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格式

专科专业学员的论文答辩不是必须的,但是本科类的院校肯定要的,这是必备环节。

本科专业学员论文答辩是必须的,这关乎学位的拿去与否,理论上讲非常严格,实际中答辩过程也只是程序化的例行。专科专业学员的论文答辩不是必须的,因为专科没有学位,只有毕业证书,理论上和实际中都不需要论文答辩,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为了进一步规范化以及为了学校未来晋级的需要等等,一般会在毕业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论文答辩,一般在的概率,甚至直接就省略了学生现场答辩这一环节。按照你的情况来说,学校不会组织学生答辩。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本科专业的答辩:

1、毕业答辩是必要的环节,至于你要不要上台读你的毕业论文那就不一定了,我们这里的毕业生,大多使用的是多媒体 论文呈现在老师们面前哦,老师会根据你的论文,提出相应的在你大学期间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的相关问题;

2、如果你的论文思路清晰的话,你完全不用担心,答辩就是一个对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的一个总的融合和汇总,作为一个大学生,这是在工作之前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所以,不论读与否,你都应该仔细认真的去做答辩的毕业论文,他将牵涉到你以后的工作;

3、如果真的要上去读论文,你上去要大概的说下你的论文思想,思路与概要。然后下面的老师会根据你的论文取向提问你几个问题。你回答即可。不过你不用回答得很具体。只要大概能说个一二(也就是忽悠老师呢)就可以啦。

