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问这个问题,一般都是送分题的,你可以谈谈你为啥选这个题的初衷,也可以结合你论文的内容说说,还有就是结合当下热点说说你选题的原因,这问题只要不是什么都不说,老师都会给分的。
浙江林学院的吧,鄢圣英老师说
导师如果提问要选这个题目原因,自己回答要体现从哪些方面研究的,创新点在哪里,有什么地方跟别人的不一样,以及体现的意义。回答内容应包括框架结构的安排,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看数据来源,如果有做调研,一定告诉大家。论文将是自己做出的研究结论。简单说说即可,1-2分钟足够,切忌不要对着开题报告。从头念到尾。因为只是开题,老师更多是就选题和内容提出建议,当然还会看开题报告整体认真,规范,有没错子漏字等低级错误。老师的建议认真听取即可,可以补充解释,但无需争辩。注意学生在自述结束后,应认真听取开题答辩评委的意见,答辩通过的同学需认真按计划完成各阶段工作。答辩未通过的同学,会后请尽快与各自的指导老师协商,然后在答辩结束前完成修改后的开题报告;答辩结束后,答辩评委老师评出成绩,答辩秘书填好开题答辩记录。答辩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未通过开题答辩者,不得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未通过开题答辩,擅自进行毕业设计者,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视为无效。
这个为什么选择这个论文题目?那你一定是有自己的道理呀。那您就把这个论文的意义说出来就可以的。如果你是环保方面的,那你就把环保的意义说出来就可。
论文开题论文开题答辩,老师问为什么选择这个论文题目?我觉得,你应该回答性教育,现在是比较时尚的话题,也是敏感的话题,所以应该解决这个问题
论文答辩稿示范如下: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XXX,是XX级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网络时代个人数据与隐私保护的调查分析》。
论文是在XX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在计算机网路日益渗透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今天,人们自身的数据隐私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已然成为了各方越来越关注的重点问题,对个人数据隐私的有效保护也是现今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结合当今社会在网络平台个人数据信息以及隐私保护的实际现状,剖析个人数据信息和隐私泄露的原因和途径,从个人数据信息及隐私保护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可以在网络平台当中进行交流学习、娱乐和购物,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
但是,互联网的这种便利使人们处于一个自由开放和透明的空间当中,使人们的个人隐私遭到了一定的威胁,甚至对人们人身财产安全产生巨大的危害,对个人数据隐私的有效保护也是现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不仅能够梳理国内外在个人数据与隐私方面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还能够结合本文的相关研究健全和完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体系,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经验支持。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主要内容。
通过明确在网络时代下对于个人数据及隐私的定义,研究当前社会网络环境下个人数据及隐私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和研究在当前网络时代中,如何提高人们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的意识,合理解决网络中个人数据及隐私的泄露问题,以及如何保护个人数据及隐私的方法。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由于本人在个人数据与隐私保护方面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对全文的把握和掌控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个人数据与隐私的保护分析也缺乏全面性,不能很好的实现个人数据与隐私保护的完善分析。
另一方面,本文地从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和分析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实际的问卷分析可能会存在一些漏洞。而且,本文在对网络是到新的发展环境方面的把握也略显不足。
谢谢!
