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自主课堂的系列问题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自主课堂的系列问题再研究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二、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三、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如:教“正比例”时教师领学生到操场,问:现有一根米尺,要量出旗杆的高度,怎样测量根据旗杆的影子长也能算出旗杆的高度,影子和旗杆有怎样的关系此后,让学生量出几种不同的杆长和各自影长,进一步研究杆高和影长的关系,进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生动的表演能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最后的练习可创设“售货员”与“顾客”的表演:一位学生扮售货员出示一根铅笔售价为2角7分,其余学生当顾客,谁先准备好付钱的方法,铅笔就卖给谁。”在有趣的买卖实践活动中,把认识和使用人民币有机结合起来,又培养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四、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学习10的组成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10个扣子,要求学生先数一数有几个扣子,再把扣子分成两部分摆一摆有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发现10的组成的不同摆法。总之,在课堂上,善于利用教材,灵活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试论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谈自控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 自控能力

论文摘要: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已成为一种时尚,然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包含着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因此这种自主学习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纪律约束和良好的自控能力的基础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个性”,“自我实现”的倾向正在迅速扩展,因而课堂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较多,大致有:注意力分散、相互打闹、不听指挥随意变换练习的项目或内容、不与他人合作、情绪波动大、随意停止练习或离开练习场地等。这些问题行为的出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弱化了教学质量与效率,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1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课堂上学生干扰教学的正常进行,对教学效果产生了直接或消极的影响的行为。如干扰他人听讲解、看示范和从事身体练习等直接性行为,学生个体的懒散、情绪波动、过激的言行和举动等对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性影响的行为。问题行为的产生与学生的兴趣、心情、所处的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与组织管理能力有关。

需求得不到满足

新课程通过选项教学较好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随着自身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如: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尊重理解、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这些需求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满足,心理上便会产生一种被遗忘、忽略的失落感。为了弥补这种感觉,就会通过另类的方法引起他人的注意。如:上课故意迟到,报数时怪腔怪调等。

寻找发泄的突破口

当学生受到家长或其他教师的批评,甚至惩罚后,由于一时想不通,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而这种不满情绪又不敢直接发泄到刺激他的对象上,而是转移到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人身上。如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了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体育课上其他同学不小心碰了他,他便借机发泄与同学发生争执,甚至动手。

教师不合理的教学

教师对教材、教法钻研不足,对学生缺乏了解,就不可能制订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教师常因缺乏对学生练习时的帮助与保护使学生缺乏安全感;运动负荷过大使学生感到身心疲惫;教学手段和方法不灵活,教学语言贫乏,使他们感到呆板而缺乏吸引力,导致他们逃避体育课。

教师情绪的不稳定

汤姆金斯说过“第一性的动机体系就是感情(情感)体系。”可见教师的“情感功能”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体育课中教师的惊惶失措会导致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过于严肃会使学生感到紧张;训斥的结果是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而这些,对那些体育动机本来就不明确,身体或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消极的刺激因素。

外界因素的影响

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的,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人与人之间是相对开放的。相互影响也就不可避免,当外界的事物使他感兴趣时,便会受其诱惑,产生问题行为。如:放弃本班的.练习转而到别的班级参加感兴趣的运动等。

2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体育学习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靠学生自己的努力,但教师适时、适当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多角度创设有利条件,引导、培养学生变被动控制为受自身学习目标和意志影响的自我控制。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主体精神

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控制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使其自觉地控制自己的问题行为与不良心理。

注重角色转换,培养责任意识

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决策、解决问题和发表见解。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学习责任,将学生由被动接受体育知识技能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得更大发展的前台。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学习任务与学生的学习愿望有机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责任感。

改变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前提。因此,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已不只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而应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应当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念,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和热情。关爱学生,与他们接触,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中存在的困难则是热情帮助、指点,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多与之交流,并加以引导。

注重多元评价,提高自我认识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性格各异的学生,由此决定了每个学生在发展上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不要轻易的作出绝对的终结评价,而是在肯定其积极学习态度的前提下,让他们体会到:只要努力就会取的成功。合理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采取积极的学习策略,这是学生自我控制的理性动力源泉。因此学生发现问题行为时,教师应巧妙的运用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从而变消极为积极。

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抗挫能力

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的能力实际上是心理品质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身子女,抗挫能力差,而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压力很大,所以教师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自我定位,确定合理的个人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减轻心理紧张。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可在学习过程中适时而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让他们去克服,这样不仅磨练了意志,培养战胜困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加强意志品质锻炼的重要性,从而内化为自觉行为。

3结语

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引导、关爱和信任,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消除心理障碍,克服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行为,使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体育知识技能,以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胜兴.体育课学生偶发性错误的成因及解决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

[2]童宪明.对中学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

[3]胡亚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与矫正[j].中国学校体育,

[4]黄小平.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缺失及矫治策略[j].体育教学,

自主化课堂研究论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地贯彻与实施。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一、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学习困难。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二、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计算时,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等启发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基础推导出来的;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平行四边形是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梯形是通过拼合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导学生在这些关键的地方思考,把面积计算知识系统化,既沟通了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圆的面积”时,就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三、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题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 (2)6*5-2,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做7*4。我热情表扬他大胆创新,同学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辩论。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各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四、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饱。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例如:在教“带余除法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筐里有50个橘子,(1)平均分给8个同学,每人几个,还多几个?(2)最少加上几个才可以平均分给9个同学?(3)拿走几个就可以平均分给7个同学?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上等生做第3题。鼓励相邻几个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启发,促进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随着进取意识的增强,不断的向上一个层次递进。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试论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谈自控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 自控能力

论文摘要: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已成为一种时尚,然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包含着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因此这种自主学习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纪律约束和良好的自控能力的基础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个性”,“自我实现”的倾向正在迅速扩展,因而课堂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较多,大致有:注意力分散、相互打闹、不听指挥随意变换练习的项目或内容、不与他人合作、情绪波动大、随意停止练习或离开练习场地等。这些问题行为的出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弱化了教学质量与效率,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1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课堂上学生干扰教学的正常进行,对教学效果产生了直接或消极的影响的行为。如干扰他人听讲解、看示范和从事身体练习等直接性行为,学生个体的懒散、情绪波动、过激的言行和举动等对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性影响的行为。问题行为的产生与学生的兴趣、心情、所处的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与组织管理能力有关。

