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生物工程学报投稿指南

发布时间:

生物工程学报投稿指南

生命的化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遗传

都是比较容易的。

动物及兽医生物技术:转基因动物;动物生物反应器;动物疾病控制、免疫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海水养殖生物技术;藻类生物技术;海洋天然产物;海洋生物产品、生物材料和生物能源环境生物技术:微生物多样性;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应用;环境过程的生物监测;污染控制新工艺;生物修复工业生物技术:工业酶和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应用;生物催化剂与生物转化;工业生物原料、生物燃料、生物能源和生物基化学品;生物过程工程;生物工程控制及优化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功能基因组;植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产品的生物安全及转化;农业重组微生物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微生物及功能性食品;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及公众健康系统生物技术:系统生物学理论在工业、医药、环境、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医学与免疫生物技术: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RNAi技术及应用;生物标记与诊断;单克隆抗体;工程蛋白和疫苗组织工程与细胞培养:细胞发育与生物材料;干细胞工程;细胞培养工程生物技术与方法:生物技术各个领域中的方法学

(1)投稿范围:凡有关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其高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农业、医学和兽医微生物学,免疫学以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简报等,本刊均欢迎投稿。(2)应首次发表:所有来稿均应未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过。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行文简练、用词规范、图表清晰、结论合理。(3)介绍信:作者投稿时应声明专投本刊,非一稿两投,一旦发生一稿两投,责任由作者承担。请您登陆本刊网站,在“下载专区”下载,或者进入“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在投稿过程中下载“介绍信模板”,认真填写各项内容后,随稿件一同邮寄给本刊编辑部。(4)本刊中英文稿件均收,对学术水平较高的文章本刊予以优先发表!对于英文投稿,要求学术内容和英文写作水平都应较好。(5)排版要求:为了便于专家审稿,请您严格按照以下具体要求写作,多谢合作!① 每篇投稿的稿件都要加上行标注。② 字号、字体和行间距:文题为三号黑体;图、表、脚注等均为小五宋体;其余均为五宋体;倍行距。③ 图和表:应依照阅读顺序进行排版,不要将图、表另排在文后,应排到正文中。要通栏排版,不要分双栏排版。④ 采用Microsoft Word for Windows的标准页面设置,即上、下边各空 cm,左、右边各空 cm。⑤ A4纸输出,单面打印。(6)因本刊版面紧张,对于所有测序结果(核酸、蛋白质),请作者先通过计算机网络进入国际基因库EMBL(欧洲)或GenBank(美国)或DDBJ(日本),申请得到国际基因库接受号(Accession No.)后再投稿。(7)作者可以提出建议审稿人2~3 名,并提供他们的单位、研究方向、通讯地址和E-mail地址;也可以提出希望回避的审稿人名单。本刊将结合审稿人库选择2名审稿人。(8)编辑部在看到作者的网上投稿后,当天或次日会给作者发送收稿回执。 2009年10月修订从2006年起,本刊已经开始采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全面实行网上投稿、网上审稿、网上查询等方式进行工作。欢迎广大作者通过登陆本刊网站进行投稿和查询。(1)远程投稿:如果您是第一次通过“远程”给本刊投稿,请先登录本刊网站,在“作者稿件查询”区,进行 注册,并记住您的用户名和口令。如果曾在本刊网站投过稿,则直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即可。如果忘了用户名和密码,请联系编辑部。(2)收稿回执:编辑部看到远程投稿后,当日或者次日给作者发《收稿回执》,通知作者投稿成功。(3)编辑部内审:编辑看到远程投稿后,还要对稿件进行内审。内审会有2个结果,直退或受理,接到“受理通知”的作者才可以补交其它材料(纸样介绍信和稿件、受理费)。(4)邮寄纸样: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务必请作者提供“研究内容所属单位”出具的介绍信;为了核实文中的图、表等内容,还需要提供一份纸质稿件。(5)受理费:交纳100元审稿费。按照“稿件受理通知”中提供的详细地址、且务必通过邮局汇款,切记夹在纸样材料中随信邮寄!【为了便于查找,请在汇款单上注明“稿件编号”。】