老师问这个问题,一般都是送分题的,你可以谈谈你为啥选这个题的初衷,也可以结合你论文的内容说说,还有就是结合当下热点说说你选题的原因,这问题只要不是什么都不说,老师都会给分的。
这个为什么选择这个论文题目?那你一定是有自己的道理呀。那您就把这个论文的意义说出来就可以的。如果你是环保方面的,那你就把环保的意义说出来就可。
这不是有点为难人吗?、、
你们这个辩论赛题目很有意思首先,从小抓起是一个很口语的说法,“小”是多小?抓起也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灌输一定的性知识是否就“抓起”了?还是系统全面的进行性教育才是“抓起”。在这么多模糊口语的辩题里,不应该方很劣势。这里在一辩立论时应该明确几点,“小”是多小,“抓起性教育”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两点必须明确。打的时候可以立足于目前的中国国情,在性教育普遍缺失并且教育方式和内容都不够专业的情况下,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也千差万别,照搬其他国家的性教育模式和内容是不科学的。在整体性教育缺乏的现实下,原来没有的性教育,开展的年龄应在定在一个比较高的阶段,比如大学生性教育,做好了大龄阶段后,慢慢向低龄阶段渗透,最终我们要达到从小就对孩子进行科学系统的性教育的目的,但是当前,不能从小抓起。因为我们整体都是缺失的,盲目的从小抓起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涉及到不同年龄的认知水平,心理水平,是一个很复杂也很精密的工作,而孩童阶段对于性知识的灌输,可能对于个人的影响最大。从大龄到低龄慢慢渗透,才是最科学的方法。(这里可依举很多幼儿园或者小学尝试性教育的失败或者不科学的案例)主要思路是,打针可以治病,但是有些针一定要做皮试,等过敏结果后在打针。性教育也是一样,如果整体教育冒然“从小抓起”是不科学,不安全的。应该从高年龄教育向低年龄教育缓慢过度。这是我的思路,不反对从小性教育,但是要在性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再开始,而现在我们性教育不够系统专业甚至有缺失。所以应该从“大”抓起,先将大学,中学,性教育做好之后,再慢慢往低龄扩展。希望这个思路可以打开你们辩论的视野。
这个为什么选择这个论文题目?那你一定是有自己的道理呀。那您就把这个论文的意义说出来就可以的。如果你是环保方面的,那你就把环保的意义说出来就可。
中学应开设性教育课程自从背上了书包进了学堂,不知什么原因一切都变了!男女之间突然修筑起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长城,以前亲密无间的小朋友完全变得生疏起来,好像从来就不认识,形同路人!课桌中间也不知什么时候划出了一条鸿沟!男孩和女孩之间从此不再说话,如果男孩和女孩说话或是女孩同男孩说话,都会遭到周围同学们的哄笑!到底为什么,到现在我也不清楚,也许这是小孩之间的事情,大人无话理解,或者是社会的落后,思想的保守!现在回忆起来仍然想问个为什么,为什么上学前,男孩和女孩之间无拘无束?为什么一上学,男孩和女孩之间就有无形的隔阂?原因到底是什么?是社会、家庭、还是教育?也许都有!上了中学后,男女同学之间也不再同桌了,如果男女同桌,双方心里就会感到不好意思。但随着身体的微妙变化,心里也慢慢地有了某种奇妙的感觉!男女双方有了好感,想靠近,特别是班上有漂亮的女孩或阳光的男孩,就会不时地偷偷地多看几眼,如果被别人发现就会脸红心跳,感觉到极尴尬难看,但心里却感觉好爽,会心里乐,有种满足感,如果能和心仪的女孩或男孩说上话,哪怕是一句很短的话,即便是一个字,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能乐上好几天!清楚地记得当时中学里还有生理课,也有专门的老师教,可每到学习生殖章节时,老师就会常常让学生上自习,即使有个别老师会简单的提一下,学生们都会把头埋进怀里,不敢看老师,也不敢看周围的同学,不是害怕,而是想看,又羞于看,其实心里好想看着老师,虽然当时没看老师,但耳朵却都是竖得直直的,在全神贯注地听!含蓄有时叫人难忘!在中学时,男女之间如果真的有好感,想交往,谈恋爱,也不会公开,都是地下工作者。更多的是所谓的“暗恋”,喜欢谁,就会经常说她或他的“坏话”,其实是发泄自己的情感,那种感觉真的好美!后来我大学毕业也成了一名教师,看到我的学生之间如此亲密,男女同学完全融在了一起,有说有笑,就会想起自己上学时代苍白,真是无限感慨!现在遗憾的是中学不再开设生理卫生课了,也没专业教师来教了。虽然少男少女们之间很开放、乐观,可以起吃饭、散步、看电影,但随着他们心理的变化,以及从杂志、网络上对性的了解和渴望,他们难免会有尝试的冲动!如何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既不荒废学业有学成,又不受到伤害,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已成为我国教育必须解决的课题!现在的教育早已不仅仅是文化教育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人格、心理健康的教育!