤ make work and learn more focused. A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tudy showed that, work only send a message, will cause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turnover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the students, the study found, the phone will make people continue in multitasking state, the long run there will be attention disorders and other issues affecting children's creativity and ability to learn.⑥ feel affection. We gather slowly forgotten past time, interactive games, chat Imaginati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 "man-machine communication", neglected parents, children and wife, and he seemed more lonely. Therefore, do not let the phone become a "third party", together with his family the best time to put down the phone.

即使手机能够帮助我们节约 英语 作文 写作的时间与资源,但是过度依赖它还是有弊端的。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过度依赖手机利弊英语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要过度依赖手机英语作文篇1 This picture portrays such an ironic situation: on the road, stands a man, who is completely concentrating on his cell phone whereas using a stick for direction, which implies the unprecedented popularity or even overusing of cell phones nowadays. Exaggerated as the picture is , the phenomenon behind it is rather thought-prock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equipment, especially smart phones, people in growing numbers tend to become addicted to the excessive use of them. According to a survey carried out in China Daily several days ago, almost 47% of citizens explain that they would experience certain kind of anxiety without cellphones at hand. Meanwhile, the overusing of cellphones, firstly, would exert detrimental impact on the health of us. What’s worse, it would perform a negative character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ince we have less time to communicate. Judging from the evidence above, certai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irstly, certain institutions in China should launch relevant campaigns to limit the excessive ust of cellphones. Moreover, we ,as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put emphasis on it right from ourselves as a start. 不要过度依赖手机英语作文篇2 From the cartoon given above, we can observe that there are many people crossing the street. Instead of looking at the way, they are staring at their cell phones and using walking sticks to see. It is obvious that they are fascinated with cell phones while even ignore their security. We learn from the cartoon that cell phon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in people's life. Cell phones are of great benefit to all of us. One of the most obvious advantages is that we can contact with our friends and relatives more conveniently than ever before. However, it is mobile-phones' advantages that lead some people to overuse or be addicted to them, which tends to exert a negative impact on our life. For example, oversusing cellphones will reduce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among people. It seems that most of us enjoy the convenience of contact at the expens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Moreover,entertaining electronic games, magnanimous information and a bewildering variety of social networking tools in mobile phones have occupied much of our time.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tools and social networking tools, in particular, have attracted all of our attention, which tempts us to keep our eyes on the screen around the corner of every second. Then, do not expect us to talk with the people around us, we don't have time! This, has resulted in a phenomenon of "alienation between acquaintances and familiarity between strange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odern tools should be served as an "angel" to improve our living strandard, rather than a devil to disturb our normal life and communication. Just imagine, live one day without mobile phone, will you be relaxed? Or anxious?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的人正在过马路,他们没有仔细看路,却都盯着自己的手机并且用一根拐杖代替他们看路。很明显,他们都着迷于手机,甚至忽视了自身安全。 我们从图画得知手机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手机对于我们有巨大的好处,最明显的好处之一,就是我们可以比以前更加便利地联系朋友和亲人。然而,正是手机的诸多好处导致一些人过度使用或者是沉迷于手机,而这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过度使用手机将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似乎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以牺牲人际关系来享用联系的便利性。再者,手机上得娱乐性的电子游戏,海量的信息和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络个您根据也已经占据了我们很多的时间。尤其是信息传播工具和社交网络工具已经占据了我们所有的注意力,这使我们每分每秒地将目光锁定在屏幕上。那么,就别指望我们很周围的人聊天了,我们没有那个时间!这也导致了一个现象:"熟悉人的陌生化,陌生人的熟悉化"! 科技和现代工具应该是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天使",而不应该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和沟通的"魔鬼"。设想一下,如果过一天没有手机的生活,你会放松?还是会焦虑? 不要过度依赖手机英语作文篇3 It is common that we use cell phones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for its convenience. However, the fact that people are getting addicted to cell phones cannot be ignored. Have a look at the picture. Three persons are playing with their cell phones when having dinner, immersing themselves in a personal space. The scene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our life. Some even have signs of anxiety if they don’t have their cellphones with them. I think there are two reasons for this. On one hand, people are eager to share ideas with others. On the other hand, not believing in others, they are unwilling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around them face to face.

