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电控技术作为降低发动机排气污染,提高其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检修
【摘要】本文就汽车电控发动机无法起动的故障进行分析,指出了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关键词】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和维修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轿车中在对装有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汽车进行维修时,使用故障诊断仪对发动机电控单元(ECU)进行检测,并根据ECU存储的故障代码进行检修,大多数都能判明故障可能发生的原因和部位,会给维修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运用数据流进行电控发动机故障的诊断,首先要打好理论基础,有了这些理论基础,在查找故障时就会找出问题的主要根源进行分析;然后要了解各传感器数据的表现形式。结合实际维修工作中的维修实例,谈谈运用“数据流”进行电控系统故障诊断的体会。
1.利用“静态数据流”分析故障
静态数据流是指接通点火开关,不起动发动机时,利用故障诊断仪读取的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数据。例如进气压力传感器的静态数据应接近标准大气压力(100-102kPa);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静态数据凉车时应接近环境温度等。下面是利用“静态数据流”进行诊断的一个实例:故障现象:一辆捷达王轿车,在入冬后的一天早晨无法起动。检查与判断:首先进行问诊,车主反映:前几天早晨起动很困难,有时经很长时间也能起动起来,起动后再起动就一切正常。
一开始在别的修理厂修理过,发动机的燃油压力和气缸压力、喷油嘴、配气相位、点火正时以及火花塞的跳火情况都做了检查,也没有解决问题。通过对以上项目重新进行仔细检查,同样没发现问题,发动机有油、有火,就是不能起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发现,虽经多次起动,可火花塞却没有被“淹”的迹象,这说明故障原因是冷起动加浓不够。如果冷起动加浓不够,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呢?
用故障诊断仪检测发动机ECU,无故障码输出。通过读取该车发动机静态数据流发现,发动机ECU输出的冷却液温度为105℃,而此时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只有2-3℃,很明显,发动机ECU所收到的水温信号是错误的,说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出现了问题。为进一步确认,用万用表测量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与电脑之间线束,既没有断路,也没有短路,电脑给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5V参考电压也正常, 于是将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更换,再起动正常,故障排除。
直接观察法
不使用工具,由维修人员凭借丰富的维修经验,通过向司机询问详细的情况,如,故障现象或症状;故障发生频率;是否进行过检修,以及发生故障时的外在环境(气候,道路情况、发动机情况等);要在检修时,启动发动机,听发动机的声音,并以此来检修判断是否存在漏气、杂音等现象,并判断检修部位的部件是否可正常运转;随后要对车辆进行基本项目的检查,以确定是否有故障原因存在,比如车辆的其他部件是否有损坏的地方,对于电气线路的连接器或接头是否有松动的地方,系统的导线是否存在短路,接错,烧焦的痕迹,在接线中管路是否存在折断的问题等;用试车的方法再现故障,以判定故障原因。
调取故障码:对检查车辆进行了解,掌握检查车辆的数据以及电控系统所有部件的准确位置。以及接线图,接线和检测的办法,包含检测仪器的使用;要操作中结合车辆要求的操作程序进入自诊断状态,在系统中获取到故障代码,根据提示,快速的找到发生故障的部位,并进一步检测来确定故障的存在点,并确定故障与前的现象的一致性,以对故障原因进行判断和确认。因此,调取故障码之前,要检查车辆发动机,通过基本检查,来对故障进行研究。由于车辆的车型并异让不同的车型的检查方法、条件和步骤都有不同的并异,因此要严格按照车辆说明书上的资料要求,检修车辆维修资料。
环境模拟法
由于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通常是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而电控系统中的电子元件对于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如对于温度较高的环境、颠簸剧烈的环境、阴雨雪天的潮湿环境。对于环境因素的故障,又可采用三种环境模拟进行诊断。一是加热环境模拟法。基于发动机电控系统在热车时受热后易发生故障,如一些电子元件、导线束、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由于在热车时易受热,引发故障,因此要模拟环境再现。可在发动机启动后,使用电吹风等进行局部加热,假如加热到某一个电子元件时故障出现,则说明该部件与故障有关。注意:在加热时,温度不可高于60℃;对电子元件进行加热时,不可以直接加热ECU中的电子元件。二是采用加湿环境模拟法。当电控系统故障的出现时间是在阴雨的天气,刚可采用加湿模拟法来进行检测,以再现高湿度的环境。
2.利用“动态数据流”分析故障
动态数据流是指接通点火开关,起动发动机时,利用诊断仪读取的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数据。这些数据随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进气压力传感器的动态数据随节气门开度的变化而变化;氧传感器的信号应在之间不断变化等。通过阅读控制单元动态数据,能够了解各传感器输送到ECU的信号值,通过与真实值的比较,能快速找出确切的故障部位。
有故障码时的方法
可重点针对与故障码相关的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分析是什么导致数据的变化,以找出故障原因所在。
故障现象:一辆桑塔纳轿车(出租车),百公里油耗增加1L。检查与判断:车主反映:前几天换了火花塞,调整了点火正时,油耗还是高,通过与车主交流确认不是油品的问题。于是连接故障诊断仪,进入“发动机系统”,读取故障码为“氧传感器信号超差”,是氧传感器坏了吗?进入“读测数据块”,读取16通道“氧传感器”的数据,显示为不变。
氧传感器长时间显示低于的数值,说明两点:一是说明混合气稀,二是说明氧传感器自身信号错误。是混合气稀吗?通过发动机的动力表现来看,不应是混合气稀,那就重点检查氧传感器,方法是人为给混合气加浓(连加几脚油),同时观察氧传感器的数据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在连加几脚油的情况下,氧传感器的数据由“”微变为“”,也就是说几乎不变,进一步检查氧传感器的加热线电压正常,说明氧传感器损坏。更换氧传感器,再用诊断仪读其数据显示变化正常,至此维修过程结束。第二天,车主反映油耗恢复正常,故障排除。这是一起典型的由氧传感器损坏引起的油耗高的故障。
无故障码时的方法
通过对基本传感器信号数据的关联分析和定量对应分析来确定故障部位。
故障现象:一汽佳宝微面,加速无力、加速回火,有时急加速熄火。检查与判断:初步判定是混合气过稀,为了证明这一点,我用两个方法进行了验证。
一个方法是拆下空气滤清器,向进气道喷射化油器清洗剂,与此同时进行加速试验,明显感到加速有力,也不回火,故障现象消失,这可以证明混合气过稀的判断;另一个方法是连接诊断仪,读取故障码,显示无故障码;读取数据流,观察氧传感器的数据,显示在左右徘徊,加几脚油门,氧传感器数据立即越过上升到,然后其数据又回到左右徘徊,这说明氧传感器是好的,因为它在人为对混合气加浓后,数据反应及时,变化正常,同时也证明混合气确实是过稀。是什么原因造成混合气过稀呢?通过分析,主要考虑进气压力传感器和燃油系统油压。首先判断进气压力传感器,进入“读测数据流”,读取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数据,显示:静态数据1010mbar,为大气压力,正常;怠速时为380mbar,基本正常;急加速时数据可迅速升至950mbar以上,这些数据及其变化都表明,进气压力传感器基本正常。接下来开始检测油压,但由于油压表坏了,无法测量燃油系统油压,只好直接更换油泵。更换油泵后试车,故障现象消失,故障排除。最后的结果说明故障是因为油泵的供油能力不足导致混合气过稀而造成的。
3.结束语
运用“数据流”进行故障分析,便于维修人员了解汽车的综合运行参数,可以定量分析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有目的地去检测更换有关元件,在实际维修工作中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减少诊断时间,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龙发.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与检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沙莎.浅谈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维修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28.