我们先了解下一下外国在这方面的教育,特别是性心理方面的教育。马来西亚 4岁小孩也要学性知识一份由妇女、家庭与社会发展部、教育部、非政府组织以及教育家等联手拟定,名为全国性教育的建议书提交给了内阁,并获得通过,性教育可在两年内成为学校的科目之一,让小至4岁的孩童也学习性知识。学生将可在性教育科目中,学习到人文发展、两性关系、婚姻与家庭、沟通技巧,以及安全的性行为。一位马来西亚的华人这样讲述:“在马来西亚,父母会主动谈到一些性知识。据我所知,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热线帮助、辅导中心和收留中心。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教科书里就有不少性知识的传授,包括避孕受孕等。小学生因为怕他们不懂,所以用一些有图画的小本子,宣传如何保护自己身体之类的知识。”日本 从小学一直教到高中日本文部科学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课教科书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和性器官的图。小学里1年中有1-2个小时的特别讲座,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的原理等等。初中1年当中也有1-2小时的特别讲座,在体育保健课里面也讲到,学校呼吁不要进行危险的性行为,还学到避孕和性病知识。高中时是在体育保健课和家庭生活课里有性教育的课程,关于避孕、性病,还讨论伦理道德方面和流产。在初、高中,日本每所学校里都有专门由专家学者成立的“协助者协会”,负责向学生提供各种性咨询、性教育,并编写性教育指导手册。日本学生的性知识主要从学校那儿获得,尽管家长也会主动和孩子讲一些相关知识。新加坡 推出多媒体"成长岁月"新加坡计划生育协会为年轻人制定了一系列性教育方案,其重心放在严格控制性行为、性年龄。新加坡政府十分注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对性犯罪的量刑十分严格。到1999年,就已经有9000名公民接受了性教育课程,产生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一个系统的性教育方案,并为中学低年级学生设计了一套多媒体性教育教材《成长岁月系列》。另有三个《成长岁月系列》教材将在未来两年内相继推出,它们适用于小学高年级、中学高年级和中学以上的学生。荷兰 孩子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荷兰人开放的性态度给全世界留下过深刻印象。然而,荷兰性开放并非像外界担心的那样青少年性泛滥。相反,荷兰拥有欧洲国家最低的青少年怀孕比率。孩子6岁进小学时就已开始接受性教育,与学其他课程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孩子们还可以自己做研究报告,甚至会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在欧洲国家中,荷兰拥有欧洲国家最低的青少年怀孕比率。教育专家们认为,对青少年甚至儿童开展早期性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至于让一时的性冲动或因为对性的某种无知而做下令自己后悔终生的憾事。美国 1/3学校进行禁欲教育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个人卫生、性道德等知识。初中阶段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性约束等知识。进入高中时期讲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病、卖淫现象、性变态等知识,并向学生发避孕套。凡综合性大学都有社会学系,凡有社会学系的都开设有关“性教育”的课。最近10年里,有1/3的学校增加了禁欲的教育,提倡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并会告诉学生实行安全性行为的做法。有一些学校会提供在何处可获得控制生育器具(45%)或如何使用避孕套(39%)的资讯。在美国某地铁车厢里曾有一则广告,提醒中学生使用避孕套。画面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题词很醒目:“Ifyoudo,doitright。”(如果你要做,就要做得正确)尽管少女早孕在美国现象很普遍,但较过去,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后,早孕人数已急剧减少。现在已在全美14个城市32所公立学校中建立性咨询室。在咨询室里,主持回答咨询的也是孩子。其内容对教师和父母都保密。不管怎样,美国绝不让青少年处于一种无师自通的局面,以致“性无知”、“性放纵”。瑞典 “共同生活事业”涵盖广泛瑞典的性教育亦称“避孕教育”,成为世界性教育的典范。