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小学电教文章

发布时间:

中小学电教文章

教育厅主管杂志,省一级刊物。教育相关文章都可以发的。

最好在国家级教育类杂志上发表。

中小学电教主管吉林省教育厅,主办吉林省电化教育馆。是半月刊,栏目有很多,比如教学设计、网络教学、课程改革一类的。文章内容跟教育学相关就可以的。

中小学电教论文

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摘要】

民族振兴依靠教育,教育振兴依靠教师,教师技能提高依靠教学实践和研究,而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都离不开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导和引导。本文试就中小及教师的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探讨,以便同仁借鉴。

【论文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单地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够在工作中发现教育上的问题,并能运用正确的,系统的方法,去求得科学的结论,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活动就称之为教育科研。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个目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探索新形势下新的、未知的教育规律,以便发现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正确地指导今后中小学教育的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事物总是前进的、发展的。我们的教育工作,它必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指导教育运行的规律也必然在丰富、在完善、在发展。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联系本职工作认真地、不断地探索,才能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社会劳动者。因此,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对于深化教改,切实搞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改革现行教育中的思想、体制、结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中的已经过时或落后了的东西。而这些方面的改革都亟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正确的回答,提出有效的措施,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这是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科学理念依据的源泉,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实践发展的动力。进行教育科研,每一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因此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主人翁作用,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2、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们知道,学校的每一门学科,都涉及到教育科学的理论;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教育科学理论去指导。教育是一门艺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地进行教 改实验,勇于创新,用取得的成果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对学期或学年度所实验的课题或项目应进行书面总结,找出差距,继续研究。这样边研究,边实践,自编自导自演,既可以优化“教”,也可以优化“学”,既经济快捷,又方便实惠。所以说,教育科研的成果,一旦被广大教师所掌握,就可以变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力量。目前许多学校都总结提出了“抓科普、促科研,以科研带教研”等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辽宁盘锦市实验中学,非常重视学校科研组织和科研活动的建设。他们不仅把科研成果通过报刊杂志进行宣传报道,而且还积极主动地把经验丰富的教师派出去巡回讲学、作报告。这样做正是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科研理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数十年长期坚持,因而成为全国一流中学。该校的科研带头人魏书生,也逐步锻炼成为教育实验改革的专家,全国知名。

3、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需要

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依靠科技。科技的发展要靠教育。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也就是说,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从古今中外教育史的发展看,那些著名的教育家无不是经过教育科研——长期不断的教育实践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代的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等教育教学的理论,并终身为之实践,因而成为历代尊崇的教育思想家。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就是他在数十年教书育人的不断实践中总结创立的。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也是在他十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边实验、边总结、边研究,才不断取得优秀成果的。……概言之,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密联系的教育科研活动,经过选择课题,定向研究,不断总结积累,不仅可使“教”有特色,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教育科研活动正是造就教育家,造就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途经;也是提高广大中小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4、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需要

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而教育科研,正是使大量丰富的教育实践(包括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和教育科学实验)上升为教育科学理论的必由之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育科学研究,就没有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得不到发展、完善和提高,怎么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呢!只有广泛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才能有效地指导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顺利实施,确保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目标的实现。

那么,怎样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呢?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努力转变观念,树立参与意识,扩大科研组织,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通过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专门机构的建设和管理,集中人力物力,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科学研究,以推动教改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落实。各学校也可借此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的科学研究,以促进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完善和提高。具体方法可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总结法等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活动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具有进行教育科研最有利的条件。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立足本职,立足自身实际,努力学习,勤奋钻研,注意挖掘和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联系有关科学理论,开展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积极撰写科研论文,逐步提高科研能力,努力使自己退出“教书匠”行列,逐步锻炼跨入到“科研型”甚至“学者型”教师的行列。因为,教师在科研道路上的钻研精神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正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一个有力因素;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他较高的自身素质和科研水平上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树立起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危机感,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争创佳绩。切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万木苦争春,何患未成林”。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实践出真知,为教育科研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电化教育在今天迎来了高速的发展,通过电化教育的手段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运用,为中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发展中电化教育也将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

电化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它的目的仍是要实施教育,电教部门和学校电教工作者要为普及电教而提供电教资料,编写电教教材,他们的工作仍然是教学,只有懂得教学具备教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好电化教育。实践证明,好的电化教育,能够对中小学的教学成绩有显著的帮助。

