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了,针对疫情防控的论文,还是有研究意义的。可以针对性的在疫情防疫期间的对与错。如何去改进,如何去提高还是有意义的研究价值的。
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多国接连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播速度之快,已形成全球多个国家纷纷报告感染病例,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确诊病例报告〔1〕。无论是2003年SARS疫情传播,还是正在全球传播的甲型H1N1流感,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状态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控制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而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辅导工作不容忽视。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分析与辅导具有重要意义。1 问题的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群体性三种特征。也有学者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具有持续性、机遇性和可控性的特点〔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和当事人心理健康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学者(李幼东等〔4〕,2008)通过对SARS当事人的实证研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当事人心理健康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个人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方式也是影响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有研究表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知识、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影响〔5〕。高校也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因、特点分析〔6〕和预防体系的构建〔7〕等方面。由此可见,现有研究侧重宏观层面分析,缺乏微观层次的探讨,对大学生具体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辅导研究不足。本研究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侧重于对大学生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把握,对可能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提出相应的辅导策略,以期构建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分析〔8〕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指的是个体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本研究中指的是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是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良好的认知过程应该是对信息正确的、客观的、理性的认识,进而表现为心态的平稳与理智。那么,不良的认知过程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绝对化的认识。第二,过分概括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只看到问题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就开始下结论。第三,大学生中可能会产生一种糟糕至极的认识,并认为高校人口聚集度高、甲流高感染率,一旦传播开来便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进而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中。此外,大学生中还可能会出现穷尽思维的现象,即由一件事情不停地想象可能出现的结果而不能自拔,类似强迫思维。 情绪情感过程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9〕。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事物时会有不同的情绪情感,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个体良好的情绪情感过程是虽有起伏但能调整至平稳,是趋向于理性的。而不良的情绪情感则表现为大起大落和持续的起伏状态。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主要有:①疑病:过分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主动地、不断地与流感症状进行类比。②焦虑:表现为内心的不安,神情的紧张,对流感可能发展的趋向显露过分担忧。③惊恐:正常人面临危险处境也会出现恐怖这一情绪反应,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某些人对特定的事物或场景表现过分的紧张,行为上出现回避和退让,离开场景则会恢复,那么就属于疾病性的恐惧了。如,看到人多的地方就害怕,进而不敢去食堂、操场等场所。④抑郁:表现为情感低落,愉悦感缺失,对周围一切失去兴趣,感觉做任何事都没有意义。他们认为生命脆弱,无力抵抗甲流的冲击,于是放弃学习、放弃参加活动,话语和行为明显减少,但却沉溺于胡思乱想中。 意志行为过程意志过程一般是指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调节、支配行为的心理过程。换言之,意志过程通过行为来体现,行为表现反映出意志过程。同时行为也是个体整个心理过程的表达。大学生在此背景下的行为问题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强迫行为:由于受不良认知的影响,导致个体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如:反复地洗手,明知道这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却不能控制自己。②回避行为:个体可能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一旦进入人多的场所,会不自觉地出现焦虑、紧张,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如胸闷,出汗等。③攻击行为:发展心理学中把大学生划分在个体发展的成年初期,认为处在这个时期的他们典型的心理表现是“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有理论认为,个体在受挫或者内心压抑的情形下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因此,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由于压力、紧张的作用更容易采取极端的暴力行为,并以此作为宣泄的方式。④造谣行为:有学者认为,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环境的变动一旦具有危机性,就会引起社会成员的危机感。认知的局限与误差,对突发事态模糊前景的主观臆断与揣测,对事件梦幻般的联想及捏造一旦符合人们的臆测,谣言便会产生。谣言传播具有心理原因,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压力,作为心理宣泄的方式;另一方面,实现自我价值,把谣言传播作为提高被关注度和认同度的途径。3 应对策略 树立正确认识,改变不良认知认知疗法强调改变思维和行为达到改变不良认知的目的,进而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针对不良认知,首先要让大学生明白造成认知和行为失调的原因是由于某一刺激事件作用于个体,而个体的不合理信念引发了负面情绪与问题行为。因此,改变不合理信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消除不合理的信念?大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组织能力,可以通过自我审查的方式,检查自我、反省自我。通过自我辩论的方式,不断地与已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摆事实,讲道理。不良认知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自我中心化,所以还需要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消除自认为是别人关注的焦点、事件的中心等错误的观点。此外,还有一种应对方法是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分别把每种认知方式可能带来的有利结果和不良后果分别列举出来,并登记在纸上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问题所在,进而达到抛弃不良认知方式的目的。 培养积极情感,克服负面情绪大学时期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理智的思维以及高雅的审美感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来说,情感是个体具有相对持久、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体验,而情绪则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暂时性。稳定的情感是在暂时的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同时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中包含情感的成分,又能反映出情感的深度。克服负面情绪影响,对于树立大学生良好心态,培养积极情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及时科学的信息发布,正确的信息接收渠道,正确认识突发事件的产生、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以此来消除疑病和恐慌心理;其次,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情绪。对科学先进的医疗和社会救助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识自身焦虑体验是受错误认知影响。把问题合理化、简单化,适当的感情宣泄对降低焦虑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最后,提高活动兴趣,排解抑郁。有学者指出,阅读有益读物,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参加文娱活动,观看使人开怀大笑的演出等都可缓解此症。辅导的落脚点是提高大学生对活动的兴趣,鼓励其参加活动,放松身心,避免陷入一个人的胡思乱想,从而排解抑郁情绪。 塑造端正品行,消除问题行为心理状态往往通过外显行为来表现,异常行为表现反映出心理状态的不平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影响大学生心理状态,引发认知的错误和情绪的不稳定,进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由此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校园的正常发展。为此,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品行,消除问题行为尤为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组建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或者训练要有明确的主题,比如提高人际技巧、克服怯弱心理、消除心理应激等等。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让有共同训练目标的大学生在一起,达到消除不良行为和提高自身某方面能力的目的。谣言止于智者,因此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和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是消除谣言的先决条件;谣言止于公开,利用新闻媒介和宣传机构及时发布科学、合理的信息,提高大学生认知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消除大学生不良行为,构建校园健康的心态和文明的环境。完整的个体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所以在分析大学生心理状态和实施辅导策略时要联系、全面地看问题,注重方法上的综合,从而实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总之,研究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丰富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心理学领域在对特定群体特定背景下的心理学理论研究,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策略有助于实现心理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实现,富有深刻的实践意义。但对此问题的研究中,高校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实证研究、对突发卫生事件中的当事人和公众的差异研究、高校教师及行政人员心理疏导与关怀,以及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心理疏导机制,仍是我们研究的不足和作为后续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1〕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信息通报,2009〔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北京, 2003〔3〕韩永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 (6):20-21〔4〕李幼东,芦红燕,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当事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1):83-85〔5〕关静,刘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知识、心理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75-777〔6〕李佐卫,陈庆华,等.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2):11-15〔7〕崔箭,唐丽,等.构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思考——以中央民族大学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为例〔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6):607-609〔8〕叶奕乾,何存道,等.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 教育 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卫生事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加强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摘要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人们以牺牲健康换取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的健康遭受着严重的侵害,此时,医疗卫生部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而作为卫生事业单位中核心工作的预算管理更是不容忽视。现阶段,我国卫生单位预算管理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编制预算不科学、执行预算不严肃以及缺乏预算管理监督和预算分析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详细地对其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现状 对策
