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主义运动是意大利在20世纪初期出现于绘画、雕塑和建筑设计的一场影响深刻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对于平面设计来说,笔者认为未来主义体现在它的众多的未来主义
包豪斯的教育体系奠定了现代设计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它的三大构成,现在依然是设计课程的基础课,你可以联系三大构成谈一下展示设计,题目可以叫展示中的构成。1可以先谈一下构成2再谈一下展示设计3然后谈一下构成在展示设计的应用4最后可以谈一下对展示设计的展望,比如新融入的元素什么的。
是根据一定的需要发现和精心构造备选方案的活动。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 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 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未来主义运动是意大利在20世纪初期出现于绘画、雕塑和建筑设计的一场影响深刻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对于平面设计来说,笔者认为未来主义体现在它的众多的未来主义
平面设计是沟通传播、风格化和通过文字和图像解决问题的艺术。关于平面设计类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平面设计专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平面设计类 毕业 论文题目
1、《与秋》平面设计系列作品
2、探讨图像处理软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4、探析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5、平面设计中的二维动态图形教学与实践
6、分析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
7、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8、印染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评《中国传统印染 文化 研究》
9、基于人工智能AlphaGd视角下的平面设计发展思考
10、建筑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构建 方法 探究
11、 传统文化 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2、浅谈绘画性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13、互联网时代下平面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评《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
14、基于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多维表现研究
15、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女性身份建构与视觉表述
16、分析平面设计中元素视觉多维化表现方式
17、工作室制模式在高职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
18、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19、论色彩搭配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研究
21、点、线、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意象表达
22、平面设计教学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究
23、数字化时代平面设计的生存与发展
24、浅谈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表现
25、浅析中 国画 基本元素与平面设计的融合
26、浅析符号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7、平面设计中视觉元素构建意义及策略
28、平面设计中视觉美学的构建研究
29、创新平面设计理念--浅谈极简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0、论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1、李能建平面设计、插画设计作品
32、柳芳、陈佳莹平面设计、插画设计作品
33、以"玉环文旦"为例谈中职平面设计社团的实践创新
34、包豪斯的平面设计艺术成就探讨
35、民间染织 刺绣 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6、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37、浅议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38、平面设计中两极原理应用研究
39、油画风景和平面设计的关系与应用
40、电子商务冲击下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策略
41、网站建设中的平面设计方式研究
42、 广告 学专业平面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43、火力发电厂总平面设计要点分析
44、平面设计在外卖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45、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创意思维培养策略
46、传统纹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47、设计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48、地域文化符号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49、建筑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研究
50、设计思维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51、Photoshop在平面设计中的技术技巧
52、浅谈平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53、建筑平面设计构思要素分析
54、建筑平面设计构思要素分析[J/OL]
55、平面设计与绘画艺术视觉构成的形式美研究
56、计算机应用专业平面设计方向建设初探
57、摄影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使用价值
58、平面设计元素在空间中的运用分析
59、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60、传统剪纸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21平面设计毕业论文题目
1 浅析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设计软件的相互结合与应用
2 计算机平面设计创新教学 措施 探讨
3 试论动画中平面设计元素的视觉语言
4 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及创意研究
5 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平面设计教学
6 谈电脑软件给现代平面设计带来的影响
7 简约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8 论平面设计在中职 教育 中的重要作用
9 探究极简主义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应用
10 论技工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
11 平面设计中的传统美术色彩研究
12 简析20世纪初期未来主义运动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13 大理喜州白族图形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探究
14 基于文字、图形、色彩语言艺术的平面设计运用
15 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的重要性初探
16 平面设计中元素视觉的多维化表现
17 平面设计软件与DICOM图像数据处理技术
18 平面设计中色彩的搭配方法分析
19 高职《Photoshop平面设计》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20 刍议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21 多维视野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构建
22 平面设计中的插画艺术
23 摇滚乐产品平面设计应用研究
24 关于涂鸦艺术风格的平面设计研究
25 互联网时代的平面设计与新媒体融合研究
26 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核心价值的研究
27 平面设计中汉字符号演绎的创意思维研究
28 平面设计中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
29 摄影术的传入如何影响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手法与观念
30 平面设计语言在动态设计中的维度互联研究
31 动态化平面设计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与创新
32 平面设计元素在跨媒体平台动态设计中的视觉形态研究
33 平面设计立体视觉表现探索
34 儿童 画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5 女性参与:女性主义视角下中国近代平面设计探究
36 展陈中的平面设计视角与平面设计中的展览意识
37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平面设计的指导
38 中原民间美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与应用
39 平面设计的多维性研究及思考
40 平面设计在影视广告中的视听应用研究
包装设计论文题目
1、交互式包装设计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设计优化探讨
2、论人性化包装设计在商业环境下的体现
3、绿色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4、基于芒编与纸盒相结合的包装设计研究
5、彝族刺绣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6、探究包装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
7、浅析地域文化在秦皇岛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8、国潮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9、植物纤维制可分解包装袋的营销策略
10、艺术品包装设计理念分析——以书画类艺术品为例
11、折叠结构在快餐包装设计中应用所思
12、浅析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3、文化旅游创意视角下的信阳毛尖包装设计
14、蔚县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及对策探究
15、情感化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
16、基于淘宝SEO的度尾文旦柚包装设计
17、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儿童产品包装研究
18、情感视角下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19、贺岁生肖纪念瓷包装策略研究
20、网红思维角度下的包装设计营销策略研究
21、中老年降压药品的交互式包装设计
22、中国风视觉语言在国产化妆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3、基于Ansys Workbench的电炖锅包装设计与仿真分析
24、塑壳式低压断路器纸质运输包装设计
25、民国时期“三星”牌膏类化妆品包装设计解读
26、洛阳地域文化在葡萄酒包装设计研究中的应用——以洛阳宝石酒庄包装设计为例
27、木版 年画 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28、电饭煲运输包装设计及跌落仿真分析
29、糕点包装设计中的视觉元素研究——以四喜岷县点心系列包装设计为例
30、蜂蜜包装中的视觉元素研究——以Miel(蜜尒)蜂蜜系列包装设计为例
31、东阳竹编文化元素在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32、浅谈视觉阅览顺序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宋玉洁
33、以茶产业为例谈中小型食品企业包装设计的推广研析
34、论茶包装的设计维度
35、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
36、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研究——以吉林人参为例
37、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8、民族手工艺在包装设计中的转型应用研究
39、网购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40、浅析趣味性包装设计与受众消费心理
41、探究物联网发展视角下的包装设计
42、电子商务模式下山西农特产品包装创新性设计研究
43、插画艺术在中国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44、包装的色彩运用与广告效果探究
45、动漫元素在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专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平面设计类的学术论文(2)
★ 平面设计类的学术论文
★ 平面设计相关论文范文
★ 平面设计的学术论文
★ 平面设计研究论文范文
★ 平面设计学术论文(2)
★ 艺术毕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
★ 平面设计的学术论文(2)
★ 平面设计论文2000字范文
★ 平面设计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1、在各种住宅中,重复使用相同的部件,就能进行大规模生产,降低价格,提高出租率。2、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抄袭;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格罗佩斯认为工业化条件下的设计师既要掌握手工艺,又要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以使自己的设计与机械化大生产相结合;强调各门艺术之间进行交流,主张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向新兴的艺术流派,如抽象派学习;3、有较好的采光性,有较大的窗户和阳台,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与欧洲传统建筑的巨大区别。4、一般在总体布局上,放弃传统的周边式布局,采用平行式布局,以保障阳光照射。5、建筑之间应该根据其高度确定它们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 包豪斯校舍本身在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是现代建筑的杰作,是包豪斯风格的代表作。它在功能处理上有分有合,关系明确,方便而实用;在构图上采用了灵活的不规则布局,建筑体型纵横错落,变化丰富;立面造型充分体现了新材料和新结构的特色,法古斯工厂的工业建筑风格被应用到了民用建筑之上,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建筑设计传统,获得了简洁而清新的效果。
