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不变应万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不变应万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有关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反映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论著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表明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还免除了抄袭或剽窃的嫌疑.国内外检索系统通常不仅收录论文的题名、关键词、摘要,还收录其参考文献,其中参考文献的质量和数量是评价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起点和深度以及科学依据的重要指标,也是期刊质量量化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引用频次等统计分析的重要信息源. 因此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著录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质量和出版物的整体水平. 正确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不必大段抄录原文,只摘引其中最重要的观点与数据,可以大大节约论文的篇幅. 本刊要求来稿作者,凡是引用参考文献的成果 (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图表和其他资料) 均需要对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的地方予以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列出. 作者应按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书写参考文献著录项.1、参考文献的分类按参考文献的提供目的划分,可分为引文文献、阅读型文献和推荐型文献3大类.①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 (如数据、公式、理论、观点、图表等) 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②阅读型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曾经阅读过的文献信息资源.③推荐型文献通常是专家或教师为特定读者、特定目的而提供的、可供读者查阅的文献信息资源.2、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参考文献目前共有16个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档案A, 舆图CM, 数据集DS, 其他Z.凡无法归属于前15个类型的文献,均可以用Z来标志.3、参考文献格式要求:1.参考文献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并在序号中加[].2.对于常见的各类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如下:1) 著作:作者姓名,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2) 期刊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J].期刊名称,年,卷 (期) :页码.3) 会议论文集:作者姓名. 题名[C]//论文集名称,会议地点,会议日期.4) 学位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 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姓名.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获取路径.6) 电子文献:作者姓名.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含文献载体标志) 见其它].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更新或修改日期) , 获取路径.7) 报告:作者姓名. 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8) 标准:标准号. 题名[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3.同一著作中作者姓名不超过3名时,全部照录,超过3名时,只著录前3名作者,其后加“, 等”.4.其他:数据库 (DB) , 计算机程序 (GP) , 光盘 (CD) , 联机网络 (OL) .4、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 (左顶格) 或“[参考文献]” (居中) 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参照ISO690及ISO 6 9 0-2,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者. 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5]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 海口:海南出版社,19%.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 (期) :起止页码. [5]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 (3) :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3, 33 (4)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 [8]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 (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曰期 (任选) . [11]学术堂.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要求[EB/OL].. [12]万锦堃.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 (1983-1993) .英文版[D B/C 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连续出版物的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外名可缩写,缩写后首字母大写,并省略缩写点) 2.专著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C].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 专利文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告 标引项顺序号 报告人.题名[R].会议名称,会址,年份.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参考文献主要是以角标或脚注形式注释,采用黑体10号,内容包括作者姓名、文献名、文献分类、期刊名、时间、页码等。

不变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如果说起地球最古老的物种,那么一定会是鲎( hòu )了,它们的整个 历史 ,基本是一个地球的演化史。作为与三叶虫同时期在生活在5亿年前,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它完全担当得起活化石的称号。

最早的鲎化石发现于距今—亿年前的奥陶纪,与现代的鲎形态变化不大,可以说几亿年来,鲎一直坚守本性,不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干扰,保持原本的样子。

在这5亿年的时间里,它们笑看风云,看到生活在同时期的物种灭亡,也看到一个物种从诞生到灭绝的全过程。在这其中,地球上因为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变化,一共经历过5次生物大灭绝,而鲎以它坚强的意志力、无与伦比的适应能力,全部逃往了过来,并且还未发生大的变化,始终保持原样,不能不说是地球生物中一个了不得的奇迹。

由于鲎生活在地球上的区域不同,经过几亿年的发展也有些小的差异,大体上可以分成4个种类,分别是:

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不知道是那个脑洞大开,对鲎动起了歪心思,然后鲎的第一轮悲惨命运就此到来。

自私贪婪的美国农场主,把鲎抓来,碾碎后作为土地的肥料,随后模仿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开发出了以鲎为原料的动物饲料。

在这轮的捕捉中,鲎的数量急剧的减少,但是主要集中在美洲的美洲鲎身上,后来随着化工化肥的诞生,让鲎的生存状况得到短暂的缓解。

在1956年的时候,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动物学家,庞博士发表了一片名为《鲎的一种细菌性疾病》的论文后,人们才开始逐渐意识到鲎的医用价值。

由于鲎身体中流淌着与地球大部分生物不一样的“蓝色血液”,让科学研究工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研究发现,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生物,其血液之所以呈现出红色,是因为血液中是用铁离子来携带氧气,而鲎几亿年来未曾进化,还是古生代动物原始的使用铜离子来携带氧气,所以就曾现出淡蓝色出来。

现在经过进化的地球物种,使用铁离子作为运载工具的血液,内部的细胞出现分工:红细胞和白细胞,一个负责跑运输,一个负责抵御外敌。而用铜离子作为运载工具的鲎,其体内只有一种变形细胞。当有外敌入侵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凝固性的蛋白,让血液凝固起来,让外敌不能活动,达到杀死入侵外敌的目的。

正是由于鲎血液的这一特点,经过8年多的研究,在1965年的时候,人类开发出以鲎血液开发出来检测试剂,被称为“鲎试剂”,其原理就是鲎试剂碰到细菌的时候,就会快速的凝固,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细菌的存在。

随着对这种试剂的推广,鲎新一轮的悲惨命运也到来了,由于其带来的医用价值,也带动了鲎血液的经济价值,其血液一升大约值亿美元,资本催生了自私和贪婪。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刺激下,鲎在全球范围内招到大量的捕杀。

早年间很多地方用的是“杀鲎取血”的方法,就是直接把鲎的血液抽干,但是随着鲎数量的急剧减少,人类也逐渐意识到这个5亿年前的地球馈赠,如果再不受管控,就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各国也纷纷出台法律,以限制人类无节制的鲎进行捕杀,每次活捉到的鲎,抽其身体30%的血液,然后再放生,开始医药公司公布出来的数据是这种放生的鲎,回归自然后的死亡率是3%左右,但是随着鲎数量还是急剧减少。

迫于自然保护组织的压力,医药公司公布出了真实的数据,回归自然后期死亡率高达30%左右,并且近一步研究发现,经过放血的鲎,其身体机制被扰乱,造成其排卵的大量减少,这样也从另外一方面又造成了鲎数量在加剧的减少的原因。

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在最近的20年里,由于人类无节制的索取,鲎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了90%,个别地方甚至已出现濒临灭绝了,在那方沿海地区,早些年鲎时常可以看到,但是最近几年来,已经很少看到鲎的踪迹了。

即使各国现在都加大力度对鲎的保护,但是捕捞鲎的行为在民间依然很活跃,只因为“吃”,吃货的世界完全让人搞不懂。

鲎的肉味道并不好,还有些难吃。并且其身体内也含有某些毒素,早些年吃鲎中毒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加上其奇怪的外表,没有多少海洋生物愿意去吃鲎,这也是鲎5亿年来能延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但即使这样,也抵挡不住吃货们对鲎的向往。并且越是数量稀少,吃货们就越是想办法搞来吃。在中华大地上曾经泛滥成灾,被吃成保护动物的绝不在少数,所以吃货们的存在,也是鲎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鲎数量降到一个危险的数字,各国也在纷纷尝试鲎的人工养殖,但是由于鲎的两个特点,让目前的人工养殖不是很成功。

1、鲎的成长周期较长,一般要到8-13年才能成熟,然后开始繁殖下一代

2、“鲎”对爱情忠贞不移,一辈子只有一个伴侣,不能像其他动物一样大量的随机繁殖

因为这两个原因造成鲎的人工养殖产量低,另外一方面,鲎的生活方式目前人类模仿不了,它们平时生活在深海区,只有在产卵的时候,才到浅海的沙滩上来。

真是因为这种原因,所以目前的养殖方向,主要是孵化出鲎卵,养上一年,最后在放归大海,让其自然的生长,但是这种人工养殖没有经过自然筛选,放归大海的成活率,也是一个让人担心的问题。

现在主流的方向,还是尝试着研发替代“鲎试剂”的替代品,但是巨额的研发费用和易于采集的鲎血比起来,让一些大型的公司没有研发的动力。希望随着鲎逐渐变成珍惜保护物种,在鲎数量急剧减少后,希望他们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研发鲎试剂的替代品。

从这五次的灭绝事件中,可以看出鲎经过5次生物大灭绝,依然能够活跃在地球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人类不应该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让这个逃过大灭绝的5亿年前远古生物,在地球上灭绝掉!