需求得不到满足

新课程通过选项教学较好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随着自身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如: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尊重理解、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这些需求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满足,心理上便会产生一种被遗忘、忽略的失落感。为了弥补这种感觉,就会通过另类的方法引起他人的注意。如:上课故意迟到,报数时怪腔怪调等。

寻找发泄的突破口

当学生受到家长或其他教师的批评,甚至惩罚后,由于一时想不通,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而这种不满情绪又不敢直接发泄到刺激他的对象上,而是转移到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人身上。如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了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体育课上其他同学不小心碰了他,他便借机发泄与同学发生争执,甚至动手。

教师不合理的教学

教师对教材、教法钻研不足,对学生缺乏了解,就不可能制订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教师常因缺乏对学生练习时的帮助与保护使学生缺乏安全感;运动负荷过大使学生感到身心疲惫;教学手段和方法不灵活,教学语言贫乏,使他们感到呆板而缺乏吸引力,导致他们逃避体育课。

教师情绪的不稳定

汤姆金斯说过“第一性的动机体系就是感情(情感)体系。”可见教师的“情感功能”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体育课中教师的惊惶失措会导致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过于严肃会使学生感到紧张;训斥的结果是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而这些,对那些体育动机本来就不明确,身体或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消极的刺激因素。

外界因素的影响

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的,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人与人之间是相对开放的。相互影响也就不可避免,当外界的事物使他感兴趣时,便会受其诱惑,产生问题行为。如:放弃本班的.练习转而到别的班级参加感兴趣的运动等。

2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体育学习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靠学生自己的努力,但教师适时、适当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多角度创设有利条件,引导、培养学生变被动控制为受自身学习目标和意志影响的自我控制。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主体精神

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控制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使其自觉地控制自己的问题行为与不良心理。

注重角色转换,培养责任意识

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决策、解决问题和发表见解。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学习责任,将学生由被动接受体育知识技能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得更大发展的前台。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学习任务与学生的学习愿望有机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责任感。

改变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前提。因此,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已不只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而应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应当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念,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和热情。关爱学生,与他们接触,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中存在的困难则是热情帮助、指点,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多与之交流,并加以引导。

注重多元评价,提高自我认识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性格各异的学生,由此决定了每个学生在发展上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不要轻易的作出绝对的终结评价,而是在肯定其积极学习态度的前提下,让他们体会到:只要努力就会取的成功。合理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采取积极的学习策略,这是学生自我控制的理性动力源泉。因此学生发现问题行为时,教师应巧妙的运用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从而变消极为积极。

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抗挫能力

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的能力实际上是心理品质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身子女,抗挫能力差,而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压力很大,所以教师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自我定位,确定合理的个人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减轻心理紧张。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可在学习过程中适时而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让他们去克服,这样不仅磨练了意志,培养战胜困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加强意志品质锻炼的重要性,从而内化为自觉行为。

3结语

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引导、关爱和信任,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消除心理障碍,克服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行为,使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体育知识技能,以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胜兴.体育课学生偶发性错误的成因及解决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

[2]童宪明.对中学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

[3]胡亚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与矫正[j].中国学校体育,

[4]黄小平.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缺失及矫治策略[j].体育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科学课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教师在对小学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使整体科学课程所拥有的优质化特点得以进一步体现,并且使科学课程能够充分地提升学生自身的独立创造能力,并且使学生能够获得较为优质的自主探索式学习空间,使学生通过有效的自主学习养成优质的学习习惯,使整体科学课程教育理念与当下时代背景相符合。本文对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且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在教育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析,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对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希望由此使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优化,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科学;科学教学;自主探究能力;

在当前我国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学生所能接受的课程教育模式为传统的教育模式,相应的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主导,而学生由于其自身的智力水平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具有着高度的不稳定性特征,使其对于学习内容的把控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构建,自身的自学能力相对薄弱,对于具有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诸多知识的科学课程而言,教师需要充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相应的课程问题进行自主化的探索,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较为严谨且科学的学习习惯,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科学素养。由此,教师需要详细地探究在小学课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无法对科学课程提起兴趣

科学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地提高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并且为日后各类与科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较为优质的现实基础,由于在构建整体课程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复杂性相对突出,而学生自身面临着课业压力相对较大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诸多主要科目之后,无法有更多的时间对相应的科学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与预习,而且由于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处于相对爱玩的年龄阶段,继而使其无法对科学课程提起高度的学习兴趣,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往往只能注重教师所传授的各类内容,并且无法以主观的方式进行思考,仅能够以被动接受的方式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单方面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各类任务,无法对整体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予以有效的认知与重视,并且无法养成较为优质的知识获取能力。

(二)小学生无法充分地接触科学课程

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简单性特征,然而却对诸多不同学科予以充分的包含,其自身拥有了较强的综合性特征。科学学科在构建的过程中,其自身的重要程度与语文、数学等主科课程相比相对较低,而且其自身的课程难度相对较浅。

举例说明,在构建科学学科课本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对植物进行观察,对动物进行观察等内容,而相应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无法满足其求知欲。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要的学习内容均来自于课本,如果相应的课本知识内容较少,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范围受到限制,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三)无法构建科学化的整体科学课程自主学习模式

当小学阶段的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在开展整体科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各类实验材料及实验工具予以应用。举例说明,在学习五年级"运动与力"章节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为小车安装螺旋桨,使小车能够像火箭一样发射,而在对六年级《热与燃烧》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能会应用酒精灯,需要学生详细地掌握掐灭酒精灯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按照书本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讲解,而学生对于具体的动手操作环节同样拥有着较为突出的现实兴趣,而如果在课后学生无法拥有专业的设备备并且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将使其在进行相应的课程作业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错,使其自主探索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养成。

