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高校继续教育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高校继续教育的论文题目

教育教学论文题目一: 1、试析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2、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3、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 4、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对策研究 5、中国石油管道局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规划研究 6、国际教育与国际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7、深入发展时期教育技术理论演变的研究 8、大学生绿色教育若干问题研究 9、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 10、法制教育的功能探究 11、运用教育技术实现有效教学 12、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 1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探索 14、关于分层作业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15、中小学教师实践新课程的若干问题

有很多呀,我就分享几个教育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题给你看看吧1、面向物理核心素养下《加速度》教学设计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研究3、新时代持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4、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研究5、“双减”政策下,家校如何为学生“减负”“增识”6、从“国际化”到“本土化”: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研究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 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人类在不断的学习中进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教育方式 方法 也更新换代。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教育方向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教育类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1、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互换初探

2、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生物情境问题教学各因素分析

3、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大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4、微课题研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范式

5、建构主义视野下“学前 儿童 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6、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

7、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8、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翻转课堂之管窥

9、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0、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

11、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2、学前教育游戏课件的设计探索

13、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对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基于江西省R县的调查研究

1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15、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16、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

1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

18、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创编游戏型课件的策略性研究

19、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如何创编幼儿游戏课件

20、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研究

21、基于古斯基评估模式的教师网络培训分析

22、放开营利性学校办学领域的取向与策略探析

2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

24、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

25、学前教育远程师资培训系统建设的路向分析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韩国企业支持女童教育

27、初构案例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28、浅析当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9、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30、徐州市区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31、学前高专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32、家庭功能弱化对学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33、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34、刍议学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

35、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韧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36、浅析多媒体视域中的学前 英语听力 培养

37、浅谈如何发挥多媒体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38、论培训机构在中国现在社会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39、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

40、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缺位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41、我国幼儿教育软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2、浅谈学前心理学教育教学策略

43、微课在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中的应用

44、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平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45、国营农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有序移交

46、广西民办幼儿教师规范化教学行为实施策略研究

47、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主观幸福感调查

48、顶层设计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49、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中的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

50、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

51、“五位一体”生态教育链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势科学视角

52、特殊儿童团体游戏治疗的研究综述

53、互联网技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探析

54、美国高宽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及其启示

55、学前儿童观点采择训练的可行性分析及策略

56、襄阳市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57、简谈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58、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59、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60、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探析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

1、室外体育课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3、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养护教育

4、注意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5、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6、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探索

7、建好学生体育档案

8、体育场所服务质量的理论研究

9、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 热点 问题的探讨

10、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11、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

12、中学体育课理论教学探讨

13、体育教学与训练

1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5、村小中青年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6、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17、体育课集合队形的变化的教学 随笔

18、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19、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工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之关系

21、要带着爱心去上课--中学体育课教学体会点滴

22、世界体育发展与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

23、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4、中国体育产业尚处胚胎期

25、体育 文化 的全球化与民族化

26、体育意识剖析

27、关于在体育教学当中加强迁移规律运用的建议

28、体育课要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29、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0、对我国体育科技一体化训练体系的几点研究

31、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32、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33、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4、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途径

35、略谈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6、中国与世界优秀 跳远 运动员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

37、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的建议

38、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9、 武术 套路发展的动因

40、对跳远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探讨

41、对中学生课外活动浅析

42、发展 网球 俱乐部的市场

43、肥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良影响

44、肥胖与有氧运动的研究分析

45、高等教育中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46、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7、关于初中体育课“减负”问题的分析研究

48、关于大学生对人体肥胖问题的看法与分析

49、关于大学生健康促进问题的探讨

50、关于 篮球 抢篮板球的探讨

教育叙事 论文题目

1、 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关怀——一年级上册教育叙事 故事

2、 教育叙事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适切性探究

3、 教育叙事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实录

4、 均衡发展政策与农村教师的幸福感——两位农村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

5、 论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结构及环节

6、 教育叙事视域下精准资助对建档立卡生学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7、 公共艺术教育叙事研究之师生演剧活动——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8、 教师职业生涯起步的教育叙事

9、 蒙汉双语家庭子女的语言习得困境:教育叙事与 反思

10、 我和我那“别样的花儿”——小学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教育叙事

11、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转向与国际传播

12、 高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审视:适切性、局限性及突破

13、 基于教育叙事的音乐教学研究

14、 父母责任的代际传承: 家庭教育 百年回眸——基于50个中国家庭的教育叙事研究

15、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6、 教育叙事研究——关于故事和生活经历的研究法

17、 不妨来点温柔的惩罚——我与一个孩子三次“斗争”的教育叙事

18、 高师教育叙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QT师专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19、 让教育叙事成为钻石的“五部曲”

20、 教育叙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21、 教育叙事:教育专业硕士生的成长途径

22、 论数学教育叙事

23、 教育叙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24、 教育叙事案例:每个天使都有一双美丽的翅膀

25、 教育叙事,教师写作突围的捷径

26、 巧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冷战中的对峙》教育叙事

27、 运用教育叙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

28、 思想政治课教材处理中的教育叙事

29、 教育叙事研究促进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30、 最美“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校本研修课教育叙事

31、 给“教育叙事”把脉

32、 音乐教师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客观诉求

33、 藏族地区数学教师角色认知的教育叙事研究

34、 历史教育:叙事之上的知识展开

35、 教育叙事:“两个密度”引发的思考

36、 浅析开展 高一政治 教育叙事研究的策略与反思

37、 教育叙事与小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

38、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探讨

39、 用写故事的方式理解教育——教育叙事写作的实践与思考

40、 激发是课堂的灵魂——我的教育叙事

41、 中秋月圆——《 中秋节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叙事

42、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探究

43、 展现体育教师教育智慧的教育叙事

44、 教育叙事研究困惑解读

45、 基于教育叙事研究的医学院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研究

46、 一节 作文 教学参赛课的教育叙事研究

47、 教育叙事:大学新生学习生活转变的有效路径

48、 虚构的教育叙事要不得

49、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50、 职前教师个人理论研究——基于实习日志的教育叙事分析

教育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本科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

★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

★ 毕业论文题目来源

继续教育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一、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2 徐静,金锐; 浅谈会计继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继续教育; 2004年06期; 52 3 武珂新; 会计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平原大学学报; 2001年03期; 81-82 4 许忠达; 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J]; 经济师; 2002年05期; 177-178 5 林亦锵; 浅议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J]; 交通财会; 2001年07期; 19-20 6 张敏,赵绍然;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探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04年11期; 108-109 7 朱文英; 当前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5年02期; 50-51 8 吴东江;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初探[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01期; 32+54 9 丛爱红;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探索[J]; 煤炭高等教育; 2001年04期; 88-89 10 赵莲花;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浅议[J]; 煤炭经济研究; 2001年10期; 55-57 11杨宗昌,乔旭东; 会计继续教育体系架构分析 [J];财会通讯; 2001年10期 12齐兴利,张立红;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讨 [J];继续教育研究; 2001年01期 13许秀敏; 实施《行政许可法》后进一步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探讨 [J];会计之友; 2005年09期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编写提纲。从写作程序上讲,它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从提纲本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所谓构思谋篇,就是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像写一首短诗、一篇散文、一段札记那样随感而发,信手拈来,用一则材料、几段短语就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感情;而是要用大量的资料,较多的层次,严密的推理来展开论述,从各个方面来阐述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构思谋篇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必须编制写作提纲,以便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 有些学生不大愿意写提纲,喜欢直接写初稿。如果不是在头脑中已把全文的提纲想好,如果心中对于全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步骤还是混乱的,那么编写一个提纲是十分必要的,是大有好处的,其好处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三、判断题(共10题) 1.可靠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错 ) 对

