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金融监管对货币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金融监管对货币影响研究论文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仅供参考。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挑战;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协调性研究;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的支撑与抑制;金融产品创新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关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分析;等等。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的文献资料已经给你发过去了,请查收sohu那个,上边那些事代写,请忽略。。。

可以帮你写。

1.建立中国区域金融体系的研究 2.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我国金融应对策略研究 4.我国人民币汇率取向的对策与建议 5.论创建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 6.论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 7.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及洗钱制度研究 8.汇率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9.人民币汇率与全球货币体系 10.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作用的影响 11.商业银行贷款增长过快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12.我国居民储蓄高增长态势解析及改进意见 13.货币政策高透明度比较分析 14.对我国间接货币调控政策的市场缺陷分析 15.直接发行央行票据对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启示 16.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及管理策略 17.浅析热钱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18.监管职能分离后基层央行如何有效实施货币政策 19.论稳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 20.城区存款业务发展的难点及对策 21.重建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体系的探讨 22.利率市场化条件论证与方法探讨 23.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讨 24.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分析 25.国际货币体系有关问题探讨 26.国家的汇率干预有关问题探讨 27.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 28.国际金融危机及相关问题研究 29.国际信贷问题探讨 30.外汇交易有关问题探讨 31.国际金融市场有关问题探讨 32.国际收支有关问题探讨 33.我国的国际收支现状及发展趋势 34.期权理论及其在外汇交易中的运用 35.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36.国际储备题探讨 37.国际融资问题探讨 二、商业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发展理论 38.金融创新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39.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及对策 40.金融全球化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41.对银行导入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的思考 42.我国商业银行福费廷业务的现状与思考 43.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 44.对发展我国消费信贷的思考 45.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46.如何提升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 47.商业银行扁平化管理的探讨 48.中国银行业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49.探索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 50.抵押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简论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利益目标短期化 52.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分析 53.成本管理在商业银行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54.银保合作发展刍议 55.商业银行应加强产品定价管理 56.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 5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价值取向 58.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59.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60.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优化的对策与思路 61.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创新 62.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63.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64.关于信贷风险控制的深度思考 65.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 66.关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评级 67.关于新商业银行法的问题 68.从世界商业银行发展趋势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 69.谈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目标与途径 70.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71.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问题探索 72.商业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探讨 73.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74.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途径探讨 75.商业银行分业、混业经营利弊条件问题研究 76.商业银行外部环境建设问题研究 77.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问题 78.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体系 79.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问题的探索 80.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 81.如何完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 82.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机制 8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问题探讨 84.中西方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比较分析 85.我国发展民营银行可行性问题探讨 86.民营银行在我国发展空间探讨 87.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体系 88.国有银行上市对其绩效影响的分析 89.我国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业绩比较:制度因素的探讨 90.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投资基金的困难所在与对策 91.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评估问题探讨 92.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 93.商业银行岗位绩效考核的实证研究 94.现代银企关系问题研究 95.员工素质与商业银行现代化 三、金融监管与风险管理 96.论我国金融监管的国际化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宽松货币对银行的影响研究论文

货币政策宽松对银行业利好还是利空,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对银行也的收入的影响方向而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贷款与存款的利率差: 1、如果降息是降存款利率,而贷款利率不变,或者存款利率比贷款利率降得多,银行收入就增加了,这是利好 2、如果降息是降贷款利率,而存款利率不变,或者贷款利率比存款利率降得多,银行收入就减少了,这是利空 3、如果降息是降存贷款利率都降,且幅度一样,银行收入没有变化,这是中性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调控功能及效果分析2、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研究3、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4、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保险监管制度创新5、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问题研究6、我国农民养老保险体系的研究 7、河南省小额信贷业务开展情况调查分析8、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 9、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10、论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危害和对策11、小额农贷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2、不完全对称信息条件下小额贷款需求者的行为选择问题研究13、保险销售误导现象研究14、论保险业与银行业的渗透、竞争与合作15、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分析及对策16、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研究17、基于次贷危机启示的我国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18、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19、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大内需的关系探讨20、积极财政政策的国内外比较研究2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规律研究22、关于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思考2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24、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25、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与成因分析26、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27、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思考28、论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29、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30、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31、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研究32、大小非解禁对我国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33、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模式及运作分析34、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35、股指期货交易制度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36、新农村建设下河南省小额信贷的发展问题研究37、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基于某一地区的实际调查与分析38、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与对策39、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40、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 41、家族企业融资的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42、关于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关系的探讨43、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研究44、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分析45、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46、我国中小银行竞争力探讨--以××银行为例47、银行并购与中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48、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初探49、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50、中国风险投资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51、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研究52、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和启示53、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研究54、汽车保险欺诈及其防范对策研究55、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的竞争特点及对策56、保险欺诈行为的博弈分析57、综合经营趋势下我国银行保险的创新发展58、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与理性选择59、中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研究60、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研究61、新时期农村金融业发展策略研究62、创新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63、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64、论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对策65、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变的效应研究66、我国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成因及对策67、关于完善农村信用社体系改革和强化管理的思考68、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趋势研究69、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70、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71、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扩张问题研究72、保险资金运用问题研究7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74、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75、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跨文化风险及对策76、新形势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探讨77、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78、巴菲特投资管理策略研究79、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80、企业并购的风险及防范81、金融市场的内在经济特征与金融危机8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83、我国垄断性行业暴利的来源、影响及治理对策84、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风险研究85、银行并购后的整合问题探析86、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87、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88、利率市场化后企业投融资策略的调整89、如何看待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与管制90、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认识91、论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92、银行业并购对货币政策的影响93、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思考94、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9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6、论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97、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98、试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限度及其完善对策99、论我国信托投资业的问题与改革对策100、对企业重组后的支撑体系——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的研究以上是一些金融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你可以选一个写,范围越小越好,你也可以加我,我帮你写一份。

简单来说,宽松的政策从短期来说可以扩大银行的放贷规模,发放更多的贷款,收更多的利息,创更多的利润,就是说加快了银行的发展速度和提高了经营效益。但是如果片面强调发展速度而忽视发展质量,那就可能使银行产生许多的不良贷款,从而增加了信贷风险,影响将来的经营效益。

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效应是指,在经济过热时,通过货币政策紧缩或抑制经济运行,效果较为明显;而在经济萧条时,通过货币政策扩张或刺激经济运行,效果则不明显。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货币政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货币政策的论文 范文 一: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

摘要:

近几年我国都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看出其实施应该是有效的,央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上不断走向成熟,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但是,在货币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解决,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金融改革

正文:

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央银行对形势的关注,更加依赖于基层的调查和监测分析工作。而我国货币形势与国际货币形势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一 总体:我国货币政策现状

2011 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运行总体态势良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对外贸易更趋平衡,内需作为经济增长动力更强,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前三个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 万亿元,同比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综合交替使用数量和价格型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和调整信贷结构。同时,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在各项 措施 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从2009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

当前经济增长趋稳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但中国经济本身平稳增长的内在动力较强,宏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二 背景:目前我国金融运行存在的问题

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 报告 》中指出:当前我国金融总体稳定,但仍需要关注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报告》称,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行业之间存在不均衡发展的问题。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易导致部分行业过热和经济周期波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易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的影响,房地产、钢铁等行业的大起大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会导致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上升,影响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 目前,中国直接融资发展较慢,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债券市场和

股票市场的发展总体滞后,企业融资高度依赖于银行体系,银行承担了一些本应由金融市场承担的风险,金融风险向银行业集中。相应的,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地方政府债务等形成的隐性财政赤字可能向金融体系转移,影响金融稳定。所以,金融系统受外部干预现象仍然存在。长期以来,金融系统大量地承担了企业改制的成本,在企业重组、破产的处置过程中,如果银行债权不能得到保障,就难以避免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另外,在中国社会经济活动中,信用约束机制不强,不讲信用及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金融稳定,甚至波及社会稳定。

三 最终目标:当前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2011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进外汇管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在快速回升的基础上有望逐步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举措,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但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局面。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比较脆弱,国际金融环境仍不稳定。国内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还要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财政金融领域风险不容忽视,价格形势比较复杂,通胀预期管理仍需加强。

四 人民银行的工具:当前人行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

2011 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和调整信贷结构,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1.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对影响流动性供求各个因素的分析监测,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配合,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

2.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

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应对季节性因素及市场环境变化引起的短期流动性波动,视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变化灵活搭配央行票据和短期正回购开展对冲操作,并适时增加7 天期短期正回购操作品种,不断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进一步提高对冲操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3.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

与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和流动性管理要求相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视市场利率走势变化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有效引导市场预期、改进流动性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4.适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

