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历史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结构-功能研究法。
指导人们进行政治研究的总体性原则和观念,或称世界观,是最高层次的方法。在方法论上,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差别与对立。不同的阶级立场和意识形态,影响人们对方法论的选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它要求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其基本点是: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任何政治问题都必须把它们放在一定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进行考察。②从具体到一般。研究政治现象必须从具体问题入手,从中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而不能用主观预定的模式去规定具体现象。③理论联系实际。政治学研究要紧密联系实际情况,用政治理论指导政治实践,同时使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④阶级分析。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复杂的政治现象,以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⑤经济分析。政治归根结柢是经济的反映,是为经济服务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政治生活,这是分析和理解政治现象的基本观点。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外,历史上曾出现过4种主要的方法论:①伦理学世界观。它从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来研究和解释政治现象。这种方法论在西方和东方古代时期起基本主导作用。古代的政治学者相信道德目的是“公民营”共同生活的根本欲望,国家的建立是为了实现正义,伦理的目标和原则渗透政治,各种体制、组织设置和权力的行使均以实现某种道德价值为目的。人们的道德观念制约着社会生活。②神学世界观。它相信上帝创世、上帝安排俗间秩序、人法上帝,一切人间的政治现象均应从与上帝的关系中得到解释,人间的一切政治生活都是神的意志决定的。这一方法论基本贯穿于中世纪。中世纪的各派政治思想家,虽在观念上有分歧,但在方法论上是基本一致的,都从神学角度论证自己的政治理论。③法学世界观。它认为一切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都是以权利为根据由国家创造的。这一方法论盛行于欧洲文艺复兴以后,是资产阶级的经典世界观。法学世界观突出国家和权力的作用,从敬神轻人转为尊人重世,注重人的权利、自由、欢乐和幸福。它注重从人的权利出发来论证政治制度,从政治制度来论证政治生活,把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看成是决定性的。这一概念框架,后来虽有很大变化,但其基本精神迄今仍是西方政治研究的主导方面。④社会学世界观。它认为政治生活的发展与全社会的各种运动和诸多关系相关,因此不能仅从政治制度出发来解释政治现象。社会学世界观提倡实证性和批判性的观念,主张从社会改造出发设计理想的政治。这一方法论于19世纪上半期开始盛行。以上 4种世界观都在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但在同一个时期除了有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方法论外,同时还存在着其他占次要地位的世界观。19世纪末以后,又有新的方法论陆续产生,如心理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等,但均未获得前几种方法论那样压倒性的地位。学科性方法 采用其他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学科性方法在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日益交汇的趋势下发展较快,出现了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政治人类学、政治地理学、生物政治学、生态政治学、政治伦理学等。它们分别借用一定学科的方法和研究成果,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如生物政治学注意研究生物因素对政治行为的影响,从人类生命科学的角度解释政治结果和政治过程,注重应用生理学、心理生理学和心理药理学等原理。生态政治学则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生态环境对政治系统会产生生态学意义上的影响等。分析性方法 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结构分析政治现象,设计一定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把研究对象的各项变量纳入一定的理论框架之中。分析性的方法种类繁多,如行为研究法、政治系统分析、学习理论、社会化理论、精英理论、认识差异理论、个性理论、心理研究法、团体理论、体制理论、组织理论、政策分析、契约理论、理性理论、博弈论、角色理论、结构功能理论、政治沟通理论、交换理论等。这些方法均有自己特定的应用规则和程序,并有自己特定的概念框架。它们注重从自己确定的原则出发分析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并把政治现象纳入自己的分析模式中加以考察。这些方法并不是关于某个特定对象的理论,而是从各自的角度来透视和解释政治现象。工具性方法 用严格的规则实施搜集、处理和分析有关政治现象的数据和资料的技术和手段。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使政治学研究建立在定量分析、精确计算的基础上。工具性方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行为主义政治学占主导地位后迅速发展起来,适应当代政治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转变。工具性方法主要来自统计学、数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工具性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模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形式理论、预测分析、内容分析、因素分析、目的-手段分析等。这一类方法的发展,丰富了政治学研究搜集和分析材料的手段。当代政治学的发展与工具性方法的发展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包括: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本质。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根本上来修改整个政治经济学。
