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兰州大学学位论文提交系统

发布时间:

兰州大学学位论文提交系统

兰州大学教务在线登录入口: 兰州大学座落在古丝绸之路重镇、“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大学迅速发展壮大,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和“211工程” “985工程”的历史机遇,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学校迎来了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2017年,兰州大学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类),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发展进入了******。 兰州大学校园面积3545亩,建有2个校区,3所附属医院。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现有103个本科专业,有本科生19826人,硕士研究生10,452人,博士研究生2,442人。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303人,在站博士后169人,教授等正高职696人,副教授等副高职935人,临床医学教授125人,副教授393人。研究生导师1,84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16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29人。两院院士17人,“*”领军人才14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 “*”青年拔尖人才6人,教育部“*奖励计划”青年学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甘肃省领军人才10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6人。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也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19所高校之一,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31所高校之一。 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部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省级特色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而深受社会欢迎,自建校以来,已培养了37万多名各类人才,许多人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1999年至今,先后有17位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 兰州大学的科学研究素以基础研究见长,同时广泛开展应用研究。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科研观,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西部的地域特点变成研究特色和学科的特色,把区域劣势转化为科研优势,推动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学校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联合实验室, 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7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技术创新中心,4个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甘肃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8个甘肃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甘肃省行业技术中心,1个甘肃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3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5个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4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近年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紧盯“大平台、大项目、大交叉、大成果”,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祁连山研究院、生态学创新研究院、泛第三极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前沿科学中心、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一批实体性创新研究机构,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均大幅提高。已先后获得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700余项,编辑出版各种专著、教材、译著1400余部。2008-2017年发表SCI论文13,010篇,篇均被引排名全国高校第26位。5月,科睿唯安发布的最新ESI数据,兰州大学共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物理学、材料学、地球科学、植物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物和毒理学以及农业科学,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世界排名第492位,国内高校排名第27位。5月,在全球自然指数排名中,兰州大学位居全球高校第91位,国内高校第17位。 兰州大学积极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先后与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的19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伙伴遍布亚、美、欧、非、大洋洲。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总数达17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年招生120人。近五年来,接待来校访学交流外宾及港澳台地区客人6300余人次,教工因公出国及赴港澳台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等各类活动计3,300余人次,派出3700余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招收培养2000余名留学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建有2所孔子学院,格鲁吉亚建有1所孔子学堂。 百十年栉风沐雨,百十年砥砺前行。一代又一代兰大人坚守奋斗,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用行动践行了担当、用实干铸就了辉煌。面向未来,兰州大学将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发扬“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状态、持之以恒的决心、百折不挠的勇气书写好******兰州大学的“奋进之笔”。 ;

3月20号以后。学位论文提交结果查询时间:学位论文提交3个工作日后,论文作者即可登录大雅论文提交系统查询提交结果。

登录学校官网上传即可。登录学校网站,进入个人注册单元登录,点开论文上传模块,点击要上传的论文,系统自动上传。论文上传学校系统是毕业的必要步骤。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学位论文系统,收录了本校学生的学位论文。一般这个系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网站找到,然后需要登陆,上传自己的论文。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账号和密码,只要登陆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即可。

兰州大学学位论文检索系统

1、打开中国知网(网页链接)。2、点击“博硕”。3、输入检索条件“作者”“单位”“主题”等进行2010兰州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查询。

