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孔雀鱼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例

发布时间:

孔雀鱼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例

前期准备

1.水族箱和玻璃缸的准备 水族箱和玻璃缸可直接由市场选购,新缸最好浸泡一周以上再用于养殖,用以消除缸体对水质的影响。因为孔雀鱼属于小型鱼类,一般选择~米长水族箱都可满足养殖需要。有条件最好设置在室内比较明亮的地方,为其提供接近原产地的长日照时间,这样既可以弥补光强不足,又节约了电费开支。

2.水族箱同时应配备过滤器,用以过滤、混匀和充氧。一般夏季可以不用加热棒加热,但当冬春季水温降低至18℃以下时,要使孔雀鱼健康生长和繁殖,必须配有加热棒以保持18℃以上的温度。水温计用于指示水体温度,确保加热棒正常工作,所以水温计和加热棒应该同时配备。

3.成熟的孔雀鱼不能和仔鱼一起饲养,可以将新生仔鱼捞到玻璃缸中暂养。玻璃缸搬动灵活,将其放到阳台上,光照后水体逐渐变绿,可以增加溶氧和产生仔、稚鱼喜食的天然活饵,这是鱼苗配合饵料的有益补充。但要注意每天进行少量换水,以保持水体溶氧的充足和新鲜。

4.营造合适的水环境 所有养殖中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在使用之前,都要用高锰酸钾浸泡、消毒15~20分钟。用净水或自来水洗净后,才可以加水放鱼,注意要加入经曝晒2~3天的自来水,消除氯气的毒害作用。如果没有曝晒的条件,也可以使用困6~7天的自来水。

5.孔雀花鳉为杂食性小型鱼种。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强韧,分布于部分热带地区的河川下游及湖沼、沟渠中,其野生栖地呈现多样化,主要栖息于淡水流域及湖沼。能耐受污浊的水体,具群集性。分布广泛。原产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圭亚那、西印度群岛、巴西北部等地。

孔雀花鳉(Poecilia reticulata),俗名孔雀鱼,也称为凤尾鱼、彩虹花鳉、虹鳉、古比鱼等,是花鳉科花鳉属的一种热带鱼,雌雄鱼的体型和色彩差别较大,成年雄鱼身体瘦小,体长3-4厘米,体色绚烂多彩、体型优美;成年雌鱼体长5厘米左右,其尾柄及尾鳍占全身的1/3以上,各鳍均较雄鱼的短。较雄鱼体色逊色得多。

参考资料:孔雀鱼 百度百科

一.、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比较及翻译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比较及翻自然界里的动物种类繁多,动物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生物,其本质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样的。但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动物的感觉有着极大的不同,也就是说人们在对待动物这一客体事物时,总会寄予自己各不相同的感情色彩,使之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联想意义。所谓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 ,利奇(G·Leech) 在其名著《语义学》中作了这样的解释:它是通过象征、类比等心理手段构建的语义世界,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概括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时,强加给词汇的种种蕴意,如吉凶、善恶、美丑等,从而使得词汇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即联想意义因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显得异常复杂,语言互译有时很难准确把握。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说过,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首推联想意义,因它带有特殊的情感范围,甚深广而微妙。本文拟对英汉语言中一些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略加论述,就教于各位。 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 不同文化间存有共性的东西,即使像东西方两种差异较大的文化类型,也是如此。因为,从人的构造机制来看,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感知客观世界的心理器官———大脑是共同的;另外,从生活环境来看,东西方人都生活在共有的家园地球上,面对的是基本相同的自然环境,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能不形成大体一致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就影响和决定了中西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很多共有联想,反映在动物词汇方面也一样。 在中西方化中,有很多动物词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比如, 鸽子( dove) 都会让人联想到“和平”;“天鹅(swan) 都是“高贵”和“圣洁”的象征;“杜鹃”(cuckoo) 被视为“报春鸟”;“蜜蜂(bee) 使人都想到“辛勤、忙碌”(as busy as a bee) 。狐狸是动物中最狡猾的,汉语有“狡猾的狐狸”之说,英语也有“as sly as a fox”之喻; 汉语有“蠢驴”,英语有“as stupid as an ass”;鹦鹉学舌”在中国耳熟能详,英语中也不难找到相应的说法———“to parrot what others say”。这些例子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契合点,翻译时,比较好掌握。 但更多的动物词汇所传递的联想意义是容易混淆,难以掌握的,尤其是那些用不同的动物喻体表达的内涵相同的联想意义,译者很容易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而错误地理解其涵义。对于用不同动物喻体来表达相同喻义的动物词汇,在语言互译时,一定要采用这一民族文化所熟悉的并能产生相同联想的喻体去替换另一民族文化所熟悉的喻体,也就是说译出来的句子要符合所译语言的表达习惯,这样方能把握原句的思想和内涵,使读者正确地理解原句的意思。如“鸡皮疙瘩”译成英文是goose flesh ;“杀鸡取卵”是“kill the goose that lay golden eggs”;汉语常说的“笨得像猪”,英文是“as stupid as a donkey”或者“as stupid as a goose”;“a black sheep”贴切的汉语是“害群之马”;“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译成汉语是“引狼入室”,而不应直译为“叫狐看鹅”;“slippery as an eel”相应的中文是“圆滑得像泥鳅”,汉文化习惯用泥鳅(loach)而不是鳝鱼(eel) 比喻某人的圆滑。 不同的动物词汇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有些是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造成的。比如,中国人一直用牛耕地,对牛特别有好感,英国人早期用马耕地,与马接触较多。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含有“牛”和“马”这两种动物词汇的表达法较多,英汉互译时“牛”和“马”可以互换。形容一个人健壮,中文是“壮得像头牛”,英文却是“as strong as a horse”;形容人干活干得很辛苦,汉语是“像老黄牛一样干活”,英文则是“work likea horse”;汉语常说的“吹牛”,英文又是“talk horse”。 还有的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惯造成的。如,汉文化中,“虎”(tiger) 被称为“百兽之王”,汉语中有很多有关虎勇猛、威武的表达法,如“虎将”、“虎威”、“猛虎下山”等。而在英文化中“, 狮”(lion)取代了其位置,英语“lion”的联想意义是“勇猛的人”、“骠悍的人”。历史上查理一世常被称为“King Richard ,the lion hearted”(狮心王查理) ,这是说他勇猛超群。汉语“勇猛如虎”,英语则说“as brave as a lion”。汉语“拦路虎”,英文为“a lion in the way”,汉语“狐假虎威”,英文则是“an ass in a lion’s skin”,汉语“老虎头上搔痒”,英文是“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 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 人类文化有共性的一面, 也有个性的一面。因历史传统、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动物词汇又会有各自特有的联想意义,即使是同种动物也会有不同的联想意义,有的联想意义还可能是完全相反的,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下面这些动物词汇联想意义差别就极大。 “凤凰”(phoenix)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有“百鸟朝凤”的说法。古时,人们相信凤凰出现可以预示天下太平,所以后世多以龙比喻皇帝,凤凰比喻皇后,帝王成婚称为“龙凤呈祥”。但在英语中,“phoenix”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在阿拉伯沙漠生活五、六百年后自我焚化,并由此得到再生,故英语中“phoenix”一词有“再生”、“复活”等意思。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句“Religion ,like a phoenix ,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the revolution”(宗教就像传说中的凤凰,在革命的灰烬中又复活了) 。 兔(rabbit) 在汉文化中有“敏捷”、“迅速”的含义,汉语有“动如脱兔”的说法,英文中的“rabbit”却表示“胆怯”,如“as timid as a rabbit”。汉语中“鼠”(mouse) 被用来形容胆小,人们常说“胆小如鼠”,但胆小的鼠在英语民族文化中却成了安静的喻体,如“as quiet as a mouse”。 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中,有些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龙”(dragon) 在汉文化中一直是“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中国人对传说中的“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龙”被视作中华民族的图腾,华夏民族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龙”是硕大、恐怖的古怪野兽,满嘴喷火,凶狠残暴,与“邪恶”同义,深为英语民族所厌恶,认为应予消灭。因此,汉语“龙”所具有的褒义在译成英文时是不能保留的,如汉语“望子成龙”绝不能译成“to expect one’s son to be a dragon”,而应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同样,我们所说的亚洲四小龙不是“four small dragons of Asia”而是“four small tigers of Asia”。 “猫”(cat) 在中国人眼中是温顺乖巧的动物,如果按照汉文化习俗把这句英文“she is a perfect cat”,翻译成“她十分温顺乖巧”,那就大错特错了,英文中“cat”用来描述妇女时,是一个贬义词,专指那些爱撒谎、饶舌、恶毒的妇人。“she is a perfect cat”的原意是“她是个十足的长舌妇”。如果一位中国人听到这样的话“you are as wise as an owl”肯定大为不悦。汉文化中“, 猫头鹰”(owl)有“不吉利、凶兆、死亡”的联想意义,但英语中“owl”常常是“聪明、智慧”的象征,而这种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是不存在的。 “孔雀”(peacock) 在汉文化中是吉祥物,孔雀开屏被看作大吉大利,而英语中“peacock”用于延伸意义常常含有贬义。Webster’s Third New Inte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是这样解释的:“One making a proud or arrogant display of himself”(一个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是这样解释的:“If you describe someone ,especially a man ,as a peacock ,you mean that they are rather proud of themselves and like wearing attractive clothes and looking good ,used showing disapproval’(假如你说某人——特别是一个男人——是一个peacock ,你的意思是他很骄傲,喜欢穿漂亮衣服,打扮入时;具有贬义) 。由此可见,“peacock”在英语中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不强调孔雀美丽的一面,而只强调它骄傲的一面,于是,英语中有“proud as a peacock”这一成语,汉语为“非常骄傲”。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同一种动物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联想意义,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真正理解,甚至误解另一种语言的深层意义,从而在翻译中出错。 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 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个普通的动物词汇在一种文化中常常具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仅仅是个符号,不产生任何联想。 汉文化中,乌龟(turtle) 有两个联想意义,一是“长寿”,另外还用来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而在西方文化中它不过是行动缓慢、其貌不扬的动物而已,绝无此联想。汉语“鱼”会让人联想到“结余”、“年年有余,“鸡”会让人联想到“妓女”,这是因为汉字可以谐音而转承同音异形字的语义值,而英语词汇音节过多,谐音概率低,通过谐音获得文化内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英语中相对应的“fish”、“hen”就无法使英美人产生诸如“结余”、“妓女”之类的联想。 同样,也有一些动物词汇在英美文化中所拥有的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也是空缺的,例如“, beaver”(河狸)喻指卖力气的人“, duck”(鸭子)指可爱的人或物,如“she is a perfect duck”(她可爱极了) ,汉语中就没有这样的联想意义。英语中与“fish”(鱼) 有关的表达法很多,这是因为英国是个典型的海洋国家,这些表达法充分表现了英国的地理特征,如“drink like a fish”(豪饮) 、“as drunk as a fish”(烂醉如泥) 、“as mute as a fish”(一声不吭) “, cold fish”(指不大与人交往的人) ,等等。而汉语的“鱼”就没有这样的联想意义。英语用“chicken”一词来表示一个没有勇气的胆小鬼,如“You chicken”(你这个胆小鬼) 。英语中“chicken-livered”或“chicken-hearted”表示“胆小的,怯懦的”“, play chicken”意为“比试胆量”。“chicken”让操英语的本族人联想到的是“懦夫、胆小鬼(coward)”,而汉语却无此联想。 尽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误会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负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不深刻了解这层涵义就可能犯文化错误。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 1993 年说过,联想意义有时捉摸不定,很难掌握,在一种文化中有吉祥涵义的东西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就是禁忌。因不了解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在语言互译中而触犯禁忌的事生活里屡见不鲜。 “雄鸡”(cock) 在中国使人产生的是积极的联想,如“雄鸡报晓”、“闻鸡起舞”等,而在英文化中“, cock”一词无此积极的联想意义。在西方社会“, cock”一词可能使人产生男性生殖器官的庸俗联想。中国某厂家生产的闹钟商标是“金鸡”,在中国语境下它是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当产品销到国外时,商标最初被译为“Golden Cock”,这显然是不符合西方文化习俗的译法,后来被更正为“Golden Rooster”。 中国某厂家生产的“白象”牌电池因其质量优良而出口,但却遭受西方国家的冷遇,究其原因,“白象”在汉文化中喻指珍奇而稀有的东西,英文“white elephant”在西方文化中则指无用而价格昂贵的东西,难怪此商品在国外销路不畅。 广州的别名叫“羊城”,传说古代有五位仙女骑着五头羊为广州人送来了五谷,因此“, 五羊”在汉文化中象征着吉利,广州生产的一种自行车因而取名“五羊”。这种自行车远销到国外时,“五羊”被译为“Five Rams”。“ram”一词在西方文化中的联想意义与汉文化中的联想意义绝然不同。英语中ram除了“公羊”之意外,还有“反复灌输”、“强使通过”、“迫使接受(观点、想法) ”等涵义。结果在中国吉利的“五羊”在西方变成了令人不愉快的东西,以此命名的产品当然不会受到西方人的青睐。 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很能折射出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意识到差异的存在,译者在掌握翻译基本技巧的同时,要更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丰富的内涵,作为中国人,一般对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要熟悉一些,所以尤要补好对西方文化生疏的课,才能在英汉互译时做到准确而传神。 【参考文献】 1.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Collins 1987 2. Webster’s Third New Inte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Merriam Company Publishers. 1961. 3. 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4. 沈安平,论社会文化与语言的联想意义,顾嘉祖,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0 :129 —146 5. 胡文仲主编,英美文化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6. 吴友富主编,英语动物词汇用法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二、英汉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比较 【作者简介】 李燕(1981 - ) , 女,运城学院外语系助教,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文章编号:1008 - 8008 (2009) 02 - 0090 - 04 1.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语言所在的不同社会、文化及时代的特征。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也不仅仅限于表达表面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人与动物相互依存,关系密切,因此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词汇。在浩瀚的词汇海洋里,这些动物词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们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面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迁移的意义。正如廖光蓉指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有三点:一是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二是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三是联想,联想是指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而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和腾飞方向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1 ]17 尽管不同语言动物词的概念意义( concep tualmeaning)相同或相近,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种动物赋予不同的情感,因此其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有时相同或相似,有时则大相径庭。 2. 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 2. 1 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 语言反映文化,语言上的共同点正是由于文化的共性所决定的。地球上所有的民族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都面临着风、雨、雷、电等大自然的挑战,都经历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因此对自然界的万物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感受。由于人类的生活环境大致相似,英汉动物词汇在两种语言中发生语义重叠现象, 即词汇对应关系。动物具有显著特性,英汉民族对这些特性看法大体相同,且都用这些特性来描述或比喻人或物的某些特质,因此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只要是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出发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语相同的褒贬感情意义。

