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的研究表明,海峡两岸间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资本实力、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语言相通、地理相近等天然优势,因而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十分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等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1-2]。诚如《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所指出的:“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应结合双方的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互惠双赢,扩大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①。本文拟就海峡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对比,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期促进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 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随着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等,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通过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德、日、美等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循环经济[3-4],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大陆,“循环经济”也正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陆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难以取得进展,恰恰相反,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 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在多年卓有成效的中国生态农业等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5]。 从总的来看,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2002)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5],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当属陈德敏与王文献(2002)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6]。然而,2003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当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二、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关于发展模式 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不少案例也已总结出来(解振华②,2003)。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其中,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新路线的体现。 此外,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③,近年来也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之路;江苏省宿迁市则根据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影响因素,也逐步开发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7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高良敏等,2004)。 与此同时,刘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刘志(2005)、王鲁明等(2005)分别根据陕西及山东青岛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黑龙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区也发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陈青,2005;李玉明,2005;袁久和,2005)。李书民等(2005)则探讨了以畜牧业为核心,实现农作物秸秆三段循环利用与畜禽粪污两段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汪怀建(2005)探讨了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国水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企业间循环”、“企业内循环”三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等等。 但以上述各种模式并不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全部,各地在研究、设计具体发展模式时,还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既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而且不论实行什么模式,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使经济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之中。限于篇幅和现实条件,我们无法就各地蓬勃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进行系统分析、归类,但黄贤金等(2004)曾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发展循环型农业大体可以采用的模式:区域循环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及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并认为上述每一类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如:生态养殖模式,就包括基于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7]。 (二)关于发展方向 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吴天马较早提出了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认为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5]。陈德敏等也认为,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并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6]。 2005年10月,在《经济日报》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针对我国农产品各种污染过于严重,出口越来越困难的现实,认为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应该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④。对此,季昆森(2005)也撰文指出: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实际上,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有更广阔的领域,其实质就是循环经济原则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运用,可称之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 (三)关于发展策略 与德国等先行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总的来看,源于对传统农业环境后果的反思以及受循环经济思想的启发而提出的“中国循环型农业”,目前甚至还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全国上下就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解性或者概念性的初始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物质循环和价值增殖等揭示农业循环经济最本质内容的量化研究和系统分析更是难得一见,仍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技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亟待学术界研究解决。 具体来说,一是迫切需要对循环型农业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解释,真正理解和把握农业循环经济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二是鉴于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已在某种程度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对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如:立体农业,农业生产物质循环利用(规模化养猪业等),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联接模式(新型农业产业化),以及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循环农业发展的新领域)等,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物质代谢分析及经济效益核算等,重点突出案例中的循环过程和效益评价及生态性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既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相呼应),又努力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也是非常迫切和有益的;三是在全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的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对循环型农业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多视角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规划,也是学术界需要大力研究的现实课题;四是人们还应从各地资源及环境等禀赋以及当前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分析、比较有关国家或国内先进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一般经验与教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 (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三、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之探讨 (一)台湾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尽管台湾岛内鲜有诸如“循环型农业”等提法,但台湾省在永续农业的发展、研发与发展策略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已注意到,台湾地区是世界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台湾地区因经济快速成长,以致工业、农业污染严重,人民健康与生活环境也日益受到威胁。一方面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饮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绿色(有机)蔬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已对环境造成危害及长远的不良后果,并逐渐地恶化、蔓延,正在对自身居住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因而,面对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两岸人民都应该从更高层次上重新探索人类到底应该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样消费、怎样生活…… 如: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其产值多年来高居台湾单项农产品之首,但如何减少养猪业产生的废水污染却是直接影响并决定该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据报道,2004年台湾地区废污水BOD的日产生量为4223吨,其中673吨为畜牧废水,为有效控制养猪废水污染,环保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具体的“放流水标准”,为达到上述管制标准,1990年来他们开始辅导业者设置废水处理设备。目前,台湾养猪场主要采用包括固液分离、厌气处理和好气处理三个阶段的“三段式废水处理系统”。但从总的来看,养猪业仍面临着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处境,还须进一步改善其技术效率(萧景楷等,2006)。又以岛内香菇生产废弃物(废渣)处理问题为例。2004年台湾地区的香菇总产量为4866吨,其中袋栽香菇4714吨,约占总产量的97%。除了木屑等残渣外,袋栽香菇还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显然,面对如此大量的废弃物,各乡镇垃圾处理场已无法代为处理,而且如此大量的废弃物也不是传统之掩埋与焚烧方法等所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学者提出通过立法与民间协助,进行“源头减量”与“资源回收与再生”,以降低废弃物清理成本及避免废弃物清理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更进一步地,他们提出了基于经济诱因机制的“课税”与“补贴”的“两政策工具”,等等(魏乾城等,2006)。 再以国人比较熟悉的茶叶为例,台湾地区半发酵茶的制造技术堪称世界翘楚,其品种、栽培技术、花园设施等方面均领先于大陆;而且台湾省自1987年开始引进有机农业的理念,自1995年试作,至1998年已有35户共22公顷投入有机茶生产行列,而且有机茶生产规模仍在不断成长当中…… 诚如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执行秘书陈琦俊所言:人类唯有再度回到“与大自然共生”的原点,来取得安全的食粮,才是环境和人类永续生存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切恰恰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所需要进一步面对和妥善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均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且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循环型农业和永续农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看好。 (二)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策略选择 为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结合当前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议尽快研究、建立起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 一是要充分利用两岸现有科技合作政策和人员往来的渠道,积极开展两岸循环型农业研究人员的互访讲学、互聘客座研究人员、交换培养研究生等,通过人员的交流带动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 二是要通过两岸科技交流机构的协商讨论,每年轮流在两地举办1次以上综合性的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研讨会,为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新平台。从总的来看,福建省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建议由闽台科技交流协会牵头组织、发动两岸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从事循环型农业研究与实践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率先举办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学术研讨会; 三是要深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具体项目与方式方法。