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玮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称 讲师 学 位 硕士 职务所在院系 材料学院 研究方向 现代模具设计 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讲《现代模具设计方法》、《高分子材料成型基础》、《材料冶金传输原理》、《专业英语阅读》、《模具寿命与材料》等本科生课程。积极投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参加了《CAD/CAM基础》、《材料成型原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参编《UGII软件实用教程》部分章节,在材料学院优秀教师示范课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指导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参加了多项湖北省、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三.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课程名称 类别 学时 届数 总人数 高分子成型基础 专业课 40 3 210 专业英语阅读 专业课 32 3 210 材料冶金传输原理 专业课 40 5 520 现代模具设计方法 专业课 32 3 110 模具寿命与材料 专业课 32 3 110 实践教学: 项 目 周数 届 数 总人数 CAD/CAM基础实验 1周 1 35 本科毕业设计 16周 5 35 专业课程设计 3周 2 45 生产实习 2周 2 65 认识实习 2周 1 34 教学获奖: 1、材料学院优秀教师教学示范课比赛获三等奖,2001 2、指导学生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三等奖各1项,2007 3、指导学生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1项,2008 4、UGⅡ软件实用教程(参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教研课题: 1、现代模具设计方法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整合优化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7 三.学术研究 学术论文: 1、冯玮,华林,黄海浪.变位齿轮参数化建模技术及其机构运动仿真.机械制造,2008,(8):10-13 2、冯玮,华林,余世浩.基于VC++的数据优化处理模块的研究与实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5):37-39 3、冯玮,余世浩,华林.反求工程中基于UG的几何建模技术研究.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12):27-29 4、冯玮,华林,蔡颢.快速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模具工程,2007,(3):70-73 5、冯玮,赵玉民.提高行星齿轮冷摆辗模具寿命.锻压机械,2002,37(2):36-37 6、冯玮,蔡颢.产品的快速成型技术.模具工程,2002,(2):42-44 科研成果: 1、汽车齿轮冷摆辗精密成形技术,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
(一)专著1.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2.刘云《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二)编著1. 参编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2.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 参编俞士汶、黄居仁主编《计算语言学前瞻》,商务印书馆,2005年。4. 参编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商务印书馆,2006年。5. 参编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6.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三)论文1. 李晋霞、刘云,修辞上的点面格,《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P35-36。2. 刘云,“除了”究竟除不除,《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P41-44。3. 刘云、李晋霞,“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P44-48。4. 刘云,重叠论文索引,《汉语学报》1999年2期。5. 刘云,定标性状小句,《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P51-55。6.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现代汉语合成词结构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张普主编《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273-278。7. 刘云、李晋霞,“偶尔”与“偶然”,《语文知识》2000年第6期,P30-33。8. 刘云,汉语构词的计量研究,《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1年第2期,P27-33。9. 刘云,歧义的潜在性及其自动消解,《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3期,P2-4,12。10. 刘云,施受关系自动识别中的语义句法问题,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P21-26。11. 刘云,自足的性状小句与成活的性状小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P95-100。12. 刘云,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报》2001年1期,P88-93。13. 刘云,反语的生成机制,《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5期,P29-30,33。14. 刘云,格式歧义及其消解和分解,张全、萧国政主编《HNC与语言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15. 刘云、李晋霞,“V双N1的N2”格式转化为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制约因素,《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P21-27。——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P75-81。16. 刘云,中文期刊刊名的构成研究,《汉语学报》2002年第1期,P162-166。17.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P113-116。18. 刘云,篇名中的冒号,《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P58-61。19.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型并列,《汉语学报》2002年第2期,P73-82。20. 刘云,新词新义集萃,《辞书研究》2001年5期、2002年3、4、5、6期、2003年3、5、6期。21. 刘云,汉语的七音节篇名,《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P122-127。22.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性孤立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P120-123。23. 