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青年杂志时间

发布时间:

中国青年杂志时间

1923年10月20日,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上海南市一条小里弄的一幢老房子里,一本薄薄的小杂志在他们手里散发出油墨的清香。在这几个激动的年轻人中,就有在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恽代英,那一年他28岁,已是老资格的社会活动家。作为主编,恽代英手里拿着的是一本刚刚创刊的《中国青年》。这是直至今天已出版了一千多期的《中国青年》的源头。 《中国青年》一开始就有它的红色背景,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它的战斗色彩几乎是一种天然。它最强烈的鼓动是对祖国的拯救,因此它对自己使命的阐述格外明确而主动:“救中国是一般青年的使命。我们要为这些青年扫除一切陈腐邪恶的空气,指点他们最经济最有效力的途径。”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对另一位传奇英雄萧楚女的怀念中找到佐证。萧楚女与他的朋友恽代英曾一同在《中国青年》最初的日子里共同战斗,成为辉映在《中国青年》上的灿烂双星。他文如刀剑,为《中国青年》这本杂志留下了鲜明的印痕。“不要装聋,不要躲闪。”“硬刀硬枪,摆事实,讲道理,才是角色。”“进攻,进攻,不断进攻!”萧楚女的激烈壮怀,可以说正是《中国青年》的真实色彩。 《中国青年》创刊时期对革命的号召源自这些革命者的本能,《中国青年》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职业编辑,他们的身份其实都是职业的革命家,而且异常年轻。在《中国青年》早期的创办者中,林育南、邓中夏、李求实及张太雷,也都早已是“身经百战”的青年英杰,他们在进入《中国青年》之后,他们同样注定一般走上了一条牺牲之路。萧楚女在病中被敌人拖赴刑场时才34岁,林育南、李求实等二十几个青年一同在上海龙华被敌人集体屠杀。鲁迅在龙华惨案发生后,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看一看这些抛头洒血的青年志士,发刊于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是何等风骨,根本不需要更多的文字来说明。 《中国青年》发起于革命初期,随着革命浪潮的起伏时而公开发行,时而秘密传递。从1923年10月到1927年10月,四年中,《中国青年》共出刊170期。它以惊世骇俗好战斗的激情度过了四年的创业历程,真可谓极一时之盛。随着形势的日益严峻,《中国青年》终于沉寂。它起于黑暗,沉静于黑暗,但它在黑暗中留下了一道电光,这便是一颗终要燃烧起来的种子。

中国青年于1923年创刊于上海,是大革命时期最出色的报刊之一。恽代英任主编,是先驱以后的另一份团中央机关刊物。版式,32开本,周刊,设有社评,时事述评,寸铁,青年界消息,漫画插图等栏。内容,①是指导青年正确的工作学习生活,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②是评述时事政治,引导青年正确的看待国内外时事,提高觉悟。③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与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做斗争。关爱青年的工作学习生活,对时事进行评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青年十分重视编者和读者的关系,发行量大,在青年中广为流传。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先后任主编。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在上海淡水路66弄4号(原淡水路朱衣里252号)创刊。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林育南、任弼时、邓中夏、张太雷、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此杂志努力在政治上指导青年,号召知识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运动中去。就青年关心的学习、组织活动、婚姻恋爱、失学、失业等各种问题开展讨论,批评不健康的思想和风气,指导青年学习马列著作,努力培养青年的革命人生观。在编排上,努力适合青年的特点,文字明白流畅,笔锋尖锐犀利,配有漫画,该刊成为最受青年欢迎的刊物,在青年中广泛流传。《中国青年》在上海共出版113期,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就是在1926年3月的《中国青年》上发表的。后迁武汉。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后迁返上海。1927年11月至1932年,曾先后改用《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名称秘密出版。1939年4月,在延安出刊,1941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五期休刊。1948年12月,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持复刊,由石家庄出版,次年迁北京。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后,一直是团中央机关刊物。1966年8月停刊。1978年9月复刊。(人民网资料)

