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外文文献

发布时间: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外文文献

摘 要: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复杂,而非正式约束的软化、正式约束的滞后和缺位、实施机制的不健全是其制度方面的原因,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则是其技术方面的原因。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从制度方面和技术方面努力。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0)01 0080 02 会计的目标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其本质在于决策有用性,即向有关利益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和有用的信息,以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但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致使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复杂,笔者试从制度原因和技术性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分析 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套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制度由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实施机制三部分构成。有效的制度能降低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抑制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制度为人们在广泛的社会分工中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它能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会计学是经济学的分支,与会计相关的一些制度也同样符合经济学中的制度含义。 1. 非正式约束方面 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范。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因素。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意识形态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市场经济需要的合作精神、诚实信用等价值观念尚未建立起来,这样对利己主义和机会主义就失去了道德的约束。 2. 正式约束方面 正式约束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会计环境的频繁变动,使会计法规的建设明显滞后,而且现行会计法中还残留着不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在新旧法规之间就存在“真空带”。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法》中的内容有的落后于经济现实,有的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就无法实现;单位领导人如何对会计数据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也不明确。 (2)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只有制定科学、规范的会计准则,才能对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1992年11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已显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到目前为止,具体会计准则也只出台了八项,其中六项还只在上市公司中实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的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会计准则的缺位就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 (3)会计法规之间不协调。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会计法规体系内部的不协调,必然会增大经营者、会计人员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博弈空间”,增加全社会的交易成本。 (4)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社会监督主要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在我国由于注册会计师自身业务水平有限,管理体制不合理,加之职业道德的淡化等原因,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很难保持“独立性”,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3.实施机制方面实施机制是制度构成中的关键一环。离开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规则就形同虚设,“有法不依”比“无法可依”更坏。有效的实施机制应当是违规的成本大大高于违规收益。如果违规的预期收益大于违规的成本,那么“理性人”就会选择违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监督不力,使得会计舞弊被发现的机率很小,即使被发现,也只是罚款了事,很少有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和刑事处分的。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技术性因素分析 会计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技术性因素。不确定性是指事物发展结果有多种可能性。按经济学的观点,不确定性意味着在既定环境状态下人们的主观概率分布处于离散状态。不确定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与概率事件相联系,其出现的结果有稳定的概率。一是与概率无关,是一种没有稳定概率的随机事件。模糊性指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所进行的“亦是亦非”抑或“似是而非”的不明确判断。此时,对事物的性质,很难断言其归属。无论是模糊性,还是不确定性,都是事物所固有的客观属性,它们都可以使得人们在认识事物时难于甚至不能作出准确、唯一的判断。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同样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加之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中也存在着不确定性,这样,就造成会计工作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准则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措辞。在会计准则中使用最典型、最广泛的是“极少可能”、“有可能”和“很有可能”。由于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主观判断因人而异,因此,什么情况算是“极少可能”,什么算是“有可能”或者是“很有可能”,便成为影响会计选择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重要因素。 2.会计确认、计量中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会计活动归结起来就是对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并在此基础上对事项的记录、反映和控制。然而,会计确认和计量本身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如在资产的确认中,对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确认就很乏力;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残值、折旧本质上是一种估算,况且由于存在着多种折旧方法,每一种方法对经营绩效的评价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其他如外币折算、合并会计报表、衍生金融工具计价等等,也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3.对未来事项认识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未来事项由于受现在和未来各种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变化也是模糊和不确定的。虽然人们努力探讨各种预测方法,试图尽可能准确地预测,但只要我们将会计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其准确性是值得怀疑的。同时,会计本身是反应性的,导致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间存在“时滞”现象。 4.有关分析、评价方法的模糊性。人们在运用数学方法试图精确地描述原本“模糊的”事物时,往往附上若干假设的前提,而这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如计算净现金流量,以确定有价证券价格时贴现率的确定,也有若干不同标准,选用不同的贴现率,计算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又如财务比率分析从本质上讲并不严谨,比率的选择、比率的确切定义以及比率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判断和假设的色彩。 三、 对策与建议 1.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建设方面。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虚假的会计数据就不可能产生,当前,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伦理及职业道德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以及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作用,修订和完善《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对其与新的经济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加以修订,使之真正成为具体会计准则的准则,加快具体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出台步伐,以尽早形成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并体现中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完善现有的注册会计师组织管理体制,建立按企业机制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特点运行的新的会计师事务所体系,从制度上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要对企业会计行为实施严格监管,加大抽查面,以增大舞弊被发现的机率,对舞弊的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应给予严厉处罚,通过实施增大违规风险和违规成本的制度来引导、规范企业行为。 2.对于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由于这种失真是一种技术性的失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正确认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在定性的认识到不确定性普遍存在的前提下,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应该客观地看待会计信息对我们评价、决策的作用,从定量的角度来说,对于模糊性,我们可以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处理。要规范会计准则的制订,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应尽量规范不确定性措辞的使用,可以给出相对确定的概率数值范围,以利于减少主观判断上的差异,并协调国际会计差异。要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尽可能完善会计假设,规范会计基本概念,修正会计要素,根据新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要拓展财务报告,充实会计信息,通过财务报表以外的其他报告形式,揭示更多的“分析性信息”,以更加客观充分地反映由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引起的信息混淆。