卫生事业单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并且,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 热点 。基于我国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现阶段内,仍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现从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监督、考评等方面,具体阐述现阶段内我国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一、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环节存在的问题
1、预算观念不正确,预算意识淡薄
我国预算管理要求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其事业发展计划编制未来一个年度的财务收支计划。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不重视,认为预算是走过场,走走形式。预算编制时未能对下一年度的财务收支计划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估计。忽视科学的预算编制是对未来卫生事业工作开展的一个资金方面的保证。未能理解科学的预算编制在卫生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工作发挥的重要作用。
2、 预算编制时间仓促
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为“二上二下”,时间在每年的10月开始到次年的人代会结束。通常财政局在9月份布置下年预算的编制工作,9月底前完成“一上”工作,与此同时每年的人员变动及正常晋升等预算追加也要求在该时段完成。对于单位规模较大,人员增减及晋升变动频繁的单位,追加预算的工作量较大。而预算编制时间紧迫,部分卫生事业单位为了赶预算,在调查取证和分析推测的环节上很难保证质量,也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卫生事业单位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职能部门的协调性
上至一个国家下至一个组织团体都离不来各个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团结合作是提高综合力量的象征。现阶段,我国卫生事业单位呈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尤其是预算管理部门更为显著,一些领导人认识财务预算管理无非就是钱的问题,而钱的有关问题是财务部门的事。故而,预算管理工作理所应当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别的部门毫无关系,因此,禁止其他部门插手预算管理的有关工作,长久恶性循环下去,将会导致财务部的有关人员不得不单打独斗,日夜奋战唱独角戏。由于缺乏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语言沟通,势必会造成单靠财务部门苦思冥想编制出来的预算管理制度,其质量以及可行性的价值性极低的低下。
(二)卫生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
1、 收入管理不规范
部分卫生事业单位未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统一纳入到单位预算,进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隐瞒、截留部分财政资金和其收入,私设小金库,形成“体外循环”,助长贪污腐败现象。
2、 支出管理不严,预算执行严重缺乏严肃性
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在审批支出时不严,出现支出不合理,大量的无预算支出或者是超预算支出。年终决算时,各项经费支出帐务随意调整,以求决算通过。预算执行未能做到专用专用,预算编制和执行力度不一致,使其失去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三)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监督考评体系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责任制的缺乏,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和纠正,预算执行取得的成绩得不到激励和表彰,长期如此下去,极大的影响卫生事业的开展和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会计核算不规范,缺乏预算执行差异性分析
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对支出记账时未按不同的项目进行分类核算,或是记账混乱,不能提供准确的项目实际支出情况 ,这样为预算执行的情况分析带来了困难。部分单位忽视对预算执行的进度及支出结构的否合理,结余或超支原因的分析等,未能发挥分析预算管理,对 以后年度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加强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由以上论述可知,现阶段内,我国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的长治久安,因此,这就需要卫生事业单位在针对以上问题,做出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之后为解决问题做出相应举措,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改革预算编制
1、改变预算观念,重视预算管理
卫生事业单位领导应当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充分认识预算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各部门应积极参与并做好预算工作,而不仅仅是靠财务部门单打独斗。因为预算编制涉及单位各方面,包括人员经费i、公用支出、日常业务支出、专项业务经费等等。其中专项业务经费就需要业务部门认真分析下一年度的业务开展情况合理编制预算。此外要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与预算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的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2、保证预算编制所需时间
在预算编制之前,要合理安排时间,并提早1-2个月开始做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对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进行充分的预计。业务部门上报各项业务经费,财务等部门编制其他各项经费,并与业务部门进行反复的沟通和磋商。保证预算编制可以得到各方面的充分研究分析和酝酿,可以较好的反映事业单位实际需求和财政支持的结合。
3、科学编制预算,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改进预算管理工作
对于仍采用增量预算编制 方法 的事业单位应改用零基预算法,将各项费用基数重设为零,根据当年实际情况结合财政拨款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宏观微观因素,合理的预测各项收入、支出并编制预算,尽量杜绝增量预算方法下可能因为上年实际数与本年情况不符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好地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坚持预算编制的全盘考虑,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充分考虑各项业务经费的轻重缓急,从单位卫生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综合权衡各项经费。
(二)扩大预算范围、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
卫生事业单位预算范围应包括单位所有的业务收支情况,坚决杜绝收入的体外循环和私设小金库现象。进一步强化卫生事业单位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与下属经营实体脱钩。
预算的编制工作只是预算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对预算执行情况要进行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对于事中的控制主要是要合理确定支出项目,加强对费用的审批程序的把关,对经费支出的审批要依据预算进行控制。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中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有限的财政拨款被浪费以及挪用等。对于预算的事后执行情况的控制主要是要建立激励和奖惩机制,对将经费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并能节约资金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对于滥用资金甚至违法挪用资金的相关人员要进行严惩,甚至交由行政处罚机关进行相应的惩处。
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一方面,各项预算在执行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对应相应的预算口径,预算执行进度直观。另一方面,单位进入国库集中支付后各项支出透明化,这样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单位的不合理支出情况。
(三)建立有效地监督激励体制
建立有效地监督激励体制这就需要卫生事业单位在传统监督机制基础之上不断完善与创新,同时,建立责权利与奖罚制相结合的制度,坚决实行“有功必奖,有过必罚”采取以上 措施 ,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不断推进卫生事业单位长期发展,使其预算管理制度立于不败之地。
(四)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做好预算差异分析
加强财务人员专业技术培训,规范和完善会计核算,能够及时的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财务数据,为预算分析提供基础。事业单位各部门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掌握预算的完成情况及与预算是否发生偏离,及时予以纠正。在年度终了时,应对全年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其产生差异的主客观原因, 总结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 经验 和存在的不足,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是卫生事业单位管理的有效手段,卫生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原则,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和建立预算考评机制,强化预算管理,逐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使卫生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上迈上新的台阶。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文献
[1]陈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实践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0)
[2]海湖.完善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思考[J]北方经济, 2010,(22)
[3]刘莉.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模式探讨[J]大连大学学报, 2009,(04)
浅谈卫生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摘要
摘 要: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发达国家已有七八十年历史,我国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改革理念,但实践过程却十分缓慢,并且遇到很多困难,卫生行业也是如此。众所周知,卫生事业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百姓生活,还会影响国家发展,社会进步。21世纪,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综合能力的竞争,卫生事业单位要寻求更大的发展,必须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对卫生事业单位至关重要。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卫生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002-2589(2012)21-0074-02