1、饲养鱼缸:孔雀鱼的鱼缸要清洁和消毒,消毒是采用沸水消毒法,消毒既彻底,还没有化学药物消毒后遗留的的问题,同时还是最环保的方法。

2、养水放水:养水是将自来水静置3到5天,将水中氯气挥发干净,然后将水加入消毒后的缸中,加入硝化菌,再加入鱼、虾尸体做硝化细菌的食物,用水妖精连续充氧24小时即可。

3、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水质不宜控制容易发病,密度过小,缸大鱼少,子鱼不用抢食会导致兴奋度和运动缺乏,从而到影响生长速度,合适的饲养密度非常关键。

4、水温控制:缸中的水温稳定在22到26度之间(所有的热带鱼都可以适应这个温度区),成鱼一般是控制在22到24度,幼鱼则是控制在24至26度度左右。

5、饵料投喂:新鱼入缸后当天不要喂食,等鱼恢复了后在喂食,饵料吃不完的应及时捞出来,鱼儿进食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之内,同时随着鱼龄的增长不断增加饵料的品种和喂量的调整。

6、水质管理: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儿的生长情况,在新鱼入缸之前,必须将缸中的水质控制好,比如鱼缸的水循环、过滤系统等,最好是养殖一些水草。

扩展资料:

在1859年,德国鱼类学者彼得·威廉(Wilhelm . Peters)在委内瑞拉首都卡拉卡斯的Rio Guaire地方发现孔雀鱼,因此他成了最早开始描述这种小型淡水鱼的科学家,由于孔雀鱼看来和花鳉属的鱼类很相像,所以彼得·威廉就命名孔雀鱼为孔雀花鳉(Poecilia reticulata)。Reticulata这个词意指孔雀鱼身上部分重叠的鳞片形成蕾丝般的图样(由此推测最早被发现的野生孔雀鱼很可能带有蛇纹基因)。1861年时,西班牙的西尼尔·菲利浦(Senior Filippi)得到一些来自巴巴多斯的孔雀鱼标本,由于他没看到彼得·威廉曾经做过的描述,而误认为自己发现新的属。

西尼尔·菲利浦发现到孔雀鱼看起来和花鳉(Poecilia)十分相似,于是将它称作虹鳉(Lebistes poeciloides)(Frazer-Brunner, 1953),而孔雀鱼这名称则是一直等到英国的传教士罗伯特·古比(Robert Lechmere Guppy) 文献中提到的第一个发现孔雀鱼的人于1886年从特立尼达带回一些标本回去鉴定以后。

经大英博物馆的阿尔伯特·冈瑟(Albert Gunther)博士鉴定此标本为新的物种,为纪念罗伯特·古比(Robert Guppy),于是就以“古比鱼”(guppy)为孔雀鱼的英文俗名,孔雀鱼的英文名称就此确立。

参考资料:孔雀鱼——百度百科

鱼缸大小要适中,而且需要注意消毒。鱼缸中水水质一定要好,需要定期换水。水温最好保持在22-26度之间,不要太低。需要每天喂一次或两次,但每次不要喂太多食物。养殖时要注意预防疾病。发现病鱼后要及时隔离、治疗,否则它们很容易死亡。

鱼刚入缸后十分恐慌,最好不要打开鱼缸照明等之类的强光线,更不要惊动它,例如观看时都不能指指点点动作过大的,接鱼之前的准备工作做的一定要充分,鱼入缸后不要总是在鱼缸周围四处乱窜,记住当天不要喂食。不要换水,观察状态怎么样。

孔雀鱼喂养注意要点

小幼鱼出生前后pH的起伏最好不能超过。产仔后,要立即捞出母鱼否则母鱼有可能吃掉鱼仔。小幼鱼出生的第13-14天便须被捞起到大缸养育。亲鱼产完捞出繁殖缸后,需要单独静养1-2天才能放回主缸。亲鱼会连续这样生产约11次,11次里头3次产仔很少,随着体型的增大会越来越多。

雌鱼一生总共可生产22-25次,但生产11次后要休息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第二期的排卵。产后让雌鱼单独静养3天,然后放回种鱼缸,以避免被雄鱼过早地追伤,影响之后的生育质量。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孔雀鱼

孔雀舞论文参考文献

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传承脉络及其现存形式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传承脉络及其现存形式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傣族舞蹈经历了不同时期从生活到艺术的发展与流变,本文力图通过对孔雀舞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时期傣族孔雀舞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其当代存在形式,加深对傣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达到保护、传承及推广民间舞蹈的目的。

关键词:

傣族孔雀舞;发展和流变;当代存在形式;

一、傣族孔雀舞的起源分析

(一)傣族先民与孔雀的渊源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背景深厚的民族,其聚居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多个州市,位于北纬三十度附近,是孕育生命、文化以及神秘自然风光的黄金地带,同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及诸多生命源泉处于同一纬度。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傣族就在南鸠江、萨尔温江、勐卯江(位于云南省境内瑞丽地区)等流域繁衍生息;公元前850年傣族人民建立了达光王国,也称为哀牢国,在《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的记载中称傣族先民为“滇越”,在《后汉书·和帝本纪》中称傣族先民为“掸”1,因滇越与越人同俗共源所以被称之为“滇越”,而掸国地处于滇、缅、泰、印之间被称之为“掸国”,由此可见掸国即是滇越。

在诸多古籍中有着关于孔雀的各种记载,以及云南滇池地区出土的很多汉代的青铜器物上都有孔雀雕饰,从服饰、摆件到劳作工具、生活用品,都彰显出古时候的傣族先民就非常喜爱孔雀。在傣族的神话中孔雀亦是带来幸福美好的象征:传说中创世之神英叭曾为了帮助叭阿拉武建勐(现云南景洪地区),放出孔雀,让其飞到远方去寻觅谷子,将未消化的谷子作为种子,从此人们开始了农耕;佛经故事《孔雀王》中记载:孔雀是神鸟、圣鸟,它喝过的井水和河水,它都念过咒语,人们喝过“孔雀水”或沐浴后,就能有病治病、无病增寿。2据说在当地修建完整的佛寺当中,佛祖身边都有一对神鸟,即“金娜丽(雌)”“金娜拉(雄)”,且在佛寺里佛坛上也会摆放孔雀羽毛。可见傣族人民对于孔雀是喜爱崇拜的,也正因如此才滋养了这片舞蹈的土壤。

(二)傣族孔雀舞的起源

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把孔雀视为象征美丽善良、聪明睿智、吉祥幸福和不畏强暴的“神鸟”“圣鸟”,傣族人民对于孔雀的依赖从未消失,通过历史记载及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孔雀”这一神鸟与傣族人民的生活、文化、信仰都息息相关。

在古老的傣族图腾神话中,存在着一种身披孔雀架子的人首雀身的孔雀,因此,傣族先民一致认为孔雀与傣族古老部落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孔雀舞”也一直以来伴随着傣族人民的脚步从未停止发展,其对于傣族人民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孔雀舞的优美传说,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佛祖做大摆,众人前来朝贺,有一对人面鸟足的动物也来朝贺,它们跳起了优雅的舞蹈,众人也跟着跳了起来,这一舞蹈就是今天人们跳的孔雀舞;另一种说法是:傣族的领袖召麻粟带领着民众去寻找幸福的故事。

