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毕业论文

中国文创产品,即文化创意产品,是指以传承中华文化底蕴,结合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将文化创意转化为具有特色、有价值、可持续发展的物品或服务,满足社会不断演变的需求。文创产品创新潮流,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复合型和新型的文化消费产品发展势头日趋强劲,文化产业发展的迅速发展,更加加速了文创产品的发展。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创产品的研究也受到了重视,引起了业界各方的广泛关注。科学研究决定了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背景要从文创产品的定义和发展趋势、市场结构、消费者个性及其影响、产品特色及其创新模式等角度出发。从定义上讲,文创产品是指以传承中华文化底蕴,结合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将文化创意转化为具有特色、有价值、可持续发展的物品或服务,满足社会不断演变的需求。文创产品的发展趋势,受到政府政策的引导,正在发生变化。文创产品的市场结构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文创产品迅速涌现,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也日益增强。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需求也受到了年龄、地域、文化背景、性别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在不断发展,对文创产品的影响也

1. 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有哪些具体应用? 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应用发展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设计方面、影视动漫发展、电子游戏发展,以及城市文化创意产业。2. 数字媒体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提升了软件产业的发展,从而带来了各种文娱事业的春天。而且除了影视以及动漫产业中用到的数字化媒体艺术之外,在游戏产业之中数字媒体也起到了关键性的推进作用。 另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阶段已经逐步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列的优秀人才,人才通过相应的培养与教育就能够反作用到数字媒体发展之中,从而提升数字技术的发展水平。3. 文化创意产业有哪些特性?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有其自身具备的高知识性、高附加值,以及较强的融合性。4. 数字媒体技术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一 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二 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建了全方位立体的信息传播媒介,三 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数字媒体技术的劣势:数字媒体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拓宽发展渠道与空间的同时,也为文化创业产业的成长道路埋下了陷阱,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5. 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还有哪些内容无法用数字媒体化来表达? 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中,还有一些手工艺品,它们传承的文化不仅仅只是物品本身,还有这样的技术,只能通过人传人的方式来传承,通过手工艺人的双手来表达。6. 请试着从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对六篇文章给出你的看法。 有言说:“艺术是创造者独特的表达,表达的过程充满着惊喜;文化是享受和吸取等过程。” 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并极具生命力。期望不断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这样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相信更能在社会生活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文章排序: 1.《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系》2.《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3.《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发展的关系》4.《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5.《论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6.《数字媒体艺术影响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创产品毕业论文研究背景的写作,应当从国内外文创产品的发展历史、市场现状、发展趋势、文创产品的定义、文创产品的分类、文创产品的特点等方面出发,全面概括文创产品的现状,从而为文创产品毕业论文的研究提供良好的背景。文创产品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文化部就开始把文创产品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积极推动文创产品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创产品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文学、音乐、绘画等传统文创产品,发展到如今的影视、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创产品,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则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统计,我国文创产品的市场规模在近几年持续增长,2017年达到万亿元,其中,文创产品的消费支出占比超过50%,表明文创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文创产品的发展趋势则主要是以技术驱动、产品多样化、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使得文创产品的创新更加容易,产品多样化也使得文创产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产业融合则使得文创产品能够更好地与其他产业融合,从而提升文创产品的价值。以上就是文创产

文化创意产业毕业论文

大有大的写法,小有小的写法大的可以关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与国外差异研究小的可以以某一单个的文化创意产业区或者地域为例,从传统的经济地理上的空间理论来研究也行,研究传播,扩散,分布。总结出发展模式。