二、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交存制度

从2011 年9 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并根据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在3-6 个月内逐步实施到位。这是对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的常规性调整和制度完善。继续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根据形势变化对有关参数作了适当调整,通过把信贷增长与逆周期资本要求联系起来,有效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优化信贷结构。

三、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于7 月7 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于稳定通胀预期、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巩固房地产调控效果、优化资金配置、居民财富保值等也具有积极意义。

四、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加强和改善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

五、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2011 年8 月22 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五部委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10 月13 日,商务部发布《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允许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来华投资。

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七、继续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要求中国农业银行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大服务“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三农”和县域的金融服务水平。继续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八、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加大对“热钱”流入检查和打击力度。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推进货物贸易等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

五 传导作用:当前货币政策实施后的影响

一、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高位略有回落

银行间回购、拆借市场交易活跃,成交量总体增加。从期限结构看,市场交易仍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种,回购和拆借隔夜品种的成交分别占各自总量的和,占比同比分别下降 个和 个百分点。交易所市场政府债券回购累计成交 万亿元,同比增长。

二、国债收益率曲线总体有所上移,债券发行规模明显增加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平稳增长。从交易主体看,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是银行间现券市场上的净买入方,分别净买入现券4721 亿元和1641 亿元;其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主要的净卖出方,分别净卖出现券4940 亿元和1422 亿元。交易所国债现券成交988 亿元,同比少成交332 亿元。

三、票据融资小幅增长,票据市场利率震荡上行

票据融资余额小幅增长,票据市场交易活跃。前三个季度,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

票 万亿元,同比增长;累计贴现 万亿元,同比下降。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为 万亿元,同比增长;贴现余额为 万亿元,同比下降。第三季度,金融机构继续加强对信贷总量和结构的调整,合理控制票据融资增长。票据融资期末余额比上个季度末增加1363 亿元,比第二季度多增162 亿元。票据融资余额在各项贷款中占比为,同比下降个百分点。受货币市场利率和票据市场供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第三季度票据市场利率继续震荡上行,总体处于历史高位。

四、股票市场指数整体下行,股票融资有所减少

股票市场指数整体下行。9 月末,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份指数分别收于2359 点和10292 点,比6 月末分别回落和。沪市A 股平均市盈率从6 月末的 倍下降到9 月末的 倍;深市从 倍回落到 倍。创业板指数有所下行。9 月末,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指数收于791 点,比6 月末回落。

五、 保险 总资产继续较快增长

前三个季度,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 万亿元;累计赔款、给付2873 亿元,同比增长。其中,财产险赔付同比增长,人身险赔付同比增长。

六、外汇市场交易活跃

人民币外汇远期和“外币对”交易规模继续快速扩张。前三个季度,人民币外汇即期成交27667 亿美元,同比增长;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累计成交金额折合13165 亿美元,同比增长;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1767 亿美元,同比增长。前三个季度“外币对”累计成交金额折合734 亿美元,同比增长。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进一步增加。

七、黄金市场运行平稳

国内黄金价格走势与国际黄金市场保持一致,整体呈震荡上升趋势。第三季度,伦敦下午定盘价最高达1895 美元每盎司,最低为1598美元每盎司,国内黄金(AU9995)最高价为每克395 元,最低价为每克322 元。9 月末,国内黄金收盘价为每克 元,比6 月末上涨了。

六 不足之处:当前货币政策存在的局限性

1、我们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总量的目标的选择越来越困难,或者选择空间越来越少。整个十五计划期间,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变。在现在宏观经济复杂情况下,跟过去是不一样了。现在是紧缩紧不得,扩张扩不得。我们总量目标是很难选择的。

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方向同方向性受到了严重的干扰。稳健的财政政策还是在扩张,国债没有任何的减少,比前几年是成倍的扩张。我们财政支出政策不惜扩大赤字,是扩张需求,是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收入。货币当局的政策和财政政策方向上产生了差别,一个在扩张,一个在紧缩,但这一种松紧搭配是是被动和无奈的需要调整。

3、从政策实施行为主体政府的行为来说产生了周期性差别。我们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现在越来越像一个公司,公司是盈利最大化,我们地方政府越来越是财政收入越大化。这就会形成一个关系,支持它发展的经济动力,第一不是财政,第二不是银行,各个地方发展速度和储蓄水平等等高度不相关。一个地方经济增长快慢取决于投资的快慢,投资的快慢取决储蓄的多少储蓄的投资取决于投资的快慢。所以,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周期和反周期的博弈。

4、货币政策的需求效应在递减。递减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中国货币流动性陷阱,我们连续降息,我们的储蓄在提高。在流动性陷阱出现或者是显现之后,尤其对是中国老百姓其他的投资 渠道 不畅通的情况下影响并不大。所以形成了现在中国的商业银行存贷差的压力非常大。如果货币政策采取提高利率的政策,在需求方面使通货膨胀的预期下来也不错,但是人民对通货膨胀预期并没有降低。中国货币政策需求的效应是有了新的限制。

七 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稳定,并且呈增长模式。而我国的货币形势也较为稳定,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特别是人民比在近两年不断地升值,这对经济的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所以,货币政策虽然能够调节经济发展说存在的问题,但是它本身是无法几头兼顾的,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光靠货币政策是不够的,政府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调整自身的行为也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N].中国信息报,2011(11).

[2] 丛明:正确认识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J].思想理论 教育 导刊,2010(4).

[3] 闫庆悦: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J].济南金融,2008(3).

[4]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课题组:如何把握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N].中国信息报,2010-12-8.

货币政策的论文范文二:货币政策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进行

分析,细致分析了该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同时怎对这些影响,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明确指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总之,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趋于稳定,应进行适当的货币政策调整,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审慎的政策,通过加息等一系列的手段来减少货币的流动性,有效控制国内通胀,以有效化解美国该项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量化宽松、抑制通胀、资金、金融风险、汇率

1、 引言

2009年3月美国推出了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分批购买了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相关债券,为挽救美国金融体系免于崩溃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11月3日,美国又推出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决定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在美国实际利率接近为零的情况下,美联储的决定无异于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现金。该项政策将对中国带来较大影响,我们应谨慎应对。

2、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的背

景及作用

政策出台背景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企业缺乏信心,无较大投资意愿,而且美国的银行业由于背上了沉重的呆帐、烂帐包袱,不敢投资,不敢贷款,导致其失业率攀升。如果美国国内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有可能步入一个比较长期的低速增长,甚至于负增长的阶段,出于美国的战略考虑,美国政府出台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政策目的

美国这次推行的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意图是通过扩大投资与生产,预防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复苏。

政策作用

该政策释放的资金虽然可以使短期内美国的资产价格上升,具体表现在股价上升,但由于美国金融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这项政策最终发挥的作用可能相对有限。目前美国金融机构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或是有毒资产,其行为高度谨慎。尽管目前货币条件很宽松,大量资金在境内存在,但其仍认为贷款风险过高而无贷款意愿。于是发行的货币被各类基金以各种形式投资到外国。因此这笔资金在美国国内未能发挥有效作用。

3、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导致外汇储备贬值

中国拥有25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美国向市场注入6000亿美元后,客观上导致美元的贬值,稀释了我国以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资产。对于拥有25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来说,将会带来直接的影响。因为该项政策极有可能会带来美国国内物价上涨,导致我国大量投资于美国国债市场的投资缩水,从而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

导致热钱涌入

由于资金过剩,美国以对冲基金为主的各类游资会携大量热钱涌入,引发各类经济问题:一是冲击产品市场,带来物价上涨,引起国内的通货膨胀。二是热钱可能进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及股票市场,会带来短期内资产价格的迅速上升,如不能被资产的回报或潜在回报所支撑,则一定会带来价格的迅速下降,导致资产泡沫的破裂。三是如果管理不善,热钱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出镜,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冲击。

引发原材料价格上涨

如果美国的金融改革受制于政治因素裹足不前,仅靠发行货币解决经济问题,由此带来的货币过剩将会引起全球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形成重大打击,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及城市化,对原材料的需求比新兴国家小,而新兴国家更加依赖原材料,因此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冲击。

衍生问题

如该项政策未达到理想效果,美国政府将就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如处理不当,会对两国经济产生双重冲击。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规模升值,将导致我国部分出口企业出现亏损。但短期内设备、人力等生产要素已经投资,无法撤回,必须坚持生产。而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进口国则在短期内无法找出替代中国供应商的生产商或无法形成生产力,所以短期内的巨幅升值只能通过出口商把出口商品价格抬高,将升值的压力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反而导致美国通胀上升,失业率攀高,消费中国中低端产品的普通美国家庭生活更加困难,对中美两国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4、 我国的应对措施