瑞典的青春期性教育已有很长的历史,其早期学校性教育是国际公认的青春期教育成功模式之一。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教育,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瑞典自1933年开展性教育以来,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性病的患病率极低;20岁以下女孩子怀孕生育的情况几乎没有;HIV阳性率至今全国仅5132例;出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堕胎率超低;性病和性犯罪比例也在不断下降。最近,在瑞典已不再使用性教育一词,而使用“共同生活事业”一词代替,提出了更广泛的涵义。即不仅致力于男女之间和谐的共同生活,还包括了男性之间、女性之间的共同相处,性关系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芬兰 每天讲故事上世纪70年代开始,性教育就进入了芬兰中小学的教学大纲,连幼儿园也有正面的性教育图书,一面加强性道德教育,一面从性保健出发进行性知识教育。芬兰有本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30多年过去了,芬兰的性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芬兰被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树为典范。英国 同伴教育英国的青少年未婚先孕的比例提高后,在专家的建议下,英国政府通过的法律规定,必须对五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英国所有公立中小学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来进行性教育,按不同年龄层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教授。目前,在英美等国家较为流行“同伴教育”,即利用朋辈间的影响力,通过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和自助群体,抵御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日本初中的性教育 日本的教育部门知道对初中学生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中学时代是人生健康成长最重要、身体变化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并且是最不容易教育的年龄阶段。抓好初中学生的性教育,对孩子一生有重大的影响。到了初中三年级,上学、放学及休息时间,出双入对的男女学生决不罕见。如果男孩子不向某女学生打招呼,那么受到冷遇的女学生就会着急。这是从初中三年级就开始出现的倾向。每到傍晚,在放学后的教室、校园的角落等地,他们会把手搭在对方的肩上,目不转睛地互相凝视。男孩子有时还会把手放在女孩子的大腿上。即使看见老师的身影,也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决不回避。其他的同年级学生也不会对此产生反感。有的学生竟然毫无顾及地说:“又没进行性交,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就是日本目前的现状。不过,日本的中学生在男女交际的礼节和方法上都注意遵守规则。例如,上课不要迟到,铃声一响,就要坐到座位上去;两个人在房间里的时候,男生要主动把门打开。如果在黑暗处,男生一定要拉着女生的手而不能自顾走开;对于女孩子来说,即使愿意和男孩子呆在一起,也不能呆得太晚,分手时要当机立断。如果中学生怀孕,那么将来无论如何都很麻烦。因此,不管男女都要充分理解自己和对方欲求的不同,知道男性随着环境的不同,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女孩子要努力不使这种环境产生。中学生之间的男女交际,近几年有了急剧的发展。一所中学的初三年级,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交异性朋友。拉手迭肩,眉目传情、兴高采烈的样子随处可见。但是,交往的内容,依然是以“帮帮我”的意识为基础的居多。可以看出,目前中学生的异性观,传统色彩仍然很浓。也可以说,需要大人指导的事情依然很多。在日本,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谈到男女生理问题时,这样讲解道:“生理问题不只是女孩子有,男孩子一天也能制造出七八千精子来,自然地积存,而产生想处理的冲动。不要以为手淫是害羞和讨厌的事情。”现在常常会遇到学生在性方面发生事故,有些男生玩弄女性。这种时候,通过性教育进行理论武装,开启对方的心扉,就会起很大的作用。并且,现在流行欺负弱者,性教育对于她们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欺负弱者是由于缺乏对别人的同情心所造成的。