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对于现代的小学教育,学生已开始不满足于“知识=书本+粉笔+嘴巴” 的教学模式,随着小学生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期的提前,现代科学环境的影响,活动范围和方式的不断拓广,他们对知识、对信息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而计算机教学的引入正好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趋势,它将外界与学校、活动与课堂、书本与信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知识=书本+粉笔+嘴巴”更新成为“知识=书本+电教+嘴巴”,满足了小学教育乃至于现代教育的要求。一、计算机教学可以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增强小学教学中形象化成分。顺应小学生心理思维的发展规律。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教材的不断更新,许多新事物、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作为面对着心灵幼稚、思维能力低下、抽象认识发展缓慢这一特殊群体的小学教师来说,已很难通过简单的介绍、片面的几句话来让学生在内心世界形成完整的认识,即使是教师自己,也很难仅仅凭借自己的所知来弄清楚问题的关键,很难在很短的时间、较小的校园范围内找到合适的答案。而能让学生比较形象了解的实物模型、鲜明的彩图,完整的文字介绍,即使在城市学校也很难比较完整、全面的找到,因此,在传达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教学资料、知识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所造成知识盲点,造成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传递上的阻塞。而计算机能够全面满足教学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网上传输获取教学中的所需资料,有力的弥补了教学器材数量与质量的不足,提供了丰富的教辅工具,并且运用各种动画、图解、音乐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系统全面的传输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小学生这一不成熟的群体,获取知识的绝对途径则完全依赖于教师课堂的传播,他们心理和思维的发展所要求的形象性资料,是任何教师都无法估计和全部满足的,而计算机教学则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有针对性的选择,能把书本上简单或是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深刻、形象,很好的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快而抽象思维发展缓慢的心理特点进行信息的多元化处理,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二、计算机教学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创造最佳知识传输效果。计算机教学引入课堂,其高效、快速的信息传递功效,与传统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在相同的课堂45分钟,采用计算机教学能够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这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幼稚的思维对事物的认识需要寻求丰富的感官刺激,计算机教学可传递他们对知识需求,满足其求知欲。另外,计算机教学还能够简化教学步骤,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①可以简化教师繁琐的书写过程,以演示稿、幻灯片代替黑板板书内容,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②克服了教学空间的限制,完成了以前在教室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使教学从教室走向了校外,从有限空间走向无限空间,拓展了教学范围。③克服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计算机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围绕学生这一活动主体,采用师生交互式的对话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值得我们认识的是,计算机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动画式的三维效果,能够完成教师光靠双手所不能完成的动作演示效果,特别在小学社会课的教学中,其优势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学生心理对动的事物的认识远远比对静的事物的认识深刻,对多颜色事物的认识比单一颜色的事物认识深刻,对图像事物的认识比文字知识的认识深刻,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比抽象事物的认识深刻。而计算机教学的三维效果正是起到了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文字性的知识图像化,单一的事物多彩化的作用,适合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增强了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刻性和长久性,因此,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与中学或其它阶段的教学表现得更明显、更直接。三、计算机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小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计算机教学是学习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作为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渴望和思考是非常强烈的,对于计算机教学所带来的丰富信息,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第一,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科学产物,小学生对其中奥妙在教师的引导下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计算机所提供的对话式功能,能满足于小学生爱动的心理,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就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计算机信息的寻找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满足求知欲的过程;第二,计算机所提供的虚拟式的演示功能,是在现实生活和实践过程中所无法实现和观察到的,它通过对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模拟的动画演示,如火山喷发的过程,化石形成的过程,江河形成的原因等等,能通过具体的视觉观察,使小学生产生外在教学认识与内在心理认识的差异,从而就培养小学生思考问题能力,产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随着计算机教学的引入,使小学生接触面的快速扩大,知识掌握程度的不断加深,思维能力的不断加强,其所遇到的疑难也就越来越多,其心理内在对知识的需求也就日益强烈,问题是促进学习最有利的动力。因而,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必然会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对疑难问题答案寻求,同时也解决了以布置作业被动促学的教育弊端,从根本上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号召,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了“快乐学习、自主学习”。随着计算机教学深入课堂,它已开始逐步取代传统教育方式的地位,其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的飞跃,是任何时期都不能相比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教学必将成为课堂教育的主宰,成为推动现代教育巨大的动力和武器。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科学、合理、有效地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信息素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信息时代每个人的基本生存能力。要想立足于信息社会,每个学生和全体社会公民应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以及其他途径中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成为会学习的人。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既是信息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因此,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形成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能持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评价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局限,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效地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能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能在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等不同环节,将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辩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习惯。能结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并能在教学活动中以身示范;能利用技术资源使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受益。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职业发展能力。能够对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总结提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与同事、学生、家长、专业人员等进行交流、合作;能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反思能力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是教改深入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而信息技术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在于理论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在于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在将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困惑,只有解决了这些困惑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反思能力则在帮助信息技术教师解决困惑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因为在班级教学中,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上每个学生都各有差异,所以教师的教学总是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因此教师只能最大限度地去缓解这种“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检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审视问题的根源并且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反思过程,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观察分析,明确问题所在,并结合一定的经验或理论探求改进的途径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探究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2],且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有所体验,因此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备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对教学进行反思,进行教学的研究和实验,以做出更优化、更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安排,以便较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落实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首先,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深入思考运用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策略,在教学设计每一个环节上,通过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重点思考如何运用媒体和资源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在Intel未来教育培训中,对媒体和资源使用策略提出“基本问题—主要问题”的设计思路,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其次,按照建构主义教学观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意义建构思想,信息技术教师要深入思考情境式教学环节在教学中的运用,努力探究和设计如何通过巧妙的情景模拟、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问题探究和解决的意识。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要仔细研究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信息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参与到交流讨论中,对于学生来说,可获取的信息源要多得多。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准备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信息的交流能力而其中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涉及各种通信交流的技能与方法,使用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技能,使学生亲历信息技术进行通信与交流的过程。因此,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有合作学习的指导能力[3]。由于合作学习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前提出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要注意提出的工作任务要适当,适合于小组合作完成,而且应该留下小组讨论的余地,不能让各个小组进行一模一样的工作,做出一模一样的成果。例如共同制作一个计算机网站等,并且提出一些要求,例如网站的格式与网页的数量等,但是内容上可以由学生自定。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组成一些协作小组。一般每个小组以2-4人为宜,可以是同质,也可以是异质。接着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但是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讨论,且教师的指导是根据学生的初步意见,进行方向上的点拨,以及介绍一些信息资源的地址等。同时,在学生分工工作中,要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提醒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并且观察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必要的帮助与指导。在汇报、评价、总结时,教师可以从作品与成果的价值、小组的合作态度与方式、分工合作交流的能力等几个方面组织学生讨论,形成综合性的评价。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考核,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认知能力的单一表达。它缺乏对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了解,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具有无法避免的狭隘性。