关于文献的特征,如发表日期、所载刊物等。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有了新发现,有中外科研人员在华南地区发现距今约亿年前的志留纪物种——混翅鲎(hòu)化石,巨科研人员推测,这只混翅鲎的真实体长或许可达一米。

这只混翅鲎所属的新物种被科研人员命名为秀山恐鲎。这次巨大的发现填补了混翅鲎类这一物种在中国历史的空白,甚至是整个冈瓦纳大陆有关混翅鲎物种历史的空白。 据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王晗介绍,混翅鲎附肢特化明显极易辨识,形态十分夸张,而且体型可达一米以上,据此推测,混翅鲎很有可能是当时海底动物霸主,食物链顶端的存在。

混翅鲎是板足鲎类下的一个科类分级单元。

这一类群的第三对附肢高度特化,具长刺,形态夸张。混翅鲎独特而极易辨识的附肢与现生鞭蛛的须肢相似,被认为可用于固定猎物,是混翅鲎较强捕食能力的体现。

而板足鲎是生存于古生代的一类重要的节肢动物,虽然是是现代蛛形纲的近亲。但是实际上看起来却很像蝎子,因此俗称海蝎。板足鲎最早出现于距今约亿亿年的奥陶纪,在距今约亿年的志留纪时,这一物种达到了多样性的巅峰,之后逐渐衰落,在二叠纪末全部灭绝。

板足鲎因其物种多样性,所以导致这一物种的生活习性差距颇大,有的是食肉动物,有的确是食腐动物。食肉动物板足鲎,大都具有一对健壮有力的副肢,比如此次发现的混翅鲎,他们独特的划桨形腿部可以帮助他快速有力的在水中游泳,甚至在陆地上快速爬行,以此追捕猎物。

多种多样的板足鲎是我们科学界借此观察古生代海底和陆地物种变迁,环境变迁的重要媒介,可是因为年代久远,化石不多,对于这一大物种的认知,始终有很多空白,而这次发现的化石质量好,数量多,大大填补了科学界对这一物种的认知空白。王晗也是这样告诉《中国科学报》的。

在发现化石后,科研人员很快的返回了实验室,开始清修、拍照、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等一系列程序,最终确认他们发现的是一类新的混翅鲎,并将其命名为秀山恐鲎。这一重大研究成果将会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科学通报》上。

这次发现的话是真的非常大,震惊所有考古人员,历史真的非常奇妙。

变迁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参看历史地理方面的书籍吧~~

文献检索论文参考文献有期刊、报告、专著、学术论文等。

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的格式也是大有不同的,大家在写参考文献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忽略细节问题。传统参考文献的查找方式就是通过图书馆,图书馆图书是查找传统参考文献的主要途径。

期刊文章这是同学们在写论文的时候最常参考的文献类型之一。它的标准参考文献标注规范是:【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的标注