高雅艺术进校园(有场地,有需求)虽然这几年有一些进展,但蜓蜓点水,时有时无,节日有平时无。这既不利于艺术的普及和传承,也不利于艺术的发展。从这个角度切入,一定能写出一篇好论文。不过,需要你进行一些调查,用数据完善论点。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 文化 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文化的毛概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文化的毛概3000字论文篇一:《文化软实力》 摘要:当今世界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经历30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也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中国社会要想健康和谐持续稳定的发展,拥有快速发展的经济是一方面,有时候文化的软实力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都有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他们之间有互补的关系。以往我们我们只注重经济的建设,而忽视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传播,但是现在我们的政府和社会看到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我们正在逐渐正视和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并让世界各国更多更好的了解中国。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战略;伟大复兴; 1、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容、发展历程 (一)基本内容 约瑟夫·奈曾论证说,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指挥权是硬实力,而一个国家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使其他国家想要他所想要的东西,这种能力就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其他“硬”实力来说的,之所以说它“软”是因为文化产业所决定的,也就是文化所变“硬”的 方法 。文化涉及的范围可谓无所不包,从而其产业的特征与以往的产业,如制造业有很大的不同,使其能够产生的价值无可估量,但是又很难界定,如知识产权的问题。文化也就作为产生这一价值的源泉,它的地位也就相当重要,却非常难以界定。因为其难以界定,从而使其在很多方面无法用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来约束,很多地方无法达到强硬的管理,就像你可以很容易估计一个U盘的价值,却无法估计里面储存的资料的价值一样。也就是无法进行这种约束,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增加文化软实力,毕竟“想法”是很难受到“保护”的。以上就是我认为为何要加一个“软”字。而文化实力简单的来说可以理解为创新创意实力,毕竟文化是这些的源泉。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美国之所以能够将各种文化产品连同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行销全世界,除了国力的支撑外,主要依靠的就是语言优势,这也是美国的软实力“依然强大”的一个重要表征。为了维护自己的语言文化利益,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有计划地实施各自的语言战略,并努力扩大语言的国际影响。 (二)发展历程 “软实力”(Soft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BoundtoLead:TheChangingNatureofAmericanPower(中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唐代兴在《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一书中提到,软实力就是国家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由文化、制度安排、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等因素相整合而成,它大致可以展开为四个方面,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和外交影响力,但这些影响力最终都要通过大众传媒而得以实现。在这四个方面的影响力中,文化影响力是国家软实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一个国家的文化所蕴涵的价值观、精神指向及情感表达方式,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普遍认同,甚至被吸纳或融合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去,那么,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外交影响力也就自然会得到增强,并产生良性循环和扩张的结果。 文怀沙在为高占祥所著的《文化力》一书写的序言《文化力的发掘者》一文中提到,我们国家当前还面临着许多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说到底可能都是文化问题。我近年经常去陕西、河南等地,这些省份大打文化牌,努力创建文化大省,现在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由此可见,文化力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胡锦涛在十七大 报告 中提到,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当前,中国政府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安全观,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国家领导人的文化立场,多在于强调合而不同,求同存异,鼓励和加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文明对话。然而比起周边 日、韩政府目标明确且咄咄逼人的文化政策,中国的文化政策层面却显得气象不足且特征不够鲜明。 2、文化软实力的分析 (一)传统西方大国文化对我国的冲击 西方文化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的就征服了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自身的原因,二才是外部文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又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阶级斗争阶段,特别是“”时期,对 传统文化 的破坏尤为严重。由于长期对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的轻视,使中国人普遍存在文化上的精神空缺及文化满足上的空虚。恰好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那种多样性及多彩性,弥补了中国人长期压抑的文化需求,所以普遍被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并迅速扩展开来。从西方文化自身的原因来说,西方文化是一种非常讲究的文化,特别是文艺复兴以后,给中世纪昏暗的文化注入了多姿多彩,优雅的元素,于是诞生了莎士比亚,达芬奇等一大批天才文艺作者。并且西方文化宗教气氛浓厚,所以又给西方文化披上了一层神圣神秘的外衣。这些原因都给严重缺乏文化寄托的中国人强大的新鲜感。现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西方国家在饮食,音乐,电影甚至是语言等多个方面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西方节日 和传统节日的比较,似乎人们现在越来越倾向于追捧西方的节日,而冷落了本土传统的节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媒体、商家为捕捉商机,大肆宣传,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活动来吸引顾客、制造影响。这样做法其实本无可厚非,但却在无形中助长了西方节日的气焰,为“洋节”推波助澜,使它们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 (二).新世纪亚洲格局重组与话语权争夺 亚洲正在崛起,其动向大致有三:一是韩国宣布将在全球一百个地区开办“世宗学院”,二是日本在海外增设“日语学习中心”欲与中国的“孔子学院”抗衡,三是印度的文化很早就输出到世界各地,似乎在“龙象之争”中印度已然高出一筹。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 韩国是新兴的文化产业大国。1998年,韩国遭遇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明确提出“两个五”:力争五年之内把韩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提高到5%;力争五年内能培养出10000个内容创作者,其中10%有外销的能力。东亚的日本是世界第三经济强国,早在1985年,日本经济持续增长之时,就试图从“经济大国”转向“政治大国”最终走向“文化大国”。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其目的就是要推出日本文化。试图确立日本文化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使亚洲国家在接受日本援助的同时,也接受日本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的文化也呈现出交流与交锋、合作与较量的新格局,文化已经成为西方国家颠覆和控制别国、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领域。所以,大力提升本国的软实力已在国际主流社会达成共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也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举办世博会是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将大大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世博会已经经历了150多年,而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在我国、也是在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展示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 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文化产品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百姓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才能充分体现发展文化软实力这个硬道理。中国通过学习世界文明使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中国目前的软实力与一些西方国家还存在着差距,相对于硬实力的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亟待加强。 3、结论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重要基础。文化竞争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一个战略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文化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则是制约整个软实力的经纬、维系整个软实力的灵魂。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提升思想、观念和原则等多方面价值理念,这些都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只有让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都来分享我们的文明成果与智慧,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让世界听到中国较为全面客观的声音,才能使中国真正走向世界,我们的软实力也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4、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 【2】唐代兴.《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 【3】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高占祥.《文化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文化的毛概3000字论文篇二:《文化强国——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文化强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它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总结 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 经验 ,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关键词】建设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创新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文化强国战略从大的层面讲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通过创新与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从小的层面讲得看我们是否有叫得响的文化作品、我们的创意产业是否位于世界前列、我们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能否输出海外。 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着手去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呢? 首先要了解文化强国的意义。只有完全地理解了文化强国的意义之所在,我们才能够更正确的、更积极的去为他出力。文化强国的意义到底有哪些呢?第一,建设文化强国,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一个民族国家若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绝对不是一个强国。一个多元的社会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在利益上,而且表现在思想上。所以,中国的思想文化出现了多样性、选择性、多变性等一系列新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这是我们现在碰到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我认为,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就是要通过文化来整合整个社会,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第二,建设文化强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新阶段有许多难关需要我们去攻克,有许多社会矛盾需要我们去化解。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一种精神的动力和智力的支持。所以,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用文化来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第三,建设文化强国,是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一种全新的形象,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大批走向世界,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国人在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中表现不文明,留给世人的就是一种不佳形象。这种情况下,怎么让人看到一个大国、强国形象呢?第四,建设文化强国,归根到底是为了造福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就是因为我们血管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但是,血液是要更新的,否则就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但文化创意的灵魂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激发人们的智慧,把文化创意事业搞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或综合竞争力,关键问题是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一国或一区域文化企业的产品及其服务在开拓市场占有市场并以此来获取长期稳定可观的利润的能力,同时也是在竞争中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或关键)能力。根据要素载体,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竞争力、文化需求竞争力、文化企业竞争力、政府行为竞争力等四大要素。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创新能力,而四大要素竞争力则取决于其创新能力,它贯穿于资源利用、产品开发和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之中。 要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提升文化生态的支持力。树立以创新价值观为主导的理念,积极促成创新的价值导向,增强创新意识,奠定共同的创新理念与价值基础。把培养创新价值观纳入国民 教育 全过程,把创新理念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行为。要总结和宣传体现创新要求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力和感召力。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引导、铸造人们创新价值观的形成。媒体要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精神,以倡导创新精神、烘托创新氛围作为节目评估的重要考量。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和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并把创新文化融入社会生活,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文化时尚。 其次,要提升政府行为的推动力。 我国尚处于历史转型期,与市场经济成熟国家比较,政府行为推动力在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中比重大,作用尤为重要。一是要积极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制定具 体操 作方案,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实现我省文化产业振兴目标。二是要以政策为引导促使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如,加大创新资金扶持。文化产品的创新,尤其是内容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投资,过高的创新成本使得中小文化企业规避创新。对于有创新意向并有认可的创新项目、但缺乏抵押资产的小企业,政府要提供贷款担保,再如,为鼓励文化企业的创新导向,对于创新型文化企业采取减征或免征增值税,对新开发的文化产品可以缓征所得税。此外,当前特别重要的是,政府要做好重大文化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创造条件,使资金、智力、人才、技术等关键创新要素涌入文化产业。三是从立法层面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立法,完善有关法规,加大对原创文化产品的保护力度,保护那些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要通过立法,加大对文化资源特别是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的保护,反对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开发。要结合近、中、远期的市场需求,处理好开发与保护文化资源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环境保护的关系(如房地产开发、城市改造中,要出台保护文化遗产新法规),处理好当前开发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以实现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 接着,要提升文化企业的创新力。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文化企业创新力状况直接决定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文化 企业战略 要确立创新理念。文化企业始终要具有超越现实面向未来的“设计”,而不是“等待、观望、模仿”,要避免格式化,避免跟风,文化企业要以塑造创新理念来打造企业精神。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使文化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企业实体。三是要有高水平的创意,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各地文化特色,在市场发展需求与自身文化资源属性特色相结合的基础上,大胆创意组合,实现产品创新。在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过程中,要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创意等行业的融合,重视原创能力的不断提升。 最后,要提升创意人才的支撑力。 人才是创新的载体,是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我省高等院校的教育优势,设立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学院、专业,培养造就文化产业所急需的高素质创意人才。文化产业技术专业要开设人文科学课程,如,动漫专业,各院校更多地重视绘画和电脑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人文底蕴、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成为支撑动漫产业原创能力提升的人才制约瓶颈。要强化技术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鼓励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和 想象力 的培养。二是要面向国内外,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一批高层次的具有创意才能的复合型人才,学习并掌握他们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新思维、新理念,影响和带动现有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使现有人才水平和素质得到提升。三是要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创业环境。人才流动性强是文化产业的特点,要增强工作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提升人才对工作岗位的忠诚度,克服人才向发达地区流动的虹吸现象。要把开发、持续吸引创意人才和构建拔尖人才高地作为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和基础工程。 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它在我国经济增长转型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已逐渐成为最具潜力的支出产业。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不仅能够引领我国经济发展,而且能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大动漫时代背景下,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渐扩大,文化强国被作为国家战略得以重视,文创产业这一朝阳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蓝海。中国企业家当瞄准行业前沿,思维也应与新兴业态接轨,深刻解读、领会国家关于文化产业的政策方针,寻求与包括动漫企业在内的文化创意型企业对接,实现企业产品或模式有别于竞品的差异和超越,并为企业实现差异化蓝海、创造可持续发展赢利的 商业模式 。 文化的毛概3000字论文篇三:《试论促进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文化的策略》 目前湖南省部分高校在读本科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多数高校管理者缺乏对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的意识,忽略校园体育文化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只对极少数为在体育竞赛中取得名次奖项而让有限的体育尖子参加 体育运动 训练和比赛,或为举办体育赛事而进行的体育文化活动;与中小学师资和场地器材等相比,可以说高校实施体育文化建设条件比较优越,但由于高校总人数较多,用于体育文化场地场馆以及活动器材等方面的制约,场馆器械设施的缺失和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氛围都成为阻碍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文化的主要原因。 一、研究目的 在现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社会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对于体育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为广泛,那么高等院校作为培育社会所需要的高等人才的摇篮,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主体,所以在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同时,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吸收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先进体育文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学生参与性的提升,才能使体育文化管理制度及教育形式的改革、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各方面整体素质的提升、增强体育文化活动的创新性。如何对高校体育文化管理制度的改革、转变校园体育文化教育形式,提升大学生对体育文化满意度,以及体育物质文化需求等问题的解决是促进大学生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中的研究,对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文化研究提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为了使研究内容更加全面,通过查阅大量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体育教育学,体育文化期刊等书籍,在网上收集相关大学生对参与体育文化现状和文献资料了解,达到充分了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综合所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作为写作的依据。(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高校校园走访,对高校教师及学生进行面对面的采访,提出关于体育教师与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参与度,以及了解湖南省高校体育文化管理制度及物质文化条件的情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3)数据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首先用 Excel 表进行筛选统计,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和归纳,用量化的数据分析,找出潜在变量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三、现状与分析 (1)在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文化因素中,高校领导在管理校园文化中对体育文化管理工作相对缺失,体育管理制度体系不够明确,对体育师资开展体育文化知识教育掌握程握,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满意度存在差异,应引起高校领导阶层对体育文化制定长远规划的关注与重视,体育教学师资体育文化新的认识。(2)体育文化教材及教学内容过于陈旧,部分同学对体育文化课程满意度不高,学生缺乏参与体育文化课程的热情,学校应对体育文化课堂创造新的组织活动氛围,重视体育文化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文化理论学习的兴趣。(3)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受学生习惯影响,加强体育文化活动的宣传,优美环境的创建等一些必要的 措施 ,还受业余时间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所需体育装备所支出的比重有比较重要影响。 四、结论 (1)湖南省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整体状况较好,能掌握基本的体育文化理论知识,但体育文化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教学模式传统单一,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热情有待提高。(2)湖南省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较多,但活动内容不够系统,同时体育理论知识了解需要加强,学校应大力发展学生体育文化理论知识,教师队伍发展具有创新性的体育文化,进而吸引学生参与。 五、建议 (1)通过创新体育文化管理模式,及新型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热情,培养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文化的意识,弘扬体育文化精髓所在之处。(2)体育文化理论知识不容忽视,开展具有特色的体育理论知识竞赛,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能力,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为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文化,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体育人才。(3)加强体育文化所需的物质文化建设,提高体育场地建设的经费比重,使学生顺利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得到保障,使学生参与体育文化创建更好的环境条件。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4000字 2.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3.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4. 四个全面为主题的毛概论文 5. 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毛概论文3000字 6. 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研究深圳油画村——大芬村的经济地理现象。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文化产业集聚现象——高端文化产品日用化,现在已引起国际地理学界的注意与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的毕业论文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研究深圳油画村——大芬村的经济地理现象。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文化产业集聚现象——高端文化产品日用化,现在已引起国际地理学界的注意与研究。

文创产品毕业论文研究背景的写作,应当从国内外文创产品的发展历史、市场现状、发展趋势、文创产品的定义、文创产品的分类、文创产品的特点等方面出发,全面概括文创产品的现状,从而为文创产品毕业论文的研究提供良好的背景。文创产品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文化部就开始把文创产品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积极推动文创产品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创产品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文学、音乐、绘画等传统文创产品,发展到如今的影视、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创产品,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则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统计,我国文创产品的市场规模在近几年持续增长,2017年达到万亿元,其中,文创产品的消费支出占比超过50%,表明文创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文创产品的发展趋势则主要是以技术驱动、产品多样化、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使得文创产品的创新更加容易,产品多样化也使得文创产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产业融合则使得文创产品能够更好地与其他产业融合,从而提升文创产品的价值。以上就是文创产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可以写一些有创新点的方面,例如:如何实施数字化营销,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来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还可以考虑关注当前流行的IP、VR/AR、AI、5G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的应用。总之,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写一些关注数字化营销、IP、VR/AR、AI和5G在文化产业领域中的应用, 这都是很有创意的话题.

大有大的写法,小有小的写法大的可以关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与国外差异研究小的可以以某一单个的文化创意产业区或者地域为例,从传统的经济地理上的空间理论来研究也行,研究传播,扩散,分布。总结出发展模式。

创意产业毕业论文

谈谈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论文

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接受。因此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对于弘扬企业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形象具有很好的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的广告学毕业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接受。“中国元素”概念提出以后,广告业掀起了一股运用“中国元素”的风潮。本论文采用了归纳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广告创意与中国元素联合使用的展现形式,,明确了“中国元素”的定义,然后指出了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运用时出现的问题,最后说明应该怎样正确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广告创意。

关键词:中国元素;广告创意;消费者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度,随着中国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认识,中国元素这一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接受。广告创意要求独特性与新鲜性,而在广告创意中运用中国元素,不仅能提高广告创意的水平,广告作品的质量,而且对树立企业形象,弘扬企业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形象具有很好的作用。

自从“中国元素”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接受这一概念。尤其是在广告行业,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受到了广告业内人士的注意和重视,由中国广告协会举办的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就是对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结合在一起的一次鼓励性比赛。2005年9月17日,在成都举行的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巅峰对话提出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的结合使用将是国际广告商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但对它的讨论课题并不是很多。从这一系列的活动和表现来看,中国广告人越来越重视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中国广告的创意越来越需要中国元素的介入来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为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打上文化的烙印。

关于中国元素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从《辞海》上看,“元素”是一个现代用语,历史上并没有这个词语。

从新华字典上查询“元素”犹言本质、要素的意思。

灵智精实整合行销传播集团(EURO RSCG WORLDWIDE)大中国区执行创意总监(EDDIE WONG)黄国雄认为中国元素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提炼出来,发现并加以运用。