刘云,篇名的篇章化,《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P29-32。24. 刘云,语词的篇名标记及其作用,《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3年2期,P3-10。25.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现代汉语广义虚词知识库的建设,《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年第1期,P89-97。选入徐杰、钟奇主编《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90-101。26. 刘云,一个新的前缀——零,《辞书研究》2003年5期,P136-139。27. 刘云,篇名的话题性说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2期,P69-76。28. 李晋霞、刘云,面向计算机的二重复句层次划分研究,《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P147-153。29. 李晋霞、刘云,从“如果”与“如果说”的差异看“说”的传信义,《语言科学》2003年3期,P59-70。30. 刘云,篇名的称名性说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3年3期,P73-76。31. 刘云,新闻篇名运用引号实现的各种转换,《修辞学习》2003年4期,P46-47,49。32. 刘云,新闻标题中的人名艺术,《当代传播》2003年4期,P92。33. 刘云,论篇名语言的标记性,《云梦学刊》2003年4期,P104-107。34. 李晋霞、刘云,论定中V双+N双词汇化的制约因素,《当代语言学》2003年4期,P289-298。——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35. 刘云,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P88-95。36. 李晋霞、刘云,新版《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贡献,《辞书研究》2004年第3期,P64-70。37. 刘云,篇名中的省略号,《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P32-36。38. 李晋霞、刘云,“由于”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中国语文》2004年2期,P123-128。39. 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修辞学习》2004年4期,P14-17;选入《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2月),P342-350。40. 刘云、俞士汶,“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P56-62。41.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P130-136。42.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措施,载李克武主编《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203-211。43. 龙海平、刘云,《世界语法化词典》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44. 刘云、李菡,标题中的语词标记面面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1期,P83-87。45. 刘云,“PK”来了,《语文建设》2006年第1期,P58。46. 李晋霞、刘云,《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3期,P265-271。47. 李晋霞、刘云,从概念域看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非匀质性,《语言科学》2006年第4期,P3-13。48. 刘云,“被”字结构宾语隐现的制约因素,载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207-216。49. 刘云、何婷婷,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网络传播》2006年第7期,P42-43。50.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汉语学报》2006年第4期,P75-85。51.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载嘎日迪、吾守尔·斯拉木、德熙嘉措主编《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0-279,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52. 何婷婷、刘云,网络语言研究蓄势待发,《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P8。53. 李晋霞、刘云,复句类型的演变,《汉语学习》2007年第2期,P20-26。54. 刘云,“中文信息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P93-95。55. 刘云,新兴的“开X”词语模,《辞书研究》2008年第2期,P152-154。56. 罗耀华、刘云,揣测类语气副词主观性与主观化,《语言研究》2008年第3期,P44-49。57. 龙海平、刘云,《变化中的欧洲语言》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P314-316。58. 刘云,说“X门”,《汉语学报》2008年第4期,P80-86。59. 刘云,复句关系词语的离析度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P15-21。60. 刘云,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自动分析的难点,《长江学术》2009年第1期,P103-107。61. 刘云、龙海平,《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简介,《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P86-88。62. 刘云,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09年第1期,P62-69。63. 刘云,“裸”族新词探微,《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P149-154。64. 刘云,复句自动分析的目标和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40-44。65. 刘云、李晋霞,论频率对词感的制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P1-7。66. 刘云,双音节词重叠类型的功能解释,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110-119。67. 刘云、杨红,重叠论文索引(增补),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536-580。68. 李晋霞、刘云,论推理语境“如果说”中“说”的隐现,《中国语文》2009年第4期,P359-364。69. 刘云,汉语书面语的语码夹用现象及其语用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P190-19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以论点摘要形式转载(P154)。70. 龙海平、刘云,《语法的起源:一种重构》述评,《当代语言学》2010年第1期。(P75-79)71. 刘云,“之X”的词汇化及其动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P64-70)72. 罗耀华、刘云、樊城呈,《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手册》(2008)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P317-319)73. 