兰州大学教务在线登录入口: 兰州大学座落在古丝绸之路重镇、“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大学迅速发展壮大,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和“211工程” “985工程”的历史机遇,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学校迎来了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2017年,兰州大学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类),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发展进入了******。 兰州大学校园面积3545亩,建有2个校区,3所附属医院。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现有103个本科专业,有本科生19826人,硕士研究生10,452人,博士研究生2,442人。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303人,在站博士后169人,教授等正高职696人,副教授等副高职935人,临床医学教授125人,副教授393人。研究生导师1,84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16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29人。两院院士17人,“*”领军人才14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 “*”青年拔尖人才6人,教育部“*奖励计划”青年学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甘肃省领军人才10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6人。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也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19所高校之一,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31所高校之一。 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部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省级特色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而深受社会欢迎,自建校以来,已培养了37万多名各类人才,许多人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1999年至今,先后有17位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 兰州大学的科学研究素以基础研究见长,同时广泛开展应用研究。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科研观,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西部的地域特点变成研究特色和学科的特色,把区域劣势转化为科研优势,推动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学校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联合实验室, 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7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技术创新中心,4个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甘肃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8个甘肃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甘肃省行业技术中心,1个甘肃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3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5个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4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近年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紧盯“大平台、大项目、大交叉、大成果”,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祁连山研究院、生态学创新研究院、泛第三极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前沿科学中心、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一批实体性创新研究机构,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均大幅提高。已先后获得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700余项,编辑出版各种专著、教材、译著1400余部。2008-2017年发表SCI论文13,010篇,篇均被引排名全国高校第26位。5月,科睿唯安发布的最新ESI数据,兰州大学共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物理学、材料学、地球科学、植物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物和毒理学以及农业科学,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世界排名第492位,国内高校排名第27位。5月,在全球自然指数排名中,兰州大学位居全球高校第91位,国内高校第17位。 兰州大学积极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先后与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的19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伙伴遍布亚、美、欧、非、大洋洲。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总数达17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年招生120人。近五年来,接待来校访学交流外宾及港澳台地区客人6300余人次,教工因公出国及赴港澳台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等各类活动计3,300余人次,派出3700余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招收培养2000余名留学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建有2所孔子学院,格鲁吉亚建有1所孔子学堂。 百十年栉风沐雨,百十年砥砺前行。一代又一代兰大人坚守奋斗,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用行动践行了担当、用实干铸就了辉煌。面向未来,兰州大学将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发扬“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状态、持之以恒的决心、百折不挠的勇气书写好******兰州大学的“奋进之笔”。 ;

四川大学学位论文提交系统

登录学校官网上传即可。登录学校网站,进入个人注册单元登录,点开论文上传模块,点击要上传的论文,系统自动上传。论文上传学校系统是毕业的必要步骤。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学位论文系统,收录了本校学生的学位论文。一般这个系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网站找到,然后需要登陆,上传自己的论文。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账号和密码,只要登陆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即可。

四川大学学位论文不会放知网。因为版权问题,CNKI与四川大学不再合作了,2007年合作到期,所以只能看到2007年以前的文章。中国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在党和国家领导以及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学术界、教育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等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和清华大学的直接领导下,CNKI工程集团经过多年努力,采用自主开发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并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产业化运作,为全社会知识资源高效共享提供最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最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

江苏大学学位论文提交系统

3月20号以后。学位论文提交结果查询时间:学位论文提交3个工作日后,论文作者即可登录大雅论文提交系统查询提交结果。

陈忠萍同志于200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系统与数字化建设部主任、第四党支部委员。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员形象 党员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岗位形象,一个党员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就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所以在平时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陈忠萍同志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严格履行党员义务。以新时期党员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把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当作自己的榜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该同志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时时处处以工作为先,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学校和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尽心尽责。 二、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 陈忠萍同志自93年以来一直在图书馆技术部工作,随着新技术在图书馆的不断应用,她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圆满完成图书馆从自动化到数字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重要工作。 1999年8月,图书馆引进核心管理软件汇文系统构建图书馆自动化平台。作为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在系统平台的植入、岗位人员的培训、使用过程的持续保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她认真研究系统内部结构,熟练掌握数据库内部运行机制,制定合理有效的工作流程。由于管理有方,该系统自应用以来,已实现高效安全无事故运行10年。 数字化建设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为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近两年,陈忠萍同志带领部门同事和其他部门一起合作开发了 江苏大学 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学位论文提交综合平台、个性化服务平台、书与人生平台、RSS新闻聚合等,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时刻关注图书馆各大镜像站清华、万方、超星等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更新镜像站数据,为广大师生查阅资料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结合学校教学科研需求和本馆馆藏特色,自建多个文献数据库,如多媒体数据库、车辆工程特色库等。 始终关注国内外图书馆的技术发展,结合本馆特点进行技术引进与革新,使之更好地为本馆工作服务。如利用教职工信箱对教师和研究生发送催还通知;开通异地委托借书实现多校区图书借阅;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读者借阅数据,指导读者和图书订购工作。 作为部主任,她深知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对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因此,她深入细致地了解部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个性,并依据他们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让部里的每位成员都能各展其能,各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把党组织的温暖传递给每位同事。正因为她努力在部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并能以身作则,从而把部里各项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 三、认真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工作不忘学习,为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多年来,陈忠萍同志一直注重学习工作研究相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现已发表论文5篇,参与市厅级科研4项,2009完成高教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 2008年担任《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工作,她认真备课,虚心请教老教师,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保证每节课质量,认真批改 实习 报告,对学生负责,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01年、2002年年终考核校级优秀,2006年、2008年图书馆优秀,2001年获校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2008年所领导的技术部被评为图书馆先进部门。