适当出售美国国债

我国所储备的美国国债券大部分与通胀不挂钩,利息率为固定值,如美国通胀达到4%以上,将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产生负回报。因此我国应在美国国债价格短期内上升的时间点适当售出部分美元储备资产,避免过多损失。

息以应对通胀预期

从2010年三季度的数据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已企稳上升,因此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胀预期的两难选择里,控制通胀预期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经济现在急需解决的任务,是适当提高存款利率,使其能够高过所公布的通胀数字,以改变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稳定物价预期,使经济避免过高通胀。2010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个百分点,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自2007年以来的第一次加息,上调金融机构个百分点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一系列动作的连续出台已经在传递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可以稳定资金,抑制通胀。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做好金融监管工作

从调整我国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着手,减缓货币存量的增长速度,同时做好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降低资金进出的波动幅度,尤其防范资金的大规模流出。通过发展资本市场,通过扩大股市的方式,有序的将银行存款等资金逐步向外引导。

引导资金 出国 投资

应有序、逐步的引导资金出国投资,以有效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还可通过对矿山等资源型的投资减缓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

还应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通过全面、彻底、系统的 财税 改革使得房地产市场实现真正的市场化,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妥善处理汇率争端问题

通过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已大大降低,因此在汇率问题上应坚持原则,坚决不允许人民币过快地升值。而应根据中国自身的经济情况,以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为目标进行渐进式的、可控的调整、升值。

5、 总结

总之,我国应重视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强研究,谨慎应对,有效化解由此带来的各方面冲击,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较快的增长。

货币信用金融演变研究论文

发表过的可以么?能不能给个具体的题目,比如哪个地区的等待。太多了,光09年就有100多篇。需要留言给我

美元贬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摘要] 近些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截止2008年3月份己超过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为经济体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何管理和运用这笔庞大的外汇储备,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的对策建议, 以实现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降低经济风险。 [关键词] 外汇储备 汇率风险 储备管理 一、美元贬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承担的主要风险 庞大的外汇储备虽然可以减少本国货币贬值的金融风险,却又引入了另外的金融风险, 那就是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1.汇率风险 我国的外汇储备往往由多种储备货币组成,分散在不同期限的资产上,但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约占60%~70%,包括大量美国政府与公司债券。这一结构带来的问题是,储备资产的价值受美元价值变动的影响较大。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高达GDP的6%,净对外债务己接近GDP的30%。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居民过渡消费和政府的财政赤字。而美国通过大幅度贬值美元来平衡美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可以把调整的负担从美国转移给其他国家。因此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的一大特征是美元面临中长期贬值,这样必然使持有美元占较大比例的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发生巨大账面损失。 2.利率风险 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目前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债券,其中绝大部分购买的是美国国债、政府下属机构或政府担保的债券。从收益来看,历年来的储备收益约在1%~2%之间。另外,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与人民币国债的增长同时进行的,这相当于一个资本由中国流向美国的过程。政府以发行国债的形式向老百姓借钱,将人民币形式的资金以贸易或金融兑换方式转换为外汇储备,以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债券。在发行人民币国债购买美元债券的这一借贷过程中,潜在的利率损失不容忽视。 3.其他风险 首先,会导致我国面临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显著增多,近几年一直保持在40%以上,外汇占款激增极大增加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致使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其次,加大了国内金融市场动荡的可能性。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大大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得以强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大量“套利性”外汇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境内,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旦“套利”成功,这些投机资本又会流向国外,寻找新的目标。巨额外汇资本的进出,有可能引发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对策 1.建立多样化外汇储备结构 首先,从经济实力和币值稳定原则上考虑,欧盟、美国和日本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成熟度和稳定度最强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其币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国的外汇储备应首选欧元、美元和日元。其次,从交易匹配原则方面考虑,中国的主要贸易地区是亚洲、欧洲和北美。在亚洲,中国大陆的贸易对手主要是香港和日本,结算货币以美元、港币和日元为主;在欧洲地区,德国、英国、荷兰、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金额相对较大,主要结算货币为马克、美元和英镑;在北美地区,主要贸易国家为美国和加拿大,结算货币主要是美元。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一是金额较小,二是结算货币多以美元为主。可见,从交易匹配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货币,选择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为宜。另外,从确保外债的及时还本付息及尽量降低因币种转换带来的交易成本考虑,在外汇储备币种组合中考虑外债因素是必要的。通过上述分析,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货币种类选择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较为适宜。 2.开拓多元化外汇经营渠道 首先,由央行持有的以保持流动性为主的部分, 其投资对象应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的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的货币工具和政府债券。还可以考虑将外汇储备转变为物质储备。目前中国石油、铁矿石、锰矿石、铬铁矿等进口量大幅增长, 利用国外资源的成本在惊人的大幅度上升, 中国应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变为物质储备, 以缓解国际资源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影响。其次,由财政部掌管的超额外汇储备, 可以将其中一部分交由中投公司或国际上的私人投资基金代管, 主要进行对海外的直接投资, 或购买具有一定风险的国外高收益股票、债券甚至金融衍生产品。另外一部分可以用来进行能力储备建设。主要是收购对外重要经济资源开采权、投入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出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和培养海外人才, 购买循环经济和环保的技术与设备, 购买改善国内教育、科研、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事业急需的先进设备。 3.建立外汇储备风险防范机制 面对动荡不定的国际金融市场,日趋复杂的金融工具,我国外汇管理当局应借鉴国际风险管理经验,不断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定期分析研究市场的例会制度,定期对宏观经济、金融变量、金融危机的潜在影响进行测试,定期对整个资产进行市价重估。测试可以运用简单或者复杂的模型,其中包括统计资料和模拟方法的运用,逐步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对资产风险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积极运用技术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采取多种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控制,对交易对手资信状况密切跟踪、及时报告,努力控制信用风险明确各类交易人员的权限和越权的处罚措施等。储备管理机构有义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协调确保外汇储备管理和国家政策制度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郑良芳:2007年全球经济问题与我国对策.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李辉:对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水平的探讨.当代经济, [3]程英:对我国持续积累的外汇储备的成本及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 [4]焦继军:对运用外汇储备设立国家投资公司的思考.企业家天地,

一名词解释1. 信用货币 2.价值尺度 3.流通手段 4.支付手段 5.格雷欣法则 6.无限法偿 7.有限法偿 8.流动性陷阱 9.流动性偏好 10.金融市场 11.货币市场 12.资本市场 13.金融衍生工具 14.单一银行制 15.分支行制 16.银行控股公司制 17.货币乘数 18.单一中央银行制 19.复合中央银行制 20.准中央银行制 二简答:1、请简述格雷欣法则2、请简述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有哪些。3、请简述流动性偏好理论。4、请简述现代信用有那些形式。5、请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6、请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演变过程。 7、请简述证券一级市场的特点以及与二级市场的关系。8、请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 9、请简述可贷资金理论。 10、请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金融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1.如何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监控体系 2.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改造 3.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若干问题 4.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5.试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6.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7.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8.试论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与流通问题 9.试论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行为 10.浅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11.宏观经济运行与股市发展 12.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 14.开放式基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 1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16.我国利用外资前景展望 17.试论我国外债的适度规模 18.试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手段的运用与完善 19.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选择 20.当代西方金融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21.银行信贷管理和搞活国有企业 22.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责任管理 23.新世纪,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4.利率对股市的影响 25.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26.浅谈加入WTO后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7.浅析利率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8.试论公开市场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9.试论B股在中国股票市场的作用 30.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金融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1.如何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监控体系 2.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改造 3.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若干问题 4.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5.试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6.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7.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8.试论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与流通问题 9.试论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行为 10.浅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11.宏观经济运行与股市发展 12.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 14.开放式基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 1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16.我国利用外资前景展望 17.试论我国外债的适度规模 18.试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手段的运用与完善 19.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选择 20.当代西方金融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21.银行信贷管理和搞活国有企业 22.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责任管理 23.新世纪,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4.利率对股市的影响 25.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26.浅谈加入WTO后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7.浅析利率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8.试论公开市场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9.试论B股在中国股票市场的作用 30.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货币在发展中的几次重大演变。 【关键词】货币 发展 演变 一、我国货币发展的阶段 1.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2.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3.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中国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大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货币金融论文题目

建议你去看下(金融学)吧,看下别人的论题是怎么样的吧

2013金融学专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

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

2、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3、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

二、货币政策比较问题

1、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

2、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3、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

三、我国的利率政策问题研究

1、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的研究

2、小议如何提高存款利率弹性

四、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1、利率市场化与货币市场发展

2、利率市场化的负面效应及中央银行的监管

3、利率市场化对中资保险公司的影响

4、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5、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

五、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1、国外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2、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经验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3、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利弊