刘云、王耿,现代汉语词汇的嬗变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华中学术》2010年第1期。(P313-319)74.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P81-83)75. 刘云,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P102-106) 2008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2005-2006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2007-2008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方块壮字的编码输入》 (韦名应)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2006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浅析人名中的修辞》 (黄丽丽)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体育新闻标题》(王耿)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当代新词“X门”探析》(曾李)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国家级奖励§ 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三等奖§ 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级奖励§ 2012.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09.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0.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 1997.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1.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他奖励§ 2014. 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指导教师)§ 201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2012. 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2. 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指导教师)§ 2009. 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指导教师)§ 2008. 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008. 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指导教师)§ 2006. 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 2006. 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指导教师)§ 2005. 湖北省科协“湖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 2005. 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2003.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2003. 夏坚白院士测绘事业创业奖励基金会“测绘事业创业奖(教学类)”§ 1999.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优秀教师”§ 1996. 中国测绘学会“全国青年测绘科技工作者优秀(硕士)论文”§ 1995.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奖励基金“青年教师优秀奖”二等奖§ 1992. 中国测绘学会“全国青年测绘科技工作者(1991-1992年度)优秀论文”§ 1992. 湖北省科协“湖北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 1991. 湖北省测绘学会“青年测绘科技工作者优秀学术论文”§ 1987. 湖北省测绘学会“青年测绘科技工作者优秀学术论文”荣誉称号§ 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7. 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湖北名师”§ 2007. 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骨干成员§ 2006. 武汉大学授予“武汉大学教学名师”§ 2005. 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骨干成员§ 2004.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3. 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2002. 武汉大学授予“武汉大学杰出青年”§ 2001. 湖北省科技厅授予“(首届)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999.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授予“(第三届)青年科技十佳”§ 1997. 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6. 国家测绘局确定为“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1992.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授予“(首届)青年科技十佳”
1、获奖(1)王先甲. 英国皇家学会王宽诚奖学金,英国皇家学会颁发,1999年(2)王先甲. 1997年被批准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王先甲. 2000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王先甲.2004年入选湖北省科技精英(5)王先甲. 1999年被评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有突出贡献学术带头人.(6)冯尚友,王先甲,胡振鹏,余敷秋,王秋庭. 递阶系统多目标决策理论、方法与水资源系统工程.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导师第一)(7)王先甲、祝世京、陈廷、冯尚友、匡小新. 二层系统决策与多人多目标冲突决策理论与方法,2002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8)王先甲,冯尚友,陈王廷.关洪林,王秋庭. 二层系统与多目标决策理论与应用. 1996年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9)王先甲,匡小新. 分离样本与复合样本统计证据推断的一致性.1998年获国家统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0)王先甲. 董辅礻乃经济科学奖(不分等级,奖金5000元),2000年由董辅礻乃经济科学奖励基金委员会颁发(11)王先甲,冯尚友.非可微二层凸规划的最优性条件.1994年获由湖北省科委、人事厅、科协颁发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成果一等奖(12)王先甲,王秋庭,冯尚友.