sci,ei,istp都不是,详细收录情况如下: 生物工程学报 [ISSN:1000-3061] 本刊收录在: MEDLINE(2011年)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 提示: CSCD核心库(C)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 提示: CSCD核心库(C)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2011-2012)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提示: 排序:生物科学综合 - 第4位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生物科学(除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类 - 第8位 主题分类: Engineering: Biotechnology Life Sciences: Biotechnology Life Sciences: Micro and Molecular Biology Q(除Q94/Q98):生物科学(除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 Q(除Q94/Q98):生物科学(除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 译文: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042-749X]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投稿指南

还是很好发的,只是收取版面费,没有其它费用,我发的综述,一个月就有结果了,就是没影响因子。算是个国内核心吧!可以尝试一下

你可以将你需要投的文章寄到地址北京市东单三条9号《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10073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工作人才沟通学术思想、交流学术经验的园地。《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的报道有创造性的最新科研论文和研究简讯。包括学科有:人工器官和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效应,生物信息与控制;生物力学;生物医学仪器;中医工程;临床工程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简介本刊由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共同主办,是我国生物工程领域全国性学术团体、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刊。《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月刊)内容涉及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专业领域。本刊创刊于1976年,是我国最早创刊的中央级综合性生物工程专业刊物,编辑委员会由国内知名生物工程专家、管理部门领导组成,发行面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台湾及海外有关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也有相当的订户,和海外建立有广泛的刊物交换联系并被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收录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 (CABI)等多个国内外重要检索数据库和文摘类期刊收录,是全国生物学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核心期刊。主要栏目设有学术论文、研究进展、研究报告、专题论述、技术与方法、评论、新闻报道、生物工程领域知识产权研究、市场与商情、会议消息、动态等栏目,还以杂志专集、增刊等的形式出版生物工程专题著述。 投稿须知编辑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真实可靠,文字精练,条理清晰,主要数据及图表未曾正式发表(已发表的非主要数据及图表,必须引用有关参考文献)。来稿可采用中文撰写(附英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或英文撰写(附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本刊对部分栏目论文的篇幅限制如下:研究报告4000字以内,综述与专论5000字以内,研究简报2000字以内,其他栏目字数视具体情况确定。参考资料: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投稿

一、对稿件的要求1. 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提供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者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2. 基金项目: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以脚注的第一项注于文章首页左下角,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5005)。”并须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3. 题名:力求简明、醒目,能准确反映文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4. 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并需全体作者签名同意。作者单位名称(写出所在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首页左下方,必须注明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须同时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外籍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在该刊发表的函件。集体署名的文章于题名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5. 摘要: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国名及Email地址。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只列出通信作者的工作单位,通信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通信作者的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WU Jian-ping,QIN Jan,LIU of Pediatric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3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N Xian-yan,Email: ”。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6. 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7. 统计学方法(1) 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下标为x拔); ④ 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χ;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腊文小写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值、q值等)。(2) 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3) 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 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4) 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5) 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 < (或 P < )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χ=,F =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选用P > 、P < 和P < 3种表达方式即可满足需要,无须再细分为P < 或P < 。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8. 名词术语: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经穴部位》和GB/T 《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得写成Babinsk’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9. 图表:原稿中每幅图表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建议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的绘制,高宽比例以5:7为宜。电子版投稿中,图片建议采用.jpg格式。如文稿为Word文档,则所有图片均需另附原图,要求图片分辨率不小于300 dpi。如图片用Photoshop编辑过,请将图片保存为.psd格式,且不要合并图层;若用Excel或SPSS等软件作图,请将 .xls、.cht等文件附上,以方便编辑。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10. 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采用ng·kg·min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应尽可能使用单位符号,也可以与非物理单位(如:人、次、台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如有必要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只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 ng/L± ng/L”可以表示为“(±) ng/L”。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号文件《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 Hg)或厘米水柱(cm H2O)为计量单位,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 Hg或cm H2O与kPa的换算系数(1 mm Hg = kPa,1 cm H2O = kPa)。11. 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5位数字时,每三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71,”应写成“71 329. 476 56”。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成5~95%,(±)%不能写成±。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 ×3 cm×5 cm,不能写成4×3×5 cm。12.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基本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对电子文献是必选著录项目,其他文献可选择标注。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码。每年连续编码的期刊可以不著录期号。