审视近年两岸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目前尚无循环型农业方面的项目。从两岸农业资源与科技和市场整合的现实需要出发,可以考虑共选项目、共同研发、分别出资、成果共享等的具体方法与途径。而且我们建议,作为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在漳州、泉州等传统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内,增设闽台(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示范区; 四是要以本次两岸经贸论坛为契机,抓紧抓好新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尤其是要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欢迎台湾农民、农业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积极寻求与台湾循环型农业专家与投资者们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可以肯定,通过上述努力与制度安排,必将有力促进两岸同行专家与实践探索者们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从大陆及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的提出与内涵、发展的历程与成效、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发展的策略与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比较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的目标、模式、途径及其配套措施等,进而提出框架性的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及目标,以期促进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逐渐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具体实践模式,农业循环经济也已在全球悄然兴起,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首先简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着重探讨了大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比较了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及两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以上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出,两岸在循环型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了互补的态势;通过两岸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充分了解台湾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发展和永续农业的运行轨迹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了解台湾地区有关永续农业的一系列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通过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还可以提出一些可相互借鉴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措施,以及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等,达到既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又可为海峡两岸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开创出新的契机。
毕业论文基本规范要求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检验毕业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现就毕业论文的内容和格式规范作如下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内容文本结构规范 论文由9个主要部分组成:(1)封面;(2)毕业论文任务书;(3)本人声明;(4)论文目录;(5)论文摘要;(6)毕业论文正文;(7)参考文献;(8)附录;(9)致谢。 2、毕业论文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说明透彻,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 3、毕业论文要求文理通顺,叙述简练,文图规范。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必须注明来源,使用的计量单位,绘图规范应符合国家标准。 4、毕业论文需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二、文本各项内容的要求 1、封面 封面采用学院编制的统一格式,封面上填写论文题目、专业、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内容(见附件一)。 2、毕业论文任务书 毕业论文任务书按学院的统一样式(见附表)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论文题目应确切、恰当、鲜明、简短,能概括整个论文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内容。论文题目中所用的词一般不宜超过20字,若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处于从属地位,一般可在题目的下一行用破折号“——”引出。 3、本人声明 声明内容如下: 我声明, 本论文及其设计工作是由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声明的下方应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和日期。 4、 目录 目录置于摘要之后,“目录”两字用黑体4号字居中,字与字之间空4个字距。目录中文全部用宋体小4号字。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必须与正文标题一致,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排序,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圆点“.”相隔,并标明页码。如: 2 层次标题序号一律左对齐,页码右对齐,中间用小黑点连接。摘要、致谢、参考文献、附录、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一律不编序号。 5、 论文摘要 摘要包括: “摘要”字样(三号黑体居中,字与字之间留4个字距) 摘要正文(宋体小四号字) 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体现设计或研究工作的核心思想。论文摘要应涉及本项设计或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论文摘要一般不少于500字。关键词应为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汇,不得随意自造关键词。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关键词一般为3-5个,宋体小4号字,各关键词之间空2个字距,且不加标点符号。 6、论文正文 (1)正文规范要求 毕业论文总字数原则上不少于4000字。写作内容可因课题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①选题背景。说明本论文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②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③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④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或推论。⑤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2)书写要求 ①正文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以不超过15字为宜,题末不加标点符号。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一律左顶格,后空一字距写标题。一级标题从前言起编,一律用黑体三号字,左顶格。二级标题用黑体四号字,左顶格。三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字,左顶格。正文其他部分全部用宋体小四号字。各级标题与段落之间不留空行。图、表与正文之间上下各空一行。 ②图应有图题,放图下方居中,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图1,图号后不加任何符号,空1个字距写图题。表应有表题,放表上方居中,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表1,表号后不加任何符号,空1个字距写表题。表一律采用三线表。图题、表题与图、表之间不留空行。图题、表题用黑体小四号字。 7、参考文献 正文之后则应刊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正文中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出处的文字右角上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次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位置为准。引用参考文献格式示例如下: (1)期刊 [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若期刊无卷号,则为: 年份,期号),起止页码 (2)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技术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 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度 8、附录 主要列入正文中没有写进的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以备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使用的主要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说明等;其他相关的补充资料。 9、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指导老师和对毕业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致谢辞应谦虚诚恳, 实事求是, 切忌浮夸与庸俗之词。 三、论文的内容及书写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用 Word 软件编辑,一律打印在 A4 幅面白纸上,单面打印。 2.论文的上边距:35mm;下边距:30 mm;左边距:30 mm;右边距:20 mm; 行间距:倍行距。 3.页眉的文字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用五号宋体字,页眉线的上边距为25mm;页脚的下边距为18mm。 4. 论文页码从引言部分开始,至致谢止,用五号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下端居中。封面、本人声明、摘要、目录不编入页码。目录单独编页码。 5.字体要求: “摘要”字样黑体三号, 摘要、正文用宋小四,关键词用黑体小四号。标题与正文之间空一行。论文页面设置注意装订线,页码一律用五号居中标明,其他字体要求见正文部分。 6. 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图表应认真设计和绘制,不得徒手勾画。 7. 文中所用的物理量和单位及符号一律采用国家标准, 可参见国家标准<<量和单位>>( GB3100-3102-93)。 9. 凡是由学生本人或指导教师填写的内容需用黑色墨水钢笔认真填写。 四、论文的装订顺序 论文装订顺序依次为: 1、封面 2、毕业论文任务书 3、本人声明 4、目录 5、论文摘要 6、正文(试验论文格式见附件五) 7、参考文献 8、附录 9、致谢
问题一:学年论文的标准完整格式是怎样的?包括封面、排版、要求... 标准论文格式 一: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 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 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 问题二:毕业论文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啊?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与打印: 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评语、毕业设计(论文)封面、毕业设计(论文)用纸。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评语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 签字,经院长(系主任)签字后发出。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用仿宋体打印于学校统一的毕业论文专用纸上。 二、论文撰写主要格式及要求: 1、标题: 论文题目--黑体小二 2、中英文摘要:(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摘要字样--加粗仿宋体小三号 摘要正文--仿宋小四 关键词--加粗仿宋小四 3、论文正文: (1)论文正文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 (2)论文正文打印要求: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加粗仿宋体字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四号加粗仿宋体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加粗仿宋体字 正文用仿宋体小四号(英文用新罗马体12号) (3)论文页面设置注意装订线,页码一律用小5号字标明;正文采用单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 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1、标题: 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论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 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50个左右实词为宜。 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实词为宜。 3、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一、……、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4、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 (1)选题背景:说明本设计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 5、谢辞: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6、参考文献与附录: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一般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多,但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可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在2篇以上。 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 问题三:毕业论文封面怎么写 毕业论文基本规范要求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检验毕业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现就毕业论文的内容和格式规范作如下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内容文本结构规范 论文由9个主要部分组成:(1)封面;(2)毕业论文任务书;(3)本人声明;(4)论文目录;(5)论文摘要;(6)毕业论文正文;(7)参考文献;(8)附录;(9)致谢。 2、毕业论文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说明透彻,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 3、毕业论文要求文理通顺,叙述简练,文图规范。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必须注明来源,使用的计量单位,绘图规范应符合国家标准。 4、毕业论文需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二、文本各项内容的要求 1、封面 封面采用学院编制的统一格式,封面上填写论文题目、专业、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内容(见附件一)。 