多目标决策非凸维Λ有效点的存在性与控制性质.1996年获湖北省科委、人事厅、科协颁发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成果一等奖(13)方德斌 王先甲. A DSS for Management on the Jointly discharge of overtopped conferam, 2004年获由湖北省科委、人事厅、科协颁发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成果二等奖(14)刘坤 王先甲 区域电力市场中电网公司与调峰电厂的最优合同设计,2004年获由湖北省科委、人事厅、科协颁发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成果二等奖(15)王先甲,李湘姣. 互联电网中电力交易的合作对策模型. 2002年获由湖北省科委、人事厅、科协颁发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成果二等奖(16)王先甲,范文涛.都江堰渠系最大泄洪量算法研究.1985年获由湖北省科协颁发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成果二等奖(17)王先甲,关洪林.灌溉系统最优化的二层动态规划模型.1996年获由湖北省科委、人事厅、科协颁发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成果二等奖(18)王先甲,冯尚友.基于均时电价的分时电价协商模型. 1996年获由湖北省科委、人事厅、科协颁发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成果二等奖(19)殷红,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授:王先甲)(20)李湘姣,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授:王先甲)2、荣誉称号1998年获英国学会王宽诚奖学金1997年被批准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9年被批准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9年被评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有突出贡献学术带头人2003年被选聘为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入选湖北省科技精英1996年被选为电力工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后2000年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
近日,湖北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联盟秘书处公布了2021年优秀学位论文评审结果,湖北科技学院叶华山博士和赵元副教授共同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医宝”平台肿瘤早筛板块设计》,获评“2021年优秀学位论文”荣誉称号。这是继“医宝”项目在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复赛及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获奖后的又一荣誉。
“医宝”项目团队部分成员
新冠疫情让人措手不及,“限制出行”、“在家隔离”等防疫措施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购物方式,全民对于医疗健康的关注度增长到一个新的高度。急剧的人口老龄化、慢病和亚健康问题的普遍化造就了居民保健预防相关大健康用品巨大的市场容量。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扩大了医疗保健输出,人们愿意为自己的健康买单,国家政策推进“健康中国2030”建设,未来在线医疗和大健康电商领域市场广阔。在此背景下,叶华山团队决定开发“医宝”平台,以全民健康需求为中心,为家庭提供安全贴心的医疗康养服务和产品。
“医宝”平台主界面
医宝”平台围绕大健康,依托云计算,健康大数据,提供家庭在线会诊医疗服务,构建”在线医疗+社交电商”模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避免物理场所上的聚集。为家庭健康和居家养老保驾护航,本质上也能解决医患关系存在的矛盾,通过附加刚性需求的大健康社交行为,为项目商业模式的提供核心驱动力。同时整合医院、患者、保险公司、药商、医保、医械多方资源,让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能够得到医院认证,医械服务、医保报销三合一保障,形成有区域医院和社区康养服务中心参与构建的大健康生态体系,发展潜力巨大。
“医宝”健康数据版块
据叶华山博士介绍,“医宝”项目以新冠疫情为起点,顺应着时代的需求,基于实验室现有的家庭健康监护系统基础,整合肿瘤早筛、肿瘤风险评估和肿瘤标志物数据录入,衍生出“在线医疗+社交电商”的健康消费新模式。团队正在积极与负责实施“武汉健康云平台”项目的楚天云公司接触,希望能让成果早日走出实验室,为国民健康服务。【凌云】
叶华山博士的家庭健康监护系统获发明新锐奖
我认为湖北科技学院老师的做法不当的,擅自窃取孟玉鹏的学术劳动成果,存在师德师风不严谨的问题,不仅损坏了学生的利益,也给学校带来了负面影响,给学术圈内的人士带来了舆论的压力。国家和学校给予的处分是合理的。任何人都不可以盗取他人的成果,为己所用。事件起因是因为湖北科技学院2015级的学生孟玉朋在毕业后,他想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尝试将自己的本科毕业作品去申请国家专利,却发现被人提前注册国家专利了。因此,孟玉朋顺藤摸瓜找到了疑似盗窃人,他们分别是叶华山,郑敏,叶思文,夏培。其中前两位是孟玉朋的老师,后两位为母校的往届生。根据得来的消息,孟玉朋知道叶思文是叶华山的侄女,而夏培是叶华山的外甥,三人之间存在着亲戚关系,这三人共同盗窃孟玉朋的学术成果有了联系的理由。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得知,上述的四人确实存在着盗窃他人作品成果的事实。这四人利用了自己的职权便利和身份之间的联系,直接改用了孟玉朋毕业作品中最关键的部分,存在剽窃他人成果,不当使用作者署名权的行为,这种学术不端的行为完全引起了社会的舆论方向,网民们都在谴责这两位老师和两位本科生。 在湖北科技学院内发生的校园学术不端的行为,不仅仅是给本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给他们的心理层面造成了负担;更是反应了在一些高校内,学校对学术成果管理制度的不当,让有别有用心的人有了可乘之机。因此,通过这件事,高校内对于学生作品成果的管理会更加严格,按章程办事,避免再次发生学术不端的事件。在事件的最后,四人都得到了各自相应的处分,孟玉朋也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当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所侵占时,当事人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积极揭露不良的行为,敢于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位老师的做法是非常不好的,这位老师的做法也是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造成的社会舆论影响也是非常不好的。这位老师应该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在学术问题上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是非常可耻的。这属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这位老师将会接受严重的惩罚。
这个我清楚,我弟弟就是叶教授带的,叶教授教学严谨,认真负责,很多学生的研究成果都获得了奖项。第十一届大学生电子商务赛,叶华山博士携三支学生团队获奖
该奖项旨在表彰在全国商业行业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做... 黄河科技学院获得河南省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奖论文奖
湖北省省级优秀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有证书吗
没有。只有论文得奖了才有证书。学位论文是作者为获得某种学位而撰写的研究报告或科学论文。一般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个级别。