二、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研究政治经济学,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抽象法。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它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进行的。
三、科学思维逻辑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科学思维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历史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内容:
一、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二、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
三、形成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价值的源泉;
四、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即死劳动,只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
制度研究法 制度研究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曾 以当时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为对象,对各种政体形式及政治原则进行了比较 和分析。在近代,制度研究法一直是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其研究对象 包括国家的宪法、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以及政权机构内部 的制衡和分权关系、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关系等问题。运用制度研究法研 究政治现象的基本目的,是分析政治形式同政治原则之间的关系,即如何 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种政治形式来实现某种政治原则。制度研究法在社会各 阶级为自己设计政治生活模式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0 世纪 30 年代后, 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日趋复杂化和大批新兴学科的 出现,许多政治学研究者对制度研究法提出了批评。他们指出,制度研究 法忽视了对政治活动的主体──人的政治心理、动机的研究,并且仅仅局 限于对政治机构内部活动和法律条文进行分析,而这些并不能包括整个社 会的所有政治活动。他们主张政治学的研究重点应从政治制度转移到政治 行为,提出用行为主义研究法取代制度研究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行 为主义研究法逐渐崛起并在 60 年代未期达到顶峰,使制度研究法受到很大 的冲击。7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研究法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制度研究法的 地位开始回升。但人们在运用制度研究法时,也引入了行为主义研究法中 诸如数量分析、心理分析等手段。实际上,制度研究法和行为主义研究法 不是截然对立的,在对政治现象的分析方面,两者各有长短。“历史比较法”就是通过两种或几种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来探索语言发展规律 的方法。缺点是不能联系社会发展和语言的各个方面。历史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特别 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是分析历史事物 和评析历史人物的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政治系统论政治系统论 (Systems Approach) 的代表人物是戴维·伊斯顿。 在. “什 么是政治”部分,我们已涉及过系统理论。任何系统都有一些要素,政治 系统的要素是输入、输出及反馈,这些也是政治系统理论的主要概念。从 输入――输出来分析政治系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宏观的政治思维方法。 系统论主要关心的是系统内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处理?这是结构一功能分析所关心的问题。 政治系统论运用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实用国家这种 模糊的概念,而以政治系统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过 程,特别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分配进行研究。它首先把政治看 成是一个既有层次分工而又有完整系统地有机整体,即政治系统,政治现象是这个系统整体的组成部分,政治系统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和各 个要素以及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的。由此,政治系统论把政治的互动行为当作政治分析的基本要素,主张 以政治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为目标,着重分析系统的平衡和自我维持。其主 要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莫顿·卡普兰等。行为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0 世纪 30 年代后,在美国率先兴起、形成一种与当代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论和技术手段等有密切关联的政治学:行为主 义政治学。