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心理压力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心理压力研究论文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当面临众多压力与挑战时,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们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

摘要:在具有一定社会经历后,大学生日趋成熟,但心理压力对其的影响却表现得越来越严重。本文在抽样调查长江大学在校学生心理压力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类型,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并初步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对策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当面临众多压力与挑战时,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们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了解。在困惑来临之际,对其有正确的认知感和较高的心理素质,从而起到预防作用或学会真正的自我解脱。

一、学生心理压力类型与成因

对大学生来说大学就是走向社会的一个实习基地,在这里要面临来自社会、家庭、个人、学校等方面的压力,这就需要大学生有一套成熟的价值体系与评判标准。根据最近对长江大学在校学生的抽查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类型有: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其次有人际压力、家庭压力、形象压力等,并且在大学不同年级学生中压力有所差异(见表1)。

1.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是学生压力最主要的类型。在大学一年级入校时及毕业离校时显得更为突出。近年来,大学学费不断上调并于2005年达到高峰期,这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们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压力。虽然国家允许并鼓励高校大学生通过贷款来完成学业,但是能贷的金额和名额有限,并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需求。有些同学也会因为经济困难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生活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当今大学生,都希望能在大学里有所实践锻炼的同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这就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做兼职而少了自己学习、休息与同学交流的时间,而引发一些其他方面的矛盾与苦恼。

2.学习压力

大学生课程专业性较强,专业课占重要地位,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解和记忆。而需要将所学的将以应用与实践,并鼓励创新人才。于是“怎样学习”的想法围绕着很多的大学生。再者,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采取了学分,英语四级与学位挂钩的措施。而学生为了更加充实自己的内涵,也不断给予自己精神上的压力。到了大三大四学习更加忙碌,学习上的压力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据统计,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刚从紧张的高考中走出,感到大学学习压力不大。但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等,压力逐渐增大。

3.就业压力

“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之说。在人才市场近于饱和的状态下,大学生找到工作或者找到满意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高年级的同学造成了很大的挫败感与无力感,尤其对一些学习一般又无社会背景,家境不太富裕的同学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之产生焦虑与无助感。

4.人际压力

当代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原因,从小就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不懂得基本的礼仪与技巧,不注意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而对于一个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组成的大集体来说,需要的是一种和谐与宽容,这就是那些固有的思想观点相违背,这样也会产生情绪的积压,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心理问题。如果这种情况没人理解,也没人指导,一些同学就容易昌盛厌倦情绪,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萎缩现象,将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另一些同学则选择在虚拟社会中释放扭曲于内心的自我而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更加感到迷茫,从而使自己无法解脱。

5.家庭压力

家庭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的期望与自身的情况产生了落差,面对父母望子成龙,望成凤的心情,害怕自己满足不了父母的愿望,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而在无形中给予了一定的压力。另外一些同学的家庭生活不完善,或者是单亲家庭,或者父母不和,缺乏温暖,都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感情很脆弱。

6.形象压力

这种压力多见于女大学生,不满于自己的相貌,体重,身材等,易于在其他方面进行攀比,而导致心理扭曲,但以往的调查研究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并不会因为形象上的自身条件而产生过度的心理负担。

二、缓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几点对策

1.个人方面

很多心理压力的产生都源于自身的态度。要想克服必须在困难和挫折来临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首先要敢于正视压力,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将其视为一个新的挑战并努力寻求一个解决方法就会化压力为动力。其次不要期望过高,善于自我批评。期望和现实总存在差距,当某些期望没能实现时要学着换个角度去思考现存的事实,不要总是沉迷于失望之中。而当一件事情你无法从外界任何角度来给予自己合理的解释时就需要自我批评了,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可能某些心理压力正来源于自己。再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足以说明人和之重要性,有协调的人际关系才能让自己有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减少矛盾。最后,要学会发泄。

2.家庭方面

相对于压力的来源,家长们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兴趣或价值取向,对孩子确定合适的期望值,以免期望过高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大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时往往不知如何判断,此时家长也要凭借自己的经历来给予正确的引导,但又不能全盘包办。再次,父母永远是孩子最信赖的人,父母要和孩子多进行沟通,让孩子们产生信赖,坦诚相对,有利于心理能力的发展。

3.学校方面

第一,要加强心理教育宣传,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充分发挥心理训练与心理咨询作用。在心理训练中能通过一些暗示法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开办心理咨询活动也能及时提供一个让同学们倾诉并寻求帮助的平台。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创建人文校园。丰富的校园活动能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大学生们能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还能在繁忙的学习中放松自我,达到解压的作用。

4.社会方面

大学生求学生涯的终点站就是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动态都尤为关注,可以借这种链接来加强心理知识的宣传。大学生对社会的茫然可能主要存在于就业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加快人才市场的完善,帮助大学生解决一些就业上的问题。同时也应设法加大贷款或助学金的力度来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

三、结语

大学生在大学求学阶段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会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大学生们自己有一个完善的心理体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迎接多元化的大学生活,才能在最后有个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宇,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社科纵横,2007,22卷

[2]蔡君,论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06

[3]李洪霞 唐玉琴,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世纪桥,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压力;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其健康成长。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中专生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招生的对象也发生了改变,原来招的都是高分学生,变成了招的都是一些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的学生,这些学生心理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学生造成攻击、忧郁、焦虑等不良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压力,运用美育功能,创造美的学习环境;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压力 不良现象 缓解对策

一、中专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压力。当今时代,知识迅猛增长,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单位非大专甚至本科不招,使中专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渺茫。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择优录用”,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如何,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技能水平,劣者将面临就业难的处境。因此,学生从入校到毕业,都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社会激烈的职业竞争,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技能平平,无社会背景,家境又一般的学生,压力更大。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这种压力表现得尤为明显。

2.家庭压力。(1)父母的期望造成的压力。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希望子女早日成才。而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于是就会引发两种不同的心理压力:一种学生怕自己成绩和表现不符合家长的要求会受责备而产生压力;另一种较懂事的孩子,则怕因此而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后者的心理压力则更大。(2)家境较贫困造成的压力。中专生的家庭绝大部分来有农村,条件较差,学费对他们是很重的负担;城市里,随着改革的深入,有些学生父母单位效益不好甚至下岗已是一个较普遍的事,家庭生活困难对这些学生产生很大的压力。(3)特殊家庭造成的压力。由于社会的原因,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出现了不少单亲的家庭,或有继父母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担心同学瞧不起自己,由于自卑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3.来自学校的压力。(1)学业压力。从初中到中专,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差别,专业性相对突出,除文化课外,专业课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于是,许多学生无法适应这一转变,觉得学习负担加重,感到压力很大。(2)制度压力。刚进入中专,面对新的环境,学生都希望重新开始,有杰出的表现。于是刚入学的学生,小心谨慎,生怕违规,因此遭成不小的压力。当然这种压力持续时间较短,当对制度熟悉后,会慢慢减弱。(3)竞争压力。职校生在校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首当其冲的是学习竞争。各科成绩的比较,总分成绩的排名,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学生在你追我赶中力争上游,同时也带来相应的竞争压力。其次,各种社会工作所要求的能力高低的竞争。

4.来自个体的原因。(1)好胜心理。一般个体总会对自己提出一定的期望,但期望值过高,常常不切实际,而且对事情成败得失很在乎,更由于好胜心强,凡事都想追求完美,总要与人比个高低,得失心重,因此,觉得压力很大。(2)自卑心理。自我肯定不足的人,他的喜怒哀乐,受制于别人的褒贬,自我要靠别人来肯定,这类学生自卑感强,一旦受到挫折或打击,则非常痛苦,压力很大。(3)嫉妒心理。虚荣心、自私和占有欲是造成嫉妒的原因,同学间学习成绩的优劣,家庭物质条件的好坏,个体能力的差异都会导致部分同学由羡慕发展到嫉妒,从而造成心理失衡,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使自我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压力。

上述各种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对一个人的心理压力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因此,我们在观察、分析、诊断学生的心理压力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逐一排除,全面正确地作出诊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缓解。

二、心理压力引起的不良反应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压力的不良反应有:攻击;优郁;焦虑等。

攻击是指对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的苦闷、烦躁、激动等情绪产生的歇斯底里、冲动等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往往会指向引起心理障碍的外在因素进行宣泄。攻击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的两种行为方式。直接性攻击是对造成心理挫折的因素表示不满、敌意、对抗和反对;另一种是间接的或转移性的攻击,即当某人受到挫折时,他能意识到直接地表现出自己的愤怒和不满,不仅会损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去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将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而就将内心的不满朝着其他的方面发泄出来,或者指桑骂槐。

忧郁是由多方面的不良感受组成的一种心理压抑的情绪。如自卑感、认同危机感、失落感等。这些方面的不良感受往往会使人表现出抑郁寡欢、疾首整额等神情,以及产生忧心忡忡、伤感、烦闷和愁苦的心态。

焦虑是指人内心的不安、恐惧、困扰和紧张的感受,有时还伴有生理上的不适,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三、缓解心理压力的对策

1.渗透美育功能,创造美的学习环境。一个人在美的环境熏陶下,会减轻甚至消除压力。所以,可以通过美育功能,创造美。如美化教室;开展献爱心活动,同学间团结互助,帮助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举行各种歌咏、朗诵比赛,组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培养学生美的情操,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较全面发展,从而缓解压力。

2.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个体对自身的要求,往往会出现过低或过高的情况,当个体目标过高时,则会好高鹜远,而且现实与目标产生很大差距,则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之;当个体目标过低时,又会妄自菲薄,因为自卑而产生压力。只有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才能使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较小,从而减轻压力。

3.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有时感到压力大的原因,往往是时何安排不当,做到合理利用时间,是降低压力的好办法。首先要制定一个计划,可以是学期计划,也可以是每日计划,可以是总的学习计划,也可以是单学科计划,这样可以科学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同时讲究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要学会在适当场合放松自己,及时调整心态。

4.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宣传栏、广播站、电视台等阵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青春期心理知识讲座,教给学生心理调节方法。还可通过心理信箱,心理咨询等方面来缓解心理压力。

职校生正处于心理扰动期,面对各种纷至踏来的心理压力,有些人则会因压力过大而出现出走、自杀等消极反应。因此,分析职校生心理压力,找出正确的缓解方法,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论文

研究生心理压力论文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发展,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就业等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压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非 毕业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趋于大众化及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通过其自身的调节和高校的配合来缓解此类心理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创新高2010年更是达到了700万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大学生自卑、冷漠、抑郁、厌学、强迫、报复甚至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都与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就业问题对非毕业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社会岗位的日趋饱和加之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前大学生就业的“骑马找马”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多的大 学生开始考虑如何先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2009年3月19日曾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

1、惧怕就业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尽管还没有直接面对毕业就业但社会上关于就业难的话题以及自己学长的就业状况都会使他们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留恋校园生活更惧怕就业压力仍滞留于高校及其附近产生了“新留校一族”他们或是跟下届学生合住在寝室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他们的言传身教更是会对非毕业大学生产生冲击加剧他们对于就业的惧怕心理。

2、厌学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多都为昔日的天之骄子他们的成长历程几乎都没有经过“风吹雨打”加上缺乏实际的社会 经验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看到昔日的未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有些已经先就业当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过分苛求时会令自己陷人极大的精神 困扰甚至无法自拔就会感到失落、委屈、颓靡等等于是就产生了厌学甚至缀学的念头。 同时随着各类信息越来越开放、公开非毕业大学生对各种就业途径也更为熟悉不少非毕业大学生注意到靠社会关系找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种就业 渠道 而且靠关系找到的工作单位也比较好这使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在大学期间努力地去营造各种社会关系如到用人单位去实习的办法来“制造社会关系”等反而对专业知识不太看重。

