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雷雨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雷雨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曹禺谈雷雨[J].人民戏剧,1979,(3). 〔2〕[13]曹禺<编剧术>[A].战时戏剧讲座[C].重庆:正中书店,1940. 〔7〕刘正强.曹禺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J].处女地,1958,(6). 〔9〕曹禺.雷雨[M].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12〕张庚.悲剧的发展--评<雷雨>[J].光明,第1卷第1期. 〔17〕田本相.杰出的时代戏剧诗人[J].剧本,1990,(9). [参考文献] 1、《雷雨·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北京第1版。51 -5[1]曹禺. 《雷雨》序[A]. 曹禺全集:1卷[C].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 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2、田本相《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3、《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4、《曹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北京第1版。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5、《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雷雨论文参考文献围绕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写。1、《雷雨》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的首部剧作,更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我国文坛是一颗闪着华彩的明珠,广受读者及文艺评论界关注。该剧作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2、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相互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以家庭矛盾为主要线索,突出了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雷雨》以其丰富的内涵,悲剧性的内蕴,赢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摘要:过去评论界和多数读者都把《雷雨》归为社会悲剧一类,归结于周朴园这类资本家对鲁侍萍这类下层 人物的始乱终弃;从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的不平等,而忽略了曹禺一直想显示的另一层意义的悲剧——命运的 悲剧。本文就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尤其是从命运的悲剧的角度谈谈《雷雨》的悲剧性。 关键词:戏剧;命运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1] 每次读《雷雨》,都不免要扼腕叹息一番,这样一 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无论可憎或 可叹,都无一例外地走向了毁灭,这究竟是谁的罪过? 是黑暗的社会现实,还是人类无法逃脱的命运? 曹禺是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雷雨》虽然 是曹禺的处女作,却一鸣惊人,一发表便震动了当时的 文坛,成为中国话剧的顶峰之作,由此奠定了曹禺在中国 话剧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这当然是和曹禺丰富的人生 体验和深厚的艺术戏剧修养分不开的,曹禺出生于天津 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父亲是一个留过学的旧官僚,他 的家庭和《雷雨》中的周家有点相像,曹禺出生三天母 亲就病死了,母爱的缺乏使他在沉闷阴冷的家庭里更感 孤独,常常对人生、命运产生种种迷茫。从小深受中国 传统戏曲熏陶的曹禺长大后又接受了西方戏剧家的作 品。终于,1931年,曹禺还在上大学时,就写出了《雷 雨》,但《雷雨》的酝酿却用了五年的时间。接着,曹禺 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作品。曹禺的 作品多以日常生活为素材,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以小 见大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作者在《雷雨》剧本的序言 中说:“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正 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诽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2] 这句话道出了他的创作动机,“情感的汹涌的流”蕴涵了 对现实的批判,也蕴涵了对命运的质疑,毫无疑问它是 一部真正的悲剧,有价值的东西全被毁灭,所有的人物 死的死,逃的逃,疯的疯,《雷雨》揭示了双重的悲剧色 彩——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过去的大多数评论往 往把这个家庭悲剧的根源归结为社会,归结于周朴园这 类资本家对鲁侍萍这类下层人物的始乱终弃;从而把批 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的不平等,指向周朴园这类冷酷、虚 伪、自私的资本家,而忽略了曹禺一直想显示的另一层 意义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所谓“命运悲剧”,主要内 容是人的意志同命运的对抗,其结局则是人无法逃脱命 运的罗网而归于毁灭。 曹禺在《雷雨序》里提到:“《雷雨》所显示的, 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 冷’。(这种自然的‘冷酷’,四凤和周冲的遭遇最足以代 表,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无过咎)。如若读者肯细心体会 这番心意,这篇戏虽然有时为几段较紧张的场面或一两 个性格吸引了注意,但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 点隐秘——这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冷’和‘冷酷’。在这 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使用它的管辖。这主宰希伯 来的先知们赞它为‘上帝’,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 运’,近代的人撇弃了这些迷离恍惚的观念,直截了当地 叫它为‘自然的法则’。” [2] 曹禺在1981年7月28日接受访谈时又提到:“我 在构思中,就有一种向往,不知是什么原因,交响乐总 是在耳边响着,它那种层层展开,反复重叠,螺旋上升, 不断深入升华的构架,似乎对我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

雷雨》 背景介绍 曹禺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祖籍湖北潜江。父万德尊,毕业于日本东京士官学校,辛亥革命后曾任黎元洪秘书,后赋闲在家。曹父喜爱文学,常与友人饮酒赋诗,有时也令曹禺做诗,使曹禺从小就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曹禺幼时由家庭教师启蒙,学习四书五经,但也偷偷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镜花缘》等中国古典小说,还读一些林纾译的西方小说。曹禺生母早逝,继母喜欢看戏,他从小就跟随继母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还常常阅读《戏考》;除文学之外,又培养了他对戏剧的兴趣。 曹禺童年是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夕这一段时间度过的。整个社会非常腐朽黑暗,父亲对家人严厉专横,曹禺虽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但并不感到温暖。“我生长在一个曾经阔绰过,后来又没落了的家庭里。少爷们有自己的佣人,自己的书房。住的相当舒服,但是闷得很。整个家庭都是郁闷的。每天都可以听到和看到很多乱七八糟的事。对周朴园逼繁漪吃药那类事情,从我的亲戚、朋友的口里经常可以听到”。另一方面,他也从保姆段妈那里听到农村生活的痛苦和农民破产的惨状。这一生活经历,使他产生了贫富之分的观念,并在头脑里埋下了憎恶旧社会和旧家庭的种子,这常常成为他后来戏剧创作的内容。 1922年,曹禺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南开是北方业余话剧运动中心之一,“南开新剧团”是有影响的戏剧团体。曹禺在张彭春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参加了剧团,并于1925年开始演戏。这是他从事话剧事业的开端。他在霍普曼的《织工》、易卜生的《国民公敌》、丁西林的《压迫》等剧中扮演角色。后又主演过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高尔斯华绥的《斗争》、莫里哀的《悭吝人》等剧。由于当时男女不能同台合演,曹禺有时不得不扮演女角,他的表演才能受到同学们的好评。这些演出活动,不仅使他熟悉了舞台,了解了观众,而且也从剧本中接受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影响。他还改编过一些剧本。 曹禺在中学时代还广泛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进步书刊的影响,特别是从鲁迅的小说和郭沫若的诗歌中汲取到改造社会的精神力量,增强了对黑暗社会愤懑不平的正义感。在南开中学时,曹禺就尝试写作新文学作品。最初的作品有小说《今宵酒醒何处?》,新诗《雨中》《四月梢,我送别一个美丽的行人》《南风曲》等。 1928年南开中学毕业后,曹禺进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学习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由于对这些学科不感兴趣,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攻西方语言文学。在此期间,曹禺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他曾被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所深深吸引,也曾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十分着迷,还非常喜欢契诃夫、奥尼尔等人的剧作。所有这些作家都给他后来的戏剧创作以影响,从不同方面丰富和提高了他的艺术表现力。大学期间,曹禺仍然是中国戏剧的热烈爱好者。课余,他经常同靳以,还有新结识的巴金一起看戏,观赏了著名京剧演员杨小楼、余叔岩、刘鸿声等人的精彩演出,他对昆曲和曲艺也很入迷。这些传统艺术对他后来的戏剧创作同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曹禺根据少年时代的生活积累,借助多年学习探索欧洲戏剧艺术所掌握的技巧,写出他的处女作《雷雨》。 这部作品由巴金推荐,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上发表。《雷雨》的问世,使中国有了足以同世界优秀剧作相媲美的话剧作品,它是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名著导读《雷雨》其后,曹禺分别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6)《北京人》(1940)等一大批剧作,从不同层面剖析了中国社会,均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蜚声剧坛。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Ⅰ》。有删节) 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了《雷雨》的创作,前后用了五年时间。虽然它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30年前,周家少爷周朴园同侍女侍萍私下相爱了,他们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周家反对他们的结合,为了给周朴园找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硬是把侍萍逼走了。侍萍怀着满腔的悲愤,抛下大儿子周萍,抱着小儿子投河自尽。被搭救之后,她嫁给了鲁贵,并生了一个女儿四凤。 30年后,靠着盘剥工人,周朴园已经成为一个煤矿公司的董事长。他又有了一个年轻的妻子繁漪,并且有了一个儿子周冲。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运的捉弄,鲁贵和四凤先后来到周公馆做了佣人,鲁大海(侍萍抱走的那个小儿子)也到周家煤矿上当了工人,并作为罢工代表反抗着周朴园的剥削和压迫。周朴园是个“社会上的好人物”,但在家里,却是一个专制的家长。在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中,罪恶在悄悄上演:周萍和自己的继母繁漪私通,后来为了摆脱繁漪的纠缠,也为了悔改自己“以往的罪恶”,他到四凤那里寻找寄托,并让四凤有了身孕。侍萍来到周家,与周朴园相认,虽然周朴园一直思念着侍萍,但当她真的出现在面前,他又觉得她是来算旧账的,试图用钱替自己赎罪,遭到了侍萍的拒绝。 终于,在一个雷雨的夜晚,所有的矛盾冲突有了一个总爆发。得知自己和周萍的血缘关系,不堪忍受打击的四凤冲入雨中,不幸触电身亡。一直暗恋着四凤的周冲追了出去,也为救四凤而触电。在一片混乱中,周萍开枪自杀。最后,只剩下憔悴的周朴园,陪伴着痴呆的侍萍和疯了的繁漪。剧本描写了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每一个人都“在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心来拯救自己”,但不管怎么挣扎,怎么呼号,也难以逃脱悲剧性的命运。 虽然对于这种悲惨命运的成因,作者归结为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以及这斗争背后的或者叫做“上帝”或者叫做“命运”的主宰,但悲剧的直接原因还是周朴园30年前所造的罪孽,因此,剧本客观上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周朴园所代表的那个阶级。 周朴园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化了的封建家长,在社会层面上,他是一个冷酷的吸吮工人血汗的资本家,干尽了昧心的勾当;在家庭层面上,他是个自私专横的家长,容不得半点的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从精神上、感情上、心灵上,压迫着他的妻儿,造成了繁漪的畸形反抗,并制造了新的罪恶。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当然,周朴园也不是某种政治概念的符号,而是血肉丰满的复杂人物,他对于侍萍的感情是真挚的,面对侍萍时流露的忏悔也不是虚伪的做作。 另一个人物侍萍则纯然是一个受害者,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自己的女儿又重蹈覆辙,甚至陷入更悲惨的命运中,这种悲剧性深刻表现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的不幸,控诉了社会的不人道。 精彩片断 1. 鲁贵慌忙由中门下。四凤端着药碗向饭厅门,至门前,周繁漪进。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在那静静的长的睫毛的下面,有时为心中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的眼光会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抑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她那雪白细长的手,时常在她轻轻咳嗽的时候,按着自己瘦弱的胸。直等自己喘出一口气来,她才摸摸自己胀得红红的面颊,喘出一口气。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整个地来看她,她似乎是一个水晶,只能给男人精神的安慰,她的明亮的前额表现出深沉的理解,像只是可以供清谈的;但是当她陷于情感的冥想中,忽然愉快地笑着;当着她见着她所爱的,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脸上,两颊的笑涡也显露出来的时节,你才觉得出她是能被人爱的,应当被人爱的,你才知道她到底是一个女人,跟一切年轻的女人一样。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的,忧烦的,她会如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的身旁,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西天的晚霞早暗下来了。 〔她通身是黑色。旗袍镶着灰银色的花边。她拿着一把团扇,挂在手指上,走进来。她的眼眶略微有点塌进,很自然地望着四凤。〕 2. 周朴园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四凤,(向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跟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繁漪,不说话) 周繁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繁漪(快说) 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慢) 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吗?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低而缓地) 倒了来。 周繁漪(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向四凤,高声) 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繁漪(顺忍地) 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不高兴地) 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繁漪(忽然) 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 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繁漪(声颤) 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反抗地) 爸! 周朴园(怒视) 去! 〔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 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高声地) 我要你说。 周萍(低头,至冲前,低声) 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 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繁漪(恳求地) 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吗? 周朴园(冷峻地) 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繁漪(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 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萍走至繁漪前。 周萍(求恕地) 哦,爸爸! 周朴园(高声) 跪下!(萍望繁漪和冲;繁漪泪痕满面,冲身体发抖)叫你跪下!(萍正向下跪) 周繁漪(望着萍,不等萍跪下,急促地) 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阅读指导 《雷雨》发表以后,有很多人不厌其烦地给它下脚注,做论断,这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总有一些臆测的东西存在。曹禺在《〈雷雨〉序》中曾经就自己创作《雷雨》时的想法、对人物的看法作了详细的说明,阅读全剧之前,细读这篇文字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真实内涵,而不致于在众多的专家分析面前迷失了自己的判断。 戏剧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是人物的对白和独白,人物的提示往往是无足轻重的,但曹禺很善于写人物提示,每一段人物提示都是一篇精美的文章,对人物的性格有着精到的刻画。阅读本剧,除了欣赏精彩的台词之外,人物提示甚至环境描写也要细细品味。