有的大学会对获得优秀硕士论文的毕业生颁发荣誉证书,把论文推荐到中国知网发表;但是更多的大学对于优秀硕士论文是没有奖励的。
有的大学会对获得优秀硕士论文的毕业生颁发荣誉证书,把论文推荐到中国知网发表;但是更多的大学对于优秀硕士论文是没有奖励的。
汽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汽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汽车AMT控制系统及离合器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 重庆交通学院 2004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 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 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6] 哈尔滨成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案例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 汽车齿轮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8] 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 汽车造型中的张力和表现性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0] 湖南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1] 丁冰,汽车安全气囊的控制,《现代汽车技术》, , (1995), 109--120;
[12] 朱军编著,《电子控制发动机电路波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P149
[1] 曹德芳.汽车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 范毅.高职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思考[J].探索教育研究,2013.
[3] 徐华东.桑塔纳轿车维修技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4] 戴冠军.广州本田雅阁发动机的检查与调整[J].汽车技术,2002,(6):36-38.
[5] 石磊.车载信息技术及其发展[J].汽车维修,2002,(9):44-46.
[6] 张沈生.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J].汽车维修,2002,(6):6-7.
[7] 汤子兴.夏利轿车电喷发动机故障自诊系统[J].汽车运用,2002,(1):34-35.
[8] 崔吉男.入世与中国轿车业新一轮规模扩张[J].汽车维修,2003,(1):6-8.
[9] 刘仲国.现代汽车故障与解码技术[J].汽车维修技师,2000,(6):62-64.
[10] 邵松明.汽车维修企业职工培训及改革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3,(1):1-2.
[1]田星.ZF汽车零配件公司营销战略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5.
[2]张福威.东风日产汽车4S店经营管理项目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
[3]王晨辰.W汽车公司营销渠道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4]胡竞博.大数据时代长安汽车精准营销策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5]舒雪琴.B品牌汽车JN店关系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6]程朕.上海地区二手车营销模式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7]杜艳华.D汽车集团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8]赵胜杰.知豆牌电动汽车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6.
[9]吕晓萌.LT汽车集团二手车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6.
[10]程新才.吉利汽车品牌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6.
[11]廖志军.广州交通集团汽车修理厂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12]刘青云.汽车营销人员胜任力、激励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13]王镇.国内二手汽车互联网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14]杨佳幸.中国大陆汽车行业的微电影营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15]农嘉骐.汽车品牌年轻化营销传播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6.
[16]余静.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现状及其营销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6.
[17]刘静.互联网+时代汽车品牌的价值营销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6.
[18]姚振宇.特斯拉汽车营销策略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6.
[19]邓艺.北京吉普福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华侨大学,2016.
[20]胡嘉琦.陕西比亚迪汽车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5.
[21]孙海鑫.中国品牌汽车在非洲地区跨文化营销路径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
[22]成志兵.比亚迪汽车营销渠道管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5.
[23]廖玉昌.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5.
[24]黄琦.广汽三菱SUV汽车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6.
[25]郑伟雄.基于IFE-EFE矩阵的A公司汽车配件营销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26]黄旭明.特斯拉汽车在中国的营销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
[27]林重延.SN汽车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
[28]赖文亮.清远市4S汽车店营销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
[29]邢文林.长安汽车河南微车市场营销策略优化[D].郑州大学,2016.
[30]王晨.中国与美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营销管理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1]常丹.O2O模式下汽车保养HKB项目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2]王艺凝.一汽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3]常燕妮.沃尔沃汽车中国市场品牌营销策略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
[34]张倩文.基于SCP范式的汽车4S营销模式研究[D].西华大学,2016.