论文集、专著、学位论文和报告。这类参考文献的标注规范是:【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文献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同学们的生活之中。所以电子文献的写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标注规范是:【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近十年来生态环境变迁史研究综述 近十余年来,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外学人的共识,从生态背景出发重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自然环境与长期起作用因素,已成为国际史学发展的潮流与方向。环境恶化乃积渐所至,正如《汉书·贾谊传》所言:“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1](p2253)。在此背景下,大陆学术界也明显加强了中国历史上的生态环境史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展开广泛探讨。本文拟对这些成果试作综述,对其中的不足略作总结,不妥错谬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之关系研究区域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受到学界重视,主要从社会经济变迁结合相应的地理单元进行考察,其研究理路可概括为:概述区域自然地理概况一考察区域开发过程一探求经济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一分析环境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一总结人地关系的演进特点及相关历史经验教训。黄土高原及相邻地区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谭其骧、史念海为首的一批学者集中研究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水患,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学术界将研究重点转向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环境复原,如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状况等方面。近十余年来,相关研究又注重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方面的探讨,发表了一些有分量的论著,如史念海《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①及主编论文集《汉唐长安与黄土高原》②,朱士光《黄土高原地区环境变迁及其治理》③及主编论文集《黄土高原地区历史环境与治理对策会议论文集》④等等。大量的文章围绕着区域小环境从不同的视角展开考察。梁四宝、李心纯分别撰文就明代的“九边”屯田及其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明代九边屯田所引起的土地大面积的退化性演替,不但使晋西北、陕甘宁区域的土地资源遭到极大破坏,而且加剧了该区域水蚀、风蚀的过程,对黄土高原这一时期迅速增加的水土流失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2]。王广智、陈可畏、朱士光则分别考察晋陕蒙接壤区的环境变迁。王广智认为晋陕蒙接壤区环境恶化是秦汉、唐宋、清末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几次大规模屯垦造成的。[3]陈可畏更进一步指出“(晋陕蒙)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虽然在遥远的古代就有,但是变成今天这样面貌,到处荒山秃岭,千沟万壑,主要是宋代以来违背自然规律、不合理地利用土地的结果,特别是明清以来,盲目的大规模毁林垦荒,从山坡一直开垦到山原,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环境迅速恶化”[4]。朱士光在肯定人为诱因的同时,则把自然环境自身的演变纳入考察视野,指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是该地区植被变化、沙漠化、水系变化直至环境恶化的两个基本因素;其《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几个主要区域历史时期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概况》及《试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演化的特点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文章继续阐发这一主张。[5]史念海、杜瑜、王乃昂则通过考察历史时期甘肃、宁夏等黄土高原区农牧分界线的推移,再现了当地历史时期的环境演变。[6]——————————————————① 该书汇集史念海先生在过去:二十多年中,研究黄土高原地区的历史地理论文二十多篇(史念海《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年)。② 这是中日历史地理学家合作研究的课题“中国黄土高原的都城与生态环境的变迁”的成果,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揭示了汉唐长安与黄土高原的复杂关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增刊)。③ 这部著作汇集了作者的23篇有关文章,从多个侧面对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环境变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王守春评价此书为“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的承前启后之作”(朱士光《黄土高原地区环境变迁及其治理》,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④ 朱士光主编《黄土高原地区历史环境与治理对策会议论文集》作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的增刊出版。西南、西北地区研究。该地区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比较明显,引起学界关注。蓝勇对历史时期云、贵、川三省经济开发与由此引起的森林分布变迁、野生动物衰退灭绝、热带作物南移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增多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突出入地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7]萧正洪综合历史地理学、农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以清代西部为例,就农业技术选择同生态环境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8]邹逸辚、钞晓鸿、张建民、葛庆华等人则先后撰文就明清时期秦巴山区的环境变迁进行研究,指出明清以降,由于移民大量涌人与不当开发致使当地生态失衡,社会经济出现严重萎缩,强调区域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9]关于历史时期塔里木盆地的环境变迁,王守春认为塔里木盆地历史上的消长与环境的变化关系密切,“环境的变化是过去联结东西方通道——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衰落的根本原因[10]。肖小勇则通过对古遗址及古文献考察,指出历史时期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变迁呈现出荒漠绿洲化和绿洲沙漠化的特点。[11]华北、华中及其他地区研究。人地关系演变是研究重点。李心纯《黄河流域与绿色文明——明代山西河北的农业生态研究》、唐亦功《金至民国时期京津唐地区的环境变迁研究》、于希贤《北京市历史自然环境变迁研究》等论著是该方面的代表作,为我们今天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这些区域的自然资源提供了很强的借鉴意义。[12]长江流域的环境变迁及沿江湖区的人地关系.吴敌撰文指出不合理的平面垦殖方式是明清时期长江流域自然环境恶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13]张国雄认为明清两湖的农业开发使“荆棘丛生,森林茂密的自然景观为田成片、村镇繁荣的人文景观所代替,农业生态环境发生了两个突出的变化,即森林资源减少和水域减退,而山区伴随着开发过程的是水土严重流失”[14]。汪润元、龚胜生的文章就人口压力下移民运动与生态环境变迁进行考察。[15]许怀林考察了江西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开发与环境演进过程,认为“江西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有江西的省情个性特征,也有国家大网络中的关联义”[16]。王建革关于近代华北及内蒙的农业生态与社会变迁系列论文,以生态经济学中的能量投入产出对当地社会经济结构及性质进行分析。作者认为“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受生态系统的制约,历史上的过度人口增长和生态破坏已经使中国的发展落后于西方”[17]在传统社会末期,生态压力削弱了乡村亲和内聚力,增加了强制内聚力,这一发展趋向严重制约了乡村新生产关系的发展[18];他还认为华北农业的发展不是“过密化”,而是一种生态变迁过程。[19]关于内蒙古地区作者继续采用华北系列文章的分析路径。[20]此外,郑磊运用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对秦晖先生的“关中模式”提出了不同的诠释,认为当地地权分散、租佃对立不严重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21]二 关于古代都城与生态环境之关系研究古代都城与生态环境之关系主要集中在商都殷墟和古都长安的研究,利用考古及文献资料考察生态环境变迁与都城兴衰,在古代城市史研究中独树一帜。李民从地理位置与气候、水文状况、土质地貌和矿藏等方面研究殷墟的环境变迁,认为“盘庚迁都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人为的因素影响了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又反过来加重了社会因素,如此恶性循环才迫使盘庚迁都”[22]。李建党通过对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三地的生态复原,考察生态环境对商代都城的分布、形制和布局产生的影响。[23]郭睿姬则考察了殷墟出土的动物遗骸,提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殷墟文化孕育、形成、发展繁荣的基础。[24]关于古都长安城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学者尝试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取得大量很具深度的作品。史念海主编的《汉唐长安与黄土高原》是该方面的代表作,该书收录了中日学者十几篇相关文章,其中史念海《黄土高原的演变及其对汉唐长安城的影响》、史念海与马驰《关陇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关陇集团的建立和巩固》、妹尾达彦《唐代长安城与关中平原的生态环境的变迁》、鹤间和幸《汉长安城的自然景观》等,揭示了汉唐长安城与黄土高原至少存在的四个层次的地域生态关系;李心纯《汉唐长安的岁时习俗与黄土高原的生态》从文化角度探讨汉唐长安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关系;李健超《汉唐长安城地下水的污染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朱士光《汉唐长安城的兴衰对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则对汉唐长安城本身兴衰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探究,朱士光在其文中指出“国势的强弱、国都的兴废与社会经济的盛衰、生态环境的优劣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正相关制约关系”。另外,史念海《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和朱士光《西汉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特征与都城长安相互影响之关系》,则继续论证了汉唐长安城与关中地区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关系。[25]此外,程遂营《唐宋开封生态环境研究》一书以12世纪为界,对唐宋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此前和此后所处的不同生态环境进行专门研究,指出在之前,开封城有优越的生态环境;之后,环境逐渐恶化。可以说是有关方面研究的一部力作。[26]三 关于动植物变迁与区域沙漠化研究动植物变迁研究作为环境变迁的细部化研究,成果颇丰。人们通过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和实地调查复原原生生态环境,提醒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史念海就我国由南到北的森林分布进行长时段研究,指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不断变迁,“原来森林茂密的地区到现在有的已经成了草原、甚至沦为沙漠”[27]。文焕然先后发表数篇文章考察了历史上内蒙古、青海、新疆、两广南部及海南等地区的森林变迁。[28]蓝勇则考察历史时期三峡地区的森林演变,认为明清以前三峡地区保持着很高的森林覆盖率,明清以后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其大规模的丧失,指出“强制性地在三峡地区退耕还林,恢复历史时期三峡地区茂密的森林,在三峡地区有不可替代的地位”[29]。朱士光通过对历史时期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的植被更替情况进行研究,强调植被变迁与人类活动、气候变迁之间的双向制约机理。[30]此外,李并成、周云庵还分别考察祁连山区、秦岭等地的人类活动与植被变迁。[31]关于断代的区域性考察也有大量文章。王守春、林汀水、暴鸿昌等撰文分别考察明清时期黄土高原、福建、明代长城区域等地的森林植被变迁,呼吁应该以史为鉴,保护有限的森林植被,充分认识人类活动对植被变迁的负面作用。[32]蓝勇、龚胜生还分别对明清时期皇木采办和唐代长安及元明清时期北京城的樵采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探讨,立意新颖,显示这一领域的良好发展态势。[33]有关动物方面主要是以文焕然、何业恒为主的一批学者先后发表的系列文章,论述了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虎、熊、犀牛等几十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在地理分布上的变迁,得出变迁的总趋势是分布区域由大变小,分布范围北界日趋南缩,有的物种甚至濒于灭绝的结论。文焕然《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28]和何业恒《中国珍稀动物历史变迁丛书》[34]堪称这一领域的集大成著作。蓝勇、刘正刚等则分别撰文考察虎、犀、象等动物分布区域的变迁情况,为我们今天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动物资源提供了经验教训。