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刊物刊物在划分级别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就是关于学报的:普通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都统一划归为省级刊物。因为学报的学术性,要比刊物的学术性高,所以其级别也是一个特例刊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主办: 内江师范学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四川省内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1-1785 CN: 51-1621/Z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曾用刊名:内江师专学报;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创刊时间:1986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创办于1986年,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内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A4开本,理科7个印张(112页),文科8个印张(128页),文理科各6期,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671-1785,国内统一刊号为:CN 51-1621/Z。 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根本方向,坚持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的统一,注重学术质量,注重社会效益,鼓励创新。努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反映教学科研成果,传递科研信息,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风建设。
伊丽媛来自美丽的丹顶鹤故乡齐齐哈尔市,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优质的声音条件和高音特色便引起了少年宫老师的关注并推荐她入选齐齐哈尔市少年宫合唱团。正式接触声乐学习是在高中一年级,跟随齐齐哈尔大学音乐学院声歌系副教授高淼老师进行系统的学习。并开始在2003年参加第二届黑龙江省中学生艺术比赛获声乐一等奖,同年荣获黑龙江省“艺术之星”荣誉称号。为学校乃至齐齐哈尔市都征得了荣誉。2004年4月,她演唱的歌曲《日月畅想曲》在黑龙江省第十届“群星奖”比赛中,荣获少儿组金奖。2004年5月在首届中国·黑龙江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中伊丽媛获得业余美声唱法青年甲组铜奖。2005年7月她获得中央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平考级最高级;2006年参加全国第二届艺术人才选拔赛,获得黑龙江赛区声乐组一等奖,同年代表黑龙江省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00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歌手大赛中勇夺总冠军,并于同年参加珠海市举办的“114号码百事杯全民歌唱总动员”进入前十强。随后,她代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参加第二届广东省大学生艺术节,荣获声乐二等奖。因为文艺方面的突出,伊丽媛成了校园里的小明星,小姑娘不仅歌唱得棒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学琴是我自己提出来的要求,父母很支持。一是喜欢,二是对唱歌有很重要的帮助。”有一副好嗓子并不多见,弹得一手好琴也不足为奇,但是若能在兼顾二者的同时还能把文化课学得数一数二就显得着实可贵了。“学习一直是我的主线,音乐是我最重要的爱好。”伊丽媛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她从未放松过对自己文化课程的要求。曾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选拔中,获中国赛区学生组前五强。也曾多次在全国中学生征文比赛中获奖。从重点初中到重点高中再到一流的大学,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多年被评选为市“三好学生”以及“十佳中学生”是同学心目中的明星,是鹤城人民的骄傲。 第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很多的十字路口,未来的路需要在这一时刻就做好决定,在选择的那一刹那,不谈成败,只有无悔。准备高考时,伊丽媛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让她左右为难的并不是考学的压力,而恰恰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苦闷。左手是自己一直钟爱的歌唱专业,右手是未来充满挑战和未知的全新领域,这一道人生的AB选择题就这样摆在了伊丽媛的面前。“一直在综合性大学和专业艺术院校之间犹豫不定。跟老师家长商量之后,还是选择了综合性的大学。”即便是这样,聪明的伊丽媛并没有就此而止步于音乐。相反,在大学的四年时光里,音乐成为了她最闪光的符号。2007年,伊丽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在入校后不久,她凭借着一首美声作品《夜莺》在大学校园里成为了新的亮点,在满溢着流行音乐的大学校园很少能够听到古典音乐,而在伊丽媛的演绎之下,古典音乐的魅力瞬间震撼了整个校园。因为伊丽媛的演唱,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关注古典音乐并渐渐的喜欢上了它所带来的美的享受。甜美的伊丽媛以自己最独特的方式将古典音乐文化在校园中传播开来,给大学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如此,伊丽媛出色的才艺更得到了珠海市青年艺术交流协会秘书长的注意,并吸纳她成为正式会员。2007年,只有大学二年级的伊丽媛代表珠海市青年艺术交流协会参加中共珠海市委庆祝“党十七大”晚会,独唱歌曲《节日欢歌》并与于文华,唐国强等明星同台做为晚会的压轴节目为党十七大献礼,获得珠海市委领导接见,并获一致好评。四年新闻传播专业的学习给伊丽媛带来了巨大的收获和全方位综合素质的提升。新闻传播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专业,对从业人素质的要求非常全面。作为一个传播人要时刻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我们是文化的代言人,这就需要我们博闻强识。这几年传播专业的学习让我在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传播素养等方面受益匪浅。2011年,伊丽媛以自己本科专业所学理论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写出了一篇非常有创意的学术论文——《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声乐价值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该篇论文曾发表于湖南省级杂志《艺术中国》第四期,以及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七期。同时,当选当年优秀毕业论文。 给自己一次梦想成真的机会转眼间到了大三的暑假,伊丽媛即将面临毕业。然而她却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平凡的夏天里她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大三的时候暑假回家,赶上黑龙江省第十二届青歌赛的报名。当时我的启蒙高淼老师鼓励我去试一试。其实当时的我并没有什么自信,因为同台竞争的基本上都是声乐专业院校学生或者文艺团体的演员。根本没有想过拿名次的事。”虽然心里有些不自信,但最终,在高淼老师的鼓励下,伊丽媛还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初衷报名参加了比赛。由于高音和花腔方面的声音优势,伊丽媛选择《玛依拉变奏曲》作为自己的参赛曲目。半个月的时间里,伊丽媛学习新歌加上抠作品,就这样参加了比赛。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从海选的800人她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走到了决赛并获得2009年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凡京.上奇国际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组优秀奖。同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魅力城市音乐电视展播”中,她做为“全国十大魅力城市齐齐哈尔市”的形象代言人拍摄录制MV《春天的鹤城爱唱歌》于全国各省级卫视频道播出。这一次的比赛经历让伊丽媛意识到自己对于音乐的热爱之深、渴望之切。从小到大,她从未对音乐的爱减弱,一次次的获奖经历更让这个多年来的音乐梦想在她的心中不断升腾。她毅然决定改行学习声乐,并放弃了大学毕业之后前往英国继续深造攻读传媒方面硕士研究生的打算。“我很喜欢挑战,敢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从小时候起,直到现在,我对音乐艺术和声乐演唱非常痴迷与热爱!每当登上舞台的那一刹那,都会感到万分的骄傲与自豪!既然认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么再大的困难我觉得都不是问题。付出多少都会无怨无悔。当我把决定告诉周围的朋友和同学的时候,他们都惊讶极了。质疑的声音也很多。家里人也曾一度反对。”即便是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伊丽媛还是义无反顾地走向了自己的梦想之路。当然,从新闻专业跨到艺术专业的确是有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意味,考研之路也就显得异常的艰难。为了备考,2010年3月,妈妈也来到了北京,放弃了家里的工作,来全心陪伴她准备考研。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用伊丽媛的话来说“偌大的北京城,真的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经过一番研究,伊丽媛最终选择中央民族大学作为自己的志愿。“中央民族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和我原来的学校很相似,既是‘211’院校又是‘985’院校。同时,它又是有着一流的声乐专业的综合类院校,多年来培养出了宋祖英,刘媛媛,三宝等知名优秀艺术家。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我的最佳选择。”在伊丽媛心中,这个目标一旦立定,就不再给自己留退路,惟有全力以赴大步向前。凭着一股闯劲,伊丽媛拜访了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孟新洋院长。在听过了伊丽媛的演唱后,孟院长觉得她声音条件非常好,音乐上有很不错的天赋,并对伊丽媛为了音乐理想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表示赞赏和鼓励。为了让伊丽媛在专业上尽快和科班的学生缩短差距,孟新洋院长曾多次亲自为伊丽媛上课,并为伊丽媛罗列了最优秀的书目帮助她全面提升音乐方面的理论知识。经过孟院长的引荐,伊丽媛还得到了许多位专业老师的指导,在恩师孟院长和多位老师全方位的悉心指导之下,伊丽媛的进步非常迅速。正式的备考开始了。为了能够尽快赶上自己专业方面的差距,伊丽媛不仅要在八个月时间内全部学完别的学生四年的专业课还要达到考研的水平,其难度可想而知。面对从未学习过的和声和曲式分析,伊丽媛真正意义上从“零”开始学起。坚定的信念加上夜以继日的努力,伊丽媛的进步速度让辅导老师们不住地称奇。老师们普遍表示伊丽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非常的强,很多时候她都能做到一点就透,举一反三。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伊丽媛还是凭借着较好的天赋和很高的悟性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备考任务。2011年伊丽媛迎来了自己的毕业季,在专业上创造了奇迹并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硕士研究生。她也创造了民大音乐学院历史上第一个跨专业考取声乐硕士研究生的应届本科生的神话,师从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孟新洋教授。谈到考研的日日夜夜,伊丽媛忘不了诸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忘不了恩师孟新洋院长对她语重心长的鼓励;也忘不了沮丧失落时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我最艰难的日日夜夜,妈妈用伟大的母爱温暖着我,陪我度过最寂寞艰难的时光。感谢我的妈妈。”伊丽媛从新闻专业本科考入声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消息一时间在母校的同学中间传开,曾经的质疑和嘲笑也在瞬间灰飞烟灭。乃至于伊丽媛读研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她的考研经历仍旧是老师和师弟师妹们之间竞相传诵的佳话。这个敢于挑战自我,不断刷新自己的小姑娘终于迎来了梦想成真的时刻,她用自己的坚定和执着最终创造了奇迹。 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入学一年,伊丽媛在导师孟新洋的推荐下跟随王士魁老师学习。争分夺秒、刻苦学习成为了伊丽媛生活的绝对重心。每次上完王老师的课之后,伊丽媛总是会主动留下来继续旁听王老师给其他学生上课。她仔细的录音,全神贯注,通过和其他同学的对比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不断的挖掘自己声音的潜力。课余时间,伊丽媛总是反复的听课堂录音,用心体会老师说过的每一句话,反复琢磨老师的每一处指导。不仅如此,这个用心学习的女孩还在每堂课后都雷打不动的坚持做声乐学习笔记。经过千百次的练习,千百次的磨练,让伊丽媛得以打下了十分扎实的基本功。无论是对于练习发声还是比赛曲目,伊丽媛都不放弃任何一个细节上的处理,精益求精,以最严谨的态度追求最完美的演唱。谈到自己最近的成绩,伊丽媛最要感谢恩师的教导。“王老师从刚开始给我讲理论,到带我练习发声到后来研究作品都非常细致认真。王老师给我很多机会,他师生音乐会的主持人就是由我来担任的,主持稿也是我独立完成的。王老师还经常鼓励我和他的其他优秀学生们在一起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这段时间我迅速融入到专业的学术氛围、艺术氛围之中,进步也非常的快。”