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份左右
这个是要看你具体研究课题而定的。如果研究不同个体的差异一般严谨点的话100份左右差不多,如果想偷点懒的话,五六十份也可以。这里面有效样本要在90%的样子,如果你预测有效样本率低的话,应该适当加大问卷发放量。
问卷调查简介:
问卷调查,根据载体的不同,可分为纸质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纸质问卷调查就是传统的问卷调查,调查公司通过雇佣工人来分发这些纸质问卷,以回收答卷。这种形式的问卷存在一些缺点,分析与统计结果比较麻烦,成本比较高。
而另一种网络问卷调查,就是用户依靠一些在线调查问卷网站,这些网站提供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分析结果等一系列服务。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无地域限制,成本相对低廉,缺点是答卷质量无法保证。目前国外的调查网站surveymonkey提供了这种方式,而国内则有问卷网、问卷星、调查派提供了这种方式。
问卷调查,按照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可分为自填式问卷调查和代填式问卷调查。其中,自填式问卷调查,按照问卷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报刊问卷调查、邮政问卷调查和送发问卷调查;代填式问卷调查,按照与被调查者交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访问问卷调查和电话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你还是想对自己负责任的话,那就在街头采访或者一个种统计学的方式去调查,这我想你都会。但是毕业论文一般卡的也不严,尤其是大学本科。很多人的问卷调查,市场调查其实都是自己添的,你随便儿写一点儿符合你的调查结果就完事儿了。现在谁搞点儿统计,调查都怎么干,也不只是毕业学生。提前练一练,这种手法对你以后的工作也有帮助。
1. 明确你们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2. 明确设计者(即研究主体:你们)想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的信息有哪些
这点必须通过阅读文献来进行查漏补缺: 如果通过文献阅读就能够获知想要的信息,那么就 根本不必进行问卷调查; 因为你想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必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取的,要清 楚一点,你是站在学术共同体内已有的研究经验上展开研究的, 前人所作的工作某种意义上 就是为你服务的。
具体进行问卷内容设计时, 我们分两部分进行讲述,即问题和选项的设计。
51调查,让调查更简单方便!
这个是要看你具体研究课题而定的。如果研究不同个体的差异一般严谨点的话100份左右差不多,如果想偷点懒的话,五六十份也可以。这里面有效样本要在90%的样子,如果你预测有效样本率低的话,应该适当加大问卷发放量。
当下,互联网引领着时代,而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也改变着信息的传播方式。
人们有了更多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易地阅读评价别人的观点,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许多受众并不经常接触媒介上的信息,其信息来源往往是那些意见领袖。
有的信息即使直接传达到受众,但由于人的依赖、合群、协作心理促使他们在态度和行为上发生预期的改变,还需由意见领袖对信息作出解释、评价,在行为上作出导向。
因此,意见领袖往往在消费者作出选择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产品越来越丰富,企业要想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品牌形象,就必须注重用户体验。
通过口碑传播,特别是通过意见领袖将品牌传至大众,企业可将自身品牌更好更快地植入消费者脑中。此时,意见领袖在企业的品牌传播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帮您打造感官品牌形象,欢迎勾搭!我的微信:finjoe
社交媒体的风靡让无数草根纷纷成为大V,140字的微博好似威力无比,大V振臂一挥,粉丝纷纷云集,然而这就是真正的意见领袖吗,当大V纷纷开始走下神坛,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从演讲、写作、研究三个角度修炼成一枚优秀的意见领袖。人们一般都讨厌那些喜欢炫耀的人。当你试图炫耀自己时候,往往会得到母亲不赞同的眼神。可等你被同事的吹嘘搞得厌烦时,你一定会回想起母亲的睿智。然而,适度的“吹嘘炫耀”是能够给你的事业、生意带来帮助的。不过,不要把这个行为当成“吹嘘”,换一种角度,“我们只是在引领思潮”。让我们来看看从演讲、写作、研究三个角度如何修炼成一枚优秀的意见领袖。一、意见领袖的演讲术Social Driver公司的首席战略官和联合创始人Anthony Shop希望公众能够注意到他在数字营销领域中的专业能力。“我并不是为了卖social driver的产品或服务,也不是为了在与客户打交道过程中去教育受众。他说:“受众是否能成为我们的潜在客户,这并不是我唯一关心的,我同样关心能否提供一个让我们与受众可以互相学习的讨论机会。”公益演讲机会可以提升思想领导力和知名度。我非常乐意跟受众进行观点沟通;但有一点要注意:即使是公益演讲,你也应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视频也可以支持你的口语交流。哈佛商学院的Amy Cuddy凭借自己做的一个视频火了起来,这个视频成为了TED Talks历史上观看次数最多的前五十个视频之一。视频名为“你的肢体语言塑造你自己”,用通俗易懂的内容讲述了非语言交际的相关研究。二、意见领袖的写作术“持续的文章写作能稳固一个人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并使之不断提升。”爱默生咨询集团首席创意官Ken Lizotte认为:“只生产一两篇文章意味着人们很快就会忘记你。只有年复一年地保持写作,才会暗示他人,这名作者是一位意见领袖。”一旦开始写,你的文章就需要能够被他人看到。从哪里开始?关于文章的对外发表这有一些建议:1.在所属组织发布的简报和杂志上2.在你所属行业的贸易出版物上3.在在你家乡的报纸的社论上4.在当地商业周刊的专栏里同时也不要忽略内部的发布机会。虽然相比外部刊物而言,他们并不权威,但他们会被添加到你的作品集中,同时提高关于你的搜索引擎可见性。这里有几个内部发布渠道可供选择:1.你的网站2.你的博客3.可以发送到重要客户及高管的电子邮件上三、意见领袖的研究术大多数母亲都会不只一次的提醒孩子要做家庭作业。多亏她们是如此地执着,因为在我们工作的世界处处都存在着纪律。几乎没有什么能够比你展开一项项目研究并且分享结果更能让你脱颖而出了。Joyce Bosc, 博斯科贝尔营销传播的总裁,常把她自己的研究当做一个派(馅饼):“我们在一张大白纸上提供了这个馅饼“她表示说”我们把这个馅饼切分成很多片并且用博客记录。我们也会在推特网上记录关于这个博客和这张白纸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会做一些事情来进行研究共享。“不用考虑你需要一个博士后学位才能从事这个研究。缜密的学术性语言甚至是有许多批注标明的叙述方式,这并非必须。选定一个能用你的专业知识把控住的主题,然后再用这四个技巧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进行挖掘就开始研究吧。1.实地采访名人2.进行调查3.讲述一下你的个人经历4.使用新的媒体渠道搜集各路观点一旦你起草了你的报告,你可以选择一部分你很信任的同事们,让他们帮忙传阅修改,并且找出错误给予你有价值的反馈。最后,一定要确保你的研究报告不管是从口语还是写作方面都是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要充分利用“演讲-写作-研究“这三驾马车。四、找到你的方法组合拳如何能够充分利用好“演讲,写作和研究“这三大工具来提升你作为思想领袖的形象呢?来看一个亲身经历。几年前我曾经咨询过一些很值得信任的同事们,根据他们眼中我的优势,我决定用“演讲“和”写作“这两种技巧。只有当我把这两种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一个系统之后,我才加入了自己的研究。所以,关键就是要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混合点。你也应该聆听一下内心的声音:你知道自己擅长和喜欢什么。在最后的时候,这应该成为你能找到乐趣在里面的追求。何苦要在自己和讨厌的任务中做一个权衡呢。让自己光芒闪耀同时也能让妈妈的鼓励散发出它的能量,二者是可以兼得的。制定出你自己的关于“演讲,写作,研究“三者如何运用的计划,理清思路,将会帮助你提升自己作为意见领袖的能力。行动吧,如同你的职业和业务目标必须完全要取决于你的领导力。你懂得,它们确实有这样的力量。
高考越来越近,很多同学都有危机感。但这不应该是放弃练习 作文 的理由,反而抽出一定的时间,在数理化题海中探出头来,写写 文章 ,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会是紧张备考生活中的一种调剂。对自己抱有信心勤加练习,写作水平会有所提高的。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新闻时评作文经典素材摘抄,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新闻时评作文经典素材摘抄一