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由封闭式学习转为开放式的学习、由系统专业化的学科知识的学习逐渐向课程整合化发展,学生的评价也由学校单一化逐步向社区、家庭及社会资源的不断开发而成为多元化评价。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借助信息技术综合评价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的既定目标不断融合。1.掌握电子档案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等信息技术使用方法,实行过程性评价。电子档案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反映了学生在一个时期的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反映了学生的进步状态。其纪录可以是日志形式,也可以是阶段或单元式,内容包括教师和家长以及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电子档案袋等技术手段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改进今后的学习,并提出诊断性、形成性的评价。2.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实现评价角度的多元化。教师要善于建立各类学科学习网站、网上学习评价资源库、学生网络评价量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通过网络交流、课堂对话等方式,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评和他评,强调参与互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发言者,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评价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因此,教师要注意建立评价团队,通过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在形成团队成员共识基础上,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以减少在对评价信息分析中产生的主观性和个人偏见。总之,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教育改革就无从实现,而整个国家的人才战略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提高,在信息化时代,是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全面能力的提高。当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能力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培养也是一个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的工作,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我们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累死我了,粘的很累。你参考一下吧。
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要求○郑珠1,侯友2(1.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2.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角色变化,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我们应认真分析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世纪之交的全球性浪潮,我国新课程改革在这次浪潮中异常活跃,新的课程标准已相继出台。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其独特的身份让人耳目一新,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与教师长久形成的、原有思想观念和思维行为习惯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也就显得日益紧迫,培养一批具有优秀教学艺术风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当务之急[1]。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开发、整合、设计课程的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为其他学科打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基础,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课程计划中不可能占据主要地位,只可能是一小部分,但信息素养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又十分必要,因此只能通过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作为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因此,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在各个学科教育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为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信息技术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途径主要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在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学习良性互动起来,使学生学到的各学科知识有机的整合起来,并且借助研究性学习、主题学习等模式在实践中综合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内化,使知识结构更加有序,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2.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指于细微枝节中看出事物的本质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感知能力。赞可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内心活动最细致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也很难成为良师益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更需要教师具有这种能力。这是因为,在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会话、交流和有意义建构时,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揣摩学生的心理感受,捕捉每一点教学信息,从而帮助学科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调整教学活动。3.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创意思考能力。台湾辅仁大学的赖丽珍教授认为:教师创意思考能力是指教师将创造力运用于教学专业的过程,改变过去关于教学的想法、方法及策略,进而发展出新的想法、方法及策略,使得教学的构思和行动更富创意,教学成效亦有增进的能力。教学创意思考能力是教师创造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师的创造力运用是教学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激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过程的设计,还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都非常强调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4.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应该是综合型教师,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并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需要。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师范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的师范教育长期以来偏重培养学科专家型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学科纵深发展的特点,专业课、学科课占的比例大,公共课、文化课比例小,使得师范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养相对较弱。二是学校分科教学的结果。教师的学科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要改变这种现状,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向博学或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这才可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各学科教学的实践中,真正做到学习的良性互动。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标准的教育学论文格式,供大家进行参考:
封面
使用学校统一格式,题目居中,学号等内容靠左侧对齐,后面的下画线要整齐。。题目要对论文(设计)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以内。
中文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黑体三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中文摘要
“摘要:“顶头,黑体四号,后面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论文(设计)所研究的内容、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成果和特色,一般为150-300字。下面空一行
中文关键词
“关键词:“顶头,黑体四号,后面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一般3-5个,以”,“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尾不加标点符号,下面空两行。
英文论文题目
所有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黑体三号,加粗,居中。下面空一行。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除字体外同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要求,但“Abstract:”和“Key words:”要加粗。内容翻译要准确,英文摘要的词汇和语法必须准确。
注意:如果内容教多,可以将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放到下页。
目录
“目录”两字为黑体3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第一层次标题“一、”顶头,黑体、小四号,第二层次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第三层次再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页码加小括号,页码前为连续的点,垂直居中。
如果采用“1”、“1、1”、“1、1、1”的形式,则每层缩进半字。
参考文献按第一层次标题的格式。
正文
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每段开头空两字,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文理科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字,工科、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字数视专业情况而定。
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应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毕业论文内容要实事求是,尊重知识产权,凡引用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计算的数据要求真实、客观、准确。
标题
所有标题左侧空两字,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一、”,“(一)”,“1、”,“(1)”,“” 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空两字,或者采用“1”、“1、1”、“1、1、1”……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顶格。
注释
采用本学科学术规范,提倡实用脚注,论文所有引用的中外文资料都要注明出处。中外文注释要注明所用资料的原文版作者、书名、出版商、出版年月、页码。
图表
正文中出现图表时,调整行距至所需大小,返回正文再将行距调整为22磅。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 示例如下: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中译本前要加国别)
[1] [英]M奥康诺尔着,王耀先译.科技书刊的编译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6-57、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可以把稿件直接寄到这个杂志社。你的稿件要符合杂志社出版的要求,特别是适合什么栏目。
报纸类 《中国教育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考试报》:海南海口五公祠后路14号 571100 《中学生学习报》:河南郑州工人第一新村 450000 《学习报》:山西太原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中学生理化报》湖南长沙左家垅桃花坪1号 410012 《学习方法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中学生科学报》:北京海淀北洼路43号 100036 《中国中学生报》: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教师报》:陕西西安药王洞119号 710003 《教育导报》:四川成都陕西街26号 610041 《教育时报》: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 《中国教育时讯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德育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教育信息报》:浙江杭州文三路求智巷5号 310012 《现代教育报》:北京海淀北三环西路11号 100088 杂志类 《上海教育》: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人民教育》: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班主任》:北京北四环东95号 100101 《班主任之友》:湖北武汉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现代中小学教育》: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教育探索》:黑龙江哈尔滨南岗中兴街19号 150080 《素质教育》:北京9666信箱 100086 《高中生》:湖南长沙彭家井11号 410008 《中学生》: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成才之路》:黑龙江哈尔滨太平区南直路和平小区35楼 150056 《中小学管理》:北京西城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教育文汇》:安徽合肥屯溪路435号省人大联合楼8楼 230022 《教师博览》: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教育科学研究》:北京朝阳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考试》:北京永安路106号 100050 《现代技术教育》:北京清华大学电教中心 100084 《教育仪器与实验》: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5号 100080 《招生考试通讯》:辽宁沈阳和平区北区马路37号 110002 《课程 教材 教法》: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高考》:辽宁长春建设路43号 130061 《教学与研究》: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59号 100872 《数理化解题研究》:黑龙江哈尔滨外景阳大街47号 150020 《理科考试研究》:黑龙江哈尔滨滨河兴路50号 150080 《中国考试》: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9号 100080 《教学与管理》: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课堂内外》:四川重庆渝中区双钢路3号 400013 《数理天地》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7号 100080 《数理化学习》: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生理科应试》:黑龙江哈尔滨师大 150080 《中学理科》:广西南宁建政路37号 530023 《中学生百科》:湖南长沙韶山北路643号 410007 《中学物理》: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西安陕西师大 710062 《物理教学探讨》:四川重庆北碚西南师大 400715 《物理教学》:上海中山北3663号华东师大 200062 《物理教师》:江苏苏州大学 215006 《物理通报》:河北保定合作路1号 071002 《电化教育研究》:甘肃兰州安宁东路805号 730070 《中小学电教》:吉林长春湖园路1号 130022 教育类报刊投稿地址 报刊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人民教育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北京教育 北京市8032信箱 100088 辽宁教育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29号 110031 小学教学设计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吉林教育 长春市西长春大街95号 130042 山西教育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天津教育 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 300113 黑龙江教育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 150080 陕西教育 西安未央区纬26街中段 710016 湖南教育 长沙市开福区彭家井11号 410008 湖北教育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四川教育 成都市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6楼 610041 江西教育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福建教育 福州市鼓屏路162号省教育厅二楼 350003 上海教育 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江苏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中小学数学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教学楼 100037 中小学教材教学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课程.