二、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式

(一)进一步使学生对于科学课程产生兴趣

虽然小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能够即与科学课程的时间相对较少,但教师仍然需要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进而使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得以大幅度提升,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育需要充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科学课程,就其自身而言具有的较为突出的操作性,教师可以教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使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相应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能够充分的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举例说明,在对生物与环境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提前化的学习与预习,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分发蚕豆种子,使学生对蚕豆种子的原始状态进行有效的观察,使学生将种子带回家后进行发芽,由于种子在发芽过程中中能会经历一定时间。学生需要每天对相应的种子不断变化进行观察,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整体自然学科产生兴趣,并且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入化的理解,当种子的发芽过程予以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应的发言内容进行有效的探究。并且使学生能够对整体种子的发芽过程及相应的发芽环境进行有效的表述,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进一步对科学课程自主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宽

在整体科学课程的构建过程中,书本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然而科学内容却具有着较为突出的无限性,而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在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索过程中,能够满足其自身高度的求知欲,并且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需要充分的对整体科学内容的拓展性进行有效的优化,使学生能够以课外拓展的方式对各类科学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与理解。举例说明,学校可以举办科学月的活动,使学生在相应的活动中通过教材知识,并且结合课外的诸多知识,自己动手发明,并且在活动中予以有效的展示,通过整体活动,可以对各类优秀作品进行选拔,并且上报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使学生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增加其动手机会,会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科学领域的探索,学校也可以举办各类科学比赛,开展废物利用竞技、魔方竞技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并且使自主探究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进行具体的科学学科学习过程中,其自身分析问题及对各类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着局限性,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引导与帮助,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能够得到有效的构建,并且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及说明相应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对无法理解的.各类知识予以标记,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针对化地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课后复习阶段,引导学生及时对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对整体学科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总结,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各类现象进行有效的观察,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能够充分地掌握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优质的科学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日后进入到初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应用优质的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进一步应用互联网等诸多创新型教学模式

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应用新型教学模式,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互联网科技得到进一步优化,互联网所具有的多元化特征能够充分地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内容,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数字化教学模式引入到课程当中,通过播放各类视频,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与分析科学知识点,并且引导学生在课下时间以互联网的方式查找各类科学知识点,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查找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以互联网的方式对相应的科学内容进行探究,使学生能够发散式地思考教材中的各类问题,并且通过互联网的查找,对于课本中问题相关的其他问题进行主观性的理解,使学生在互联网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主动操作能力,并得到乐趣,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高度的现代化特征。

三、结语

在构建小学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课程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有效地探索自主学习方式,并且应用诸如互联网等创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现代化的背景之下,进一步优化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科学教师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身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分地与当今社会的教育模式相符合,进而突显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创新性特征。

四、参考文献

[1]程金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J].学周刊,2020(4):90.

[2]黄威,杨延从.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师混合式学习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14-19.

[3]王文峰.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及教育改进策略[J].学周刊,2020(4):45.

课堂内外系列杂志内容

《课堂内外》杂志是由教育部关工委、中央教科所主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作为具体业务指导单位,面向全国发行,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期刊。《课堂内外》创刊于1979年,迄今有27年的办刊历史,哺育了两代人的成长,在上亿人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先后荣获过“中国优秀科技期刊奖”、“重庆市十佳期刊奖”、“中国科协系统优秀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双效”期刊、“国家期刊奖”等荣誉称号。 被誉为“老师教学助手、家长教育顾问、学生良师益友”的课堂内外杂志社现有《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金刊》、《世界儿童》、《大学》系列共计12本杂志,涵盖了中小学生阅读、写作、中考高考辅导、大学生就业升学的各个方面,目前月发行量超过200万册,发行范围遍及全国2300多个县市,影响数千万受众。

为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课堂内外每年出版《高考必读》、《重点大学报考指南》、《中考必读》、《新课堂作文丛书》等优秀教育图书400余种,年发行量超过800万册。创新作文网站是中国最大的中小学作文网站和网上作文培训机构。

课堂提问的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 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 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师范毕业生初进课堂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对某高中新引进的几位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听课、观察、记录以及自身体会后,发现刚刚走出校门的师范毕业生与老教师存在一定差距,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开始就影响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针对此问题从师范院校对师范毕业生的培养视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从“源头”上解决这些困扰新教师的问题,为师范院校更好地培养优秀的毕业生起到一个借鉴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对策研究

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与老教师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学校会采取一系列的培训来帮助新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但是如果把这些问题在新教师走出校门前就解决,那么新教师就能轻松的应对教师这一职业,中学也会减轻负担。

1.新教师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教学基本技能方面。

教师用语不规范,普通话、教学语速有待提高。通过观察新教师的授课,发现新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很好的运用语言(语速,语调)艺术,在授课中存在方言化、口语化、口头禅多等现象。

新教师教态自我要求不够严格。肢体语言及表情是丰富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能够创设出适应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但在观察中新教师在情感的渲染上不够,没有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8位新教师中4位教师在上课时全部有支撑桌子的习惯,三分之二的新教师出现了上课时没有注意学生的观察视角,在教学过程中身体会不经意的挡住学生的观察视线。6位教师的课堂走动过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

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方面。

师生互动形式过于单一,课堂提问互动多,讨论探究互动少。新教师提问技巧有待提高,无效提问在有些课堂偏多,提问方式单一,点评方式千篇一律,多次提问、追问、重复提问现象存在,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反应,提问的效果不大即有效提问不多。互动环节在情感目标方面深入分析不够。讨论探究环节太少,几乎每节课接近1次,讨论也不够真实,游戏互动就更少了。

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在时间的分配上不是很合理,往往重点内容阐释的不够到位。新教师对重点、难点都能描述出来、突破。但部分新教师对备课准备不足,情感影响不够,主题深化、突破不够,没有深层次的挖掘重、难点深处的情感目标对人的教育。有些新教师只备课不写教案或者设计教案但是最后不按照教案设计来上课,同样也存在新教师的教案是从优秀教案丛书上照抄的,没有很好备课以致上课生疏,造成上课忘词的现象。其中有些教案设计十分简单、选择事例区分度不够。

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方面。

教师依然主导、学生难显主体性。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因素,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大部分新教师讲课的过程中,仍然是“满堂灌”的填鸭式,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少。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并没有很好实现。在课程是新的、教案是新的、教学资源丰富的新课程理念下,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的跟上。