在诗意里追寻“ 文化 原乡”
“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 励志 故事 所感动。
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 春节 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
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让观众不禁发出对 传统文化 的由衷钦佩。
“铜雀台”是谁修的?“谢公屐”的“谢公”是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看”怎么读?类似“日用而不知”的知识,在丰富观众眼界学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既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传统文化热”带给我们的启示。
高三新闻时评作文经典素材摘抄二
做一个不信谣不传谣的智者
近日,在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之际,重庆市的王某某、刘某、王某3人在网上编造、散布谣言,被警方行政拘留。
俗话说得好,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自疫情发生以来,网络上各类信息更新极快,内容颇为芜杂,疫情相关谣言四起。
不容讳言,亲友之间建个微信群,做到资源共享、相互提醒本无可厚非,但在新型病毒闹得人心惶惶,上街买口罩都早就售之一空的情况下,那些只能躲在家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造谣怪们,本着“自己清闲不能让大众清闲”、“自己不想过年也不能让其他人过个好年”的一种带有“黄鼠狼给鸡拜年”的心理,编造一些偏离事实真相的虚假信息发到群里,危言耸听,哗众取宠,没事找事,不仅制造了社会恐慌,也加剧了人们固有的生存焦虑,更扰乱了公共秩序,影响了抗击疫情大局。
抗击疫情,你我责无旁贷;凝心聚力,方能共克时艰。先发制人是社会舆论引导过程中一条公认的定律。对此,各地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要强化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 措施 宣传解读工作,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让事实透明,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不给任何谣言以可乘之机。
传播正能量,匡扶正义气。广大网民尤其一些“网络大V”基于自己的知名度和话语权的影响力,在疫情防控宣传方面要真正起到“意见领袖”的重要作用。既然是民意的领袖,理应做正能量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而不是假名望以自肥,甚至把粉丝当工具,把大V当豁免权,不惜利用网友的足够信任、歪曲事实其相,信谣制谣传谣,以实现其将“影响力变现”的个人目的。以至于超越“底线”而去抨击和诋毁正面的疫情舆论宣传。实践证明,任何超越“底线”的行为,都会付出沉痛代价,被自己的谎言压垮自己的脊梁。
流言止于智者。广大普通民众也要正确获取发布的疫情信息,既不能像重庆的王某某、刘某、王某那样,编造谣言、传播信谣,也不能见风就是雨,更不能充当谣言传播的“二传手”,给冲锋陷阵的人民警察、“白衣战士”帮倒忙。莫听谣言四起,相信眼见为实,真正让谣言止于源头。
高三新闻时评作文经典素材摘抄三
远望3号船圆满完成天链二号01星海上测控任务
3月31日深夜,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1星。远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的远望3号船持续测控500余秒,保障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火箭升空飞行20多分钟后,抵达远望3号船测控弧段。作为这次任务的唯一海上测控点,远望3号船对火箭及卫星开展测量工作,并快速、准确、高效地向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发送实时测控数据,为卫星正常运行提供重要支撑。“这次发射的天链二号01星是第二代中继卫星通信系统的首发星,也是远望3号船2019年的第一次任务。
嫦娥四号着陆器于今晚正常唤醒 开展第四月昼工作
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嫦娥四号着陆器已于3月30日18时14分正常唤醒,中继前返向链路建立正常,平台工况正常。后续,嫦娥四号着陆器将协同玉兔二号月球车按计划开展第四月昼工作,继续实施科学探测任务。
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
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等出入境证件实行“全国通办”,并继续执行“只跑一次”标准,内地居民可在全国任一出入境管理窗口申请办理上述出入境证件,申办手续与户籍地一致。
第三方涉税服务乱收费等问题应严厉整治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坚决查处第三方借减税降费服务巧立名目乱收费。近2万亿元的减税降费“大红包”,是急企业之急、惠民生之利的大好事。好政策必须落实到位。对第三方涉税服务乱收费等问题应严厉整治,决不允许以任何名目揩减税降费的油。
高三新闻时评作文经典素材摘抄四
隐瞒病情不能免费治疗,这够硬核
唐山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告称,对境外入(返)唐人员刻意隐瞒接触史、旅居史,故意谎报病情或拒不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危险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人一旦感染新冠肺炎,所有相关治疗费用由本人承担。消息一经发出,立马获得一片叫好声。
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当下,境外输入病例逐步成为防控的重点。不久前,河南郭某鹏一人的瞒报行为,导致无数人不得不居家隔离,已经连续十数日零增长的郑州,也因为此人的“万里投毒,”导致大好的防疫局面被破坏。正如河南省公安厅副厅长所说,“回国者一人瞒报,造成一城之不安。”虽然,郭某鹏已经被正式立案,要受到法律的追责。但是,这种事后的追责,能否起到足够的警示效果,依旧让人打了一个问号。
对于瞒报者而言,在受到法律追责的同时,还需要自付医疗费用,这样的处罚,可谓是严苛。但是,从公众的反映来看,大家都对这条通告表示赞同。究其原因,一是这种瞒报行为危害巨大,会对不特定的公共群体造成难以估计的危害,还有可能造成社会的恐慌。二是极大破坏了当下积极转好的防控态势,也会对有序复工复产造成不小的隐患。所以,加大对瞒报者的处罚力度,取消免费治疗的资格,无疑也会提高瞒报的成本。这也是给某些心存侥幸者敲响了警钟,除了有法律账以外,还会有一本经济账。
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向好的局势不能因为某些人的瞒报遭受到破坏。无数人勇敢逆行,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才换来了今天这样的结果。因为一个人的瞒报,导致一座城市的恐慌,这样的情况不能再出现。除了要加大对瞒报者的处罚力度以外,加强管控手段,运用大数据分析来精准追踪国外入境人员,补齐现存的防疫漏洞,也是当务之急。疫情防控还远未到可以掉以轻心的阶段,我们付出了太沉重的代价,决不能再重蹈覆辙。
全民战“疫”,没有一个人能够置身事外。即便不能够冲在最前线去抢救病人,也没有勇气去坚守小区出入口。最低的底线,也不能给防疫工作添乱。此次,唐山对瞒报者取消免费治疗,能够获得一致的好评,也再度体现出公众对于这种破坏整体向好大局,给每个人带来极大恐慌行为的零容忍。
坚决打赢这场人民的战争,我们紧绷着的神经还不能松懈。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防止新冠肺炎的疫情卷土重来,就必须形成统一认识,一定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一个人的任性背后,往往可能导致难以预估的危害。有鉴于此,加大瞒报成本也是一种防控手段。希望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安排,能够让那些希望隐瞒的人能够引起触动,更是希望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能够早日到来。
高三新闻时评作文经典素材摘抄五
让“随手扔”变“随手分”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最近,“垃圾分类”成了热词。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施行,根据《条例》,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个人可处以50至200元的罚款。“垃圾不分类,违法!”引来不少网友的关注。有人在朋友圈提问“小龙虾是湿垃圾还是干垃圾?”“奶茶喝完咋扔?”