[2] 石晶晶.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 河南大学, 2010 [3] 韩淑珍. 伦理学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D]. 西安理工大学, 2010 [4] 梁良.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 厦门大学, 2002 [5] 高振立.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6] 张书浩. 基于实证数据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 天津财经学院, 2004 [7] 王元章.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03 [8] 吴泵. 会计的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9] 张斗. 试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 西南财经大学, 2000 [10] 赵玮, 钟文静.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有关问题探讨[A]. 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第十五辑[C], 2003 [11] 李正刚, 李长生.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防范[J]. 对外经贸财会, 1996, (08) [12] 弓玲香, 张小拴, 赵媛. 根治会计信息失真之我见[J]. 山西统计, 1997, (06) [13] 廖洪玉.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1999, (06) [14] 石李芬.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J]. 上海企业, 2000, (11) [15] 王晓梅.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溯源[J]. 滁州师专学报, 2001, (04) [16] 宋艳.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17] 徐雪霞. 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看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1, (01) [18] 崔俊生, 邵桂兰. 整治会计信息失真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J]. 黑河学刊, 2002, (02)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传统哲学诠释胡志勇 - 财会月刊, 2006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摘要: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一样也是一种公共产品, 其生产者既包括企业管理者, 会计人员, 注册会计师这些与会计信息生产直接相关的人员, 又包括政府主管部门, 监管部门, 中介机构这些与会计信息生产间接相关的机构. 那么, 作为公共产品的会计信息出现问题后 ...被引用次数:10 相关文章 所有 3 个版本 引用会计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雷又生, 耿广猛, 王秋红, 蔡报纯 - 会计研究, 2004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本文从道德角度分析了会计道德缺失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建立和恢复诚信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的措施:明确新的市场道德准则,缩小道德自由空间,克服领导的短期化行为,建立道德监督评价机制. ...被引用次数:88 相关文章 所有 4 个版本 引用[引用] 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思考[J]唐潇泓 -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被引用次数:12 相关文章 所有 5 个版本 引用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D]裴俊红 - 2006 - ... 切实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 本文第一部分为引言,总括了对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并阐述了研究意义。第二部分界定了当今会计职业道德应包括的内容,提出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道德应具有的特定的经济功能。第三部分介绍了当前由于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给我国 ...被引用次数:7 相关文章 引用 更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会计学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邱吉福, 高绍福 - 当代财经, 2005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现行会计职业道德的沦丧较大部分是由于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引起的,其中,会计学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缺失尤为严重,因此,文章确立了会计学历教育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并针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学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出 ...被引用次数:10 相关文章 所有 3 个版本 引用[引用] 当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思考及教育途径[J]周红, 林学明 - 财会探析, 2007被引用次数:12 相关文章 引用会计职业道德探究王静 - 2010 - ...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从对道德的溯源,以及对道德、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道德概念的探索着手,简要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可借鉴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并与我国现有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比研究,进而分析了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及造成的危害。本文 ...被引用次数:4 相关文章 引用 更多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李兰兰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首先通过对财务信息虚假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加强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然后对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构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体系,最后提出了综合治理的解决措施. ...被引用次数:9 相关文章 所有 3 个版本 引用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研究袁学英 - 长安大学学报, 2005 - ... 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通过对道德、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道德的系统研究,并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予以重新界定,使之在外延上更加完善,并根据重新界定后的概念构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体系。再次,对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黄红英、郑兰先:新经济下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2). [2] 王咏梅: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1(4). [3] 赵超: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1(3). [4] 张波:我国上市公司财力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财会研究,2002(10). [5] 刘姝威: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6] 陈甦、吕明瑜:论上市公司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J].中国法学,1998(1)(1) 薛大东.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分析.财务与会计导刊.2004(1).第27页(2)(5)(8)蒋尧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虚假陈述研究.会计研究.2004(1).第42页-43页(3)(6)(9)中国证监委. 关于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违反证券法规行为的处罚决定. 证监罚字[2002]8号. 2002年4月8日(4)中国证监委. 关于对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公司及有关人员予以批评的通报. 证监公司字[2002]8号. 2002年3月25日(7)中国证监委. 关于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违反证券法规行为的处罚决定. 证监罚字[2002]10号. 2002年4月23日(10)中国证监委.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 证监罚字[2003]7号. 2003年4月21日(11)中国证监委.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证监会计字[2004]1号.2004年1月6日.(12)中国证监委. 关于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违反证券法规行为的处罚决定. 证监罚字[2002]9号. 2002年4月8日(13)中国证监委. 关于吊销孙炜从事证券法律业务资格的处罚决定. 证监罚字[2002]7号. 2002年4月6日

会计专业诚信课题论文参考文献 [1] 葛家 澍 .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工业出版社,1999.[2] 李玉敏.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3] 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孟凡利.会计基础知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李勇.大力推进行业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农业会计,2003,(1):8-9. [3]阎达五,支晓强.论会计管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3,(1):10-13. [4][美]丹尼尔·史普博.管制与市场[M].余晖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8 2.李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 会计粉饰问题研究[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6 3.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6-12 4.赵家保,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及治理[J],会计研究,2002,4:185-186 5.李志芳,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剖析[J],财会月刊(会计),2002,2:39 6.罗正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会计研究,2002,8: 33-36 7.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J],会计研究,2003,1:25-30 ;

[2] 石晶晶.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 河南大学, 2010 [3] 韩淑珍. 伦理学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D]. 西安理工大学, 2010 [4] 梁良.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 厦门大学, 2002 [5] 高振立.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6] 张书浩. 基于实证数据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 天津财经学院, 2004 [7] 王元章.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03 [8] 吴泵. 会计的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9] 张斗. 试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 西南财经大学, 2000 [10] 赵玮, 钟文静.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有关问题探讨[A]. 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第十五辑[C], 2003 [11] 李正刚, 李长生.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防范[J]. 对外经贸财会, 1996, (08) [12] 弓玲香, 张小拴, 赵媛. 根治会计信息失真之我见[J]. 山西统计, 1997, (06) [13] 廖洪玉.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1999, (06) [14] 石李芬.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J]. 上海企业, 2000, (11) [15] 王晓梅.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溯源[J]. 滁州师专学报, 2001, (04) [16] 宋艳.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17] 徐雪霞. 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看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1, (01) [18] 崔俊生, 邵桂兰. 整治会计信息失真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J]. 黑河学刊, 2002, (02)

会计信息失真的论文答辩ppt

首先是封面页

要点:

1、论文题目清晰明了,字号最好最大,能够一目了然。

2、需要标注好答辩人和导师姓名。

3、适当添加学校元素,丰富画面。

其次,目录页需要清晰明了,一般需要包括课题背景、课题现状、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和解决方法和致谢内容,可根据自身论文情况做调整。

再次,每个部分的内容需要简洁明了,能够一语中的,最好是能够列要点,而不应有太多冗长的大片文字。在讲解研究思路时可以适当地添加逻辑线,图文并茂。在展示实验结果,也需要表格、重要数据的展示辅之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最后,尾页要致谢,感谢导师们的聆听。