智威汤逊(JWT)上海部的创意总监朱海(Thomas Zhu)也提出了对中国元素的观点,他说:“我们现在说的中国元素有点狭窄。除了具象的之外,更应该包括那些抽象的。比如图像化或者符号化的东西,还有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习俗习惯等。”总之中国元素应该是能反映中国,中国独有的并得到大家认知的中国的东西。

文化部和人文中国系列活动组委会提出的定义是: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

许多专家学者都对中国元素的定义进行了阐释,他们仅从物质或精神方面对其进行了定义,我认为都不够全面。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我认为中国元素应该是物质符号和精神内容的集合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

虽然近几年来从多个方面”中国元素”得到频繁的提出,但是各行业早已运用中国元素定义为时尚的代言。例如中国结、中国刺绣、丝绸、山水画等,成为国际知名的服装设计师的宠儿,并且这些作品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中国元素被运用到中国广告创意中,既符合世界潮流的发展,又能够树立起中国广告创意的独特风格。

上海梅高创意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峻在2005年的一次广告业内的聚会当中首次提出“中国元素”的概念。并于20xx年在中国广告协会的鼎力支持下,“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的想法得以付诸于行动。同年10月底,昆明第13届中国广告节召开。高峻等九位广告公司的老板每人出资2006举办的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圆满落幕。这一赛事收到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份作品。反响之热烈,多少有些超乎高峻的意料之外,并迅速刮起了“中国元素”风潮。“中国元素”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广告人的事情,“中国元素”现象已经上升到了如何挖掘民族文化与提升中国品牌自信心的高度。特别是在2008年的奥运会中,中国元素在会徽的设计理念、广告宣传片、奥运公益广告中都运用的十分出色。当前运用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已是大趋势,是不可逆挡的潮流。

“继意识形态广告之后,近年来广告创意的本土情结日盛,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实践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运用本土话语,将中国的审美元素和伦理价值元素融入广告的创意潮流,是中国广告创意对世界范围内的后现代主义潮流和意识形态广告的背反,它运用本土化语言,采用本土的思考逻辑和自己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对本土消费者的洞察中,强调广告创意的民族文化审美,因而逐渐获得受众的心理认同和消费者的市场认同。他不是一种“复古”的思潮,不是一种狭隘的、片面化的对传统的膜拜和崇尚,而是我们重新找回自己创意语言的重要依据,是本土广告创意人的自信源泉。如今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广告人的作品中,给当代的广告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广告创意确实能提高广告作品的质量,更好的与消费者进行心理情感上的沟通,但是在进行广告创意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合理性的问题。如果运用的好,就是神来一笔,锦上添花,如果运用的不好,不仅会损害企业形象,也会伤害消费者的感情。

我们说在广告作品中将中国元素和广告创意结合起来,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产品和企业都适合用中国元素,盲目的堆砌元素只会导致创意的失败。

20xx年立邦漆“龙篇”广告作品画面:在一个中国古典式的亭子的两根立柱上各盘着一条巨龙,左立柱色彩黯淡,龙紧紧的盘在柱子上;而右立柱色彩鲜艳,龙却滑落了下来,广告要表达的是产品润滑的高品质,从表达的产品品质来说,此广告创意是精妙的。但是此广告却忘记了目标受众的民族文化。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此广告又有日资企业背景,这样的广告一经播出,怎能不让人联系到那段沉痛的历史。因此,在许多中国人的心中都感觉到此则广告不但亵渎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也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要记住广告创意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广告主题,更好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所以我们要用批判性的态度来继承传统,引导完美的社会价值观念。在广告中运用腐朽中国元素,最明显的就是“男尊女卑、皇权奴性”的腐朽思想。如海王金樽一则广告,画面是“皇帝”喝酒喝得一塌糊涂,“太监”忙里忙外找解药,好不容易找到,扶“皇上”喝下。第二天一早上朝,“皇上”大笑,抖擞着精神说:“喝海王金樽,第二天舒服一点”,这则广告毫无创意可言,倒是把君权、奴性演绎的淋漓尽致。诸如此类的广告不胜枚举。此类广告表现出了封建传统文化中不健康的内容,即使产品获得了利润,也是短暂的利润,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激烈竞争、文化多样化、资讯过剩等市场变化因素冲击下,广告创意似乎已经到了错位时代。广告大腕们认可的好创意越来越不能摸准消费者的“脉门”,广告创意市场陷入消费者淡漠或者“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甚至遭遇文化陷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告如何能吸引消费者已经麻木的感知力,已成为广告创意实现时代性转换、实现与受众审美想象衔接的紧迫要求。

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的结合促进了广告业的繁荣与发展,给中国的广告业带来了生机,我们提倡在进行广告创意时加入中国元素,以此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更好的体现产品形象,但是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时切不可盲目的堆积,也不能用消极腐朽的元素,在进行广告创意时运用中国元素时要以消费者为本,符合受众的心理接受范围,在塑造品牌的精神文化内核的同时要将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旧元素新组合。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涵盖着丰富的设计元素,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现代广告文化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从创意元素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得精髓,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传统文化;广告;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广义的东西,比如说,语言、心理、文学、哲学、生活习惯还涉及到服装、风俗等一些边沿化甚至是图腾符号化的东西。美国学者泰勒把文化的定义为:“文化和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道德、风俗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包括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在现代,广告业是一个文化产业,而文化是广告业发展的基础。

现代广告不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广告文化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最为可贵、理当珍视的东西。在漫长的5000年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信仰模式和审美趣味已渐渐深入国人的头脑。成功的广告往往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因此现代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相互促进:

1.传统文化为广告创意带来个性特色;

2.传统文化使广告创意更接近消费者心理;

3.广告创意与传统民族文化相互制约,广告创意必须适应受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比如,丰田汽车的广告刚好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引起国人抗议与抵制。卢沟桥狮子敬礼和文案极大的刺激了中国民众对那段国仇家恨的记忆。广告创意如果跳出了民族文化这个圈子就有可能不被人们所接受,更严重的是一旦一种广告中的创意元素违背了民族文化,伤害了消费者的民族感情,就会引起消费者的群起而攻之,大大影响了广告的信息传播, 削弱广告创意的力度,甚至起到相反的广告效果;因此,广告创意不能忽略民族文化的规约,绝对不可以侵犯一个民族的文化,损害民族的尊严。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

广告创意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既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又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实施合理的广告策略,这是十分重要的。

广告创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文化。文化同时也会提升广告创意的内涵,为广告产品带来文化附加值。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性必然会给广告创意带来独特的个性,从而提升创意的吸引力与认可度。在当今的消费时代,广告产品如何取得竞争力,关键在于其传达的文化价值,塑造的品牌形象是否具有个性,是否区别于同类且被消费者认可的特点,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而,独具特色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增加广告创意的力,为广告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某系列的地产报纸广告为例,用传统建筑形式作为广告的切入点;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对国画艺术高度,在设计领域创新运用,突出了东方意识形态和完美家居生活品质理念。设计者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中华艺术精粹的准确把握,形成自己那种带有很强东方文化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

借鉴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构图技巧,“留白”、“藏境”、“造势”、“造险”,使作品意境深远,回味无穷。“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中国画家常借用这两句话强调疏密、虚实的对比,以反对平均对待和现象罗列。好的平面广告招贴要做到既让人“一目了然”,还要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设计者常用“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的艺术技巧来从生活的某一侧面再现现实。在我国的平面广告设计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蓝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在平面广告设计的构图中得到运用。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当然,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在设计中单纯地奉行“拿来主义”,没有推陈出新,是没有出路的。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对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总之,广告文化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的,而且一种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现代的广告不可避免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碰撞、冲突或交流,常常带来不同文化的相互借取,并导致文化的繁荣和昌盛。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它都具有继承性、稳定性和流变性,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将会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只有更具有开放兼容的胸怀才能在世界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广告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求异,追求现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广告宣传必然或多或少地改变着一些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现代广告要不断培育、提炼并发展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切实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具有活力与独特民族精神的广告文化,把中国的广告带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将中国元素运用于广告创意是一种文化自觉, 是读图时代中国式创意营销的崭新亮相。倡导创意营销是一种文化自主, 中国元素成为广告创意的主要表达符号和信息载体, 极大地提高了广告表现的精神文化内涵及广告营销的'独特张力。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营销运动是一种文化潮流, 为中国广告业沿着自主创新的文化产业道路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中国元素; 广告创意营销; 精神符号; 创意张力;

2007年, 文化部和人文中国系列活动组委会联合举办了“人文中国”大型系列活动, 组委会明确提出了中国元素的概念, 即被10多亿海内外华人华侨广泛认同的, 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智慧, 代表了中华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的符号、形象及风俗习惯, 都可被称为“中国元素”。中国元素概念的提出及广告创意营销的实践, 与中国近些年不断变化的广告环境及广告人随之采取的新创意观、营销艺术表达观密切相关, 由此决定着广告创意人使用中国元素的视野、范畴和价值方向。

一、文化自觉意识下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营销的结合

中国元素概念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其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如果把广告创意产业定位为中国文化产业核心构成的话, 那么, 在广告创意艺术领域被广泛提及和倡导的中国元素创意和营销活动, 也是中国元素运动中最具活力和张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中国元素在广告中运用的发展历程来看, 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的结合则是一种文化自觉。

以可口可乐的贺岁广告为例, 其广告大量使用了中国元素进行创意, 旨在提高广告传播效果, 使广告传播的诉求巧妙打动消费者的心弦。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礼仪, 礼仪风俗、礼仪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国人及海内外华人华侨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 是家人团聚、吉祥欢庆的日子。人们通常会在春节贴春联、挂年画、放爆竹、包饺子等, 通过这些春节习俗, 祈福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家人平安、事业顺利。可口可乐公司充分利用这些习俗创作了一系列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贺岁广告, 自2001年春节起开始相继推出了小阿福、小阿娇拜年的《春联篇》《剪纸篇》《滑雪篇》《金鸡舞新春篇》和《带我回家篇》等。这些广告高频次投放在中国80多个重点城市, 受到了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和喜爱, 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及口碑传播, 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不难看出, 中国元素运动的兴起, 既有宏观的政治背景, 也有经济利益的现实需求。在中国元素的传播中, 艺术与商业运作的结盟, 为中国元素的多元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 也为中国元素运用于广告创意艺术领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中国元素与广告营销的结合, 是中国文化精英对传统文化反思的表现, 也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国人对传统文化高度认同的一种必然结果。

二、文化自主倡导下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营销创新

多年来, 中国广告人的创意大多来源于西方广告大师和西方广告公司的思想宝库。广告六大创意策略理论流派的创意和营销经典论述被广告人奉为圭臬, 模仿、学习、借鉴是中国广告人首先要做好的一门功课。国际化和本土化的争论虽然有助于广告人树立主体意识, 但其边界的模糊也更令人困惑。