在各项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已成为卫生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发现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是卫生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营方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卫生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和利用战略做进一步的探讨。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动态管理,即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活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尊重、信任的前提下,使人才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曾先后于1919年和1921年在约翰.R.康芒斯的两本著作《产业信誉》、《产业政府》中使用过,康芒斯也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用“人力资源”一词的人。但当时他所指的人力资源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人力资源概念相差甚远,只不过是使用了同一个词而已。直到1954年,美国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再次提出这一概念,并加以明确界定。“人力资源”其基本定义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实行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保证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维护与激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其人力资本得到应有的提升与扩充。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目的,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人力资源的基础是人,不是仪器,不是设备,更不是人事档案;2)人力资源指的是对组织、对价值创造有贡献作用的人,不是任何人;3)人力资源的价值需要经过组织的合理开发和管理,不是天生就有的;4)人力资源管理既要考虑组织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强调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卫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直以来,不管是医院,还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我国卫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大多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制约了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字面上、概念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管理者思想上的差距,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进步,是一种飞跃。现阶段,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者水平较落后,观念守旧
目前,大多数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或分管人事的领导都是由上级行政部门或党组织直接任命的,且基本都是医学类专业 毕业 的四五十岁年纪的中年人,长期从事卫生事业或医疗工作,本身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 管理知识 和必备的管理技能,人力资源专业素质不高。这种现象符合我国卫生事业单位领导任命与工作年限、职称晋升等因素挂钩这一事实,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管理者对卫生事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正是这些管理者观念陈旧,管理方法脱离实际,抱着老一套人事管理模式不放,不接触、不接受新鲜事物,严重影响了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人才难吸引,流失严重
人才是一个单位实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基本元素,没有人才一切管理方法都是空谈。近几年,虽然卫生事业单位已经出台政策加大力度招揽人才,引进人才,但是受卫生资源有限和编制数限制的影响,卫生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人才吸引难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县级市以下卫生事业单位,更难引进人才,有些单位甚至两三年招不到想要的人才。即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卫生事业单位,也面临着人才流失海外、继续深造的问题,更有许多寒窗苦读五年、七年卫生类专业的人才在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后改行,放弃从事卫生事业,这些都和卫生事业单位提供的条件不够优越,人才吸引力度不够有关。
(三)人力资源机制缺乏竞争性和激励作用
2009年,国务院出台政策要求在全国各级卫生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首先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救中心等全额事业单位为开始,目的就是将工作绩效与工资薪酬挂钩,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但是实施至今,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单位依旧沿用过去的等级工资体系,薪酬高低仍然主要受职位高低影响,忽视学历和工作成果,缺乏工作分析、岗位 说明书 ,人才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考核制度不够完善,未能建立起以工作实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评价、考核机制和以考核结果为依据的激励机制。
三、卫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探讨
(一)改变思想,重视人才,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是卫生事业单位发展的第一重要资源,只有重视人力资源,重视人才,卫生事业才能得以发展。卫生事业单位从整体到个人,都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及时发现人才,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加大科技投入留住人才,提升单位的硬件设施水平,提供能让人才大展身手的舞台,对高端人才,优秀人才实行特殊薪酬待遇。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结合人才自身条件和单位需要,为人才创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机会。
有关卫生事业管理论文推荐:
1. 公共卫生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2. 关于医生毕业论文范文
3. 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4. 公共卫生专业论文
5.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论文范文
6. 浅谈门诊护理管理论文
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是实现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促进公共卫生学科发展进步的关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一、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2009年以来,我县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管理,召集相关部门制定了管理制度,并组织 *** 机关、各级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学习,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整改,截至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能够保障公共卫生服务顺利开展,惠及我县人民群众。但从财政管理的角度,对这一部分的资金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1.财政部门缺乏对资金的监管
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专项资金在每年年初时先拨付给卫生主管部门70%,再由卫生主管部门转拨给基层医疗机构,脱离了县级财政的监管。而在每年度的考核中,由于卫生部门是专案实施、资金使用、服务考核的主要职能部门,因此其占有主动及主导地位,使得财政及审计部门对资金的监管缺乏力度,从而出现卫生部门挤占挪用资金、迟拨缓拨、超范围拨付等情况。另一方面,各级财政配套资金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不能及时到位,逐年拖后,影响了年度收支的准确核算,也使得县级监管难度加大。
2.资金核算方式不规范
资金在拨付方式和使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统计核算要求,资金拨付时由于渠道多样化,没有专项账户进行收支结算,有些资金到位后基层单位并不明确资金名目,因此在使用中与其他拨入资金无区别,视同本单位正常经费支出核算,导致专案服务的资金收入、实际支出无法对应,部分专案由于内容类似还存在账目交叉重叠现象,影响了资金的有效监督。
3.年度考核流于形式,对次年预算意义不大
一方面由于财政拨款到位时间延迟,使得年度收支核算不准确,另外财政部门对专案的服务数量和质量缺乏了解,加上年度考核需多部门联动进行,因此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难以实施,对专案经费出现的资金结余如何处理、对服务单位第二年度的资金预算做何改动均缺乏完善的规定和指导。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在思想认识、决策制定及监管执行方面不能很好的协调,卫生部门以完成卫生体系建设和服务为指导思想,而财政部门的职责仅停留在预算拨款、有专户核算等方面,对资金的预算和实际使用并不关心。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工作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资金管理问题,相关部门还应提高认识,联合起来共同商讨制定新的方案,以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和管理重点
为了避免多个部门同时管又无人管的现象,在资金管理上, *** 集相关部门一起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责任,并建立交叉监管的机制。例如,卫生部门负责编制年度预算,制定专案绩效考核方案,明确服务的数量、内容和补助标准,同时建立各级机构会计制度;财政部门负责统筹资金,上传下达及时安排资金拨付,制定账目规范,对专项账户进行核算。同时,财政部门要对卫生部门制定的考核方案、分配方案、使用台账等进行定期的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资金使用情况的及时清点并反馈卫生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处罚。
2.减少资金拨付环节,提高拨付效率
由于资金拨付中间环节多,导致资金到位效率低,影响了专案的正常开展,也影响了年度收支核算。因此财政预算除足额配套到位,还应采取财政直接配发给基层医疗机构的方式,减去配发给卫生部门再由卫生部门转拨的环节,可提到资金到位效率。同时,财政直接配发有利于资金记账格式的规范统一,能够对资金实行直接有效的监管。
3.加强对预算的监管
年初各基层医疗机构编制的专案计划和资金预算,应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共同稽核。财政局应完善预算监管制度,审查其编制的合理性。例如若按照地区的户籍人口拨款,那么流动人口对预算的影响就很大,因此在预算编制时应完善方法,尽可能的准确覆盖当前情况,使预算分配更具合理性。
4.专案专账、管理专人
为了避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案的资金与其他类似专案资金重叠,应建立专案专账,由专人负责管理,专款专用。财政部门拨款时明确款项名称及来源,各机构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专项资金账务规范进行账务处理,分户专账核算,每月或每季度上报使用情况和收支明细,严格与其他资金账目区分开。
三、结语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管理决定着服务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各级 *** 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也多次下发档案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指导。我县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挖掘问题的实质,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有效解决。本文认为可从明确 *** 相关部门的责任入手,加强财政局和卫生局之间的沟通,加强预算管理,减少资金拨付环节,落实考核机制,实行专案专账、管理专人,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指导意义。
范文二:公共卫生教育改革措施探讨
一、我校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
1.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内涵已由过去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拓展为现在的社会卫生,课程结构也在传统的课程基础上出现了大量跨学科、范围广泛的社会医学课程[2]。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完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我们在充分考虑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对预防医学课程涵盖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初级卫生保健和社群卫生服务等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去除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内容,并增加和充实与临床实践工作有关的预防研究新进展。针对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的实际,单独开设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必修课程,使必修课程达171学时,高于国内同类医学院校的平均学时数[3]。为临床医学生开设公共卫生类选修课程7门,如健康教育、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在基础和临床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预防医学意识,使公共卫生教育贯穿临床医学生培养过程的始终。
2.构建公共卫生实践平台。制定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按照规划的要求和目标,新增以社群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覆盖卫生防疫、疾病防控、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的9个公共卫生实践基地。以培养学生的社群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编写社群卫生服务实践指导,在第四学年临床见习阶段安排为期2周的社群医疗实践必修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亲身到实践中进行体验,融“教学”于“实践”,促进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这种以现场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预防医学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增强了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社群卫生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合理配置师资队伍。为提高教学效果,在选拔公共卫生师资的过程中,走出校门,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行业接近,既有一定的理论和研究能力,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事公共卫生教学工作。目前,我校聘请的校外教师涵盖卫生管理、卫生防疫、疾病控制、律师、医疗保险等多个部门,参与卫生经济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等课程的带教。外聘教师接受我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参加教研室集体备课,试讲通过后,方能正式授课。这样即丰富了课堂讲授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社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打破过去传统的封闭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网路教学平台,积极推进PBL教学,将典型公共卫生问题,如社群慢病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等,以案例的形式提出,供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自学和讨论。通过教学互动,师生讨论,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与公共卫生思维能力。
