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援非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中国援非论文文献

在中国外交的整体布局中,发展中国家是基础,非洲是“基础中的基础”。我国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郑重宣布中国永远做非洲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为中非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一,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真朋友最可贵,中非传统友谊弥足珍贵,值得倍加珍惜。第一,国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而发生变化。第二,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倡导者,更是积极实践者,中国致力于把自身发展同非洲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非洲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发展机遇同非洲发展机遇紧密融合起来,真诚希望非洲国家发展得更快一些,非洲人民日子过得更好一些。第三,加强中非合作友谊,我们讲一个“亲”字。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通过深入对话和实际行动,获得心与心的共鸣。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发展应该更多面向人民。第四,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中国和非洲都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相互认知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中方坦诚面对中非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加以妥善解决。中国援非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关系,不干涉所在国的内政,尊重所在国自己选择的政治制度。

哪有时间给你写1500字,中国援助非洲是没有条件的,大多数都是无偿的,或是贴息贷款。西方国家是有条件的,比如购买他们的武器,或是跟他们站队,或是在当地驻军。你可以从这两个不同之处展开论述,没什么难得。

通俗说,自己人民都吃不饱饭的还去帮助“敌人”。这是外交上的颜面而已,好比中日关系那么复杂。媒体上还是把手言和,其下刀锋相对。国际援助是每个国家都会有的。但是并不是一个饼分他一半。日本地震我们得帮,中国地震日本也哀。但其实大多是表面现象而已

1、援助理念

中国将非洲当作重要的合作伙伴,秉承平等互利原则,将对非援助视为双向合作。而非洲在西方眼中是"失败国家集中地"和“"不稳定的源泉”。

西方对非援助总是"高高在上”, 认为他们代表了人类最高道德规范并倾向于怜悯他人,对自己的政治经济体系有着极大的信心,因此对非洲国家颐指气使,提出各种要求和附加条件。

对非援助是中国”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合作与支持,而不是“施舍”或“恩赐”。儒家思想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尊重并相信非洲国家有权力和能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非洲的发展不需要”导师”;

而是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伙伴。西方国家的对非援助是”民主援助”,忽视非洲的实际国情,脱离了非洲的实际需要,因此效果大打折扣;中国的援助则是”民生援助”,因其较为理性务实而使中非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

2、援助政策目标

著名国际关系学家摩根索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对外援助,本质都是政治性的,其目标都是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非洲进行援助都不是单纯出于道义的行为。首先,西方国家提升对非关系是出于各自特殊利益的需要。

美国认为处理好非洲事务有助于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日本、德国加大对非支 持力度意在提高其战后国际地位,寻求非洲支持其“入常”; 其次,西方国家对非洲进行援助是看中了非洲的丰富资源,希望借援助来加强对非洲的控制,抢夺战略资源;

再次,西方国家对非洲提供援助旨在保护本国安全利益。西方国家认为长期的贫和战乱使得非洲已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对世界的稳定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西方把非洲作为其推行"民主” 理念的重要目的地,使非洲尽星按照自已设定的既有模式发展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尽管我国一直宣称,中国无偿对非提供援助,不同于西方国家带有极强的目的性,但中国也有自己的利益考虑。中国与非洲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双方通力协作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增强国际影响力。

此外,对非援助可以换取非洲的战略资源,开拓非洲的广阔市场,带动产品出口和对外投资,从而促进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开级。

3、援助执行与管理西方国家,尤其是DAC成员国已经建立起-套完整的、成熟的援助管理和运行机制。为保证援助政策的效果,发达国家除设立各种高层决策机构外,其援外事务均由独立机构负责,其中以美国国际开发署和英国国际发展部最具代表性。

目前我国对非援助主要由教育部、卫生部、农业部和商务部分工负责。各部门分别负责自己领域内的援助项目。其中商务部是制定外援政策和规划、组织和实施外援项目与技术合作的主要部门。

在商务部内,针对对非援助的下属部门主要有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西亚非洲司和对外援助司。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的援助管理执行机构结构混乱繁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扩展资料: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

一、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中国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中非贸易全面综合平衡发展。可以帮助提高非洲民众的生活水平,并且有助于一些非洲国家控制和缓解通货膨胀。

二、拓展相互投资领域

在中非合作论坛带动下,中国对非投资快速增长,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与此同时,非洲对中国的投资也日渐活跃,一批非洲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发展壮大。        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起到了明显带动效应。

三、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很多非洲国家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中国重视支持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援助、工程承包、投资合作、扩大融资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兴建住宅、公路、桥梁、铁路、机场、港口、通讯、电力、给排水、医院等基础设施,对非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参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要求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保质完成项目建设。

四、帮助提升民生水准

完善公共设施、解决粮食问题、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外债负担等,是关系到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民生问题。中国十分关注非洲的民生发展,帮助非洲国家建设公共福利设施,提高农业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并积极开展对非减债、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