3、自卑心理的产生。

一些大 学生 自我评价 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特别是在发现自己的某个学长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就业的情况下自卑的心理更为严重。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慢慢开始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各种竞争。

二、大学生面对就业心理压力时的自我调节 心理压力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事实上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会面临心理压力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言“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尽管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大学作为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作为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大学生也应在其中学会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学说——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可见个人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是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事物总有两面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我们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迎刃而解。对于就业压力非毕业大学生也要学会用这种 方法 来学会给自己减压。

在校期间大学生就应该开始自觉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自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加强就业心理准备时应做到首先适应现实的就业市场变化舍弃焦虑不安、自负、自卑或孤傲等消极因素从实际出发沉着冷静立足现实努力充实自己。其次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竞争学会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较强的现实感、乐观、坚强、自信、自尊。再次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要避免孤傲心理、攀比心理、完美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也要克服急躁、焦虑、自卑、依赖、不公平等不良心理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自己的优 势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最后学会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学会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三、高校如何在缓解非毕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上发挥作用 减轻心理压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大学生自己应积极面对和调整外高校也应主动参与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

1、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时首先应考虑先就业融入社会脚踏实地锻炼自己。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知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在就业机会不断增长的同时失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职业和岗位变动也更为频繁。高校应帮助非毕业大学生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同时通过举办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座谈会、讲座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等一些可能让大学生大有所为的地方就业。

2、高校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 非毕业大学生在自己积极面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同时有时也会呈现出焦虑、自卑、攀比等不良就业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非 毕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高校可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进行职业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

3、高校应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之一在于高校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却没有适时转变从而脱离了社会需求致使许多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互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改革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强他们面对就业的能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左春曼著《大学生择业心理压力分析》载《知识经济》2010年第1期。

2.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著《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刘胜荣、刘亚鹏、曲燕著《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载《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6期。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压力

【论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2]。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 措施 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护生的压力

专科护生的压力

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

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

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

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实习生之间等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大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本科护生的压力

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3]。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4]。

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

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2]。实习护生的压力

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生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其他临床教师、病人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7]。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8]。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7]。

4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的反应不同。了解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国内已有部分有关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本科实习护生与专科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差异的原因尚缺少相关研究,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颖向虹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

[2]’(7):323

[3]曹颖戴舒霞.护理本科生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0,13(3):166—168

[4]ClarkeVA,emporaryNurse,1992,1(3):35

[5]陈梅丽,蔡欣玲等.医学中心护理人员 离职 意愿相关因素探讨.荣总护理.2000,5(11):60—69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7]LazarusRS,,89

[8]梁军林李东石等.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6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当面临众多压力与挑战时,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们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

摘要:在具有一定社会经历后,大学生日趋成熟,但心理压力对其的影响却表现得越来越严重。本文在抽样调查长江大学在校学生心理压力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类型,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并初步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对策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当面临众多压力与挑战时,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们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了解。在困惑来临之际,对其有正确的认知感和较高的心理素质,从而起到预防作用或学会真正的自我解脱。

一、学生心理压力类型与成因

对大学生来说大学就是走向社会的一个实习基地,在这里要面临来自社会、家庭、个人、学校等方面的压力,这就需要大学生有一套成熟的价值体系与评判标准。根据最近对长江大学在校学生的抽查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类型有: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其次有人际压力、家庭压力、形象压力等,并且在大学不同年级学生中压力有所差异(见表1)。

1.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是学生压力最主要的类型。在大学一年级入校时及毕业离校时显得更为突出。近年来,大学学费不断上调并于2005年达到高峰期,这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们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压力。虽然国家允许并鼓励高校大学生通过贷款来完成学业,但是能贷的金额和名额有限,并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需求。有些同学也会因为经济困难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生活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当今大学生,都希望能在大学里有所实践锻炼的同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这就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做兼职而少了自己学习、休息与同学交流的时间,而引发一些其他方面的矛盾与苦恼。

2.学习压力

大学生课程专业性较强,专业课占重要地位,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解和记忆。而需要将所学的将以应用与实践,并鼓励创新人才。于是“怎样学习”的想法围绕着很多的大学生。再者,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采取了学分,英语四级与学位挂钩的措施。而学生为了更加充实自己的内涵,也不断给予自己精神上的压力。到了大三大四学习更加忙碌,学习上的压力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据统计,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刚从紧张的高考中走出,感到大学学习压力不大。但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等,压力逐渐增大。

3.就业压力

“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之说。在人才市场近于饱和的状态下,大学生找到工作或者找到满意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高年级的同学造成了很大的挫败感与无力感,尤其对一些学习一般又无社会背景,家境不太富裕的同学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之产生焦虑与无助感。

4.人际压力

当代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原因,从小就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不懂得基本的礼仪与技巧,不注意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而对于一个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组成的大集体来说,需要的是一种和谐与宽容,这就是那些固有的思想观点相违背,这样也会产生情绪的积压,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心理问题。如果这种情况没人理解,也没人指导,一些同学就容易昌盛厌倦情绪,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萎缩现象,将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另一些同学则选择在虚拟社会中释放扭曲于内心的自我而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更加感到迷茫,从而使自己无法解脱。

5.家庭压力

家庭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的期望与自身的情况产生了落差,面对父母望子成龙,望成凤的心情,害怕自己满足不了父母的愿望,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而在无形中给予了一定的压力。另外一些同学的家庭生活不完善,或者是单亲家庭,或者父母不和,缺乏温暖,都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感情很脆弱。

6.形象压力

这种压力多见于女大学生,不满于自己的相貌,体重,身材等,易于在其他方面进行攀比,而导致心理扭曲,但以往的调查研究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并不会因为形象上的自身条件而产生过度的心理负担。

二、缓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几点对策

1.个人方面

很多心理压力的产生都源于自身的态度。要想克服必须在困难和挫折来临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首先要敢于正视压力,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将其视为一个新的挑战并努力寻求一个解决方法就会化压力为动力。其次不要期望过高,善于自我批评。期望和现实总存在差距,当某些期望没能实现时要学着换个角度去思考现存的事实,不要总是沉迷于失望之中。而当一件事情你无法从外界任何角度来给予自己合理的解释时就需要自我批评了,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可能某些心理压力正来源于自己。再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足以说明人和之重要性,有协调的人际关系才能让自己有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减少矛盾。最后,要学会发泄。

2.家庭方面

相对于压力的来源,家长们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兴趣或价值取向,对孩子确定合适的期望值,以免期望过高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大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时往往不知如何判断,此时家长也要凭借自己的经历来给予正确的引导,但又不能全盘包办。再次,父母永远是孩子最信赖的人,父母要和孩子多进行沟通,让孩子们产生信赖,坦诚相对,有利于心理能力的发展。

3.学校方面

第一,要加强心理教育宣传,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充分发挥心理训练与心理咨询作用。在心理训练中能通过一些暗示法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开办心理咨询活动也能及时提供一个让同学们倾诉并寻求帮助的平台。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创建人文校园。丰富的校园活动能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大学生们能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还能在繁忙的学习中放松自我,达到解压的作用。

4.社会方面

大学生求学生涯的终点站就是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动态都尤为关注,可以借这种链接来加强心理知识的宣传。大学生对社会的茫然可能主要存在于就业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加快人才市场的完善,帮助大学生解决一些就业上的问题。同时也应设法加大贷款或助学金的力度来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

三、结语

大学生在大学求学阶段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会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大学生们自己有一个完善的心理体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迎接多元化的大学生活,才能在最后有个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宇,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社科纵横,2007,22卷

[2]蔡君,论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06

[3]李洪霞 唐玉琴,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世纪桥,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摘 要】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文章 结合笔者的工作就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给从事本行工作的同仁们一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就业 最近几年,媒体不断报导大学生群体中因存在着各种压力,而引发出多种心理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比例高达,明显高于全国人均健康状况异常水平。有心理学家和 教育 学家已将这样的大学生群体称为“心理弱势群体”。对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寻找对策,以缓解大学生存在的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自身采取的应对 方法 和策略十分关键,如方法得当将有效地舒缓压力,而方法不得当则会起到反向的效果或是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大量的口头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多数同学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及医务工作者如果充分地利用好“聊天”这一方法,能使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使压抑在内心的诸多问题得以倾诉,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解决。有利于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 经验 不足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抱负远大,忧国忧民,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因此大学生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其次,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很多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喜欢别人干涉、指责,但对他人却缺乏尊重,还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造成自命不凡、虚荣清高的个性缺陷。第三,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思想多元化,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中学成绩优秀,受到学校“重点培养和保护”,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这种优势和地位,产生心理失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子女只顾学习,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缺乏纪律性,自理能力极差,抗压能力不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的研究指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正相关,表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樊富珉指出:从宏观上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理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模式等,其次是实证研究法,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人格、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等实证研究。要有效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引导并采用正面的应对方式,避免采用负面应对方式。因为在面对压力时,如何正确地认识和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如何应对等,往往是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帮助学生分析压力原因,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排除干扰,教育学生要“越是艰险越向前”,做生活的强者。如果缺少对压力和困境的认识,便会不知所措,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所面临的困难,最后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这也启发我们思考日前在互联网上引起热烈讨论的西南某大学设学生发泄室的做法是否得当,关键在于相关工作者是否对服务使用对象进行了先期或后期的必要导向。根据本研究结果,应当立体化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需求。 (2)在不同的时期,比如进校期间、考试前、 毕业 前、实习或论文答辩等特殊阶段,开展适合需求的工作是必要和有意义的。比如开展考前心理咨询、主题 辩论 、特色班会、知识讲座或体育竞技等全面多样的活动来疏导、克服焦虑情绪,这些 措施 或 渠道 无疑为学生如何排除压力进行了训练,也能有效地防止压力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3)对于学生群体,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层次、学科的学生存在的压力情况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压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要关注男女生在压力、健康、应对策略方面的差异。比如女生更易使用“情绪取向”的应对策略,而男生更易采取“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策略等,以便对不同特征群体学生的压力、心理健康和应对策略的实际情况作更为细致准确的掌握,并制订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工作者要尽可能全面地研究和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高校要加快心理咨询事业发展,“防重于治”;在心理教育中应根据“适应个别差异”原则,对面临压力调试能力较差的同学和群体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参加心理咨询,使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防卫压力过大的方法;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把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工作体系,增强有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解亚宁.简易应对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 [2]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二:《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亦愈来愈多。本文就是从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以期让每一个高职生都可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压力管理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识别一个高职生是否心理健康,只要看他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是否完整和协调,是否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若是则该名高职生心理健康,否则心理不健康,甚至出现心理异常。 从目前各方的调查数据和统计来看,当下中国高职生有自卑自闭、缺乏自信、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不安、多疑、不信任他人等心理问题现象的学生非常普遍,产生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样,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生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各种现实压力不知如何处理造成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轻者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重者可导致自残悲剧的发生。因此,重视和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各级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大局。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5.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就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三、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类型 在对心理不健康的类型进行分类之前,应先弄清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并非心理不正常,精神障碍、确诊的神经质、变态人格属于心理不正常,神经病与神经症都是心理不正常的两大类型。 1.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种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种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3.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种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高职生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它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这种心理问题的高职生可能要送到精神病院的心理治疗师才能治疗好。 四、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压力 有一位哲人曾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压力”。压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尤其是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节奏加快,人的生存压力加大和竞争程度亦愈来愈激烈,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遭受的压力前所未有。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指数似乎在逐日下降,处亚心理不健康惑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规模最近几年在中国空前高涨,我国的医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60%的中国人即有7亿左右的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但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同时也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绪不宁、精神萎靡、焦虑忧郁、性功能减退等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都是由压力造成的。压力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就业压力、职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处处都显示出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压力自然就成为了影响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当下高职生面临的压力不少,有经济压力,有学业压力,有就业压力,有社交压力及室友关系、恋人关系处理等压力,这些压力都是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些压力若处理的好,可以转换为学习或工作上的动力,处理的不好就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三:《试谈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人的关注,由于大学生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困境。找出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成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包括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工作时候碰到的难题、时代给他们来的压力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抗压能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惑,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压力 心理健康 大学 对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具有负面作用的,大学生也需要适当地运用压力的作用来深层次地激发自己的意识和潜能,使自己变得更强,更能够适应社会。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展,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成长的空间,包括接触的群体也与前些年大大不同,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加上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难免会出现精神压力较大的状况。因此,明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压力源及了解大学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找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平衡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压力,对于他们更好的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新时期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压力 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压力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怕辜负家长的期望。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都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而且对大学生的各种行为都严加管束,从而导致学生们迫于家长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物价增长过快给学生带来的负担,从而导致学生们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对于一些贫困生来讲,这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迫于生活的压力而选择去做兼职,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大学生活。第三,大学生年龄大多在20来岁,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成熟,而且具有生理需求,渴望能够与异性建立关系,但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家长都不希望学生去谈恋爱,一旦男女学生们开始交往后,往往会受到来之家庭和学校的一些阻力,这种阻力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 迫于完成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对于任何一名大学生来说,学习都是学生的第一要务,除了要完成课程的内容外,还需要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例如,在高度竞争的今天,学生为了在寻求工作过程中使自己的竞争力更强,他们会主动参加社会考试,会参加培训班,不断给自己镀金,给自己创造一些竞争优势。另外,一些人由于过多地投入到 社会实践 中,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时常不及格,为了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这部分学生压力更大,尤其是快考试的时候,他们没日没夜地学习。这些有关学习方面的压力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较不好的影响。 在选择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性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性逐渐转移到了对大学生具备能力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毕业后,学生们要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竞争上岗,适者生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身心俱疲,心理顶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压力更大的北上广地区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无疑会加大学生们的就业难度,更进一步加大了这些地区的竞争强度。这些巨大的竞争就业压力,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各种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生活年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大爆炸,学生面对的信息量非常多,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并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他们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保证自己充分接触各种新鲜知识,了解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并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使得自己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另外,他们还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以适应当今时代对他们的要求。 2 应对压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咨询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并有没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更谈不到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项目引导大学生的日常课程建设中来。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保持学生乐观向上态度对于学生们抵抗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符合办学条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成立自理咨询室,让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有一个“输出”的场所,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来增强学生们的抗压能力,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同时,需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该是有层次的,不能泛泛而谈,千篇一律,针对高低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的课程教育应该有侧重点。 提高自控能力,做好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控能力对于大学生缓解压力,做好自我调节有着巨大的作用。自控能力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当前状态、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够合理地自我调节。由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自身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承压能力,不断提高自控能力,合理控制不良情绪对于自己的影响,防止不良情绪导致自身行为的失控。大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容易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做出某些后悔的事。所以,大学生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用理智的头脑去思考,以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 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的认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样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同的人群对事件的反应可能不同,认识也不同,因而产生的压力感,以及对压力的认知就会不同。就目前而言,城市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关照下成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恐惧感,进而产生压力。农村学生,家里条件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对策。同时,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环境,掌握科学合理的 自我评价 标准,树立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做到有远大理想,又切合实际;既积极奋斗,又知足常乐、情绪平稳,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大学生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外,还应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压力,这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写作和相互配合。学生工作部门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们的动向,并将学生们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与家长相联系,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压力。同时,学生家长要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知学校,让学校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这样学校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力量集结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使其了解遇到困难或困境时,如何通过自身来对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抵抗压力,合理地将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同时,大学生教育管理者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孟亮.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3). [2]孙凤梅.浅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 [3] 金芬.呼伦贝尔学院教师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6). [4]韩守东.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文艺(理论),2009,(1). [5]邓军,肖海英,刘建成,柳勋,李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4). [6]庄国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7,(3). [7]何风岗.从调查看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J].中小学管理,2008,(4). [8]张茜.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8,(4). [9]夏小林.高职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2). [10]殷江南.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猜你喜欢: 1.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3.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4.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5. 关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论文 6. 浅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论文