一、电化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的形式就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了使学生更加有兴趣,更能够投入,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语言更具有鼓动性、幽默性或者加入一定的肢体动作。但是这种外部的刺激具有瞬时性,只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同时还存在审美疲劳的弊端。加之,这与教师的性格、环境、语言表达具有较大的关联性,遇到表情严肃、性格内向的教师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单一的表情、较少的肢体语言、单调的语调就很难能够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抵触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布鲁纳是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他曾表示: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由此可以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化电化教育就是应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借由它的生动、形象、直观,集中了视觉听觉,通过灵活多变的视听效果来改善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效果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平时语言难以表达的思维,从而达到比传统教学更方便高效的效果。

二、电化教学发掘学生的思维

创造思维是相对传统的思维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就像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创造思维具有传统思维却又高于一般思维。创造思维也来源于生活,了解的越多思维越发散,越能够产生创造思维,但中小学的学生大都仅限于学校的生活,因此思维局限性大。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课堂就是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唯一场所,教师想要学生具有极佳的创造性思维就需要丰富的课堂教学素材。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因此电化教育就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教材和多媒体电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发他们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发散思维产生创造思维,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开拓视野。

三、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质和教育的实时性

信息素质代表了两个方面即计算机素质和网络素质,计算机素质主要表现为熟练地操作电脑,熟悉电脑系统解决常见问题、应用文字编辑软件、灵活运用各种软件解决教学问题、能够制作和编辑处理需要使用的图片、演示文稿制作使用等各项在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各项关于电脑的基本能力;网络素质则包含收发电子信息、网页浏览查询、信息查询收集、软件下载等基本互联网素质。上海师范大学黎教授在出版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教育》一书中,通过下面的语言来定义什么是信息素质,黎教授的表述如下: 信息获取、加工等能力可以简称为"信息能力",通过信息教育使学生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人一生的品质。通过这段表述,我们能够对信息素质有所了解,也能够判定什么才是所谓的信息素质。

电化教育就是通过连接的互联网来形成一个三维的、空间的教育体系,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化来达到充实课堂使得课堂能够与时俱进,时刻获得最新资讯、最新动向,从而远离"闭关修炼"的教育困境。这样既可以增强了教师自身的信息素质培养,也能够树立学生对信息化的观念,增强学科教育的实时性,避免教育与社会的脱节。

四、提高了学生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传统教学中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教师发挥主体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电教化则相对平衡了二者在教与学的作用,将讲述和吸收转换为交互式的课堂。将计算机的图、文、动画结合,形成屏幕内、屏幕外教师、学生多方面的互动,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一起分析比较,一起提出问题,一起解答问题,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就是引导的作用,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课堂,形成了以课堂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创新课堂。

同时信息化的今天,合理、正确、高效地使用现代化电化教学,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同的教学模块和形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设计的个性化教学,突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作用。学生除了能够在老师固定的模式下学习,还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自行学习,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双向的信息传输,加强信息的沟通,形成知识的多向网络,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

五、结论

运用现代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和创新的课堂形式,结合传统教育和电化教育,优势互补,形成全新的课堂文化。在现代化的整合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完美融合的新课堂。新的课堂具有更多的创新意识和民主意识,传统的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变成了组织者和引导者; 传统的课堂中心发生了转换,教师为中心变成了课程内容为中心; 传统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师授生学的关系变为了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同时教材也不再是不变式的标准教材而是求知型的探索式的新教材。这样形成了新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为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和学习积极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达成以上要求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和条件,电化教育是构建创新学习环境的技术支持,因此需要体会它与传统教育各自的优缺点,将两者有机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振红. 中小学电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顾明远. 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南国农,李运林,祝智庭. 信息化教育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摘要:

在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由一开始的不受重视逐渐地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在美术教育地位逐渐提高,教学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好的情况下,美术教育对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所具有的作用也慢慢地突显出来。因此,本文以美术教育对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意义为题,对美术教育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原则以及意义等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

美术教育;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意义

在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有效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所以说,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因此,在合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美术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美术教育对培养中小学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原则。

(一)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十分成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一阶段,若是不能有效的开展创新思维培养工作,那么当学生思维已经成熟之后在开展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中小学阶段是最好的培养时期。在此时期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美术教学入手。