教材.教法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小学教学参考 南宁市建政路37号 530023 **小学教学研究 南昌市沿江北路40号 330008 特区教育 深圳市人民北路深中街头16号 518001 江苏教育研究 南京市中山北路259号 210003 班主任 北京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班主任之友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中小学音乐教育 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科学课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小学德育 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楼一楼 510631 南通教育研究 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五楼 226001 教育艺术 北京804信箱 100037 **小学青年教师 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河北教育 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 050061 环境教育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100036 **教学月刊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教育科学研究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中国校外教育 北京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心 100035 现代中小学教育 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现代特殊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中小学管理 北京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学科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100875 中小学教学研究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2号 110032 海盐教育科研 海盐新课改杂志 嘉兴教育 中国教师报 (详见下面“相关信息”) 浙江《教育信息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 全国各地教育类报刊(学生)投稿地址一览表 报刊名称 编辑部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作文周刊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鼓楼东路26号 041000 中国儿童画报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日报 长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中国少年报 北京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儿童故事报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农村孩子报 安徽省宿州市东仙桥街南区五楼 234000 小学生阅读报 长春市人民大街173—1号 130022 少年之友报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 232001 语文辅导报 辽宁省铁岭市邮政局第58号信箱 112000 少年先锋报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76号 400020 EMAIL— EMAIL— 少年科普报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大街18号 113006 作文评点报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 少年智力开发报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关心下一代周报 江苏省南京市梅园新村大悲巷12号 210018 江海晚报“南通教育”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 226001 小龙人报 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109号 750004 语文报 山西太原市广场收投局12022信箱 030012 (低幼版) (故事版) 语文报(小学版)山西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1107室 030012 小学生学习报 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作文编辑室: 小学生拼音报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中街29号 100061 小学生世界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少年文学 武汉市长江日报路特1号 430015 学习方法报 山西省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读写知识 北京市西城区东新开胡同67号 100035 百家作文指导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 163712
中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 在我国实施的20多年时间里,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日益显示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小学教育技术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教育技术建设,促进中小学教学》
摘要: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科学技术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改革和创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教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教育技术的进步,逐步使得多媒体、网络、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得以形成,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只有明确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基本策略,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思路,才能使得教学与时代发展的步伐并驾齐驱。
关键词:教育技术 优势 教师培训 硬件设备 教学 方法
一、教育技术的特征以及优势浅析
1.独特的优化组合,促进教学发展
教育技术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它将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三种概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根据学习者的行为水平、能力、知识基础、年龄特征等确定教学与理论的实践基点,可以促进教学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策略,从而加强了教学质量。
2.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中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教育技术强调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制定出可以操作的逐次递进的目标,在方案的执行中以学习者的进步程度为依据,并进行适当的改善和调整,这不仅符合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的要求,也促进教学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3.在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为教学的进程注入新鲜活力
在时代的不断进步和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教育技术已经逐渐地被运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尽管教育技术的领域比较宽泛,还需要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但是它的这种迅速普及速度也为教学的发展进程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推动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关于中小学教学加强教育技术建设的途径的探究
1.提高认识,重视教师培训
新的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要求,在大力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进行教育技术建设不仅是教育手段的更新,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中小学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贯彻这点认识的基础上注重教师培训,具体实现途径如下:通过组织电脑知识系列讲座、课件制作的理论知识讲座等形式帮助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电脑和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更好地实行教育技术建设;教导处根据学校发展情况没学期或者每个月对电教示范课作统筹安排,组织教师观摩优秀骨干教师的课堂授课形式,并给予适当的评语和借鉴意义;要给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外出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以及深造的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开展教学;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会、交流会等,沟通关于在教育技术建设方面的困惑与 经验 ,以方便大家认真 总结 工作和互 相学 习;在职称晋升的政策中穿插有关教育技术的激励政策,同时设立必要的考核机制,鼓励教师以全力和最大的热情来实行和创新教育技术建设。
总而言之,在提高对教育技术建设的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仅是保证中小学教学得以正常运转的必然需要,也是促使教育技术在中小学中不断得到普及和重视的突出方式。
2.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策略以及设备利用策略
要保证教育技术在学校得到更广阔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基础环境作为它发展的保证,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以及设备利用等,无形之中推动教育技术建设的进步和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由于中小学经济的限制,对于现代化教育技术建设的投资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学校可以尝试让 企业管理 者看到教育高投入的价值,吸引企业的投资和支持;在建设过程中要着眼于现代化的标准,分散投资进行设备的添加,建设一项投入一项,使用一项就要发挥一项的作用,真正地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由于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性,中小学又没有足够的实力随时更换,因此要以建设网络为上策,即使将来升级,也只是主机更新,从而不影响教育的进程;学校的硬件设施的配备和管理要赋予专业人员,并制定一定的使用和管理策略,保证学生学习实践的需要……强大的硬件设备是学校进行教育技术建设的需要,合理管理、科学使用,促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不断增强和完善。
3.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各项配套保障 措施
优秀的教师团队配备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贯彻现代化教育技术建设的今天,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首先就是要注重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操作实践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其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给予支持和鼓励,从而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教学进程;教育技术的设计领域包括教务、教学、网管、电教等,因此教师、学生以及相关人员要加强合作,才能在集中力量、减少投入的前提下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作为一个新理念,教育技术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的不仅是资金、人才和技术的保障,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因此中小学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健全和完善有关政策,从而使得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每个学校的发展情况是不同的,根据教学需要改善教学方法,注重完善各项配套保障设施,为教育技术的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三、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逐步转换成人才的竞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坚强的后盾。教育技术建设在推动中小学教学的发展和完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深刻理解和感悟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和内涵,采取适合学校发展和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措施,才能在推动教育技术建设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基础上,为祖国的繁荣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尹绍清.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发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4).