大学生依赖手机论文参考文献

在当下的生活中,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了。大学生手机依赖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究竟怎么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以供大家学习。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一) 一、大学生手机成瘾症概述 手机成瘾,也称手机依赖,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专家认为判断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二、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危害 1.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活动 随着校园“手机一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手机成瘾症也在大学生中间悄然出现了。这足以说明手机无形中在青年学生的心里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一旦手机没带或一段时间无信息就会引起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脾气暴躁不安,严重者可能会形成“手机焦虑症”。 2.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手机短信信息良莠不齐,极易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在手机使用的热潮中,一些垃圾信息、短信侵蚀着青年学生的心灵。再者,“黑色短信”(指“办证”、“中奖”等短信)相当猖狂,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已是成年人,但思想还是比较单纯,无力应对手机的诱惑,甚至还会陷入漩涡,从而偏离正常的价值取向。 3.影响着大学生的 人际交往 部分青年学生尤其是性格孤僻的学生,内心渴望交友,但又不愿把自己的心扉向自己身边的同学敞开,只好选择了极具有间接性、虚拟性、相对自由得多也方便得多的手机聊天工具。他们在这里塑造着理想中的我。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越来越脱离正常的交往圈子,使其人际关系也越来越恶化,从而导致交往恐惧症不断加剧。 4.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 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用手机收发短信息,20%的大学生是为了玩游戏,10%的学生用来打电话.还有一些学生是为了听音乐、上网。在这些人当中有部分学生把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用来发短信,这无形中耽搁了学习。尤其是手机自带的各类小型游戏已成为争夺青年学生学习时间的最主要的娱乐方式,100%的学生承认使用过手机自带的游戏,57%的学生表示常在课堂上玩。这些资料足以说明手机会使学生荒废学业,不利于其个人发展。 5.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长时间使用手机打电话会使听力下降,而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视力下降,手指抽筋,颈椎劳损等症状,这些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三、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分析 1.内部因素 (1)社交缺乏。当今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容易产生孤独感。而手机网络的产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交平台,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也能在网上成为知己。长此以往,很多大学生会对这种社交方式产生依赖,从而对现实中的交流不感兴趣。 (2)虚荣心。早在二十一世纪之初,手机并不普及,只在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手中使用,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就影响了周围的人,使得大家都想拥有一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就成为了时尚一族的代名词。 (3)认知偏差。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大学生的求知欲旺盛,社会上的新闻常常是他们谈论的话题。手机上网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而且更新速度快,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某些大学生心理自控能力还不够成熟,世界观、价值观取向尚未定型,就容易抵制不了网络的诱惑,对网络上的在线游戏和社交交友产生上瘾。 2.外部因素 现在的手机功能齐全,能上网,打游戏、听音乐、微信聊天等都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吸引力。另外,手机游戏开发商的新游戏研发更是层出不穷,对 爱好 手机游戏的大学生也存在不小的吸引力。 四、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对策 1.学校要采取多种 措施 ,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 学校要 教育 和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第一,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宣传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让学生明确手机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实质和固定电话并没有差别。第二,学校要创造多种条件,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社团的工作优势,开展学生参与面广的 文化 活动,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情感的交流,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与社会认同感,削弱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第三,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与有关部门对信息的协同管理,开展与学生的短信互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达到使大学生净化心灵、增强自律能力的目的,并最终使大学生不受手机使用中消极因素的左右,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最后,学校可适时组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帮助“手机成瘾者”调整好他们的心态,教他们学会放松,从而逐步摆脱手机成瘾的困难。 2.家长要多关心与帮助子女,与其进行平等的沟通 首先,要把手机成瘾看成是一个青年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之后出现的暂时障碍,要帮助他们超越这个障碍。要引导、帮助他们分析成瘾原因、危害,明确目标,制定矫治计划。其次,作为家长一切要以孩子的成长为重,在尊重子女的前提下,要 对子 女接收、发送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解,并适时对子女进行引导、教育和监督。第三。父母要鼓励子女多参加一些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获得轻松愉悦的感受。第四,父母要积极与子女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善于发现他们在生活、学习、交往中遇到的障碍,帮助子女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 3.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首先,要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 社会实践 ,用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冲淡手机的诱惑。其次,要与亲友、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子。最后,大学生要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大学生要重视自我教育,切实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鉴别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解决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关键是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要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坚强的意志去抵制手机文化所带来的诱惑力,严格规范地使用手机。 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二) “第五媒体”手机因小巧便携、移动即时、功能性强、隐蔽性高等特点成为“95后”大学生的“基本装备”,给高职大学生的 学习 方法 、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带来了极大的愉悦与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即手机依赖现象。在校园随处可见学生“机不离手”,形象概括为:“每天醒来时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小小手机折射出来的高职大学生问题是不可低估的:如过度使用手机,沉浸在手机网络中难以自拔,没有足够精力学习,降低课堂学习质量,学习研究创新能力降低;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实行了限电断网,但很难限制大学生通宵熬夜使用手机聊天、玩游戏、听音乐、看小说和电影等,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高职大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差,但爱赶时尚,多痴情于新潮手机,盲目攀比,不利于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增加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手机具有强大的人际交往功能,对于不善表达、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通过手机QQ、微信等聊天工具交往,可以躲避现实人际交往的紧张与焦虑,获得某种存在感和认同感。但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减少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妨碍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际交往方式与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态调整能力、大学生的安全状况等方面有着消极的影响。 可见研究高职大学生使用手机新媒体存在的负面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手机依赖行为,事关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寻找适合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引导方式,使手机真正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又不是生活的全部,让手机成为服务于人类有用的科技产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日臻强大健全,手机成为继电脑之后高职大学生的新宠,对大多数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作用,但手机依赖正在成为继电脑网络依赖后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身体健康的又一大“杀手”,手机依赖的不良现象也正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继药物依赖成瘾、烟酒依赖成瘾、网络依赖成瘾后的内容之一。为了获取翔实准确的资料,更加客观地了解高职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程度,我们走访了四所高职院校,抽取1 000名来自不同生源地和不同专业的“95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过度使用导致人机一体化 高职大学生是手机使用的主流消费群体,由于手机各项功能的不断拓展与应用软件的持续研发,手机已成为个体从社会网络中获取社会资本的重要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随身必备的通讯和娱乐工具。部分学生因为缺乏自律意识出现了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导致了个体生活与手机一体化的问题。 手机的强功能性和使用便利,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手机依赖严重的学生则生活在手机的世界里,手机逐渐代替了他们户外的体育娱乐活动,有人宁可抱着手机玩游戏也不参加各种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由于人机一体化现象严重,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学生通过手机与外界交流,获取信息,不再顾及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不再顾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效果,而是不断地和自我对话,把自己隐藏在艺术想象、语言形式和虚拟生活中,给自己带来前所未有的孤独,让自己离现实生活越来越遥远。 (二)过度使用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 过度依赖手机的大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会随身携带或使用手机,甚至全天候开机,通过手机联系朋友、查找资料、浏览新闻、拍照等,长此下去不能自拔而成瘾。如果出门忘带手机或者停机,情绪上表现为焦虑与烦躁即无手机恐惧症。学习知识是当代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注意力要求相当集中。上课期间如果身旁手机一段时间没有铃声或者振动,过度依赖手机的学生会产生手机震动的错觉即幽灵振动综合征,不集中注意力听讲,而是情不自禁看手机,从而破坏个人的思路,降低课堂学习质量。 (三)过度使用产生生理不适、心理依赖和社会功能受损 由于手机与日常生活的一体化,过度依赖和长期滥用手机使身体机能遭受手机辐射的影响,引起身体局部的病变。如果频繁使用手机发短信会导致腕部、手指以及上臂肌肉酸痛和抽筋,即所谓的“短信爪”。长时间近距离盯着手机屏幕会导致大学生近视人数呈上升趋势,即“屏幕近视”。如果大学生长时间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屏幕,那么其眨眼的频率会降低1/3,从而加速泪水蒸发导致“干眼综合征”,最终将致人的眼部永久性损伤。 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部分学生沦为手机的“奴隶”,阻碍其心理发展。长期依赖沉溺手机的功能使用上,遇到问题不刻苦钻研动脑筋,而是第一时间利用手机搜索答案,削弱自身的学习动机,养成懒惰的学习习惯。生活在手机的世界里,影响大学生接受教育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效果,形成一种个性倾向,导致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态调整能力和实际生活能力等有所下降,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三)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迅速推动手机产业发展,尤其智能手机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人们生活。