2、毕业论文任务书 毕业论文任务书按学院的统一样式(见附表)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论文题目应确切、恰当、鲜明、简短,能概括整个论文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内容。论文题目中所用的词一般不宜超过20字,若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处于从属地位,一般可在题目的下一行用破折号“――”引出。 3、本人声明 声明内容如下: 我声明, 本论文及其设计工作是由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声明的下方应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和日期。 4、 目录 目录置于摘要之后,“目录”两字用黑体4号字居中,字与字之间空4个字距。目录中文全部用宋体小4号字。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必须与正文标题一致,一律用 *** 数字排序,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圆点“.”相隔,并标明页码。如: 2 层次标题序号一律左对齐,页码右对齐,中间用小黑点连接。摘要、致谢、参考文献、附录、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一律不编序号。 5、 论文摘要 摘要包括: “摘要”字样(三号黑体居中,字与字之间留4个字距) 摘要正文(宋体小四号字) 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体现设计或研究工作的核心思想。论文摘要应涉及本项设计或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论文摘要一般不少于500字。关键词应为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汇,不得随意自造关键词。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关键词一般为3-5个,宋体小4号字,各关键词之间空2个字距,且不加标点符号。 6、论文正文 (1)正文规范要求 毕业论文总字数原则上不少于4000字。写作内容可因课题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①选题背景。说明本论文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②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③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④结功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或推论。⑤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2)书写要求 ①正文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以不超过15字......>> 问题四:论文一般有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能让读者获得什么信息? 论文的写作 一 论文基本结构 国家标准局1987年颁布《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 1,一般格式: ⑴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 ⑵ 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 ⑶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⑷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⑸ 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 正文 ⑺ 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⑻ 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⑼ 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 ⑽ 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二 正文的基本构成 1,学术论文的基本构成 前置部分:题名 ,论文作者,摘要,关键词 主体部分:绪论(引言,导论,序论,引论)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后记(致谢) 2,正文的基本构成:绪论,本论(直线推论) 结论 (并列分论) ⑵ 提纲项目: 题目 基本论点 内容纲要 一,大项目(上位论点,大段段旨) 一,中项目(下位论点,段旨) ① 小项目(段中心,一个材料) 标题写法:简洁,扼要,别人不易误解 句子写法:具体,明确 3,论文提纲编写 ⑴ 论文写作设计图:(三级标目) 一, 二, 一 三, 二 1. 三 2. 3. 4,执笔顺序与起草方法 ⑴ 顺序 自然顺序:结论―本论―结论 颠倒顺序:本论―结论―结论 ⑵ 方法(初稿)一气呵成;分部写成. 5,学术论文的构段 ⑴ 统一,完整的规范段(另兼义段,不完整段) ⑵ 段首和段尾主句显示段旨.(也有段中或兼置首尾) ⑶ 容量运当,一般长段较多 问题五:论文的格式要求有哪些 论文的书写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论文标题;②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③摘要;④关键词;⑤正文;⑥参考文献。 同时,论文中这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写作时都需要有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如无法独立完成,可咨询轻松无忧论文网哦! 掌握论文撰写的格式和基本要求是撰写论文的前提,祝君好运! 问题六:论文的格式是什么`` 论文格式要求 一、论文篇幅: 3000―4500字,论文必须包含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3-4个关键词。 二、论文格式: (一)题目、署名及层次格式、文字、字数要求:1、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中文标题为三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仿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标题字号为三号,字母全部大写;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首字母大写,正文为小四号字体;文稿应加注页码。 2、题目居中,署名及单位标在题目下,例如: 数字城市化进程 王** 赵** (***大学***系,北京100001)(***设计院,天津300001) 需作叙述时,可在当页下方划一条横线,在横线下加说明。 3、摘要和关键词,写在题目下、正文前。 4、论文的层次,统一要求采用: 1 ******* ******* (占一行或接排。 当接排时,标题后要加标点) ******* ******* (二)文稿和图稿其它要求: 1、正确阐述技术内容。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如所采用的名词术语尚未编定时,可采用各业务部门和科研单位常用的名词术语,不要任意用简称、方言。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注意: (1)标题、图题、表名后及公式后不用标点; (2) *** 数字的起止(范围)号用“~”,如: “20~30”,“8%~10%”,“0~10oC” 3、对正文中的某些问题需加以说明时,可用“呼应注”(也叫脚注),即在所要加注处的右上角标注“①、②……”,同时在本页末留出位置,划一横线与正文隔开,在横线下注明“①、②……”。 4、计量单位采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一律用拉丁文书写。 5、外文字母写成印刷体,同时注意将正斜体、大小写分清楚。 6、数字的书写(统计数、各种计量及图表编号等各种顺序号)均用 *** 数字,世纪、年代、月、日和时刻均用 *** 数字,并一概用全称。 7、表格、公式、样图均要编号,每篇论文加注流水号,例如: 图1、图2,表1、表2,公式⑴、公式⑵。 8、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非彩印书尽量用黑白照片。墨线图要大小适当,图线要规整。照片、图稿等电子文件需备份一份随稿件一并提交。 9、参考文献的项目要列全,例如: [1]*****主编.结构力学.北京:*****出版社,2003 [2]*****主编.城市规划.上海:*****出版社,2001 (三)文稿最后应有附件页,注明作者个人信息,内容见下表: 作者基本情况表 姓名 性别 职称 工作单位 职务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请注明本地区号) 传真 通信地址 邮编 E-mail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问题七:详细说明报道性摘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内容文本结构规范 论文由8个主要部分组成:(1)封面;(2)本人声明;(3)论文目录;(4)论文中英文摘要;(5)毕业论文正文;(6)参考文献;(7)附录;(8)致谢。 2、毕业论文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说明透彻,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 3、毕业论文要求文理通顺,叙述简练,文图规范。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必须注明来源,使用的计量单位,绘图规范应符合国家标准。 二、论文各项内容的要求 1、封面 封面采用学院编制的统一格式,封面上填写论文题目、专业、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内容。见(附件一) 2、本人声明 声明内容如下: 我声明,本论文及其设计工作是由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声明的下方应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和日期。 3、 目录 “目录”两字用黑体三号字居中,字与字之间空4个字符。目录中文全部用宋体小4号字。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必须与正文标题一致,一律用 *** 数字排序,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圆点“.”相隔,并标明页码。如: 2 层次标题序号一律左对齐,页码右对齐,中间用小黑点连接。 4、 论文摘要 摘要包括: “摘要”字样(三号黑体正文空两个汉字,“摘要”左右用[ ]),摘要正文(宋体小四号字)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体现设计或研究工作的核心思想。论文摘要应涉及本项设计或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论文摘要一般不少于200字。关键词应为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汇,不得随意自造关键词。 “关键词”是在“摘要”内容后下一行的,“关键词”格式为三号黑体,并在“关键词”前......>>
1有段时间很流行一个段子,说:中国的时尚杂志是一群月薪八千的编辑,告诉一群月薪三千的读者,月收入三万的人怎么花钱。 当然这只是一般的时尚刊物,如果是顶级的时尚杂志那就另一番天地。 在国外,每逢巴黎米兰的时装周上都是欧美和日本的各大时尚杂志的主编永远坐第一排。《穿prada的恶魔》电影中主角就是以美国《VOGUE》时尚主编Anna Wintour为原型的。 在时尚圈,顶级时尚杂志的主编在时尚圈几乎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们推荐的设计师和模特会迅速走红,许多会成为时尚界当红炸子鸡。 随着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国内五大时尚刊的主编的地位越来越高了。特别最近几年,几大时尚刊物联合演艺界举行的慈善晚会,如“时尚芭莎之夜”在国民中 影响力越来越大。 国内的明星们为了上杂志的封面都挤破头,而争取到的,一旦上这些顶级时尚杂志大大提升个人品牌、受到时尚圈和广告代言厂商的青睐,实现更大的价值。 对明星的效应如此显著,对于寻常人来说,这些杂志也是能提升个人衣着品味和审美情趣的。 时尚类型的杂志有它的特殊性,无论是杂志的编辑还是摄影师,设计师大多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并且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呈现出来作品依然有保障的。 记得读书时候,有个设计系的老师对我们说过,除了设计专业的课程,还要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品味,还有一个很好的途径多看时尚类型的杂志。其实老师的话不无道理,套用一句广告词:越欣赏越懂得欣赏。 那么市面上时尚杂志那么多,那些才具有较高品味和审美价值,再者这些杂志都有那些特点,我们现在来了解五大时尚杂志。 2先说时装杂志最有代表的是《ELLE世界服装之苑》,是世界著名杂志《ELLE》的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法国桦榭菲力柏契出版社合办。也是第一本进入中国的国际高端女性大刊。 ELLE杂志1945年创刊于法国巴黎,全球各个地区和国家发行46个版本,是传统时尚杂志中的翘楚。一直以“时尚先锋,卓尔不群, 魅力尤物”为风格定位。 所有从它的封面设计,可以看出的风格,简洁时髦,功能性强,很国际化。期刊的内容方面,关于服饰和时尚前沿的信息量很大,每个时尚周都会出内容十分详尽的时尚资讯,而且时尚资源一直不错。 作为设计行业从业者来说:其内容实用性强,更新及时,阅读体验也不错。通过对时尚流行趋势的精确分析、传播、选择,ELLE产品形象上形成独一无二的风格。 国内媒体当中都算是最优秀的之一。3其实早年在中国,提到时尚杂志,肯定逃不开这本《VOGUE服饰与美容》,《VOGUE》成立于1892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世界好几个国家的都有版本,其中以意大利、法国版本最为有名,而且历史悠久。 当年在校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去图书馆翻阅这个杂志的海外版,八九十年代的时尚内容品质都相当高,vogue不管是哪一个版本都是目前世界最顶尖的杂志是,也世界上历史悠久广受尊崇的时尚圣典。 可是在中国,自2005年创刊来,已经发展十多年了,并 没 有 进 步!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以前觉得限于国内编辑等因素和水平,生生把这本又优良传承的经典时尚杂志做成一流下的时尚杂志。说实在的,国内《VOGUE》无论是从封面到内容都不尽人意。 现在通过《ELLE》和《Harper’s BAZAAR 时尚巴莎》的对比,只能是它真的太不求上进了,依旧停留在创刊初期的审美,十周年刊的封面,生生把十位国内重量级女明星做成金色人偶,如果你看到了,就会体会到我那种恨铁不成钢失望。 看杂志封面的排版,不是金色,就是跟封面人物衣服的同一个色系,而且恨不能把杂志里面的内容所有的标题全放在封面上,没有任何留白,让人想象的空间。 有时候会觉得它比跟一些二线日韩时尚杂志高不到哪里去,这方面主编功不可没。4 《Harper's Bazaar》诞生之初是一本周刊,面向中层和上层阶级的女士们,介绍德国和巴黎的最新流行资讯。直到1901年,《Harper's Bazaar》开始变为每月一刊,首任主编梅阿丽·布斯是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翻译家,并且确立了杂志的超前意识。它是一本服务于中国精英女性阶层的时尚杂志,传播来自时装、美和女性的力量。 BAZAAR明星慈善夜是由《时尚芭莎》杂志发起的中国最高规格的慈善晚宴,通过拍卖国际顶级品牌奢侈品的形式为中国慈善机构募集善款。算是时尚界最为人知的慈善晚宴。因为是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出版社和中国时装杂志社合办的,所有在服装行业方面的资讯和专业性都非常强,这几年的发展,在国内的影响力已经超赶了《VOGUE服饰与美容》《ELLE世界服装之苑》。虽然封面的品质时好时坏,但是它国内的编辑勇于尝试,从请霍建华和胡歌拍摄封面,抛弃一直只用女明星和模特做封面的首例,第一次用纯男明星,引领了潮流,形成一种风潮。内容上讲,它更加既有专业精神。 从请洛梅笙等专门研究服装史的专业人士写专栏,到时尚周出品的资料,可以看出杂志的主编不仅仅引领中国时尚潮流,而是对服装和时尚有着深刻的理解,传承和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其使命感和深度都十分值得赞赏的。如果说每年只订一本国内时尚杂志,我会把这个机会给《Harper’s BAZAAR 时尚巴莎》,多年来,主编苏芒的贡献功不可没。如果主编少出镜,我会更爱它。 5《Marie Claire嘉人》由Jean Prouvost 在1937年于法国创刊,2002年12月来到中国。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和法国桦榭菲力柏契出版社合办。也是世界著名高档女性期刊之一。国内从无到有,也是今年来进步最大的一本时尚杂志,特别现在已经确立的风格类型是有区别于欧美风的,更加偏向韩风,却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无论是从封面,还是从内容上,它的风格来说比较稳定,而且在配色和构图上大胆前卫。这几年在服装设计行业,很多设计都十分喜欢这个杂志。 隐隐有种迎头超赶一线的势头,色调呈现缤纷多彩,整体风格年轻活泼,视觉差异的效果十分有趣,非常具有艺术现代的艺术特色。6《COSMOPOLITAN 时尚》该杂志创办于1886年,1905年出版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以时价四十万美金的价格(折合2006年现价约一千万美金)将其收购,其风格为高雅、精致的、和大胆、风趣。 《COSMOPOLITAN 时尚》的风格有时候不太稳定。好的时候,如果不看杂志上的文字,你会以为是超一线的杂志,虽然之前编辑的内容比较杂乱,也有失手的时候。但是如今渐渐也形成了以欧美风为主,日韩风为辅助,整体水平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 虽然如今《COSMOPOLITAN 时尚》与《Marie Claire嘉人》从影响力稍逊于《VOGUE》《世界时装之苑》《 时尚巴莎》,随着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影响力越来越大,受众群体越来越多,其实都是好事。 以上一家之言,勿掐!