生态学报投稿指南

生态学报的投稿须知上写了,不可以有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

《生态学报》投稿须知中的“隔行排版”可以通过在格式菜—段落—行距里设置为双倍行距即可。《生态学报》是中国生态学及生态学各分支学科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世骏教授出任学报编辑委员会首任主编。1991年,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阳含熙教授继任《生态学报》编委会主编,现任主编为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宗炜教授。

投稿要求对字号是没有非常苛刻的要求的,正文五号字,标题三号字,这是非常普遍的一个格式。学报也好,期刊也好更看重的是文章的质量,学术价值的高低,祝好运。

生态部的编辑指令,但没有具体的要求标题的字体大小,总结和著名的网站。 科学和技术期刊首次提交的草案进行审查,主要是为了实现清晰,便于审稿审稿人的招聘需求专业排版后的文章。 或者您也可以参考后,在过去的“生态”的格式,一看,其实,标题和摘要的字体大小是不是主要的,重要的参考格式,每个杂志都没有相同的,所以尝试做是一致的贡献者期刊规范的提供者,以避免在随后进行的工作量很大。

化学与生物工程投稿

中文化学化工核心期刊

化学类核心期刊: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分析化学

3.化学学报

4.化学通报

5.中国科学.B辑,化学 6.物理化学学报

7.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8.催化学报

9.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0.应用化学 11.高分子学报

12.有机化学

13.无机化学学报

14.分析实验室

15.色谱

16.冶金分析 17.分子催化

18.分析测试学报

19.化学物理学报

20.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1.化学试剂 22.结构化学

23.化学研究与应用

24.化学进展

化工核心期刊:

1.化工学报

2.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3.石油化工

4.硅酸盐学报 5.高分子学报

6.燃料化学学报

7.中国塑料

8.应用化学

9.无机材料学报

10.化学工程

11.工程塑料应用

2.化工进展

13.现代化工

14.膜科学与技术 15.精细化工

16.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7.功能高分子学报

18.功能材料 19.塑料工业

20.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1.合成纤维工业 22.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3.化学世界

24.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5.日用化学工业

26.精细石油化工

27.离子交换与吸附

28.塑料科技 29.合成橡胶工业

30.橡胶工业

31.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32.合成树脂及塑料 33.化工新型材料

34.新型炭材料

35.涂料工业

36.硅酸盐通报

37.塑料 38.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39.煤炭转化

40.无机盐工业

41.过程工程学报

生命的化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遗传

都是比较容易的。

《化学与生物工程》(月刊)是由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主办的,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化学与生物工程》以化学化工与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动向及研究成果为主要报道方向,重点突出化学在生物领域及生物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方面的发展动态、研究成果、技术进展等内容。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综述专论、科学研究、开发应用、分析测试、信息集锦等。对化学合成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生物工程领域的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制剂,清洁化工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论文优先予以发表。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生化工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一般安排10周。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安排10-20周。修业年限:四至六年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动植物检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信息学 、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生物安全。

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可能容易发一点,试试前者,最新的中文核心期刊,但是不是cscd的核心期刊。不知道符合不符合你的要求,好一点的小综述的话,看看生命的化学和遗传等。

遥感学报投稿指南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1997.可持续发展词语释义 [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 .1995.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摆万奇 .2000.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5 (2): 112 ~116

摆万奇,赵士洞 .1997.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模型综述 [J] .自然资源学报,12 (2): 169 ~175

毕晓丽,洪伟 .2001.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7 (5): 122 ~125

卞建民,林年丰,汤洁 .2002.土地盐碱荒漠化预警理论及实证研究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2 (2): 207 ~209

蔡运龙 .200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寻求新的综合途径 [J] .地理研究,20 (6): 645 ~652

