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冬梅,女,56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护理部主任,临床护理教研室主任,主任护师,2001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共带硕士生10名。主要研究方向为护理管理和临床外科护理领域的研究。主要社会兼职:中华护理学会理事、湖南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科协委员、湖南省医院管理协会理事、湖南省护理学会院内感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杂志》、《实用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当代护士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等杂志的编委。
近5年来,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近30篇,主编/主译护理专业书籍8部,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医院内外科研课题近10项,获科研经费30余万元。2009年申报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整体管理模式的建立与研究”获得首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二等奖。同时受邀出任《中华护理杂志》、《中华临床营养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国际护理学杂志》等编委职务。2003年被北京协和医学院聘任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方面的工作和研究,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含在读2名),并指导其他院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3名。2011年荣获“南丁格尔”奖章。
黎秀芳撰写了20余篇论文,发表在全国及全军各类卫生及护理杂志上,如:在1954年第2期的《中华护理杂志》上发表“我们是怎样制订护理计划的”,在1978年第1期《中华护理杂志》上发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护理工作的体会”。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写的《抗美援朝卫生勤务总结汇编》中发表了“营养工作的经验介绍”一文(1955年),并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写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1962年)、《医院护理技术管理》、《军队医院管理》(1979年)、《战伤救护》(1983年)以及兰州军区军医学校护理教研室编写的《基础护理学》等8部专著中护理部分的撰写、编审、修改工作。1985年,陆增祺,张立平任主编,钱正锡、张汝光、黎秀芳等任顾问的《护理发展简史》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1982年,黎秀芳被聘为《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护理学》的编委,同年,她被聘为《解放军医学杂志》的编委。1983 年起,她被聘任《中华护理杂志》副总编。倡 1954年,在西北军区总医院(兰州军区总医院前身)开展计划治疗期间,黎秀芳看到当时的护理工作分不清先后缓急,治疗中时有差错发生,并给患者带来痛苦,她下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经过调查研究,黎秀芳与同事们一起总结,提出“三级护理”,并加强发药治疗的“两查五对”,提倡北京协和医院的“三查七对”以及书写护理文书时的“对抄勾对”等护理技术操作制度。“三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将护理分成三个等级:一级护理是针对危重患者,二级护理是针对重患者,三级护理是针对轻患者;每级护理都规定了详细的护理内容细则。“三查”是:在服药、治疗、注射的前、中、后,进行认真的查对;“七对”是:对床号、姓名、年龄、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对抄勾对”是:医嘱对病历牌及执行牌,将医嘱转抄在执行牌和治疗记录单上,抄完每项医嘱,随即在医嘱本上用红、蓝色笔打勾,操作完后再将每项医嘱核对一次。这些制度试行成功之后,军内外有97家医院派人前来参观学习,这些制度迅速在全国各医院推广应用。她与张开秀合写的论文“三级护理”刊登在《护理杂志》1955年2月号上,后被苏联《护理杂志》1955年11月号转载,并且该杂志给她寄来了贺卡形式的复印件。
性 别 女出生日期 职 称 教授学习经历 山西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91. 07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本科毕业, 获医学学士学位 长治医学院 护理专业专科毕业工作经历至今 江南大学医药学院 教授1986.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任教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助教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讲师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副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教授9/2001-5/2002 美国UCSF及USF学习10/1999-10/2000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访问学者)03/2001-07/2005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护理学系主任09/2001-至今 指导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及社会兼职中华护理学会江苏省护理分会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无锡市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和《中华护理教育杂志》编委,江苏省高等学校医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讲课程 内科护理学;护理研究;健康评估指导硕士生研究方向 消化系统疾病及护理,护理教育 科研方向主要为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教育及老年护理等的研究。曾主持山西省青年科技基金课题“生长抑素及其受体在胃癌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1项,留学回国人员研究基金课题“几种胃肠激素及其受体在胃癌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1项,现承担江南大学教改课题(综合性大学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讨)2项。并与无锡市卫生局及相关医院合作进行社区护理及临床护理的研究。
姜小鹰,现任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护理学会资深会员、第22届、23届理事、第24届常务理事,第25届副理事长;全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第二届、三届副理事长;福建省护理学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长;福建省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科协第四届、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委;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成人(继续)教育教材评审委员;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评审专家;卫生部科研项目审评专家库专家。兼任《中华护理教育杂志》及《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副总编,《国际护理学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现代护理杂志》、《护理研究杂志》、《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等10多家杂志编委。
女,1956年11月生。1974年入伍,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大校军衔,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护理学会理事,解放军护理专业委员会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任中国护理管理杂志、解放军护理杂志、实用护理杂志、南方护理学报、上海护理等杂志的编委。在军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近5年来获得了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及军队医药卫生科研项目等多项科研基金的资助,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医院护理绩效管理研究”、“护理项目成本研究”、“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研究”,为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近5年来,获得全国护理科技二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上海市卫生局临床护理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近5年来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出版《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等专著5部。