5.完善评价体系。公共卫生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在必修课的考核中,加大实验践成绩比例,其中理论成绩占60%,实践成绩占40%。在学生社群卫生服务实践中,实践总成绩由学生社群卫生服务实践鉴定60%及学生调研报告评价40%两部分组成,鉴定由基地带教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作出,调研报告评价由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师完成。
二、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评价
我们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在未实行改革举措的2006级和已实行改革的2007级随机各选取3个班共198名学生在毕业前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我校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效果。结果表明,实施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2007级学生在对公共卫生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公共卫生课程的必要性、公共卫生课程和师资配置的合理性、了解社群卫生服务模式的程度、具备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掌握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流行病学基本调查方法等方面与未实行改革的2006级学生之间有显著差别见附表。
三、体会
当前我国在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上,更多的是传统的纯临床诊断治疗的教育,医学生的社群卫生服务观念和实践能力亟待提高。医疗卫生发展的综合趋势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加强对预防观念的认识,从围绕疾病诊治转移到全面关注生命全过程的健康;从只专注人体本身转移到系统关注环境、社会、心理与人体的互动作用。通过上述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使临床医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学习公共卫生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在以后工作中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工作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三级预防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扩充套件了学生的知识面,体会到新型卫生服务模式下对医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初步树立了”大卫生”观,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群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国际临床医学期刊,简称IJCM,刊号: ISSN Print: 2158-284X,ISSN Online: 2158-2882。基本涵盖了临床医学相关的所有领域。该期刊有接近十三年的出版历史,属于国际开源期刊,还是一本月刊,出刊较快。期刊的H-5index为8,整体质量不错。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 )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1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导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是实现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促进公共卫生学科发展进步的关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一、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2009年以来,我县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管理,召集相关部门制定了管理制度,并组织 *** 机关、各级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学习,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整改,截至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能够保障公共卫生服务顺利开展,惠及我县人民群众。但从财政管理的角度,对这一部分的资金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1.财政部门缺乏对资金的监管
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专项资金在每年年初时先拨付给卫生主管部门70%,再由卫生主管部门转拨给基层医疗机构,脱离了县级财政的监管。而在每年度的考核中,由于卫生部门是专案实施、资金使用、服务考核的主要职能部门,因此其占有主动及主导地位,使得财政及审计部门对资金的监管缺乏力度,从而出现卫生部门挤占挪用资金、迟拨缓拨、超范围拨付等情况。另一方面,各级财政配套资金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不能及时到位,逐年拖后,影响了年度收支的准确核算,也使得县级监管难度加大。
2.资金核算方式不规范
资金在拨付方式和使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统计核算要求,资金拨付时由于渠道多样化,没有专项账户进行收支结算,有些资金到位后基层单位并不明确资金名目,因此在使用中与其他拨入资金无区别,视同本单位正常经费支出核算,导致专案服务的资金收入、实际支出无法对应,部分专案由于内容类似还存在账目交叉重叠现象,影响了资金的有效监督。
3.年度考核流于形式,对次年预算意义不大
一方面由于财政拨款到位时间延迟,使得年度收支核算不准确,另外财政部门对专案的服务数量和质量缺乏了解,加上年度考核需多部门联动进行,因此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难以实施,对专案经费出现的资金结余如何处理、对服务单位第二年度的资金预算做何改动均缺乏完善的规定和指导。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在思想认识、决策制定及监管执行方面不能很好的协调,卫生部门以完成卫生体系建设和服务为指导思想,而财政部门的职责仅停留在预算拨款、有专户核算等方面,对资金的预算和实际使用并不关心。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工作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资金管理问题,相关部门还应提高认识,联合起来共同商讨制定新的方案,以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和管理重点
为了避免多个部门同时管又无人管的现象,在资金管理上, *** 集相关部门一起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责任,并建立交叉监管的机制。例如,卫生部门负责编制年度预算,制定专案绩效考核方案,明确服务的数量、内容和补助标准,同时建立各级机构会计制度;财政部门负责统筹资金,上传下达及时安排资金拨付,制定账目规范,对专项账户进行核算。同时,财政部门要对卫生部门制定的考核方案、分配方案、使用台账等进行定期的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资金使用情况的及时清点并反馈卫生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处罚。
2.减少资金拨付环节,提高拨付效率
由于资金拨付中间环节多,导致资金到位效率低,影响了专案的正常开展,也影响了年度收支核算。因此财政预算除足额配套到位,还应采取财政直接配发给基层医疗机构的方式,减去配发给卫生部门再由卫生部门转拨的环节,可提到资金到位效率。同时,财政直接配发有利于资金记账格式的规范统一,能够对资金实行直接有效的监管。
3.加强对预算的监管
年初各基层医疗机构编制的专案计划和资金预算,应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共同稽核。财政局应完善预算监管制度,审查其编制的合理性。例如若按照地区的户籍人口拨款,那么流动人口对预算的影响就很大,因此在预算编制时应完善方法,尽可能的准确覆盖当前情况,使预算分配更具合理性。
4.专案专账、管理专人
为了避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案的资金与其他类似专案资金重叠,应建立专案专账,由专人负责管理,专款专用。财政部门拨款时明确款项名称及来源,各机构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专项资金账务规范进行账务处理,分户专账核算,每月或每季度上报使用情况和收支明细,严格与其他资金账目区分开。
三、结语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管理决定着服务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各级 *** 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也多次下发档案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指导。我县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挖掘问题的实质,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有效解决。本文认为可从明确 *** 相关部门的责任入手,加强财政局和卫生局之间的沟通,加强预算管理,减少资金拨付环节,落实考核机制,实行专案专账、管理专人,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指导意义。
范文二:公共卫生教育改革措施探讨
一、我校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
1.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内涵已由过去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拓展为现在的社会卫生,课程结构也在传统的课程基础上出现了大量跨学科、范围广泛的社会医学课程[2]。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完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我们在充分考虑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对预防医学课程涵盖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初级卫生保健和社群卫生服务等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去除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内容,并增加和充实与临床实践工作有关的预防研究新进展。针对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的实际,单独开设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必修课程,使必修课程达171学时,高于国内同类医学院校的平均学时数[3]。为临床医学生开设公共卫生类选修课程7门,如健康教育、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在基础和临床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预防医学意识,使公共卫生教育贯穿临床医学生培养过程的始终。
2.构建公共卫生实践平台。制定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按照规划的要求和目标,新增以社群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覆盖卫生防疫、疾病防控、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的9个公共卫生实践基地。以培养学生的社群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编写社群卫生服务实践指导,在第四学年临床见习阶段安排为期2周的社群医疗实践必修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亲身到实践中进行体验,融“教学”于“实践”,促进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这种以现场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预防医学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增强了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社群卫生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合理配置师资队伍。为提高教学效果,在选拔公共卫生师资的过程中,走出校门,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行业接近,既有一定的理论和研究能力,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事公共卫生教学工作。目前,我校聘请的校外教师涵盖卫生管理、卫生防疫、疾病控制、律师、医疗保险等多个部门,参与卫生经济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等课程的带教。外聘教师接受我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参加教研室集体备课,试讲通过后,方能正式授课。这样即丰富了课堂讲授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社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打破过去传统的封闭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网路教学平台,积极推进PBL教学,将典型公共卫生问题,如社群慢病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等,以案例的形式提出,供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自学和讨论。通过教学互动,师生讨论,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与公共卫生思维能力。