在中国改革开放, 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时, 中国广告人一直在思考广告创意营销的借鉴、模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梅高 (中国) 公司董事长高峻在2004年率先在广告界提出“中国元素”概念问题, 他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认为“中国元素”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练演生出来的, 是用来进行心灵沟通的素材和载体, 可以体现出强烈鲜明的中国人文精神。这些观点, 代表着一批广告人的共同认知, 被视为中国广告人把中国元素作为自主性广告文化创意思想体系研究的开端。

2006年10月, 在第13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 中国广告协会、广告创意人及相关单位共同倡导, 将“中国元素”确立为大会的研讨主题, 与此相配合, 还专门组织了“中国元素”创意大赛。为了调动更多广告人参与的积极性, 高峻发动同行自筹资金180万元, 为在本次创意大赛的优胜者颁奖。这一举措激起了许多广告人的热情, 并迅速引发了广告行业“中国元素”的创意风潮。2008年, 以“盛世中国”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作为“第15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主体板块之一, 收到来自海内外的参评作品10900件, 最终评出入围作品100件, 其中, 金奖作品3件, 银奖作品5件, 铜奖作品13件, 至此, “中国元素”创意活动达到高潮。与此同时, 中国元素的创意作品迅速在国际大赛中产生影响。2006年, 运用中国元素创意的广告作品在美国纽约国际广告节上有29件作品获奖, 在全球广告创意界掀起了一股清新的中国风, 运用中国元素创意广告成为一种国际时尚, 中国元素开始在国际平台上显现出文化自主的价值。

从广告人自觉把中国元素作为广告创意营销艺术的历程分析, 其文化自觉背后凸显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自主思想的全面复苏。

1. 中国元素的创意营销艺术设想契合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广告产业升级的需要。

2006年, 既是中国广告人把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运动推向高潮之年, 也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的第一年, 还是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启动的新元年。各省市及部分中等城市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纷纷出台, 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相继制定出符合本城市发展的创意政策, 同时开始建立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广告人抓住这一契机, 敏锐地把中国元素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对接, 创意界刮起了浓郁的中华民族风, 不断激发着广告人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使中国广告创意界迸发出更强的中国力量, 生产出更多鲜活生动的广告作品, 持续不断地把“中国元素”广告创意推向世界舞台。这种理想既是顺应时代而动, 也是顺应潮流而行。

2. 把中国元素自主地运用到广告创意活动中, 也契合了广告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组成部分的命题。

早在2002年11月, 党的十六大报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中, 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紧接着在国家部委出台的有关文化产业政策的相关文件中, 广告产业也被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快车道。值得一提的是, 2009年9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等。在规划的重点任务部分, 明确把广告和文化创意等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

广告人无论是对中国元素概念的阐述, 还是通过创意大赛对中国元素运动的推动, 都是希望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 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广告创意文化, 积极把中国元素广告推向世界各地。这种在把握了创意产业、经济运行与本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规律之后, 把中国元素作为广告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推动力的顺势之举, 意义非凡。广告创意人对中国元素的倡导和运用是在社会文化主体意识全面复苏的背景下, 对于文化创意及广告文化营销自主创新思想的全面觉醒。

三、文化潮流引领下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营销艺术升华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 中国社会逐步进入消费社会。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 代表着新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商业文化, 肩负着弘扬时代精神、奏响时代旋律的重任。同样, 从模仿、借鉴到自觉、自主创新, 中国广告业在商业文化的统领下, 也逐步完成了从依附性产业到自主创新性文化产业的过渡。中国元素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中真正起到的是文化产业发展引擎的推动作用, 中国元素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广告创意营销艺术的新文化潮流。

1. 广告创意营销艺术新文化运动, 关注到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契合。

中国元素包括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中国元素是具有中国特质的载体, 在实际运用中, 一定要把中国元素新内涵同历史传统中过于泛化和过于模糊的符号表达, 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反映特定时代背景、特定区域文化特征, 具有封建、愚昧、落后符号表象的描述做一个明显的区分, 自觉抛弃中国历史传统中的文化糟粕, 提炼、总结和运用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睿智思想、璀璨文化、民俗风情和人格尊严的元素符号。

2. 中国元素的运用是中国特色广告创意营销理念的全面升华。

广告学者对中国元素的关注应限于社会文化、商业文化和创意艺术产业领域。对中国元素的广告创意艺术功能和市场营销功能的文化学解读, 是广告学界研究中国元素的落脚点。对此, 许多学者做了较为精辟的阐述, 中国元素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也是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观的符码。另有学者认为, 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既有形而下的具体物质, 也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而在广告创意表现中, 则需要把中国元素的创新内涵、商业价值、美学取向和国际视野的和谐统一作为广告创意营销活动的新文化发展方向来引领。

3. 中国元素的运用沿着国际路线和自主创新两个路径来展开。

中国文明是全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元素也可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国元素应该走向全球, 其运用应该沿着国际路线和自主创新路径展开。中国元素概念和相关知识内容运用到广告创意和营销的实践中去, 既丰富了世界广告创意理论知识宝库的内容, 为世界广告创意理论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 又凸显了中国式营销的声音。更为重要的是, 中国元素创意观念和营销观念的弘扬, 契合了广告创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脚步, 并为广告创意艺术产业在新时期文化产业核心力量上的定位做了强有力的注脚。同时, 也为中国广告业沿着国际路线和自主创新的文化艺术产业道路的发展提供了时代座标。

参考文献

[1]郭有献, 东恒.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淑敏, 高峻.广告中国元素[J].华人世界, 2008 (09) .

[3]蒋海瑛.2008年第三届中国元素国际广告创意大赛隆重揭晓[J].广告大观, 2008 (11) .

[4]沈赞臣.用中国元素引擎创意产业[J].广告人, 2006 (09) .

[5]吉汉, 刘蒙之.三十年来的中国元素运动[J].新闻知识, 2009 (05) .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摘要: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开设多层次的创意创新课程、多措施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多维度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颇具特色。 总结 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先进做法,对比分析常州几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查找不足,分析原因,以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龙华科技大学;借鉴和启示

在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框架下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工作重点。国内许多高校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和考核 方法 、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三创教育颇具特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三创教育简介

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创意带动经济成长,以创新能力提高技术研发与软性创意的附加值,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很早就开始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2009年8月,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简称“三创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旨在将本校创意与发明成果商品化或产业化,鼓励师生将创新、创意研发成果转化为专利等知识产权,进而开展技术转移和自主创业,藉此强化校内师生的创新能量,提升创新产出。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创意实践、创新转化和创业辅导。①创意实践属于普及教育层次,强化学生创意过程体验、重在学生内化提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积极思考,涌现新想法和新点子,通过创意实践普遍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②创新转化则是将在创意实践阶段产生的有价值的创意和点子具体化和可视化,将创新想法和创意通过有形的设计和产品表现出来,以产生创新创意产品为本阶段的目标;③创业辅导则依托创新转化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展创业实战,学校通过场地、资金、人力、政策等各要素支撑,促进具有价值的新产品市场化,产生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三创中心的功能定位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发展规律,满足了大学生 思维训练 、创新体验和创业实战的需求。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具体职能可用图1来概括。

2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三创教育的做法及启示

开设层次分明的创意创新教育课程

为满足学生项目体验、创业模拟和创业实战等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需求,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遵循创业教育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发展规律,构建了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①面向大二学生开设“创意思考”课程,且作为必修课程,学习内容为创意思考技法心智图及创意性发明方法TRIZ。②面向大三学生开设创新管理课程,要求学生组建创新团队,承担实务专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课题研究,以产品设计或创意 报告 完成课程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课程学习中,一定要求学生组建团队,不允许学生个人单打独斗,让学生明白创新创业一定是一个团队互相协作的过程。③面向大四学生开展创业经营课程,鼓励学生在大三实务专题制作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产品开展创业经营。目前,大陆部分高校也逐步构建了以“职业素质训练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系统化设计、模块化实施,逐步形成“普及教育+项目体验+创业孵化+创业实战”的“四纵”培训教育体系,但仍需进一步明确各层次的培训目标和内容。普及教育以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宗旨,通过课程、活动、培训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创业通识教育;项目体验旨在通过 创新思维 训练、专业技能拓展、科技项目孵化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策划和运作创业项目;创业孵化主要依托校内创业孵化平台,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体验创业艰辛、了解创业风险[1];创业实战旨在引导孵化成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工商注册,参与市场竞争,让学生在实战中丰富创业经验,提升创业素质。

丰富教师评鉴维度,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项目成功的运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优势在于知识储量,然而教师限于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对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为鼓励教师主动承担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龙华科技大学在教师评鉴及激励方面大胆创新。龙华科技大学将教师升等(职称晋升)划分为4种类型:一是学术升等,以SCI发文量为主要指标;二是教学升等,以教学质量评估为指标;三是实务升等,以产学合作案及资金作为主要指标;四是学生辅导升等,以辅导学生竞赛、创新创业等为主要指标。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升等路径,这让在指导和服务学生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找到了有效的方式,调动了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学生很多专利申请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大陆地区高校为做好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服务,也非常重视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分类建设了指导团队,包括:①校内专业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协助创业者使用校内研究实验室和设备。②创业导师团,组建由职业经理人、行业专家、专业教师、法律专家、 财税 人士等构成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团,提供大学生创业咨询、项目论证、财税、工商、法律等一系列咨询服务。③ 企业运营 问诊帮扶团,依据行业和产品特点,选择类型相同或相近的园区企业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导师,提供帮带辅导,问诊大学生创业难题。导师团队建设相对完善,但相较台湾地区高校最缺乏的是激励机制,如何充分调动这些创业导师的积极性,将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落到实处仍需探索和思考。

多维度支持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为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开辟专门的创业场地,但由于场地较小,进驻门槛高,比如,入驻项目必须有自己的产品,且一定是技术研发产品,简单的贸易类企业,实践基地一般不考虑引入;同时,申请入驻的项目必须通过“获利能力、就业机会、税收、扩充性”四个指标的全面考核,只有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才能入驻专门的创业园区。而一旦通过评审,学院将对其提供多维度的扶持,涵盖项目论证、资金配套、 财务管理 、法律咨询、专利代理、课程活动、模拟实战等多要素帮助,比如,入驻项目可以直接申请300万台币的创业圆梦基金、指导教师可帮助其申请政府扶持资金、参加创业类竞赛。大陆地区高校也不断整合资源,力求从场地等方面助力大学生创业。比如,大部分高校均启动了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打造“零规费”的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项目可免费或缴纳较低场地租金入驻。相较台湾地区高校,大学创业园硬件支持是优势,而包括资金、项目、指导在内的软服务较为薄弱,随着国家对大众创业的引导和支持,围绕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而高校对政策的理解与运用并不充分,需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为创业大学生申领各类创业和社保补贴,制定创业基金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投融资提供更广泛的渠道[2]。