如今手机不仅作为单一通话和收发信息通信工具,而且是集通讯、娱乐休闲、收集资料于一体的自媒体工具。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滋生如“手机依赖症”等行为成瘾问题,特别当代大学生是“手机依赖”重灾区,他们被称为“低头族”、“手机控”、“刷屏控”。“手机依赖症”是继网络成瘾问题后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当代行为成瘾问题,针对此现状 文章 提出四位一体应对“手机依赖症”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依赖 应对策略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手机产品快速发展,使手机功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已经不是简单通话、收发信息的工具,而是可以聊QQ、上微信、上微博、上网收集信息的智能工具。手机在功能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价格渐渐下降,全面走进人们的生活。据工业与信息化部的 报告 显示,截止2013年2月,全国手机用户已超过11亿[1]。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在2014年7月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亿[2]。而大学生群体手机拥有率几乎达到100%,有的学生甚至拥有几个手机。并且大学生是手机新功能助推者,智能手机各种功能在大学生手里应用得淋漓尽致。大学生是社会特殊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适应能力强、追求时尚,但是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延期满足能力往往是欠缺的,所以对手机的种种新鲜功能往往把持不住、深陷其中而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1.手机依赖现状 手机依赖概念 Brod(1984)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技术压力,包括两个因素:对手机的过度使用及在公共场合不顾他人感受肆意使用手机。 Toda等人(2009)应用行为依赖和躯体依赖的相关理论,把手机依赖定义为过度和间歇性地渴望使用移动电话。 国内学者关于手机依赖定义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过度使用行为,并且这种过度行为对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产生多种负面影响。第二,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成瘾行为,成瘾行为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性,这种嗜好和习惯性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造成兴奋或愉快感形成的。 综合上述,我们定义手机依赖为过度、不加节制使用手机,而造成生理、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受损的不良行为。 手机依赖表现 大学生已经是手机不离手的人群,研究显示大学生群体中15%~30%的患有手机依赖症,该比率远高于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手机除了通讯以外,基本用来玩游戏、上网聊天、刷微博、查找资料,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大学生玩手机,走路时在玩手机、上课时在玩手机、吃饭时在玩手机、睡觉前也在玩手机,可以认为有学生的地方就有人在玩手机。英国一项调查显示,60%的年轻人和37%的成年人形容自己对手机“高度上瘾”,其中六成多的智能手机用户睡觉也拿着自己的手机,三成用户在移动中不断查看手机。美国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每位智能手机用户每天查看手机34次,严重者达到10分钟一次。我国来自兰州、杭州等市的调查显示,中国高校大学生中手机依赖现象较为严重,结果表明:突然忘带手机时,40%的大学生感觉很不舒服;37%的大学生觉得无法忍受,一定要取回手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如果长时间收不到短信,感觉很不自在,甚至把别人短信铃声误认为自己的手机铃声[5]-[6]。总之,手机依赖已经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并且对人们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及生活学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手机依赖影响 手机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对其身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过度使用手机一方面会导致颈部、肩部、背部、听力及视觉等身体问题[7],另一方面手机依赖会导致社会功能的损失,如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因手机依赖逃避学习或者学习效率降低,并且伴有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失眠等症状[8]。黄海(2013)等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应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研究发现手机依赖大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说明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导致个体手机依赖,而手机依赖会进一步强化个体心理健康问题[9]。姜永志和白晓丽应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发现: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手机依赖可以通过网络社会支持影响孤独感,即说明手机依赖个体可能导致其产生孤独感,以及通过网络社会支持使其在现实中处于孤独状态[10]。宗一楠和徐英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手机依赖倾向是人际关系总体及各个维度的危险因素,其中对待人接物方面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交际与交友方面、与人交谈方面、与异性交往方面[11]。许国成等人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课堂学习效率存在显著负相关,且与课堂学习效率的不同维度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手机依赖严重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12]。总而言之,手机依赖对个体生理、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手机依赖成因分析 大学生手机依赖形成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1)手机本身原因:手机产品发展蕴涵着现代科技发展,手机的很多功能是基于解放人性,使人更便捷生活学习、更容易获得愉快设计的,现代智能手机可以把人们零碎时间加以整合利用,但是对自控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而言往往是智能手机使其时间碎片化,甚至出现过度沉迷。(2)社会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是一个追求物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大背景,手机承载的是如何让人们快速适应这样的社会的功能,所以手机越来越普遍,但是在手机不断渗入人们生活的同时,手机负面效应应运而生,而这样社会现象显然社会关注度是不够的,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无伤大雅的事。(3)学校因素:一学校教育引导不到位,刚进校门的大学生从“束缚式”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往往把控不好自己学习生活方向,很容易走向“放纵式”状态。二学校缺乏相应 规章制度 ,导致大学生肆意使用手机,如课堂上学生随意打电话、上网、玩游戏。三缺乏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是学生拓展能力的平台,通过高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开启积极向上人生,而不是沉迷手机中。(4)家庭因素: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温床,个体行为习惯基本是受家庭影响形成的,对手机依赖家庭需要高度重视,结合当下社会背景配合学校做好相应教育。 内部原因:(1)自我管理能力:进入大学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自由,而处于此阶段的大学生意志力比较弱、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对手机各种新鲜功能往往试一试就不能自拔。(2)对信息渴求:21世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信息革命、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悄然到来,掌握信息就掌握了一切,大学生深谙其道理,所以手机成为其不断更新和获取信息的手段。(3)厌学情绪:很多大学生所学专业并不是根据自己 兴趣爱好 选择的,上大学后一直怀有厌学情绪,所以通过玩手机逃避学习。(4)强烈交往愿望:大学阶段是处于追求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的人生发展阶段,所以大学阶段学生往往通过手机经营自己的 爱情 故事 。(5)追求时尚:大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是时尚引领者,他们热捧新鲜事物,追逐时代新产品,而手机是时尚产品的代表,所以很多大学生往往对某一款新出手机热烈追捧。 2.手机依赖应对策略 手机依赖伴随科技发展产生负面现象,对大学生学习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防止手机依赖已经是当务之急,根据手机依赖产生的原因,预防手机依赖需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位一体预防机制。 社会 社会层面往往视手机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只关心手机如何使生活更便捷,对手机带来的负面效应关注不够,仅就手机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及对导航影响进行科普性描述。大学生是社会特殊群体,也是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的支柱力量,手机依赖已经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呼吁从社会层面关注手机依赖问题,加强手机依赖成因及治疗研究,加强手机依赖公益宣传,为社会营造恰当使用手机的氛围。 学校 大学是手机依赖高发地,原因可能是中学阶段学习模式及升学压力导致学生无暇玩手机,但是大学学习模式改变及相对自由学习生活方式,使学生可以充分挖掘手机的乐趣,容易使学生形成手机依赖。为防止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高校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1)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恰当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新生起航精彩未来的助推器。(2)健全相应规章制度,规范学生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调味剂、润滑剂。(3)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走去寝室,摆脱手机束缚,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4)加强教师课堂管理和提升教学水平,彻底改变学生认为听老师讲课不如玩手机睡觉的想法。 家庭 家庭是个体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土壤,对手机依赖问题家长要正视其危害的严重性,对手机使用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使用观念,有效结合社会背景,积极配合学校认真做好教育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使用手机的习惯。 个体 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努力最终还需要回归个体身上,防范手机依赖问题:首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控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是驾驭手机的 基本素养 。其次,做一个有规划的人,做好自身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 、学习规划,一个有明确规划的个体是不会迷失的。最后,多参加一些社团组织、文体活动,这样可以提升个体交往能力,增强其交际归属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2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EB/OL].[2013-03-31] [2]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3]Brod,C..Technostress:The human cost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M].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1984. [4]Toda, M., Yoshimura, K. . Relationships of personality and lifestyle with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mong female nursing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9, 37(2): 231-238. [5]唐玉.兰州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新闻世界,2009(1):102-104. [6]颜美艳.杭州市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 人力资源管理 ,2009(5):33. [7]Jenaro, C., Flores, N., Gomez, M..Problematic internet and cellphone use:Psychological, behavioral,and health Research and Theory,2007,15(3):309-320. [8]Kasesniemi, E., Rautiainen, P. . Mobile culture of children and teenagers in Finlan//Perpetual contac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170-192. [9]黄海,周春燕,余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074-1076. [10]姜永志,白晓丽.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中国特殊教育,2014(163):42-46. [11]宗一楠,徐英.广州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722-1724. [12]许国成,黄黎,魏莉莉,朱丹丹.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课堂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32(6),534-538. 猜你喜欢: 1. 关于过度依赖手机的高中英语作文 2. 手机调查报告3篇 3. 手机市场消费分析调查 4. 大学生手机调研报告范文(3) 5. 关于手机市场的调研报告论文