[3]刘晓明.浅谈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及检修[J].黑龙江国土资源,2011(6):5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论文
刘晓明简介中共党员,男,汉族,1955年生,江西吉安人,教授,博士。现任广州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院长、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广州市重点学科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古代戏曲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理事。先后就读江西师大历史系、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刘晓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戏剧史与民间文化,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杂剧起源新论》、《“语”“文”的离合与中国文学思维特征的演进》,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此外,还在《文史》、《文学遗产》、《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文献》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独立撰写学术著作三部,合作及参编学术著作五部。个人学术成果《魏晋胡汉文化习尚比较研究》曾获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一等奖,《中国符咒文化大观》获广东省高校第二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专著类三等奖、广州“八五”规划优秀成果专著类三等奖,《杂剧起源新论》获广州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语”“文”的离合与中国文学思维特征的演进》获广东省委宣传部奖励、广州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入末”新解与戏剧末脚的起源》获广州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会奖一等奖(2004年)。 刘晓明教授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类群理论与杂剧的生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杂剧形成史》;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江南野史〉的校注、辑佚与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广东清代孤本小说〈煲老鸭〉的发现与研究》。此外,还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的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近5年以来)论文类(中文)1.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第1期;(1)2.幼儿数学策略应用模式特点及元认知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第4期;(1)3.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认知的调查分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9期;(2)4.试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差异与一致性,《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第10期;(1)5.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第4期;(1)6.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吉林教育》,2000年第4期;(1)7.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与教学主体观的演进,《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第4期;(1)8.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及对现代教学的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1)9.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模式浅论,《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2)10.试论学校心理辅导,《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第10期(1)11.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验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2期;12.认清心理实质,寻求心理健康——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第2期;13.高师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目标的实施构想,《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1)14.青少年自我概念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教育科学》2002年第2期;(2)15.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验分析综述,《现代教育科学》(项目研究),2003年1期;16.策略性知识: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4期;(2)17.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第10期;(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18.共同学习:促进学生互动的教学策略,《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1)19.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焦虑的特点,《应用心理学》,2003年第9卷3期;(1)20.学习困难儿童元记忆能力的实验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第1卷3期;(2)21.当前我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11期;(2)22.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上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比较研究, 《心理科学》,2003年第6期;(3)23.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业绩表现的差异,《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第19卷4期;(1)24.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特点,《心理学报》,2004年第36卷1期;(2)25.元记忆监控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04年第27卷3期;(1)26.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第20卷2期;27.学校心理教育作用机制的分析与建构,《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28.以心理发展为核心:学习论视域下的新课程目标,《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29.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第12卷第4期;(1)30.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与目标取向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第3期;(2)31.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与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应用心理学》2004年第10卷第3期;(2)32.视域融合:心理教育中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蕴涵,《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第1期;(1)3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的调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1)34.教育者模式:俄罗斯的发展性学校心理教育,《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3期。(1)35.俄罗斯“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思路和实践策略,《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1期。(1)36.心理成长:教师教育的新视点,《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2004年第5期。论文类(外文)1.Место школьной 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лужбы в современом воспитании.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е мастерство. 2001, №. О модели работы школьной 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лужбы.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е мастерство. 2002, №.Процессы и методы оценки школьной 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лужбы.Педагогия. 2002, №.Развитие школьной 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лужбы в Китае.Укитишнинг педагогик-психологик асослари: муаммо ва истикболлар. –Бухоро,2002,с.81-83 .5.О вопросе оценки школьной 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лужбы.Актуальное вопрос области гуманитарных и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наук. Ташкент, .Содержание著作类1.《大学生新育导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2.《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3.《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4.《亲子交往训练》,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5.《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6.《现代学习论与学习指导》,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7.