要知道,美术这一学科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对于教学方式也没有固定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这样就使得教学的灵活性比较强,而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着积极的作用[1]。多样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以及直觉思维的发展,而此两者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意想象,进而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美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原则。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按照自由、平等等原则来开展教学,只有这样进行的美术教学才能够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发挥美术教学具有的创造性,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发散环境,学生在此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可以自由创造,这样其思维就可以得到创新的发展。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想要通过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此种精神,才能在学习中自主开拓,久而久之,其创新意识以及能力都会得到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精神引导,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多启发学生动脑。与此同时,因为美术知识是比较灵活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想法融入到知识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可以得到培养。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一种引导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可以根据美术这一科学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发散思维训练融入到教学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说,当教师想要让学生自己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可以先给一个命题,就以《夏》为命题,对于夏天每个学生都不陌生,而且此命题和生活实际也可以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将自己认为的最具代表性的内容画出来。很多学生可能会画花朵,会画蓝天白云,这样的想法是较为固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可以说:“同学们,夏天天气热,怎么可以降暑呢?”这一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就会想到,夏天还可以游泳,还可以在树荫在乘凉等,当这些想法从脑海中浮现之后,学生进行夏的创作就会多样化,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发散。

(三)构建创新思维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构建创新思维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够得到放松,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创新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此情境中思维得到碰撞,进而产生新的火花。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要知道,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以此来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进而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迎弟.浅谈小学美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3):274-275.

您好! 您要发教育方面的刊物这些刊物多了 我可以给您推荐 都是正规的刊物您看要是有合适的 可以直接Hi我 时代教育 省级当代职业教育 省级小学科学 省级教育科研 省级新校园 省级教师 省级科教文汇 省级海外英语 省级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省级学报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省级学报信息教研周刊 国家级中小学电教 省级吉林教育 省级陕西教育 省级数学学习与研究 省级高校招生 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国家级教育艺术 国家级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国家级数理化学习 省级语文教学与研究 教育部语文天地 省级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目前,高师院校小学 教育 专业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承担着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重担。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网络成瘾对 儿童 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网络成瘾对儿童影响的特征,网络成瘾对儿童的消极影响入手,对儿童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网络成瘾的预防及治疗 方法 。

【关键词】网络成瘾;儿童;影响;应对策略

前言

互联网在中国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网民人数呈现出加速度上升的势头。网络也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构筑了新世纪的一道亮丽的科技、 文化 、教育景观,融入人们无法逃避的社会生活。互联网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已日渐成为儿童日常工作、学习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网络成瘾对儿童影响的特征

互联网在中国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网民人数呈现出加速度上升的势头。网络也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构筑了新世纪的一道亮丽的科技、文化、教育景观,融入人们无法逃避的社会生活。互联网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已日渐成为儿童日常工作、学习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广泛的积极作用的背后,也有使人精神堕落的陷井,这些网络陷井就是网络成瘾症,它产生着巨大的反作用,直接危害着社会的健康发展,危害着广大的儿童。

网络成瘾,是指由神经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以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心理障碍及人格改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导致社会功能活动受损的一组症候群。对社会及家庭造成很大的伤害。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全球普及和网络应用的日常化,因沉溺网络不能自拔而产生的上瘾问题成为了现代社会新的心理问题。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被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有时也简称为“网瘾”或“网痴”,简单地说,就是对以网络为载体的内容及形式发生过度迷恋而超出一般尺度,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的状态。它是一种心理异常的新型疾患,主要表现为网络操作时间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难以自拔,沉湎于网络世界,因此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或对现实生活极度不满。初始时只是精神的依赖,以后即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不良症状。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确定存在异议,但依然有其共同之处,即:人际关系的和谐,自我的接纳与认可,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有效的自我控制能力,心理创伤的自我恢复能力,符合社会现实的适度行为等。结合以上标准,分析网络成瘾症的表现,发现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各项标准所规定的范围:认识到无节制上网的危害性,但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过度满足于虚拟空间,而疏离于现实社会;情绪状态表现极端化,上网时过度兴奋,下网后持续低迷。此外,还间接地反映出 自我评价 消极、人生目标不确定等不良症状。网络成瘾症者无论从行为、情感还是思想意识方面都超出了正常人群的一般尺度,而发展成为一种畸形的、为追求快感而脱离现实世界的异常人群。网络成瘾行为在各类人群中都有存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儿童。