其主旨在于取代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它对当代西方 政治学有重要的影响。 当代西方政治学者面临着当代西方世界特有的各种危机,如帝国主义战争、声势 浩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不少人无法解决和解释这些危机, 因而把这些矛盾的产生归结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试图建立一门“精确的”政治科 学来排斥他们所斥责的“意识形态”的作用,为摆脱矛盾提供方策。行为主义便是 在这个历史前提下应运而生的。 政治行为主义首先是一种与传统政治学迥然不同的政治观。行为学派断定,古典 政治学理论的方法(如历史方法、法律方法和机构方法)带有道德和哲学色彩。 政治学要成为一门“科学”,须抛弃这种方法,对政治现象做“系统的、经验的和因 果的解释”,以便使政治学能够成为一门“经验科学”。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者 Robert Dahl 认为,行为主义是对传统政治学极为不满的一场反抗运动。 达尔在谈到行为主义时确认:“政治学中的行为主义与人的实际行为,以及他们 赋予他们行为的意义有关。 行为主义根据观察到和可观察的行为来谋求解释政治 现象。 ”从对国家的研究转向对社会的研究, 使政治学变成一种“非政治性的科学”, 不把国家及其体制视为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行为主义运动的主要结果。 哈罗德·D·拉斯韦尔认为,政治学应研究政治中的影响因素和被施加影响者,戴 维·杜鲁门断定,政治学应研究利益集团的政治和调节利益集团之间利益冲突的 过程;戴维·伊斯顿宣布政治学应研究“存在于任何社会当中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和“社会财富的权威性分配”。E·C·班费尔德(E·C·Banfield)声称政治学应研究 解决或讨论问题的一般活动,如谈判、辩论、讨论、力量的运用和说服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政治行为主义已成为美国政治学领城内占主导地位的学术思 潮和方法论,并逐步得到其他国家政治学界的重视、研究或采纳。这股学术思潮 主要借用现代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门类的行为科学的理论成果,吸取 统计学和计算机等先进的数量分析和信息技术手段。 围绕国家的权力和权威决策 这个核心内容,观察总结广泛的政治现象,产生了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的一系 列理论或分析模式,汇集成一股从观点、内容到方法等方面迥然不同于传统政治 思想和思辨的政治哲学的新型政治科学。纵观 70 余年的历史跨度,政治行为主 义是我们了解现代西方政治学的重要内容。 政治行为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 20 世纪初到 50 年代是形 成时期。 这期间, 一些政治学者开始撰文著书, 批评和谴责传统政治学的形式—— 法律的研究方法,主张用新的手段和方法开展政治学研究。如英国政治学者卡拉汉·华莱士发表了 《政治学中的人性》 美国政治学者阿诸尔·F·本特利写下了 , 《政 府过程》、查理·E·梅里安出版了《政治学的新方面》、哈罗德·D·拉斯韦尔也完 成了不少著作。这些人在构成行为学派的理论框架和原则以后,也就成为行为学 派的奠基人。他们呼吁注重研究人的政治行为,研究人性;断定只有人才能成为 政治研究的可靠依据, 并主张把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和技术嫁接到政治学研究 上来,强调应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政治程序进行详细调查和微观研究。 大约从 19C 末到 20C30 年代,可以看作政治行为主义在美国逐渐酝酿形成的时 期。 在美国,政治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于 19C 后半期。这段时间政治学研究 对象主要有两个:(1)政治制度史,研究政治机构的来源及其发展历史;(2) 与政治制度有关的法律体系, 研究宪法和有关法典如何规定政府机构的职能以及 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权力关系。 随着 20C 初叶世界政治形势的风云变幻和西方社会结构的改变,这种以政治制 度和法律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传统方法逐渐受到政治学者们的批评。 他们对前 人树立的刻板的历史叙述、逻辑推理及其它规范程式表示强烈不满。他们转而寻 找新的理论和方法。 政治行为主义的产生与以下几个重要社会条件分不开。 首先是当时欧洲各类社会 科学的影响。从 19 世纪后半叶以来,美国政治学界就一直受到托克维利等欧洲 学者的强烈影响。得自欧洲一些著名大学的教学方法的启发,许多美国学者开始 倡导政治学的科学性。20C30 年代,大批欧洲学者为逃避法西斯主义的迫害, 从大西洋彼岸到了美国,又为学术界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方法。他们当中有 些人后来在美国政治学界占据了重要位置。 这一大批欧洲或欧洲式的社会科学家强调: 政治学必须借助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理 论,才能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他们带来的新的科学分类思想对美国政治学界的 影响难以估价。弗利德里希和帕森斯介绍来马克思、杜尔克海姆、弗洛伊德、韦 伯、 帕雷托、 莫斯卡、 米切尔斯的学说, 推动了后来政治行为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心理学研究成果对政治行为主义的启迪和影响。巴甫洛夫(Pavrov)、约翰·华 生(John Waston)和 B·F·斯金纳(B·F·Skinner)等心理学家创立的“行为心理 学”,注重运用刺激——反应模式解释人类行为,强调研究可观察的刺激因素, 这些思想对政治学行为研究有触类旁通的效果。因此,政治学中的行为主义可以 说是当时各门科学(首先在心理学)中发生的行为科学的一个边缘产物。 其次, 是国际和国内的现实需要驱动美国的政治学学者更加重视并直接接触普遍 的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二战当中,一大批政治学家走出校园和研究机构,亲自 处理联邦政府或地方的日常政治事物和管理工作。通过切身的经验,他们察觉到 传统理论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巨大差距,看到研究工作存在着严重缺欠,旧有的学 园式结论不可能预测未来的政治局势。这些迫使他们在方法论上检讨自己。