所以,通过性教育就会使男女在理解上产生同情心。有的女学生一时交不上男朋友而感到苦恼。校医就会劝导说:“即使你交不上男朋友,也完全不是什么变态。人生还长着呢,为什么非得现在交上男朋友不可呢?现在所做的就是交往,以后能否长久还说不定呢。”要学生了解男女性欲的实质、性冲动的差距、人流的害处、避孕等方面的知识。在现有的情况下,有认为月经是疾病的女孩子,也有过长时间听深夜广播而引起头痛的男孩子。每个学生的内心都很孤独。由于不能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烦恼,就陷入寂寞和失落感而追求异性。他们交往中的做法就如实地反映了这些现象。这就是正处于烦恼之中的中学生的深层心理。认真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和心态,搞好中学阶段的性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已在日本的教育部门达成共识。接下来我们再分析一下现代中学生出现性危害的原因是什么 。1.忧郁。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2.陕隘。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3.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4.惊恐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5.残暴。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6.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7.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那么我如何才能正确引导他们呢?第一. 编制全国性的中学生性教育制导教材。教材的编制不仅要从性道德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针对对青少年特征编制生理知识教育、性卫生教育、性健康教育、避孕、性病防范等方便的教材内容,以保证中学生在发生性行为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第二. 各地教育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针对家长的性教育培训。性教育关系到一些隐私话题,未必适合在集体环境下统一讲解,而父母则可以在获取一些教育技术之后改变传统观念,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性教育。这就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设计针对父母的性教育课堂(可以通过学习班、电视节目、广播)等形式给那些有需要的父母讲解性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教育技术。第三. 遏止不健康的、成人化的信息进入学校。对于学校附近的色情书刊、网络上的色情信息、电视节目中不适合青少年的情节等,国家教育部门和文化管理部门应该进行严厉打击。目的就在于净化青少年一代的成长环境,保证中学生们可以从正常渠道获取性知识。第四. 要求各中学设立专门的性教育课程、配备专门的教学老师。虽然性教育被提了许多年,但是当前许多学校依然对性教育课程采取了忽视甚至是无作为的态度。因此,各地教育部门必须要求各中学设置专门的性教育课程、配备经过培训的能顺利进行教学的教师,保证学校性教育落到实处。对于学生关心的敏感话题,一定要做到讲实、讲透,避免半生不熟的性教育反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五. 对于中学生中已经发生的因性行为而受到伤害的学生一定要给予帮助。中学生的性行为过错一般都是在无知或者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发生的,一旦造成伤害,学生心中的恐惧、惶恐、犯罪感、羞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各中学对那些已经产生了过错的学生一定要进行心理上的帮助。总之,我国的性意识开放已经在中学生群体中蔓延开来,而且已经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国家教育部门应该从现实出发,积极应对出现的新情况,从社会、家庭、学校、国家一盘棋的角度出发,着力解决好中学生的性教育问题。否则,性意识的开放和性知识的缺乏结合在一起,必然给青少年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也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我国加强中学性教育已迫不及待!