网络成瘾还会造成儿童厌学,厌学是目前儿童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儿童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症对儿童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二、网络成瘾症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1.上网已占据患者的身心;

2.只有不段的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的时间比预定时间长;

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

4.每当因特网线路被掐断或其他原因 不能上网 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5.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方法;

6.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

7.因为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8.在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忍不住还是要去上网;

9.因长时间迷恋网络而导致睡眠规律紊乱、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疼、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症状。

表现:

1.网络依赖:不段增加上网时间,以上网虚拟空间来逃避现实生活环境;

2.精神症状:情感淡漠,行为异常。

3.躯体症状:不自主敲击键盘动作,倦怠,颤抖,视力下降等。

三、网络成瘾对儿童的消极影响

网络成瘾对儿童自我发展确实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同时也剥夺了自我发展的必要现实条件。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儿童在本能的欲望冲动与现实的社会制约及道德规范之间无法达到平衡,影响到其人格结构的和谐统一;自我认同因缺乏现实的参考条件,而出现角色混乱,进而导致人格发展障碍,出现各类心理问题。互联网的特点是虚拟性、隐蔽性和开放性。虚拟性说明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差距,隐蔽性使参与者的行为不受他人监督,开放性则意味着任何人都有机会面对网络世界的一切内容,参与可能的一切活动。但是现实社会相对于网络世界而言是真实性、局限性和针对性并存的。儿童的任务是从儿童时代走向成人社会,他必须学会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内化有关的道德观念。因为本身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局限,社会通常对儿童有一定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儿童的自身防御力的不足。但是网络世界里,这些保障都丧失了。在无限制的、充满无限诱惑力的世界中,他们尚不成熟的自制力难以抵挡网络世界不良因素的侵袭。网络成瘾症的儿童,在网络世界的身份与现实世界的身份是不一样的,其内心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严重依赖网络而获取快感的儿童,很难适应现实社会。

同时,前者要求儿童能够有足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够自我约束和限制,以阻止非道德化的行为出现,这样的自我控制能力既有利于儿童被社会接纳,同时也有利于儿童接纳社会。可以使自我内心不会因违反道德而受到谴责,进而完成了内在价值观的统一与和谐。但是,由于网络缺乏强有力的控制力,所以儿童完全可能会因为缺乏必要的监控体系而放纵自我,随心所欲,使自我道德的内化无法顺利完成,为以后的行为障碍留下后患。后者要求儿童不仅能够意识到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而且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社会传统对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期待是不同的。在儿童期,当一个男孩表现出过多的女孩倾向时,社会不会对其有更多的干涉,但是进入青春期以后,社会习俗会对性别角色不统一的人给予强大的压力。对异性好奇心剧增的中小学生,在网络交流中会尝试用异性身份体验角色,而长期的角色混乱,会使其在正当的性别角色发展期发生混乱,影响到自我性别意识的健康发展。

四、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及治疗

网络在带给人们新奇和快乐的同时,也往往会带给人们痛苦和沉沦。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的优势之处也正是其问题所在。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信息的丰富导致了思维的“怠惰”,交往的延伸却加重了现实社会中的情感困惑,个性的充分张扬、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中也夹杂着责任感的丧失、破坏欲的增强。人们对网络的迷恋还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网络成瘾症”、人际关系障碍和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多重人格筹),而且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造成了诸如网络安全、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等方面的问题。网络这把无情的“双刃剑”给我们写下这样一条悖论:“网络本是人自由发展的良好空间,人本质展现的理想之地,却成为难以制裁的社会中最黑暗的角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着眼于网络带给人们的这些心理问题,教育中小学生正确区分网络中的虚拟社会与现实中的真实社会的异同,不能随意地不加选择地将虚拟社会中的 思维方式 、生活习惯等带入到现实世界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使儿童能从网上走回网下,“鼓励和引导儿童参加积极、有意义的现实活动,体验有形世界,感受和意识自我、他人的真实存在,形成发展共处、共事、共同生活的社会交往能力,并能以真实的‘人’的身份进行 社会实践 活动,使教学走进生活、增强自身的实践性”。否则,任何基于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诸如“网络成瘾症”之类的网络心理疾病患者来说都只能是空谈目前对“互联网络成瘾综合症”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从对其他成瘾行为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心理治疗是比较有效的技术之一,其中以精神分析、认知疗法、家庭治疗、行为治疗最为常用,而行为治疗是使用最多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行为疗法认为,成瘾行为是因为患者在长时间的行为过程中感受到了快感,这种感觉作为一种强化物将其行为固定下来。因此,这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既然可以通过强化的方式加以习得,也同样可以通过强化的方式加以消退。在行为疗法中,厌恶疗法、放松技术和系统脱敏等在成瘾行为治疗中都是常用的有效手段。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与其他成瘾行为(如酗酒成瘾、吸烟吸毒成瘾、药物依赖)的形成机制一样,是因为感受到了快感,这种快感在刺激(网络)的不断强化下,形成了稳定的行为模式。所以,行为疗法应注重于消除上网带来的快感和无法上网造成的心理压力。