[2]程书丽.中小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模式与应用实践[J].现代教学,2006.
[3]曹永昕.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小学教育技术论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内容摘要: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分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情况和现状,以及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特别对信息技术教育指导思想的 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就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它的教学的特点,论述了自己对信 息技术的再认识。文中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是否有必要设置独立的计算机 课程、是否可以用 CAI 代替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起点,以及应试 教育能否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等问题)进行分析,叙述了自己的认识,并对信息技 术教学改革和评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特别叙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 中,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换的问题。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正 文: 电子计算机是 20 世纪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成果,也是发展最快的新 学科之一。近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空前普及,无孔 不入地渗到各个行业,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 方式,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开始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 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可以说,任何现代技术都离不开计算机技 术的协助。现在,计算机的使用知识已经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知识一 样,成为现代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的智力通用工具。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邓小平说过: “电脑要从 娃娃抓起。 ”我们必须掌握计算机这种强有力的智力工具。信息技术教育是各学 科中内容最新、发展最快、又很不成熟的一门学科,而且充满分歧和认识上的混 乱。在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既是最时髦的学科,也是最受冷落的学科。由 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被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搞得疲惫不堪。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太快,直接影响着中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长期以来,许多领导感到信息技术课 难以指导、难以评价、难以控制、难以捉摸,因此采取不过问的“冷”处理办法。 信息技术课和计算机设备成为给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装点门面的东西。 虽然国务院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占有十分重要的 比例;外界也认为,中小学计算机教师是十分有趣而受宠的,然而,不少从事多 年计算机教学的教师的感觉却是十分茫然, 有的甚至改行回到他们以前从事的学 科。可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出现了“围城现象” 。那么信息技术教育究竟 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认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呢?笔者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转行从事信息技术普及教育, 经历过我国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几个 关键阶段, 对信息技术教学有切身经历, 希望通过本文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提出自的一些看法。 一、 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非常短,但是发展变化却非常快。无论是教学内 容、目的、方法上都存在较大分歧。而且还暴露出其它学科难以遇到的“怪”现 象。1.计算机教学“过时论”和“无用论”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学校设备 总是落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情况普遍存在,责难我们总是 把落后的东西教给学生的批评经常能够听到,这就是计算机教学“过时论” 。当 人们发现学校设备不可能永远与社会同步发展,教学内容不可能与社会同步时, 于是产生了计算机教学“无用论”的观点。2.计算机技术“无师自通”论:自从出现 Windows 操作系统后,软件都有 较强的“自述”性和明确的菜单操作,许多软件可以通过“帮助”菜单学习有关 知识和技能,因此有的人认为,所有软件都可以“无师自通” 。事实上的确出现 不少“无师自通”的电脑发烧友,因此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必要存在。3.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资金是困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经济条件差的地方, 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能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地方, 绝大多数存在着计算机数量多,配置水平低,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等问题。4.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只停留 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未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5.教育资源不能共享。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尚局限于添置教学设备阶段, 设备只是一些独立的个体,电脑和网络未实现完美结合,不能交互,难于实现资 源共享。 6.信息技术越普及,信息技术课越难教:家用电脑的普及和各种形式的电脑 培训班的出现,中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途径越来越多, “未教先知”的现象越来 越普遍, 信息技能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特别是现在中小学都学 Windows 和 Office, 而且都取“零”起点,因此造成信息技术教学无法找起点的困难。 7.用 CAI 代替信息技术教学:随着交互式 CAI 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基于 Internet 环境的 CAI 活动的开展,CAI 活动中的确整合了许多计算机操作活动, 再加上计算机“无师自通”的看法,因此有不少人提出用 CAI 活动代替独立的计 算机课。有的人则以美国小学不把计算机设为必修课为例,认为中国应该效仿。 因此不少计算机教师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性感到困惑。 怎样认识和澄清这些问题,必须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必须重新认识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第二是必须改革信息技术教学,使之适合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二、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再认识 80 年以来,我们曾经用“文化论”“工具论”等方式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不 、 同目的和含义进行概括。我们还在“学计算机语言”和“学应用软件”方面进行 过长期争论。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应用软件的学习为主,人们用“工具论” 一词来概括其指导思想,于是信息技术教育被视为纯技术性教育,进而与就业技 能相联系,甚至一度将它列入“劳动技术”课。但是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总滞后于技术发展, 而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又 不可能与技术发展同步发展,于是人们很快发现,把信息技术教育视为劳动技术 教育, 对于若干年后才就业的中小学生来说, 是脱离实际的, 是容易受到非难的。 无论是学语言还是学应用软件,如果不从提高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角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都将难以摆脱尴尬局面。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关系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虽然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各种软件环境中 有许多共同的因素和特征。许多应用软件之间有不少概念和操作是相似的。虽然 软件版本升级很快,但是,新旧版本所涉及的许多基本概念是一致的,或者是旧 概念的拓宽。从教学角度我们应该认识到,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 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些软件的熟练工,让他们到社会上去谋生,而是培 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现在驾驭和认识各种不 同信息环境和软件的共性上,体现在对未知环境特征、未知功能的探索能力上。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把具体软件的各种功能都进行一一介绍和 列举。应该以具体软件为媒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软件的特点,掌握与未知环境 打交道的能力才是实现培养信息素养的真正目的。 信息技术课中所涉及的具体软 件实际上是教学所依托的一种“媒体” 。无论是进行语言编程教学,还是进行应 用软件教学; 无论是 Widnwos95 还是 Windows2000, WORD97 还是 是 “WPS2000 ” , 是比较落后的还是最现代的,只要通过它们的教学能够实现上述的目的,我们认 为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正确的。当然,落后的硬件不可能选择先进的软件系 统,在渗透信息技术方面的确不可能与现代软件相比,但是,只要我们本着突出 共同性、注意发展性,本着把软件的学习作为媒介而不是最终目的的思想,落后 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育也能够培养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我们把它归纳为“源 于 WPS,高于 WPS”的指导思想。那种认为选择了较落后软件进行计算机教学就 是“误人子弟”的看法,不仅将导致许多地区长期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即使 在先进地区,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情况也是难免的。如果从纯“工具论” 角度来看,不仅落后学校的教学内容大有“误人子弟”之感,先进学校可能也有 “误人子弟”之嫌。所以,不应该简单地用“工具论”来概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的指导思想。 2.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是否需要独立设置信息技术学科,一直存在分歧。认为没有必要独立形成学 科的观点大概有三个观点:第一,认为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它将和家用电器一样 得到普及,因此也会像家用电器那样十分好学好用,不教自会。第二,认为不少 人已经能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计算机,因此计算机可以自学。第三,认为计 算机的学习可以全部整合在 CAI 活动中,用 CAI 代替信息技术教学。 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独立形成学科是 十分必要的。把计算机视为一种工具并无错误,但是许多人却把这种工具简单化 了。他们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将更加“傻瓜”化。他们忽视了计算 机信息系统各种工具和应用软件的开放性和极强的可创造性;忽视了“傻瓜化” 与“开放性、可创造性”这一对矛盾是难以调和的;忽视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 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和改造; 忽视了现代信息环境对人类思维方法和工作习惯 的影响和改造。这些影响已经超越了人类使用的一般工具的作用。实际上现代信 息技术正在构成自己新的文化氛围。人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对信息环境的敏 感性、 适应能力、 驾驭能力、 鉴别能力、 构件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如果在较系统、 较科学的环境下进行训练, 将收效显著; 否则全靠自己摸索学习, 不仅十分耗时, 而且会拉大人们之间信息技能的差距。 我们看到,的确有不少电脑迷“无师自通”地掌握了计算机。但是也必须看 到,他们之所以能够学好电脑,首先是由于他们对电脑的迷恋,因此他们在学习 计算机时愿意付出常人难以承担的精力和代价。相反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少人对 计算机环境的适应力和敏感性很差;花高价买回电脑后,直至淘汰也没有学会使 用的人也屡见不鲜。应该注意到,人们在信息环境下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的差异 是十分大的。更多的人如果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信息技术,应该通过科学正规 的培训。 虽然信息技术教学某些内容可以整合于 CAI 活动中,但是只有交互式 CAI 活动才能有效的整合信息技能, 这种 CAI 活动必须使用大量计算机设备和相应的 软件。在许多班级、许多学科大量开展交互式 CAI 活动所需要的计算机数量是相 当大的,一般学校难以承担。而且 CAI 活动中,教师考虑的第一任务是本学科的 教学训练任务,而不是渗透信息技术知识,渗透信息技术知识仅仅是他的“副产 品” 。CAI 活动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技能训练是难以形成自己系统的,而信息技术 教学是有自己的规律和系统的。实际上,CAI 活动中的计算机操作只能作为信息 技术课操作应用的补充、巩固和延续。 我们还应该看到,以 Windows 为基础的大量应用软件,虽然“各为其主” , 但是它们有许多概念、功能和操作是一致或相似的,而且软件之间的许多信息和 资源是可以共享或相通的。建立软件之间共性认识,了解共性关系,熟悉共性操 作则是信息技能的深层次训练;掌握共享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传递则是现代信息 环境下进行超时空思维的基本能力, 这些才是构成学生信息素养更高层次培养的 核心内容。这些技能和思维方法的形成已经超越某个具体软件技能的掌握。这些 技能和思维方法可以在开放式 CAI 活动中得到应用, 但却难以在缺乏系统训练的 CAI 活动中进行培养。它必须由全面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教师进行有计划的 教学、训练,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益。