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由艺术和技术构成。其早期的教学体制可称为“工厂学徒制”,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担任艺术形式课程的教师称“形式导师”,担任技术、手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师称“工作室师傅”,每一门课都由这两种教师共同担负,学校还设立了木工、陶瓷、编织和印刷工作室,供学生实习,使其兼具艺术和技术能力。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设计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并以科学、严谨的理论为依据。1923年8-9月间,包豪斯举办了名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大型展览会。师生的作品吸引了欧洲著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从而进行了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宣传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并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向高潮。当时,格罗佩乌斯作了题为“论综合艺术”的演讲并发送其著作《包豪斯的设想与组织》。其后,他在教学上又作了较大改革,把数学、物理、化学作为必修课,使教学体系向着更加理性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更加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由于右翼政治势力的迫害,1925年3月,包豪斯迁至德骚市,开始其发展的第二阶段。1926年,其校名又加上“设计学院”的附名,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性质。教学不再由形式导师和工作室师傅共同进行,而是聘请技术熟练的工匠协助教授工作。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包豪斯的教育启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传承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从德国包豪斯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这种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自包豪斯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近些年,我们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提倡素质教育,开始认识到这种教育体系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面对我们今天的学生群体,实行三位一体的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在今天的社会发展及经济市场条件下,需要的不是书呆子型的学生,而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学校教育并没有达到社会或者市场需求的标准,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应由学校完成的教育,但事实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业代替学校完成了。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中小企业叫苦不迭,认为自己成了大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和人才储备库。但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又使这些中小企业无可奈何。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而且在持续升温,折射出现在我们学校教育体制的严重缺陷。我们今天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大量高新技术的出现,也可以使我们直接采取高新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今天,我们在教育改革中,以适应时代需要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这既符合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又充分体现了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原理。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为工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新纪元。包豪斯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这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继任。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继任。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米斯·凡·德洛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柏林时期仅有6个月的时间。包豪斯新校舍1925年4月1日,新的包豪斯学院在小型工业城市迪索市开学。格罗皮乌斯认为,新的学校本身的建筑、规划,就是一篇无声的“宣言”,所以他亲自以包豪斯的原则设计了迪索新校舍,这座被誉为现代建筑里程碑的建筑完全按照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不同的使用功能如教室、实习车间、学生宿舍等被自由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风车形的平面。各个不同的部分在外型上也各自不同,高低错落。整个形体简洁明快,没有任何装饰。面对主要街道的实习车间为大面积装有机械开窗装置的玻璃幕墙,深灰色山墙,上书”Bauhaus”七个竖排字母。其余部分则全部为白色粉墙加黑色钢框窗。建筑内部布置着布劳耶尔(MarcelBreuer)设计的钢管皮面家具。钢筋混凝土建筑,所有的建筑物都是立方体造型,表面白色,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依靠简朴的体块空间组成表面起伏和凹凸,富有节奏感。由于其简洁,这些建筑也创造了当时建筑的最低造价,20美分/平方英尺。与传统建筑的对比:传统的建筑观念是先考虑外观,然后把不同功能的要求塞进外壳中,“先外后内”。格罗皮乌斯则是“先内后外”,先确定各部分功能所决定的空间,由这些空间组成合理的总体外观,功能决定外形。传统建筑中采用对称法则,而现代设计中采取灵活、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多方向、多体量、多轴线、多通道的手法造成了错落有致、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新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使墙体脱离承重的位置,从而扩大了窗户的面积,使窗户成为组成外观形态的重要部分。窗户的玻璃和几何秩序是新建筑最显著的特色。包豪斯教学: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所出现的大工业生产“技术与艺术相对峙”的状况,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口号,这一理论逐渐成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包豪斯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养。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的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艺术家而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联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包豪斯的整个教学改革是对主宰学院的古典传统进行冲击,提出“工厂学徒制”。整个教学历时三年半,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合格者发给“技工毕业证书”。然后再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实习),成绩优异者进入“研究部”,研究部毕业方可获得包豪斯文凭。学校里不以“老师”“学生”互相称呼,而是互称“师傅”、“技工”和“学徒”。所做的东西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这是包豪斯对学生作品的要求。其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包豪斯的主要课程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包豪斯课程实用指导材料研究工作方法正式指导观察课:自然与材料的研究绘画课:几何研究、结构练习、制图、模型制作构成课:体积、色彩的研究与设计每一门课程最初由一位造型教师与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传授美术与设计,又传授技艺与方法。为贯彻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学院内设置了供各门课程实习所用的相关工厂,既是课堂,也是车间:编织工厂:主要以金属材料和纤维材料的编织设计为主陶瓷工厂:以距离魏玛20公里的唐堡陶瓷工厂为实习工厂木工工厂:该工厂产品追求严谨的几何结构金工工厂:1925年迁往迪索后成立纺织工厂:1925年迁往迪索后成立师资包豪斯的教师中,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教授纺织品设计的保罗·克利(PaulKlee)以及费宁格是公认的20世纪绘画大师。构成派成员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使包豪斯的教学由手工艺转向工业设计。此外画家约翰·伊顿,建筑家米斯·凡·德洛、汉内斯·迈耶、家具设计师马赛尔·布鲁尔,灯具设计师威廉·瓦根菲尔德都是包豪斯的骨干。基本课程:康定斯基的课程:1)自然的分析与研究;2)分析绘图保罗·克利的课程:1)自然现象的分析;2)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的研究约翰·伊顿的课程:1)自然物体练习;2)不同材料的质感练习;3)古代名画分析莫霍利·纳吉的课程:1)悬体练习;2)体积空间练习;3)不同材料结合的平衡练习4)结构练习;5)质感练习;6)铁丝、木材结合的练习;7)构成及绘画艾伯斯的课程:1)结合练习;2)纸造型练习;3)纸切割造型练习;4)铁板造型练习;5)铁丝造型练习;6)错视(illusion)练习;7)玻璃造型练习其他基本课程:色彩基础、绘画、雕塑、图案、摄影等工艺基础课程:木工、家具、陶瓷、钣金工、着色玻璃、编织、壁纸、印刷等。其它专门设计课程:展览、舞台、建筑、印刷设计等。建筑研究班特别选修工程课及各类专题研究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了现代设计教育所包含的造型基础、设计基础、技能基础等三方面知识。此课程体系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1927年,包豪斯建筑系正式成立,由杰出的瑞士建筑家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主持,开设:结构、静力学、制图、建筑学、城市及区域规划等。他们为迪索市设计的工人住宅小区和为柏林附近的柏诺工会学校所做的规划和设计,获得很高评价。鉴于上述包豪斯的师资,使包豪斯将现代美术诸流派发展的基本原理也纳入了包豪斯造型教育的轨道;而且还使当时各种造型思潮得以聚集,并进一步形成体系,最后终于促成视觉语言的产生。正如时人所评论的,“包豪斯的工作,使人理解了隐藏在现代绘画后面的新观点。包豪斯的研究基于一种对新空间的探索。这种探索最早始于综合立体主义,20世纪初期,俄国的至上主义、荷兰风格派都是这方面的反映。是包豪斯将这种地方性的视觉语言整理提高成具有国际视觉语言特性的包豪斯造型理论。包豪斯的理论性著作--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的《根据材料进行建筑》、《动态的视觉》等系列著作。莫霍利·纳吉的理论在芝加哥包豪斯得以施展,并由此构筑了20世纪的造型教材基础。包豪斯之所以能将视觉语言体系化,因为:所有的人都被其周围的有形有色地生活环境所包围,并不断地受到这些形和色的刺激而唤起各种感觉和心情。这些从人的心底里涌现出来的感情,必须求得某种表现。因此,视觉语言是世界上每个人所共有的根本体验。这是一种更远大、更重要的生活设计概念。包豪斯的原则艺术与技术相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原则来进行包豪斯思想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可以从包豪斯宣言中得到体现。“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和所有工艺技师共同奋斗,才能得以自救。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筑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为‘沙龙艺术’……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珍贵片刻,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为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采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立起自大障壁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幢将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干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相之矗立在云霄高处,变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宣言由36岁的格罗佩斯执笔,扉页上是表现主义版画家费宁格所作的星光照耀下的大教堂,宣言中可见到威廉·莫里斯和凡·德·维尔德的思想影响。包豪斯对建筑思潮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1927年在米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国际风格“的出现为现代主义提供了理论借口,他们“开拓机器生产时代的新的创造潜能,怀有对机器的热忱“。强调功能决定形式、不讲民族特色、个性特征,力求纯粹、反对装饰,这种国际语言逐渐推向理性、标准化使现代主义最终走向了极端。之后根源于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不断兴起。