[35]关于区域沙漠化研究,继侯仁之先生的开创性研究之后,近十年来在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景爱的沙漠化“二重性”论断及《沙漠考古通论》中的跨学科、跨视野的实证分析堪称这方面的代表。[36]《清代科尔沁沙地的垦荒》、《沙坡头地区的环境变迁》、《木兰围场的破坏与沙漠化》等文章运用考古学、历史地理学、气象学、文化人类学等方法,就沙漠化成因机制展开深入分析,有力地推动了此领域的研究。[37]李并成则通过对河西走廊个案分析,就干旱区域沙漠化的规律性问题展开探讨,指出干旱区域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内陆河流下游,沙漠化过程的途径主要有就地起沙、风蚀绿洲、流沙入侵和洪积物掩埋绿洲四种,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沙漠化土地可以发生逆转。[38]陈育宁则探讨了宁夏地区的沙漠化情况,认为干旱多风、近百年气候干化是土地沙化的重要因素。[39]此外,冯季昌、姜杰《论科尔沁沙地的历史变迁》、牛俊杰《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环境变迁》等文章,通过考察相关区域沙漠化的演替过程,指出入与自然的密切联系。[40]近年来由于沙漠化研究的渐趋深入,绿洲学也逐渐兴起.黄盛璋就绿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内容和意义作了系统论述,呼吁大力加强绿洲学研究,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意义。[41]谢丽以楼兰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对战争胁迫下的楼兰古国和塔里木河中、上游地区西汉至唐朝绿洲农业的开发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建立了“绿洲废弃周期”理论模型。[42]李并成运用考古学和地理学的方法,实地调查河西走廊汉唐古绿洲10大片沙漠化区域,揭示绿洲沙漠化区域的若干特征以及形成的过程和机制,认为古绿洲沙漠化主要发生在汉代后期以后,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方面。[43]四 关于灾害及疾疫问题研究灾害问题,作为环境变动的具体体现,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说连篇累牍。近十年来,大量的文章就不同时空内灾害暴发成因、规律、社会危害以及应对策略展开了广泛考察,已有多篇综述性文章就相关问题展开论述。因此,我们仅从环境变迁的视野下展开分析,详细研究可参阅相关述评文章。①从灾害暴发的成因着手分析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阮明迈《清代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洪灾研究》、李正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刘沛林《历史上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水灾的影响》、蓝勇《历史上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及其危害》、马雪芹《明清黄河水患与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吴滔《关于明清生态环境变化和农业灾害发发生的初步研究》、李文海《生态破坏与灾荒频发的恶性循环:近代中国灾荒的一个历史教训》等,这些文章指出灾害的暴发与生态环境变迁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常常出现恶性循环,即:生态环境失衡一灾害频发一生态环境恶化一自然灾害进一步加剧。[44]——————————————————① 吴滔《建国以来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综述》,《中国农史》1992年第4期;余新忠《1980年以来国内明清社会救济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4期,阎水增、池子华《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综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l期,卜凤贤《中国农业灾害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2期;朱浒《二十世纪清代灾荒史研究述评》,《清史研究》2003年第2期。某一区域不同灾害的时空规律研究.尹均科《北京历史自然灾害研究》、袁林《西北灾荒史》、王振忠《近600年来自然灾害与福州社会》等专著是相关区域灾害史研究的代表作。[145]元代灾荒史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近年来,王培华对元代北方地区寒灾、旱灾、蝗灾以及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量化研究,填补了有关方面的空白.[146]华林甫则依据清代地方官员关于洪涝灾情的奏疏、方志以及洪水题刻等史料,考察长江三峡地区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认为长江流域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大,危害严重;而水灾更为严重,危害最大。[147]马雪芹从旱、涝、蝗、盐碱、风、沙、雹,震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河南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主要原因及其采取的对策,指出森林植被的破坏和水利事业的衰落是当时自然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148]薛平栓通过对唐代关中地区自然灾害研究,认为该地区自然灾害暴发的阶段性特征极为明显,地震活动的活跃期和稳定期基本上是交替出现的,风灾、水灾和旱灾的发生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49]另外,卞利对清初淮河流域、王金春对光绪初年北方三省、王双怀对明代华南、张建民对江汉地区自然灾害的研究,都是近来相关区域研究不可多得之佳作,显示了这一领域的良好发展态势。[50]近代灾荒史的研究,在李文海教授开拓性研究①的推动下,硕果累累,呈方兴未艾之势。近十年来有10多部近代灾荒史著作和50多篇论文问世,有关具体的研究情况可参阅阎永增、池子华《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综述》的述评文章,我们不再赘述。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近十年来,疾疫史研究打破长期以来依附于中国医学史研究的局面,引起了史学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形成研究热点。②余新忠以清代江南瘟疫为中心的系列研究最受学界关注,《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书集中体现他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该书详细考察了清代江南瘟疫的社会生态背景、时空分布规律以及社会各界的应对策略,具有很强的开拓意义。[51]针对历史时期我国瘴病的变迁情况,龚胜生撰文指出:2000年来,由于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其分布范围具有逐步南移的趋势[52];在具体论及明清时期瘴病分布与变迁时,作者进一步指出,“瘴病区变迁除与气候本身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外,更重要的是与人口增长、土地开垦、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改变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恶性疟疾分布区的日益缩小,正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而使自然环境优化的反映”。[53]梅莉、晏昌贵还考察了明代的传染病,认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灾荒与战争、山地开发、流民移动是影响明代传染病地理分布的基本因素。[54]曹树基、李玉尚则连续发表了数篇有关鼠疫的文章。曹树基通过分析明代万历、崇祯年间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两次鼠疫大流行情况,认为“人口的繁殖与迁移,农业区的开发与拓展是一种生物行为,一种类似于动物贪食、求生的本能”[55]。李玉尚、曹树基《咸同年间的鼠疫流行与云南人口的死亡》一文,则以咸同年间的云南为例,估算出战争期间鼠疫死亡人数以及这些死亡人口在整个战争人口损失中所占的比例,进而提出战争也是一场“生态灾难”。[56]另外,他们还从生态关系、民风民俗的视角就鼠疫传染病与云南整体社会变迁进行研究,指出“18—19世纪云南的社会变迁,实际上是云南乃至一个更大范围内生物圈变化的一部分”,“社会转型不仅仅是一个社会概念,而且是一个生态概念。西南地区的社会变革与生态变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至今仍在进行中”。[57]在论及鼠疫流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时,他们认为“近代中国的变迁,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的变迁”[58]。此外,范家伟、曹树基、李玉尚还分别就地理环境与疾疫之间的关系以及霍乱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进行论述,亦很有见地。[59]五 关于气候变迁及相关问题研究气候是生态环境变迁的主导因素,历史气候变化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传统研究领域之一,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发表之后,不断取得可喜进展。近十年来,研究进一步深化,历史文献气候记载、树木年轮、地衣测量、盐湖沉积、冰川、孢粉分析等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张丕远《中国历史气候变化》以及文焕然《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等专著精品相继问世。[60]大量的区域性气候变迁研究则显示出很强的开拓性。满志敏先后发表多篇文章对历史上不同时期黄淮海平原的气候变迁情况进行考察,提出自己的气候变迁模式。[61]于希贤利用云南仓山顶上冬夏间冰雪的积融,并参照各个时期的物候概况,指出仓山雪反映的云南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在总趋势上与国内外研究所得结果相似,但在具体冷暖出现时间上则呈现出区域性差别。[62]邓辉利用《辽史》中“帝王纪”、“食货志”以及“宋人使辽语录”中所记载的有关旱、涝、冻灾记录,对928—1109年间燕北地区的历史记录进行复原,指出辽代燕北地区的干湿变化过程,早期以干为主,中、晚期以湿为主,1080年前后为气候剧烈下降时期,比黄淮地区的变化要早30年。[63]朱士光等则通过对关中地区考古发掘、孢粉分析研究成果以及丰富的史籍文献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建立关中地区历史时期完整的气候变迁序列,划分出全新世早期寒冷、全新世中期暖温、西周冷干、春秋至西汉前期暖湿、西汉后期至北朝冷干、隋和唐前中期暖润、唐后期至北宋凉干、金前期暖干、金后期至元凉干、明清冷干等10个气候变化阶段。[64]李平日和曾昭璇则利用史籍资料和香港近百年的气温记录,考察珠江三角洲1488—1893年小冰期和气候进入现代暖期的气候变化。[65]何业恒对20种热带、南亚热带动植物的分布和兴衰演变进行分析,探讨了五千年来华南地区气候冷暖和环境变迁。[66]—————————————————————① 关于李文海教授相关学术贡献可参阅黄兴涛的《李文海教授的学术追求与历史研究》(《高教理论战线》2002年第4期)。② 余新忠曾先后撰文从社会史的视野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具体可参阅《关注生命——海峡两岸兴起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以及《20世纪以来明清疾疫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10期)。本文从环境变迁的角度进行论述,且仅限于大陆学者,不当之处,还请见谅。农牧过渡带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影响。邹逸麟认为十五世纪初我国北部气候转寒,农耕无法维持卫所及其家属的生存,故统一内迁至长城以内;到十八世纪前期,我国北方气候一度转暖,农牧过渡带北移,出现康乾时代农业经济的盛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气候又有一段短暂的转暖期。[67]王会昌则对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作了长时段的考察,指出气候变化是王朝兴衰更替、北方游牧民族南进北撤的直接诱发因素。[68]满志敏、葛全胜、张丕远从北魏平城迁都、元朝中叶岭北地区移民、12世纪初科尔沁沙地演变、明初无良哈三卫南迁等四个历史具体实例出发,讨论了气候变冷变干时,农牧过渡带变化与相应的社会变化现象,指出气候变化对农牧过渡带的影响是通过人类社会子系统起作用的,不同的社会状态和组合产生不同的农牧过渡带实况和相应的社会问题。[69]气候变迁与社会经济、人口变化之关系研究。王子今重点分析秦汉时期气候变迁对江南经济文化发展的意义,指出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与文化的进步,与气候条件的变迁关系密切。[70]马新则以农作物布局的变化、农产量的提高以及农业经营方式的形成为切人点,具体阐述历史气候与两汉农业的发展。[71]有关明清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农业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学界也有多篇文章论述。陈家其认为该时期作为近千年来我国气候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对太湖流域农业带来巨大影响:气候变冷,双季稻面积减少,粮食复种指数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产量下降;亚热带经济作物受到严重威胁。[72]王双怀则具体研究了明代气候转寒对华南农业的影响,指出:一方面,由于气候振动,气象灾害时常发生,伤害了劳动力资源,破坏了耕地和其他农业设施,扰乱了农业生产秩序。另一方面,由于气候转寒,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发生改变。[72]沈小英、王业键、周翔鹤还进一步分析了气候变化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74]沈小英认为随着气候变化,太湖流域的双季稻在明末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变化,而每一个兴衰过程大致代表了一次几十年的冷暖变化。明末以前,由于热量条件较为充裕,双季稻的发展比较稳定,粮食产量较高;明末以后,由于热量条件变得处于一年二熟与三熟间的临界状态,双季稻时兴时衰。[75]王业键、黄莹珏则从自然灾害分析人手,认为清代气候的冷暖变迁、粮食生产与粮价的变动关系紧密。周翔鹤、米红《明清时期中国的气候和粮食生产》把人口因素纳入考察视野,研究了气候变化、粮食生产与人口数量的变化曲线。[76]此外,李伯重就历史上气候变化对人口变化的整体影响进行分析,指出“20世纪以前的两千年中,气候变化是引起我国人口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77]。