所以我们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 该采取独立学科为主,辅之以整合信息技术技能的 CAI 活动的形式。 3.应试教育难以推动信息技术教育 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寄托于常规应试教育既不现实,也是错误的。由于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是学习系统的计算机理论,而是以应用软件的学习为主,因 此主要考核学生利用软件完成任务的水平。如果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考试,将会产 生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只能将这门新兴学科引入死胡同,成为应试教育的又一 牺牲品。 常规统考最重要的基础是统一的教学内容和公平的考试环境, 但是由于信息 技术发展很快,学校设备差异很大,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考核内容和公平的 考核环境是难以实现的, 所以仅仅将信息技术教育的生命寄托于统一的考试是不 现实的。要使信息技术教育获得新的生命力,必须进行自身的改革。 三、 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 信息技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 我们必须分析自身原因。 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学科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却基本 在搬用传统学科教学的方法和评价体系。 1、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学科的差异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有两个极不相同的地方,第一是教学内容 来源的差异; 第二是对教学环境的依赖性, 这两个差异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关注。 传统学科教材(如,数、理、化等)是将人类长期总结的、最基础的、比较稳 定成熟的知识体系,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教育专家进行选择、组合、编写形 成的。 这些教材是专门为教学而设计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这样的教材是基本 “默 契”的。所以传统教学方法即使不进行改革,已经能够适应一般教学的需要。但 是,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则是直接取材于社会生产、活动中正在使用各种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这些软件不是为了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的,而是面向社会实 际需求设计的,其制作的指导思想就是好学、好用,而不是为了“好教” 。信息 技术学科的所谓“教材”其实就是将软件的功能和相关概念根据读者水平进行选 择,按照传统教学的理想方式进行组合,再配上适合读者对象的实例编写而成, 这些教材实际上是软件工具书的“生产物” 。传统学科中,一当教材定型后,教 学过程、教学顺序基本可控,可以说,教材对教学有较强的控制性。但是信息技 术学科的教材却缺乏这种控制作用, 因为信息技术还要依赖一个重要因素——软 硬件环境。教材是“线性”的(有册数和页码顺序) ,而软件是全开放的,用户 在软件上的切入点是十分随机的。编写教材时,我们可以武断地决定,哪些内容 编入教材,哪些内容不编进教材,但是一当进入计算机环境后,这一切控制权都 荡然无存了。我们可以按自己的理想编写出三本不同程度的 WORD 教材,小学、 初中、高中的。但是我们却没有三种不同层次的 WORD97 软件。一当进入真正的 WORD 软件环境,一切都平等了。我们没有理由阻止小学生去试探那些教材中没 有提到的按扭和菜单。面对开放的信息环境,我们不能,也不应该阻止学生去探 索教材以外的东西。相反,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达到建构自己知识和能力才 是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应该认识到,应用软件教学对教材的 依赖性是不大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不能仅仅以来于一本好的教材。信息技术教 学改革的迫切性比其它学科更强,它必须注意自身特点,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的指 导思想和方法,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形成适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教学方法和评价 体系。 2.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地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不是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 而是以建构信 息素养为主要目的的训练活动,其具体教学训练媒介是各种应用软件的学习。这 种教学活动中既含有一定的文化性,更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对 教材的依赖性较小,再加上家用电脑的逐步普及, “无师自通”和学生难倒老师 的情况是正常现象,所以计算机教师应该率先转变角色观念,真正打破“传道, 受业,解惑”的旧角色观念,从知识的传播者变化为学习的引导者,甚至成为与 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信息技术课所涉及软件的更新速度是任何学科教学内容难 以相比的, 面对五花八门的软件, 教师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成为所有软件的高手。 教师的价值和工作应该体现在两方面。 构造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发现问题和规律, 探索软件未知领域的功能。 构造层次丰富的任务和环境,组织对任务的讨论分析,分析任务实现过程中 的现象,使学生建构自己的能力。 3.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在以计算机语言教学为主的时期内, 程序设计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方法比较 接近,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基本能够胜任。随着向应用软件教学方向转轨,情况 发生了很大变化。 应用软件教学中经常研究的问题就是学习软件的一些功能和概 念,针对某个具体的“任务” ,研究出一个较好的操作序列,达到完成任务的目 的。这个操作序列可以由教师传授给学生,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或者 说,可以是教师“教”的,也可以是学生直接“学”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最 大特点之一就是“虚拟”环境,在虚拟环境下学生可以大胆试验,甚至“闯荡” , 从中总结经验,学习技能,许多计算机迷就是这样闯荡出来的,可以说,只有信 息技术才能够给人们提供这样的自由学习环境。通过长期实践使我们感觉到,与 其说计算机技能是“教”出来的,不如说是“学”出来的。把计算机当作学习环 境比当作教学环境更恰当。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尽快实现“以‘教’ 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化。 “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应该建立在“建构主义”思想基础上。建构主 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 人(教师、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的。 信息技术教学中, 建构主义思想比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更能够得到实施和体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不是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 而是以建构信息素 养为主要目的的训练活动,其具体教学训练媒介是各种应用软件的学习。这种教 学活动中含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技能培训要求。信息技术中许多东西不是讲懂、听 懂就能解决问题的。现代应用软件系统都很庞大,也不可能处处由教师讲解,更 重要的是面对开放式软件环境,进行创造性工作和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活 动中,学生不仅要通过探索掌握软件的应用技能,同时随时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 结构, 以适应学习新内容的需要。 软件的各个单一功能可以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 但是应用能力却需要自己通过实践进行自己建构。 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丰富的教学环境和 教学资源上。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主要技能应该表现在环境构建和资源利用 的设计上,而不仅仅停留在教学讲解水平和表演能力上。 “以‘学’为主”的教学必须以层次丰富的“任务”为基础。软件的学习过 程应该贯穿在任务的完成中,而不是单一的功能学习上。应该以任务推动学习, 以任务贯穿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软件相应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建 构了完成任务的技能。软件的使用技能是依附于技术的,是可能淘汰的,但是完 成任务活动中所构建的能力是超越计算机的,是不会淘汰的。 “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 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意义建构的效果,从而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避免寻找教学“零”起点的困难。 “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互动性和随机性很强的过程,教师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构造师——生、生——生互动的环境,使更多的人获得 意义建构的机会,不应该死守预先制订的教学计划,控制课堂局面。 4.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系统 虽然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开展多年了,但是,在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基 本上还是搬用传统学科教学所用的方法和项目。 传统评价系统中虽然也有适合信 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但是信息技术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因素难以包括进去,这些因 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占有较重的比例。要研究形成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系统, 也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深层意义。积极的评价系统应 该起到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改革的作用,否则将扼杀这一新兴学科改革。我认 为,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应该特别注意下面这些问题。 5.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信息技 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县域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为县域范围内各学校提供 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建设,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可 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配备并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 题。还要加强县域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 合农村学生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课件,通过资源库进行交流,可省时、省 力, 避免重复建设, 实现共享, 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操作性更强。 农 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 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 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难以分开的, 我们必须随时注意它 的发展变化,研究其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应该率 先进行改革,才能保证这一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
什么教学的讠仑文?你先写出来看看效果嘛 ,只要写有关这类课程的讠仑文就可以啦期刊这类的知识还有很多的,你要是不了解的可以在品优刊咨询;了解的
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要求 ○郑珠1,侯友2(1.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2.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角色变化,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我们应认真分析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世纪之交的全球性浪潮,我国新课程改革在这次浪潮中异常活跃,新的课程标准已相继出台。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其独特的身份让人耳目一新,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与教师长久形成的、原有思想观念和思维行为习惯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也就显得日益紧迫,培养一批具有优秀教学艺术风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当务之急[1]。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开发、整合、设计课程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为其他学科打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基础,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课程计划中不可能占据主要地位,只可能是一小部分,但信息素养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又十分必要,因此只能通过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作为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因此,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在各个学科教育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为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途径主要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在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学习良性互动起来,使学生学到的各学科知识有机的整合起来,并且借助研究性学习、主题学习等模式在实践中综合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内化,使知识结构更加有序,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2.