曹禺雷雨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曹禺《雷雨》的诗意特征

摘 要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史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自《雷雨》诞生以来,它就像一个挖不尽的宝藏,等待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挖掘。论文从人物形象塑造、表现手法、结构布局三个方面来考察剧作的诗意特征,进而指出曹禺通过《雷雨》旨在表达出这样一个哲理:人究竟怎样才能“诗意地居住”在这个世界上。

关键词 :《雷雨》;诗意;人性思索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人们对《雷雨》的喜爱和追捧表明其本身具有的艺术魅力。有学者从基督教文化的角度理解剧作丰富的艺术内涵,有学者则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剧中人物的形象和心理变化。然而,人们在阐释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产生新的疑问,如鲁侍萍为什么远离家乡?为什么鲁家一家三口儿都在周公馆做事?笔者认为,这些疑问恰恰与其本身的诗意特征有关: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一部话剧来看,而是更应该把它当作一部诗化的剧作来读。1935年,曹禺曾在致《雷雨》的导演吴天、杜宣的一封信中写到:“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这诗不一定是美丽的,但是必须给读者一个不断的新的感觉。”①按照曹禺的话说,《雷雨》很像诗人创作的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表达需要。作家巴金曾回忆说:“我感动地一口气读完,不错,我落了泪,但是流泪以后我感到一阵舒畅,同时我还感到一种渴望,一种力量在我身内产生了。”②综合起来说,“诗意”是《雷雨》给读者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感受,文章尝试从整体上把握《雷雨》的诗意特征。

《雷雨》的诗意特征表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尤其以周冲为代表,他是情感型的人物,大胆自由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与幸福,最终,他走向了死亡,与其说是命运的不公,不如说是人性选择下的悲剧。周冲在剧作中年龄最小,“有着一切小孩似的幻想”。他在青春年少时爱上了四凤,认为四凤是世界上最令人满意的女子,尽管四凤从未受过教育。在周冲身上,读者看不到一点贵族意识、封建等级思想的观念。他还打算与周朴园商量,把自己的教育费用分给四凤,试想这在周家人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随着剧情的发展,周冲几乎是和四凤站到了一起,他要和四凤共同 “为着人类谋幸福”,他“恨这个不平等的社会”。相对于周冲而言,鲁家是一个局促,污秽之地。鲁贵无论什么时候总是惦记着钱,到处不忘自己的生意经;鲁大海身上带着火药味儿,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能引爆;鲁恃萍此时正忍受着三十年的屈辱之苦,对不公正的命运发出了十分严厉的抗议声。然而,正是在这个局促、污秽之地,周冲却表现出其极度诗意的一面:

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有一条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白色的帆张得慢慢地,像一支鹰的翅膀斜帖在海面上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③

值得注意的是,周冲这段话是在鲁家而不是在周家,不是说给自己的家人,而是说给了周家的“仇人”。从剧作中所有的人物性格来看,这段诗意的内心独白只可能出自周冲之口。如果把剧作的人物按照周家、鲁家分作两个阵营来看,那么这段诗意的独白被周冲在周家说出更容易让人理解。不过,相对于周家人而言,鲁家人的命运或许更值得人们理解和怜悯。曹禺这样的安排自有其用意,他想给鲁家人一份清凉的、诗意的慰藉,因为这个家庭的人活的太艰辛、太悲惨,这种诗意的独白也恰是剧作中人性悲剧的精神内核。

此外,鲁贵小唱的“花开花谢年年有,人过了青春不再来!”也同样显示了这种诗意。从全文来看,鲁贵是最不具有美学气质的一个人。他和四凤之间可以说是一种病态的父女关系:他不听鲁侍萍的再三嘱咐,最终,还是把四凤带进了周公馆。他察觉到了四凤与周家大少爷有暧昧关系,但为了保全自己在周家的稳固地位,他并没有严厉制止四凤(如他可以让四凤离开周家)。这句唱词出自处处不忘生意经的鲁贵之口,在某种意义上,它表达这样的内涵:花开花谢是年年都有的事情,今年的花还可能胜过去年红,可今日的人却再也不是昨日的人那般青春,也许鲁贵是在感叹四凤即将逝去的青春。简言之,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雷雨》中的人物都在蹉跎着自己的生命,浪费着自己的青春。曹禺通过鲁贵之口,诗意地表达出其对剧中诸多人物生存方式的惋惜和思考。

《雷雨》的诗意特征还表现在丰富多彩的戏剧表现手法上。毫无疑问,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相遇”是戏剧冲突的关键。根据剧情,侍萍在济南一所学校当清洁工,外出两年多之后打算回家看四凤和大海,而邻居张大婶却告诉她四凤在周公馆做事,她不顾一路的风尘,带着行李径直来到周公馆,于是“相遇”这一情节便发生了。对于他们的“相遇”,有学者提出了疑问,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保留她的照片和她喜欢的家具、摆设,坚持关窗户的习惯,而鲁侍萍应该十分恨他,并立即离开周公馆。但是,相遇中,周朴园却没有生离死别后的惊喜,鲁侍萍竟没有走。此外,侍萍家住“杏花巷十号”,距离周家应该不远,因为四凤晚上回家住,有时周家子弟晚上开车去四凤家。即使侍萍常年在外面做事,当她回家住的时候,她怎么会不知道当地有个周朴园,有个周公馆。侍萍在外出打工的两年里一直与家人通信,且一再嘱托鲁贵不要把四凤带到公馆做事,鲁贵也曾将大海在矿上做了工头的事告诉过侍萍,那么“相遇”的真实性便值得怀疑了。

事实上,《雷雨》追求的是一种“大融合”的戏剧境界,假如我们按照常理去推测这些细节的真实性,就很没有必要了。因为,这样的“相遇”与剧作刻意追求的诗意特征有紧密联系。作为一部话剧,《雷雨》中必定有符合戏剧审美意义的剧作冲突与巧合,这些冲突与巧合可能会有悖于常理,但它往往是为了艺术表达的需要而设置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同样必高于生活。我们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细节真实等同于艺术、美学范畴之内的艺术真实。艺术细节的设置是为了作品构思、布局的需要而加以虚构、组织的。假如作品细节成了现实事件的简简单单的复制者,成了社会的传声筒,那么艺术的美何在?艺术的价值又何在?曹禺自觉接受西方现实主义戏剧思潮的影响,如从古希腊悲剧学说到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等等,还受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启示,从而深化了自己对现实主义的理解,《雷雨》中的冲突和巧合是他向各位艺术大师的创作不断学习和变通的结果。   作为一首诗化的戏剧,曹禺很自然地将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现代象征主义进行融合,《雷雨》中具有大量的象征性意象。这些象征性意象有利于表现戏剧的想象力和艺术意蕴。《雷雨》中的意象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以场景、道具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如剧作中死气沉沉、充满压抑感的周公馆。二是以人物性格的呈现方式的象征性意象。例如蘩漪那种极端和矛盾的性格,与狂躁郁热的.“雷雨”的象征意蕴是如此吻合;三是由作品命名构成的象征性意象,如“雷雨”既是一个实存之物,同时又是某种观念的象征。“周公馆”“雷雨”“教会医院”这些意象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艺术意蕴,它们成为剧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给剧作笼罩出浓浓的诗意特征。由此可推断,曹禺在选择这些象征性意象时一定花费了不少心血。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原著的主题思想以及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连贯等等。

正文:

曹禺设置戏剧冲突的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两代人,分别来自两个对立的阶级,由于多次命运的巧合纠缠在了一起,复杂感情的纠葛使他们那本已伤痕累累的心雪上加霜,在命运的无情摆布和感情的残酷玩弄下,他们已无还击之力,死的死,疯的疯,逃的逃,两个家庭在一天之内毁于一旦。这就是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读完之后,莫说剧中人物,连我们都痛苦万分,彻底绝望了。