4、如何杜绝不良资产的再生

六、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2、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

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1、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的选择

2、混业经营在西方国家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3、混业经营的模式比较与现实选择

八、农村信用合作制度研究

1、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摆脱困境的出路选择

2、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浅探

九、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及发展问题

1、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2、以金融创新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

3、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

4、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

5、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问题

十、非银行金融机构问题研究

1、关于银证合作的若干思考

2、论我国保险监管模式的选择方向

3、论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

4、论建立保险公司的经营机制

5、问题银行的处理

十一、资本市场论题

1、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定位

2、公司并购与我国投资银行业务拓展

3、证券公司风险及其管理

4、中小券商:困境、定位和前景

5、开放式基金研究

6、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模式研究

7、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8、国有股减持问题

十二、保险论题

1、论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2、试论财产保险的经济意义

3、试论人寿保险与储蓄的关系

4、试论保险品种的开发与营销

5、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分析

6、论再保险的经济意义与法律意义

7、试论保险的利益原则

8、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

十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2、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用缺失问题及解决

3、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思考

4、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十四、人民币汇率制度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

1、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与调整空间的思考

2、论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3、当前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货币银行学论文选题:1、试论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及货币流通量的决定2、试论现代信用及其作用3、运用利率决定与影响因素的基本原理分析我国利率的变化4、试论金融市场的融资方式及其功能5、试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特点与构成6、运用中央银行性质与职能的一般原理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7、结合国际货币制度演变历史分析汇率的决定与变动8、试论国际储备的构成、作用与管理9、结合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与治理措施,分析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现实意义10、现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我国推行稳健货币政策的意义国际金融论文选题:1. 浅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投资,生产,贸易,就业……)2. 人民币汇率趋势预测3. 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开展(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4.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比较5. 试述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及定位6. 金融行业分业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7. 如何防范金融行业的道德风险8. 试述上市银行发展状况和前景预测9. 国际结算中托收业务风险分析10.浅谈信用证业务欺诈及防范11.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应用12.国际油价预测与分析13.国际油价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关系14.国际油价与英镑走势的关系15.国际油价与美元走势的关系16.中国A、B股并股的可行性研究17.应收帐款资本化18.投资顾问业务应如何开展19.我国金融租赁业务前瞻分析20.我国信托品种创新21.股权分置解决方案前瞻分析22.浅论组合投资的利与弊23.集中投资VS分散投资24.个人理财业务管窥25.公司理财业务创新26.利率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27.如何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质量28.房地产市场的信息非对称及其影响29.利率上调对住房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银行自身经营……)的影响30.ХХ银行的吸存策略31.2005年美元(欧元、日元……)的走势及其原因32.市场营销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中的应用33.提高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的途径34.中外银行(员工,管理,个人业务,公司业务,银行卡营销……)的比较35.银行小面额存款收费所引发的争议和解决办法36.各商业银行银行卡收费情况及其收费前后业绩比较37.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比较分析38.在开展保险业务是如何防范保险方的欺诈39.北京(或上海、广州等)(人寿,财产,健康型,养老型……)保险市场现状分析40.ХХ保险公司的品牌战略41.保险客户心理分析42.保险公司售后服务存在的问题43.2005年金融(汽车、石油、钢铁、天津……)板块行情分析44.ХХ股票的投资分析报告45.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个人业务分析46.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家庭……)人群的投资理财业务拓展47.国债投资在投资组合中的地位和作用48.银行客户经理如何开发和维护客户49.证券经纪人如何开发和维护客户50.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时如何规避外汇风险51.生产性企业部门如何防范外汇风险52.(天津,北京,上海……)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53.试析我国政策性金融体制的变革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作用54.如何提高地方性金融企业的服务水平

货币金融论文提纲

论文写作前我们都需要写论文提纲。一般来说,我们只要写出简单大纲就可以。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货币金融论文提纲,和大家一起分享。

论文题目: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研究

汇率传递效应指的是汇率变化对本国价格水平的影响。本文对2005年7月汇率改革之后的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了两个部分,一是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水平的考察,二是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效应原因分析。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水平的考察选取了居民消费价格,企业商品价格,进口商品价格作为汇率向价格水平传递的指标,并采用符号识别SVAR模型对汇率传递效应水平进行了估计。人民币不完全汇率传递效应原因分析,主要研究了非均衡汇率——汇率存在低(高)估时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将其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或高估的争论相联系;汇率波动对汇率传递效应水平的影响,将其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相联系。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汇率传递效应水平低,具有滞后性,不同价格水平指标的传递效应差别较大等特点;汇率低(高)估对汇率向进口商品价格传递效应较低的原因作出一定程度解释;汇率弹性增大将有利于提高汇率传递效应水平;影响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主要有价格粘性和货币政策因素。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和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了以下六个部分内容,第一章引言。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基本思路,创新之处和主要观点。第二章汇率传递效应理论与文献综述。包括了汇率传递效应涵义和传导机制,汇率传递理论与文献综述,汇率传递效应研究新进展四个部分。第三章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水平估计。研究旨在对2005年7月汇率改革之后的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水平作出整体估算,对我国汇率传递效应水平有一个整体认识。选取了居民消费价格、企业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三个指标,并采用符号识别冲击SVAR模型,以消除早期学者脉冲响应值偏离经济理论导致汇率传递效应水平降低现象的出现,估算出更真实地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水平。研究结论指出人民币汇率传递存在不完全性,且传递水平较低,不同价格指标的汇率传递效应存在较大差别。第四章人民币非均衡汇率与汇率传递效应分析。本部分借鉴Ghosh和Rajan(2006)汇率传递效应模型,从理论角度证明了汇率存在低估或高估时,汇率向价格水平的传递具有天然的不完全性。并将理论用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分析,首先利用行为均衡汇率方法(BEER)估算了2005年到2012年4月间人民币汇率的低(高)估水平;其次借鉴Campa和Goldberg(2005)研究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的模型,实证检验了汇率存在低(高)估时对人民币汇率向居民消费价格、企业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传递效应的影响。研究结论指出,人民币汇率低估或高估可以对汇率向进口商品价格的传递作出一定程度解释。第五章人民币汇率波动、价格粘性与汇率传递效应分析。本章研究借鉴了 Devereux,Yetman(2010)粘性价格下的`小国开放宏观经济的汇率传递效应模型,并加入了汇率波动风险变量,对模型进行了扩展,求解出外国利率冲击,货币政策冲击,技术冲击和汇率波动冲击下的汇率传递效应表达式。并以人民币汇率为例,估计了汇率传递效应决定模型中相关变量的取值,计算了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水平。最后放松了模型中不同冲击的相关变量取值,以研究影响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

研究结论指出,价格粘性和货币政策是影响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的主要原因,汇率弹性增大有利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提高,但由于汇率弹性增大也意味着企业经营过程中汇率风险增大,会影响到汇率传递效应水平。第六章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10

第一章 引言10-15

一、 选题背景10-12

二、 研究意义12-13

三、 基本思路13-14

四、 创新之处及主要观点14-15

第二章 汇率传递效应理论与文献综述15-39

第一节 汇率传递效应涵义及传导机制15-17

一、 汇率传递效应涵义15-16

二、 汇率传导机制16-17

第二节 汇率传递效应理论综述17-28

一、 完全汇率传递效应理论17-19

二、 不完全汇率传递效应的传统分析方法19-24

三、 新开放宏观经济学与汇率传递理论24-28

第三节 文献综述28-37

一、 不完全汇率传递效应原因分析28-31

二、 汇率传递效应系数大小的考察31-33

三、 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研究33-37

第四节 汇率传递效应研究新进展37-39

一、 DSGE 模型与汇率传递效应37

二、 不完全金融市场与汇率传递效应37-39

第三章 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水平估计39-56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与价格水平变化状况分析39-42

一、 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39-41

二、 价格水平变化分析41-42

第二节 符号识别 SVAR 模型介绍及数据处理42-45

一、 符号识别 SVAR 模型42-43

二、 数据处理43-45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对不同价格指标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45-56

一、 汇率冲击符号识别判定条件45-46

二、 符号识别 SVAR 模型构建46

三、 汇率冲击对不同价格指标的影响分析46-56

第四章 人民币非均衡汇率与汇率传递效应分析56-71

第一节 非均衡汇率与传递效应理论分析56-58

一、 均衡汇率与汇率传递效应56-57

二、 非均衡汇率与汇率传递效应57-58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低(高)估水平测算58-64

一、 行为均衡汇率方法介绍58-60

二、 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估计60-63

三、 汇率低(高)估水平的测算63-64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低(高)估对传递效应的影响分析64-71