与滴滴之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专访滴滴创始人程维:我们站在一个行业改革的起点上

滴滴出行是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之一,也是一只“超级独角兽”。作为中国新一代创新型企业的代表之一,如何看待自身的快速成长?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这只“超级独角兽”有怎样的新战略?

“过去五年的变化超过了之前的五十年”

问:当前,中国正大力发展新经济、寻找新动能,“独角兽”在其中能扮演怎样的角色?

答:工业时代我们的交通学习欧洲、日本的先进经验,互联网时代我们有机会弯道超车。过去五年发生的变化超过了之前的五十年,如果你离开中国五年,去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回来,你会发现你完全跟不上了。这些变化,更多是由市场和独角兽企业发起,自下而上,让人意想不到,是一种突破式创新。

“中国充满变化,中国在引领变化”

问:作为“超级独角兽”,滴滴有哪些成长心得?

答:首先要感恩。滴滴成立才五年时间,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7岁。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年轻企业批量产生、快速成长。如果我在欧洲、日本,可能只能去大企业打工,但在中国还是有机会通过创业改变一切。中国充满变化,中国在引领变化。只有变化,年轻企业才有机会,年轻人才有机会。

当然挑战也很大,需要不断创新,因为解决问题的难度在不断加大,中国一个城市比如北京每天就有一两百万笔交易,是整个纽约的五倍,所以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技术深度和技术要求远远超过全球其他地方。同时,滴滴也在积极发展国际化业务,滴滴在全世界前五大移动出行平台都有投资,滴滴希望把自身在中国的产品创新和技术积累的成果、经验输出到国外。

“通过互联网连通所有的交通工具”

问:如何看行业发展所处的阶段?