入学以来,伊丽媛不仅在声乐学习和舞台表演上肯于钻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在音乐理论研究方面,结合本科阶段所学习的传播学理论将其充分做到了学以致用,提出了许多颇有建树的论点,具备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其优秀的综合素质更让她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2011年她在“纪念建党90周年,“军队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纵横谈”主题征文研讨活动中撰写论文《军旅歌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特有的政治优势》荣获一等奖,也被《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纵横谈》丛书收录,并特邀担任该书副主编。同年,她创作的歌曲《手捧前辈的勋章》发表于国家重点期刊《政工学刊》杂志。“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位好的老师是莫大的幸福,甚至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我求学的路上,很幸运我遇到了两位德高望重的恩师——孟新洋老师和王士魁老师,是他们在我迷茫的时候为我指点迷津,是他们让我的声乐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是他们给了我一把通向成功的钥匙一架通往梦想的阶梯。没有恩师的栽培就没有今天的我。感谢恩师。”手捧奖杯,伊丽媛道不尽心中的感激。这个懂得感恩的善良女孩更不忘感谢自己的父母和深爱的故乡,作为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的最年轻会员,伊丽媛表示要再接再厉,努力歌唱,把最美丽的声音献给爱她的人们,为家乡争光,为祖国的民族声乐贡献力量。从“重要爱好”变成了终身的事业,伊丽媛从未割舍那份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虽然梦想的降临稍显得迟了一些,但这个倔强的女孩相信,有心、用心、真心付出就一定能得到回应;她相信,奇迹是用双手来创造的;她相信,她的梦,才刚刚开始。(文/金惠子)专访“金莺”奖得主伊丽媛:跨行考研成佳话。搜狐网。2012年02月28日 专访“金莺”奖得主伊丽媛:跨行考研成佳话。腾讯网。2012年02月28日 伊丽媛继参演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新浪网。 2012年07月04日 伊丽媛激情唱响《幸福歌飞》世界浙商齐聚沈阳。人民网。2013年07月31日 伊丽媛激情唱响《幸福歌飞》世界浙商齐聚沈阳。新华网。2013年07月31日 伊丽媛激情唱响《幸福歌飞》世界浙商齐聚沈阳。网易网。2013年07月31日 伊丽媛激情唱响《幸福歌飞》世界浙商齐聚沈阳。搜狐网。2013年07月31日 伊丽媛代表鹤城文化骄子唱响国际鹤文化艺术节。新华网。 2013年08月07日 “小宋祖英”伊丽媛感恩家乡人 .齐齐哈尔新闻网 2013-10-25 伊丽媛获中国民族声乐“敦煌奖”民族唱法银奖 .腾讯娱乐 2013-10-25 伊丽媛获中国民族声乐“敦煌奖”民族唱法银奖 .新华网 2013-10-25
打开智慧之窗1-4册(合作编译),安徽科技出版社1991年汉字与古风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 汉字文化学简论,贵州教育出版社1994年汉字古俗观奇──先民衣食住行新视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汉字文化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古汉字与中国文化源(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异体字字典(副主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无意的辉煌──汉字文化百谈(合著),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年汉字体态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古文字诂林(第一册至第十二册)(常务编委),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004年汉字的世界(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金文引得·春秋战国卷(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零距离看远距离——字词春秋,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金文今译类检·殷商西周卷(主编之一),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新汉字读本(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新概念成语词典(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甲骨文今译类检(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金文新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铁砚斋学字杂缀,中华书局2006年汉字——中国文化的元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文字中国》丛书五册(主编),大象出版社2007年汉字艺术(合著),大象出版社2007年字辨百题,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上海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8年字脉:撩起汉字的面纱(主编),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一~三册(主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2011年。汉字的风景(合著),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年中国出土简帛文献引得综录·郭店楚简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商周金文数字化处理系统(策划、总制作之一)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年战国楚文字数字化处理系统(策划、总制作之一)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从部分女旁字看汉民族古代风俗,民间文艺季刊1989年1期汉字中所见几个先民崇拜物,国风第1卷第5期《异体字手册》评介,辞书研究1989年4期汉字异体流变说(合著),汉字文化1989年4期从若干以弓箭形象构形的汉字看先民的弓箭崇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5期试论《说文解字》递训的价值,辞书研究1990年3期漫谈汉字形义联系的文化蕴涵,语文学习1992年11月“鱼”与“余”,语文学习1993年6月汉字品格与书法艺术,书法研究1994年1期在语言与文学的交接点上──语象论,书城杂志1994年4期“宇宙”说源,语文学习1994年5月试论汉字表义字素的意义变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2期汉字方形美学价值论,语言文化学刊15辑甲骨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考古与文物1997年1期论汉字体态的汉语范型, 语言文字学刊第一辑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年2月部首意义三论,辞书研究1998年2期甲骨契刻与汉字体态的规整化,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10月读《甲骨文诂林》兼论古文字考释工具书的编纂,辞书研究1999年5期隶书字形趋扁因由考,中国文字研究1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电脑对汉字的影响,语文建设2000年6期“氓”“流氓”与“盲流”,语文建设2000年12期《左传》“族”字考,语苑集锦――许威汉先生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拉氏与孔氏,语文建设2001年2期从《左传》释《春秋》用语看“春秋笔法”的性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古文献与古文化研究专号“公子”的来历,语文建设2001年4期“贴”“帖”辨,语文建设2002年9期简说“古文字三级字符全拼编码检字系统”,辞书研究2002年第1期试论古文字信息化处理中“字”的处理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3期古文字信息化处理基础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语言研究2002年第3期金文原形字整理与金文字库建设,中国文字研究3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汉字方形的书法美学内涵,书法2003年3期从出土文献书迹看“捺”的成因,中国文字研究4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常用字字理分类教学构想,语文论丛第8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名正·言顺·事成——由“萨达姆·邓·非典”引起的思考,《给城市洗把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说楚简帛文字中的“宀”及其相关字,中国文字研究5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应当注重异体字的历时特性,异体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也说“严在上,翼在下”之“翼”,考古与文物2005古文字论集三甲骨文部首改良刍议,载中国文字研究7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只”字新考——兼说楚简帛文字“人”的一个变体的形成因由,中国文字研究8辑,大象出版社2007年9月试说楚简新见字理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古文字在国际标准字符集中的编码与古文字通用数字化平台建设,杭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月古文字异体字辑证,中国文字研究9辑,大象出版社2007年12月《汉语大字典》古文字字形收录缺失拾零,辞书研究2008年2期说楚简文字中的*及其相关字,中国文字研究10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6月战国出土文献字频的初步研究,中国文字研究11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12月简说古文字异体字的发展演变,中国文字研究12辑,大象出版社2009年6月楚简帛文字内部差异初步研究,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第二十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5月网络时代古文字图书编辑一种探索——“文字网”关联书系编后,编辑学刊2009年3期简说部首的“识字”功能,语文学习2009年5期甲骨文字形规整化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5期字频视角的古文字“四书”分布发展研究,古汉语研究2009年4期西周春秋金文字频研究,语言科学2010年1期字频视角的古文字“四书”分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4期甲骨文结构的特殊现象:(韩)汉字研究(创刊号),2009年12月字频视角的甲骨文构件定量研究,(韩)汉字研究(2辑),2010年6月甲骨文字表《屯南》《花东》字形补遗,中国文字研究13辑,大象出版社2010年10月简论甲骨文字频的两端集中现象,语言研究2010年4期, 2010-10“吾大夫恭且俭,靡人不俭”补释,中国文字研究14辑,大象出版社2011年11月用数字化“激活”出土古文献宝藏,光明日报2011年11月9日楚简帛文字笔迹分析方法刍议 ——以《郭店楚简·五行》第10、11简文字异写分析为例,中国文字研究15辑,大象出版社2011年10月偏旁视角的先秦形声字发展定量研究,语言科学2012年1期出土古文字文献语料库建设刍议,(韩)汉字研究(3辑),2011年6月*为“曰”字避复草写说,中国文字研究16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汉字:浸润着历史的精灵,秘书工作2012年5期楚简帛文字信息呈示摭谈,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楚简“用字避复”刍议,古文字研究29辑,中华书局2012年10月西周金文用字避复再研究,(韩)汉字研究(3辑),2012年12月甲骨文同辞同字镜像式异构研究,中国文字研究1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关于汉字古文字进入 ISO/IEC 10646 工作进程的建议》,国家语委 2003 年 11 月 20 日采纳。《关于确立古文字字库标准的可行性报告》,国家语委 2002 年 3 月 20 日采纳。《解决 GBK 生僻字输入难的对策研究》,国家语委 2001 年 3 月 20 日采纳。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山东大学教授,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85年参与创办《民俗研究》杂志,历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2008年4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另有中共扶风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叶涛,以及北宋著名诗人叶涛(1050-1110)。 叶 涛,男,汉族,生于1960年8月,太白县人,上校军衔,198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2月入伍,在职大学学历。 1978年12月至1980年9月在步兵55师服役;1980年9月至1982年9月在西安陆军学院侦察教导队学习;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任步兵55师师直侦察连排长、连长;1984年9月至1986年9月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情报系学习;1986年9月至1990年5月任步兵55师师直侦察连连长、二十一集团军军直侦察连连长;1990年5月至1999年5月任二十一集团军政治部参谋、宣传干事;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任留坝县人武部政委;2001年5月至2006年4月任扶风县人武部部长;2006年4月至今任中共扶风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 北宋诗人叶涛叶涛(1050-1110),北宋著名诗人,官至三品龙图阁待制,系王安石弟王安国之婿。字致远,龙泉东乡人,自幼 颖敏好学,博览群书,通今博古,经史子集了如指掌。其诗文,重视词藻,奇情险句,清雅绝俗,与苏东坡交谊甚厚,常以诗唱和、宋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时,神宗召廷试,赞叹其才思过人,于御屏上书:“政事何琬,文章叶涛”,授为国子直讲。 宰相王安石器重叶,有《赠致远直讲》诗 ,并由其弟王安国招为婿。此时叶涛潜心辅佐神宗治国理政,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改革政务,颇得臣民赞颂。王安石于熙宁九年(1076)贬 官闲居金陵时,涛往从安石学文词。哲宗继位,涛为太学博士。绍圣元年(1094)为秘书省正字,编修《神宗史》,进校书郎。又被朝宦范镗诬陷。蔡京当权,被劾为元祐党籍。曾布再掌朝政时,任给事中。居数月病,以龙图阁待制提举崇禧观。大观四年(1110)卒。《宋史》有传 。惜叶涛诗存世极少。《宋诗纪事》引《宋文鉴》叶涛《望旧庐有感》诗曰: 重来旧屋谁为主,江令萧条叹独存。 已愧问人才识路,却悲无柳可知门。 舟车到处成家宅,岁月唯惊长子孙。 孤客滥由非得已,故交零落与谁论。 此诗当在上党人碑之后,感叹身世飘零之作。悔当初未尝退隐田野,植柳门前。