参考资料来源:环球视野-外媒:中国援非模式西方难以企及

援非论文参考文献

一、话题设计: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个为人处世的问题,这就需要“沟通”。沟通可以在“自我”与“他人”之间演绎出多姿多彩的生活;它展现的是交往的过程、情感的聚焦、利益的取舍,思想的撞击……面对这一人生课题,你或许有过切身的体验,领略过其中的幸福与欢乐、苦闷与彷徨,而产生心灵的冲动与震撼;你或许有过思索与探究,进发出洞察的火花,形成独有的见解和发现;你或许有过情感与理智的交汇,酿成富有诗意的憧憬和遐想。引发许多的感慨……请你打开思路,从生活与思想的积淀中,撷取有意义的题材,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二、话题分析:“沟通”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有关“沟通”的题材,应当说比比皆是,这不是一篇有难度的作文。同学们只要认真回忆和思考,是不难找到材料的。还要注意把握住“沟通” 的含义,就可以写出一篇优秀的考场佳作。友情提示: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三、写作角度:1、从小处写,可以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叙写有关“沟通”的故事:可以讲述同学之间通过坦诚相待,消除彼此间的误会;可以讲述与家人之间的通过静心交流,填充年龄间的代沟,实现零距离的接触……借此告诉人们沟通的方法。2、从大处写,可以写国内国际有关“沟通”的故事:可以叙述古代郑和下西洋,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也可以写当今世界援非小组的文化沟通,朝核会谈的政治沟通,欧盟保持一个声音说话的经济沟通等,从而表现“沟通”的必要性、重要性。3、从创新角度来看,分解“沟”和“通”,诠释其本意,可以写大禹治水,可以写开凿大运河,甚至写通讯,写网络都是一个很好的写作角度。还有写人与兽之间的沟通4、从反面的角度看,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由于缺少沟通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造成心情不快、气氛紧张,以及出现不和谐音符等。比如夫妻间由于缺少沟通,造成摩擦不断,甚至离婚;父子、母女之间,由于缺少沟通,致使代沟越来越深,甚而由于不理解而出逃,或自杀;师生之间由于缺少沟通,学生产生厌学、孤独等心理疾病,致使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业滑坡、逃学,甚至存心捣乱等。四、素材提供:1、名人名言:⑴ 一个人的成功也是他人际关系的成功,与人协作也就是认识别人的价值,借用别人的价值,哪怕是在最纯粹的理论领域,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松下幸之助)⑵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⑶ 精神的沟通用不着语言,只要是两颗充满着爱的心就行了。(罗曼·罗兰)⑷ 只有打算开诚布公的人们之间,才能建立起心灵上的交流。(巴尔扎克)⑸ 不是血肉联系,而是情感和精神的相通,使一个人有义务去援助另一个人。(柴可夫斯基)⑹ 最能施惠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和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话语,同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富兰克林)2、典型事例:⑴ 1932年,美国经济濒监崩溃,胡佛政府对大萧条已经束手无策。当时,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了。3月12日,美国待千家万户通过收音机,听到了新总统罗斯福的声音。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罗斯福用人人懂得的词句和比喻,把工业经济的复杂结构讲得一清二楚,娓娓道来全国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让经济大萧条中丧失希望的美国民众觅到一丝曙光。这次壁炉前的讲话通过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扩音器,传遍了整个美国,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炉边谈话”。自此,听总统的“炉边谈话”成了美国人民的固定节目。罗斯福正是通过这样开诚布公的倾心之谈与民众进行了沟通,将民众的信心重新鼓舞起来;美国在罗斯福的领导下,迅速地走出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在美国人民心中成了比上帝还受欢迎的人。⑵ 1940年12月,希特勒的铁蹄践踏了大半个欧洲,波兰、荷兰、希腊、比利时全部沦陷,法国的马其顿防线丝毫没能阻挡日耳曼的战车。在希特勒的疯狂入侵下,法西斯已将英军逼得山穷水尽,眼看最后一块土地也要成为德国人的地盘了。一封英国首相丘吉尔致罗斯福的亲笔信坐着专机飞抵加勒比海上正在休养的罗斯福手中。信里说,英国军用物资十分短缺,却没钱采购补充,国库存款只剩下20亿美元。请罗斯福在宪法许可范围内想个办法,防止英国继续沉沦,变得“一贫如洗”。然而,眼下罗斯福想帮忙也不行,美宪法规定:不向交战双方出借、出租和出售军用装备。美国国内更是反战情绪强烈,不愿战火延伸到大洋这边的美国国土,孤立派、干涉派难分高下,大学生致电总统:“别让美国参与战争!”为了消除普遍的孤立主义情绪,罗斯福再一次发表了“炉边谈话”,他说:“你的邻居家着火了,而你家有消防设备,你是愿意先把消防设备借给邻居把火扑灭,还是等火蔓延到你家再去救?”多么简单而形象的比喻!美国人民立即与总统站在了一边,1941年3月,众议院1776号法案即举世闻名的“租借法案”在公众的支持中通过了。从此,二战局势开始扭转,希特勒的日子不好过了。经典的沟通使整个世界变成了另一个样子,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取得最终胜利。

1、援助国与受援国的关系。

西方国家在援助国和受援国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单向依赖的、具备等级和从属性质的关系;而建立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的中非发展合作则力图在合作双方之间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中国的援助一般是由非洲合作方主动提出所需要的项目清单,而中方则基于项目可行性、资金需求额和能否促进中国国内行业发展等角度来选定项目,然后在双边建立共识之后再签订合作协议。

2、统一的援助机构问题。

西方国家模式大多由一个统一的国家援助机构来执行,如美国国际开发署和英国国际发展部等。这些双边援助机构与国家外交机构平行工作、相互支撑,研究项目和援助项目的人力资源等投入都比较充足。

中国的援助并没有统一的援助机构来执行,而是通过几个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银行之间的协调机制来推进。

3、援助与国际政治经济治理结构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西方援助只是对援助事宜的具体规范,实质上却是战后所形成的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结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双边援助体系又得到了欧美所主导的世界银行、各大洲际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多边援助方面的支持,早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封闭的规范和范式。

中国的援助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支持,但因为游离于西方国家援助体系和规范之外、自成一套,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批评而难以提出系统性的反驳意见。

4、方案援助与项目援助之争。

西方援助中援助方案援助或领域援助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一个援助方案大多包含着很多个细分的援助项目,力求在节约资源的条件下达到最优的发展效果。

中国援助则侧重金融先导工作,多实行俗称为“一揽子”的模式来执行合作,具体来说就是由中方拟定对某国一段时间内援助和合作项目总的资金支持额度,即“一揽子”,然后由非洲国家和中国承包商协调投入项目,列入“一揽子”当中,再争取双方政府的同意。

5、对外援助和受援国政府的关系。

西方援助近年以来一直强调受援国的自主性,但是脱胎于支持殖民地发展的援助仍然强调双边援助机构和NGO的作用,往往忽视受援国各级政府的作用。援助国采取“有条件的援助方式”,要求受援国接受附加条件,在某些领域进行改革,这本身就隐含着对受援国政府的不信任。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中强调双边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机构和公司大多不直接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商务部等机构还为受援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加强他们治理和服务受援国人民的能力。

6、“软基建”与“硬基建”之争。

西方援助国为非洲各国援助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并提供了大量的相关贷款。西方国家提供所谓的“软”基建,主要指的是如法律法规、商业规范和人力资源等非物质性的基础设施。

中国对非援助自1990年代以来则一直将重点放在硬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道路交通和公共设施等,大量的中国基建资金和力量极大地改善了整个非洲的基建水平,促进了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7、援助与工业合作项目的关系。

西方援助国在早期也非常关注非洲地区生产性领域的建设,为地区内的国家建设了一些工厂,促进了经济增长。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推进,这些工厂因为管理机制不力和技术水平低下而逐渐失去竞争力,这一现象引发了国际发展研究的反思。

中国的援助为非洲合作方提供了大量的生产性领域投资作为“工业援助”,如近期提出的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帮助非洲国家实现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工业化,促进了经济增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驳斥西方对中援非四种非议 中国决不是掠夺资源

百度百科—中国的对外援助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今年2月首次确诊以来,截至8月11日,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国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已经导致1013人死亡。1

这样严重的疫情不但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牵动着广大群众的心。然而,在这本该全人类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埃博拉的时刻,偏偏流言四起。

有人宣称:“埃博拉根本不存在,它根本就是白人或是当地政府的阴谋,是这些恶人盗卖人体器官、诈领抚恤金的幌子。”更有甚者认为瘟疫本身就是外国人散播的,因此拒绝外国医疗人士的进入。

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市郊,妇女为死于埃博拉病毒的亲属痛哭

那么,埃博拉病毒真的是“白种人的阴谋”吗?