1、首先,PPT封面应该有:毕设来题目、答辩人、指导教师以及答辩日期;2、其次,需要有一个目录页来清楚的阐述本次答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接下来,就到了答辩的主要内容了,第一块应该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4、之后,是对于研究内容的理论源基础做一个介绍,这一部分简略清晰即可;5、重头戏自然是自己的研究内容,这一部分最好可以让不太了解相关方面的老师们也能听出个大概,知道到底都做出了哪些工作,研究成果有哪些,研究成果究竟怎么样;6、最后,是对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展望。7、结束要感谢一下各位老师的指导与支持。下载精美的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就到怪人网

摘 要: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会计领域中的一大痼疾,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它一直是世界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因此,研究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何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信息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218-01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不单纯是一个学术理论问题,或是一个经济问题,它更是一个需要从源头上去治理腐败的政治问题。揭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1 会计信息失真界定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包括依据原始凭证所作的进一步处理)不符。会计信息失真有多种表现,归纳起来看,不外两种类型。从横向看,信息流向失实。从纵向看,流量失实。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真实经营成果之间的差异,包括准则制定模式等缺陷造成的制度性信息失真和公司治理等缺陷造成的行为性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会计凭证提供的信息失真。在所有的虚假会计信息中,会计凭证作假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起源。在账务处理程序中,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是基础,凭证错误将导致一系列的错误信息。二是会计账簿生成的信息失真。三是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失真。四是审计报告信息失真。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与可靠程度的重要标准。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法制观念淡薄,执法不严,处罚不力 我国虽然颁布了《会计法》、《公司法》、“两则”等一系列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但是,对公司会计信息造假往往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削弱了法律的效力,由此造成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在工作中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够严谨,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一些监督者存在逐利、侥幸、从众和攀比心得,与企业公司串通一气,合伙作弊,使造假信息更具有隐蔽性,被揭露的概率很小。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日益严重。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有待提高 会计工作是直接涉及国家、单位、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面经济利益的活动,会计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和分析都离不开其会计人员的劳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自觉或不自觉地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仅会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使其决策失误,而且会导致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扰乱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助长贪污腐化之风,使社会风气败坏。 单位领导人的主观操纵做假 许多单位负责人或者主管部门的领导,为了体现“政绩”,随意调整会计报表的数字。而且企业领导仅仅把会计人员当作账房先生,会计人员对领导惟命是从,在经营者的授意下,提供虚假的会计报表信息在所难免,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有的单位领导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频繁的调动财会人员,使单位会计工作不能正常地、连续地开展。有的企业领导人打着保护集体利益的旗号,采取对策,篡改和歪曲会计数据,达到减少利润的目的,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逃避税收,截留收入,化公为私。通过虚增利润、掩盖亏损来取贷款,虚列数据来掩盖其贪污受贿的罪行。 审计监督体制不完善,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恶性循环 虽然我国拥有由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部门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但是,现行会计监督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存在内部监督的缺位,外部审计会屈服于企业巨大的经济利益之下,对某些客户弄虚作假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但起不到监督作用,有时还起到掩护的作用。出具无保留意见,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主管部门缺乏完整配套的 规章制度 措施保证,已有的一些制度也是原则规定多而具体规定少,政策导向多而程序规范少,定性规定多而定量规定少,并且没有明确而强硬的制度规定和手段对其予以制约。 3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项极其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加强会计规范建设、完善会计信息形成机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理顺各方利益关系等多方面下功夫。 加强法律监督,加大对会计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 逐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有效增强会计监督的影响力。为对会计造假者进行有力震慑,财政部加大了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建立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将每年检查的结果和处理处罚情况向社会予以公开曝光。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大增强了会计监督的威慑力和影响力。 完善和加强会计外部监督制度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一项重要措施 要完善和加强政府部门的会计监督,完善社会审计监督制度,切实提高注册会计师服务质量,优化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发挥注册会计师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要规范质量控制,加强风险意识,严格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准则》,自觉遵循职业道。 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主体责任 《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单位负责人应承担主要责任,明确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这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一是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二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单位负责人要切实承担会订责任主体的职责,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内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应当加强”。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更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会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秩序的好坏,影响着社会诚信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另外,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后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4 结语 尽快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财务会计信息诚信披露制度;找寻缺失已久的诚信,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环境,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很好的发挥会计职能,有助于市场的有序运行,使会计工作上一个新水平,使会计真正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国经济腾飞的作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彻底治理和解决,对诚信的回归,对经济的持续增长,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双凤.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1). [2] 赵静.浅谈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

PPT的安排第一页:论文题目,作者,指导老师等第二页:摘要,即你的论文的中心思想第三页:目录,表示你论文的思路、框架结构然后,逐项论述。中间可穿插系统演示。如果以上觉得麻烦,推荐你找哪种专门帮忙代做的人,我以前有找过优易做这个团队帮忙,播出来的效果还可以吧!注意事项1.需要概括性的总结你的论文结构,脉络要清晰,条理性强。2.PPT页数。20分钟的答辩时间,30页内容足够,主要是你的讲解,PPT是辅助性的。3.幻灯片的内容和基调。背景适合用深色调的,例如深蓝色、蓝色。字体用白色或黄色的黑体字,显得很庄重。也可以用宋体字加粗的字型。无论用哪种颜色,一定要使字体和背景成明显反差。不要用PPT的自带模板,要自己做,简单没关系,纯色也可以。拒绝花哨和轻浮!PPT上字要大,一张PPT上,字不要太多,行距别太密,小字会看不清,最终结果是没人听你的介绍。图的效果好于表,表的效果好于文字。最忌讳满屏幕的都是长篇大段的文字。的确需要文字的地方,要将文字内容高度概括,简洁明了。能引用图或表的地方尽量引用图、表。4.要熟悉自己的论文,应预先演练过。用一个流畅的演示来打动评委是聪明的。5.最后记得要真诚地感谢学校和老师,煽情点没关系,别假就好。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答辩视频

会计论文答辩题目

论文答辩是导师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而进行的环节.以下是我整理的会计论文答辩题目,欢迎阅读.