关于心理压力文献的论文

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

高素质人才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解压就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我们要研究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解决的策略,帮助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走出困境,强健身心,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生活当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大学生获取专业技能、提高素质、获取知识储备、增加人生阅历的过程。在大学里,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学习方法的复杂多样让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他们在学习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往往让他们不堪重负。学习压力来自多方面,比如:成绩的压力;就业软硬件的压力;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等。

人际交往压力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往往感叹“知音难觅”。他们有结交好朋友的愿望,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又没有能力解决难以协调的矛盾,这在他们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心理失衡。大学生希望拥有朋友、获得友情,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但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又有着深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与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不懂得平等、忍让、尊重、互助,个别大学生自卑、敏感、自私自利也是导致交往困难的原因。

恋爱压力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期待、最向往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和自己心仪的对象交往,就会让他们陷入单相思的泥潭、失恋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对情感的需要较多,特别渴望来自异性的关爱,但心理上不够成熟的他们,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常常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导致身心受到伤害,各种心理压力也由此而生。

大学生的理想恋爱与现实恋爱存在差距。很多大学生相信有完美的爱情。但现实中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爱情,美好的理想和现实的爱情存在巨大的差距,就会使他们心理产生无以名状的失落,甚至是痛苦,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2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消除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要积极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

正确认识压力

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有压力是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压力我们不必痛苦、不必报怨、不要垂头丧气,不回避,不逃避、要勇于面对压力,把它当成是人生一种的历练。

压力固然是人的心理负担,对人是一种打击、威胁。但压力也可以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变压力为动力,你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激发你的斗志,使你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使你越挫越勇,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雨,最终就会战胜所有困难,摆脱压力,成为生活和事业的强者。

正确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弱点,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自己,既不盲目自大,又能承认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实力,既不妄自菲薄,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坦然接受。从而面对困难不自卑,也不过高自我评价,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失落和抑郁。

积极行动

面对困难,不要唉声叹气,不要徘徊犹豫,要行动起来,想方法、找途径,去解决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解决困难,摆脱压力。

打开心门与人沟通

大学生面对就业、恋爱等诸多压力时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和父母沟通,毕竟父母是过来人,和他们聊聊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经验,可以帮你找到解决的办法,从父母那里可以得到最无私的帮助和关爱。和朋友、同学沟通,同龄人会站在同一角度帮你分析、解决。总而言之,打开心门与人沟通,就会减少压力,减轻负担,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

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深入学生,关心帮助他们。国家,社会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

当压力来临时,每个大学生迎接他的方式方法都迥然不同。这当然有性别上的差异、年纪高低的差异,更有居住环境的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也正是这些因素使他们每个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性别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男性和女性就表现出不同。男性乐于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坐以待毙,而是积极主动寻找解决这种困难的方法。女性则愿意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他们遇到挫折常常畏惧躲避,不知所措。在情绪表现上也有不同。例如,女性在困难面前,通常通过哭泣谩骂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而男性常常忍而不发。另外,在遇到心理压力时,相比较男性而言,女性更愿意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寻求帮助时,二者同样存在巨大的差异。女性比较喜欢那些知书达理的,善解人意的,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亲人来帮助自己。恰恰相反,男性的办法既稳妥又沉静,他们把诚实,有深度,有见解的毫无血缘关系的朋友同学作为自己的求助对象。之所以差异巨大,笔者认为根本原因还是社会评价造成的。世人认为,男人在遇到困难时,理应表现出强悍、坚强、果断、审时度势。在他们看来,常常向别人表现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求助,是懦弱的表现。而女性如果宣泄自己的不满,大家却习以为常。

年纪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不同年级的学生面对心理压力时,遵循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伴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越来越成熟灵活,越来越主动多样。他们再也不得过且过,置之不理了。其中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大二大三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飞快,而且起决定性作用。这期间,当外界各种压力降临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不再恐慌,而是沉着应对,采取适当的方法舒缓自己内心的不悦,调整到最佳状态。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期后,他们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平,一切的坎坷。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与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磨练分不开的。四年中,他们积累的经验与日俱增,他们的毅力更加坚韧,他们的内心更加豁达,他们的见解更加独到,他们的心智更加成熟。

城乡差异变现出来的特点

城市大学生和乡村大学生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也是有区别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面对压力时采取的方法还有些幼稚,他们经常独自忍受,不向别人倾诉,不寻找发泄的方法,但是他们在处理压力时不断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教训,而城市大学生遇到压力时,会采用各种渠道,寻找各种方法,释放心中的坏情绪,这也许就是他们比农村大学生的高明之处吧。之所以会这样,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每个人的发展生活环境,都是一个由小逐渐变大的过程,并且逐渐弥漫扩散,而在这个环境中哪怕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因素都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也许来自家庭学校,交往的朋友亲人,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以及接触的点点滴滴。由此得知,农村和城市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不同,主要在于他们的物质基础不同,知识广度不同,取得信息的方式不同,接受事实的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以及对待生活方式的不同等等。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面对的一系列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他们要历经无数次磨练,才能变得更加坚强。为此,只要大学生调整好心态,坦然地面对,即使心里有一座山也会被搬走的。

参考文献

[1] 小东,孟晓斌.工作压力应对与管理[M].北京:航工工业出版社,2004:211-212.

[2]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169-17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发展,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就业等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压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非 毕业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趋于大众化及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通过其自身的调节和高校的配合来缓解此类心理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创新高2010年更是达到了700万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大学生自卑、冷漠、抑郁、厌学、强迫、报复甚至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都与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就业问题对非毕业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社会岗位的日趋饱和加之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前大学生就业的“骑马找马”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多的大 学生开始考虑如何先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2009年3月19日曾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

1、惧怕就业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尽管还没有直接面对毕业就业但社会上关于就业难的话题以及自己学长的就业状况都会使他们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留恋校园生活更惧怕就业压力仍滞留于高校及其附近产生了“新留校一族”他们或是跟下届学生合住在寝室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他们的言传身教更是会对非毕业大学生产生冲击加剧他们对于就业的惧怕心理。

2、厌学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多都为昔日的天之骄子他们的成长历程几乎都没有经过“风吹雨打”加上缺乏实际的社会 经验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看到昔日的未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有些已经先就业当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过分苛求时会令自己陷人极大的精神 困扰甚至无法自拔就会感到失落、委屈、颓靡等等于是就产生了厌学甚至缀学的念头。 同时随着各类信息越来越开放、公开非毕业大学生对各种就业途径也更为熟悉不少非毕业大学生注意到靠社会关系找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种就业 渠道 而且靠关系找到的工作单位也比较好这使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在大学期间努力地去营造各种社会关系如到用人单位去实习的办法来“制造社会关系”等反而对专业知识不太看重。

3、自卑心理的产生。

一些大 学生 自我评价 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特别是在发现自己的某个学长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就业的情况下自卑的心理更为严重。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慢慢开始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各种竞争。

二、大学生面对就业心理压力时的自我调节 心理压力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事实上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会面临心理压力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言“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尽管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大学作为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作为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大学生也应在其中学会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学说——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可见个人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是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事物总有两面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我们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迎刃而解。对于就业压力非毕业大学生也要学会用这种 方法 来学会给自己减压。

在校期间大学生就应该开始自觉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自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加强就业心理准备时应做到首先适应现实的就业市场变化舍弃焦虑不安、自负、自卑或孤傲等消极因素从实际出发沉着冷静立足现实努力充实自己。其次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竞争学会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较强的现实感、乐观、坚强、自信、自尊。再次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要避免孤傲心理、攀比心理、完美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也要克服急躁、焦虑、自卑、依赖、不公平等不良心理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自己的优 势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最后学会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学会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三、高校如何在缓解非毕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上发挥作用 减轻心理压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大学生自己应积极面对和调整外高校也应主动参与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