埃博拉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1976年首度在非洲扎伊尔北部和苏丹南部出现,此后又先后出现在加蓬、刚果、科特迪瓦、乌干达等热带国家和地区。

埃博拉感染人体后,发病快,症状剧烈,死亡率高。临床以发热及出血为主要特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肌痛、出血、皮疹、肝功能和肾功能损害。

埃博拉病毒呈长条状,传染能力极强

鉴于其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危害巨大,而且,暂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第4级病毒,相关的实验操作要求必须在高度安全 的BSL-4 级实验室中进行。

根据病毒抗原性的差异,埃博拉可分为四种不同亚型:扎伊尔埃博拉 (EBOV—Z),苏丹埃博拉(EBOV—S),科特迪瓦埃博拉(EBOV—C)和莱斯顿埃博拉(EBOV—R)。不同亚型毒力 不同,ZEBOV毒力最强,人感染死亡率高达88% ;SEBOV次之,致死率约为50%;CEBOV对黑猩猩有致死性,对人的 毒力较弱,致病但不致死;REBOV对非人灵长类有致死性 ,人感染不发病。2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研究认为,该病先在动物中流行,然后传染给人类。不幸的是,野生动物的肉往往是这些地区生活在森林中人们的主要蛋白质来源,因此食肉者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埃博拉病毒。另外,非洲居民对葬礼非常重视,死者下葬前必须清洗排泄物,并且还有与死者密切接触的行为,所以第一代病例死亡后,传统葬礼的习俗为该病传播创造了便利条件。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埃博拉的感染者女性略多——根据当地传统习惯,妇女护理患者、处理尸体。

西非的医疗设施不甚完善

埃博拉病患

病人或动物的血液及其他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 (如尿、粪便)等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以通过接 触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特别是血液,排泄物及其 它污染物)而感染。病人自急性期至死亡前血液中均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时,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容易受到感染,病人的转诊还可造成医院之间的传播。

这也使得医护人员很容易成为埃博拉病毒的牺牲者。研究表明,临床医务人员、实验操作人员是埃博拉病毒的主要高危人群,曾有报道,医护人员感染者占患者总数的25%。3

医务工作者处理尸体

莫杜飞.科尔生前所在的康诺特医院

2014年8月13日,莫杜飞.科尔(Modupeh Cole)医生在位于凯拉洪东北部城镇的由无国界医生建立的埃博拉治疗中心不幸逝世,享年56岁。就在两周前,另一位首席医生,在塞拉利昂东部带领人们与埃博拉进行抗争的病毒学家舍克.汗(Sheik Umar Khan),也因感染埃博拉不幸逝世。4

尽管如此,各国政府和医疗人员,仍然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西非伸出了援助之手。2014年8月16日,第24批医学专家援助几内亚医疗队从首都机场出发,奔赴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肆虐的西非几内亚,他们将执行为期两年的援非医疗任务。

看到这里,让我们回过头来解答文初的问题:埃博拉真的是白种人的阴谋吗?

答:不是。

第一,这种病毒从1976年发现至今,已经有了38年的历史,一方面肆虐非洲,另一方面为了研究病毒、传播途径、侵入机制、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各国政府、科研人员和世界卫生组织都付出了极大努力。倘若这种病毒真的是被编造出来的,幕后黑手要有着怎样庞大的势力才能收买全球人一起说谎?

第二,这种病毒感染后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皮肤,黏膜脏器的出血,在很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但是以肝脏、淋 巴组织最为严重。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最显著的特点,可见小包涵体和凋亡小体。假如这种病毒是“盗卖人体器官的”,为何病人会出现这些症状,器官坏死不是违背“盗卖器官获利”的初衷吗?

第三,如果这种疾病真的是“外国人”散播的,为什么外国还要援助非洲,以至于出现那么多的牺牲者?

中国护士照顾非洲病人

埃博拉的防治,不仅仅是医疗人员和政府的事,更是每一个人的事。谣言不但会加大埃博拉的治疗困难,而且可能会导致埃博拉更大规模的爆发。在这种时刻,科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塞拉利昂当地红十字会编出来的埃博拉科普歌,歌词一开头就是“埃博拉是真的”。希望这样的努力能化解流言,减少误解,使更多的人团结起来,为埃博拉防治贡献力量。

---------------------------------------------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西非埃博拉病毒病最新简报,,;

2,许黎黎, 张连峰. 埃博拉出血热及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1, 21(1): 70-74;

3,张文生, 李学军. 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15): 2856-2857;

4,果壳网,塞拉利昂又一位“埃博拉”医生逝世,,。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作者:拓跋黑

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现状及传播策略研究分析

引言: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中非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本文是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现状及传播策略研究,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目前已经传播到了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本文论述了中医药在非洲主要国家传播的历史、现状、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中医文化;非洲;传播策略

1 中医在非洲发展历史及现状

第一,中医在非洲的传播历史悠久。非洲为世界第二大洲,总人口约11亿。历史学研究表明,中医和非洲交流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朔至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但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比其他地区相对落后,诊所数量、从业人数都相对较少,非洲国家对中医药的管理缺乏成套法规条例,医学教育也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中医师多由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培养。

第四,中医药服务广大非洲民众,巩固了中非传统友谊。疟疾和艾滋病是整个非洲地区面临的重大政治、社会、经济、医疗问题,帮助非洲国家解决抗疟、防治艾滋病问题就是对非洲人民最有力的援助。多年来,中医药充分发挥在防治重大传染病领域的独特作用,帮助非洲国家抗击疟疾、试治艾滋病,为中国在非洲国家赢得了最广泛的民众基础。在50年援外医疗工作中,有部分中医师在任务结束后被派驻国邀请留下继续从事医疗服务,有些已成为外国政要的保健医,充当了中非外交独特使者。

2 中医药在非洲传播的机遇

第一,国家的重视与支持是开展中非中医药合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央对中医药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国务院专门颁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推动中医药全面发展的任务。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支持中医药发展作为单节列出,作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中医药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符合中医药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政策措施。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政策为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中医药自身的特色优势为中医药对非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发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倡导与推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身心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在这种趋势下,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顺应了世界医药市场的新需求,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非洲国家的普遍重视与支持。 第三,非洲国家特有的社会发展环境使中非中医药合作面临广阔发展空间。非洲是人类繁衍最早的大陆之一,在生存过程中,形成了包括传统医药在内的“本土知识”,并世代相传,沿袭至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个因素使得中医药在非洲国家接受程度较高,因而中医药在非洲具有比在西方国家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非洲绝大部分国家经济水平低下,现代医学治疗的高昂费用让许多非洲人民难以负担,简便验廉的传统医药治疗方式成为许多民众唯一的选择。

第四,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中非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以南非为例,作为世界上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南非约3000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其中130余种植物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领域,这是传统医药文化得以延续的物质基础,也为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非洲民众提供了治疗疾病的现实选择。

3 中医药及文化在非洲的传播策略

第一,增设中医药援外中心。据援外医疗队了解,目前受援国民众不仅对针灸重视,对中医药治疗需求也日趋增加。建议设立中医药援外医疗队,增加中医师数量、提高中草药使用率,以促进更多中药产品走向非洲。同时,建议在非洲的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等国,建立中医药中心,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中医、针灸、推拿、养生等全面中医药服务或针对各国不同情况提供抗艾滋病、抗疟疾等专科专病医疗服务。

第二,制定专门的中非中医药合作国家战略。鉴于非洲在中国外交和经济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建议从国家整体战略角度出发,从国家层面尽快制订中非中医药合作战略,对现有重点项目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第三,以非洲国家的需求为导向,分步实施,先在尼日利亚、坦桑尼亚、马拉维、马达加斯加等已经有意推动复方青蒿素清除疟疾技术方案的国家,选择研究区域,研究总结出适合各自特点的快速控制和清除疟疾模式,从国家援外经费中列项给予支持;成立中国-非洲疟疾防治研究中心,构建国家复方青蒿素援非抗疟协同创新机制,建立一支能够长期坚持本领域研究的专家队伍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2]刘保延,邓良月.世界针灸[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谭雅昕.浅析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策略及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9).