[35]朱骥飞.互联网+背景下汽车后市场汽配行业营销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36]林晓冬.关于汽车营销模式转变及创新的探究[J].科技展望,2017,01:232.
[37]葛宇静,邓艳宁,林奕诗,李俊伟.我国汽车营销渠道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04:73-76.
[38]马健.大众旗下宝莱汽车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4:287-288.
[39]韩道静.4S店面向农村市场的汽车营销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2017,03:110-111.
[40]乔肖妹.微信技术下的O2O汽车服务营销策略探讨[J].时代农机,2017,01:137-138.
[41]甄文媛.传播剧变时代汽车营销如何变招[J].汽车纵横,2017,03:64-65.
[42]陆昱男.我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营销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7,01:61-62.
[43]罗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技能抽考标准的研究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17,03:239-240.
[44]刘政陈.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策略的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7,02:153.
[45]黄茜.高职技能大赛汽车营销策划赛项训练之初探[J].湖北农机化,2017,01:58-59.
[46]王毓,石剑飞.基于技能大赛推进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以“全国汽车营销大赛”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02:43-46.
[47]林家驹.互联网+背景下车辆销售创新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7,05:17-18.
[48]李梦寅.市场调查在汽车营销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3:76.
[49]王彦梅,李佳民.顾客满意战略在汽车营销领域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商论,2017,07:17-19.
[50]李飞.利用汽车展作为汽车营销课程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3:98-99.
[51]付昌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汽车,2017,04:54-55.
[52]黄茜.基于汽车营销技能大赛背景下的汽车营销策划课程改革思路及教学方式探讨[J].湖北农机化,2017,02:49-50.
[53]黄汉龙.“互联网+”时代技工院校汽车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应对策略[J].职业,2017,11:78-80.
[54]李晓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汽车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培训,2017,06:234-235.
[55]张秋菊.低碳经济下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研究--以保时捷汽车为例[J].中国培训,2017,06:285.
[56]王彦梅,李佳民.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汽车营销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7,13:8-9.
[57]曹园园.中外汽车营销模式比较及其对策分析[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04:131.
[58]陈益奎.体验式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探究[J].时代汽车,2017,08:50+52.
[59]齐睿文.中国品牌汽车营销策略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7,07:68-69.
[60]白彩盛,杨海霞.汽车营销模式的改革探究[J].中国市场,2017,07:128-129.
[61]薛东红.区域汽车维修水平对汽车营销的作用[J].时代汽车,2017,10:41-42.
[62]陈积志,刘青.中国汽车营销模式整合创新研究--以上海大众汽车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7,08:73-74.
[63]谢霖.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52-55.
[64]豆琨.浅谈体验营销在汽车销售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17,08:68-69.
[65]熊宇.汽车电子商务营销[J].电子商务,2017,06:52-53.
[66]王硕,徐保云.汽车营销公关改变美国人的汽车生活[J].国际公关,2017,02:82-84.
[67]张松泓,郭坤.我国新能源汽车营销模式探究[J].河北农机,2017,05:61.
[68]李薇.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17,15:70-71.
[69]彭卉,兰伟华.中职汽车营销专业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4:84-85.
[70]吴小平.刍议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途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4:105-107.
[71]彭菊生.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教学改革[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28-31.
[72]康蒙.新形势下汽车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时代汽车,2017,08:47+49.
[73]刘娜翠,杨月锋.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汽车营销学教学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7,03:91-95.
[74]李为豪.汽车广告文化及其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05:257.
[75]张耀丹.我国汽车营销模式浅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7,09:82-83.
[76]纪文煜.“互联网+”互动式汽车营销模式的优势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05:278.
[77]汪文忠.互联网+我国汽车产业营销模式创新[J].汽车工程师,2017,05:13-14.
[78]李玉婷.浅谈如何构建基于岗位需求的汽车营销专业实训课程体系[J].时代汽车,2017,12:55-56.
[79]赵美红,刘佳庚.新能源汽车营销渠道分析--以辽宁省调研数据为例[J].现代商业,2017,15:28-29.