评价方式单一,很少体现发展性评价观。多数新教师在整节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师生互动环节,给予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简单,没有很好的鼓励学生以及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进行发展性评价。

综上出现的问题,尽管学校都会对新教师进行培训,但仍给中学带来很多的困难。因此我们将这些问题消灭在源头,从师范院校对毕业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就会对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2.师范院校对毕业生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加强三字一话,锻炼师范生基本功。学校改变师范学生“放羊吃草”的方式,配备专职教师从大一入学开始指导师范专业学生的`三字一话,布置一定量的训练作业,做好监督、定期测评工作。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说”、“写”基本能力将会得到有力保障。另外,通过将三字板书、普通话学习和学生社团活动联系起来,三字一话学习过程引入竞争机制,举办如书法练习评比,观摩,硬笔字展览,粉笔字板书现场表演等课外活动,营造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教学语言与一般的语言不同,它不仅要求发音准确,而且要求表达力强,富有感染力、交互性和启迪意义。应该大力提倡和举办多次主题的朗诵、辩论、演讲比赛等,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情、肢体语言表达意义的综合能力。

拓宽渠道,开辟师范生见习途径多元化。见习实践是在师范生走上讲台前的一个必经的实践、锻炼环节。见习给学生一个机会,近距离的接触教师工作,体会、感受教学工作的喜与哀。除在学校安排的统一实习外,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留心教学场景,校园中多“偷”师。学生身处学校学习,除了在计算机专业课打好专业功底外,师范生应在校园中多“偷”师:在日常教学环节细心观察学习,观摩教师的教态;学习有经验的教师如何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情况,积累教学经验;留意教师对学科术语的准确、精练运用,掌握规范的用语,才能日后授课时准确表述。

善用多媒体网络,多多观摩经典教学课例。全国新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学校应建立电教中心和网络资源库,能够让师范生查找到教学课例、教学评论节目等的光盘或者录像带。让师范生可以通过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配合教学进程,将理论与鲜活的教学课例相结合,更深入地体会教师行为对教学关系影响的微妙之处。多放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并能组织学生和在校有经验的老师多进行沟通交流以便有所提高;加强实习生的新课程理念,实习前指导教师侧重对实习生这方面的培训等。

微格教学和学生试讲相结合。微格教学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可以掌握、评估、训练的单一的教学技能,通过这些单一的教学技能进行评估和针对性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让师范生逐步转化思想,适应新课标的思想开展试讲训练,经过多次有学生当观众和专业学科教师的指导后,师范生的课堂经验将会更加丰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

多途径获取真实教学经验。师范生可以参与社会辅导班任教、偏远地区短期支教等多方式、多途径获取最珍贵的教学经验来提高自己的课堂讲课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在理论上的学习,同时为了有更多的实践的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比较偏僻地区的学校做代课教师。在真实的课堂获取最有用的经验信息有助于师范生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宗发,冉汇真.师范院校实习生角色心理冲突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4)

