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乒乓球发球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乒乓球发球论文参考文献

大力是王励勤,查他资料就行了

[161]王立国. 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2]王晓毅.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3]张国栋. 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64]王沂. 我国京津地区城市新建住宅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5]张晓琳. 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6]刘盼盼. 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演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7]赵志英.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8]张辉. 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9]牛奔. 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对加速构建中国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0]张连成. 控制内容及控制方式对运动员自控损耗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1]吕韶钧. 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2]薛原.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73]王岩. 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4]常志利.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5]曲新艺. 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6]王迪迪. 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7]詹国勇. 中国高尔夫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8]任定猛. 五人制足球训练比赛理论体系构建与技战术训练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9]侯学华.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定位与推广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0]周桂琴. 振动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1]李晨峰.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2]胡法信. 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3]曾庆涛. 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 [184]吴明华.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85]陈元欣. 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86]程林林. 新中国体育体制及利益格局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187]单曙光. 对篮球比赛技术统计规范和分析评价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8]肖谋文. 我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历史演进及过程优化[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9]张庆如. 啦啦队运动的文化诠释及体育赛场啦啦队活动的组织运行模式[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0]赵升. 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1]汪流. 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192]周文军.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3]胡永红. 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4]张瑞林.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5]温搏. 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6]崔秉珍. 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09. [197]李可兴. 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98]杨慧馨. 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199]王艳. 我国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与培育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0]汤立许.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1]邹志春. 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2]范冬云. 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3]谭朕斌. 篮球运动基本规律及发展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4]李艳翎.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5]李卫. 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6]刘爱杰. 耐力性竞速项目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7]何仲恺. 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8]陈钧. 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9]杨铁黎. 关于职业篮球市场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0]李春雷. 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1]朱琪林. 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2]王斌. 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3]陶志翔.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4]刘卉. 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5]袁运平. 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6]梁栋. 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与转型期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7]陈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8]徐霞. 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19]白喜林. 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0]肖淑红. 中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1]潘迎旭. 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2]王慧琳.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3]刘海元. 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4]肖林鹏. 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5]池建.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6]叶庆晖. 体育赛事运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7]黄亚玲. 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8]李士英.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9]杨剑. 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30]倪依克.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 [231]陈作松. 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32]王健.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4. [233]许永刚. 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 [234]曹景伟. 面向2008年奥运会我国优秀皮划艇(静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5]郭永波. 篮球文化的理论框架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6]金宗强.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与诊断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7]刘庆山.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8]陆作生.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9]任弘. 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0]宋玉芳. 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1]王庆伟. 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2]张剑利. 职业体育联盟及其相关法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3]石岩. 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4]王凯珍. 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5]张晓蓬. 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6]夏祥伟. 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47]黄爱峰. 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48]罗林. 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49]赵晶. 我国篮球训练与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50]张新萍. 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 [251]李颍川. 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 [252]张惠红. 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53]符明秋. 重庆市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体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54]钟志勇. 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5]崔英锦. 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6]尹博.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57]叶乔波. 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理论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258]吴华清. 基于DEA的奥运会相关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259]陈家起. 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0]张文静. 体育教学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1]陈晴. 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62]龚波. 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4. [263]余守文. 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 [264]吴燕丹. 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5]余道明. 体育现代化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6]方千华. 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7]张细谦.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68]程文广. 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69]黄莉. 中华体育精神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0]李印东. 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1]刘建和. 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2]刘明胜. 中国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3]罗旭. 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4]苗治文. 当代中国体育公共政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5]曲淑华. 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6]唐峰. 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7]王松涛.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8]张庆春. 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9]张兴林. 我国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位素质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0]郑婕.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1]黄俊亚. 竞技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理论及应用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2]李今亮. 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判断的思维活动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3]宋会君. 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4]王建国. NBA制衡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5]王莉. 职业体育联盟的产业组织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6]熊焰.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7]叶伟. 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8]张勇. 现代篮球战术体系的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9]钟宇静. 开发中国乒乓球市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90]陈兰波. 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苏州大学,2006. [291]刘希佳. 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 [292]刘燕舞. 论城市发展与体育产业的推进[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93]李红艳. 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94]何劲鹏.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生命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95]范秦海. 对我国优秀田径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96]石振国. 基于休闲理论的体育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7]刘旻航. 我国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8]杨小明. 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9]杨少雄.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0]李捷. 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1]邢尊明.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优化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2]刘伟.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及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3]林顺英.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4]全浙平. 河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305]林剑峰. 上海市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6]刘文. 山东省业余网球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及前景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7]王成军. 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5. [308]赵珂刚. 山东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09]陈铁龙. 论啦啦操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10]李遵华. 我国高校啦啦队竞赛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11]张红玲. 当今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发展趋势[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2]高守东. 安徽省网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 [313]钱俊伟.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4]胡亚斌. 八位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的技战术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315]吴迪. 我国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6]陈安勇. 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7]辛静. 我国 跆拳道 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18]张丹. 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19]闫秋霞. 武汉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保障与个人自觉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0]沈柳红. 广西高校竞技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21]张玲玲. 我国高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及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2]冯加付. 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3]任平. 武汉市健身俱乐部健身私人教练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24]任朋达. 长春市城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25]李春艳. 江苏省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26]唐克己. 山东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27]花玲云. 北京市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8]徐勤荣. 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和对策[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9]史明. 核心力量练习对提高普通本科生足球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330]王艳芳.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的打造[D].厦门大学,2009. [331]刘冬梅. 美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成功 经验 的案例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32]曹磊. 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发展阶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3]张艳辉. 湖北省普通高校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4]王玲玲. 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5]徐昱玫. 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36]黄松峰. 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7]胡邦晖.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8]张祥彪. 上海市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9]赵燕. 规则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40]卢晨曦. 中美竞技啦啦队文化层面的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41]于亚南. 我国技巧啦啦队运动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42]周志辉. 世界优秀 羽毛球 男子单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43]王朋涛.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344]毛荣建. 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 [345]张玲.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346]杨新新. 滨州市广场舞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347]刘君. 城镇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48]刘莹. 石家庄市广场舞的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49]祝菁. 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50]林莹晓雪. 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1]何振强. 高校建立业余乒乓球俱乐部可行性的探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5(04)[2]牛志生,王继华. 乒乓球打法类型的新突破[j].山西体育科技.1995(03)[3]贾冲,苏凯. 对乒乓球运动健身作用的相关研究[j].新课程(下).2016(03)[4]玉聚成. 乒乓球运动走向世界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5(12)[5]张轶. 世界乒乓球运动历史演进与发展格局之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1)[6]吴涛. 从乒乓球运动中悟人生道理[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7]辛娟娟. 影响高校乒乓球运动发展因素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6(01)[8]王玉苹. 对乒乓球运动国际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运动.2014(19)[9]尹利. 盛世危机的乒乓球运动发展瓶颈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9)[10]冯洁,母顺碧. “养狼计划”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