看似调侃的提问,其实暴露了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软肋”。如今,在大中城市,随处可见分类放置的垃圾桶,有的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有的写着“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但是,仔细一看,里面放置的垃圾很多与垃圾桶的标识并不相符。实际上,不少市民反映,由于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知识,扔垃圾时,很少严格按照要求将不同垃圾分类投放;由于缺乏刚性的约束措施,垃圾分类更像是一道“选答题”,可做可不做,分类放置的垃圾桶常常成为摆设。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上海等地通过地方立法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这项由点到面、逐步启动的工作被纳入法治轨道,各项举措有望硬起来、强起来,垃圾分类正在从日常生活中的“选答题”变为“必答题”。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垃圾分类看似一件小事,但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而且,有些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指望通过立一部法就能移风易俗、毕其功于一役。
大到对垃圾分类重大意义的认识,小到小龙虾、奶茶如何分类,都离不开深入细致的宣传 教育 引导。对此,不少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有的地方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示范引领垃圾分类;有的地方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带动整个家庭自觉做好垃圾分类;有的地方鼓励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手把手讲授垃圾分类技巧。即将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赋予_法部门10项行政处罚权,其中9项有整改前置要求,即责令违法当事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再予以罚款或吊销许可证。这也充分表明了垃圾分类立法不以处罚为目的,而以教育引导为主的立法本意。
从不少城市先行先试的情况看,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需要刚柔并济,通过立法加大对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行为的惩治力度,同时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让群众认识到为什么分类、怎样分类。才能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变“随手扔”为“随手分”,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动员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1概述 需求简介 是一个集内容分享和阅读社区的功能为一身的互联网社区产品。其用户分为“作者”和“读者”两大类群。作为一款内容型产品,让读者简便、精准、高效地“发现内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功能,直接关联到用户的体验。 角色简介 的目标受众为对写作、阅读感兴趣,并且乐于分享的人。根据百度指数的数据,从年龄上看,最喜欢搜索“”的人群年龄集中于20-29岁,其次为30-39岁的区间,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占比较少。20-29岁年龄段的用户,多为在校大学生,或者参加工作不久的职场人士,也就是俗称的白领阶层。30-39岁年龄段的用户,多为事业、家庭已经趋于稳定的青壮年人群。男性对“”的关注程度,远超过女性。 从地域分布上看,关注的人群集中于北京、江浙沪、广东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带。这些地区的人群,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需求更高,更可能关注中有助于个人职业、精神等方面发展的内容。 总之的用户角色可以定位于知识水平较高的,重视精神内容的青壮年群体。其中又可以细分为学生和白领用户两大类,这两类用户在需求上应该会存在一定差异。 场景简介 我们可以根据发现内容时,用户的主动情况,将场景分为“主动发现内容”和“被动发现内容”两大类。“主动发现内容”意味着用户主动地通过“搜索”“关注”“浏览”等方式,积极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目的性和指向性更强;“被动发现内容”即指用户通过“链接”“专题”“推荐”等线索,被动地接收到一些信息,目的性和指向性更弱。就现有的功能来说,“主动发现内容”和“被动发现内容”各有以下几种形式。主动发现内容(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 直接搜索:用户明确所需内容的方向、领域、关键词等信息后,通过搜索框主动搜索内容。 历史记录:用户想要了解过去关注过的某一领域的最新动态,通过查找历史记录搜索反推到该内容。 热门:用户想要了解时下的热点问题,大多数人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通过热门列表获取信息。 被动发现内容(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 意见领袖:用户通过浏览关注的意见领袖(编辑、热门作家等)的动态或评论,获取到某一内容。 网站推荐:网站编辑呈现给用户一些内容,由用户自主选择。 圈子推荐:用户可以关注自己喜欢的作者、文集或专题。关注的作者、文集或专题就成为了用户在上的社交圈子。用户通过圈子中其他人的动态,获取内容。 随便看看:用户无明确的指向性,随机浏览,获取感兴趣的内容。 关联内容:有当前内容引发的,对相关内容(文章、专题或作者)的需求。 2分析需求的角色、场景、路径 角色A在不同场景的需求 角色A:在校大学生。正处于获取知识的阶段,喜欢关注时事热点动态。并且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睡觉前会阅读一篇美文。 角色A在场景A下的需求 场景A:每天睡觉之前,随机阅读一篇美文,静心安神。 需求:如果当天有特别想要关注的主题或内容,则会采用主动搜索的方式。但是这种情况不多。更多地情况是被动地获得某一篇美文来阅读。被动搜索的方式有关注的作者的文章(意见领袖)、网站推送的一些文章(网站推荐)、在有相似爱好和习惯的用户圈子中,寻找他们比较关注的文章(圈子推荐)、以及不带目的地随机看看和通过历史记录反向获取最新内容。 角色A在场景B下的需求 场景B:在校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想关注一下社会热点新闻,拓宽眼界。 这时用户更有可能通过主动浏览热门文章,获得想要的内容。在阅读某一文章的过程中,可能会对相关的信息产生兴趣,于是产生获取关联内容的需求。同时,在用户没有特定目的,或者是ta需要了解大家对某一热点事件的看法时,ta更有可能产生搜索意见领袖的评论,或希望网站推送相关内容的需求。 角色B在不同场景的需求 角色B:刚刚进入社会的职场新人,希望在闲暇时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为以后的职场发展打好基础。并且开始关注行业动态等更宏观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角色B在场景C下的需求 场景C:希望在工作的闲暇时间,学习一门课外的技能。 当有明确的目标时,用户会产生直接搜索的需求。同时也会希望网站时常推送给ta一些文章。在学习某些内容时,会产生了解相关知识的需求,进而希望获取关联内容的文章。最后,遇到某些问题不能解决时,ta也希望去了解行业大牛对问题的看法,产生通过意见领袖获得内容的需求 角色B在场景D下的需求 场景D: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希望从更宏观的层面了解行业动态,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此时,用户可能会先去关注一些行业大牛的分析文章,从而产生了获取意见领袖的内容的需求。同样也会产生对关联内容的需求。最后,用户也会想要听听,自己在产品的圈子中,其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这就是圈子推荐的需求。 角色C在场景E的需求 角色C:迈过而立之年,家庭、生活、事业都逐渐稳定下来的中年人士 场景E:当遇到夫妻情感,子女教育,中年危机等人生问题无法解决时,用户想从网络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和人生的建议。 此时用户需要寻求网上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产生获得意见领袖的内容的需求。同时,ta也会和一些有着相似困惑的用户组成一个社交圈子,通过圈子获得内容,即产生了圈子推荐的需求。 3需求分类、抓重点 在以上功能需求中,我们试图从需求的差异化程度和对需求的强烈程度两个维度,对需求分类。用户需求强烈,但是通用的功能需求 这一象限包含“热门”和“直接搜索两个需求。” “热门”和“直接搜索”这两个功能,用户需求的强烈程度很高。几乎每一类用户都会使用到这两个功能。但是这两个功能已经非常成熟和通用,所用的产品都存在这样两个功能。因此,它们的差异化程度非常低,属于通用的功能需求。 用户需求强烈,且差异化程度较高的功能需求 这一象限中包含“意见领袖”“关联内容”“网站推荐”三个功能需求。 的用户可以分为创作者和阅读者两类。创作者又可以分为普通创作者与核心创作者两类。其中,核心创作者具有审核、发布普通创作者文章,并将它们编辑成专题的权限,因此,他们可以被看作是高质量文章的主要输出者。