傣族地区大多属于亚热带湿热气候,气温舒适、物产资源丰富,最具代表性的西双版纳地区森林密布、植物茂盛,繁殖着孔雀、大象等珍奇异兽,孔雀活跃于丛林中,因此从原始时期开始,人类很有可能通过狩猎的方式去观察、模仿孔雀的形态、动作和生活习性。

据历史记载,早在7000年前云南地区就产生了农耕文明,成为我国境内最早的水稻发源地;到了尧舜时期有“象耕鸟耘”的传说,人们驯服大象来帮助自己耕地,由此可见人类与动物所产生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十分久远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文明不断地建立,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劳作劳动赖以生存,经济科技水平日益发达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因此人们开始追寻精神文化的满足。孔雀以其独特的魅力及高雅的形态吸引着人们,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模仿孔雀起舞,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关于孔雀舞的传说,其源于自然,始于生活,吸取万物之灵,深切地感受傣族人民的勤劳勇敢,温柔善良的'民族个性。

二、傣族孔雀舞的传承脉络

(一)早期的传统民间孔雀舞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勇”“烦罗咏”或“嘎楠罗”,即孔雀跳的意思,其象征着美好吉祥、正义善良等传统美德,是傣族人民追求吉祥、幸福、美好生活的表达。

作为云南地区分布最广的民间舞蹈,孔雀舞是傣族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傣族人民最喜爱和熟悉的、也是发展变化和影响最大的傣族标志性民间传统舞蹈。最早期的孔雀舞是由傣族男子表演的,表演者要头戴面具,身穿形似孔雀的服装,佩戴形似孔雀开屏的架子为装饰,其动作特征主要集中于对孔雀的基本形态和面部表情的模仿,通过手势、眼神和步伐来模拟孔雀起舞、漫步、饮水、展翅等动作形态,舞蹈内容多为叙事并伴有其他动物扮演者入场表演;孔雀舞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伐和套路,以至于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与之相伴。

傣族人民大多生活在滇南边陲,由于其交通不那么便利和民族精神信仰的关系,其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都保护得较为完整,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孔雀舞按照表演形式和舞蹈类别属于广场民俗性质的表演舞蹈,在早期盛大节日和“做摆”(修功德的佛会)时广场祭祀的道具舞蹈。孔雀舞的普及范围和传播面广泛,是傣族的一种象征性文化艺术符号。

(二)从民间走向舞台——《双人孔雀舞》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傣族民间舞蹈艺术家们开始不断地尝试改革民间的传统孔雀舞,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孔雀王子”毛相,他所表演的孔雀舞以独特的风格见长,目光灵动、动作矫健洒脱、形象逼真,被缅甸人民誉为“孔雀的化身”。1956年,毛相在传统民间孔雀舞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了《双人孔雀舞》,并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与回族女演员白文芬共同表演《双人孔雀舞》荣获银质奖章,由此傣族孔雀舞从民间走向了舞台。

毛相的《双人孔雀舞》以表现孔雀的生活习性为主线,主要表现了一对雌雄孔雀的甜蜜爱情,雄孔雀在林中寻觅伴侣,并和雌孔雀在林中嬉戏、泉边饮水、追逐飞舞的情景,动作表现更符合主题内容,使之成为完整的、有起伏变化的表演作品。

《双人孔雀舞》的动律以传统的走步为主,走步时保持上下颤动的基本动律,带有内在的动律;该舞创造了单腿深蹲、斜展翅及一些空中舞姿,强化和突出了原傣族孔雀舞中就有的碎抖肩技巧来表现孔雀欢乐饮水的状态;他在编排上依然保留了傣族孔雀舞的传统动作,但在动势动态上使得傣族舞蹈风格韵味更甚。毛相是将自娱性的孔雀舞提炼为富于舞台艺术想象的第一人,他增强了孔雀舞的观赏性、艺术性,去掉了民间孔雀舞繁重的架子和面具,解放了演员的四肢和头部,充分地展现了演员的灵动的神情,塑造出一对栩栩如生、风格突显的双人孔雀舞形象。因此《双人孔雀舞》可以看作是对孔雀舞的“初级改造”,毛相为后来的“孔雀舞”创作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

(三)孔雀舞表演者的性别转换——《孔雀舞》《金色的孔雀》

传统的孔雀舞多为男子独舞,而金明编创的《孔雀舞》和刀美兰编创的《金色的孔雀》在性别上做了极大的改变,第一次将传统孔雀舞转换了性别,从男性表演改由女性表演,可谓迈出了“孔雀舞”发展中具有历史转变性的一步。

金明所编创的女子群舞《孔雀舞》于1957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上获得了金质奖章,和《双人孔雀舞》一样,都代表着傣族孔雀舞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高水平。整个舞蹈在结构上,从“孔雀开屏”开始,中间包含了“孔雀吸水”“孔雀洗澡”“孔雀飞翔”,最后以“孔雀登枝”收场。

在动作处理中借鉴了芭蕾中延伸、拉长的审美特征,同时为体现傣族的民族特性,突出了传统傣族舞蹈中由呼吸带动的上下动律的基本元素,使之尽量保持孔雀舞的风格。为了从外在形态上让“孔雀”看起来惟妙惟肖,同时也能让舞者的优美体态得到充分展示,金明将孔雀舞的服饰从长裤变成了饰有蓝色羽毛的大摆裙,表演风格从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刀美兰和刘金吾编创的舞蹈《金色的孔雀》于1980年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得编导二等奖;“孔雀”的美丽是经历磨难之后的绽放,塑造出新的展翅飞翔的孔雀形象。舞蹈从表现孔雀的习性出发,编排了苏醒、嬉戏、飞翔三个片段,在动作编排上,也将传统旋转技巧头埋腋下的动作,改为眼看蓝天、昂首挺胸、右手拉裙快速旋转,从而充分地展现了孔雀在蓝天里自由飞翔的形态,象征着金孔雀再一次展翅飞翔。

刀美兰在创作上,继承了其师毛相的艺术理念,在继承传统孔雀舞风格的同时吸收兄弟民族的舞蹈语汇精华,并将舞蹈作品进一步地突破为具有表演化、艺术化的女子独舞表演;自刀美兰之后,女子孔雀舞这一表演形式则成为傣族孔雀舞的主要表演形式。

(四)崭新的艺术形式——《雀之灵》

如今,当提及孔雀舞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一只活灵活现的白孔雀伫立在舞台上的形象;舞蹈《雀之灵》是由杨丽萍创作、表演的经典剧目,该舞在1986年获得了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雀之灵》摄取了孔雀吸水、梳羽、飞翔的具有典型性的孔雀生活习性,提取出傣族孔雀舞中最富有孔雀舞特征的手势,以及最富有曲线美的三道弯形体动作。

杨丽萍的《雀之灵》虽然也是描绘傣族的“孔雀舞”,但在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上做出了新的突破,她不拘于传统孔雀舞的程式(传统的孔雀舞是以模仿孔雀散步、开屏、戏水等生活习性为主线),《雀之灵》强调了一个字:“灵”,着重于表现灵动的美。

她大胆地借用现代舞的编创元素,开场从“孔雀头部”的基本形象入手,通过有节奏有层次的律动来表现孔雀的机敏和灵巧,以形求神,用孔雀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孔雀嘴的手势和孔雀开屏尾巴的形象出现,开掘创作出了新的舞蹈语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强化、重现孔雀经典形象,在反复渲染之后,深化了孔雀灵动的姿态,增添了孔雀美的魅力,同时也将孔雀灵动美的形象深深地映在了观众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在舞姿动态上,杨丽萍大胆地进行变革,孔雀舞不借助任何道具,彻底解放了舞者的上肢,运用上半身的手臂和头颈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孔雀展翅,体现出禽类特有的律动,使舞台上的孔雀更加灵动。《雀之灵》着重刻画于精神层面,动作的大胆创新,让人们更深地体会、理解到人们对孔雀的崇拜,《雀之灵》再一次让傣族舞蹈的外部肢体形态更具舞台表现力与质感,具有划时代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从传统民间自娱性舞蹈和仪式性舞蹈进化到舞台化表演性舞蹈之后,傣族舞蹈艺术家们为傣族传统民间舞蹈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顺应了各个历史阶段观众的审美需求,推动着舞蹈事业走向更高的台阶,这标志着孔雀舞朝着更为宽广的大众娱乐化方向发展。

三、孔雀舞的当代存在形式

(一)民间流传的傣族孔雀舞

自娱舞蹈作为最早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源于人民的生活劳作与其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孔雀舞在傣族民间中广泛地流传、发展,舞蹈的表现形式伴随不同人群的学习与其不同的审美价值逐渐多样化,其中以瑞丽市和耿马县的孔雀舞最为丰富多彩。

在现如今的傣族地区,人们常在“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民俗节日时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现如今在傣族地区的很多地方,有着专门以跳孔雀舞为生的民间艺人,大多数艺人以模仿孔雀的神态、动作为主,例如:孔雀展翅、洗澡、抖羽毛、灵敏视探、安然漫步等。孔雀舞增强了傣族各个群体之间的凝聚力,成为了蕴含于傣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石,但由于每位擅长孔雀舞的艺人个人艺术经历、艺术审美以及传承路径的不同,因此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艺术个性。

伴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不断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重视,通过不同形式来促进傣族舞孔雀舞的发展,有效地传承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思维上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认知。笔者认为应倡导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深入民间、扎根民间”学习、了解、研究最原生态、最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少数民族的舞蹈、音乐、服饰等进行深入挖掘、探索、研究,并不断地思考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少数民族舞蹈、音乐等,以此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我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更广泛地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堂教学中的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作为民族舞蹈典范之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及审美价值吸引诸多学者及专家进行研究、整理、创新、编排成系统的民间舞蹈教材,被高等艺术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等作为教材使用,运用于民间舞蹈课堂等教学中。

相对于民间自娱舞蹈形式,傣族孔雀舞被编写进教材进一步实现了它的价值,教材中所用的素材都是专家们从传统的民间舞蹈当中提炼出来的,以最典型且最具审美价值的舞蹈元素进行合理编排与创新,不但很好地保留了其舞蹈风格与民间文化内涵且更好地发挥了舞蹈的艺术价值,也使得民间舞蹈得以传承。

现如今在很多高校以类似于非遗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形式,邀请诸多的国家级、省级传承人走进校园与师生进行舞蹈艺术交流,将传统、原生态的民间文化传授给师生们,通过交流、沟通、学习的方式,使师生们回归本源感受最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格。在当下,学生大多以学习民间舞蹈教材的形式,系统、规范地掌握傣族孔雀舞,虽然完成教材所要求的训练内容,但对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掌握还是远远不够的,民间舞教师应要求学生课下主动查阅相关民族资料,并且以不同方式走入民间、深入民间、学习民间,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傣族民间舞蹈文化,准确地把握其民族舞蹈风格;并提倡学生将采风所得收获以及其所感所悟转化为文字资料,能够更深刻地记录下这次珍贵的经历。

四、结语

在如今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舞蹈艺术的发展也逐渐成熟,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舞蹈所传达给人们的艺术价值及内在情感是不同的,因此舞蹈艺术不断地发展、创新。在这过程中不免会忽略舞蹈本身的价值而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商品化舞蹈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存在价值是为盈利。除此还有很多舞蹈在形式上效仿国际化舞蹈,一方面作为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当下大众审美。而作为传承发展的舞蹈工作者,需要把握舞蹈本身的艺术价值,更要避免趋同化。

本文对傣族孔雀舞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历史根源透视傣族孔雀舞的艺术价值,借助书籍、期刊、网络等查阅方式,并基于一定的田野调查进行撰写。傣族舞蹈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孔雀舞的发展脉络进行研究,一方面对于傣族民间舞教学的傣族孔雀舞风格性掌握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为傣族孔雀舞的创作理念及传承保护能引发思考;应充分认识到傣族孔雀舞的文化传播价值,推动进一步去发现每个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感受傣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让更多的人逐步青睐、深入了解孔雀舞,继而能够热爱、研究孔雀舞,充分领略、感受傣族孔雀舞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金吾傣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2]瑞丽市文化馆编傣族孔雀舞[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18.