中国青年杂志发表时间

中国青年于1923年创刊于上海,是大革命时期最出色的报刊之一。恽代英任主编,是先驱以后的另一份团中央机关刊物。版式,32开本,周刊,设有社评,时事述评,寸铁,青年界消息,漫画插图等栏。内容,①是指导青年正确的工作学习生活,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②是评述时事政治,引导青年正确的看待国内外时事,提高觉悟。③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与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做斗争。关爱青年的工作学习生活,对时事进行评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青年十分重视编者和读者的关系,发行量大,在青年中广为流传。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先后任主编。

于【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担任主编。这是我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具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青年刊物。刊物为周刊。后迁武汉。 《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于20年代出版的机关刊物。周刊,1923年10月发刊于上海,后迁广州﹑汉口等地出版。《中国青年》是“五四”以后最早提倡“革命文学”的刊物。它的前身《先驱》,早在1922年2月就设置“革命文艺”栏。《中国青年》创刊后,陆续发表有关文学问题的文章近30篇,引导文艺青年关心社会现实,接近工农群众,投身革命斗争,培养革命感情,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反对个人享乐与颓废悲观的倾向。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在上海淡水路66弄4号(原淡水路朱衣里252号)创刊。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林育南、任弼时、邓中夏、张太雷、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此杂志努力在政治上指导青年,号召知识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运动中去。就青年关心的学习、组织活动、婚姻恋爱、失学、失业等各种问题开展讨论,批评不健康的思想和风气,指导青年学习马列著作,努力培养青年的革命人生观。在编排上,努力适合青年的特点,文字明白流畅,笔锋尖锐犀利,配有漫画,该刊成为最受青年欢迎的刊物,在青年中广泛流传。《中国青年》在上海共出版113期,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就是在1926年3月的《中国青年》上发表的。后迁武汉。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后迁返上海。1927年11月至1932年,曾先后改用《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名称秘密出版。1939年4月,在延安出刊,1941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五期休刊。1948年12月,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持复刊,由石家庄出版,次年迁北京。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后,一直是团中央机关刊物。1966年8月停刊。1978年9月复刊。(人民网资料)

1923年10月20日,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上海南市一条小里弄的一幢老房子里,一本薄薄的小杂志在他们手里散发出油墨的清香。在这几个激动的年轻人中,就有在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恽代英,那一年他28岁,已是老资格的社会活动家。作为主编,恽代英手里拿着的是一本刚刚创刊的《中国青年》。这是直至今天已出版了一千多期的《中国青年》的源头。 《中国青年》一开始就有它的红色背景,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它的战斗色彩几乎是一种天然。它最强烈的鼓动是对祖国的拯救,因此它对自己使命的阐述格外明确而主动:“救中国是一般青年的使命。我们要为这些青年扫除一切陈腐邪恶的空气,指点他们最经济最有效力的途径。”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对另一位传奇英雄萧楚女的怀念中找到佐证。萧楚女与他的朋友恽代英曾一同在《中国青年》最初的日子里共同战斗,成为辉映在《中国青年》上的灿烂双星。他文如刀剑,为《中国青年》这本杂志留下了鲜明的印痕。“不要装聋,不要躲闪。”“硬刀硬枪,摆事实,讲道理,才是角色。”“进攻,进攻,不断进攻!”萧楚女的激烈壮怀,可以说正是《中国青年》的真实色彩。 《中国青年》创刊时期对革命的号召源自这些革命者的本能,《中国青年》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职业编辑,他们的身份其实都是职业的革命家,而且异常年轻。在《中国青年》早期的创办者中,林育南、邓中夏、李求实及张太雷,也都早已是“身经百战”的青年英杰,他们在进入《中国青年》之后,他们同样注定一般走上了一条牺牲之路。萧楚女在病中被敌人拖赴刑场时才34岁,林育南、李求实等二十几个青年一同在上海龙华被敌人集体屠杀。鲁迅在龙华惨案发生后,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看一看这些抛头洒血的青年志士,发刊于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是何等风骨,根本不需要更多的文字来说明。 《中国青年》发起于革命初期,随着革命浪潮的起伏时而公开发行,时而秘密传递。从1923年10月到1927年10月,四年中,《中国青年》共出刊170期。它以惊世骇俗好战斗的激情度过了四年的创业历程,真可谓极一时之盛。随着形势的日益严峻,《中国青年》终于沉寂。它起于黑暗,沉静于黑暗,但它在黑暗中留下了一道电光,这便是一颗终要燃烧起来的种子。