1、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时首先应考虑先就业融入社会脚踏实地锻炼自己。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知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在就业机会不断增长的同时失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职业和岗位变动也更为频繁。高校应帮助非毕业大学生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同时通过举办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座谈会、讲座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等一些可能让大学生大有所为的地方就业。

2、高校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 非毕业大学生在自己积极面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同时有时也会呈现出焦虑、自卑、攀比等不良就业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非 毕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高校可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进行职业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

3、高校应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之一在于高校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却没有适时转变从而脱离了社会需求致使许多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互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改革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强他们面对就业的能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左春曼著《大学生择业心理压力分析》载《知识经济》2010年第1期。

2.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著《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刘胜荣、刘亚鹏、曲燕著《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载《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6期。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压力

【论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2]。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 措施 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护生的压力

专科护生的压力

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

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

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

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实习生之间等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大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本科护生的压力

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3]。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4]。

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

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2]。实习护生的压力

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生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其他临床教师、病人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7]。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8]。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7]。

4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的反应不同。了解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国内已有部分有关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本科实习护生与专科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差异的原因尚缺少相关研究,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颖向虹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

[2]’(7):323

[3]曹颖戴舒霞.护理本科生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0,13(3):166—168

[4]ClarkeVA,emporaryNurse,1992,1(3):35

[5]陈梅丽,蔡欣玲等.医学中心护理人员 离职 意愿相关因素探讨.荣总护理.2000,5(11):60—69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7]LazarusRS,,89

[8]梁军林李东石等.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6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压力;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其健康成长。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中专生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招生的对象也发生了改变,原来招的都是高分学生,变成了招的都是一些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的学生,这些学生心理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学生造成攻击、忧郁、焦虑等不良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压力,运用美育功能,创造美的学习环境;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压力 不良现象 缓解对策

一、中专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压力。当今时代,知识迅猛增长,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单位非大专甚至本科不招,使中专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渺茫。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择优录用”,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如何,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技能水平,劣者将面临就业难的处境。因此,学生从入校到毕业,都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社会激烈的职业竞争,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技能平平,无社会背景,家境又一般的学生,压力更大。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这种压力表现得尤为明显。

2.家庭压力。(1)父母的期望造成的压力。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希望子女早日成才。而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于是就会引发两种不同的心理压力:一种学生怕自己成绩和表现不符合家长的要求会受责备而产生压力;另一种较懂事的孩子,则怕因此而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后者的心理压力则更大。(2)家境较贫困造成的压力。中专生的家庭绝大部分来有农村,条件较差,学费对他们是很重的负担;城市里,随着改革的深入,有些学生父母单位效益不好甚至下岗已是一个较普遍的事,家庭生活困难对这些学生产生很大的压力。(3)特殊家庭造成的压力。由于社会的原因,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出现了不少单亲的家庭,或有继父母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担心同学瞧不起自己,由于自卑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3.来自学校的压力。(1)学业压力。从初中到中专,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差别,专业性相对突出,除文化课外,专业课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于是,许多学生无法适应这一转变,觉得学习负担加重,感到压力很大。(2)制度压力。刚进入中专,面对新的环境,学生都希望重新开始,有杰出的表现。于是刚入学的学生,小心谨慎,生怕违规,因此遭成不小的压力。当然这种压力持续时间较短,当对制度熟悉后,会慢慢减弱。(3)竞争压力。职校生在校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首当其冲的是学习竞争。各科成绩的比较,总分成绩的排名,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学生在你追我赶中力争上游,同时也带来相应的竞争压力。其次,各种社会工作所要求的能力高低的竞争。

4.来自个体的原因。(1)好胜心理。一般个体总会对自己提出一定的期望,但期望值过高,常常不切实际,而且对事情成败得失很在乎,更由于好胜心强,凡事都想追求完美,总要与人比个高低,得失心重,因此,觉得压力很大。(2)自卑心理。自我肯定不足的人,他的喜怒哀乐,受制于别人的褒贬,自我要靠别人来肯定,这类学生自卑感强,一旦受到挫折或打击,则非常痛苦,压力很大。(3)嫉妒心理。虚荣心、自私和占有欲是造成嫉妒的原因,同学间学习成绩的优劣,家庭物质条件的好坏,个体能力的差异都会导致部分同学由羡慕发展到嫉妒,从而造成心理失衡,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使自我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压力。

上述各种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对一个人的心理压力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因此,我们在观察、分析、诊断学生的心理压力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逐一排除,全面正确地作出诊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缓解。

二、心理压力引起的不良反应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压力的不良反应有:攻击;优郁;焦虑等。

攻击是指对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的苦闷、烦躁、激动等情绪产生的歇斯底里、冲动等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往往会指向引起心理障碍的外在因素进行宣泄。攻击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的两种行为方式。直接性攻击是对造成心理挫折的因素表示不满、敌意、对抗和反对;另一种是间接的或转移性的攻击,即当某人受到挫折时,他能意识到直接地表现出自己的愤怒和不满,不仅会损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去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将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而就将内心的不满朝着其他的方面发泄出来,或者指桑骂槐。

忧郁是由多方面的不良感受组成的一种心理压抑的情绪。如自卑感、认同危机感、失落感等。这些方面的不良感受往往会使人表现出抑郁寡欢、疾首整额等神情,以及产生忧心忡忡、伤感、烦闷和愁苦的心态。

焦虑是指人内心的不安、恐惧、困扰和紧张的感受,有时还伴有生理上的不适,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三、缓解心理压力的对策

1.渗透美育功能,创造美的学习环境。一个人在美的环境熏陶下,会减轻甚至消除压力。所以,可以通过美育功能,创造美。如美化教室;开展献爱心活动,同学间团结互助,帮助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举行各种歌咏、朗诵比赛,组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培养学生美的情操,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较全面发展,从而缓解压力。

2.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个体对自身的要求,往往会出现过低或过高的情况,当个体目标过高时,则会好高鹜远,而且现实与目标产生很大差距,则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之;当个体目标过低时,又会妄自菲薄,因为自卑而产生压力。只有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才能使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较小,从而减轻压力。

3.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有时感到压力大的原因,往往是时何安排不当,做到合理利用时间,是降低压力的好办法。首先要制定一个计划,可以是学期计划,也可以是每日计划,可以是总的学习计划,也可以是单学科计划,这样可以科学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同时讲究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要学会在适当场合放松自己,及时调整心态。

4.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宣传栏、广播站、电视台等阵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青春期心理知识讲座,教给学生心理调节方法。还可通过心理信箱,心理咨询等方面来缓解心理压力。

职校生正处于心理扰动期,面对各种纷至踏来的心理压力,有些人则会因压力过大而出现出走、自杀等消极反应。因此,分析职校生心理压力,找出正确的缓解方法,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论文

中学生心理压力研究论文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尤其是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议论文,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如何写议论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有关压力的议论文(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压力无所不在,来自别人的期望,来自同学间的竞争、比较等因素,容易造成各式各样的忧郁情绪,不能不正视。压力,是一种无形的绳索,紧束着人们的心,他徘徊在各个角落,随时等着吞噬我们。

许多心急的父母,怕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点,将来无法与别人竞争,所以每天拼命的把孩子往补习班或才艺班送,给孩子带来许多沉重的压力,导致他们无处发洩,每天郁郁寡欢,愁眉苦脸。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再加上课业的压力,让孩子可能走上不归路,所以大人们不要以为小孩子没有压力,而轻忽他们。

上班族常常因为上司的要求,或是客户不满意工作的业绩及财务问题而忧心。在身心俱疲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适时的放松,否则就会像本来弹性很好的橡皮筋一样,若是一直施力,拉扯,最终还是会断裂。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压力之下,而没有好好放松心情,很容易病倒,失去健康,那就更得不偿失。

压力一直堆积在心中,会闷出病来,应该找个宣洩的出口,比如说做做运动,好好睡个觉,去外头走走散散心,或是奖励自己,请自己吃顿大餐等,以排除过多的压力,如此就能化压力为助力,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生活总是被逼无奈。却又是患得患失。在压力下的我们也许会经历更多的成熟!压力下的经历总是这样,但这却是我们的人生经历。相信,正因为有了压力,我们才会变得更加优秀!也许这样才是最好!也许青春依旧,也许时光不散。那就在压力的带领下,我们将会更加的茁壮成长!同样的,我们也将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压力在此,我们依旧光芒四射!

压力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接受更多的就是压力吧!也许压力能够让我们有更多的经历。也许压力能够让我们成熟起来!但我们却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因为我们要学会适应着社会。我们更要学会适应着环境!也许这样才是真的好!相信,在压力的带领下,我们也将会有动力。相信明天的明天,我们会更加的美好!在压力的面前,仍旧要保持一颗客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这样会有一番别样的收获!别让压力改变了我们,因为我们要改变压力!

动力

也许,压力的反面就是动力了。也许,只有经历了压力。我们才会有一番经历。才能有更多的困难磨难被我们所战胜!动力决定着一切。同时,改变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那就化压力为动力。相信,让动力的带领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的绚丽多姿!知识改变命运,动力则会改变着我们!相信,明天的明天,将会更好!相信,我们会有不同的收获!

相信,在压力的带领下,我们将会变得更加优秀!

挑战压力,让人生更加的绚丽多姿!

红尘滚滚,拨开尘封的旧迹。纵横五千年,惊涛拍岸,金戈铁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细数古今,多少人在压力下百折不催,铸就了辉煌的人生?

还记得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副名联吗?勾践被吴王俘虏为奴,却并未意志消沉,在还师复国的压力下,他忍辱偷生,表面上曲意逢迎,暗地里下定决心,总有一天我也让夫差尝尝国破家亡的滋味!三年间,他卧薪尝胆,正如那句古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终于,他释放回国,此后厉兵秣马,终于一举打败了吴王的军队,正是因为压力使他报仇雪恨,也成为千古佳话。

还记得李贺的那句雄鸡一唱天下白吗?这瑰美壮丽的诗篇,凝聚了他无数的心血,他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都要写出一定数量的作品。他骑着毛驴到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并且回家后整理诗句,得到一篇篇成品,正是这样才有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才有了石破天惊逗秋雨,才有了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正是因为他给自己施加压力,留下了为后人称道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还记得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那个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大起,军阀的反动统治,外来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的殖民压迫,在年幼的周恩来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学习知识,投身到革命的浪浪潮中去。当别人为了高官厚禄,光宗耀祖而读书时,他的一句话让校长惊诧不已,正是因为内外局势造成的压迫感,才造就了一代伟人周恩来。

孟子有一句话,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红军如果没有压力,就不会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中华民族如果没有压力,就不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正如远行的船舶,有压力时最安全,无压力时最危险,这也就要求我们自己给予自己适当的压力,从而铸就精彩辉煌的人生。

奇迹源于压力,让我们把压力作为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不断创造奇迹。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压力锅,压力太大的时候,自己就熟了。”似乎很有哲理吧,但自我看了《三个傻瓜》这部电影后,我就改变了观点。难道,压力过大,真的会使一个人成熟吗?压力过大是益,还是弊呢?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学院的院长,被历届的学生称为“病毒”,他最大的特点是,生活节奏快,尤其珍惜时间,对学生要求严格,甚至是有些苛刻。在开学典礼上,就教育学生,“生活就像赛跑,如果你跑得不够快,那么你就只有惨遭蹂躏”。这些学生大多都是一出生就在家庭和学校的巨大压力下成长的,有的是父母期望太高,无奈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有的是家庭条件差,为承担家庭的责任而被迫走上这个专业。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背负的越来越多,他们随着压力的增大,或许会慢慢的成熟,他们知道,他们不仅仅是个人,还背负着整个家庭。

我仍记得十分惊心动魄的一幕:乔伊被院长否定,让父亲失望,觉得自己的人生已没有意义了,便在宿舍自杀,一走了之。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行为也多见,本来认为这些人很可笑,逃避就有用吗?现在想想,他们也的确别无选择,或许因为,他们的承受能力本身就比较小,然而,当压力超过了他们承受的这个度,他们也别无选择,无奈之下,便想逃脱整个世界。当然,这大部分是学生,像《三个傻瓜》中的三位主人公一样,被家庭与学校压得气喘吁吁。

因此,压力太大,反而会产生副作用,那是不是生活中,不需要压力呢?