早恋,青春的舞曲喜欢是一种很美很单纯的付出,被喜欢也是一种珍贵而难得的幸福。——题记关于我们青春的话题,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我们自己,谈论与关注得最多的莫过于早恋。老师和家长一直认为早恋的孩子就是在学坏,在叛逆,在粉碎他们对他的期待与给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变好,所以他们要禁止孩子早恋,视早恋为禁果,孩子偷吃了禁果比夏娃偷吃了仙果的后果更严重。老师、家长和孩子就好像站在一个天平上,两者都站在极端,两者的立场都如此坚定,所以天平总是平衡,但没有人去注意连接天平左盘和右盘的横梁上的裂缝。早恋,对于正处于青春期我们来说,合情但不合理。每个人都想去尝试一下这苦涩但诱人的果实,可没有人想过尝试的后果;大人们正因为经历过,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才禁止我们去尝试,但他们算漏了一步——正是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所以我们不懂,正是因为我们不懂,所以我们才渴望去尝试。我觉得,成绩与早恋的关系不大,恋爱是一种轻泉般清醇柔滑的感觉,令人捉摸不透,令人神往,令人产生动力,令人充满热情,令人魅力四射。正是有了心灵的寄托,所以要表现自我。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花季雨季》里陈明的一句话,他说:“我相信,当我事业成功时,幸福也会悄悄降临。”早恋,就好像青春的舞曲,我们欢快地笑着,跳着,充满了我们青春的朝气与蓬勃;而大人的恋爱就好像华尔兹,成熟稳重而不失柔韧之感,恰到好处,跳华尔兹时要特别注意节奏,也正因为有了节奏感,所以扭动的腰肢更迷人。
青春期 教育 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健康、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保护环境、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伤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有:
不接受教导 情绪上的敌对意识,行为易产生偏激,往往与老师家长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身所谓的“独立意识”以及“自理能力”。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情感冷漠 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感、孤僻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形式。
易走极端 他们感觉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渴望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乃至轻生念头,不计后果来彻底的“放松自己”。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往往难以挽回。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变化。自尊心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当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时,他们就会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家长老师阻碍了他们的自由,轻视自己,从而产生了反抗心理。于是,他们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要求一定程度上与成人平等,并且竭力使成人承认这一点。
其次,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青少年在谋求获得独立的过程中,当成人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并把他们当作“小孩”而加以监护、指导,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议。随着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喜欢自作主张,“谋求独立”意识成为重要的心理倾向,
家庭教育 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一半以上,父母 对子 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于严格,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常常摆出封建家长的威风,不给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更有甚者,采取“大棒政策”,当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就会使用暴力,体罚青少年。这种“大棒政策”,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行为偏激,有时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正。每个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看似正确的“偏见”,造成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产生憎恶情绪,上课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等。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使青少年产生逆反情绪,并且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其心理。对青少年来说,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他们在相互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是谋求在同龄人群体中使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个性的对立与社会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 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
教育者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即使一时犯了什么错,也不要横加指责。教育者应耐心地让孩子自己 总结 经验 教训,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和特点,调节好心理状态,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使青少年自察、自治,净化健康人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摘 要]青春期是一个人从 儿童 向成年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突变,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生理发育已渐渐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使得他们在青春期产生了不少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挖掘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状况,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对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实施矫治的有效 措施 ,以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 渠道 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性爱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 文化 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 人际交往 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 方法 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 教学方法 、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 篮球 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 安全教育 ,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4] 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5-86.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精神教育是一个明显的特点。从古到今,中国人就凭着自己的智慧去探求人生的道理,这也是宗教信仰在中国始终没有受到普遍重视的原因。我认为我们的老祖宗是了不起的,走的也不能说是错误的的道路。但与此同时,西方却走的是另一条道,他们以宗教信仰替代了人们的自主思考,同时得到了社会相对安定的环境,因而腾出了更多的精力到追求物质生活的方面,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步。而当他们富强之后,便以强盗式的手段对落后的国度进行了奴役性的掠夺,因而得到了一种超然的地位。 从另一方面来说。两种不同的精神途径,也造成了不同的人生观念。简而言之,西方人保留了更多的自我、大欲、竟争意识、自我表现精神。而中国人的精神,却已达到了人类文明的另一高度。无疑,西方人的精神更有助于物质生活的进步。而科技的发达,已足以让他们不必依靠过去的野蛮手段也可以得到相当理想的利益。当我们从被屈辱的历史中深深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不能不做出无奈的选择,如今的改革开放,即是源出于此。 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既不能放弃精神教育的传统,又不能像过去一样费过多的精力。因此,作出一些让步和科学的安排是必要的。比如说,在学生中间,我们应该以一些普及读物为主,以灌输必要的社会道德、正确的人生观、认识论以及尊纪守法为主。而教育学生的重点还应该在科学文化的学习上。对于有一定精神能力的劳动者,则着重于在生活中的自觉体会学习。而把继承、研究和发扬精神传统的任务放在少数的专家学者,以及退休人士的闲趣活动上。 中国人的精神觉悟水平够高的了,尤其是文化的传承,包含了很高的人类精神智慧,它体现在深植的文化根中,而自然地输送到每个中国人的心上,这一点是西方人所望尘莫及的。很可惜,不少人看不到这一点,包括一些专家学者,他们总在认定西方精神必然先进的出发点上看问题,以至在上个世纪的研讨中,一直兜兜转转,在什么主义、思潮、制度身上争了个没完。如果他们看不到最高的哲学就在人民身上,尤其是在中国人民的身上,目前争论的结果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让一个人走回头路是很难的,中国人迫于无奈而陪西方世界走上这一段路程更是痛苦的。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过,我相信中国人民的智慧,对前景并没有失去信心。目前的一切都将不是长久的,我们老祖宗的精神还会有发出灿烂光芒的一天!