答:电子版论文通过图书馆学位论文系统进行提交,具体提交方法为: 在山西大学IP范围内登录图书馆主页——“服务”下的“学位论文提交”栏目, 用户名为学生自己的学号,默认密码为:Sxdxtsg123 或者111111, 登录学位论文提交系统之后,选择相应模板进行提交。 纸质版论文由各学院(系、所、中心)统一收取(每位毕业生1份纸质论文),并附名单1份,以年级为单位统一交到图书馆;经过审核之后,图书馆才会办理毕业手续。博士后毕业论文(出站报告)提交步骤,点击“学位论文提交系统”——“注册”后,自己进行用户名的注册,待账号通过审核即可进行提交。

学位采集系统提交论文

各学位申请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现将近期学位工作具体要求通知如下:一、提交学位论文终稿学位申请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及完成对论文的最终修改后,须登录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学位论文终稿。 1.论文格式及要求提交的学位论文格式为PDF格式。学位论文命名格式为:学校代码_二级学科代码_姓名_学号,如:10730_100201_张三。提交的学位论文应为完整版。论文包含封面、原创性声明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部分。 原创性声明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中有条形码标识,必须从系统中下载。其程序为:登录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关注“我的报表”--下载、打印原创性与使用授权声明。 请将由学生本人和导师签字的《原创性声明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扫描后插入学位论文的相应位置。(备注:电子签名及盖章无效)。 2、提交学位论文终稿的时间参加6月份学位授予的截止2020年6月10日24点前;参加8月份学位授予的暂定截至8月10日24点前。 3、提交学位论文程序第一步,登陆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第二步,关注论文答辩模块。第三步,关注提交论文信息。第四步,关注浏览,上传完整的学位论文终稿。第五步,上传完成后,请下载查看是否为最终版本。 4、工作要求(1)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中提交的学位论文终稿将作为学位申请人论文使用的唯一依据,将用于最后的学位论文文字复制比检测、论文抽检、知网公开等环节。如果学生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有误,因此导致学位论文检测不通过或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出现不合格意见的,无论有意或者无意行为,责任均由申请人自负。(2)学位论文终稿上传后,正式提交前本人必须再次下载查看是否为最终版本。系统关闭后,研究生院不再受理学位论文的更改或替换。(3)学位申请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学位论文终稿,各学院必须做好提交论文终稿的通知和督促检查工作,提醒学生按时提交,并做好提交后对论文形式审核工作。二、提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议名单学位申请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需填写和提交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书。各学院召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学位申请事宜。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要对论文送审存在复审申诉情况、答辩结果中存在否决票的学位申请人的论文重点关注。会议结束后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汇总表》。1.具体要求:《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汇总表》必须从系统中导出,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严禁自己制表或进行修改。分委员会同意及不同意授予学位的名单均要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汇总表》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2.报送时间:6月份决议名单2020年6月12日18点前;8月份决议名单暂定2020年8月12日18点前。三、提交学位申请材料 1.各学院向研究生院提交每位拟授学位人员的材料清单:(1)纸质版博士学位论文1本。(2)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书各2份,排列时请将同一人的两份放在一起以便核对。(研究生院审核盖章后将其中1份返回学院);(3)学位授予信息表1份。 2、学位授予信息表生成程序学位申请人登录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后:(1)关注“学位授予”——“学位信息采集”——“仔细阅读采集须知”——“开始采集”——提交;(2)提交成功后,关注“我的报表”——“学位信息采集信息表”——“报表输出”,保存打印签字。学位授予信息是信息查询和学位认证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填写信息必须真实、准确。 3、审核要求学院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学位申请材料的审查:(1)重点检查各环节导师、学科负责人、答辩委员、分会主席等签字、单位盖章是否齐全。(2)学位申请书中的成绩单必须加盖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成绩管理专用章。(3)核实论文外审评阅书份数。修改后重新送审的同时将初次送审和复审全部评阅书装进答辩材料;对论文进行较大修改的需将《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情况说明表》附在评阅书后面。(4)学位论文纸质版与提交的电子版需一致,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书是否签字确认。(5)为方便后续归档,各学院在收取学位申请书时,应要求申请人标注好页码。页码标注在右上角,按照阿拉伯数字顺序依次编写,空白页不编写页码,学位申请书封面起始页从第2页开始编(第1页为学位授予决定)。编写完页码后将总页数标注在学位申请书封面右上角,同时在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准确填写学位申请材料页数。(6)所有表格均以“研究生院官网-下载专区-学位”专栏的最新格式为准。4.报送时间:6月份学位授予的申请人材料2020年6月12日18点前;8月份学位授予的申请人材料暂定2020年8月12日18点前。四、提交学位论文自查情况报告示例见附件(单独下发),报送时间:6月份学位授予的2020年6月12日18点前;8月份学位授予的暂定2020年8月12日18点前。研究生院2020年5月29日原标题:2020春学位工作通知(四)--关于论文终稿提交、学位信息采集、学位决议名单和材料提交事宜文章来源:以上是考研君整理的“兰州大学2020春学位工作通知(四)”的相关内容,更多院校考研动态相关内容尽在考研动态频道,关注考研,掌握更多院校考研资讯!相关推荐:教育部:2020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延期至8月举行教育部:取消2020年7月5日日本语能力测试教育部考试中心解答: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延期后有哪些新安排?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延期并分两次举行