(一)学术成就概述主讲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行政法学》等课程。主持过《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课题1项。在山东大学学报,山东省职工教育,莱阳农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篇,主编、副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6本。2006年12月份副主编《新企业破产法教程》(55万字)和《新企业破产法理解与适用》(60万字)两本论著,均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获烟台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二)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主持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课题,课题来源:院课题,资助总额:3000 元。(三)获奖科技成果1.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持人,烟台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四)科研论文在山东大学学报,山东省职工教育,莱阳农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篇(五)主编、参编学术著作《新企业破产法教程》,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北京,2006《新企业破产法理解与适用》,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北京,2006
超声经颅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动物的实验研究 .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7 , 45⑶超声助溶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 , 28⑿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中国卒中杂志; 2006 , 1⑻蚤休和半边莲对大鼠脑出血后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 -1 肿瘤坏死因子 - α的影响 . 中医药学刊 ; 2006 , 24⑽通络生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VEGF 、 NPY 含量的影响 .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 40⑼扩展致残量表评分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预后分析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6 , 19⑶三七皂甙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和脑脊液 MCP-1 、 ET 含量的影响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 44⑸通络生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 22⑶三七皂甙治疗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 , 26⑵β - 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出血后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 , 26⑴大豆异黄酮对 Alzheimer 病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 NR2B 表达的影响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5 , 18⑹注射 A β 25 - 35 后大鼠海马超微结构及 caspase-3 表达的改变 . 山大学报(医学版); 2005 , 43 ⑾谷胱甘肽 S- 转移酶π、 DNA 拓扑异构酶Ⅱ及 P- 糖蛋白在难治性癫癎患者脑内的表达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5 , 38⑼植物雌激素对 AD 病模型大鼠认知障碍的干预作用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 43 ⑽颞叶癫痫病灶内 bax 、 fas 、 caspase-3 蛋白的表达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5 , 21⑷大豆异黄酮对β - 淀粉样蛋白诱导海马 S100 β表达的影响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5 , 31⑷脑宁康颗粒对大鼠脑出血后炎性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 21⑷内皮素与缺血性脑损伤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 , 13⑶超短波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的影响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 27⑴大豆异黄酮对 AD 大鼠模型海马 caspase-3 表达的抑制作用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 , 9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43⑹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 Th1/Th2 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β - 七叶皂甙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血 SOD 、 NO 、 TNF- α的影响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43⑴中央核性肌病 . 中华儿科杂志; 2004,42⑸Alzheimer 病患者外周血 Th1/Th2 亚群 5 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 42⑶脑梗死患者心电变异的研究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4 , 17 ⑵清热解毒法在中风病急性期治疗中的探讨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 ⑶垂体瘤术后脑桥外髓鞘溶解症 .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4 , ⑶误诊为 Guillain-Barre 综合征的急性铊中毒致多发性神经病一例报告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3 , 36⑹垂体瘤术后的脑桥外髓鞘溶解症 1 例报告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3 , 29 ⑶ 1)《图解神经病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编委;2)《 2005 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点精解与模拟试题》 (神经病学)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编;3)《急症血管内介入治疗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副主编;4)《现代神经内科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编委;5)《老年脑血管病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副主编;6) 《脑血管病防治与康复》南海出版公司 副主编。 1) 大豆异黄酮对 Aβ25 - 35 诱导 Alzheimer 病大鼠模型作用的研究 . 获 2007 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位(主要完成人 : 毕建忠,王 萍,周庆博,许顺良,孙强三,王世军);2) 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研究 . 获 2007 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六位(主要完成人 : 尚 伟,迟兆富,刘伟红,赵秀鹤,孙钦建,毕建忠);3) Th1/Th2 细胞因子在神经变性性疾病中的表达,获 2005 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第一位;4) 椎动脉型颈椎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获 2004 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第一位;5) 丹参对癫痫发作所致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第三位;6) 溢精提神法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的临床与试验研究,获 1998 年山东省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四位;7) 腔隙梗塞与血压异常因素的研究,获 1996 年山东省医学科学进步三等奖,第三位;8) 阿斯匹林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合理剂量的实验及长期随访研究,获 1996 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四位。承担科研项目⒈ G-CSF 联合 VEGF 体内诱导干细胞对 Alzheimer 病的实验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 ,负责人);⒉ 康脑灵诱导移植于 VD 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的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 ,负责人);⒊ 霉酚酸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动物实验研究(2006-2009 ,山东省自然基金,负责人);⒋ 大豆异黄酮对 A β 25 - 35 诱导 Alzheimer 病大鼠模型作用的研究(2006-2009 ,山东省教育厅,负责人);⒌ 对加用滤器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其临床治疗研究(2003-2006 ,山东省卫生厅,负责人);⒍ 通络生络法促血管新生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2003-2005 ,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⒎ 帕金森病的 Th1/Th2 亚群研究(2001-2004 ,山东省卫生厅,负责人);⒏ 清热解毒法对脑出血后凝血酶毒性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2002-2005 ,山东省自然基金,第二位);⒐ 康脑灵治疗血管性痴呆及其调控神经元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2002-2005 ,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二位);⒑ 公寓老人抑郁焦虑障碍调查及干预的对照研究(2005-2008 ,山东省保健委员会,第三位);⒒ 老年性痴呆病人的 Th1/Th2 亚群的五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状况研究(2002-2004 ,山东省科委,第三位);⒓ 老年期痴呆心理行为症状的系列研究(2002-2004 ,中央保健局,第四位)。
1、罗纪宁,基于“心理场”的消费者气质研究——全息系统方法论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管理学报》2007年4卷6期,742 -706-711,742页2、罗纪宁 杜豆,中国图书出版业竞争格局与发展态势,《现代商业》-2007年29期 -58-59页3、罗纪宁,企业战略转型中的领导与组织策略,《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02X期 -57-58页4、罗纪宁,文化营销与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商场现代化》-2007年01X期 -35-36页5、 “当代中国管理学主要流派研究范式和方法评析”,独撰,《商业研究》(2006年6月)6、 “中国式品牌消费行为细分模型:中国消费者气质与品牌选择的实证研究”,独撰,《管理学报》(2005年1月)7、 “西方消费者行为研究理论和方法评析”,独撰,《江汉论坛》(2005年9月)8、 “成熟期快速消费品市场的消费者细分方法”,独撰,《经济纵横》(2005年6月)9、 “消费者行为研究进展评述:方法论和理论范式”,独撰,《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8月)10、 “文化营销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独撰,《商场现代化》,(2005年9月)11、 “创建中国管理学的基本问题之管见”,独撰,《管理学报》(2005年1月)12、 “市场细分与消费者气质研究”,独撰,《商场现代化》,(2005年8月)13、 “论中国管理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与研究方向”,独撰,《经济研究导刊》(2005年11月)14、 “中国式消费动机和消费类别系统分类模型”,独撰,《理论探讨》(2004年9月)15、 “市场细分的系统内涵及其在企业营销决策中的应用”,独撰,《江苏商论》(2005年5月)16、 “快速消费品市场品牌细分模型研究”,独撰,《江苏商论》(2005年8月)17、 “消费者气质研究与当代营销发展”,独撰,《经济纵横》(2004年6月)18、 “市场细分研究综述:回顾与展望”,独撰,《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12月)19、 “薪酬政策要避免的陷阱--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柠檬市场”,合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月)20、 “消费者预期理论与企业定价决策”,独撰,《商业经济文荟》,(2002年 1月)21、 “CS导向的润迅通讯服务”, 第一作者,《特区经济》(2001年8月)22、 “论参考价格在企业定价策略中的运用”. 独撰,《华东经济管理》,(.)23、 “中国管理咨询业市场的发展与对策”. 独撰,《南方经济》,(2000年1月)24、 “定价策略中的价格阈值分析”. 独撰,《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年12月)25、 “论品牌资产的定义”,合著,《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8月)26、 “广东经济的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独撰,《南方经济》(1996年8月)