《小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指导》,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8.《中学学业不良学生的评价与干预》,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9.《小学学业不良学生的评价与干预》,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10.《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11.《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12.《学校心理咨询模式》,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13.《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教材(1—12册),吉林摄影出版社,2000年出版;14.《心理咨询》,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出版;15.《青少年心理保健技术》,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16.《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17.《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高三年级)教材与教师指导书,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年出版18.《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19.《调整您的心态》,吉林科技出版社,2003年出版;20.《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2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22.《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姓名:倪大红性别:男国籍:中国地域:中国大陆职业:演员明星简介倪大红中戏科班出身,得过梅花奖、文华奖两个戏剧大奖,可谓当今华人影坛第一流的重量级演技派“黄金配角”。 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1993年《我爱我家》93集客串大傻1994年,倪大红在张艺谋的《活着》里的表演可谓惊鸿一瞥。2005年《磨坊女人》饰演老井台2006,在《泥鳅也是鱼》中与倪萍合作岁末又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与张艺谋第二次合作。2006年《乔家大院》饰演孙茂才2006年《大明王朝1566》饰演严嵩(精彩之至)2008年在电视剧《大过年》中饰演冯建栋2008年热播《八兄弟》中饰演冷大虎2008年电视剧《三国》饰演司马懿2009年电视剧《生死线》饰演“沽宁商界一哥”2009年电视剧《当铺》饰演尤朝岱2009年《三枪拍案惊奇》饰演 王五麻子 面馆老板电影:《幸存日》《西风烈》《三枪拍案惊奇》《风声》《满城尽带黄金甲》《泥鳅也是鱼》《西夏路迢迢》《活着》《高山下的花环》《孝子贤孙伺候着》身高:178cm体重:75kg祖籍:四川自贡[编辑本段]【人物简介】刘劲现为中国人民解放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授予第三届中国电视“百佳”艺术工作者称号,二等功臣。刘劲的成名作品是《周恩来在上海》,代表作品是《长征》、《延安颂》、《周恩来在上海》、《邓小平1928》。在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中,刘劲第34次扮演周恩来。[编辑本段]【电视作品】《苍生》饰田保根1996年《遵义会议》饰周恩来1998年《周恩来在上海》饰周恩来1998年《西游记》饰鹿精1999年《开国领袖毛泽东》饰周恩来1999年《李克农》饰周恩来2001年《红岸》饰周恩来2001年《长征》饰周恩来2002年《欲望的代价》饰周玉轩2003年《张学良》饰张学良2003年《延安颂》饰周恩来2005年《陈赓大将》饰周恩来2005年 《家有儿女第二季》饰剧院院长2005年《八路军》饰周恩来2005年《磨坊女人》饰王掌柜2006年《船政风云》饰恭亲王奕��2006年《雄关漫道》饰周恩来2007年《浴血坚持》饰周恩来2007年《周恩来在重庆》饰周恩来2007年《叶挺将军》饰周恩来2007年《英雄无名》饰周恩来2008年《解放》饰周恩来2008年《延安锄奸》饰中央首长(周恩来)2009年《金凤花开》饰周恩来2009年《红色摇篮》饰周恩来2009年《北平战与和》饰周恩来2009年《建国大业》饰周恩来2010年《上海锄奸》饰李少白[编辑本段]【电影作品】1990年《天边有一簇圣火》1995年《宋家皇朝》饰张学良1996年《长征》饰周恩来2000年《相伴永远》饰周恩来2004年《张思德》饰周恩来2004年《邓小平·1928》饰周恩来2007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07年《八月一日》饰周恩来2009年《建国大业》饰周恩来2009年《鏖兵天府》饰周恩来[编辑本段]【主要荣誉】获得全国首届戏剧小品电视比赛一等奖,作品《芙蓉树下》;《宋家三姐妹》饰张学良获香港金像奖;获得第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受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和第4届金鹰艺术节“最具人气的男演员”奖;2004年度央视“十佳”男演员奖;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受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第5届中国电视金鹰艺术节“最具人气的男演员”奖;电影《长征》饰演周恩来获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提名;2006年被评为国家中宣部第二批“四个一批人才”。[编辑本段]【刘劲趣话】刘劲可以说是目前最活跃的周恩来的扮演者了。谁能知道16岁以前的刘劲还是个不会说普通话、不知道什么是话剧、没见过电视、没见过啤酒,吃糌粑、喝奶茶,爬雪山、骑牦牛的藏区小伙子?!拍《长征》时,刘劲随剧组回到故乡阿坝藏羌族自治州州府马尔康,这里曾是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家乡父老隆重迎接这位周恩来的扮演者。马尔康是两座雪山包围的小城,1963年12月,刘劲就出生在这里。他的父亲出身军阀之家,毕业于解放初期的川大,为了自我改造,报名到边疆工作。刘劲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3个姐姐。搞农作物遗传研究的父亲要去海南出差,带上8岁的刘劲。这对刘劲一生影响很大。他第一次走出大山,一路上,封闭的视线一下子被打开了。1980年第一次高考,刘劲差几分未被川大录取,他说服家里,投奔在成都铁路局工作的大姐家,说是补习功课,其实他暗自拿定主意,要投考艺术院校。刘劲考上海戏剧学院时,连小品都不知道,居然初试过关,但到了复试被刷下来。这时,一位演员走过来,夸奖刘劲的条件,说自己叫刘怀正,是市话的演员,若需指导,可来家找他。之后,姐姐骑车带着刘劲找到刘怀正讨教。刘怀正是刘劲的第一位艺术老师。1996年,拍摄《遵义会议》时,刘劲恰和多年未联系上的刘怀正住一间屋子,一个演周恩来,一个演朱德。一年后,刘怀正在美国遭遇车祸,不幸罹难。报考戏剧学院落选了,他说服父母,决定第二年再考。第二年又落选了。1983年,只有解放军艺术学院在成都招生,刘劲同时圆了当解放军和当演员的两个梦想。4年的艰苦学习用足了刘劲全部的“牛劲”,在1987年全国首届戏剧小品电视大奖赛上,他自编自演的小品《芙蓉树下》夺得一等奖,一炮打响,并荣立二等功!1995年香港著名女导演张婉婷找到刘劲,邀请刘劲参加拍摄电影《宋家皇朝》,拍摄中巧逢造型大师王希钟,大师当时一句:“你还可以演周恩来。”着实吓了刘劲一跳。妆化出来了,大家一看,确实像中青年的周恩来,而刘劲一下子有了灵感,张口就说出了周恩来式的方言。刘劲的家庭是典型的帅哥靓妹的组合。漂亮的妻子小胡原为总政歌舞团舞蹈演员,现为军艺的教师。今年刘劲就要做爸爸了。孩子的名字会和周恩来有关吗?我问。刘劲笑了笑,“叫来恩吧。”
1963年12月7日,刘劲出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马尔康,从小刘劲就对红军长征的故事耳熟能详,因为县城里有很多红军长征时留下的遗迹,父母、老师更是经常向他提起红军长征的故事 。
1980年,刘劲第一次参加高考,没有被四川大学录取,决心报考艺术院校。
1981年,刘劲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报考时连小品是什么都不知道,初试通过,但复试没有通过。
1982年,刘劲说服父母,再次报考上海戏剧学院,仍然落选。四川省成都话剧院院长、朱德特型演员刘怀正,见到刘劲后,表示可以指导他,刘怀正成为了刘劲的第一位艺术老师。
1983年,解放军艺术学院在成都招生,刘劲顺利考上了,圆了自己当解放军和当演员的两个梦想 。
1987年,刘劲自编自演了小品《芙蓉树下》,获得全国首届戏剧小品电视比赛一等奖,荣立二等功 。
1988年,出演电视剧《苍生》,饰演田保根,从此步入影视圈 。
1990年,出演由宋昭执导的剧情片《天边有一簇圣火》 。
1994年,出演改编自小说《康熙大帝·第一部夺宫》的电视剧《康熙大帝》,饰演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
1995年,出演香港女导演张婉婷执导的电影《宋家皇朝》,饰演国民革命军将领张学良 。
1996年,出演电视剧《遵义会议》,扮演长征时期的周恩来,之后刘劲走上扮演周恩来专业特型演员的道路。同年,主演重大革命历史电影《长征》,饰演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
1997年,主演小品《基本民众》 ,获得第二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小品优秀表演奖 。
1998年,出演电视剧《周恩来在上海》,该剧于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时播出 。
1999年,出演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开国领袖 *** 》,饰演54岁的周恩来,这次创作使刘劲突破了"青年周恩来"到"中年周恩来"的年龄限制 。
2000年,主演全景式反映红军长征过程的电视剧《长征》,饰演周恩来, 并获得北京"电视剧辉煌30年"经典萤屏形象奖 。
2001年,主演完整展示张学良人生的大型同名历史剧《张学良》,饰演年龄跨度长达65年的张学良 ,获得第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最佳男演员提名 。
2003年,主演反映中国 *** 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剧《延安颂》,饰演周恩来 ,获得第5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最具人气男演员"奖 。
2007年,主演以周恩来在重庆的革命实践为主线的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 ,并获得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以及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 。
2008年,主演由唐国强、郭大群、董亚春执导的史诗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解放》,饰演周恩来 。
2009年,出演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的献礼影片《建国大业》 。同年,出演由王朝柱编剧的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解放大西南》。
2010年,出演抗战传奇剧《远去的飞鹰》,饰演 张学良,是刘劲继《宋家王朝》《张学良》之后,第三次扮演国民革命军将领张学良 。同年,出演为庆祝中国 *** 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建党伟业》,饰演对清廷忠心耿耿的保皇派康有为 。
2011年,出演由青年导演王才涛执导的革命献礼电影《第一大总统》 。同年,出演讲述我国"两弹一星"研发历程的大型纪实性史诗片《国家命运》,饰演周恩来 。
2012年,主演由张弛执导的历史革命电影《决战前夜》 。同年,与陈坤、张雨绮共同出演电影《钱学森》,饰演周恩来 。
2013年,出演以民族团结、大爱无疆为主题的红色题材数字电影《卓尼土司》,饰演周恩来。
2014年10月,在四川成都建立刘劲戏剧影视工作室,话剧《战斗鸡》同时开映。
2015年3月19日,参加浙江卫视经典明星竞技真人秀《掌声响起来》,4月9日,反串表演《新贵妃醉酒》获得季军。
2016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长征大会师》于2月底在马尔康正式开机,刘劲饰演周恩来。同年参演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彭德怀元帅》。