专科专业学员的论文答辩不是必须的,但是本科类的院校肯定要的,这是必备环节。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本科专业学员论文答辩是必须的,这关乎学位的拿去与否,理论上讲非常严格,实际中答辩过程也只是程序化的例行。专科专业学员的论文答辩不是必须的,因为专科没有学位,只有毕业证书,理论上和实际中都不需要论文答辩,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为了进一步规范化以及为了学校未来晋级的需要等等,一般会在毕业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论文答辩,一般在的概率,甚至直接就省略了学生现场答辩这一环节。按照你的情况来说,学校不会组织学生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 本科专业学员论文答辩是必须的,这关乎学位的拿去与否,理论上讲非常严格,实际中答辩过程也只是程序化的例行。 专科专业学员的论文答辩不是必须的,因为专科没有学位,只有毕业证书,理论上和实际中都不需要论文答辩,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为了进一步规范化以及为了学校未来晋级的需要等等,一般会在毕业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论文答辩,一般在的概率,甚至直接就省略了学生现场答辩这一环节。按照你的情况来说,学校不会组织学生答辩。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论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抄袭的论文摘 要【内容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存在目的不明确,政策引导、协调不力,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等问题。因此,我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应调整对策,要有明确的跨国经营目标,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扬长避短,循序渐进,打造核心产品,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关键词:中国企业 跨国经营 问题 对策 目 录(目录你能自己写吗?不要复制,格式错误小4号宋体,行距18磅,下同,你可以点击格式——段落/字体修改) 一、 引言 4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5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6(一)“走出去”的目的不明确 6(二)政策引导、协调不力 6(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 7(四)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 7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 8(一)企业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 8(二)政府引导企业协调发展,避免我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8(三)扬长避短,循序渐进 8(四)研究开发本土化,打造核心产品 9(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9结 论 10致 谢 词 11参 考 文 献 12一、 引言人类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如果说20世纪80、90年代我们通过“请进来”,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初次腾飞,从而拉近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那么,现在则应该在此基础上通过“走出去”来实现全球资源共享的目的,以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为跨国经营会给我国企业带来国内经营无法给予的好处。j08dqfq6 跨国经营乃国内经营的延伸,属企业经营范畴,是指市场经营主体为拓展生存及发展空间而跨出其母国地域界线,在海外从事经营业务的一种市场行为方式,是企业国际化的高级形式。换言之,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国际市场为舞台,从全球战略出发,自觉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活动,在海外设立诸如分公司、子公司等各类分支机构,广泛利用国际资源从事境外投资、生产及销售等一系列企业经营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来获取跨国经营效益,即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尽可能大的市场占有率与高额利润,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j08d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截止到2002年6月底,我国境外投资设立的非金融类经营机构为6758家,协议投资总额132亿美元,中方投资额近100亿美元;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05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52亿美元;累计签订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额28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20亿美元,外派劳务累计超过260万人次。油气、矿产、林业、渔业等境外资源合作项目运作良好,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我国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开展农业合作等方面也已起步并取得一定进展。j08dqfq6 这些由国有、集体或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建立的独资、控股或参股企业,尽管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目前的总体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调查显示,目前海外的中资企业1/3发展较好,并获得盈利;1/3处于维持阶段;另外1/3则陷入亏损或处于停业状态。这种状况固然与我国企业走向海外时间不长,缺乏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经验等外部因素有关,还与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够,企业自身策略运用不当有关,应该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并加以解决。j0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一)“走出去”的目的不明确“走出去”战略,是政府倡导、鼓励的一种企业行为,但是“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身的情况才是决定“该不该走”、“该怎样走”等问题的关键。在我国“走出去”的6000多家企业中,不乏有影响的企业,但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于众多企业而言,当“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既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外在压力,也使部分企业在对自身竞争优势缺乏必要了解的前提下,认为“走出去”一定海阔天空,风光无限,因而许多企业在“走出去”时缺乏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缺乏长期的战略思考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投资项目、环境分析、地点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往往缺乏论证,经营方式单一,不能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在对海外环境缺乏考察的前提下,盲目投资,缺乏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实际人才,经营管理不能完全市场化,仍然处于半政府状态,这些企业要取得成功必然很难。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走出去”不能单凭热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法宝还是核心竞争力。外经贸部前副部长张祥曾经指出,“走出去”的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才会在国际竞争中有立足之地。鉴于我国企业目前的实力,许多专家建议,企业在“走出去”时还应三思而行,仅凭一腔热血是支撑不了多久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该不该走出去”。J(二)政策引导、协调不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海外投资的整体战略和行业规划,也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导向等。由于对境外投资缺乏统一的引导和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以及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对外投资随意性大,造成海外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影响我国境外投资的整体效益。 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1999年中国摩托车进入越南市场之前,越南人基本上是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到目前为止,自行车基本上全变为摩托车了,据2000年年底的统计,越南人每 7人拥有一辆摩托车,而在首都河内,每3人就拥有一辆。越南的中国摩托车企业也由 1999年10月的4家增加到2001年的70多家,在1999年时,日本本田有着80%的市场占有率,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国企业就取代日本抢占了越南市场的80%,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摩托车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是成功的,相反,现在的局面演变成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热卖在2000年中旬以后戏剧化地转为倾销。价格从开始进入时的800美元以上一路下调:一辆100CC摩托车从2000年初的600美元下跌到年底的270美元。在短短半年中,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数量猛增,其中 4月份和10月份的价格各有一次较大调整,每次约下降70美元,到2000年年底,270美元已接近成本价,高利润期维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现在,尽管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利润率却越来越低,对于价格战的恶果,已无力回天,正是中国摩托车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了今天的窘局。同样是在越南市场,日本企业却可以坐在谈判桌前,商量一致对外的价格策略,因而一直到现在为止,日本摩托车在越南市场上的利润一直维持在稳定的水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步骤上的无序性,再加上政府缺乏整体规划,造成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我国许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一般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一拥而至——短暂红火——价格战——陷入困境。j08dqfq6 价格战是我国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不论是同国外企业还是同国内企业,似乎价格是唯一可以取胜的手段。现在许多国家对我国企业反倾销调查的增多也说明了我国企业竞争手段的单一,本来跨国经营的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规避反倾销,结果由于我国企业自己经营策略不当,只要有一个企业去开辟某个市场,其他企业总是一下子蜂拥而上,把国内的恶性竞争延续到了国外,不仅损害了我国企业的形象,而且再一次丧失了市场,如果常此下去,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将很难立足。(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我国摩托车企业痛失越南市场的原因除了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出台了一个《92号文件》。越南政府在我国企业恶性竞争之际,不失时机地颁布了《越南摩托车国产化及自动化率管理办法》,也就是说,越南政府开始出面扶持本国企业了,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我国企业在进入越南市场后,为了争夺市场,纷纷和越南人合作,将技术甚至图纸无偿提供给越南人,结果没有几年越南人就掌握了摩托车的生产技术,很快就可以实现摩托车生产的国产化,越南政府当然要扶持其国内企业了。j08dqfq6 反观我国和日本摩托车企业合作多年,日本企业不要说核心技术,就是简单的零件也要我国企业拿钱去买,不注意对技术的保护是我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败落的另一个原因,而其他行业、企业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四)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尽管我国企业工业品的产量很大,价格较低,不少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能够占领不少的市场份额,但从国际上看,我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价格性能比都居于劣势,这与我国企业的研发水平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多数为贸易加工型,产品也大多进入低端市场。“走出去”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一)企业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跨国经营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因此,国内企业在大举开拓国际市场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为何要走向世界?为什么要开拓国际市场?是为了增加现有产品的销售,还是为了贴近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以便在产品开发上领导世界新潮流?是为了在国外科技前沿设立桥头堡,吸引拔尖人才,还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生产布局,以取得系统综合优势?是为了优化供货商结构,降低采购成本,还是为了打进竞争者的后院,控制竞争者的本国市场?很显然,不同的战略目标会要求不同的跨国经营策略。(二)政府引导企业协调发展,避免我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一旦确定了国际化的目的,接下来就应该考虑从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市场开始着手。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实际上是企业的价值链在地理上的拓展,价值链的地理布局决定着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内,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外,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跨国经营的业绩。j08dqfq6 目前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前苏联、东欧、拉美、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资源比较丰富,加工制造业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低,投资空间大,他们对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大都持欢迎的态度,有些国家的政府甚至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而我国企业不论在技术、管理经验还是融资能力等方面,与当地竞争对手相比,都拥有一定比较优势,而且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我国企业应把这些国家作为投资的重点。但是任何市场都具有两面性,此类市场不利的一面是其规模一般都非常有限,市场秩序混乱,甚至政局还时常出现动荡。此外,当地产业体系与我国同构,我国企业的集中涌入,使得我国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或当地政府挥舞保护主义大棒的事例容易发生。 与新兴市场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透明度较高,法律体系完善,基础设施良好,而且与我国市场的互补性强。但是成熟的市场存在成长缓慢、竞争激烈等问题,而且劳动力成本也比国内高。这就更加要求我国企业要知己知彼,全盘考虑。以英国为例,那里科技发达,研发力量雄厚,但劳动力成本很高。如果到英国去投资办厂,进行加工装配,很可能得不偿失。相反,如果在英国开展技术合作,吸收当地优秀人才,消化当地的先进技术,最后把研发成果拿回国内生产,我国企业应会大有作为。j08dqfq6j08d因此,政府要加大宏观引导力度,整体规划,鼓励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选择要进入的市场,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东道国市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战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战略模式在跨国经营中是不存在的。(三)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市场进人方式的选择对跨国经营战略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由于跨国经营的复杂性,处于从本土走向世界初级阶段的企业往往很难对当地市场作出比较透彻的分析。企业可以先选择比较了解的国外市场,用比较灵活的进入方式,以学习的态度,作试探性的摸索,并积极向有经验的企业、政府机关和研究机构请教,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建立与跨国经营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和队伍,然后逐渐形成策略,优化国际业务。美国的很多公司打人我国市场都走过一个“先销售,再合资,然后收购合资方,最终办成独资企业”的过程。我国绝大多数的跨国经营企业都规模较小,能力较弱,经验不足,在全球性的商业环境和由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环球经济中,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方面均不占优势,因此,可以考虑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j08dqfq6j08d同时,要避免与大的跨国公司直接展开竞争,而专注于未被大跨国公司注意或目前尚未或无法涉足的领域,充分依托母公司的优势,集中力量做好单一业务,力争“小而精”,在短期内迅速增强自己的实力,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发展其他同类业务。只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建立核心优势后,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潜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四)研究开发本土化,打造核心产品企业要“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需要将产品品牌打出去,不仅要创出国际品牌,还要使品牌在跨国经营中“本土化”。例如IBM公司从1992年进入我国市场后,在产品品牌本土化方面不遗余力,在IBM铺天盖地的广告中看不到“美国”的字样,产品也针对我国消费者的爱好进行了变革。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跨国经营的企业不能把国内的产品原封不动地搬到国外,而是要针对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重新设计产品,而且在正式生产以前应该先通过出口试探市场,增加产品品牌的成功率。所以,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投资国设立研发机构,仅从1998年至今,各大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的研究院和研发中心就有 20多个,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利用我国优秀的人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研究我国社会,开发适合我国市场的产品,以更好地适应本土化的要求。j08dq 跨国经营的企业如果不能针对当地消费者的口味提供具有特质的产品,要成功占领当地市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将研发中心设在所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把对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培养我国企业的品牌,培养当地消费者对我国企业核心产品的认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辟新业务和扩大市场份额。(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j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会有很多的商机,但是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很难长久占领市场,同时企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技术,否则单纯依靠低技术含量、没有品牌的产品降价热销,很容易造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影响我国企业的整体声誉。结 论只要民族国家的概念尚未消失,它就不可能完全放任外国资本对本国市场的主宰,它为国家主权而与无视国界的跨国公司的冲突与矛盾仍将存在。但是,正如作为竞争对手的企业基于一体化战略的考虑结成战略联盟那样,在一体化的前提下,国家与跨国公司共有利益的存在又使解决这一矛盾和冲突成为可能。致 谢 词当我写完这篇论文的时候,在经历了找工作的焦灼。写论文的煎熬之后,即将给自己的学生时代和校园生活划上一个美好的印象,感谢我的所有朋友们,在这片净土读书七载,无形中塑造了我生命的气质,生活的方式也莲就了我乐观的心态和一颗感恩的心。在这两年中,我收获快乐并且成长。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了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导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明锐的学术思维 、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忠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本问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参 考 文 献[1]曾宗禄.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决策,管理与案例利分析[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2]王志乐.走向世界的中国跨国公司[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3]郭铁民,王永龙,俞姗.中国企业跨国经营[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4]杨大凯.国际投资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孙纲.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及模式选择[J].现代财经,2004(12). [6]刘明顺.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与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7]刘而华.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 [8]李德荣.跨国公司的中国之路[M].九州出版社,2002.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论文查重