在这 股日趋壮大的学术思潮带动下, 一些影响力颇大的政治学家已开始在自己的著作 中主张:政治研究要关心现实。打破过去那种以图书馆为基地的研究方式;研究 面向人们的政治行为,特别要重视各种政治活动中的个人行为;运用实地调查和 统计分析的方法,努力对人们的政治抉择作出预测并给以检验。 与此同时,美国各种社会势力也出于长远或近期的考虑,大力资助政治学团体的 研究活动, 因为搜集和分析大量实际资料要比局限于图书馆当中作研究所需的费 用大得多。大基金会通过资助某些中意的研究项目,制约了学者们的注意力和思想倾向。二战后,各基金会进一步重视资助诸如选举等短期行为科学研究项目及 一些跨学科研究。 最后,应该看到,行为主义之所以产生,是和美国注重实用传统及现代西方哲学 的影响密切相联的。20 世纪初叶,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方法论就启发过许多政 治学家。 在现代哲学中值得特别提出的有逻辑实证主义。 其代表维也纳学派主张: 一切理论都要有经验上的根据, 由直接或间接的验证预以证实或推翻;理论必须出于彻底的科学态度,并且有赖 于多学科的合作;哲学的任务是以语言分析为主要方法,达到对知识和科学的解 析等。在传统和思潮的推动下,美国政治学界逐渐形成一股占主流位置的观点: 科学的实质在于收集客观资料,收集政治生活的无情事实。这一观点直接针对 19C 以往的推理方法,就是说学术界认识到,要解决迫切的社会问题,光靠对法 律权利与义务作历史的、逻辑的分析是不行的,社会知识的可靠性在于事实。这 样,重事实而不重目标。重现状研究而不重方向研究,成了普遍倾向。美国政治 学会 1903 年成立,早期的几位会长都是主张政治学科学化的学者。20C20 年代 初,美国几次全国政治学会议的基本思想就是强调利用新技术收集新情况、新资 料,而不注重理论的作用。学术界认为,事实会自己说话。 政治行为主义的形成,包含几代学者的持续努力。在美国,对传统的制度研究加 以批评的学者,首推以研究方法论著称的社会科学家阿瑟·F·本特利。他早在《政 府过程》(1908)中就抨击当时的政治学是一门僵死的学问,只对政府脯机构 的最表面特征作形式上的研究。他主张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造,才能使政治学变为 名符其实的科学。英国学者 G·华莱土在 1908 年出版的《政治中的人性》中,也 把政治动机看作理解政治生活具有决定意义的新领域, 主张采用心理学与自然科 学的方法研究政治。J·布鲁斯说过:“所需要的只是:事实、事实、事实。”这句 话典型地代表了那个时代政治学者最重视的东西。 布鲁斯还赞扬科学及其严谨性, 这反映了当时美国知识界反对墨守传统的共同态度。 继本特利之后,对推动政治行为主义形成起作用最大的,是查尔斯·E·梅里安和 他带动下的“芝加哥学派”。梅里安在 1921 年发表论文《政治学研究之现状》, 正式提出广泛应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地理、人种学、生物学、统计学的技术 和成果改造政治学研究状况。 美国学者一般都把这一年看作科学化运动开始的时 间标志。1925 年梅里安出版《政治学的新方面》可以看作是对学院式政治学的 批评和发展政治行为研究的日程表。梅里安首先提出“新政治科学”这个名词。他 主张,政治学必须应用科学方法研究政治过程,把政治行为作为调查研究的基本 对象之一,重视在政治分析中理论与经验研究必然形成的互相依存的关系。梅里 安在 20 年代担任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以后一、二十年当中,该系培养 了一批研究生,他们成了后来闻名全美的政治学家,其中成就最突出的就有早期 的 H·F 戈斯耐尔、H·D·拉斯韦尔和 30 年代以来的第二代传人凯伊、特鲁曼、西 蒙、阿尔蒙德等。伊斯顿在 40 年代后期起到该系执教。本特利和亨廷顿也曾就 学于这所著名学府。人才汇聚,使这里俨然成为美国政治行为主义研究的中心。 在这种科学化思维万式指导下,谈学派的学者们都是面向实地工作,用以弥补以 往研究资料的匮乏,并积极借用其它社会科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及手段,正式把行 为主义引进政治研究,带动了行为行为主义革命的兴起。
指导人们进行政治研究的总体性原则和观念,或称世界观,是最高层次的方法。在方法论上,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差别与对立。不同的阶级立场和意识形态,影响人们对方法论的选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它要求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其基本点是: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任何政治问题都必须把它们放在一定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进行考察。②从具体到一般。研究政治现象必须从具体问题入手,从中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而不能用主观预定的模式去规定具体现象。③理论联系实际。政治学研究要紧密联系实际情况,用政治理论指导政治实践,同时使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④阶级分析。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复杂的政治现象,以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⑤经济分析。政治归根结柢是经济的反映,是为经济服务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政治生活,这是分析和理解政治现象的基本观点。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外,历史上曾出现过4种主要的方法论:①伦理学世界观。它从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来研究和解释政治现象。这种方法论在西方和东方古代时期起基本主导作用。古代的政治学者相信道德目的是“公民营”共同生活的根本欲望,国家的建立是为了实现正义,伦理的目标和原则渗透政治,各种体制、组织设置和权力的行使均以实现某种道德价值为目的。人们的道德观念制约着社会生活。②神学世界观。它相信上帝创世、上帝安排俗间秩序、人法上帝,一切人间的政治现象均应从与上帝的关系中得到解释,人间的一切政治生活都是神的意志决定的。这一方法论基本贯穿于中世纪。中世纪的各派政治思想家,虽在观念上有分歧,但在方法论上是基本一致的,都从神学角度论证自己的政治理论。③法学世界观。它认为一切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都是以权利为根据由国家创造的。这一方法论盛行于欧洲文艺复兴以后,是资产阶级的经典世界观。法学世界观突出国家和权力的作用,从敬神轻人转为尊人重世,注重人的权利、自由、欢乐和幸福。它注重从人的权利出发来论证政治制度,从政治制度来论证政治生活,把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看成是决定性的。