如果用户想要寻找高质量的文章,很自然地会把核心创作者作为意见领袖,通过他们创建的专题获得文章。的“核心创作者”可以创建专题收录其他用户文章的权限,属于比较独创的一个功能。“意见领袖”这一需求的差异化程度也比较高。 用户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联想而产生对相关内容的需求。因此对关联内容的需求也很高。 最后,的网站推荐,可以看作是“意见领袖”的一种特殊形式。网站编辑的审核较为严格,会将优秀的投稿,编辑成“首页投稿”这一专题推荐给用户。因为这种权威性,用户也很容易产生获取网站推荐内容的需求。在用户UGC之外,另外有一个意见领袖(网站编辑),对用户的内容进行审核和发布,这一做法差异化程度也比较高。 用户需求不强烈,但是差异化程度高的需求 这一象限中包含“圈子推荐”这个需求。 由于可以让用户将作者、文集或专题都作为关注对象加入到自己的圈子中,因此这一功能的差异化程度比较高。但是另一方面,通过圈子查找内容的场景又不常见,因此它可以算作需求不强烈的内容。 用户需求不强烈,且很通用的功能需求 这一象限中包含“随便看看”和“历史记录”两个需求。 一般来说,用户总是或多或少带着一定的目的来获取内容的。完全随机地浏览文章,来获得所需内容的情况并不是很多。所以“随便看看”需求的强烈程度不会很高,而且几乎所有的内容型产品都会随机呈现给用户内容。所以这一需求也很通用。由于缓存的存在,用户也不必通过专门的历史记录功能来查找自己过去查找过的内容,所以“历史记录”这一需求也属于不强烈且通用的需求。 抓重点与优先级排序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重点需求为意见领袖、关联内容、网站推荐、热门、直接搜索5个需求。圈子推荐,随便看看和历史记录,可以作为非重点需求。优先级排序如下:需求的组织 作为一款内容型产品,采用“重组”的方式,将碎片化的内容组织为了较大的集合。主要采用了列表和标签的组织形式。 列表: 根据内容的主题或体裁,将内容组织在“专题”或“网站推荐合集”中。方便用户以内容的大致范围或体裁,来获取内容。这一方式可以满足“意见领袖”“关联内容”“网站推荐”“热门”“直接搜索”“圈子推荐”的需求 标签: 为某一内容添加说明性质的标签,方便用户通过搜索找到相应内容。但是目前,在中只能够给“专题”添加标签。通过标签搜索到的也只是专题的列表。对于零散的文章尚无标签的功能,只能通过关键词搜索。这一方式可以满足“直接搜索”和“关联内容”的需求。
1924年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建立。此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确立期、发展期、和自我批判期,研究社会心理学是一大重要课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社会心理学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基于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网络舆论引导》
[ 关键词] 网络舆论;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网络新闻评论;意见领袖
[内容提要]网络舆论引导的实质就是舆论引导主体使网民“态度改变”的过程。社会心理学申的态度改变理论为研究网络舆论引导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网络新闻评论、意见领袖等网络舆论引导方式都是对劝说宣传、暗示和模仿以及团体影响等态度改变 方法 的具体应用。
作为炙手可热的新兴媒介,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已经渗入到社会政治、经济和 文化 生活等诸方面。近年来,几乎每当国内外出现焦点事件,都会引起网民的强烈反响和激烈的 辩论 。其中很多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有些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施政产生了积极影响,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一个“意见自由市场”。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其自由性、匿名性、即时性、交互性等传播特性使得一些不良或非法内容信息恣意传播。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地引导,就成为网络新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网络舆论引导的目的是改变不正确或非理性的舆论,将其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因此,网络舆论引导的实质就是舆论引导主体使网民“态度改变”的过程。实践证明,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也需要“攻心为上”,而了解和把握网民的心理变化特征则有助于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网络舆论引导与态度改变理论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关于社会态度改变的研究成了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改变,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一个已经形成的态度在接受某一信息或意见的影响后,所引起的相应的变化,其本质是个人的继续社会化。关于社会态度改变的研究主要包括学习理论、信息理论、社会判断理论、认知理论、功能理论和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态度改变理论为我们研究网络舆论引导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
网络舆论引导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根据社会心理学对态度改变的研究,具体的引导方式基本上都是以态度改变方法为依据:一是劝说宣传法,或者称说服法。这是一种借助各种传播媒介传播的信息影响人们,使之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是一种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方法。二是暗示方法,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手段、方式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影响方法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某种意见或信念。与暗示相联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模仿。模仿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而仿效其言行的过程,是社会中人际影响的重要形式之一。模仿、暗示的结果,会使多数人行为趋向一致,成为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有利于社会群体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推动社会的变化发展。三是团体影响法。团体的影响来自于团体的规范和准则,这种规范和准则对团体成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促使团体中的每个人的言行与团体的规范准则保持一致。例如,在网络社区或者BBS 中,都会对以“明文规定”的形式说明该板块的具体规范准则,往往还会指出违反者将受到的处罚。在团体压力下,其成员的态度往往会发生改变。
网络舆论引导的典型方式
网络舆论引导的方式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
典型报道方式。典型报道是一种逻辑劝服,其公式是“标准——衡量论证”,即通过寻求典型,塑造典型,树立一种标准供大家对照和模仿。康德在《崇高的分析》一文中揭示了典型化的含义,他认为典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暗示性,是“最充分的形象显现”。人类只能通过个别认识一般,通过个性感悟共性,通过了解个别事例的性质与特征对同一类事物形成大体一致的意见,这正是媒体通过典型报道引导民意的奥秘所在。通过这种劝服和暗示,就会形成模仿。班杜拉提出的模仿论,即人可以不依赖自己直接的实际操作,而通过对他人的 言行举止 的模仿而学得一定行为。他很重视榜样的力量,认为榜样特别是受到人们尊敬的榜样。具有替代强化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以上理论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则体现为对典型事件和人物的报道。
以对任长霞 事迹 的报道为例,网络媒体之间协同合作,形成了强大的报道声势。由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中国网、中青网记者共同撰写的《长风彩霞逝者如诗——记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同日在各大网站共同推出。揭开了报道的序幕。同时,各大网站还在相关网页上互相设立链接,为受众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典型事迹,学习典型精神开辟了一条网上“绿色通道”。2004年6月3日,人民网开设“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大型专题,并开展讨论,网友踊跃留言。至6月7日0时留言6113条。新华网也设立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专题,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等多项内容。多媒体视频新闻《忆长霞》囊括了各大电视媒体的34个节目。还有中央领导关于宣传任长霞事迹的指示,任长霞家人、同事、同学追忆任长霞事迹的报道,滚动播出网友悼念评论的文字和纪念学习任长霞的后续新闻,汇集了各大媒体对任长霞事迹的 相关报道 ,形成了互联网上的任长霞典型报道平台。