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还是不错的,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校风也不错。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2008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同时挂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牌子,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学校相关:

截至2021年3月,学院占地1700亩(含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建筑面积29万平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0万册。

下设6个二级学院(部),开设专业29个;有在编教职工616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一、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及简介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08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同时挂温州市农科院牌子,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学院继承了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和温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科研的优良传统,具有70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是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单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第一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高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常务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都市农业、中国现代畜牧业、中国现代渔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中德农民培训合作试点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首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浙江省4A平安校园,浙江省园林式单位,温州市文明单位。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项目认定骨干专业:动物医学、计算机网络技术 省级优势专业:设施农业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园林技术、设施农业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计算机网络技术 、商品花卉 、畜牧兽医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好。根据查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官网显示,该学校环境好,师资力量雄厚,制度成熟,学生的学习氛围浓厚,经常图书馆爆满,老师平易近人,专业性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也是很好的,就业率挺高,学校发展日渐完善,附近小吃街很多好吃的,交通便利生活便捷。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08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同时挂温州市农科院牌子,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学院传承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和温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科研的优良传统,具有72年的办学历史。

是的。学生在读大学期间出现了挂科的现象,那么是需要进行重修的重修是需要根据学费来交相应费用的,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08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同时挂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牌子,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温一职读书收学费。

高职学费(工科类)每人每学年6600-7590。

高职学费(其他类)每人每学年6000-6900。

高职学费(艺术类)每人每学年9000。

住宿费每人每学年960-1200元。

扩展资料

学术资源

1、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5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总量已达130余万册,馆藏以经济、教育、语言、文史、机械、自动化技术、电子、建筑、轻工、应用艺术等书刊为主;年度订购报刊资料1500余种。

并拥有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国务院发展中心信息网》等数字资源。 [24]

2、学术刊物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1年,是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是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第五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主要刊登温州研究、高职教育、后示范建设、经济与管理、应用技术、政治·法律、文学·艺术、思政工作、课程改革、教与学等方面相关学科的理论探讨、科学实践及其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1:温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资料来源2:百度百科——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彻纳东尼,M.麦克唐纳.创建强有力的品牌.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王新新.新竞争力.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

[3]余鑫炎.品牌战略与决策.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陈放,谢宏.品牌策划.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1.

[5]艾丰.中国品牌价值报告.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6]刘佳,从可口可乐看企业品牌塑造.黑龙江对外贸易,经营之道.:144.

[7]许喜林,吴文国.品牌之道:品牌建设9S模式及其应用.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8]何心展,俞丽敏.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15~16.

[9]康晓光.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困境与突破方向.深圳大学学报.:03~05.

[10]相晓冬.品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品牌视点.:22~25.

[11]何忠保,何飞云.民营企业品牌塑造探析.商场现代化.:136~138.

[12]郑昭,丁轩.民企成长与品牌战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13]李月华.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区域化策略.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14]徐丽瑛,李正良.中小企业品牌塑造误区与对策.企业管理.:1~3.

[15]谢付亮.品牌策划的五大关键点.中国质量与品牌.:53~55.

[16]田双全,陈永丽.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塑造之战略选择.:43~45.

[17]刘峻松.品牌三藏:中国本土化的品牌观.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8]苏勇,林展圣.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当代财经.:63~65.

[1]史建锋.现代钢铁物流发展和盈利模式探讨.中国外资,2013,(13):78-79.

[2]李琪.探索金融阴霾下的钢铁物流新出路.企业导报,2012,(02):99-100.

[3]包立军,王业军.我国中小型传统物资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策略分析.中国市场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5):9.

[4]史建锋.探究钢铁物流的电子商务战略.中国商贸,2013,(15):82.

[5]李庆华,项保华,王翔.共同演化视角下的企业战略更新引擎机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1):85-88.

[6]李敬,陈收.企业战略管理.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12-13.

[7]李拥军.钢铁供大于求渠道怎么做—2012年会员钢铁企业钢材流通渠道情况分析.中国冶金报,2013-06-18:6.

[8]田涛.对发展钢铁物流的浅析.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2):9-10.

[9]梁劲.钢铁物流企业的绩效管理[D].南京大学物流工程硕士论文,2012,(02):34-35.

[10]包斯文.转型:钢铁物流企业的出路——从一家大型物流企业转型看我国钢铁物流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中国冶金报,2012-11-20:9.

[11]张慧芝.浅谈供应链管理下的钢铁物流[J].世界海运,2010,(05):64-65.

[12]司方来,王永贵,贾鹤.战略柔性体系:调和反应型市场导向与先动型市场导向.现代管理科学,2009,(02):56-59.

[1]刘超.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市),2010.

[2]卞军.安全管理中安全标志及其设计要素的感知机理研究.浙江大学,2014.

[3]樊建平.创新安全标识管理有效发挥应有作用[EB/OL].

[4]胡祎程,周晓宏,王亮.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08):37-42.

[5]蔡秋塘,黄星.浅谈标识行业术语(一)[J].广告大观(标识版),2006,(02):38-41.

[6]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7]张倩.铁路车站旅客导向标识人因工程分析及优化.上海:华东交通大学,2012.

[8]鲍诗度,王淮梁,葛荣.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9]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实施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1996.

[10]向帆.导向标识系统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11]赵云川.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12]朱兆华,郭振龙.安全色与安全标志的.由来[J].现代职业安全,2004,(10):64.

[13]袁京鹏.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博士].杭州:浙江大学,2009.

[14]傅贵,陆柏,陈秀珍.基于行为科学的组织安全管理方案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9):21-27.

[15]胡祎程,周晓宏,王亮.安全标志识别性研究:标志特性及用户因素[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3):16-21.

[1]徐春玲.ERP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与分析.安徽电力[J],2005,2(3):74-81.

[2]孙滨丽.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55.

[3]王要武.管理信息系统(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1.

[4]黄卫东.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26.

[5]李西平、刘芙蓉.我国电力企业ERP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63-65.

[6]林勇.ERP理论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199.

[7]黄小原、卢震、赵晓煜.ERP理论与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2.

[8]张海全、王英豪、韩玉辉.做好电力企业ERP的实施[J],电力信息化,2005,3(7):57-58.

[9]陈广宇.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51.