常庆瑞,蒋平安,周勇等 .2004.遥感技术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畅军庆,张荣南 .1997.南水北调湖北库区水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J] .环境科学与技术,(2): 1 ~4

陈百明 .1997.试论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力研究 [J] .自然资源,(2): 31 ~36

陈国阶 .1996.对环境预警的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18 (5): 1 ~4

陈国阶 .2002.论生态安全 [J] .重庆环境科学,24 (3): 1 ~4

陈国阶,何锦峰 .1999.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21 (4): 8 ~11

陈美兰,吴延熊,周国模等 .1999.预测、监测和预警关系的初步探讨 [J] .浙江林学院学报,16 (1): 10 ~13

陈佑启,.中国土地利用-覆被的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J] .地理科学,20 (3): 197 ~65

陈治谏,陈国阶 .1992.环境影响评价的预警系统研究 [J] .环境科学,13 (4): 20 ~26

丁一汇,王守荣主编 .2001.中国西北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概论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窦明,左其亭,胡彩虹 .2005.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J] .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26 (2): 63~ 66

方创琳,张小雷 .2001.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报,21 (7): 1163 ~1170

傅伯杰 .1991.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原理与方法 [J] .资源开发与保护,7 (3): 138 ~141

傅伯杰,陈利顶 .1996.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 [J] .地理学报,51 (5): 454 ~461

傅伯杰,陈利顶,刘国华 .1999.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及特点 [J] .生态学报,19 (5): 591 ~595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 .2001.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高更和 .200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南阳市汉水流域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3): 65 ~68

高志强,刘纪远,庄大方 .1999.基于遥感和 GIS 的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研究 [J] .遥感学报,3 (2): 134~ 139

顾朝林 .1999.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07 ~312

关文彬,谢春华,李春平等 .2003.荒漠化危害预警原理与评价方法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5 (3): 79 ~83

关文彬,谢春华,孙保平等 .2001.荒漠化危害预警预景指标体系研究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3 (1): 44 ~47

郭中伟 .2001.建设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与维护体系———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对策 [J] .科技导报,(1): 54 ~56

胡安焱,郭生练,刘燕等 .2006.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7 (2):69 ~ 73

黄秉维 .1996.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 [J] .地理学,51 (4): 289 ~294

惠映河,蒋晓辉 .2001.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21 (1): 30 ~34

蒋国富,白耕勤 .200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3(9): 72 ~ 76

金岚主编 .1992.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靳英华,赵东升,杨青山等 .2004.吉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 [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36 (2): 68 ~74

康慕谊,江源,石瑞香 . 样带 1984 ~1996 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地理科学,20 (2): 115 ~120

李红鹰 .2000.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监测与环境,(7): 30 ~31

李峻,董立克,慕金波等 .2000.区域环境质量预警研究 [J] .山东环境,(3): 19 ~20

李平,李秀彬,刘学军 .2001.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J] .地理研究,20 (2): 129 ~138

李如忠 .2001.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初步研究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 (5): 987 ~990

李崧,邱微,赵庆良等 .2006.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J] .环境科学,27 (5): 454 ~461

李晓兵 .1999.国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J] .地球科学进展,14 (4): 395 ~399

李晓秀 .1997.北京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J] .自然资源,(5): 31 ~35

李秀彬 .1996.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 [J] .地理学报,51 (6): 553 ~556

李祚泳,邓兴民 .1995.综合环境质量的 B-P 网络二级评价 [J] .环境科学研究,8 (3): 32 ~35

李祚泳,彭荔红 .1999.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农业病虫害预测模型及其效果检验 [J] .生态学报,19 (5): 759 ~762

林年丰,汤洁 . 与环境模拟在环境地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J] .土壤与环境,9 (4): 259 ~262

刘昌明 .2002.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海河水利,(1): 1 ~5

刘昌明,沈大军 .1997.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 [J] .大自然探索,16 (2): 1 ~6

刘彦随 .2001.山地土地类型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利用 [J] .地理学报,56 (4): 426 ~436