我国的国球---乒乓球。。。这是在网上摘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乒乓球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根深蒂固,1、论文格式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乒乓球论文的参考文献

[1]何振强. 高校建立业余乒乓球俱乐部可行性的探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5(04)[2]牛志生,王继华. 乒乓球打法类型的新突破[j].山西体育科技.1995(03)[3]贾冲,苏凯. 对乒乓球运动健身作用的相关研究[j].新课程(下).2016(03)[4]玉聚成. 乒乓球运动走向世界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5(12)[5]张轶. 世界乒乓球运动历史演进与发展格局之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1)[6]吴涛. 从乒乓球运动中悟人生道理[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7]辛娟娟. 影响高校乒乓球运动发展因素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6(01)[8]王玉苹. 对乒乓球运动国际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运动.2014(19)[9]尹利. 盛世危机的乒乓球运动发展瓶颈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9)[10]冯洁,母顺碧. “养狼计划”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

当体能成为必需——对乒乓球体能训练的思考 生化、心理、力学等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学习期间大家广泛交流,互相探讨各类问题,特别是一些训练中新的测试方法和手段,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一、美国体能训练的现状——现代与传统并存本次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在美国科罗拉多的体能协会进行考察和学习。美国的体能协会是一个单独的协会组织,有一批研究人员专门从事体能训练研究,它不是专门针对某个具体项目进行研究,而是从体能训练自身规律出发,全面地开展体能训练研究。该协会是一个非赢利组织,为全球3万多名会员提供力量和体能的科学训练服务。美国的体能训练研究不仅有自己多学科的科研人员,而且还有一大批专职的体能教练。体能训练不仅仅服务于竞技运动,还服务于大众健身。协会体能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不仅研究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而且还研究具体的训练手段以及相关的训练器材。他们的理念在于体能训练不再是某个项目的辅助练习手段,而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有自己专门的教练和训练时间。美国的体能训练非常重视训练细节。 第7卷第3期2008年9月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Vo1.7.No.3Sep.2008● 竞技论坛乒乓球训练中诸关系研究刘 健(南京体育学院乒乓球队,江苏南京210014)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乒乓球训练的特点和应处理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特点包括:1)专项技术要求高;2)技术发展迅猛;3)技术多样要求iJlI练的综合。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要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步法与手法的关系、特长技术与技术全面的关系、定点与不定点的关系、多球与单球训练的关系。关键词:乒乓球;特点;关系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50(2008)O3—0O49—02Study on Characteristic,Relation of Table Tennis Ball TrainingLIU Jian(Nanjing Sport Institute,Table Tennis Team,Nanjing 210014,China)Abstract:Through documentation,the characteristic and relation of table tennis ball training are discussed.The characteristic is included:1)end item specification is high;2)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swift and vio—lent:Synthesis 3)various technology requests are trained.The coach wants to finish handling almost big rela—tion of the following in daily training:The quantity relation with mass relation,footwork and gimmick,speci—ality technology and aIl— round relation of technology。fixed point and the relation that fixed point relation,many ball and Shan Qiu do not train.Key words:table tennis;characteristic;relation1 前言乒乓球训练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多层次的复杂体系。