2.李赛.角色认知与角色扮演[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还存在哪些问题数学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思维的过程。一切思维均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学生的“问题”需要人为地去设置,尤其在新知识的学习阶段,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面临思维困境,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思考。所以,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提问。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提问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提问是否得法,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现。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的调查结果,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提问次数局部过密,重复过多。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课堂提问次数占课堂时间的30%到50%,整体的提问频率趋于合理。但存在局部提问次数过密,重复过多的问题。笔者在一篇论文中看到在一次公开课上,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课题的观察中,在这节45分钟的课上,老师提了56个问题,在某个提问“高峰期”的5分钟内,就提了12个问题,平均每分钟2.4个问题;围绕着某个教学内容,老师一下子提了8个问题。这样的提问有些是重复的,没有思考的价值,使教学步骤重复较多。对学生的思维锻炼没有帮助。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影响学习的效果。2、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学生难以回答。一个提问,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有些教师所提的问题,表述含糊不清,学生无法作答。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法时,学生计算出“(-3)× 7”的结果后,教师问“确定了符号以后,再来确定什么?”,学生答“结果”。“结果中除了符号还有什么?”学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回答。又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课伊始,教师出示各种物品的包装盒,提问:“你能给这些物体分类吗?”由于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回答。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对学生缺乏引力,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3、侯答时间偏短,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大约有45%的学生认为老师给的应答时间“有些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往往造成启而不发。4、提问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忽视课堂的生成。。有些教师提问时虽然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当学生回答不到自己所预设问题的答案上时,就把学生的答案晾在一边,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下面是一位年青教师上汇报课“一元一次方程”时的一个教学片断:[师] 如何解方程3x-3=-6(x-1)?[生] 老师,我还没有开始计算,就已看出来了,x=1![师]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来才算对。[生]先两边同时除以3,再……(被老师打断了)[师]你的想法是对的,但以后要注意,刚学新知识时,记住一定要按课本的格式和要求来解,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这位教师提问时,对学生新颖的回答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标准答案,一味强调机械套用解题的一般步骤和“通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长此以往,必将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实,学生回答即使是错的,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并给予激励性评析,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根据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对提问内容的设计,对提问对象的态度和课堂提问情境都影响着数学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从这三方面入手来改进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提问效率。1、优化提问内容。(1)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预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或为引出新课,或为教学前后联系,或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或为引起学生争论,或为总结归纳等等.例如在讲解“三角形边的性质”时,针对总结归纳三角形边的性质,可设这样的问题,“如果任意给出三条线段,它们一定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通过此设问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2)问题设计应注重层次性。教师面对的对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水平不尽相同。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要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同学,适当安排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在问题设计时,注重问题的层次性。例如在一堂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用10米长的木条制作一个长方形风筝架ABCD,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当宽AD长为多少时,长方形面积为4平方米?这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将问题全盘托出,而是将问题分解为若干问题:①用一根10米长的木条制作长方形风筝架有几种方法?②这几种制作方法中,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④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设宽AD=x,则AB等于多少?⑤当x等于多少时,风筝架是一个正方形?⑥当宽AD长为多少时,风筝架面积为4平方米?⑦风筝架面积能达到5平方米吗?这样的设计既降低了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整理,学会分析问题,看清问题的本质。(3)问题类型应重“内化、理解和引申”。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起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要针对教学的重点,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以疑促思,以思促学。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引申,适当提一些创造性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②如果两个三角形能够拼成四边形,你能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③是否所有的四边形的内角和都可以“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来求得呢?如何“转化”?④N边形的内角和是否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试一试。⑤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较好地抓住求证的关键,寻找到解证的方法。这样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奠定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比如:在利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时,对方程x2 = x+3的求解所有学生都是将方程化为x2 - x-3=0,画出函数y= x2 - x-3的图象,观察它与x轴的交点得出方程的解。针对此现象,可以设问:“这样画图象麻烦吗?”“能否将它看成y= x2 和y= x+3两个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呢?”“你认为还有几种变化方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还可进一步提问“对于如x =x2 +3的方程有几个解?”就这样,把上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的升华,从而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4)问题应答要讲究课中的生成与变化。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课前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和预设有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或错误信息,并利用其指导学生学习。笔者在听课中曾遇到一位老师进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时,写了两道题目请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过了几分钟,多数学生准确地完成了练习,这时一位同学举手发言了:“老师,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当x项的系数、y项的系数和常数项是连续的整数时,这样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都是x=1,y=-2 。” 本节课的内容只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没有涉及解的规律。任课教师听了这一问题,看起来有些惊讶,他在备课时应该也没有考虑这一问题。但这位教师没有急于转变话题,而是充分抓住这个契机提出问题:“大家看这个规律正确吗?” “请尝试再写出几个并解出它?”学生马上编写符合这样条件的方程组来检验那位学生发现的规律,结果都是正确的。教师因势利导“如何验证这个规律?” 学生用代数式表示符合上述条件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一般式,并解得它的解为x=1,y=-2.这位教师的提问无疑是机智的,通过师生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2、尊重提问对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现代教学的基本原则。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提问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才能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具体实施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停顿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就马上要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思考时间,不可能回答好问题。到底停顿多长时间较合适呢?这要随问题的难度、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和已形成的学生能力结构中思维敏捷程度而定。通常对比较简单的铺垫性、过渡性的问题,或为了考查学生对某个问题熟练程度和反应速度的,停顿时间可以短些;对比较关键的问题或为了巩固复习而提出的问题,停顿的时间可稍长一些;对较重要的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思考较长一段时间后再叫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有时教师还可再等待一定时间,让学生的答案在大家脑子里回旋一下,然后再指定学生补充和评价,或转入新的问题。研究表明等候时间至少在3到5秒钟。这3至5秒的时间可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课堂实践表明,教师使用等待技巧,学生的回答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1、学生会做出更长的回答。2、会有更多学生自愿回答问题,3、学生回答根据分析性,创造性。4、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有所减少。6、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感明显增强。(2)注意提问的全体性。课堂提问应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不能为了教学顺利只问优生,而应使全班学生都积极参加到思考活动之中。一般情况下,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思考,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重要的问题,可多叫几个学生回答,回答以后,还可叫其他学生议论补充。这样做可使每位学生都认真思考,都必须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尤其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有助于提高他们发言的积极性。(3)及进行问后点评。及时的问后点评对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讲评时要遵循“表扬为主”的原则。对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有创见的回答应及时肯定,鼓励大家效法;对和教师预期的答案不同的回答,如确有道理也应该肯定;如果学生解答的根据待考证,可以作为不同理解,留请大家课后思考。教师应把注意力放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上,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根据课堂情况及时追问或补问。“这种思路可行么?为什么?——还有其他解题方法吗?——你能理解XX同学的思路吗?——你是怎么想的?能描述一下你的观点吗?——你能再解释一下,把意思说的更明白,更简洁吗?”通过一系列追问和补问,给学生实践思考,让他认清不同情况出现的答案,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3、营造和谐的提问氛围。(1)创设问题呈现的情境。问题的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题、探索求解。创设问题情境的最大优点是使学生更容易突破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展开。调查表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影响了课堂提问学生回答的外在表达的效果。有时仅仅是因为回答问题的学生紧张,就影响了课堂提问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想办法营造有利于提问的良好氛围。例如:在讲“黄金分割”时首先就问:“在舞台上报幕员或独唱演员为什么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在美术、摄影方面,为什么画家和摄影师都不把画的主体形象放在正中?为什么成年女士喜欢穿高跟鞋?”连续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背景联系起来,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2)合理应用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包括神态、眼神和肢体动作等,提问时教师应用非言语行为的最大优点在于把教师的问题和学生思维作答融于一体。一个好的问题应该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而非言语行为是激活思维火花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许多细小的问题都可以辅以非言语行为。例如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用眼神、微笑来表达期待,并不时地点头赞许,学生回答完毕,老师未评价先鼓掌(有时,如果教师正好在这位学生身边时,教师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以示赞许)。这对这位同学以后的学习会有多么大的鼓励啊!可能他从此会热爱数学这门学科,喜欢这位教师的数学课。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的实验说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可见,非言语行为在信息的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不是把学生带到教师预定的圈子里,求得一个预定的统一的答案,也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相待与鼓励,而是要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重要的还要指导学生会问。一方面:在教学中鼓励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层层深入,探求问题的本质。另一方面:面对学生繁琐的问题,教师要学会倾听,保持兴趣和耐心。认真地对待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解决的途径。善教者必善问,课堂提问是“问无定法”。归根结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以学生为重心,创设使课堂教学能有效开展的问题情境,将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一要技巧 二要简单易懂就可以了啊

课堂中师德问题的研究论文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教师师德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整体提高小学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改革在教师质量提升方面的中心环节。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未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提高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转变考核方式、鼓励创新教学、丰富教师活动、采取激励奖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重点介绍了如何采取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可程度越来越大。但是在物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捧远远大于精神,使得某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对待教育事业失去了曾经的高尚性或者说纯洁性,这些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出现素质低下甚至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现象,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但是受这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与警惕,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呢?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感想与建议。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从转变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开始。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本身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技能,还需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师风作为精神支撑,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那么,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什么呢?我认为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职业道德观念。