[10]颜安.企业ERP应用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74-76.

[11]黄晓英,赵海燕.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5.

[12]诺顿·佩里着.战略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3](美)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等着.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4]斯莱沃斯基,韦伯等着.战略风险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15]金达仁.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J],信息系统工程,2009,2.

[16](美)小阿瑟.A·汤普森,A·J·斯特里克兰,约翰.E·甘布尔等着.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M],本经:北京大学出版社,.

[17]李森,杨锡怀,戚桂清.相同企业竞争与合作策略的受益与风险分析[J].沈阳东北大学学报,.

[18]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王国法.液压支架控制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2]翟培祥译.采煤机械参数选择[M].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Z].国发〔2005〕18号.

[4]乔红兵,吴淼.我国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与前景[J].中国煤炭,2005(10):29-3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Z].国发〔2006〕6号.

[6]王国法.高端液压支架及先进制造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7]国内外薄煤层开采及薄煤层采煤机械设备[R].调研报告,1988.

[8]芮冰.我国采煤机30年发展回顾和展望[J].煤矿机电,2000(5):36-40.

[9]袁亮.薄煤层开采技术与装备[J].煤炭开采,2011(3):15-18.

[10]靳立红,刘春生,孙剑锋.采煤机截割部双电机机械串接驱动的同步性研究[J].煤矿机械,2011(07):42-44.

[11]李桂云,杨战标,周国友.河南省薄煤层开采技术及综合配套支撑体系探讨[J].煤炭开采,2011(5):5-7.

[12]李蒙,魏巍.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器设计与实现[J].煤炭科学技术,2011(4):110-113.

[13]舒凤翔,闫海峰;张幸福.液压支架立柱试验台液压系统的设计及仿真[J].煤矿机械,2009(12):29-31.

[14]毛德兵,蓝航,徐刚.我国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现状及其新进展[J].煤炭开采,2011(3):11-14.

[15]耿兆瑞.八十年代国外滚筒式采煤机技术发展评价[C].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械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91(4).78-82.

[1] 雷蒙德,A 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帕特雷克、莱特.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36-200.

[2] 加里,得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M].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00一400.

[3] K.韦恩,蒙迪,罗伯特.诺埃.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31一343.

[4] 劳埃德 .拜厄斯,莱斯利,鲁.人力资源管理[M].第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13一264.

[5] 麦克纳,比奇.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17-211.

[6] 亚瑟小舍曼,乔治,勃兰德,斯科特.斯奈尔.人力资源管理[M].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33-343.

[7] 王琪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22-245.

[8] 关淑润.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186一204.

[9] 冯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181一184

[10]中国企业国际化管理课题组.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制度[M].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39.

[11] 刘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研究[D].天津大学专业硕士论文2009: 13-50.

[12] 毛国英.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招商银行战略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2009: 11-30.

[13] 李艳丽.A银行员工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MBA学位论文.2010:16-30.

[14] 时肠.农业银行培训机制与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 35:66.

[16] 雷虹.关于饭店员工流失问题的探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6: 16-17.

[17] 邹韬.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时代[J] .2008. 11:23.

[18] 倪凤明.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探析.河北金融[J] .2008. : 45.

[19] 习邹韬.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博弈论视角.统计与决策[J] ..

[20] 张建国.健全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新金融[J] .2006. 5.

[1](美)丹尼斯.洛克著姚冀贺广勋张维红译,项目管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一12,217一223

[2](美)罗伯特.K.威索基拉德.麦加里著费琳李盛萍等译,有效的项目管理,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一08,78一86

[3]陈凡,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间的制约与平衡,职教论坛,2006一04一10

[4]南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曹莉王明杨捷,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职业教育网,2005一03一10

[5]陈晓,法国式的职业教育,中国新闻周刊,2006一06

[6]彭秉莹,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职教论坛,2003年第3期

[1] 刘建朝,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5.

[2] 刘金存,高校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扬州大学学报,2002

[3] 戚安邦,项目成本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 周希祥、薛乐群主编,中国高等学校基建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5] 高雁,高等院校基本建设管理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4

[6] 赵东,关于高校基建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决策探索,2006

[7] 陶居福,工程变更对成本控制的影响,西部煤矿工程,2006

[8] 闰光太,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施工企业管理,2001(12)

[9] 刘秋常,建筑项目投资控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10]徐大图、王雪青、易涛等,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1] 方俊、任宏,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中的变更控制,重庆大学学报,200427(6)137-139

[12] 高志强.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之实施阶段成本管理,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

[13] 韦敏.浅谈工程项目合同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7

[14] 孙忿,肖艳.项目成本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5] 曲修山,黄文杰,何佰州等,《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国建设监理协会,1999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论文查重