[4]陶林,张宗明.论中医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突围[J].理论月刊,2015(3).

[5]王尚勇.中医药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现状(上)[J].亚太传统医药,2006(08).

[6]张其成,刘理想.中医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N].中国中医药报,.

国际援助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 发布时间: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制定和完善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 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 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1993年0.4%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 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 发布时间: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制定和完善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 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 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1993年0.4%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 在东盟经济部长第26届年会上,一致同意把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间,从原定15年缩短为10年,决定在2003年1月1日,把东盟内部工业品、农产品的关税降到0.5%。目前,亚太地区的“成长三角”,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补充模式进展比较顺利。 为了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1995年2月16日,亚太经合组织举行高级官员“特别”会议,讨论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远景,并为今年11月在大阪召开部长级会议和第三届领导人会议准备议事日程,同时起草在2020年以前实现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行动计划”。参加会议的官员一致认为议事日程应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和技术合作两部分组成。会议同意成立一个私营企业协调组。 (四)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 90年代是以微电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为中心的高新技术、继续加速发展、而且日趋走向实用化、产业化的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国际化分工的深化,产品质量性能的不断提高,产品种类、规格的不断变化,产品的生产同期将大为缩短。由于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必将促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国际间的相互依赖和渗透进一步加深,从而推动国际商品范围和贸易量的不断扩大。使商品生产的内容、形式以及组织等方面都将发生变革。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新技术联在一起,使国际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为减少,而技术、知识密集度却大大提高。由于社会消费需求向多样化发展,通过商品交换,促进行业内部贸易的发展。 (五)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 进入90年代后,跨国公司发展尤为迅速,并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有1.2万家,控制着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40%。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将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活动。制成品贸易,特别是高技术贸易和资本货物贸易在跨国公司内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中,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同一行业内部的双向性国际商品流动发展很快,并成为贸易效益的主要来源,据1992年有关部门的调查,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60%,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45%。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更为困难。为了绕过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为了有利于降低研究、试制、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从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已开始走向无国界化,但是直到近几年,大企业间缔结国际战略联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发展。跨国公司联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国的不同优势,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共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一)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 进入80年代后,服务贸易正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额从1982年的4050亿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亿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1.5倍,同期,世界商品贸易额只增长1倍。1993年,世界商品贸易额比上年减少2%,而国际服务贸易额却增长3%。在国际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和旅游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通讯、保险、广告、技术、租赁、管理等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尤其是高技术产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断增加,其商品也越来越趋向于服务密集型。 发达国家的经济越来越“服务化”,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约占3/4的份额。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在电信、数据处理、银行、保险等新兴服务项目中具有明显优势。世界许多国家出于自身的经济安全考虑,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主义政策,普遍构筑了贸易壁垒,对美国服务贸易的扩大构成强大的威胁,因此,几年前,美国就向关贸总协定提出要求解决服务贸易的问题。乌拉圭回合经过多年的谈判,终于达成服务贸易多边框架协定,规定缔约方所承担的一般义务与纪律,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国民待遇、发展中国家的逐步参与、市场准入、解决争议等条款。服务贸易多边框架的制定,是关贸总协定在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将使缔约方对服务市场的保护与多边谈判,加强人员交往与信息流通,特别是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数据处理、咨询、广告等服务行业的贸易逐步自由化,有利于加速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环保产品风靡全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大大增强了世界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人类健康无害的绿色食品、绿色冰箱、绿色空调、绿色电脑、绿色汽车等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明显上升,从而推动了电器、能源、建筑、石化等工业部门的变革,防治污染、节能、信息服务等将形成一个新兴的庞大产业。北美、西欧的环保技术已占据国际市场的60%,据西方7个工业国的调查,抵制非环保产品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79%,这表明绿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主导地位,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为了解决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1993年12月15日,在乌拉圭回合的贸易谈判委员会议上,通过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决定起草一份贸易与环境的工作方案,并制定有关贸易与环境措施之间增强相互作用的规则,监督用于环境目的的贸易措施,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措施。随着国际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国际援助和国际投资中,环保工程倍受重视。当前,许多国家不仅陆续推出严格的环保法规,而且在进出口贸易中,无论是工业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大都制定“环保产品优先”的原则,美国克林顿总统明确提出:对环保产品要制定出口优惠政策;欧洲联盟已制定“绿色输入”政策;东盟国家决定对环保产品征收低关税;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国际贸易方式正处在变革中 (一)无纸贸易逐步盛行 无纸贸易(简称EDI),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代替传统的纸面单据进行贸易活动,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讯网络,在商业伙伴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和处理,以实现买卖双方交易的目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利用EDI,可以大量减少甚至消除在传统贸易过程中的各种纸面文件和单据,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简化工作程序,这不仅能加快信息的反馈速度,可及时得到大量的商业信息,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于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可提供更有利于企业的贸易机会和条件。 无纸贸易始于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扩展到国际贸易领域。从1992年开始,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报关都采用EDI;日本结合EDI的应用开发了“战略信息系统(SIS)”;韩国也建立了EDI服务系统——韩国贸易网(KT—NET);我国政府已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委员会”,负责推动EDI的应用工作;联合国也提出了应用EDI的贸易服务促进项目——ET2000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正在制定有关EDI应用的国际法,为EDI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使用创造条件。 (二)管理贸易发展迅速 管理贸易具体讲是指一国政府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和国内外政策需要出发,对外贸活动进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预。对国际经济组织来讲就是对国际经济的协调管理。 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国家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有关国家出于经济利益的相关性,都认识到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十分必要。发展中国家通过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家电、服装、电子等商品,已开始与发达国家争夺国际市场份额,发达国家为了保护传统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不少的管理贸易措施;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各区域经济集团为了保护区内市场,在逐步拆除妨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的同时,对外实行排斥,使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集团之间的非公平垄断竞争和矛盾加剧,非成员国也感到自己的贸易空间在不断缩小,为了扩大出口,保护市场,需要加强对贸易的单边管理和与集团之间的贸易协调管理;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既需要采取自由贸易,消除对外经济扩张的一切限制,同时也需要借助国家干预外贸来提高竞争力,以保护某些产业免遭外国垄断组织的侵害,因此,90年代管理贸易将得到迅速发展。 五、发展对外贸易的几点思考 9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总趋势,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其机遇主要是:1.有利于扩大出口。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标志着国际市场需求的稳步扩大,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扩大出口。2.有利于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在国际贸易中,制成品特别是资本货物(电器、非电气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高新技术、信息、智能等“软件贸易”占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这有利于我国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发展制成品的出口。 其挑战主要表现在:1.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障碍,而且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2.增加了我国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难度,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我国的竞争对手。 为使机遇变成现实,充分利用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我国应采取下列措施: 1.实行全球性的信息战略。建立健全全球性的行销网络。在世界各地寻求市场机遇,推动外贸活动的开展。 2.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特别要对无污染、附加值高、轻型化、多功能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产品加以扶植,并作为经济发展的策略工业对待。 3.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我国企业应跳出传统行业的单一产品生产框架,踊跃涉足其他新的领域,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参加跨行业的竞争。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为了绕过对方的贸易壁垒,可以输出劳务,承包工程,以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开展跨国、跨地区经营,采取在东道国(地区)投资建厂、合资办厂、收买股份、兼并等手段,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要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发展跨国战略联盟。 4.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加强法制,改善投资环境。 ★●以上由jrliu78整理 转载须注明●★