2.一般借款的汇兑差额应该计入当期损益中。( 对 ) 错

3.在建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试生产产品对外出售取得的收入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错 ) 对

4.满足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付款时间超过一年的辞退福利,企业应当选择适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错 ) 对

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对 ) 错

6.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错 ) 对

7.对于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应付职工薪酬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对 ) 错

8.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不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 ) 错

9.收回委托加工物资存货的成本包括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支付的加工费、运杂费、增值税等。(错 ) 10.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双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对 )

你可以登录会计证所在地的网站,不知道网址的话搜一下就行,听够24个课时即可参加考试,有次考试机会很方便

看资格证上的发证日期,日期的当年不需要参加继续教育,发证日期的下一个年度开始每年必须参加继续教育

会计继续教育考试不难,考试不限时,而且考试有三次考试机会,考试是随机抽题,主要就是一些基本知识和道德规范而已。 会计继续教育考试不难,考试不限时,而且考试有三次考试机会,考试是随机抽题,主要就是一些基本知识和道德规范而已,总共有三十道题目,单选、多选、判断各十题,考试题目不难,认真听听课,仔细看看课程讲义,通过是很简单的,不用担心,试题基本上都在购买的材料里了。 听够24小时,根据你选的课出考题,基本是课件听着听着蹦出来的题,也可以模拟考试,实际的题都在这里面,按指定教材配发的光盘练一遍,过关没问题。 拓展阅读: 会计继续教育的特点: 强制性,严要求。

这个可能对你有帮助. :chinaorff./lunwen/

今也是今年拿的也要继续教育

取得证书的次年再参加继续教育即可,因此09年你不用参加。 想在北京参加继续教育的话,需要办理转调,把会计证转到北京来。山东那边的程序请咨询当地财 政 局,北京的转入需要在北京会 计 网上办理,网站上写得很清楚该怎么办。如果不办转调,仍需在山东参加继续教育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500-150=1350 计税基础=1500-300=1200 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1350-1200=150 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50*25%=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1200 计税基础800 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1200-800=400 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400*25%=100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5,存货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75*25%= 应纳税所得额=3000-150-400+500+250+75=3275 应纳所得税额=3275*25%=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1.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

对于农村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一贯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对于继续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会。这些新理念和方法毕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实践所得——集思广益,只有了解了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进步,也才知道有许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电子白板、需要投影仪才能用。

2.经费问题

西部地区教师普遍待遇低,尤其是农村教师。最近十几年,西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几乎都是由教师自己承担。虽然近几年来我县有部分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给予报销,但除了培训费外,还要承担数目不小的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开支。由于以上原因,许多教师不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改善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参训教师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第一,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当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第二,对培训者进行专门集中培训。在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单位抽取一定的人员参加由国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组织的专门培训。这些专家学者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较高认识,参与过课改,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通过他们对地方培训者进行培训,可以整体提高培训者素质,更好地为地方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第三,地方继续教育培训脱离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训教师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训教师每年必须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一定的调研,走入中小学课堂,及时挖掘中小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情况来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培训中解决教师们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重视继续教育。

2.培训形式多样化

第一,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学习内容。它注重在探讨中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第二,专家引领教育方式。让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通过专家们的示范以及在专家提供的新的理论指导下,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教师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学校接受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完成培训科目,最后通过考试而达到目的。第四,送教下乡模式。由相关部门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让一些经过培训的高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的乡镇上对教师进行短期的教育培训,使当地教师便捷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第五,远程培训模式。利用网络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一个学习培训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培训对课堂的生成、构建、发展、探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探求,都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学习方式。

3.增强培训实效性的改进方案

第一,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这样便于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第二,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第三,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尝试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试行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履职考核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

4.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们的知识、观念必须更新。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改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继续教育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

5.政府应加大继续教育经费

政府应转变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提供一定的交通、生活补助,减轻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

总之,彝良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培训教师素质的提高,角色的转变,既是培训者,又是教研员,是新理念、新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指导者。还取决于广大教师观念的转变,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希望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来,让农村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上靓丽的一笔。

摘要 :将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能促进中小学教师反思师生关系,并激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情感,这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文章探析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指出积极心理学能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新思路,并探析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及其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Seligman)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全新心理学理念。此前,心理学主要的用途是治疗患者的心理创伤,以医生治疗患者的方式处理心理问题,这种传统心理学也叫消极心理学。不同于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致力于研究和挖掘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要求心理学家用欣赏的眼光挖掘人的潜能,研究人类的积极人格,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

二、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一是积极心理学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继续教育是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对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继续教育通常包括职业道德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等,但随着社会发展,各研究领域之间互相交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适当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理论,以拓宽自身改革的道路。积极心理学在吸纳传统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实证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和预测人类走向幸福和完善的路径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增加了传统继续教育缺乏的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拓宽了原有的改革路径,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积极心理学理念符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保持积极向上态度的人,更容易在逆境中保持好心态,战胜逆境,取得成功。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情感、积极品质的培养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营造,展示了一种积极教育的理念。

四、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路径

(一)丰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为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供终身教育、终身培训观念,通过不断教育培训补充和更新知识[6],补充知识漏洞。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了众多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为许多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优秀研究成果也能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所用,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增添新内容,弥补原有教育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表现出的不足,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愈趋完善。除了旨在弥补教师的知识缺陷、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还应当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但是,现实的教师继续教育往往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这恰恰是积极心理学能弥补的部分。积极心理学强调挖掘人的潜能,致力于培养积极的人格,这对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可见,积极心理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中小学继续教育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的知识方面的缺陷,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完善。

(二)调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象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具有比较明显的计划管理色彩,从中小学、县(区)、市、省到国家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通常是“强制的荣誉和福利”,因此中小学教师自身并没有“是否同意或愿意”参与继续教育的表达权和选择权,这种“强制”的继续教育会促使受教育对象通过“软抵抗”的形式,表达对现行继续教育活动的不满,即在继续教育活动中表现为“出工不出力”[7]。“软抵抗”表示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组织(管理)者面前常常表达“同意学或者愿意学”,但在继续教育的实际活动中“身在曹营心在汉”。换言之,形式上接受培训,实质上在培训课堂“随身携带”其他任务。在接受继续教育后,部分中小学教师并没有将在培训中获得的教育知识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此外,参加培训的教师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水平,有着不同的参与目的,希望从培训中学习的知识并不同,但是继续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是有限的,对不同教师不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也无法关照到所有参与课程培训的老师。积极心理学认为,当自主、能力、关系三种人的先天需要得到满足时,最有可能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培训者可以加大情感方面的投入,给予教师一些空间去发挥,使他们更具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样对培训的效果大有裨益,可以提高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服务于不同教师的个性需求,增强继续教育效果。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是由各区县的教师进修学校或者是教育培训单位负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与计划,通过教师进修学校,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可否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水平,加强了他们的业务能力,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但是,由于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监督与考核,有时行政主体缺位,有时管理职能交叉重合,甚至有些教育培训规定存在漏洞,导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充分激发中小学教师的主体精神。总之,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积极心理学旨在促进人类持续探索自身的积极力量,使人自发追求幸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通过组织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教学能力,促使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扮演提供高水平教育质量的辛勤园丁的角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积极心理学都包含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将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组织系统理论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活动中,有助于解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过程中效率低、教师主体性弱等问题,有益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心理学中组织系统理论的应用,可以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力,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积极心理学中的组织系统理论还能够改善整个社会环境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态度与看法,使整个社会形成支持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帮助中小学教师克服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抗拒心理,促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自身学习或参加有组织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拓展创造能力和补充专业技术水平。对中小学教师来说,继续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更新陈旧的知识和理念,从而扩大视野和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功利性明显,态度不积极。

