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少年报是不是杂志

发布时间:

中国少年报是不是杂志

修改为:《儿童文学》和《中国少年报》是我喜欢读的杂志。

解释分析:首先根据原句“《儿童文学》和《中国少年报》是我喜欢读的杂志”可以发现,句子中说的是“《儿童文学》和《中国少年报》”;

但是后半句又说是“杂志”,“《儿童文学》”只能算是报刊不能算是杂志,所以此处需要修改,修改为:《儿童文学》和《中国少年报》是我最喜欢读的报刊。

扩展资料:

修改方法:

1、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包括6种类型:词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不完整或冗余、结构混乱、意思不清、逻辑不清。熟悉病句纠错的常规方法。

2、当你修改一个糟糕的句子时,你必须保持原文的意思,不要失去它的形状。因为对生病的句子进行修改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句子清晰无误。

3、从语法的角度,把握主要句子。无论是单句、复句、把握主句,也要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以改变原义有利于保留。把握主干要注意识别主干是否有问题,如是否有缺陷的成分、主语和谓语、问题的使用不当等。

儿童文学不是杂志

《中国少年报》是报纸

当然是报纸了。

少年文艺是报纸还是杂志

少年文艺算,其他两个是报纸。

《少年文艺》创刊于1953年,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第一刊。第一时间刊发一线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最新作品。小说、童话、美文、诗歌、报告文学,不同的体裁带你体验不同的情感和人生,纯净的品质给你阅读的纯粹和美好。是少年时代最佳的成长伴侣、心灵鸡汤。 《少年读者文摘》(《少年文艺》下)精选国内外书籍报刊上适合孩子阅读的短篇佳作,以及儿童文学经典名篇,契合友情、感恩、责任、勇气等学生作文中的常见主题,短小精悍,睿智隽永,可快速提升孩子的阅读水平、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是孩子写作必备的优质素材库。 《少年文艺》1953年创刊于上海,编辑部位于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由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题写刊名,并撰写发刊词。《少年文艺》创刊后,受到诸多国家领导人、著名作家、艺术家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扶持。1960年第6期《少年文艺》的封面是名少先队员站立于高山顶上,左手擎日,右手托月,周围是喷发的火箭和旋转的卫星。意寓立雄心大志,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这也是当时少先队和少年儿童的口号之一,表现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少年儿童的社会背景和精神风貌。“文革”期间,《少年文艺》被迫停刊。1973年易名《上海少年》重新出版,1977年7月仍复刊为《少年文艺》。1998年《少年文艺》被中国新闻出版署确定为1998~1999年度“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之一。2002年增办了下半月刊《阅读前线》,2013年更名为《少年读者文摘》,为文摘版,是孩子写作必备的优质素材库。《少年文艺》已伴随中国的少年儿童度过了60余年,曾刊发过《小电话员》(李楚成,1953)、《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1956)、《歪冠子的小母鸡》(葛翠琳,1957)、《小茶碗怎样变成大脸盆》(任大霖,1959)、《猪八戒回家》(包蕾,1961)、《谁是未来的中队长》(王安忆)、《今夜月儿明》(丁阿虎)、《小百合》(玉清)、《啊,少男少女 》(张成新)、《独船》(常新港)、《赤色小子》(张品成)等一系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许多连环画名家如董天野、华三川、韩兴、韩伍、毛用坤、乐小英曾为刊物配插图画,使得杂志图文并茂,情趣盎然,为广大少年读者朋友所喜爱。《少年文艺》这本新中国成立以来创刊最早的儿童文学杂志,先后获得国家期刊题名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等奖项。它是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原创儿童文学刊物之一,用纯净的文字记录了新中国儿童文学的成长轨迹和发展面貌。这里,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地。这里,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们的最初出发地和最重要的舞台。这里,是一代又一代孩子的阅读圣地和最美丽的青春记忆。这里,奉献给你的,永远是值得阅读的阅读,值得记忆的记忆,值得珍藏的珍藏。

病句:《小学生语文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我都很爱看。病因:不合常识改为:《小学生语文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读物我都很爱看。

可以修改为:《小学生语文报》和《少年文艺》这种读物我都很爱看。

这里句子的病因分类不当。

《小学生语文报》和《少年文艺》是两种不同的读物,《小学生语文报》是报纸的一种,但是《少年文艺》并不是报纸的一种,二者不是一个类别的书籍,这里把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放在一起当作同一类来进行描述是错误的。