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指于细微枝节中看出事物的本质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感知能力。赞可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内心活动最细致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也很难成为良师益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更需要教师具有这种能力。这是因为,在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会话、交流和有意义建构时,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揣摩学生的心理感受,捕捉每一点教学信息,从而帮助学科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调整教学活动。3.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创意思考能力。台湾辅仁大学的赖丽珍教授认为:教师创意思考能力是指教师将创造力运用于教学专业的过程,改变过去关于教学的想法、方法及策略,进而发展出新的想法、方法及策略,使得教学的构思和行动更富创意,教学成效亦有增进的能力。教学创意思考能力是教师创造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师的创造力运用是教学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激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过程的设计,还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都非常强调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4.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应该是综合型教师,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并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需要。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师范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的师范教育长期以来偏重培养学科专家型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学科纵深发展的特点,专业课、学科课占的比例大,公共课、文化课比例小,使得师范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养相对较弱。二是学校分科教学的结果。教师的学科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
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小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初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 方法 ,并培养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 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 》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学校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谈一些自己六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针对小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信息素质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针对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就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小学生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都各不相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有序的进行。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许多问题,家庭的教育,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使得学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2)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不稳定、不持久的,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的记忆最初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但是,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的记住。他们的想象都是从生活上所接触到的事物出发,想象的范围小,也是有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 抽象思维 为主要形式过度,需要大人在旁引导。他们的意志力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 自我评价 能力也不断增长,个性也不断增强。因而,小学阶段的有效教育,对于学生良好的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2、个性特点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其个性特质越来越坚固,个性倾向性也越来越鲜明。家庭因素、学业的成败、社交的能力、师长的态度、同伴的评价对 儿童 的心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 文化 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成为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以成为时代发展对小学教育的现实要求。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全体国民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应注意一下几点:
1、小学生信息意识
培养小学生对信息的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他们身边所接触的事物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并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让小学生意识到重视信息资源在解决各种问题的作用,训练小学生在面临困难情景时,不仅可以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中寻求解决办法,还能主动地寻求各种信息资源,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养成积极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习惯。培养小学生养成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并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信息的核心,对信息进行创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2、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
信息能力即是让小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使用信息工具、确定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及评价信息的能力。在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教师要引导他们培养信息能力。
3、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21世纪已成为人才的竞争,即信息能力的竞争。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4、激发小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爱学、乐学。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利用小学生的求知欲和 爱好 等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的气氛,促进学生用信息意识应用于学习。
三、一直以来,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各学校用于购买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将其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却远未达到理想的数目。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常常是其制约因素。因此,它对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当承担起传播教育技术和培养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双重责任。
据我所了解,目前,有的学校还是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不是由专业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任教,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甚至,学校也不很重视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加重视对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四、我的研究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让学校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学习应用的必要性,为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各种软件应用能力
3、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激励学生的思维:不仅要灌输式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怎么应用,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所以,我们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能力,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S]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5]张景升.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3)
《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
摘 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 显示器 、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 想象力 ,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 语文学习 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 贺卡 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 总结 ,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
【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古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如果能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网络道德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新世纪的今天,应该具有何种态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任务。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又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经验 ,对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中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身正为范
在教学中保证自己传授的是符合人类道德规范的、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信息知识,而不是有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东西。例如:不应该传播那些不科学、不正确的无稽之谈的东西,不应该传播计算机病毒,不传播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等。
二、深挖教材,利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广泛、更生动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学生树立为集体、国家、人类社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
1.利用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节介绍了我国的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我在讲这一节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在计算机领域中也有部分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再将学生引向我国的部分尖端科学上,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更加努力学习。
2.通过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当学完一部分教材时,就让学生仔细想想,看书中哪一部分涉及的软硬件技术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结果没有。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一些国外的公司所开发的软件等,而很多国产优秀软件例如WPS却没有被写进教材。因此,在我的教学计划中,总有几节课讲解WPS和其他国产优秀软件的操作。同时,以此鼓励同学努力学习,让学生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有信息技术领域里的核心技术。中国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最大的电脑供应商联想(Lenovo)宣布以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这一交易是中国技术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这些说明我们国家在IT行业中的强大实力。
3.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宣传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 故事 和悠久历史,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及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形象的方式指出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对国家、民族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三、应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
1.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德育管理