我觉得易烊千玺的时尚感很好,因为易烊千玺本身很帅,有立体的五官,所以封面上很帅。时尚感很好。面对镜头,我可以做出很多形状,我也很帅。我觉得这一次他的风格非常惊人,与以前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种风格更适合他。他特别英俊迷人,让人特别兴奋,给人一种非常霸道的感觉。
可以说,一官千禧在时尚方面的资源真的很大。每一位拍摄过易烊千玺的摄影师都称赞易烊千玺的表现力。这一次,易烊千玺可以登上Elle的金九封面,这也表明了易烊千玺在时尚界的认可。虽然易烊千玺的年龄和资历都很年轻,但他在《Elle》金九封面上的表现也让很多其他男明星的粉丝感到非常嫉妒,因为易烊千玺一般只对拥有非常好的时尚资源的人开放。而易烊千玺这次拍摄了两个版本的封面,这也是不可思议的。
在一个版本中,易烊千玺穿着一件粉红色的外套。一般来说,男孩穿粉色上衣很容易让人感到油腻。例如,蔡徐坤曾经在杂志封面上穿过粉红色的衣服。蔡徐坤拍摄的粉色外套封面也加深了人们对蔡徐坤认识。易烊千玺不会让人觉得油腻,因为他的皮肤够黑,脸不够好看。蔡徐坤的粉色外套的封面是在水里取得。无论是蔡徐坤的服装还是拍摄环境,都会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将蔡徐坤脸上锐利的棱角结合在一起。
蔡徐坤在很小的时候就首次登台亮相。可以说,很多人看着他一步一步地成长。在他的处子秀生涯中,他不仅在舞台上,而且在演技上都取得了进步。现在,一管千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演员,并在许多优秀的作品中表演,得到了观众的肯定。他也一直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演技,尽管他的演技非常好,这也可能是许多人喜欢他的原因。所以我希望他能有更好的发展,得到他最喜欢的剧本,做他想做的事。
在你只有8岁的时候,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明星,那一定很难。毕竟,现在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如果你过早接触娱乐业,可能很难受到娱乐业的打击。我们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娱乐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明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在台下的努力是我们看不到的。毕竟,上台一分钟和下台十年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
易烊千玺的时尚表现力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品位高,赏心悦目。易烊千玺的影视成就和最高人气足以支持他登上《金九》的封面。这些电影的票房,电影皇帝的提名和新人的奖项都是他的力量。因此,一线时尚杂志将金九双封面交给了易烊千玺,使易烊千玺成为00后甚至90后金九封面的第一个人物。
近段时间,一则关于易烊千玺成为首位登上ELLE金九封面的男明星的事情引发了无数影迷朋友们的广泛关注以及好奇。不少网友朋友们都对于易烊千玺获得这样的荣誉成就感到非常的震惊,而且也为易烊千玺的付出感到非常的欣慰,其中不少网友朋友们就向我们咨询到关于易烊千玺的一些相关事宜。在这里我稍微向广大影迷朋友们稍微介绍一下易烊千玺的一些基本情况。易烊千玺,2000年11月28日生于湖南怀化,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舞者,演唱组TFBOYS成员,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首登电视荧屏。2015年,声演法国动画电影《小王子》男主角;自编舞蹈《IF YOU》《RHYTHM TA》,创下爱奇艺生日会直播在线用户数据最高纪录。
易烊千玺凭借着自己对于演员这份职业的热爱,而且凭借着自己对于工作的高度重视。他成功获得了无数观众朋友们的支持,也获得了非常多专业人士的认可,也正是凭借着他的努力,他才能成功登上ELLE金九的封面。以下是我的易烊千玺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认真负责的敬业态度
易烊千玺作为零零后,他并没有现在绝大部分当红小鲜肉那样的娇生惯养的气质。他在拍摄现场遇到很多拍摄难题的时候都是直接面对,而且遇到部分小难题,他也是自己尝试解决,没有给他人造成更多的麻烦。这种敬业的态度是非常难得的,这也让他获得了非常多前辈们的称赞。
二:用心在拍戏
现在很多零零后演员们的演技非常得烂,有一些演员拍出来的影视作品,不仅演员在镜头里面的表演动作没有任何的感情,而且也让观众看得非常的尴尬。然而易烊千玺就不一样了,他非常善于把握角色的内心,在他的表演下每一个角色都非常的有血有肉,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据悉,任晴佳今年18岁,身高米,16岁时已集齐香港地区五大一线杂志封面。另外任达华还透露,任晴佳对拍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最喜欢的还是做模特。 任晴佳还被母亲琦琦形容为“中国香港新生代模特”。
从任晴佳的社交账号中可以看到,她的穿搭十分个性,拍摄的照片也是时尚感满满,其中一双大长腿最为吸睛。据悉,任达华是华语影视男演员,曾出演《岁月神偷》、《破冰行动》、《杀破狼2》等多部知名影视作品,也曾多次获得男主角奖项。任达华与香港名模琦琦于1997年11月官宣结婚,婚后家庭幸福美满,并于2004年生下女儿任晴佳。
任达华女儿任晴佳,再次登上杂志封面主页,任达华却不想让女儿进入娱乐圈。任达华女儿任晴佳登上了一档杂志海外版时尚封面。如今任晴佳身高已经接近1米8,是非常标准模特身材。由于任达华和妻子琪琪都是模特出身,因此任晴佳非常完美遗传了,任达华和琪琪身高,在同龄人当中也属于大个子。
任达华谈起女儿任晴佳也是非常开心,任达华表示自己经常在外面拍戏,有时一部戏就要拍一两个月时间,甚至会更长,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家,对于女儿和妻子心里还是觉得很亏欠的。我拍戏休息时也会经常和家人通电话,聊天会和家人多交流。对于女儿成长和教育也是非常注重,看到女儿已经长大成人还是非常开心的。
12岁就开始学习,父亲是知名演员任达华,母亲是资深模特琦琦,任晴佳一出道便带着双重“光环”,在圈内的地位才不会差,今后事业发展一定顺畅。而且,任晴佳还有一个超强的特长,那就是“腿特长”。因为母亲琦琦做模特,身高1米79,完美继承妈妈基因的任晴佳,现在仅18岁,身高就达到了惊人的1米8!
而从她早期拍摄的一些写真来看,也不难发现,小姑娘拥有着一双大长腿,甚至比母亲的腿还要漂亮修长,这样强势的身高,应该会成为帮助任晴佳成名的“利器”。只不过,有些可惜的是,父亲任达华称,任晴佳其实并不爱拍戏,只是想发挥腿长的优势跟自身的专业知识做模特,跟她的妈妈一样走T台,所以我们可能暂时看不到任晴佳在电视上的演技。
如今的任清佳已经是个大姑娘了,镜头前的生活她已经很熟悉了。她身高180cm,腿长110cm。她是一个九头美人。不仅如此,任清佳16岁就完成了五本一线杂志香港版的封面大满贯,《ELLE》、《VOGUE》《COSMOPOLITAN》、《MarieClaire》、《Harper’sBAZAAR》,在各大时尚圈。
谈起女儿教育时任达华表示,女儿非常乖,学习成绩也很不错,这让我很放心,对于女儿任晴佳未来任达华表示希望让她自己选项喜欢职业。先让她把学业完成,如果她想去海外留学,也会支持她。注定去海外留学可以开阔眼界学得很多知识,等到她学业完成后,再回到香港发展,这样会更好。
任达华爱女心切,所以媒体每每拍摄到任晴佳,总是会发现任达华对女儿照顾有加,专车接送、名贵衣服等等,尽可能地满足她,所以就连出道也让她选择自己喜欢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像任达华这样的家长真的很积极。他们不希望女儿过多涉足娱乐圈,但女儿有这个意向。任达华也决心让女儿做点事情。当然,她可能不会干涉太多,但肯定会暗中保护自己。我相信这是每个父亲都会做的事情。
可见,就算不用父母为自己提供资源,任晴佳无论是从身材还是颜值上,颇受时尚媒体的青睐。现在年满18岁的她正是出道,把曾经的爱好当成了职业,可以说是直接成为了现在时尚媒体的新宠儿。任晴佳之所以能如此受时尚媒体的喜欢,主要还是自身条件优异。年仅18岁的任晴佳身高180,身材比例更是完美的9头身,一双大长腿更是长达1米。
这个身高和比例在普通人无法触碰的天花板,就算在模特里面,也比很多超模优秀。颜值方面也十分出众,杏仁般的大眼睛双眼皮,高挺的鼻梁,任谁看了都会羡慕。不得不说,任达华和妻子琦琦的基因太强大。对此,很多网友表示,任晴佳就是天生做模特的料,就凭她自身的条件,以后肯定能在时尚界混的风生水起,更何况还有父母的加持。有的网友表示,还好任晴佳对拍戏不感兴趣,不然这个身高很难找到合适的角色出演,搭戏的男演员也会有压力。
已有的研究表明,海峡两岸间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资本实力、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语言相通、地理相近等天然优势,因而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十分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等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1-2]。诚如《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所指出的:“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应结合双方的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互惠双赢,扩大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①。本文拟就海峡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对比,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期促进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 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随着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等,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通过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德、日、美等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循环经济[3-4],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大陆,“循环经济”也正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陆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难以取得进展,恰恰相反,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 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在多年卓有成效的中国生态农业等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5]。 从总的来看,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2002)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5],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当属陈德敏与王文献(2002)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6]。然而,2003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当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二、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关于发展模式 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不少案例也已总结出来(解振华②,2003)。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其中,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新路线的体现。 此外,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③,近年来也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之路;江苏省宿迁市则根据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影响因素,也逐步开发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7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高良敏等,2004)。 与此同时,刘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刘志(2005)、王鲁明等(2005)分别根据陕西及山东青岛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黑龙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区也发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陈青,2005;李玉明,2005;袁久和,2005)。李书民等(2005)则探讨了以畜牧业为核心,实现农作物秸秆三段循环利用与畜禽粪污两段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汪怀建(2005)探讨了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国水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企业间循环”、“企业内循环”三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等等。 但以上述各种模式并不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全部,各地在研究、设计具体发展模式时,还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既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而且不论实行什么模式,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使经济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之中。限于篇幅和现实条件,我们无法就各地蓬勃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进行系统分析、归类,但黄贤金等(2004)曾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发展循环型农业大体可以采用的模式:区域循环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及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并认为上述每一类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如:生态养殖模式,就包括基于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7]。 (二)关于发展方向 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吴天马较早提出了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认为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5]。陈德敏等也认为,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并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6]。 2005年10月,在《经济日报》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针对我国农产品各种污染过于严重,出口越来越困难的现实,认为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应该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④。对此,季昆森(2005)也撰文指出: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实际上,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有更广阔的领域,其实质就是循环经济原则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运用,可称之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 (三)关于发展策略 与德国等先行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总的来看,源于对传统农业环境后果的反思以及受循环经济思想的启发而提出的“中国循环型农业”,目前甚至还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全国上下就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解性或者概念性的初始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物质循环和价值增殖等揭示农业循环经济最本质内容的量化研究和系统分析更是难得一见,仍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技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亟待学术界研究解决。 具体来说,一是迫切需要对循环型农业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解释,真正理解和把握农业循环经济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二是鉴于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已在某种程度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对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如:立体农业,农业生产物质循环利用(规模化养猪业等),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联接模式(新型农业产业化),以及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循环农业发展的新领域)等,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物质代谢分析及经济效益核算等,重点突出案例中的循环过程和效益评价及生态性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既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相呼应),又努力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也是非常迫切和有益的;三是在全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的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对循环型农业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多视角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规划,也是学术界需要大力研究的现实课题;四是人们还应从各地资源及环境等禀赋以及当前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分析、比较有关国家或国内先进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一般经验与教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 (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三、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之探讨 (一)台湾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尽管台湾岛内鲜有诸如“循环型农业”等提法,但台湾省在永续农业的发展、研发与发展策略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已注意到,台湾地区是世界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台湾地区因经济快速成长,以致工业、农业污染严重,人民健康与生活环境也日益受到威胁。