近年来,手机所扮演的角色逐渐由单纯的通讯工具向个人信息终端演变,成为众人瞩目的“第五媒体”,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手机广告研究 摘要:近年来,手机所扮演的角色逐渐由单纯的通讯工具向个人信息终端演变,成为众人瞩目的“第五媒体”,手机广告也逐渐发展壮大。本文将从手机广告的特点、现状等方面入手,分析手机广告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监管手机广告的措施。 关键词: 手机广告;受众;广告监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156-02 手机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通信的便捷,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逐渐成为继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后的全新媒介形式,即“第五媒体”,这已得到业界共识。似乎有媒体的地方就伴有广告,手机作为媒体的性质一显露,人们就开始琢磨如何在手机上做广告,有些商家也已经初尝甜头。近日,中国联通正式推出手机广告业务,为精准营销开拓了新时代,也为联通拓展信息服务与新传媒奏响序曲。 一、 手机广告的特点与优势 手机广告指基于手机的媒介特性,以文字、图片、特殊图片(优惠券、二维码)、视频、电话号码、手机外呼等作为传播形式,以各种业务为传播载体,包括:短消息、WAP、语音、彩信等,向手机终端用户传递广告信息。 (一)手机广告的特点 第一,广告的受众庞大。从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亿,手机网民接近1亿,这样为快速传播一条信息或者广告资讯奠定了非常好的受众基础。 第二,广告媒体的私人性。我们大家都知道,手机一般人手一机,正常情况下不会他人共同分享的,这为我们定点识别打下了基础。 第三,它的贴身性。手机与人随身而行,这个为广告在其中传播创造了机会。 第四,广泛的传播性。手机短信有意义的价值情况下,它的转发性的可能性很大。 (二)手机广告的优势 1、分众 即按消费者特性及需求,对消费者群体的划分和归类。广告客户对手机广告的兴趣源自这样一种理论:手机广告能够创造与消费者间的亲密联系。手机非常普及而且面向个人用户,广告客户可以根据年龄、性别、位置发布特定的广告,克服了传播的盲目性。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广告主的要求提供不同的广告服务。 2、定向 以用户数据库为基础开展精确定向营销,准确地筛选出目标用户并施以有针对性的行销策略 。手机广告的传播除了可以针对特定的群体定向传播,广告的发布时间和频次也可以进行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根据用户的意愿进行调整。广告主还可以根据产品流通情况自由选择发布区域,发布数量可根据受众情况进行调控,便于广告主的业务安排。同时通过发送系统及时统计用户反馈,对广告效果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估,为受众和业主提供高价值的服务。 3、互动 指在广告传递过程中,广告主与终端用户的双向交流。手机短信的互动性有多个层面,首先是人机互动。也就是说,接受者对信息具有选择权,可定制信息,可改变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其次,是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手机与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互动,在一些互动式节目和订阅方面已经比较成熟;随着移动互联业务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互动也日渐成熟。这种互动可以使手机短信这一定向传播的广告方式和大众媒介的传播相结合,从而在传统媒体实现普及,知名度提升的同时,增强目标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最后,这种互动还能与销售终端的互动,可以立刻、及时地调动消费者的行动,使之产生购买意向。 4、及时 由于手机自身的随身特性,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及时到达受众,克服了传播的盲目性,并根据用户反馈,对广告效果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估,为受众和业主提供高价值 。 5、低成本 短信广告的发布费用非常低廉,与传统媒体动辄上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广告费用相比,短信广告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通过短信平台提交短信广告,比直接用手机发短信息更便宜,大大降低了广告主的广告发布成本。 手机广告的精准性 (三)手机短信与平面媒体的比较优势 例:普通一份市级报纸跟手机短信广告的对比。 1、广告价格 市级报纸:1/3头版6万/期,1/2头版10万元/期 1/3底版万/期,1/4底版万/期,1/2底版万/期普通全版15万/期,6-8万/半版,1/4版3-4万(投入高) 手机短信广告:每条信息只需元,以日发送量20万条计,每日投入只需8千至1万多元,发送1-5万条仅需几百至1千多元。(投入甚少) 2、到达率/浏览率 市级报纸:发行25万份,阅读40万人次,整版浏览率据统计约20%(8万),半版约5%,其它小版面与版花浏览率不足2%,重复浏览率一般为0。到达率、浏览率低 。 手机短信广告:选择精华号段及收集的实号段,到达率95%以上,普通号段85%以上,带强制性收阅,浏览率100%,到达率、浏览率高。 二、手机广告的基本形式 (一)PUSH类广告 即将分众后的广告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有短信、WAP、彩信三种形式。PUSH广告的核心优势是可进行分众化精确营销,这是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 1、短消息PUSH 即通过发送短消息的形式将广告信息告知用户,覆盖面广,可覆盖所有手机用户,到达率高,成本低廉。 2、WAPPUSH 即将企业WAP信息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用户点击链接,即可查看广告信息或进入企业WAP站点,其优势有百万级的高端用户极具开发价值,受众接受度高。 3、彩信PUSH 即将广告信息发送到彩信用户信箱。其优点有超大容量,支持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不同格式,表现力强;90%的商务用户,皆为高端人群;传送速率快,用户认可度高。 (二)WAP类广告 1、手机门户站点类 类似于互联网门户。例如,中国联通的WAP站点为“互动视界”。“互动视界”每天的用户访问量可达到100万人次,极具广告开发价值。其用户群体偏年轻,中高收入阶层,学历普遍在大专以上,公司员工占相当比例,有很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用户群体特征决定了适合进行手机广告投放的是中高端产品或品牌,如IT通信、家电、金融保险、旅游餐饮、建材家居、零售商贸、汽车交通、医疗保健等行业将在中国联通手机广告平台上大有可为。以“互动视界”站点为依托,中国联通推出WAPMINISITE(企业手机站点,相当于迷你型企业网站)特色服务,为广告主的WAP站点提供接入服务。 2、无线互联网广告 手机上网时往往是处在时间间隙和移动的状态中,手机网络广告应该针对用户的使用习惯做设计。 (三)置入类广告 将广告主各种信息置入到手机中,分为永久性置入和非永久性置入两种。其置入的内容可以是图片以屏幕保护、 壁纸、开关机画面方式内置,电视广告作为视频内置,广告歌曲作为来电铃声内置,品牌主题游戏内置,有利于品牌和消费者建立长久联系。 1、手机程序广告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程序的广告潜力也开始显现出来。这一块可以采取广告支持的免费游戏软件供使用者下载的模式。软件典型的有手机版的城市生活指南软件,提供了美食,电影,音乐,展览,休闲,血拼等各类信息。 2、游戏广告 手机游戏插广告 。 3、间隙广告 意思是在下载手机电影、游戏时的广告。 (四)蓝牙类广告 蓝牙广告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集图形、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身,在终端手机上得到完美展现。不但给终端用户提供新颖的信息服务体验,同时也给广告主提供精准的数据资料和科学的数据分析。 (五)手机视频广告 随着3G(甚至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的到来,未来手机视频广告的带宽瓶颈肯定不再是问题,在播放视频的时候屏幕下方显示广告链接,用户可以随时可以点击。 三、 手机广告存在的问题 在商业社会,特别是现在的信息社会,手机广告的特点及其优势,让人们看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丰厚的利润增值项目。但另一方面,手机广告的强制介入等特点,也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综合来说,现阶段,手机广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技术方面的问题 1、广告形式单一,吸引力有限 目前的短信广告以文字表达的形式为主,内容直白,诉求过于明显,而且短信70个字的容量限制了传递的信息量。相比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吸引力有限。 2、信息安全 一些手机的黑客针对手机的软件专门设计了一些病毒,对广大的手机用户进行攻击。 (二)法律方面的问题 1、缺乏相关政策和监督管理 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无线广告进行管理,现行的广告法中也没有涉及短信,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还在起草中,管理相对滞后,也影响了行业的稳定发展。 2、手机号码的法律问题 手机运营商向广告商出售手机是非法的,法律问题有待解决。 3、手机号码的隐私问题 由于手机的极端个性化,隐私问题是一个障碍,如何获取用户数据库,由此涉及到隐私问题。 (三)运营商方面的问题 1、手机媒体被认为是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垄断媒体” 运营商对于手机广告的态度将直接决定手机广告的生意能否做得成。 2、手机费用问题 中国的手机收费高,而且是双向收费,用手机上网更加昂贵。 3、垃圾邮件问题 信息垃圾目前,中国网民平均每周收到的垃圾邮件数量已经超过正常邮件数量。垃圾邮件给使用具有上网功能手机的用户带来的烦恼与损失更大。此外,垃圾短信也已经成为一大公害。 4、传播效果问题 信息盲目发送,传播效果不好。对手机短信这一新兴媒体的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对它的传播规律的认识不足导致广告信息盲目发送,成了骚扰信息,这是目前有限的手机短信广告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四、 发展我国手机广告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改变用户态度 手机广告要取得突破性发展,关键要消解受众的抵触情绪,变被动接受广告为主动接受,也就是变“推”为“拉”。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使用户乐于接受广告信息。广告商应充分发挥手机的互动性,扩大用户的选择范围,并通过调查进一步掌握用户的需求,提供准确的新产品信息和促销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把广告融入手机可订阅及下载的内容中,让用户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以消减用户的抵触心理。 (二)政府应加强监管 探究我国手机广告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而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加强对手机广告的监督、管理,使之逐步走向专业化、制度化,把手机广告合理纳入现有的广告法制体系。 1、集中手机广告发布权 目前,我国手机广告的发布者不但包括电信运营商、SP服务供应商,而且包括直接发送广告的商家和个人,广告发布者非常分散,较难管理。为便于监督、管理,尤其是为了控制向同一部手机用户发送的广告数量,需要适当集中手机广告发布权,对商家或个人直接发布大量短信广告的现象予以限制,从而实现手机广告有节制、有针对的发送,维护手机广告的可持续发展。接收者也可以通过手机运营商明确表示是否愿意继续接受手机广告。 2、建立手机广告经营登记制 作为新兴广告形式,手机广告也可以灵活采用经营登记管理制,使广告经营规范化、专业化。这既能保证手机广告经营者的专业水准和经济实力,同时也有利于对手机广告经营实施监督和管理。 3、实行手机广告审查 (三)建立合理的盈利模式 到目前为止,手机短信广告还没有可供借鉴的商业模式。手机短信广告要想成功,就必须建立起能兼得现存的广告业和通讯业之长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而且该模式充分尊重价值链中各要素的作用。 在这一产业链中,有广告主、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消费者。广告主是价值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收入取决于广告主偿付给移动广告公司开展广告活动的资金数目。移动运营商作为信息传送的载体,拥有传送移动服务的设备和技能,控制着传输渠道。服务商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和技术服务,用户最终是通过服务商获得各种应用服务的。最后是消费者的态度,它决定了手机广告的未来。如果受众不买账,手机广告也不可能生存。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手机短信广告还有很多欠缺。不仅在我国,就是在国外目前也没能形成成熟的发展模式。整个产业链中的各环节之间仍然没能很好地整合,产业现状还比较零散,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连良.浅议手机广告的发展空间[J].理论研究,2007,(1). [2]戴丽娜.手机媒介广告运作初探[J].商业经济,2004,(7). [3]穆宽.手机广告成精准传播新热点[J].传播前沿,2007,(3). [4]许之敏,徐小娟.手机广告的兴起与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8,(1). [5]汪佩伟,王伟玮,陆波.发达国家手机广告启示录[J].市场观察,2007,(12). 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二 智能手机时代 【摘要】智能手机的普及方便大众的同时,对人类的负面影响也正日益显露。作为一把双刃剑,它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同样具有两面性,如何利用其正面优势有效抑制其消极影响,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智能手机;手机阅读;语文教学 引言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9月26日发布了2011年8月通信业运行状况,显示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亿户。移动通信占通信总量的 。全国亿人口除去亿老龄人口和亿儿童人口,几乎平均人手一部手机。 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给出了“智能手机”词条的解释:智能手机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 与传统的“电话”相比,目前的市面上出售的手机功能多样,上网、导航、游戏、短信、QQ、摄像、录音、拍照各种功能一应俱全。即使是山寨版的便宜货功能也丝毫不减。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只要想买都可以找到你需要的买得起用得起的手机。芬兰诺基亚、美国苹果、加拿大RIM(黑莓)、美国摩托罗拉等品牌的智能手机在学生中拥有相当的用户。 手机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作为一把双刃剑,手机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开放自由的大学教学。 1 手机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联络工具。 大学生正属于思想活跃、追逐时尚、思维敏捷、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年时期,同时又脱离了家长的监督和学校像对未成年人那样的管束。 及时与家长、朋友沟通。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也相对过去子女较少。受父母关注过度,升学压力致使很多属于自我生存需要的事情都是父母长辈代行其职。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甚至有些学生渴望独立叛逆家长和依赖家长两极情绪并存。远离父母、亲人到异地求学,生活上的不适应、情感上的思念、精神上的失落都需要倾诉,手机使这种沟通变得及时迅捷,使不良情绪得到及时平复。对于稳定学生情绪,安定教学秩序,有相当的调试作用。 及时与同学、老师沟通。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竞争的压力以及对个体需求的尊重,使大学生除上课以外,很多情况下是单一的个人行动。手机的存在,使他们方便联系同学、请教老师,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方便与社会相关机构人员联系。信息时代,人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通过手机可以及时获取学校之外的外部信息,与社会建立联系。实习、就业、文化活动、考研辅导、信息咨询都需要与家长、同学、老师以外的人员发生联系,手机的使用让这些变得容易便捷。甚至在发生意外事件的时候,通过手机导航、求助、报警。 信息工具。 通过手机可以获取媒体和网络信息。手机的上网功能使之成为一台掌上电脑。手机报、手机快讯可以将国家大事、娱乐新闻及时发到手机用户。各个网络平台如搜狐、新浪、网易、腾讯的讯息,学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及时获取。百度功能也可以让学生及时获得他们所关注的信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阅读将成为一种潮流。手机作为一种新的阅读载体在大学生阅读过程中发挥作用。手机可以作为随时随地的学习工具。通过手机下载小说、工具书,比传统书籍轻盈方便,方便随时学习。让古人所说的枕上、厕上、马上(现在是车上)的学习更为方便,见缝插针,节约时间,利用时间。 手机图书馆服务的推广。许多高校图书馆利用手机移动通信网这个新媒体平台来延伸自己的服务,利用图书馆的自身资源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更实时更方便的信息服务,主要开展短信服务,如图书馆基本信息、基本服务、预约图书、到期提醒、书目查询等。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使手机逐渐成为数字图书馆的阅读终端之一。 2 手机对大学教学的负面影响 懒于思考。应试教育已经使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下降,不少学生都是接受型的,明显地表现出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手机无线网络的搜索查找功能个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提问,手机使用的隐蔽性和私人性使学生轻而易举的通过手机获得答案,如果老师否定,就再次检索。 三心二意。手机使用的隐蔽性和无空间性让学生随时可以接受来自教室以外的信息,受到电话、短信的骚扰。手机游戏、QQ聊天、网络信息时刻吸引学生。一边听课,一边上网聊天,三心二意,注意力难于集中,笔者曾做过调查,30—40%的学生承认上课曾发过短信。投入学习精力减少,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并由此而养成了上A课看B书的不良学习习惯。 疏于笔记。长期题海战术,简单重复的作业,让学生反感。电脑的复制粘贴功能、键盘敲击输入文字让学生找到了替代方式。因此,在没有升学压力和有效监控机制情况下,部分自觉性差的学生将手机的拍照功能移之于此,当老师反复提醒重要后,不情愿地举起手机拍照课件PPT页面。 习惯人机交流。各种手机资费套餐都有较为便宜的短信配置,加之大学生集体宿舍、阅览室不方便大声喧哗和个人交际的私密性,学生习惯于发短信联系,甚至在合班课上控制不住自己进行短信交流。有人戏称大学生为“拇指一族”(按键发手机短信),长此以往,习惯于人机对话,不善于人际交流。已经形成一种口语表达上的能力欠缺。 作弊工具。个别学生利用手机作弊,其影响比夹带小条还坏。小条还需要准备,抄写至少也可以熟悉一遍知识。而手机百度根本就毫无准备过程,随时照搬。甚至连很多未经甄别的错误信息也照抄不误,学习对这类人而言毫无意义。 3 应对策略 在全民手机时代,像中小学一样禁止学生用手机(其实有些时候也是禁而不止)是不现实的,任上述情形泛滥也是不负责任的。作为当代大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书育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不要在现代技术环境中迷失,既是教师的职业责任,也是为国家民族前途负责的社会责任。因此,如何削减智能手机在学生中形成的负面影响,光大其正面作用,加强教学效果,就成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应对策略的核心。 看了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的人还看 1. 大学生如何利用好手机的论文 2. 关于大学生手机市场的论文 3. 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范文3篇 4. 关于手机市场的论文 5.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我自己的是买的,现在淘宝好像屏蔽了这些关键词了,