80年代中,国家计委实施基础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楼南泉为使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争取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奔波于大连、北京以及海外,宣传分子反应动力学,宣传本实验室的工作,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终于使建立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理想成真。这个实验室是由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北京的化学所联合组建,总部设在大连,楼南泉任筹建组组长。实验室建设期间,在大连化学物理所建立了5台大型装置,包括通用型交叉分子束、分子束表面相互作用装置、束源可转动的团簇实验装置、自由基反应动力学实验装置和时间飞渡质谱装置等,为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实验室1992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实验装置的研制获中国科学院1994年科技进步一等奖。楼南泉除了组织和领导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动力学研究外,也非常关注全国的分子科学的发展。在“七五”期间,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基金项目“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学术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和指导了国内几个主要的研究单位和大学出色地完成了这项研究计划,使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这个研究项目在结题时被专家委员会评为优秀。1992年开始,他又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主持国家攀登计划项目“态—态反应动力学和原子分子激发态”的研究工作。组织了国内从事原子分子物理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中国科学院的有关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7个单位,共同承担这项重要的基础研究项目。经过4年时间,这项研究取得了优秀成绩。在分子传能规律的研究、原子分子理论、光谱和动力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创新成果。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00多篇文章,并出版了论文集。1986年开始,楼南泉先后被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化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聘任为兼职教授。1984年开始起任《物理化学学报》副主编、《化学物理学报》主编。由于他为中国物理化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1年11月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同时当选为化学部常委。1993年学部委员改称院士。
1931年8月18日,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县;1948-1950年, 广州中山大学数学系、化学系学习;1950-1953年 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1953-1956年, 长春吉林大学物理化学研究生毕业;1956-1991年, 吉林大学化学系、理论化学所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1984年, 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系交换学者;1978-1993年, 博士后导师,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一、二十二届理事,第二十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85年后,《物理化学学报》副主编;1991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任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1月10日18点36分,在南京因病逝世,享年83岁。
1926年4月15日 出生于大连市,祖籍天津。1944-1948年 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学习。1948-1950年 北京大学研究生。1950-1952年 北京大学医学院医预系助教。1952-1956年 北京大学化学系助教。1953-1954年 北京钢铁学院物理化学教员。1956-1992年 北京大学化学系讲师(至1979年)、教授、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1982-1991年)。1983年2月至1983年8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访问教授。1985年至今 物理化学学报副主编。1986年至今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1987-1995年 中国化学会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0-1995年 国家教委首届化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物理化学教材建设组组长。1991-1994年 任北京化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理事长。1991-1997年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公开出版的,河南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继国家科技部(2004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之后,又被收录为2004版(第四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涉及的主要学科有: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体育等。本刊被国内外权威性文摘期刊和数据库列为固定收录刊源的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I)、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动物学记录》(ZR)、《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化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美国的《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20多家。 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基础数学理论物理溶液化学研究快报有关学术专题研究等 2008年入选北图核心期刊目录2005年获河南省第六届优秀科技期刊2004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刊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介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是由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60年。原为《新乡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随校名变更改为现名。期刊荣誉:本刊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河南省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ISSN:1000-2359CN :41-1011/C邮发代号:36-54国外代号:JSSC-S03周期:双月刊,开本:A4开本定价:元
核心学术期刊1、《关注新时期文学与道德,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2、《现代传媒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3、《赛伯空间中的当代文学艺术的命运》(《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3期)4、《王朔现象及其理论意义》(《河南师大学报》2000年第5期)5、《艺术消费与广告的文化意味》(《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6、《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2001第1期)7、《作为文学阵地的文学期刊》(《新疆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8、《市场语境下艺术的雅俗分化与融合》(《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9、《面向文化:文艺理论的新转变》(《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10、《期刊的危机与突围》(《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11、《意味深长的“沉默”》(《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2期)12、《消费时代的文艺精神状况》(《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13、《中国稿酬制度的变迁》(《江汉论坛》2001年第4期)14、《大雅大俗的大众之歌》(《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15、《公案文学艺术魅力剪话》(河南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16、《惊鸿一瞥:2000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17、《“树上的果子”与“自然的鲜活气息”》(《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18、《把理论还给历史》(《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19、《文学史理论反思:重写论、先验论与更替论》(《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第5期)20、《市场语境下工具理性的审美意义》(《文史哲》2002年第1期)21、《作为艺术的生产》(《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22、《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02,6)23、《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的研讨与探索》(《西南民族学院》2002,11)25《“中国学者对世界学术的贡献”》(《江西社会科学》2002,12)《2002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3卷)26、《一部值得珍视的著作》(《当代文坛》2003、1)27、《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论略》(《马列文论研究》第13辑)28、《瑞恰兹与〈文学批评原理〉》(《江汉论坛》2002,4)29、《从“客观快乐说”到“直观本质论”》(《江苏社会科学》2003,1)30、《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论争的回顾与反思》(《文艺争鸣》2002,6)31、《“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 ——关于“网络文学”的几点不合时宜的想法》(《社会科学战线》2002,4)32、《市场经济下的文艺新观念漫议》(《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3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生产》(《广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34、《对“创造论”的彻底清算》(《广西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35、《电脑艺术的兴起和古典艺术的终结》(《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36、《期刊的转向与文学的命运》(《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37、《论“缺陷”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义》(《南宁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38、《论艺术消费》(《宜州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39、《郭宏安等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40、《金元浦著〈文学解释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41、《夏中义著〈新潮学案〉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42、《评周宪〈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43、《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意义》(《广西师大学报》2000年第2期)44、《“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反思》(《求索》2001第4期)45、《作为产业的文学期刊》(《岱宗学刊》2000年第4期)46、《审美意识形态与艺术交往精神》(《河海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47、《精神生产者的市场境遇》(《荆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48、《艺术生产论的发展及其当代意义》(《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3期)49、《1996-1997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年鉴》1998-1998卷)50、《1999-2000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0-2001卷)51、《市场经济与艺术生产》《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52、《张健著〈清代诗学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3、《包忠文著〈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4、《钱中文著〈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5、《何西来、杜书瀛主编〈新时期文学与道德〉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6、《陈良运著〈周易与中国文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7、《王立著〈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丛书三种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8、《薛永武著〈西方美学论稿〉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59、《黄鸣奋著〈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60、《周宪著〈崎岖的思路〉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61、《张荣冀著〈流行艺术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62、《走向艺术生产论》(《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63、《现代传媒与艺术研究论纲》(《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5期)64、《走向新世纪的文艺之思》(《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65、《现代传媒带来的审美观念的转型》(《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66、《文艺理论: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反思》(《滨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67、《略论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殷都学刊》2001年第1期)68、《对缺陷美的几点思考》(《成都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69、《数码时代艺术剪话》(《走向新世纪的影视艺术》,文集,华艺出版社2001年版)70、《现代传媒与文学艺术》(《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71、《“审美之维”与“单向度的人”》(《荆州师院学报》2001年第3期)72、《“寄言出意”与“得意忘言”》(《中南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73、《中国期刊百年回顾》(《曲靖师院学报》2001年第4期)74、《“审美之维”与“单向度的人”》(《荆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75、《十七世纪英国的幽默故事书》(《岱宗学刊》2001年第3期)76、《从头细品百年文论,长卷精绘理论风云》(《文学前沿》2001年第3期)77、《数字化生存状况下的艺术生产》(《阴山学刊》2001年第6期)78、《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山东农管干部学院学报》2001第4期)79、《“文学现代性”研究述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80、《网络时代的文学艺术》(《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81、《简评〈文艺活动的审美维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2、《简评〈艺术的哲学思考〉》,(《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3、《简评〈胡经之文丛〉》,(《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4、《简评〈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5、《“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讨论会》,(《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6、《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7、《2001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2卷)88、《文艺学术史:一项相当于金字塔的学术工程》(《南方文坛》2002年第1期)89、《论科技意识形态的文化意义》(《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90、《中心的边缘与边缘的中心》(《云梦学刊》2002年第5期)91、《以文本为中心的合理性及其局限》(《宝鸡文理学院》2002年第1期)92、《百年文艺学的“两次转型”》(《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3)93、《“请客赴宴”与“开店卖饭”:关于艺术生产与消费的思考》(《吉首大学》2002,2)94、《危机与出路:关于期刊市场命运的思考》(《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5)95 《绽放在悬崖上的花朵:人文社科学报的学术特色之我见》(《三峡大学学报》2002,6)96、《“审美泡沫”:文化消费意识与广告》(《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3)97、《珠积玉累成学问披沙拣金铸文章》(《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2,4)98、《对“诗与画”的审美复合的追求》(《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2002,11,29)99《中国当代文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编《文艺美学研究丛刊》第2辑)100《王文宏著〈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1《冯毓云著〈文艺学与方法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2《童庆炳等著〈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3《汪正龙著〈文学意义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4《刘俐俐著〈隐秘的历史河流〉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5《姚文放著〈美学文艺学本体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6《王杰著〈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7《文学研究种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8《“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理论”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9《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座谈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0《“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1、《文学批评“情采论”》(《东方丛刊》2003,1)112、《理论自觉的历史意义》(北师大编《文学理论学刊》第2辑)113、《2003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4卷)114、《文艺美学研究的进展》,(《中国美学年鉴》,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115、《全国“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16、《汤学智著〈生命的环链〉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7、《林保全著〈马克思主义文艺审美论〉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8、《〈比较与超越——世纪之交中西文论比较研究〉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19、《〈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0、《〈中国商贾小说史〉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1、《〈文学理论:文化阐释与学科形态〉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2、《〈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3、《“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4年第6期124、《克罗齐和直觉美学研究》(译文)《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125、《直逼中心的“边缘表达”》,《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126、《人本文学之中西比较》《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7、《身体缺席的精神盛宴?——关于网络文学的反思》,《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128、《努力开掘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评邓新华著〈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9、《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30、《现代传媒革新与当代文艺命运》,《紫观阁》2006年第5期。131、“杜书瀛美学研究暨《价值美学》座谈会”召开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05-10 期刊 0 0132、从头细品百年文论 长卷精绘学术风云——《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讨论会纪要 陈定家 文学前沿 2001-06-15 133 文艺批评风格论 文学前沿 2002-11-15 期刊 0 5134 公民、数字媒介与全球化 马克·波斯特; 陈定家译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1-25 期刊 0 54135寻找网络时代的艺术“灵光” 陈定家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03-10 期刊 0 43136 市场与网络语境中的文学经典问题 陈定家 文学评论 2008-02-15 期刊 0 158137、超文本与互文性 陈定家等 社会科学辑刊 2008-05-15 期刊 0 89138 网络时代的文学“奇迹”——以《姑妄言》的“重现江湖”为例 陈定家 学习与探索 2008-11-15 期刊 0 16139市场与网络语境下的文学祛魅问题——以《浮士德》的改编与戏仿为例 陈定家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2-25 期刊 0140 努力开掘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评邓新华著《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 樊宝英; 陈定家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25 期刊 0 18141 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 陈定家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26 期刊 2 72142 书籍的终结 罗伯特·库弗; 陈定家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2-26 期刊 0 15143“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5-10 期刊 5 422144 推动美学从实践研究向关系研究的当代转型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05-26 报纸 0 0145 加强网络文学研究和引导 陈定家 文艺报 2007-10-30 报纸 0 8146 把网络文学推向学术前沿 陈定家 文艺报 2008-05-06 报纸 0 6147 价值美学的新开拓 陈定家 人民日报 2008-10-16 报纸 0 13148 走向移动阅读的手机小说 陈定家 中国文化报 2009-01-02 报纸 0 3149 审美现象与美学价值 陈定家 人民日报 2009-04-14 报纸 0 12150虚构与人类生存 汪正龙 (南京大学)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图书商报 2003-11-28 报纸 0 6151中国近现代美学研究的可喜收获 陈定家 文艺报 2005-11-10 报纸152热点聚焦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2153 论著评介 《文艺活动的审美维度》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154学术会议 《中国20世纪文学学术史》讨论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155 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 陈定家; 付小悦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3156 研究综述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7157 专题研究 文艺美学研究概况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158 探讨与争鸣 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的争论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2159 美学态势 文艺美学研究概观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1160 现状考察 关于“全球化与中国人文建设”的调查报告 高建平; 严平; 陈定家; 师亚惠; 张媛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161研究综述 文学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高建平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4162 学术会议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暨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第二届年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163 学术会议 全国“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164 研究综述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165 论著评介 《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6 论著评介 《文学意义研究》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7 论著评介 《美学文艺学本体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8 论著评介 《多维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 钱中文;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8论著评介 《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0 论著评介 《文艺学与方法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1 论著评介 《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172 学术会议 文学研究中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3 学术会议 “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理论”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4 学术会议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座谈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5 学术会议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现当代文艺家学术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6学术会议 全国戏剧期刊与戏剧理论批评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7 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讨论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178 学术会议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苏比;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9 学术会议 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80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与创新”学术讨论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181 学术会议 “人民美学与现代性问题”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82 学术会议 “美学、艺术与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1183 概况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5184 新书评介 《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0185 新书评介 《新时期文学与道德》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0186 研究概况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1998/01/01 年鉴 0 3187美学态势 文艺美学研究的进展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88 美学论文摘要 从“客观化快感”说到“直观本质”论——桑塔亚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一瞥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1189 论文摘要从形象到拟像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 0 0190 论文摘要论全球化语境下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8-01-01 年鉴 0 0191 学术会议庆祝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创立20周年暨《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7-01-diansnam 01 年鉴
学校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200余万册,电子图书44万余册。全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各类学生30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4人,设立省级特聘教授岗12个,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500余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4人,获河南省教学名师奖2人。河南师范大学尊师重教,唯才是举。建校以来,赵纪彬、李俊甫、姚从工、魏名初、樊映川、杜孟模、孙作云、黄敦慈、许梦瀛、毕列爵、卢锦梭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在校执教。近年来,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层出不穷。河南师范大学以“厚德博学止于至善”为校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明德 正学 倡和 出新”的校风、“修至学 立世范 启智慧 益品行”的教风和“尚诚朴 勤学问 重团结 养正气”的优良学风。河南师范大学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在化学制药、电池材料、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学校转让的高新技术成果创造的价值达到数亿元,已成为促进河南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近三年来,先后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科研项目8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7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8项,出版各类教材、学术著作204部,发表学术论文4019篇。理论物理、物理化学、动物学、环境科学、细胞分化调控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河南师范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收录的数量,自1994年至2001年高校大规模并校之前一直居全国高校前50位,其中1995年曾名列第29位,全国师范院校第4位;2002年以来一直居全国高校前72位。SCI论文引证在全国排序自1995年以来一直居前51位,最高位次为第32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双双入选中文核心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版全文转载量跻身全国高校学报前7名。河南师范大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31所院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友好协作关系,派出300余位专家、学者赴国外讲学、深造、进行学术交流。诺贝尔奖获得者柏诺兹、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端、汪尔康、吴祖泽、沈韫芬,著名作家二月河,美国生物化学家陈亨,德国社会学家史耐德尔等12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还常年聘有美、英、德、日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十一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整合办学资源,突出学科特色,提高综合实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影响较大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托中原文化之底蕴,乘改革开放之东风,河南师范大学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朱慧敏 ,生于香港 ,2004年度香港小姐选举“亚军”兼“旅游大使奖”得主,现为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及节目主持人,曾留学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 2005年获得国际小姐选举之“友谊小姐”殊荣。 同年跟当红主持人梁荣忠发生车震事件 ,因而导致男方事业直插谷底,然而朱亦受此事影响,名震一时。 于2009年4月30日以6位数字成为The Beauty雪纤瘦美容院的代言人。 同名人物有著名书画院秘书长、学院教授等。
暱称/花名:Queen
学历:大学毕业
籍贯:广东
国籍:中国香港
语言:粤语、英语
身高: 5' 8" (即≈174cm)
体重:118lb. (即)
身段:33 1/2" - 25" - 36"
星座:金牛座
生肖:鸡
嗜好:阅读、写作、听音乐、跳舞、运动
志向:为演艺及政界作出贡献
专长/强项:交际、演讲、辩论
难忘经历:外婆去世的时候
童年梦想:做演员
未来事业/发展大计:在演艺及治界发展
最喜爱的运动:网球、羽毛球、健康舞最爱欣赏的奥运项目:跳水(原因) 姿态优美
最喜爱的运动员:Michael Jordon (原因) 球技精湛
最喜爱的食物:鱼生、寿司
最讨厌的食物:三文鱼子
最想旅游的地方:埃及、北京(原因) 喜欢看历史文物、古迹
最喜爱的电影:《史力加》最喜爱的电视剧:《有你终生美丽》
最喜爱的颜色:粉红色
最喜爱的歌曲:爵士乐曲《Take Five》
最喜爱的偶像:Louis Armstrong (原因) 他的音乐给人优美、典雅及舒适的感觉
最喜爱的香港小姐:张可颐(原因) 演技出色
最满意/漂亮的部位:眼睛 (原因) 有神韵
最希望改善的部位:腰部 (原因) 可以更有线条美
备战方法:多喝水、保持心境开朗、做适量运动
如果当选香港小姐, 第一样想做的东西:致电亲友道谢
留学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现为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及节目主持人。2004年度香港小姐选举「亚军」兼「旅游大使奖」得主。2005年更获得国际小姐选举之「友谊小姐」殊荣,同年跟当红主持人梁荣忠发生车震事件,朱慧敏深受此事影响,被无线雪藏几乎前途尽毁,事件过后朱慧敏努力工作洗底,近年来事业终有起色。
出身于单亲家庭的朱慧敏,10多年前父母便离异了,之后朱母改嫁日籍继父,朱父也另组建了家庭,两人老死不相往来。即使是在朱母的葬礼上,朱父也没有露面。朱母去世后,继父返回日本,留下朱慧敏孑然一身在香港打拼。长期活在家庭遗传病的阴影之下,加上缺少父爱,令朱慧敏对性变得非常随意,2005年与梁荣忠玩“车震”,震散了男方恋情和事业,也连累自己遭到雪藏。但是,“无线”的惩戒并没有令朱慧敏反省,获解冻后的她,依然故我,利用自己的身材优势博到尽,除了公然穿三点式与可以当自己父亲的陈鸿烈大演床戏(《珠光宝气》),还频频夜会“无线”监制。2009年6月,在“无线”剧集《毕打自己人》中饰演秘书一角的朱慧敏,便被爆经常邀请该剧的已婚监制罗镇岳深夜到自己的香闺密会,结果朱慧敏在《毕》中的戏份也越来越重。
2007年9月3日,香港,朱慧敏8月30日为《金石良缘》剧集拍摄一场 *** 戏,剧情讲述她被朋友出卖,加上事业失意,借酒浇愁,于是被李天翔乘虚而入。幸好马浚伟和钟嘉欣赶到相救,不过钟嘉欣跨栏时绊脚,摇摇晃晃差点跌倒。
朱慧敏表示,第一次拍被 *** 戏有点紧张,为免走光加穿了 *** 和脚踏车裤,她被李天翔按在地上施暴,导演很爱惜她,不但亲嘴镜头借位拍摄,连扯衫的动作也没有。
2008年无线台庆剧《珠光宝气》昨天举行首映礼,播放在法国、泰国、拉萨及青岛等地取景的精华片段,当中以朱慧敏身穿三点式 *** 陈鸿烈的片段最大胆。朱慧敏表示监制只通知她带备泳衣出发,拍摄时才知道要从泳池走到房间 *** 陈鸿烈,她说:“我跟烈哥没有身体接触,只是躺在旁边聊天,大家都没有尴尬,我只是觉得自己穿得少了,不习惯。现场全部都是男人,我问他们有没有走光,他们说穿帮片不会播,留下自己看!”