1、你的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学术论文的方式进行,主要是通过对书籍、报刊的阅览与浏览网站寻找大量相关材料及信息,综合整理,系统分析,并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以及分析手段,对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以及经验,对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提炼,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和提升方法.

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

目前,我国已颁布的会计职业存在着体系不完善、条款可执行性差等诸多问题.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对经济组织法人代表诚信道德教育,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建立健全对会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们认清会计职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会计专业的综合优势,更好的发展.

3、你选题的缘由是什么?研究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

我国已颁布的会计职业存在着体系不完善、条款可执行性差等诸多问题.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对经济组织法人代表诚信道德教育,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建立健全对会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们认清会计职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会计专业的综合优势,更好的发展.

4、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怎样在你的文中体现?

现状分析、提出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5、经过你的研究,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

首先我必须正面诠释我的论文性质,作为一篇本科学士毕业论文,我确实用心完成了我的学习任务,但如果一旦将论文的框架与概论进行实际运用,它还是浅显、不成熟的.其结果也就有可能成为理论性上的成功或实际运用上的短板,但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份微薄的补充.

正面:通过社会调查和资料查阅,分析现状,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负面:理论性过强,实际运用性有待于商榷,实际操作需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旅游产业点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6、论文中的结论、建议或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具有.虽然相对于专家性的研究、指导具有一定的不足,但根据资料查阅和社会调研,所得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及策略在配合当地实际情况及各界力量努力的基础上还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7、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8、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附:会计论文参考题目

一、财务会计方向

1、民营企业会计监督研究

2、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3、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4、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5、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思考

6、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研究

7、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探讨

8、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9、浅析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0、对资产减值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

11、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2、会计计量对企业会计收益的影响

13、谈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14、谈如何做好一个出纳员

15、商誉的计价与会计处理初探

16、论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17、论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

18、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19、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20、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

21、浅析如何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22、试论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及治理

23、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24、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25、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26、浅谈企业的诚信管理

27、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初探

28、新时期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析

29、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探析

30、或有事项会计处理浅析

31、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

32、浅谈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

33、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探讨

34.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监督的影响

35. 刍议现代经济下的融资租赁

二、税务会计方向

1、所得税会计探讨

2、论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4、.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5、纳税人权利及其保障初探

6、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 5

7、消费税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8、商品包装物租金,押金涉税会计处理探讨

9、税务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10、债务重组涉税会计处理

11、论对外投资涉税会计处理

12、论企业合并与分立涉税会计处理

13、现阶段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利弊分析

15、论税收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7、论信息不对称与税收征管

18、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

19、论企业费用支出中税务因素的财务策划

20、税务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容与冲突剖析

21、论视同销售涉税业务会计核算

2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三、会计电算化方向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2.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3.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研究

5.解决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的对策

6.关于账套初始化的研究

7.硬件发展对会计电算化的促进研究

与会计电算化

9.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研究

10.浅谈知识经济与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

11.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12.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13.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14.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

15.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16.试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17.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18.对电算化会计中会计方法的思考

19.会计电算化初始化应注意的内容

20.电算化环境下会计用印的管理

21.会计电算化引起的企业损失及对策

22.会计电算化替换手工账及试运行浅析

23.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4.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和解决办法

25.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

26.会计电算化使用方法和技巧

27、网络环境下电算会计的发展方向

28、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29、论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

四、财务管理方向

1、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2、浅议企业应收账款风险

3、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方式探讨

4、应收账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5、关于××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研究

6、浅谈企业的现金管理

7、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8、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9、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10、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12、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途径与措施

13、利润操纵的现象及对策

14、对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

15、关于××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

16、浅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方法

17、浅谈企业财务风险

18、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

19、浅谈企业融资的途径和方法

20、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21、论股利政策的选择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 8

22、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3、浅谈企业存货管理与控制

24、浅淡村级财务管理

25、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评价

26、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27、债务重组的利弊分析

28、成本控制的若干问题探讨

30、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浅议

31、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例证分析

32、企业财务目标取向分析

34、浅析企业集团财务风险

35、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36、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五、审计方向

1、浅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2、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

3、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

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思考

5、财务欺诈的成因及防范

6、浅议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7、会计报表作弊的方式及审计策略

8、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9、如何进行货币资金审计

10、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1、识查假账的主要方法

12、货币资金审计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3、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14、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

15、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16、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

17、原始凭证失真及解决办法

临近毕业季,大家对论文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了,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论文答辩了,有些学校的老师会比较严格,但是只要我们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就可以轻松解决!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论文答辩要注意的问题吧!

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主答辩老师在具体的出题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理论题与应用题相结合的原则。一般地说,在三个问题中,应该有一个是关于基础理论知识的题目,有一个是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第二,深浅适中,难易搭配的原则。即在三个问题中,既要有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又要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同时,对某一篇论文所提问题的深浅难易程度,应与指导老师的建议成绩联系起来。凡是指导老师建议成绩为优秀的论文,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难度就应该大一些;建议成绩为及格的论文,答辩老师应提相对浅一些,比较容易回答一些的问题。第三,点面结合,深广相联的原则。第四,形式多样,大小搭配的原则。三、答辩者(论文作者)的准备答辩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答辩者的准备。要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在答辩者一边。论文作者要顺序通过答辩,在提交了论文之后,不要有松一口气的思想,而应抓紧时间积极准备论文答辩。那么,答辩者在答辩之前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准备呢?首先,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列心中有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第四,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还有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过程中确已接触到了并有一定的见解,只是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等等。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是怎么形成的等等。