答:还是很早期。打车软件诞生也只有不到五年时间,专快车也只发展了两年时间,顺风车、共享单车和小巴还在酝酿更多创新,我们站在一个行业改革的起点上,我们很兴奋。滴滴的使命是让出行更美好,希望可以通过互联网连通所有的交通工具,提高整个城市的出行效率。下一个五到十年,我们将看到一场共享出行和智慧交通革命,这场产业革命现在只是开始。

智能驾驶技术:“未来会大规模普及”

问:未来会是怎样的交通出行方式?

答:中国很多城市汽车每年大量增加,但道路增加有限,不可避免走向拥堵。未来城市需要新的解决方案,在我们看来就是共享交通。今天滴滴这种“互联网+交通”的平台只是第一步,智能驾驶技术在未来十年一定会成熟,实现商业化、完善政策法规还需要时间,但在我们有生之年会大规模普及。滴滴希望变成汽车运营商,希望能够从最大的出行平台变成世界级的科技公司,推动未来五到十年交通和汽车产业的变革。

新业务:“支持它而不是杀死它”

问:滴滴的子公司和投资的生态企业已经多达20家,会不会向更多方向延伸?

答:之前滴滴自己做业务比较多,所以外面看滴滴比较凶狠,一直在激烈竞争中不断融资,不断开辟新业务线。去年滴滴收购优步中国是一个里程碑,滴滴未来会更开放。基本原则是,如果有团队已经做得很好,我们就支持它,而不是杀死它;如果没有人做,滴滴就应该投入,进行创新。比如共享单车发展很快,滴滴就愿意尽所能帮助这个领域成长。

“中国主场的比赛结束了,接下来要去打客场”

问:国际化是否是当前中国互联网企业必然的方向?

答:中国互联网公司会率先走向国际化。就像工业时代后期“Made in China”走向世界一样,互联网时代中国也会的。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综合实力,中国垂直领域互联网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美国公司差距越来越小,很多地方旗鼓相当。二是时机,中国现在更多的创新不再是复制美国模式,比如共享单车,我相信美国一定有创业者会模仿我们的模式。国际化是滴滴的重点战略,中国主场的比赛结束了,接下来要去打客场。

“只有上半场拿到门票的才有机会进入下半场”

问:现在很多人说进入了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您怎么看待这个发展趋势?

答:互联网上半场就是连接,就是连接所有的人和信息,当信息不对称被消除以后,产业链就会被重构,就会有巨大的平台出现。互联网下半场其实是人工智能的天下。在我看来只有上半场拿到门票的才有机会进入下半场,因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并不是算法有多少独特性,或者说云计算能力的稀缺性,我认为真正的'核心是数据。只有上半场的平台有机会拿到数据,所以滴滴很幸运,我觉得我们是上半场最后几个抓住车票机会的。上半场的门在缓缓关上,下半场的门在打开。

“我们的团队要勇敢坚决地走出去”

问:未来国际化有哪些挑战?

答:当然有很多挑战。还没有太多中国互联网公司有特别成功的经验,特别这种O2O线下部分比较“重”的,我们也在摸索。但是我觉得,哪怕最终倒下也会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对未来中国公司国际化也是有帮助的。所以我们的团队要勇敢坚决地走出去,希望不仅仅是网约车,代驾、顺风车、小巴都可以走出去。

“互联网不是早期的开荒时代了”

问:70%的独角兽企业背后都有BAT的身影,您怎么看?

答:还是要认清现实,互联网已经不是早期的开荒时代了,那时只要自己做得好就行,互联网已经进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时代。创业者要做BAT不擅长的事情,当然一般都是比较艰苦的事情。要抓住时机,善于合作。滴滴发展过程当中,阿里、腾讯、百度都帮了滴滴,所以如果能够有合适的策略,是可以借上力的。滴滴有今天因为背后有三个引擎,就跟火箭背后有三个喷射器一样,也许我们能跑得更快一点。

“有时候我们去当司机”

问:您和司机们有过互动吗?

答:我是一个很乐观的人,经常打车时司机给我讲一些开心的事情,我就会很欣慰。有时候我们要去当司机,去体会司机的艰辛。高管要求每个月不管用什么产品,要接大概五六个乘客,挣一百块钱。我不会开车,所以每次都是公司CTO(首席技术官)、负责产品的VP(副总裁)拉我们一起开车。跟乘客沟通过程中我都会很有成就感,他们讲到这几年共享出行对生活的改变,让我觉得很开心。

“让司机有职业尊严,帮助司机提高收入”

问:如何看待出行这个行业的从业者?