[80]谢萍萍.中国汽车营销渠道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7,04:86-87+119.
汽车营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81]严义章,熊其兴,杨顺芳.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32-35+50.
[82]王斌瑜.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4:109.
[83]汪文忠.“互联网+”我国汽车产业营销模式创新探究[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7,05:98-99.
[84]本报记者蒋毅棪.东风打造落地自驾新模式开启共享汽车营销新时代[N].通信信息报,2017-04-12C04.
[85]刘宇,肖俊涛.“互联网+”互动式汽车营销模式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5,04:76-80.
[86]边巍,徐建高,马蕾,张海云.依托双主体的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2:16-19.
[87]李雪.体验式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6,02:33-34.
[88]杨学成,徐秀秀,陶晓波.基于体验营销的价值共创机理研究--以汽车行业为例[J].管理评论,2016,05:232-240.
[89]张莉.安徽省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02:80-83.
[90]李钱贵,邓艳宁.我国汽车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02:72-77.
[91]杨子扬.中国汽车网络营销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9:98-101.
[92]郑蓓,郭文斌.我国汽车营销模式探究[J].青海交通科技,2016,04:122-126.
[93]金明.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6,09:10-12.
[94]周礼鹏.汽车经销商营销风险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6.
[95]李卉依.移动互联网时代汽车品牌的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96]余淞.豪鹏公司汽车动力电池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6.
[97]齐宏明.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98]林东东.长春东环一汽丰田4S店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99]解晓宣.汽车4S店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0]刘文龙.上海小糸汽车车灯公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1]李明明.经济新常态下的汽车营销[D].吉林大学,2016.
[102]聂强.一汽解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开拓西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3]高阳.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奥迪A8L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4]李锐.江淮汽车公司乘用车营销策略改进研究[D].安徽大学,2016.
[105]唐守荣.上海大众汽车的品牌忠诚度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106]林治辰.北汽新能源公司电动汽车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107]李辛铭.长春信而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8]赵臻.一汽大众汽车公司奥迪A3轿车兰州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5.
[109]王世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汽集团营销转型研究[D].兰州大学,2015.
[110]钟换嫦.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中职汽车营销课程中的实践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
[111]韦怡龙.多核协同营销链评价优化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
[112]战明.汽车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113]吴迪.H公司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114]刘兴.柳州五菱汽车零部件营销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5.
[115]邢思思.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116]慈鑫.FT专用车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5.
[117]杨琳燕.某企业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118]李铖.SVW汽车福建市场整合营销传播研究[D].南昌大学,2015.
[119]董志华.法雷奥汽车(深圳)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120]高一航.汽车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121]杜锐.V汽车4S店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122]牟晓杰.基于电子商务的福田汽车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123]吴景璐.迈梭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5.
[124]于泊玲.低碳绿色背景下保时捷新能源汽车在华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
[125]王军皓.LZHY上海大众4S店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
[126]刘苏.大众品牌进口汽车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
[127]张中平.中行K分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付款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128]李妮娜.福田汽车南美区域国际营销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129]修杨.奥迪汽车中国市场营销策略[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130]邢斌.华晨汽车自主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沈阳大学,2016.