通过科学训练和严格要求,使运动员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特长技术,同时发展和提高乒乓球运动员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智能,其最终目标是提高运动成绩和在比赛中取胜。1.1 专项技术要求高从专项角度讲,乒乓球运动二人对练是训练的主要形式,双方互为练习的条件,是通过训练计划和要求使双方的练习协调起来。由于乒乓球球体轻、速度快、旋转变化多,如何准确地击球对运动员各方面的感觉、反应、控制和调节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1.2 技术发展迅猛从训练角度讲,不同时代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方向都有所不同。快速、凶狠是当今世界乒坛的发展趋势。大部分优秀的运动员均具备了快速凶狠的技术风格,他们在处理旋转与速度的关系时,两者既结合的好,又突出凶与狠。1.3 技术多样要求训练的综合作为对抗性项目,乒乓球比赛是全方位的较量,收稿日期:2008一O4一O5 修回日期:2OO8一O4~29作者简介:刘健(1967一),男,江苏南京人,中级,主要从事乒乓球训练研究。50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7卷主体作战,在每一分球和每一局中都存在防守与进攻。快与慢、主动与被动、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因此,在训练中要增大训练强度、难度,加强对抗性,把训练比赛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加强快速攻防转换的意识与能力。目前,乒乓球运动发展迅速,各种球性的单个出现和组合出现呈无序性,在乒乓球训练中要考虑到乒乓球随机性的特点。需要运动员掌握多种扎实的基本技术和与之共存的多种战术,并能随机的运用。因此,多项技术战术的掌握、组合和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2 乒乓~-:]t-ij wI练中诸关系的研究2.1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乒乓球技术的掌握与巩固,需要千万次的反复练习,没有一定的数量作基础,技术就很难全面提高,但如果一味追求数量而不讲训练难度、不讲质量,那么所练的技术也不会符合实战要求,因此,在训练中要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根据运动员技术的掌握情况,分别不同难度和要求,使数量和质量统一在促进技术的提高上。2.2 步法与手法的关系步法训练是各项训练的基础,击球的准确性、爆发力、相持能力、连续进攻以及贯彻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抢先发力的战术意图都有赖于步法的移动来实施,步法不好必然会影响手法,会影响技术动作的充分完成。目前,国内球员比较重视手法,讲究手感,但在步法跑动方面却不尽人意,不如韩国和欧洲运动员。因此在训练中应改变过去那种重视手法而不重视步法的思想倾向,使手法与步法有机的结合起来。2.3 特长技术与技术全面的关系特长技术是杀手锏,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是第一位的,教练员要重视运动员的特长技术的培养。根据运动员的自身特点(形体特点、打法特点、体能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技术风格,反复多练,以求精益求精。在保证突出特长技术的同时,也要顾及技术的全面,特别在世界乒坛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对抗日益激烈、攻防转换、主动和被动经常交替出现的,所以在特长突出的前提下,力求技术全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技术上的整体实力,要求教练员在训练时间的安排上,可用大部分时间练特长技术,小部分时间弥补缺点,适当安排个人计划,做到既有特长、技术又较全面,努力培养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没有明显漏洞的全能性运动员。2.4 定点与不定点的关系有规律训练是指定点、定线、按教练要求的基本技术训练,无规律训练是随机的,它更符合实战的要求。根据科学实验结果表明,定点一不定点一定点一不定点的训练安排。基本功步法快,比赛能逐步上升,成绩进步稳定,相反不定点一定点一不定点一定点的安排,早期比赛成绩好,但上档次慢,基本技术不扎实,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应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科学原则。对基础较差的运动员以有序训练为主,配合无序训练,以训练好基本技术、对于基础较好的运动员加大无序训练的比重,并把一些战术配套训练贯穿到训练计划之中。使训练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无序中体现有序,这样的训练才能有利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符合实战要求。2.5 多球与单球训练的关系多球训练在强度、密度、数量等方面,对运动员形成动力定型、纠正错误动作、提高步法和手感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效。但多球训练只能提高机械式的技术熟练程度,只有刺激— —反应,没有自己进攻后的回球性反馈,这一点与单球训练(对练)有些脱节,因此多球训练应该与单球训练有机结合,在运动员多项能力较差的阶段可以多采用多球训练,内容方法以简单重复性为主,在运动员多项技术达到一定水准时,则要加大多球训练的难度。以现象、创造和随机性为主,同时在不同训练阶段,多球与单球训练比例可有所侧重。目前,乒乓球运动发展迅速,各种球性的单个出现和组合出现呈无序性,在乒乓球训练中要考虑到乒乓球随机性的特点。需要运动员掌握多种扎实的基本技术和与之共存的多种战术,并能随机的运用。因此,多项技术战术的掌握、组合和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对乒乓球训练的特点和应处理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训练特点包括专项技术要求高、技术发展迅猛、技术多样要求训练的综合。教练员在El常训练中要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步法与手法的关系、特长技术与技术全面的关系、定点与不定点的关系、多球与单球训练的关系。