在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蓝田股份、郑百文、银广厦、红光实业等)和美国资本市场一连串丑闻(安然事件、世界通信公司案等)惊曝之后,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会计学界、经济学界乃至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杨雄胜,2002;李心合,2002;张维迎,2002;王善平,2002;等);政府部门也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朱总理在为三个国家会计学院提了“不做假帐”的校训后,在世界第十六次世界会计师大会上再次要求所有会计审计人员必须作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恪守独立、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已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布什在一系列会计舞弊案后也提出:“一切破坏公众信任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即,以“己之诚实”换“他人之信任”。一个主体若长期诚实守信,就形成自己的信誉。诚实信誉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王善平,2002)。同样,会计诚信是指随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界对社会的一种承若。即以会计诚实守信的态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本文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对会计诚信的原因及其治理作一探讨。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会计诚信问题的表层原因 美国一系列财务丑闻表明,各大会计公司可以为了咨询费而默认公司或助其造假,独立董事不独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默许经营者的造假行为而不顾中小股东的利益;在我国,郑百文公司前后三年采取虚提、返利、费用挂帐、无依据冲减成本、费用跨期入帐等手段,虚增利润1. 439亿元;琼民源、大庆联谊、银广厦等证券市场舞弊案无不牵涉到注册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这一系列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据调查,当会计人员同本单位负责人意见产生分歧时,只有16. 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该做到坚持原则,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中会计人员应负的责任方面,有38%的会计人员主动出谋划策、配合作假行为。(韩传模、郝景昭,2002)因此,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是会计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只重技术传授不重道德教育①又是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的重要原因。 会计教育重技术轻道德,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只是会计诚信缺失的一个表层原因,但不能因此认为不重要,在相同的制度安排和相同的背景下,不同的会计人员将会有不同的选择,正如前面所讲的调查中,毕竟还有部分会计人员能坚持原则、“不做假帐”。 (二)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光从表面找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找出其深层原因(制度原因),才能从制度安排层面上解决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导致会计失信危机,实际上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是由人的有限理性和制度安排的不合理所共同引起的。在此,我们不讨论人的有限理性问题,仅从制度方面进行分析。 1、制度本身的缺陷。法律制度越健全,不讲信誉的成本就越大,人们就将越讲信誉(张维迎,2002)。对于会计制度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会计制度制定机构的不合理性极其所制定的会计制度本身的有效性是会计诚信形成的基础。下面将从我国会计制度(以会计准则为例)的制定机构及制定程序和会计制度及相关层面寻找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实证研究表明,会计准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手段,还具有经济后果,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是一个政治程序。因此,一项准则的出台是综合各方面力量的结果。一项准则制定如没有经过允当程度(dueprocess),则很难达到使各利益集团“均衡满意”的结果,从而使得不能从准则中获得好处的集团违背准则的可能性增大,会计诚信问题可能因此而生。这就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出了要求,即独立性和广泛的代表性。独立性是指准则制定机构不应受到少数利益集团的控制,而是自主地根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定科学、公正、合理的会计准则;广泛的代表性则是指制定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能代表最广大的利益集团的利益,让各方都参与到这个规则的博弈过程中来。我国会计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制定的,它是一个典型的政府机构。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准则制定模式是与我国国有企业的优势地位、会计职业界的不发达相适应的,但也应该看到其不合理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权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以政府为主导的准则制定机构也应当吸收更多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的代表。另外,目前参与准则制定的人员多是刚从院校毕业的、对会计实践经验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的“书生”(刘峰,1996),容易出现准则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我国会计准则形成过程的“隐蔽性”②和社会各界参与程度的不够,一方面,势必影响会计准则的普遍可接受性和合理性。各企业、利益集团当不能在准则制定阶段维护自己的利益时③,就在事后(即执行当中)违背诚信原则,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的。另一方面,这种准则制定过程实际上是没有提供一个供社会多利益集团(包括政府)重复博弈的机制。而这是信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张维迎,2002)。 要使当事人的不诚实行为能被及时地发现,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是关键,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市场的完善程度,二是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市场机制越完善,信息不对称现象越少,信息的传递也会越顺畅,但要想市场机制达到理想的完善的状态是不可能的,因而就要设置第二因素来克服第一个因素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它虽然无法完全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但可有效抑制这一现象的发生④。当前,我国由于制度弊端导致审计公司无法保持独立性。如在98年以前,中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由政府经营,从而很容易受到政府的干预。另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结构也存在极大的弊端。其结果是审计公司缺乏诚信舞弊的积极性,企业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牺牲“会计诚信”,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合谋生成“内幕”信息,从而无法形成社会与企业之间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当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经理层的不诚信行为由于信息传递机制的问题不能被委托人或监管机构所及时发现,其违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时,经理人员必然会违背会计诚信而去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会计诚信”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承诺———诚实、信用,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现行会计制度的安排(正式或非正式)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将决定会计诚信,这就涉及到会计制度本身的有效性问题。因为合理、有效的会计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会计诚信程度的高低。既定制度安排下,只有诚信对谋取利益有助的情况下,诚信才能真正为本(陈新权,2002)。这对会计制度安排的要求就是以利益导向为基础,即当遵守会计法规时,不但诚信可以提高,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无形资产价值,使得不遵守法律所带来的收益小于遵守法规带来的收益。 2、会计制度执行方面。(1)我国发展股市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国有企业融资,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程度是本地区政府所高度关注的,而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的总体情况。因此,各级政府将会极力为本地区企业的上市融资出谋划策,这是因为资金的融入一方面可能帮助贫困企业脱困;另一方面,大量资金的注入将增强本地经济的活力指数,而在当前情况下,每年上市的公司数额有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结果将是实行上市配额制,这又进一步促进当地政府对企业上市的干预度,甚至不惜往要上市的企业注血,如在“猴王”的上市过程中,宜昌市就曾拨划500万元给其做“效益 ”。政府干预的表现就是对企业管理层,大股东作假帐、造效益行为的纵容和对注册会计舞弊的默许甚至指使其作弊。地方政府由一个市场公平秩序的维护者、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沦为”一个会计造假的幕后指使者。