手机依赖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一、手机依赖症的概念及表现

“手机依赖症”是依赖症的一种表现,是个体形成的一种对手机的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赖。具体表现为: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当手机连不上网络或收不到讯号时,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等。

二、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

在一项对沈阳某工科高校的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问卷调查中,有的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其中三星、HTC、Sony、中兴、小米等中端平价型手机占了80%,苹果手机代表的高端机型占了15%。智能手机的使用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智能手机成为日常消费的重要项目。

据调查大学生每月用于手机话费支出不等,的学生在50 -100元,的学生在100元以上,如果一名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为1000元,用于话费的支出比例在10%左右。智能手机的更新速度极快,15%的大学生为了匹配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序或追求靓丽的手机外观,追风购买高端智能手机,例如苹果、三星note等;还有18%的大学生会每年更换一部手机。的大学生经常用手机下单购物、支付电话费、买火车票等。

2.智能手机成为打发时间的娱乐品。

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在网的时间达5小时以上的有,这些学生用手机上网聊天、关注微信朋友圈、淘宝购物,偶尔关注最新的时事新闻;除了在课余时间上网,上课时间大学生也会随手掏出手机上网,不管什么课都会玩手机的同学占10%左右;五成学生会在觉得“没有什么用”的课堂上使用手机,而大学生心中的“没有什么用”的课一般是考查课或思政课。

3.智能手机成为工作及社交的重要工具

据调查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软件是:QQ ;微信 ;游戏 。大部分学生干部通过QQ或微信群聊软件获得工作信息,使工作速度大大提升;同时大学生喜欢通过人人或微博软件联系高中或初中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最新状态。数据显示,一旦没带手机,19%的学生觉得坐立不安,内心空虚,的学生觉得无聊。

4.智能手机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杀手锏

一般来说每天23:00之前大学生就会结束一天的学习工作入睡,而高达60%的学生晚上睡觉不关机,的学生在睡前阅读小说、打游戏、聊天等等。实验证明,睡前使用1小时的彩屏手机会减少人们生成褪黑激素总数大概22%,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手机的辐射会对脑电波造成影响,造成休息不好、多梦、智力下降;长期低头看手机,导致大学生产生颈椎劳损;频繁发送短信息会导致大拇指酸痛、麻木或肿胀等不适症状。

目前大学生有手机依赖症症状的达到了90%,其中多数学生为中度和轻度依赖,严重依赖的占15%左右。“手机依赖症”不仅带给大学生生理的危害,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心理冲突。大学生因为别人使用智能手机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和丰富资源,也希望自己购买智能手机;甚至不少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也从众购买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变成了一种身份和身价的象征。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特别喜欢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比如说自拍照、好吃的、好玩的、新买的衣服,这些信息的传递无形中,又助长了攀比心理。

过度关注手机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息时间,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您出门时没有携带手机,你会有以下哪种感觉?”,19%的大学生觉得坐立不安,内心空虚,的学生觉得有点无聊;的学生觉得“别人的手机响起时经常以为是自己的手机响”;的学生“当手机没有信号时,会感觉烦躁甚至愤怒”,的学生“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哪怕去卫生间也要带着”。这些心理现象显示了智能手机的使用加重了大学生日益紧张焦虑的心理状况。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着下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大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大学生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复杂的层面。

QQ、微信、人人等沟通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与人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深受大学生喜欢,但是过多地依赖手机QQ、微信交流,反而产生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会感到紧张、害怕”的社交障碍表现。大学生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心理上的孤独不断增加。还有一些学生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缺乏诚意,影响人际关系。

四、大学生预防及纠正手机依赖症的建议

手机依赖症是人们经常使用手机后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纠正手机依赖并不难。首先,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产生手机依赖的危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严格规范的使用手机。其次,学校和家长应当积极地干预,制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使大学生得到足够的关爱,引导大学生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再次,班集体通过组织班级特色活动,增强凝聚力,增加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心理和身体的调节。

论文——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实证研究

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分析及矫正

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研究进展初探

手机依赖症 论文

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以上是我找到的几个文档关于”手机依赖心理“,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①自控能力差。②厌世。③思想极端。④家庭不幸。⑤病魔缠身。⑥贫困无助。、、、、、、、

任何让人快乐或持续和不断产生快乐的东西都会让人不同程度的产生依赖。而手机就是一个持续和不断产生快乐的东西而已。越是不断的给人的快乐越大的东西,对它的依赖也越大。依赖和不断给人快乐的强度成正比

一个人从小成长的背景,常会深深地影响他日后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以及日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不管曾经受过多少伤,当爱情来临时,就是最好的医治和疗伤机会,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但是,因为信任、不设防,所以在爱情中也是伤上加伤最危险的时候。当人的感情被触动时,就进入了一个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爱情关系其实很像母亲与婴孩的关系,彼此恋慕、含情对视,都想把最好的献给对方,不在一起时会焦虑、不安,仿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手机依赖性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大学生当然可以玩手机。和高中生不同,大学生没有了高考的巨大压力,当然能玩手机了,只是不能沉迷于手机游戏荒废了学业。手机的诱惑力是巨大的,玩手机要适度,尤其是大学生,因为课上玩手机也行,只要不影响别人老师都懒得管。

具体的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况是:近七成大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上课使用手机不是用来学习而是娱乐,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重灾区。此外,在大学生中手机依赖率已经达到了八成,更有的大学生已经发展为重度手机依赖者,并且手机依赖程度在年级。所以最好还是不要玩手机为好。