5.完善评价体系。公共卫生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在必修课的考核中,加大实验践成绩比例,其中理论成绩占60%,实践成绩占40%。在学生社群卫生服务实践中,实践总成绩由学生社群卫生服务实践鉴定60%及学生调研报告评价40%两部分组成,鉴定由基地带教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作出,调研报告评价由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师完成。
二、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评价
我们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在未实行改革举措的2006级和已实行改革的2007级随机各选取3个班共198名学生在毕业前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我校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效果。结果表明,实施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2007级学生在对公共卫生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公共卫生课程的必要性、公共卫生课程和师资配置的合理性、了解社群卫生服务模式的程度、具备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掌握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流行病学基本调查方法等方面与未实行改革的2006级学生之间有显著差别见附表。
三、体会
当前我国在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上,更多的是传统的纯临床诊断治疗的教育,医学生的社群卫生服务观念和实践能力亟待提高。医疗卫生发展的综合趋势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加强对预防观念的认识,从围绕疾病诊治转移到全面关注生命全过程的健康;从只专注人体本身转移到系统关注环境、社会、心理与人体的互动作用。通过上述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使临床医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学习公共卫生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在以后工作中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工作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三级预防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扩充套件了学生的知识面,体会到新型卫生服务模式下对医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初步树立了”大卫生”观,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群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大数据驱动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大数据驱动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
我们目前所处的是一个由数据主宰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共享正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而在该时代中,公共管理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政府部门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性,并以科学的态度来面对该学科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且分析大数据对公共管理学科所产生的影响,反思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公共管理行为模式进行改进,从而有效地促进大数据时代下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大数据驱动;公共管理;改革方式
引言:
在公共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工程的使用不只意味着管理的过程,因为这需要对各个公共资源进行再分配。行使这个权利的时候是需要调配各种公共资源,在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下,安排各种公共资源,保障各项资源的有效运转。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以群众的利益作为基本前提,防止公共资源的滥用甚至其他严重的后果发生。在整个大数据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公共资源的使用,有了更多透明化的监督过程,可以对这些公共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在未来,公共学科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高效,公共学科也是建立在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公共管理存在的弊端,和高新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将这些找到的矛盾用人文学科的思想得以解决。在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之中,各种数据的处理是极为重要的。只有有效利用大数据处理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公共管理,将公共政策和现代数据结合,促进我国的公共管理不断进步。在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之后,我们还应该不断关注公共学科的发展特点,探讨公共学科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准确度,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促进公共学科的改进。
一、大数据的实际内涵以及其发展概述
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时,部门研究者认为大数据是一种统计模式,是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动记录和延续扩充的过程,而非人工设计的数据。不过,这类观点是以大数据统计为出发点,然而实际上大数据并不仅仅只是进行数据资源的整理和收集,更重要的是对数据进行分析[1]。
二、大数据对公共管理学科的驱动机制
大数据的发展给公共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从大数据的发展可以不断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大数据的深入发展,能够帮助我们先入进行公共管理。在未来,要促进公共学科的发展,就需要依靠大数据,在大数据的帮助之下,深入挖掘公共管理的实质,帮助我们找到科学的管理项目,从而为公共决策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往在公共学科的时候还没有发挥大数据的价值,缺乏一定大数据的思想。发展是一个缓慢过程,在这个公共学科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必须研究大数据的专业特征。利用公共学科的机制,回到数据的创新作用。总地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大数据的影响。
(一)巨大数据体量对公共管理学科的影响到时候就意味着更多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的发展不仅拥有着较大的体量,还意味着公共管理的难度也在增加。公共管理需要依靠大数据技术,但是却要利用好,到时候做好分析的脚本研究。改善传统的思维,让我们用现代的思想为公共管理做出更多的分析。大数据在现代的应用是深远的,我们要利用各种各样的大数据技术,更多的大数据手段找到公共学科的真正内涵。从而为到时候去建设提供物质基础,这些基本的数据出发,让政府面临更多的公共决策类型,公共管理样本的采集为大数据做出了更多的支持。基础的公共管理样本可以成为数据的来源,也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做出深入的影响。为进一步找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公共决策的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发挥学科的时代性特征,达到公共管理的具体目标[2]。
(二)多样化的数据对公共管理学科产生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不只是大数据的数量增加,更多的是数据的种类。公共学科要掌握更高的管理方法,就需要研究现在的数据种类,利用公共学科的深入特点找到管理的不同类型,从而实现较高的管理目标。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多种类型的时代,在过去的时代中不需要这样多的信息,也不会利用现在的存储资源。然而目前的公共管理,需要我们更多的存储空间是处于到时候去时代之中所面临的管理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类型也是十分广泛。在这些众多的种类中,我们面临多种形式的公共资源,必须要深入研究,采取适合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应对方法,促进我公共管理学科的深入发展,找到承载的.问题,找到学科的管理方向,从而丰富各种类型的表达方式和存储方法[3]。
(三)低密度的数据价值对公共管理学科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不仅意味着数据的多样化,但需要很多的载体承担这些数据。我们需要提高存储的空间,对目前的存储空间进行深入探索,不断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存在的空间数据。加强存储空间的创新。首先,现在都很多数据看似已经传出,然而却没有经过深入的加工,且没有一定的压缩功能,这些数据在存储的时候造成了较多的空间占用,空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无用的数据存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找到数据存储的内在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存储的有效性,并且加强数据之间的传递和流通。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大数据还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信息的关注还停留在过去阶段,这些数据本身价值不好发挥。数据在挖掘的过程中必须依托公共管理学科的知识。融入现代大数据的技术,对数据的价值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也是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型态,帮助我们深入数据的内部,积极探索数据存储的类型,释放更多的空间[4]。
三、大数据驱动下公共管理学科的未来发展
我们目前所处的大数据时代依然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大数据不断的以其庞大的数据体系和繁多的数据类型来影响着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因此,公共管理学科也应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而做出改变和创新[5]。
(一)公共治理模式与大数据的结合公共学科的管理,需要深入考量学科的特点,对公共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依托现代大数据的功能,扩大数据的包容性,加强信息的获取渠道探索。利用更多的公众信息平台引导热点话题,从而能够找到公共管理存在的弊端。在施行公共管理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大数据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治理之间的影响进行分析。大数据时代极大的扩张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在此基础上,社会个体可以通过各类信息平台来讨论热点话题,由于各类言论会在互联网中迅速蔓延,在舆论的压力下,公众的言论和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作出的公共决策。比如,政府可以对一些观点和言论进行审核,利用大数据来进行思维分析[6]。
(二)重新认识公共管理决策在这项研究中,实证分析是提出比较四个案例的公众参与风险相关的决策。本研究选取的案例均涉及政府决策者愿意与公共利益团体合作的废物管理冲突,但每一案例的公众参与程度和性质有所不同。与公众参与有关的冲突在所有四个案件中都出现。针对传统问题解决方法的不足,我们开发了一个更广泛的分析框架来解释这些冲突。冲突分析考虑对手关系的历史、权力分配、对解决冲突的态度、隐藏的议程、各种谈判策略以及对谈判协议的承诺(或缺乏承诺)。虽然这种方法是为了分析的目的而制定的,但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对于解决此类冲突也具有特定的相关性。冲突管理的概念,作为提高公众参与质量的一种方法。冲突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赋予公众权力;
(2)“良好”(公平)的解决办法;
(3)各方积极支持最终决定。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各个特点,公共管理必须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三)准确满足公众诉求公共管理决策和决策的一个明显方面基本上没有引起决策内容的注意。我们通过对预算削减和信息技术决策提出以下问题来检验决策内容的影响:内容如何影响决策所需的时间?内容如何影响参与者?内容如何影响所采用的决策标准?内容如何影响决策过程和繁文缛节中使用的信息质量?结果表明,信息技术和预算削减决策在重要方面有所不同。对于信息技术决策而言,成本效益不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平均决策时间要长得多,决策通常被视为永久和稳定的。对于削减决策,成本效益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决策的速度要快得多,而且被视为不稳定和多变的。令人惊讶的是,决策内容似乎并不影响参与者的数量。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以前,群众与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导致群众与政府之间存在隔阂。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下,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的顺畅,政府能够实时了解到群众所反馈的一些信息,并且在短时间内进行整理和收集,从而使各项公共资源的配比能够科学有效的实施,最大限度地保证群众的利益[7]。
四、结语
公共管理行为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公权力的使用者应该谨慎运用每一项公共管理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即使给出反馈和针对性的公共管理决策。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将不仅仅是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支撑和依据,而是帮助政府更加理性的收集数据,在庞大的数据体量基础上对各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质量,使公共管理对人们利益实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博.大数据驱动的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5):30—33.