我国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的另一个部门是中国证监会,它其实也是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一方面它不希望虚假会计信息上市,因为由涉假会计信息所引发的资本市场危机是其工作失误的表现;另一方面,它又要贯彻中央政府的主要方针、政策(刘峰,2002)。证监会的这种两难处境使其无法很好地履行监督的义务,在维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和贯彻中央政策方面出现“一边倒”的倾向。这种政府监管的形同虚设连同和社会监管的乏力,企业内部监管的薄弱使得理性经济人更加“理性”,更加懂得如何运用“诚信成本”换取经济利益。 (2)对违规上市公司惩罚机制的不合理和力度不够也是良好的会计诚信难以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⑤一方面,未给予当事人严厉的惩罚。在郑百文造假的处理中,只对董事长、总经理等12人和参加作弊的注册会计师进行了行政处罚。据《财经》杂志报道,1981年以来,只有大约10名会计师因作弊行为而被剥夺了再从事这一职业的资格。另一方面,惩罚的范围不够,大量的上市公司舞弊案都与当地政府的默许、幕后指使有关,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几个参与造假的政府官员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3、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公司制度缺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二、会计诚信问题的根源 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越高,不确性越大,用正式契约(制度)对社会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规范的成本也就越大,非正式契约作为替代品发挥作用也应该越大。但非正式契约履行的基础是诚信。因此,市场经济越发展,对诚信的要求也就越高。从这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也是一种诚信经济。要使社会诚信的发展跟上市场经济的需要,就需要使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换言之,当经济、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发展完全同步,平衡发展,诚信将不再是一个问题。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诚信(会计诚信)产生的根源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要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完全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故严格意义上的诚信也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日常所讲的诚信社会中的“诚信”是有一个度的。即以能够维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为限。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人们头脑中还大量残存着计划经济和封建残余思想,而市场经济却在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尤为突出,其引发的结果就是诚信的缺失(会计诚信只是其中的一个较突出的方面)。因此,对会计诚信的治理绝不能就会计诚信论会计诚信,必须把它放到整个社会、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之中去加以考虑和治理。 三、治理对策 与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相对应,对其治理也应该从五个不同的层次着手。 首先,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⑥会计诚信教育要从课堂开始抓起,注重对即将走向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的教育,注重对已经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的诚信品质的培养,从而营造会计诚信氛围,培养会计诚信精神,塑造企业诚信形象,打造会计诚信品牌。在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注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必要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由“良心主导”型转向“基于规范型”的会计职业道德模式(田昆儒,苏亮,2002)。另一方面,推行信息档案制度,形成良好的社会诚信舆论氛围,建立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的个人信息档案,并向全社会公开。对信誉严重不良者,各单位严禁聘用,从而促使单位个人珍惜自己的信誉。不仅如此,还要使我国逐步形成良好的诚信舆论氛围,人人蔑视造假者,让造假者成为“过街老鼠”,无地自容,这样的舆论氛围的监督是市场经济得以良性运转的基础。 其次,加强会计制度方面的建设。会计制度建设包括会计制度本身和会计制度执行两个方面。前面我们分析了会计制度本身的有效性对会计诚信有着基础性的影响,但在我国,相比较而言,会计制度的执行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留有过多的灵活性,是财务报告粉饰的重要前提。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应该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予以完善,主要包括:适当调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1)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众所周知,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重要质量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孰轻孰重,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如果一味强调借鉴国际惯例,盲目侧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则可能加重财务报告粉饰的严重性,因而,当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为重要,这是我们审视我国近几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后得出的结论。(2)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尽可能地明确规范,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可能性。同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若过于强调统一性,不给会计人员以适度的专业判断空间,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二是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的信息披露问题加以规范。信息披露中主要存在两大类问题:第一是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披露总是抱着能够少披露就少披露,能够不披露就不披露的心态,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应该主动承担的义务和股东应该获得的权利。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了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包括临时报告披露的随意性和定期报告披露的滞后性。150家上市公司中,就有87家上市公司未履行重大事件的披露义务。第二是信息披露的虚假性。这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问题:(1)虚增利润;(2)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实;(3)披露内容虚假或具有误导性的信息;(4)盈利预测弄虚作假。要从根本上解决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必须加强公司治理,强化监事会等监督机构的职能和作用。为减少会计欺诈事件的发生,审计师、公司管理层及财务专业人员之间必须建立合作关系,营造无虚假财务申报的环境,提高各级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计反假意识,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真实披露承担法律责任。对公司提供虚增利润而导致给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要实行经济赔偿责任。 第三,要保证会计信息传递机制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管理。解决会计制度和中介服务方面的问题可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1)将地方政府和有关监管机构(如证监会)纳入责任主体,使它们对自己造假责任和监管失职负责。(2)建立民事赔偿制度。从中国证监会对违规公司的处理来看,都是以行政处罚为主,以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为辅,这是不尽合理的。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美国,让证券违法最为胆颤的不是行政诉讼或行政处罚,而是小股东提起的民事诉讼要求民事损害赔偿(汤立斌,2002)。民事赔偿制度的建立可使得管理当局、中介机构违规的成本增大到其违规的收益,从而减少他们违规的动力。 第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这包括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其次是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三是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就是要把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四是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五是建立和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六是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的财务行为。第五,从诚信产生的根源着手,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氛围。前面论述了诚信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对会计诚信的治理还应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角度进行,这就涉及到政治体制的改革、法律制度的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培养,这必将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来源:

会计信息失真的论文答辩稿

会计失真原因的另类分析及治理对策摘要:对于会计失真的分析普遍地是将其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为了对症下药,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从会计不实与会计造假两个方面分析原因,才能使对失真的法律责任的衡量与诚信标准的度量挂起钩来,并从这两个不同性质的会计信息失真类型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不实;会计造假;原因;对策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社会交易费用越来越高,且误导政府监管工作,使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单位机构的财务风险,致使整个社会经济陷入危机之中。因此,有必要对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做进一步分析,寻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会计信息真实性相反,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社会及公众的相关决策带来误导的一种会计工作现象。为了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需要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恰当的分类。有关这一方面的分析,普遍地是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可能是主观理解的局限性,也可能是客观设计的局限性)引起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情形。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操作原因。这种分类是从纯技术角度出发的,它不能明确地把会计信息失真与责任度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本文从会计有意造假和会计无意不实两个角度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独到的分类。会计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先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会计的无意不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至于如何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不实,主要有以下四个标准: (1)当事人有无造成失真的主观愿望; (2)失真在会计核算中暴露的程度; (3)责任人是否得到经济及其他利益; (4)会计纠正是否顺利。只有准确运用这四个标准,划清会计失真的类型,才有助于具体分析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深层原因。(一)会计不实的原因分析1.会计工作自身因素的限制。这些因素大致包括: (1)会计程序与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其中某些适用的程序和方法,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如经营政策、财务政策、经济效益的调整等)加以合法的变更。正是由于会计程序和方法有了可选择的空间,自然就会产生会计结果的不确定性。(2)会计判断的复杂性。有很多会计业务处理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知识水平和实际驾驭能力,所以不同阅历、不同知识背景的会计人员所做出的判断往往是不同的。(3)价值与价格的背离。会计信息是一种以货币形式对价值运动进行反映的财务信息,由于价格与价值之间的背离致使会计信息经常存在偏离实际的情况;加之企业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往往不同步,使会计计量不可能达到与价值在量上完全一致的精确程度。(4)在会计技术中,判断和估计的应用贯穿始终。会计信息的加工交换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的,由于假设的不确定性使会计信息具有不确定性。2.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较低。现实中,会计人员受过大专以上会计教育的只占少数,未受过真正的会计专业训练和考核的占多数,因此,不少人员对会计法规、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认识不够,理解不透,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错误。另外,一些单位在会计聘用制度上不是任人唯贤、量才适用,而是相互拉拢、任人唯亲,致使会计从业人员业务不成熟或技术低下,不能正确地应用核算程序和方法。3.会计的法制环境不完善。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尤其是会计改革以来,新的经济情况不断出现,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建立健全,同时,现有的制度、法规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状况的不断变化,不免带有主观性和“时滞性”,且各种规范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现实情况,由此生成的会计信息与客观实际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出入。4.会计准则具体应用的可选择余地过大。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比如,重要性原则的应用,由于舍弃了那些相对不重要的信息,就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二)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1.社会价值观念的滑坡。社会普遍认为会计人员造假是会计人员见利忘义、道德败坏造成的,这罪名对于会计人员未免有点太过分。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之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联想当前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和思想文化的同时人们也学到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其思想随之发生了变化。会计信息提供者和监督者必然也会受社会的影响。作为会计工作者,其会计造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领导压力外,还有社会的压力。例如,有些企业领导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但这个领导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改善企业职工待遇,或者为了粉饰企业财务现状,美化筹资形象等。此时,会计人员不顾一切坚持会计不造假,甚至公然向监督机关揭发,那么他不仅不能继续留在原来的工作岗位或者受到加薪奖励,而且很可能失业。2.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如企业与经营者的合同是采用完全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合同的谈判是一次完成的,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在事先就被一次性规定了。这种合同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及时地按照经营者所做的贡献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奖励。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诱发了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处于变革的年代,可变因素太多,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企业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设监督。因此,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改变经营者的目标函数,抑制其“偷懒”动机;另一方面又没有恰当的监督机制,减少经营者“为所欲为”行为。这样,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违反制度带来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这就使得个体有了实施违规行为的社会及心理基础,并促成了个体的违规行为。3.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利益主体。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谁拥有经营权谁就作为企业的直接管理者,就有可能左右会计操作,导致会计信息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造假。4.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受限。会计工作的独立性问题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即被赋予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双重职能,既有对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监督的职能,又有对企业经营者监督的职能。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应该没有利益关系,监督者在人事上、经济上应独立于被监督者。会计工作要做到如实反映经济活动,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就必须在经济上、人事上、法律上独立于企业存在。但经济控制论认为,会计只是经营者管理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人员在经营者的领导下,会计人员在组织上、经济上依赖于经营者,且在法律上没有独立地位。正因为目前会计人员还不能够独立于企业存在,所以会计工作也就很难做到超然第三者立场而不造假。5.违规主体与处罚客体常常错位。在一般的社会观念中,人们通常把会计违规的责任归咎于会计人员,而忽视了幕后的策划者和操纵者;或者把对经营者的处罚转嫁到单位头上,这样就出现了处罚客体不是违规主体的错位问题。在惩治这种违法犯罪活动的立法指向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例如, 1999年新颁布的《会计法》第六章第四十三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于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中就可以看出其对于企业经营者的处罚仍很轻,而对于会计人员和单位的处罚较重,而处罚的结果往往是会计带人受过。6.会计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会计信息造假已形成了局面,但是受查处的依然是少数,可见外部监督没有起到作用,缺乏连续性、制度性,这种不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使会计造假有了生存空间。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一)会计不实的治理对策因为会计信息不实主要是由于客观环境等因素所引起的,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建立健全,会计人员专业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会计信息失实是可以规避的。1.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首先,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财会和会计师从业资格条件。其次,建立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的专业资格“考、评”结合的制度基础上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最后,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切实帮助他们积累经验,更新知识。2.缩小会计准则具体应用的可选择空间。首先,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规划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科学性和超前性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使会计的改革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其次,要注意协调好有关利益集团在准则制订和执行过程中的相互制衡关系,使各方利益都能够在有关准则中得到充分体现,以消除或减少其对准则的抵触行为,增加制度的透明度以提高准则、利益的认同感。再次,参照国际会计惯例,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选择的范围。最后,在运用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标准对会计事项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反映过程中,不能凭主观臆断,而要立足于客观实际,要符合政策法规、准则、制度的规定。3.改善会计工作的客观环境。首先,充分估计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力争在事前控制会计不实的问题。其次,要大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具体包括: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与保管制度,建立健全原始记录、档案制度,等等。最后,要切实将财务公开制度和年度审计报表制度引向深入,营造会计信息逐步向“透明”、“阳光”过渡的客观氛围。4.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在财务信息透明度方面,要求企业不但要综括反映还要明晰解释,不但要全面报告还要重点陈述,不但要主要揭示还要附加说明,不但要披露当前期间还要提供以前期间。只有这样才能规避会计披露环节的无意不实。(二)会计造假的治理对策相比会计不实,会计造假是由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并且是会计信息失真中最严重的一个方面。因此,会计信息造假就应该成为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的重心。1.树立全社会的诚信观念。只有全社会对诚信有了高度的认同感,造假行为也就失去其社会根源。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从思想上治理会计造假。2.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得到的薪金与奖励和所承担的责任相平衡,他们才能够正常的工作。并且应该对举报者进行奖励,由于不能完全排除举报者姓名被泄露的可能,检举人就有可能被打击报复,所以要使知情者积极检举,就应该给予奖励,使他们所冒的风险能够得到收益。3.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企业内部通过治理结构的创新,努力使企业内部权利得到相互制衡,形成互相监督的局面;企业外部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等监督工作,使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制止,减少损失。要从立法上对造假行为的主要责任者的法律处罚予以加重,使直接受益人不敢授意、指使他人造假。4.改革中国的会计师制度。按中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既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制,也可以是合伙制,两者在开展会计业务方面具有同等资格,所出具的会计报告也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但两者在承担清偿债务的法律责任上存在极大差别。与合伙制相比,公司制事务所出现执业过错,出资人既不负担无限责任也不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大多数会计事务所承担的责任较小(有限责任),进而才参与公司会计信息造假,出具假的审计报告。如果实行合伙制,那么会计事务所为了自身利益就只能规范执业。这样经过对会计师制度的改造,就可以加强民间审计的作用。5.实行会计委派制,国家应当设立专门的会计局实行会计委派。会计委派制的实施,首先要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委派人员只对企业的会计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不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予以干涉。如果企业有违法行为,应该有专门的执法机构进行查处。其次,为了防止委派人员与企业经营者形成默契或由于工作原因委派人员无法再在原企业进行工作,委派人员应该定期更换。再次,对委派人员进行有效的考核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最后,把委派人员的收入与被监督企业相分离,使会计监督工作具有独立性。对于委派人员工作成绩突出的,应该给予奖励,使委派工作能够收到实效。会计委派制为会计人员独立履行职能提供了条件,从制度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可以实现有效的外部监督,使年度审计以及其他形式的定期审查变为日常审查。总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级管理机构必须认真执行各项治理措施,全面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参考文献:[1]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 2002,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4]陆建桥.后安然时代的会计与审计[J].会计研究, 2002, (10).