这里的修改可以使用能够涵盖二者的词语,如:读物,即:《小学生语文报》和《少年文艺》这种读物我都很爱看。

扩展资料:

病句的修改方法:

1、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补主语)

听了老师的话,(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补主语)

大家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补谓语)

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补宾语)

2、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分赘余、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3、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无论谁(违背)违反纪律,都要受到批评。

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提高。

他(心上)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修改病句

少年文艺是杂志还是报刊

《少年文艺》创刊于1953年,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第一刊。第一时间刊发一线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最新作品。小说、童话、美文、诗歌、报告文学,不同的体裁带你体验不同的情感和人生,纯净的品质给你阅读的纯粹和美好。是少年时代最佳的成长伴侣、心灵鸡汤。 《少年读者文摘》(《少年文艺》下)精选国内外书籍报刊上适合孩子阅读的短篇佳作,以及儿童文学经典名篇,契合友情、感恩、责任、勇气等学生作文中的常见主题,短小精悍,睿智隽永,可快速提升孩子的阅读水平、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是孩子写作必备的优质素材库。 《少年文艺》1953年创刊于上海,编辑部位于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由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题写刊名,并撰写发刊词。《少年文艺》创刊后,受到诸多国家领导人、著名作家、艺术家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扶持。1960年第6期《少年文艺》的封面是名少先队员站立于高山顶上,左手擎日,右手托月,周围是喷发的火箭和旋转的卫星。意寓立雄心大志,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这也是当时少先队和少年儿童的口号之一,表现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少年儿童的社会背景和精神风貌。“文革”期间,《少年文艺》被迫停刊。1973年易名《上海少年》重新出版,1977年7月仍复刊为《少年文艺》。1998年《少年文艺》被中国新闻出版署确定为1998~1999年度“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之一。2002年增办了下半月刊《阅读前线》,2013年更名为《少年读者文摘》,为文摘版,是孩子写作必备的优质素材库。《少年文艺》已伴随中国的少年儿童度过了60余年,曾刊发过《小电话员》(李楚成,1953)、《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1956)、《歪冠子的小母鸡》(葛翠琳,1957)、《小茶碗怎样变成大脸盆》(任大霖,1959)、《猪八戒回家》(包蕾,1961)、《谁是未来的中队长》(王安忆)、《今夜月儿明》(丁阿虎)、《小百合》(玉清)、《啊,少男少女 》(张成新)、《独船》(常新港)、《赤色小子》(张品成)等一系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许多连环画名家如董天野、华三川、韩兴、韩伍、毛用坤、乐小英曾为刊物配插图画,使得杂志图文并茂,情趣盎然,为广大少年读者朋友所喜爱。《少年文艺》这本新中国成立以来创刊最早的儿童文学杂志,先后获得国家期刊题名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等奖项。它是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原创儿童文学刊物之一,用纯净的文字记录了新中国儿童文学的成长轨迹和发展面貌。这里,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地。这里,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们的最初出发地和最重要的舞台。这里,是一代又一代孩子的阅读圣地和最美丽的青春记忆。这里,奉献给你的,永远是值得阅读的阅读,值得记忆的记忆,值得珍藏的珍藏。

少年文艺杂志是报纸吗

是一本杂志上海版《少年文艺》创刊于上世纪1953年7月,由宋庆龄题写刊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创刊最早的儿童文学刊物。她是培养文学新人的园地,被誉为“作家的摇篮”。全国许多著名作家的处女作都在《少年文艺》上发表。《少年文艺》除了刊登反映当代少年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各类文学作品外,还有“新芽”栏目专门发表高小和初中学生自己的习作,在全国少年读者和家长中具有广泛影响。新世纪的《少年文艺》将以全新的面貌面向广大青少年读者。2002年增办了下半月刊《阅读前线》,为文摘版,同样受到了热烈欢迎。

是杂志,有上海版和江苏版。

《中国少年报》《少年文艺》是我最爱的两种报纸.应改为:“《中国少年报》是我最爱的报纸.”或“《中国少年报》《少年文艺》是我最爱的报纸和杂志.(《少年文艺》不是报纸,是杂志.)