一、 实证模型64-65

二、 数据选取及单位根检验65-67

三、 汇率低(高)估对汇率传递效应影响分析67-71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价格粘性与传递效应分析71-89

第一节 理论模型71-77

一、 交错价格定价71-73

二、 汇率决定73-76

三、 汇率传递效应的决定76-77

第二节 相关变量值的估计77-84

一、 外国利率冲击77-78

二、 国内货币政策冲击78-80

三、 技术冲击80-83

四、 汇率波动冲击83-84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系数大小估计84-89

一、 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水平估计84-85

二、 放松条件的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水平测算85-89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89-94

一、 主要结论89-90

二、 政策建议90-94

参考文献94-102

后记102-103

科技浪潮对金融的影响研究论文

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资金运行的影响 转载: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学生发表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由单一的计算机和局域网阶段进入到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引发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升级带来了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互联两电子商务,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深远意义的探讨,在金融领域也不例外。有关问题的讨论和实践目前还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业务上,本文则选择“金融资金运行”这一贯穿金融活动方方面面的范畴为研讨对象,对互联网技术可能给金融领域带来的变化做一个整体性的、基础性的分析,进而对金融投资、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一、金融资金运行的内涵 从资金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这一定义出发,我们可以把金融资金定义为,在金融活动中,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通俗地说就是资本化了的货币,其存在形式是各种货币化的或证券化的资产,例如,能够带来利息收入的各种存款、能够带来股息和资本升值收入的股票等。 金融资金运行强调的是货币的资本化过程,它以货币的增值为动因,在一定组织机制下,通过货币的使用权在不同交易主体之间的转移,实现货币向价值创造领域的流动,最终实现货币的增值。因此,金融资金运行不仅把金融领域中的各个主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也把实现货币资本化的虚拟经济活动与实质经济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需要明确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资金运行都是通过市场交易活动实现的,金融资金的运行应等于广义的金融市场(涵盖借贷市场和证券市场)运行,它明确了从投资者出发的研究立场和角度。资金配置机制除了市场之外还存在计划管理机制,因此,金融资金运行的适用范围较之金融市场运行的概念要广。回顾社会经济发展史,每一次新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力的革命和生产方式的创新。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将为我们带来生产的智能化。互联网技术把信息技术革命带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也不妨从效率和方式这两个方面探讨它对金融资金运行深远的影响。 二、如何理解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提升作用 金融资金运行的动因和目标是要实现货币资产价值的增值,运行效率的提高自然就是指价值增值能力的提高。由于金融资金运行不属于社会财富生产的范畴,其价值增值只能以实质经济部门的生产经营为基础。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提高最终体现为,金融市场能否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引导金融资金流向最有效率的经济部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从两个方面提升金融资金运行效率:其一是产生了新的产业,给经济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为货币资产价值增值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其二是提高了金融市场价格对信息反映的充分性和灵敏性,使资源配置更有效。前者是从增量的角度提升金融资金运行效率。后者则是从存量角度提升金融资金运行效率,是对金融资金运行机制的又一次完善。我们可以利用西方现代投资理论中的有效率市场假说来说明后者。 有效率市场假说按照市场价格所反映的信息种类和程度,把市场效率分为三种水平状态,市场价格所包含的信息越多,市场的效率水平就越高;当市场价格只是充分反映了历史数据提供的信息时,市场处于弱效率水平状态;当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历史数据提供的信息,还包合了其它各种公开信息时,市场处于中等效率水平状态;当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各种公开信息,连内幕信息也都包含进去了的时候,市场处于高效率水平状态。当市场处于高水平效率状态时,所有存在的信息都已反映于价格水平中,市场价格将是资产现实价值的反映,亦即资产的市场价格与价值同一。不难看出,价格对信息反映的充分性与否,是市场是否有效率的关键。而价格对信息反映的充分性直接取决于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与速度以及市场参与者对信息反映的灵敏度。 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上述反映的灵敏度提供了技术支持,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将无数电子计算机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台无边无际的、具有无穷威力的超级计算机。形成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互联网的实时性和共享性会使信息迅速传播,很少有人能再凭信息优势独享垄断利润。当然,先进的技术并不能一定保证市场达到完美的状态,效果如何还要受人的因素的制约,这其中,除了人的主观能力的差异外,还有人的主观动因的问题。互联网技术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信息的传散方面,但不具备识别信息真伪的功能;互联网对信息自由传播的贡献也“使谣言贩子如虎添翼”。虚假信息的广泛传播也会造成市场价格和资产实际价值的偏离。这说明,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会有效地提高金融资金的运行效率,但也仍然不会使金融资金的运行保持在绝对的完美状态。从有效率与无效率的辩证关系来看,在技术水平落后的情况下,无效率是绝对的,有效率是相对的。而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是否会使有效率成为绝对的,无效率成为相对的呢?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毕竟为价格充分反映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具有同样强的纠偏能力。 三、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发展对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潜在影响? 面对信息技术发展对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潜在影响,作为金融资金运行主体的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监管者应如何应对呢? l.投资者的对策 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提高是投资者为追逐超额利润,在激烈的竞争中积极挖掘、分析和消化信息的结果,而在金融资金运行高效率的条件下,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微乎其微,信息挖掘往往徒劳无功。这一矛盾的普遍存在并不是什么坏事,它只会令我们更加坚信投资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方向。 科学化的投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尽管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已经产生了,但是,由于市场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状态的普遍存在,使得传统的、以寻找价格偏离价值的资产和进行价格预测为核心的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一直能够在使用人数和总体业绩上与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平分秋色。市场效率的低下辅之以市场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一直在为传统的投资管理方法提供着较高的成功机会,同时使现代投资管理理论的应用显得成本过高,从而难以获得支持。例如,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以挖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为核心的基础分析方法,再加上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手段,使得一些证券投资基金成了新一代庄家,令市场对之刮目相看。真正试图遵循证券投资基金的性质进行科学化投资管理的基金经理人尚拿不出具有竞争性的业绩来。据称“泰和基金是按照经典的投资原理管理运作的”,但是,它的经理人却被迫申请辞职了。必须承认,科学化的投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尽管代表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但其应用及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有条件的,市场环境很重要,当然,也不能排除运用者的主观能力问题。 信息技术进步对市场运行效率有很大促进作用,有助于改善管理方法应用的市场环境。因为,按照有效率市场假说,当市场处于弱效率水平时,依据历史数据进行价格预测的技术分析就是无效率的;当市场处于中等效率水平时,连根据各种基本面因素对资产价值进行逻辑推演的基础分析也变得无效;当市场处于高效率水平时,市场就是无懈可击的,投资者只能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为主要目标,这时,通过组合管理实现投资整体效用的最优化,并通过风险管理有效防范系统风险的科学化投资管理方法就应该是投资管理者的理性选择。在亲身从事投资管理或选择职业投资管理者时重视这一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2.金融机构的对策 互联网技术引发的新一波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从另一个方面,引发了我们对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思考。 商业银行的产生是以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信息传播不充分导致投融资双方难以匹配为必要条件的。互联网技术在信息共享、信息交互性传递等方面的特长,从技术上解决了金融资金运行中的一些原始问题,使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商业银行生存的基础和业务发展的方向。 以传统的银行业务为例,银行信贷业务既是其发挥货币保管和结算功能的必然结果,也得益于银行信贷业务具有积少成多、续短为长、变死为活的作用。也就是说,银行信贷在金融资金运行中存在的基础一方面是原始业务的自然派生,另一方面则归因于信息传播的不充分和市场机制不完善。信贷业务克服了金融资金运行的障碍,其宏观和微观效益都是显著的,但是,这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合了投融资双方各自利益的割让,因为,银行是靠存贷款利差维持运营的。因此,间接融资相对于直接融资而言是一种较高级的形式的说法,是针对一定技术、市场条件而言的。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本性驱动下,只要技术条件、市场条件许可,投融资双方必然会谋求直接的联系,亦即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会使间接融资方式被直接融资方式超越。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从市场机制的方面证明了这一点,信息技术在金融资金运行中的应用,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当然,技术进步对直接融资方式的支持并不意味着对银行信贷职能及间接融资方式的全面否定。这是因为,技术进步与金融业的行业管理和制度规范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互联网对商业银行职能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衍生职能的弱化上,并不直接影响原始职能。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也会影响到直接融资方式中的金融机构。在证券交易市场中,有关订单驱动系统和双向报价驱动系统优劣评判一直难有定论。订单驱动系统是通过一定的交易系统,将条件相当的交易双方直接匹配,在众多竞争者中,成交者分别是买方中出价最高者和卖方中要价最低者,既体现了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中间也不存在效益的泄暴,点对点的电子自动交易系统在高效、防止经纪商欺诈等方面为它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该系统对有行无市、交易过度火爆或过度疲软等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双向报价驱动系统中,做市商负责维护市场秩序,有助于保持市场的持续和稳定。但是,不要忘记,做市商不过是一种特殊的交易商,盈利仍是其首要目标,其盈利方法类似于商业银行,来自双向报价中的递、要价差。因此,做市商明显是一个有成本的中闻环节,并且,由于做市商在双向报价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垄断性是可以肯定的。其实,订单驱动系统的问题仅在特殊的市场时刻才会出现,而并没有实证结果能证明在这种特殊的市场时刻双向报价系统的运行优于订单驱动系统。 我国采用的电脑订单驱动系统曾在1996年12月16日出观过有行无市的景观。15日晚,人民日报就市场过热问题发表了言辞强烈的社论,广大投资者深感问题的严重性,16日一早便纷纷挂出了卖单,在几乎没有买单进场的情况下,交易系统陷入了有行无市的尴尬境地。但在国外以做市商系统为主的市场中,也不止一次出现过崩盘。因此,做市商系统的优势显然不是十分具有说服力的。 金融资金运行对高效率的内在追求和技术进步支持订单驱动系统这一点,应该在我国证券公司确定经纪业务发展战略时引起足够的重视,证监会在发展国债市场、创业板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时,也应像发展股票市场那样,发挥我国市场的后发优势,直接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不必亦步亦趋地尝试西方金融市场发展中的各种制度安排。 3.监管者的对策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提升金融资金运行效率,这给监管者提出的基本问题就是监管者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是否需要调试? 政府介入和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合理依据在于市场机制在很多领域无效或缺乏效率,即“市场失灵”。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价格反映信息的速度和程度的提升作用,有助于“看不见的手”发挥对市场的引导作用,因此,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弱化对政府监管和调控市场以弥补因信息不充分而产生的市场失灵的需求。但是,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和共享性,也给监管者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加强规范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渠道的建设?信息任意泄露和传言横流同样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在于管制(也管不了),而在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更加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可以设想由监管者代表政府为社会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作为市场信息的初始发布点。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1999年年报已经被要求在指定的互联网网址上登载,就包含了这种思路,只是在技术和内容上还有待完善。 在金融资金运行的监管机构中,中央银行的监管手段最为齐全,不仅有行政手段,还有经济手段,加之它可直接控制货币发行,因此,在我国学术界一直有人在依据金融资金的内在联系,试图寻求中央银行调控全部金融资金(不仅是银行借贷资金,还有证券市场、民间借贷资金)的途径。然而市场效率的提高对政府经济干预需求的降低作用,有理由让我们对中央银行职能重点及其货币政策的前途发出质疑。如果政府职能的重点将因技术进步发生转换的话,作为政府调控经济职能机构之一的中央银行也不会例外。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其职能重点和发挥作用的途径也应该发生转移。