就拿我们生活中的高压锅来说吧,众所周知,当压力太大时,高压锅会爆炸。然而它的优点是什么呢?适量施加压力,它就能比普通的锅快很多。正如我们人生,如果压力太大,那将会适得其反,若没有了压力,那将落后于人,一生都平平凡凡。所以,生活中,适当的压力也是必要的。

生活中,压力自然不可避免,然而,我们不是应该去选择逃避,而是去学会如何自我减压,让自己的承受能力再大一点。适当的压力会带领我们更好地走向成功,走过人生。

压力者,压迫之外力也。譬如学生者,平时作业之压力,月末考试之压力,压力之多,何可胜道也哉?然则何以应之?

一曰:乐观,当年的苏东坡,一贬再贬,事业不顺,生活拮据,可谓“压力山大”。然而被贬黄州,“食无肉”就到市场要来羊脊髓,像吃螃蟹一样边剔边吮,自创名菜“羊蝎子”。再贬到荒无人烟的岭南。竟还乐观地吟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那再贬海南,这回他可真有压力了,遗书写好了,坟都让儿子挖好了,可他偏就没死。也许是天涯海角的美景让他陶醉,乐观的他索性每天清晨坐在海边梳头,一边还看着日出,好生惬意!虽抱怨“食无肉,居无所,病无药,交无友”,可压力偏旧迎刃而解了,靠的不过是“乐观”二字。

二曰:坚持,西天取经的玄奘,当年压力也不小。他不比唐僧,还有孙悟空等诸位高徒,连白马一匹都没有。他偏一个人从长安走到那烂陀寺,整整走了三年,途中有茫茫戈壁,皑皑雪山,还有土匪强盗与同僧人为敌的异教徒。压力够大了,他偏就凭一股坚持的韧劲闯了过来。到了天竺,问题又来了,唐僧到灵山不过背了经书就可以走,他到佛寺,自己还要学习,人家说梵文,他还得从头开始学,一学就是十多年。全寺万余名僧侣,他在竞争的压力中脱颖而出,受到国王的接见。别认为这就完了,背回千卷经书到大唐,他还得翻译,他在大慈恩寺作住持,同弟子每天夜以继日地翻译,他自己每天只睡四个时辰。他的后半生就在翻译与讲学中度过,他这一辈子压力也忒大了。他凭什么撑过来了,当然是坚持。

三曰:智慧,有了智慧,眼中的压力方才变成了前进的动力,自然就不会深陷其间。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面对压力往往就被其击垮,其实那是缺少智慧。英国人在二战最危急时还有心情喝下午茶,面对压力,何必看得那么重呢?要做的,仅仅是继续前进,《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拖欠六个月房费写下的,于他,压力何干,仍可忘我写作,不失为一种智慧。

于我们学生,没有东坡的豁达,至少还有乐观;没有玄奘的信念,至少能学习他的坚持;学得再累,压力再大也许不能喝杯下午茶,至少有放下包袱的智慧。压力有什么可怕,正确面对,便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高三的光荣缘于那条荆棘丛生的人间小道。冲过去,你就是王,至少是这条小道的王。那时你所获得的不仅是王者的荣耀,还是世人的欣羡。倘若,不幸的你被挤了回来抑或是永远地留在了这条小道上,那么我们也只能够暂时或永远地站在台下为那些王欢呼、吼叫。青春的岁月是弹指即逝的一瞬间。在一次次的抉择后我们踏上了这一道——华容道,成败在此一役。成,则鱼越龙门;败,则回归自然。于是,高三也就成了压力的载体。至于压力的轻重,那不是个人可左右的。

压力是人通往前方的一重门。其本意是好多的,即对人涂脂施粉。问题的根本是量的问题,所谓量变导致质变嘛,就是这个道理。

压力是书桌上一摞摞的书本,一张张的卷纸,一夜夜的秉烛——换来的是一副副的近视镜,一道道的红叉号,一滴滴的.伤心泪。于是,生理上倦了,心理上殆了,双重的压力让我们有些无奈。眼前那座本就令人心惧的高山,此时更显得神圣不可登攀,眼睛眩了,心胸闷了,便有了逃避的念头,待回头却又庆幸不曾是现实。当然了,这压力源自内心,正如“你快不快乐取决于你心中的标准”。所以,那些不甘于生活重压之下的朋友自可任己堕落,于纷繁的现实中享受嘈杂抑或于无时无地中享受心灵的寂寞。然而,这一切又不是易求的,除非你无血无情亦无念,因为那压力本是寄予你的俗愿,自有它不可泯灭的被动性、现实性。倘若那完全始于个人的追求,自无压力可言,应是心灵的动力吧。

高三是秋晨淡淡的雾,朦胧而真实着。微风过处,雾浓雾淡,信手在半空中拈来一片落叶,放在唇间,冰凉而气息着。倏忽,折射来一束光线,串着玉珠,落在地上湿润润的。平日忙里偷的那片刻的悠闲,不妨到大街上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晒晒那颗久已沉郁的心。兴许一天的好心情也会就此开始。不过,好的心情需要用心呵护才能持久。所以,轮番考试中没有必要为一次的胜利欢天喜地,正如不要为失败而哭泣,毕竟这不能决定什么,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就不能只争一朝一夕。

如果压力注定不可避免,那么就让我们坦然面对;如果正面压力过大,那么就让我们换一种姿势,侧身而过。或许,你会惊奇的发现有压力的的生活会别有一番情趣!

寒风白雪,横扫万里,覆压一切,唯青松抵挡无穷压力,苍翠挺拔,构造了一幅冰封千里,青松傲立的琥珀世界;大漠黄沙,朔朔烈风,如饥虎恶狮吞噬一切,唯白杨任风沙肆虐,傲然挺立,在金色世界中展现一道亮丽风景。风雪为压力,松杨似人生,松杨因风雪而雄伟,人生因压力而精彩。

《南华经》云: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多么惬意。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蓝图,渊明桃花园里觅宁静,多么令人神往。那却只是庄周梦蝶的了然一梦,神思向往的海市蜃楼。压力如明月清风,日光夜空,充斥天地间每个角落。令人无处可躲,无处可藏,便只能坦然面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压力给了我生命的坎坷磨难,我却用它精彩人生。只有承担起那无可躲避的压力,才能充实人生。

自古英雄多磨难,谁曾想到,天才音乐家贝多芬竟是聋的,如此的压力让生命有太多不堪承受之重,但第九交响曲的激昂澎湃却在阐释着另一种伟大。在世态炎凉的社会中穿行,在热潮冷讽的人群中流浪,流言蜚语,似六月里的阴云,梵高冲破重重阻碍,以神来之笔令人瞠目结舌,既而刮目相看。人皆言是压力摧毁了梵高,我却说是压力成就了梵高。是压力让他们穿云拔月,是压力让他们与众不同,是压力让他们神采奕奕,是压力让他们精彩人生。

长沙故地,贾生不堪生命的压力终日看杜鹃啼血,郁郁而终;东坡居士却拍大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恢宏。留给后人几许叹息,几许哀愁,几许赞美,几许探究。终于在夕阳黄昏,柳暗花明之时大彻大悟:生命因压力而精彩。

明月朗照,清风习习,艳阳在天,星空璀璨。让我们可观可感可闻可抚,蓦然发现,压力不正如清风明月一般时时萦绕在我们身边吗?自然因风月而柔情万种,生命何尝不是因压力而溢彩流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全社会对“减负增效”形成了共识。“减负增效”是指通过减轻同学们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减负增效”对于青少年的学习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减负首先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如今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误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找到一个铁饭碗,才是最好的出路,因此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就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压力。而青少年本身的承受能力并未得到全面的锻炼,十分脆弱,极易造成心理发育不健康。前不久发生在浙江金华的中学生徐力因不堪忍受母亲的苛刻要求,心理失衡而将其母打死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能不给人们敲响“减负”的警钟。

减负还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如同紧箍咒,使得学校教育成为一种短期行为,只是把精力集中在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上,因而布置了许多机械、重复性的作业,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课业负担繁重,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减少了,想闯一下“第二课堂”,却没有时间。妨碍了学生拓展兴趣爱好。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中美两国学生的最大差别之一,便是中国学生兴趣比较狭窄。据报载,美国小学生日平均劳动时间为1,2小时,在新加坡学生每周至少要下一次厨房,而在我国,学生的日均劳动时间竟不足12分钟,这与课业负担过重有着密切关系。长此以往,过重的课业负担将影响到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及青少年的生存能力与社会竟争力。大半个世纪前,鲁迅先生就呐喊过“救救孩子”,今天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正成为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

如今,不少同学对“减负增效”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认为减负后就一点儿压力也没有了,可以无拘无束地玩了。于是放学后便出入于游戏厅,回家把书包一扔就看起电视来。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是有悖于“减负增效”初衷的。要知道,减负是形式,增效才是最终目的。倘若减负后我们失去了上进心,失去了动力,哪里还谈得上提高学习效率?新世纪的祖国建设需要大批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减负”的情况下,能够自我加压、自我激励,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课后自觉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掌握更多更新的本领。我们还要利用充足的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多思考、多锻炼,开拓“第二课堂”,拓宽兴趣爱好,全面发展自己。

总之,我认为“减负增效”是减量不减质,减压力不减动力。现在,“减负增效”已逐渐深入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心中,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它为青少年创造了“天高任鸟飞”的大好条件,我们要把握时机,“大鹏同风起”!

生活中不能没有压力,但不能过量。生活因压力而精彩,人类因压力而有不懈的动力。但生活也因压力而沉重。放平你心中的砝码,调节好压力吧!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以压力为话题的 议论文 作文 ,欢迎阅读。

以压力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一

生活处处存在着压力,有时,压力犹如泰山压顶,使我们不堪重负,甚至被压垮。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共生。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压力是一柄双刃剑。”正确地对待压力,可以使人进步,反之,它则会成为你失败的根源。

她,倒在压力下

原指南针乐队的女主唱罗琦可谓20世纪90年代流行乐队的风云人物之一。但由于与人发生摩擦,罗琦被刺瞎左眼后,为了排解心中压力,她开始吸毒。后来她被娱乐圈公开暴光以后,便远赴德国音信皆无了。我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自己。要学会应对压力,首先要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是生活所必需的。研究压力对人类身心影响最有名的加拿大医学教授赛勒博士曾说:“压力是人生的燃料。”他提醒我们,不要以为压力只有不良影响,而应转换认知情绪,多去开发压力的有利因素。而罗琦面对生活的压力,仅仅看到了黑暗的一面,她选择了毒品,无异于自毁前程。生活在现实中,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要背负着心灵的灼痛和压力前行。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豁达态度,对美好明天的乐观,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心头必备的一把伞。直面生活的风雨,才能走出风雨。

只要自己的心不被风雨淋湿,我们总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丽日蓝天。

他,在压力下成为了大力士

在美国,有这么件事儿。一个孩子在事故中被一辆小卡车压在水沟里,眼看要不行了。孩子的父亲赶来,跳进沟中,居然把小卡车抬到了一定的高度,孩子获救了!但事后,他再也抬不起那辆小卡车了。我想,这正是因为救子心切的强大压力激发了他的无穷潜力,使他的力气超出了往常。这验证了爱默生的一句 名言 ――奇迹往往是在压力中产生的。当孩子的父亲看到孩子在死亡的边缘上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一定要把孩子救上来,一定!”作为父亲的他,压力与责任并存,他甚至来不及考虑自己是否可以搬得起这辆小卡车。这种“一定要救出孩子”的信念与无形的压力使他不顾一切,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用辨证的观点来看,事物有坏的一面,也就一定有好的一面。压力也是如此。这正是“双刃剑”的另外一面。人们不是常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吗?