“雷雨”,这个名字取得太妙了。“雷雨”,贯穿于字里行间,贯穿于环境描写之中,贯穿于人物性格、人物感情之中,贯穿于故事情节之中,贯穿于结构形式之中。正如一些专家指出,《雷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开始时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难当,随后,空气的气氛渐趋紧张,时不时伴随电闪雷鸣,随后,大雨骤至,雷电轰鸣,整个宇宙都发怒了。

再看繁漪那充满愤怒与压抑,最终走向变态极端的感情,周萍那极度悔恨、惧怕与希望并存,罪恶感与歉然同在的感情,鲁侍萍那饱受折磨仍逃脱不了命运残忍玩弄的内心,哪一样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写照。对制度的批判,对罪恶的揭露,对人物的同情与无奈,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都化作了两个字:雷雨。

虽然四幕长剧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一天,但我却觉得像是过了一年还不止。一天之内,人物的感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情节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实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实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网、仇恨网,作者正是通过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糅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周朴园被迫或自愿抛弃了已生下两个儿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周朴园偶遇鲁侍萍,矛盾一触即发。工人鲁大海为争取工人的权益与自己并不认识的亲生父亲发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与自己的后妈繁漪发生了不自然的关系而悔恨不已,决定痛改前非,却摆脱不了失去精神依托的繁漪的纠缠、威胁,与此同时,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在周家当侍女的四凤,恰巧,繁漪的儿子周冲——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也对四凤情有独钟。

四凤面临母亲和周萍的抉择,周萍把人交给了四凤,却受到繁漪的牵制,周冲面临母亲和哥哥双方面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交错在一起,终于在周朴园暴露身世之谜后酿成了惨剧。这惨剧是偶然的,太多的巧合,天命,但又是必然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摧残必定造成这悲惨的结局。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让矛盾相互交织,无处不在,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谁爱谁,谁恨谁,但一切又是那么的鲜明,让人的心都能感受到。

……繁漪是“雷雨”性格的人物,也是剧中人性扭曲的人物。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主要体现在繁漪身上。周冲在剧中是最无辜、最悲惨,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年仅十七岁,天真烂漫,虽出生在阔家庭,但没有丝毫强权思想、等级观念,他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待人真诚,对下人四凤真心相爱。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在封建家庭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白白地毁灭了。周冲的死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周冲的死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控诉。

参考文献: 〔1〕曹禺谈雷雨[J].人民戏剧,1979,(3). 〔2〕[13]曹禺<编剧术>[A].战时戏剧讲座[C].重庆:正中书店,1940. 〔7〕刘正强.曹禺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J].处女地,1958,(6). 〔9〕曹禺.雷雨[M].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12〕张庚.悲剧的发展--评<雷雨>[J].光明,第1卷第1期. 〔17〕田本相.杰出的时代戏剧诗人[J].剧本,1990,(9). [参考文献] 1、《雷雨·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北京第1版。51 -5[1]曹禺. 《雷雨》序[A]. 曹禺全集:1卷[C].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 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2、田本相《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3、《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4、《曹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北京第1版。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5、《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雷雨》 背景介绍 曹禺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祖籍湖北潜江。父万德尊,毕业于日本东京士官学校,辛亥革命后曾任黎元洪秘书,后赋闲在家。曹父喜爱文学,常与友人饮酒赋诗,有时也令曹禺做诗,使曹禺从小就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曹禺幼时由家庭教师启蒙,学习四书五经,但也偷偷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镜花缘》等中国古典小说,还读一些林纾译的西方小说。曹禺生母早逝,继母喜欢看戏,他从小就跟随继母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还常常阅读《戏考》;除文学之外,又培养了他对戏剧的兴趣。 曹禺童年是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夕这一段时间度过的。整个社会非常腐朽黑暗,父亲对家人严厉专横,曹禺虽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但并不感到温暖。“我生长在一个曾经阔绰过,后来又没落了的家庭里。少爷们有自己的佣人,自己的书房。住的相当舒服,但是闷得很。整个家庭都是郁闷的。每天都可以听到和看到很多乱七八糟的事。对周朴园逼繁漪吃药那类事情,从我的亲戚、朋友的口里经常可以听到”。另一方面,他也从保姆段妈那里听到农村生活的痛苦和农民破产的惨状。这一生活经历,使他产生了贫富之分的观念,并在头脑里埋下了憎恶旧社会和旧家庭的种子,这常常成为他后来戏剧创作的内容。 1922年,曹禺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南开是北方业余话剧运动中心之一,“南开新剧团”是有影响的戏剧团体。曹禺在张彭春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参加了剧团,并于1925年开始演戏。这是他从事话剧事业的开端。他在霍普曼的《织工》、易卜生的《国民公敌》、丁西林的《压迫》等剧中扮演角色。后又主演过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高尔斯华绥的《斗争》、莫里哀的《悭吝人》等剧。由于当时男女不能同台合演,曹禺有时不得不扮演女角,他的表演才能受到同学们的好评。这些演出活动,不仅使他熟悉了舞台,了解了观众,而且也从剧本中接受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影响。他还改编过一些剧本。 曹禺在中学时代还广泛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进步书刊的影响,特别是从鲁迅的小说和郭沫若的诗歌中汲取到改造社会的精神力量,增强了对黑暗社会愤懑不平的正义感。在南开中学时,曹禺就尝试写作新文学作品。最初的作品有小说《今宵酒醒何处?》,新诗《雨中》《四月梢,我送别一个美丽的行人》《南风曲》等。 1928年南开中学毕业后,曹禺进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学习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由于对这些学科不感兴趣,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攻西方语言文学。在此期间,曹禺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他曾被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所深深吸引,也曾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十分着迷,还非常喜欢契诃夫、奥尼尔等人的剧作。所有这些作家都给他后来的戏剧创作以影响,从不同方面丰富和提高了他的艺术表现力。大学期间,曹禺仍然是中国戏剧的热烈爱好者。课余,他经常同靳以,还有新结识的巴金一起看戏,观赏了著名京剧演员杨小楼、余叔岩、刘鸿声等人的精彩演出,他对昆曲和曲艺也很入迷。这些传统艺术对他后来的戏剧创作同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曹禺根据少年时代的生活积累,借助多年学习探索欧洲戏剧艺术所掌握的技巧,写出他的处女作《雷雨》。 这部作品由巴金推荐,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上发表。《雷雨》的问世,使中国有了足以同世界优秀剧作相媲美的话剧作品,它是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名著导读《雷雨》其后,曹禺分别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6)《北京人》(1940)等一大批剧作,从不同层面剖析了中国社会,均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蜚声剧坛。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Ⅰ》。有删节) 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了《雷雨》的创作,前后用了五年时间。虽然它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30年前,周家少爷周朴园同侍女侍萍私下相爱了,他们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周家反对他们的结合,为了给周朴园找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硬是把侍萍逼走了。侍萍怀着满腔的悲愤,抛下大儿子周萍,抱着小儿子投河自尽。被搭救之后,她嫁给了鲁贵,并生了一个女儿四凤。 30年后,靠着盘剥工人,周朴园已经成为一个煤矿公司的董事长。他又有了一个年轻的妻子繁漪,并且有了一个儿子周冲。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运的捉弄,鲁贵和四凤先后来到周公馆做了佣人,鲁大海(侍萍抱走的那个小儿子)也到周家煤矿上当了工人,并作为罢工代表反抗着周朴园的剥削和压迫。周朴园是个“社会上的好人物”,但在家里,却是一个专制的家长。在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中,罪恶在悄悄上演:周萍和自己的继母繁漪私通,后来为了摆脱繁漪的纠缠,也为了悔改自己“以往的罪恶”,他到四凤那里寻找寄托,并让四凤有了身孕。侍萍来到周家,与周朴园相认,虽然周朴园一直思念着侍萍,但当她真的出现在面前,他又觉得她是来算旧账的,试图用钱替自己赎罪,遭到了侍萍的拒绝。 终于,在一个雷雨的夜晚,所有的矛盾冲突有了一个总爆发。得知自己和周萍的血缘关系,不堪忍受打击的四凤冲入雨中,不幸触电身亡。一直暗恋着四凤的周冲追了出去,也为救四凤而触电。在一片混乱中,周萍开枪自杀。最后,只剩下憔悴的周朴园,陪伴着痴呆的侍萍和疯了的繁漪。剧本描写了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每一个人都“在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心来拯救自己”,但不管怎么挣扎,怎么呼号,也难以逃脱悲剧性的命运。 虽然对于这种悲惨命运的成因,作者归结为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以及这斗争背后的或者叫做“上帝”或者叫做“命运”的主宰,但悲剧的直接原因还是周朴园30年前所造的罪孽,因此,剧本客观上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周朴园所代表的那个阶级。 周朴园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化了的封建家长,在社会层面上,他是一个冷酷的吸吮工人血汗的资本家,干尽了昧心的勾当;在家庭层面上,他是个自私专横的家长,容不得半点的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从精神上、感情上、心灵上,压迫着他的妻儿,造成了繁漪的畸形反抗,并制造了新的罪恶。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当然,周朴园也不是某种政治概念的符号,而是血肉丰满的复杂人物,他对于侍萍的感情是真挚的,面对侍萍时流露的忏悔也不是虚伪的做作。 另一个人物侍萍则纯然是一个受害者,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自己的女儿又重蹈覆辙,甚至陷入更悲惨的命运中,这种悲剧性深刻表现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的不幸,控诉了社会的不人道。 精彩片断 1. 鲁贵慌忙由中门下。四凤端着药碗向饭厅门,至门前,周繁漪进。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在那静静的长的睫毛的下面,有时为心中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的眼光会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抑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她那雪白细长的手,时常在她轻轻咳嗽的时候,按着自己瘦弱的胸。直等自己喘出一口气来,她才摸摸自己胀得红红的面颊,喘出一口气。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整个地来看她,她似乎是一个水晶,只能给男人精神的安慰,她的明亮的前额表现出深沉的理解,像只是可以供清谈的;但是当她陷于情感的冥想中,忽然愉快地笑着;当着她见着她所爱的,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脸上,两颊的笑涡也显露出来的时节,你才觉得出她是能被人爱的,应当被人爱的,你才知道她到底是一个女人,跟一切年轻的女人一样。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的,忧烦的,她会如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的身旁,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西天的晚霞早暗下来了。 〔她通身是黑色。旗袍镶着灰银色的花边。她拿着一把团扇,挂在手指上,走进来。她的眼眶略微有点塌进,很自然地望着四凤。〕 2. 周朴园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四凤,(向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跟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繁漪,不说话) 周繁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繁漪(快说) 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慢) 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吗?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低而缓地) 倒了来。 周繁漪(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向四凤,高声) 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繁漪(顺忍地) 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不高兴地) 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繁漪(忽然) 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 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繁漪(声颤) 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反抗地) 爸! 周朴园(怒视) 去! 〔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 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高声地) 我要你说。 周萍(低头,至冲前,低声) 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 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繁漪(恳求地) 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吗? 周朴园(冷峻地) 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繁漪(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 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萍走至繁漪前。 周萍(求恕地) 哦,爸爸! 周朴园(高声) 跪下!(萍望繁漪和冲;繁漪泪痕满面,冲身体发抖)叫你跪下!(萍正向下跪) 周繁漪(望着萍,不等萍跪下,急促地) 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阅读指导 《雷雨》发表以后,有很多人不厌其烦地给它下脚注,做论断,这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总有一些臆测的东西存在。曹禺在《〈雷雨〉序》中曾经就自己创作《雷雨》时的想法、对人物的看法作了详细的说明,阅读全剧之前,细读这篇文字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真实内涵,而不致于在众多的专家分析面前迷失了自己的判断。 戏剧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是人物的对白和独白,人物的提示往往是无足轻重的,但曹禺很善于写人物提示,每一段人物提示都是一篇精美的文章,对人物的性格有着精到的刻画。阅读本剧,除了欣赏精彩的台词之外,人物提示甚至环境描写也要细细品味。