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具有传统德育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应当从实际出发,修订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使之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有计划地把网络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 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
2.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德育途径
对待网络,学校要变堵为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空闲网络教室,多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不适宜的上网环境中争取过来。学生在校内自由上网,可以及时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老师也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上网行为,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德育绩效。
3.在网络交流中加强网络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但是也给尚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某些站点消极的思想和黄色图片、黄色小说大肆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言过其实的话语、耸人听闻的“新闻”比比皆是,铺天盖地的电脑 广告 使人昏头转向,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电脑黑客技术的教唆极易产生高科技犯罪,网上聊天室内鱼龙混杂,某些人语言下流,行为肮脏……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教师在教授 网络知识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注意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其敏锐的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建设,加强对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成立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对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引导、监控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大多数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具备大规模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引起更多的思想共鸣,可以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网络上的益友。
四、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编成几个小组,先给小组一个任务,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只对小组进行评价,不对个人进行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 人际交往 能力,建立与别人合作共事、共同发展、尊重别人劳动的观念。
五、结合我国相关的 法律知识 ,对学生加强法律和伦理意识的教育
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法律知识的讲座,如《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让学生认识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国家将对其追究相应责任。还有,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抵制不良信息、不道德信息的能力,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使学生能够遵守信息应用人员的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随意发布信息。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未来挑战,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洁.《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第4期(4):160-161
有关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推荐:
1.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2.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的策略 技术论文范文
4.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
5.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论文
6.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7.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论文
ating and app
也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教育回归生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 精心设计开放的生活化课堂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实践性强,目前我们的课堂都以操作、再操作,实践、再实践为主要授课方式。其实这门学科不仅仅只有技术,更有其内在的文化。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培养“查找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信息技术课与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合理运用生活元素,预设开放的生活化课堂,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热爱学科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小学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时,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化课堂:[案例](上课铃响)师: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唐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课。到这里上课,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我想知道什么叫信息技术。�6�8�6�8师:很好,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以后见到我会怎么说?生:唐老师好!师:你真有礼貌,那你是怎么知道我姓唐的呢?生笑:刚才你告诉我们的啊!师:你真细心!那你能告诉我,坐在你旁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吗?生:×××师:那你知道他家住哪里吗?生:不知道。(师用大屏幕出示班级所有学生的个人信息。)师:现在你知道了吗?生:知道了!师:为什么?生笑:屏幕上有啊!师:现在老师来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什么叫信息技术。首先我们应该弄懂“信息”的定义,其实就在刚才,同学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接触了信息,比如老师说的话、屏幕上显示的内容都是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来,信息无处不在!那什么是信息技术呢?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使用的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利用信息的技术。那么你能再举出一些信息的例子吗?生:报纸上有信息,电视里有信息,课本里有信息�6�8�6�8师:说得非常好,所有的信息都会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包括眼耳鼻舌等)被我们获取,下面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开到第一课,利用5分钟时间来获取信息。(学生自学课文。)师:好,谁来汇报一下你从课本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师:同学说得很详细,其实在我们获取了信息后,就自动进入了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这是我们不知不觉完成的。刚才汇报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了,信息加工、处理得越好,传递出来信息就越完整,越具体。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击鼓传花》,谁被选中就为我们讲一段你获取到的有趣信息。�6�8�6�8[反思]《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学生接触这一学科的第一课,而且“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又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主动参与学习,笔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来引出“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形象直观地诠释了本来虚幻的定义。一个“谈话式”生活化的课堂不仅具体了本来抽象的概念,而且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信息”,触摸到了“信息”,既攻克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构建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新课程理念着重强调: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而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笔者在教学程序设计中的排列组合时,考虑到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肯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摸奖游戏。规则:一个纸箱里有5 个玻璃球,其中只有两只红球。每次只能摸两个球,如果谁能同时摸中两个红球就能获奖。再加上诱惑性的“海报”,上面写着:然后,我先组织学生一起来讨论:这样的摸奖划算吗?为什么?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分析后,发现摸奖者获奖的可能性仅有10%,赢率很小。接着我又顺势引导:刚才同学们分析问题、得出结果的过程就是程序设计中的排列组合算法。接下来我用系统的理论知识将学生分析讨论时零散的思维整合起来,他们很容易就搞懂了排列组合的知识,同时我还以此为契机教育引导学生,在这场不公平的摸奖游戏中,大多数摸奖者注定了会失败。通过这样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作为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与管理者的教师,应该让生活充分融入课堂,让学习也和孩子的其他生活体验一样,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完成。只有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才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习个体自我的全面发展。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论文
摘要: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初中综合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教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微课的运用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课;信息技术教学;作用;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是中学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过去传统的教师上课讲,学生听,课后学生练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课的出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课堂教学的变革更加迫切。如何站在大数据时代的前沿,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让学生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在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微课”的诞生正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
一、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给中学教育教学带来更多新的生机和空间,特别是微课的出现和运用让中学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微课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是中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其“短小精悍”的视频以及“小清新”活泼的形式吸引着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繁杂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根据主体的不同按需学习,真正体现了各取所需,实现了分层教学,可以说,微课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因此,充分运用“微课”资源对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为我们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索教育发展之路搭建起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根据国家课程规定开设的地方性综合实践性课程。作为地方课程,要从地方的实际出发,成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也就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形式。微课作为新出现的教学形式,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应运用自己的知识、才能,以及自身的德性、人格、情感、意志、世界观等去感染学生,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因此,本研究意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是符合教育学基本原理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形态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它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具有表现力强、灵活性好、教学信息资源主题鲜明、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对知识点的讲解透彻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广泛应用。将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教学,发挥微课的作用,必定会提高信息课教学的有效性,这不但能解决信息技术课中的难题,还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初中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运用