论文格式说明
(1)题目(仿宋_gb2312,三号字)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或符号,尽量避免用英文缩写。
(2)作者(仿宋_gb2312,小四)作者姓名居题目下方。
(3)指导老师(仿宋_gb2312,小四)
(4)学校专业、学号(仿宋_gb2312,五号)
(5)摘要:200—300字左右(摘要两字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加粗。内容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摘要的内容应客观真实,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应反映文章的主要观点,重点表述研究内容及结论,交待相关的研究条件、方法等,必须重点突出、文字简练。
摘要中要突出描述作者所做的工作,不要或尽可能少地出现“介绍”、“总结”之类的词,用“本文研究了……”“本文提出了……”
(6)关键字:3—5个(关键字三字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加粗。内容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要符合学科分类及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并注意与国际惯例一致。
(7)正文(正文字体全部为仿宋_gb2312,小四。但大标题或小标题均加粗)
正文中的序号及标题层次 :文中的各种序号,全部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左起顶格书写。标题层次不宜过多,有标题才有序号,标题层次按第一层1,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的顺序逐级标明,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分隔,最后一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写法如下:
1 △△△△(章的标题,顶格,占一行)
△△△△(条的标题,顶格,占一行)
△△△△(顶格,接正文)
△△△△(顶格,接正文)
(正文内容要求:1、现状 2、存在问题 3、对策建议)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加粗。内容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注意根据自己的大纲来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取舍,即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控制和组织资料,而不是被资料控制。注意所搜集材料的正确性及用词的规范性。
按照下列顺序排列文章
论文总标题:字体仿宋,字号三号,20字以内,汉字
作者:总标题正下方,字体仿宋,字号小四
指导老师:作者正下方,字体仿宋,字号小四
学校、专业、学号:居中,字体仿宋,字号五号
摘要(“摘要”这两个字仿宋,五号,加粗,顶格):200-300字,仿宋,五号字
关键字(“关键字”这三个字仿宋,五号,加粗,顶格):3-5个词,仿宋,五号字
正文:仿宋,小四(如果包含小标题,小标题加粗)
毕业论文格式
一、 论文的格式要求
1.论文用A4纸打印;
2.论文标题居中,小二号黑体(加粗) ,一般中文标题在二十字以内;
4.副标题四号,宋体,不加粗,居中
5.论文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正文均统一用四号,宋体(不加粗);大段落标题加粗;
6.页码统一打在右下角,格式为“第×页 共×页” ;
7.全文行间距为1倍行距
8.序号编排如下:
一、(前空二格)――――――――――――此标题栏请加粗
(一) (前空二格)
1.(前空二格)
(1) (前空二格)
二、 内容摘要、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注释或者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摘要篇幅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一般选用3-4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关键词排在摘要下方。“内容摘要”和“关键词”本身要求用[关键词][内容摘要](综括号、四号、宋体、加粗)。
三、正文部分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要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层次分明,合乎逻辑,简练可读。字数不少于3000字。
文字要求规范;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涂改。
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与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2015年不能写成15年。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其他部分统一使用四号宋体不加粗。“参考文献”本身要求用参考文献:(四号、宋体,加粗)。
五、致谢
致谢
两字本身用四号,宋体,加粗,居中。内容为四号宋体,不加粗。
这个根据学校的不同,规定也不同。
例如河北工业大学优秀博士、硕士论文的奖励为:
1、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者奖励现金40万元,奖励导师及指导小组现金40万元,奖励所在学院博士点建设经费20万元;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者奖励现金20万元,奖励导师及指导小组现金20万元,奖励所在学院博士点建设经费10万元。
2、获得“省级优秀博士论文”者奖励现金2万元,奖励导师及指导小组现金2万元,奖励所在学院博士点建设经费1万元。
3、获得校级优秀博士论文者奖励现金5000元,奖励导师及指导小组现金5000元。
4、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者奖励现金5000元,奖励导师及指导小组现金5000元。
5、 获得“校级优秀硕士论文”者奖励现金2000元,奖励导师及指导小组现金2000元。
扩展资料:
评选方法及程序
1、培养单位推荐。各培养单位召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会议根据优秀硕士论文分配名额(附件2),投票产生校级优秀论文推荐名单,并且按照优秀程度进行排序。
2、培养单位公示。各培养单位将初选结果予以公示,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3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确定各培养单位的校级优秀论文候选名单并报研究生院。
3、学校审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候选校级优秀论文进行审议,如果没有异议则同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结果,如果委员对部分论文存在异议,则投票表决,获同意票三分之二以上者具备校级优秀论文资格。
4、学校公布。研究生院将拟获得校级优秀论文名单进行公示,3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由学校发文公布。
5、确定省优参评名单。根据各培养单位上报的排序名单和分配名额,在已经获得校级优秀的论文中,产生各培养单位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参评名单。
6、报送材料。研究生院将根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结果,向湖北省教育厅报送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参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