现以行为疗法中的厌恶疗法为例,从理论与治疗技术上模拟进行网络成瘾的心理治疗。临床上厌恶疗法是把不良行为与引起躯体痛苦的刺激结合起来,使病人在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感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使病人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

躯体痛苦反应的刺激可以通过想象引起,也可以通过药物等化学手段或电击、弹拉橡皮圈等物理刺激引起。例如让网络成瘾者闭上眼睛,想象因为过度上网而导致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不良症状,还有父母和老师的责怪、成绩下降甚至失学等情景,使其强烈地感受到痛苦。同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催吐药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痛苦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当痛苦的体验与上网行为建立起条件反射,替代了由上网引起的快感后,上网成瘾行为就会消除。但还需配合其他疗法,如行为塑造法来巩固治疗效果,直到网络成瘾行为完全戒断。

另外,心理学家对上网者及家属还提出以下建议:严格控制互联网络的使用时间,一天中最多不要超过8小时;每天应抽出2―3小时与同事和家人进行现实交流;一旦发现有“互联网络综合症”的各种症状出现,家属要强制限定患者使用网络的时间,并及时寻求相关治疗。

结束语

网络成瘾的概念也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有些反对者认为,“成瘾”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麻醉药的行为,比如吸毒等,而网络用户对网络的着迷不同于对化学物质的依赖。也有人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被心理学家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人们在网络上花很多时间看作是一种成瘾,然而,有些人在阅读、看电视和工作上也花很多时间,并因此忽略了家庭、友谊和社会活动,却没有人把这些行为称为成瘾。”无论学术界如何争论,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而导致心理、社会功能受损这一行为已经存在,并严重影响到网民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影响到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炳南.陈家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中小学电教,2003,(10).

[2]杨玲.赵国军.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教育专业论文

中小学电教发表

《中小学电教》是一个省级刊物,若是评高级最好是发表在国家级刊物或是选择知名度高一些的省级刊物

《中小学电教》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省电教馆主办。拥有国内、国际统一刊号,是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在中国知网、新闻出版总署等可查询到。是全国电教类核心期刊,省一级期刊。所以作者可放心投稿发表 投稿邮箱

《中小学电教》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办的G4类省级教育刊物,主要征收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类的文章!您凭高级教师可以使用! 文章直接发——至 责任编辑会帮您安排文章!

《中小学电教》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的杂志 质量很高 投稿至 我的126邮箱

中小学电教电子期刊

办好地方电视台教育电视新闻栏目的一些思考——以延边电视台《教育之窗》栏目为例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关于教育资源库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的管理及运用研究临江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发展纪实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现状调查研究——以青岛市中小学为例关于区域性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与应用的思考以信息化技术为学校安全护航第6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即将召开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中深度交往的研究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数字化导游式教学方法探析网络课程中教学交互的探讨走出计算机辅助说课的误区基于文献计量的教育游戏研究现状评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召开浅谈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Moodle平台的《人工智能与Agent技术》课程案例分析——以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为例学校社会化学习社区的构建策略研究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下的深层次创新教学——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开赛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评价研究的思考河北验收首批高校研发中心数字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基于技能大赛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方略刍议巧用电子白板新功能 让数学课堂绽放活力电子白板促进中小学教学的思考巧用信息技术 优化数学练习课《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基于高校教学特点的课堂录播系统设计研究高校视频教学资源的积累和低成本蓝光盘制作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SQL Server无域控的数据库镜像脚本配置实例分析一则音频文件播放故障案例剖析