1988年8月24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该《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性教育被正式纳入我国中学教育的内容。从此,我国青少年性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性教育政策保驾护航在这一阶段,我国政府各级行政和立法机构颁布了十几项法规或纲要性文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青少年性教育的实施,保障他们接受性教育的权利,并把青少年性教育纳入国家的政策法规指导下进行[12]。我国政府制定的各项青少年性教育政策、法规和条例等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得到政策和法律的支持,青少年的性健康权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13]。2.性教育专著和普及读物层出不穷这一阶段,大量有关性教育的学术专著和普及读物与广大读者见面,对提高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研究水平和普及性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专著和读物包括洪嘉禾的《性的教育》(1990)、商继宗的《重返伊甸园—中外性教育漫谈》(1993)、姚佩宽等的《当代青春期教育研究》(1994)、吕荣侃的《青春期教育概论》(1995)、姚佩宽的《中国青春期教育概论》(1996)、田书义等的《性教育学》(1998)、章涌等的《性知识探幽》(1999)、陈一筠等的《读懂孩子青春期》(2000)、赵建中的《高中性健康导向》(2002)、马晓年的《青春期性保健》(2003)、刘达临等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读本》(2004)、郭桂英的《帮孩子摆脱青春期烦恼的N个方法》(2005)、李膺的《青少年性教育》(2006)等。这里只列出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许多国外性教育的经典之作也被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广泛发行。3.性教育刊物诞生1988年,我国第一个有关性科学的杂志《性教育》在深圳诞生,作为内部刊物发行,但只出了三期就停刊了。1990年,由广东省计划生育性教育学会创办的性教育科普杂志《人之初》在广州创刊,该杂志在普及性教育,传播性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先驱性的工作。1992年,由中国性学会(筹)和北京医科大学共同创办了《中国性学》,作为内部刊物发行,后改为《中国性科学》正式发行。该杂志刊登了大量有关性教育的学术文章,为推动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全国许多学术期刊、高等院校的学报和综合类报刊杂志都登载过大量的性教育方面的理论文章、研究报告或性科普知识,为我国性教育的研究和普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4.性教育调查广泛开展这一时期,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开展了各种形式和规模的青少年性教育的调查。比较有代表性的调查有四个。1988年,姚佩宽主持了“青春期教育研究”,并在上海、山西、沈阳、广东和武汉等5个城市和地区的中学生、性失误青少年、中学教师、中学生家长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比较广泛,包括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以及家庭和学校的性教育状况,根据这一调查撰写的《青春期教育调查报告书》(1990)[14]全面论述了我国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性心理发展和性教育接受的情况,成为我国第一份具有代表意义的关于中学生性教育的学术报告,对我国公众首次了解青少年与性相关的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89年至1990年,由上海大学刘达临教授主持的“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包括中学生、大学生、城乡已婚者、性罪错人员等调查对象。其中,对青少年的调查包括性生理发育、性知识来源和性观念等。根据该调查撰写的《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1992中文版,1997英文版)[15][16]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为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991年和199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潘绥铭教授主持了对北京地区全体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随机抽样调查。1997年又对全国150余所大学抽样调查1921名大学生,了解他们的人际关系、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根据这些调查撰写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2000)[17]被称为我国性学界最严谨和权威的研究成果[18]。1999年,姚佩宽和杨雄等研究者对上海、北京、广州和武汉等4城市的300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历史比较法、因果分析法和结构——功能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比10年前(1988)对青少年的性调查,了解、对比和分析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性意识和性行为方面的变化,掌握青春期性教育的发展动态。根据该调查撰写的《青春与性:1989~1999中国城市青少年的性意识和性行为》(2002)[19]成为了解我国青少年性发展和性教育的重要学术报告。