2017年12月,主演电影《薪火相传》。2017年,参演公益广告《光荣与梦想——我们的中国梦》。
卢奇
以上内容来自
刘劲的妻子胡艳萍是一名舞蹈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
2001年6月,刘劲的女儿刘来恩出生。
奖项名称
周恩来总理荧幕形象最佳饰演者,他的扮相帅气、气度儒雅,其 表演既注重磅礴大气,又不失细腻含蓄,善于突破领袖角色表演模式化窠臼,深入刻化周恩来总理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桂林日报评 )
1.毕业论文的卖法如下所示。2.在论文买卖的流程中,买方只需要交钱,卖方代写代发“一条龙”服务。如此“简单”的操作背后,知识生产活动已经超越本应有的边界。论文买卖市场需求旺盛,博士生为求职买SCI论文在高校运行的种种标准中,论文是“硬通货”之一。事关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有的还是入门任教的基本门槛。2010年年初,媒体刊发一则报道,披露武汉大学沈阳研究团队的调查发现:我国买卖论文2009年产值高达10亿元人民币。10年后,论文买卖情况如何?记者辗转联系上了一位当事人。刘劲,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南方一所职业学校任教。现在,他和朋友正攻读海外一所高校的博士学位。因为疫情原因,大部分时间在上网课。关于读博的目的,刘劲直截了当:冲出重围,到一个三本或者是好的二本学校任教。在读博的“四年规划”里,最关键的一环是“发SCI论文”。按照刘劲的说法,凭借博士学位,再加上SCI论文的优势,在一般本科院校求职不成问题,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安家费”。在他的盘算中,这笔投资是“划算的”。2020年年初,“经过长时间考察”后,刘劲和朋友决定买一篇SCI论文。两人合写,分别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他们打算买的是“四区论文”(注:期刊按照影响因子高低依次排序,此为SCI中最低区域),“全程一个月代写代发,前前后后一共花39000元就可以搞定。”在和朋友分别交了5000元,一共1万元订金的两个月后,刘劲收到了一份期刊的用稿通知,“不过,正式出刊还要等半年。”但是,现实很快发生了变化。
从1952年到1991年,先后为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出版社绘制了《志愿军的未婚妻》、《搜孤救孤》、《波月洞》、《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赠绨袍》、《十一郎》、《林则徐》、《辞郎州》、《水浒后传》、《邢燕子》、《齐天大圣》、《赵国大将李牧》、《赵氏孤儿》、《火烧博望》、《闹华山》、《燎原》、《节振国》、《牛郎织女》、《杨家将故事》、《孤岛野人》、《戚继光的故事》等60多册(套)脍炙人口的优秀连环画及大量年画,是我国连环画界资深画家之一。他精心绘制的宏篇巨构《唐山陶瓷史画卷》,人们观后无不流连忘返、感佩折服。刘汉宗擅工笔,间或半工半写。他学习和借鉴吴友如、徐燕荪、钱慧安等名家工笔重彩传统,充分吸取他们的精华,以传统写实的单线白描技法来表现历史人物、古典题材、神话故事,下笔有神,有如天助,自然流畅,册册精湛。他画画时,从不查资料,全凭脑子记忆。拿起铅笔,点点画画,再用毛笔勾勒定稿,一气呵成,痛快淋漓。曾经与他多年共事的著名连环画画家任率英早年就满怀激情地说:“汉宗老是文物古籍、风土人情、环境道具、人物造型的活字典,下笔时随叫随到,呼之即出。在国内众多的传统题材画家中,这样的强手实不多见。”
金立手机厂家已经倒闭了。2018年1月,金立董事长刘立荣股权被法院冻结。在2017年12份时曾有媒体爆出,金立高管出事以及与欧菲科技欠款的传闻。2018年12月17日,法院正式裁定金立破产。2018年12月19日,金立正式宣布破产。
金立手机面临的局面是即使降价处理,也没有消费者愿意为金立买单。估计大家不愿意选择金立手机,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就要从金立手机造型合计、硬件配置、定位方面分析了。
金立手机在造型方面确实没有很出众。在全面屏、刘海屏、水滴屏特别流行的时候,金立手机几乎也没有拿出漂亮的外观。在当下看颜值的时代,金立手机在这方面没有抓住用户眼球,这也是不被消费者选择的一个原因。
扩展资料:
金立手机公司的其他介绍:
金立手机对于品质的坚持是金立持续发展的动力。金立一直坚持以深度研发为核心,以精细生产为基础,以优良的售后服务为保障,以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深层次的研发实现产品实用和好用的结合。在“追求极致,挑战极限”研发精神的指导下,金立每年投入研发资金超过5亿元。
在全球拥有1500名工程师,4大研发中心,保证了金立在整机研发方面的表现。金立工业园——亚洲最大单体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拥有54条全自动贴片生产线,110条成品组装测试线。成品组装、主板生产、主板测试、印刷、相关配套设备等,90%为进口一线高端品牌。
在全体金立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金立成功打造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生产加工为基础,内外销并举的完整产业链。金立已在国内开拓了7万余个合作网点、5万余个专区、20万节专柜;外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已进入8个国家的运营商体系,在印度市场排名前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立(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金立不断地往3线以外的线下渠道扩张,但与此同时产品的质量没有跟上。对比其他品牌的手机,金立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设计老土、价格虚高,加上对于网络渠道的不重视,逐渐累积了负面口碑。
深陷创始人赌博疑云、并进入破产程序的金立手机,其官方网站已无法访问。昨日信息时报记者在百度搜索金立手机官网后,发现其中显示了一条提醒信息:“该页面因站点更换网址或服务不稳定等原因可能无法正常访问!”而点击链接后显示网络连接超时。
根据4月2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的信息,金立认定债权总额为亿元,清查后的资产总额约为亿元。尽管金立集团已进入破产程序,但不少债权人质疑金立创始人刘立荣进行资产转移。
扩展资料
在面临破产程序后,金立被债权人质疑金立创始人刘立荣存在转移资产等问题。据悉,金立集团名下的深圳市金立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金立创投”)在金立的资金流危机爆发前,突然进行了工商变更,与金立集团进行了剥离。
记者根据天眼查App发现,金立创投的工商变更登记信息多达26条,且都集中在2016年下半年到2018年初,主要集中于金立集团爆发资金危机后的十几天。经过密集的工商变更后,金立创投已更名为深圳市新基地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官网已无法访问 金立手机已经破产?
金立手机倒闭 下一个倒闭的手机品牌是谁?
总公司已经倒闭了,不过现在在做贴牌,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很多金立柜台上卖别的牌子的手机。因为销售渠道被收购,现在去看应该也有一些开始卖海信之类的了。不过金立本身除了电池以外,系统啊,机身质量,网速也不行,加上现在手机行业不景气,作为质量最差的国内二线大品牌被淘汰也是理所当然的
20世纪初,中国民族音乐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当时的统治者中竟有人以“有伤风化”为由取缔音乐教育。也有一些人主张“复兴雅乐,不闻西乐”,片面地抵制西方音乐。而另一些人则主张“全盘西化”,甚至把西洋音乐说成是“蓝眼金发的美少女”,而把中国传统音乐说成是“不堪入目的黄脸婆”。刘天华扛着“中西融合”、“洋为中用”的大旗,思考和探索着中国民族音乐的方向,既要守住民族音乐具有的优良传统及其特色,同时承认并利用西方音乐的优势,来改进和发展中国民乐。刘天华的品格里,既有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又有向世界虚心学习的使命感。正是他的努力,才使得大量的民间音乐手稿,包括《佛曲集》、《瀛州古调》,以及为梅兰芳先生访美演出用五线谱谱写的《梅兰芳歌曲集》等具有文献性的乐谱得以保存。也正是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音乐家致力于收集、整理我国的民间音乐,使《二泉映月》等精品才得以留传于世。而刘天华本人,则以其中西融通的深厚艺术修养和想像力丰富的艺术灵感,创作出十首二胡独奏曲:《病中吟》、《良宵》、《悲歌》、《闲居吟》、《苦闷之讴》、《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以及《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三首琵琶曲。这些作品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成果,也是我国民族器乐宝库中的艺术瑰宝,至今仍广为流传,久盛不衰,其中《病中吟》、《空山鸟语》和《良宵》三首作品被评为“20世纪中华音乐经典”曲目,为我国民族器乐宝库增添了不朽的艺术珍品。作为一个音乐领域中的改革先驱,在传统的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的结构和演奏技巧方面,刘天华先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如把二胡传统的三把位演奏发展到七个把位,规定了固定的定弦音高和琴码到千斤的基本距离;规范了弓法、指法,明确了揉弦、下滑、上滑、颤音等技巧的运用规范。在其兄刘半农先生的帮助下,他还完成了琵琶定位等律计算,确立了琵琶的“六相十三品”,并在传统琵琶品位上安装可以拆卸的半音品位装置等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扩展了二胡、琵琶的演奏技巧,丰富了它们的表现力。
二胡的艺术特色论文【1】
摘要: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关键词:二胡艺术 传统民族文化 音质 音色 演奏技巧
一、二胡的发展历史
宋代陈阳的《乐书》,自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开始编纂,于建中靖国元年完成,历时近40年,文图并茂、规模宏大、卷目浩繁。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二胡最早的文字记载。
唐朝已经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成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统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
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由此可见,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二胡演奏水平。
元代,二胡艺术进一步发展,二胡艺术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就清楚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
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拉弦乐器的通称,传遍大江南北。
直至近代,胡琴始更名为二胡。
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刘天华先生就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扩充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二、二胡艺术特色分析
1.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二胡艺术的源泉
二胡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精粹。
二胡艺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汲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渊源于我们民族审美传统。
二胡所具有的独特的静态幽淡美、自然美,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二胡艺术音色柔和、抒情细腻、重神韵,重意趣,崇尚自然美,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审美传统。