简介 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浙江省教育厅领导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理,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校训:厚德长技。编辑本段位置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温州高教园区,大学城的建设理念,现代化的办学设施,三所高校资源共享,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校园总占地837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总投资超5亿元。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拥有教学设备总金额6774万元(生均9650元),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90多万册。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20人,副高以上职称140人(其中正教授18人),双师素质教师190人。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轻工系、建筑工程系、计算机系、工商管理系、财会系、人文系等八个系,共33个专业,覆盖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重要行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拥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8门。学院面向全国六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20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10000余人/年。编辑本段方针 学院坚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与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了“与温州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的办学特色,实践了“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被《光明日报》誉为“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学院积极实施订单培养,与企业合办“正泰班”、“申瓯班”等20多个订单班;与行业协会联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温州服装学院、温州轻工学院等三个二级学院;并积极推行工学交替、预就业和境外合作模式;建有功能上融“产学研”为一体、教学上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十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有国家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浙江省示范性制鞋工艺实训基地、浙江省木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家具平台、温州市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温州市高低压电气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等。学院以校企双赢为原则,在奥康、德力西等企业建立了211个运行有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经过校内“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参与技术开发”三个阶段后,进入校外实习基地进行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预就业顶岗实习,顺利实现“零距离”就业。编辑本段荣誉 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共建大学生就业之家,建立企业信息库、毕业生回访制度等,为学生构筑全方位的就业保障体系,每年提供就业岗位达毕业生数的3倍,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连续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5%,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学院不断开拓办学思路,积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多次邀请外国专家来院讲学,先后有几十人次赴美国、欧洲、日本等国考察学习,并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境外合作办学,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办学,2007年顺利实现招生。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朝着建设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阔步迈进。编辑本段优势 1、温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温州市唯一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创办的高职院校。 2、四校合并,资源共享,师资队伍优化组合,设备设施先进完备,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益。 3、新校园位于茶山高教园区中心位置,大学城的建设理念,现代化的办学设施,四所高校资源共享,学分互认,为温职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4、立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足市场,服务经济,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合办"奥康"班、"正泰"班,与行业协会联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和温州服装学院,办学活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5、面向社会,按需办学,锐意改革,开拓创新,首届毕业生质量深受社会好评,学院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不断提高。 2010年7月已通过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 我们的任务 1、成为温州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培训基地 2、浙南地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 3、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4、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摇篮 我们的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编辑本段口号 创一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流高职院校、育一流技术人才 我们的精神 1、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2、诚信办学的求实精神 3、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4、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编辑本段学院领导院长、党委委员、教授丁金昌 丁金昌,男,1962年8月出生,浙江乐清人,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委员。1995 -2000年任温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2000 -2006年任温州师范学院副院长,2006年6月任现职至今。现为中国高师高专有机化学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化学会理事,浙江省第二届教学工作督查组成员,温州市第二届人民政府兼职督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大庆石油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师,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师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温州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温州市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中国高等师范院校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 主要从事《含氟β-咔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手性氨基膦酸的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微波技术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波谱常数在研究有机反应性能中的应用》等课题研究,已经承担和正在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技厅项目 、省 “151”人才工程项目 、温州市科技厅项目等20余项 。先后在《Synthetic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Journal of the Indian Chemical Society》、《Zeitschrift fur Kristallographie》、《Acta? Crystallographica》、《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70多篇,大多数论文被“SCI”与“CA”摘录。获省、市科研、教学成果奖10多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教材4本,由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出版编著《地方院校大众化进程中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1本。党委副书记、 副教授 倪集崇 倪集崇,男,1955年3月出生,浙江乐清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1974年 12月至1978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服役。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杭州大学教育系学习,任系学生会副主席。1982年10月至 1984年10月,在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工作,任副教育长兼组教科科长。1984年12月至1986年10月任中共龙湾区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1986年 11月至2003年10月,在温州市委党校工作。历任校党委委员兼教研室主任、理论研究室主任、《温州论坛》主编和纪检组长、副校长、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温州学区主任等职。2003年10月至今,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其中1984年5月至1989年5月,任中共温州市委委员。主持完成省社科重点课题《温州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研究》、温州软件学课题《温州基层组织理论结构研究》等三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标准社区发展模式研究》研究一项。在《浙江省委党校学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多篇,参编书籍3本。曾被评为省社会科学优秀工作者。党委委员、副院长、副教授 夏晓军 夏晓军,男,1965年11月出生,浙江永康人,1987年8月参加工作,硕士、副教授。1988-1998年历任温州经济学校团委副书记、书记,学生处副处长、处长等职(1996-1997任永嘉县花坦乡党委副书记);1998-2003年历任温州经济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区管委会主任、书记,学院党委委员、人事处长;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温州市高教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温州市九届政协委员,市委政策研究室(温州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从事区域经济、集群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学科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和主要参与了省社科规重点课题2项和一般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2项、市科技局课题1项、市文化研究工程课题1项、学院课题3项,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3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0多篇文章被期刊论文和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引用30多次。曾获浙江省社科联首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温州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党委委员、副院长 兰玉景 兰玉景,男,1958年11月出生,浙江文成人,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1976年2月入伍,时任战士、文书;1977年9月入学,在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学习;1980年7月任空军16师特设师;1982年3月任沈阳空军工程部教员 、空军上尉 ; 1990年1月任海军电子学院参谋、政治教导员、海军少校;1991年9月在海军政治学院学习;1993年7月任解放军理工大学干部;1994年7月任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学院后勤党委副书记、海军中校;1999年4月任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学院地方生系政治委员、总支书记、海军上校;2003年9月任现职至今。在部队曾两次荣立三等功,现为温州少数民族联谊会副委长、浙江省教育厅思政工作联谊会高职分会副会长。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 王向红 王向红,女,1964年6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工学硕士,硕士生导师,教授。1996年-2004年曾担任温州师范学院物理系(现为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学校人事处处长;2004年-2006年温州大学(筹)人事组副组长;2006年-2007年温州大学人事处处长;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一直从事物理专业教学工作和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研究,目前从事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和蛋白质分子统计性质研究,在国际和国内有关期刊发表30篇论文,其中在. Phys. A、、Chinese Physics等国内外的SCI期刊发表20篇论文。主持省自然资金项目2项,温州市科技计划1项,第1负责人参加国家自然资金2项和省人才项目各1项, 2000年以来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厅级二等奖2项,市人民政府奖3项。编辑本段实训基地 校园全景 “三个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 “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由“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基地等三部分组成,在功能上融“产学研”为一体,在教学上融“教学做”为一体。 以校企互赢为合作原则,在奥康、德力西等企业建立了300多个运行有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经过校内“学做合一”、“校企合一”、“教研合一”三个阶段实训后,顺利进入企业进行校外预就业顶岗带薪实习,使校内校外实训做到有机结合。编辑本段机械工程系 开设专业: 数控加工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招收对象:中职毕业生和普高生 师资力量: 教师42人(含专职实训指导教师10人),高级职称教师12人,其中正教授2人,“双师”素质教师24人。 实训基地: 金属材料热处理实验室、技术测量实训室、液压-气动技术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金工实习车间、数控加工技术实训车间、快速成型技术实验室、机械拆装-测绘实训室、CAD/CAM技术专用计算机房、模具制造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验室。实训场地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其中金工实习车间1500平方米 。 各专业重视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和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实行多证制教育,学生毕业前均需通过考核获取钳工、普通车工、数控(车、铣或加工中心)、计算机绘图等一或两种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历届毕业学生一次签约率达 97% 以上。机械工程系与浙江大学机械能源学院合作建设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培训基地,在数控设备及人才培训方面得到了温州万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大力资助和协作,为培养优秀的机电技术人才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编辑本段电气电子工程系 电子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工程系 电子电气电子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是温州市高低压电气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现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电机与电器等四大专业, 全系高职在校生达690人。全系现有专任教师41人,高级职称教师17人,其中正教授3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20人。 各专业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 能培养,积极探索“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先后成立了 “正泰班”、“德力西班”、“申瓯 班”和“亚龙班” 采用订单式培养办学模式为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各大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历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 实训基地: 电气电子工程系校内实训中心设有电工电子技术、高频电子与现代通信、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传动、计算机控制和自动检测、DSP、单片微机及 EDA技术、电话交换设备、PLC和机床电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气、电机电器测试等实验实训室。其主要设备有计算机、现代通信、DKSZ—3型电机与自动控制、CSY2000 传感与检测技术、DICE—5103H单片机实验仪和仿真器、DSP开发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典型工业控制模拟、铣床和镗床电气控制电路等实验实训装置。 电气电子工程系还拥有庞大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中国正泰集团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德力西集团公司、中国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温州)亚泰仪表有限公司、浙江亚龙教仪有限公司、温州华威电器有限公司、泰力实业公司、月兔电器集团、奥乐安全器材公司、晨泰电气有限公司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的专业证书有: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维修电工、无线电装接工等。 专业: 1、电机与电器专业 就业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方向及岗位:培养“电器行业群”适用的“机电一体化”类型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电机、电器行业的生产、管理、电气设备运行、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工作。也可从事电机、电器产品的辅助设计等。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公差、电路及磁路、机械工程基础、AutoCAD、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器学、电机设计、电机电器制造工艺、成套电器技术、PRO/E、模具设计等课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2、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 就业方向及岗位: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软、硬件结合,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训车间(计算机)、电结合”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智能化”产品的硬、软件辅助设计、调试测量及其技术服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C/C++、TCP/IP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ARM微处理器基础、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应用系统软件设计等。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就业方向及岗位:培养“电子行业群”宽范围适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各类电子产品行业的生产、管理;电子设备运行和维修;营销、售后服务;电子产品辅助设计开发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高频、低频、数字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通信原理、传感技术、电子测量、C语言、电路CAD、程控交换技术、开关电源设计、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电子设备结构和工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 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就业 建筑工程系方向及岗位:培养“强、弱电结合,电、机结合”的宽范围适用的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各类企业、事业单位自动化生产设备、供配电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以及电气产品的设计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工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VHDL、机械制图、机械工学、电机与拖动基础、电气控制与PLC,自动检测、电气设备与工艺,单片机应用技术、自控原理与系统、工厂供电、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编辑本段轻工系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轻工系(原轻工学院)是根据温州市人民政府“打造国际性轻工城”的发展战略和温州轻工产业状况特点而建立的。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市现有支柱产业如制鞋、服装、家具、低压电器等,其中制鞋和服装为主要支柱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超过800亿元,企业数量80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并建有“中国鞋都”、“中国服装名城”等近30个国字号生产基地。根据轻工行业状况和人才需求,轻工系开设了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服装表演、家具设计与制造、环境艺术设计等五个专业。 本系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9人(教授5人),双师型教师14人。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十分重视轻工系的专业建设,将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二个专业列为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并加大 电子电气电子工程系实训室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达500多万元,成立了“制鞋工艺与研发实训中心”、“制鞋研究所”、“服装工艺实训中心”、“家具工艺实训中心”、“电脑辅助设计中心”等。经过几年建设,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合作创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与温州市服装商会合作创办温州服装学院,与温州市轻工联合会合作创办温州轻工学院;与温州市鞋机商会合作创建“制鞋工艺与研发实训中心”;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合作创建制鞋研究所,与浙江省科技厅和浙江林学院合作创建“温州家具研发中心”;与温州市康泰鞋业合作创建产学合作中心,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2年11月“制鞋工艺与研发实训中心”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 2007年4月,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被温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温州市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重点专业”;2007年5月,“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温州家具研发中心”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落户。编辑本段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以“工程师的摇篮”为建设目标,现设建筑经济管理、建筑设计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监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五个专业。现有教师23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双师型”教师16人。建有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和房地产实训中心两个大型校内实训基地和温州建设集团等十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上,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致力于培养既具备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成立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致力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科研活动、专业咨询和社会服务工作。编辑本段计算机系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系1997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现已毕业的高职学生共1500余人,目前在校高职生近1000人。 计算机系在教学育人领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对温州乃至浙江地区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都归功于计算机系教师和学生们的不懈拼搏和努力。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努力,在教学和研究上不断进取。 开设专业: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软硬件操作、维护和开发能力,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多媒体方面有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快速上岗并能快速跟踪计算机新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操作技能、从事于信息管理、应用及维护方面的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3、电子商务 专业介绍:本专业成立于2002年,向中职和普高生源招生,学制3年。培养针对浙江省经济特色的电子商务人才。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强,拥有设施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学生综合能力较高,在中国首界电子商务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囊括浙江省赛区第二至第六名),学生毕业后将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熟练运用现代电子商务知识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企业开展商务活动,能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维护与管理的复合型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编辑本段人文系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系开设文秘、商务英语、社区服务与管理、传媒策划与管理4个专业,共有教学班23个,其中文秘专业9个,商务英语专业10个,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1个,传媒策划与管理3个,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为2007年新增专业。 人文系现有专任教师51人,其中副教授19人,硕士38人,“双师型”教师17人。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外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聘请上海商学院李德荣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冯钢教授、温州大学法政学院院长蔡克骄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本系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人文系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每年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不定期邀请国外专家前来讲学,并有数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在专业实训方面,人文系现有办公自动化操作实训室、会务工作摸拟实训室、接待工作实训室、文书立卷档案管理实训室、文字文书处理系统实训室、文秘机房、11个语音实训室及一个80座数字语音室,同时在温州市人大、温州市政协、温州市档案局(馆)、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市秘书学会、温州市正泰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温州成功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了12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每年为中国轻工产品(温州)博览会提供翻译、会议服务等。 自学院创办以来,人文系始终把夯实基础、充实内涵作为专业建设的主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基本教学条件,专业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和优势,成为浙江省特别是温州地区培养高等秘书人才和商务英语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毕业生大部分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外贸、外事接待工作或在涉外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不错,就是管理很严!如果你是真的想来读书的话!真的不错!个人观点!