乒乓球对大学生身体体质的影响的促进论文

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包括进攻、对抗和防守。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乒乓球对大学生身体体质的影响的促进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 :针对学生体质现状, 本研究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法对乒乓球运动对高职学生体质的影响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乒乓球运动项目对男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有较大的影响, 可以较快地改善和提高学生身体形态, 对于促进学生体质具有较强的效果。

关键词 :乒乓球; 高职学生; 体质;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hysical status of studen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able tennis on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literatures and using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able tennis shows more influence on the body shape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which could improve and promote students body shape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nd largely promot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Keyword :table tenni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1、前言

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整体下降的背景下, 高职学生体质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 如何寻求有效的运动干预手段, 促进学生体质状况的改善, 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是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突破口。本研究通过教学实验的方法验证乒乓球运动对高职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为促进乒乓球运动的开展和学生体质的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选取一定的教学实验对象通过教学实验法探讨对乒乓球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进行研究, 根据研究需要, 本研究选取眉山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小学教育专业的30名男学生为研究对象, 实验前合实验后依据《国家学生体质标准 (2014年修订) 》测试标准, 对实验对象部分指标进行测量, 实验地点: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乒乓球教学场地。实验时间, 2017年4月到2017年7月。

3、结果与分析

乒乓球选项课学生身体形态实验前后比较分析

身体形态的变化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于实验前后身形形态的分析比较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表1统计结果显示, 通过15周的教学实验后, 实验对象的身高、体重几乎没有变化, 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实验后胸围指标大于实验前, 说明有乒乓球选项课对于促进男大学生胸围有明显的作用;实验后尔维克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 实验后好于实验前, 说明经过15周的.实验后, 实验对象的体格、体质状况明显优于实验前, 说明有规律的乒乓球运动, 对于改善学生身体形态, 促进体质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乒乓球选项课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实验前后比较分析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是学生体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因为测试条件的影响, 本次选取50米、1000米、立定跳远三项指标进行比较, 表2统计结果显示, 实验后实验对象50米成绩 (P<) , 实验前后成绩出现了统计学差异, 实验后成绩明显优于实验前, 说明乒乓球运动在改善提高研究对象下肢速度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能是由于乒乓球运动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要随时保持半蹲状态, 随时移动, 因此学生的下肢力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1000米测试指标实验前后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立定跳远是反应下肢爆发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后立定跳远指标明显好于实验前 (P<) , 前后成绩之间出现了统计学差异, 这种差异和50米指标变化基本一致, 说明乒乓球运动对于改善和提高学生下肢爆发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仅仅从本次实验结果来分析, 乒乓球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下肢爆发力。

