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开中国知网(网页链接)。2、点击“博硕”。3、输入检索条件“作者”“单位”“主题”等进行2010兰州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查询。
兰州大学教务在线登录入口: 兰州大学座落在古丝绸之路重镇、“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大学迅速发展壮大,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和“211工程” “985工程”的历史机遇,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学校迎来了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2017年,兰州大学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类),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发展进入了******。 兰州大学校园面积3545亩,建有2个校区,3所附属医院。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现有103个本科专业,有本科生19826人,硕士研究生10,452人,博士研究生2,442人。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303人,在站博士后169人,教授等正高职696人,副教授等副高职935人,临床医学教授125人,副教授393人。研究生导师1,84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16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29人。两院院士17人,“*”领军人才14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 “*”青年拔尖人才6人,教育部“*奖励计划”青年学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甘肃省领军人才10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6人。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也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19所高校之一,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31所高校之一。 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部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省级特色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而深受社会欢迎,自建校以来,已培养了37万多名各类人才,许多人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1999年至今,先后有17位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 兰州大学的科学研究素以基础研究见长,同时广泛开展应用研究。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科研观,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西部的地域特点变成研究特色和学科的特色,把区域劣势转化为科研优势,推动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学校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联合实验室, 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7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技术创新中心,4个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甘肃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8个甘肃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甘肃省行业技术中心,1个甘肃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3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5个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4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近年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紧盯“大平台、大项目、大交叉、大成果”,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祁连山研究院、生态学创新研究院、泛第三极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前沿科学中心、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一批实体性创新研究机构,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均大幅提高。已先后获得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700余项,编辑出版各种专著、教材、译著1400余部。2008-2017年发表SCI论文13,010篇,篇均被引排名全国高校第26位。5月,科睿唯安发布的最新ESI数据,兰州大学共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物理学、材料学、地球科学、植物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物和毒理学以及农业科学,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世界排名第492位,国内高校排名第27位。5月,在全球自然指数排名中,兰州大学位居全球高校第91位,国内高校第17位。 兰州大学积极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先后与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的19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伙伴遍布亚、美、欧、非、大洋洲。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总数达17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年招生120人。近五年来,接待来校访学交流外宾及港澳台地区客人6300余人次,教工因公出国及赴港澳台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等各类活动计3,300余人次,派出3700余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招收培养2000余名留学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建有2所孔子学院,格鲁吉亚建有1所孔子学堂。 百十年栉风沐雨,百十年砥砺前行。一代又一代兰大人坚守奋斗,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用行动践行了担当、用实干铸就了辉煌。面向未来,兰州大学将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发扬“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状态、持之以恒的决心、百折不挠的勇气书写好******兰州大学的“奋进之笔”。 ;
兰州大学教务在线登录入口: 兰州大学座落在古丝绸之路重镇、“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大学迅速发展壮大,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和“211工程” “985工程”的历史机遇,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学校迎来了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2017年,兰州大学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类),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发展进入了******。 兰州大学校园面积3545亩,建有2个校区,3所附属医院。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现有103个本科专业,有本科生19826人,硕士研究生10,452人,博士研究生2,442人。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303人,在站博士后169人,教授等正高职696人,副教授等副高职935人,临床医学教授125人,副教授393人。研究生导师1,84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16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29人。两院院士17人,“*”领军人才14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 “*”青年拔尖人才6人,教育部“*奖励计划”青年学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甘肃省领军人才10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6人。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也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19所高校之一,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31所高校之一。 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部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省级特色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而深受社会欢迎,自建校以来,已培养了37万多名各类人才,许多人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1999年至今,先后有17位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 兰州大学的科学研究素以基础研究见长,同时广泛开展应用研究。