一方面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饮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绿色(有机)蔬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已对环境造成危害及长远的不良后果,并逐渐地恶化、蔓延,正在对自身居住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因而,面对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两岸人民都应该从更高层次上重新探索人类到底应该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样消费、怎样生活…… 如: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其产值多年来高居台湾单项农产品之首,但如何减少养猪业产生的废水污染却是直接影响并决定该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据报道,2004年台湾地区废污水BOD的日产生量为4223吨,其中673吨为畜牧废水,为有效控制养猪废水污染,环保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具体的“放流水标准”,为达到上述管制标准,1990年来他们开始辅导业者设置废水处理设备。目前,台湾养猪场主要采用包括固液分离、厌气处理和好气处理三个阶段的“三段式废水处理系统”。但从总的来看,养猪业仍面临着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处境,还须进一步改善其技术效率(萧景楷等,2006)。又以岛内香菇生产废弃物(废渣)处理问题为例。2004年台湾地区的香菇总产量为4866吨,其中袋栽香菇4714吨,约占总产量的97%。除了木屑等残渣外,袋栽香菇还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显然,面对如此大量的废弃物,各乡镇垃圾处理场已无法代为处理,而且如此大量的废弃物也不是传统之掩埋与焚烧方法等所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学者提出通过立法与民间协助,进行“源头减量”与“资源回收与再生”,以降低废弃物清理成本及避免废弃物清理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更进一步地,他们提出了基于经济诱因机制的“课税”与“补贴”的“两政策工具”,等等(魏乾城等,2006)。 再以国人比较熟悉的茶叶为例,台湾地区半发酵茶的制造技术堪称世界翘楚,其品种、栽培技术、花园设施等方面均领先于大陆;而且台湾省自1987年开始引进有机农业的理念,自1995年试作,至1998年已有35户共22公顷投入有机茶生产行列,而且有机茶生产规模仍在不断成长当中…… 诚如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执行秘书陈琦俊所言:人类唯有再度回到“与大自然共生”的原点,来取得安全的食粮,才是环境和人类永续生存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切恰恰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所需要进一步面对和妥善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均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且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循环型农业和永续农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看好。 (二)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策略选择 为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结合当前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议尽快研究、建立起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 一是要充分利用两岸现有科技合作政策和人员往来的渠道,积极开展两岸循环型农业研究人员的互访讲学、互聘客座研究人员、交换培养研究生等,通过人员的交流带动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 二是要通过两岸科技交流机构的协商讨论,每年轮流在两地举办1次以上综合性的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研讨会,为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新平台。从总的来看,福建省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建议由闽台科技交流协会牵头组织、发动两岸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从事循环型农业研究与实践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率先举办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学术研讨会; 三是要深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具体项目与方式方法。审视近年两岸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目前尚无循环型农业方面的项目。从两岸农业资源与科技和市场整合的现实需要出发,可以考虑共选项目、共同研发、分别出资、成果共享等的具体方法与途径。而且我们建议,作为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在漳州、泉州等传统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内,增设闽台(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示范区; 四是要以本次两岸经贸论坛为契机,抓紧抓好新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尤其是要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欢迎台湾农民、农业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积极寻求与台湾循环型农业专家与投资者们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可以肯定,通过上述努力与制度安排,必将有力促进两岸同行专家与实践探索者们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从大陆及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的提出与内涵、发展的历程与成效、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发展的策略与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比较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的目标、模式、途径及其配套措施等,进而提出框架性的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及目标,以期促进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逐渐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具体实践模式,农业循环经济也已在全球悄然兴起,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首先简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着重探讨了大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比较了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及两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以上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出,两岸在循环型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了互补的态势;通过两岸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充分了解台湾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发展和永续农业的运行轨迹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了解台湾地区有关永续农业的一系列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通过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还可以提出一些可相互借鉴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措施,以及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等,达到既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又可为海峡两岸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开创出新的契机。
行政管理涉及岛农村得内容
我有啊,行管这个课题是很好写的,包检测相似度不超20%哦
试论农业旱灾风险管理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四川农业旱灾的特点及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四川目前农业旱灾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利弊,提出实施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主要对策。 论文关键词:旱灾;干旱;农业;农村经济:风险管理 旱灾是四川发生频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危害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大一种农业自然灾害。旱灾正逐渐成为四川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通过旱灾对四川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成因分析,提出实施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四川农业旱灾的特点及其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晌 1.四川农业旱灾的特点 四川农业旱灾与其他自然灾害相比,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旱灾发生频率高,受灾面积大。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50年至2003年的54年间,四川除其中l1个年份无旱灾或无旱灾资料记载外,其余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成灾达43个年份。受灾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有30个年份,成灾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有12个年份。据统计,四川省一般干旱年,受旱县是30~50个,受旱面积1000万亩~1500万亩,损失粮食产量10亿斤~15亿斤;中等干旱年,受旱县50~70个,受旱面积1500万亩~3000万亩,损失粮食产量15亿斤~30亿斤;严重干旱年,受旱县70~100个以上,受旱面积5000万亩以上,损失粮食产量30亿斤~50亿斤。二是旱灾呈上升趋势。据四川省1952~2001年主要年份农业的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资料,1952~2001年50年中,四川水灾和旱灾无论是受灾面积还是成灾面积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旱灾的趋势更为明显(见表1)。 三是四川干旱类型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盆地西部对农作物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春旱;盆地中部为春、夏、伏旱的交错区,但对农作物威胁最大的是夏旱、伏旱;盆地东部主要是伏旱区;攀西地区即四川西南山地,雨季、旱季比较明显。 2.四川农业旱灾的成因 (1)区域性和季节性缺水。四川地处内陆,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是旱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全省降水量分布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从盆周向盆中减少。再从四川水资源的流域分布及用水情况看,岷江、沱江流域和嘉陵江流域是全省生产、生活主要用水区,用水占全省用水量的84。3,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58。8。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需水地区分布不一致。反映了四川区域性缺水现象突出和季节性缺水。 (2)水利基础设施不足,老化严重。四川现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94座,小型水库6537座,有效灌溉面积3641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2521万亩,只占耕地面积的38.8。在现有水库中,病险水库有2828座,占水库总数43,而且有3座大型水库集雨面积小,主要靠引水充蓄库容,遇到旱情.引水困难.库容迅速下降,很难调出更多水来救灾。 (3)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四川在农业灌溉方式上,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土渠输入”、“大水漫灌”,造成农业用水的大量损失浪费。据统计,四川渠系水利利用系数只有0.3~0.4,低于全国0.5的水平,而且一部分水在进入田间后就被渗漏、蒸发。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2000年,四川工业用水49.4亿m。占四川总用水量的23.7;生活用水26.8亿m。占总用水量的12.5。2000年,四川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ll9m。,比全国平均水平78m。高4lm。,是发达国家的10多倍。同时,城市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十分普遍。 (4)农户应对旱灾的能力较弱。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农户应对旱灾的能力,固然与自然条件和水利设施建设有关,但影响农户应对旱灾的因素还很多。一是农户收入低。根据四川省农调队的调查,2003年,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2230元,低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的水平.特别是旱灾多发地区,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差,农民收入水平更低。二是抗旱的劳动力资源不足。抗旱具有持续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特点,需要体魄健壮的劳动力,而四川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人数逐年增加,务农人员大多是老弱病残,使农户抗旱能力减弱。三是抗旱服务组织建设进展缓慢。干旱发生具有区域性,靠单家独户抵御旱灾是非常有限的。全国各地的抗旱实践证明:抗旱服务组织是农村抗旱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到2001年,全省建成市级抗旱服务队10个,占市级总数的47.6%;县级抗旱服务队107个,占县级总数的50.4%;乡(镇)级抗旱服务分队772个,只占乡镇总数的15.35。 3.旱灾对四川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持续旱灾导致农作物减产或甚至绝收;树木枯死,草场退化,土壤沙化;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明显上升,森林火情、火灾加剧。根据农业部种植管理司和农业部信息中心公布的资料,1971年~2003年的33年间,四川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农作物年均受灾面积1996万亩,年均成灾面积784万亩,占受灾面积的39。特别是2001年,四川遭受的严重旱灾,造成4881万亩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3367.5万亩,占受灾面积的68.9;绝收面积706.5万亩,占成灾面积的21.1;有556万人和589万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2)旱灾对四川农村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受旱地区农业总产值增幅降低,甚至出现负增长,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下降,进而影响四川整体实力增强。②影响农民增收,如广元市2001年遭受几十年不遇的旱灾,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减少74元。③影响农业资金投入结构。为了抗御严重的旱灾,政府要投入大量的抗旱、抗灾资金和救灾救济款,帮助灾区农民抗灾和农民渡过暂时困难,从而使原计划安排用于农业其他方面的资金和用于其他产业的资金不得不重新调整,使农业的其他方面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3)对农村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有资料显示.四川2001年旱灾,使广安市因缺少饮用水而举家外出“逃水荒”的有1500多户。二是在一些区域已经引起生活、生态、人心的连锁反应,成为影响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三是经常发生旱灾的一些地区.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实施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农业旱灾风险管理,就是对造成农业旱灾的各种因素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把握.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旱灾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从而努力实现农业计划目标的过程。如前所说.旱灾是制约四川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旱灾给农业带来的风险是不言而喻。“洪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旱灾所造成的损失远大于洪涝灾害.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四川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短缺现象还将日趋严重,必然导致干旱区域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进一步加重。干旱化趋势,客观上要求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农户注重对干旱的预防,实施农业旱灾风险管理,做到早预防、早控制,采取科学手段.将农业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促进四川农民增收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三、四川实施农业旱灾管理的现状 目前,四川在实施农业灾害管理中采取的是分灾类、分部门、分地区的减灾管理模式。以旱灾管理为例,旱灾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减灾安民。旱灾管理的组织形式:省市县都有两套组织体系,一是抗旱防汛指挥部。二是救灾办公室。抗旱防汛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为指挥长,分管领导为副指挥长,由水利、农业、气象、救灾、民政等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旱灾管理的方式主要是利用行政手段,召开各种会议,如实行“五长”会商(省政府副秘书长和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的厅、局长)制度,研究制定减灾对策措施,宣传号召广大群众抗灾减灾。旱灾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指挥抗灾、民政救济、农税减免等。 