网络媒体典型报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体现了报道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也实现了网民的实时互动,吸引了广大网民积极参与,这是网络典型报道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网民的留言和评价中我们了解到,人们需要榜样的激励,需要精神的力量,这是网络典型报道取得成功的社会心理因素。
深度报道方式。深度报道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为读者梳理出对于事实的认识,也属于一种逻辑说服。深度报道往往具有“言之有物,鞭辟入里”的高度说服力,从而达到从更深的层次将舆论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的目的。
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在从事深度报道方面体现出优越性。在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中,或以文字为主、辅以图片报道,或以声音为载体报道,或以综合文字、音像等多种符号的报道,都有其形态上某方面的缺陷。而网络新闻深度报道则凭借多媒体手段,对重大社会事件进行有背景介绍、有分析解释、有归纳预测的报道与点评,报道方式也多种多样。而且报道是超文本结构的,即文本的构成,不仅有文字文本,而且有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影视文本。在超文本结构中,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关键人名、地名、时间,甚至一个词语、一个 句子 都可以联结另一个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或影视文本。这样,网络媒体使深度报道更为生动、丰满、深刻。人民网的“人民视点”、新华网的“焦点网谈”、红网的“红外线”都在网络深度报道方面表现得比较出色。
目前,中国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首先,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调查型深度报道将有更大的发展。在我国抗击非典的新闻报道中,“信息透明度”原则得到很好的贯彻,一批全方位透视非典的调查性深度报道起到了安定民心的社会“稳压器”、动员社会各界的“协调器”与促进社会进步与加强城市管理的“推进器”的作用。其次,评论型深度报道不再局限于曝光式的批评性报道,更多的眼光投向富有建设性的议题。很多深度报道更注意捕捉“社情民意”,报道百姓真正关心的话题,例如再就业工程、房改政策出台、医疗制度改革、帮困扶贫工作、全民健身、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社区文化建设等等。‘这些新趋势表明,反映公众舆情已经成为深度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深度报道在引导网络舆论和稳定民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网络新闻评论方式。社会心理学认为,任何信息的报道,对某些事实的描述,如果不加专门的阐释和评论,对人们的思维定势是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力的。网络新闻评论是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在网络平台上的延伸与创新。当前我国网络新闻评论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网络媒体的评论,这是传统新闻评论的翻版或延续,往往是网络媒体的编辑就新近发生的新闻或变动的事实,在新闻网页上所设的言论专栏里发表或发布的署名评论,例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网友说话”等栏目。另一种是网民评论,目前网民评论最集中的场所还是BBS,例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等。网民评论是反映公众舆情、传达社情民意的窗口,人们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观点、言论以原创或跟贴的形式发表出去,网友还可以针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这是一种自发式的、群言式的解读新闻的方式。
2005年3月,日本右翼势力修改历史教科书,篡改历史,美化对外侵略。4月,台独分子祭拜靖国神社,日本允许__访日。这一系列事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在北京、广州、上海发生了涉日游行,还发生了打砸日本商店、损坏日本货品等行为。互联网上的反日舆情十分高涨,甚至有人别有用心地企图利用互联网策划、鼓动长假期间进行非法游行示威。人民网的观点频道从4月16日开始,在“人民时评”和“网友说话”两个栏目中登录了一些评论员、网友、学者的评论 文章 ,着重对游行事件发表看法,如丁刚在文章《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中认为,爱国是可以肯定的,但是要智慧地表达,不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负面影响。人民网还在“网友说话”栏目中,登载了一些学者分析日本和中日关系问题的文章,解析了从二战结束后中日关系的变化和日本政府对待历史的言行。这类高屋建瓴的解析文章让人们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反思 自己的行为,纠正一些不当的做法,做到真正的爱国。人民网的这组评论性文章,得到了许多网民的支持和赞同,显示了网络新闻评论在引导舆论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
“意见领袖”方式。信息传播者自身具备的特点对劝说宣传有着极大的影响,例如专家身份、社会地位、职业背景等等。这让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能够影响受众“怎么想”,从而使受众发生态度、行为的变化。
当网络上出现大量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受众无所适从时,他们对于权威意见的依赖会更强烈,更需要意见领袖为自己解惑。网络中的意见领袖主要是BBS的版主和强势话语者或活跃者,他们已成为网络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一支生力军。中青在线青年话题论坛的版主李方几年来以“版主 日记 ”的形式发表了几百篇评论,在网友中影响很大,他自己也曾当选“中文论坛最勤奋版主”。目前,涌现出来的意见领袖大多具有良好的写作功底,同时具有鲜明的网络特色、地方特色和生活特色。例如,网友“小黄”常常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的小 故事 来讲述生活中的大道理,让人看了深受启发。
此外,网络媒体特邀专家或网络评论员撰写评论性文章,以及采用“专家在线访谈”形式来引导舆论,都是对“意见领袖”方式的运用,也更能体现出信息传播者自身特点具有的劝服优势。例如,人民网的“网友热评”中,在引导对日舆情时,邀请到了新华社的高级编辑、国际部编委、东京分社前社长、国际问题专家王大军,他曾在日本工作过14年。他不仅发表了《到底怎么看待中日关系》的文章来分析中日关系,还作客新华网发展论坛,就中日关系同网友在线交流。王大军在文章中和回答网友的提问过程中,深入分析了中日关系间的种种问题,并且以他在日本的生活经历和亲身感受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介绍日本国内的现实状况。他深刻而详细地阐述能够使网友了解中日关系的历史脉络,理解我国对日的政策,端正自己的爱国观点。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以上多种引导方式共同使用、互相补充,以达到引导网络舆论的最佳效果。
网络舆论管理需“疏”、“堵”并重
“由于因特网确实开阔了新闻和言论的自由空间,政治、经济的权利组织针对因特网实行的控制方式,正在从硬性控制转向以软性的对话关系、对策关系为主,如同我们说话中有语法的无形控制,但大多没有感觉到一样。”如果从社会控制理论来看,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是一种“软控制”,但是强调舆论引导并不意味着对“硬控制”的漠视。“硬控制”主要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并辅以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内容上的管理,突出表现为“堵”。“堵”作为一种强力手段,对网络信息散乱、负面倾向等不健康状况的及时清理、规范会有明显效果,如:对一些恶意散布西化言论、攻击我政治体制、蓄意蛊惑人心的所谓“自由民主”、“思想启蒙”等具有颠覆性、破坏性的网站进行封杀;对一些恐怖、黄色、反动、人身攻击等有害言论予以删除或取消访问资格。这些“硬控制”为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占领新阵地、掌控网络话语权,起到了保驾护航的扶持性作用。但从网络媒体的长远发展来看,由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特点,应逐步调整“堵”与“疏”的比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采取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网络舆论引导与管理手段,不失为一种理性、科学的选择。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浅析财富和幸福感不成正比》