我有,发给你吧。是pdf格式的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思考林正平①摘 要:美国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冲击。在此背景下,审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现阶段,坚持改革开放,稳定国内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坚持发挥政府调节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积极参加国际合作等举措,都将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改革开放;新兴市场国家;政策主导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768(2008)12-0017-05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告诫全党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最近美国经历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全球最大的金融危机,对国际市场造成的严重冲击和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我们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审视这场危机的起因、过程、负面效益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冷静观察,认真应对,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应对危机中着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负责任地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我们应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践行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发,继续推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一、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症结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跨越国界流动。具体包括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投资跨国化、金融全球化,其中贸易、生产的全球自由化是全球化的基收稿日期:2008-10-11作者简介:林正平,男,福建中诚信信用评级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国际金融危机专栏18础。由于经济运行日益以金融活动为中心,以金融关系为纽带,所以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并成为全球化新的主导动力;也因此金融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三者之中的主导力量。在这样特定的新国际环境中,美国为挽救经济推行了一种借钱消费的经济增长方式,利用美元霸主权地位和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滥用金融衍生品。在无力监管的情况下,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诱导人性的贪婪与投机,在消费模式上,从以收入为基础的储蓄模式向以资产为基础的储蓄模式转变,不断扩大消费信贷,带来了大量的透支消费和高负债;金融职业道德上,高薪激励离开了合理边界,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无限制地放大,大搞金融冒险,设计的金融产品无限延长了信用链,不断升高虚拟性,信用关系高度复杂化,产权关系越来越模糊,可控性越来越低,风险性越来越大。特别是危机已经开始扩散,如花旗、美林、瑞银等大型金融机构出现巨亏,市场流动性骤减,还继续推出金融资产违约保险。所谓“信用违约互换”(CDS),这个产品说是保险,但担保对象不透明,已经看不到其价值所在,不能定价,也不能很好地在市场上交易,实际已经异化为买卖双方的对赌行为。最后风险爆发,根本不能避险,反而加剧了信用危机。二、透过危机看中国经济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二战以后全球经济最好时期。这个时期全球经济的特点,基本是美国凭借其相对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先进技术,依托资产价格泡沫的财富效应,支撑了亚洲制造圈的迅速扩张,进而带动了中东能源及国际大宗商品供应国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最终造成全球经济增长潜力的过度消耗。国际收支表现上基本是东亚国家输出实体商品,资源国家输出资源,美国输出美元及金融产品以换取商品和资源。在这场全球产业大转移中,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既求生存,又求发展,以政策性开放为主导,选择了国家主导性的市场经济模式,并以渐进式区域开放为经济转型的主线,实现了开放与改革的良性互动,使整个经济向开放型转变。这个阶段中国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付出资源环境代价,依赖扩大出口来平衡国内储蓄,通过商品输出消化吸收国内过剩的储蓄资源,从而迅速提升了国家工业化水平,也壮大了整体经济规模,为继续发展打下了结实基础。无疑这是一个必然而成功的选择。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实现了从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开放,进出口贸易增长104 倍,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从32 位到2004 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从1978 年的不到1%提高到2007 年的8%;从1993 年起,连续15 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到2007 年底,全国外商直接投资以年均的速度增长。近几年全球经济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发展循环,是建立在支持经济平衡的新兴市场国家自身不平衡的基础上。我国的政策性开放的发展路子得到了利益也带不少问题:首先,世界出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产膨胀型的过度消费模式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过剩生产型增长模式的结构失衡。那些过度消费模式的欧美国家在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条件下,长期奉行低利率政策,货币过度发行,加剧了金融体系乃至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脆弱性。而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推进了投资,压抑了本国消费,加剧了经济结构不平衡。改革开放的开始年份,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拉动作用基本交替变化,其规律是出口增长快、经济高速增长年份,投资对经济增长率贡献高于消费;经济比较正常年份,消费贡献率则高于投资。但2001-2006 年消费增长拉动力明显减弱,进出口对任务贡献率在1999 年前呈起伏不定,往后年平均在7%左右,2005 年开始稳定在20%到24%之间。而消费率却低于50%,有的年份只40%左右,一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 个百分点。其19次,由于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我国进入世界资源型产品的最大生产国、最大需求国和最大消费国的行列。2007 年以来虽然重要矿种对外依存度有所下降,但如原油、铁矿石等仍在50%以上,已出现大量的资源环境问题。第三,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不仅总量规模快速增长,而且已出现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为特征的势头,2000-2007 年国际收支总顺差逐年扩大,2007 年达4453 亿美元,年均增长53%,顺差占同期GDP 的比例越来越高,平衡状态偏离度在逐步扩大,给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政策带来越来越大压力。现在我们处于更加开放和伟大变革的时代,我国出口已占 GDP 的37%,而美国这个比例不足10%。这种结构已被世界各国走过的历程证明,非常容易受外国经济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转型和升级还在继续延伸,而全球市场是一种零和博弈,市场变化最终都表现为财富和资产的转移,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坚持改革开放,把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平台。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根据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我们应该用发展创新思维来转变引导社会的思维定式,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始终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突出实践特色,继续解放思想,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立足自身是应对危机最重要的有效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一)认识自己,增强信心,抓住机遇,积极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长期积累的失衡矛盾最终释放的必然结果,风险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我们要在困难中发现机遇,在风险中寻求发展。目前金融危机继续向实体经济转移,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外部风险加剧。虽然目前我国各项经济指标都很健康稳定,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相对独立,受到这场危机的直接冲击要好于欧洲等其他国家,但要看到我国经济的负面问题,已经越来越表现为经济下行的风险。欧美需求减缓,由于价格成本和改革开放时间的长短,以及认识深化等原因,我国的外部需求减缓程度可能更甚于全球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目前中央已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作为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当前的问题是:(1)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受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资产财富缩水、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尚待时日、农村改革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等因素的制约;(2)我们在践行科学发展中,要重新定位和纠正过去那种牺牲劳动者利益、损害环境、滥用土地、削弱经济自主性等行为,必然要推高劳动成本、环保成本,甚至必要时提高农产品价格;(3)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可避免要经受一个与国际价格体系接轨的长期痛苦的通货膨胀。美国是黄金储备大国、石油储备大国和农产品出口大国,从次贷危机看,不否认美国通过降低美元利率的预期,促使大宗商品暴涨,从中获得巨大利益。美元今后会不会再次走弱和大宗商品阶段性上涨,如何判断美元走势,已成为我国外汇增值以及与外汇有直接间接关系的产业、企业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当前我国国内能源、土地矿产资源等重要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相互叠加,给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进而给经济增长、劳动就业、币值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目前经济基本面是好的,有条件、有能力抵御外部冲击。但是目前我国还是依赖出口和外资的经济增20长模式,近年来我国每年10%左右的GDP 增长中有2~3 个百分点来自外需贡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今年前三季度增速回落 个百分点,其中有 个百分点来自出口减速。财政收入8月份增速还能坚持两位数,9 月份回落到,而财政支出压力在不断增强。外汇储备也出现异常现象,9 月份新增214 亿美元,低于FDI 和外贸顺差之和,一反过去高于而且有的月份高很多的现象。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在全球化和遭遇全球性危机的冲击,还显得比较脆弱。