在当下的生活中,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了。大学生手机依赖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究竟怎么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以供大家学习。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一) 一、大学生手机成瘾症概述 手机成瘾,也称手机依赖,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专家认为判断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二、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危害 1.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活动 随着校园“手机一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手机成瘾症也在大学生中间悄然出现了。这足以说明手机无形中在青年学生的心里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一旦手机没带或一段时间无信息就会引起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脾气暴躁不安,严重者可能会形成“手机焦虑症”。 2.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手机短信信息良莠不齐,极易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在手机使用的热潮中,一些垃圾信息、短信侵蚀着青年学生的心灵。再者,“黑色短信”(指“办证”、“中奖”等短信)相当猖狂,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已是成年人,但思想还是比较单纯,无力应对手机的诱惑,甚至还会陷入漩涡,从而偏离正常的价值取向。 3.影响着大学生的 人际交往 部分青年学生尤其是性格孤僻的学生,内心渴望交友,但又不愿把自己的心扉向自己身边的同学敞开,只好选择了极具有间接性、虚拟性、相对自由得多也方便得多的手机聊天工具。他们在这里塑造着理想中的我。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越来越脱离正常的交往圈子,使其人际关系也越来越恶化,从而导致交往恐惧症不断加剧。 4.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 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用手机收发短信息,20%的大学生是为了玩游戏,10%的学生用来打电话.还有一些学生是为了听音乐、上网。在这些人当中有部分学生把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用来发短信,这无形中耽搁了学习。尤其是手机自带的各类小型游戏已成为争夺青年学生学习时间的最主要的娱乐方式,100%的学生承认使用过手机自带的游戏,57%的学生表示常在课堂上玩。这些资料足以说明手机会使学生荒废学业,不利于其个人发展。 5.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长时间使用手机打电话会使听力下降,而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视力下降,手指抽筋,颈椎劳损等症状,这些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三、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分析 1.内部因素 (1)社交缺乏。当今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容易产生孤独感。而手机网络的产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交平台,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也能在网上成为知己。长此以往,很多大学生会对这种社交方式产生依赖,从而对现实中的交流不感兴趣。 (2)虚荣心。早在二十一世纪之初,手机并不普及,只在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手中使用,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就影响了周围的人,使得大家都想拥有一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就成为了时尚一族的代名词。 (3)认知偏差。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大学生的求知欲旺盛,社会上的新闻常常是他们谈论的话题。手机上网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而且更新速度快,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某些大学生心理自控能力还不够成熟,世界观、价值观取向尚未定型,就容易抵制不了网络的诱惑,对网络上的在线游戏和社交交友产生上瘾。 2.外部因素 现在的手机功能齐全,能上网,打游戏、听音乐、微信聊天等都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吸引力。另外,手机游戏开发商的新游戏研发更是层出不穷,对 爱好 手机游戏的大学生也存在不小的吸引力。 四、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对策 1.学校要采取多种 措施 ,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 学校要 教育 和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第一,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宣传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让学生明确手机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实质和固定电话并没有差别。第二,学校要创造多种条件,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社团的工作优势,开展学生参与面广的 文化 活动,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情感的交流,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与社会认同感,削弱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第三,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与有关部门对信息的协同管理,开展与学生的短信互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达到使大学生净化心灵、增强自律能力的目的,并最终使大学生不受手机使用中消极因素的左右,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最后,学校可适时组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帮助“手机成瘾者”调整好他们的心态,教他们学会放松,从而逐步摆脱手机成瘾的困难。 2.家长要多关心与帮助子女,与其进行平等的沟通 首先,要把手机成瘾看成是一个青年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之后出现的暂时障碍,要帮助他们超越这个障碍。要引导、帮助他们分析成瘾原因、危害,明确目标,制定矫治计划。其次,作为家长一切要以孩子的成长为重,在尊重子女的前提下,要 对子 女接收、发送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解,并适时对子女进行引导、教育和监督。第三。父母要鼓励子女多参加一些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获得轻松愉悦的感受。第四,父母要积极与子女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善于发现他们在生活、学习、交往中遇到的障碍,帮助子女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 3.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首先,要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 社会实践 ,用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冲淡手机的诱惑。其次,要与亲友、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子。最后,大学生要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大学生要重视自我教育,切实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鉴别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解决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关键是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要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坚强的意志去抵制手机文化所带来的诱惑力,严格规范地使用手机。 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二) “第五媒体”手机因小巧便携、移动即时、功能性强、隐蔽性高等特点成为“95后”大学生的“基本装备”,给高职大学生的 学习 方法 、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带来了极大的愉悦与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即手机依赖现象。在校园随处可见学生“机不离手”,形象概括为:“每天醒来时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小小手机折射出来的高职大学生问题是不可低估的:如过度使用手机,沉浸在手机网络中难以自拔,没有足够精力学习,降低课堂学习质量,学习研究创新能力降低;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实行了限电断网,但很难限制大学生通宵熬夜使用手机聊天、玩游戏、听音乐、看小说和电影等,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高职大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差,但爱赶时尚,多痴情于新潮手机,盲目攀比,不利于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增加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手机具有强大的人际交往功能,对于不善表达、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通过手机QQ、微信等聊天工具交往,可以躲避现实人际交往的紧张与焦虑,获得某种存在感和认同感。但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减少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妨碍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际交往方式与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态调整能力、大学生的安全状况等方面有着消极的影响。 可见研究高职大学生使用手机新媒体存在的负面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手机依赖行为,事关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寻找适合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引导方式,使手机真正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又不是生活的全部,让手机成为服务于人类有用的科技产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日臻强大健全,手机成为继电脑之后高职大学生的新宠,对大多数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作用,但手机依赖正在成为继电脑网络依赖后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身体健康的又一大“杀手”,手机依赖的不良现象也正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继药物依赖成瘾、烟酒依赖成瘾、网络依赖成瘾后的内容之一。为了获取翔实准确的资料,更加客观地了解高职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程度,我们走访了四所高职院校,抽取1 000名来自不同生源地和不同专业的“95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过度使用导致人机一体化 高职大学生是手机使用的主流消费群体,由于手机各项功能的不断拓展与应用软件的持续研发,手机已成为个体从社会网络中获取社会资本的重要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随身必备的通讯和娱乐工具。部分学生因为缺乏自律意识出现了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导致了个体生活与手机一体化的问题。 手机的强功能性和使用便利,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手机依赖严重的学生则生活在手机的世界里,手机逐渐代替了他们户外的体育娱乐活动,有人宁可抱着手机玩游戏也不参加各种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由于人机一体化现象严重,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学生通过手机与外界交流,获取信息,不再顾及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不再顾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效果,而是不断地和自我对话,把自己隐藏在艺术想象、语言形式和虚拟生活中,给自己带来前所未有的孤独,让自己离现实生活越来越遥远。 (二)过度使用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 过度依赖手机的大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会随身携带或使用手机,甚至全天候开机,通过手机联系朋友、查找资料、浏览新闻、拍照等,长此下去不能自拔而成瘾。如果出门忘带手机或者停机,情绪上表现为焦虑与烦躁即无手机恐惧症。学习知识是当代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注意力要求相当集中。上课期间如果身旁手机一段时间没有铃声或者振动,过度依赖手机的学生会产生手机震动的错觉即幽灵振动综合征,不集中注意力听讲,而是情不自禁看手机,从而破坏个人的思路,降低课堂学习质量。 (三)过度使用产生生理不适、心理依赖和社会功能受损 由于手机与日常生活的一体化,过度依赖和长期滥用手机使身体机能遭受手机辐射的影响,引起身体局部的病变。如果频繁使用手机发短信会导致腕部、手指以及上臂肌肉酸痛和抽筋,即所谓的“短信爪”。长时间近距离盯着手机屏幕会导致大学生近视人数呈上升趋势,即“屏幕近视”。如果大学生长时间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屏幕,那么其眨眼的频率会降低1/3,从而加速泪水蒸发导致“干眼综合征”,最终将致人的眼部永久性损伤。 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部分学生沦为手机的“奴隶”,阻碍其心理发展。长期依赖沉溺手机的功能使用上,遇到问题不刻苦钻研动脑筋,而是第一时间利用手机搜索答案,削弱自身的学习动机,养成懒惰的学习习惯。生活在手机的世界里,影响大学生接受教育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效果,形成一种个性倾向,导致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态调整能力和实际生活能力等有所下降,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现状及对策(三)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迅速推动手机产业发展,尤其智能手机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人们生活。如今手机不仅作为单一通话和收发信息通信工具,而且是集通讯、娱乐休闲、收集资料于一体的自媒体工具。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滋生如“手机依赖症”等行为成瘾问题,特别当代大学生是“手机依赖”重灾区,他们被称为“低头族”、“手机控”、“刷屏控”。“手机依赖症”是继网络成瘾问题后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当代行为成瘾问题,针对此现状 文章 提出四位一体应对“手机依赖症”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依赖 应对策略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手机产品快速发展,使手机功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已经不是简单通话、收发信息的工具,而是可以聊QQ、上微信、上微博、上网收集信息的智能工具。手机在功能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价格渐渐下降,全面走进人们的生活。据工业与信息化部的 报告 显示,截止2013年2月,全国手机用户已超过11亿[1]。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在2014年7月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亿[2]。而大学生群体手机拥有率几乎达到100%,有的学生甚至拥有几个手机。并且大学生是手机新功能助推者,智能手机各种功能在大学生手里应用得淋漓尽致。大学生是社会特殊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适应能力强、追求时尚,但是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延期满足能力往往是欠缺的,所以对手机的种种新鲜功能往往把持不住、深陷其中而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1.手机依赖现状 手机依赖概念 Brod(1984)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技术压力,包括两个因素:对手机的过度使用及在公共场合不顾他人感受肆意使用手机。 Toda等人(2009)应用行为依赖和躯体依赖的相关理论,把手机依赖定义为过度和间歇性地渴望使用移动电话。 国内学者关于手机依赖定义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过度使用行为,并且这种过度行为对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产生多种负面影响。第二,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成瘾行为,成瘾行为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性,这种嗜好和习惯性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造成兴奋或愉快感形成的。 综合上述,我们定义手机依赖为过度、不加节制使用手机,而造成生理、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受损的不良行为。 手机依赖表现 大学生已经是手机不离手的人群,研究显示大学生群体中15%~30%的患有手机依赖症,该比率远高于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手机除了通讯以外,基本用来玩游戏、上网聊天、刷微博、查找资料,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大学生玩手机,走路时在玩手机、上课时在玩手机、吃饭时在玩手机、睡觉前也在玩手机,可以认为有学生的地方就有人在玩手机。英国一项调查显示,60%的年轻人和37%的成年人形容自己对手机“高度上瘾”,其中六成多的智能手机用户睡觉也拿着自己的手机,三成用户在移动中不断查看手机。美国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每位智能手机用户每天查看手机34次,严重者达到10分钟一次。我国来自兰州、杭州等市的调查显示,中国高校大学生中手机依赖现象较为严重,结果表明:突然忘带手机时,40%的大学生感觉很不舒服;37%的大学生觉得无法忍受,一定要取回手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如果长时间收不到短信,感觉很不自在,甚至把别人短信铃声误认为自己的手机铃声[5]-[6]。总之,手机依赖已经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并且对人们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及生活学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手机依赖影响 手机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对其身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过度使用手机一方面会导致颈部、肩部、背部、听力及视觉等身体问题[7],另一方面手机依赖会导致社会功能的损失,如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因手机依赖逃避学习或者学习效率降低,并且伴有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失眠等症状[8]。黄海(2013)等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应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研究发现手机依赖大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说明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导致个体手机依赖,而手机依赖会进一步强化个体心理健康问题[9]。姜永志和白晓丽应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发现: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手机依赖可以通过网络社会支持影响孤独感,即说明手机依赖个体可能导致其产生孤独感,以及通过网络社会支持使其在现实中处于孤独状态[10]。宗一楠和徐英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手机依赖倾向是人际关系总体及各个维度的危险因素,其中对待人接物方面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交际与交友方面、与人交谈方面、与异性交往方面[11]。许国成等人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课堂学习效率存在显著负相关,且与课堂学习效率的不同维度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手机依赖严重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12]。总而言之,手机依赖对个体生理、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手机依赖成因分析 大学生手机依赖形成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1)手机本身原因:手机产品发展蕴涵着现代科技发展,手机的很多功能是基于解放人性,使人更便捷生活学习、更容易获得愉快设计的,现代智能手机可以把人们零碎时间加以整合利用,但是对自控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而言往往是智能手机使其时间碎片化,甚至出现过度沉迷。(2)社会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是一个追求物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大背景,手机承载的是如何让人们快速适应这样的社会的功能,所以手机越来越普遍,但是在手机不断渗入人们生活的同时,手机负面效应应运而生,而这样社会现象显然社会关注度是不够的,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无伤大雅的事。(3)学校因素:一学校教育引导不到位,刚进校门的大学生从“束缚式”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往往把控不好自己学习生活方向,很容易走向“放纵式”状态。二学校缺乏相应 规章制度 ,导致大学生肆意使用手机,如课堂上学生随意打电话、上网、玩游戏。三缺乏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是学生拓展能力的平台,通过高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开启积极向上人生,而不是沉迷手机中。(4)家庭因素: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温床,个体行为习惯基本是受家庭影响形成的,对手机依赖家庭需要高度重视,结合当下社会背景配合学校做好相应教育。 内部原因:(1)自我管理能力:进入大学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自由,而处于此阶段的大学生意志力比较弱、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对手机各种新鲜功能往往试一试就不能自拔。(2)对信息渴求:21世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信息革命、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悄然到来,掌握信息就掌握了一切,大学生深谙其道理,所以手机成为其不断更新和获取信息的手段。(3)厌学情绪:很多大学生所学专业并不是根据自己 兴趣爱好 选择的,上大学后一直怀有厌学情绪,所以通过玩手机逃避学习。(4)强烈交往愿望:大学阶段是处于追求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的人生发展阶段,所以大学阶段学生往往通过手机经营自己的 爱情 故事 。(5)追求时尚:大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是时尚引领者,他们热捧新鲜事物,追逐时代新产品,而手机是时尚产品的代表,所以很多大学生往往对某一款新出手机热烈追捧。 2.手机依赖应对策略 手机依赖伴随科技发展产生负面现象,对大学生学习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防止手机依赖已经是当务之急,根据手机依赖产生的原因,预防手机依赖需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位一体预防机制。 社会 社会层面往往视手机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只关心手机如何使生活更便捷,对手机带来的负面效应关注不够,仅就手机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及对导航影响进行科普性描述。大学生是社会特殊群体,也是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的支柱力量,手机依赖已经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呼吁从社会层面关注手机依赖问题,加强手机依赖成因及治疗研究,加强手机依赖公益宣传,为社会营造恰当使用手机的氛围。 学校 大学是手机依赖高发地,原因可能是中学阶段学习模式及升学压力导致学生无暇玩手机,但是大学学习模式改变及相对自由学习生活方式,使学生可以充分挖掘手机的乐趣,容易使学生形成手机依赖。为防止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高校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1)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恰当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新生起航精彩未来的助推器。(2)健全相应规章制度,规范学生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调味剂、润滑剂。(3)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走去寝室,摆脱手机束缚,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4)加强教师课堂管理和提升教学水平,彻底改变学生认为听老师讲课不如玩手机睡觉的想法。 家庭 家庭是个体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土壤,对手机依赖问题家长要正视其危害的严重性,对手机使用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使用观念,有效结合社会背景,积极配合学校认真做好教育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使用手机的习惯。 个体 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努力最终还需要回归个体身上,防范手机依赖问题:首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控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是驾驭手机的 基本素养 。其次,做一个有规划的人,做好自身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 、学习规划,一个有明确规划的个体是不会迷失的。最后,多参加一些社团组织、文体活动,这样可以提升个体交往能力,增强其交际归属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2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EB/OL].[2013-03-31] [2]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3]Brod,C..Technostress:The human cost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M].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1984. [4]Toda, M., Yoshimura, K. . Relationships of personality and lifestyle with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mong female nursing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9, 37(2): 231-238. [5]唐玉.兰州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新闻世界,2009(1):102-104. [6]颜美艳.杭州市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 人力资源管理 ,2009(5):33. [7]Jenaro, C., Flores, N., Gomez, M..Problematic internet and cellphone use:Psychological, behavioral,and health Research and Theory,2007,15(3):309-320. [8]Kasesniemi, E., Rautiainen, P. . Mobile culture of children and teenagers in Finlan//Perpetual contac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170-192. [9]黄海,周春燕,余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074-1076. [10]姜永志,白晓丽.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中国特殊教育,2014(163):42-46. [11]宗一楠,徐英.广州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722-1724. [12]许国成,黄黎,魏莉莉,朱丹丹.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课堂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32(6),534-538. 猜你喜欢: 1. 关于过度依赖手机的高中英语作文 2. 手机调查报告3篇 3. 手机市场消费分析调查 4. 大学生手机调研报告范文(3) 5. 关于手机市场的调研报告论文