乒乓球选项课学生部分身体机能指标实验前后比较分析

身体机能对于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身体素质反过来也能作用于身体机能, 因此对于身体机能的分析更能随深入掌握乒乓球运动对于学生体质的影响, 表3统计结果显示, 实验前后实验对象的机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肺活量体质指数实验后明显好于实验前 (P<) , 说明乒乓球运动手段对肺活量体质指数的锻炼效应较好。可能是因为乒乓球运动运动练习时在运动强度、运动量上有一定的要求, 对于学生身体刺激作用较为持续。同时可能由于学生对于乒乓球运动的兴趣较高, 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练习时相对效果比较好, 机体产生了相应的机能效应。实验后实验对象台阶测试成绩出现差异, 实验后评定效果优于实验前, 说明采用的乒乓球运动运动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实验对象的心血管机能, 这个结果和1000米成绩测定结果不相一致, 须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可能是因为1000米跑在运动形式上较为台阶试验更为辛苦, 学生在1000米投入精力不足导致不相符。从本次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 乒乓球运动对于学生的肺活量和心血管功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4、结论

作为一项趣味性强, 社会普及度高的运动, 乒乓球运动项目对男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有较大的影响, 可以较快的改善和提高学生身体形态, 对于促进学生体质具有较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莉.运动处方干预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实验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43 (03) :178-182.

[2]方志, 胡乙元.乒乓球训练对男童体质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 22 (12) :106-107.

[3]王文琦, 刘雅玲.乒乓球运动干预改善青少年体质的效果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5 (01) :87-91.

[4]郭文, 曹蕾, 陈志鹏.不同运动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愉悦感与规律运动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46 (03) :91-96.

乒乓球打球技巧

攻球从大的动作结构来讲,可分为正手和反手攻球两大类。攻球是快速进攻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杀伤力强,是解决战斗的关键技术。

(一)动作要点(以右手为例)

1. 正手攻球:近台中偏右站位左脚稍前,身体斜对球台,持拍手自然放松置于腹前,拍半横状。顺来球路线略向右侧引拍,约与台面齐高,拍面与台面约成80度左右,前臂与台面基本平行。当球从台上弹起,持拍手由右侧向左前上方挥动,以前臂快速内收发力配合手腕内转沿球体做弧线挥动,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击球位置在身体右前方一前臂距离处。

2. 反手攻球:站位近台右脚稍前,持拍手自然弯曲置于腹前偏左,重心偏于左脚。顺来球线路向后引拍。当球从台上弹起,持拍手由左后向右前上加速挥拍,前臂发力为主,手腕外转,拍面前倾,重心移至右脚,左右胸前击球上升时期的中上部。 攻球的重点难点是挥拍发力和正确恰当的击球点。

(二)教学方法

徒手模仿正、反手攻球动作,体会挥臂、腰部扭转和重心转换等动作要领。练习者站位近台中偏右(左),在右(左)角端线附近自抛自攻对方右(左)边斜线。体会前臂内收发力和手腕内(外)旋及击球点。 两人对练,一人自抛自攻,另一人用挡球回击,互换练习。两人对角,一人正(反)手攻球,一人推挡回击,互换练习。两人对练,一人一点攻两点,另一个两点推挡一点,互换练习。两人正(反)手对攻斜线。 两人对攻中路直线。

(三)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正手攻球时不敢大胆挥拍,有停顿,弧线制造不好。 纠正方法;用徒手模仿挥拍练习把拍挥够。上臂与身体夹角过小。 纠正方法:放松肩部,加大上臂与身体的距离。抬肘抬臂。 纠正方法;对做近台快攻练习,强调击球时肘肩向后下方。手腕下垂,球拍与前臂垂直。 纠正方法:强调手腕内旋拍柄向左,徒手模仿练习。判断球的落点不准,引拍动作不到位。 纠正方法:用先做接平击发球的练习,再做连续推挡球的练习来纠正。反手攻球时拍面前倾过早。 纠正方法:徒手做引拍练习使拍面稍后仰。拍面前倾不够 纠正方法:作平击发球练习,体会击球时手腕外旋动作的方法。