相继出现诸如:单纯反对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复古的新古典主义;甚至新新古典主义;充分坦露结构,显示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的高技术派;和理性、情感的结合、抽象和历史的结合的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等等建筑思潮。建筑上的革命也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设计产品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产品形态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审美设计没有极致和终点。正如包豪斯的旗手格罗皮乌斯在《全面建筑观》中所指出的: “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于模仿和停滞不前。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包豪斯“ 本世纪20年代初,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力依凭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既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环境,又改变了人们内心的思想观念,包豪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继承了莫里斯“人性化“的一面,而更提倡创造精神。“包豪斯所开始的新的视觉语言,乃是以建立一个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视觉表现的新的文化统一体,实现文化的再结合为目标“。“这种态度是建立在把人作为尺度的整体观念上的,艺术家应该是完整的人的典型,要恢复艺术家在生产世界中的原位,与科学家、事业家一道制导自然,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具有美的形式与意义。艺术家凭他对生活进行有机安排的创造,必定会有利和促进生活之美的显现。"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包豪斯被迫解散后,包豪斯的设计家们纷纷流亡法国、瑞士、英国,而大部分去了美国。欧洲建筑和工业设计的中心转到了美国。如格罗皮乌斯在英国居留三年后又于1937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系主任。此后,布鲁耶投奔格罗皮乌斯并在美国执行建筑业务,米斯·凡·德洛暂居德国,1937年赴美国任教于伊利诺工业技术学院(1llionis lnstitueeof Technology),希尔伯西摩和彼得汉斯等也前往该校任教。克利前往瑞士,康丁斯基前往巴黎。巴耶在纽约任一家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1937年包豪斯的教师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在芝加哥筹建了“新包豪斯”,继续弘扬德国时期的包豪斯精神。后来更名为“芝加哥设计学院(1nstituteof Design Chicago)。以后又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从此,欧洲设计运动便在美国蓬勃开展,形成高潮。包豪斯的建校历史虽仅14年3个月,毕业学生不过520余人,但它却奠定了机械设计文化和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坚实基础。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既能认清二十世纪工业时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运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去创造一个具有人类高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新环境。正如格罗皮乌斯所说:“设计师的第一责任是他的业主。”又如纳吉所说:“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一样,事实上,包豪斯在调和“人”与“人为环境”的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已远远超过了十九世纪的科学成就。包豪斯的产生是现代工业与艺术走向结合的必然结果,它是现代建筑史、工业设计史和艺术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包豪斯的主要成就和影响分析如下:1.包豪斯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陈腐落伍教育观念,进而提出“集体创作”的新教育理想。2.包豪斯完成了在“艺术”与“工业”的鸿沟之间的架桥工作,使艺术与技术获得新的统一。3.包豪斯接受了机械作为艺术家的创造工具,并研究出大量生产的方法。4.包豪斯认清了“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为现代设计教育立下良好的规范。5.包豪斯发展了现代的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示出正确方向。包豪斯的设计在今天的生活中已随处可见,但当时却被人们指斥为野蛮和傲慢,是对古典文明的叛逆。尽管现在人们已用“包豪斯风格”来表示对包豪斯的尊敬,但格罗皮乌斯本人是坚决反对这种提法的,他指出包豪斯的宗旨在于反对把风格变成僵死的教条。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影响包豪斯对中国设计的影响最早是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当然新中国最早的设计教育就是工艺美术教育,比如现任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博导的张道一教授,最早就是从事图案教学和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在1991年版田自秉著《工艺美术概论》一书中,同样可以清楚的看到包豪斯思想影响的痕迹,尽管当时的理解、认识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我们还以外国近代的工艺思潮为例,作为说明。对这种物质作用和精神作用的双重属性的认识,表现为对“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的偏颇。 19世纪,英国工艺家莫里斯倡导工艺运动。由于当时正值产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制造的生活用品代替了古老的传统手工生产。莫里斯认为机器产品的粗糙简略,不及手工产品具有艺术性。因而提倡恢复手工艺生产,并亲自设计和制作家具、挂毯、壁纸,装潢等。这种工艺思想,没有注意工艺美术和时代结合,和新的生产条件相适应,以满足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新的需要,侧重于艺术性,而忽视生产性,脱离了时代的步伐,违背了历史规律。因而,只具有感性的认识,显示其偏颇性。和莫里斯形成对比的,是20世纪初的包豪斯工艺思想体系。包豪斯(Bauhaus)是1919年在德国建立的综合造型学校。早期设在魏玛,1925年遭受纳粹的迫害而迁到德绍,1932年关闭,之后,该校的主要成员纷纷流亡美国,1938年在美国芝加哥创立了美国包豪斯。包豪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建筑家格罗皮乌斯,主张艺术与工业结合。认为在工业十分发达的时代,应当利用科学成果,在工业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合乎功能的新的工艺美。机器产品虽然单调枯燥,但是机器只是工具,我们应当解决机器生产与艺术表现的矛盾,,使设计、生产、经济得到有机的统一。包豪斯的工艺思想,重视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结构的应用,并由现代工业直接创造美学价值,这对工艺美术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结合生活需要,工艺美术新领域的开拓,工艺思维的启迪,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包豪斯工艺思想强调工艺美是体现功能和运用结构的必然结果,并认为传统是阻碍机器产品设计的因素,因而认为功能就是美,并忽视民族文化传统的作用。这种理性的观念,同样也显示其偏颇性。所以,后来又产生与之相对立的重视人性的亲近感和强调个性的多样化的新的工艺思潮。”田自秉当时所说的工艺美术正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设计或艺术设计,而包豪斯的影响也一直影响至今,当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过分固守这一过时已久的理念,对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是一种障碍,无法逾越则无法创新发展。格罗彼乌斯和包豪斯的理想“把人作为尺度““平衡的全面发展“在其教育体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特别是作为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的创造者约翰·伊顿教授以东方传统的精神文化与西方的科学进步相结合,以克服所谓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危机,他十分注重启发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分为倾向精神表现的、倾向理性结构的、倾向真实再现的三种类型而予以不同的指导,伊顿的这种体系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与东方的“以意为之“的表现体系非常吻合。我国设计专业名称设置也与70多年前的包豪斯类似。以上海东华大学设计专业本科分类为例:艺术设计学院:工业造型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电脑艺术设计 装饰艺术设计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 服装设计工程 服装表演艺术本科课程:以工业造型专业的课程结构为例,其他专业课程设置大体相近。
包豪斯校舍,位于德国德绍市(另译“德骚”),格罗皮乌斯设计,1925年动工,次年年底落成。建筑面积接近一万方米,是由许多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的中型公共建筑。平屋顶,外墙白色抹灰。包豪斯校舍的建筑设计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传统的学院派设计手法通常是先决定建筑的外观体型,然后把各个部分安排到这个体型里面去,基本程序是由外而内。格罗皮乌斯把这种程序倒了过来,他把整个校舍按功能的不同分成几个部分,按各部分的功能需要和相互关系定出它们的位置,决定其体型。把功能分析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和出发点,体现了由内而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二、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包豪斯校舍是一个不对称的建筑,它的各个部分大小、高低、形式和方向各不相同。它有多条轴线,但没有一条特别突出的中轴线。它的各个立面都很重要,各有特色。它有多个入口,主要入口有两个而非一个。总之,它是一个多方向、多体量、多轴线、多入口的建筑物,这在以往的公共建筑中是很少的。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校舍的建筑构图中充分运用高低、长短、纵横的对比手法,塑造出生动活泼的建筑形象。虽然不规则的建筑构图历来就有,包豪斯校舍灵活而巧妙的不规则构图,提高了这种构图手法的地位。三、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包豪斯校舍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部分采用砖墙承重结构,其建筑形式和细部处理紧密结合所用的材料、结构和构造做法。没有雕刻,没有柱廊,没有装饰性的花纹线脚,它几乎把任何附加的装饰都排除了。同传统的公共建筑相比,它是朴素的,然而它的建筑形式却富有变化。包豪斯校舍建造时经费比较困难,按当时的货币计算,每立方英尺建筑体积的造价只合美元。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这座建筑比较周到的解决了实用功能问题,同时又创造了清新活泼的建筑形象。格罗皮乌斯通过这个建筑实践证明,摆脱传统建筑的条条框框以后,建筑师可以自由灵活地解决现代社会生活提出的功能要求,可以进一步发挥新建筑材料和新型结构的优越性能,在此基础上同时还能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形象。包豪斯校舍还表明,把使用功能、材料、结构和建筑艺术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降低造价,节省投资。这是一条多、快、好、省的建筑设计路线,符合现代社会大量建造实用性房屋的需要。有人认为包豪斯校舍标志着现代建筑的新纪元,这未免过誉,但这座建筑确实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未来主义运动是意大利在20世纪初期出现于绘画、雕塑和建筑设计的一场影响深刻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对于平面设计来说,笔者认为未来主义体现在它的众多的未来主义
设计源于生活,工业设计也是源于生活的需求,那么你对工业设计的起源由来和发展轨迹感兴趣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推荐工业设计的起源及发展历史,希望你喜欢。工业设计的起源 设计源于生活需要,人类在解决生活需要的那刻起,设计就随之产生了。当人类祖先开始利用最原始的自然材料来制作简单的工具时,设计的思想在他们的大脑中已萌发。虽然开始是无意识的制造必需的工具,如用石头、树杆、骨头、动物皮革、茎蔓等,这些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能力,获得更多的食物,搭建了自已的住所,以及用这些最原始的工具跟凶猛的野兽进行对抗,使人类得以很好的生存。随着人类智慧不断的提高,技术的进步,冶炼技术的发明,从最早的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每进入一个阶段都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明设计时代,设计的思想也逐步融入到各个生产使用中,设计并非是凭空想象的。 现代意义上的工业设计伴随着18世纪晚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而兴起,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速度。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了手工劳动,改变了人们过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社会开始进入工业时代。设计与制造开始分离,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工业设计随之诞生。现在工业设计起源于欧洲,发展于美国。 1919年,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Bauhuas)学院.于1933年4月被德国纳粹政府强行封闭。包豪斯的存在时间虽然短,但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相当深远。从具体 的影响来说,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目前世界上的设计教育机构,乃至艺术教育院校通行的基础课,就是包豪斯首创的。