那么,教师要怎样做才能尽快转变自身职业道德观念呢?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这需要学校积极组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培训学习活动,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学习师德师风理论知识提供物质基础。例如,学校可以为每位教师定制多本教材参考书作为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督促教师将书中知识点进行记忆实践,强调在实践中掌握真知,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精神的升华,为此,我还建议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师德师风检查,提高教师对理论学习的重视。

其次,教师和教师之间应该多交流,针对本班级出现的典型学生事例进行探讨,根据师德师风要求商量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处理策略,也是对教师处理事物能力的考验以及将师德师风建设付诸行动的策略之一。

最后,学校要及时召开会议,要求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到的师德师风方面需要遵守的突出问题进行自我对照,及时发现和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努力将自己培养成教学素质和精神面貌多方面优秀的教师。

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完善制度建设中得到提升。

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到制度化、规范化的高度来建设,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步骤。因为,师德师风建设是涉及到全国教师素质的关键方面,只有提升到制度层面对其进行改革和强化,才能够在根本上保证建设实施的有效性。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首先,要完善师德师风评价制度,通过教师之间的投票评价评选最团结友爱、师德高尚的教师,将全校教师在思想品德上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每个等级根据学校规模都有固定的投票人数,如学校可以设定4个优秀名额,4个不合格名额,其余都为良好或者合格名额,其余人数规模的学校以此类推,从而在教师队伍当中形成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良好师德师风评价氛围。

其次,还可以在学生之中对教师的上课风格和品德品行进行调查、抽查,及时了解在学生心目当中最受欢迎的教师,促使教师在学生面前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相互渗透结合。

再次,学校还可以动员级部主任、思想政治部主任、教务处主任等中层领导形成师德师风监督小组,切实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落实到实处。

最后,学校还应该建立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箱以及开设举报电话,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家长、教师、校长甚至是路人,将教师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举报上来,为教师投票提供依据,并将属实信息登记到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给职业道德不明确,心理放松的教师以警示,督促其正确对待师德师风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建立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机制,也是督促新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奖惩并进是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的重要措施,也是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重视教师榜样的作用。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之一,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还告诉我们,教师也可以称为教师的榜样,在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榜样的力量,通过宣传优秀教师事迹、评选全国最优秀教师以及教学能手、优质思想课、优质心理课评选等活动,将隐藏在教师队伍当中优秀榜样发掘出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例如,“最美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的评选活动中,通过将教师的先进事迹在电视广播中宣传赞扬,以达到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目的。

树立优秀教师典范,不仅是对优秀教师作为的肯定,也是对优秀社会风气的推广,更是在每一名教师心目中形成一个需要学习的榜样和示范,又或者说是目标与追求,是给每一位教师心里播种了一粒师德师风建设的种子,只要教师以优秀的品德和切实的行动去灌溉耕耘,就会收获希望的果实。

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落实到教师职业道德的多个方面。

我国中小学生师德师风建设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多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其中爱国守法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更作为一名中国公民,要将热爱祖国、遵守法律作为严格约束自己的一条准绳来要求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热爱教师职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孜孜不倦、业精于勤、任劳任怨、追求卓越、无私奉献是一名优秀的教师的特点,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更是一名优秀教师不断攀登事业高峰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只有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不辜负广大人民的信任与尊敬,作出有良心有真心的业绩,才能够得到他人的爱戴和自我的心灵满足。

五、结束语

循规蹈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埋头学习的学生,只有饱含教学激情、热爱教学事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能力高超的人才,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该文将就一些平时教学生涯中常出现的现象,谈一谈师德在教育教学中责任心与爱心两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要想成为师德高尚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岗敬业。这是精神追求的两种境界:一是乐业;二是敬业。乐业就是兴趣,就是热爱;敬业就是使命感,责任心。怎样才算是爱岗敬业呢?就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认真备课上课辅导,认真批改作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10年的教书生涯使我充分认识到爱岗敬业是干好本行的前提,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其次,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怎样才算是爱护学生呢?就是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耐心教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师爱。师爱是人们对教师作出道德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构成师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人类爱的海洋中,师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而无私、高尚、纯洁的感情。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关系到年青一代的成长,尤其在德育工作中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1、良好的师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性格的形成

高尚的师德等于言传身教

对教师来说,他的言行举止,衣着仪表都对学生有着直观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运用的恰当与否也直接对教学工作和学生心灵产生性质不同的作用。好的言语是促进师生情感沟通的有利保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反之,则传递消极的信息,阻碍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作为教师来说不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保持自己高尚的师德,在平时生活中也要言传身教。记得大学实习期间,因为看着马路两边没有车就习惯性的骑自行车闯了红灯,不巧就被几个学生看到了,嘴里还大喊着“老师都闯了,大家也快跟着过去……”深刻反思学生说出的话,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平时的表现对学生也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

高尚的师德等于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与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老师的真正本领,不只在于会讲授知识,而更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与其他学科相比,教学更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唱的再好,英语教学效率也提高不上去。因此,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课堂教学氛围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有崇高的师德作为其必要的保证。

高尚的师德等于唤醒心灵

教师高尚的师德如一缕阳光,可以温暖学生的心房;如一泓清泉,可以洗涤学生的灵魂。每一个学生都是抱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他们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他们的愿望交给这些做教师的人。这种激情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里我曾经看了一个关于巴普里克这个孩子的故事,就是因为那位植物学老师的善于观察、鼓励与培养,使得这位从一开始就问题重重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一年比一年好,最终顺利的从农业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农艺师。由此可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被发现的潜能。

2、良好师德的激励作用

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很大。一个教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热情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的更新,作为教师应追踪科技前沿,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将教学内容时代化、信息化,保证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在备课时“吃透”了重点,“抓住”了难点,并形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技巧。教师孜孜以求,学而不厌,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必将给学生很大的榜样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兴趣。

重视学习,敢于实践

认真学习,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练兵千遍不如战场一日,只有不断让自己充电加码,先把自己的“半桶水”端满,才能有更多的知识给予可爱的孩子们。反之,教育教学也只是纸上谈兵、花架子、皮毛、背离重点。