[3]徐梅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美学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05).

[4]李晓艳曾金华艺术中的生活舞台化的传承一云南傣族舞蹈舞台化呈现的学术思考[J].大众文艺,2015,(05):165-166.

[5]杨镇浅析傣族孔雀舞的发展的历史[J].大众文艺,2012,(20)-:106+186.

[6]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02):64-69.

[7]廖大昆从毛相、烂、杨丽萍的孔雀舞看傣族舞蹈的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19 89,(05)-54-56+19.

孔雀图腾论文的参考文献

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传承脉络及其现存形式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传承脉络及其现存形式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傣族舞蹈经历了不同时期从生活到艺术的发展与流变,本文力图通过对孔雀舞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时期傣族孔雀舞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其当代存在形式,加深对傣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达到保护、传承及推广民间舞蹈的目的。

关键词:

傣族孔雀舞;发展和流变;当代存在形式;

一、傣族孔雀舞的起源分析

(一)傣族先民与孔雀的渊源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背景深厚的民族,其聚居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多个州市,位于北纬三十度附近,是孕育生命、文化以及神秘自然风光的黄金地带,同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及诸多生命源泉处于同一纬度。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傣族就在南鸠江、萨尔温江、勐卯江(位于云南省境内瑞丽地区)等流域繁衍生息;公元前850年傣族人民建立了达光王国,也称为哀牢国,在《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的记载中称傣族先民为“滇越”,在《后汉书·和帝本纪》中称傣族先民为“掸”1,因滇越与越人同俗共源所以被称之为“滇越”,而掸国地处于滇、缅、泰、印之间被称之为“掸国”,由此可见掸国即是滇越。

在诸多古籍中有着关于孔雀的各种记载,以及云南滇池地区出土的很多汉代的青铜器物上都有孔雀雕饰,从服饰、摆件到劳作工具、生活用品,都彰显出古时候的傣族先民就非常喜爱孔雀。在傣族的神话中孔雀亦是带来幸福美好的象征:传说中创世之神英叭曾为了帮助叭阿拉武建勐(现云南景洪地区),放出孔雀,让其飞到远方去寻觅谷子,将未消化的谷子作为种子,从此人们开始了农耕;佛经故事《孔雀王》中记载:孔雀是神鸟、圣鸟,它喝过的井水和河水,它都念过咒语,人们喝过“孔雀水”或沐浴后,就能有病治病、无病增寿。2据说在当地修建完整的佛寺当中,佛祖身边都有一对神鸟,即“金娜丽(雌)”“金娜拉(雄)”,且在佛寺里佛坛上也会摆放孔雀羽毛。可见傣族人民对于孔雀是喜爱崇拜的,也正因如此才滋养了这片舞蹈的土壤。

(二)傣族孔雀舞的起源

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把孔雀视为象征美丽善良、聪明睿智、吉祥幸福和不畏强暴的“神鸟”“圣鸟”,傣族人民对于孔雀的依赖从未消失,通过历史记载及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孔雀”这一神鸟与傣族人民的生活、文化、信仰都息息相关。

在古老的傣族图腾神话中,存在着一种身披孔雀架子的人首雀身的孔雀,因此,傣族先民一致认为孔雀与傣族古老部落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孔雀舞”也一直以来伴随着傣族人民的脚步从未停止发展,其对于傣族人民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孔雀舞的优美传说,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佛祖做大摆,众人前来朝贺,有一对人面鸟足的动物也来朝贺,它们跳起了优雅的舞蹈,众人也跟着跳了起来,这一舞蹈就是今天人们跳的孔雀舞;另一种说法是:傣族的领袖召麻粟带领着民众去寻找幸福的故事。

傣族地区大多属于亚热带湿热气候,气温舒适、物产资源丰富,最具代表性的西双版纳地区森林密布、植物茂盛,繁殖着孔雀、大象等珍奇异兽,孔雀活跃于丛林中,因此从原始时期开始,人类很有可能通过狩猎的方式去观察、模仿孔雀的形态、动作和生活习性。

据历史记载,早在7000年前云南地区就产生了农耕文明,成为我国境内最早的水稻发源地;到了尧舜时期有“象耕鸟耘”的传说,人们驯服大象来帮助自己耕地,由此可见人类与动物所产生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十分久远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文明不断地建立,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劳作劳动赖以生存,经济科技水平日益发达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因此人们开始追寻精神文化的满足。孔雀以其独特的魅力及高雅的形态吸引着人们,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模仿孔雀起舞,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关于孔雀舞的传说,其源于自然,始于生活,吸取万物之灵,深切地感受傣族人民的勤劳勇敢,温柔善良的'民族个性。

二、傣族孔雀舞的传承脉络

(一)早期的传统民间孔雀舞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勇”“烦罗咏”或“嘎楠罗”,即孔雀跳的意思,其象征着美好吉祥、正义善良等传统美德,是傣族人民追求吉祥、幸福、美好生活的表达。

作为云南地区分布最广的民间舞蹈,孔雀舞是傣族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傣族人民最喜爱和熟悉的、也是发展变化和影响最大的傣族标志性民间传统舞蹈。最早期的孔雀舞是由傣族男子表演的,表演者要头戴面具,身穿形似孔雀的服装,佩戴形似孔雀开屏的架子为装饰,其动作特征主要集中于对孔雀的基本形态和面部表情的模仿,通过手势、眼神和步伐来模拟孔雀起舞、漫步、饮水、展翅等动作形态,舞蹈内容多为叙事并伴有其他动物扮演者入场表演;孔雀舞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伐和套路,以至于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与之相伴。

傣族人民大多生活在滇南边陲,由于其交通不那么便利和民族精神信仰的关系,其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都保护得较为完整,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孔雀舞按照表演形式和舞蹈类别属于广场民俗性质的表演舞蹈,在早期盛大节日和“做摆”(修功德的佛会)时广场祭祀的道具舞蹈。孔雀舞的普及范围和传播面广泛,是傣族的一种象征性文化艺术符号。

(二)从民间走向舞台——《双人孔雀舞》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傣族民间舞蹈艺术家们开始不断地尝试改革民间的传统孔雀舞,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孔雀王子”毛相,他所表演的孔雀舞以独特的风格见长,目光灵动、动作矫健洒脱、形象逼真,被缅甸人民誉为“孔雀的化身”。1956年,毛相在传统民间孔雀舞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了《双人孔雀舞》,并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与回族女演员白文芬共同表演《双人孔雀舞》荣获银质奖章,由此傣族孔雀舞从民间走向了舞台。

毛相的《双人孔雀舞》以表现孔雀的生活习性为主线,主要表现了一对雌雄孔雀的甜蜜爱情,雄孔雀在林中寻觅伴侣,并和雌孔雀在林中嬉戏、泉边饮水、追逐飞舞的情景,动作表现更符合主题内容,使之成为完整的、有起伏变化的表演作品。

《双人孔雀舞》的动律以传统的走步为主,走步时保持上下颤动的基本动律,带有内在的动律;该舞创造了单腿深蹲、斜展翅及一些空中舞姿,强化和突出了原傣族孔雀舞中就有的碎抖肩技巧来表现孔雀欢乐饮水的状态;他在编排上依然保留了傣族孔雀舞的传统动作,但在动势动态上使得傣族舞蹈风格韵味更甚。毛相是将自娱性的孔雀舞提炼为富于舞台艺术想象的第一人,他增强了孔雀舞的观赏性、艺术性,去掉了民间孔雀舞繁重的架子和面具,解放了演员的四肢和头部,充分地展现了演员的灵动的神情,塑造出一对栩栩如生、风格突显的双人孔雀舞形象。因此《双人孔雀舞》可以看作是对孔雀舞的“初级改造”,毛相为后来的“孔雀舞”创作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

(三)孔雀舞表演者的性别转换——《孔雀舞》《金色的孔雀》

传统的孔雀舞多为男子独舞,而金明编创的《孔雀舞》和刀美兰编创的《金色的孔雀》在性别上做了极大的改变,第一次将传统孔雀舞转换了性别,从男性表演改由女性表演,可谓迈出了“孔雀舞”发展中具有历史转变性的一步。

金明所编创的女子群舞《孔雀舞》于1957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上获得了金质奖章,和《双人孔雀舞》一样,都代表着傣族孔雀舞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高水平。整个舞蹈在结构上,从“孔雀开屏”开始,中间包含了“孔雀吸水”“孔雀洗澡”“孔雀飞翔”,最后以“孔雀登枝”收场。

在动作处理中借鉴了芭蕾中延伸、拉长的审美特征,同时为体现傣族的民族特性,突出了传统傣族舞蹈中由呼吸带动的上下动律的基本元素,使之尽量保持孔雀舞的风格。为了从外在形态上让“孔雀”看起来惟妙惟肖,同时也能让舞者的优美体态得到充分展示,金明将孔雀舞的服饰从长裤变成了饰有蓝色羽毛的大摆裙,表演风格从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刀美兰和刘金吾编创的舞蹈《金色的孔雀》于1980年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得编导二等奖;“孔雀”的美丽是经历磨难之后的绽放,塑造出新的展翅飞翔的孔雀形象。舞蹈从表现孔雀的习性出发,编排了苏醒、嬉戏、飞翔三个片段,在动作编排上,也将传统旋转技巧头埋腋下的动作,改为眼看蓝天、昂首挺胸、右手拉裙快速旋转,从而充分地展现了孔雀在蓝天里自由飞翔的形态,象征着金孔雀再一次展翅飞翔。

刀美兰在创作上,继承了其师毛相的艺术理念,在继承传统孔雀舞风格的同时吸收兄弟民族的舞蹈语汇精华,并将舞蹈作品进一步地突破为具有表演化、艺术化的女子独舞表演;自刀美兰之后,女子孔雀舞这一表演形式则成为傣族孔雀舞的主要表演形式。