答:今天实际上滴滴服务得还不够好,发展太快了,还没来得及建设一个特别良好的司机生态。我觉得滴滴应该有义务去服务好司机,能够让司机为这份工作感到骄傲。所以我特别希望在未来几年时间里,能够让司机有职业尊严,帮助司机提高收入。这个领域应该逐步放开市场,让提供优质服务的人变成这个领域的中坚力量。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贸易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营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营销已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是 21世纪企业竞争的焦点。但是,对网络营销的绩效 却往往缺乏系统的评价与控制,即使进行评价也往往是侧重某些方面,难以反映网络营销绩效的全貌。目前网络营销已开始被我国企业采用,各种网络调研、网络广告、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网络营销活动,正异常活跃地介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去。1 研究网络营销的意义和目的网络营销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的总称。互联网革命中网络营销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新型的商务概念。网络是一种新媒介或新分销渠道,可以代替或至少补充现存传统的分销方法。网络的演变是快速巨大的,网络营销活动将使我们把市场营销理解为“完整的价值提供过程,并超越公司内部传统的分工界限”,网络同时还简化和缩小了所有类型的组织,而且让我们更进一步扩展市场营销的概念,使其成为企业可以不断改进和协作完成的一整套工作能力而非孤立的职能单位。网络营销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企业营销的重要方式。在美国,有超过 40%的企业在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业务,美国《财富》杂志统计的全球 500强几乎全部在网上开展营销业务。全球互联网上交易额1996 年为 30 亿美元, 1997 年 134 亿元美元,年为 313 亿美元,预计 1999 年将达到 710亿美元,2000 年将突破 2230 亿美元,到 2010年网络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将达到 42%。网络营销极具发展前景,必将成为 21世纪的企业营销主流。互联网意味着低成本,意味着机会,全球一体化,服务个性化,开放互动和平等,它引发人类社会最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互联网革命将使中国获得与世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机会,而这场革命的迟到者将会彻底地丧失时机。这一点与工业革命可在不同国家先后演进截然不同。研究网络营销的目的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处理技术的一个飞跃,其影响不会仅仅停留在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上。由于某些因素的改变,尤其是供应链的缩短、市场核心的转移、各方面管理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改革自身、重新适应新环境、迅速投入新环境的最佳契机,体现在电子商务中最直接的应用就是网络营销,而网络营销最直接地改变着传统经济形态,最深刻地改变着企业运作方式。电子商务的应用将使企业从网络中获取巨大的资源和潜力,企业将拥有全球的市场,同时将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和商业经营模式转型带来的冲击、机遇和挑战。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网上购物始于 1999年。这一年先是 8848网上超市震撼登场,接着是拍卖网站接踵而来,加上轰动一时的“网上 72小时测试”使人们真正感受到网上购物已走入网民生活,而起催化剂的是招商银行一网通的推陈出新和有 70多家商户加盟的招商网上商城的正式启动;在 1998年,中国银行便推出了网上购物服务,招商行的市场触角和行动似乎更为敏锐和快捷,加上成功地市场宣传和网上购物幸运抽奖活动,为 1999年的网上购物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在 2000年中国政府和企业上网工程的全面启动,无疑证明了政府及企业对网络的巨大资源和潜力有了一定的重视和开发。从这些实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目前网络营销已开始被我国企业采用,网络营销势必将成为 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主流。研究网络营销的目的就是要求企业把传统经营模式与电子商务网络模式紧密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以网络带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在 21世纪更方便、更快捷、更具有信息化的特征,使网络成为我国与世界经济交流的重要枢纽。网络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的明显优势网络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无时间地域限制、无时间版面约束、内容详尽 ,多媒体传送,形象生动、双向交流、反馈迅速等特点,有利于提高企业营销信息传播的效率,增强企业营销信息传播的效果,降低企业营销信息传播的成本。网络营销无店面租金成本,且有实现产品直销,能帮助企业减轻库存压力,降低经营成本。国际互联网覆盖全球市场,通过它企业可以方便快捷地进入任何一个市场。尤其是世贸组织第二次部长会议决定在下次部长会议之前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网络营销更为企业架起了一道通向国际市场的绿色渠道。在网上,任何企业都不受自身规模的绝对限制,都能平等地获得世界各国各地的信息及平等地展示自己,这为中小企业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发展空间。利用互联网,中小企业只需花极小的成本,就可以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全球信息网和贸易网,将产品信息迅速传递到以前只有财务雄厚的大公司才能接触到市场中去,平等地与大企业进行竞争。从这个角度看,网络营销为刚刚起步且面临强大竞争对手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武器。网络营销中公平、公正、公开的经营特色,体现在销售和服务的价格、质量等方面。网络营销能使消费者拥有比传统营销更大的选择自由。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在全球范围内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快速寻找所需的商品,并进行充分比较,有利于节省消费者的交易时间与交易成本。此外,互联网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与消费者一对一的沟通。准确高效的服务营销。网络营销并非只是通过网上直接销售一种形式,利用网络开展服务和技术支持同样是一种营销形式,而且是极具魅力的一种营销形式。比如在互联网上企业提供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产品咨询服务、顾客咨询服务、技术使用指南、顾客意见收集和反馈、产品质量指标、质量监督等等服务。2 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 为,网络营销起步较晚,直到 1996 年,才开始被我国企业尝试。 1997年,江苏无锡小天鹅利用互联网向国际上八家大型洗衣机生产企业发布合作生产洗衣机的信息,并通过网上洽商,敲定阿里斯顿作为合作伙伴,签定合同万元;海尔集团 1997 年通过互联网将 3000台冷藏冷冻冰箱远销爱尔兰,至 1999 年 5 月 12日,该公司累计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共 11298次,接受并处理用户电子函件 3600多封,访问人数由去年同期平均每天 2300 人次扩大到现在平均每天 27000人次,并有 20%的出口业务通过互联网实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不少商业企业也纷纷在网上开设虚拟商店,全国网上商店已达 100家左右。目前网络营销已开始被我国企业采用,各种网络调研、网络广告、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网络管销活动,正异常活跃地介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经国家信息中心有关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有 8万余家企业已加人互联网涉及网络营销,其中以计算机行业、通讯行业、金融行业较为普遍,计算机行业占 34%,通讯行业为 23% ,金融行业为 11% , 其他为 32%.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具体表现在:第一,网络竞争意识不强,对网络营销认识不清。绝大部分企业还只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这一虚拟市场对赢得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把网络看得过于神秘,总以为只有工程师、电脑技术人员才能使用这一高科技产物。第二,上网企业数量少,分布不均衡。目前,国内企业上网总体雷声大,雨点小,全国 560万家企业(含乡镇企业)中,上网企业所占的比例不足五 %,且集中分布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几个大城市。上网企业数量少,测览的客户就下降,网络给企业创造的效益就减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第三,网络利用率不高,营销方式单一。大部分上网企业的网络营销只仅仅停留在网络广告与网络宣传促销上,而且最终促销也只是将企业的厂名、品名、地址、电话挂在网上而已。很少有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域名网址,并利用其对企业形象及产品作具体、系统介绍,网络利用率低。甚至有不少企业上网是为了赶时髦、追潮流,把网络仅当作一种方便快捷价廉的通讯联络方式。网络调研、网络分销、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服务等营销活动,涉足者寥寥无几,网络对企业营销的巨大优势与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第四,网络营销产品少、范围不广。目前,我国企业网上营销的产品主要集中于电脑及其配件、软件、图书、汽车等有限的几类特殊产品,面向大众的服装、食品、日用品、家电等上网的商品甚少。第五,网络营销策略水平不高,效益不佳。对网络营销这一特殊营销方式的营销策略缺乏系统研究,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营销策略。不少企业还只能沿用过去传统实体市场营销策略,网络营销效益不高。据悉,目前全国开通网上购物的商业企业,迄今尚无一家盈利,不少网上商店开张不久即宣布倒闭,少数几家也是依靠现时的实体商场的信誉而勉强维持。我国网络营销中出现的问题从整体看,网络营销并未取得应有的效益从整体看,我国目前的网络营销并未取得应有的效益。据有关人士分析,在中国开展网络营销理应节省 76 . 59%的交易费用,但实际上只节省了11. 61%的交易费用。这说明中国网络营销的效益潜力只发挥了 .在近几年的电子商务热中,我国兴办了不少电子商务网站。但相当一部分电子商务网站走的是“大肆炒作——吸引公众——争取广告——上市圈钱”这样一条路子,并没有在扎扎实实地搞好商务上下功夫。由于网上交易量太少,其收入不足以维持日常的运转,大多数网站不得不依靠外来的资金投入(俗称“烧钱”)就是说,我国的电子商务中存在不少泡沫的成分。 2000年下半年以来,在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迅速下降的影响下,我国不少互联网企业出现了生存危机,裁员、倒闭接踵而至。在我国,政府部门是信息的最大拥有者和最大使用者。而据调查,政府部门掌握的可公开信息中,有近 80%处于封闭状态。虽然许多政府部门花费大量资金,开启了政府网站,但相当数量的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陈旧,特色欠缺,没有充分发挥政府信息窗口的基础作用。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网络虽然发展很快,但在许多方面(包括普及程度、技术管理、通讯速度、资费水平、安全保密等等)仍远不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据国家统计局调查, 1999年我国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的计算机只有 台。由于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低,上网率更低,在家上网者主要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和青少年学生,再加上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差、线路少、费用高、速度慢,安全性不高。因此,难以形成对电子商务较大规模的最终有效需求。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据对重点企业的调查,我国重点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不充分等问题。虽然有 74%的重点企业建立网站或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主页,但网站质量较好的仅有 28%,且行业和地区发展十分不平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累计仅占总资产的 ,与发达国家大企业 8 % -10%的水平相距甚远。我国信息产业整体技术落后,尤其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品和技术。据对国家重点企业的调查,在企业主要信息化装备的配备中,境外品牌的产品和技术占有绝对的市场垄断地位。所有这些严重制约着信息产业与网络营销在我国的发展。 社会公众对网络营销的安全与可靠性存在疑虑网络营销本身的运行模式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人们固有的消费与购物方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国际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网上交易面临种种风险。目前,我国仍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还很不成熟,社会信用体系很不健全。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坑蒙拐时有发生,互相拖欠相当普遍,交易行为缺少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网络营销有相当的风险。在网上交易中,如何保护企业的商务秘密,如何确定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和可靠性,如何保证交易达成后的不可否认性和不可修改性,如何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网上交易发生纠纷怎么办,如何取得满意的售后服务等等。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和消费者对网络营销的信心和热情。再加上传统购物观念对消费者的束缚,都会制约网络营销的发展。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和金融体系支撑不足应当指出,即使在电子商务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单纯依靠网络也无法完成商务活动的全过程。这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实物商品必须借助于其他运输工具送到企业或消费者手中,才能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发达国家的货物配送体系社会化程度高,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可以将配送任务交给专门从事快递业务的企业去完成,既安全快捷,费用也比较低廉。在我国,目前货物配送体系尚不完善,快递业务尚未充分开展。不少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不得不自办快递业务,不仅无法覆盖较为广阔的区域,而且费用较高,配送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影响企业效益和消费者网上购物的意欲。网络营销虽然缩小了企业之间的信息虚拟市场的竞争差距,但对企业的物流水平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拥用全国物流能力的企业寥寥无几,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物流能力不强,效率不高,不能及时与网络用户实体交流,已成为阻碍其网络营销发展的主要因素。高层次的电子商务还需要有相应的安全高效的电子化金融服务相配套。目前我国金融水平和电子化程度不高,现阶段绝大部分的电子商务只能做到“在线浏览,离线交易”,无法进行“网上支付”。网络分销也成了一种“网上订货、网下付款”的一种交易方式 ,极大地影响了网络分销的效率。这对于提高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效益和水平是不利的。3 发展我国网络营销的主要对策大力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事业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搞好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必须更新企业经营观念,改革企业经营管理,建立起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政府要为企业信息化做好组织工作,制定好发展规划。开展电子商务的示范工程,积累经验。首先,在一些管理特点比较适合电子商务发挥长处的领域中推行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应选择条件成熟的行业,国家优先发展的行业,例如银行、民航、证券、外贸、连锁店、软件、出版物和影视产品等。 让这样的行业先行动起来,获得成功,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去带动其他的企业。其次,对那些经济比较发达、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领导重视、对电子商务有需求和有效益的地区,特别是一些有条件的沿海省市。以及内地的少数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应鼓励他们不失时机地发展各种方式的电子商务,发挥其示范效应。以便向其他地区推广普及。第三。采取在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的结合中逐步扩大电子商务比重的做法,电子商务解决不了的问题先由传统商务解决,这样电子商务的起步和发展将会容易一些。加强物流配送系统的建立发展网络营销,必须物流先行。国外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面有着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物流中央化的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主,突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模式。我们应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的物流配送系统。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发展电子商务的方向和目标。重点发展 B to B(互联网上商家到商家的电子商务模式),积极推动 B to C (互联网上商家到顾客的电子商务模式 )。企业应设计和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物流平台并对物流平台有科学的管理。鼓励和倡导发展第三方物流。解决好网上支付问题网上支付问题解决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策略:①在技术标准上应该具有战略眼光,不仅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网上支付安全认证中心,而且努力和国际标准接轨。②及早立法,确定网上银行的资格认定,规定网上交易的权利和义务,并严厉打击黑客犯罪行为,将网上支付纳入到一个安全的、可预测的法律框架之内。③由政府牵头,各商业银行、中介机构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响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体系。加快建立和建全网络营销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网络营销的立法与监督,规范企业的网络营销行为。在网络商场的市场准入制度、网络交易的合同认证、执行和赔偿、反欺、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征管、广告管制、交易监督,以及网络有害信息过滤等方面的制定规则,为网络营销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法律环境。制订鼓励、扶持网络营销发展的优惠政策,为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对网络营销的发展也要科学的规划,统筹安排,即要防止畏缩不前,又要避免不顾客观现实条件的急躁冒进。为网络营销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加快电信产业的发展以打破电信行业垄断经营的局面,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善电信服务质量,调低电信的资费标准,使网络消费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相适应,使网络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为网络营销创造人气基础。加快改善网络硬件设施,改变低水平设施与高水平收费的现状,在尽快打破制约网络营销发展的技术瓶颈的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性方面的工作。为网络营销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打破传统购物观念对网络营销的制约千方百计打破传统购物观念对消费者的束缚。网络营销不仅是对企业经营理念的革命,而且也是对消费者购物观念的革命。据调查 39%的人认为网上商品无实体感,对其质量不放心,而宁愿选择自己去市场中购买这。种眼见为实的传统购物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消费者对网络营销这一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制约了网络营销在我国的发展。所以必须强化对网络营销在我国的舆论宣传,提高社会与公众对网络营销的认识,消除他们对网络营销的陌生感,神秘感,增强对网络营销的信任感。引导广大消费者改变过去眼见为实的传统购物方式与购物习惯,使其从心理上接受网络营销,以达到为网络营销形成较大规模的最终有效需求的目的。真正认识到网络营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网络营销的潜力效益充分认识发展我国网络营销对经济的发展作用及抢占网络信息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有利时机,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政府及企业必须对互联网蕴涵的资源和潜力优势有真正意义上的认识,从而加强网络技术研究,改善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网络整体水平以强化我国的信息化基础。广泛开展对网络营销的学术研究,不断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营销新方式与新策略。企业和政府对互联网络应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应用:政府部门是信息的最大拥有者和最大使用者,要充分发挥政府信息窗口的基础性作用;企业应尽快尽早地申请和注册自己的网址域名,并加强对网址域名的宣传,努力树立网络形象,并要确定适合网络营销的产品,采用低价的策略吸引消费者。网络营销的成功离不开优质服务的支撑,所以企业要向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建立服务质量信息系统,改进服务流程。还要切实提高自身物流能力,大力培养网络人才。同时要整合其他营销手段,不断提高网络营销的水平和效益。参考文献:[1] 王旗林,黎志成。网络营销的策略探讨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3)。[2] 司林胜。网络营销绩效评价研究 [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 .[3] 刘新武,祝伟明。网络营销现状及改进策略 [J].企业经济,2005(1 1) .