这个基础课结构,把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方面独立起来,使视觉教育第一次比较牢固地奠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包豪斯同时还开始了采用现代材料的、以批量生产为目的的、具有现代主义物征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奠定了现代主义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对工业产品设计有深刻的影响。 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介绍 工业设计起源于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德国魏玛市 “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 (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 MEYER)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L MIES VAN DE ROHE)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L·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国内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比较系统地引进工业设计的理念、方法30多年中,前20多年发展缓慢。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转变发展方式的需求,十年工业设计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胡锦涛同志、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次有相关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都列入了要发展工业设计;2010年,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专门文件《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2011年底,国务院发出的《工业转型升级》五年规划,以及2012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这两份重要文件,都具体强调了要发展工业设计。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深圳等20多个省、市和地级市都制定了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大环境”大大改善的情况下,一些原来领先的企业继续领跑,一批新兴后上企业急步向前,涌现了一批领军人物和优秀产品,许多产品不但获得国内“红星奖”,还获得国际上知名的奖项。 以深圳为例。《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发展模式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1]数据显示,2011年深圳各类工业设计机构近5000家,在职专业工业设计师及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2010年度工业设计产值近20亿,2011年工业设计产值增长也在25%以上,而通过工业设计带来的产业附加值超过千亿。同时,深圳已经形成具有集聚效应的创意设计产业园区45个,广东省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和企业共6家。2011年,上善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一款专门适于老人、小孩等人群开启的小瓶盖,一举摘得2011年德国红点奖。 我国设计产业在取得长足发展,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设计产业呈现欣欣向荣局面的同时,总体水平上还与成熟的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但我国工业设计产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问题就在于如何正确合理地引导,这就需要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发展的经验,找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模式,实现我国工业设计产业的腾飞。 猜你还感兴趣的: 1. 工业设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2. 工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3. 工业设计学习计划 4. 工业设计产品特点
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整合
论文关键词:高职三大构成整合
论文摘要: 三大构成作为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着积极作用,但是课程设置相对出现了滞后性,本文从课程时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方面提出了三大构成课程整合的措施。 三大构成体系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在二维空间里把形态、肌理等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进行分解、排列和组合,从而获得全新的视觉形象;色彩构成是利用多个色彩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重新搭配和塑造新的色彩形象;立体构成是用各种将基本构成要素如点、线、面、体、色彩和空间等方面按照一定的原则重组成新立体形象。这三门课程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课程依存关系。 一、三大构成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意义 三大构成体系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对世界现代设计产生了深渊影响。它开设了以图形、色彩和材料研究为主的三门课程,也就是今天三大构成的雏形,开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虽然三大构成经过了将近一百年的发展,但是仍然坚持着包豪斯的设计宗旨。三大构成作为设计教学基础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理性思维和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作为基础课程,要求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修养,为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且它的知识具有深度和较广的辐射面,与多个设计领域有着紧密关系,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设计等,因此通过培养发散思维,拓宽专业方向。此外,三大构成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达到眼、手、心的高度统一。随着人们对现代设计的享受度不断提升,对现代设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大构成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二、高职院校三大构成课程设置的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开设缺乏一定的经验,主要还是模仿本科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不足性问题。 1.脱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职能 2006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要及时跟踪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可见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服务对象应该是设计市场和社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胜任设计市场所需,具备独创设计思维和现代设计能力的高素质、高技术设计型人才,因此三大构成课程也必须是为市场服务的,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及时调整,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时而变。但是从高职院校开设三大构成课程情况看,开设的针对性不明确。另外艺术设计专业里的方向较多,有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设计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有各自的专业定位和特点的,但是三大构成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表现出来的却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雷同,甚至课时量也是雷同的,放到任何一个专业方向里开设都是“放诸四海皆准”,更别说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到底它的开设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之间应该如何接轨,高职院校考虑得明显不够深入。 2.教学内容偏重理论 由于高职院校三大构成课程的设置主要还是沿用本科院校的模式,本科院校一直都提出“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思想,自然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要求甚为严格,在三大构成的教学内容设置上也比较注重基础性理论,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改革,因此高职院校在模仿本科院校时就容易不假思索地全盘照搬,以传统的理论内容教学为主,很少有理论知识的延伸,即使学生同样做大量训练作业,但是内容的设置上就没有和专业特色挂钩,使得学生的实践操作的目的性不清晰,意义不明确,许多学生表现出对作业的完成是为了应付,因此对培养创新能力和设计发散思维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学生学完课程后仍然对知识一知半解,更无法把三大构成间的各知识点进行串联发展,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用到专业领域,这种教学偏差比较普遍。 3.课程开设时间过于分散 三大构成课程按照传统模式,一般在大一大二期间单独安排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对于本科艺术院校来说这样安排还是合理的,毕竟本科是四年制,有利于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但是搬到高职院校使用的话,就显得跨度过大,三年制的高职教育在校学习时间本来就短,其中至少有半年时间外出,等三大构成课程上完了,学生都差不多要毕业了,知识还没来得及在短时间内消化和综合运用,又说要上岗工作了,至于剩下的专业课程更是被走马观花式地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将各门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内化,学习效果不佳。实际上毕业生进入就业岗位后,就业单位对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多有不满,认为他们对知识理解不透,更别说要他们把知识用到设计当中了。 4.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三大构成课程一直使用较多的是传统教学手段,任课老师先按照课程安排讲解理论知识点,然后演示技法和布置作业内容,学生就根据要求完成操作训练若干份,一般是以手绘训练为主。虽然多媒体教学的介入已经丰富了师生的视觉感知,但是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完成训练,然而学生入学前基本是没有功底的,因此完成作业的质量也不高。这种强调单一主体性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学生更渴望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挖掘者。尤其高职院校学生清楚知道在高职学习的目的是要学到实在的专业技能以便上岗就业,倘若无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无法让他们明确学习三大构成的重要性,他们很快就会对这类课程失去兴趣,转而急于求成学习其他专业知识。 因此在当前设计市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考虑三大构成基础课如何紧密跟随时代步伐,走有高职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道路,这样才能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可持续发展。如何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构成理论的同时,又能使其有效地运用到设计领域,是老师要认真思索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三大构成课程的整合措施 由于三大构成是因设计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因此三大构成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以设计领域为主线,围绕着如何进行设计运用而展开。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构成的基本法则进行创作和设计,探索出更多的设计组合样式,但无论变出多少样式,有一样是不变的,即不脱离实际,时刻与生活中的设计紧密相连,因此,有必要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门课程重组成一门课程,让它和专业特色衔接一块,和时代需要接轨,充分突出课程的传承性。 1.整合课程时间,加强课程连贯性 虽然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可以独立成体,但是三 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是相互融合的,如果把三门课程分开单独上的话,并穿插到各个学期,既浪费课时,学生学习起来也被搞得糊里糊涂,无法理清各门知识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合理整合课程开设的时间,将三门课程压缩到大一下学期同步完成,既有大一上学期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基础的铺垫,又能承接大二的专业核心课程,以此加强课程连贯性。将三门课程合成一门《三大构成基础》,课时量适当压缩一点,并平均分摊到整个学期,让学生有时间消化知识,设定理论和训练的比例为1:2,保证学生有更多的训练和创作的时间。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把三门课程合成一门,会不会又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呢?许多知识被浓缩了,就无法体现三大构成的课程特质了?这些疑问是必然的,为了解决这些整合课时产生的问题,有必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进行整合,保存经典实用的,去除重复过时的,才是真正地体现高职的高效率、高技能的培养特色。 