为了更有效地抵御旱灾,减轻旱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各地还建立了市、县、乡(镇)抗旱服务组织,实行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在抗旱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普及抗旱减灾知识,提高公众防旱意识,增强抗旱减灾能力。 四、实施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对策 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看,对旱灾的管理应该由控制旱灾向灾害管理的理念转变,切实增强系统意识、风险意识和资源意识,建立有效的旱灾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综合运用各种措施。 1.明确界定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主体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界定清楚谁是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主体,有利于明确各自的责任,有效地实施农业旱灾风险管理。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干旱风险管理(当然也包括其它灾害的风险管理)的主体基本上只有政府。从抗旱的组织、指挥、救济到灾后重建的物资、资金提供,几乎都由政府承担。而按照责任和利益对等的原则,政府、产业化龙头企业(含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都应当是旱灾风险管理的主体。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且是弱质产业。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考虑,从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来看,政府无疑是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主要主体,它的作用和功能是其他任何组织不能替代的。首先,政府必须是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规划、组织和指挥主体。其次,政府是农业旱灾风险监测、预报、预警、评估的主体。三是政府具有的农业保护、政策支持以及执法等功能,是其他任何组织不能替代的。实行联产承包责任以后,千家万户的农民是农业经营的主体,所以,农户是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当然主体。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龙头企业以及有关的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和农业利益紧密相连,它们也理应成为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主体。 2.建立旱灾风险研究咨询机构,为旱灾风险管理主体回避旱灾风险提供咨询服务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咨询研究机构从事农业旱灾风险的科学研究,这对旱灾风险的研究和实施旱灾风险管理是极为不利的。政府可以通过科研立项、招标、合同形式,依托大学、科研院所组建旱灾风险研究咨询机构,针对不同区域影响旱灾因子的变化及其变化趋势,对旱灾风险及其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定期和不定期地发布旱灾发生时期、发生区域、发生程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并为政府提供旱灾应急预案,以指导农业经营者回避风险。 3.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水利资金投入 解决四川旱灾风险的主要措施就是建设水利工程。在水利建设方面,应坚持大中小微水利建设并举,开源与节流并重,新建和挖潜改造并行。一是建设一批水利骨干工程,主要做好武引二期,升钟、毗河引水,亭子口水库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快15座在建中型水库的建设进度,争取再建一批投资省、见效快的中小型水库,加强中型和小(一)型水库的配套建设。加快各类水利设施的节水改造,大力推行节水灌溉。二是切实解决旱山村缺水问题。加大丘陵地区旱山村治理力度, 把旱山村治理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国家水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丘陵地区“治水兴村”工程,以逐步解决旱山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三是抓好病险水库整治和堤防建设,提供防洪和抗旱水源保证。 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大、工期长,单靠国家投资难以办到,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多元化的水利投资体制。既要争取国家对大中型骨干工程的资金投入,又要通过改革和完善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机制、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激发农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资于水利的热情,以加快四川水利建设的步伐,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4.加大科学技术应用力度,尽快实现旱灾风险管理技术现代化 旱灾风险管理涉及的因素多,而且复杂。为实现旱灾风险管理的预期目标,必须在旱灾灾害的预测预报、信息处理、调度指挥决策、抗旱减灾和抗旱后评价等方面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旱灾风险管理技术现代化。在预测预报方面,应用卫星遥感技术.雷达探测技术,不断丰富预报手段,完善预报模型,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在信息处理方面,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仓库技术,GIS技术,开发先进实用的应用软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水平;在调度指挥方面,运用现代化的通信传输手段,建立和完善异地会商系统,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化专家系统,提高调度指挥的科学性;在旱灾灾害评价方面,运用航测、遥感和模拟技术,制定旱灾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和制度,对旱灾的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 5.大力推广旱作技术和发展节水农业 旱作技术和节水农业也是抵御旱灾和实施旱灾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要加大旱作农业技术措施的推广力度,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化学、农机和工程措施,尽量选种抗旱能力强或能避开干旱重发期的作物、品种,着力发展旱作节水、保护地栽培等避灾农业。要采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律、工程等各种手段,大力推行节水技术,强化节水措施,加大节水力度。重点要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和各种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灌区的管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因地制宜推广节水技术,如集雨开源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艺抗旱技术和工程保水技术。节水技术主要是推广喷灌、滴灌、微灌技术和灌区推广渠道防渗。农艺抗旱保水技术主要是适雨避旱、垅作技术、覆盖避旱栽培、水肥耦合等,主要作用是减少径流损失和蒸发损失,提高单位水资源产出率。在横坡垅作的基础上,还可推广聚土垅作、格网式垅作和“目”字型垅作等耕作技术,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拦截降雨,使其就地人渗,变超渗产流为蓄满产流,变地表径流为地下径流,提高土壤的含水量。总之,发展节水农业要围绕当地的区域特色和农业主导产业,因时、因地、因作物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节水农业,建立符合区域特征的多种节水模式和技术体系。 6.建立和完善农村灾害保障体系 救灾是减灾的重要手段。救灾是一种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受经济规律的制约。传统的救灾方式以人道主义援助和政府无偿救助为主,对农村的减灾、救灾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单一的救济方式,一是救济资金和救灾能力非常有限.二是影响救助者的积极性,易助长灾民和基层组织对待灾害的消极行为。所以,应当大力开展有偿救灾,建立以灾害保险为主.政府救灾为辅,自保互助及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补充的综合救灾保障体系。一是农业经营者通过向国家政策性保险公司投保,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二是通过国家基金、农业价格保护制度分担部分风险;三是通过签订农产品期货合同转移风险;四是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适当承担一定比例的风险
近年来,益阳电大按照中央电大提出的“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坚持突出开放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践中央电大学导结合教学模式和系统运作管理模式及具有我省电大特色的“123”教学模式和“三化”管理模式,努力建设教学工作长效机制,促进内涵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我校对“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也没有形成符合益阳当地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为了积极探索适合益阳实际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并保证《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实施本方案:一、目的意义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农村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尽快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是我市电大今后的重要办学项目。但“一村一大”独特的农村成年学习者特点,学生对一村一大的培养目标、学习方式、学习目的、教学各环节等方面认识不够,学校在组织实施中有一定困难。为保证该项目高水准、高质量的完成,我们有必要对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以对经验进行借鉴、总结、推广,从而形成适合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而更好的推动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开展。二、原则与内容1、基本原则本课题调研主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进行改革,探索适合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课题研究工作,采用边实践、边研究、边归纳、边总结提高的工作模式,以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2、课题内容益阳“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益阳“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的目标、要素和内容;益阳“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新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益阳“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新模式的总结与前景展望。三、组织与管理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益阳电大成立本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如下:1、领导小组组长:邓柏松副组长:陈萍成员:唐箭、王友香2、工作小组组长:陈萍副组长:唐箭成员:王友香、“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点各负责人各教学点要在主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课程辅导教师、管理教师等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具体负责“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改革研究的工作、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指导与培训、社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服务,以及质量监控等工作。四、实施方法1、课题研究的主题主题: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教学管理模式研究。2、课题研究内容(1)最终成果论文: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报告: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调研报告(2)阶段成果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基层电大站实施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做法、成效与存在的问题;“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毕业去向(从政、从事农业生产、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外出务工、待业等)及作用发挥情况;当前各地农村大学生培养现状(行政村数、大学生数、培养途径等)及教育需求;基层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实施的建议与意见;一村一大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一村一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村一大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村一大社会实践教学的探讨一村一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各教学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上述不同的题目进行研究,并积极配合益阳电大系统建设办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3、课题研究方法采用符合系统论的过程分析科学研究方法及调查研究分析方法,调研的基本方法是:听汇报、查阅收集资料、召开座谈会、访谈、实地考察等;对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通过撰写论文,取得科研成果。4、课题调研要求(1)参加调查的学生,事先必须参加教学点统一组织的项目培训,明确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要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2)参加调查的学生,在调查之前必须先向所在教学点调查工作小组提交自己掌握所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姓名、所学专业、工作单位、具体职业和联系办法等。(3)参加调查的学生,应及时将调查问卷送到工作小组审核确定的调查对象手中,并确保调查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和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同时做好访谈笔录。(4)应按时回收问卷,并提交给教学点调查工作小组审核。(5)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总结报告撰写。调查总结报告可根据本人调查资料写成个案调查报告,也可根据多人调查资料写成抽样调查报告。5、调研过程的质量控制(1)在正式调查之前各教学点必须在益阳电大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认真完成对参加调查工作的学生培训。(2)对调查样本进行适度调控,保证调查样本分布相对均衡。教学点工作小组要对进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学习需求调查问卷》调查的学生事先提交的所有调查对象,按其所在地区、工作性质和职业分布相对均衡的基本原则。(3)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教学点工作小组应进行认真的审核和验收,若发现问卷填写不符合要求或存在其他问题,要及时通知相关学生予以补充和完善,以确保调查数据资料的真实、完整性。(4)在学生调查结束后,教学点工作小组应在一个星期内对调查结果进行抽查性回访,了解调查内容的真实性和数据采集的可靠性。(5)做好调查数据和相关信息的保密和保管。未经益阳电大同意,不得擅自发布或传播调查结果及相关信息。五、时间安排1、2010年9月30日之前,各教学点完成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访谈和回访等工作,确保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和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确保所有学生完成调查活动并撰写调查报告。2、2010年11月30日之前,各教学点将有关“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与管理方面总结、研究的学术论文交益阳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办。六、有关事项1、本实施方案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学习需求调查问卷》及其它注意事项,请在益阳电大主页下载。2、各教学点要严格审查学生选择的调查对象是否重复,若出现重复则要重新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七、服务与指导为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益阳电大为课题工作提供服务和指导,以帮助解决在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