【摘 要】文章通过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排名分析金钱与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金钱财富和幸福并非正比例关系,并探讨其原因。
【关键词】金钱;幸福;适应;社会比较
金钱可以买来幸福吗?俗话说,金钱买不到幸福。但是如果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的收入高一点,更富有一点,会不会觉得比现在更幸福更快乐?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多数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比如,根据《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研究室2012年11月2日联合发布的“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公众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被认为是收入(“涨工资”),健康和婚姻尚位居其次。我们默认为,财富和幸福至少是正比例关系,更富有的人理应更加幸福,收入的提高可以让个人更幸福。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财富与幸福感的关系
1.财富多寡国家地区排名及幸福指数排名情况分析。联合国近日在不丹举行幸福指数讨论大会,并发布了首份《全球幸福指数 报告 》。根据这份报告,丹麦、芬兰、挪威和荷兰这四国人均收入排进全球前15位的国家包揽了幸福榜的前四位,但是,财富的多寡也并非是国民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比如美国仅排在第11名。最不幸福的国家主要是那些战火纷飞的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比如多哥、贝宁、中非共和国和塞拉利昂。“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2011~2012)”显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前三名并非北上广,而是拉萨太原合肥;“2011年广东群众幸福感测评调查报告”显示,群众幸福感的总体评价得分上,经济更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低于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
2.经济发展情况及幸福指数增长相关情况。我国的GDP1990年增长率为,1991至2009年期间每年的增长率都在以上(具体数据参见“中国统计年鉴2010”计算)。然而根据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的3次调查,中国人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为(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到2001年却下降到。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中国人的幸福感在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的确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但是经济进一步发展之后,人们的幸福感反而下降了。
事实显示,民众的幸福感指数并非和经济发达的程度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些相对而言更有钱的人,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幸福感更高。幸福感和经济发展轨迹之间的非同步性,国民幸福感的提升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二、原因分析
1.适应水平现象。人们的成功与失败,满意与不满的情感都是相对于先前的状态而言的。如果我们目前的成就降到我们先前所达到的水平之下,我们就会产生不满和挫败感;如果成绩超过了先前的水平,我们就会体验到成功和满意感。如果我们不断取得成功,那么我们将很快适应成功。达到我们所渴望的目标所体验到的狂喜的消散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从前可以使我们感觉良好的事件现在变成了中性事件,而从前我们感受到的中性事件现在很可能让我们体验到一种失落感。这就是人类的适应能力。以手机为例,1987年,中国大陆才有了第一个大哥大用户,仅仅25年后,中国人使用手机的普及率达到,大家开始把手机、钥匙和钱包称作“随身三件宝”,并且超过半数的人承认自己离不开手机。在手机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人们可以体验到使用手机随时联系到远方的亲人、重要的商业伙伴、朋友的幸福感,但随着手机日益普及,随时联系到他人成为了很平常的事情,人们已经适应了使用手机,这时就不能再体验到幸福的感觉;而一旦某日手机没电,一时联系不到他人反而感受到一种不满和失落感。其他一些让我们生活更舒适的东西,如空调、宽带、汽车等,也都是如此。适应水平现象导致物质条件的提高不能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幸福感。
2.社会比较倾向。我们大部分的生活是以社会比较为中心的,我们感觉好或者不好依赖于我们和谁相比较。如同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最优秀的,这并非是因为其本人在智力或学习能力上下降了,而是因为比较对象发生了变化。当一个 篮球 明星以年薪3000万签约时,他年薪2500万的队友有可能会感觉不满。当我们为家里购置了新的房子、车子,却发现邻居换了更大的房子,更贵的车子,这时我们感受到的往往不是快乐和幸福,而是不满。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谓的向上社会比较,这种比较带来的不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相对剥夺。中国人的幸福感在1990~2009年间会先升后降,其主要原因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初期,物质发展成效明显地呈现出来,那时社会分化程度还不大,社会成员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纵向比较,与前几年的生活水平相比,较容易产生满足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日益适应物质条件较好的生活(社会适应),需求能被满足的标准相对提高了;而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加速,贫富差距凸显;我们在收入增加后,可以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但占据我们意识的是别人所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相对剥夺),我们的物质欲望不断上升而自己却越来越不满意,因此没有幸福的感觉。
三、结论
金钱财富与幸福感有相关关系,但是并非一直呈现正比例关系。由于人具有适应能力以及社会比较倾向,金钱财富的增加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不一定带来幸福感的相应提升。
参考文献
[1]David .社会心理学(第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邓海建.“涨工资最幸福”指向着民生改善[N/OL].
[3]宣华华.随身三件宝.[N/OL].2013-03-04.
[4]调查:你是否离不开手机?[DB/OL].2013-03-04.
[5]调查显示中国人幸福感仍在下降没有10年前快乐[N/OL].
[6]广东首度发布群众幸福感测评调查报告总体“比较幸福”[N/OL].
[7]联合国公布幸福指数报告 丹麦民众全球最幸福[N/OL].
[8]我国手机普及率超全球水平 质量反降需强化监管[N/OL].
[9]中国城市幸福大排名:拉萨居首 年入10万是门槛[N/OL].
[10]中国统计年鉴2010[EB/OL].2013-03-02.
《人际影响》的作者伊莱休卡茨在其所作序言中提到,本书内容来自于拉扎斯菲尔德所做伊利诺伊调查的一个后续研究——迪凯特研究。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著名的“意见领袖”、“两级传播”的概念,而迪凯特研究则是接续这一发现探讨人际关系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迪凯特研究延续了拉氏的“小样本反复调查法”的研究方法,选取美国西北部一个中等规模城市——伊利诺伊州的迪凯特市,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市的800名女性对其进行访谈,通过一系列的访谈数据分析找出“影响者-被影响者”这一对二元关系来具体展开分析。 (伊莱休卡茨, 2016)。若A认为自己在时尚领域影响了B,那么研究者就会找到B进行确认,若B认为确实受到了A在时尚领域相关建议的影响,则认为A和B构成“影响者-被影响者”二元对。 在开篇的第一部分,卡茨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四个中介变量:接触、媒介、内容和既有倾向,并借势引出了当时尚未被发掘的另一个中介变量:人际关系。卡茨从霍桑研究、《美国士兵》研究、扬基城系列研究这三个研究回顾了小群体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将小群体研究与大众传播研究进行有效结合,他认为在大众媒介传播之后信息会在小群体之中的相互讨论中被消费,小群体的人际黏性更强。