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从实质上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即使自愿参加,其目的都很明确:要么为了拿文凭,要么为了评职称加分。而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是自身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实际能力。因此,即便是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个别教师也是流于走形式,其实效不尽人意。

2.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单一、培训师资不强。

目培训种类繁多但不系统,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培训方式上,基本上是单一的讲授式,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学员只能在下边被动接受,根本谈不上参与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是教育学院组织的培训,教学效果相对来说会好的多,因为其自身具备较强的师资队伍。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往往没有专职教师,临时找一些领导或者几个有名气的教师讲课,讲的内容往往是大而全的东西,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全不能满足教师对自己学科新的教育理论接受和现代教育技术掌握。

3.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时间难以保障。

中小学教师很难抽出专门时间来学习,工学矛盾突出。很多学校无法安排教师外出参加继续教育,一旦教师出去学习没有相应的教师代课。而很多继续教育的时间都安排在工作时间,很多教师只能调课,回来后加班加点,甚至挤占星期天给学生补课。如此,继续教育不仅不能实现初衷,反而给教师增添了负担。即便是有些培训安排在星期天或者假期,部分老师会因为占用了其休息时间而不愿意参加。

4.培训经费由教师本人承担,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如今大多数中小学校无力承担继续教育经费,中小学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的费用主要是本人自己承担。尤其是偏远、薄弱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本来就很低,培训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无疑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还有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层次不高但名目繁多,培训的费用较高,如果所需费用绝大部分由自己承担,就大大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对继续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1.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目前很多国家对教师在职进修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然而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没有关于培训时间和经费保障的规定。不过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明确建议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制度,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2.适当放开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

可以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方法,是一条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与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不同,其培养过程以课程为主,并且较之学术型硕士,其更侧重于实践。同时,教师到大学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最前沿的理论和最新的教育理念,还可以亲身体验大学校园浓厚的学习与学术氛围,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名师大家,这种耳濡目染的学习,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若能参加教育专业硕士的学习,教师的素质和科研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同时,学历层次的上升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及社会地位,从而间接积极地影响到其教学的心态,提升教学水平。然而,遗憾的是,从目前的规定来看,教育专业硕士仅在在职中学教师中招生,小学教师尚未成为其,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适当放开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使中小学教师均具备参加学习的资格。

3.教育行政部门提升服务意识,带头转变观念。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情况和教师的实际要求,开办高水平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培训,客观考虑培训的场地和时间,选择距离较近的培训场所,避免占用教师上课的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教育理论学习的认识,把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当做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并积极为教师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条件,这样才能把继续教育切实办成为广大教师服务的途径。

4.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培训,可以弥补当前培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积极利用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开发适合自身的校本培训资源,弘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特色,不断丰富继续教育的方式。同时鼓励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学术研究,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断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继续教育体育论文题目

学术堂为体育生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体育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论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2、论体育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3、论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4、论体育教学艺术5、论体育游戏的游戏性6、论体育伤害侵权中的自甘冒险7、论体育科学学术社团的改革与发展8、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9、论体育价值观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10、论体育报道中的民族主义情结11、论体育文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12、延边地区朝鲜族体育价值观的调查报告13、论体育营销与品牌国际化14、论体育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15、聚焦生命-论体育与青少年挫折教育16、论体育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7、论体育舞蹈的审美教育功能18、论体育课程环境19、论体育新闻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20、论体育舞蹈竞技与艺术双重取向的特征

体育的可以的

1、与体育相结合的特色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探索2、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财务管理分析3、河南省体育旅游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基于体育部门的会计管理模式探究5、体育彩票的经济学特征及管理策略6、对完善我国体育运动品牌价格定位管理的思考7、论体育训练单位的财务管理8、竞技体育精神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9、体育类专业财务管理教材及教学方法的研究10、体育企业管理中家族成员问题初探11、上海儿童体育消费现状的分析12、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查研究13、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CUVA)的市场化运作的现状与分析14、山西晋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15、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继续教育的论文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1.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

对于农村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一贯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对于继续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会。这些新理念和方法毕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实践所得——集思广益,只有了解了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进步,也才知道有许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电子白板、需要投影仪才能用。

2.经费问题

西部地区教师普遍待遇低,尤其是农村教师。最近十几年,西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几乎都是由教师自己承担。虽然近几年来我县有部分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给予报销,但除了培训费外,还要承担数目不小的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开支。由于以上原因,许多教师不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改善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参训教师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第一,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当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第二,对培训者进行专门集中培训。在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单位抽取一定的人员参加由国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组织的专门培训。这些专家学者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较高认识,参与过课改,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通过他们对地方培训者进行培训,可以整体提高培训者素质,更好地为地方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第三,地方继续教育培训脱离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训教师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训教师每年必须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一定的调研,走入中小学课堂,及时挖掘中小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情况来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培训中解决教师们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重视继续教育。

2.培训形式多样化

第一,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学习内容。它注重在探讨中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第二,专家引领教育方式。让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通过专家们的示范以及在专家提供的新的理论指导下,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教师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学校接受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完成培训科目,最后通过考试而达到目的。第四,送教下乡模式。由相关部门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让一些经过培训的高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的乡镇上对教师进行短期的教育培训,使当地教师便捷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第五,远程培训模式。利用网络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一个学习培训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培训对课堂的生成、构建、发展、探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探求,都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学习方式。

3.增强培训实效性的改进方案

第一,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这样便于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第二,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第三,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尝试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试行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履职考核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

4.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们的知识、观念必须更新。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改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继续教育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

5.政府应加大继续教育经费

政府应转变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提供一定的交通、生活补助,减轻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

总之,彝良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培训教师素质的提高,角色的转变,既是培训者,又是教研员,是新理念、新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指导者。还取决于广大教师观念的转变,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希望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来,让农村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上靓丽的一笔。

摘要 :将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能促进中小学教师反思师生关系,并激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情感,这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文章探析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指出积极心理学能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新思路,并探析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及其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Seligman)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全新心理学理念。此前,心理学主要的用途是治疗患者的心理创伤,以医生治疗患者的方式处理心理问题,这种传统心理学也叫消极心理学。不同于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致力于研究和挖掘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要求心理学家用欣赏的眼光挖掘人的潜能,研究人类的积极人格,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

二、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一是积极心理学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继续教育是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对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继续教育通常包括职业道德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等,但随着社会发展,各研究领域之间互相交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适当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理论,以拓宽自身改革的道路。积极心理学在吸纳传统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实证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和预测人类走向幸福和完善的路径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增加了传统继续教育缺乏的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拓宽了原有的改革路径,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积极心理学理念符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保持积极向上态度的人,更容易在逆境中保持好心态,战胜逆境,取得成功。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情感、积极品质的培养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营造,展示了一种积极教育的理念。