会。中华护理杂志主编终审是非常公平公正的,不会恶意拒绝,但是要在众多投递稿中选出优秀作品,拒绝跑题稿件。出自《中华护理杂质》。
198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学校,分配至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护士、护士长、总护士长等职,并于1991年赴美国LOMA LINDA医学中心进修半年。1996年,担任北京协和护理部副主任,自1998年12月始,担任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
黎秀芳她是中国第一个南丁格尔获得者黎秀芳,女,生于1917年3月,第36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护理专家。湖南湘潭人。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8月考入南京中央高级护士学校,1940年1月1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1941年在兰州中央医院任护士长、护理部副主任、医院附设高级护校教导主任、校长等职。1945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师资进修班学习。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黎秀芳继续担任第一陆军医院附设高级护校校长。建国后,历任西北军区第一陆军医院附设护士学校校长,兰州军区卫生学校副校长,兰州军区军医学校训练部副部长、主任护师,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护理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护理教育工作。治学严谨。1955年提出按病人的病情需要将临床护理分为一、二、三级,并阐明了分级原则、内容、方法与步骤,并已成为全军医院护理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2007年7月9日,91岁的黎秀芳在兰州军区总医院溘然辞世。
中华护理杂志。全称是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此杂志为中华护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护理学学术期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可以看到稿件处理流程。根据相关公开资料查询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统一管理的要求,《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于2013年6月1日起采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业务需求设计,功能更完善。
中华护理杂志前身是“现代护理”,2008年加入中华医学会,现在属于国家级科技核心。目前护理类核心期刊只有12本。它是其中之一。
属于一类期刊。 国内对期刊的分类标准,一般都是综合考虑期刊主办单位、级别质量等条件,《中国护理管理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 另外杂志级别很高。中华护理杂志创刊于1954年,办刊以来,融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发行周期为:月刊,经过杂志社调整,不断提高了刊物的整体质量,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据2021年1月15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华护理杂志》共出版文献22239篇、总被下载6050653次、总被引359377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3]据2021年1月1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华护理杂志》共载文10601篇,基金论文量为2609篇,被引量为344249次;2018年影响因子为。
国家级期刊:
1.中华护理杂志
2.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3.护士进修杂志
会。中华护理杂志主编终审是非常公平公正的,不会恶意拒绝,但是要在众多投递稿中选出优秀作品,拒绝跑题稿件。出自《中华护理杂质》。
曾先后担任珠江医院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现任护理教研室主任。为《中华护理杂志》、《护理学报》、《解放军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等编委。在《中华护理杂志》等国家统计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2007年作为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杂志---美国《疼痛医学》(Pain Medicine)发表论文1篇;先后主编《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现代外科学与护理》等专著2部;作为主要编写人员,参与了《医院护理管理规范》、《临床护理文书规范》的编写工作。2004年以来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军队医疗成果奖、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广东省首届护理科技奖等多项;2007年获广东省丁颖科技奖殊荣。以老年护理为主攻方向,集中对老年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包括:疼痛、营养、睡眠、跌倒、尿失禁、压疮、轻度认知障碍、骨质疏松等老年护理问题的评估、干预等,引进先进国家(地区)老年护理问题评估工具10余项,补充、完善了我国老年护理问题科学评估的系统,并应用到了临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适应我国的医疗制度的改革,已经将研究方向转向出院老人的延续护理。参与了广东省卫生厅与香港医管局联合培养专科护士的前期论证、后期跟进工作,为广东省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做出了贡献。
198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学校,分配至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护士、护士长、总护士长等职,并于1991年赴美国LOMA LINDA医学中心进修半年。1996年,担任北京协和护理部副主任,自1998年12月始,担任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
林菊英(林菊英)林菊英,护理学家。长期致力于理顺护理管理体系,健全护理教育层次和提高护理教育水准,完善干部医疗护理保健制度,多渠道地培养护理人才。为护士争取评定高级职称的权利;争取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目录个人简历生平介绍主要论著主要贡献展开个人简历1920年11月3日 出生于北京市。 1937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 1937-1938年 在北京燕京大学护预系学习。 1938-1941年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学习并毕业。 1941-1945年 任北京培元小学校医务室护士。 1945-1949年 任北京医院护士监察员。 1949-1985年 任北京医院护理干事、护理部主任、护士学校校长等。生平介绍林菊英,1920年11月3日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她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带着她和幼小的妹妹靠远在外地的舅父的接济维持生活。外祖母又于她12 岁时病逝,来自舅父的微薄的接济也从此中断。母亲和她姐妹二人过着极为清苦的生活。不幸的遭遇使她过早地成熟起来,她自幼就勤奋学习,打算早日参加工作,为母亲分忧。为节省学费的开支,她就读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女附中,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前列。1937年高中毕业时,正值“七七”事变,北平全部国立大学均关闭。由于学习成绩优良,她被保送北京师范大学和私立燕京大学。当时私立大学的学费一般都比较昂贵,尽管她志愿攻读理科,终因所有国立大学关闭而选读了燕京大学的护预系,因为在护预系就读一年后即可转入免交学费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1939年,在她转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一年后,母亲因结核病去世,从此她和妹妹相依为命,生活更加艰难。她平日刻苦学习,星期日回家还要把妹妹一周的生活安排好。1941年她临近毕业时,也因患肺结核病而未能参加公共卫生课的实习。学校安排她卧床休息并辅以人工气胸治疗,几个月后才得以康复。经过补实习课后,她走上了工作岗位。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后,北京协和医院关闭,她经北平市第一卫生事务所介绍到培元小学从事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等。主要论著1 梅祖懿,林菊英,主编.《医院护理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2 林菊英.《关于恢复高等教育的座谈摘要》.中华护理杂志,1984 (3):181~183. 3 林菊英.《责任制护理与护理程序》.中华护理杂志,1984(5):257~260. 4 林菊英.《国外护理高等教育》.医院管理杂志,1985. 5 林菊英.《近三十年来护理学的进展》.中华护理杂志,1986(5):195~197.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