所以,发展仍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速增长仍是我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当前首先要减少、消除危机冲击的损失,进而利用危机削弱竞争对手的机遇,建立巩固国家和民族资本对国内市场的主导,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在不断调整,各国经济增长模式都应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背景条件变化和要素约束而变化。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条件,要把发展理念、措施、政策引导到真正的经济增长上来,不断提高生产率和技术水平,不能无限的增加投入。经济工作要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在推动经济三大轮子中,坚持“三架马车”均衡拉动,三大产业协调运行。在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投资与出口以及利用外资方面都不能偏废,着重点在加快结构调整。投资仍是目前保增长的重要动力,我国资本/劳动力比率还远低于美国、日本水平,城市化率不仅低于韩国,也低于菲律宾。同时铁路、公路等大项基础设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可以总结1998 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增发长期建设国债,甚至允许财政收入有稳定来源、财政盈余稳定的省市发行地方建设国债,增加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房地产业在投资中的比重约1/4-1/5 之间,涉及50 多个行业,对于保增长和劳动就业有许多积极作用,仍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重在结构调整。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目前仍处于重要地位,至今我国作为全球重要制造业的基本地位没有改变,出口的比较优势还没有消退。现在贸易政策上应有战略作为,要着力于通过政策制定培育我国经济的竞争优势,稳定出口,同时加强外贸产品和区域的结构调整。据海关统计数据,1996-2007 年我国与欧盟15 国的贸易增长还超过中美贸易增长,亚欧之间经济上互有需求是增长合作的主要动力所在,同时要大力开拓拉美、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二)坚持发挥政府调节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场危机给世界各国一个重要警示,那种认为政府对经济“无为”的自由主义经济的英美模式再次接受检验而适当淡化,中国模式引人注目。市场确实具有高效、自我平衡和自愈功能,但自由市场经济引发的道德风险在这次危机中得到全面彻底暴露。充分说明市场功能还不足以与市场自身的问题所产生的巨大破坏力相抗衡,政府管制是必须的,宏观调控更需要贯穿市场经济的全过程。改革三十年来我国选择政策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不改变国家的控制和管理,由国家主导工业化和管理资源、能源产业,政府是强大的经济组织力量,体现了国家经济的控制力和政府管理的主导性作用,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同时也要看到近几年全球化深刻改变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基本吸纳了我国由于日益增长的、庞大的国内储蓄,通过庞大的投资活动而形成日益增长的产能所产出的剩余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外部失衡掩盖了内部失衡。今天我们要从战略上解决现阶段生产过剩的矛盾,不能长期用价格管制和政策性补贴的方法应该理顺价格市场形成机制。不然,扭曲了市场,扭曲了企业利润,还扭曲了许多问题,随着时间推移,问题会越积越多。(三)深化金融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随着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和行业风险的逐步暴露,流动性风险将越显突出。前一段物价上涨,某种意义上是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成熟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效果要好于周边国家,统计数据已出现CPI 连续五个月的减缓趋势。虽然目前还不能因此对物价控制放松,但21当前信心是第一位,在实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中,应该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保证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的流动性。预计短期内我国仍然保持负利率时代,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在进一步完善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应顺应宏观调控政策,履行社会责任,实行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增加流动性有可能带来通货膨胀压力,现在的难点在于既要考虑货币的波动,更要考虑由此带来的信心散失问题,这就是宏观调控科学性所在。这场危机暴露了美国虚拟经济过度脱离实体经济,最后变成祸害社会的“洪水猛兽”。我国今天则完全不同,虚拟经济整体还处于浅层次阶段,与实体经济的匹配总体还有较大的距离。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不但可以使经济社会中投资与金融商品的货币需求量增加,推动储蓄转化为投资,还可以吸收过多的流动性,而且可通过金融产品发现价格和定价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益,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特别是在开放条件下,在一个国际化环境中,一流的企业更需要一流的金融服务。目前当务之急要深化金融改革,建设多层次、能适应各种所有制、行业、企业金融需求的金融体系,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目前应该解除一些不必要的金融管制,解决金融压抑问题,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体系,否则,只能成为金融风险的被动承担者。当然,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有一个稳定关系,不能无限延升信用链和过高的杠杆比率,假使过多的脱离实体经济,必然要造成庞大的泡沫。金融业要炼好内功,尤其要完善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加强内控机制,使每个从业人员都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同时让所有市场参与者承担风险,并在承担风险中得到应有的回报。(四)积极参加国际合作,为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新国际金融货币体系而努力由于全球化的深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在不断加深。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上升,我国将在全球的经济、汇率、环境乃至防病卫生等方面负起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责任。面对这场危机,我们同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应对这场危机作出经济努力,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当前国际和国内都是一个转折点,都要关注美国这样一种债务帝国的发展方式能不能持续下去,美元的世界主导地位是否会动摇,美国的霸权地位走势如何,美元能否回归现实,等等。目前这些问题还难以回答,但必须看清其大体走势,从长期看必须呼唤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立公平合理的新国际货币体系,让发展中国家有更多的话语权;从现阶段看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关注国际资金在全球流动的监管,同时从中发现蕴藏着的发展机会,并维护国家经济金融的安全。这些方面的努力是长期的,也是艰苦的,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战后,由于国际援助成为帮助欧洲经济复苏最有效的手段,西方国家于是希望同样的援助形式可以拯救贫困落后的非洲。然而在实行国际援助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国际援助的本质和宗旨随着发展环境与经济模式的变化已经发生了极大地改变,结果,贫困和不平等的情况在那些脆弱的国家依旧严重。国际援助的正当性和有效性这一话题因此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质疑与批判。本文将就国际援助存在的正当性和对其失效的批判观点进行总结,并通过中非案例来讨论什么才是不发达国家真正需要的援助。中国论文网 “援助(aid)”一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官方发展资助(ODA)的一种严格的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有条件的资源转移,其条件主要包括比国际资本市场上可以获得的条件更优惠更宽松的贷款和资金。 国际援助的正当性 在较早的研究中,国际援助对于接收国的经济增长、贫困状况、以及社会公平的改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国际援助的真正兴起是在二战后,也就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马歇尔计划和布雷顿森林体系颁布后,马歇尔计划强调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双边援助,而联合国以及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则象征着多边援助的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Kanbur,2003)。除了以上历史因素,不同的国家有其自己的理由支持国际援助的发放。 在有关于国际援助在经济增长方面的有效性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国际援助使接收国总储蓄量增长这样的结论(Rosenstein-Rodan,1961)。根据Hansen和Tarp(2000)的总结,集中于国际援助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包括国际援助、储蓄、以及投资,在Harrod-Domar增长模型中,国际援助被看作是通过增加储蓄量而引起经济增长的因素,而储蓄量则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制约因素。之后,在Chenery和Strout提出的双缺口模型中,一国的进口能力因对经济增长具有潜在制约性而被考虑进模型中衡量国际援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还表示在不同的时期总储蓄量和进口能力会依据研究国家的不同分别考虑(Chenery and Strout,1966)。第一阶段的研究表明国际援助为接受国带来总储蓄量的上涨。在第二阶段的实证研究中,除了对于增长模型的选择外,投资量也被看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Papanek提出用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因素可以检验国际援助的实际效果,Hansen和Tarp则在其2000年的研究中证明国际援助和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并且与总储蓄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正相关与否无关(Hansen and Tarp,2000)。第三阶段的研究建立在了大量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和其他经济活动的数据基础上,并且也考虑了政策对于国际援助有效性的影响。在针对这一问题的三个较为突出的研究中,只有Burnside和Dollar 证明了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国际援助会为经济增长带来正面的影响。并且,除去在样本选取和研究方法上的一些分歧,这三个研究都表明了相似的结论――国际援助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 来自捐赠过的国际援助体现了其背后不同的目的,纯粹的经济目的到政治兴趣都有(Eckaus and Bhagwati,1970)。按照援助目的来分类,第一类则是联合国和一些相关的国际组织,他们是传达“为了道德准则和国际团结,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的主要媒介。第二类单指美国,美国在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活动中体现着其推动国际政治发展的长期目标。据国际开发署1970年的报告显示,美国1%的国民生产总值中1/3作为国际援助,1/4作为军事援助发放到接收国(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65)。过去的殖民国家作为第三类援助国,在其过去的殖民地,尤其是非洲殖民地,发挥着与殖民时期相差无几的作用,但对非洲以外的殖民地,通过双边援助,也发挥着共同发展的作用。第四类国家包括德国和日本等国家,他们致力于通过密集的援助项目而非传统的发展资金援助,来推动与接收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第五类国家是指那些比较小的资助国,他们无力承担多个国家的援助,也没有明显的偏好去选择某个特定的国家,于是他们通常集中在技术援助或者参与国际援助联盟。