严于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到了学校就应该把属于个人一切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学会合理地处理自己的个人感情,不将私人情感带入给孩子们教育的课堂中。言谈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应该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

提升素养,塑造内涵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重要的是塑造内在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意识地从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不断让自己向专业化逐渐靠拢,发挥自身专业和职业的鲜明特征。

3、师德教学中,做好后进生的关爱工作

对后进生,做为教师,更多给予学生的,是要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在这温暖集体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鼓励。都说“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教师一定不能对学生感情用事,厚此薄彼。这就要求现当代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为人师表,又要注重身教重于言教。由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特点,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最简单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多更优更全面的正面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做到言教、身教,并且身教重于言教。

4、结语

综上所述,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师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体现,除了必备的教学责任心外,还应把满腔的爱心溶入教学的课堂的课前课后。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播种信念,播种行动,播种习惯,播种性格,做引领德育工作的旗帜,做给学生指明方向的路标,帮助每一个学生收获金色的人生。

摘要: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主人翁责任感,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通过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使学生能够建立更加积极、正面、健康的思维,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

小学教师;师德修养;分析

教师承担着教育的'百年大业,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表率和榜样,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和引领者,所以说,教师的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一、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小学学生正在处于一个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对身边人进行不断的模仿学习,逐渐的对这个世界进行了解。在家庭中父母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在学校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严格要求自己,进而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小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一旦教师的道德品德有不良的表现,学生的这种白纸上就会显示出一种胡乱的涂鸦。其次,教师的品德修养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这不仅是影响教师的个人表现,还会对教师所教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一旦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理论却不具有一定的道德素质,虽然教师会带给学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对学生的行为素质有不良的影响,最终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教师的行为表现都是学生的指路标,会对学生的发展有严重的影响。如果教师具有良好品德,不仅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在教师的不断影响下,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最后,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要求学生做到一些事情时自己也要做到,首先作为典范,发挥榜样作用,学生在课堂中如果有一些不良表现时,教师应该用语言婉转相劝,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感动下改正自己的问题,进而学生能够在长期的熏陶下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

二、授业解惑,诲人不倦

教育是一项具有爱的事业,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是与众不同的爱,教师的爱是严爱也是慈爱,是一种不会想要回报的一种爱,这是一种无私的爱,这种爱是在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和使命上有所体现。

蜡炬成灰泪始干,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教师的人生历程写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都是带着爱心,用爱对待学生,用爱对待工作,不仅把工作当作工作,还将工作看作是一项事业,是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人才的事业,能够站在一个新高度,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教师能够将人们教育事业的发展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进而能够为成为一个人民教师而感到自豪和荣誉。教师不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能够遵守职业道德,乐于奉献。教师在用爱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不断的学习培训,进而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的探索教学方式,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进而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用爱来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在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给学生一些生活道理。

三、弘德育人,廉洁从教

廉洁从教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职业规范。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社会,对教师廉洁从教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守得住清贫,不在教育工作中从事谋取私利的活动,不从学生及家长身上谋取私利,真正能以身立教,以教淙恕

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树立廉洁无小事的廉政意识,防微杜渐。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在思想上要始终保持高尚节操,为人师表,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准绳;不利用教师职业便利向学生或家长索要钱物或者变相谋取私利,不向学生推销或摊派学习资料、用品并从中牟利,不动员、组织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并从中牟利;在态度上能平等公正的对待全体学生,不因为学生学习好坏、家庭经济基础好坏、父母社会职业和地位不同而歧视学生、区别对待。廉洁从教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校环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公平正义的情感体验,对老师产生一种信赖感,能增强老师教育教学的说服力、公信力、权威性和感染力,从而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其自身道德修养的养成,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强化教师师德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我国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学校应该明确教师师德培养的重要性,并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坚持贯彻下去。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师以爱进行德育教育策略[J].丁桂英.赤子(上中旬).2016(22)

[2]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研究[J].李德显.教育科学.2016(05)

[3]小学教师课程素养的现状调查[J].杨东燕,严U.基础教育研究.2016(17)

[4]简谈小学教师的素质构成[J].宋婧.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03)

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的思考

2、传统师德视域下青年教师师德养成

3、教育信息技术促进师德修养和教师专业发展思考

4、专业化背景下师德建设之协作精神的地位及培育

5、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6、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探究师德建设机制

7、谈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8、用责任终身追究制防治师德越位

9、以师德为基础建立良性师生关系探析

10、浅谈教师“师德”的重要性与塑造方法

11、探究师德与爱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

12、论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3、师德建设的价值与途径

14、加强师德修养重视非教学因素的研究

15、论走向教师幸福的师德修养

16、德性伦理学视域中的师德定位

17、从师德建设看教育生态的当代困境与应对策略

18、专业伦理视角下师德规范的新要求

19、儒家教育伦理与师德修养刍议

20、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机制研究

22、当前我国师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3、新形势下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24、论师德的特殊性与师德修养

25、当前我国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26、论当前师德教育的困境与超越--基于教师道德学习阶段性特质的反思

27、中美师德规范比较研究

28、廉洁文化建设引领师德建设的思考

29、基于师德及其核心要素发展模型的五类教师分析

30、高等师范院校成人教育师德建设

31、底线伦理视域下的师德困境及其出路

32、师德建设与权力行为的理性取向

3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师德建设

34、中美师德规范比较以及对中国师德建设的启示

35、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36、关于师德养成路径的几点思考

37、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师德建设研究

38、论师德的现代转型及其评价的新趋向

39、孔子的师德观对成就教师幸福的现代启示

40、远程教育高校以党建工作促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41、公共性视域中的师德建设探究

42、传统私塾教育中的师德理念窥探

43、浅析现代教育师德师风的不良现象

44、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举措

45、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探究

46、中国师德建设文本存在的问题及超越路径

47、孔子公正观对师德的启示

48、美国师德建设经验对我国师德发展的启发

49、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师德建设

50、基于《论语》师德观视角浅析对当代师德的影响

51、浅谈师德师风的建设

52、浅谈民族地区特色师德教育

53、中美师德规范文本对比研究

54、新时期师德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浅析

55、“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浅析

56、归因训练在教师师德培养的作用探究

57、论孔子师德观对当今师德建设的启示

58、教师伦理学视角下的师德建设优化

59、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师德培养模式的启示

60、师德建设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中的实效性研究

61、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升师德素养

62、当前我国教师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

63、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探析

64、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选择

65、陶行知师德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66、基于教师主体意识下的师德机制培育研究