朱慧敏,1981年 4月22日生于香港,留学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籍贯中国广东 顺德人,现为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及节目主持人。 出身于单亲家庭的朱慧敏,10多年前父母便离异了,之后朱母改嫁日籍继父,朱父也另组建了家庭,两人老死不相往来。即使是在朱母的葬礼上,朱父也没有露面。朱母去世后,继父返回日本,留下朱慧敏孑然一身在香港打拼。
2004年度香港小姐选举“亚军”兼“旅游大使奖”得主,
2005年更获得国际小姐选举之“友谊小姐”殊荣。 同年跟当红主持人梁荣忠发生车震事件 ,因而导致男方事业直插谷底,然而朱亦受此事影响,名震一时。
朱慧敏于2009年4月30日以6位数字成为The Beauty雪纤瘦美容院的代言人。
2010年,朱慧敏在无线剧《飞女正传》中担当第二女主角。
电视剧(tvb)
〖2006〗《刑事情报科》 饰 Rachel
〖2006〗《赌场风云》 饰 黑木宁
〖2007〗《写意人生》 饰 Janice
〖2007〗《爸爸闭翳》 饰 Joyce
〖2007〗《律政新人王II》 饰 简明慧(Noel)
〖2008〗《古灵精探》 饰 卓琪(Jacqueline)
〖2008〗《金石良缘》 饰 姜玛琪(Maggie)
〖2008〗《同事三分亲》 饰 主持人「第205集」 Ella Chan「第301集」
〖2008〗《甜言蜜语》 饰 赵汶琪(Kiki)
〖2008〗《珠光宝气》 饰 文慧(Mandy)
〖2008〗《毕打自己人》 饰 高美玲(高Ling)
〖2009〗《盛世仁杰》 饰 楚妃
〖2009〗《桌球天王》 饰 顾黛碧(Debbie)
〖2009〗《ID精英》 饰 程佩嘉(Connie)
〖2009〗《绝代商骄》 饰 安芯葆(Bowie)
〖2009-2010〗《老友狗狗》 饰 阮思思
〖2010〗《飞女正传》 饰 郭晓琳(Cathy)
〖2010〗《蒲松龄》 饰 梁碧玉
〖2010〗《囧探查过界》 饰 李嘉敏(Mandy)
〖2011〗《点解阿sir系阿sir》饰 古嘉倩(Ceci)
〖2011〗《谁家灶头无烟火》饰 汤美菁(Jackie)
〖2011〗《天与地》饰 林佩玲(Jessica)
〖2012〗《4 in love》饰 罗咏芝(Emily)
〖2012〗《盛世仁杰》饰 楚妃(楚妃娘娘)
〖2012〗《护花危情》饰 心理医生陈凯翘(Kelly)
〖2012〗《女警爱作战》饰 米家宝
〖2012〗《爱。回家 》饰 尹德如(Alex)
电影作品
〖2009〗《窃听风云》 饰 林绮玲(Elanne Lam)(罗耀明秘书兼女友)
〖2010〗《志明与春娇》饰 细欣(Sephora职员、余春娇好友)(客串)
〖2010〗 《得闲炒饭》饰 Anita的同事
〖2011〗《桃姐》饰 办公室秘书
MV演出
◎ / 林峯- 领会
◎ / 谭咏麟关楚耀- 大喊包
◎2004年度香港小姐竞选 「亚军」、「旅游大使奖」
◎2005年度国际小姐竞选 「友谊小姐」
2010年5月,据香港媒体报导:据悉,朱慧敏最近搭上内地温州一名王姓富商,经常内地香港两边走。自从被富商“照顾”后,原本底薪不高的朱慧敏,衣、食、住即时三级跳。
男 ,1972年2月2日生,江西玉山人士,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先后就读于浙江美院,中央工艺美院,现为'33中国朱慧敏水墨画研究室'负责人,广东惠州蓬莱书画院秘书长,自由艺术工作者,作品 曾先后在法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举行展览.拍卖并被当地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家收藏. 绘画风格主要以现代意向水墨为主.讲究即兴,注重意念,'禅定意就'的创作手法.深得境外藏家的推崇和喜爱.观其绘画,延中国绘画之本,用墨泼彩,挥洒随心,,融中西技艺于一炉,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女,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现任山东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曾在山东大学和山东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为硕士生、本科生等教授研究生英语、大学英语精读、专业英语精读,学术论文写作、听说、英美概况、语言测试等多门英语课程。曾获山东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学能手”荣誉称号。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Globalization and new ELT challenges in China》(《全球化对中国英语教学新挑战》)(论文)发表在英国剑桥大学学术期刊《English Today》上,获2004年山东省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Implementing An Audio-Visual Oral Course Through Video》(《借助影像创新英语教学模式》)(论文)发表在新加坡学术期刊《RELC Guidelines》上,获2005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 近三年来,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厅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一项。
朱慧敏,汉族,1964年6月生,湖南华容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1986年毕业于原黔南民族师专英语系;199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先后在贵州省龙里中学、贵定师范学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同时从事多年的英语口译教学和研究,多次举行过有关口译、口语及大学英语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方面的学术讲座。主要学术论文有:1999年12月《科教论文选》一等奖独着论文《如何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阅读知识》、2002年7月登载贵州人民出版社《民族山区基础英语教学策略研究》的独着论文《民族山区基础英语教学调查与分析》、2007年9月《基础教育科研成果集》一等奖独着论文《综合英语教学实践谈》、2008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登载的独着学术论文《多媒体口译教学实践与探索》、2008年3月登载《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一等奖独着论文《英美发音辨异》、2009年4月登载《疯狂英语教师版》独着学术论文《多媒体三阶段教学与探索》及2009年5月登载《毕节学院学报》独着学术论文《获得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等。
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一、科研成果
1.《如何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阅读知识》:论文,独着,科教论文选 1999(12)。
2.《民族山区基础英语教学调查与分析》:论文,独着,民族山区基础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2002(7)。
3.《综合英语教学实践谈》: 论文,独着, 基础教育科研成果集 2007年9月。
4.《多媒体口译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独着,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8(1)。
5.《英美发音辨异》:论文,独着,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 2008年3月。
6.《多媒体三阶段教学与探索》:论文,独着,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年4月。
7.《获得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论文,独着,毕节学院学报 2009年5月。
1.《洞口高沙方言中的三分指示代词及其他》,《邵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2.《〈佛国记注译〉指疵》,《安顺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3.《〈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1期;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札记》,《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4期;5.《训诂学的开拓性硕果》,《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6.《〈清平山堂话本〉补校》,《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7.《释“管押”》,《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8.《谈〈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的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5期;9.《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奠雁”习俗》,《文史杂志》1998年第5期;10.《从形声系统与同源系统的关系看声符示源问题》,《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期;11.《〈释名〉声训中的声符示源功能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4期;12.《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99年第5期;13.《“年龄”探源》,《语文月刊》1999年第11期;14.《〈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再补》,《古籍研究》1999年第3期;15.《“二程语录”词语小札》,《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16.《元明剧曲中“耨”的词义文化探源》,《汉字文化》2000年第2期;17.《释“不间”》,《辞书研究》2000年第4期;18.《黄永武〈形声多兼会意考〉述评》,《语言研究》2000年第3期;19.《王力先生有关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5期(2000年9月);20.《〈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指瑕》,《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21.《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融合——读〈古汉语文化探秘〉》,《台州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2.《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23.《从“陆九渊语录”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24.《〈原本玉篇残卷〉中的同源字问题》,《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25.《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26.《宋儒语录二种点校指瑕七则》,《书品》(中华书局)2001年第2期;27.《形声字声符示源现象中的若干特点》,《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载;28.《市语研究的硕果》,《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29.《人名禁忌及其文化内涵》,《华夏文化》2001年第1期;30.《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价值论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年第2期;31.《“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32.《历代万卷楼及其藏书》,《华夏文化》2001年第2期;33.《读〈元本琵琶记校注〉札记》,《古籍研究》2001年第2期;34.《杨树达先生有关“形声字声中有义”之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8期(2001年6月)。35.《〈寒山诗注〉札记》,《书品》2002年第1期;36.《“馒头”的传说及其语源辨正》,《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37.《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华夏文化》2002年第1期;38.《〈古代汉语〉教改初探》,《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39.《从词源学史看宋代“右文说”的学术背景》,《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2期;40.《〈清平山堂话本〉词语选释》,《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2期;41.《“有请的”、“经纪人”的称谓义》,《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42.《关于声符示音功能研究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2年第1期;43.《中古佛经词语零札》,《广州华苑》2002年第2期;44.《谈明清俗语辞书在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方面的作用》,《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1期;45.《从中古佛经词语看语文辞书的书证溯源问题》,《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46.《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47.《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新创获》,《广州华苑》2003年第1期;48.《中古佛经词语与辞书书证溯源》,《台州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49.《解读故训材料的科学方法》,《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50.《评〈唐宋词常用语释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51.《〈风月锦囊笺校〉词语札记》,《古籍研究》2003年第2期;52.《从汉民族思维特点看声符示源的理据》,《汉字文化》2003年第2期;53.《唐传奇〈玄怪录〉〈续玄怪录〉释词》,《唐都学刊》(社科版)2003年第3期;54.《汉语词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暨南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55.《中古佛经释词四则》,《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56.《〈小学考〉的学术价值》,《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57.《读明清俗语辞书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58.《面对新世纪的训诂学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9期。59.《明代歌曲释词三例》,《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60.《〈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简评》,《汉字文化》2003年第4期61.《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语言学史著作》,《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62.《当代权威词典应重视明清俗语辞书》,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6期(2003年12月);63.