网络货币和网络信用的发展,是否将打破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的垄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地位的下降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深化,是否将更加弱化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信贷需求?中央银行要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和如何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代理国库的职能可能是因技术因素而改变的最少的一项,在任何情况下,理财都是必要的。如此说来,我们是否可以探讨弱化包括中央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在内的监管者对金融资金运行主动干预,让监管者退回到“守夜人”的角色中去呢?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还可能会给传统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带来问题。例如,货币供应量将更难以进行数量界定和统计,从而动摇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地位。如果货币供应量不再是可靠的调控目标,它的替代品是什么呢?美国已经将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重新确定为利率。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金融资金运行的特征将是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金融交易的价格自然也将是个性化的,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或基准利率的提法是否会失去意义呢?虽然从原则上说,高效率加上新的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出现应该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来新的时代特色。此外,互联网技术既有助于金融资金运行的开放式发展,也为金融的国际化监管提供了技术便利,从而使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提高突破国界的限制。四、如何认识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对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影响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在金融资金运行中的地位和所占比重;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支持和在线商务的发展,促成新的金融资金运行的组织实现方式——在线金融资金运行方式。 金融资金的运行方式分为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这两种融资方式在融资性质、流动性、可控性和对经济运行的适应性上存在差异,各具特色,各有自己适用的领域。 直接融资方式的优势在于它为长期性金融资金融通提供了多种流动性强的选择,从交易双方的收入和付出来看也是直接的,漏损极少,价格的客观性较强。直接融资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低效率。互联网技术引起的信息公开化和金融机构服务功能的增强,有助于直接融资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间接融资的优势在于它为短期资金融通提供了便利,而且从传统的银行信贷的萌芽看,间接融资是作为货币保管业务的一种衍生品出现的,属于典型的动员社会闲置资金的行为。因此,只要银行还继续办理结算业务,间接融资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不过,互联网技术对投资直接化的促进作用会导致银行资金来源的短期化,从而对银行信贷业务提出高流动性的要求。而在网络经济时代,存款货币银行的结算业务是否会受到来自网络机构的威胁?创造派生存款的功能是否仍由存款货币银行垄断?这些并不是技术问题,只要宏观经济调控的模式不发生变化,即使技术实现不成问题也没有用。 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影响金融资金运行方式方面,最具魅力当属它所带来的在线金融资金运行方式。在线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出现和普及对金融资金运行具体将产生什么样的革命性影响尚难以估量,因为,金融资金在线运行的意义不仅在于交易实现过程的自动化、实时化,更在于它可以将金融从业人员从繁杂的、重复性的脑体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开发、创新,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凸现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在保持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地位。电子技术时代的标准化特征将被个性化、人性化特征所取代,社会经济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姿,人的需求将获得极大的满足。 在线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出现和普及除了技术条件外,还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它在美国这样的计算机、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国家尚初露端倪,在我国自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在金融资金运行中的应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50年代起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就开始使用脱机式电子计算机,60年代银行业务的联机化就开始了。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已经为金融业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改善客户服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80年代起我国金融业推行金融业务的电算化,但是,受人力资源知识结构、资金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约束,金融电算化的业务、地域等的覆盖面扩大缓慢、发展缺乏深度。事实上,当前我们很多著名IT企业为金融机构提供的电子此解决方案,都是西方国家六七十年代时解决的综合业务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自动化办公系统等。在我们真正体验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资金运行的革命性影响之前,无论是投资者、金融机构还是监管者都还需要做大量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金融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面对这一新变化、新挑战,金融机构应该如何看待与应对?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表现形式及最新发展出发,分析其对传统金融业发展方向、结构转变及战略创新选择等方面的影响。关键字: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影响随着我国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兴起,对传统金融部门、金融市场效率、金融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促进了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机构的相互竞争,涌入的"搅局者”不断增多,尤其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抢食包括信贷、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证券保险等在内的金融业务,给传统金融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面对这一新变化、新挑战,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应对?本文拟对此作粗浅的探讨。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目前,有关互联网金融内涵的表述有多种,界定尚不统一。在此,笔者初步归纳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介入传统金融业务过程的一种混合金融。从广义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从狭义的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是涉及货币的信用化流通支付的相关层面,也就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当前互联网金融格局由传统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传统金融业务的网上银行创新以及电商化技术创新等。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主要由凭借商业性互联网技术进行资金运作的电商企业、人人贷(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理财类的手机理财APP 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组成,是以互联网体系与思维去打造类金融业务,运用互联网的特性去完成金融的渠道、借贷、信息、销售、客户管理等工作。传统金融人有一种看法认为,传统银行早已采用了数据化、互联网技术电子银行管理体系,所以银行也就是互联网金融。但实际上,笔者认为,由银行操控的电子网络或利用的互联网应称为金融互联网。在此,本文侧重探讨非金融机构组成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二、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和表现形式第一种模式是银行网银,当前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渠道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服务,互联网在其中发挥渠道作用。第二种模式运用电商的平台,依据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得到信用支持,以交易参数为基点的综合交易模式。第三种模式是P2P 模式,这种模式提供了中介服务,把资金出借方与需求方2 结合在一起。平台的模式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此类平台作为中介,不吸储、不放贷,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由合作的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提供双重担保。如人人贷,此类平台的交易模式多为"1 对多”,即一笔借款需求由多个投资人投资。二是"P2P 平台下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的宜信模式。可以称之为“多对多”模式,该模式通过互联网撮合投资人和借款人之间的借贷关系,实现个人对个人贷款。第四模式通过交互式营销,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段,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紧密结合,使金融业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的转变,共建开放共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第五种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货币基金模式,以支付宝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为代表,用户能随时把自己支付宝中的钱支付到余额宝中,不但免转账手续费,还可以获得收益。三、互联网金融影响下传统金融发展方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随着互联网等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金融业的融合,“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研究初期,众多学者,例如Allen et al.(2002)、Fight(2002)等,只将互联网视为实现金融服务与交易的一个新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影响。当然,如果只从技术的角度分析该问题,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凭借在信息收集及处理、产品交付与风险防范等方面的优势,必将革新传统金融业,但归根结底,这种影响只可概括为:更快。随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互联网对传统金融组织、运行方式的冲击,以至于一些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继传统金融中介和资本市场之后的第三种金融模型四、互联网金融影响下传统金融结构变化及其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高频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HFT)和“算法交易”(algorithmic trading, AT)持续增长。这一方面增加了交易的规模,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金融产品的同质性。以美国为例,2003年的日均交易量为30亿股,2009年已上升为日均100亿股。与此同时,传统交易方式的占比显著下降,纽约证券交易。(NYSE)的市场份额2003年1月的80%下降到2009年12月的(Angel et al., 2011)。与交易量的大幅上升相反,电子交易可以减小平均交易规模,从而在交易大额头寸时更有效地节约成本。传统上需要借助交易所交易来隐藏实际规模的大额交易,如今可以通过电子交易系统的“暗池”(darkpools)控制其指令的暴露(exposure),持续地通过较低的成本完成交易。电子交易在以”光速“进行,距离对交易的影响至关重要。Garvey & Wu(2010)的实证研究发现,电子交易成本与地理距离有显著的关系。距离交易所较近的股票市场交易员能够获得更高的指令执行质量,数据传输速度限制导致电子交易的速度产生差异,具有速度优势的交易员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市场结构的变化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直观上看,电子交易扩大了市场规模,可以为提供更多流动性。Hendershott et al.(2011)的实证研究证明,算法交易提高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的流动性,而且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也变得更加充裕。在市场波动时,算法交易相比人工交易更倾向于释放流动性。然而,电子交易在增加流动性供给的同时,也增加了流动性需求,而且后者还可能减少市场流动性并导致利差扩大(Kumar et al., 2011)。第二,电子交易通常在收市时平仓,交易员会在交易日结束的最后一分钟里卖出大额头寸,这有可能导致价格的显著变化,从而增加市场波动性。而且,高频交易的交3 易策略,如动量策略(momentum strategy)也可能会加剧市场的短期波动。最近的例子是2010年5月6日道琼斯指数的”闪电崩溃“。虽然高频交易并非引发崩溃的原因,但其随后的反应引起了巨大的卖出压力,加剧了市场波动(Kirilenko et al., 2011)。然而,观测期改变会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如Chaboud et al.(2009)对外汇市场的研究发现,算法交易与市场波动性负相关。第三,对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交易的价格发现机制。Hendershott & Riordan(2009)认为,电子交易作为稳定投机者(stabilizing speculator),其对流动性的供给和需求使市场价格更加有效。“暗池”交易会损害价格发现的有效性,同时降低市场的波动性(Ye, 2011)。引入流动性因素后,Zhu(2012)的模型证明,"暗池"可以提供价格相关信息,有助于价格发现,但会降低流动性。 五、互联网金融影响下传统金融的战略创新选择(一)积极提升银行传统业务优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容否认,当今银行在经济调控、风险控制、社会征信、庞大的线下客户及专业服务等方面还具有强大优势,但也存在不少弱性和缺失。因此,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不断提升银行的传统业务水平,改进账户管理、支付结算、存贷款流程等基础性金融服务,以优质服务赢得市场,赢得客户.(二)积极开拓电子、移动、智能银行。银行要加快转型步伐,提升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支付工具功能,依托移动通讯、互联网,改进和开拓网上银行、手机银行、iPad 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家族”业务,提供客户远程服务,向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目前,北京银行已推出“直销银行”,光大银行推出“智能银行展示中心”,广发银行推出了“智能金账户,具备自动余额理财、自动申购赎回货币基金、自动还信用卡等功能。这些环节均需银行开放端口和数据,目前,互联网金融产品还很难实现。(三)加强互联网金融合作。互联网线上天量客户以及大数据优势,对传统金融偏爱的线下模式形成巨大冲击。银行要取长补短,积极把握与互联网企业及平台的合作机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数据量大的特点,把握客户信用记录,提高客户信用评级精确度,了解客户购买力与消费习惯,提供更合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方案。近期,民生银行已与阿里在理财业务、直销银行业务、互联网终端金融、IT 科技等方面开启合作战略,以传统基础金融优势激发互联网金融的