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由来已久,文献中有的说是伏羲或神农这两个原始氏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而创制的,有的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有的说“帝俊生晏龙,是始为琴”。
究竟如何,因无实证,尚无定论。
就已知资料而言,琴在周代已确实存在。
古文献中就有记载琴能“尚恬淡希声,决糜漫烦响”。[1]此外,《乐记》中对琴声的感觉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哀心感进,其声噍以杀,其声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二胡艺术的发展就受了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从演奏方法到审美趣味无一例外,其追求的是天地浑然一体的境界。[2]
音乐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得方方面面,神灵的崇拜,景物的诱发,心中的激情,现实的冲击,个性的挣脱,结构的探寻等等,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激发出动人的旋律创作。
二胡艺术的创作形象动人,不但受益于我国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而且在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灵感。
《红楼梦》里描写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
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3]二胡曲《黛玉葬花》,是取自评弹曲目“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演奏者以轻拢慢捻的手法,丝丝入扣,声声入情,再现了林黛玉“自卑、自尊、自怜”的悲情艺术形象,让人产生怜香惜玉般的无限伤感。
《满江红》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作的词牌,宋人王善及近代的作曲家曾为之谱曲,在我国广为流传。
作者将多种素材融为一体加以变化发展,将四川扬琴音乐与昆曲巧妙揉合,为图表现民族英雄岳飞的光辉形象。
该二胡协奏曲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描绘,激发起对侵略者的憎恨。
祖国的大好河山历经艰险,但英雄辈出的中华民族能打败一切侵略者,历史证明了这个事实。
全曲充分表现了深情激越、慷慨悲壮的音乐主题,它具有历史题材所需的古朴色彩,又充分利用了民间的丰富养料。
2.纯净的音质、淳厚的音色是二胡艺术的生命
音质和音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音质是指声音的质量,如声音的纯净度、清晰度、噪音或杂音的程度等。
音色是指声音的属性,是由其谐音的多少,及谐音的相对强度所决定的。
如声音亮丽、甜美、圆润、淳厚等。
[4]在音乐世界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质、音色,从而构成了繁复奇妙的音响现象。
二胡,是中国民族器乐中“腔”味最浓的乐器之一。
所谓“腔”,是指声乐演唱中的声腔。
之所以说二胡带“腔”,是因为二胡极富歌唱性的圆润音色近似人声,而中国乐器演奏的`最高旨趣则恰恰在于充分发挥乐器的人声韵味,并以接近人声为贵。
同时,二胡又长于演奏旋律以表现音乐中细腻、缠绵、哀戚、柔美闻名于世。
二胡多变的音色,是传统民族乐器的一个特点和亮点。
正是由于这一独有的特色,使二胡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具有民族味、中国味。
从中可以体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欣赏者通过二胡声音的变化,体现出二胡这一乐器所特有的艺术魅力,进而能够把握乐曲中的内容、情感,使听众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
3.多变的演奏技巧是二胡艺术的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非常之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和独有的风格特点。
在左手的指法和右手的弓法上,它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各显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比较丰富的,主要分为指法和弓法两大类,左手上有滑音、揉弦、拨弦、颤音等演奏技巧;右手则有跳弓和顿弓、拨弦、碎弓等各种技巧,其中左手的滑音和揉弦,右手弓法的在二胡演奏中显得最有特色。
滑音,就是按指在弦上有意识的滑动所得出的发音。
滑动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滑音效果也就不同。
滑音是二胡左手最有特点的技法之一。
其功能:一为表现音乐,二为调节技巧。
滑音的音乐表现功能首先体现为点缀音色,深化感情色彩。
滑奏的力度、速度、幅度、方向对发音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四个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既相互制约又浑然一体。
[5]手指在弦上某一音位上的扇面形滚动就叫“揉弦”,揉弦会发出一种类似波浪形的声音,演奏时恰当运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富于歌唱性,丰富二胡的演奏技巧。
揉弦给二胡音乐艺术带来了无尽的美,例如二胡曲《江河水》中为了表现特定的性格,顿挫的节奏感,以及颤动的内心情感,采用了压揉技巧,压揉,即是二胡揉弦技巧的一种独特方法,其效果压抑、激愤,具有明显的内在潜力,更富感染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祝桐君校注.与古斋琴论四卷[M].
[2]郑艳丽.中国传统文化下的音乐审美思维[J].黄钟,2006,(z1).
[3]李庆霞.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J].海南大学学报,2002,(1).
[4]雨牧.浅谈二胡音色的变性[C] .二胡文集.
[5]苏沙宁.二胡滑音的二重功能[J].乐器,1993,(4).
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研究【2】
摘要:近些年来, 中国 二胡 艺术 的 研究 在 发展 ,特别是从时间角度研究其发展的脉络、演奏的技巧及艺术的风格流派较多,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相对薄弱,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关注不够。
本文试从时间的历时性研究转入空间的共时性研究,就二胡艺术的地域特色作简略探讨,以求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并就此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关 键 词:二胡艺术地域特色
一、地域特色概言
人,总是在一定的 自然 地理 环境中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因此,人的体质和 社会 生活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小到不同的村落、不同的办公室,其地域空间特征的差异都很明显。
人的 文化活动和其他活动,也必然与其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
这一乍看浅俗的论断,已由地域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可靠的 科学 依据。
所谓地域学或曰文化地 理学 的研究 方法 ,就是将文化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与发生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而对文化区域的划分、鉴别、定义和 分析 ,则是进行此类研究的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在自然地理上最大的分野是南方和北方。
南北地形地貌不同,气候物产不同,民风民俗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也不同,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习惯将中国的文化形态划分为南北两类。
这种划分虽然不可能与地理分界完全相符,但从历代学者的论述和人们普遍能感受到的社会现象看,这样的一种划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古往今来,中国南北两地的确存在不少文化差异。
从最简单的角度说,衣,南丝北棉;食,南米北面;住,南床北炕;行,南舟北车;至于“南腔北调”,那就离 音乐 范畴更近了。
通过这些罗列,可说明地域文化的差别,不是仅凭概念就可以诠释的,它实际上浸润在具体而细微的生活之中,不仅会日日时时对我们的生活发生 影响 ,更能点点滴滴地塑造出不同的性情和趣味,而这些性情和趣味,正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所以,我们从古今文艺作品中能看到或感受到某些因南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二、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
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可由以下几个视角窥知。
从出版发行的作品看,西北一带的二胡作品主要有《葡萄熟了》(周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刚编曲 刘天华移植 刘长福改编)、《牧羊女》(曹元德编曲)、《天山风情》(王建民曲)等。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那里热烈奔放的音乐风格;从旋律音上说,普遍都运用了增二度的音程。
如《葡萄熟了》的倒数第十小节和倒数第二小节,特别是《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此类情况就更是随处可见。
从节拍上说,也许是崎岖不平的山区小路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一地区的音乐在节拍上多采用八五拍、八七拍、八九拍。
客观地说,像这样的非均分律动节奏,一方面音乐的动感性、舞蹈性强,另一方面增添了特殊的音乐效果。
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中多次 应用 了上述节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特别注重两手写实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葡萄熟了》的第144小节至151小节,通过左手指的拨弦及右手以同样节奏型的拉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那里的人们在丰收的时候,打着手鼓,载歌载舞的情景。
这显然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有关。
在南方的二胡作品当中,如《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江南春色》(朱昌耀、马熙林曲)、《姑苏春晓》(邓建栋曲)、《忆江南》(闵惠芬曲)等,同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这里细腻柔美的音乐特点;从旋律音上说,大都是级进的自然音程,乐曲《忆江南》的主题即是如此。
从节拍上说,似乎由于这里为江南平原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的音乐主题在节拍上常用平稳流畅的均分律动感强的四二拍或四四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更注重写意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江南春色》,通过采用江南丝竹特有的滑音、垫指滑音及圆润饱满的音色刻画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综上所述,二胡 艺术 发展 至今,笔者认为,对地域性二胡作品的优与劣、演奏技巧的高与低的评价,本没有绝对的标准,凡依据当前流行的审美眼光妄加判断,也不堪作为 科学 的评价。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南北两地的二胡作品风格及演奏 方法 的确存在着不同,则是没有疑义的。
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或者说依据什么原理去 研究 二胡艺术中的地域风格或者描述地域二胡现象呢?