四、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路径

(一)丰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为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供终身教育、终身培训观念,通过不断教育培训补充和更新知识[6],补充知识漏洞。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了众多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为许多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优秀研究成果也能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所用,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增添新内容,弥补原有教育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表现出的不足,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愈趋完善。除了旨在弥补教师的知识缺陷、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还应当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但是,现实的教师继续教育往往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这恰恰是积极心理学能弥补的部分。积极心理学强调挖掘人的潜能,致力于培养积极的人格,这对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可见,积极心理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中小学继续教育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的知识方面的缺陷,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完善。

(二)调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象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具有比较明显的计划管理色彩,从中小学、县(区)、市、省到国家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通常是“强制的荣誉和福利”,因此中小学教师自身并没有“是否同意或愿意”参与继续教育的表达权和选择权,这种“强制”的继续教育会促使受教育对象通过“软抵抗”的形式,表达对现行继续教育活动的不满,即在继续教育活动中表现为“出工不出力”[7]。“软抵抗”表示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组织(管理)者面前常常表达“同意学或者愿意学”,但在继续教育的实际活动中“身在曹营心在汉”。换言之,形式上接受培训,实质上在培训课堂“随身携带”其他任务。在接受继续教育后,部分中小学教师并没有将在培训中获得的教育知识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此外,参加培训的教师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水平,有着不同的参与目的,希望从培训中学习的知识并不同,但是继续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是有限的,对不同教师不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也无法关照到所有参与课程培训的老师。积极心理学认为,当自主、能力、关系三种人的先天需要得到满足时,最有可能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培训者可以加大情感方面的投入,给予教师一些空间去发挥,使他们更具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样对培训的效果大有裨益,可以提高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服务于不同教师的个性需求,增强继续教育效果。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是由各区县的教师进修学校或者是教育培训单位负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与计划,通过教师进修学校,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可否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水平,加强了他们的业务能力,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但是,由于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监督与考核,有时行政主体缺位,有时管理职能交叉重合,甚至有些教育培训规定存在漏洞,导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充分激发中小学教师的主体精神。总之,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积极心理学旨在促进人类持续探索自身的积极力量,使人自发追求幸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通过组织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教学能力,促使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扮演提供高水平教育质量的辛勤园丁的角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积极心理学都包含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将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组织系统理论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活动中,有助于解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过程中效率低、教师主体性弱等问题,有益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心理学中组织系统理论的应用,可以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力,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积极心理学中的组织系统理论还能够改善整个社会环境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态度与看法,使整个社会形成支持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帮助中小学教师克服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抗拒心理,促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自身学习或参加有组织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拓展创造能力和补充专业技术水平。对中小学教师来说,继续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更新陈旧的知识和理念,从而扩大视野和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功利性明显,态度不积极。

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从实质上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即使自愿参加,其目的都很明确:要么为了拿文凭,要么为了评职称加分。而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是自身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实际能力。因此,即便是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个别教师也是流于走形式,其实效不尽人意。

2.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单一、培训师资不强。

目培训种类繁多但不系统,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培训方式上,基本上是单一的讲授式,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学员只能在下边被动接受,根本谈不上参与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是教育学院组织的培训,教学效果相对来说会好的多,因为其自身具备较强的师资队伍。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往往没有专职教师,临时找一些领导或者几个有名气的教师讲课,讲的内容往往是大而全的东西,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全不能满足教师对自己学科新的教育理论接受和现代教育技术掌握。

3.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时间难以保障。

中小学教师很难抽出专门时间来学习,工学矛盾突出。很多学校无法安排教师外出参加继续教育,一旦教师出去学习没有相应的教师代课。而很多继续教育的时间都安排在工作时间,很多教师只能调课,回来后加班加点,甚至挤占星期天给学生补课。如此,继续教育不仅不能实现初衷,反而给教师增添了负担。即便是有些培训安排在星期天或者假期,部分老师会因为占用了其休息时间而不愿意参加。

4.培训经费由教师本人承担,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如今大多数中小学校无力承担继续教育经费,中小学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的费用主要是本人自己承担。尤其是偏远、薄弱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本来就很低,培训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无疑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还有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层次不高但名目繁多,培训的费用较高,如果所需费用绝大部分由自己承担,就大大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对继续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1.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目前很多国家对教师在职进修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然而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没有关于培训时间和经费保障的规定。不过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明确建议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制度,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2.适当放开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

可以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方法,是一条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与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不同,其培养过程以课程为主,并且较之学术型硕士,其更侧重于实践。同时,教师到大学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最前沿的理论和最新的教育理念,还可以亲身体验大学校园浓厚的学习与学术氛围,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名师大家,这种耳濡目染的学习,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若能参加教育专业硕士的学习,教师的素质和科研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同时,学历层次的上升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及社会地位,从而间接积极地影响到其教学的心态,提升教学水平。然而,遗憾的是,从目前的规定来看,教育专业硕士仅在在职中学教师中招生,小学教师尚未成为其,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适当放开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使中小学教师均具备参加学习的资格。

3.教育行政部门提升服务意识,带头转变观念。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情况和教师的实际要求,开办高水平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培训,客观考虑培训的场地和时间,选择距离较近的培训场所,避免占用教师上课的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教育理论学习的认识,把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当做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并积极为教师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条件,这样才能把继续教育切实办成为广大教师服务的途径。

4.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培训,可以弥补当前培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积极利用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开发适合自身的校本培训资源,弘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特色,不断丰富继续教育的方式。同时鼓励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学术研究,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断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美术继续教育论文

每个儿童都具有发明性,具有共同的潜能和天分。儿童对各式各样的形与色有着稠密的爱好,他们老是忘我地投入。开展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与发明力的首要办法,是为儿童提供丰厚多样的资料和满足的时刻,鼓舞他们把想到的和感触到的,自在、轻松、开心地进行表现出来。

论文关键字:儿童美术继续教育思维,发明性,潜能

奥地利的美术继续教育家弗兰兹·西泽克被誉为儿童绘画之父,弗兰兹·西泽克开辟了当代儿童美术继续教育的新领域,在美术继续教育史上成为榜首个“发现了儿童绘画”并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西泽克的儿童美术继续教育主张与实践推进了当时欧美各国美术继续教育的底子变革与开展。

弗兰兹·西泽克说得好:“我祈求学校成为好像百花怒放的神国花园。教师要用心做一个飞翔于学生身上看不见的'精灵与之往来,致力于常常勉励儿童,而绝不能够操控或强行他们。

涂涂改抹是每个儿童都喜爱和经历过的做法,生活中他们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能够涂画的工具和资料,在墙上、地上进行涂鸦。

为何儿童有如此强烈的内涵表现需要呢?他们终究是为了啥而画?这个问题很长时刻一向困惑着大家。许多美术继续教育研究理论以为,绘画是儿童不教自为的一种天然做法,儿童绘画的实质是其爱好的天然展示,爱好是儿童绘画的内涵动力。可是,许多年来大家关于儿童画不屑一顾,以为那只不过是孩子们随意而开心的涂改算了,谈不上啥“艺术”。在上世纪末以前人类开展的漫长岁月里,大家并没有把儿童的绘画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那时的大家还不曾以特别的眼光关注过儿童,因此更谈不上对儿童艺术的开展和关注。

随着儿童绘画艺术的被发现,儿童画的艺术价值也被承认了,无论是儿童漫无目的的信手涂鸦,还是被成人视之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孩子们天天都在饶有趣味地进行发明,儿童艺术的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年代,那么,怎么看待和处理当前儿童的美术继续教育呢?美术继续教育关于儿童开展的重要意义安在?