[2]黄欣卓,李大宇.大数据驱动的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公共管理学报》高端学术研讨会视点[J].公共管理学报,2018,15(1).
[3]黄欣卓,李大宇.大数据驱动的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公共管理学报》高端学术研讨会视点[J].公共管理学报,2018,15(1):147—152.
[4]王琳.大数据时代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能力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7.
[5]王陈程.大数据驱动的公共管理创新[J].山西青年,2019,(2):234.
[6]秦浩.大数据驱动的公共政策转型[J].中国共产党政干部论坛,2020,(2):62—65.
[7]张黎黎.大数据技术与公共管理范式的转型[J].中文信息,2019,(5):255.
浅谈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论文推荐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谈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1、大数据的基本概况
大数据(Big Data)是指那些超过传统数据库系统处理能力的数据,其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性,即海量性、多样性、易变性、高速性。同时数据类型繁多、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等也是其主要特征。
2、大数据的时代影响
大数据,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其可帮助人们进行量化管理,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得数据者得天下。大数据对于时代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数据决策”更加科学有效。如果人们以大数据分析作为基础进行决策,可全面获取相关决策信息,让数据主导决策,这种方法必将促进决策方式的创新和改变,彻底改变传统的决策方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并推动信息管理准则的重新定位。2009 年爆发的甲型H1N1 流感就是利用大数据的一个成功范例,谷歌公司通过分析网上搜索的大量记录,判断流感的传播源地,公共卫生机构官员通过这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行动决策。
(2)“大数据应用”促进行业融合。虽然大数据源于通信产业,但其影响绝不局限于通信产业,势必也将对其他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目前,大数据正逐渐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数据分析为辅助手段加强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管理,如麦当劳、肯德基、苹果公司等旗舰专卖店的位置都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完成选址的,另外数据分析技术在零售业也应用越来越广泛。
(3)“大数据开发”推动技术变革。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是大数据新技术开发的源泉。相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将逐渐取代以往单纯依靠人们自身判断力的领域应用。借助这些创新型的大数据应用,数据的能量将会层层被放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大数据在个人隐私的方面,容易造成一些隐私泄漏。我们需要认真严肃的对待这个问题,综合运用法律、宣传、道德等手段,为保护个人隐私,做出更积极的努力。
3、大数据的应对策略
布局关键技术研发创新。
目前而言,大数据的技术门槛较高,在这一领域有竞争力的多为一些在数据存储和分析等方面有优势的信息技术企业。为促进产业升级,我们必须加强研究,重视研发和应用数据分析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夯实发展基础,以大数据核心技术为着手点,加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商业智能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为大数据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加快基础技术(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可视化技术、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技术等)的研发,并使其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有机融合,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基于大数据应用,着重对知识计算( 搜索) 技术、知识库技术、网页搜索技术等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加强单项技术产品研发,并保证质量的提升,同时促使其与数据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建立科学技术体系。
提高软件产品发展水平。
一是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提高软件发展水平。二是运用云计算技术促进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转型和发展,促进中文知识库、数据库与规则库的建设。三是采取鼓励政策引导软硬件企业和服务企业应用新型技术开展数据信息服务,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四是以大型互联网公司牵头,并聚集中小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对优势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开拓与整合本土化信息服务。五是以数据处理软件商牵头,这些软件商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优势,其可充分发挥各自的数据优势和技术优势,优势互补,提高数据软件开发水平,提高服务内容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同时提高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市场能力和集成水平,以保障其大数据为各行业领域提供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加速推进大数据示范应用。
大数据时代,我们应积极推进大数据的示范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第一,对于一些数据量大的领域(如金融、能源、流通、电信、医疗等领域),应引导行业厂商积极参与,大力发展数据监测和分析、横向扩展存储、商业决策等软硬件一体化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第二,将大数据逐渐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及个人生活和服务领域,促进数字内容加工处理软件等服务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促进行业数据库(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深度开发,建议针对不同的行业领域建立不同的专题数据库,以提供相应的内容增值服务,形成有特色化的服务。第四,以重点领域或重点企业为突破口,对企业数据进行相应分析、整理和清洗,逐渐减少和去除重复数据和噪音数据。
优化完善大数据发展环境。
信息安全问题是大数据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基于大数据的情报收集分析工作信息保密问题的研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同时,为优化完善大数据发展环境,应采取各种鼓励政策(如将具备一定能力企业的数据加工处理业务列入营业税优惠政策享受范围)支持数据加工处理企业的发展,促使其提高数据分析处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三是夯实大数据的应用基础,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以政府为切入点,推动信息资源的集中共享。
做到上面的几点,当大数据时代来临的时候,面临大量数据将不是束手无策,而是成竹在胸,而从数据中得到的好处也将促进国家和企业的快速发展。
大数据为经营的横向跨界、产业的越界混融、生产与消费的合一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数据必将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人们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的数据驾驭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我们应积极应对,以掌握未来大数据发展主动权。
结构
论文一般由名称、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1、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4、关键词定义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进行。
7、论文装订
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已经于2010年推出自己开发的在线投稿审稿网站,网址是,是湖北省疾控中心门户网站的子网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杂志的官方网站申明:此投稿网站是该杂志唯一在线投稿网站,没有委托其他任何网站接受投稿。其他借该刊名义在网上收稿的都是非法的、未经授权的,请各位朋友注意,小心上当,可能是你的版面费却登不了杂志;更可能是你把论文发给他们,他们可以改成别人的文章发表或直接在自己的网站上作为范文发布(这类网站上通常有各种范文,上述方式可能是范文的主要来源,他们可以改地址和姓名就成了他们自己的文章)。建议大家在网上看到此类信息时,一定要找到其所属单位的门户网站(门户网站造假比较少),在门户网站上可以找到相关信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属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以可以上其门户网站 (或 ) 查找相关信息。上面有该杂志的在线投稿的广告链接和编辑部的电话(省疾控中心门户网站上也有此号码)。不要到网站上找电话,那个电话肯定也是人的人接的。
《中国公共卫生》,是非常好的核心期刊。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5-2016)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2014年版
年首次获得中国科协“国家级科技期刊资助经费”年获得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一等奖”3、2005年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2003—2004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优秀期刊一等奖”4、2005年获得中国科协“国家级科技期刊设备支助经费”5、2005年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编辑部奖”6、2005年修桥、李溪莹分别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称号7、2005年获得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部奖”8、2005年获得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辽宁省期刊协会“全省期刊论文参评优秀集体”奖9、2005年获得辽宁省期刊协“期刊编辑优秀论文二等奖”10、2006年获得沈阳市新闻出版局“沈阳市第四届优秀报刊评审一等奖”11、2006年获得辽宁省新闻出版局“2004—2005年度期刊评审一级期刊”12、2007年获得“2005—2006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13、2007年本刊推荐的2篇论文获得“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14、2008年获得辽宁省新闻出版局“2007—2008年度期刊评审一级期刊”15. 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服务与保证系统项目组”评为“2008 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17. 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本刊排名第一。18. 2009年修桥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19. 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为“2009年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非资助类年李溪莹荣获第三届“辽宁省期刊人奖” 1.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2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5.《中国期刊网》;6.《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7.《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8.《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9.《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10.《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11.《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12.《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13.《美国化学文摘(CA)及数据库》收录;14.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5.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16.解放军医学图书馆藏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 (EMCC);17.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CSCD); 《中国公共卫生》自1997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开展系列期刊优秀奖评审以来,我刊先后获得“先进编辑部奖”、“学术质量奖”、“编辑质量奖”、“社会效益奖”、“优秀期刊二等奖、三等奖”等7次。2005年我刊获得卫生部首届科医药卫生优秀期刊评审一等奖。并首次成为中国科协“自然科学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支助”单位。