第一,地理条件与地域 文化艺术成就不成正比。
就 音乐 中最小的题材——民歌来说,山西河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穷乡僻壤,但那里民歌的艺术成就却很高。
尤其在表现爱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这些 内容 的民歌,更是震撼人心。
说得远一点,荷兰很小,西班牙很偏,但那里的艺术成就很高。
二胡艺术亦是如此。
浏览近50年来在全国正式出版的约300首作品之中的较为经典的50部作品,不难发现,其中以《秦腔主题随想曲》《蓝花花叙事曲》《陕北抒怀》《调》《红军哥哥回来了》等极富地方特色的、风格浓郁的作品,形成了在 中国 二胡艺术中 影响 较大、分量较重的一大派别体系即“秦派二胡”。
对此,在朱道忠先生的《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一文中这样说道:“‘秦派二胡’在这个体系中,通过传承、探索、 实践、创新,也以极其感人的风韵别树一帜地高扬于西北风中。此‘风’从黄土地高原向东吹醉了神州大地,国人无不惊异地引颈‘西望长安’,惊觉八百里秦川。”北京是中国 政治 文化的中心,也是音乐艺术最为集中的地方,然而以京风、京韵为主题创作的二胡作品,无论是数量上或是影响力上,尚不及“长安乐派”。
因此,地理条件与地域文化成就不可概而言之。
第二,二胡的地域特色有远近而无高低。
一国之内有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世界范围内也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
但文化的发展与艺术的特色却不以地域为界划分高低。
不能说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好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是不好的;同样道理,北京的二胡艺术有其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其他省市的二胡艺术也有其独特风味和特色,客观地说,各有所长,不分轩轾。
第三,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的差异。
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内在的质量而不在于外在数量。
研究二胡地域现象不仅应该重视作品的数量、演奏的技巧,更应该注重地域二胡艺术所反映的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价值的高度与深度,或曰更应注重其凝练的深刻厚重的文化内涵。
第四,结合时间因素考虑。
空间和时间是不可分的,不同的空间往往承载着不同的 历史 文明程度。
比如17世纪,本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成熟的时期,但那时在中国边远地区的人可能仍然处于狩猎文化的阶段。
即使是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 经济 连年出现高速增长的当前,地域之间同样存在着贫富差别。
这说明相同的年代不一定处在相同的文明体系之内。
这样,才能因地域文化差异而产生许多特殊的艺术现象。
二胡艺术亦莫能外。
在二胡艺术的研究中考虑到空间 环境的作用,实则并非新思想。
丹纳在《艺术 哲学 》中认为,艺术作品的产生不仅取决于“ 时代 精神”,也取决于“周围的风俗”,地域研究也不仅仅是研究山川河流,还要研究地区的文化及艺术。
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必然受到这个地域内 自然 与文化氛围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及演奏这些作品的人,甚至非本地人在欣赏这些作品时,都不可避免地存有这种地域文化的痕迹或是想象、感受这个地域的文化。
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人在创作、演奏、欣赏一首细腻悠扬的江南作品时,他所捕捉、感受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景。
这是为什么呢?
近些年来中国二胡艺术的研究在发展,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不甚关注。
从时间角度研究二胡艺术的发展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但这不是唯一的角度。
“历史不仅是河流,河流不仅是一条。历史不但是时间的动态变化,更有赖以存在的空间的静态差异,亦即还有纵向曲线——历史的空间特征及其组合。”窃以为,这一看法甚是符合二胡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情况。
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将注重时间的历史性研究与空间的共时性研究结合,可为二胡艺术的研究 工作增加立体而鲜活的气息。
参考 文献 :
[1]朱道忠 《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中国二胡 2004年 第2辑
[2]程民生 《开拓历史的空间——历史的地域研究刍议》光明日报1999年6月25日第7版
二胡的艺术魅力论文【3】
摘 要: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本文以二胡的艺术优长、二胡的艺术成就、二胡的艺术创新为三大理论层面,对二胡的艺术魅力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
力图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二胡;艺术;魅力;优长;成就;创新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研究二胡的艺术魅力,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重要的时间参考意义。
为此,本文专门对二胡的艺术魅力作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为之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二胡的艺术魅力,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二胡的艺术优长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一种拉弦乐器,有明显的自身艺术优长。
其一是历史悠久。
二胡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即有“轧琴”,即系北方少数民族奚部落得“奚琴”,这就是二胡的前身。
北宋的陈��在他所著的《乐书》中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扎之,至今民间用焉。”①到了元代,改用马尾拉奏,《元史。
礼乐志》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②明代,二胡已用马尾弓夹于两弦之间拉奏,并有了“千斤”。
清代,二胡出现了各种型制。
“五四”运动以后,经阿炳(华彦钧)、刘天华两位大师的改革,把二胡艺术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使其走向世界。
其二是功能多样。
二胡不仅是一件理想的独奏乐器,也是重奏、协奏、合奏的理想乐器。
不仅可以演奏民族乐曲,还是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间歌舞以及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有的甚至成为主奏乐器。
梅兰芳先生就率先把二胡引入京剧伴奏之中。
其三是音色优美。
二胡音色亲和优美,极富艺术表现力,出现出民族音乐含蓄、婉曲、蕴藉等美学特征。
其四是技巧丰富。
二胡的演奏技巧分为指法技巧与弓法技巧两大部分。
指法技巧又包括揉弦、滑揉、压揉、滑音、颤音等;功法技巧也包括长弓、分弓、连弓、快弓、换弓、换弦、组合弓等技巧,显示出丰富的特点。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优长是全方位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基础与保证。
二、二胡的艺术成就
二胡的艺术成就十分显著。
其一是曲目众多,质量上乘,期中有许多艺术精品与世界音乐珍品。
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河水》、《二泉映月》、《听松》、《病中吟》、《光明行》、《赛马》、《良宵》、《山村变了样》、《赶集》、《行街》、《空山鸟语》、《湘江乐》、《江南春色》等等。
尤其是《二泉映月》,1993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并被誉为“国际乐坛十大名曲”之一,已经蜚声中外。
在国内也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转变。
“作品艺术成就中旋律创作的成功,是不容忽视的,旋律深刻抒情性的美感,这时于后来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应该有启迪。”③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到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的录音后,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而虔诚地说:“这样的音乐应当跪着听!”另一首二胡名曲《病中吟》,是刘天华先生创作的10首二胡曲中的第一首,也是他的代表作,1993年也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
这首名曲一起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充分表现出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深受国人与海外华人的喜爱。
其二是名家辈出、成果辉煌。
杰出的二胡作曲家有阿炳、刘天华、刘文金、赵砚臣等。
杰出的二胡演奏家有阿炳、刘天华、闵慧芬、张韶、张继让、张慧元、张令杰等。
其三是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二胡艺术影响到民族器乐、民族声乐、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族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对于打造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成就是高水准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核心与标志。
三、二胡的艺术创新
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艺术,都以创新为生命与灵魂,同样,二胡的艺术创新也是二胡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充分证明,二胡的艺术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一是作品的创新。
如刘文金创作的《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曲》,吴厚元创作的《红梅随想曲》等,都是成功的创新之作。
其二是演奏的创新。
如女子十二乐坊中的二胡演奏员的站立边舞边演奏;赵本山与郎朗的二胡与钢琴混搭二重奏《赛马》;北京“国乐天骄女子乐用与法国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混搭演奏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创新是深层次的,这是二胡艺术魅力的支撑与动力。
注释:
①②王晓红.民族乐器系统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63.