曹禺雷雨论文的参考文献

雷雨》 背景介绍 曹禺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祖籍湖北潜江。父万德尊,毕业于日本东京士官学校,辛亥革命后曾任黎元洪秘书,后赋闲在家。曹父喜爱文学,常与友人饮酒赋诗,有时也令曹禺做诗,使曹禺从小就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曹禺幼时由家庭教师启蒙,学习四书五经,但也偷偷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镜花缘》等中国古典小说,还读一些林纾译的西方小说。曹禺生母早逝,继母喜欢看戏,他从小就跟随继母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还常常阅读《戏考》;除文学之外,又培养了他对戏剧的兴趣。 曹禺童年是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夕这一段时间度过的。整个社会非常腐朽黑暗,父亲对家人严厉专横,曹禺虽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但并不感到温暖。“我生长在一个曾经阔绰过,后来又没落了的家庭里。少爷们有自己的佣人,自己的书房。住的相当舒服,但是闷得很。整个家庭都是郁闷的。每天都可以听到和看到很多乱七八糟的事。对周朴园逼繁漪吃药那类事情,从我的亲戚、朋友的口里经常可以听到”。另一方面,他也从保姆段妈那里听到农村生活的痛苦和农民破产的惨状。这一生活经历,使他产生了贫富之分的观念,并在头脑里埋下了憎恶旧社会和旧家庭的种子,这常常成为他后来戏剧创作的内容。 1922年,曹禺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南开是北方业余话剧运动中心之一,“南开新剧团”是有影响的戏剧团体。曹禺在张彭春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参加了剧团,并于1925年开始演戏。这是他从事话剧事业的开端。他在霍普曼的《织工》、易卜生的《国民公敌》、丁西林的《压迫》等剧中扮演角色。后又主演过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高尔斯华绥的《斗争》、莫里哀的《悭吝人》等剧。由于当时男女不能同台合演,曹禺有时不得不扮演女角,他的表演才能受到同学们的好评。这些演出活动,不仅使他熟悉了舞台,了解了观众,而且也从剧本中接受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影响。他还改编过一些剧本。 曹禺在中学时代还广泛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进步书刊的影响,特别是从鲁迅的小说和郭沫若的诗歌中汲取到改造社会的精神力量,增强了对黑暗社会愤懑不平的正义感。在南开中学时,曹禺就尝试写作新文学作品。最初的作品有小说《今宵酒醒何处?》,新诗《雨中》《四月梢,我送别一个美丽的行人》《南风曲》等。 1928年南开中学毕业后,曹禺进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学习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由于对这些学科不感兴趣,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攻西方语言文学。在此期间,曹禺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他曾被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所深深吸引,也曾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十分着迷,还非常喜欢契诃夫、奥尼尔等人的剧作。所有这些作家都给他后来的戏剧创作以影响,从不同方面丰富和提高了他的艺术表现力。大学期间,曹禺仍然是中国戏剧的热烈爱好者。课余,他经常同靳以,还有新结识的巴金一起看戏,观赏了著名京剧演员杨小楼、余叔岩、刘鸿声等人的精彩演出,他对昆曲和曲艺也很入迷。这些传统艺术对他后来的戏剧创作同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曹禺根据少年时代的生活积累,借助多年学习探索欧洲戏剧艺术所掌握的技巧,写出他的处女作《雷雨》。 这部作品由巴金推荐,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上发表。《雷雨》的问世,使中国有了足以同世界优秀剧作相媲美的话剧作品,它是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名著导读《雷雨》其后,曹禺分别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6)《北京人》(1940)等一大批剧作,从不同层面剖析了中国社会,均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蜚声剧坛。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Ⅰ》。有删节) 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了《雷雨》的创作,前后用了五年时间。虽然它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30年前,周家少爷周朴园同侍女侍萍私下相爱了,他们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周家反对他们的结合,为了给周朴园找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硬是把侍萍逼走了。侍萍怀着满腔的悲愤,抛下大儿子周萍,抱着小儿子投河自尽。被搭救之后,她嫁给了鲁贵,并生了一个女儿四凤。 30年后,靠着盘剥工人,周朴园已经成为一个煤矿公司的董事长。他又有了一个年轻的妻子繁漪,并且有了一个儿子周冲。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运的捉弄,鲁贵和四凤先后来到周公馆做了佣人,鲁大海(侍萍抱走的那个小儿子)也到周家煤矿上当了工人,并作为罢工代表反抗着周朴园的剥削和压迫。周朴园是个“社会上的好人物”,但在家里,却是一个专制的家长。在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中,罪恶在悄悄上演:周萍和自己的继母繁漪私通,后来为了摆脱繁漪的纠缠,也为了悔改自己“以往的罪恶”,他到四凤那里寻找寄托,并让四凤有了身孕。侍萍来到周家,与周朴园相认,虽然周朴园一直思念着侍萍,但当她真的出现在面前,他又觉得她是来算旧账的,试图用钱替自己赎罪,遭到了侍萍的拒绝。 终于,在一个雷雨的夜晚,所有的矛盾冲突有了一个总爆发。得知自己和周萍的血缘关系,不堪忍受打击的四凤冲入雨中,不幸触电身亡。一直暗恋着四凤的周冲追了出去,也为救四凤而触电。在一片混乱中,周萍开枪自杀。最后,只剩下憔悴的周朴园,陪伴着痴呆的侍萍和疯了的繁漪。剧本描写了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每一个人都“在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心来拯救自己”,但不管怎么挣扎,怎么呼号,也难以逃脱悲剧性的命运。 虽然对于这种悲惨命运的成因,作者归结为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以及这斗争背后的或者叫做“上帝”或者叫做“命运”的主宰,但悲剧的直接原因还是周朴园30年前所造的罪孽,因此,剧本客观上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周朴园所代表的那个阶级。 周朴园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化了的封建家长,在社会层面上,他是一个冷酷的吸吮工人血汗的资本家,干尽了昧心的勾当;在家庭层面上,他是个自私专横的家长,容不得半点的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从精神上、感情上、心灵上,压迫着他的妻儿,造成了繁漪的畸形反抗,并制造了新的罪恶。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当然,周朴园也不是某种政治概念的符号,而是血肉丰满的复杂人物,他对于侍萍的感情是真挚的,面对侍萍时流露的忏悔也不是虚伪的做作。 另一个人物侍萍则纯然是一个受害者,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自己的女儿又重蹈覆辙,甚至陷入更悲惨的命运中,这种悲剧性深刻表现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的不幸,控诉了社会的不人道。 精彩片断 1. 鲁贵慌忙由中门下。四凤端着药碗向饭厅门,至门前,周繁漪进。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在那静静的长的睫毛的下面,有时为心中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的眼光会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抑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她那雪白细长的手,时常在她轻轻咳嗽的时候,按着自己瘦弱的胸。直等自己喘出一口气来,她才摸摸自己胀得红红的面颊,喘出一口气。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整个地来看她,她似乎是一个水晶,只能给男人精神的安慰,她的明亮的前额表现出深沉的理解,像只是可以供清谈的;但是当她陷于情感的冥想中,忽然愉快地笑着;当着她见着她所爱的,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脸上,两颊的笑涡也显露出来的时节,你才觉得出她是能被人爱的,应当被人爱的,你才知道她到底是一个女人,跟一切年轻的女人一样。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的,忧烦的,她会如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的身旁,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西天的晚霞早暗下来了。 〔她通身是黑色。旗袍镶着灰银色的花边。她拿着一把团扇,挂在手指上,走进来。她的眼眶略微有点塌进,很自然地望着四凤。〕 2. 周朴园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四凤,(向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跟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繁漪,不说话) 周繁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繁漪(快说) 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慢) 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吗?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低而缓地) 倒了来。 周繁漪(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向四凤,高声) 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繁漪(顺忍地) 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不高兴地) 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繁漪(忽然) 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 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繁漪(声颤) 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反抗地) 爸! 周朴园(怒视) 去! 〔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 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高声地) 我要你说。 周萍(低头,至冲前,低声) 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 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繁漪(恳求地) 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吗? 周朴园(冷峻地) 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繁漪(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 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萍走至繁漪前。 周萍(求恕地) 哦,爸爸! 周朴园(高声) 跪下!(萍望繁漪和冲;繁漪泪痕满面,冲身体发抖)叫你跪下!(萍正向下跪) 周繁漪(望着萍,不等萍跪下,急促地) 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阅读指导 《雷雨》发表以后,有很多人不厌其烦地给它下脚注,做论断,这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总有一些臆测的东西存在。曹禺在《〈雷雨〉序》中曾经就自己创作《雷雨》时的想法、对人物的看法作了详细的说明,阅读全剧之前,细读这篇文字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真实内涵,而不致于在众多的专家分析面前迷失了自己的判断。 戏剧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是人物的对白和独白,人物的提示往往是无足轻重的,但曹禺很善于写人物提示,每一段人物提示都是一篇精美的文章,对人物的性格有着精到的刻画。阅读本剧,除了欣赏精彩的台词之外,人物提示甚至环境描写也要细细品味。