这一概念框架,后来虽有很大变化,但其基本精神迄今仍是西方政治研究的主导方面。④社会学世界观。它认为政治生活的发展与全社会的各种运动和诸多关系相关,因此不能仅从政治制度出发来解释政治现象。社会学世界观提倡实证性和批判性的观念,主张从社会改造出发设计理想的政治。这一方法论于19世纪上半期开始盛行。以上 4种世界观都在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但在同一个时期除了有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方法论外,同时还存在着其他占次要地位的世界观。19世纪末以后,又有新的方法论陆续产生,如心理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等,但均未获得前几种方法论那样压倒性的地位。学科性方法 采用其他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学科性方法在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日益交汇的趋势下发展较快,出现了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政治人类学、政治地理学、生物政治学、生态政治学、政治伦理学等。它们分别借用一定学科的方法和研究成果,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如生物政治学注意研究生物因素对政治行为的影响,从人类生命科学的角度解释政治结果和政治过程,注重应用生理学、心理生理学和心理药理学等原理。生态政治学则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生态环境对政治系统会产生生态学意义上的影响等。分析性方法 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结构分析政治现象,设计一定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把研究对象的各项变量纳入一定的理论框架之中。分析性的方法种类繁多,如行为研究法、政治系统分析、学习理论、社会化理论、精英理论、认识差异理论、个性理论、心理研究法、团体理论、体制理论、组织理论、政策分析、契约理论、理性理论、博弈论、角色理论、结构功能理论、政治沟通理论、交换理论等。这些方法均有自己特定的应用规则和程序,并有自己特定的概念框架。它们注重从自己确定的原则出发分析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并把政治现象纳入自己的分析模式中加以考察。这些方法并不是关于某个特定对象的理论,而是从各自的角度来透视和解释政治现象。工具性方法 用严格的规则实施搜集、处理和分析有关政治现象的数据和资料的技术和手段。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使政治学研究建立在定量分析、精确计算的基础上。工具性方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行为主义政治学占主导地位后迅速发展起来,适应当代政治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转变。工具性方法主要来自统计学、数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工具性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模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形式理论、预测分析、内容分析、因素分析、目的-手段分析等。这一类方法的发展,丰富了政治学研究搜集和分析材料的手段。当代政治学的发展与工具性方法的发展密切相关。
社会学论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阐释社会学的范畴、基本理论体系,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分析社会关系的各个层面、各种表征及其发展的规律。同时它也是研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合理规划的主要手段,为社会决策、社会规划和社会管理提供科学的基础和依据。首先,得大量的下最新的文章看,差不多了,筛选比较感兴趣的热门关键词,然后再挑看得懂的,进行对比阅读和批评阅读,进而确定题目。随后,博采众长,集成创新,组合顺通,一句话,搞的一眼就比人家有点新东西出来。然后就是,论证充分性问题,要多用数据说话,多用理论分析案例,宏观逻辑要问题导向。再后,是重复率问题,要注意改重技术的利用,注意三大核心技巧,切且前后顺序,即颠倒顺序,缩减/扩充/同意替换。最后,查重排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包括: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本质。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根本上来修改整个政治经济学。
二、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研究政治经济学,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抽象法。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它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进行的。
三、科学思维逻辑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科学思维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历史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规律。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内容:
一、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二、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
三、形成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价值的源泉;
四、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即死劳动,只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其统一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例如《资本论》,第一卷采用了“历史发生学的研究方法”;第二卷采用了“系统发生学的研究方法”;第三卷采用了“现象发生学的研究方法”;第四卷采用了“认识发生学的研究方法”。