整合资源,成立专门管理和服务机构

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和服务能力,龙华科技大学整合院系和行政资源,成立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全面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构的工作内容包括:①开展创意与创新教育;②提供创意创新资源;③提供创业实践基地及配套辅导;④协助开展专利申请及相关咨询;⑤协助研发成果的技术转移、商品化;⑥组织参加或开展各项创新创意竞赛及学术活动;⑦协助专利技术与企业对接合作;⑧承办创意创新产品研发或展览活动等。专门管理和服务机构的成立有利用资源的整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推进。随着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校和示范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陆地区部分高校成立了由学院主要领导负责,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力争形成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态势[3]。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该领导小组为非常设机构,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兼担,这势必会影响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力度,尤其相较于社会上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专职、专门人员的缺失成为深入开展相关工作的制约因素。

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基于理念、课程、平台等维度,笔者对比了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和常州几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可以发现大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①尚未充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对通过课程教学来提升大学生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而心存质疑,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长期未纳入正式的学分课程体系,而只是以公选课、短期培训课的形式开展。

②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均陆续开设了技术创新方法TRIZ、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以及GYB、SYB等创业培训,而这些课程大多以网络教学、专题讲座、集中短期授课等形式开展,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和联系,完整的课程体系尚未建成。

③师资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大部分由辅导员兼任,专业师资团队严重缺乏,另外,相较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并未充分肯定教师在大学生创业工作中的绩效,导致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④大学生创业氛围不浓郁。麦可思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常州几所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率为3%左右,这与台湾地区大学生的创业率尚有一定差距。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借鉴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先进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进:

①进一步统一创新创业教育大纲,完善课程建设。各高校应统一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并成为大学生必修课,使学生对创新技法、创业基础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整合零星散落在各阶段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公选课、网络课程,按照年级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将创业实践纳入到大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出台相应的考评制度,建成理论和实训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②多元评价创业指导教师工作,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应出台多元化的教师评价制度,如专业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可将指导工作量冲抵教学或科研量,其获得创新创业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享受与相应职称同等待遇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热情,提升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质量。

③在大力推动创业基地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资金、项目、指导等维度的软服务。高校应与政府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协同用足国家扶持政策;应积极与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解决大学生初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加大对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力度,整合多方资源,助力大学生创业。

④加强机构建设,责任明确,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持续发展。高校应学习社会上青年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的做法,设置专门部门、安排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遴选、孵化、融资、金融等多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强化大学生创业服务,包括项目论证、 市场营销 、风险规避等一系列专业服务,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质量。

4结束语

在社会鼓励青年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今天,大学生应承担起创新创业的历史责任,而作为人才培育摇篮的高校,应主动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如何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195-198.

[2]何婷婷,高彦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6):27-29.

[3]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12-14.

[4]吴光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65-67.

[5]缪宁陵,吴云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2(35):19-21.

[6]李丹虹.辅导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法[J].学理论,2015(14):237-238.

文创产品毕业论文研究背景的写作,应当从国内外文创产品的发展历史、市场现状、发展趋势、文创产品的定义、文创产品的分类、文创产品的特点等方面出发,全面概括文创产品的现状,从而为文创产品毕业论文的研究提供良好的背景。文创产品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文化部就开始把文创产品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积极推动文创产品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创产品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文学、音乐、绘画等传统文创产品,发展到如今的影视、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创产品,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则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统计,我国文创产品的市场规模在近几年持续增长,2017年达到万亿元,其中,文创产品的消费支出占比超过50%,表明文创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文创产品的发展趋势则主要是以技术驱动、产品多样化、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使得文创产品的创新更加容易,产品多样化也使得文创产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产业融合则使得文创产品能够更好地与其他产业融合,从而提升文创产品的价值。以上就是文创产

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2、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3、大型企业管理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4、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研究5、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6、危机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8、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路径分析9、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研究10、我国“民工荒”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11、新农村建设吸引人才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12、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13、当前我国企业新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4、中国医疗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15、我国城镇失业成因与对策研究(经济学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文化创意产业论文范文

谈谈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论文

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接受。因此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对于弘扬企业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形象具有很好的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的广告学毕业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接受。“中国元素”概念提出以后,广告业掀起了一股运用“中国元素”的风潮。本论文采用了归纳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广告创意与中国元素联合使用的展现形式,,明确了“中国元素”的定义,然后指出了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运用时出现的问题,最后说明应该怎样正确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广告创意。

关键词:中国元素;广告创意;消费者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度,随着中国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认识,中国元素这一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接受。广告创意要求独特性与新鲜性,而在广告创意中运用中国元素,不仅能提高广告创意的水平,广告作品的质量,而且对树立企业形象,弘扬企业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形象具有很好的作用。

自从“中国元素”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接受这一概念。尤其是在广告行业,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受到了广告业内人士的注意和重视,由中国广告协会举办的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就是对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结合在一起的一次鼓励性比赛。2005年9月17日,在成都举行的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巅峰对话提出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的结合使用将是国际广告商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但对它的讨论课题并不是很多。从这一系列的活动和表现来看,中国广告人越来越重视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中国广告的创意越来越需要中国元素的介入来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为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打上文化的烙印。

关于中国元素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从《辞海》上看,“元素”是一个现代用语,历史上并没有这个词语。

从新华字典上查询“元素”犹言本质、要素的意思。

灵智精实整合行销传播集团(EURO RSCG WORLDWIDE)大中国区执行创意总监(EDDIE WONG)黄国雄认为中国元素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提炼出来,发现并加以运用。

智威汤逊(JWT)上海部的创意总监朱海(Thomas Zhu)也提出了对中国元素的观点,他说:“我们现在说的中国元素有点狭窄。除了具象的之外,更应该包括那些抽象的。比如图像化或者符号化的东西,还有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习俗习惯等。”总之中国元素应该是能反映中国,中国独有的并得到大家认知的中国的东西。

文化部和人文中国系列活动组委会提出的定义是: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

许多专家学者都对中国元素的定义进行了阐释,他们仅从物质或精神方面对其进行了定义,我认为都不够全面。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我认为中国元素应该是物质符号和精神内容的集合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

虽然近几年来从多个方面”中国元素”得到频繁的提出,但是各行业早已运用中国元素定义为时尚的代言。例如中国结、中国刺绣、丝绸、山水画等,成为国际知名的服装设计师的宠儿,并且这些作品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中国元素被运用到中国广告创意中,既符合世界潮流的发展,又能够树立起中国广告创意的独特风格。

上海梅高创意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峻在2005年的一次广告业内的聚会当中首次提出“中国元素”的概念。并于20xx年在中国广告协会的鼎力支持下,“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的想法得以付诸于行动。同年10月底,昆明第13届中国广告节召开。高峻等九位广告公司的老板每人出资2006举办的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圆满落幕。这一赛事收到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份作品。反响之热烈,多少有些超乎高峻的意料之外,并迅速刮起了“中国元素”风潮。“中国元素”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广告人的事情,“中国元素”现象已经上升到了如何挖掘民族文化与提升中国品牌自信心的高度。特别是在2008年的奥运会中,中国元素在会徽的设计理念、广告宣传片、奥运公益广告中都运用的十分出色。当前运用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已是大趋势,是不可逆挡的潮流。

“继意识形态广告之后,近年来广告创意的本土情结日盛,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实践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运用本土话语,将中国的审美元素和伦理价值元素融入广告的创意潮流,是中国广告创意对世界范围内的后现代主义潮流和意识形态广告的背反,它运用本土化语言,采用本土的思考逻辑和自己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对本土消费者的洞察中,强调广告创意的民族文化审美,因而逐渐获得受众的心理认同和消费者的市场认同。他不是一种“复古”的思潮,不是一种狭隘的、片面化的对传统的膜拜和崇尚,而是我们重新找回自己创意语言的重要依据,是本土广告创意人的自信源泉。如今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广告人的作品中,给当代的广告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广告创意确实能提高广告作品的质量,更好的与消费者进行心理情感上的沟通,但是在进行广告创意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合理性的问题。如果运用的好,就是神来一笔,锦上添花,如果运用的不好,不仅会损害企业形象,也会伤害消费者的感情。

我们说在广告作品中将中国元素和广告创意结合起来,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产品和企业都适合用中国元素,盲目的堆砌元素只会导致创意的失败。

20xx年立邦漆“龙篇”广告作品画面:在一个中国古典式的亭子的两根立柱上各盘着一条巨龙,左立柱色彩黯淡,龙紧紧的盘在柱子上;而右立柱色彩鲜艳,龙却滑落了下来,广告要表达的是产品润滑的高品质,从表达的产品品质来说,此广告创意是精妙的。但是此广告却忘记了目标受众的民族文化。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此广告又有日资企业背景,这样的广告一经播出,怎能不让人联系到那段沉痛的历史。因此,在许多中国人的心中都感觉到此则广告不但亵渎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也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要记住广告创意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广告主题,更好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所以我们要用批判性的态度来继承传统,引导完美的社会价值观念。在广告中运用腐朽中国元素,最明显的就是“男尊女卑、皇权奴性”的腐朽思想。如海王金樽一则广告,画面是“皇帝”喝酒喝得一塌糊涂,“太监”忙里忙外找解药,好不容易找到,扶“皇上”喝下。第二天一早上朝,“皇上”大笑,抖擞着精神说:“喝海王金樽,第二天舒服一点”,这则广告毫无创意可言,倒是把君权、奴性演绎的淋漓尽致。诸如此类的广告不胜枚举。此类广告表现出了封建传统文化中不健康的内容,即使产品获得了利润,也是短暂的利润,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激烈竞争、文化多样化、资讯过剩等市场变化因素冲击下,广告创意似乎已经到了错位时代。广告大腕们认可的好创意越来越不能摸准消费者的“脉门”,广告创意市场陷入消费者淡漠或者“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甚至遭遇文化陷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告如何能吸引消费者已经麻木的感知力,已成为广告创意实现时代性转换、实现与受众审美想象衔接的紧迫要求。

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的结合促进了广告业的繁荣与发展,给中国的广告业带来了生机,我们提倡在进行广告创意时加入中国元素,以此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更好的体现产品形象,但是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时切不可盲目的堆积,也不能用消极腐朽的元素,在进行广告创意时运用中国元素时要以消费者为本,符合受众的心理接受范围,在塑造品牌的精神文化内核的同时要将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旧元素新组合。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涵盖着丰富的设计元素,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现代广告文化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从创意元素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得精髓,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传统文化;广告;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广义的东西,比如说,语言、心理、文学、哲学、生活习惯还涉及到服装、风俗等一些边沿化甚至是图腾符号化的东西。美国学者泰勒把文化的定义为:“文化和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道德、风俗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包括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在现代,广告业是一个文化产业,而文化是广告业发展的基础。