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摘要:过去评论界和多数读者都把《雷雨》归为社会悲剧一类,归结于周朴园这类资本家对鲁侍萍这类下层 人物的始乱终弃;从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的不平等,而忽略了曹禺一直想显示的另一层意义的悲剧——命运的 悲剧。本文就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尤其是从命运的悲剧的角度谈谈《雷雨》的悲剧性。 关键词:戏剧;命运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1] 每次读《雷雨》,都不免要扼腕叹息一番,这样一 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无论可憎或 可叹,都无一例外地走向了毁灭,这究竟是谁的罪过? 是黑暗的社会现实,还是人类无法逃脱的命运? 曹禺是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雷雨》虽然 是曹禺的处女作,却一鸣惊人,一发表便震动了当时的 文坛,成为中国话剧的顶峰之作,由此奠定了曹禺在中国 话剧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这当然是和曹禺丰富的人生 体验和深厚的艺术戏剧修养分不开的,曹禺出生于天津 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父亲是一个留过学的旧官僚,他 的家庭和《雷雨》中的周家有点相像,曹禺出生三天母 亲就病死了,母爱的缺乏使他在沉闷阴冷的家庭里更感 孤独,常常对人生、命运产生种种迷茫。从小深受中国 传统戏曲熏陶的曹禺长大后又接受了西方戏剧家的作 品。终于,1931年,曹禺还在上大学时,就写出了《雷 雨》,但《雷雨》的酝酿却用了五年的时间。接着,曹禺 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作品。曹禺的 作品多以日常生活为素材,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以小 见大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作者在《雷雨》剧本的序言 中说:“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正 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诽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2] 这句话道出了他的创作动机,“情感的汹涌的流”蕴涵了 对现实的批判,也蕴涵了对命运的质疑,毫无疑问它是 一部真正的悲剧,有价值的东西全被毁灭,所有的人物 死的死,逃的逃,疯的疯,《雷雨》揭示了双重的悲剧色 彩——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过去的大多数评论往 往把这个家庭悲剧的根源归结为社会,归结于周朴园这 类资本家对鲁侍萍这类下层人物的始乱终弃;从而把批 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的不平等,指向周朴园这类冷酷、虚 伪、自私的资本家,而忽略了曹禺一直想显示的另一层 意义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所谓“命运悲剧”,主要内 容是人的意志同命运的对抗,其结局则是人无法逃脱命 运的罗网而归于毁灭。 曹禺在《雷雨序》里提到:“《雷雨》所显示的, 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 冷’。(这种自然的‘冷酷’,四凤和周冲的遭遇最足以代 表,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无过咎)。如若读者肯细心体会 这番心意,这篇戏虽然有时为几段较紧张的场面或一两 个性格吸引了注意,但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 点隐秘——这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冷’和‘冷酷’。在这 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使用它的管辖。这主宰希伯 来的先知们赞它为‘上帝’,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 运’,近代的人撇弃了这些迷离恍惚的观念,直截了当地 叫它为‘自然的法则’。” [2] 曹禺在1981年7月28日接受访谈时又提到:“我 在构思中,就有一种向往,不知是什么原因,交响乐总 是在耳边响着,它那种层层展开,反复重叠,螺旋上升, 不断深入升华的构架,似乎对我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

雷雨论文参考文献围绕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写。1、《雷雨》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的首部剧作,更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我国文坛是一颗闪着华彩的明珠,广受读者及文艺评论界关注。该剧作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2、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相互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以家庭矛盾为主要线索,突出了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雷雨》以其丰富的内涵,悲剧性的内蕴,赢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1) 读《雷雨》有感 雷雨从开始似乎就注定了这个是一个悲剧。然而悲剧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锡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 就像众多中国悲剧那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佣,这样的结合自古至今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倘若那个男的有情有义,大不了两人私奔,背离父母,远走高飞作对苦命鸳鸯,然而刺骨始终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朴园这个风流少爷虽被她的青春美丽与温柔打动,但他那颗只懂爱自己的心又怎会与她厮守一生?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最终放弃了侍萍。孤苦无依的侍萍带着患病的二儿子伤心的离开,原一味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谁知造化弄人,命运又将他们牵扯在一起。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上演了,简直就是一团糟,最终导致了同母异父的兄妹相爱。身为他们的母亲,侍萍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命运,似乎一切该终结了,偏偏当年的风流少年周朴园在误会下道出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件事害死了3个人…… 这样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让人心痛?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几乎是久演不衰,在类似故事下的牺牲者不在少数,我想,这并不是简单的故事而已,社会的真实情况应该是故事的原型。这与当时人民的道德准则、思想观念密不可分。在现今社会,人思想的改变,女人变得坚强、勇敢,绝不会无声无息受命运的压制,必会反抗。除了科技发达以外,人文思想的进步也是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人们常常在知道过去的不幸后,暗自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时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谢新时代,新中国给予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更应感激丽时代给我们的觉悟。没有过去的凄惨,哪来现在的幸福甜美? (2) 《雷雨》读后感 我曾看过爱情温柔地凋零,才明白所谓真爱无敌的童话,只不过是当一丝情愫如细草穿沙般掠过心田时,人们彼此心照不宣的谎言,这原本就是个暖昧不清的世界,孤独追寻着的灵魂游离在城市巨大的阴影之下,在每个到了极点的黑夜,失去自由的爱情便颓废地躲在墙角边喘息,冥冥之中,一切被注定了的就是这样永远被注定了。 想起了蘩漪,《雷雨》中被爱情伤得最体无完肤的女子,曹禺先生在序中这样评价蘩漪:“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勤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因这条路也引向了死亡”在《雷雨》的氛围里,周蘩漪最显得调和,她的生命燃到电火一样地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情感郁热,境地,激成一朵艳丽的火花,当着火星也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也许爱与恨正是曹禺的《雷雨》所要表达的主题,周朴园、鲁侍萍,乃至周萍,哪个不是一切的恩怨情仇,只有蘩漪将爱与恨的交织诠释他如此淋漓尽致,蘩漪就像是一朵在黑夜里悄无声息地绽放了的花,冷漠、诡异、妖艳,穿过被灼伤了的眼睛,直逼进你的灵魂,寻找苦海深处的共鸣,我不得不赞叹蘩漪,她就是那个疯狂到让人心痛的女人,在周家深深的庭院里,暴怒的雷雨的中心,她是罪人,亦是受害者,她有一颗被爱情遗忘的心,十八年来陪伴着一个暴躁怪戾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周朴园不爱蘩漪,他的躯壳里早已埋藏一座荒冢,墓碑上刻着鲁侍萍的名字,《雷雨》中没有提及蘩漪因何嫁入周家,这并不重要,悲剧早已开始,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恩怨纠缠所当然不会只有两个牺牲,蘩漪本身只是偶然的一个环节,由命运捉弄,被推进雨中,在雷鸣电闪下心碎、发疯、蘩漪和周萍之间并非是爱情,就算有乱伦的嫌疑,蘩漪也远远将周萍甩在了后头,她像战神一样充满勇气,以夸父追日般的热情索求虚无缥缈的真爱,她忘记了自己是周朴园的妻子,周萍的后母,就那么不顾一切地抓住了爱情,周萍是她干涸的心湖里突如其来的一场春雨十八年来不曾动人的眼神就被雨水滋润的炫丽,她就这样坐上了爱情的末班车,偏执地等待未知的 点,她对周朴园充满了恐惧与恨意,所以会在深夜里独自哭泣,而周萍恰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丝的安慰就会点燃炽热的烈火,让自己义无反顾的燃烧,蘩漪实在是个最可怜的傻瓜,她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极限,却不知自己仓皇中抓住的救命稻草只是一根空心的稻草,软弱、无力,我怀疑蘩漪与周萍之间的感情是否是等价的,自始至终似乎都是蘩漪付出太多,那是一份最渴望得到回报的爱,却也是最无可奈何的恨,爱与恨的边缘流淌着啜泣的泪,有如许多的人,毕生在问中追溯。我不喜欢周萍,我想他竟是一日也不曾爱过蘩漪的,因为他的懦弱,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单凭这一点,他就永远不会配上蘩漪,他只有无尽的追悔,永远只在悔恨自己过去由直觉铸成的错误,“他佩服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在他的见闻里,除了一点倔强冷酷——但是这个也是他喜欢的,因为这两种性格他都没有,他觉得他在那一方面欺他的父亲是不对了,并不是因为他怎么爱他的父亲(固然他不能说不爱),他觉得这样是卑鄙,像老鼠在狮子睡着的时候偷咬一口的行动,在他的直觉过去,理智冷回来的时候,他更刻毒地恨自己,更深地觉得这是反人性,一切的犯了罪的痛苦都拥到自己身上,他要把自己拯救起来,他需要新的力,无论是什么,只要能帮助他,把他由冲突的苦海中救出来,他愿意找,他见着四凤,当时就觉得她新鲜,她的“活”,他发现他最需要的那一点东西,是充满地流动着在四凤的身里,她有“青春”,有“美”,有充溢着的血,固然他也看到她是粗,但是他直觉到这才是他要的,渐渐地他厌恶一切忧郁过分的女人,忧郁已经蚀尽了他的心,他也恨一切经过教育陶冶的女人,同一切细致的情绪,他觉得“腻!”然而这种感情的波纹是在他心里隐约地流荡着,潜伏着,他自己只是顺着自己之情感的流在走,他不能用理智再冷酷地剖析自己,他怕,他有时是怕有自己心内的残疾的,现在他不得不爱四凤了,他要死心塌地地爱她,他想这样忘了自己,周萍是整出戏中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一方面在父亲的阴影小心翼翼地生活,另一方面又不甘于这种压抑的现状,他阴郁而不得志,对父亲的反叛,一种心理上复仇的快意使他与后母蘩漪牵连到了一起,他轻而易举地掳获一颗寂寞的心,但也就此背负了沉重的道义的十字架,自始至终,周萍都在逃避,蘩漪带给他的只是无尽的悔恨,他内心已阴雨连绵,无辜的四凤恰似他苦苦盼望的阳光,周萍迫切需要温暖的阳光驱走乌云,于是他和四凤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他以为就此可以摆脱蘩漪的罪孽,孰不知这是一出更大的悲哀,周萍难得有那么大的毅力带四凤远走高飞,电闪雷鸣之夜,一切真相大白,现实在残酷地狞笑,唯有死亡是舒适的温床,他最后选择自新,那也是他唯一的出路,无法想象苟且偷生的周萍走出那个雷雨之夜后怎样面对以后漫长的人生,倘若终日在无尽的悔恨中消磨自己,我想,这稠密的恨终究是化不开的,求死,是一种最好的解脱。 周冲和四凤是整出戏中最让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们俩个同样的单纯、清澈,对甜蜜的爱情那么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他们明亮的眼睛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汹涌,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轮廓,当他们的幼稚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被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刹那,老钟就已经鸣起,其实周冲化比四凤更加无辜,雷雨过后,我们不得不扼腕叹息:多么年轻的生命啊。 如果真的要揪出这无奈的悲剧的“罪魁祸首”不知算是周朴园和鲁侍萍呢,还是已故的周家老太太,少年和丫环偷情似乎自古以来就没有几个落得圆满的下场,这几乎成了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在等级森严的制度下,这本来就是一类被诅咒的爱情,身份的悬殊,是世人心中永不逾越的鸿沟,周朴园和鲁侍萍终究难逃棒打鸳鸯的结局,人间又多了一例明证。 我认为鲁侍萍和周朴园并不是《雷雨》的主角,他们俩个的存在只是一个引子,埋伏在岁月的后头,引出日后一段纠缠不清的孽缘,当周朴园认出面前这位憔悴苍老的老妈子就是他魂牵梦绕三十年的侍萍时,爱情就在那一刻陷入了万劫不复,也许那是周朴园最心潮澎湃的时刻了,希望幻灭了,侍萍改变了,心,也就轻松了,侍萍终一不再是自己心爱的女人,日后,周朴园就彻底成了一个无爱之人。 鲁侍萍三十年后声声控诉,一切恍然如梦,她咬牙切齿宣称是不公平的命指使她又出现在周朴园的眼前,红颜已逝,韵华不再,其实这一切大可不必,当爱已成往事,何必又在彼此快愈合的伤口上再撒下一把盐呢,如果她真的认定周朴园是个罪人的话,那么她至少也是个共犯,不管以后周朴园变得怎样冷酷无情,至少对侍萍,他是一刻也不想让自己忘却的,抛弃侍萍并不是他们初衷,爱情无法达到完美,那么就无所谓谁对谁错,鲁侍萍错在不必如此耿耿于怀,也许是我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女子,对被抛弃的命运看的如此之重,鲁侍萍是个苦命的女人,而命运确实是不公平,我只能把这一切怪罪于命,虽然我是如此的不相信宿命的玄虚。 那个惊心动魄的雷雨之夜啊,爱与恨的厮杀渗透出的血腥之气让我不寒而粟,当一切又回归平静,啜泣的问不再幽幽慨叹,我们早应该明白,爱与恨终究不能长久,边缘的问,两个疯子的女人,一个忧愁的老人,还在苦苦挣扎……