迪凯特研究就是在这一理论背景之下展开,希望可以探讨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在小群体内的传播路径。第一部分由卡茨独立完成,是他的一篇博士论文写作。事实上,《人际影响》第一部分关于小群体理论的文献综述本来是卡茨写给福特基金会电视委员会的文章,后来被拉扎斯菲尔德拿过来重新使用。曾参与迪凯特研究却中途因研究意见不合被辞退的米尔斯认为,尽管“抽象经验主义”看似赋予了研究以历史性、结构性意义,但在其一般性理论与统计事实之间实际上存在着逻辑上的断裂。 (秦艺丹, 2018)批评的声音并不仅限于拉氏对卡茨博士论文的征用,更多的是对于拉氏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上的批评,米尔斯就是因为研究取向上的不同而与拉扎斯菲尔德分道扬镳,在米尔斯看来拉氏的研究陷入了一种对于量化统计的狂热。 (秦艺丹, 2018) 本书第二部分开始进入到迪凯特研究的报告之中,该研究承袭了拉氏在伊利诺伊调查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四个决策领域:日常消费购物(marketing)、时尚(fashion)、公共事务(public affairs)和看电影(movie-going)。 (伊莱休卡茨, 2016)在效果分析篇章中,本书指出迪凯特研究的基础是基于态度的短期变化和面对面的影响,但也仍然包含三条主要路径:群体、个人和事件。效果评估中关于大众媒介接触设定了有效接触(被访者提及对她的决策产生实际影响的因素)、共同接触(有多个因素对她的决策产生影响,该因素是其中之一)与无效接触(该因素并未对被访者产生影响)三个指标。特别的,在看电影(movie-going)这一领域中,研究者对有选择地电影观看这和不做选择地电影观看者进行了区分,他们对被访者提问:“你去电影院是为了观看某部特定地电影还是只是为了看电影而看电影?” 第三部分对于影响流动地描述中,研究者首先对于样本进行了三个维度地划分:“生命周期(life-cycle)”中的位置,在社区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合群性(gregariousness)。生命周期依据调查女性的年龄以及家庭情况被分为四个维度:女孩、小家庭妻子、大家庭妻子和主妇。社会经济地位分高中低三个层级,使用在统计学中惯用的学历水平与经济状况两个指标,经济状况在迪凯特研究中使用所缴纳租金的高低来衡量。合群性则由人际接触情况与社会组织参与情况来概括。在介绍了一些列相关的指标之后,研究者分别在第10-13章中描述这一系列指标在四个不同领域中的效果研究。研究者发现,同等生命周期在不同话题领域中的意见影响表现不同甚至相反。比如大家庭妻子在日常生活用品购买中更具话语权,而在时尚领域与电影观看领域却不同,时尚与电影观看领域中不足35岁的年轻单身女性即“女孩”更能够成为意见领袖。在控制同等变量的情况下,合群性在四个领域中意见影响中的表现大致一致,相比一个沉默寡言对一切似乎毫不关心的人,群体更偏向于将一个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人当作意见领袖。在公共事务领域中的调查结果却显得不同于其他的研究,因为受制于迪凯特研究所选取的女性研究样本,在该领域的调查中并没有很好的验证人际影响的路径。女性自称比男性呈现出更少的公共事务关注,男性在意见和态度的流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查对象称对其在这一领域产生影响的人有2/3是男性,且大部分是其直系亲属。而剩余的女性意见领袖则大部分都非调查对象的家庭成员。女性公共事务意见领袖大部分是其邻居或朋友。 初步验证了两级传播的影响之后,在本书的篇末,研究者就“意见领袖的身份在多大程度上会出现重合”这一问题进行了深一步的探讨。试图可以发掘一个在各个领域中都能够主导议题的人的模型。研究者发现意见领袖分布集中度更高的群体往往也是兴趣度最高的群体,兴趣成为意见领袖的条件。另外研究者探讨了意见领袖的输出现象,比如在时尚领域话题中,女孩层级的意见领袖已经足够该层级对意见领袖的需求,而大家庭妻子这一层级不能满足本群体的意见领袖供给,就会出现意见领袖的输出现象,即年长女性在时尚问题中更加倾向于询问年轻女性的意见。对于“是否存在一般意见领袖”的提问,研究者就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无法支持总体意见领袖的假设,不同在多领域意见领袖,每个领域只有属于自己的意见领袖群体。
1、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意见领袖未必都是大人物,相反,他们是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人,如亲友、邻居、同事等。正因为他们是人们所了解和信赖的人,他们的意见和观点也就更有说服力。2、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3、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在现代都市社意见领袖会中,意见领袖以"单一型"为主,即一个人只要在某个特定领域很精通或在周围人中享有一定声望,他们在这个领域便可扮演意见领袖角色,而在其他不熟悉的领域,他们则可能是一般的被影响者。如一个对时事政治拥有广博知识的人可以在时政问题上给予他人指导,而在流行或时尚方面则接受其他行家的影响。在传统社会或农村社会中,意见领袖一般以"综合型"为主,例如有声望的家族对当地社会往往有普遍的影响。4、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5、意见领袖常常关注那些身边的事件和新闻,并适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主持人语]麦克卢汉学说输入中国已有时日,但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我们推出本专题的意图并不只是在学术上深化麦克卢汉研究,尽管所组织的四篇论文(其中一篇放在“海外传真”栏目)都有一定深度,分量不轻,应当视为麦克卢汉及其影响研究的力作;我们的目的主要是尝试在媒介研究中开辟出一种美学研究的路向,同时在美学研究中开辟出一条媒介研究的路向。 麦克卢汉就是这一研究范式的开山鼻祖,他兼具了两者。媒介生态学有两个学派: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他们均奉麦克卢汉为宗师,即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彰显麦克卢汉的价值。然而,或许是受媒介研究的社会科学性质所限,身处其中的北美媒介生态学无法体会到文学教授麦克卢汉媒介研究的感性的或美学的内涵。不仅仅是媒介生态学,相当程度上脱胎于文学研究的传媒研究界整个地似乎都在急急忙忙地“去美学化”;而美学界,无论中国的或是西方的,对媒介的美学意味尚未发生兴趣,其根本原因是受“学科”束缚而缺失了人文担待。我们需要将媒介与美学研究结合起来,开拓“媒介美学”新天地,这将不止是学科上的一种突破,两者的结合意味着相互的照亮,有助于对其各自本性和特点的揭示,更重要的是,这将唤醒媒介研究与美学研究的社会责任意识。美学走向社会是现实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而媒介的发展也需要接受美学的考量。一位伟人说过,美学的事业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美学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包括技术创新的一根永远的标杆。“媒介美学”当然具有学科的性质,但我们更愿意视之为媒介时代的新批判理论。 作为最早在生态与媒介的关联语境中运思的理论家之一,麦克卢汉主要从媒介感知环境、媒介符号环境和媒介社会环境及三者间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媒介感知系统各成分之间、媒介符号系统各部分之间和媒介社会系统各层面之间的互动共成、循环共生和整体共存等一系列生态学思想,为媒介生态学奠定了一个充满诗性智慧和理性洞见的论说基础。同时,他对媒介感知系统的内在自足性、媒介符号系统的形式生产性和媒介社会环境的非社会历史性的偏爱,也使其表现出人本主义的技术乌托邦倾向。 [关键词]麦克卢汉;媒介生态学;媒介环境;生态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6-0005-09 张进(1966-),男,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陕西西安710062) 当今时代,媒介之网紧紧包裹着我们的生活世界,以至于我们所感知的全部世界都由媒介提供的信息所打造,人成了悬挂于媒介之网上的动物,媒介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环境。这一现实促使人们将媒介作为环境来把握,也使得媒介环境学派或媒介生态学派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此新兴学科的命名和译名尚不统一,本文使用“媒介生态学”术语,也兼顾“媒介环境学”的内容)。这一学派关注文化、科技与人类传播之间的互动共生关系,其独特性表现在“将研究重点放在研究传播技术本质或内在符号和物质结构如何对文化导致深远的微观及宏观影响”。然而,包含在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媒介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作为社会环境的媒介与人之间又如何关联呢?这种关联的理想状态又该是什么呢?案诸人类历史,不难发现,作为社会环境的媒介呈现出时间性与空间性、口语性与文字性、视觉性与听觉性、持存性与革新性等诸多关系之间的偏至与偏废。如何平衡这些关系而使媒介成为人类的生态友好型社会环境,就成了媒介生态学理论和实践的当务之急。 媒介生态学者在如上关系问题研究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其中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研究尤为难能可贵。首先,从最初的词源学背景来看,“媒介生态”一词最早由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在其众多著述中,有两本研究媒介和文化的经典之作:《古登堡星汉》和《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古登堡星汉》使用了cultural ecology(“文化生态学”)概念,认为该学科建立在人类感觉系统之上,技术扩张造成的感觉系统的延伸在建构感觉比率方面有清晰可见的效果。