青年杂志创刊时间

新青年创办时间是1915年9月15日。

《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

《新青年》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新青年》的思想倾向:

《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等人的创作。

此外还发表了沈雁冰介绍西方文学流派和作家的论文多篇。这些译介,对于借鉴外国文学,推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创作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陈独秀。《青年杂志》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是陈独秀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的革命杂志。《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16开,每月一号,每6号为一卷。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为同人刊物,不接受来稿。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塞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创办的。

《敬告青年》原载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是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又见《独秀文存》卷1。《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20 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名刊:新青年(国内首部简体横排版)(全12册)》内容简介:从1915年9月到1926年7月终刊时止,《新青年》计出11卷,共有63期,其中前9卷为月刊,第10卷为季刊,第11卷为不定期刊。本书即为其简体字版,为更好的还原历史,本简体横排版在其分卷、分期方式及体例上仍袭其旧,外国人名、地名及著作名、事物名等的译法也保留了当时的译法,未作改动,并在各卷中影印了近280幅《新青年》原稿,以供读者对照欣赏。

陈独秀所作,原载于《新青年》创刊号,吹响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号角,并在青年中引起极强烈反响的新文化运动启蒙青年的开山之作——《敬告青年》。胡适所作,原载于《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揭开中国现代文学的改革和白话文运动序幕的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文。

青年杂志创办时间

《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先生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第1卷名《青年杂志》。《新青年》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杂志。

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

《新青年》历史沿革:

1、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3、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4、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

扩展资料

创办意义:

1、《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擂响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战鼓。

2、《新青年》创刊之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它首先紧紧抓住思想文化问题,对于思想解放所起的重大作用,则是当时其他报刊上的政治、时评性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3、《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统帅部,以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高一涵、周作人、沈尹默等人组成编辑部,轮流主持编辑工作。整个杂志对于全国范围内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青年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新青年。《新青年》(LA JEUNESSE)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北平 鲁迅等人文

中国的青年时尚杂志

作为全球知名的时尚杂志《VOGUE》,中国版的当然也让人备受瞩目。《VOGUE服饰与美容》定位面向中国年轻的女性消费群体,杂志内容多为时尚穿搭与美容美妆,定位十分鲜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该杂志的专业性,最专业的编辑人员,站在潮流前线的设计师,高超技术的摄影师一起为你打造的“时尚商业帝国”就在此杂志展开。

瑞丽这本杂志觉得很多人应该都看过吧!二十块钱一本,里面没有很多很漂亮的模特,甚至里面的模特都是国内不太熟悉,但是在国际上特别出名的模特。里面的,外面的封面是瑞丽旗下的模特拍摄的。很多的明星都是在瑞丽工作过,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杨幂了吧!她在还没有出名的时候就一直在瑞丽当封面模特,那个时候小编觉得杨幂的长相还很自然,现在她的长相已经越来越不自然了。不过杨幂的时尚资源一直不错,从一开始的瑞丽当后来几乎国内顶尖的杂志都上过了。

文化杂志《新视线》,每年有两本时装专辑,分别在秋冬和春夏时装周的3月与9月,都很值得看,因为杂志的复古调性,它从来不会就时装来讲时装,更多的时候是以时装为一个切入口去讲当年的文化、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从Vivien Westweed的朋克公主裙到McQueen的奇异高跟鞋到Martin Margelia的面具都是如此,探究审美背后更为深刻的时代原因,看过之后会对很多“奢侈品”品牌有完全不一样的看法。这才是面对时装的正确态度,如果一个人讲到时装总是停留在价格标签和炫耀性消费上,那只能说这个社会都太可悲了。

说起国内的时尚杂志,不得不说的就是《时尚芭莎》!在我看来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为打造有品有味的时尚新女性为定位,吸引了中国大批精英女性读者并成为其忠诚的粉丝。除此之外,《时尚芭莎》的流量也是众多时尚杂志里最高的,因为它经常会请一些当季热度很高的明星艺人来拍摄封面内页等,营销手段很不错,内容与时俱进,涉及面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