怎么使用绘画艺术这一手段来进行人生教育,发挥每个儿童的能力和发明热情,知道本身价值,引导儿童去发现美,并形成对这个世界至情至理的美感,形成完善而健康的人格,使身心得到和谐全部的开展,正是咱们当今儿童美术继续教育的首要课题。通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我以为儿童美术继续教育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开展:

榜首,让学生走出被动,尊敬学生个性。

中国美术教师假如上一节教画苹果的课会自个先在黑板上做示范让他同学们照着画,学生往往能一次画出最像的苹果。而美国教师会发给每个同学一个苹果让咱们调查,然后再画,充沛练习同学们的调查力。

这就表现了不一样的中外教育理念,假如教师过于强大的灌输教育思维,只会导致学生机械的重复,教师应当做的是尊敬学生的独创性,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应当与每个人的指纹一样共同,教育的关键工作是发现每个孩子的学习模式并去适应它。

第二,要从研究儿童的心理下手,培育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儿童对美的事物的感触带有直觉性,虽然还很天真、肤浅,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知道。他们对外界事物尚处在简略的辩别和认知阶段,他们喜爱色彩鲜艳、形象夸大的事物。因此咱们可使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夸姣的事物感动儿童的心灵。

第三,要循序渐进,提供充沛表现的机会,发掘儿童的发明潜能,培育艺术发明力。

每个儿童都具有发明的潜能和天分。孩子们喜爱搓弄着泥巴,趴在地上涂画。对各式各样的形与色有着稠密爱好。开展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和发明力的首要办法,是为儿童提供满足的时刻和丰厚多样的资料,鼓舞他们把想到的和感触到的,自在、轻松、开心地进行表现,在这一天然而然的进程中使儿童的发明性逐步丰厚。切忌用成人的模式去教训、要求儿童。

美术继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咱们要正确掌握和使用这一手段。美术继续教育面临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具有一切夸姣的事物,知道自个的能力,开心地进行发明、表现、表现本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成为将来真实的主人。

【摘要】 护理继续教育作为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及群众对医护人员整体水平及服务质量要求的有效途径,逐步得到医院及医护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的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对相关影响因素的有效处理方式,以促进护理优质服务的理念更加有效落实。

【关键词】 继续教育;国内护理人员

随着人们对健康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上升。医疗单位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较迫切[1]。目前形势下,护理人员只有通过护理继续教育活动来补充、更新和拓展自身的知识,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2]。护理继续教育鼓励终身性和转化型的学习方式,可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护理质量与医疗效果,促使护士和护理事业与时俱进。我国护理继续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取得了较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结合自身经验及近期文献调研,分析了国内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具体报道如下。

1国内现状分析

在我国,以上的护理人员对护理继续教育有较明确的认识,其中以上的护理人员认识到了护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研究结果显示[4],参加继续教育的护理人员中,超过熟悉继续教育的价值。由此可见,临床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无论是认识程度还是重视程度均得到一定的提升。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性较强,且多能认识到护理继续教育对其职业生涯及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但仍有的护理人员不能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学习获得规定的学分,认为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便于职称晋升,目的是为了获取学分[5]。提示护理管理者在制定护理继续教育计划时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及引导,使她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我国护理继续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内容、形式、护理人员积极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护理管理者应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创新继续教育内容及形式,加强继续教育与临床实践的密切联系,以促进继续教育的有效实施。

2继续教育的影响因素

学历、工作年限及技术职称

据谭韶华等调查显示[6],大专护士对继续教育的.需要较强烈;职务越高、职称越高的护士对参加继续教育的需求比例越高。随着高校护理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在职护士出现了危机感,她们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以避免被时代所淘汰。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按照不同学历、工作年限、技术职称安排与之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内容,满足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对各方面知识的需求。

对继续教育的认知程度

我国的护理继续教育是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知识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追加教育[7]。继续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

护理人员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

则取决于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提高工作能力、弥补所学知识的不足、适应社会和医疗体系的变化是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尽快转变继续教育的观念,加强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参加继续教育的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继续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目前我国正规医院授课形式以传统的面授为主。我国护理继续教育均与学分挂钩,有助于加强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视,但是也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单纯只为获得学分进行继续教育,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效果。这要求护理人员提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以提高能力、丰富学识为目的,同时护理管理者应丰富继续教育方式和途径,提高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兴趣。

继续教育的时间与考核方式

在我国,护士认为自己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时存在压力[8]。由于全国大部分医院医护比例、护患比例较之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休息时间不足,而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多安排在其休息时间,且为了保证继续教育效果,常安排较多次数的定期考试,过多的占用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影响了护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在制定护理继续教育计划时应减少对护理人员休息时间的占用,在临床工作中检验继续教育的成效,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而不是单一的卷面考试。

3讨论

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继毕业及规范化的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教育,是护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及“充电加能”的有效途径。综合国内现状和护理继续教育影响因素的分析,提示我国护理继续教育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护理人员必须积极增加知识,更新意识,落实终身教育制度。护理管理者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引导与教育,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合理安排和调整继续教育时间,实施多样化的继续教育考核方式,及时更新继续教育内容。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自学考试,并重视自学考试的规范管理,对护理人才形成有组织、有计划的长远培养机制,从而促进继续教育顺利进行,保证有效落实护理优质服务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邵佩.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内容及政策支持的需求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150-151.

[2]许森.我国护理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继续教育杂志,2004,18(3):13-15.

[3]钟婉崧.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现状及建议[J].护理学杂志,2004,19(16):60-62.

[4]张璐姣,朱丹.917名临床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与需求的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3,27(2):500-502.

[5]郝燕青,张敏,孙铮.国内外继续护理学教育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2,9(6):277-281.

[6]谭韶华,陈瑜.影响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积极性的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39-40.

[7]徐艳芳,侯淑肖.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0):37-40.

[8]车文芳,高翠霞,赵书敏.临床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认知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24(3):14-15.