(四)崭新的艺术形式——《雀之灵》

如今,当提及孔雀舞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一只活灵活现的白孔雀伫立在舞台上的形象;舞蹈《雀之灵》是由杨丽萍创作、表演的经典剧目,该舞在1986年获得了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雀之灵》摄取了孔雀吸水、梳羽、飞翔的具有典型性的孔雀生活习性,提取出傣族孔雀舞中最富有孔雀舞特征的手势,以及最富有曲线美的三道弯形体动作。

杨丽萍的《雀之灵》虽然也是描绘傣族的“孔雀舞”,但在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上做出了新的突破,她不拘于传统孔雀舞的程式(传统的孔雀舞是以模仿孔雀散步、开屏、戏水等生活习性为主线),《雀之灵》强调了一个字:“灵”,着重于表现灵动的美。

她大胆地借用现代舞的编创元素,开场从“孔雀头部”的基本形象入手,通过有节奏有层次的律动来表现孔雀的机敏和灵巧,以形求神,用孔雀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孔雀嘴的手势和孔雀开屏尾巴的形象出现,开掘创作出了新的舞蹈语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强化、重现孔雀经典形象,在反复渲染之后,深化了孔雀灵动的姿态,增添了孔雀美的魅力,同时也将孔雀灵动美的形象深深地映在了观众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在舞姿动态上,杨丽萍大胆地进行变革,孔雀舞不借助任何道具,彻底解放了舞者的上肢,运用上半身的手臂和头颈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孔雀展翅,体现出禽类特有的律动,使舞台上的孔雀更加灵动。《雀之灵》着重刻画于精神层面,动作的大胆创新,让人们更深地体会、理解到人们对孔雀的崇拜,《雀之灵》再一次让傣族舞蹈的外部肢体形态更具舞台表现力与质感,具有划时代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从传统民间自娱性舞蹈和仪式性舞蹈进化到舞台化表演性舞蹈之后,傣族舞蹈艺术家们为傣族传统民间舞蹈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顺应了各个历史阶段观众的审美需求,推动着舞蹈事业走向更高的台阶,这标志着孔雀舞朝着更为宽广的大众娱乐化方向发展。

三、孔雀舞的当代存在形式

(一)民间流传的傣族孔雀舞

自娱舞蹈作为最早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源于人民的生活劳作与其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孔雀舞在傣族民间中广泛地流传、发展,舞蹈的表现形式伴随不同人群的学习与其不同的审美价值逐渐多样化,其中以瑞丽市和耿马县的孔雀舞最为丰富多彩。

在现如今的傣族地区,人们常在“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民俗节日时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现如今在傣族地区的很多地方,有着专门以跳孔雀舞为生的民间艺人,大多数艺人以模仿孔雀的神态、动作为主,例如:孔雀展翅、洗澡、抖羽毛、灵敏视探、安然漫步等。孔雀舞增强了傣族各个群体之间的凝聚力,成为了蕴含于傣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石,但由于每位擅长孔雀舞的艺人个人艺术经历、艺术审美以及传承路径的不同,因此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艺术个性。

伴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不断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重视,通过不同形式来促进傣族舞孔雀舞的发展,有效地传承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思维上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认知。笔者认为应倡导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深入民间、扎根民间”学习、了解、研究最原生态、最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少数民族的舞蹈、音乐、服饰等进行深入挖掘、探索、研究,并不断地思考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少数民族舞蹈、音乐等,以此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我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更广泛地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堂教学中的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作为民族舞蹈典范之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及审美价值吸引诸多学者及专家进行研究、整理、创新、编排成系统的民间舞蹈教材,被高等艺术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等作为教材使用,运用于民间舞蹈课堂等教学中。

相对于民间自娱舞蹈形式,傣族孔雀舞被编写进教材进一步实现了它的价值,教材中所用的素材都是专家们从传统的民间舞蹈当中提炼出来的,以最典型且最具审美价值的舞蹈元素进行合理编排与创新,不但很好地保留了其舞蹈风格与民间文化内涵且更好地发挥了舞蹈的艺术价值,也使得民间舞蹈得以传承。

现如今在很多高校以类似于非遗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形式,邀请诸多的国家级、省级传承人走进校园与师生进行舞蹈艺术交流,将传统、原生态的民间文化传授给师生们,通过交流、沟通、学习的方式,使师生们回归本源感受最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格。在当下,学生大多以学习民间舞蹈教材的形式,系统、规范地掌握傣族孔雀舞,虽然完成教材所要求的训练内容,但对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掌握还是远远不够的,民间舞教师应要求学生课下主动查阅相关民族资料,并且以不同方式走入民间、深入民间、学习民间,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傣族民间舞蹈文化,准确地把握其民族舞蹈风格;并提倡学生将采风所得收获以及其所感所悟转化为文字资料,能够更深刻地记录下这次珍贵的经历。

四、结语

在如今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舞蹈艺术的发展也逐渐成熟,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舞蹈所传达给人们的艺术价值及内在情感是不同的,因此舞蹈艺术不断地发展、创新。在这过程中不免会忽略舞蹈本身的价值而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商品化舞蹈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存在价值是为盈利。除此还有很多舞蹈在形式上效仿国际化舞蹈,一方面作为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当下大众审美。而作为传承发展的舞蹈工作者,需要把握舞蹈本身的艺术价值,更要避免趋同化。

本文对傣族孔雀舞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历史根源透视傣族孔雀舞的艺术价值,借助书籍、期刊、网络等查阅方式,并基于一定的田野调查进行撰写。傣族舞蹈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孔雀舞的发展脉络进行研究,一方面对于傣族民间舞教学的傣族孔雀舞风格性掌握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为傣族孔雀舞的创作理念及传承保护能引发思考;应充分认识到傣族孔雀舞的文化传播价值,推动进一步去发现每个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感受傣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让更多的人逐步青睐、深入了解孔雀舞,继而能够热爱、研究孔雀舞,充分领略、感受傣族孔雀舞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金吾傣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2]瑞丽市文化馆编傣族孔雀舞[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18.

[3]徐梅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美学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05).

[4]李晓艳曾金华艺术中的生活舞台化的传承一云南傣族舞蹈舞台化呈现的学术思考[J].大众文艺,2015,(05):165-166.

[5]杨镇浅析傣族孔雀舞的发展的历史[J].大众文艺,2012,(20)-:106+186.

[6]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02):64-69.

[7]廖大昆从毛相、烂、杨丽萍的孔雀舞看傣族舞蹈的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19 89,(05)-54-56+19.

我觉得就是说汉语是很有内涵的,有时候借助英语很难达到那种效果,有句诗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用英语翻译就是:catch one's heart,never be apart.感觉缺失了好多东西,我们的汉语就是有一种希冀在里面,愿得一人心,是很美好的愿望,且很含蓄;白首不相离,白首是个美丽的意向,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很唯美的画面;英语就是很直接,抓住一个人的心,永不分开。少了一种沉淀与感觉,或许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英语国家就会比较直接,在这一过程中就是有一种情感的流失。可以尝试举例论证一下

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积淀,而传统的工艺美术是独一无二的东方文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虽然工业设计逐渐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但要把传统的工艺美术巧妙的应用到现代工业设计中,随着中国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的现代工业设计才不会迷失了自己,才会更鲜明的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现代工业设计 融入潜力 重要组成 必要性 正文 我们应该担当起怎样的责任,我们又被时代赋予了怎样的责任,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不辱使命。怎样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这是所有未来工业设计师所应该思考的问题。面对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设计事业,我们在学习世界设计的同时应当开辟出一片有着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设计领域,将我们中华文化融入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之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现代工业设计理念 论文网 毕业论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经时代的沧桑,在无数先辈努力下,经过数千年实践的锤炼,才有了今天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自古以来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承认和包容,通过沟通、协调而达到和谐统一的风格。直至今日,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达,自然的平衡却已经打破,此时人们才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倡环保、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等等。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这一深厚底蕴深刻的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如何将先人千年来总结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规律与成果运用到今天的现代产品设计,将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话题。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世界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 中国人口之众,中国文化早已向世界各地传播,影响深广,其市场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之大,以及其在世界文化中所占比重之最也就决定了将中华文化融入现代产品设计的价值前景是无限的,潜力是无穷的。 如《众神聚宴》,是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威尼斯派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的乔凡尼·贝利尼 (Giovanni Bellini,1430-1516年)所作,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的理想世界的写照。画中值得一提的是,诸神所用的器皿均是中国宋代烧制的青花瓷,可见当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名声远播以及那个时代的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崇拜和神往。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中充满生命活力之美。纹饰里面的动物纹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原始的图腾。如所反映的夔龙纹、夔凤纹等等,都是根据中华民族所崇拜的吉祥神圣之物的龙、凤等演变而来的,风格怪异,并且具有明显的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标记。 龙纹是中华民族最吉祥、最神圣的纹饰,它的形象不是在青铜器上才出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龙的萌芽。在青铜时代,龙的真正形象出现了。它是多种动物形象的综合体,是一种经古代人民创造性想象而产生的怪异而神秘的动物形象。它最初的原形主要是以蛇为主,因为在中国古代有龙蛇互化之说:“龙或时似蛇,蛇或时似龙”等说法。而龙的形象在商周青铜器中并不少见,它把表现的每一个部分都抽象化了,并且还有选择性的进行了强化。 凤最初的形象是玄鸟(玄鸟是中国上古东夷族的图腾),和龙一样,它也是上古人民想象出来的一种动物,也是一个综合了多种动物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神鸟。它的羽毛是吸收了孔雀的形象特征,它尖锐的爪子是取自愈凶猛的鹰。《韩诗外传》里就有关于凤的描述,“夫凤之象,鸿前而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颔而鸡啄。”它也是吸收和融合了别的氏族的文化。但是这里的凤纹变化极多,可与夔龙纹相媲美,也给人一种神秘感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 ,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在工业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装饰语言。在我国历史上,农业社会留下过丰富的历史遗产,今天我们游览和保护的许多历史遗迹,在当年都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或建筑。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向传统工艺美术学习,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使中华传统设计元素用在当代工业设计中既具有“民族个性”又有“时代性”,这样,我们工业设计才能真正走“国际化”。论文网 毕业论文中华传统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炼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的组合到现代工业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工业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工艺设计的必要性信仰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根基信仰也将荡然无存。现代工业设计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抛弃,整天跟着西方的屁股跑,也是没有出路的。而且,随着国外的设计兴国的战略而来的不单单是市场上出售的设计产品还有他们民族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正通过我们对他们产品的使用而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正在冲淡我们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明传承。这难道不足以让我们在先人的灵位前感到羞愧吗?因此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明融入现代设计,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工业设计文化以推动和延续中华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中华民族将失去引以为傲的五千年文化,届时我们又将凭借什么立于世界之林?又有何面目自陈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因此,作为设计师必须善于抓住可以用于现代工业设计的精髓,融会贯通。而要想抓住传统元素的精髓,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在生活中的体会了。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以及应试教育的本质对于下一代关于传统设计元素的学习和引导很不利。将中华传统设计元素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在产品表面绘制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图案就可以了事的,文化在产品中的融入应该是一种精神文明和文化情感的融入,并且以产品本身为载体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传达出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产品在经济价值、审美价值之上的第三种价值——精神价值的体现。结论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融入到现代产品的设计中不单单是提升产品价值促进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催化剂,更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必经之路。倘若,我们没能重视起我们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在设计上始终处于对西方的模仿甚至照搬上,那么我们的工业设计事业将永远落后于世界,我们的文化也很有可能在世界文化的冲击下所消逝,到那时,我们留给后人的只能是五千年的忧伤。参考文献 1 杭间/何洁/靳埭强 主编 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2 林毓生 著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M] 三联书社 19973赵农 著 中国艺术设计史 [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1月4中国工艺美术史》湖北美术学院主著 张昕 刘茂平 左奇志 喻琴 著 湖北长江出版社2007不是我的原创,但我看了,原理一样的,可以看一下应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也算是传统工艺的之一