XX地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研究XX地区疾病控制现状与对策研究xx地区疾病控制机构人力现状分析XX地区xx病流行现状与趋势预测
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是实现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促进公共卫生学科发展进步的关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一、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2009年以来,我县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管理,召集相关部门制定了管理制度,并组织 *** 机关、各级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学习,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整改,截至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能够保障公共卫生服务顺利开展,惠及我县人民群众。但从财政管理的角度,对这一部分的资金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1.财政部门缺乏对资金的监管
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专项资金在每年年初时先拨付给卫生主管部门70%,再由卫生主管部门转拨给基层医疗机构,脱离了县级财政的监管。而在每年度的考核中,由于卫生部门是专案实施、资金使用、服务考核的主要职能部门,因此其占有主动及主导地位,使得财政及审计部门对资金的监管缺乏力度,从而出现卫生部门挤占挪用资金、迟拨缓拨、超范围拨付等情况。另一方面,各级财政配套资金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不能及时到位,逐年拖后,影响了年度收支的准确核算,也使得县级监管难度加大。
2.资金核算方式不规范
资金在拨付方式和使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统计核算要求,资金拨付时由于渠道多样化,没有专项账户进行收支结算,有些资金到位后基层单位并不明确资金名目,因此在使用中与其他拨入资金无区别,视同本单位正常经费支出核算,导致专案服务的资金收入、实际支出无法对应,部分专案由于内容类似还存在账目交叉重叠现象,影响了资金的有效监督。
3.年度考核流于形式,对次年预算意义不大
一方面由于财政拨款到位时间延迟,使得年度收支核算不准确,另外财政部门对专案的服务数量和质量缺乏了解,加上年度考核需多部门联动进行,因此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难以实施,对专案经费出现的资金结余如何处理、对服务单位第二年度的资金预算做何改动均缺乏完善的规定和指导。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在思想认识、决策制定及监管执行方面不能很好的协调,卫生部门以完成卫生体系建设和服务为指导思想,而财政部门的职责仅停留在预算拨款、有专户核算等方面,对资金的预算和实际使用并不关心。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工作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资金管理问题,相关部门还应提高认识,联合起来共同商讨制定新的方案,以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和管理重点
为了避免多个部门同时管又无人管的现象,在资金管理上, *** 集相关部门一起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责任,并建立交叉监管的机制。例如,卫生部门负责编制年度预算,制定专案绩效考核方案,明确服务的数量、内容和补助标准,同时建立各级机构会计制度;财政部门负责统筹资金,上传下达及时安排资金拨付,制定账目规范,对专项账户进行核算。同时,财政部门要对卫生部门制定的考核方案、分配方案、使用台账等进行定期的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资金使用情况的及时清点并反馈卫生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处罚。
2.减少资金拨付环节,提高拨付效率
由于资金拨付中间环节多,导致资金到位效率低,影响了专案的正常开展,也影响了年度收支核算。因此财政预算除足额配套到位,还应采取财政直接配发给基层医疗机构的方式,减去配发给卫生部门再由卫生部门转拨的环节,可提到资金到位效率。同时,财政直接配发有利于资金记账格式的规范统一,能够对资金实行直接有效的监管。
3.加强对预算的监管
年初各基层医疗机构编制的专案计划和资金预算,应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共同稽核。财政局应完善预算监管制度,审查其编制的合理性。例如若按照地区的户籍人口拨款,那么流动人口对预算的影响就很大,因此在预算编制时应完善方法,尽可能的准确覆盖当前情况,使预算分配更具合理性。
4.专案专账、管理专人
为了避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案的资金与其他类似专案资金重叠,应建立专案专账,由专人负责管理,专款专用。财政部门拨款时明确款项名称及来源,各机构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专项资金账务规范进行账务处理,分户专账核算,每月或每季度上报使用情况和收支明细,严格与其他资金账目区分开。
三、结语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管理决定着服务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各级 *** 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也多次下发档案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指导。我县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挖掘问题的实质,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有效解决。本文认为可从明确 *** 相关部门的责任入手,加强财政局和卫生局之间的沟通,加强预算管理,减少资金拨付环节,落实考核机制,实行专案专账、管理专人,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指导意义。
范文二:公共卫生教育改革措施探讨
一、我校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
1.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内涵已由过去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拓展为现在的社会卫生,课程结构也在传统的课程基础上出现了大量跨学科、范围广泛的社会医学课程[2]。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完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我们在充分考虑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对预防医学课程涵盖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初级卫生保健和社群卫生服务等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去除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内容,并增加和充实与临床实践工作有关的预防研究新进展。针对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的实际,单独开设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必修课程,使必修课程达171学时,高于国内同类医学院校的平均学时数[3]。为临床医学生开设公共卫生类选修课程7门,如健康教育、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在基础和临床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预防医学意识,使公共卫生教育贯穿临床医学生培养过程的始终。
2.构建公共卫生实践平台。制定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按照规划的要求和目标,新增以社群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覆盖卫生防疫、疾病防控、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的9个公共卫生实践基地。以培养学生的社群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编写社群卫生服务实践指导,在第四学年临床见习阶段安排为期2周的社群医疗实践必修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亲身到实践中进行体验,融“教学”于“实践”,促进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这种以现场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预防医学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增强了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社群卫生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合理配置师资队伍。为提高教学效果,在选拔公共卫生师资的过程中,走出校门,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行业接近,既有一定的理论和研究能力,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事公共卫生教学工作。目前,我校聘请的校外教师涵盖卫生管理、卫生防疫、疾病控制、律师、医疗保险等多个部门,参与卫生经济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等课程的带教。外聘教师接受我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参加教研室集体备课,试讲通过后,方能正式授课。这样即丰富了课堂讲授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社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打破过去传统的封闭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网路教学平台,积极推进PBL教学,将典型公共卫生问题,如社群慢病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等,以案例的形式提出,供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自学和讨论。通过教学互动,师生讨论,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与公共卫生思维能力。
5.完善评价体系。公共卫生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在必修课的考核中,加大实验践成绩比例,其中理论成绩占60%,实践成绩占40%。在学生社群卫生服务实践中,实践总成绩由学生社群卫生服务实践鉴定60%及学生调研报告评价40%两部分组成,鉴定由基地带教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作出,调研报告评价由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师完成。
二、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评价
我们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在未实行改革举措的2006级和已实行改革的2007级随机各选取3个班共198名学生在毕业前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我校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效果。结果表明,实施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2007级学生在对公共卫生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公共卫生课程的必要性、公共卫生课程和师资配置的合理性、了解社群卫生服务模式的程度、具备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掌握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流行病学基本调查方法等方面与未实行改革的2006级学生之间有显著差别见附表。
三、体会