③张慧元.全活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诠释[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243.
1895年:2月4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09年—1911年(14岁—16岁):在常州中学求学时,参加校中军乐队,学习吹军号及军笛,开始接触西洋铜管乐。
1911年:辛亥革命,学校停办之后回到故乡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吹奏军号。从此时开始音乐工作。
1912年—1914年(17岁—19岁):赴沪参加沪西开明剧社,任乐队工作。在这时期学习各种西乐器,举凡管弦乐器、钢琴等,均加学习,尤以铜管乐器多有深造,并对西洋作曲理论有所接触。
1914年:开明剧社解散,解散后,返里任教于华墅华澄国小。开始了他音乐教学的生涯。1915年(20岁):是年春丧父,复贫病失业,心境恶劣,偶赴市购得二胡一把,每日拉奏,随产生《病中吟》镟律初稿,表达他当时的不得志和内心的抱负。秋任教常州母校,为母校建立了军乐队与丝竹合奏团,常至民间演出。
1916年(21岁):与殷尚真女士结婚。被江苏省立五中聘为音乐教员,并在该校组织了丝竹部和军乐部两支乐队。
1917年(22岁):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及琵琶等。
1918年(23岁):夏,从沈肇洲先生学习崇明派琵琶的演奏。开始创作《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等曲。
1920年(25岁):夏,赴河南学习古琴,沿途还一路寻访民间艺人,采集各处民间音乐。染癣疥,负病归。至此,刘天华比较深入地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精致典雅的一面。 在此期间,他对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也进一步学习,他常和熟习音乐的好友澈尘和尚探索研究民间音乐及佛教音乐。
1921年(26岁):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在江阴组织暑期“国乐研究会”,授《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等曲。
1922年(27岁):赴北京,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结识了音乐家萧友梅、杨仲子等人。他的学生有曹安和、王君仪、韩权华、萧伯青、吴伯超等。
1923年(28岁):从托诺夫学习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得到了不错的成就。小提琴的学习,给予他对胡琴的改进十分大的启发,他又对西洋作曲方式,尤其西方和声学的进一步研习。
1924年(29岁):《月夜》定稿。
1926年(31岁):除北大与女师外,又任教于艺专。创作《苦闷之讴》。学习昆曲。在家中组织了学习昆曲的组织,和北大、及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共同学习研究,又学习三弦拉戏,并不时研究欣赏京剧,这些都对他以后的作曲有不小帮助。
1927年(32岁):从北京燕京大学音乐系外籍教授学习理论作曲。因托诺夫去津,改从欧罗伯学习,6月,欧罗伯离京,停。创办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共10期)。创作《歌舞引》《改进操》《悲歌》。
1928年(33岁):创作《除夜小唱》(良宵)、《闲居吟》,发表《空山鸟语》定稿。
1929年(34岁):创作《虚籁》。
1930年(35岁):3月,继续从托诺夫学习,直至罹病,未间断。听写《梅兰芳歌曲谱》一册。
1931年(36岁):在高亭公司灌音二胡曲《病中吟》及《空山鸟语》,琵琶曲《歌舞引》及《飞花点翠》。
1932年(37岁):创作《独弦操》及《烛影摇红》。6月1日赴天桥收集锣鼓谱,染猩红热,罹病仅一星期,6月8日晨5时20分逝世。享年整37岁(别处记载38岁,是按虚岁计算)。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二首,其中他改编的《飞花点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录制唱片,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
1918年他在贫病中完成了二胡曲《病中吟》初稿,抒发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生活无出路的愤懑心情。其后,他创作的《苦闷之讴》(1926)、《悲歌》(1927)、《闲居吟》(1928)以及《独弦操》(又名《忧心曲》,1932)等二胡曲,以委婉动人的镟律,或忧伤压抑,或悲愤激越,表现了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苦闷、徨,要求变革、挣扎、奋斗的心情。二胡曲《良宵》(又名《除夜小唱》,1928)、《光明行》(1931)和琵琶曲《改进操》(1927),音乐清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了作者憧憬美好未来的喜悦心情。《光明行》运用了西洋音乐中大三和的弦琶音进行和转调手法;《改进操》吸收了古琴上绰、注手法与三度和音的镟律特点,显示了国乐改进的成果。此外,二胡曲《空山鸟语》(1918~1928)吸取民间单弦拉戏的模拟自然音响的手法,音乐活泼生动。《烛影摇红》则是运用三拍子和变奏曲式的结构原则写成的一首优美抒情的二胡曲。刘天华掌握了民族器乐的创作规律,又大胆地吸取西洋音乐的技法,使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的音调,又有新颖独特的表现特点,仍保持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当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
在乐器的制造改良上,他对于他所擅长的二胡、琵琶进行改革。他在二胡制造的材料、技术上进行改变及定制,以期达到好的音色及音量,对二胡二根弦的音准进行调整,又增加了二胡的把位,以提高其演奏的表现力。他又依十二平均律制作了新的琵琶,并增加琵琶的品和项,使琵琶能有准确的音准并能演奏半音阶,他这些音乐器的改进的进行,也和乐器制作厂商合作发展,以期达到推广的效果,他自己也曾于北京经营经营了一家音乐商店,名叫中华乐社,售乐器及谱等,可惜后来未能如其计画进一步成立乐器厂。
记谱法的改进是刘天华相当重视的一环,他认为乐谱的不发达完备,使得中国古代的音乐无法完整地留传下来,而间接造成中国音乐的衰微。他首先大力推广五线谱用于中国音乐之上,如他在1930年,为当时将赴美国演出的京剧名家梅兰芳,花了数月时间以听写记谱方式完成了五线谱的《梅兰芳歌曲谱》。除此之外,由于当时国人仍惯用旧有的工尺谱,他于是将五线谱中一些记谱法如节奏、指法、强弱等记号融入工尺谱之中,成一套较完善而能通行的记谱方法,并以此方式整理出了《瀛州古调新谱》、《佛曲谱》及《安次县哨子曲谱》等中国古乐及民间音乐。
在民国初年,刘天华见到中国音乐发展的垂危,因主张进行国乐改进。他反对完全以西乐来取代中国音乐,他认为西乐虽完善成熟,但不能削足适履的把它用在中国人的意识性格之间。同时,他认为身为一个中国音乐家,不仅要守住自身的传统,更要把中国音乐的好处发扬光大到世界。刘天华写有一篇未完成的文章《中西音乐的争执问题》,他在文中批评那些主张西乐一无可取以及完全轻视中国音乐的人,他认为对于中西音乐,应不能宥于片面之见,而要全面、平心静气地来讨论。他以音乐能否由作者“达意”、听者“感应”,因而能行之久远来评断中西音乐,而不以“古今”或“繁简”判断,由此看来,中西乐实应各有所长。虽然他对于中西乐同样有不错的评价,但他对于中国音乐仍有较深的喜爱,他曾力述国乐的优点,认为中国音乐声音纯正,为西乐所不及,此外,又认为中国人较能亲近自身的音乐,因此不能完全用西乐取代,这也是他提倡国乐要改革而不能完全以西方音乐取代中国音乐的重要原因。
他认为不论复古守旧或全盘西化,都是不行的,由于他能分别深地入了解中西乐的特长及优点,因此他主张“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中西的调合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进步两个字”。要“介绍西乐,以为改进中乐的辅助,并想效法西乐,配合复音,并参用西洋乐器”,再“从创造方面去求进步”。