一.、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比较及翻译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比较及翻自然界里的动物种类繁多,动物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生物,其本质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样的。但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动物的感觉有着极大的不同,也就是说人们在对待动物这一客体事物时,总会寄予自己各不相同的感情色彩,使之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联想意义。所谓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 ,利奇(G·Leech) 在其名著《语义学》中作了这样的解释:它是通过象征、类比等心理手段构建的语义世界,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概括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时,强加给词汇的种种蕴意,如吉凶、善恶、美丑等,从而使得词汇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即联想意义因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显得异常复杂,语言互译有时很难准确把握。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说过,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首推联想意义,因它带有特殊的情感范围,甚深广而微妙。本文拟对英汉语言中一些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略加论述,就教于各位。 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 不同文化间存有共性的东西,即使像东西方两种差异较大的文化类型,也是如此。因为,从人的构造机制来看,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感知客观世界的心理器官———大脑是共同的;另外,从生活环境来看,东西方人都生活在共有的家园地球上,面对的是基本相同的自然环境,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能不形成大体一致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就影响和决定了中西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很多共有联想,反映在动物词汇方面也一样。 在中西方化中,有很多动物词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比如, 鸽子( dove) 都会让人联想到“和平”;“天鹅(swan) 都是“高贵”和“圣洁”的象征;“杜鹃”(cuckoo) 被视为“报春鸟”;“蜜蜂(bee) 使人都想到“辛勤、忙碌”(as busy as a bee) 。狐狸是动物中最狡猾的,汉语有“狡猾的狐狸”之说,英语也有“as sly as a fox”之喻; 汉语有“蠢驴”,英语有“as stupid as an ass”;鹦鹉学舌”在中国耳熟能详,英语中也不难找到相应的说法———“to parrot what others say”。这些例子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契合点,翻译时,比较好掌握。 但更多的动物词汇所传递的联想意义是容易混淆,难以掌握的,尤其是那些用不同的动物喻体表达的内涵相同的联想意义,译者很容易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而错误地理解其涵义。对于用不同动物喻体来表达相同喻义的动物词汇,在语言互译时,一定要采用这一民族文化所熟悉的并能产生相同联想的喻体去替换另一民族文化所熟悉的喻体,也就是说译出来的句子要符合所译语言的表达习惯,这样方能把握原句的思想和内涵,使读者正确地理解原句的意思。如“鸡皮疙瘩”译成英文是goose flesh ;“杀鸡取卵”是“kill the goose that lay golden eggs”;汉语常说的“笨得像猪”,英文是“as stupid as a donkey”或者“as stupid as a goose”;“a black sheep”贴切的汉语是“害群之马”;“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译成汉语是“引狼入室”,而不应直译为“叫狐看鹅”;“slippery as an eel”相应的中文是“圆滑得像泥鳅”,汉文化习惯用泥鳅(loach)而不是鳝鱼(eel) 比喻某人的圆滑。 不同的动物词汇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有些是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造成的。比如,中国人一直用牛耕地,对牛特别有好感,英国人早期用马耕地,与马接触较多。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含有“牛”和“马”这两种动物词汇的表达法较多,英汉互译时“牛”和“马”可以互换。形容一个人健壮,中文是“壮得像头牛”,英文却是“as strong as a horse”;形容人干活干得很辛苦,汉语是“像老黄牛一样干活”,英文则是“work likea horse”;汉语常说的“吹牛”,英文又是“talk horse”。 还有的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惯造成的。如,汉文化中,“虎”(tiger) 被称为“百兽之王”,汉语中有很多有关虎勇猛、威武的表达法,如“虎将”、“虎威”、“猛虎下山”等。而在英文化中“, 狮”(lion)取代了其位置,英语“lion”的联想意义是“勇猛的人”、“骠悍的人”。历史上查理一世常被称为“King Richard ,the lion hearted”(狮心王查理) ,这是说他勇猛超群。汉语“勇猛如虎”,英语则说“as brave as a lion”。汉语“拦路虎”,英文为“a lion in the way”,汉语“狐假虎威”,英文则是“an ass in a lion’s skin”,汉语“老虎头上搔痒”,英文是“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 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 人类文化有共性的一面, 也有个性的一面。因历史传统、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动物词汇又会有各自特有的联想意义,即使是同种动物也会有不同的联想意义,有的联想意义还可能是完全相反的,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下面这些动物词汇联想意义差别就极大。 “凤凰”(phoenix)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有“百鸟朝凤”的说法。古时,人们相信凤凰出现可以预示天下太平,所以后世多以龙比喻皇帝,凤凰比喻皇后,帝王成婚称为“龙凤呈祥”。但在英语中,“phoenix”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在阿拉伯沙漠生活五、六百年后自我焚化,并由此得到再生,故英语中“phoenix”一词有“再生”、“复活”等意思。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句“Religion ,like a phoenix ,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the revolution”(宗教就像传说中的凤凰,在革命的灰烬中又复活了) 。 兔(rabbit) 在汉文化中有“敏捷”、“迅速”的含义,汉语有“动如脱兔”的说法,英文中的“rabbit”却表示“胆怯”,如“as timid as a rabbit”。汉语中“鼠”(mouse) 被用来形容胆小,人们常说“胆小如鼠”,但胆小的鼠在英语民族文化中却成了安静的喻体,如“as quiet as a mouse”。 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中,有些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龙”(dragon) 在汉文化中一直是“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中国人对传说中的“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龙”被视作中华民族的图腾,华夏民族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龙”是硕大、恐怖的古怪野兽,满嘴喷火,凶狠残暴,与“邪恶”同义,深为英语民族所厌恶,认为应予消灭。因此,汉语“龙”所具有的褒义在译成英文时是不能保留的,如汉语“望子成龙”绝不能译成“to expect one’s son to be a dragon”,而应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同样,我们所说的亚洲四小龙不是“four small dragons of Asia”而是“four small tigers of Asia”。 “猫”(cat) 在中国人眼中是温顺乖巧的动物,如果按照汉文化习俗把这句英文“she is a perfect cat”,翻译成“她十分温顺乖巧”,那就大错特错了,英文中“cat”用来描述妇女时,是一个贬义词,专指那些爱撒谎、饶舌、恶毒的妇人。“she is a perfect cat”的原意是“她是个十足的长舌妇”。如果一位中国人听到这样的话“you are as wise as an owl”肯定大为不悦。汉文化中“, 猫头鹰”(owl)有“不吉利、凶兆、死亡”的联想意义,但英语中“owl”常常是“聪明、智慧”的象征,而这种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是不存在的。 “孔雀”(peacock) 在汉文化中是吉祥物,孔雀开屏被看作大吉大利,而英语中“peacock”用于延伸意义常常含有贬义。Webster’s Third New Inte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是这样解释的:“One making a proud or arrogant display of himself”(一个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是这样解释的:“If you describe someone ,especially a man ,as a peacock ,you mean that they are rather proud of themselves and like wearing attractive clothes and looking good ,used showing disapproval’(假如你说某人——特别是一个男人——是一个peacock ,你的意思是他很骄傲,喜欢穿漂亮衣服,打扮入时;具有贬义) 。由此可见,“peacock”在英语中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不强调孔雀美丽的一面,而只强调它骄傲的一面,于是,英语中有“proud as a peacock”这一成语,汉语为“非常骄傲”。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同一种动物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联想意义,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真正理解,甚至误解另一种语言的深层意义,从而在翻译中出错。 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 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个普通的动物词汇在一种文化中常常具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仅仅是个符号,不产生任何联想。 汉文化中,乌龟(turtle) 有两个联想意义,一是“长寿”,另外还用来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而在西方文化中它不过是行动缓慢、其貌不扬的动物而已,绝无此联想。汉语“鱼”会让人联想到“结余”、“年年有余,“鸡”会让人联想到“妓女”,这是因为汉字可以谐音而转承同音异形字的语义值,而英语词汇音节过多,谐音概率低,通过谐音获得文化内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英语中相对应的“fish”、“hen”就无法使英美人产生诸如“结余”、“妓女”之类的联想。 同样,也有一些动物词汇在英美文化中所拥有的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也是空缺的,例如“, beaver”(河狸)喻指卖力气的人“, duck”(鸭子)指可爱的人或物,如“she is a perfect duck”(她可爱极了) ,汉语中就没有这样的联想意义。英语中与“fish”(鱼) 有关的表达法很多,这是因为英国是个典型的海洋国家,这些表达法充分表现了英国的地理特征,如“drink like a fish”(豪饮) 、“as drunk as a fish”(烂醉如泥) 、“as mute as a fish”(一声不吭) “, cold fish”(指不大与人交往的人) ,等等。而汉语的“鱼”就没有这样的联想意义。英语用“chicken”一词来表示一个没有勇气的胆小鬼,如“You chicken”(你这个胆小鬼) 。英语中“chicken-livered”或“chicken-hearted”表示“胆小的,怯懦的”“, play chicken”意为“比试胆量”。“chicken”让操英语的本族人联想到的是“懦夫、胆小鬼(coward)”,而汉语却无此联想。 尽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误会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负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不深刻了解这层涵义就可能犯文化错误。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 1993 年说过,联想意义有时捉摸不定,很难掌握,在一种文化中有吉祥涵义的东西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就是禁忌。因不了解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在语言互译中而触犯禁忌的事生活里屡见不鲜。 “雄鸡”(cock) 在中国使人产生的是积极的联想,如“雄鸡报晓”、“闻鸡起舞”等,而在英文化中“, cock”一词无此积极的联想意义。在西方社会“, cock”一词可能使人产生男性生殖器官的庸俗联想。中国某厂家生产的闹钟商标是“金鸡”,在中国语境下它是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当产品销到国外时,商标最初被译为“Golden Cock”,这显然是不符合西方文化习俗的译法,后来被更正为“Golden Rooster”。 中国某厂家生产的“白象”牌电池因其质量优良而出口,但却遭受西方国家的冷遇,究其原因,“白象”在汉文化中喻指珍奇而稀有的东西,英文“white elephant”在西方文化中则指无用而价格昂贵的东西,难怪此商品在国外销路不畅。 广州的别名叫“羊城”,传说古代有五位仙女骑着五头羊为广州人送来了五谷,因此“, 五羊”在汉文化中象征着吉利,广州生产的一种自行车因而取名“五羊”。这种自行车远销到国外时,“五羊”被译为“Five Rams”。“ram”一词在西方文化中的联想意义与汉文化中的联想意义绝然不同。英语中ram除了“公羊”之意外,还有“反复灌输”、“强使通过”、“迫使接受(观点、想法) ”等涵义。结果在中国吉利的“五羊”在西方变成了令人不愉快的东西,以此命名的产品当然不会受到西方人的青睐。 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很能折射出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意识到差异的存在,译者在掌握翻译基本技巧的同时,要更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丰富的内涵,作为中国人,一般对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要熟悉一些,所以尤要补好对西方文化生疏的课,才能在英汉互译时做到准确而传神。 【参考文献】 1.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Collins 1987 2. Webster’s Third New Inte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Merriam Company Publishers. 1961. 3. 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4. 沈安平,论社会文化与语言的联想意义,顾嘉祖,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0 :129 —146 5. 胡文仲主编,英美文化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6. 吴友富主编,英语动物词汇用法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二、英汉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比较 【作者简介】 李燕(1981 - ) , 女,运城学院外语系助教,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文章编号:1008 - 8008 (2009) 02 - 0090 - 04 1.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语言所在的不同社会、文化及时代的特征。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也不仅仅限于表达表面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人与动物相互依存,关系密切,因此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词汇。在浩瀚的词汇海洋里,这些动物词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们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面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迁移的意义。正如廖光蓉指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有三点:一是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二是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三是联想,联想是指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而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和腾飞方向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1 ]17 尽管不同语言动物词的概念意义( concep tualmeaning)相同或相近,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种动物赋予不同的情感,因此其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有时相同或相似,有时则大相径庭。 2. 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 2. 1 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 语言反映文化,语言上的共同点正是由于文化的共性所决定的。地球上所有的民族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都面临着风、雨、雷、电等大自然的挑战,都经历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因此对自然界的万物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感受。由于人类的生活环境大致相似,英汉动物词汇在两种语言中发生语义重叠现象, 即词汇对应关系。动物具有显著特性,英汉民族对这些特性看法大体相同,且都用这些特性来描述或比喻人或物的某些特质,因此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只要是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出发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语相同的褒贬感情意义。