除上述重要调查外,还有许多学者对不同对象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性生理发育、性心理发展、性知识水平、性知识来源、性态度、性观念和性行为。这些调查,为我国开展青少年性教育奠定了重要研究基础[20]。5.性教育研究深入进行性教育研究从主题、内容和方法上都在逐渐深入地进行。在论述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方面,研究者指出,开展性教育不仅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需要。许多学者从性教育体系、原则、途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而具体的分析,对性教育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随着性教育研究的深入,一些对青少年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干预研究涌现出来,把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研究水平向前推进了一步[21]。6.性教育实践稳步推进在学校开展青少年性教育一直是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和教育界有识之士热心的工作。1988年6月,由国家教委和计生委联合主持在,上海召开了“中学青春期教育现场会”,与会者达成了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共识,并提出实施性教育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同年8月,国家教委和计生委联合发出《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提出青春期教育应该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等三方面,各地要开展试点,总结经验,逐渐推广。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各地纷纷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试点工作,对课时、教材、师资、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988年,上海把青春期性教育的试点工作扩大到了22个区县的近250所中学。同年,北京市教育局对全市城近郊区的中学提出要求,在初一年级开展10~12课时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形式可以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到1988年年底,全国已经有6000多所中学启动了青春期性教育的试点工作,开设了相关课程[22]。从文献的综述看[23] [24],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学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性教育,并取得了积极的教育效果,学生在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等方面获得了提高。参考文献:[1][18][22]李膺.青少年性教育[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8][9]刘文利.我国中学性教育的历史和发展[J].生物学通报,1991(5):30-32.[3]王雁,刘艳虹.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J].科学出版社,.[4][6][10]邓明昱.中国当代性学发展概论[Z].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成立大会暨性学高峰论坛发言,2008年1月,深圳.[5][13]朱广荣,季成叶,易伟,马丽.中国性教育政策回顾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5(3).[7]叶恭绍.周总理关心性教育[J].父母必读,1983(4).[11]吴阶平.开展青春期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3).[12][20][21][24]刘文利.1988~2007: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 2008(3):50-57.[14]姚佩宽.青春期教育调查报告书[M].学林出版社,1990.[15]刘达临等.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M].上海三联书店,1992.[16]Liu Dalin,et al.,Sexual Behavior in Modern China—Report on the Nationwide Survey of 20,000 Men and Women,New York,Continuum,1997.[17]潘绥铭等.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M].商务印书馆,2000.[19]杨雄等.青春与性:1989~1999中国城市青少年的性意识和性行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3]陈义平等.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进展:1995~2005[J].青年探索,2007(2):76-78.注:该文为基金项目——福特基金会资助“北京市打工子弟性健康教育”,项目编号1075-0553。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教师
中国人都是圣人君子嘛,怎么好随随便便张口说这方面的事呢?我告诉你,中国人都是偷偷摸摸地做这方面的事的,不可张扬噢。偷偷摸摸,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啊。
海蒂性学报告,分男人版和女人版,网上有PDF下
在支帐篷网中有不少青春期的文章介绍的很详细。和普通教科书上不同的是,介绍的都是最最实用的,很真实。相信大多教科书让人看了就想睡觉,真不如看点写的好的,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