1927年,刘天华在北京联合萧友梅、杨仲子等人,创立了国乐改进社,以期开始国乐改进的工作,他在几篇文章中,对国乐改进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计画,其内容包括探查及保存故有好的及将失传的乐曲、曲谱及乐器,并访问仍在之音乐大师。其次,要改良记谱法、整理演奏法,编成有系统的书藉,对于乐器,则要组织乐器厂,研究改良乐器,以使国乐有良好的基础。再其次,介绍西乐为改进国乐之辅助,以创造新的艺术,再发行刊物及创设音乐学校以推广成果,再创设研究所以进一步研究创新中国音乐。 这样一个完整的计画,却由于当时的环境十分恶劣,正当军阀割据南北分裂之际, *** 完全不重视音乐,因此经费极度缺乏,计画的推行十分不易,因此在这些计画之中,他提出了最重要而急于举办的,如对中国音乐尤其是将失传音乐如宫庭音乐、民间音乐等的保存及研究,还有刊行音乐杂志、办国乐教育及乐器的制造及改进等,这些工作的目的多在为创造其心目中新生国乐的准备等。此外,他还记录了民间音乐《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未完成)等。刘天华的全部作品和生平资料,最先收进其兄刘复编纂的《刘天华先生纪念册》(1933),今已辑成《刘天华创作曲集》(万叶书店,1954;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修订)。
刘天华认为音乐的重要目的,便是在表达人的感情以使听者感动,希望音乐能够普及于大众并提升水平,因此对音乐的推广及教育十分地重视。自十九岁起,刘天华即开始在中国小教授音乐。后前往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及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音乐系,后又在北京艺专教音乐,主授二胡、琵琶及小提琴等,他编写了南胡及琵琶的练习曲各一本,以使学生能按部就班学习;后来包括如蒋风之、陈振铎等二胡名家都是他的学生。 此外他曾计画国乐的义务教育,由国乐改进社的社员担任教师,以推广国乐的学习。其后又筹办暑期音乐学校,对于一般人民有兴趣习音乐者,亦不计代价教导。而改进社也不时举办音乐会以推广音乐。他并且演奏录制了二胡和琵琶的唱片二张,作为保存与推广国乐之用。
在中国近代,主张学习西乐以改进国乐的这种思想,并非由刘天华最早提出,早在1903年匪石写的《中国音乐改良说》一文中就已提出此说,而当时如萧友梅、黄自等音乐家也同样富有这种思想,并在音乐的改革上有所成就。然而正如其兄刘半农所说的,当时除天华之外,“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能会通其间者,当世盖无第二人”。尤其当时主张改革中国音乐者,多为留学国外而擅长西乐者,像他这样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人可说十分地少,也因此他在国乐的创造改进上,能够更深地奠基于中国音乐之上,而能有不凡的成绩。
另一方面,中国流传广泛的各种民间音乐,当时受到了知识分子们的轻视,地位十分低落,发展前途堪虑,刘天华抱着将音乐普及大众的想法,因此整理保存了不少民间音乐,并将其融入其音乐当中。此后,音乐家对于民间音乐的重视日渐提高,造成在后来的国乐发展中,民间音乐为一重要的成份。
在各类中国音乐之中,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二胡音乐。在传统中国,二胡仅是民间戏曲及地方音乐的伴奏乐器,地位不高。但由于他对于乐器的改革、十首独奏曲的创作以及有系统的二胡教学法的建立,使得二胡音乐的内含有所增益,且成为能够独奏的乐器,使得中外人士对二胡看法有所改变,二胡也因此进入了高等音乐教育之中,从此在中国音乐中的重要性大为提升。
刘天华虽然尚未能达成他的理想,“让国乐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但他实对于近现代国乐的发展开启了很好的道路,被誉为二胡鼻祖。
刘天华与其兄刘半农葬在碧云寺北门玉皇顶的山坡上,刘天华墓碑的正面由胡光炜题:“故音乐大师刘天华先生夫人之墓”。碑阴则由篆刻名家,当时在国立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任系主任的“金陵杨仲子”书写,全文共519字,字型为隶书而略草,俊秀有功力,镌刻技法高超。杨的刻石留到今天的已很难见到了,这块碑也应是北京地区的金石之瑰宝。
刘氏故居位于江阴市澄江街道西门。
刘氏兄弟纪念馆是江阴市人民 *** 为纪念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而利用刘氏后裔捐赠的祖籍故居改建的。 刘氏兄弟纪念馆位于江阴市西横街49号,它坐西朝东,前后二进十间三庭院,是一座具有江宅特色的清末建筑,约有150年历史,与古兴国塔、文庙南北呼应,浑然一体,构成江南古城的一个游览区。 纪念馆由文化部部长朱穆之题写馆名,著名女作家谢冰心为纪念馆写了序文。陈列分“事迹介绍” 和“故居景点”二大部分六个展室,共陈列展品300余件。
刘氏兄弟纪念馆设有资料室,珍藏着刘氏兄弟的多种资料、遗物以及近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沈尹默等大师馈赠的字画、扇面等纪念物2000余件。
刘氏故居是典型的清代末年的民居建筑,粉墙黛瓦,一共三间三进。进门是一天井,然后中间是厅堂,辟为刘氏三兄弟的介绍室。右侧是刘氏兄弟父母的卧室,刘氏三兄弟就诞生在这里,左侧是刘氏兄弟父亲办私塾的教室。第二进是刘氏兄弟的卧室和天井;第三进是刘北茂的卧室与灶间。整个故居简单朴实,像刘氏三兄弟一样。
刘天华在教学之余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并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所有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 二 胡鼻祖。
刘天华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音乐家。他将过去被轻视的民间乐器二胡加以改革,纳入到专业音乐教学之中,使其成为音乐会上经常独奏的乐器。他改进二胡的制造规格和记谱法,明确固定音高的定弦,并吸收提琴某些演奏方法。他还创作了二胡练习曲47首,为二胡教学的系统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改进了琵琶教学,创作了琵琶练习曲15首;他曾将四相十品的传统琵琶加以改革,制作了六相和加半音品位的琵琶。他用近代记谱法记录、整理的《梅兰芳歌曲谱》,是最早根据实际演唱作记录的京剧曲谱。
他发起与参与组织国乐研究会、乐友社、爱美乐社、国乐改进社等音乐社团,创办《音乐杂志》,对当时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第一个采用了近代记谱法记录了《梅兰芳曲谱》,并在收集、整理民间音乐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刘天华与其兄刘半农(著名文学家)、其弟刘北茂(著名音乐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华史上的“刘氏三杰”。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刘天华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能会通其间。他反对全盘西化,但也不排斥西方文化。在创作上既能掌握民族音乐的创作规律,又能巧妙地吸收借鉴西洋技法。他不仅将民间状态的二胡升格为富于独特艺术魅力的独奏乐器,达到高等乐府专业教学的层面,而且这些作品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他是近现代二胡艺术的奠基人,当代中国的二胡演奏艺术无不受其理论与风格的影响。在民族乐器改革和演奏技艺的创新上,他又是一个勇于开拓的革新家。他毕生为民族音乐创作与教育而奋斗,培养了蒋风之、陈振铎等一批著名演奏家、理论家和教育家。可以说,刘天华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奠基者、开拓者,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
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的玩具”,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他珍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但不赞成抱残守缺的“国粹主义”,认为发展国乐,“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方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