孔雀东南飞论文参考文献

【孔雀东南飞全文】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回答者: 热血兵团人 - 千总 四级 3-31 19:09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疋 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 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 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 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 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 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 始而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 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 何乃太区区 此妇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 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 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 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 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 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 终老不复娶 阿母得闻之 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意 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 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 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 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 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 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 慎勿违我语 新妇谓府吏 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 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 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 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遣 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 葳蕤自生光 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 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具异 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 不足迎后人 留待作遣施 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 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上堂谢阿母 母听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 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 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币多 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 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 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 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 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 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 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 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 俱会大通口 下马入车中 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 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 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 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 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 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 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 十四能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 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 不迎而自归 兰芝怼阿母 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 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 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 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 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 兰芝初还时 府吏见叮咛 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 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 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 贫贱有此女 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 岂合令郎君 幸可广问讯 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 寻遣丞请还 说有兰家女 丞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 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 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 有此令郎君 既欲结大义 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 女子先有誓 老姆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 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 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 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 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 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 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君 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 那得自任专 虽与府吏约 后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 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 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 下官奉使命 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 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 便利此月内 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 今已二十七 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 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 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 流苏金缕鞍 斋钱三百万 皆用青丝穿 杂采三百疋 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 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 适得府君书 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 手巾掩口啼 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 出置前厅下 左手持刀尺 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 晚成单罗衫 暗暗日欲暝 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 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 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 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 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 嗟叹使心伤 自君别我后 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 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 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 贺君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 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韧 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 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 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 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 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 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 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 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 上堂拜阿母 今日大风寒 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 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 勿复怨鬼神 命如南山石 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 零泪应声落 汝是大家子 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 贵贱情何薄 东家有贤女 窈窕艳城郭 阿母为汝求 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 长叹空房中 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 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 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 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 魂去尸长留 揽裙脱丝履 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 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 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 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 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 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 戒之慎忘参考资料:我是老师 回答者:美丽主教 - 兵卒 一级 4-1 20:24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论文写作指导:善用古诗文材料作论据 中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博闻多识,自然可以提高一定的写作水平.但限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不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考作文时,常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无从下笔;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这时,我们不妨思维多变一点,头脑灵活一点,借用课本材料中平常人们引用得少的但又能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的材料作例证,有时也能够写出考场佳作.课本的材料包括课文实例、课内名言名句和有关写作的知识短文,可以说积累课本材料是医治作文“硬伤”的良方.下面,就赏试给大家分类整理、介绍、提示一些可用的古诗文论据及运用材料的方法: 一、一个材料几个角度 古诗文有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立意.下面我们试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进行分析: 可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际遇进行思考:如蔺相如的角度(从他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廉颇的角度(从他与蔺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秦王的角度、赵王的角度、宦者令缪贤的角度(从他推荐蔺相如的角度)等. 同一个人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立论: (1)从蔺相如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动机来看,提炼观点: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结果来看,可提炼观点:多一点宽容. (2)从廉颇与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从廉颇与相如最终和解的结局可提炼观点:要勇于认错、改过;从廉颇起初负气寻衅可能导致的后果来看:廉颇位居高位,自恃功高,贬损相如.如果他遇到的对手不是相如,或是相如听了门客的劝告而与之闹翻,造成龙虎相斗的局面,难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可见,身居高位者一言一行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国家利益.对他们因计较个人名利地位等原因而犯下的错误,是不能原谅的.因此可得出结论:不能为满足私欲而犯不能姑息的错误. (3)从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角度来立论: 从事件本身来看:在事关赵国国家尊严而君臣又束手无措的情况下,如果推荐的人不能担此重任,那么缪贤难逃罪责;缪贤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分忧.可提炼观点:举荐人才要有胆有识.从缪贤举荐过程来看:缪贤不惜公开“隐私”,不顾及自身利益,不惜贬损自身形象.这个心底无私、襟怀坦白的宦者令确实令人击节赞叹.可提炼观点: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从举荐的结果来看:一般说来,高风险应有高回报.可是,缪贤除损失一位足智多谋的门客之外,不曾有廉颇那样的嫉妒之心.应该说,是缪贤玉成了相如,使之脱颖而出.这种成人之美、不思图报的品德及部下出己之右而无嫉妒之心的胸襟,令人感奋,油然而生敬意.可提炼观点:付出不图回报. 二、几个材料一个角度 有些古诗文材料虽然不同,但把它们加以重组、整合,会发现它们还是可以用来说明同一观点的: (一)铺叙美好亲情和友谊 1.亲情友情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2)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陶渊明摆脱官场的束缚,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陈情表》) 2.子女教育 (1)焦母越俎代庖,横加干涉,使得子女变成了父母操纵的机器,导致出现焦仲卿、刘兰芝“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的悲剧.为人父母者,警惕啊!(《孔雀东南飞》) (2)赵太后因不希望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救兵,盛怒之下,发出谁再劝说,“老妇必唾其面”的恶毒说话.作为父母不能只考虑子女眼前的安乐,使他们养尊处优无功食禄,而应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这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护.(《触龙说赵太后》) 3.团结合作 (1)蔺相如后来“位在廉颇之右”,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己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最后得到“将相和”的可喜结局.(《廉颇蔺相如列传》) (2)战国时期的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六国论》) (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促使自己提高.(《师说》) (二)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热点 1.居安思危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谏太宗十思疏》) (2)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立场不稳,就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下水,当年孔子就语重心长地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3)从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中,可以看到只有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才能保住社稷.欧阳修就曾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2.民心向背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3)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孟子见梁襄王》) (4)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贾谊分析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过秦论》) 3.情与理 (1)街亭失守,“孔明挥泪斩马谡”,精彩感人都在“挥泪”二字,“斩”体现法纪;“挥泪”体现人情,不管人情如何深厚,最终还是“斩”.从一千多年前的这个历史故事,我们不是可以悟到一点什么吗?(《失街亭》) (2)李密是前朝遗臣,拒任当朝的官,是会引起皇帝猜疑的,幸而他的一篇《陈情表》,写得入理入情,如“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孝心.(《陈情表》) 4.环境保护 (1)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二千多年前的孟子已意识到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寡人之于国也》) (2)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天,象项羽那样一把火将阿房宫烧掉的行为应该没有,但是,漠视、蚕食、占据、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则经常发生,这些现象,和项羽的所为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阿房宫赋》) (三)省察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 1.逆境成材 (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报任安书》)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3)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勾践灭吴》) 2.骨气品格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2)屈原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不与浊世同流合污,“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自投汨罗以死”.(《屈原列传》) 3.爱国正直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2)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总会受到后世景仰的.就如诸葛亮,杜甫感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赞美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近体诗八首》) (3)触龙以满腔的热情和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国家排忧解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触龙说赵太后》) (4)象邹忌那样,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邹忌讽齐王纳谏》) (5)国家有难,文种挺身而出,于责备君王之中隐见其忠贞,不愧为治乱之贤臣.(《勾践灭吴》) 4.价值取向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报任安书》) (2)如果“五人”不是“激于义而死”,以他们“草民”“蚁民”之身,又怎会让张溥写出《五人墓碑记》而流传至今,让我们也记住他们的壮烈行为?(《五人墓碑记》) (四)历练人生观念和思想方法 1.自信自爱 (1)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 (2)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3)项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最终让刘邦跑了.(《鸿门宴》) (4)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与朋友游褒禅山,本来可探得奇景,但由于有人打退堂鼓,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胆识谋略 (1)蔺相如只身入强秦,完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没有过人的胆识,怎可成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烛之武,一位老头子,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靠的是超人的胆量.(《烛之武退秦师》) 3.说话艺术 (1)邹忌并未单刀直入向齐威王进谏,而是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邹忌讽齐王纳谏》) (2)在赵太后盛怒之下,触龙依然敢于去劝说,而又居然劝说成功,何也?无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心比心而已.(《触龙说赵太后》) (3)烛之武以退为进,柔中有刚,循循善诱,娓娓说理,移花接木,巧用激将,终于劝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4.自知之明 (1)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邹忌讽齐王纳谏》) (2)河伯一开始看到黄河如此壮阔,暗暗高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但见到大海后知错能改,慨叹“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5.坚持不懈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3)从王安石游褒禅山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悟出: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精神.(《游褒禅山记》) 6.善于应变 (1)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屈原列传》) (2)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势,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对,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7.善纳雅言 (1)齐威王是一个开明、有作为的君主,能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使齐国大治.(《邹忌讽齐王纳谏》) (2)越王勾践面对臣下的进谏,虚心接纳,求贤若渴,“执其手与之谋”;吴王夫差却刚愎自用,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勾践灭吴》) 三、运用古诗文材料的几种方法 (一)巧妙借用,故事新解 可根据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旨要求,借用古诗文教材里的人物和故事,进行创新思维,深入挖掘其中合情合理的意义,推陈出新.例如2001年河北考生的《题乌江亭》文中的项羽就借用到《鸿门宴》(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的一些内容,但项羽不再是一个“有勇无谋”“偏听偏信”“刚愎自用”的“莽汉”,不再是被范曾骂为“竖子不足与谋!”的“蠢才”.作者撇开名家的争论,抛弃名家的点评,独以“诚信”论英雄,独抒己见,塑造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悲剧英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项羽的“果敢”、“豪迈”、“无畏”、“直言不讳”.“于是你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的形象.”“你不朽,你最终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作者于旧文中创新解——诚信,既尊重原作,又独辟蹊径,使人感到既熟悉又新奇. (二)巧妙化用,故事新编 借助教材原作,重新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故事新编.从名著中寻找“空隙”,扩展为富于想象性的空间,不仅需要有对原作的深入理解,而且需要“大胆假设”、合理虚构的精神. 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根据作文要求“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对《孔雀东南飞》进行了大胆改造,把刘兰芝比作水,焦仲卿比作山,“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文章对于相关古典文学资源的“活用”,对于虚拟情境的逼真描述,增添了故事的“说服力”与文学性.这样的“故事新编”,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并且首先应在题意的“前提”下创造.就此而言,本文是成功的. (三)巧妙采用,移花接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写作材料有赖于平时的积累,但是考试时将教材内容进行移花接木,拿来“为我所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2002年湖南考生的作文《英雄爱国无敌》就选用了屈原、荆轲、文天祥等先哲面临人生选择时的壮举来诠释“选择须无愧于天,无愧于心”这一中心论点,论据典型,说服力强.“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身汨罗.那‘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变徵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留丹心照古今 ’. 四、避免“堆砌材料”之嫌的几招 在考前备考以及应考构思时,我们的总方针是,尽可能的占有最多的材料.但是,真的要写进文章中,还是必须先进行筛选、协调和组合.通常的做法是: (一)多角度多领域举例 如果选用的材料属于同一领域,材料就显得单一,或给人以堆砌之感,如能从不同角度举例,例子的代表性、典型性就强得多了.2003年高考作文《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诠释了同是H2O的“水”,在不同的人的笔下所呈现出的异样的特色、寄寓的不同情怀.“水——李后主的不尽哀愁”“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而四个分论点,又都能紧紧抓住“感情影响着事物的认知”这一写作重点进行. (二)明引暗引相结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帮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2000年高考作文《冷香飞上语文》立足课本,对课本的内容随手拈来,或明引,或暗引.其化用、移用课本知识的功夫,显然得益于对课本的认真学习和博闻强记,以及临场的机智运用. (三)例前例后有分析 简单地罗列堆砌材料,很有可能与论点脱节,从而难以起到“据”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留意论据与论点的粘合作用,千万不能“以例代证”.2004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就注意到在例前例后作分析,从而有力地说明了“语言是沟通的钥匙”这一道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是使文章内容充实的重要途径.熟读,熟记,熟用是积累的有效方法.作为老师,我们应引导学生从一向忽视的语文教材中,挖掘、储备30-50个事例,并按不同话题的需要,重新组合现有的论据材料,或者将现有的比较典型的论据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使之满足不同话题的论证需要,从而写出有声有色的好文章