《中学教学参考》《中小学电教》等等 有很多,如有论文问题可随时联系我。

这本杂志是电教馆主办的,所以叫中小学电教,其实就是中小学教育。杂志简介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电教馆 《中小学电教》栏目设置:观点、专题、课程改革、网络建设、资源建设、网络教学、教学设计、课程整合、课堂教学、技术与应用、教学反思、综合教育等等《中小学电教》投稿要求:1、杂志社对所有稿件有删改权,如不同意删改,请投稿时注明,切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文责自负。 2、稿件以word文档格式,小四号宋体字,倍行距。观点鲜明,数据准确,校对准确无误。 3、该刊已入中国期刊网,凡在该刊登载的作品,即视为同意上网。 4、中小学电教2011年投稿,2200字符/版,加收半版面,即2200-3300字符内,为个版,依次类推。图表等需另计字符数。5、期刊不刊登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作者投稿时请注意此要求。6、稿件全部采用电子Word文档文本发送到指定邮箱,注明作者的方便电话联系方式即可。7、所有投稿必须要保证文章的原创度,以便顺利通过“学术不端行为监测系统”的审核,文章尽快安排发表出刊。《中小学电教》杂志投稿邮箱 (注明本刊投稿)杂志参考资料:

这个是要看具体的要求来的,每个都是有点大同小异这些都是可以:教育新观察、改革前沿、教育教学方法、课改论坛、教学案例、多媒体教学、班主任论坛、教学管理、师德建设、师生思想建设、体育与艺术教育等。管理方略、德育论坛、专业研究、素质教育等,主要服务高等院校等科研学术部门。我那时也是这样,我当时在网上输入 “壹品”在输入“ 优刊”可以把你讠仑文给他,他会帮你推荐合适你的期刊,这样就可以避免发错了期刊啦。

中小学电教杂志社电话

这本杂志是电教馆主办的,所以叫中小学电教,其实就是中小学教育。杂志简介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电教馆 《中小学电教》栏目设置:观点、专题、课程改革、网络建设、资源建设、网络教学、教学设计、课程整合、课堂教学、技术与应用、教学反思、综合教育等等《中小学电教》投稿要求:1、杂志社对所有稿件有删改权,如不同意删改,请投稿时注明,切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文责自负。 2、稿件以word文档格式,小四号宋体字,倍行距。观点鲜明,数据准确,校对准确无误。 3、该刊已入中国期刊网,凡在该刊登载的作品,即视为同意上网。 4、中小学电教2011年投稿,2200字符/版,加收半版面,即2200-3300字符内,为个版,依次类推。图表等需另计字符数。5、期刊不刊登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作者投稿时请注意此要求。6、稿件全部采用电子Word文档文本发送到指定邮箱,注明作者的方便电话联系方式即可。7、所有投稿必须要保证文章的原创度,以便顺利通过“学术不端行为监测系统”的审核,文章尽快安排发表出刊。《中小学电教》杂志投稿邮箱 (注明本刊投稿)杂志参考资料:

貌似刊物的级别,国家没有发文规定或者评级的。一般来说国家级的是一级,省级的算二级,地市级的就是三级。我把杭州各大杂志社的地址电话给你列出来了,只能帮你这么多。你可以电话给杂志社问问,他们出版的刊物的级别,只能帮助你这么多了,抱歉!!浙江《机电工程》杂志社 / 劳动路128号 / 7914008杭州风景名胜杂志社读者服务部 / 湖滨路39号 /健康博览杂志社 / 机场路137号 / 7046224急诊医学杂志社 / 解放路68号 / 7077272浙江金融杂志社 / 解放路187号 / 87078911-5158风景名胜杂志社 / 体育场路218号 / 85061655山海经杂志社 / 建德路9号 / 5177556《鸭嘴兽》杂志社 / 延安路472号3号楼13层 / 88476597《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 / 建德路9号 / 7020423杭州《新型建筑材料》杂志社技术服务部 / 体育场路267号 / 5175100《杭州通讯》杂志社 / 延安路472号 / 85179837《包装世界》杂志社 / 延安路464号8楼 / 85101372杭州制氧机研究所深冷技术杂志社 / 东新路90号 / 85372522浙江《中等职业教育》杂志社 / 皇亲苑6幢3-401室 / 87214532《新商务》杂志社 / 教场路18号3楼 / 87706130《新型建筑材料》杂志社 / 中山北路540号 / 5158195-2458健康人生杂志社 / 延安路353号 / 7217265浙江读书指导杂志社 / 体育场路347号 / 5170300-1426《品位》杂志社 / 建德路9号 / 7020384浙江《中国花鸟画》杂志社 / 建德路9号省文联大楼612室 / 87013563浙江林业杂志社 / 凯旋路226号 / 86041722-1219中华儿女杂志社浙江记者站 / 凯旋路445号19楼B座 / 86786472浙江《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社 / 庆春东路3号 / 86974588心理医生杂志社浙江办事处 / 景芳三区38-1-702 / 6946375《丝绸》杂志社 / 莫干山路741号(原121号) / 8081769《当代企业世界》杂志社 / 环城北路296号 / 85054542中国轻工杂志社驻浙江办事处 / 杭办大厦1-10B / 8310318浙江省<<农村经济导刊>>杂志社 / 环城北路162号301室 / 5157318《企业世界》杂志社 / 环城西路新五号 / 87054891《照相机》杂志社 / 西溪路560号 / 5126539<<浙江学刊>>杂志社 / 省府路省府大楼2号楼 / 7057581《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社 / 省府路省府大院2号楼 / 7053228《观察与思考》杂志社 / 省府路省府大楼2号楼 / 7053206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四号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136室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高粱斜街44号 北京科文剑桥图书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208号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 北京跨世纪文化事务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D座 北京劳动就业报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 北京人才市场报 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北京人教励耘教育书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东公街60号 北京人教育馨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三区13号楼 北京人手册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1号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北京师大附中书刊发行部 北京市宣武区安平里1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市天主教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天主教堂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体育大学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北京威科商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后楼201B 北京新鸿文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 北京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二区13号楼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0号 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 党建读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德外大街4号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育芳园东里23号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海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1号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4号 红旗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华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甲10号 华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力学胡同3号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华语教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楼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金城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楼一层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65号北京商业银行506 经理人杂志社北京分部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盛世嘉园B座12B01 竞赛画报杂志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8号红都商务会馆B座 军事史林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开明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科技与人才(职海) 北京市新世界北办公楼1001崇外大街38号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15号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6号 蓝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4号 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代理发行站 北京市东城区广义街甲2号 劳务信息 北京市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49号 旅游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煤炭信息研究711室 民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气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前程周刊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4层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清华同方产业楼三层 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化工大院3号楼 群言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 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沙滩后街55号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丙23号B座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芳群园三区3号楼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人民音乐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发行部 北京市丰台区北甲地路2号院玺萌鹏苑6-27-D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1号楼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市场报《人才》周刊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金台里2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团结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84号 外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西苑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15号 现代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 线装书局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新华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新华丛书编委会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95号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星球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9号 学苑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言实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4号院6号楼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39号 语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 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招工招聘快讯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月坛公园内西南角 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南街6号院1号楼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 中国长安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14号 中国城市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21号 中国出版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定福庄东街一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术语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西街3号 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2号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 中国发展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金果胡同8号 中国方正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 中国纺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 中国妇女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9号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海关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甲9号中国远东大厦305室 中国华侨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20号院3号楼304室 中国画报出版社人文中国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西路33号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中国检察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编委会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郑常庄323号 中国矿业报《财富珠宝》周刊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70号 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3区号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刘海胡同7号 中国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 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内街39号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委会 北京市东城区前海西街18号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里7号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甲2号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企业家大辞典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万信商务大厦502室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 中国人口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80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兴发大厦807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 中国人事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中国三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院12号楼 中国商务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1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中国摄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中国石化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4号 中国书店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籍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楼 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中国税务杂志社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中国税务杂志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中国统计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中国物价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中国物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南村甲81号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中国新闻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 中华诗词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楼 中信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四层 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701号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前毛家湾1号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西小院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18号 紫禁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作家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