陆登櫆 .1997.遥感技术在农业工程中应用 [M] .北京: 科技出版社

罗先香,邓伟 .2000.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盐渍化动态敏感性分析与预测 [J] .水土保持学报,14 (3): 36 ~40

马乃喜 .1998.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J]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 (4): 330 ~334

毛汉英 .1996.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J] .地理研究,15 (4): 16 ~23

梅宝玲,陈舜华 .2003.内蒙古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6 (3): 384 ~393

苗鸿,王效科,欧阳志云 .2001.中国生态环境胁迫过程区划研究 [J] .生态学报,21 (1): 7 ~13

牛文元 .1994.持续发展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3 ~16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 .2000.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初步研究 [J] .生态学报,20 (1): 9 ~12

冉圣宏,金建君,薛纪渝 .2002.生态脆弱区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J] .自然资源学报,17 (1): 117 ~122

任志远,张艳芳 .2003.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邵东国,李元红,王忠静等 .1996.基于神经网络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预警方法研究 [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6): 10 ~ 12

盛连喜,冯江,王娓 .2005.环境生态学导论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史德明,梁音 .2002.我国脆弱生态环境的评估与保护 [J] .水土保持学报,16 (1): 6 ~10

史培军,陈晋,潘耀忠 .2000.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地理学报,55 (2): 151 ~160

史培军,宫鹏,李小兵等著 .2000.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方法与实践 [M] .科学出版社

史培军,江源,王静爱等 .2004.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响应机制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苏维词,李久林 .1997.乌江流域生态环境预警评价初探 [J] .贵州科学,15 (3): 207 ~214

孙希华 .1999.山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发展策略 [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4 (2): 161 ~165

汤洁,林年丰,卞建民 .1999.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 [J] .世界地质,18 (2):89 ~ 94

汤丽妮,张礼清,王卓 .2003.人工神经网络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2 (3): 69 ~72

唐剑武,叶文虎 .1998.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18 (3): 227 ~230

陶骏昌主编 .1994.农业预警概论 [M]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 ~10

王根绪,钱鞠,程国栋 .2001.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REA)的方法与应用 [J]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2): 131 ~ 140

王立群 .1991.关于建立我国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的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5): 16 ~19

王良健,刘伟,包浩生 .1999.梧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J] .经济地理,19 (4): 74 ~79

王龙 .1995.山西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预警初探 (J).生态经济,(5):

王桥,杨一鹏,黄家柱等 .2005.环境遥感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王让会,樊自立 .1998.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J] .干旱环境监测,12 (4): 218 ~323

王思敬,戴福初 .1997.环境工程地质评价、预测与对策分析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8 (1): 27 ~34

王秀兰 .1999.基于遥感的呼伦贝尔盟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影响 [J] .地理科学进展,18(4): 322 ~ 330

文传甲 .1997.三峡库区大农业的自然环境现状与预警分析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6 (4): 340 ~345

文传甲 .1998.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预警分析 [J] .山地研究,16 (1): 13 ~20

伍黎芝 .2000.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 [J] .中国土地科学,14 (2): 13 ~16

武永峰,任志远 .2002.陕西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研究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6 (2): 10 ~14

夏军 .1999.区域水环境及生态质量评价 [M] .武汉: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谢志仁,刘庄 .2001.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1 (3): 85 ~88

徐福留 .2001.城市环境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4 (2): 13 ~15

徐正春 .1993.森林资源预警系统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1): 58 ~62

许学工 .1996.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评估和预警研究: (J).生态学报,16 (5): 461 ~468

阎积惠,康慧,陈怀亮 . 图像地质应用原理与方法 [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颜卫忠 .2002.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17 (3): 87 ~90

杨桂山 .2001.长江三角洲近 50 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6 (2): 121 ~127

杨天柱 .2005.丹江口库区生态林现状与建设对策 [J] .河南林业科学,25 (2): 38 ~40

杨伟光,付怡 .1999.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J] .监测与评价,(2): 42 ~43