对于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根据学习内容和能力培养,可以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阶段:七年级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的基本实践操作;八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基本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学会简单的数码编程;九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初中三年的教学目标和每个阶段微课的使用方案都要明确。三年中的教学目标总体上是有阶段性的,用微课堂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创建一个学生真正喜欢和需要的课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开发出符合本校学生学情的初中信息技术微课课程资源。将微课资源适当地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或相关环节。
(一)教学内容安排。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和微课的开发和利用,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能力出发,立足于课堂教学。本校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通过合作探索,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教学组织和课堂延伸以及学测考试复习四个阶段,来研究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第一阶段: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及相关资料分析,设计研究方案及读书计划;第二阶段: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完成至少一篇读书心得,上一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再次撰写一篇读书心得,上第二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在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前书写至少一篇读书心得,准备一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第三阶段,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前再次完成一篇读书心得,上最后一堂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整理资料,充实结题报告内容,并提出结题申请。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使用微课资源,通过微课的运用,去培养老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的目标是教师要学会如何将微课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运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去学习和改进制作微课的软件平台,使之更符合实际中的教学要求和易操作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更关键的是我们要深入研究教学的哪些章节、哪些环节适合应用微课,防止过分滥用微课资源反而影响正常的教学。
(三)微课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微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用简单的片断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微课的出现为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生机,微课以崭新的教学形式,灵活的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也很受教师的欢迎。许多地方和地区都利用微课的形式开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例如,许多教育行政部门都举办了以微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竞赛,一方面展示了老师对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运用,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老师的组织能力,使老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都能够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其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许多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与微课的运用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微录播室。能紧密联系学校和学科,班级的实际以及校情、学情,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反思。我们要关注微课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与学,发现应用典型,详细分析使用微课课程前后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影响。对不同教师利用微课课堂的教学行为及课程设计加以研究,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丽.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4,(9).
[2]郑良美.网络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高中生学习,2014,(4).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题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摘要】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人类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想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课堂教学过程;计算机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观感知法。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对比、类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虽然一节课我只讲了7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同学们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自由作业法。如在讲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前三节的内容已掌握,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由作业法,在课上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四)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驾驭课堂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体网络教室”系列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互动式合作学习。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和本学科的特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互动、合作为精髓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在于:1.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之中。2.能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3.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4.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立体互动,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讲“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时,我在课下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有电子邮箱,并经常收、发邮件。在备课时,我把本课的知识点做成专题网站,在课上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少讲、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要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这点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的转变。让学生把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是把“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给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
(四)重交流评赏,轻定位评判。课堂上学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在他们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多引导同学们去欣赏、分析作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之路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教师,
我们都将和新课程一道成长。在这漫长的征途当中,我们都会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学生成长和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要求 ○郑珠1,侯友2(1.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2.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角色变化,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我们应认真分析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世纪之交的全球性浪潮,我国新课程改革在这次浪潮中异常活跃,新的课程标准已相继出台。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其独特的身份让人耳目一新,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与教师长久形成的、原有思想观念和思维行为习惯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也就显得日益紧迫,培养一批具有优秀教学艺术风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当务之急[1]。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开发、整合、设计课程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为其他学科打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基础,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课程计划中不可能占据主要地位,只可能是一小部分,但信息素养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又十分必要,因此只能通过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作为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因此,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在各个学科教育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为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途径主要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在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学习良性互动起来,使学生学到的各学科知识有机的整合起来,并且借助研究性学习、主题学习等模式在实践中综合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内化,使知识结构更加有序,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2.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指于细微枝节中看出事物的本质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感知能力。赞可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内心活动最细致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也很难成为良师益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更需要教师具有这种能力。这是因为,在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会话、交流和有意义建构时,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揣摩学生的心理感受,捕捉每一点教学信息,从而帮助学科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调整教学活动。3.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创意思考能力。台湾辅仁大学的赖丽珍教授认为:教师创意思考能力是指教师将创造力运用于教学专业的过程,改变过去关于教学的想法、方法及策略,进而发展出新的想法、方法及策略,使得教学的构思和行动更富创意,教学成效亦有增进的能力。教学创意思考能力是教师创造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师的创造力运用是教学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激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过程的设计,还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都非常强调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4.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应该是综合型教师,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并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需要。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师范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的师范教育长期以来偏重培养学科专家型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学科纵深发展的特点,专业课、学科课占的比例大,公共课、文化课比例小,使得师范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养相对较弱。二是学校分科教学的结果。教师的学科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