又要它没能杀死你,就会使你更强大!

他们,在压力下失手

在奥运会上,不少名将因为压力太大而失手,而黑马却不时杀出。为什么他们会有压力?因为他们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名将”的位置上,认为自己拿了几块金牌,这次也就一定要再拿一块。因此,他们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所以发挥得比较保守,顾虑也太多了。而“黑马”们却把自己的定位在一个挑战者的位置上:如果我输了,没有什么,你是名将,各方面都比我强,理所应当;如果我赢了,当然更好,说明我有夺冠的这个实力。因而“黑马”们便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甚至超常。这又应了一句老话,“攻城容易守城难”。其实,面对压力主要是自我定位问题。若是“名将”们把这次比赛看作是一个与其他选手们交流的平台,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较低的位置上,也就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在这次的雅典奥运会上,李婷婷她们这支 网球 队伍不正是因为自我定位好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吗?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要战胜了自身压力,那么,其他一切外界压力也就不值得一谈了。学会自我减压,才能正常发挥。

压力无法逃避

压力是人生的燃料

化压力为动力

迎战压力,让压力来得更猛烈些吧!

以压力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二

压力是一支强心剂,促使我们驾着生命的车轮,不断地快节奏地向上滚动,伴着我们在人生之书上写下辉煌的篇章。在人生大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试想,一个懒散没有压力的人是如何的堕落与沉寂。他只会为别人的成功而喝彩。而自己却事无成,安于现状,任岁月蹉跎,在风尘中死去。

压力又是一个恶魔。它使得多少人跌入失败的深渊,进入伤心的沼泽地。下因为这压力,使得他们从此没了昔的欢声笑语,没有往日自信的面庞,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一切的一切。此时,压力似乎是罪大恶极的。

或许,每个人都不想饱尝压力下悲怆的惨痛吧?那么,御下你的包袱,活得潇洒自如些。有这样则 故事 :

两个人一同经过宝藏地带。那里有琳琅满目的珠宝、紫宝石、玛瑙……无奇不有,层出不穷。其中一个人很是贪婪,不住地往自己口袋里塞宝贝。而另一个人却只挑选了一颗最漂亮的蓝宝石。两人走了一段时间后,就拉开了距离。背着沉重宝贝的那个人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为了赶路,只好不停地忍痛割爱,丢弃自己的宝贝。

当到达目的地时,他已累得不省人事了。而他手中却连一颗宝石也没有了。只拿了一颗宝石的那个人却安然无恙。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能这么轻松地到达目的地?”“因为我始终只有一颗宝石。”

我们且不论其贪婪与否。只拿了一颗宝石的人,正是因为没有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所以以很轻松地成功了。

生活中不能没有压力,但不能过量。生活因压力而精彩,人类因压力而有不懈的动力。但生活也因压力而沉重。放平你心中的砝码,调节好压力吧!

以压力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三

甜甜同学:

你好。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因为我也曾有过与你类似的经历。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沉重得像山,我们常常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幸运的是,我在这沉重中找到了释放的通道,现在就悄悄地说给你。

我发泄情绪的方式很特别,不用哭,也不拿枕头出气,只是爱选个没人儿的地方大喊——不用太大分贝,只要喊到自己的眼泪流出就可以。所谓的喊,其实倒不如说是用比平时大一点的声音自言自语。人就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有很多事是不说出来不痛快的,可是有的事又不能或不愿与别人谈。《情颠大圣》中孙悟空说,如果你心里有事说不出来,就找个洞口说,说完用泥巴封住它,没人会知道。如果在城市里找得到洞口,也许我也会向洞口倾诉。可城市里没有洞,我只能用呐喊来释放。

我不止一次地梦见自己跑到小山包上,冲着天空呐喊。望着山下拼命往上跑的我讨厌的人们,心里很舒服。那种畅快的感觉就像久旱逢甘露的种子。释放过后,身心都轻松,突然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但第二天一觉醒来,又要继续穿上伪装的外衣,于是呐喊释放成了我的习惯。当然,我采取这种“极端”方式有一个底线,就是绝不影响别人,人多的时候我就在心底默默呐喊。

有痛苦,有苦闷,有压抑,就要找一个释放的通道,当然不一定非得和我一样。你可以通过qq,在虚拟世界里尽情宣泄;你可以在没人的地方大声或小声地与另一个自己对话;你可以留心各种媒体的心理热线,尽情倾诉……释放相当于减压,减压后才能轻装上阵,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真心地祝福你能尽快找到这样的通道!

一个关心你的同学

以压力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四

中学生取消早、晚自习和双休日补课,看起来时间宽松了,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反而是增加了压力,因为学生必须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这样一来也许有的学生会比以前用更多的时间来复习。同时中、高考迫在眉睫,复习时间一天比一天少。学生和家长不能只看到考试的压力。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必须关注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怎样来减压,现介绍几种简单 方法 :

转移视线。心里不要总是想着考试的事,可散散步、听听音乐或和家长聊聊天,甚至可以看看电视,但不要看电视连续剧。音乐尽量选择节奏比较舒缓的轻音乐,以免音乐把心情搞得更糟。这样暂时把注意力放到别的地方,可以有效地起到缓解压力的效果。

调整心态。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事物看得过重引起的,如中考、高考前自己告诉自己,这次一定要成功,要不然就完了,这样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发挥。所以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相信天道酬勤,考试时自然就能正常发挥了,甚至会超水平发挥。

找人倾诉。这是一个排除内心压力和烦恼非常有效的方法。向老师或家长把自己的心情和苦恼说出来,与他们更好地沟通;找一个可以耐心倾听自己诉说的朋友,把苦恼与困难都说出来,也许朋友不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但他几句安慰的话一定可以让你感到轻松。

适当锻炼。在连续学习两个小时以上时大脑开始变得疲惫,效率就开始下降,这时不如出去活动一下,跑跑步、踢踢球或者洗个澡等等,甚至去空旷的地方大声地喊几声,发泄发泄一下心情都有减压的效果。

好书帮你。一本好书更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优美的 散文 、诗歌不仅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更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烦恼和忧愁。学生可以暂时抛开教科书,看一些别的课外书,放松一下心情,但必须保证自己不沉迷于看课外书。

初中心理辅导以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全面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心理辅导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心理辅导论文篇1 浅谈班主任做好初中毕业班学生心理辅导的策略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因此,作为学生的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心理方面了解后,要及时疏导他们的困惑,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应当说,由于初中毕业学生的特点,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既要深入地了解他们,还要履行好班主任的职责。 关键词:班主任 毕业班 学生 心理辅导 毕业班,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是家长、教师、学生关注的焦点,智育成为重头戏。初三学生,随着中考的临近,心理负荷与日俱增。进入初三,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学习节奏加快,总有一种咄咄逼人的紧张感;二是学习负担加重,一种新的知识刚刚学完,另一种新的知识又跟上,学生感觉很难应付,时间长了,他们会觉得很累,内心深处有一种失落感;三是面对家长的希望和老师的更高要求感到力不从心,精神恍惚,本来简单的问题也变成了难题,出现知识恐慌和能力恐慌。这些都说明,多数初三学生正生活在阴影笼罩之下,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为此我认为,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不能靠简单的方法满足于解决一些显现出来的班级问题、学生矛盾,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学生的心理调节教育。学生心理状况调节好了,班级管理就顺手了,学生成绩也就容易提高了。 一、初三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敏感,缺乏自信和恒心。 他们对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产生动摇,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没有恒心。 2.注意力不持久,爱隐居,经常做白日梦。 临近毕业,一方面由于升学等烦恼的事情多,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想通过隐居的方式逃避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他们又富于幻想,胸怀远大的理想,对未来的中学生活充满向往,经常做白日梦。 3.想驾驭别人,不服从,易激动。 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喜欢质疑和争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自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强烈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喜欢“对着干”,情绪易激动,难控制。 二、造成初三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关,也与教师、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发展有关。 1.生理因素的影响。 进入少年期的毕业班学生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在身体技能和形体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大脑发育趋向完善,智力提高很快,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性意识开始觉醒。这些生理变化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但由于世俗文化的牵制和约束而无法表达出来,造成情绪困扰,出现青春期焦虑,如注意力下降、爱出神遐想、对自己的身材或皮肤不满意、情绪起伏明显,从而对学习和身体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自己把成绩看得太重,过分追求成绩的完美。 初三学生正处于未成年与成年的转型时期,价值观与世界观善未成熟,他们多数用外界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因此,他们爱面子,自尊心极强,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他们会因高度重视考试分数而忧心忡忡。 3.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盼铁成钢”的高期望值下,学生的心理负担会日益加重。 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挫伤。家长把重点高中看成是孩子成才的唯一出路,为了让孩子能考上,对他们另眼相看,家务不用做,零用钱也比平时给得多,语重心长的嘱咐也多起来。评价体制是束缚教师教学的锁链。为了追求升学率,提高教学质量,他们加班加点,不怕苦累地奋战着,既要看好尖子生、中等生,又要兼顾后进生。在家长和教师的“补贴”下,学生只能埋头苦读,就算背上的包袱再重也不吭声。 4.班级中的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不如他人,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指责。 他们或者很自卑,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世界里,不喜欢与别人交往;或者自暴自弃,彻底放弃学习;或者产生敌对心理,与家长、老师对着干;或者寻求其他发泄方式,如沉迷于网吧、逃学、抽烟、喝酒、打架等。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1.班主任应“平视”学生。 毕业班的学生是即将成人的学生,其基本的认识水平、辨别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以“平视”的态度对待学生,不仅是人格上的原因,更是师生情感因素决定的。只有“平视”学生,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缺点,才能科学地评价学生;只有“平视”学生,班主任才会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学生调节心理,严格对待,宽容待人。“平视”必将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扶正,必将成为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保证。 2.有效地利用良好的人际关系软环境。 人际关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除特殊情况,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基本上脱离了对老师、家长的依赖。由此看来,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极其重要的。作为毕业班班主任,注意对学生人际关系的指导,对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特殊的优势,来调节学生心理,实施教育。可以说,健康的个性是离不开健康的人际关系的。人际环境是班主任用以调节学生心理的重要资源。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生的生活单调、乏味,“三点一线”的范围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可根据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积极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如体育方面可组织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文艺方面可组织朗读比赛、歌咏比赛等,让有各方面爱好的学生都能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特长。 4.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要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调整自己对考试的期望值,不要好高骛远,认清自己的起点,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只要自己努力过、付出过就无怨无悔。这样可以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放下精神包袱,使他们轻装上阵。树立自信心,是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树立自信心,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信训练。考试意味着与别人竞争,但不到最后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学生通过挑战消极的自我意识,可以找到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和自制力,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面对学习、面对考试。 5.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取得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 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也有重要影响。有些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落、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放任自流;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造成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探讨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总之,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问题,在工作中看到学生进步,就会感觉到班主任工作充满着魅力。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为学生考虑,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答学生心里的困惑,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初中心理辅导论文篇2 论初中生的考试焦虑及其心理辅导策略 摘 要:初中生的考试焦虑在现在非常常见,甚至一些学生因为考试焦虑产生严重的行为问题。通过对初中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及其常见表现的分析,提出一些心理辅导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 考试焦虑 心理辅导 一、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概念 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评价能力、人格特征与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初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初中阶段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和自主性几个基本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特定时期的他们有着特定的焦虑状态和焦虑程度。 二、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习压力过大 学习压力过大是导致初中学生考试焦虑的首要因素。在初中阶段如果学习任务过重,考试次数过多,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学生经常会错误地夸大考试与个人得失及前途的关系,过分渲染考试失败的情景等,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心理负荷过重,使学生在过大的压力下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二)学业期望值过高 对学业成绩看得比较重要,反而对考试失败的恐惧越高,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一般来说,学生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关系到学生以后的人生前途。基于这一点,学生、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学业都非常重视,各方面对学业的过高要求和期望,加大了初中生的课业压力,很容易让学生对考试产生焦虑情绪。 (三)过去考试失败经验的影响 初中生大多数在初中时都有过考试失败的经验,偶然的考试失败会重新唤起他们过去的考试失败经验,引发焦虑情绪,如果经历多次考试失败,则容易把失败的结果归结为自己不聪明、能力差、就会对自己的学业失去信心,因而面临考试就会过度的紧张和焦虑。 三、初中生考试焦虑的行为表现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行为表现一般发生在重大考试前20天左右,主要症状有精力不集中,心烦意乱,情绪波动较大,程度较为严重的还会出现头痛、腹泻、发烧等症状。中度的考试焦虑者,会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里,较多的想到考试情景,经常感到紧张不安,对众多的复习材料感到发愁和忧虑,缺乏自信心,老是感到把握不大,心里没底,有的会发生失眠噩梦。影响正常的复习进行。重度的考试焦虑者,在考试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就产生了对考试的恐惧感和焦虑情绪,对功课复习有严重的畏难情绪,自信心差,出现头痛、失眠、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心悸盗汗、脾气不好等症状,严重影响复习和考试成绩。 学生考试焦虑行为在考场上也会表现出来。 ①学生会出现怯场行为,即考试时由于心理过度紧张,情绪不安,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控制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严重时会出现头晕,活动失常,无法进行考试。 ②对考试丧失信心。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表现出情绪低落、心态消极,对考试没有信心,无法集中注意力,最终导致弃考。 ③学生由于考试焦虑,在考场上随机的偶发事件就会导致其心烦意乱和恐慌,影响正常思维,造成考试成绩下降。 四、针对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的心理辅导策略 对于初中生来说,考试无疑是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所面临的重要事情。面对考试,很多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保持和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和感受刺激性,能激发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主动自觉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但是对于考试的过度焦虑不仅影响智力活动的正常发挥和认知任务的顺利操作,而且有可能击溃人的心理结构,歪曲人的意识,影响人的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造成明显不良影响。为了缓解和减轻初中生的考试焦虑情绪,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重组认知 1.关于压力。在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深刻地同学生探讨压力的作用。心理压力的存在是一个人生命历程中的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在很多况下,这种压力可以成为个体发展的动力。但是,在压力过大时,压力也会成为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原因,从而变成一种阻力。 2.关于“失败”。在重组认知的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失败和挫折:一帆风顺是长辈对子女,子女对自己的一种美好祝愿。但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看,一味地一帆风顺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失败、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有时,成长的道路上多经历几次失败并不是坏事。失败并不是天崩地裂的事情。 (二)行为训练 同强迫症一样,考试焦虑也不仅仅只是一种观念上的偏差,它更是一种行为上的不能适应。因此,在矫治时除了帮助学生重组认知之外,还必须考虑作出行为上的矫正。 1.采用冥想法消除“恐惧源”,矫正对考试的不正确认识,消除不必要的压力,以平常心去看待考试。 2.在大考到来之前三、四天,恢复到平时的作息时间,给身体一个必要的休整时间,使自己达到一种最佳心理状态。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也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平时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心理学讲座等方式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行的心理保健方法。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应摒弃成绩高于一切的思想,切忌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校适当组织一些趣味知识竞赛、热门话题辩论、体育竞赛等活动,可以让学生转移注意力,同时把在这些活动中的成功体验带到学习中去,以提高抵御焦虑心理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杨辉.一则考试心态调整的案例分析[J]心理辅导,2004,5. [2]金荣,张颖梅. 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及教育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7. [3]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66. [4]魏心.初中生考试焦虑集体治疗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3) [5]孙建兴.初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分析与矫正[J]科教文汇,2006,5. 猜你喜欢: 1.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 初中心理辅导论文范文 3.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4. 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 5. 初中生心理教育研究论文