社工继续教育论文题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重视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逐渐在中国大陆上蔓延开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社会工作学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社会工作学术论文篇一 社会工作伦理 摘要: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经常面对两难困境和伦理难题。本文通过一个艾滋病患者的案例,分析其主要涉及的伦理问题和困境,并以社会工作者专业伦理价值观和伦理决定筛查 方法 为依据,对案例做出了可能的伦理决定。 关键词:社会工作 伦理困境 伦理决定 1、案例介绍 李先生是一位近50岁的已婚男性,他是一位受过良好 教育 、聪明且能言善道的商界成功人士。他与结婚25年的妻子育有一子,在外人眼里家庭美满,生活幸福。最近他因为身体经常不适精神状态也不好去医院做检查,发现自己患上了艾滋病。李先生承认自己是一名同性恋者。他自述自己生于一个保守而严谨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是不可能被家庭接纳。社会对于同性恋者没有一丝宽容,充满的鄙夷与歧视。李先生为了父母也为了融入正常人的生活,选择在试婚年龄里与现任妻子结婚,也向妻子家人隐瞒了自己的性取向。婚后的生活被李先生“装饰”地很和谐,然而李先生还是常常觉得自己无助、寂寞、痛苦,性欲望也得不到满足。于是他在儿子上初中后,开始在网络上找不认识的同性恋者发生一夜情。虽然次数不多,但李先生还是不幸地染上了艾滋病。李先生得知自己染上艾滋病后很恐慌,出现了一连串的沮丧症状包括失眠、无助感及自杀念头。李先生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帮助自己,但同时他也声明自己的同性恋身份需要对任何人保密,包括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2、主要伦理问题和困境 谁是当事人 传统上,当事人指的是同工作者有工作关系、付费给她的人。或者说,当事人是专业人员采取干预 措施 ,要改变或者修正其行为的个人或系统。同时,社会工作干预常常包括要改变当事人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在这个案例中,按传统的当事人定义来说,李先生理所当然是当事人。他不仅染上了艾滋病,还出现了一连串的沮丧症状甚至有自杀念头,社会工作者应该先对李先生进行心理辅导,平复他的情绪,让他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病情。但是,社会工作者如果按照李先生嘱托,向他妻儿隐瞒了他艾滋病的事实,那妻儿染上艾滋病的可能性就将大大地提高。社会工作者也有义务保障任何人的生命安全。当事人到底是李先生还是李先生的妻子和儿子?谁的利益应该优先考虑?现今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包括服务申请人、当事人、工作对象、受益人、从业人员、机构、社区和其他人。案例中,当李先生、妻子、儿子占据了这些角色时,他们的期望和目标不同,相互冲突,给社工带来伦理上的难题,谁的期许应该优先关注? 隐私权、保密原则和最少伤害原则的冲突 艾滋患者的隐私权是指艾滋患者享有与其他公民相同的私生活安宁,私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保密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在没有得到当事人在知情的情况下给予的许可,不会向任何人披露从他那里获得的资料。一般认为,当事人信赖社会工作者会为其保密,能增进他们对工作者的信任。如果当事人意识到保密是有限制的,就会伤害他们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大量关于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艾滋病患者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抑郁最为突出,有时他们的焦虑程度比神经衰弱患者和焦虑症患者更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疾病的长期折磨;社会及家庭角色改变,劳动力降低;自卑心理及求助心理不能得到满足;人际关系紧张等。 社会工作者考虑到与李先生建立的专业关系和其现在不健康的生理心理状况是不应该泄露李先生的隐私。但是,从李先生妻儿的角度出发,他们有权力知道自己的丈夫、父亲的性取向和身体状况。同时,社工也必须认识到妻儿越晚知道实情,他们染上艾滋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一旦同性恋的事实因为其他因素暴露了,妻儿不仅会受到重大的打击,也难免会把怒气撒在社会工作者身上。如果妻儿不幸染上了艾滋病,社会工作者是不是应该承担责任或者被认定为“帮凶”。当面临的困境有造成伤害的可能性,社会工作者应该避免或防止这样的伤害。但这样必然带来保密原则被打破。 价值观的分歧 对专业社会工作者有一个传统期许,就是不把自己个人的价值观强加给当事人,即便是从自己的价值观或社会的价值观出发要求对当事人的行为举止做评判,也要暂时撇开。然而,在现实的社会工作实践中,事情并不总是那么简单。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与当事人的价值观有明显的分歧是常有的事。在案例中,李先生是同性恋者还曾与其他同性恋者发生一夜情,这就容易让社会工作者对李先生的道德品质有质疑。在该不该告诉妻儿自己染上艾滋病的事情上,社工的价值观是保护生命,而李先生更看中自己的利益。在干预过程中,社工的价值观与李先生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很有可能对李先生带有偏见。但李先生现在是一位艾滋病患者,他正需要社工的理解、宽容、关爱与支持。在进行决定时,社工就可能朝着专业的价值进行,忽略李先生的感受。 3、可能的伦理决定及依据 伦理决定筛查方法 当社会工作在具体专业服务过程中遇到类似的伦理冲突的时候,会遵循一整套价值、原则和标准以指引作出决定和行为。针对案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本人将分别使用“伦理准则筛选方法” (ERS)和“伦理原则筛选方法”(EPS)来做伦理决定。 “伦理准则筛选方法”(ERS) 作为社会工作伦理决定的最优先方法,社会工作者应该查阅《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伦理守则》,看是否有合适的一个或多个准则综合适用。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并没有标明关于艾滋病患者或者同性恋者信息公开的守则,但参考《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伦理守则》(1997)规定:“社会工作者应尊重案主的隐私权……一旦隐私信息提供出来,保密标准就要用上”,但同时又规定“预防案主或可确认的第三者遭遇严重的、可预见的立即的伤害时,或是法律或法规要求揭露时就不需案主同意”。通过伦理守则的运用我们可以明白虽然李先生的隐私权不容侵犯,只有在某些特殊的危害他人或者法律要求的情况下,即李先生的妻儿很有可能染上艾滋病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可以最小程度地只向李先生妻儿公开相关信息。 “伦理原则筛选方法”(EPS) 根据这个方法,社会工作者应该首先列出一系列伦理原则指南并对其进行先后等级次序排列如下:保护生命;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和自由;减少伤害;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和毫无保留地公开信息。其次,将伦理困境中的不同伦理诉求归类到伦理原则指南中。再次,按照先满足高级原则后满足低级原则的要求,确定伦理诉求顺序。在这个案例的伦理困境中我们发现对于李先生的隐私保密并不是处于绝对的首要地位,在“为了保障当事人或者他人的生命权,为了促进所有人的平等权利和相对弱势的差别平等权利,信息公开有利于促进当事人更加自主或自由,信息保密对其他人的伤害比信息公开伤害更大,信息公开是为了提升当事人以及社会公众更好的生活质量”的情况下,隐私和保密原则是可以适当让步的。 可能的伦理决定 明确当事人和工作目标 李先生、李先生妻子、李先生儿子都是社会工作者的当事人和服务对象。社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缓解李先生一连串的沮丧症状以及打消他的自杀念头。(2)李先生的艾滋病需要专业的治疗和照顾。(3)从医疗卫生的角度保证李先生的妻儿的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4)说服李先生,让他有勇气将自己同性恋和艾滋病的事实告诉妻儿。(5)安抚李先生妻儿的情绪,促进双方的沟通。 知情情况下的授权 根据“伦理准则筛选方法”和“伦理原则筛选方法”的分析,社会工作者应该违背李先生的意愿将实情告诉李先生的妻儿。但是,知情情况下的授权意味着社会工作者或者另外一个专业人员除非是得到了当事人的许可,否则不能介入当事人的生活或者披露与其有关的机密资料。社会工作者必须向李先生讲解关于艾滋病的医学常识,分析李先生的妻儿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给予他勇气和力量,说服他,争取征得他的书面同意并跟他详细地明确透露的范围和内容。至于李先生的隐私是否向妻儿以外的人透露,取决于李先生的意愿,社会工作者无须强求。 提供服务 得知实情后,李先生妻儿和李先生都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包括身体上和经济上的,更重要的还是心理和精神上的,这种心理压力往往是由于对基本医学常识缺乏了解造成的盲目性,因此,有必要为他们提供各种辅导。(1)社会工作者为李先生提供:①心理辅导,减少自身心理压力。社会工作者需要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协助减轻心理负担,从而以理智的心态对待疾病。②及时行为干预。需要为他提供关于艾滋病传播的知识,通过直接干预以促使李先生抑制自身的不负责行为。(2)社会工作者为患者家属提供:①医学常识辅导,改变歧视和排斥观念。李先生的妻儿面对李先生的同性恋和艾滋病事实可能存在非理性的认识,极力排斥和歧视,甚至将李先生拒之门外。因此,有必要对妻儿家属进行基本医学常识辅导宣传教育,说服他们将李先生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给予李先生一定的家庭关怀。②加强预防知识的教育。社会工作者还应对李先生妻儿在预防知识上加强全面教育和咨询,使其做到防患于未然。 提供支持 除了提供服务以外,社会工作者还需提供各种支持,包括情绪和医疗支持。 ①提供情绪支持,坚定生活信心。虽然社会工作者与李先生的价值观曾经出现过分歧,但社会工作者仍应以平等、接纳的原则,与李先生一起面对问题,通过深入的沟通,加强情绪疏导,使李先生逐步释放紧张的精神状态,从而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③提供其辅助支持。例如,通过定期调查、研究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协助医疗机构及时调整治疗或缓解对策,更有针对性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黄玉华.艾滋病病人的焦虑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29):2688. [2]拉尔夫?多戈夫,弗兰克?M?洛温伯格,唐纳?哈林顿.