一、手机依赖症的概念及表现

“手机依赖症”是依赖症的一种表现,是个体形成的一种对手机的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赖。具体表现为: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当手机连不上网络或收不到讯号时,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等。

二、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

在一项对沈阳某工科高校的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问卷调查中,有的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其中三星、HTC、Sony、中兴、小米等中端平价型手机占了80%,苹果手机代表的高端机型占了15%。智能手机的使用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智能手机成为日常消费的重要项目。

据调查大学生每月用于手机话费支出不等,的学生在50 -100元,的学生在100元以上,如果一名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为1000元,用于话费的支出比例在10%左右。智能手机的更新速度极快,15%的大学生为了匹配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序或追求靓丽的手机外观,追风购买高端智能手机,例如苹果、三星note等;还有18%的大学生会每年更换一部手机。的大学生经常用手机下单购物、支付电话费、买火车票等。

2.智能手机成为打发时间的娱乐品。

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在网的时间达5小时以上的有,这些学生用手机上网聊天、关注微信朋友圈、淘宝购物,偶尔关注最新的时事新闻;除了在课余时间上网,上课时间大学生也会随手掏出手机上网,不管什么课都会玩手机的同学占10%左右;五成学生会在觉得“没有什么用”的课堂上使用手机,而大学生心中的“没有什么用”的课一般是考查课或思政课。

3.智能手机成为工作及社交的重要工具

据调查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软件是:QQ ;微信 ;游戏 。大部分学生干部通过QQ或微信群聊软件获得工作信息,使工作速度大大提升;同时大学生喜欢通过人人或微博软件联系高中或初中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最新状态。数据显示,一旦没带手机,19%的学生觉得坐立不安,内心空虚,的学生觉得无聊。

4.智能手机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杀手锏

一般来说每天23:00之前大学生就会结束一天的学习工作入睡,而高达60%的学生晚上睡觉不关机,的学生在睡前阅读小说、打游戏、聊天等等。实验证明,睡前使用1小时的彩屏手机会减少人们生成褪黑激素总数大概22%,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手机的辐射会对脑电波造成影响,造成休息不好、多梦、智力下降;长期低头看手机,导致大学生产生颈椎劳损;频繁发送短信息会导致大拇指酸痛、麻木或肿胀等不适症状。

目前大学生有手机依赖症症状的达到了90%,其中多数学生为中度和轻度依赖,严重依赖的占15%左右。“手机依赖症”不仅带给大学生生理的危害,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心理冲突。大学生因为别人使用智能手机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和丰富资源,也希望自己购买智能手机;甚至不少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也从众购买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变成了一种身份和身价的象征。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特别喜欢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比如说自拍照、好吃的、好玩的、新买的衣服,这些信息的传递无形中,又助长了攀比心理。

过度关注手机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息时间,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您出门时没有携带手机,你会有以下哪种感觉?”,19%的大学生觉得坐立不安,内心空虚,的学生觉得有点无聊;的学生觉得“别人的手机响起时经常以为是自己的手机响”;的学生“当手机没有信号时,会感觉烦躁甚至愤怒”,的学生“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哪怕去卫生间也要带着”。这些心理现象显示了智能手机的使用加重了大学生日益紧张焦虑的心理状况。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着下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大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大学生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复杂的层面。

QQ、微信、人人等沟通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与人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深受大学生喜欢,但是过多地依赖手机QQ、微信交流,反而产生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会感到紧张、害怕”的社交障碍表现。大学生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心理上的孤独不断增加。还有一些学生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缺乏诚意,影响人际关系。

四、大学生预防及纠正手机依赖症的建议

手机依赖症是人们经常使用手机后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纠正手机依赖并不难。首先,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产生手机依赖的危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严格规范的使用手机。其次,学校和家长应当积极地干预,制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使大学生得到足够的关爱,引导大学生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再次,班集体通过组织班级特色活动,增强凝聚力,增加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心理和身体的调节。

论文——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实证研究

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分析及矫正

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研究进展初探

手机依赖症 论文

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以上是我找到的几个文档关于”手机依赖心理“,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现在的人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千万不能不带手机。多年前,这句话有可能还只是句玩笑话,但是现在已经成了中国人的真实写照了。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之下,“扫描消费”越来越受国人的欢迎了,外出购物、吃饭、娱乐,都可以随时携带一部手机潇洒买单,非常方便。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依赖研究论文

我觉得农村地区的学生依赖手机是因为他们缺少其他的娱乐活动,手机里有更好玩的东西在吸引他们,而大城市的学生有其他的娱乐活动。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法将他们带在身边而被留在家乡由亲属照看,与父母长期分开居住及生活的儿童。[1]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来养家糊口,但由于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的分开而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思想指导和观念的塑造,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伤害。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类型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法将他们带在身边亲自照料,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属照抚。有的父母双方都不在留守儿童身边,像这样的儿童被称作为完全留守儿童,他们一般靠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监护;还有的父母双方一方留在家中照顾孩子,像这样的儿童则被称作半留守儿童,他们一般靠一方父母监护。