问题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有研究意义吗 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思考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公司不断对提供的服务进行创新,不仅推出了具有支付功能的支付宝、财富通等服务,还推出了与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具有类似功能的余额宝、小金库等业务,互联网金融公司借助其在互联网服务领域的技术优势,不断的推出与商业银行业务类似的服务,这些服务的推出抢夺了商业银行现有的客户,对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并有助于商业银行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提升商业银行的业务能力,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1.互联网金融模式 就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第一种,是最早出现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和腾讯旗下的财富通为代表;第二种是近几年出现的众筹模式。该模式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随着众筹模式的不断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三种,个人对个人(P2P)的网络信贷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直接面向资金的所有者进行,不仅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了影响,对存款业务也有一定的影响;第四种为大数据金融模式,该种模式以阿里小贷为代表,大数据金融模式充分的使用与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开发具有较强市场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2.互联网金融特点 由于互联网金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而由于互联网的独特性,也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尤以大众性和高效性为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主要特点。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直面客户,并且由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提供企业使用大数据和智能Agent技术,能够快速的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反馈,不仅能够同时处理大量客户的业务请求,并且能够使客户养成特定的使用习惯,使得互联网金融集大众性和高效性为一身,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3.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在最初的发展中,仅仅是传统商业银行线下业务在互联网上的扩展以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出的担保支付服务,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对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缺乏深入的认识,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互联网金融,并且,相应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用户追捧,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 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形成挑战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有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基金销售模式和P2P信贷服务,尤其是余额宝模式不仅具有传统存款的特点,并且具有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利息和更好的流动性,获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竞争力,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否具有充足的存款是开展其他业务活动的基础,余额宝和P2P信贷服务的出现,不仅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产生了影响,并且因为存款受到影响,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和其他业务活动的开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P2P贷款和众筹模式。P2P贷款和众筹模式的出现,为潜在的贷款需求企业和个人在融资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与商业银行复杂的贷款手续不同的是,使用P2P贷款和众筹的方式进行贷款不仅手续简单,而且贷款的流程也......>> 问题二:研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有什么意义 关于意义,主要有五个方面: 问题三: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项目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10分 2013年货币市场的利率也达到6%甚至更高,这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套利空间,因此催生了余额宝的诞生。由于传统金融行业的各种弊端,近两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 仅从支付市场来看,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数据显示,2010-2013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2013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亿元。支付宝、中国银联和财付通分列前三位,交易规模市场份额分别为、和。 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互联网阵营和金融阵营针锋相对。 2、互联网在位巨头和新玩家并驾齐驱。 3、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有望“由轻转重”。 4、大型产业实体借助互联网加速金融化。 5、并购有望成为获取跨界能力的加速器。 问题四:研究P2P模式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0分 互联网金融有份很多不同的类型,像最近兴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比以往要高得多。虽说短暂期间是取代不了银行等行业,相信假以时日会有不一样的风采。据说是资金均由第三方托管,平台无触碰资金,资金流向自己把控,风险看的到。 问题五:以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论文选题,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简述一个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金融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面对这一新变化、新挑战,金融机构应该如何看待与应对?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表现形式及最新发展出发,分析其对传统金融业发展方向、结构转变及战略创新选择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字: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影响 随着我国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兴起,对传统金融部门、金融市场效率、金融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促进了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机构的相互竞争,涌入的搅局者”不断增多,尤其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抢食包括信贷、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证券保险等在内的金融业务,给传统金融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面对这一新变化、新挑战,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应对?本文拟对此作粗浅的探讨。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目前,有关互联网金融内涵的表述有多种,界定尚不统一。在此,笔者初步归纳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介入传统金融业务过程的一种混合金融。从广义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从狭义的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是涉及货币的信用化流通支付的相关层面,也就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当前互联网金融格局由传统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 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传统金融业务的网上银行创新以及电商化技术创新等。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主要由凭借商业性互联网技术进行资金运作的电商企业、人人贷(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理财类的手机理财APP 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组成,是以互联网体系与思维去打造类金融业务,运用互联网的特性去完成金融的渠道、借贷、信息、销售、客户管理等工作。传统金融人有一种看法认为,传统银行早已采用了数据化、互联网技术电子银行管理体系,所以银行也就是互联网金融。但实际上,笔者认为,由银行操控的电子网络或利用的互联网应称为金融互联网。 在此,本文侧重探讨非金融机构组成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和表现形式 第一种模式是银行网银, 当前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渠道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服务,互联网在其中发挥渠道作用。第二种模式运用电商的平台,依据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得到信用支持,以交易参数为基点的综合交易模式。 第三种模式是P2P 模式,这种模式提供了中介服务,把资金出借方与需求方2 结合在一起。平台的模式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是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此类平台作为中介,不吸储、不放贷,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由合作的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提供双重担保。如人人贷,此类平台的交易模式多为1 对多”,即一笔借款需求由多个投资人投资。二是P2P 平台下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的宜信模式。可以称之为“多对多”模式,该模式通过互联网撮合投资人和借款人之间的借贷关系,实现个人对个人贷款。 第四模式通过交互式营销,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段,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紧密结合,使金融业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的转变,共建开放共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第五种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货币基金模式,以支付宝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为代表,用户能随时把自己支付宝中的钱支付到余额宝中,不但免转账手续费,还可以获得收益。 三、互联网金融影响下传统金融发展方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随着互联网等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金融业的融合,“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 问题六:国内外关于研究互联网金融有哪些好的学者或论文推荐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问题七:互联网金融对电子商务的作用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金融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业务模式已不能适应需要。银行业为了在未来的网络经济环境中求得生存并取得竞争优势,它们努力在信息技术上投入巨资并极力推出自己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网上银行的发展给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要求银行对内部管理和运营机制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服务方式的变革给客户带来了便利,同时,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定制的客户化服务。