2.整合教学内容,凸显课程关联性 三大构成的教学内容涵盖面很广,有平面和立体之分,有关于造型的、装饰的、色彩的、等,如何合理取舍内容,则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课改能力。另外,老师必须具备前 瞻 性和较高的业务能力,能直接到设计类企业进行调研工作,了解企业所需设计人才的类型和规格,有针对性地把企业对人才需求中重要的能力培养落实到三大构成课程中。由于不同的专业方向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不同的设计企业也对人才规格有不同要求,例如广告设计专业侧重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图形创意和设计能力,因此在课程整合时就应把重点放到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整合;又如动漫设计专业侧重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造型能力和空间能力,因此就应把重点放到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整合中。 将三大构成整合成一门《三大构成基础》课后可以分两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是基础理论教学部分,先单独讲授平构、色构和立构的经典实用内容,例如平构中的点线面的形态变化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等常用法则;色构中的色彩三属性和色彩等;立构中的材料运用和形式法则等,实训则以单项训练为主。第二阶段为两两课程融合教学,任课老师结合大量生活中的'设计例子来深入分析每两门构成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尤其要结合专业方向有的放矢地分重点讲解,不能泛泛而谈,例如针对广告设计专业来说,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在平面广告中的综合运用尤为重要。总之不同的专业方向特色,都应该通过三大构成内容的结合体现出来。老师就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相关的专项训练作业。 3.整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大构成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讲授理论,演示技法,再由学生完成常规训练作业,形式单一,学习动机未被启动,如果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则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任务驱动要求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对发放的任务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和解决,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学会建构知识。例如进行理论授课时,老师可以布置下堂课的理论知识作为任务,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内容利用教材或者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并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在课堂分享。另外老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引导学生学习,纯手工制作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应结合电脑制作的手段填补手工制作的不足,既提高了制作的速度和数量,又可以完成一些现实中不能实现的设计构思。为了节省制作时间,更好地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摄影技术从生活中寻找美的题材,例如某些立体构成作业就很适合用摄影手段完成了。此外,老师应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掘新材料,让学生养成探索新材料的爱好,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激发创新意识。若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则能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整合教学评价,体现成效全面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课程结束后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分,但是这种方式只重结果,对于那些学习认真,但水平和能力有限的学生而言,他们努力的过程容易被忽视,分数成了全面评定他们的绊脚石。因此提倡老师建立文件夹式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含学生每一次的作业,纵向观察他们成长的过程和进步的大小,横向观察每个同学之间的水平差距。其次通过校内办学生作品展,让其他师生进行客观公平地评价,提升学生学习成就感。其中作品展不应只有作品,还可以通过DV、相机摄录或拍摄学习制作的过程,展示他们的设计构思笔记等方式从多角度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师生座谈交流教和学的效果及反思,结合问卷形式就更能客观全面地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了。 结语 三大构成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是连接专业基础和专业特色的桥梁,因此巩固桥梁的基石很重要,让学生更顺利地通往设计的职业岗位,必须对三大构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始终如一地和高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任冠楠,浅谈三大构成课的改革[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7. [2]姜佳薇,三大构成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如何改革和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由艺术和技术构成。其早期的教学体制可称为“工厂学徒制”,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担任艺术形式课程的教师称“形式导师”,担任技术、手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师称“工作室师傅”,每一门课都由这两种教师共同担负,学校还设立了木工、陶瓷、编织和印刷工作室,供学生实习,使其兼具艺术和技术能力。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设计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并以科学、严谨的理论为依据。1923年8-9月间,包豪斯举办了名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大型展览会。师生的作品吸引了欧洲著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从而进行了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宣传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并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向高潮。当时,格罗佩乌斯作了题为“论综合艺术”的演讲并发送其著作《包豪斯的设想与组织》。其后,他在教学上又作了较大改革,把数学、物理、化学作为必修课,使教学体系向着更加理性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更加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由于右翼政治势力的迫害,1925年3月,包豪斯迁至德骚市,开始其发展的第二阶段。1926年,其校名又加上“设计学院”的附名,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性质。教学不再由形式导师和工作室师傅共同进行,而是聘请技术熟练的工匠协助教授工作。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包豪斯的教育启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传承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从德国包豪斯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这种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自包豪斯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近些年,我们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提倡素质教育,开始认识到这种教育体系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面对我们今天的学生群体,实行三位一体的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在今天的社会发展及经济市场条件下,需要的不是书呆子型的学生,而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学校教育并没有达到社会或者市场需求的标准,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应由学校完成的教育,但事实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业代替学校完成了。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中小企业叫苦不迭,认为自己成了大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和人才储备库。但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又使这些中小企业无可奈何。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而且在持续升温,折射出现在我们学校教育体制的严重缺陷。我们今天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大量高新技术的出现,也可以使我们直接采取高新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今天,我们在教育改革中,以适应时代需要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这既符合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又充分体现了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原理。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为工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新纪元。包豪斯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这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继任。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继任。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米斯·凡·德洛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柏林时期仅有6个月的时间。包豪斯新校舍1925年4月1日,新的包豪斯学院在小型工业城市迪索市开学。格罗皮乌斯认为,新的学校本身的建筑、规划,就是一篇无声的“宣言”,所以他亲自以包豪斯的原则设计了迪索新校舍,这座被誉为现代建筑里程碑的建筑完全按照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不同的使用功能如教室、实习车间、学生宿舍等被自由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风车形的平面。各个不同的部分在外型上也各自不同,高低错落。整个形体简洁明快,没有任何装饰。面对主要街道的实习车间为大面积装有机械开窗装置的玻璃幕墙,深灰色山墙,上书”Bauhaus”七个竖排字母。其余部分则全部为白色粉墙加黑色钢框窗。建筑内部布置着布劳耶尔(MarcelBreuer)设计的钢管皮面家具。钢筋混凝土建筑,所有的建筑物都是立方体造型,表面白色,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依靠简朴的体块空间组成表面起伏和凹凸,富有节奏感。由于其简洁,这些建筑也创造了当时建筑的最低造价,20美分/平方英尺。与传统建筑的对比:传统的建筑观念是先考虑外观,然后把不同功能的要求塞进外壳中,“先外后内”。格罗皮乌斯则是“先内后外”,先确定各部分功能所决定的空间,由这些空间组成合理的总体外观,功能决定外形。传统建筑中采用对称法则,而现代设计中采取灵活、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多方向、多体量、多轴线、多通道的手法造成了错落有致、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新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使墙体脱离承重的位置,从而扩大了窗户的面积,使窗户成为组成外观形态的重要部分。窗户的玻璃和几何秩序是新建筑最显著的特色。包豪斯教学: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所出现的大工业生产“技术与艺术相对峙”的状况,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口号,这一理论逐渐成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包豪斯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养。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的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艺术家而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联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包豪斯的整个教学改革是对主宰学院的古典传统进行冲击,提出“工厂学徒制”。整个教学历时三年半,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合格者发给“技工毕业证书”。然后再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实习),成绩优异者进入“研究部”,研究部毕业方可获得包豪斯文凭。学校里不以“老师”“学生”互相称呼,而是互称“师傅”、“技工”和“学徒”。所做的东西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这是包豪斯对学生作品的要求。其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包豪斯的主要课程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包豪斯课程实用指导材料研究工作方法正式指导观察课:自然与材料的研究绘画课:几何研究、结构练习、制图、模型制作构成课:体积、色彩的研究与设计每一门课程最初由一位造型教师与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传授美术与设计,又传授技艺与方法。