(二)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情况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与子女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他们只能通过电话或网络的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而网络在农村又没有得到广泛普及,所以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是屈指可数的,即使联系了,父母更多的是物质层面的关系,对教育、心理及精神层面的关系是极少的。

(三)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及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更多的表现为负面的影响,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由于时间上和距离上的长期阻隔,父母监护、督促力度的下降,留守儿童的学习自觉性本身又不高,进而就会出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目标,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有较少数的留守儿童都能体谅父母的艰辛,想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自信心不足,自我认知能力差,一般低于非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一)心理方面

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然而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缺乏关爱,不敢向外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内心的情感,这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孤癖性格和自卑的心理。[2]一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亲人的关爱,逐渐地变得冷漠和自私,他们对亲情冷漠,父母在他们生活中甚至只扮演着“提款机”角色,因此,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消极悲观,容易产生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扭曲心理,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受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的举动。

(二)品德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管教,不能感受父母在情感上和生活上给予的关心和爱护,在价值观念形成、思想道德塑造及行为规范方面都缺乏应有的理论性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只重视物质生活上满足而忽略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又因为农村教育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上极易产生不良行为。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留守儿童容易放任自流,不服从管教,违反校纪校规,沉迷于网络,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刑事犯罪青少年中留守儿童的比例约20%。留守儿童正处于身体、心理的成长关键期,如果父母、学校、社会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极易偏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学业方面

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处于学习黄金时期的儿童来说是必要的,能使孩子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业上进而不断取得进步,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督和管教,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经常发生学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逃学、打架、辍学等不良现象。根据河南省后关庄2013年的调研结果,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5%,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成绩优良的只有9%。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成为辍学学生中的新群体。另据针对河南省驻马店市8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32个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有很大的差别,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而非留守儿童则高达。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形成,他们正处于独立人格、良好性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最佳阶段,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督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降生,家庭教育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孩子来说是教育的第一站,父母的行为和生活习惯等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这一生中受教育最长的也是影响最深刻的。父母的视野、见识、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往往对下一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孩子价值观念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处事原则等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家庭因素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父母关爱的缺少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成长来说是极大的伤害,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会致使留守儿童的性格不健全。父母很少有时间而且没有时间陪孩子,进而采用放任自由、不予管教的教育方式,这是非常有害的,父母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方面,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沟通交流,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留守儿童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有个完整的家庭,留守儿童内心最大的愿望与其父母外出务工所追求的是互相矛盾的,这在客观方面无疑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因素

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滑轮的话,轴心则是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是承接轴心和外环的铁球;[3]外环是社会教育,是滑轮正常运转的关键。由此可见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中,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对于村民而言,学校不仅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而且也是儿童自我素质提高的场所,是孩子将来脱离土地与农民身份,改变自己命运的阶梯。但是目前在我们的乡镇农村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依然很差。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教学资源依然紧缺,一些中小学只设置了基础的文化课程,思想品德、美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师资欠缺,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不能全面地发展,大部分学校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搞应试教育,忽略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三)社会因素

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因素。由于留守儿童一般都由隔代监护人照料,很多老人沿袭了他们年轻时照顾孩子的方法,他们只关心孩子的温饱问题。再者这些老人有的年迈体弱多病,有时候还要忙着做农活,所以没有更多的体力和精力去更好地照顾好留守儿童,更别说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的了解和沟通了,所以一些留守儿童的不良恶习会逐渐形成,而家长全然不知,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加以监管,据有关数据分析显示,留守儿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上网和打游戏上,他们有的甚至会逃学逃课去网吧,而这些黑网吧明知是未成年人,他们不但不予以制止,反而默许也就是纵容留守儿童在网络世界沉迷,这就需要社会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复杂的社会、经济、家庭内部原因是产生留守儿童主要原因,由于这些原因错综复杂,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原因而有所调整。

(一)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与正常的儿童相比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需要家庭从各个方面给予指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人的一言一行都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教育,家长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另外家长还应该权衡一下外出打工与教育孩子成长之间的轻重关系。对于隔代监护人而言,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孩子固然重要,但不能过分地溺爱,过分地溺爱只会害了孩子,监护人还应该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避免孩子出现情感交流的空白。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特长

学校教育一直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学校是最能及时发现孩子问题的场所,学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加强学校教育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以来,即使留守儿童在缺乏家庭教育的情况下,也能在学校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教育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家庭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教育的配合,加强社会教育。规范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下,有利于留守儿童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价值观,因此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是有必要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

总之,对于留守儿童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和社会要联系起来,各尽其能,各负其责,进行及时的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保护,保证留守儿童地健康成长。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分析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迈进,许多人纷纷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家长,而他们的子女却成了当今教育的难题——留守儿童。本文就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

教育难题;留守儿童;分析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许多观念、意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农村,人们不再满足于守着几亩土地解决温饱的现状,纷纷走出家门,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改变他们现在的经济状况,而这些人群中有一大部分是学生的家长。据了解,有许多家长在孩子出生不久,就把孩子留在家里,让老人代替抚养教育,他们只负责每月向家里寄回一些生活费,把对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了自己的父母,使得这部分孩子成了当今社会的问题孩子——留守儿童,这是现在农村教育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同时也是农村学校老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那么,问题的严重性在哪儿?我们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1)行为习惯教育方面的问题。

留守儿童大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是由这些老人负责。由于现在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许多家庭的孩子都不多,老人对孙子就过分地溺爱。老人们都觉得孩子比较金贵,舍不得对孩子严加管教,致使许多孩子任性而为,行为习惯较差,甚至有些老人,连老师对学生的正常教育都持反对的态度,他们认为老师的要求过于严格。由于老人们的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错误,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缺少真正的、正确的爱。双亲外出,孩子自幼缺乏生活交流与父母关爱,易产生家庭情感危机,本已脆弱的内心世界变得封闭、烦闷,伴随而来的是自私、冷漠。这给学校的教育增加了难度。

(2)学习习惯养成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绝大多数不识字,家庭辅导纯属空白,加之老人都上了年纪,平时还要种地、照顾孙子的生活,他们根本没有精力照顾孩子的学习。由于年龄特点,孩子生性贪玩,没有人约束,大多数学生放学后要么看电视,要么和几个同龄小伙伴玩耍,家庭作业无法完成,更难达到老师的作业要求,这又给老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现在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人都希望过上好日子,这是人之常情。但在抓经济的同时,不能误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现在国家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孩子上学的费用全都给免了,更何况做父母的呢?为了把孩子教育好,父母可以考虑能不能少挣些钱,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俩尽量不同时外出,就近务工,缩短回家周期,增进与子女的亲情交流。同时还应该多与老师和老人联系,共同商讨对孩子的教育策略,使孩子从小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毕竟老人精力有限,他们的教育观念也已赶不上现代教育的步伐。

(2)用爱心扬起爱的风帆。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其中,教学生学会做人是首要的任务。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这要求我们老师花更多的精力,想出更多的办法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每个人都有权得到爱,需要爱,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则更需要爱。因此,在学校,老师应该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关爱,用老师的爱来弥补他们在家庭缺失的爱。哪怕是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都有可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改变他们的一生。我读过这么一个故事——老师的手,说的是老师在一堂课上,叫学生画一幅画,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许多学生画的'都是自己想要的食物、玩具,只有一个小女孩,画了一只手。

老师不明白,同学们也不明白小女孩为什么要画一只手,这只手究竟是谁的手。后来老师问她这是谁的手,她为什么要画这只手,小女孩回答说,这是老师的手。因为她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而母亲常年卧病在床,是老师每天上学放学挂着她的手,给了她关爱,所以她要感谢老师,感谢老师的手。因此,老师平时应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上多多进行耐心地指导。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用母亲般的爱去温暖他们的内心,滋润他们的心田。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单靠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的力量、家庭的力量以及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加强管理,形成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的浓厚氛围,就一定能托起“留守儿童”明天的太阳。

一、农村地区学生依赖手机比例高于城市学生,有可能是农村地区的学生要经常与家里人联系,因为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家长都不会在孩子身边。

我们都知道很多农村孩子,其实是留守儿童,他们平常不能与父母见面,只能够听一听父母的声音,偶尔打电话就可以了解到父母的状态和变化,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所以他们可能极度于依赖手机,他们可能害怕错过与父母的通话时间,并且农村很多孩子大多都是会住校,在住校期间家里人也会担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农村人的学生只有通过电话才能与家里的人取得联系。

二、农村地区学生依赖手机比例高于城市学生,有可能是城市学生从小已经见惯了这种电子产品,所以对于他没有任何吸引力了。

我们都知道农村的孩子家里面的经济条件可能会比较差一点,对于这些手机等电子产品,他们可能会比较向往,一旦有这种电子产品可能就会更加依赖。但是城市里面的孩子他们从小到大已经见惯了手机这种电子产品,即使是出现在日常生活当中,他们也不会太过于依赖,因为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贫富差距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越缺乏什么就会越想要什么。

三、农村地区学生依赖手机比例高于城市学生,有可能是因为农村家长需要到外地打工,所以不能够及时管理自己的孩子,但是城市学生就能够得到家长的管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管理的问题,城市孩子的家长大多数都比较重视成绩,很多情况之下,他们都会想要孩子达到一个优秀的状态,会要求学生不使用手机。但是农村的孩子他们没有父母在家约束,处于一种放养的状态,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就可以任意地玩手机,这其实也是家长的一部分原因造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