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指南(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火学出版社,2005. [3]安民兵.艾滋病防治:一个社会工作的视角[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10):13. 社会工作学术论文篇二 社会工作灵性研究 摘 要:由于社会传统化的分解、教会的分离、世俗和理性主义猖獗迫切需要人们对生命确定性的诉求、追寻生命的意义以及构建与“他者”的联结。灵性的发展为社会工作价值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社会工作实践开辟另一条道路。 关键词:灵性;社会工作;意义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002-2589(2015)32-0041-02 新时期的重点是对灵性定义进行扩展,重新构建宗教精神,尊重宗教和非宗教的表达提升灵性张力,使其更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如何理解灵性?这要求我们改变日常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转换惯例自动思维。灵性应被给予更高的目标,反对压迫,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正义。 一、关于灵性的概念 灵性没有普遍一致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灵性有不同的解释。一些学者认为灵性是人类 经验 和已存在的事物的超越维度,为自我寻找更为广阔的本体论语境;一些学者认为灵性是对上帝恩典的回应,展示人与上帝的关系;还有学者认为与人类追寻价值、目的和意义有关;更有学者将灵性判定为精神性,是物性的对立面,不能诉诸理性逻辑,而是属于超验的范畴。灵性是对神圣的寻索,以超越为核心(对无秩序、不合理和无意义的超越),强调人的主观经验和宗教信仰倾向,它不仅代表着人的信仰理念、情感道德、价值架构等观念体系,同时也是人自我整合、自我与他人、环境互动实践功能体系。 二、现代性与宗教 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迸发和扩散,人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中,威胁____的古老价值。工业生产使我们生活在充满风险的世界中,充斥着生态危机、积聚全核裂变和放射性废料储藏、市场崩溃和资本贬值、战争和恐怖主义、信息威胁等字眼,各种毒瘤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全球性问题席卷而来,商业活动人们狂热追逐物质性利益,奉行及时行乐的原则,追逐眼前的快感,发展自恋和自私的人格类型。个人主义的盛行,与一般宗教的禁欲主义和传统价值观如勤奋、节俭背道而驰。现代法律和伦理要求他律理性行为,而非个体自律行为,人们的行为只有法律的制约,“不犯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没有了道德信仰的制约。法律加在人和事的表层,但没有深入人的意识和内心深处,人们开始逃避义务和责任,彼此产生不信任感及不安全感。大众的崩溃结果来自于个体生活在各种亲密关系的大众生活空间不断地进行“殖民分割”,稳固的生活纽带的逐渐衰退和断裂。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切断了个人与社会连接的各种纽带。社会中的人变得个体化和原子化,产生冷漠无情、无本性、无沟通的、无归属感、无依附感异化现象,人们疏离感加强。丹尼尔?贝尔语重心长地说:“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价值的虚无主义势必造成主体生命活力和智慧创造的瘫痪与休克,引致西方世界精神 文化 贫瘠和道德崩落。著名的灵修学者里奇这样描述现代城市:“这是个腐烂的内城,诉说着各种凄寂与绝望的阴郁 故事 ,显示了一片精神上的荒原。” 现代生活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影响渐趋衰微,宗教的衰落和社会内部制度性基础的蚀变,给个人还有社会都带来不良后果。正统宗教观念日渐式微以及社会秩序逐渐消退和崩溃,迫切需要一种确定性的价值观。维特根斯坦认为人们之所以信仰宗教,就是诉求生命中确定性,然而,灵性与宗教联系在一起,似乎让人们能谨慎从事。 三、对生活意义和确定性的寻索 《耶路撒冷圣经》中有这样的表达:人不光是为食物而活着。“我―它”的关联只是满足我之需求、利益、欲求的工具,这样只会导致个人肉体和精神的分裂。人们过度重视物质忽略其他事物,个体理性都被“物性化”或“单一化”包围。所以我们迫切需要重构生命的意义,摆脱物性束缚,使个体成为“完整的人”。 灵性要求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帮助人们寻找自我■依和自我归属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意义,将非强加灌输的被动方式加以肯定、勇于面对超越自身所面临的生活限制,探索给予灵感,积极展望未来,而不是聚焦于过去和病态式的生活。 对宗教信仰也是对生活确定性诉求,我们可以理解为对神圣的探索,人们依靠上帝的神能来摆脱世俗的诱惑而追求圣洁的生活,把信仰作为生命活力和驱动力的能量来源,它包括上帝、神圣、终极现实和超越的概念。 灵性需求不是局限于有宗教信仰的人,多余无神论者同样适用,虽然他/她不会采纳神的概念,但并不意味他/她对现状、发展变化和规律,人生的意义、目的没有探索和尝试。神圣是宗教和灵性生活的共同点,个人的意识与潜意识心理层面和人的灵魂,寻求对价值、意义、经验、发展、终极现实的超越,使个体道德宇宙的归属感和生命的神圣感。 四、构建他者的世界 “他者”属于人类学的概念,关怀他者无疑是人类学的学科传统。“他者”意为边缘,它的存在隐含以自我中心为主义某种弊端,不可避免渗透某种玷污和偏见。鲍曼语重心长地指出:个体只有与社会联为一体,才能保证生活意义和永恒价值,与社会联结需要培养“他者意识”。 “他者意识”存在能促进道德发展,它让当事人站在他人的角度替别人着想,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他人的感受。没有“他者意识”,道德的同情心是不可能形成的。自律的道德不仅意味着自我约束,更重要的是能够置身于他人的地位来约束自己,一种去自我中心化过程。这里的“他者”是平等概念中的人,“自我“对”他者”投入能促进相互理解。他者的脸容可以具体命令自我,去执行道德上的义务和责任,他不具备其他力量和财富逼人就范,却具有道德上的权威使人做出责任上的回应,并以正义作为回应。“他者”使人们从没有精神层面的物理场所和空间挣脱出来,现实的物理顺序以某种方式从青睐于关注灵魂的内在生命中抽象出来。并非个体的这种整体性只是通过本身得以实现,而是在与他人、他物以及环境的有意义的关系中得以实现。 五、灵性与社会工作 从历史角度来,社会工作是根植于宗教传统的,宗教的慈悲观念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主要来源。灵性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体系中的最高层次,而且具有普世性,宗教信仰资源的提供在当今中国极其缺乏,这意味着我们可能缺少宗教信仰,但是作为人类,我们都需要灵性关怀和灵性社会工作的服务。社会工作与灵性是相连的,他们是个体与社会的良好状态服务的过程中的自然联盟。心理学家发现更多的宗教和灵性为健康和福祉的提供有独特贡献,将个人主动意志追寻和灵性力量有意识地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健康价值。灵性的发展可能会产生某种美德,如同情、宽恕、谦逊和正义感,灵性的发展也会产生幸福的品质,如达观、平静、满足、喜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 灵性中对神圣的信仰可以帮助我们超越问题的局限,不是聚焦于过去与苦难,而是引领我们去探索灵感,发现问题的解决方式。灵性在自然灾害、疾病、压力、失去亲人、离异等重大生活事件和死亡及濒死领域中有所作为。信仰宗教与灵性经历、维持的生活方式,总能对困难寻找应对方式,如灵性支持,精神冥想,宽恕、祈祷、悔过、宗教仪式。社会工作者也会鼓励案主采用放松训练(有意识的呼吸等)、冥想积极想象、宽恕与挑战非理性信念等策略。 佛家说,“欲乃万恶之源”,____提倡禁欲主义,“节欲”是我们摆脱生存困境的不二法门。信仰宗教灵性能帮助避免个人暴饮暴食、欲望、嫉妒、骄傲等品质缺陷,在家庭层面中,保持较低水平的酗酒、药物滥用、性滥交等情况。向往宗教灵性生活、不嗔不贪、少私寡欲有更高层次生活满意度和较高自尊,在面对碎片化的文化和社会力量保持完整且连贯性的人格。灵性秉承人本主义传统,它积极关注传统理论所忽视的边缘体验及不同的声音,关注人的知觉、感情、信念、意图乃至灵性,避免以固有的、先在的观念去检验所谓的经验材料来理解“被肢解化的人类”。 从宏观层面来说讲,灵性开拓兼容整合的世界体验的新秩序,不仅吸收了基督神学思想,还吸纳了诸如东方哲学、心理分析、医学思想。灵性对社会工作中案主社会系统、个人和家庭运行动力、文化多样性、损失和沟通具有重大意义。如社会工作者要了解临终患者的灵性需求,需要考察他所属的民族、文化、宗教与精神信仰、传统及仪式多元因素。微观层面来说,灵性关怀对患者个人生理的(痛苦、症状控制)―心理的(焦虑和抑郁)―社会的(家人朋友隔离感、社会事务涉入疲倦感)―灵性等做全面考量。 社会工作中的灵性探索全人特质和全家、全程、全面的照护模式,以整体的观点来探究案主以及案主系统,察其案主及案主系统问题背后的意义和阐释,回应道德框架、与他人关系的个人特定层面。案主所产生的幸福感是“超个人的”丰盛感,案主作为“完整的人”体验生命的满足感、与他人和世界的和谐感、与终极世界的同一感。 宗教与灵性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教会团体、牧灵人员或社会工作者的探访让案主感觉自己没有被抛弃,体验到的“极度负面自我评估或任何破坏性思维模式”被慈爱的力量消解。 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的衰微并非幸事,人从宗教信仰中获得力量,灵性社会工作试图拯救宗教世界图景的崩塌,但它却又脱离或者超越于宗教,重新诠释意识和灵魂,逐渐向高层次的精神领域延伸。也就是说,只有宗教复兴才能重新恢复代际延续,才能带来全球性的秩序、谦让与爱。 参考文献: [1]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何雪松.社会工作的四个传统哲理基础[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王锋.现代性视域下道德信仰难题[J].江西社会科学,2011(6). [5]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6]何林军.当代社会的后现代性――鲍曼思想解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 [7]陈海萍.社会工作的灵性研究[J].社会工作(理论探索),2010(8). [8]梁燕城.后现代的义人城市―寻索一个感通与情际关系的城市文化模式[J].北京规划建设,2014(1). [9]常海燕,焦桂花.美国灵性社会工作经验及在中国的可行性初探[J].社会工作,2014(3). [10]潘朝东.心理治疗与咨询中的灵性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7). [11]寇东亮.“他者意识”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伦理基础[J].社会主义研究,2007(4).社会工作学术论文相关文章: 1. 关于社会工作的论文 2. 社会服务论文 3. 本科的学术论文心得 4. 大学生学术论文 5.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 6. 大学学术论文范文