为贯彻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学院内设置了供各门课程实习所用的相关工厂,既是课堂,也是车间:编织工厂:主要以金属材料和纤维材料的编织设计为主陶瓷工厂:以距离魏玛20公里的唐堡陶瓷工厂为实习工厂木工工厂:该工厂产品追求严谨的几何结构金工工厂:1925年迁往迪索后成立纺织工厂:1925年迁往迪索后成立师资包豪斯的教师中,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教授纺织品设计的保罗·克利(PaulKlee)以及费宁格是公认的20世纪绘画大师。构成派成员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使包豪斯的教学由手工艺转向工业设计。此外画家约翰·伊顿,建筑家米斯·凡·德洛、汉内斯·迈耶、家具设计师马赛尔·布鲁尔,灯具设计师威廉·瓦根菲尔德都是包豪斯的骨干。基本课程:康定斯基的课程:1)自然的分析与研究;2)分析绘图保罗·克利的课程:1)自然现象的分析;2)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的研究约翰·伊顿的课程:1)自然物体练习;2)不同材料的质感练习;3)古代名画分析莫霍利·纳吉的课程:1)悬体练习;2)体积空间练习;3)不同材料结合的平衡练习4)结构练习;5)质感练习;6)铁丝、木材结合的练习;7)构成及绘画艾伯斯的课程:1)结合练习;2)纸造型练习;3)纸切割造型练习;4)铁板造型练习;5)铁丝造型练习;6)错视(illusion)练习;7)玻璃造型练习其他基本课程:色彩基础、绘画、雕塑、图案、摄影等工艺基础课程:木工、家具、陶瓷、钣金工、着色玻璃、编织、壁纸、印刷等。其它专门设计课程:展览、舞台、建筑、印刷设计等。建筑研究班特别选修工程课及各类专题研究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了现代设计教育所包含的造型基础、设计基础、技能基础等三方面知识。此课程体系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1927年,包豪斯建筑系正式成立,由杰出的瑞士建筑家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主持,开设:结构、静力学、制图、建筑学、城市及区域规划等。他们为迪索市设计的工人住宅小区和为柏林附近的柏诺工会学校所做的规划和设计,获得很高评价。鉴于上述包豪斯的师资,使包豪斯将现代美术诸流派发展的基本原理也纳入了包豪斯造型教育的轨道;而且还使当时各种造型思潮得以聚集,并进一步形成体系,最后终于促成视觉语言的产生。正如时人所评论的,“包豪斯的工作,使人理解了隐藏在现代绘画后面的新观点。包豪斯的研究基于一种对新空间的探索。这种探索最早始于综合立体主义,20世纪初期,俄国的至上主义、荷兰风格派都是这方面的反映。是包豪斯将这种地方性的视觉语言整理提高成具有国际视觉语言特性的包豪斯造型理论。包豪斯的理论性著作--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的《根据材料进行建筑》、《动态的视觉》等系列著作。莫霍利·纳吉的理论在芝加哥包豪斯得以施展,并由此构筑了20世纪的造型教材基础。包豪斯之所以能将视觉语言体系化,因为:所有的人都被其周围的有形有色地生活环境所包围,并不断地受到这些形和色的刺激而唤起各种感觉和心情。这些从人的心底里涌现出来的感情,必须求得某种表现。因此,视觉语言是世界上每个人所共有的根本体验。这是一种更远大、更重要的生活设计概念。包豪斯的原则艺术与技术相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原则来进行包豪斯思想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可以从包豪斯宣言中得到体现。“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和所有工艺技师共同奋斗,才能得以自救。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筑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为‘沙龙艺术’……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珍贵片刻,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为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采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立起自大障壁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幢将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干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相之矗立在云霄高处,变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宣言由36岁的格罗佩斯执笔,扉页上是表现主义版画家费宁格所作的星光照耀下的大教堂,宣言中可见到威廉·莫里斯和凡·德·维尔德的思想影响。包豪斯对建筑思潮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1927年在米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国际风格“的出现为现代主义提供了理论借口,他们“开拓机器生产时代的新的创造潜能,怀有对机器的热忱“。强调功能决定形式、不讲民族特色、个性特征,力求纯粹、反对装饰,这种国际语言逐渐推向理性、标准化使现代主义最终走向了极端。之后根源于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不断兴起。相继出现诸如:单纯反对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复古的新古典主义;甚至新新古典主义;充分坦露结构,显示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的高技术派;和理性、情感的结合、抽象和历史的结合的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等等建筑思潮。建筑上的革命也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设计产品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产品形态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审美设计没有极致和终点。正如包豪斯的旗手格罗皮乌斯在《全面建筑观》中所指出的: “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于模仿和停滞不前。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包豪斯“ 本世纪20年代初,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力依凭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既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环境,又改变了人们内心的思想观念,包豪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继承了莫里斯“人性化“的一面,而更提倡创造精神。“包豪斯所开始的新的视觉语言,乃是以建立一个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视觉表现的新的文化统一体,实现文化的再结合为目标“。“这种态度是建立在把人作为尺度的整体观念上的,艺术家应该是完整的人的典型,要恢复艺术家在生产世界中的原位,与科学家、事业家一道制导自然,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具有美的形式与意义。艺术家凭他对生活进行有机安排的创造,必定会有利和促进生活之美的显现。"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包豪斯被迫解散后,包豪斯的设计家们纷纷流亡法国、瑞士、英国,而大部分去了美国。欧洲建筑和工业设计的中心转到了美国。如格罗皮乌斯在英国居留三年后又于1937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系主任。此后,布鲁耶投奔格罗皮乌斯并在美国执行建筑业务,米斯·凡·德洛暂居德国,1937年赴美国任教于伊利诺工业技术学院(1llionis lnstitueeof Technology),希尔伯西摩和彼得汉斯等也前往该校任教。克利前往瑞士,康丁斯基前往巴黎。巴耶在纽约任一家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1937年包豪斯的教师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在芝加哥筹建了“新包豪斯”,继续弘扬德国时期的包豪斯精神。后来更名为“芝加哥设计学院(1nstituteof Design Chicago)。以后又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从此,欧洲设计运动便在美国蓬勃开展,形成高潮。包豪斯的建校历史虽仅14年3个月,毕业学生不过520余人,但它却奠定了机械设计文化和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坚实基础。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既能认清二十世纪工业时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运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去创造一个具有人类高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新环境。正如格罗皮乌斯所说:“设计师的第一责任是他的业主。”又如纳吉所说:“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一样,事实上,包豪斯在调和“人”与“人为环境”的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已远远超过了十九世纪的科学成就。包豪斯的产生是现代工业与艺术走向结合的必然结果,它是现代建筑史、工业设计史和艺术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包豪斯的主要成就和影响分析如下:1.包豪斯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陈腐落伍教育观念,进而提出“集体创作”的新教育理想。2.包豪斯完成了在“艺术”与“工业”的鸿沟之间的架桥工作,使艺术与技术获得新的统一。3.包豪斯接受了机械作为艺术家的创造工具,并研究出大量生产的方法。4.包豪斯认清了“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为现代设计教育立下良好的规范。5.包豪斯发展了现代的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示出正确方向。包豪斯的设计在今天的生活中已随处可见,但当时却被人们指斥为野蛮和傲慢,是对古典文明的叛逆。尽管现在人们已用“包豪斯风格”来表示对包豪斯的尊敬,但格罗皮乌斯本人是坚决反对这种提法的,他指出包豪斯的宗旨在于反对把风格变成僵死的教条。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影响包豪斯对中国设计的影响最早是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当然新中国最早的设计教育就是工艺美术教育,比如现任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博导的张道一教授,最早就是从事图案教学和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在1991年版田自秉著《工艺美术概论》一书中,同样可以清楚的看到包豪斯思想影响的痕迹,尽管当时的理解、认识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我们还以外国近代的工艺思潮为例,作为说明。对这种物质作用和精神作用的双重属性的认识,表现为对“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的偏颇。 19世纪,英国工艺家莫里斯倡导工艺运动。由于当时正值产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制造的生活用品代替了古老的传统手工生产。莫里斯认为机器产品的粗糙简略,不及手工产品具有艺术性。因而提倡恢复手工艺生产,并亲自设计和制作家具、挂毯、壁纸,装潢等。这种工艺思想,没有注意工艺美术和时代结合,和新的生产条件相适应,以满足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新的需要,侧重于艺术性,而忽视生产性,脱离了时代的步伐,违背了历史规律。因而,只具有感性的认识,显示其偏颇性。和莫里斯形成对比的,是20世纪初的包豪斯工艺思想体系。包豪斯(Bauhaus)是1919年在德国建立的综合造型学校。早期设在魏玛,1925年遭受纳粹的迫害而迁到德绍,1932年关闭,之后,该校的主要成员纷纷流亡美国,1938年在美国芝加哥创立了美国包豪斯。包豪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建筑家格罗皮乌斯,主张艺术与工业结合。认为在工业十分发达的时代,应当利用科学成果,在工业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合乎功能的新的工艺美。机器产品虽然单调枯燥,但是机器只是工具,我们应当解决机器生产与艺术表现的矛盾,,使设计、生产、经济得到有机的统一。包豪斯的工艺思想,重视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结构的应用,并由现代工业直接创造美学价值,这对工艺美术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结合生活需要,工艺美术新领域的开拓,工艺思维的启迪,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包豪斯工艺思想强调工艺美是体现功能和运用结构的必然结果,并认为传统是阻碍机器产品设计的因素,因而认为功能就是美,并忽视民族文化传统的作用。这种理性的观念,同样也显示其偏颇性。所以,后来又产生与之相对立的重视人性的亲近感和强调个性的多样化的新的工艺思潮。”田自秉当时所说的工艺美术正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设计或艺术设计,而包豪斯的影响也一直影响至今,当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过分固守这一过时已久的理念,对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是一种障碍,无法逾越则无法创新发展。格罗彼乌斯和包豪斯的理想“把人作为尺度““平衡的全面发展“在其教育体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特别是作为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的创造者约翰·伊顿教授以东方传统的精神文化与西方的科学进步相结合,以克服所谓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危机,他十分注重启发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分为倾向精神表现的、倾向理性结构的、倾向真实再现的三种类型而予以不同的指导,伊顿的这种体系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与东方的“以意为之“的表现体系非常吻合。我国设计专业名称设置也与70多年前的包豪斯类似。