温州市瓯海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简介 温州市瓯海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寄宿学校,座落在美丽的市区汇昌河畔。学校创办于1985年,1997年与浙江电大瓯海分校合并办学。先后获得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省示范性职业中学、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先进考点、市文明学校、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市高职考试先进学校、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市中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中央教科所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54248平方米,建筑面积35843平方米,拥有一场二堂三网四楼五系统多实验室,教学设施齐全配套,设备先进。学校现有教职工18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人,高、中级职称教师60人,本科学历达。 学校分净水校区、水心校区、白象分校。净水校区主要用于职业中专教育,开设计算机及应用、会计、艺术幼师、工艺美术与平面设计、电子与信息技术、文秘、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职业中专班43个,在校生2241人。水心校区主要用于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中教育、职业培训,教育班61个,在册学员3048人。白象分校有中职教育班12个,在校生681人。 学校以"适应社会,服务经济"为办学宗旨,以"敬业、勤学、树德、奋进"为校训,坚持就业与升学并举、以就业为主导的方针,培"升学有门,就业有路"的优秀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办学模式多元化。学校在全省率先进行了办学管理体制改革,与瓯海电大合并办学,实行"一套班子,二块牌子,统一管理,分线运行"的管理体制,创建了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多元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上以职业中专为主,举办普通大专班、"3+2"五年制高职班、成人大专班、远程教育本(专)科班、岗位培训班;办学形式上以全日制教学班为主,举办业余班、远程教育班、自考辅导班;办学渠道上以独办为主,走联合办学路子,上挂高校(学校与电大合并办学、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办远程教育温州分院、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办远程教育温州教学站、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联办"3+2"五年制高职班),横联部门(学校与区人事局联办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中心、与区委组织部联办村干部高中文化补习中心),下辐射镇职校(学校在南白象职中建立分校),并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学校与瑞士国际酒店旅游管理学院合作举办了中瑞国际酒店旅游班,与荷兰国际管理大学合作举办了中荷商务英语班)。这种灵活的办学机制,使学校形成"面向市场,以长求稳,以短求活,以联求深"的办学格局,办学规模位居全市同类学校首位,办学效益稳步提高。省教育规划课题《迈向21世纪县级职校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获浙江省教育科学第三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校园文化立体化。学校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注重德育队伍的组建,精心构建德育网络,形成了"五抓"的德育机制,即校长亲自抓、学生处(团委)专门抓、班主任具体抓、课任教师配合抓、家长社会参与抓。并着重研究职业学校立体型校园文化构建策略,把视角转向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培养上,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了"主体参与、自我发展"的德育工作特色。学校组建了20多个学生社团和训练队,由他们自主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和技能竞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办了一报二刊三网,及时迅速地传递校园信息。精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充分展?"瓯职人"的风采。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育人气氛、多彩的校园生活、高尚的行为情操,孕育了良好的校风学风。2002年学校被为区首批德育示范校,2001年度校团委评为市级先进团组织,青志队评为市先进集体,2002年度翱翔文学社与艺苑书画社评为区优秀社团。 教学质量优质化。学校在"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的指导下,创造性地采用"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实施了"课内教技能、课外练技能、积极考技能、毕业多技能、就业凭技能"技能教育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毕业生专业技能中级考核通过率达90%,并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参加社会化考证,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频频获奖,如2002年温州市第四届职校生技能竞赛中我校获市一等奖5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16人,在2002年全国中职生计算机技能大赛中,我校获全国二等奖1人,省一等奖2人、三等奖1人,市一等奖3人、二等奖7人、三等1人。学生体育合格率、毕业生就业率、"双证"率均达100%,2001年到2003年高考录取分别为218人、243人、406人,连续几年获区、市教学质量优胜单位。 教育教学科研化。学校树立科研为先导的教学理念,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确立"教学科研一体化"工作思路,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全校上下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现有国家级子课题1个、省级1个、市级3个,区级3个、校级15个。近三年,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省级学会获奖的论文有77篇,有3个教科研课题获省二等奖。2001年度学校评为市教科研先进单位。 教育实践没有止境,教育创新与发展也没有止境。学校将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励精图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育的创新再创新、发展再发展,把学校建成全国职教名校,为温州打造"一港三城"大都市做出更大贡献! 学校主页: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彻纳东尼,M.麦克唐纳.创建强有力的品牌.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王新新.新竞争力.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