主要内容为: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却不料有慕名者求婚,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孔雀东南飞 汉 · 佚名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诗前的小序就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作了简要的介绍。全诗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用的是托物起兴的方法。孔雀向东南飞去,因为顾念配偶,飞不多远就徘徊不前。由此引出焦仲卿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给全诗定下了基调,造成哀愁缠绵的气氛,又能自然引起下文。第二大部分写兰芝的被遣。

刘兰芳是全篇的主要人物,所以写她的自述。自述主要写两个问题:一是自我介绍成长经过,二是嫁到焦家后“心中常悲苦”。紧接着的三段,作者写了本诗的另外两个人物:兰芝的丈夫和婆婆。他们的性格和对兰芝的态度,通过对话得到体现。

从两次对话来看,焦母显然是个专横跋扈而又顽固的人物,她从来也没有念及兰芝的辛劳;焦仲卿对母亲的专横虽明确地表示了不满,但由于封建道德观念的束缚,他还是退让了。

从焦仲卿一方来看,迫于母亲的淫威,他只好让兰芝先暂时离开焦家,“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从兰芝一方来看,她头脑很清醒,认为自己“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在这种情况下“仍更被驱遣”,还谈什么“复来还”呢?她知道自己要永远离去了。

严妆告别一节,是兰芝刚强性格的继续发展,在专横无理的婆婆面前,她不愿显示出一副蓬首乞怜的面貌;对焦仲卿来说,自然有加深加固感情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以此反衬婆婆驱遣兰芝不仅是蛮横无理的作法,而且是极其愚蠢的决定──这么一位勤劳能干而又美丽非凡的媳妇,她却要赶出家门,实在令人痛恨!

第三大部分写兰芝回家不久即被太守、阿兄逼嫁。从情节发展来看,求婚和逼嫁是必然的,一个无比能干而又美丽的非凡女子,即使已婚,也不会降低她的身价,何况在汉代对于女子的婚否再嫁并不讲究。但是作者的意图显然不只是这样。

他写求婚逼婚之多之急,写求婚逼婚的门弟以及婚事准备的盛况,充分体现了兰芝存在的价值,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这样。从而反衬出焦母的无知愚昧,实则也抨击了封建礼教对人的坑害。

第四大部分写兰芝与焦仲卿为封建势力所逼,相继自杀,以死殉情。这一部分是全诗情节发展的高潮。一对情深意厚的恩爱夫妇,终于分别跳水上吊,实现了他们的誓言,以宝贵的生命向封建势力、封建礼教作了震撼人心的抗争。

就兰芝来说,是她刚烈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就仲卿来讲,也是他钟情的品性、叛逆的性格发展的最后结局。

第五部分以象征的手法描绘他俩合葬和化鸟的景况。他们生前被逼分离,死后的墓地松柏和梧桐枝叶相互覆盖交通,又化作鸳鸯双飞,相向而鸣,情意缠绵,何其美好。同他们生前的斗争令人感动至深一样,死后墓地上的这种情景,也动人心扉,致使“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诗人将故事升华到异常美好的境地,进一步显示了他俩对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同时表达了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腐朽势力的憎恨。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                   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拓展资料:

1、《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       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       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       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

2、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      社会问题。《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      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      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3、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      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      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      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      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

与孔雀的抱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孔雀东南飞》一文的引用方式为:作者. (发表年份). 作品名称. 出版社. 例如:李白. (1618). 孔雀东南飞. 南洋书局.《孔雀东南飞》一文的引用方式为:作者. (发表年份). 作品名称. 出版社. 例如:李白. (1618). 孔雀东南飞. 南洋书局.

随着人才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健全,现代的中小企业在吸引和利用人才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同时在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上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是企业领导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流失人才就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补偿费用,意味着资产的损失。人才流失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有形的或无形的损失,而且会使竞争对手更强大。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已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一、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1、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了高昂的额外费用。为了补偿职位空缺而招入新员工要花费一定的费用,中小企业本身就存在着资金不足、效益下降等问题,而管理费用增加、利润减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人才离职造成生产率低下而导致的隐形损失更加难以估计。2、人才的流失造成企业内部士气的低落,容易形成连锁的不良反应。有许多企业发生过这种情况,一位跳槽者带走一批人,到另一家企业去,或者这一批人另立门户,很快就成为原企业的市场竞争对手。3、企业的人才离职往往伴随着老客户的流失,这就是客户与人才的相互忠诚的具体体现。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包含个人因素的忠诚是强有力的。品牌忠诚往往在品牌间的比较中失去效用。因为客户可以了解一个品牌,而品牌却从来不会了解一个客户,所以比起名片或产品上的标记,客户更愿意忠诚于一个具体的个人。 二、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第一,中小企业内部的原因。许多小企业的建立往往是家族、亲朋好友一起合作的结果。在创业时,有亲情、友情的纽带,可以使企业内部紧密合作、同甘共苦、共度难关。但是,当企业发展起来后,家族管理的缺点,就会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在企业中占据了核心位置,使外来人员很难开展工作,也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家族成员与外来员工之间的矛盾,往往导致外来员工对企业没有信心。由于在企业中得不到重用,而且许多中小企业的福利待遇又不是那么诱人,所以常常导致人员外流。许多中小企业对员工培训不够重视,没有长远的眼光,只顾眼前利益,不愿意在培育人力资源上投资,使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员工缺乏继续工作的动力。第二,企业员工方面的原因。当今世界,通讯和信息交流越来越便利,有关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和其他行业的相同或不相同的职位的信息,通过报纸、广播、电子信箱和各种各样的招聘广告垂手可得。雇员对和自己干同样工作人的收入、工作条件、职业生涯机会的认识更容易了,因此,也就有了更多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就可能产生对现实的不满,而不满的结果就可能是离开所服务的企业。 三、改善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第一,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努力做到“制度留人”。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要重视运用干部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其次要建立科学灵活的用工制度。为企业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锻炼机会,吸引和留住人才。第二,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特别要注重对年轻员工的培养。培训是企业给予人才的一种福利,一个不能提高人才的技能和观念,没有人才发展机会的企业是很难留住人才的。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它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补偿和发展。只要他们在企业工作的时间愈长,企业得到的回报就愈大。第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人才的主人翁意识。要通过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来留住人才,在价值理念上爱护人才,工作上支持人才,生活上关心人才,人格上尊重人才,心理上满足人才,善于用感情纽带把各类人才的心连接在一起,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馨,这样人才就不会轻易离去。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力,用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美好前景来调动职工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要注重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培育,着重于在职工中树立和企业“共存亡”的归属观念和团队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第四,建立公正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用优厚的待遇挽留人才。每个员工都渴望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工作成果得到企业的肯定和承认。绩效考评对留住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人才而言,他们最关注的是绩效考评是否客观公正,因为这直接和薪酬、福利、晋升及能否受到别人的尊重密切相关。如果人才认为对他们的评价结果不公正,就会陷入不安的情绪,深受挫折,进而抱怨,甚至与主管发生冲突。根据社会物质水平、失业率、生产力状况、同行业薪酬平均水平等多种因素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工资和福利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目前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还比较严峻,企业高层者必须要认真分析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落后的现状及其原因,充分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并结合企业的管理方式、传统习惯及文化,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在提高高层领导人的素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健全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及加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等方面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竞争性和创造性。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应把人作为企业的根本,并充分结合自身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留住人才的对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从中受益。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密藉,有的擅长以专业知识的精深动人、有的擅长以情动人、有的则擅长抓住潜在的机会。不要用别人出色的一面去跟自己比较,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的灿烂人生。 行吗?

我觉得就是说汉语是很有内涵的,有时候借助英语很难达到那种效果,有句诗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用英语翻译就是:catch one's heart,never be apart.感觉缺失了好多东西,我们的汉语就是有一种希冀在里面,愿得一人心,是很美好的愿望,且很含蓄;白首不相离,白首是个美丽的意向,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很唯美的画面;英语就是很直接,抓住一个人的心,永不分开。少了一种沉淀与感觉,或许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英语国家就会比较直接,在这一过程中就是有一种情感的流失。可以尝试举例论证一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