现代广告不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广告文化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最为可贵、理当珍视的东西。在漫长的5000年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信仰模式和审美趣味已渐渐深入国人的头脑。成功的广告往往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因此现代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相互促进:

1.传统文化为广告创意带来个性特色;

2.传统文化使广告创意更接近消费者心理;

3.广告创意与传统民族文化相互制约,广告创意必须适应受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比如,丰田汽车的广告刚好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引起国人抗议与抵制。卢沟桥狮子敬礼和文案极大的刺激了中国民众对那段国仇家恨的记忆。广告创意如果跳出了民族文化这个圈子就有可能不被人们所接受,更严重的是一旦一种广告中的创意元素违背了民族文化,伤害了消费者的民族感情,就会引起消费者的群起而攻之,大大影响了广告的信息传播, 削弱广告创意的力度,甚至起到相反的广告效果;因此,广告创意不能忽略民族文化的规约,绝对不可以侵犯一个民族的文化,损害民族的尊严。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

广告创意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既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又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实施合理的广告策略,这是十分重要的。

广告创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文化。文化同时也会提升广告创意的内涵,为广告产品带来文化附加值。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性必然会给广告创意带来独特的个性,从而提升创意的吸引力与认可度。在当今的消费时代,广告产品如何取得竞争力,关键在于其传达的文化价值,塑造的品牌形象是否具有个性,是否区别于同类且被消费者认可的特点,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而,独具特色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增加广告创意的力,为广告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某系列的地产报纸广告为例,用传统建筑形式作为广告的切入点;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对国画艺术高度,在设计领域创新运用,突出了东方意识形态和完美家居生活品质理念。设计者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中华艺术精粹的准确把握,形成自己那种带有很强东方文化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

借鉴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构图技巧,“留白”、“藏境”、“造势”、“造险”,使作品意境深远,回味无穷。“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中国画家常借用这两句话强调疏密、虚实的对比,以反对平均对待和现象罗列。好的平面广告招贴要做到既让人“一目了然”,还要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设计者常用“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的艺术技巧来从生活的某一侧面再现现实。在我国的平面广告设计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蓝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在平面广告设计的构图中得到运用。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当然,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在设计中单纯地奉行“拿来主义”,没有推陈出新,是没有出路的。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对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总之,广告文化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的,而且一种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现代的广告不可避免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碰撞、冲突或交流,常常带来不同文化的相互借取,并导致文化的繁荣和昌盛。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它都具有继承性、稳定性和流变性,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将会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只有更具有开放兼容的胸怀才能在世界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广告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求异,追求现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广告宣传必然或多或少地改变着一些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现代广告要不断培育、提炼并发展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切实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具有活力与独特民族精神的广告文化,把中国的广告带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将中国元素运用于广告创意是一种文化自觉, 是读图时代中国式创意营销的崭新亮相。倡导创意营销是一种文化自主, 中国元素成为广告创意的主要表达符号和信息载体, 极大地提高了广告表现的精神文化内涵及广告营销的'独特张力。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营销运动是一种文化潮流, 为中国广告业沿着自主创新的文化产业道路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中国元素; 广告创意营销; 精神符号; 创意张力;

2007年, 文化部和人文中国系列活动组委会联合举办了“人文中国”大型系列活动, 组委会明确提出了中国元素的概念, 即被10多亿海内外华人华侨广泛认同的, 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智慧, 代表了中华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的符号、形象及风俗习惯, 都可被称为“中国元素”。中国元素概念的提出及广告创意营销的实践, 与中国近些年不断变化的广告环境及广告人随之采取的新创意观、营销艺术表达观密切相关, 由此决定着广告创意人使用中国元素的视野、范畴和价值方向。

一、文化自觉意识下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营销的结合

中国元素概念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其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如果把广告创意产业定位为中国文化产业核心构成的话, 那么, 在广告创意艺术领域被广泛提及和倡导的中国元素创意和营销活动, 也是中国元素运动中最具活力和张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中国元素在广告中运用的发展历程来看, 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的结合则是一种文化自觉。

以可口可乐的贺岁广告为例, 其广告大量使用了中国元素进行创意, 旨在提高广告传播效果, 使广告传播的诉求巧妙打动消费者的心弦。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礼仪, 礼仪风俗、礼仪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国人及海内外华人华侨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 是家人团聚、吉祥欢庆的日子。人们通常会在春节贴春联、挂年画、放爆竹、包饺子等, 通过这些春节习俗, 祈福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家人平安、事业顺利。可口可乐公司充分利用这些习俗创作了一系列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贺岁广告, 自2001年春节起开始相继推出了小阿福、小阿娇拜年的《春联篇》《剪纸篇》《滑雪篇》《金鸡舞新春篇》和《带我回家篇》等。这些广告高频次投放在中国80多个重点城市, 受到了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和喜爱, 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及口碑传播, 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不难看出, 中国元素运动的兴起, 既有宏观的政治背景, 也有经济利益的现实需求。在中国元素的传播中, 艺术与商业运作的结盟, 为中国元素的多元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 也为中国元素运用于广告创意艺术领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中国元素与广告营销的结合, 是中国文化精英对传统文化反思的表现, 也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国人对传统文化高度认同的一种必然结果。

二、文化自主倡导下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营销创新

多年来, 中国广告人的创意大多来源于西方广告大师和西方广告公司的思想宝库。广告六大创意策略理论流派的创意和营销经典论述被广告人奉为圭臬, 模仿、学习、借鉴是中国广告人首先要做好的一门功课。国际化和本土化的争论虽然有助于广告人树立主体意识, 但其边界的模糊也更令人困惑。

在中国改革开放, 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时, 中国广告人一直在思考广告创意营销的借鉴、模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梅高 (中国) 公司董事长高峻在2004年率先在广告界提出“中国元素”概念问题, 他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认为“中国元素”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练演生出来的, 是用来进行心灵沟通的素材和载体, 可以体现出强烈鲜明的中国人文精神。这些观点, 代表着一批广告人的共同认知, 被视为中国广告人把中国元素作为自主性广告文化创意思想体系研究的开端。

2006年10月, 在第13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 中国广告协会、广告创意人及相关单位共同倡导, 将“中国元素”确立为大会的研讨主题, 与此相配合, 还专门组织了“中国元素”创意大赛。为了调动更多广告人参与的积极性, 高峻发动同行自筹资金180万元, 为在本次创意大赛的优胜者颁奖。这一举措激起了许多广告人的热情, 并迅速引发了广告行业“中国元素”的创意风潮。2008年, 以“盛世中国”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作为“第15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主体板块之一, 收到来自海内外的参评作品10900件, 最终评出入围作品100件, 其中, 金奖作品3件, 银奖作品5件, 铜奖作品13件, 至此, “中国元素”创意活动达到高潮。与此同时, 中国元素的创意作品迅速在国际大赛中产生影响。2006年, 运用中国元素创意的广告作品在美国纽约国际广告节上有29件作品获奖, 在全球广告创意界掀起了一股清新的中国风, 运用中国元素创意广告成为一种国际时尚, 中国元素开始在国际平台上显现出文化自主的价值。

从广告人自觉把中国元素作为广告创意营销艺术的历程分析, 其文化自觉背后凸显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自主思想的全面复苏。

1. 中国元素的创意营销艺术设想契合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广告产业升级的需要。

2006年, 既是中国广告人把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运动推向高潮之年, 也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的第一年, 还是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启动的新元年。各省市及部分中等城市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纷纷出台, 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相继制定出符合本城市发展的创意政策, 同时开始建立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广告人抓住这一契机, 敏锐地把中国元素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对接, 创意界刮起了浓郁的中华民族风, 不断激发着广告人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使中国广告创意界迸发出更强的中国力量, 生产出更多鲜活生动的广告作品, 持续不断地把“中国元素”广告创意推向世界舞台。这种理想既是顺应时代而动, 也是顺应潮流而行。

2. 把中国元素自主地运用到广告创意活动中, 也契合了广告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组成部分的命题。

早在2002年11月, 党的十六大报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中, 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紧接着在国家部委出台的有关文化产业政策的相关文件中, 广告产业也被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快车道。值得一提的是, 2009年9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等。在规划的重点任务部分, 明确把广告和文化创意等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

广告人无论是对中国元素概念的阐述, 还是通过创意大赛对中国元素运动的推动, 都是希望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 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广告创意文化, 积极把中国元素广告推向世界各地。这种在把握了创意产业、经济运行与本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规律之后, 把中国元素作为广告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推动力的顺势之举, 意义非凡。广告创意人对中国元素的倡导和运用是在社会文化主体意识全面复苏的背景下, 对于文化创意及广告文化营销自主创新思想的全面觉醒。

三、文化潮流引领下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营销艺术升华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 中国社会逐步进入消费社会。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 代表着新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商业文化, 肩负着弘扬时代精神、奏响时代旋律的重任。同样, 从模仿、借鉴到自觉、自主创新, 中国广告业在商业文化的统领下, 也逐步完成了从依附性产业到自主创新性文化产业的过渡。中国元素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中真正起到的是文化产业发展引擎的推动作用, 中国元素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广告创意营销艺术的新文化潮流。

1. 广告创意营销艺术新文化运动, 关注到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契合。

中国元素包括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中国元素是具有中国特质的载体, 在实际运用中, 一定要把中国元素新内涵同历史传统中过于泛化和过于模糊的符号表达, 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反映特定时代背景、特定区域文化特征, 具有封建、愚昧、落后符号表象的描述做一个明显的区分, 自觉抛弃中国历史传统中的文化糟粕, 提炼、总结和运用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睿智思想、璀璨文化、民俗风情和人格尊严的元素符号。

2. 中国元素的运用是中国特色广告创意营销理念的全面升华。

广告学者对中国元素的关注应限于社会文化、商业文化和创意艺术产业领域。对中国元素的广告创意艺术功能和市场营销功能的文化学解读, 是广告学界研究中国元素的落脚点。对此, 许多学者做了较为精辟的阐述, 中国元素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也是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观的符码。另有学者认为, 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既有形而下的具体物质, 也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而在广告创意表现中, 则需要把中国元素的创新内涵、商业价值、美学取向和国际视野的和谐统一作为广告创意营销活动的新文化发展方向来引领。

3. 中国元素的运用沿着国际路线和自主创新两个路径来展开。

中国文明是全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元素也可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国元素应该走向全球, 其运用应该沿着国际路线和自主创新路径展开。中国元素概念和相关知识内容运用到广告创意和营销的实践中去, 既丰富了世界广告创意理论知识宝库的内容, 为世界广告创意理论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 又凸显了中国式营销的声音。更为重要的是, 中国元素创意观念和营销观念的弘扬, 契合了广告创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脚步, 并为广告创意艺术产业在新时期文化产业核心力量上的定位做了强有力的注脚。同时, 也为中国广告业沿着国际路线和自主创新的文化艺术产业道路的发展提供了时代座标。

参考文献

[1]郭有献, 东恒.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淑敏, 高峻.广告中国元素[J].华人世界, 2008 (09) .