雷雨论文综合文献

参考文献: 〔1〕曹禺谈雷雨[J].人民戏剧,1979,(3). 〔2〕[13]曹禺<编剧术>[A].战时戏剧讲座[C].重庆:正中书店,1940. 〔7〕刘正强.曹禺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J].处女地,1958,(6). 〔9〕曹禺.雷雨[M].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12〕张庚.悲剧的发展--评<雷雨>[J].光明,第1卷第1期. 〔17〕田本相.杰出的时代戏剧诗人[J].剧本,1990,(9). [参考文献] 1、《雷雨·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北京第1版。51 -5[1]曹禺. 《雷雨》序[A]. 曹禺全集:1卷[C].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 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2、田本相《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3、《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4、《曹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北京第1版。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5、《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雷雨》 背景介绍 曹禺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祖籍湖北潜江。父万德尊,毕业于日本东京士官学校,辛亥革命后曾任黎元洪秘书,后赋闲在家。曹父喜爱文学,常与友人饮酒赋诗,有时也令曹禺做诗,使曹禺从小就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曹禺幼时由家庭教师启蒙,学习四书五经,但也偷偷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镜花缘》等中国古典小说,还读一些林纾译的西方小说。曹禺生母早逝,继母喜欢看戏,他从小就跟随继母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还常常阅读《戏考》;除文学之外,又培养了他对戏剧的兴趣。 曹禺童年是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夕这一段时间度过的。整个社会非常腐朽黑暗,父亲对家人严厉专横,曹禺虽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但并不感到温暖。“我生长在一个曾经阔绰过,后来又没落了的家庭里。少爷们有自己的佣人,自己的书房。住的相当舒服,但是闷得很。整个家庭都是郁闷的。每天都可以听到和看到很多乱七八糟的事。对周朴园逼繁漪吃药那类事情,从我的亲戚、朋友的口里经常可以听到”。另一方面,他也从保姆段妈那里听到农村生活的痛苦和农民破产的惨状。这一生活经历,使他产生了贫富之分的观念,并在头脑里埋下了憎恶旧社会和旧家庭的种子,这常常成为他后来戏剧创作的内容。 1922年,曹禺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南开是北方业余话剧运动中心之一,“南开新剧团”是有影响的戏剧团体。曹禺在张彭春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参加了剧团,并于1925年开始演戏。这是他从事话剧事业的开端。他在霍普曼的《织工》、易卜生的《国民公敌》、丁西林的《压迫》等剧中扮演角色。后又主演过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高尔斯华绥的《斗争》、莫里哀的《悭吝人》等剧。由于当时男女不能同台合演,曹禺有时不得不扮演女角,他的表演才能受到同学们的好评。这些演出活动,不仅使他熟悉了舞台,了解了观众,而且也从剧本中接受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影响。他还改编过一些剧本。 曹禺在中学时代还广泛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进步书刊的影响,特别是从鲁迅的小说和郭沫若的诗歌中汲取到改造社会的精神力量,增强了对黑暗社会愤懑不平的正义感。在南开中学时,曹禺就尝试写作新文学作品。最初的作品有小说《今宵酒醒何处?》,新诗《雨中》《四月梢,我送别一个美丽的行人》《南风曲》等。 1928年南开中学毕业后,曹禺进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学习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由于对这些学科不感兴趣,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攻西方语言文学。在此期间,曹禺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他曾被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所深深吸引,也曾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十分着迷,还非常喜欢契诃夫、奥尼尔等人的剧作。所有这些作家都给他后来的戏剧创作以影响,从不同方面丰富和提高了他的艺术表现力。大学期间,曹禺仍然是中国戏剧的热烈爱好者。课余,他经常同靳以,还有新结识的巴金一起看戏,观赏了著名京剧演员杨小楼、余叔岩、刘鸿声等人的精彩演出,他对昆曲和曲艺也很入迷。这些传统艺术对他后来的戏剧创作同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曹禺根据少年时代的生活积累,借助多年学习探索欧洲戏剧艺术所掌握的技巧,写出他的处女作《雷雨》。 这部作品由巴金推荐,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上发表。《雷雨》的问世,使中国有了足以同世界优秀剧作相媲美的话剧作品,它是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名著导读《雷雨》其后,曹禺分别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6)《北京人》(1940)等一大批剧作,从不同层面剖析了中国社会,均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蜚声剧坛。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Ⅰ》。有删节) 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了《雷雨》的创作,前后用了五年时间。虽然它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30年前,周家少爷周朴园同侍女侍萍私下相爱了,他们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周家反对他们的结合,为了给周朴园找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硬是把侍萍逼走了。侍萍怀着满腔的悲愤,抛下大儿子周萍,抱着小儿子投河自尽。被搭救之后,她嫁给了鲁贵,并生了一个女儿四凤。 30年后,靠着盘剥工人,周朴园已经成为一个煤矿公司的董事长。他又有了一个年轻的妻子繁漪,并且有了一个儿子周冲。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运的捉弄,鲁贵和四凤先后来到周公馆做了佣人,鲁大海(侍萍抱走的那个小儿子)也到周家煤矿上当了工人,并作为罢工代表反抗着周朴园的剥削和压迫。周朴园是个“社会上的好人物”,但在家里,却是一个专制的家长。在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中,罪恶在悄悄上演:周萍和自己的继母繁漪私通,后来为了摆脱繁漪的纠缠,也为了悔改自己“以往的罪恶”,他到四凤那里寻找寄托,并让四凤有了身孕。侍萍来到周家,与周朴园相认,虽然周朴园一直思念着侍萍,但当她真的出现在面前,他又觉得她是来算旧账的,试图用钱替自己赎罪,遭到了侍萍的拒绝。 终于,在一个雷雨的夜晚,所有的矛盾冲突有了一个总爆发。得知自己和周萍的血缘关系,不堪忍受打击的四凤冲入雨中,不幸触电身亡。一直暗恋着四凤的周冲追了出去,也为救四凤而触电。在一片混乱中,周萍开枪自杀。最后,只剩下憔悴的周朴园,陪伴着痴呆的侍萍和疯了的繁漪。剧本描写了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每一个人都“在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心来拯救自己”,但不管怎么挣扎,怎么呼号,也难以逃脱悲剧性的命运。 虽然对于这种悲惨命运的成因,作者归结为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以及这斗争背后的或者叫做“上帝”或者叫做“命运”的主宰,但悲剧的直接原因还是周朴园30年前所造的罪孽,因此,剧本客观上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周朴园所代表的那个阶级。 周朴园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化了的封建家长,在社会层面上,他是一个冷酷的吸吮工人血汗的资本家,干尽了昧心的勾当;在家庭层面上,他是个自私专横的家长,容不得半点的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从精神上、感情上、心灵上,压迫着他的妻儿,造成了繁漪的畸形反抗,并制造了新的罪恶。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当然,周朴园也不是某种政治概念的符号,而是血肉丰满的复杂人物,他对于侍萍的感情是真挚的,面对侍萍时流露的忏悔也不是虚伪的做作。 另一个人物侍萍则纯然是一个受害者,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自己的女儿又重蹈覆辙,甚至陷入更悲惨的命运中,这种悲剧性深刻表现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的不幸,控诉了社会的不人道。 精彩片断 1. 鲁贵慌忙由中门下。四凤端着药碗向饭厅门,至门前,周繁漪进。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在那静静的长的睫毛的下面,有时为心中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的眼光会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抑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她那雪白细长的手,时常在她轻轻咳嗽的时候,按着自己瘦弱的胸。直等自己喘出一口气来,她才摸摸自己胀得红红的面颊,喘出一口气。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整个地来看她,她似乎是一个水晶,只能给男人精神的安慰,她的明亮的前额表现出深沉的理解,像只是可以供清谈的;但是当她陷于情感的冥想中,忽然愉快地笑着;当着她见着她所爱的,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脸上,两颊的笑涡也显露出来的时节,你才觉得出她是能被人爱的,应当被人爱的,你才知道她到底是一个女人,跟一切年轻的女人一样。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的,忧烦的,她会如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的身旁,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西天的晚霞早暗下来了。 〔她通身是黑色。旗袍镶着灰银色的花边。她拿着一把团扇,挂在手指上,走进来。她的眼眶略微有点塌进,很自然地望着四凤。〕 2. 周朴园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四凤,(向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跟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繁漪,不说话) 周繁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繁漪(快说) 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慢) 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吗?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低而缓地) 倒了来。 周繁漪(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向四凤,高声) 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繁漪(顺忍地) 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不高兴地) 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繁漪(忽然) 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 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繁漪(声颤) 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反抗地) 爸! 周朴园(怒视) 去! 〔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 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高声地) 我要你说。 周萍(低头,至冲前,低声) 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 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繁漪(恳求地) 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吗? 周朴园(冷峻地) 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繁漪(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 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萍走至繁漪前。 周萍(求恕地) 哦,爸爸! 周朴园(高声) 跪下!(萍望繁漪和冲;繁漪泪痕满面,冲身体发抖)叫你跪下!(萍正向下跪) 周繁漪(望着萍,不等萍跪下,急促地) 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阅读指导 《雷雨》发表以后,有很多人不厌其烦地给它下脚注,做论断,这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总有一些臆测的东西存在。曹禺在《〈雷雨〉序》中曾经就自己创作《雷雨》时的想法、对人物的看法作了详细的说明,阅读全剧之前,细读这篇文字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真实内涵,而不致于在众多的专家分析面前迷失了自己的判断。 戏剧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是人物的对白和独白,人物的提示往往是无足轻重的,但曹禺很善于写人物提示,每一段人物提示都是一篇精美的文章,对人物的性格有着精到的刻画。阅读本剧,除了欣赏精彩的台词之外,人物提示甚至环境描写也要细细品味。