杨志峰,徐俏等 .2002.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J] .中国环境科学,22 (4): 360 ~364

姚建 . 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重庆环境科学,20 (2): 11 ~14

姚建,王燕,雷蕾等 .2006.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3 (2): 90 ~92

叶文虎,栾胜基 .1994.环境质量评价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亚平,刘鲁君 .2000.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环境科学研究,13 (3): 33 ~36

喻良,伊武军 .2002.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1 (4): 38 ~40

张大任 .1991.洞庭湖生态环境预警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7 (2): 42 ~44

张合平,刘云国 .2002.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张明 .1999.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81 ~384

张天义,张兴辽,张克伟等 .2003.遥感 .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张峥,张建文,李寅年等 .1999.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J] .农业环境保护,18 (6): 283 ~285

赵跃龙 .1999.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治理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赵跃龙,刘燕华 .1994.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划分及其范围确定 [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6 (2): 34 ~44

赵跃龙,刘燕华 .1996.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分布及其与贫困的关系 [J] .地球科学进展,11 (3): 245 ~251

赵跃龙,张玲娟 .1998.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J] .地理科学,18 (1): 73 ~79

郑新奇,王爱萍 .2000.基于 RS 与 GIS 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J] .环境科学学报,20(4): 489 ~ 493

朱东红,上官铁梁,苏志珠等 .2000.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64 ~67

朱发 .1999.层次分析法在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 66 ~68

朱晓华,杨秀春 .2002.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8 (5): 43 ~46

庄锁法 .2000.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3 (4): 582 ~590

左伟,王桥,王文杰等 .2002.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8 (1): 67 ~71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the LUCC Science Plan in Europe [M] .LUCC new sletter,(1): 7 ~ 10

Barnthouse role of models in ecological risk Toxicol Chem,(11): 1751 ~ 1760

Blaszczynski J Characterization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Remote (2): 183 ~ 191

Boughton DA,Smith ER and O'Neill vulnerability: A conceptual Health,(5): 312 ~322

Edwards G, Uncertainty in Photointerpreted and Remote (4): 377 ~ 3

Farina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 [M] .London: Chapman & Hall,1 ~ 130

Lambin E F,Baulies X and Land-Cover Chang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A] .IGBP Report & IHDP Report [C] .Stochkholm: IGBP,11 ~ 16

TurnerⅡBL,Skole D,Sanderson S et and land-cover change science / research plan [M] .IGBP Report and HDP Report : IGBP

Turner I BL,David Skole, Steven,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 Science / Research Plan[R] .IGBP Reports,

Turner II type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definitional and spatial scale issues in their human dimensions[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Humanand Policy Dimension,1 (1): 14 ~ 22

GIS期刊目录国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SCI)Geoinformatica(SCI)Photogrammetry engineering &Remote sensing(PE&RS)(SCI)Journal of ISPRS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SCI)Computers&Geosciences(SCI)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ystems (SCI)IEEE Transaction on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CI)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EI)Journal of Geodesy (SCI)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more use by slrssGIS顶级国际期刊《Geoinformatica》GIS遥感国际期刊《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城市GIS国际期刊《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美国测绘学会地图学国际期刊《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英国测绘学会地图学国际期刊《The Cartographic Journal, UK》加拿大地图学国际期刊《Cartographica, Canada》澳大利亚地图学国际期刊《Cartography,Australia》(《Journal of Spatial Science》)地理信息技术国际期刊《Computers & Geosciences》空间认知唯一国际期刊《Spatial Cognition and Computation》GIS顶级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国内:地球信息科学 , Geo-information Science,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地理空间信息 , Geospatial Information,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 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 Journal of Image and Graphics,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计算机工程 , Computer Engineering,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遥感学报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遥感信息 ,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测绘学报 ,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 Sinica,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测绘通报 ,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测绘科学 ,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现代测绘 ,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地理科学进展 , Progress In Geography,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地理学报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地理科学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自然科学进展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水科学进展 ,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土壤学报 , Acta Pedologica Sinica,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山地学报 , Journal of Mountain Research,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加拿大地球技术杂志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