2005 级学位论文电子档提交方案

我校《学位论文提交系统》提供基于 Web 的远程论文提交功能,实现向我校图书馆本地的学位论文库中提交作者姓名、学号、密码、作者所在系、专业、论文题名(中外文)、导师姓名、论文关键词(中外文)、论文文摘(中外文)及其它元数据和论文全文等内容。对学位论文库中的资源进行分类、标引、编目等后期加工后可提供学位论文的发布与检索等服务。

一、提交流程

二、方案实施细则

1. 提交方案须在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版权已归属学校的前提下进行正式实施,版权是否归属学校取决于毕业设计(论文)作者及其导师是否已在《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等文档相应位置签字。

2. 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提交由各班的 2 名学生代表 具体执行,学生代表名单由各院相关负责人确定,并在汇总后通知图书馆。毕业设计(论文)成果中,实物、挂图、样品等无需提交至图书馆。以下电子文件均须提交至《学位论文提交系统》:

(1)     与纸本内容完全一致的文书文件( .pdf 格式文档);

(2)     不含在( 1 )之内,但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组成部分的源程序、图片文件、网页等非文本文件。

3. 每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电子文件由该班 2 名学生代表负责收集。 文书文件要求为 .pdf 格式,若为其它格式,请作者自行将其转换为 .pdf 格式,然后交给学生代表 ( 转换软件可到图书馆网页上下载 ) 。要求每位学生的文书文件只有一个(封面、目录、正文等必须在一个文档中),不得将其不同部分(如封面、目录、正文等)以不同文件分别提交;对于非文本文件,要求每位学生将其用 WinRAR 打包后形成一个压缩文件,交给学生代表提交。

4. 学生代表要严肃、认真、负责地对待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提交,服从图书馆“学位论文提交系统”项目组老师的指导和要求。

5. 所有已成功提交并通过审核的学位论文,其作者将由图书馆及时报送校教学管理部门;对于尚未提交或未通过审核的学位论文作者,教学管理部门将暂缓为其办理毕业相关手续,直至完成提交并通过审核。

6. 图书馆为了后期数字化加工、网络发布的需要,可以向各学院暂借毕业设计(论文)纸本及挂图、实物等其它设计材料,并尽快归还。

三、在本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将随时进行沟通和联系,请所有涉及到的部门、人员积极配合。

咨询电话: (内线: 5355 )

图书馆

二○○九年五月七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