他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两处用到“生态的”这一术语,一处为“electric or ecological man(man of the total field)”(电力人或生态人,整体场的人),另一处为“the ecologicalsweep of new electric media”(新型电力媒介在生态学上所向披靡的力量)。一般认为他创立这一表述方式是将其作为一个比喻,以帮助人们理解传播技术和媒介文化在深广度上所起到的生态式影响。媒介生态学学科体制的创立者波兹曼认为,麦克卢汉在20世纪晚期才在我们现在理解的含义上使用“生态”一词。他指出,在媒介生态学这个术语里,“我们把‘媒介’放在‘生态’前面,意思是说,我们感兴趣的不仅是媒介,我们还想说,媒介与人互动的方式给文化赋予特性,你不妨说,这样的互动有助于文化的象征性平衡。如果我们想要把生态一词的古代意义和现代意义联系起来,那就不妨说,我们需要使地球这个大家庭维持井然有序的环境”。 与波兹曼的科学定义不同,麦克卢汉似乎主要在比喻意义上使用“生态的”一词,但他毕竟是将生态与媒介问题并置起来进行思考的第一人,这一措辞形式本身包含着媒介生态学思想的丰富胚芽,值得深入研究。从基本学术谱系看,麦克卢汉的老师伊尼斯的媒介理论分离出媒介的两种偏向:口头传播的偏向和书面传播的偏向、时间的偏向和空间的偏向,进而提倡诸偏向之间的平衡。深受麦克卢汉影响的波兹曼则强调生态偏向、保存与革新的偏向和文明/文化里信息偏向之间和内部的交叉平衡。处在媒介生态学谱系关键链条上的麦克卢汉则主要强调人类诸感觉偏向之间的平衡以及感觉系统诸成分之间的平衡,认为人类历史上这些成分之间的偏至与偏废,导致了感官之间的专业分工与肢解分割,而电子媒介则趋于整合,可使人类回到整体思维的前印刷时代。 然而,麦克卢汉的媒介生态学思想绝不仅此,它触及了该学科的几乎所有方面。北美的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的着力点都“主要是从符号环境、感知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角度和层面来进行媒介的研究与分析”,在每个角度和层面上都可见麦克卢汉思想的存在和影响。本文试图从如上三个基本方面对麦克卢汉的媒介生态学思想做出梳理、剖析和反思。
论文中加入问卷调查,推荐使用问卷星。问卷星问卷调查平台,1亿+模板复制可用,多终端+多渠道问卷分发,不限填写次数,实时监控填写进度,数据自动统计分析。方便快捷,值得推荐。调查问卷怎么附在论文里,方法如下:1、搜索问卷星。2、登录问卷星账号。3、点击设计好的调查问卷,点击设计向导。4、点击将问卷导出到word。5、点击保存为word。6、导出后,打开word,全部选中内容,点击复制。7、打开论文,将光标定位到插入的位置,点击粘贴,调整格式,即可。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问卷调查的问题,推荐咨询问卷星 问卷星旨在以问卷为基础,提供强大的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工具,深挖数据价值。自2006年上线至今,用户累计发布了超过亿份问卷,累计回收超过亿份答卷,并且保持每年100%以上的增长率;用户已覆盖国内90%以上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曾服务过300万+知名企业,成为了调研行业的引领者。
一、什么是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一种数据收集方法。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时,要求每个受访者用预先确定的顺序去回答一套相同的问题。在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中,受访者独立完成问卷,不受研究者的干预。在完成问卷后,受访者可以通过邮寄或者电子邮箱的方式把问卷返回研究者手中。
二、调查问卷的作用是什么?
调查问卷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把研究目标转换成具体的问题,从而通过研究问题的结果分析来实现研究目标。另外,调查问卷的方式可以使收集到的数据分析过程变得快速。
三、什么时候需要用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常用于从一个较大的样本中去收集数据用于定量分析,也可以和其他的方法结合去做multiple methods 的研究设计。
四、调查问卷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①优点: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收集大量的容易分析的数据,同时可以给受访者匿名,调查中研究者不加干预可以避免产生偏差。
②缺点:在问卷调查方法中,对受访者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另外受访者不一定会提供谨慎的或者诚实的信息,或者会提供一些相关性不强的信息。还有一点就是调查问卷的response rate一般是比较低的。
五、如何设计调查问卷?
①调查问卷的构成
一般情况下调查问卷是由四个部分构成的:附信,热身问题,主体问题和人口统计信息问题。附信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提升受访者的回答意愿,并且希望受访者可以及时返回问卷。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研究者的身份,问卷标题,问卷调查的目的,受访者参与的重要性,相关的道德问题和研究者的感谢。
②调查问卷设计步骤
分析题目和论文需求 → 去问卷星之类的网站COPY原始资料 → 初稿修改 →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
毕业论文问卷调查推荐使用问卷星软件来做,问卷星专业性强,操作简单,系统强大,值得信赖。问卷星,是强大易用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丰富的题型和多样的功能帮助各行从业者,高效完成其问卷调查的工作。问卷星是一个小而美的年轻团队,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研发人员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学科背景,包括通过国家资质认证的系统分析员以及具备跨国软件公司工作经验的资深程序员。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问卷调查的相关问题,推荐咨询问卷星 问卷星拥有620万优质样本库成员,16年专业调研技术团队,可为企业提供商业调研服务,赋能企业市场决策;同时,问卷调查系统支持30多种题型,可以设置跳转、关联和引用逻辑;支持微信、邮件和短信等方式收集数据,数据回收后可以进行分类统计、交叉分析,并且可以导出到Word、Excel、SPSS等。
论文中想要加入问卷调查的话,可以把问卷调查中的一部分内容放在论文中阐述,也可以把问卷调查附在后面当附件。
是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明显的创新性要求,但是也要有一个完整的分析、研究和实现过程,论文要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展开,所以如果完全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展开,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调查问卷通常是比较常见的数据采集方式,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专业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但是采用调查问卷进行问题分析,会出现几个问题,比如问卷调查的真实性、问卷本身的局限性、问卷完成过程的不确定性等等,这些因素对于研究的结果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尤其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调查问卷的方式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可以的。毕业论文问卷调查是可以只设计八个问题的,只要能完成目的,有见解就可以。毕业论文(graduation study)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学生选定课题后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本科毕业论文问卷调查样本300-500合适。
一份标准点的问卷题目数普遍在30题以上,因为题目一共设置了11个,所以计算一下样本量大概要在55~110之间比较适合。考虑到问卷调研时可能出现的没有填清问卷,题目填错或样本不具备研究的背景性质(如研究对象为女性,部分样本为男性,则此部分为无效样本)等情况。发放的问卷数最好在100~200左右。
有时研究人员需要的样本比较特殊,比如需要样本具有企业高管背景,因而此时样本量要求会较少。从经验上看,作为硕士研究生,多数情况下样本需要大于200,如果作为本科生,样本量需要高于100。
问卷调查是指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据此进行回答以收集资料的方法。调查报告的主体:主要是对事实的叙述和议论。 一般把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归纳为几个问题,分为几个小部分来写。每个小部分有一个中心,加上序码来表明,或加上小标题来提示、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使之眉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