心理健康压力论文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摘 要】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文章 结合笔者的工作就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给从事本行工作的同仁们一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就业 最近几年,媒体不断报导大学生群体中因存在着各种压力,而引发出多种心理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比例高达,明显高于全国人均健康状况异常水平。有心理学家和 教育 学家已将这样的大学生群体称为“心理弱势群体”。对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寻找对策,以缓解大学生存在的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自身采取的应对 方法 和策略十分关键,如方法得当将有效地舒缓压力,而方法不得当则会起到反向的效果或是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大量的口头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多数同学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及医务工作者如果充分地利用好“聊天”这一方法,能使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使压抑在内心的诸多问题得以倾诉,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解决。有利于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 经验 不足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抱负远大,忧国忧民,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因此大学生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其次,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很多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喜欢别人干涉、指责,但对他人却缺乏尊重,还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造成自命不凡、虚荣清高的个性缺陷。第三,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思想多元化,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中学成绩优秀,受到学校“重点培养和保护”,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这种优势和地位,产生心理失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子女只顾学习,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缺乏纪律性,自理能力极差,抗压能力不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的研究指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正相关,表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樊富珉指出:从宏观上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理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模式等,其次是实证研究法,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人格、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等实证研究。要有效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引导并采用正面的应对方式,避免采用负面应对方式。因为在面对压力时,如何正确地认识和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如何应对等,往往是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帮助学生分析压力原因,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排除干扰,教育学生要“越是艰险越向前”,做生活的强者。如果缺少对压力和困境的认识,便会不知所措,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所面临的困难,最后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这也启发我们思考日前在互联网上引起热烈讨论的西南某大学设学生发泄室的做法是否得当,关键在于相关工作者是否对服务使用对象进行了先期或后期的必要导向。根据本研究结果,应当立体化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需求。 (2)在不同的时期,比如进校期间、考试前、 毕业 前、实习或论文答辩等特殊阶段,开展适合需求的工作是必要和有意义的。比如开展考前心理咨询、主题 辩论 、特色班会、知识讲座或体育竞技等全面多样的活动来疏导、克服焦虑情绪,这些 措施 或 渠道 无疑为学生如何排除压力进行了训练,也能有效地防止压力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3)对于学生群体,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层次、学科的学生存在的压力情况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压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要关注男女生在压力、健康、应对策略方面的差异。比如女生更易使用“情绪取向”的应对策略,而男生更易采取“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策略等,以便对不同特征群体学生的压力、心理健康和应对策略的实际情况作更为细致准确的掌握,并制订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工作者要尽可能全面地研究和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高校要加快心理咨询事业发展,“防重于治”;在心理教育中应根据“适应个别差异”原则,对面临压力调试能力较差的同学和群体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参加心理咨询,使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防卫压力过大的方法;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把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工作体系,增强有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解亚宁.简易应对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 [2]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二:《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亦愈来愈多。本文就是从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以期让每一个高职生都可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压力管理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识别一个高职生是否心理健康,只要看他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是否完整和协调,是否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若是则该名高职生心理健康,否则心理不健康,甚至出现心理异常。 从目前各方的调查数据和统计来看,当下中国高职生有自卑自闭、缺乏自信、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不安、多疑、不信任他人等心理问题现象的学生非常普遍,产生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样,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生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各种现实压力不知如何处理造成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轻者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重者可导致自残悲剧的发生。因此,重视和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各级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大局。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5.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就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三、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类型 在对心理不健康的类型进行分类之前,应先弄清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并非心理不正常,精神障碍、确诊的神经质、变态人格属于心理不正常,神经病与神经症都是心理不正常的两大类型。 1.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种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种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3.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种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高职生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它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这种心理问题的高职生可能要送到精神病院的心理治疗师才能治疗好。 四、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压力 有一位哲人曾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压力”。压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尤其是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节奏加快,人的生存压力加大和竞争程度亦愈来愈激烈,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遭受的压力前所未有。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指数似乎在逐日下降,处亚心理不健康惑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规模最近几年在中国空前高涨,我国的医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60%的中国人即有7亿左右的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但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同时也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绪不宁、精神萎靡、焦虑忧郁、性功能减退等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都是由压力造成的。压力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就业压力、职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处处都显示出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压力自然就成为了影响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当下高职生面临的压力不少,有经济压力,有学业压力,有就业压力,有社交压力及室友关系、恋人关系处理等压力,这些压力都是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些压力若处理的好,可以转换为学习或工作上的动力,处理的不好就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三:《试谈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人的关注,由于大学生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困境。找出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成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包括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工作时候碰到的难题、时代给他们来的压力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抗压能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惑,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压力 心理健康 大学 对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具有负面作用的,大学生也需要适当地运用压力的作用来深层次地激发自己的意识和潜能,使自己变得更强,更能够适应社会。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展,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成长的空间,包括接触的群体也与前些年大大不同,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加上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难免会出现精神压力较大的状况。因此,明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压力源及了解大学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找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平衡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压力,对于他们更好的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新时期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压力 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压力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怕辜负家长的期望。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都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而且对大学生的各种行为都严加管束,从而导致学生们迫于家长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物价增长过快给学生带来的负担,从而导致学生们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对于一些贫困生来讲,这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迫于生活的压力而选择去做兼职,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大学生活。第三,大学生年龄大多在20来岁,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成熟,而且具有生理需求,渴望能够与异性建立关系,但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家长都不希望学生去谈恋爱,一旦男女学生们开始交往后,往往会受到来之家庭和学校的一些阻力,这种阻力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 迫于完成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对于任何一名大学生来说,学习都是学生的第一要务,除了要完成课程的内容外,还需要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例如,在高度竞争的今天,学生为了在寻求工作过程中使自己的竞争力更强,他们会主动参加社会考试,会参加培训班,不断给自己镀金,给自己创造一些竞争优势。另外,一些人由于过多地投入到 社会实践 中,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时常不及格,为了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这部分学生压力更大,尤其是快考试的时候,他们没日没夜地学习。这些有关学习方面的压力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较不好的影响。 在选择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性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性逐渐转移到了对大学生具备能力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毕业后,学生们要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竞争上岗,适者生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身心俱疲,心理顶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压力更大的北上广地区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无疑会加大学生们的就业难度,更进一步加大了这些地区的竞争强度。这些巨大的竞争就业压力,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各种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生活年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大爆炸,学生面对的信息量非常多,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并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他们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保证自己充分接触各种新鲜知识,了解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并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使得自己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另外,他们还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以适应当今时代对他们的要求。 2 应对压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咨询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并有没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更谈不到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项目引导大学生的日常课程建设中来。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保持学生乐观向上态度对于学生们抵抗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符合办学条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成立自理咨询室,让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有一个“输出”的场所,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来增强学生们的抗压能力,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同时,需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该是有层次的,不能泛泛而谈,千篇一律,针对高低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的课程教育应该有侧重点。 提高自控能力,做好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控能力对于大学生缓解压力,做好自我调节有着巨大的作用。自控能力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当前状态、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够合理地自我调节。由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自身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承压能力,不断提高自控能力,合理控制不良情绪对于自己的影响,防止不良情绪导致自身行为的失控。大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容易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做出某些后悔的事。所以,大学生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用理智的头脑去思考,以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 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的认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样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同的人群对事件的反应可能不同,认识也不同,因而产生的压力感,以及对压力的认知就会不同。就目前而言,城市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关照下成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恐惧感,进而产生压力。农村学生,家里条件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对策。同时,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环境,掌握科学合理的 自我评价 标准,树立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做到有远大理想,又切合实际;既积极奋斗,又知足常乐、情绪平稳,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大学生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外,还应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压力,这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写作和相互配合。学生工作部门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们的动向,并将学生们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与家长相联系,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压力。同时,学生家长要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知学校,让学校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这样学校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力量集结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使其了解遇到困难或困境时,如何通过自身来对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抵抗压力,合理地将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同时,大学生教育管理者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孟亮.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3). [2]孙凤梅.浅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 [3] 金芬.呼伦贝尔学院教师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6). [4]韩守东.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文艺(理论),2009,(1). [5]邓军,肖海英,刘建成,柳勋,李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4). [6]庄国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7,(3). [7]何风岗.从调查看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J].中小学管理,2008,(4). [8]张茜.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8,(4). [9]夏小林.高职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2). [10]殷江南.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猜你喜欢: 1.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3.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4.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5. 关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论文 6. 浅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论文