从前以银行为中心的服务供给制正转变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需求制,这是银行经营理念的根本性变革。银行网上支付能力的提高也必将推动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问题八: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有什么区别? 谢邀!请大牛拍砖! 直接融资,说白了就是缺钱的人直接跟有钱的人借钱,股票是最典型的直接融资方式,你买了股票相当于就是借钱给了企业,然后他每年给你分红,债券也是,你买了一个企业的债券,他每年支付你利息。间接融资就是有钱的人或者企业不直接借钱给缺钱的人,而是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中介机构是谁呢?最典型就是银行,我们大量的人把钱存到银行,银行统一对资金进行调度和安排,发放给缺钱的人或者企业。我们获得了存款时候银行给予的利息,而银行获得了放贷款时候,企业给予的利息,两者差额就是银行的盈利。(信用货币的流转有两个特征的,一是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二是这个分离的过程是有报酬的,一般体现为利息或者股息。) 而互联网只不过是把人类底层的结构再往上重新实现了一遍而已。所以说最基本的金融交易也是有放在网上的潜能的,无非是现在大家的操作习惯允不允许这件事产生而已。(这里说下余额宝,它只不过是对接了一个货币基金,使交易本身更加便捷了,并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金融创新) 国内最早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的谢平教授,曾经提出过区别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方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人对这个模式的理解。他的定义是: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他把互联网金融作为第三种融资方式来看待的,当然你也可以把任何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了这个融通的行为都看做互联网金融。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提高自身的效率的行为,都可以定义为互联网金融。 其中最关键我认为是要明白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意义是实现去中介化,即所说的金融脱媒。 希望能够利用互联网会让信息不断的透明化,让中介失去依靠信息不对称所掌握的信息优势,让社会的各种参与主体更加的扁平化,也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由于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金融中介机构的专业化优势让大量金融机构的职能不断的分化甚至消失。 【互联网金融or金融互联网?】业内有种观点认为:互联网企业,介入了金融领域,才是互联网金融。金融企业使用互联网手段,则不是互联网金融,而是金融互联网。我认为这样生生把他们俩割裂对立开来似乎不太可取,用金融的思维做互联网,或者用互联网的思维做金融,无非争论的是谁服务谁的问题。 而我所认同的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把原来线下的金融产品放到网上去贩卖,更多的是用互联网的“精神”来做传统金融行业做的事,而传统的互联网精神是什么?是开放,是平等,是协作,是分享,是去中心化,是客户体验至上!!从短期来看,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核心点还是金融属性,互联网还只是工具而已,大体遵守的还是金融规则。你看在国外最具有互联网金融属性的P2P在中国却因为没有有效的风控被做成金融互联网模式,p2p公司直接介入交易,成为交易的一方,使得本来应该是金融脱媒的互联网金融,成为了还是无法脱媒,需要他自身信用附加的模式,本质上成担保公司,部分的P2P,甚至成为了银行,利用构建资金池,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没有牌照的银行,这种变形,其实是已经典型的背离了互联网金融应该有的模式了。他们的本质其实就是金融机构。这儿就不举例了。 相关文章链接如下,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读:) 问题九:互联网金融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在此种模式下,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能够通过网络直接对接,交易成本大大减少。 对于这样一个新兴概念的出现,大多数人是激动的、狂喜的,以至于把任何带点互联网和金融表象的事物都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金融的讨论很多,却很少有人站出来将其做一个系统的分类。虽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在其2012年8月主笔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三个核心部分进行详细分析,但也仅主要分析了手机银行和p2p融资模式。最近业内也有人将众筹、比特币、余额宝等都作为互联网金融单独的模式,并有不同的分类说明。但随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不断创新,以及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不断加深,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定义及模式分类还是难以全面覆盖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态。 为了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做一个清晰的界定,软交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从2012年开始,通过持续对互联网金融领域企业进行调研走访,深度解析互联网金融相关资讯,并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最终系统梳理出了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并由罗明雄于2013年4月21日举办的“清华金融周互联网金融论坛”上首次提出。 基于最近互联网金融火爆现象,为了更好的将软交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研究成果与业界进行交流探讨,便将基于互联网金融并有一定商业模式下的现象分为六大模式,并逐一进行简要解析,以飨大家。 1、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 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从发展路径与用户积累途径来看,目前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可以归为两大类: 一类是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是指第三方支付平 *** 全独立于电子商务网站,不负有担保功能,仅仅为用户提供支付产品和支付系统解决方案,以快钱、易宝支付、汇付天下、拉卡拉等为典型代表。以易宝支付为例,其最初凭借网关模式立足,针对行业做垂直支付,而后以传统行业的信息化转型为契机,凭借自身对具体行业的深刻理解,量身定制全程电子支付解决方案。 另一类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依托于自有b2c、c2c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货款暂由平台托管并由平台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在此类支付模式中,买方在电商网站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待买方检验物品后进行确认后,就可以通知平台付款给卖家,这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再将款项转至卖方账户。 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有交易手续费、行业用户资金信贷利息及服务费收入和沉淀资金利息等收入来源。 比较而言,独立第三方支付立身于b(企业)端,担保模式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则立身于c(个人消费者)端,前者通过服务于企业客户间接覆盖客户的用户群,后者则凭借用户资源的优势渗入行业。 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不可避免的给银行在结算费率及相应的电子货币/虚拟货币领域......>> 问题十:了解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论文怎么写 【摘要】自从Internet出现以后,它就引起了以科技为先驱的网络经济革命,随着网上货币、网络银行和网上清算等新的金融理念的出现,逐渐就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的时代,如何在这种新经济形势下发展互联网金融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就是阐述当前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的状况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互联网金融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现状 发展趋势 研究 一、引言 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网络银行业务正在接受着来自全球银行业的严峻挑战。但与此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必须要积极有效地应对全球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挑战,建立新的互联网金融战略,互联网金融自产生之日起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了解、分析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现状,就是保障我国保持金融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大的变化,它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改进,而且在金融行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上面都很大的改变。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信息化和虚拟化。在互联网金融中进行生产和流通的是信息(包括货币、价格、中介服务等),这种现象它就决定了市场的信息化和虚拟化。 2.高效性与经济性。相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的网络技术更加先进,处理相关的金融业务也更加快捷,它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并且已经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丰富、更方便的服务,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3.一体化。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金融网络化的过程当中,客观上存在着系统管理客户所有财务金融信息的需求。 (二)互联网金融的意义 互联网金融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金融服务更全面直接广泛,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客户对原有的传统金融分支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则是网络交易。而网络交易无须面对面进行交易,这样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还提高了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 2.互联网金融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机构无需构建庞大的办公场所,雇佣众多的营业员工,在各地开设分支机构,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 3.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全球化服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科技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互联网金融服务突破了语言和地域方面的限制,使得网上银行的跨国服务更加容易,同时也会接触越来越多的客户,实现规模化经济。 三、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现状 (一)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取得的成绩 我国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金融电子化的进程,这就为互联网金融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互联网金融所需要的基本技术及运营框架。目前,企业网上银行功能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 (二)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金融网络化已经初具成效,但是通过互联网金融所进行的交易量所占比重还相当小,表现在客户范围小,交易额小,风险性大等缺点。主要体现在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环境尚未完全建立、金融业缺乏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意识、金融认证体系尚未完善和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有待配套。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对传统金融业造成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