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在电子商务专业论文写作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 总结 与概括。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一) [1] 黄崇珍, 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 信息技术, 2004 年11月,第28 卷 第11期 [2] 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 张晓燕.对中国B2C 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 年9 月(中),总第443 期. [4] 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 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 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 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 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 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 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 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 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 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 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 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 .2010(8).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二) [1]张洪斌,赵玉敏.我国快递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物流.1999. [2]李炎.当前形势下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物流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09. [3]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晏敬东,石银萍,李谦.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 [5]赵玉敏,张洪斌.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 报告 [J].2006. [6]常楠.中国民营快递业SWOT分析及选择 [J].商业周刊.2010. [7]Heider, .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8]李谦,吕利平,晏敬东.我国快递业的产业环境分析 [J].商业经济.2010. [9]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10]周艳军.我国快递业品牌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 财贸经济, 2001,(05) . [11] 沈玉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2001. [12]罗德曼.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与控制[J].2006. [13]William To Sell A House Fast In A Slow Real Estate Market: A 30-Day Plan For Motivated Sellers[M].Wiley,. [14]Porter ’S WORLD[M].Macmillan,. [15]吕晓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瓶颈及解决方案[J].科技论坛.2008. [16]谢勇,廖佑莲.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物流技 术.2008. [17] 李善伟.电子商务下网购物流配送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00. [18]魏斐翡.基于网上消费者风险的快递服务满意度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 学报.2011. [19]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J].2000年. [20]朱闪闪,方威.我国农产品流通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探讨[J].湖南省市场学会会暨.2010.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三) [1] 黄崇珍, 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 信息技术, 2004 年11月,第28 卷 第11期 [2] 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 张晓燕.对中国B2C 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 年9 月(中),总第443 期. [4] 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 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 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 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 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 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 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 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 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 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 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 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 .2010(8). 猜你喜欢: 1. b2c电子商务参考文献 2. 电子商务风险论文参考样本 3. 关于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最全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应变式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直接作用于被测量、并能按一定规律将其转化为同种或别种量值输出的器件。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感器技术论文 范文 ,仅供参考!传感器技术论文范文篇一 传感器及其概述 摘 要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直接作用于被测量、并能按一定规律将其转化为同种或别种量值输出的器件。目前,传感器转换后的信号大多是电信号,因而从狭义上讲,传感器是把外界输入的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关键词】传感器 种类 新型 1 前言 传感器是测试系统的一部分,其作用类似于人类的感觉器官,也可以认为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人们借助传感器可以去探测那些人们无法用或不便用感官直接感知的事物,如用热电偶可以测量炽热物体的温度;用超声波换能器可以测海水深度;用红外遥感器可从高空探测地面形貌、河流状态及植被的分布等。因此,可以说传感器是人们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有力工具,是测量仪器与被测量物体之间的接口。通常情况下,传感器处于测试装置的输入端,是测试系统的第一个环节,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测试系统,对测试精度有很大影响。 2 传感器的分类 按被测物理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位移、力、温度、流量传感器等;按工作的基础不同,可以分为机械式传感器、电气式传感器、光学式传感器、流体式传感器等;按信号变换特征可以分为物性型传感器和结构型传感器;根据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直接的能量关系,可以分为能量转换型传感器与能量控制型传感器。 3 常见传感器介绍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又叫电阻应变计,其敏感元件是电阻应变。应变片是在用苯酚,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浸泡过的玻璃基板上,粘贴直径为左右的金属丝或金属箔制成。敏感元件也叫敏感栅。其具有体积小、动态响应快、测量精度高、使用简单等优点。在航空、机械、建筑等各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属的应变效应,即金属导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其电阻值随机械变形的变化而变化。其可以分为: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式两类。金属应变片有金属丝式、箔式、薄膜式之分。半导体应变片具有灵敏度高(通常是丝式、箔式的几十倍)、横向效应小等优点。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金属电阻应变片式是利用导体形变引起电阻变化,而半导体应变片式则是利用电阻率变化引起电阻的变化。 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转换成电容量变化的装置,它实质是一个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由于电容与极距成反比,与正对面积和介质成正比,因此其可以分为极距变化型、面积变化型和介质变化型三类。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的优点是可进行动态非接触式测量,对被测系统的影响小,灵敏度高,适用于较小位移的测量,但这种传感器有非线性特性,因此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面积变化型传感器的优点是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但与极距型传感器相比,灵敏度较低,适用于较大的直线或角位移的测量。介质变化型则多用于测量液体的高度等场合。 电感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如力、位移等,转换为电感量变换的一种装置,其变换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电感式传感器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自感式,互感式和涡流式三种。 电感式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简单,传感器无活动电触点,因此工作可靠寿命长。灵敏度和分辨力高,能测出微米的位移变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强,电压灵敏度一般每毫米的位移可达数百毫伏的输出。线性度和重复性都比较好,在一定位移范围(几十微米至数毫米)内,传感器非线性误差可达~。同时,这种传感器能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输、记录、显示和控制,它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广泛被采用。但不足的是,它有频率响应较低,不宜快速动态测控等缺点。 磁电式传感器 磁电式传感器是把被测物理量转换为感应电动势的一种传感器,又称电磁感应式或电动力式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一个匝数为N的线圈,当穿过它的磁通量变化时,线圈产生了感应电动势。磁通量的变化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如磁铁与线圈做切割磁力线运动、磁路的磁阻变化、恒定磁场中线圈面积的变化,因此可制造出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用于测量速度、扭矩等。 压电式传感器 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可逆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压电效应进行工作的器件。最简单的压电式传感器是在压电晶片的两个工作面上进行金属蒸镀,形成金属膜,构成两个电极。当晶片受压力时,两个极板上聚集数量相等而极性相反的电荷,形成电场。因此压电传感器可以看成是电荷发生器,又可以看作电容器。 4 新型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用生物活性材料(酶、蛋白质、DNA、抗体、抗原、生物膜等)与物理化学换能器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发展生物技术必不可少的一种先进的检测 方法 与监控方法,也是物质分子水平的快速、微量分析方法。各种生物传感器有以下共同的结构:包括一种或数种相关生物活性材料(生物膜)及能把生物活性表达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物理或化学换能器(传感器),二者组合在一起,用现代微电子和自动化仪表技术进行生物信号的再加工,构成各种可以使用的生物传感器分析装置、仪器和系统。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待测物质经扩散作用进入生物活性材料,经分子识别,发生生物学反应,产生的信息继而被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换能器转变成可定量和可处理的电信号,再经二次仪表放大并输出,便可知道待测物浓度。 激光传感器 激光传感器: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它由激光器、激光检测器和测量电路组成。激光传感器是新型测量仪表,它的优点是能实现无接触远距离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量程大,抗光、电干扰能力强等。激光传感器原理:激光传感器工作时,先由激光发射二极管对准目标发射激光脉冲。经目标反射后激光向各方向散射。部分散射光返回到传感器接收器,被光学系统接收后成像到雪崩光电二极管上。雪崩光电二极管是一种内部具有放大功能的光学传感器,因此它能检测极其微弱的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5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不断提高着自身认知世界的能力。传感器在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上的作用。目前,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相信未来,传感器技术将会出现一个飞跃。 作者简介 杨天娟(1991-),女,河北省邯郸市人。现为郑州大学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1 传感器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温度传感器 摘 要:温度传感器是最早开发、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感器。据调查,早在1990年,温度传感器的市场份额就大大超出了 其它 传感器。从17世纪初,伽利略发明温度计开始,人们便开始了温度测量。而真正把温度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是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赛贝发明的,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热电偶传感器。随后,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半导体热电偶温度传感器、PN结温度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相继而生。也使得温度传感器更加广泛的应用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本文主要介绍了温度传感器的分类、工作原理及应用。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温度;摄氏度 中图分类号:TP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 transducer),利用物质各种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把温度转换为可用输出信号。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现代的温度传感器外形非常得小,这样更加让它广泛应用在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中,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无数的便利和功能。 一、温度的相关知识 温度是用来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高低要用数字来量化,温标就是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常用温标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摄氏温标是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在100摄氏度和0摄氏度之间进行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摄氏度。热力学温标是威廉汤姆提出的,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建立温度仅与热量有关而与物质无关的热力学温标。由于是开尔文 总结 出来的,所以又称为开尔文温标。 二、温度传感器的分类 根据测量方式不同,温度传感器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是指传感器直接与被测物体接触,从而进行温度测量。这也是温度测量的基本形式。其中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又分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等。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是测量物体热辐射发出的红外线,从而测量物体的温度,可以进行遥测。 三、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一)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结构简单,仅由两根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焊接而成,是应用最广泛的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是根据热电效应原理制成的:把两种不同的金属A、B组成闭合回路,两接点温度分别为t1和t2,则在回路中产生一个电动势。 热电偶也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B焊接而成,焊接的一端称为工作端或热端。与导线连接的一端称为自由端或冷端,导体A、B称为热电极,总称热电偶。测量时,工作端与被测物相接触,测量仪表为电位差计,用来测出热电偶的热电动势,连接导线为补偿导线及铜导线。 从测量仪表上,我们观测到的便是热电动势,而要想知道物体的温度,还需要查看热电偶的分度表。 为了保证温度测量结果足够精确,在热电极材料的选择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物理、化学稳定性要高;电阻温度系数小;导电率高;热电动势要大;热电动势与温度要有线性或简单的函数关系;复现性好;便于加工等。根据我们常用的热电极材料,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可分为标准化热电偶和非标准化热电偶。铂铑-铂热电偶是常用的标准化热电偶,熔点高,可用于测量高温,误差小,但价格昂贵,一般适用于较为精密的温度测量。铁-康铜为常用的非标准化热电偶,测温上限为600摄氏度,易生锈,但温度与热电动势线性关系好,灵敏度高。 (二)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虽然结构简单,测量准确,但仅适用于测量5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而要测量-200摄氏度到500摄氏度的中低温物体,就要用到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电阻式温度传感器是利用导体或者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大多数金属在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电阻值要增加到。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就是要将温度的变化转化为电阻值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桥转换成电压信号送至显示仪表。 (三)半导体热敏电阻。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特点是灵敏度高,体积小,反应快,它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显著变化的特性制成的。可分为三种类型:(1)NTC热敏电阻,主要是Mn,Co,Ni,Fe等金属的氧化物烧结而成,具有负温度系数。(2)CTR热敏电阻,用V,Ge,W,P等元素的氧化物在弱还原气氛中形成烧结体,它也是具有负温度系数的。(3)PTC热敏电阻,以钛酸钡掺和稀土元素烧结而成的半导体陶瓷元件,具有正温度系数。也正是因为PTC热敏电阻具有正温度系数,也制作成温度控制开关。 (四)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元件与被测物体互不接触。目前最常用的是辐射热交换原理。这种测温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可测量运动状态的小目标及热容量小或变化迅速的对象,也可用来测量温度场的温度分布,但受环境温度影响比较大。 四、温度传感器的应用举例 (一)温度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是测量发动机的进气,冷却水,燃油等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转换为电信号输送给ECU.对于所有的汽油机电控系统,进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度是ECU进行控制所必须的两个温度参数,而其他的温度参数则随电控系统的类型及控制需要而不尽相同。进气温度传感器通常安装在空气流量计或从空气滤清器到节气门体之间的进气道或空气流量计中,水温传感器则布置在发动机冷却水路,汽缸盖或机体上上的适当位置.可以用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有绕线电阻式,扩散电阻式,半导体晶体管式,金属芯式,热电偶式和半导体热敏电阻式等多种类型,目前用在进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度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二)利用温度传感器调节卫生间的温度。温度传感器还能调节卫生间内的温度,尤其是在洗澡的时候,能自动调节卫生间内的温度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就能很好的控制卫生间内的环境从而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现在大部分旅馆和一些公共场所都实现了自动调节,而普通家庭的卫生间都还是人工操作,尚未实现自动调节这主要是一般客户不知道能够利用传感器实现自动化,随着未来人们的进一步了解,普通家庭的卫生间也能实现自动调节。 参考文献: [1]周琦.集成温度传感器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1]高金. 载货汽车载荷状态在线监控系统的研发[D].青岛理工大学,2016.[2]田晶晶,李世武,苏建,王琳虹,孙文财,陈璐.基于位移传感器的汽车超载动态监测预警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42(06):1475-1480.[3]陈广华,鞠娜,杨飞,李建伟.基于粘贴式应变传感器的车辆超载监测系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37(04):409-414.[4]王兴,孔强强.基于单片机的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的设计[J].现代科学仪器,2012(05):67-70.[5]陈文龙.收费站入口不停车治超计重检测系统的应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4):7-11.[6]张小娟,高蕊,常豪豪.基于单片机液位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18,38(03):108-112.[7]宋豫晓.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航空气象报文综合监控告警系统[J].红外,2018,39(02):28-33+43.[8]王立斌,高波,赵佩,张超,安思达.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流水线表位故障定位及报警系统设计[J].河北电力技术,2018,37(01):33-34+48.[9]李明娟.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汽车并线辅助系统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2):133-135+142.[10]吴增,齐虹,陈冲.车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系统设计[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06):860-865.

国家图书馆,收藏有中国大陆各校、历届、所有的硕博毕业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