雷雨论文参考文献围绕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写。1、《雷雨》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的首部剧作,更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我国文坛是一颗闪着华彩的明珠,广受读者及文艺评论界关注。该剧作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2、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相互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以家庭矛盾为主要线索,突出了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雷雨》以其丰富的内涵,悲剧性的内蕴,赢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有关雷雨的论文答辩

《雷雨》剧作成于1928年,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社会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通过周鲁两家人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的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作者怀着被压抑的忿懑和对受侮辱受迫害的善良的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专横、冷酷与伪善,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作品以周朴园为中心,在错综复杂的尖锐冲突中展开剧情。全剧八人,各有其独特的思想感情与经历,但是他们的命运又于周朴园相牵连。在众多的矛盾冲突中,周萍、繁漪和四凤的爱情纠葛是一条明线,周朴园与鲁侍萍则是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交相钳制,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作品大胆的吸取了外国优秀剧作的丰富经验,成功的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性强、暴发力大的剧作。结构严密紧凑,完整集中。人物少,时间断,场景集中。剧情发展,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逻辑,又合乎人物性格逻辑,最后高潮出现,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冉忆桥)概括起来,文艺理论家们对《雷雨》的评价是这样的:严肃的现实主义文艺作品,能揭示深刻的社会矛盾,揭地主资产阶级腐朽的灵魂和堕落,压制人性,惨害妇女,残酷的压迫剥削工人阶级的罪恶见长。主题反映了妇女要求人性的觉醒,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结构严谨,故事情节曲折,戏剧性强、暴发力大的剧作。结构严密紧凑,完整集中。剧情发展,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逻辑,又合乎人物性格逻辑,最后高潮出现,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

《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戏剧。而戏剧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是以塑造舞台形象为目的的直观艺术。戏剧艺术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综合性和舞台性。《雷雨》也就具有了戏剧本身的基本特点:(一)、反映现实生活的浓缩性戏剧文学反映现实的浓缩性,是指它的人物、事件、时间、场景的高度集中。就是说戏剧文学要用较少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简省的场景、较单纯的事件,将生活内容概括地、浓缩地搬上舞台。这样才会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连成一个紧凑的整体。《雷雨》发生的时间跨度将近30年,但在剧中浓缩不到24个小时。剧中仅仅围绕8个人物形象展开阐述。作品以周朴园为中心,在错综复杂的尖锐冲突中展开剧情。a.作品人物集中,空间单一。作品以周朴园为中心,以周蘩漪为情节发展的枢纽,全剧八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思想感情与经历,但他们的命运又都和周朴园相牵连。家庭关系把他们联结为―个整体,又把他们集中在同一空间,在家庭中来表现各自的性格。b.时间集中,凝练。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周家内部由来已久的矛盾中,周朴园与工人的长期对抗,都高度概括在一天一夜之间加以表现。(二)、表现矛盾冲突的集中性戏剧的冲突,是戏剧的艺术生命。所谓的戏剧冲突,是指人物行为动机之间的尖锐矛盾纠葛或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曹禺在《雷雨》中,描写五四以后一个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黑暗生活,以封建家长和资本家的周朴园为中心,展开了他所直接和间接造成的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旧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的罪恶。30年前,周朴园还是一个“大少爷”的时候,曾经勾引使女梅侍萍,后来为了要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将她和新生的第二个儿子赶出门去。18年前,他又娶了繁漪。繁漪不堪忍受他像“阎王”似的压迫和“监狱”似的家庭生活,3年前就和他的长子周萍发生恋爱。但是周萍像他父亲一样,不久就厌弃了她,又去勾引使女鲁四凤。同时,繁漪的儿子周冲也在爱着四凤。周朴园继续压迫繁漪,她就只好抓住周萍不放,而周萍却竭力逃避。繁漪就叫四凤的母亲来带走四凤,以此向周萍报复。梅侍萍后来嫁给鲁贵,生了四凤。因此,周萍和四凤原是异父同母兄妹,这种乱伦关系一经发现,家庭悲剧就无可避免地发生了。《雷雨》以周朴园和妇女尤其是劳动妇女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同时还表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周朴园一贯剥削工人,“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他曾经命令矿警打死了30多个矿工,罢工工人鲁大海前来和他交涉,他后来虽然知道鲁大海就是他的第二个儿子,但他终究毫不留情地镇压工潮,并将鲁大海开除。(三)、动作化、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第一、 高度个性化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鲁侍萍 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周朴园 (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无情又无义,再也伪装不下去了,便化为语言,绝!摆架子,树威性,即使在不是自家人面前,也无法自持。既封建,又资本家;钱是可以解决一切的,他本能的以为。在这里,语言是灵魂的直裸。人物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鲁大海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鲁大海 可是你们完全错了。……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个性化语言的好处是:作家通过它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读者通过它直观(实际上是“直听”)人物的性格,生动可感,真实可信。第二、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意思。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样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是个经典的潜台词。自豪,埋怨,理解,嗔怒……妙就妙在不言中;若“言”,那就白了。潜台词的作用是使语言简练而有味。简练而无味,不是潜台词。有味不简练?那几乎不可能。简练到晦涩,那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而已。下面的人物语言有潜台词,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尽在不言中。如果说出来,那就不是艺术了。潜台词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而有味。简练而无味不是潜台词,有味不简练也不是潜台词。下面的潜台词使语言简练,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也是同样的道理。再看“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又如: 下面的下面的潜台词,,鲁侍萍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实一虚,一口一心,很有意味: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鲁侍萍 亲戚?②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周朴园 怎么?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另一个角色的意思就是: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我想,潜台词之所以与戏剧特别有缘,是由戏剧的特点所决定的。欧洲古典戏剧的“三一律”可以为之注脚:时间一律,地点(场景)一律,情节一律。如此集中的戏剧在语言上岂能拖沓冗长,岂能不以一当十?若把什么都交待清楚,岂不要演三天三夜?若什么都说得明明白白,那还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以下鲁侍萍的两句话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使潜台词:① 我想,潜台词之所以与戏剧特别有缘,是由戏剧的特点所决定的。欧洲古典戏剧的“三一律”可以注脚:时间一律,地点(场景)一律,情节一律。如此集中的戏剧在语言上岂能拖沓冗长,岂能不以一当十?若把什么都交待清楚,岂不要演三天三夜?若什么都说得明明白白,那还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以下鲁侍萍的两句话表明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潜台词: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 萍 你是谁?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愤恨,痛苦,失望,悲哀……什么都有,真是百感交集。第三、富于动作性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第二幕的结尾,繁漪与周萍的对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繁 漪 (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得太狠心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①周 萍 我已经准备好了。②繁 漪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③ ①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后来她确实把什么都抖出来了),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冲对繁漪的背叛使矛盾激化),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一语双关。我国古代小说深得动作语言的精髓,写书写到无法再写的时候,往往就会“无巧不成书”的“节外生枝”。刀架到好人的脖子上了,会有侠客从天而降。不过这种动作语言不全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更多的是作者的叙述语言(环境描写也在其中)。这种语言,有时是不经意,不露痕迹的,有时却是经意的;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情节发展下去。《雷雨》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有时也带有作者很强的主观动机,让读者很明显的感觉到“人为”的痕迹,请看下面鲁侍萍的语言:1、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2、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推动情节发展 ) 3、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强烈的暗示;不问也行 )4、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推动;几乎是提醒周朴园 )5、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推动;几乎要明说了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鲁侍萍固然很想见到她的儿子,因此带着幻想对周朴园不断的提醒,暗示,这些当然合情合理。但她这些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时候的语言,却不单是她的心思的合情合理所能解释得了的,而最重要的,是恰好的起到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下面两个:1、鲁侍萍固然很想见到自己的儿子,但她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的时候的这些语言就不但反映了她的心理,而且恰好起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下面两个:1、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暗示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直接推动 ;节外生枝? )2、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暗示 )周朴园 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 直接推动 ;多么重要的衬衫!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接下去的鲁侍萍开窗户的动作,如果没有她精确的说出衬衫的件数和绣有“梅”字的衬衫,试问情节如何发展下去?周朴园的语言,就是典型的动作语言。它的作用,从某种角度看,仅仅在于推动情节而已。而这一点,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一个剧作者必备的基本功。戏剧人物语言的特点,这三点是主要的,当然还有其他特点,比如语言的口语化,便于观众当场接受等,这里就不涉及。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阶级矛盾