以上海东华大学设计专业本科分类为例:艺术设计学院:工业造型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电脑艺术设计 装饰艺术设计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 服装设计工程 服装表演艺术本科课程:以工业造型专业的课程结构为例,其他专业课程设置大体相近。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所谓的"现代主义"风格,主要指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德国包豪斯学派为代表的建筑设计为标志的设计风格。该学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强调突破旧的传统,创造新的建筑,并反对多余的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重视建筑结构自身的结构形式美。在包豪斯的影响下,当时的欧洲形成了造型简洁,功能合理,布局以不对称的几何形态为特点的建筑设计风格及与此相对应的室内设计风格。这是一种与现代建筑形体最接近的室内构成手法。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使产品批量化、模数化。建筑设计作风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设计的倾向,为了便于机械化施工,为了与现代工业产品造型作风协调,简单的矩形、三角形、圆形的室内空间在世界各地出现,有人称之为"国际式"。用这种手法来处理室内空间,构造简单,空间结构清晰,有一种"机器美"的意味。但由于这种风格过于强调几何的形式和简洁,空间效果有时显得太冷静,缺少"人情味"。20世纪50年代后期受到广泛的批讦,但它具有关注功能问题等合理的内核,使它一直影响着不少室内设计师。 这种设计手法可视为对"现代主义"风格倾向的反动。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出现丁一种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并逐渐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强调室内空间的表现性和个性,强调设计中应当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执意追求地方特色或者在室内空间中再现有典型性的历史场景,并十分注重利用非工业化材料和非标准化构件来构成个性鲜明的室内空间。这一风格的设计常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或断裂的拱券等,或将古典建筑的构件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采用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室内环境。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并不能仅仅以所见到的视觉形象来讦价。这些风格的代表人物有P.约翰逊(P.JOhnsOn)、M.格里夫斯(M.Graves)等。 这并不是一种限定很明确的设计风格,一般泛指在设计上倡导"回归自然",在美学上推崇"自然美",认为在当今高科技、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只有回归自然、结合自然,才能使人们的身心取得平衡。为达到室内环境中的自然效果,在设计上多采用天然木材、石料、藤竹、织物等材料,尤其突出材料的天然肌理。追求室内空间朴素的自然风格是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活动中很值得研究的创作手法。现代设计运动搞了近百年。工业产品遍及世界市场,讲究"机器美"的艺术效果有时太冷漠,讲究室内空间"戏剧性"效果有时也流于俗套。现代人既想挣脱机器生产所带来的单调的生活模式,又离不开便宜而又适用的现代工业产品,于是,易与现代室内空间结合的,更单纯、更朴实的民间艺术、原始艺术等便成了设计师们追慕的目标。所谓朴素的自然风格并不是以牺牲现代技术成果,现代人生活环境舒适度为前提的。它是现代工业产品、工业材料与原始、自然材料的结合,是现代构造技术与粗犷的构成手法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朴素、自然的设计风格造就了接近自然、宜于人们生存的室内生活环境。 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讲究技术美的表现也是一种颇有生气、不同凡响的设计手法。人类生活在探索太空奥秘,运用人工智能来辅助工作的时代,民众与室内设计师的自我意识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强。现代的运载工具为人们了解周围的世界提供了更快的速度、更多的视点与更宽阔的角度。人们受其影响就会对室内设计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设计要求。太空飞行舱、新技术实验室中设备、管道、电缆、金属部件的暴露风格也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室内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室内设计中的"高技风格"主要受到建筑设计中的"高技风格(十ch tech)"的影响,以崇尚现代技术与机械为其美学特征,设计上突出当代工业技术的成就,并在建筑与室内环境中加以表现。这一风格的典型实例为法国巴黎的蓬皮杜展览中心及香港的中国银行楼等。在这些作品中基本上都是以暴露建筑的梁板、网架等结构部件及风管、线缆等设备和管线,强调工艺技术为特征。除了在与技术有关的室内空间里充分体现一种技术的神秘感之外,在一般公共建筑中电缆、风管、结构部件(尤其是金属结构)都被涂上漂亮的颜色,并赤裸裸地表现了出来。室内设计师运用这种手法既表现人类的求知欲,又表现这种求知的能力,所谓"时代感"是这类室内空间的主要特色。
包豪斯的存在时间虽然短暂,但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和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基础,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比较完整的奠定了以观念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包豪斯的影响一直没有消失,他不但依然存在继续影响设计的发展。同时还有可能产生出新的延伸内容来。
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由艺术和技术构成。其早期的教学体制可称为“工厂学徒制”,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担任艺术形式课程的教师称“形式导师”,担任技术、手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师称“工作室师傅”,每一门课都由这两种教师共同担负,学校还设立了木工、陶瓷、编织和印刷工作室,供学生实习,使其兼具艺术和技术能力。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设计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并以科学、严谨的理论为依据。1923年8-9月间,包豪斯举办了名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大型展览会。师生的作品吸引了欧洲著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从而进行了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宣传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并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向高潮。当时,格罗佩乌斯作了题为“论综合艺术”的演讲并发送其著作《包豪斯的设想与组织》。其后,他在教学上又作了较大改革,把数学、物理、化学作为必修课,使教学体系向着更加理性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更加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由于右翼政治势力的迫害,1925年3月,包豪斯迁至德骚市,开始其发展的第二阶段。1926年,其校名又加上“设计学院”的附名,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性质。教学不再由形式导师和工作室师傅共同进行,而是聘请技术熟练的工匠协助教授工作。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包豪斯的教育启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传承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从德国包豪斯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这种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自包豪斯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近些年,我们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提倡素质教育,开始认识到这种教育体系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面对我们今天的学生群体,实行三位一体的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在今天的社会发展及经济市场条件下,需要的不是书呆子型的学生,而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学校教育并没有达到社会或者市场需求的标准,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应由学校完成的教育,但事实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业代替学校完成了。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中小企业叫苦不迭,认为自己成了大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和人才储备库。但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又使这些中小企业无可奈何。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而且在持续升温,折射出现在我们学校教育体制的严重缺陷。我们今天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大量高新技术的出现,也可以使我们直接采取高新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今天,我们在教育改革中,以适应时代需要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这既符合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又充分体现了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原理。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为工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新纪元。包豪斯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这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继任。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继任。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米斯·凡·德洛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柏林时期仅有6个月的时间。包豪斯新校舍1925年4月1日,新的包豪斯学院在小型工业城市迪索市开学。格罗皮乌斯认为,新的学校本身的建筑、规划,就是一篇无声的“宣言”,所以他亲自以包豪斯的原则设计了迪索新校舍,这座被誉为现代建筑里程碑的建筑完全按照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不同的使用功能如教室、实习车间、学生宿舍等被自由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风车形的平面。各个不同的部分在外型上也各自不同,高低错落。整个形体简洁明快,没有任何装饰。面对主要街道的实习车间为大面积装有机械开窗装置的玻璃幕墙,深灰色山墙,上书”Bauhaus”七个竖排字母。其余部分则全部为白色粉墙加黑色钢框窗。建筑内部布置着布劳耶尔(MarcelBreuer)设计的钢管皮面家具。钢筋混凝土建筑,所有的建筑物都是立方体造型,表面白色,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依靠简朴的体块空间组成表面起伏和凹凸,富有节奏感。由于其简洁,这些建筑也创造了当时建筑的最低造价,20美分/平方英尺。与传统建筑的对比:传统的建筑观念是先考虑外观,然后把不同功能的要求塞进外壳中,“先外后内”。格罗皮乌斯则是“先内后外”,先确定各部分功能所决定的空间,由这些空间组成合理的总体外观,功能决定外形。传统建筑中采用对称法则,而现代设计中采取灵活、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多方向、多体量、多轴线、多通道的手法造成了错落有致、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新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使墙体脱离承重的位置,从而扩大了窗户的面积,使窗户成为组成外观形态的重要部分。窗户的玻璃和几何秩序是新建筑最显著的特色。包豪斯教学: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所出现的大工业生产“技术与艺术相对峙”的状况,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口号,这一理论逐渐成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包豪斯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养。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的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艺术家而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联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包豪斯的整个教学改革是对主宰学院的古典传统进行冲击,提出“工厂学徒制”。整个教学历时三年半,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合格者发给“技工毕业证书”。然后再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实习),成绩优异者进入“研究部”,研究部毕业方可获得包豪斯文凭。学校里不以“老师”“学生”互相称呼,而是互称“师傅”、“技工”和“学徒”。所做的东西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这是包豪斯对学生作品的要求。其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包豪斯的主要课程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包豪斯课程实用指导材料研究工作方法正式指导观察课:自然与材料的研究绘画课:几何研究、结构练习、制图、模型制作构成课:体积、色彩的研究与设计每一门课程最初由一位造型教师与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传授美术与设计,又传授技艺与方法。