[3]余鑫炎.品牌战略与决策.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陈放,谢宏.品牌策划.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1.

[5]艾丰.中国品牌价值报告.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6]刘佳,从可口可乐看企业品牌塑造.黑龙江对外贸易,经营之道.:144.

[7]许喜林,吴文国.品牌之道:品牌建设9S模式及其应用.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8]何心展,俞丽敏.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15~16.

[9]康晓光.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困境与突破方向.深圳大学学报.:03~05.

[10]相晓冬.品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品牌视点.:22~25.

[11]何忠保,何飞云.民营企业品牌塑造探析.商场现代化.:136~138.

[12]郑昭,丁轩.民企成长与品牌战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13]李月华.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区域化策略.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14]徐丽瑛,李正良.中小企业品牌塑造误区与对策.企业管理.:1~3.

[15]谢付亮.品牌策划的五大关键点.中国质量与品牌.:53~55.

[16]田双全,陈永丽.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塑造之战略选择.:43~45.

[17]刘峻松.品牌三藏:中国本土化的品牌观.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8]苏勇,林展圣.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当代财经.:63~65.

[1]史建锋.现代钢铁物流发展和盈利模式探讨.中国外资,2013,(13):78-79.

[2]李琪.探索金融阴霾下的钢铁物流新出路.企业导报,2012,(02):99-100.

[3]包立军,王业军.我国中小型传统物资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策略分析.中国市场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5):9.

[4]史建锋.探究钢铁物流的电子商务战略.中国商贸,2013,(15):82.

[5]李庆华,项保华,王翔.共同演化视角下的企业战略更新引擎机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1):85-88.

[6]李敬,陈收.企业战略管理.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12-13.

[7]李拥军.钢铁供大于求渠道怎么做—2012年会员钢铁企业钢材流通渠道情况分析.中国冶金报,2013-06-18:6.

[8]田涛.对发展钢铁物流的浅析.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2):9-10.

[9]梁劲.钢铁物流企业的绩效管理[D].南京大学物流工程硕士论文,2012,(02):34-35.

[10]包斯文.转型:钢铁物流企业的出路——从一家大型物流企业转型看我国钢铁物流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中国冶金报,2012-11-20:9.

[11]张慧芝.浅谈供应链管理下的钢铁物流[J].世界海运,2010,(05):64-65.

[12]司方来,王永贵,贾鹤.战略柔性体系:调和反应型市场导向与先动型市场导向.现代管理科学,2009,(02):56-59.

[1]刘超.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市),2010.

[2]卞军.安全管理中安全标志及其设计要素的感知机理研究.浙江大学,2014.

[3]樊建平.创新安全标识管理有效发挥应有作用[EB/OL].

[4]胡祎程,周晓宏,王亮.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08):37-42.

[5]蔡秋塘,黄星.浅谈标识行业术语(一)[J].广告大观(标识版),2006,(02):38-41.

[6]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7]张倩.铁路车站旅客导向标识人因工程分析及优化.上海:华东交通大学,2012.

[8]鲍诗度,王淮梁,葛荣.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9]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实施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1996.

[10]向帆.导向标识系统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11]赵云川.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12]朱兆华,郭振龙.安全色与安全标志的.由来[J].现代职业安全,2004,(10):64.

[13]袁京鹏.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博士].杭州:浙江大学,2009.

[14]傅贵,陆柏,陈秀珍.基于行为科学的组织安全管理方案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9):21-27.

[15]胡祎程,周晓宏,王亮.安全标志识别性研究:标志特性及用户因素[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3):16-21.

[1]徐春玲.ERP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与分析.安徽电力[J],2005,2(3):74-81.

[2]孙滨丽.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55.

[3]王要武.管理信息系统(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1.

[4]黄卫东.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26.

[5]李西平、刘芙蓉.我国电力企业ERP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63-65.

[6]林勇.ERP理论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199.

[7]黄小原、卢震、赵晓煜.ERP理论与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2.

[8]张海全、王英豪、韩玉辉.做好电力企业ERP的实施[J],电力信息化,2005,3(7):57-58.

[9]陈广宇.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51.

[10]颜安.企业ERP应用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74-76.

[11]黄晓英,赵海燕.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5.

[12]诺顿·佩里着.战略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3](美)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等着.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4]斯莱沃斯基,韦伯等着.战略风险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15]金达仁.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J],信息系统工程,2009,2.

[16](美)小阿瑟.A·汤普森,A·J·斯特里克兰,约翰.E·甘布尔等着.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M],本经:北京大学出版社,.

[17]李森,杨锡怀,戚桂清.相同企业竞争与合作策略的受益与风险分析[J].沈阳东北大学学报,.