社会工作论文选题方向如下:

关于城市低保的调查分析,单亲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大一新生适应性与社工介入,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与管理自考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就业意愿调查,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供求关系研究,香港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对内地的启示。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高职辅导员工作,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特点与作用,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老年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城市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四川省社会组织工作人员需求分析,小组工作在大一新生中的应用,当代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自考过关率的调查与分析— 以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为例。

现阶段我国自考课程的助学模式——以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为例,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挑战及对策研究,老年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养老中的介入,社工机构的运作机制研究,临终关怀中的社会工作者角色,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调查研究,中国养老模式探讨,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及借鉴,浅析社会工作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暴力对儿童的影响,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预防,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移民的适应性及社工专业介入,社区矫治方法研究,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介入,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贫困大学生的几个显著心理特征,家庭社会工作的现状调查。

独生子女研究,残疾群体研究,离异家庭研究,农村风俗研究,女大学生社会适应与社会发展。

在写作社会工作的 论文 过程中,论文的选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 了一篇社会工作论文的质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社会工作 毕业 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一) 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 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 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 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 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 法律 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 6、城市基层社区 管理体制 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8、城市流浪 儿童 的社会救助研究 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 娱乐 场所等) 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 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13、 传统 文化 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14、从广告中探究性别问题 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 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 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19、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观念调查 20、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二) 1.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 民族社会工作发展刍议 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司法社工职业化 4. 社会工作协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 5. 信任与双重关系: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中的专业界限 6. 社会工作视角下“空巢”老人的个案对策探究 7. 越轨与规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行 8. 中部地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研究 9. 协同治理视角下中国社工机构服务评估的困境与化解 10. 社会工作实务中专业伦理的 反思 --关于善 11. 针对性侵犯被害人的司法社工介入:域外 经验 及启示 12. 社会工作伦理视角下救助管理工作困境--以烟台救助站为例 13. 民办社工机构社工人才流失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14. 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探索 15. 儿童家暴社会工作介入的伦理困境--基于深圳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的实践 16.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专业伦理建构 17. 老年人亲情关怀的社工介入 18. “互联网+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 浅析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运用 21. 发展社会工作:“十三五”社会治理创新的推进器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三) 1. 基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 教育 探析 2. 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3. 论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社会工作 4. 以需求为本的社区矫正工作研究 5. 济南市青年社工生存与发展现状研究 6.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现实推进路径研究 7. 项目社工的优势及人才培养途径 8.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9. 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 10. 海南省农村青年社会情绪问题研究 11. 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2. 法律社会工作论纲 13. 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 14. 社会工作在青少年暴力行为矫正中的应用 15. 任务型小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16. 社会工作教学与实践中的互联网思维--基于世界大学城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17. 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概述 18. 政社互动与社会工作机构行为策略 19. 仪式与农村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探讨 20. 生化灾害危机与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议题 猜你喜欢: 1.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2. 社会工作硕士论文题目 3.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 4.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a("conten");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