为贯彻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学院内设置了供各门课程实习所用的相关工厂,既是课堂,也是车间:编织工厂:主要以金属材料和纤维材料的编织设计为主陶瓷工厂:以距离魏玛20公里的唐堡陶瓷工厂为实习工厂木工工厂:该工厂产品追求严谨的几何结构金工工厂:1925年迁往迪索后成立纺织工厂:1925年迁往迪索后成立师资包豪斯的教师中,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教授纺织品设计的保罗·克利(PaulKlee)以及费宁格是公认的20世纪绘画大师。构成派成员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使包豪斯的教学由手工艺转向工业设计。此外画家约翰·伊顿,建筑家米斯·凡·德洛、汉内斯·迈耶、家具设计师马赛尔·布鲁尔,灯具设计师威廉·瓦根菲尔德都是包豪斯的骨干。基本课程:康定斯基的课程:1)自然的分析与研究;2)分析绘图保罗·克利的课程:1)自然现象的分析;2)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的研究约翰·伊顿的课程:1)自然物体练习;2)不同材料的质感练习;3)古代名画分析莫霍利·纳吉的课程:1)悬体练习;2)体积空间练习;3)不同材料结合的平衡练习4)结构练习;5)质感练习;6)铁丝、木材结合的练习;7)构成及绘画艾伯斯的课程:1)结合练习;2)纸造型练习;3)纸切割造型练习;4)铁板造型练习;5)铁丝造型练习;6)错视(illusion)练习;7)玻璃造型练习其他基本课程:色彩基础、绘画、雕塑、图案、摄影等工艺基础课程:木工、家具、陶瓷、钣金工、着色玻璃、编织、壁纸、印刷等。其它专门设计课程:展览、舞台、建筑、印刷设计等。建筑研究班特别选修工程课及各类专题研究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了现代设计教育所包含的造型基础、设计基础、技能基础等三方面知识。此课程体系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1927年,包豪斯建筑系正式成立,由杰出的瑞士建筑家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主持,开设:结构、静力学、制图、建筑学、城市及区域规划等。他们为迪索市设计的工人住宅小区和为柏林附近的柏诺工会学校所做的规划和设计,获得很高评价。鉴于上述包豪斯的师资,使包豪斯将现代美术诸流派发展的基本原理也纳入了包豪斯造型教育的轨道;而且还使当时各种造型思潮得以聚集,并进一步形成体系,最后终于促成视觉语言的产生。正如时人所评论的,“包豪斯的工作,使人理解了隐藏在现代绘画后面的新观点。包豪斯的研究基于一种对新空间的探索。这种探索最早始于综合立体主义,20世纪初期,俄国的至上主义、荷兰风格派都是这方面的反映。是包豪斯将这种地方性的视觉语言整理提高成具有国际视觉语言特性的包豪斯造型理论。包豪斯的理论性著作--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的《根据材料进行建筑》、《动态的视觉》等系列著作。莫霍利·纳吉的理论在芝加哥包豪斯得以施展,并由此构筑了20世纪的造型教材基础。包豪斯之所以能将视觉语言体系化,因为:所有的人都被其周围的有形有色地生活环境所包围,并不断地受到这些形和色的刺激而唤起各种感觉和心情。这些从人的心底里涌现出来的感情,必须求得某种表现。因此,视觉语言是世界上每个人所共有的根本体验。这是一种更远大、更重要的生活设计概念。包豪斯的原则艺术与技术相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原则来进行包豪斯思想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可以从包豪斯宣言中得到体现。“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和所有工艺技师共同奋斗,才能得以自救。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筑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为‘沙龙艺术’……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珍贵片刻,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为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采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立起自大障壁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幢将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干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相之矗立在云霄高处,变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宣言由36岁的格罗佩斯执笔,扉页上是表现主义版画家费宁格所作的星光照耀下的大教堂,宣言中可见到威廉·莫里斯和凡·德·维尔德的思想影响。包豪斯对建筑思潮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1927年在米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国际风格“的出现为现代主义提供了理论借口,他们“开拓机器生产时代的新的创造潜能,怀有对机器的热忱“。强调功能决定形式、不讲民族特色、个性特征,力求纯粹、反对装饰,这种国际语言逐渐推向理性、标准化使现代主义最终走向了极端。之后根源于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不断兴起。相继出现诸如:单纯反对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复古的新古典主义;甚至新新古典主义;充分坦露结构,显示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的高技术派;和理性、情感的结合、抽象和历史的结合的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等等建筑思潮。建筑上的革命也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设计产品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产品形态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审美设计没有极致和终点。正如包豪斯的旗手格罗皮乌斯在《全面建筑观》中所指出的: “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于模仿和停滞不前。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包豪斯“ 本世纪20年代初,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力依凭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既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环境,又改变了人们内心的思想观念,包豪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继承了莫里斯“人性化“的一面,而更提倡创造精神。“包豪斯所开始的新的视觉语言,乃是以建立一个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视觉表现的新的文化统一体,实现文化的再结合为目标“。“这种态度是建立在把人作为尺度的整体观念上的,艺术家应该是完整的人的典型,要恢复艺术家在生产世界中的原位,与科学家、事业家一道制导自然,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具有美的形式与意义。艺术家凭他对生活进行有机安排的创造,必定会有利和促进生活之美的显现。"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包豪斯被迫解散后,包豪斯的设计家们纷纷流亡法国、瑞士、英国,而大部分去了美国。欧洲建筑和工业设计的中心转到了美国。如格罗皮乌斯在英国居留三年后又于1937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系主任。此后,布鲁耶投奔格罗皮乌斯并在美国执行建筑业务,米斯·凡·德洛暂居德国,1937年赴美国任教于伊利诺工业技术学院(1llionis lnstitueeof Technology),希尔伯西摩和彼得汉斯等也前往该校任教。克利前往瑞士,康丁斯基前往巴黎。巴耶在纽约任一家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1937年包豪斯的教师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在芝加哥筹建了“新包豪斯”,继续弘扬德国时期的包豪斯精神。后来更名为“芝加哥设计学院(1nstituteof Design Chicago)。以后又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从此,欧洲设计运动便在美国蓬勃开展,形成高潮。包豪斯的建校历史虽仅14年3个月,毕业学生不过520余人,但它却奠定了机械设计文化和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坚实基础。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既能认清二十世纪工业时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运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去创造一个具有人类高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新环境。正如格罗皮乌斯所说:“设计师的第一责任是他的业主。”又如纳吉所说:“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一样,事实上,包豪斯在调和“人”与“人为环境”的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已远远超过了十九世纪的科学成就。包豪斯的产生是现代工业与艺术走向结合的必然结果,它是现代建筑史、工业设计史和艺术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包豪斯的主要成就和影响分析如下:1.包豪斯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陈腐落伍教育观念,进而提出“集体创作”的新教育理想。2.包豪斯完成了在“艺术”与“工业”的鸿沟之间的架桥工作,使艺术与技术获得新的统一。3.包豪斯接受了机械作为艺术家的创造工具,并研究出大量生产的方法。4.包豪斯认清了“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为现代设计教育立下良好的规范。5.包豪斯发展了现代的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示出正确方向。包豪斯的设计在今天的生活中已随处可见,但当时却被人们指斥为野蛮和傲慢,是对古典文明的叛逆。尽管现在人们已用“包豪斯风格”来表示对包豪斯的尊敬,但格罗皮乌斯本人是坚决反对这种提法的,他指出包豪斯的宗旨在于反对把风格变成僵死的教条。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影响包豪斯对中国设计的影响最早是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当然新中国最早的设计教育就是工艺美术教育,比如现任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博导的张道一教授,最早就是从事图案教学和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在1991年版田自秉著《工艺美术概论》一书中,同样可以清楚的看到包豪斯思想影响的痕迹,尽管当时的理解、认识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我们还以外国近代的工艺思潮为例,作为说明。对这种物质作用和精神作用的双重属性的认识,表现为对“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的偏颇。 19世纪,英国工艺家莫里斯倡导工艺运动。由于当时正值产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制造的生活用品代替了古老的传统手工生产。莫里斯认为机器产品的粗糙简略,不及手工产品具有艺术性。因而提倡恢复手工艺生产,并亲自设计和制作家具、挂毯、壁纸,装潢等。这种工艺思想,没有注意工艺美术和时代结合,和新的生产条件相适应,以满足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新的需要,侧重于艺术性,而忽视生产性,脱离了时代的步伐,违背了历史规律。因而,只具有感性的认识,显示其偏颇性。和莫里斯形成对比的,是20世纪初的包豪斯工艺思想体系。包豪斯(Bauhaus)是1919年在德国建立的综合造型学校。早期设在魏玛,1925年遭受纳粹的迫害而迁到德绍,1932年关闭,之后,该校的主要成员纷纷流亡美国,1938年在美国芝加哥创立了美国包豪斯。包豪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建筑家格罗皮乌斯,主张艺术与工业结合。认为在工业十分发达的时代,应当利用科学成果,在工业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合乎功能的新的工艺美。机器产品虽然单调枯燥,但是机器只是工具,我们应当解决机器生产与艺术表现的矛盾,,使设计、生产、经济得到有机的统一。包豪斯的工艺思想,重视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结构的应用,并由现代工业直接创造美学价值,这对工艺美术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结合生活需要,工艺美术新领域的开拓,工艺思维的启迪,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包豪斯工艺思想强调工艺美是体现功能和运用结构的必然结果,并认为传统是阻碍机器产品设计的因素,因而认为功能就是美,并忽视民族文化传统的作用。这种理性的观念,同样也显示其偏颇性。所以,后来又产生与之相对立的重视人性的亲近感和强调个性的多样化的新的工艺思潮。”田自秉当时所说的工艺美术正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设计或艺术设计,而包豪斯的影响也一直影响至今,当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过分固守这一过时已久的理念,对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是一种障碍,无法逾越则无法创新发展。格罗彼乌斯和包豪斯的理想“把人作为尺度““平衡的全面发展“在其教育体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特别是作为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的创造者约翰·伊顿教授以东方传统的精神文化与西方的科学进步相结合,以克服所谓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危机,他十分注重启发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分为倾向精神表现的、倾向理性结构的、倾向真实再现的三种类型而予以不同的指导,伊顿的这种体系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与东方的“以意为之“的表现体系非常吻合。我国设计专业名称设置也与70多年前的包豪斯类似。以上海东华大学设计专业本科分类为例:艺术设计学院:工业造型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电脑艺术设计 装饰艺术设计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 服装设计工程 服装表演艺术本科课程:以工业造型专业的课程结构为例,其他专业课程设置大体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