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

高素质人才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解压就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我们要研究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解决的策略,帮助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走出困境,强健身心,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生活当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大学生获取专业技能、提高素质、获取知识储备、增加人生阅历的过程。在大学里,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学习方法的复杂多样让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他们在学习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往往让他们不堪重负。学习压力来自多方面,比如:成绩的压力;就业软硬件的压力;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等。

人际交往压力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往往感叹“知音难觅”。他们有结交好朋友的愿望,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又没有能力解决难以协调的矛盾,这在他们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心理失衡。大学生希望拥有朋友、获得友情,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但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又有着深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与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不懂得平等、忍让、尊重、互助,个别大学生自卑、敏感、自私自利也是导致交往困难的原因。

恋爱压力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期待、最向往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和自己心仪的对象交往,就会让他们陷入单相思的泥潭、失恋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对情感的需要较多,特别渴望来自异性的关爱,但心理上不够成熟的他们,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常常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导致身心受到伤害,各种心理压力也由此而生。

大学生的理想恋爱与现实恋爱存在差距。很多大学生相信有完美的爱情。但现实中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爱情,美好的理想和现实的爱情存在巨大的差距,就会使他们心理产生无以名状的失落,甚至是痛苦,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2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消除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要积极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

正确认识压力

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有压力是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压力我们不必痛苦、不必报怨、不要垂头丧气,不回避,不逃避、要勇于面对压力,把它当成是人生一种的历练。

压力固然是人的心理负担,对人是一种打击、威胁。但压力也可以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变压力为动力,你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激发你的斗志,使你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使你越挫越勇,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雨,最终就会战胜所有困难,摆脱压力,成为生活和事业的强者。

正确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弱点,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自己,既不盲目自大,又能承认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实力,既不妄自菲薄,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坦然接受。从而面对困难不自卑,也不过高自我评价,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失落和抑郁。

积极行动

面对困难,不要唉声叹气,不要徘徊犹豫,要行动起来,想方法、找途径,去解决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解决困难,摆脱压力。

打开心门与人沟通

大学生面对就业、恋爱等诸多压力时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和父母沟通,毕竟父母是过来人,和他们聊聊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经验,可以帮你找到解决的办法,从父母那里可以得到最无私的帮助和关爱。和朋友、同学沟通,同龄人会站在同一角度帮你分析、解决。总而言之,打开心门与人沟通,就会减少压力,减轻负担,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

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深入学生,关心帮助他们。国家,社会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

当压力来临时,每个大学生迎接他的方式方法都迥然不同。这当然有性别上的差异、年纪高低的差异,更有居住环境的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也正是这些因素使他们每个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性别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男性和女性就表现出不同。男性乐于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坐以待毙,而是积极主动寻找解决这种困难的方法。女性则愿意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他们遇到挫折常常畏惧躲避,不知所措。在情绪表现上也有不同。例如,女性在困难面前,通常通过哭泣谩骂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而男性常常忍而不发。另外,在遇到心理压力时,相比较男性而言,女性更愿意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寻求帮助时,二者同样存在巨大的差异。女性比较喜欢那些知书达理的,善解人意的,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亲人来帮助自己。恰恰相反,男性的办法既稳妥又沉静,他们把诚实,有深度,有见解的毫无血缘关系的朋友同学作为自己的求助对象。之所以差异巨大,笔者认为根本原因还是社会评价造成的。世人认为,男人在遇到困难时,理应表现出强悍、坚强、果断、审时度势。在他们看来,常常向别人表现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求助,是懦弱的表现。而女性如果宣泄自己的不满,大家却习以为常。

年纪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不同年级的学生面对心理压力时,遵循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伴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越来越成熟灵活,越来越主动多样。他们再也不得过且过,置之不理了。其中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大二大三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飞快,而且起决定性作用。这期间,当外界各种压力降临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不再恐慌,而是沉着应对,采取适当的方法舒缓自己内心的不悦,调整到最佳状态。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期后,他们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平,一切的坎坷。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与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磨练分不开的。四年中,他们积累的经验与日俱增,他们的毅力更加坚韧,他们的内心更加豁达,他们的见解更加独到,他们的心智更加成熟。

城乡差异变现出来的特点

城市大学生和乡村大学生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也是有区别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面对压力时采取的方法还有些幼稚,他们经常独自忍受,不向别人倾诉,不寻找发泄的方法,但是他们在处理压力时不断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教训,而城市大学生遇到压力时,会采用各种渠道,寻找各种方法,释放心中的坏情绪,这也许就是他们比农村大学生的高明之处吧。之所以会这样,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每个人的发展生活环境,都是一个由小逐渐变大的过程,并且逐渐弥漫扩散,而在这个环境中哪怕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因素都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也许来自家庭学校,交往的朋友亲人,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以及接触的点点滴滴。由此得知,农村和城市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不同,主要在于他们的物质基础不同,知识广度不同,取得信息的方式不同,接受事实的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以及对待生活方式的不同等等。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面对的一系列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他们要历经无数次磨练,才能变得更加坚强。为此,只要大学生调整好心态,坦然地面对,即使心里有一座山也会被搬走的。

参考文献

[1] 小东,孟晓斌.工作压力应对与管理[M].北京:航工工业出版社,2004:211-212.

[2]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169-17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

对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探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当下高等 教育 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600字篇1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时代旋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要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 方法 就是全面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国内外学校教育工作的实践已经证明,心理健康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所以,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教育共识,世界各国因此也大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特别是对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而言,每一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人们尤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发展。 有两位来自农村的孩子双双考上了重点大学,在所有人都期望他们能有所作为时,却惊闻其中的一位已退学,为什么呢?原来林同学入校后,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际,因自己来自农村深感自卑,在自我、父母的压力下日渐消沉。最终,精神恍惚,成绩快速下降。在某次考试中,竟有三门功课未及格。于是他不得不向父母提出要求退学。而另一位呢?辰同学性格开朗,待人大方,并且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就低人一等,而是奋发努力,不但考试成绩科科优秀,而且还荣获了国家奖学金二等奖,成了同学、父母眼中的骄子。同样的出身,同样的环境,为何二人的境况会截然相反呢?我想这主要是由于两同学的心理差异造成的。林同学由于内心自卑,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而不知化解,积压心头,于是造成他精神恍惚,注意力分散,使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最终走向了退学,可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有多么的重要啊!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幸福的、成功的。谁不期望有坚强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呢?然而,健康、幸福绝不是仅靠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丰富、科学的饮食,甚至体育煅练就能完全做到的,健康更多的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取决于人的心灵世界。现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的心理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焦虑,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也凸显出来,所以每个大学生要想取得成功,获得幸福,就必须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 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无数事实主明,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拥有更多的幸福。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最幸福,最成功,然而没有健康,这一切都只能幻想。所以,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大学生一定要正视心理健康,塑造良好心态。 况且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 文化 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铸造美丽人生!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600字篇2 摘要: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给予了他们激烈的竞争,开阔的视野和成功的机会。他们正处于一个开放的时代,传统与现代的磨合,中西方的交融为大学生搭建出广阔的舞台。现代社会对于他们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是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竞争,同时也提供了诸多机遇。与此同时,面对社会的变革与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 人际交往 、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许多大学,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对当前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新生表现出不适应的状态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有助于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 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有内部和外部种种压力,大学生要学会积极地应对压力和调适自己的身心状态,学会用健康的行为方式应对一切压力和挑战。应对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分析与引导。 一、大学生集体宿舍心理分析 当代大学的教学方式都是比较宽松灵活的,老师不是固定的,时间也不是固定的。因此学生们自身的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也相对灵活的。 大学是一个聚集四方学子的大家庭,刚进大学的他们懵懵懂懂,面对新的人,新的环境,首先,他们要融入的是大学生活的集体宿舍。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宿舍就是一个小家。他们大部分都是首次离家、首次离开父母的身边,首次聚首是在宿舍,有四人间和六人间,由此,他们各自的小家就慢慢形成了。 以学生们自身出发,我认为到了大学生活的凝聚点不在班级,而在这一间间小小的宿舍。学生们的时间几乎同步,课余交流也局限于他们各自宿舍的小团体。进而显现出非常多的问题:慢慢的他们宿舍核心越来越浓重,各种各样的不满抱怨在各自宿舍积聚升温,开始发现班级凝聚力不强,同学之间交流过少,班级不团结,同学们对课余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面对这类问题,辅导员及各班干部应该积极采取相对 措施 解除同学们之间的零触感。多开办班级交流大会;课余时间尽可能的组织一些出游活动;平时宿舍与宿舍之间的同学们可以相互间多走动(这局限于同性宿舍之间);学生们各自积极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进而加强班级同学的交流与联系,加强班级的凝集力,团结同学,凝聚班级力量,一起努力攻破只以宿舍为核心的大学生活,积极迈向班级团结,以班级为核心积极发动同学们参与各系承办的活动及学院举办的各种活动,进而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自主消费成为主要模式,然而自主理财能力却有待提高,消费目标不明确,生活消费不计划,日常的消费观越来越模糊。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大学生的消费观发展往往超前于社会,引领着社会的消费潮流,映射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学生消费观念不仅对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人格和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还多方面影响社会、家庭甚至老师和同学。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中精神价值的缺损;消费中欲望对需求的背离。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加强正确的引导,学校应加强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和培养,家长应关心和引导子女的消费,不能应求所需,不闻不问便应予子女的生活费,应该加强社会教育中的消费观教育和消费行为的引导。 联系自身的消费观而言,确实需要一个合理的消费观念来引导自主消费,自主理财,生活节俭,不挥霍浪费,不相互攀比,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自立,勤俭节约。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塑造优秀的大学生形象。 总之,对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的培养,需要教育者的正确诱导,需要大学生本人的自省,也需要家庭、社区的有效配合。大学生消费观念上的成熟正是大学生成人和成才的重要环节,全社会应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步入大学,许多的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大学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已经从现象转变成了潮流,就像许多同学说的那样,在大学恋爱是正常,不恋爱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学生恋爱是个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 热点 话题。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4)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并不是恋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关键取决于对待恋爱问题的态度,以及是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否正确选择恋爱时机,是否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等因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都是因人而异的。处理的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努力学习,成绩上升。而处理不当,则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滑。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关键取决于自己,而学校则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当今时代就业的压力非常紧张,使某些意志薄弱的同学不能够正确面对现实,认为学习理论知识没有用处,产生一些不良的思想。大学生正处于自我确认期,他们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而现实中的种种客观因素常阻挠理想自我的实现。目前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使大学生 毕业 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有的同学由于不能对社会、对自己产生正确的认识在择业前盲目乐观,过高估计自己,在就业失败后,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而导致情绪低落自卑,有的同学不能正确看待社会现实,对前途失去信心,认为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因 此长期处于紧张、烦躁、焦虑的状态,从而影响了同学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 作为当事人的,面对“就业大众”的趋势,当代大学生应该以长远、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求职,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为社会的优质人力资源,更应该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而不是成为社会的负担,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当代大学生也确实具备这种能力,关键是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理,发掘自己的心理潜能,自信的迈向未来的生活。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600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