[18]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王国法.液压支架控制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2]翟培祥译.采煤机械参数选择[M].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Z].国发〔2005〕18号.

[4]乔红兵,吴淼.我国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与前景[J].中国煤炭,2005(10):29-3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Z].国发〔2006〕6号.

[6]王国法.高端液压支架及先进制造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7]国内外薄煤层开采及薄煤层采煤机械设备[R].调研报告,1988.

[8]芮冰.我国采煤机30年发展回顾和展望[J].煤矿机电,2000(5):36-40.

[9]袁亮.薄煤层开采技术与装备[J].煤炭开采,2011(3):15-18.

[10]靳立红,刘春生,孙剑锋.采煤机截割部双电机机械串接驱动的同步性研究[J].煤矿机械,2011(07):42-44.

[11]李桂云,杨战标,周国友.河南省薄煤层开采技术及综合配套支撑体系探讨[J].煤炭开采,2011(5):5-7.

[12]李蒙,魏巍.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器设计与实现[J].煤炭科学技术,2011(4):110-113.

[13]舒凤翔,闫海峰;张幸福.液压支架立柱试验台液压系统的设计及仿真[J].煤矿机械,2009(12):29-31.

[14]毛德兵,蓝航,徐刚.我国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现状及其新进展[J].煤炭开采,2011(3):11-14.

[15]耿兆瑞.八十年代国外滚筒式采煤机技术发展评价[C].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械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91(4).78-82.

[1] 雷蒙德,A 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帕特雷克、莱特.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36-200.

[2] 加里,得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M].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00一400.

[3] K.韦恩,蒙迪,罗伯特.诺埃.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31一343.

[4] 劳埃德 .拜厄斯,莱斯利,鲁.人力资源管理[M].第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13一264.

[5] 麦克纳,比奇.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17-211.

[6] 亚瑟小舍曼,乔治,勃兰德,斯科特.斯奈尔.人力资源管理[M].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33-343.

[7] 王琪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22-245.

[8] 关淑润.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186一204.

[9] 冯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181一184

[10]中国企业国际化管理课题组.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制度[M].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39.

[11] 刘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研究[D].天津大学专业硕士论文2009: 13-50.

[12] 毛国英.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招商银行战略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2009: 11-30.

[13] 李艳丽.A银行员工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MBA学位论文.2010:16-30.

[14] 时肠.农业银行培训机制与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 35:66.

[16] 雷虹.关于饭店员工流失问题的探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6: 16-17.

[17] 邹韬.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时代[J] .2008. 11:23.

[18] 倪凤明.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探析.河北金融[J] .2008. : 45.

[19] 习邹韬.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博弈论视角.统计与决策[J] ..

[20] 张建国.健全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新金融[J] .2006. 5.

[1](美)丹尼斯.洛克著姚冀贺广勋张维红译,项目管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一12,217一223

[2](美)罗伯特.K.威索基拉德.麦加里著费琳李盛萍等译,有效的项目管理,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一08,78一86

[3]陈凡,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间的制约与平衡,职教论坛,2006一04一10

[4]南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曹莉王明杨捷,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职业教育网,2005一03一10

[5]陈晓,法国式的职业教育,中国新闻周刊,2006一06

[6]彭秉莹,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职教论坛,2003年第3期

[1] 刘建朝,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5.

[2] 刘金存,高校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扬州大学学报,2002

[3] 戚安邦,项目成本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 周希祥、薛乐群主编,中国高等学校基建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5] 高雁,高等院校基本建设管理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4

[6] 赵东,关于高校基建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决策探索,2006

[7] 陶居福,工程变更对成本控制的影响,西部煤矿工程,2006

[8] 闰光太,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施工企业管理,2001(12)

[9] 刘秋常,建筑项目投资控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10]徐大图、王雪青、易涛等,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1] 方俊、任宏,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中的变更控制,重庆大学学报,200427(6)137-139

[12] 高志强.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之实施阶段成本管理,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

[13] 韦敏.浅谈工程项目合同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7

[14] 孙忿,肖艳.项目成本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5] 曲修山,黄文杰,何佰州等,《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国建设监理协会,1999

温州科技局论文格式

科技论文一般包括以下8个部分: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1、题名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应以最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出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题名要简明、准确、醒目,有利于读者阅读和文献检索。2、作者署名作者姓名一般应列于题名下方,表示文章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对于多作者论文,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依次类推。作者姓名下一行是工作单位及所在省市、邮编。3、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也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使读者不阅读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实验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摘要以100一300字为宜,要求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力求简短精练,具体明确,内容完整,独立成段。4、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要求,从文章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可从文章的四个部位去寻找:题名、摘要、论文的小标题、结论。每篇文章关键词选取3~8个词,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用分号,置于摘要的下方。5、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引言的内容包括:说明本研究工作的缘起、背景、目的、意义等;介绍与本研究相关领域前人研究的历史、现状、成果评价及其相互关系;陈述本项研究的宗旨,包括研究目的、理论依据、方案设计、要解决的问题等。引言的篇幅一般没有限制,但不宜过长,写作过程应按逻辑顺序,做到文理贯通,条理清晰。6、正文正文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7、结论结论是将实验、观测得到的数据、结果,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分析,而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整篇论文的总论点。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本文研究工作的领域内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结论应做到准确,完整、明确、精练,用语斩钉截铁,数据准确可靠,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可以反映出作者对前人劳动的肯定和尊重,便于同行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动态,以及采用追溯法查找与此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文献情报研究。引用参考文献要精选,一般仅限于最必要的、最新的文献,并且作者对这些文献应亲自阅读过。未经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不能引用。参考文献应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在文末按顺序著录,同时要采用规范化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专著的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2.论文集的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3.技术标准的著录格式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4.期刊的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 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5.报告的著录格式 [序号]报告人.题名[R].会议名称,会址,年份。6.专利的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

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论文的内容、参考文献。

1、题目。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

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

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

3、文摘。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

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4、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5、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6、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

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7、结论。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

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8、参考文献。

它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被列入的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科技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

学术性是科技论文的主要特征,它以学术成果为表述对象,以学术见解为论文核心,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前提下阐述学术成果和学术见解,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探索科技领域中的客观真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性是否强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标准。

2、创新性。

科技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研究的,并在科学理论、方法或实践上获得的新的进展或突破,应体现与前人不同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以提高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引文率。

3、是科学性。

论文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定性和定量准确,不允许丝毫虚假,要经得起他人的重复和实践检验;论文的表达形式也要具有科学性,论述应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语言准确、规范。

科学论文格式一般包括:论文题目、论文目录、论文摘要、论文关键词、论文正文、参考文献格式。具体如下:

一、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二、论文格式的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三、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四、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

毕业论文,科技论文也是一种学术论文。现阶段,在我国,科技论文一般泛指SCI、EI、ISTP论文等。按照研究方法不同,科技论文可分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