首先是母子生长路径的确立,其次是复杂性的系统关系,再次是现象生活,再次是语言生产。这个批判的历史实践过程。所以是“历史实践的批判方法”。
参考文献:
2.《〈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逻辑解析——文本问题、“科学抽象法”的反思及其他
《当代经济研究》, 2015年7期
3.《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方法,以及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研究与叙述的方法。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本质。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根本上来修改整个政治经济学。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研究社会经济,就要研究、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所包含的矛盾,揭示矛盾双方所处的状态,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状况和动力及其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才能掌握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变化。运用量变质变规律来研究社会经济,则要分析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局部的量变积累到何种程度,才能达到以及如何达到质的变化,并对经济过程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根本影响。运用量变质变规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就能更好地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来研究社会经济,是要揭示出社会经济的发展绝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上,而是经历着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社会经济过程的变化,经过否定之否定,螺旋式向前发展,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实际上是发展到包含着新的内容的更高阶段。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就是要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变革,看作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过程。对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变革的评价,不能从道义的原则出发,而要遵循生产力标准。判断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是先进还是落后,评价一种社会变革的是非得失,主要标准是看它究竟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不利于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二、科学抽象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它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进行的。运用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要求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必须充分占有材料,详细分析具体对象,暂时舍去与本质规定无关的方面,撇开表面现象,揭示出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使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并形成一系列的范畴和概念,然后进一步运用范畴和概念去说明经济现象,使人们对现象的认识更为科学。三、逻辑与历史结合的方法。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历史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规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某些方面要坚持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运用历史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必须排除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偶然现象和因素,以及各种曲折过程,从复杂的、曲折的历史过程中,揭示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以上回答来自资料:百度词条——政治经济学方法论
总之,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不可避免地面临任务:承担创造性理解马克思的作品,促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这个历史任务所以要求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科学内涵,更为重要的是,也需要明确其“保卫的工作内涵”——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在继承和创新意义上的具体发展道路和实现方法手段的选择以及寻求中国经济学原创的理论和思想。历史既然已经将其过程“总体”呈现了出来,那么,我们应当更多地使用历史性质的方法来剖析历史过程。
参考文献:
《导言》的革命:事的科学和研究对象的确立——兼析"科学抽象法"的反思问题,《江汉论坛 》2015年9期
2.《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逻辑解析——文本问题、“科学抽象法”的反思及其他,《当代经济研究》, 2015年7期
3.《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研究方法,根据你的研究方式来决定,看是你喜欢的是哪科?