您的报关与贸易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中国应急救援杂志电子版

安全应急救援领域还是有不少的期刊,比如《中国应急救援》,《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国际援助》《中国应急管理》《安全》《中国应急管理科学》等等,都是这个领域非常专业的期刊杂志。另外拓展一下,你所需要的期刊,可以直接在国内数据通过相关关键词查到的。

审稿周期15天左右。《中国应急救援》是由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主办。主要栏目:专家论坛、综合报道、理论探索、减灾纵横、国际交流。地方采风、简讯。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请及时采纳我的答案。

可以。资格评审条件打破了学历和资历的限制,符合量化赋分标准自评分达到规定分值的申报人员,可申报高级工程师的评审。资格评审条件打破了学历和资历的限制,符合量化赋分标准自评分达到规定分值的申报人员,可申报高级工程师的评审。

中国经济周刊关于山东援建文章

一上市就业绩变脸,扣非净利润连年亏损的湖南民营上市公司高斯贝尔()找到了下家。 9月5日,高斯贝尔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潭爱及其一致行动人深圳高视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潍坊滨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坊滨城投资”)又签了一份补充协议。几天前,双方签约,潍坊滨城投资受让高视创投持有的高斯贝尔股份,交易价为亿元。按协定,通过后续一系列股权交易和表决权的操作,潍坊滨城投资拿到29%的控股权,成为高斯贝尔新的实控人。 巧合的是,第一笔股份转让价亿元,与高斯贝尔四年前上市拿到的募集资金恰好相同。 相隔数千里的山东潍坊一区属国企为何要拿下湖南郴州一家上市公司? 潍坊滨城投资所在的潍坊市寒亭区官网给出的说法如下:作为潍坊市寒亭区的区属国有企业,“滨城公司与高斯贝尔达成战略合作,是滨城公司取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对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引入优质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优势产业平台和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 在湖南郴州,高斯贝尔是当地的三家上市公司之一,另两家分别是老牌上市国企郴电国际(),以水电为主业;*ST金贵(),如今挣扎在退市边缘。 2017年初,以著名科学家“高斯+贝尔”名字组合而命名“高斯贝尔”上市,其自我介绍如此:掌握数字电视领域内的20多项核心技术,“从设备、系统到终端的核心技术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此外,高斯贝尔还涉及5G、智慧教育、家居智能等多个热门概念,常常能在这些概念火爆时收获一波上涨。 不过,仔细研究后人们发现,高斯贝尔的主营产品实际上是电视机顶盒与主要销往农村的卫星接收器,俗称“大锅盖”。 上市前,高斯贝尔业绩是按IPO标准所要求的那样连年增长,可上市就变脸,2017年利润大幅下降,2018年就“扭盈为亏”。 2019年,高斯贝尔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下滑,净利润万元,同比2018年扭亏,不过,公司扣非净利润仍然亏损万元。之所以扭亏,靠的是当地政府给出的补贴,高达万元,相对于2018年的万元接近10倍。 至此,高斯贝尔营业收入已经连续下滑4年,扣非净利润也持续亏损。在回复交易所的2019年年报问询函时,高斯贝尔解释说,这是因为境内数字机顶盒市场萎缩严重,境外主要市场印度的第四期模拟电视关停计划推迟。 2020年上半年,高斯贝尔营收继续大幅下滑,幅度为;亏损3995万元,同比下降28%。值得注意的是,高斯贝尔上半年营收仅亿元,但至2020年6月30日的存货亿元,应收账款高达亿元,流动负债亿元。 除了业绩表现不佳,高斯贝尔在不到4年的上市期间的其他动作也曾引发争议。 先是募投项目全部变更。IPO仅半年后,高斯贝尔当初描绘前景美好的4个募投项目全部变脸,要么缩水,要么终止,要么变更。 《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报道此事时,曾有券商分析师表示,变更募投项目很正常,但变得如此之快之决绝,则不多见。至于原因,要么是当初做项目分析时太随意,要么是公司管理层对市场走势重大误判等。 募投项目变更,还带来一笔关联交易,而且是财务造假的关联交易,以及涉嫌利益输送。 2018年,高斯贝尔动用募集资金1亿元收购深圳市高斯贝尔家居智能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家居电子”)100%股权。当时,家居电子第一大股东为高视伟业持股,高视伟业的实际控制人则是刘潭爱,也就是高斯贝尔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同时,刘潭爱、欧阳 健康 、杨长义等8名股东持有其余股权。其中,欧阳 健康 、杨长义分别持股、。 插画:《中国经济周刊》美编 孙竹 在此次收购前,高斯贝尔的两次股权转让价格让不少人心生疑虑。2015年7月,高视伟业以每股元的价格,向欧阳 健康 、杨长义分别转让5%、3%股权。2016年9月2日,高视伟业再次以每股1元的价格向欧阳 健康 、杨长义转让、的股权。 但是,按当初的收购方案,高斯贝尔是以每股元受让欧阳 健康 、杨长义等人持有的家居电子股权。这意味着,欧阳 健康 、杨长义所持股份仅一年就增值了倍。 据湖南证监局调查,2017年9月26日,家居电子原股东欧阳 健康 、杨长义分别收到高斯贝尔第一次股权转让款万元、万元。第二天,二人分别转出万元、万元至家居电子控制的公司员工个人账户。这些个人账户又于当天转出万元给高斯贝尔董事长刘潭爱、总经理游宗杰、董秘王春等人。 湖南证监局认为,在收购报告期内,高斯贝尔董监高与家居电子主要股东之间的资金往来,可能造成上市公司对家居电子原股东利益的倾斜。 湖南证监局核查还发现,家居电子2017年1—6月虚增收入万元,2017年之前虚增收入万元。同时,家居电子存在少计费用的现象:2017年1—6月少计费用涉及金额万元,2017年之前涉及金额万元。 被查以后,家居电子给出的2017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是万元,较之前的万元减少万元。也就是说造假额度是调整后净利润的一半。 虚增的业绩抬升了家居电子的估值。按当初的收购方案,家居电子估值为亿元,收购价亿元,溢价率高达。调整后的交易对价仍达亿元,刘潭爱及其所控制的高视创投在交易中一举套现超过9000万元。 最终,高斯贝尔完成了对家居电子的收购。不过,到2020年上半年,刘潭爱在家居电子被收购时做出的业绩承诺连续三年都未能兑现。 2020年4月15 日,湖南证监局对高斯贝尔出具警示函,指出高斯贝尔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内部控制不规范,公司销售管理内部控制关键程序缺失;二是独立性存在缺陷,公司部分员工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企业提供研发、财务管理、经营决策等服务。 