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科研观,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西部的地域特点变成研究特色和学科的特色,把区域劣势转化为科研优势,推动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学校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联合实验室, 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7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技术创新中心,4个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甘肃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8个甘肃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甘肃省行业技术中心,1个甘肃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3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5个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4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近年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紧盯“大平台、大项目、大交叉、大成果”,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祁连山研究院、生态学创新研究院、泛第三极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前沿科学中心、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一批实体性创新研究机构,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均大幅提高。已先后获得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700余项,编辑出版各种专著、教材、译著1400余部。2008-2017年发表SCI论文13,010篇,篇均被引排名全国高校第26位。5月,科睿唯安发布的最新ESI数据,兰州大学共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物理学、材料学、地球科学、植物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物和毒理学以及农业科学,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世界排名第492位,国内高校排名第27位。5月,在全球自然指数排名中,兰州大学位居全球高校第91位,国内高校第17位。 兰州大学积极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先后与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的19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伙伴遍布亚、美、欧、非、大洋洲。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总数达17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年招生120人。近五年来,接待来校访学交流外宾及港澳台地区客人6300余人次,教工因公出国及赴港澳台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等各类活动计3,300余人次,派出3700余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招收培养2000余名留学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建有2所孔子学院,格鲁吉亚建有1所孔子学堂。 百十年栉风沐雨,百十年砥砺前行。一代又一代兰大人坚守奋斗,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用行动践行了担当、用实干铸就了辉煌。面向未来,兰州大学将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发扬“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状态、持之以恒的决心、百折不挠的勇气书写好******兰州大学的“奋进之笔”。 ;
3月20号以后。学位论文提交结果查询时间:学位论文提交3个工作日后,论文作者即可登录大雅论文提交系统查询提交结果。
登录学校官网上传即可。登录学校网站,进入个人注册单元登录,点开论文上传模块,点击要上传的论文,系统自动上传。论文上传学校系统是毕业的必要步骤。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学位论文系统,收录了本校学生的学位论文。一般这个系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网站找到,然后需要登陆,上传自己的论文。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账号和密码,只要登陆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即可。
这样进行学位论文的检索:
查找国内高校的学位论文一般有一下三个途径
1.学校图书馆。
我国各高校的学位论文在学校的图书馆都有存档,可以在学校的图书馆中进行查阅浏览。学校图书馆中不一定你有想要的相关学位论文,但这也是学位论文检索的一个有效途径。
2.国家图书馆。
每年各高校的毕业学位论文都会派送到国家图书馆进行印刷,国家图书馆会将其进行编号存档,我们可以在国家图书馆的网站上进行基本信息浏览,以查找相关学位论文。
3.论文网站系统。
一些正规的论文网站都有收录高校的学位论文,登录网站进行检索可以浏览论文的基本信息或进行下载查阅。
我国国内有一些正规的学位论文查询系统,例如:CNKI中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公司的《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这三个文库都可以直接看到论文全文。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的《中文学位论文》共有论文万篇,但它只能检索到题录和文摘信息,要查看论文全文需要进行购买。
以上就是关于“学位论文检索途径与方法”的全部内容了,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技巧知识,请持续关注PaperPass论文知识频道,小编会为大家收集更多的论文知识哦。
国内学位论文查询系统中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39万余篇)中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余篇)3.万方数据公司的《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59万余篇)(以上三个库中可以直接看到论文全文)4.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的《中文学位论文》(论文总量万篇,只能检索到题录和文摘信息,可以直接购买全文。)5.万方数据公司的《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文摘版) (论文总量84万多篇,只能检索到题录和文摘信息。)注,以上论文篇数为截止到2007年3月26日的数量国外学位论文查询系统1.欧美博、硕士论文数据库(PQDD) (论文量230多万篇,能看到题录和文摘信息,1997年以来论文可以看到前24页)全文数据库(该库为PQDD数据库中部分记录的全文 )
因为人大的博士论文是不上网的,如需要浏览需要去人大的图书馆借
这样进行学位论文的检索:
查找国内高校的学位论文一般有一下三个途径
1.学校图书馆。
我国各高校的学位论文在学校的图书馆都有存档,可以在学校的图书馆中进行查阅浏览。学校图书馆中不一定你有想要的相关学位论文,但这也是学位论文检索的一个有效途径。
2.国家图书馆。
每年各高校的毕业学位论文都会派送到国家图书馆进行印刷,国家图书馆会将其进行编号存档,我们可以在国家图书馆的网站上进行基本信息浏览,以查找相关学位论文。
3.论文网站系统。
一些正规的论文网站都有收录高校的学位论文,登录网站进行检索可以浏览论文的基本信息或进行下载查阅。
我国国内有一些正规的学位论文查询系统,例如:CNKI中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公司的《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这三个文库都可以直接看到论文全文。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的《中文学位论文》共有论文万篇,但它只能检索到题录和文摘信息,要查看论文全文需要进行购买。
以上就是关于“学位论文检索途径与方法”的全部内容了,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技巧知识,请持续关注PaperPass论文知识频道,小编会为大家收集更多的论文知识哦。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学位论文检索系统是CALIS学位论文中心服务系统。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
学位论文评阅工作由研究生院、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实施,严禁导师自行开展论文评阅。一般而言,论文盲审主要看三大点:1.论文硬指标,如字数篇幅、格式规范、工作量、重复率等;2.论文大纲目录,结果是否完整,逻辑是否严密,内容是否齐全;3.论文内容,先看摘要结论,快速捕捉论文整体脉络,论点论据和创新点,然后返回到论文中进行论证。盲审的对象主要是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学位论文为主,特别是研究生,每年会抽一部分论文进行盲审。博士论文很多学校会采取双盲评审的方式,所有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都需要这样,每人送审三份。硕士生(含同等学力申请学位)按当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人数的3~5%,每人送审二份。
1、打开中国知网(网页链接)。2、点击“博硕”。3、输入检索条件“作者”“单位”“主题”等进行2010兰州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查询。
一般查重,会有通知。每个学校也不一样。比如: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论文查重:
论文检测由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负责完成。检测内容为学位论文的主体部分(即去除封面、目录、参考文献、致谢等的学位论文),每篇学位论文检测次数最多为2次。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检测查重内容:
(1)论文电子版应为doc或docx格式;
(2)论文字数应符合各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规定;
(3)提交论文应包括论文的扉页、目录、中英文摘要、正文、图表、参考文献、致谢等所有内容。你也可以去找一下你学校的通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