[3]蒋海瑛.2008年第三届中国元素国际广告创意大赛隆重揭晓[J].广告大观, 2008 (11) .

[4]沈赞臣.用中国元素引擎创意产业[J].广告人, 2006 (09) .

[5]吉汉, 刘蒙之.三十年来的中国元素运动[J].新闻知识, 2009 (05) .

参考文献是旅游 文化 论文的一部分 ,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年旅游文化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李瑞. 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2] 查君. 旅游意象规划[J]. 中国园林. 2004(06)

[3] 宋振春,陈方英. 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 旅游学刊. 2008(12)

[4] 张微. 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J]. 博物馆研究. 2011(03)

[5] 方世敏,杨静. 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 旅游论坛. 2011(04

[6] 申葆嘉.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J]. 旅游学刊. 1996(01)

[7] 付冰,周申立. 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8] 李蕾蕾. 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 旅游学刊. 1995(03)

[9] 庄志民. 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文化设计探索[J]. 旅游科学. 2008(05)

[10]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 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 旅游科学. 2005(06)

[11] 邹积艺,陈谨. 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 旅游科学. 2005(06)

[12] 庄志民. 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J]. 旅游学刊. 2005(05)

[13] 黄耀丽,聂磊,李凡.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 热带地理. 2003(04)

[14]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 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1))

[15] 黎洁,李垣. 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的目标模式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 思想战线. 2001(01)

[1] 马勇,陈慧英.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 曾亚玲. 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 中国商贸. 2012(04)

[3] 王九位. 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4] 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 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 旅游学刊. 2007(07)

[5] 庄志民. 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 旅游科学. 2007(03)

[6] 钟晟,张军. 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 华东经济管理. 2007(06)

[7] 杨卫武,陈慧莎. 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8] 徐仁立.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01)

[9] 张薇,钟晟,张晓燕. 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 旅游学刊. 2009(12)

[10] 赵勇. 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张中华,王岚,张沛. 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05)

[12] 李海霞,孙厚琴.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 社会科学家. 2009(04)

[13] 庄志民.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 旅游科学. 2010(03)

[14] 凌莉萍,吴殿廷. 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旅游学刊. 2010(03)

[15] 韩震.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 段卫国. 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2] 应吉.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3] 应维佳. 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 2014

[4] 夏凤连.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5] 王硕,曾克峰,刘超. 甘肃省A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3(04)

[6]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7] 王钰. 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8] 谭玲玲. 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9] 杨勇. 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10] 彭元. 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11] 胡哲.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商业步行街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2] 钱忱. 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3] 王淑新,王学定. 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01)

[14] 谭志喜,孙根年. 基于“点-轴”理论的湖北省“A”型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2)