为适应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培养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按照昆农领[2008]1号、昆农领[2009]16号文件要求,我区决定继续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现结合五华区实际,制定2009年度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围绕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和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实施系统教学,着力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拿到一张文凭、学会一门技能,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大专学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后备人才。2009年计划新增培养人才5名。 二、组织实施 建立由区政府办公室牵头,区委组织部、区城乡一体办、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农业局、沙朗乡、厂口乡等相关单位参加的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联席会议制度。 区城乡一体化办公室作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的主要牵头责任单位,要负责“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的组织协调,每年召开1-2次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协调和通报有关情况,要指定专人负责我区与昆明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对接联系工作,做好我区一个开班专业的确定、学员人选审定上报等管理工作,指导沙朗、厂口两乡做好学员选定工作;沙朗、厂口两乡要确定联络员负责组织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的报名、推荐、审核工作以及集中辅导期间学习点的安排、学员的组织等教学管理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学员学习经费补助的资金筹集与按时足额拨付,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区教育局等相关单位要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工作。“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由昆明广播电视大学具体负责招收学员、制定课程教学细则、实施教学管理、做好经费预算的相关立项审批工作。 三、学习形式及文凭发放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行计划单列、注册入学、不转户口、就地学习;实行弹性学制,按课程注册学习,按课程学分收费;通过远程教育技术手段,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适当集中辅导为辅;建立学分累计制,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专文凭。 四、学历层次、专业设置、招生对象及学制管理 (一)学历层次、专业设置。目前,昆明广播电视大学确定开设高中起点专科: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旅游农业、畜牧兽医、畜牧、烟草栽培技术、林业技术、园林花卉技术九种专业。在此专业范围内,我区根据本地实际选择农业经济管理作为学习专业。 2009年,昆明广播电视大学按秋季招生时间安排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沙朗、厂口两乡要将选定的专业、学员报名情况于6月30日前报送区城乡一体化办公室。 (二)学制时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制时间为两年半,其中:两年为学习时间,半年为毕业论文写作时间。 (三)招生对象及招生方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主要招收具有高中(含职高、中专)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农村青年,鼓励复员退伍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村干部以及乡镇企业或龙头企业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报名,报名年龄限定在40岁以内。采取自愿报名、村级公开推荐、乡审核、区政府办公室审定上报,昆明广播电视大学对学员进行相关的文化基础知识测试,择优录取方式招生。 (四)毕业去向。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六部门《关于在全省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意见》(云农办发[2007]16号)精神,凡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并在农村工作的人员,作为村干部的主要培养对象,优先推荐选拔从事农村教育、畜牧防疫、农技推广、文化、中介服务、村办企业等工作。 五、学费标准及经费补助 (一)学费标准。按云教计[1999]89号文件核定标准,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学费标准为75元/学分(累计76学分毕业),每生共计收取学费5700元。 (二)经费补助。对于符合条件的学员,学习经费补助由区级财政和学员个人共同负担,具体学费和书费补助标准如下:区财政补助学费总额的88%(每生5016元),同时补助每生书费300元;学员个人承担学费总额的12%(每生684元);区补助外其余费用由学员自理。此项经费从年度干部教育经费中列支。 经过学习并取得毕业证书的学员,将按照以上补助标准予以兑现;对于仅取得结业证书的学员,将只给予50%的学费补助;对于未取得毕业证或结业证书的学员将不予补助。 六、工作要求 (一)确保教学质量。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必须确保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办学点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开设适应农村学员需要的专业和课程;要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要求和特点,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具有农村特点和适应农村学习者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管理模式;要抓好实训基地建设,坚持素质教育和农业技能提高相结合,围绕沙朗、厂口两乡经济发展和“三农”的现实需求,组织开展各种技能训练,注重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致富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人才。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建构市电大有专业师资力量、区级主管部门有负责人,沙朗、厂口两乡集中学习点有联络员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网络,定期安排集中辅导。 (二)创新培训教育机制。以电大远程教育教学系统为基础,整合利用沙朗、厂口两乡已经建成或将要建设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终端接收站点的资源,改善两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集中学习点的设备、实验实习场所等学习条件。
平时不好好学习。现在知道难了吧。当然是用手写了。难道还用脚写
近年来,益阳电大按照中央电大提出的“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坚持突出开放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践中央电大学导结合教学模式和系统运作管理模式及具有我省电大特色的“123”教学模式和“三化”管理模式,努力建设教学工作长效机制,促进内涵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我校对“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也没有形成符合益阳当地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为了积极探索适合益阳实际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并保证《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实施本方案:一、目的意义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农村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尽快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是我市电大今后的重要办学项目。但“一村一大”独特的农村成年学习者特点,学生对一村一大的培养目标、学习方式、学习目的、教学各环节等方面认识不够,学校在组织实施中有一定困难。为保证该项目高水准、高质量的完成,我们有必要对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以对经验进行借鉴、总结、推广,从而形成适合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而更好的推动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开展。二、原则与内容1、基本原则本课题调研主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进行改革,探索适合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课题研究工作,采用边实践、边研究、边归纳、边总结提高的工作模式,以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2、课题内容益阳“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益阳“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的目标、要素和内容;益阳“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新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益阳“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新模式的总结与前景展望。三、组织与管理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益阳电大成立本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如下:1、领导小组组长:邓柏松副组长:陈萍成员:唐箭、王友香2、工作小组组长:陈萍副组长:唐箭成员:王友香、“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点各负责人各教学点要在主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课程辅导教师、管理教师等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具体负责“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改革研究的工作、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指导与培训、社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服务,以及质量监控等工作。四、实施方法1、课题研究的主题主题: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教学管理模式研究。2、课题研究内容(1)最终成果论文: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报告: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调研报告(2)阶段成果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基层电大站实施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做法、成效与存在的问题;“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毕业去向(从政、从事农业生产、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外出务工、待业等)及作用发挥情况;当前各地农村大学生培养现状(行政村数、大学生数、培养途径等)及教育需求;基层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实施的建议与意见;一村一大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一村一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村一大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村一大社会实践教学的探讨一村一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各教学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上述不同的题目进行研究,并积极配合益阳电大系统建设办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3、课题研究方法采用符合系统论的过程分析科学研究方法及调查研究分析方法,调研的基本方法是:听汇报、查阅收集资料、召开座谈会、访谈、实地考察等;对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通过撰写论文,取得科研成果。4、课题调研要求(1)参加调查的学生,事先必须参加教学点统一组织的项目培训,明确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要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2)参加调查的学生,在调查之前必须先向所在教学点调查工作小组提交自己掌握所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姓名、所学专业、工作单位、具体职业和联系办法等。(3)参加调查的学生,应及时将调查问卷送到工作小组审核确定的调查对象手中,并确保调查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和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同时做好访谈笔录。(4)应按时回收问卷,并提交给教学点调查工作小组审核。(5)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总结报告撰写。调查总结报告可根据本人调查资料写成个案调查报告,也可根据多人调查资料写成抽样调查报告。5、调研过程的质量控制(1)在正式调查之前各教学点必须在益阳电大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认真完成对参加调查工作的学生培训。(2)对调查样本进行适度调控,保证调查样本分布相对均衡。教学点工作小组要对进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学习需求调查问卷》调查的学生事先提交的所有调查对象,按其所在地区、工作性质和职业分布相对均衡的基本原则。(3)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教学点工作小组应进行认真的审核和验收,若发现问卷填写不符合要求或存在其他问题,要及时通知相关学生予以补充和完善,以确保调查数据资料的真实、完整性。(4)在学生调查结束后,教学点工作小组应在一个星期内对调查结果进行抽查性回访,了解调查内容的真实性和数据采集的可靠性。(5)做好调查数据和相关信息的保密和保管。未经益阳电大同意,不得擅自发布或传播调查结果及相关信息。五、时间安排1、2010年9月30日之前,各教学点完成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访谈和回访等工作,确保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和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确保所有学生完成调查活动并撰写调查报告。2、2010年11月30日之前,各教学点将有关“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与管理方面总结、研究的学术论文交益阳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办。六、有关事项1、本实施方案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学习需求调查问卷》及其它注意事项,请在益阳电大主页下载。2、各教学点要严格审查学生选择的调查对象是否重复,若出现重复则要重新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七、服务与指导为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益阳电大为课题工作提供服务和指导,以帮助解决在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
已有的研究表明,海峡两岸间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资本实力、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语言相通、地理相近等天然优势,因而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十分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等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1-2]。诚如《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所指出的:“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应结合双方的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互惠双赢,扩大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①。本文拟就海峡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对比,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期促进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 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随着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等,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通过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德、日、美等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循环经济[3-4],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大陆,“循环经济”也正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陆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难以取得进展,恰恰相反,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 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在多年卓有成效的中国生态农业等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5]。 从总的来看,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2002)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5],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当属陈德敏与王文献(2002)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6]。然而,2003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当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二、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关于发展模式 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不少案例也已总结出来(解振华②,2003)。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其中,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新路线的体现。 此外,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③,近年来也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之路;江苏省宿迁市则根据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影响因素,也逐步开发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7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高良敏等,2004)。 与此同时,刘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刘志(2005)、王鲁明等(2005)分别根据陕西及山东青岛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黑龙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区也发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陈青,2005;李玉明,2005;袁久和,2005)。