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主答辩老师在具体的出题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理论题与应用题相结合的原则。一般地说,在三个问题中,应该有一个是关于基础理论知识的题目,有一个是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第二,深浅适中,难易搭配的原则。即在三个问题中,既要有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又要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同时,对某一篇论文所提问题的深浅难易程度,应与指导老师的建议成绩联系起来。凡是指导老师建议成绩为优秀的论文,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难度就应该大一些;建议成绩为及格的论文,答辩老师应提相对浅一些,比较容易回答一些的问题。第三,点面结合,深广相联的原则。第四,形式多样,大小搭配的原则。三、答辩者(论文作者)的准备答辩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答辩者的准备。要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在答辩者一边。论文作者要顺序通过答辩,在提交了论文之后,不要有松一口气的思想,而应抓紧时间积极准备论文答辩。那么,答辩者在答辩之前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准备呢?首先,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列心中有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第四,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还有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过程中确已接触到了并有一定的见解,只是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等等。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是怎么形成的等等。

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 会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经营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本文主要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理论,首先对会计信息管理失真问题进行了简单概述;随后,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出现的内部控制原因;最后,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措施,旨在内控准则指导下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推动社会化企业内控管理水平。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资本市场的竞争,社会各界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关注。各企业的财务报告披露是公众了解企业的一个窗口,因此,失真的会计信息、虚假的财务报告无可避免地将给企业乃至社会带来重大负面影响。2008年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相关指引,为分析会计信息失真、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系统的指导意见,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

一、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表现

(一)核算失真

一切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基于通过会计核算的方式,对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和确认,以计量报告的形式,为后续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但是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主观上适用核算办法选择错误,系统原因导致账目错误等不良现象,从而容易导致企业各项经营和管理费用计算失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

(二)信息披露失真

企业财务报告及其报表附注等是企业一段时间经营成果的总结和体现,上市公司需要将自己的财务报告对外披露,国有企业需要将自己的经营成果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披露,其他类型的企业也需要生成财务报告以便其管理者或股东了解企业营运情况,但在这个披露的环节,往往也会出现信息披露内容与实际经营成果不符、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现象,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判定。

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原因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相容岗位未有效分离,企业决策出自“一言堂”,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机制,这样的企业财务核算工作无章可循,会计信息披露无法可依,谈何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

(二)控制活动执行度差

企业在组织开展内部控制活动中,针对会计信息失真制度有制订但是执行性差,例如,企业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出纳不能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但某财务主管因人手不足仍由出纳编制,且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导致了出纳私制银行对账单和余额调节表,不能真实体现企业实际账户余额,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的内控制度未有效被执行,同样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出现错报。

(三)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畅通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畅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畅通导致了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获得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基层财务人员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传递给管理者,导致企业投资失误造成损失,如德国国家银行向雷曼兄弟打款3亿欧元就是因为在要命的10分钟内信息沟通不畅导致。

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根据前文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可以了解到,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许多,对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市场环境的整体稳定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提高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视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彻底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提升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效率。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对财务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训极其重视,如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对新进财务类大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脱岗岗前培训,重点对企业的'财务电算化系统和企业内控制度等进行系统培训;工作过程中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培训,通过道德讲堂和廉政教育,提高公司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企业内部控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综合管理质量。比如,我国某地区的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人员明确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会计信息核算管理工作的影响。因此,企业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模式,对企业内部的股权结构进行了分散性优化。通过将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建立在多元化、分散性以及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股权结构之上,有利于将企业原本单一化的股权结构和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设计。从管理层面上加大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构建新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从企业内部职工的角度出发,积极地组织各项培训和管理活动,提升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以及其他部门的员工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此举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具有极强的创新发展作用。通过实施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吸收各个地区实体以及战略投资者,作为企业的新型股东。利用债权转换股权的方式,丰富企业股东的组织结构和参与类型。配合更完善且独立的董事会制度,充分发挥出公司董事对于会计信息核算工作的指导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会对企业本身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对国家宏观调控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对此,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明确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通过采取积极有效地管理措施,不断地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对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进行优化,降低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蜀虹.浅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6(7).

[2]高小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9).

[3]唐雪松.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治理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