当前我国在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上,更多的是传统的纯临床诊断治疗的教育,医学生的社群卫生服务观念和实践能力亟待提高。医疗卫生发展的综合趋势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加强对预防观念的认识,从围绕疾病诊治转移到全面关注生命全过程的健康;从只专注人体本身转移到系统关注环境、社会、心理与人体的互动作用。通过上述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使临床医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学习公共卫生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在以后工作中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工作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三级预防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扩充套件了学生的知识面,体会到新型卫生服务模式下对医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初步树立了”大卫生”观,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群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多国接连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播速度之快,已形成全球多个国家纷纷报告感染病例,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确诊病例报告〔1〕。无论是2003年SARS疫情传播,还是正在全球传播的甲型H1N1流感,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状态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控制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而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辅导工作不容忽视。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分析与辅导具有重要意义。1 问题的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群体性三种特征。也有学者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具有持续性、机遇性和可控性的特点〔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和当事人心理健康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学者(李幼东等〔4〕,2008)通过对SARS当事人的实证研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当事人心理健康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个人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方式也是影响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有研究表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知识、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影响〔5〕。高校也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因、特点分析〔6〕和预防体系的构建〔7〕等方面。由此可见,现有研究侧重宏观层面分析,缺乏微观层次的探讨,对大学生具体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辅导研究不足。本研究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侧重于对大学生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把握,对可能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提出相应的辅导策略,以期构建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分析〔8〕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指的是个体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本研究中指的是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是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良好的认知过程应该是对信息正确的、客观的、理性的认识,进而表现为心态的平稳与理智。那么,不良的认知过程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绝对化的认识。第二,过分概括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只看到问题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就开始下结论。第三,大学生中可能会产生一种糟糕至极的认识,并认为高校人口聚集度高、甲流高感染率,一旦传播开来便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进而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中。此外,大学生中还可能会出现穷尽思维的现象,即由一件事情不停地想象可能出现的结果而不能自拔,类似强迫思维。 情绪情感过程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9〕。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事物时会有不同的情绪情感,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个体良好的情绪情感过程是虽有起伏但能调整至平稳,是趋向于理性的。而不良的情绪情感则表现为大起大落和持续的起伏状态。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主要有:①疑病:过分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主动地、不断地与流感症状进行类比。②焦虑:表现为内心的不安,神情的紧张,对流感可能发展的趋向显露过分担忧。③惊恐:正常人面临危险处境也会出现恐怖这一情绪反应,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某些人对特定的事物或场景表现过分的紧张,行为上出现回避和退让,离开场景则会恢复,那么就属于疾病性的恐惧了。如,看到人多的地方就害怕,进而不敢去食堂、操场等场所。④抑郁:表现为情感低落,愉悦感缺失,对周围一切失去兴趣,感觉做任何事都没有意义。他们认为生命脆弱,无力抵抗甲流的冲击,于是放弃学习、放弃参加活动,话语和行为明显减少,但却沉溺于胡思乱想中。 意志行为过程意志过程一般是指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调节、支配行为的心理过程。换言之,意志过程通过行为来体现,行为表现反映出意志过程。同时行为也是个体整个心理过程的表达。大学生在此背景下的行为问题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强迫行为:由于受不良认知的影响,导致个体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如:反复地洗手,明知道这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却不能控制自己。②回避行为:个体可能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一旦进入人多的场所,会不自觉地出现焦虑、紧张,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如胸闷,出汗等。③攻击行为:发展心理学中把大学生划分在个体发展的成年初期,认为处在这个时期的他们典型的心理表现是“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有理论认为,个体在受挫或者内心压抑的情形下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因此,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由于压力、紧张的作用更容易采取极端的暴力行为,并以此作为宣泄的方式。④造谣行为:有学者认为,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环境的变动一旦具有危机性,就会引起社会成员的危机感。认知的局限与误差,对突发事态模糊前景的主观臆断与揣测,对事件梦幻般的联想及捏造一旦符合人们的臆测,谣言便会产生。谣言传播具有心理原因,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压力,作为心理宣泄的方式;另一方面,实现自我价值,把谣言传播作为提高被关注度和认同度的途径。3 应对策略 树立正确认识,改变不良认知认知疗法强调改变思维和行为达到改变不良认知的目的,进而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针对不良认知,首先要让大学生明白造成认知和行为失调的原因是由于某一刺激事件作用于个体,而个体的不合理信念引发了负面情绪与问题行为。因此,改变不合理信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消除不合理的信念?大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组织能力,可以通过自我审查的方式,检查自我、反省自我。通过自我辩论的方式,不断地与已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摆事实,讲道理。不良认知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自我中心化,所以还需要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消除自认为是别人关注的焦点、事件的中心等错误的观点。此外,还有一种应对方法是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分别把每种认知方式可能带来的有利结果和不良后果分别列举出来,并登记在纸上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问题所在,进而达到抛弃不良认知方式的目的。 培养积极情感,克服负面情绪大学时期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理智的思维以及高雅的审美感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来说,情感是个体具有相对持久、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体验,而情绪则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暂时性。稳定的情感是在暂时的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同时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中包含情感的成分,又能反映出情感的深度。克服负面情绪影响,对于树立大学生良好心态,培养积极情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及时科学的信息发布,正确的信息接收渠道,正确认识突发事件的产生、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以此来消除疑病和恐慌心理;其次,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情绪。对科学先进的医疗和社会救助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识自身焦虑体验是受错误认知影响。把问题合理化、简单化,适当的感情宣泄对降低焦虑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最后,提高活动兴趣,排解抑郁。有学者指出,阅读有益读物,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参加文娱活动,观看使人开怀大笑的演出等都可缓解此症。辅导的落脚点是提高大学生对活动的兴趣,鼓励其参加活动,放松身心,避免陷入一个人的胡思乱想,从而排解抑郁情绪。 塑造端正品行,消除问题行为心理状态往往通过外显行为来表现,异常行为表现反映出心理状态的不平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影响大学生心理状态,引发认知的错误和情绪的不稳定,进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由此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校园的正常发展。为此,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品行,消除问题行为尤为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组建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或者训练要有明确的主题,比如提高人际技巧、克服怯弱心理、消除心理应激等等。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让有共同训练目标的大学生在一起,达到消除不良行为和提高自身某方面能力的目的。谣言止于智者,因此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和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是消除谣言的先决条件;谣言止于公开,利用新闻媒介和宣传机构及时发布科学、合理的信息,提高大学生认知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消除大学生不良行为,构建校园健康的心态和文明的环境。完整的个体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所以在分析大学生心理状态和实施辅导策略时要联系、全面地看问题,注重方法上的综合,从而实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总之,研究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丰富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心理学领域在对特定群体特定背景下的心理学理论研究,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策略有助于实现心理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实现,富有深刻的实践意义。但对此问题的研究中,高校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实证研究、对突发卫生事件中的当事人和公众的差异研究、高校教师及行政人员心理疏导与关怀,以及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心理疏导机制,仍是我们研究的不足和作为后续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1〕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信息通报,2009〔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北京, 2003〔3〕韩永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 (6):20-21〔4〕李幼东,芦红燕,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当事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1):83-85〔5〕关静,刘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知识、心理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75-777〔6〕李佐卫,陈庆华,等.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2):11-15〔7〕崔箭,唐丽,等.构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思考——以中央民族大学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为例〔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6):607-609〔8〕叶奕乾,何存道,等.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