[15] 王兢. 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1. 浅谈旅游文化论文

2.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3. 旅游文化的论文免费例文

4. 关于旅游文化的相关论文

5. 有关旅游文化的论文

6.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和“环保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21世纪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部署,对于我们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筹造文化精品,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 我认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握以下八个方面:一、解放思想是前提。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明确发展方向,注重文化的精神属性和教育功能,注重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还要树立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真正自觉地形成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价值意识,遵循产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来界定、考量、经营文化产业。一定要抓住当前产业升级的重要发展机遇来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生产传播能力,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占领文化市场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而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促进文化强市建设。二、培育主体是先导。“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发展,首先要积极培育占领引领市场主体的文化企业,让企业家积极行动起来,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建设产业园区,大办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公司,发展生产大户,推动产业发展。要重点围绕庆阳红色革命文化、香包民俗文化、岐黄养生文化、周祖农耕文化四大文化资源,积极打造红色南梁、庆阳香包、周祖圣地和岐伯故里四大文化品牌,唱响“产业发展,文化繁荣,效益提升和强市富民”的文化产业发展连台戏。三、改革创新是核心。提高文化创造力需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深挖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文化创新需要超越传统,但不能忽视传统。在深入挖掘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发出高附加值、具有跨地域魅力的文化产品。把文化产品传统的、民族的、地域的特殊性和现代的、科技的、全球的一般性结合起来,用全球性眼光、高科技手段、现代性标准,来发掘、突出、打造、铸成具有民族风格、传统意蕴、地域特征的文化产业。这是增强文化产品感染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四是创造创意是灵魂。把文化变成产业,把创意办成产品,把知识变成物资,需要的就是创造。文化一旦没有创意,一件作品就没有自己的特色,也就没有生命力。所以说,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文化创意放在首要位置,把文化创意产业放在重要环节上。如何把文化做成产业,让创意提升效益,这就要尊重文化人的创造,坚持百花齐放,提升文化人的品位,防止文化炒作,粗制滥造的“文化垃圾”。对我们而言,就是要在围绕当地特色、展示产业亮点,在强化文化创意上下功夫,做文章,动脑筋,出成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扩展视野,开拓思维,创新观念,发展产业,着力提高产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快产品形态内涵和市场营销创意,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五、政府收放有度是关键。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业引导、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上。在产业布局、产业升级、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时,要突出文化产业的重点地位,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整合,引导投资方向和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与过度竞争;要重点在推进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下工夫,在培育群众的文化消费上下工夫,在注重提供“硬件”和“软件”公共服务并举上下工夫。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监管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主要应保持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六、综合投入是保障。这里面主要包括政策、人才、技术、资金、资源五个方面的投入。文化产业的投融资问题一直是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要在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投入的同时,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鼓励非文化企业、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资,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知名度高的文化产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要坚持“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建立新的分配激励机制、市场营销机制、风险共担机制。并运用联合重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充分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建设。要注重培养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艺术发展的趋势,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吸引科技创新型人才从事和投入文化生产,并加大力度和措施,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使高智能、高素质的人才在激活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产品方面成为真正的骨干和尖兵。七、打造品牌是根本。“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品牌经济”。品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是文化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培育知名品牌,首先,要通过创意来提升品牌价值。由创意而激发出的创造力是最核心资源,是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其次,要体现自己的特色,打造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特色品牌。独特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有利于我们打造具有当地风格和特色的知名品牌。再次,注重文化、科技、旅游和体育的融合发展,把开发资源和打造产业相结合,把实现产业富民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最后,要做好品牌营销工作,即通过联盟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集群和产业链延伸作用提升品牌竞争力,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打造出知名品牌。八、强市富民是目标。“实现富民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所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产业是富民的平台和手段。要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以实现产业富民和文化共享为目的,紧抓品牌理念创意和产品形态创意,调整产业结构,“抓创意,建基地,出精品,育人才,打品牌,拓市场,提效益”,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努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力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 文化 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文化的毛概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文化的毛概3000字论文篇一:《文化软实力》 摘要:当今世界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经历30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也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中国社会要想健康和谐持续稳定的发展,拥有快速发展的经济是一方面,有时候文化的软实力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都有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他们之间有互补的关系。以往我们我们只注重经济的建设,而忽视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传播,但是现在我们的政府和社会看到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我们正在逐渐正视和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并让世界各国更多更好的了解中国。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战略;伟大复兴; 1、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容、发展历程 (一)基本内容 约瑟夫·奈曾论证说,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指挥权是硬实力,而一个国家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使其他国家想要他所想要的东西,这种能力就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其他“硬”实力来说的,之所以说它“软”是因为文化产业所决定的,也就是文化所变“硬”的 方法 。文化涉及的范围可谓无所不包,从而其产业的特征与以往的产业,如制造业有很大的不同,使其能够产生的价值无可估量,但是又很难界定,如知识产权的问题。文化也就作为产生这一价值的源泉,它的地位也就相当重要,却非常难以界定。因为其难以界定,从而使其在很多方面无法用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来约束,很多地方无法达到强硬的管理,就像你可以很容易估计一个U盘的价值,却无法估计里面储存的资料的价值一样。也就是无法进行这种约束,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增加文化软实力,毕竟“想法”是很难受到“保护”的。以上就是我认为为何要加一个“软”字。而文化实力简单的来说可以理解为创新创意实力,毕竟文化是这些的源泉。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美国之所以能够将各种文化产品连同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行销全世界,除了国力的支撑外,主要依靠的就是语言优势,这也是美国的软实力“依然强大”的一个重要表征。为了维护自己的语言文化利益,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有计划地实施各自的语言战略,并努力扩大语言的国际影响。 (二)发展历程 “软实力”(Soft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BoundtoLead:TheChangingNatureofAmericanPower(中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唐代兴在《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一书中提到,软实力就是国家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由文化、制度安排、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等因素相整合而成,它大致可以展开为四个方面,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和外交影响力,但这些影响力最终都要通过大众传媒而得以实现。在这四个方面的影响力中,文化影响力是国家软实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一个国家的文化所蕴涵的价值观、精神指向及情感表达方式,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普遍认同,甚至被吸纳或融合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去,那么,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外交影响力也就自然会得到增强,并产生良性循环和扩张的结果。 文怀沙在为高占祥所著的《文化力》一书写的序言《文化力的发掘者》一文中提到,我们国家当前还面临着许多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说到底可能都是文化问题。我近年经常去陕西、河南等地,这些省份大打文化牌,努力创建文化大省,现在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由此可见,文化力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胡锦涛在十七大 报告 中提到,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当前,中国政府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安全观,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国家领导人的文化立场,多在于强调合而不同,求同存异,鼓励和加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文明对话。然而比起周边 日、韩政府目标明确且咄咄逼人的文化政策,中国的文化政策层面却显得气象不足且特征不够鲜明。 2、文化软实力的分析 (一)传统西方大国文化对我国的冲击 西方文化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的就征服了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自身的原因,二才是外部文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又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阶级斗争阶段,特别是“”时期,对 传统文化 的破坏尤为严重。由于长期对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的轻视,使中国人普遍存在文化上的精神空缺及文化满足上的空虚。恰好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那种多样性及多彩性,弥补了中国人长期压抑的文化需求,所以普遍被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并迅速扩展开来。从西方文化自身的原因来说,西方文化是一种非常讲究的文化,特别是文艺复兴以后,给中世纪昏暗的文化注入了多姿多彩,优雅的元素,于是诞生了莎士比亚,达芬奇等一大批天才文艺作者。并且西方文化宗教气氛浓厚,所以又给西方文化披上了一层神圣神秘的外衣。这些原因都给严重缺乏文化寄托的中国人强大的新鲜感。现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西方国家在饮食,音乐,电影甚至是语言等多个方面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西方节日 和传统节日的比较,似乎人们现在越来越倾向于追捧西方的节日,而冷落了本土传统的节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媒体、商家为捕捉商机,大肆宣传,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活动来吸引顾客、制造影响。这样做法其实本无可厚非,但却在无形中助长了西方节日的气焰,为“洋节”推波助澜,使它们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 (二).新世纪亚洲格局重组与话语权争夺 亚洲正在崛起,其动向大致有三:一是韩国宣布将在全球一百个地区开办“世宗学院”,二是日本在海外增设“日语学习中心”欲与中国的“孔子学院”抗衡,三是印度的文化很早就输出到世界各地,似乎在“龙象之争”中印度已然高出一筹。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 韩国是新兴的文化产业大国。1998年,韩国遭遇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明确提出“两个五”:力争五年之内把韩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提高到5%;力争五年内能培养出10000个内容创作者,其中10%有外销的能力。东亚的日本是世界第三经济强国,早在1985年,日本经济持续增长之时,就试图从“经济大国”转向“政治大国”最终走向“文化大国”。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其目的就是要推出日本文化。试图确立日本文化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使亚洲国家在接受日本援助的同时,也接受日本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的文化也呈现出交流与交锋、合作与较量的新格局,文化已经成为西方国家颠覆和控制别国、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领域。所以,大力提升本国的软实力已在国际主流社会达成共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也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举办世博会是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将大大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世博会已经经历了150多年,而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在我国、也是在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展示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 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文化产品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百姓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才能充分体现发展文化软实力这个硬道理。中国通过学习世界文明使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中国目前的软实力与一些西方国家还存在着差距,相对于硬实力的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亟待加强。 3、结论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重要基础。文化竞争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一个战略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文化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则是制约整个软实力的经纬、维系整个软实力的灵魂。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提升思想、观念和原则等多方面价值理念,这些都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只有让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都来分享我们的文明成果与智慧,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让世界听到中国较为全面客观的声音,才能使中国真正走向世界,我们的软实力也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4、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 【2】唐代兴.《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 【3】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高占祥.《文化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文化的毛概3000字论文篇二:《文化强国——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文化强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它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总结 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 经验 ,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关键词】建设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创新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文化强国战略从大的层面讲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通过创新与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从小的层面讲得看我们是否有叫得响的文化作品、我们的创意产业是否位于世界前列、我们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能否输出海外。 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着手去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呢? 首先要了解文化强国的意义。只有完全地理解了文化强国的意义之所在,我们才能够更正确的、更积极的去为他出力。文化强国的意义到底有哪些呢?第一,建设文化强国,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一个民族国家若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绝对不是一个强国。一个多元的社会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在利益上,而且表现在思想上。所以,中国的思想文化出现了多样性、选择性、多变性等一系列新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这是我们现在碰到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我认为,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就是要通过文化来整合整个社会,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第二,建设文化强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新阶段有许多难关需要我们去攻克,有许多社会矛盾需要我们去化解。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一种精神的动力和智力的支持。所以,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用文化来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第三,建设文化强国,是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一种全新的形象,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大批走向世界,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国人在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中表现不文明,留给世人的就是一种不佳形象。这种情况下,怎么让人看到一个大国、强国形象呢?第四,建设文化强国,归根到底是为了造福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就是因为我们血管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但是,血液是要更新的,否则就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但文化创意的灵魂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激发人们的智慧,把文化创意事业搞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或综合竞争力,关键问题是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一国或一区域文化企业的产品及其服务在开拓市场占有市场并以此来获取长期稳定可观的利润的能力,同时也是在竞争中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或关键)能力。根据要素载体,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竞争力、文化需求竞争力、文化企业竞争力、政府行为竞争力等四大要素。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创新能力,而四大要素竞争力则取决于其创新能力,它贯穿于资源利用、产品开发和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之中。 要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提升文化生态的支持力。树立以创新价值观为主导的理念,积极促成创新的价值导向,增强创新意识,奠定共同的创新理念与价值基础。把培养创新价值观纳入国民 教育 全过程,把创新理念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行为。要总结和宣传体现创新要求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力和感召力。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引导、铸造人们创新价值观的形成。媒体要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精神,以倡导创新精神、烘托创新氛围作为节目评估的重要考量。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和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并把创新文化融入社会生活,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文化时尚。 其次,要提升政府行为的推动力。 我国尚处于历史转型期,与市场经济成熟国家比较,政府行为推动力在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中比重大,作用尤为重要。一是要积极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制定具 体操 作方案,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实现我省文化产业振兴目标。二是要以政策为引导促使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如,加大创新资金扶持。文化产品的创新,尤其是内容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投资,过高的创新成本使得中小文化企业规避创新。对于有创新意向并有认可的创新项目、但缺乏抵押资产的小企业,政府要提供贷款担保,再如,为鼓励文化企业的创新导向,对于创新型文化企业采取减征或免征增值税,对新开发的文化产品可以缓征所得税。此外,当前特别重要的是,政府要做好重大文化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创造条件,使资金、智力、人才、技术等关键创新要素涌入文化产业。三是从立法层面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立法,完善有关法规,加大对原创文化产品的保护力度,保护那些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要通过立法,加大对文化资源特别是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的保护,反对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开发。要结合近、中、远期的市场需求,处理好开发与保护文化资源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环境保护的关系(如房地产开发、城市改造中,要出台保护文化遗产新法规),处理好当前开发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以实现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 接着,要提升文化企业的创新力。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文化企业创新力状况直接决定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文化 企业战略 要确立创新理念。文化企业始终要具有超越现实面向未来的“设计”,而不是“等待、观望、模仿”,要避免格式化,避免跟风,文化企业要以塑造创新理念来打造企业精神。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使文化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企业实体。三是要有高水平的创意,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各地文化特色,在市场发展需求与自身文化资源属性特色相结合的基础上,大胆创意组合,实现产品创新。在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过程中,要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创意等行业的融合,重视原创能力的不断提升。 最后,要提升创意人才的支撑力。 人才是创新的载体,是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我省高等院校的教育优势,设立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学院、专业,培养造就文化产业所急需的高素质创意人才。文化产业技术专业要开设人文科学课程,如,动漫专业,各院校更多地重视绘画和电脑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人文底蕴、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成为支撑动漫产业原创能力提升的人才制约瓶颈。要强化技术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鼓励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和 想象力 的培养。二是要面向国内外,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一批高层次的具有创意才能的复合型人才,学习并掌握他们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新思维、新理念,影响和带动现有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使现有人才水平和素质得到提升。三是要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创业环境。人才流动性强是文化产业的特点,要增强工作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提升人才对工作岗位的忠诚度,克服人才向发达地区流动的虹吸现象。要把开发、持续吸引创意人才和构建拔尖人才高地作为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和基础工程。 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它在我国经济增长转型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已逐渐成为最具潜力的支出产业。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不仅能够引领我国经济发展,而且能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大动漫时代背景下,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渐扩大,文化强国被作为国家战略得以重视,文创产业这一朝阳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蓝海。中国企业家当瞄准行业前沿,思维也应与新兴业态接轨,深刻解读、领会国家关于文化产业的政策方针,寻求与包括动漫企业在内的文化创意型企业对接,实现企业产品或模式有别于竞品的差异和超越,并为企业实现差异化蓝海、创造可持续发展赢利的 商业模式 。 文化的毛概3000字论文篇三:《试论促进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文化的策略》 目前湖南省部分高校在读本科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多数高校管理者缺乏对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的意识,忽略校园体育文化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只对极少数为在体育竞赛中取得名次奖项而让有限的体育尖子参加 体育运动 训练和比赛,或为举办体育赛事而进行的体育文化活动;与中小学师资和场地器材等相比,可以说高校实施体育文化建设条件比较优越,但由于高校总人数较多,用于体育文化场地场馆以及活动器材等方面的制约,场馆器械设施的缺失和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氛围都成为阻碍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文化的主要原因。 一、研究目的 在现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社会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对于体育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为广泛,那么高等院校作为培育社会所需要的高等人才的摇篮,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主体,所以在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同时,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吸收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先进体育文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学生参与性的提升,才能使体育文化管理制度及教育形式的改革、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各方面整体素质的提升、增强体育文化活动的创新性。如何对高校体育文化管理制度的改革、转变校园体育文化教育形式,提升大学生对体育文化满意度,以及体育物质文化需求等问题的解决是促进大学生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中的研究,对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文化研究提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为了使研究内容更加全面,通过查阅大量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体育教育学,体育文化期刊等书籍,在网上收集相关大学生对参与体育文化现状和文献资料了解,达到充分了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综合所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作为写作的依据。(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高校校园走访,对高校教师及学生进行面对面的采访,提出关于体育教师与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参与度,以及了解湖南省高校体育文化管理制度及物质文化条件的情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3)数据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首先用 Excel 表进行筛选统计,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和归纳,用量化的数据分析,找出潜在变量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三、现状与分析 (1)在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文化因素中,高校领导在管理校园文化中对体育文化管理工作相对缺失,体育管理制度体系不够明确,对体育师资开展体育文化知识教育掌握程握,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满意度存在差异,应引起高校领导阶层对体育文化制定长远规划的关注与重视,体育教学师资体育文化新的认识。(2)体育文化教材及教学内容过于陈旧,部分同学对体育文化课程满意度不高,学生缺乏参与体育文化课程的热情,学校应对体育文化课堂创造新的组织活动氛围,重视体育文化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文化理论学习的兴趣。(3)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受学生习惯影响,加强体育文化活动的宣传,优美环境的创建等一些必要的 措施 ,还受业余时间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所需体育装备所支出的比重有比较重要影响。 四、结论 (1)湖南省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整体状况较好,能掌握基本的体育文化理论知识,但体育文化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教学模式传统单一,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热情有待提高。(2)湖南省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较多,但活动内容不够系统,同时体育理论知识了解需要加强,学校应大力发展学生体育文化理论知识,教师队伍发展具有创新性的体育文化,进而吸引学生参与。 五、建议 (1)通过创新体育文化管理模式,及新型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热情,培养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文化的意识,弘扬体育文化精髓所在之处。(2)体育文化理论知识不容忽视,开展具有特色的体育理论知识竞赛,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能力,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为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文化,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体育人才。(3)加强体育文化所需的物质文化建设,提高体育场地建设的经费比重,使学生顺利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得到保障,使学生参与体育文化创建更好的环境条件。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4000字 2.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3.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4. 四个全面为主题的毛概论文 5. 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毛概论文3000字 6. 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