一切都是过往。 2020年7月8日,在回复交易所对2019年年报问询函时,高斯贝尔表示,目前公司已逐步转型进入系统集成、智慧城市市场服务、陶瓷新材料等领域,特别是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5G 高频微波覆铜板产品,已获得国家强基工程项目验收通过,取得了军工资质等国家相关认证并已向头部通信公司送样认证,且已批量供货给多家应用公司。 控股权转让给山东潍坊国资之后,刘潭爱承诺,高斯贝尔 2021 年度、2022 年度、2023 年度实现的承诺净利润数将分别不低于2000 万元、3000 万元、5000 万元。 寒亭区对这次交易的官方说法是,可利用潍坊滨城投资的“资金、资源、项目优势,为高斯贝尔注入优质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新项目,拓展新市场,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可以将高斯贝尔技术、管理、人才、市场优势引进潍坊,助力发展创新性经济,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全市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推动全区乃至全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 | 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以下是关于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引用文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指导意见》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宋清辉.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路径与实践[J]. 金融研究, 2017, 11: . 王国庆, 王仁新.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思考与建议[J]. 经济学家, 2018, (6): . 贾康. 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挑战和对策[J]. 中国经济周刊, 2017, (38): . 张强.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J]. 中国经济周刊, 2018, (10): 28-29.以上文献涵盖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指导意见、法律法规、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等多个方面,可以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当前的重要任务。2 在进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时,我们需要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因此,引用文献是非常重要的。3 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例如,可以参考《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施方案》等文件,并参考过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的成功经验。4 在引用文献时,需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来源和权威性,以确保所引用的内容真实可靠。

“京杭大运河恢复通航的时代条件已经成熟。山东是京杭大运河建成、断航和复航的关键,山东对京杭运河复航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李殿魁,人称“黄河书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任山东省东营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李殿魁潜心研究黄河治理,亲自领导并成功解决黄河入海口频繁摆动问题。李殿魁与诸多政协委员、水利专家一道,为尽快恢复京杭大运河全线复航不遗余力,被称为“掉进运河不能自拔”的水利专家。去年年底,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大运河‘穿黄工程’、黄河以北段复航工程的研究”已被列为山东省内河水运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到2020年,建成“一干多支、干支直达、沟通南北”的京杭运河高等级航道网。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发布停漕令、撤销大运河统一管理机构后,京杭大运河正式断航。据李殿魁介绍,以黄河为界,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全部断航;黄河南岸至山东济宁段正在复航;济宁以南110多公里仍正常通航,千吨级轮船自济宁沿运河仍能南下苏杭,通达上海、江西等长江沿岸省市。80%的鲁煤南运任务,还是由这条古老的黄金水道承担着……断航110年的京杭大运河,有望在10年内全线通航。 “京杭大运河是运输的河、生态的河、文化的河,是巩固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基础河流,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河流。”李殿魁说,自己将用余生致力于推动京杭大运河的复航。隋代建设的京杭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宋代以开封(汴京)为中心,明清以山东济宁为中心。“京杭大运河为什么总是发展变化,就是黄河稳不住。黄河泥沙淤积多,淤积河道,必定破坏大运河。黄河河道不稳定,也必定造成大运河也不稳定。”李殿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大运河历史上两次中心的大变迁,均是以黄(河)济运(河)的结果。明、清两代,实现了以汶(水)济运,以湖(指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的总称)济运,就使大运河发展到历史的顶峰。1855年(清咸丰五年)原本在江苏入海的黄河,从河南铜厢决口,自动改道山东入海。让黄河重回江苏还是就此长期稳定在山东,清政府内部争论不休。“清政府不做决策,黄河在鲁西自由漫流32年,把鲁西历史上形成的以京杭大运河为中心的生产力破坏殆尽,成为鲁西经济至今落后于山东其他地区的重要原因。”据李殿魁介绍,最终,清政府采取了以黄河为界,大运河南北分运的错误措施,“使华北平原失去了水资源南北优势互补、矛盾自消的条件,不仅造成京杭运河继续断航,而且引发了华北平原严重缺水和整个地面沉降的地质灾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