《解读〈孟子〉同义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6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例释》,《汉语史学报》第四辑(2004年1月);65.《〈文史文献检索教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66.《〈古辞辨〉在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方面的成绩与不足》,《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特刊;67.《汉语成语的佛教渊源》,《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68.《释“诅”》,《广州华苑》2004年第1期;69.《〈风月锦囊笺校〉补议》,《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70.《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论争回顾》,《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2期;71.《佛经音义研究的力作》,《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7期;72.《〈尔雅·释诂〉郭璞注中的双音词》,《古籍研究》2004年卷上(总第45期);73.《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辨释价值》,《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74.《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华夏文化》2004年第3期;75.《〈慧琳音义〉中的词源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76.《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述略》,《暨南学报》2004年第6期;77.《当代大型辞书书证晚出词条举例——以见于明代歌曲中的词语为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9期(2004年10月);78.《近代汉语研究的世纪总结》,《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79.《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80.《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方法刍议》,《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七辑,2004年12月;81.《面向应用语言学的汉语词源研究刍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82.《话说“凤凰”》,《文史知识》2005年第1期;83.《中古佛经中的字序对换双音词举例》,《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84.《中古佛经词义抉要》,《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85.《中古佛经中的委婉语考析》,《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6.《墓志的语言学阐释》,《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87.《〈齐民要术〉有关“得名之由”的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8.《郭璞的语言学成就》,《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9.《中国古代宗庙称谓词义辨析》,《广州华苑》2005年第1期;90.《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指瑕》,《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91.《〈酉阳杂俎〉中的词源探求》,《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3期;92.《“牵砻”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3期;93.《魏晋至唐五代笔记杂著中的词源探讨略评》,《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94.《郭璞〈尔雅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95.《古代的“巫”及相关职业》,《华夏文化》2005年第3期;96.《〈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南方草木状〉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97.《〈颜氏家训〉中的词源探求》,《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98.《历史上的汉语教科书——读〈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书品》2005年第6辑;99.《一种特殊的文化词语——数词词素参与构成的詈词特点及其语源分析》,《汉字文化》2005年第4期;100.《〈抱朴子内篇〉词语零札》,《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6期;101.《面向海外兼读制研究生的古代汉语教学研究》,《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102.《十年来道教典籍词汇研究综述》,《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二作者);103.《杨树达先生汉语词源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辑,2005年1月;104.《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述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05.《佛经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汉语史研究集刊》第8辑(2005年12月);106.《佛经音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书品》2006年第1期;107.《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断想》,《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2期;108.《〈汉语缩略研究〉读后》,《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09.《宋代笔记〈云麓漫抄〉中的语言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110.《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尝试》,《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111.《魏晋至唐代经注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112.《理据——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113.《〈古辞辨〉简论》,《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114.《专书词语考释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15.《〈抱朴子内篇〉词语小札》,《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4期;116.《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暨南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117.《〈南村辍耕录〉与汉语史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九辑,2006年12月 (第二作者);118.《“打牙祭”探源》,《黔南民族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119.《品读〈语文丛稿〉》,《书品》2007年第3辑;120.《颜师古〈汉书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2期;121.《玄应〈众经音义〉中的词源探讨述评》,《语文研究》2007年第3期;122.《汉语词源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3期;123.《让辞书更完善——读〈汉语大词典商补〉》,《贵州文史丛刊》2007第4期。
从插队知青到暨大首位博士丘进先生1949年7月出生于长沙,幼时在北京成长,十余岁随父母支边迁徙贵州。作为“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高中生,已无高考机会,又不具备当兵、当工人的政治条件,因此,到农村插队当知青成了他唯一的出路,1968年10月,丘进在贵阳市乌当区羊昌公社插队当了知青。由于家庭出身不好,他连煤矿工、搬运工的工作都找不到,直到1976年,才被安排在一所农村中学当教师。1977年丘进参加“文革”后第一届高考,成绩是全省第二名,还是由于家庭出身不好,竟然以优异的成绩落选。直到大学开学后一个月,才被补录入贵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1980年转入安徽师大巢湖分校英语专业学习,毕业后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做编辑。理科学报编辑不是丘进最终的工作目标,他希望自己再有点作为,于是暗下决心,矢志考研。遍寻考研资料之后,他觉得中外关系比较符合自己的兴趣和条件,于是在工作之余,遍读中外历史和国际关系史各种典籍,甚至将《辞海》里有关的学术条目抄录在2000余张纸片上,并常备于身,随时诵习。1982年,丘进以平均86分的好成绩考取暨南大学研究生,成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朱杰勤先生的学生。1983年,他和几位同学发起并成立了暨南大学研究生会,还创办了《研究生学报》,丘进担任主编。1984年,朱杰勤先生开始招收博士生。那时丘进硕士尚未毕业,但先生嘱他直接报考,于是丘进在临近毕业之时参加了博士生入学考试。当时招收博士生的专业少,他是和报考硕士生的考生一起应考的,那个考场只有他一个人是考博的。1985年春,丘进成为朱先生的博士生。经过3年刻苦攻读,他终于完成了学业,并于1987年12月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拿到了暨南大学历史上第一份博士学位证书,编号是“暨博1987-001号”。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丘进获得了“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从大学教师到国家机关司长、名校校长1988年,丘进留校在暨南大学历史系任教,后被学校领导选中任研究生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此后他上了行政管理的路子。由于丘进的出色管理,研究生处的许多工作受到当时的国家教委有关部门领导和兄弟院校的赞赏。1991年初,丘进奉命调到国务院侨办文教宣传司高教处任处长;一年后任国务院侨办文教宣传司副司长,后任司长;2000年,丘进到广东省挂职,任汕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03上半年,丘进在中央党校40期司局级干部进修二班学习;2003年,任国务院侨办政策研究司司长。丘进曾经说过,养尊处优的工作环境不是他最终的追求目标,也不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2004年初,丘进得知西安交通大学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副校长,他毅然放弃京城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决心只身到西部创业。2004年7月,经过公开竞聘丘进任西安交大副校长,2005年7月起兼任学校党委副书记。针对许多人不理解他的这种选择,他说:“陕西具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西安交大又是西部最知名的一所高校,我希望能在退休以前,为西部,为大学教育好好做点事情,这是我久存于心的夙愿。”到西安交大工作以来,他马不停蹄,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跑遍学校每一个角落,将全部心血融入工作。他坚持与学生一起就餐,广泛参加学生课内外各种活动,以自己的行动树立起爱校爱生、清廉务实、艰苦奋斗的良好形象,成为精勤育人的楷模。丘进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学校改革发展,矢志献身于西部高等教育事业,为西安交大的发展做出开创性的贡献。2007年被授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2008年12月10日,国务院侨办党组在华侨大学宣布,任命丘进为华侨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国侨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儒沛作重要讲话,他说,丘进同志政治上强,综合素质好,作风务实,严于律己,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丘进同志担任华大校长,对华大平稳过渡、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各项工作新的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丘进在讲话中说,华大近几年发展迅猛,取得很大成绩。他表示,将继续发扬华大精神,勤奋努力,团结全校师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完成好国侨办交给的任务,把华大的工作做得更好。上任伊始,丘进校长深入厦门校区和各学院进行调研,并拜会厦门、泉州两市主要领导,和他们就大学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发挥学校优势为地方服务以及双方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沟通与联系等方面进行交谈。博士生导师丘进教授是华侨大学第六任校长。 他和父亲的全椒情结丘进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到:我祖籍安徽,与吴敬梓是老乡……丘进先生的爷爷丘景章是全椒有名的才子,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创办全椒中学,任全椒中学第一任校长。父亲丘良任先生1912年出生,是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他的学术研究涉及杜甫、吴敬梓研究、竹枝词等诸多领域。为了查找资料,丘良任先生经常往返于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并一直留意搜集全椒有关文献,经常把看到的文献抄录或复印寄到全椒,找寻到很多有关吴敬梓十分珍贵的资料。特别是他在故宫博物院偶然发现吴敬梓手书“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诗,是迄今发现的吴敬梓传世的唯一手迹,曾轰动当时。丘进先生对全椒这块土地怀着深厚的感情,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在国务院侨办工作期间,曾指定一外援学校项目落户全椒。1991年11月,他将其著作《中国与罗马———汉代中西关系研究》赠送我县图书馆惠存,落款“丘进博士赠”。丘进先生有着强烈的家庭情感,经常在电话中和全椒亲戚谈他的工作和家庭情况,家乡的亲戚也告诉他全椒的发展建设情况。他还经常利用电子邮件,将社会各界缅怀其父亲丘良任先生的文章及丘先生的研究论文发给他在全椒的侄子。丘进先生十分孝顺父母,尽管他工作非常繁忙,但每年清明节均亲自来全椒龙岗公墓祭奠父母。他为人十分低调,在全椒期间,和亲戚多是聚集在堂姐家吃饭、拉家常,而从不惊动地方领导。丘进先生在西安交大工作时说过,如果我一直继续养尊处优地当我的司长,是我人生经历的损失,经历太平坦了,人生曲线太平直了,就会觉得自己对社会没什么贡献,这并不是我所要的人生……我感到人生曲线要有一定的波折,尽管有可能是下滑线,但我不介意,毕竟以后回忆起来,我会找到自己从事大学教育事业的经历。这也正是我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