中国青年杂志是1923年几月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担任主编。这是我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具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青年刊物。刊物为周刊。后迁武汉。1927年7月迁回上海。在1927年11月至1932年间,曾先后改用《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名称秘密出版。抗日战争时期由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宣传部主办。1939年4月在延安出版,1941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五期休刊。1948年12月,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持复刊,在石家庄出版,次年迁北平(今北京)。1949年4月起,一直是团中央的刊物。此杂志努力在政治上指导青年,号召知识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运动中去。就青年关心的学习、组织活动、婚姻恋爱、失学、失业等各种问题开展讨论,批评不健康的思想和风气,指导青年学习马列著作,努力适合青年的特点,设有批评、时事述评、书报评论、文艺、通讯、我们的时代等专栏,文字明白晓畅,笔锋尖锐犀利,配有漫画,图文并茂。重视同读者的联系,发表读者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成为最受青年欢迎的刊物,在青年中广泛流传。因受国民党政府迫害,1927年10月停刊,共出170期,最高发行量达3万份,在青年中产生过重大影响。1939﹑1948年曾两度复刊。 1963年应《中国青年》杂志之邀,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从此成为最深入人心的共和国“一号英模”。3月,毛泽东为《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发表使这一期杂志的发行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在各地加印118万份仍不能满足需求,各地团委又翻印了207万份……随着1965年毛泽东第三次为《中国青年》题写刊名,这本杂志在当时的地位几乎无可比拟。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中国青年》又一次告别了她的读者。 沉寂了12年后的复刊犹如一次涅 ,1978年的《中国青年》注定要以她曾在创刊时有过的激情和勇气成就自己在中国新闻史上惊世骇俗的业绩。经过了十年动乱的人们都像是憋了一肚子的话,而其时社会上对于思想解放的强烈要求与“两个凡是”的较量也使刚刚复刊的《中国青年》置身于历史的转折点。1978年9月复刊第一期《中国青年》发表的《破除迷信,掌握科学》和《“句句是真理”为什么是荒谬的》笔锋如剑直指“两个凡是”,这在当时需要极大的勇气,战斗不仅止于此。在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已经对“四五”事件有了“不改变结论”的说法时,《中国青年》冲破了思想的障碍,一鼓作气,在同一期上发表了《天安门诗抄》和“四五”青年英雄事迹的文章《革命何须怕断头》,在文中首次宣称:“四五运动”是一场“伟大壮烈的人民运动”,这一毫不含糊的宣战直接触及了“两个凡是”的底线,杂志刚一面世,一时“洛阳纸贵”。这一充满着勇气的举动为《中国青年》之后的个性和创造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5月,一场震撼了整整一代青年的大讨论使她又一次成为传奇。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潘晓讨论”也不啻于一场惊雷,撼动青年的内心。而在23年前,要进行这样一次“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讨论,更无异于一次思想的盛宴和精神的启蒙,《中国青年》也在这时创造了当期400万册发行量的奇迹.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在上海淡水路66弄4号(原淡水路朱衣里252号)创刊。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林育南、任弼时、邓中夏、张太雷、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此杂志努力在政治上指导青年,号召知识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运动中去。就青年关心的学习、组织活动、婚姻恋爱、失学、失业等各种问题开展讨论,批评不健康的思想和风气,指导青年学习马列著作,努力培养青年的革命人生观。在编排上,努力适合青年的特点,文字明白流畅,笔锋尖锐犀利,配有漫画,该刊成为最受青年欢迎的刊物,在青年中广泛流传。《中国青年》在上海共出版113期,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就是在1926年3月的《中国青年》上发表的。后迁武汉。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后迁返上海。1927年11月至1932年,曾先后改用《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名称秘密出版。1939年4月,在延安出刊,1941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五期休刊。1948年12月,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持复刊,由石家庄出版,次年迁北京。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后,一直是团中央机关刊物。1966年8月停刊。1978年9月复刊。(人民网资料)

于【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担任主编。这是我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具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青年刊物。刊物为周刊。后迁武汉。 《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于20年代出版的机关刊物。周刊,1923年10月发刊于上海,后迁广州﹑汉口等地出版。《中国青年》是“五四”以后最早提倡“革命文学”的刊物。它的前身《先驱》,早在1922年2月就设置“革命文艺”栏。《中国青年》创刊后,陆续发表有关文学问题的文章近30篇,引导文艺青年关心社会现实,接近工农群众,投身革命斗争,培养革命感情,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反对个人享乐与颓废悲观的倾向。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