评论作者简介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1933年,曹禺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此后他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年)、《原野》(1937年),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抗战爆发后,曹圈计划创作“抗战三部曲”,但由于种种原因,只完成了第一部《蜕变》。1940年,曹禹创作了多幕剧《北京人》,并且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成功地改编了话剧《家》,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解放后,曹禹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为历史剧《胆剑篇》(1961年)和《王昭君》(1978年)。内容精要这是一出严格遵循“三一律”原则而创作的戏剧,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发生在一个阴郁闷热、雷雨交加的夏日。这一天,离家两年的某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周朴园刚刚从矿上回来,而那位终日“卧病”、被关在楼上的太太繁漪也因为一桩隐秘的心事而破天荒地走下楼。悲剧就此展开。在这个看起来体面的家庭中,周朴园是唯一的主宰,他按照他的一套标准统治着这个在他看来“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却不知平静的背后隐藏着罪恶与灾难。采访是他的第二个妻子,这是一个文弱、明慧的女子,可又有着一点原始的野性。她嫁到周家十八年,生了一个儿子周冲,但这个如坟墓般令人窒息的家庭却使她日见萎缩,直到周朴园前妻所生的儿子周萍从乡下来到这个家。周萍使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欲望,她将这一点爱看作全部的希望,牢牢抓住不肯放手。可周萍却是一个软弱的人,很快就对这种“畸形”的关系感到厌恶,并为自己欺父亲而深深悔恨。在极度痛苦中,他与管家鲁贵的女儿、美丽单纯的丫环四风产生了感情。他希望能借此摆脱!日日的一切,甚至打算离开这个家,去开始他的新生活。而他的弟弟周冲,一个单纯善良、充满幻想的大孩子,也同时爱上了四风。周萍的背叛令繁漪极为痛苦,他即将离去的事实更使她对未来万分恐惧,她不顾一切地要抓住这最后一根稻草。正在这时,四凤那远在济南一所学校帮工的母亲回来了。繁漪得知鲁妈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到公馆里替人做工,便准备通过鲁妈赶走四凤。于是,鲁妈就在这个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午后,走进了周公馆。鲁妈来到周公馆,周朴园书房那熟悉的一切令她恍然如在梦中。原来,鲁妈就是周萍的亲生母亲,三十年前周家的丫环侍萍。当年她与周家大少爷周朴园相爱,并且生下了两个孩子,可是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最终被周朴园抛弃。大年三十的晚上,她带着刚生下三天的孩子离开周家,原打算投河自尽,却被人救起,从此开始了三十年痛苦飘零的生活。繁漪见到待萍,向她暗示四凤与自己的儿子周冲有暧昧关系。侍萍没有想到命运竟会如此安排,女儿在三十年后又走进了周家,并且重复了自己以前所走过的路。她决定带走四凤,远远地离开这里。侍萍的突然出现令周朴园大吃一惊,尽管多年来他一直对往事感到内疚,对侍萍也一直有着真诚的怀念,但如今侍萍的出现还是让他感到现实的危险。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家庭遭到破坏,于是便希望用钱来打发侍萍。侍萍对周朴园彻底失望,表示只想见一见自己的儿子周萍。与此同时,当年侍萍带走的另一个儿子鲁大海如今正作为周朴园矿上的罢工代表在门房等着与周朴园谈判。一家人就在这样充满对立与矛盾的境况下见面。周朴园与鲁大海发生冲突,周萍怒打了大海。多年思念的儿子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自己面前,侍萍悲愤莫名,带着四风、大海离开了周家。繁漪恳求周萍不要抛弃自己,但被周萍拒绝,繁漪绝望至极。侍萍让四凤发誓永不再见周家的人,四凤感到非常痛苦,不知所措。雷雨之夜,醉酒的周萍来到鲁家,从后窗偷入四凤的房间。鲁大海回到家中,周萍欲逃,但窗户已被跟踪而至的繁漪悄悄从外面锁。大海欲杀周萍,被侍萍拼死拦住,周萍趁机逃走。周萍回到家,面对繁漪的再次恳求,不为所动,决定当夜就动身。羞惭之余从家中跑出的四凤找到周萍,周萍决定带她一起离开,而这时侍萍和大海寻找四凤也来到了周家。侍萍坚决不许四凤与周萍在一起,四凤无奈告诉母亲自己已经怀孕。五雷轰顶的侍萍面对这天大的“罪孽”,决心自己咽下这苦果,给孩子们一条生路。但此时的繁漪已经陷入疯狂,她先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儿子周冲来阻止周萍,让单纯的周冲不得不面对母亲与大哥通奸的事实;然后她又叫来了周朴园,迫使所有的人面对面地站到了一起。于是,在这个大雷雨的夜晚,所有人物间的关系,一切最残酷的事实,都被揭开了。周萍无法面对这一切,终于开枪自杀,而狂乱中冲进雨夜的四凤和跟出去欲救她的周冲也先后惨遭电击而死。在这命运的重击之下,繁漪和侍萍彻底崩溃,这幕人间悲剧终于落下了帷幕。简短评论无论是从故事层面、戏剧效果,还是从更深的人生哲理意蕴,不管从那种角度而言,《雷雨》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精彩之作。这里有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根很”,有着“最‘雷雨’”的女人,也有着如“一棵弱不禁风的草”般的男人,有在岁月中历练得冷酷但仍残存着一丝温倩的老人,也有对生活尚充满幻想的孩子。在这最浓缩的时间与空间里,所有的人都在纠缠着,挣扎着,或为了实现救赎,或为了追求梦想,或为了保持一点眼前的平静,可一切的努力都是无力的,最终的毁灭无可避免。作者欲表达一种人类的命运,人对于一种神秘不可知的力量的“无名的恐惧”和“不可言喻的憧憬”。这是一个二十三岁青年的激情之作,也需要我们以激情去读,用心去感受。当然,多年来《雷雨》不是作为神秘剧而是作为社会剧被欢迎的,作者对于人们就其作品所作的解释枣“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也表示了追认,这或许说明了这部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名人评语《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刘西渭(李健吾)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黎烈文精彩章节推荐其实整个剧本并不长,完全可以一气读下去,不过一定要选择的话,以下部分是最该读的:序幕和尾声:这部分常常被人们忽视,搬上舞台时基本上也都被删掉,但作者自己却对其报看重,并为之专门做了解释。究竟有什么意义,还是自己读一读吧。第二幕:这是课本上所选的章节,其经典程度自不必说。第四幕:全剧的高潮,矛盾冲突达到顶点,不能不看。(吴岚)《雷雨》—一部纠缠着复杂的血缘关系和聚集着许多的巧合,但却透露着必然的悲剧。远看《红楼梦》,近看《雷雨》影响中国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这部剧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并被定为中学与大学的必修课,这就足可证明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3岁的曹禺就读于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不仅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几十年来,《雷雨》被一代又一代人阅读,被一批又一批演员排演,时光的淘洗不曾减褪它的华彩,它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译成各种文字,进入世界文学之林。《雷雨》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力作。作者于全剧的构造、剧情的进行、对白的运用,的确是费了莫大的苦心,而都很自然紧凑,没有现出十分苦心的痕迹。作者于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学等,似乎也有相当的造诣。以我们学医学的人看来,即使用心地要去吹毛求疵,也找不出什么破绽。在这些地方,作者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他的这篇作品受到同时代人的相当地欢迎,是可以令人首肯的。--郭沫若《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多幕长剧,写成于1933年,最初在1934年的《文学季刊》上发表。剧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框架里,集中描写了周、鲁两个家庭的成员之间前后30年的复杂纠葛和由此形成的大悲剧,深刻地暴露了老中国上流社会的历史罪恶。《雷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话剧在创作上的迈向成熟。--北大教授 唐沅《雷雨》大胆地吸取了外国优秀剧作的丰富经验,成功地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性强、暴发力大的剧作。结构严密紧凑,完整集中。人物少,时间短,场景集中。剧情发展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逻辑,又合乎人物性格逻辑,最后高潮出现,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文艺理论家 冉忆桥对于神秘诱惑的憧憬关于《雷雨》的主题,曹禺有过这样一段阐释:"《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青年时代的曹禺满怀激情,尝试用创作表达自我的人生感悟,然而冷静的理性思考的相对缺乏又令他无法对人生困惑一一做出解答,因此《雷雨》创作更多呈现出情绪化的倾向,感性体验的丰富完整为剧本注入了充沛的生命力。这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仍然是种"神秘的诱惑"。首先,这种"神秘的诱惑"源自对于无常命运的恐惧、惶惑与呼号。未出场的第九个人物--"命运"始终是全剧的最高主宰,它轻而易举、反反复复地捉弄、摆布场上人物,它的突然而至与悄无声息触动着每一个人的恐惧神经。隐忍退让的鲁侍萍时时警惕、步步为营,无时无刻不在恐惧的煎熬中希冀逃脱命运的惩罚;自大蛮横的周朴园对于前半生的罪恶可能带来的灾难也同样有着深沉的焦虑,他害怕与侍萍的任何瓜葛令他失去现有的一切,他担心命运将无情地剥夺自己已经拥有的财富与名誉……对于命运的极端恐惧折磨着每一个强烈欲望中的灵魂,他们焦灼的心情恰似雷雨前沉闷压抑的天空。然而这种恐惧本身就是个诱惑,恰如欣赏恐怖片时欲看又怕,越怕又越想看的情绪体验。对于命运的恐惧固然真实地存在着,然而被残酷命运所驱使的人们却不是宿命地等待最终的审判,顽强的生存意志与求生本能促使他们不断挣扎,因此在困境中的垂死抗争形成另一种"神秘的诱惑"--对于生命力的张扬、礼赞与崇拜。"魔鬼"繁漪的两次人生选择最充分地燃烧着这种生命力的激情火焰。在使人恐惧、逼人抗争的残酷现实之外,对于理想希望的追求如天使的羽翼给予人们飞向天堂的憧憬与信念。这一层的"神秘诱惑"是摆脱沉重的轻松。害怕命运的恐惧感,反抗命运的生存力,超越命运的理想性,《雷雨》的"神秘诱惑"包含着这三层意义,但却远不止这些。因为我们无法对一个文本做出理性定位,即使剧作者本人也难以陈清--"而我始终不能给它(神秘诱惑)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相。因为它太大,太复杂"。因此如果定义《雷雨》为单纯的命运悲剧将无法涵盖它延伸的意义范畴,而理解曹禺的创作情感--"对于神秘诱惑的憧憬"才能贴近剧作的本真,这也正是我们解读的价值所在。 �吴叶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