李书民等(2005)则探讨了以畜牧业为核心,实现农作物秸秆三段循环利用与畜禽粪污两段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汪怀建(2005)探讨了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国水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企业间循环”、“企业内循环”三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等等。 但以上述各种模式并不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全部,各地在研究、设计具体发展模式时,还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既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而且不论实行什么模式,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使经济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之中。限于篇幅和现实条件,我们无法就各地蓬勃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进行系统分析、归类,但黄贤金等(2004)曾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发展循环型农业大体可以采用的模式:区域循环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及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并认为上述每一类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如:生态养殖模式,就包括基于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7]。 (二)关于发展方向 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吴天马较早提出了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认为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5]。陈德敏等也认为,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并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6]。 2005年10月,在《经济日报》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针对我国农产品各种污染过于严重,出口越来越困难的现实,认为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应该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④。对此,季昆森(2005)也撰文指出: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实际上,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有更广阔的领域,其实质就是循环经济原则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运用,可称之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 (三)关于发展策略 与德国等先行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总的来看,源于对传统农业环境后果的反思以及受循环经济思想的启发而提出的“中国循环型农业”,目前甚至还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全国上下就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解性或者概念性的初始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物质循环和价值增殖等揭示农业循环经济最本质内容的量化研究和系统分析更是难得一见,仍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技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亟待学术界研究解决。 具体来说,一是迫切需要对循环型农业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解释,真正理解和把握农业循环经济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二是鉴于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已在某种程度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对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如:立体农业,农业生产物质循环利用(规模化养猪业等),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联接模式(新型农业产业化),以及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循环农业发展的新领域)等,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物质代谢分析及经济效益核算等,重点突出案例中的循环过程和效益评价及生态性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既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相呼应),又努力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也是非常迫切和有益的;三是在全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的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对循环型农业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多视角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规划,也是学术界需要大力研究的现实课题;四是人们还应从各地资源及环境等禀赋以及当前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分析、比较有关国家或国内先进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一般经验与教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 (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三、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之探讨 (一)台湾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尽管台湾岛内鲜有诸如“循环型农业”等提法,但台湾省在永续农业的发展、研发与发展策略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已注意到,台湾地区是世界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台湾地区因经济快速成长,以致工业、农业污染严重,人民健康与生活环境也日益受到威胁。一方面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饮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绿色(有机)蔬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已对环境造成危害及长远的不良后果,并逐渐地恶化、蔓延,正在对自身居住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因而,面对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两岸人民都应该从更高层次上重新探索人类到底应该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样消费、怎样生活…… 如: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其产值多年来高居台湾单项农产品之首,但如何减少养猪业产生的废水污染却是直接影响并决定该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据报道,2004年台湾地区废污水BOD的日产生量为4223吨,其中673吨为畜牧废水,为有效控制养猪废水污染,环保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具体的“放流水标准”,为达到上述管制标准,1990年来他们开始辅导业者设置废水处理设备。目前,台湾养猪场主要采用包括固液分离、厌气处理和好气处理三个阶段的“三段式废水处理系统”。但从总的来看,养猪业仍面临着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处境,还须进一步改善其技术效率(萧景楷等,2006)。又以岛内香菇生产废弃物(废渣)处理问题为例。2004年台湾地区的香菇总产量为4866吨,其中袋栽香菇4714吨,约占总产量的97%。除了木屑等残渣外,袋栽香菇还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显然,面对如此大量的废弃物,各乡镇垃圾处理场已无法代为处理,而且如此大量的废弃物也不是传统之掩埋与焚烧方法等所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学者提出通过立法与民间协助,进行“源头减量”与“资源回收与再生”,以降低废弃物清理成本及避免废弃物清理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更进一步地,他们提出了基于经济诱因机制的“课税”与“补贴”的“两政策工具”,等等(魏乾城等,2006)。 再以国人比较熟悉的茶叶为例,台湾地区半发酵茶的制造技术堪称世界翘楚,其品种、栽培技术、花园设施等方面均领先于大陆;而且台湾省自1987年开始引进有机农业的理念,自1995年试作,至1998年已有35户共22公顷投入有机茶生产行列,而且有机茶生产规模仍在不断成长当中…… 诚如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执行秘书陈琦俊所言:人类唯有再度回到“与大自然共生”的原点,来取得安全的食粮,才是环境和人类永续生存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切恰恰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所需要进一步面对和妥善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均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且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循环型农业和永续农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看好。 (二)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策略选择 为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结合当前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议尽快研究、建立起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 一是要充分利用两岸现有科技合作政策和人员往来的渠道,积极开展两岸循环型农业研究人员的互访讲学、互聘客座研究人员、交换培养研究生等,通过人员的交流带动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 二是要通过两岸科技交流机构的协商讨论,每年轮流在两地举办1次以上综合性的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研讨会,为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新平台。从总的来看,福建省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建议由闽台科技交流协会牵头组织、发动两岸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从事循环型农业研究与实践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率先举办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学术研讨会; 三是要深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具体项目与方式方法。审视近年两岸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目前尚无循环型农业方面的项目。从两岸农业资源与科技和市场整合的现实需要出发,可以考虑共选项目、共同研发、分别出资、成果共享等的具体方法与途径。而且我们建议,作为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在漳州、泉州等传统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内,增设闽台(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示范区; 四是要以本次两岸经贸论坛为契机,抓紧抓好新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尤其是要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欢迎台湾农民、农业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积极寻求与台湾循环型农业专家与投资者们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可以肯定,通过上述努力与制度安排,必将有力促进两岸同行专家与实践探索者们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从大陆及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的提出与内涵、发展的历程与成效、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发展的策略与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比较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的目标、模式、途径及其配套措施等,进而提出框架性的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及目标,以期促进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逐渐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具体实践模式,农业循环经济也已在全球悄然兴起,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首先简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着重探讨了大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比较了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及两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以上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出,两岸在循环型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了互补的态势;通过两岸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充分了解台湾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发展和永续农业的运行轨迹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了解台湾地区有关永续农业的一系列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通过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还可以提出一些可相互借鉴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措施,以及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等,达到既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又可为海峡两岸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开创出新的契机。
电大毕业论文的写法步骤如下:
(一)电大论文选题。
1.选题应该在本专业范围内。电大毕业生选题必须与所学专业一致,要在本专业领域内开展,不允许从专业范围外选题。
2.选题要注重实效性,最好同自己从事的工作实践相结合,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选题还要有新意、有特点、有个性。去探究别人很少研究的领域,这样容易引起别人的兴趣,在后续答辩时也容易通过。选题一定要避免与前人雷同,更不准抄袭他人。当然,学习借鉴和引用几篇优秀作者的文章,从中吸取他们的精髓和养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毕业论文也未尝不可。
(二)收集材料。
1.首先要明确主题。主题也称“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的“主旨”中心和基本意图。确定真实的主题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只有结合自己的写作目的、表现思想、专业特长,在确定好主题的前提下,才能为以后写作奠定理论基础导向。确定主题要符合正确、鲜明、集中、深化的基本要求。
2.要围绕主题来选材。主题是选材的依据,选材要力求充分表现主题,所有的选材都是为了表现主题服务的,离开材料表现的主题必定是空洞缺乏说服力的,与主题无关联的材料,必须坚决舍弃。
3.选题要力求典型新颖。电大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要选用新颖,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并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去探索以前没人写过或很少写过的领域,避免老套与一般化,使读者研读后感到耳目一新,容易引起别人的兴趣。
(三)编写写作提纲。
提纲一般分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对电大毕业生而言,毕业论文写作提纲多为简要提纲,只概括提示论文的要点、结构、层次,不必详细展开论述,但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有写作全局观念,从论文整体出发去了解段落部分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其次,要从论文主题论点出发,去取舍材料。
另外,要考虑好论文各部分之间的基本架构和逻辑关系,努力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得体,使毕业论文的文本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四)起草初稿。
电大毕业生在做好以上所有准备铺垫工作之后,就该正式着手起草毕业论文了。电大毕业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紧紧围绕写作提纲的内容,把所有准备的材料进行重新组织和整理,用有价值的材料润色原来设计好的文章骨架,逐步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雏形。
其次,努力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立意观点是材料的统帅和灵魂,材料的使用必须围绕观点开展服务。而且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语言准确生动,切记华而不实,空洞枯燥。另外,还要注重写作过程的不断修改与完善。修改包括自我修改和指导老师指导下的修改。
反复修改毕业论文是提高电大毕业生写作质量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生自我修改是掌握毕业论文写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有力措施,也是毕业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一般情况下,教学部门对毕业生的修改也有具体要求,指导教师要特别注重毕业生写作过程的管理,比如,毕业生毕业论文要有一稿、二稿、三稿(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