67、关于生态文明社会下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68、略论当前师德建设的几种迷误及其出路

69、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70、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的生态价值、困境与破解路径

71、论现代教师的师德修养

72、师德师风建设的文化探求

73、结合陶行知精神探讨教师的师德建设

74、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75、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德培训策略

76、浅谈师德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77、试论师德修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78、师德评价科学路径的应有视域

79、“传道守正”的师德传统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80、消极性教师伦理的缺失与构建--对我国现有师德体系的反思

81、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82、教师师德修养浅析

83、论师德建设的教化、内化和制度化

84、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转型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5、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86、浅谈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87、加强学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88、对新媒体背景下师德建设实效性的思考

89、从孔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谈师德建设

90、试析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廉洁自律

1、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2、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3、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

4、论学校教育中的选择性尊重

5、品德课教材中公民宪法义务的文本研究

6、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7、用冰山理论指导工学结合实践

8、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9、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10、学校德育空间研究

11、苏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个案研究

12、“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13、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内容与途径探析

1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5、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1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17、关怀理论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18、儿童同情丧失与学校教育

19、非连续性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维度

20、课外体育俱乐部--职校“问题学生”转化的有效阵地

2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消费教育研究

22、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

23、青少年道德发展环境的研究

24、文化转型:高职院校技术文化的构建

25、中职生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及对策

26、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

27、课程内涵及在德育中的方式研究

28、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9、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30、高职院校新生和毕业生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31、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32、舍勒人格思想研究及其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

33、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及其道德后果

34、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

35、满园春色更待绿叶衬

36、试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37、对近三年来“UPI”量表普查中“想轻生”新生的分析报告

38、“公共参与的限度”公约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建构

39、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40、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

41、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42、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43、重拾节俭教育

44、中职生“文化休克”症探因及消解对策

45、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46、社会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

47、职业学校和谐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4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

49、终身道德学习:道德人的培养路径初探

50、论“公共人”的培育

51、浅议如何处理和避免学生“不尊敬”事件

52、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

53、道德视角下农村儿童闲暇生活的质化研究--以新乡A小学中高段学生为例

5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55、学校里的病态竞争与道德教育

56、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57、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

58、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59、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60、从心育入手,抓好职校新生入学教育

61、以绘本为媒介实施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

62、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品德培育

63、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64、公民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班会研究

65、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6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67、对话式德育课堂的`研究以“品德与生活”课堂为例

68、“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69、让游戏替你说话

70、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7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72、儿童休闲的缺失与弥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

7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74、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问题学生的转变工作

75、中职学生习得无助状态的成因表现及教育对策初探

76、分数崇拜与学校德育

77、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78、和谐校园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性思考

79、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80、小学品德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叙事研究

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2、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增强中学德育实效--以福建师大附中为例

3、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4、中学历史道德教学实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6、美国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践图景理论脉胳及其启示

7、浅谈中学物理课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8、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9、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对德育的功能

10、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的研究

11、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

12、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学乒乓球文化的育人功能s

13、浅议中学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培养途径

14、“明礼修身”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15、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6、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的实践与思考

17、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18、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19、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

20、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22、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23、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24、积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中学德育新观念

2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6、关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调查--以武汉市弘桥中学为例

2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2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29、以礼仪立德树人的实施策略--以广东省始兴县城南中学为例

30、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31、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

32、环境育人建设绿色文明校园--陕西省宝鸡中学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纪实

33、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34、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35、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36、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幸福能力的培养

37、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38、媒介对初高中德育教育影响的对比研究--基于Y中学的调查

39、“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0、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模式创新浅谈

41、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42、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3、浅谈学校德育的“无形”与“有形”

44、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45、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46、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47、对中职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48、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深化开展策略研究

4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50、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51、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的策略探索

52、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53、新课改视野下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54、让雷锋精神之花在中学校园美丽绽放

55、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56、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57、浅谈乡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态体验

58、中学德育的全时性思考--以耽美文化的挑战为例

59、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60、如何实现中学德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元对接

61、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62、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以德育人的校长徐超

6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64、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65、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66、浅析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7、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6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69、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70、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71、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

72、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3、也谈学校德育的理论指导问题--以华山中学为例

74、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新特点

75、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76、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77、利用漫画试题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8、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79、让德育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80、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手段初探

81、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82、斯洛特道德情感主义对中学德育的启示

83、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84、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85、提高思想品德课复习的课堂实效

86、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87、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88、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反思与探索

8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90、初中生自我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91、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92、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基于师生主体差异的分析

9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融入非智力因素

94、如何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发挥至极致

95、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96、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97、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98、浅谈如何对高年段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99、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100、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10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学校发展、提高、进步的关键所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师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师德教育》

【摘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良好氛围中,在我校广大教职工为学校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工作过程中,学校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教师良好思想品德修养放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学校发展、提高、进步的关键所在。我认为,师德的培养应当从教师的本职工作做起,从工作的点点滴滴来体现。

【关键词】教师师德;教师综合素质;教师思想品质

1 热爱、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蜡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2 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技术人材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爱生如子。而我们今天强调师德教育,绝不是刻板的师道尊严,而是一种品德、一种修养、一种人格的魅力。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因为爱是教育的润滑剂。

3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将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师德素质的提高,将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中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通过我们的榜样作用、良好的师德、表率作用来影响、培养、教育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成材,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而在学校,学生唯一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人就是教师。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到20岁之间,属于青年的初期和中期,而这一时期是学生人生的关键时期。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帮助他们渡过人生的这一特殊时期。而在这一重要阶段,教师的师德、教师的表率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受教育者文明程度的特殊使命。所以,教师提高个人素质是关键,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4 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博闻多识,广泛涉猎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积累和拥有的知识越多,那么他课堂教学内容越充实,就越吸引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我们愿意承载这份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传授给学生。

5 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