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历史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结构-功能研究法。
权力研究途径是一种最古老最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比如哈罗德拉斯韦尔,马克思韦伯,马基雅维利等。制度研究是一种新近的研究方法,典型代表是道格拉斯诺斯,政策研究也是新出现的,政治功能研究途径完整的表述应该是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 扩展资料 政治学研究方法有性质和层次上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方法论、学科性方法、分析性方法、工具性方法几个层次。各层次的研究方法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方法论是高层次的方法,具有指导性。只有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其他各类方法才能得到正确运用和发挥最大的效用。
政治学研究方法从古至今不断发展、演化,基本存在两种取向:一种是思辨的方法,从对基本价值的思辨性分析中演绎出政治学说,并以此解释政治现象;另一种是经验的方法,从大量实际材料的经验分析中归纳出政治学说,并以此解释政治现象。政治学研究方法有性质和层次上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方法论、学科性方法、分析性方法、工具性方法几个层次。方法论是高层次的方法,具有指导性。只有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其他各类方法才能得到正确运用和发挥最大的效用。学科性方法和分析性方法是程序性的方法,为政治学研究提供适当的角度。工具性方法基本上是技术方法,是用以获取、分析和处理资料的方法。——————————————————————————————————————参考资料:(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它要求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其基本点是: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任何政治问题都必须把它们放在一定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进行考察。②从具体到一般。研究政治现象必须从具体问题入手,从中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而不能用主观预定的模式去规定具体现象。③理论联系实际。政治学研究要紧密联系实际情况,用政治理论指导政治实践,同时使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④阶级分析。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复杂的政治现象,以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⑤经济分析。政治归根结柢是经济的反映,是为经济服务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政治生活,这是分析和理解政治现象的基本观点。 (2)学科性方法。采用其他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学科性方法在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日益交汇的趋势下发展较快,出现了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政治人类学、政治地理学、生物政治学、生态政治学、政治伦理学等。它们分别借用一定学科的方法和研究成果,分析社会政治现象。(3)分析性方法。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结构分析政治现象,设计一定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把研究对象的各项变量纳入一定的理论框架之中。分析性的方法种类繁多,如行为研究法、政治系统分析、学习理论、社会化理论、精英理论、认识差异理论、个性理论、心理研究法、团体理论、体制理论、组织理论、政策分析、契约理论博弈论、结构功能理论、政治沟通理论等。这些方法均有自己特定的应用规则和程序,并有自己特定的概念框架。它们注重从自己确定的原则出发分析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并把政治现象纳入自己的分析模式中加以考察。 (4)工具性方法。用严格规则实施搜集、处理、分析有关政治现象的数据和资料的技术及手段。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使政治学研究建立在定量分析、精确计算的基础上。工具性方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行为主义政治学占主导地位后迅速发展起来,适应当代政治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转变。工具性方法主要来自统计学、数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工具性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模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形式理论、预测分析、内容分析、因素分析、目的-手段分析等。
研究的内容当然是公共政策问题研究方法较多:一种是被称为B途径,就是用工商管理的一些方法进行,比如目标管理、战略管理等分析框架,其中战略管理是前沿另一种方法是P途径,即公共政策的研究方法,比较用的多的方法论是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 具体的方法有定性的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想具体了解的话 你可以参阅 中国人大版陈振民编的《公共管理学》 武大黎民编的《公共管理》具体的决策理论方法可以看武大编的《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
论文的研究方法如下:
1、调查法:调查法是最基本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资料收集、访谈等形式,对得到的大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
2、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目的需求,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发展历史,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的一种方法,是快速了解进展最为有效方法,也用来指导研究选题,挖掘坦山前沿热点等。
3、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设计实验证实确定条件因素与此改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阐明自变量与某一因变量的本质关系。
4、定量分析法:以实际数据“量”化研究解析某一现象规律等差异,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精确化,利于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并理清关系,结合数理模型可以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5、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分析。具体运用到归纳和让扒中演绎、分析综合以及抽象概括等具体研究方法,进一步进行思维加工,以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终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纷繁复杂表象下的内在规律。
6、经验总结法:对过往大量实践活动进行归纳与分析,提升为一般性、系统性的经验理论方法。再经过不断的修正完善,指导自己和他人研究开展,经验水平与主体认知层次能力高低有很大关系。
论文研究的意义:
1、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前人有研究过,或者阐述过但阐述论证的不全面和有不足的地方,作者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