大力是王励勤,查他资料就行了

乒乓球论文文献

[1]何振强. 高校建立业余乒乓球俱乐部可行性的探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5(04)[2]牛志生,王继华. 乒乓球打法类型的新突破[j].山西体育科技.1995(03)[3]贾冲,苏凯. 对乒乓球运动健身作用的相关研究[j].新课程(下).2016(03)[4]玉聚成. 乒乓球运动走向世界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5(12)[5]张轶. 世界乒乓球运动历史演进与发展格局之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1)[6]吴涛. 从乒乓球运动中悟人生道理[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7]辛娟娟. 影响高校乒乓球运动发展因素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6(01)[8]王玉苹. 对乒乓球运动国际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运动.2014(19)[9]尹利. 盛世危机的乒乓球运动发展瓶颈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9)[10]冯洁,母顺碧. “养狼计划”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

大力是王励勤,查他资料就行了

我国的国球---乒乓球。。。这是在网上摘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乒乓球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根深蒂固,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一、开题 开题日期: 课题的目的意义:乒乓球在我们的国家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很深远的文化底蕴,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锻炼和娱乐,更重要的是它凝聚了我们中国人民积极进取,有勇有谋的拼搏精神。乒乓球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球类运动,乒乓球运动趣味娱乐性强,打法精于技巧,实战比赛变化无穷,因而深受广大小朋友的喜欢。乒乓球运动其特点是球小、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样,是一项技巧性运动。对技术动作、控球感觉的要求非常细腻,不同于技能型、对抗性项目,技术动作较为复杂,而且动作与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乒乓球技术动作定型所需时间较长,且运动训练周期较长。再则,该运动项目对运动者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反应能力要求较高。 目前社会上出现很多业余的培训场所,对于青少年培训方法的合理性与专业性要求甚微。如何推广合理的青少年培训(训练)方法,引导社会普遍的培训(训练)走向,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提出了专业、便捷的启蒙教学方法,纠正社会上出现的不规范教学,为以后社会大众化的乒乓球少儿启蒙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现状:乒乓球运动之所以在我国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有诸多的科学性较强的专业训练方法支撑。我国拥有众多世界知名优秀教练员和顶级的训练手段,来训练专业组织(如省队、国家队)但是,对于大众化的、相对专业的少儿启蒙方法的研究还有所欠缺,虽然已经研发出轮廓教学(徐瑶 2008-10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等新式教学方法,却仍然跟不上乒乓球运动在青少年人群的普及速度,当前推广专业的少儿启蒙迫在眉睫。国外现状:多数欧美国家对于少儿乒乓球运动还是保持任凭其自由发展状态,并不注重乒乓球运动的专业化和大众化。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相对重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逐步引进我国训练方法,针对当地特点进行模仿与改进训练的研究。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1.研究基本思路: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全面解析对于大众化的乒乓球启蒙教学应该注意的地方。通过对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受训感受,走访各个俱乐部、培训基地的教练员,探讨最为简洁而标准的启蒙动作标准及步骤,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概述。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并就回收上的有效问卷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访谈法 :访问多名学生家长和教练员。举例论证:走访部分俱乐部、培训基地,统计该部被专业队吸收的少儿人数。课题的基本框架:1.摘要2.关键词3.前言4.研究对象与方法5.结果与分析6.结论7.建议8.参考文献。 预期结果:通过调查和访问,可以总结出一套大众化而不失专业的启蒙教学方法。对培养基层青少年、发掘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素材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改善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半专业、业余的训练(培训)方法。启蒙教育应该以科学为基础、大胆创新,让学员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学到标准的乒乓球技术!

最新乒乓球论文参考文献

[161]王立国. 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2]王晓毅.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3]张国栋. 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64]王沂. 我国京津地区城市新建住宅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5]张晓琳. 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6]刘盼盼. 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演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7]赵志英.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8]张辉. 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9]牛奔. 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对加速构建中国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0]张连成. 控制内容及控制方式对运动员自控损耗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1]吕韶钧. 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2]薛原.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73]王岩. 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4]常志利.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5]曲新艺. 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6]王迪迪. 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7]詹国勇. 中国高尔夫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8]任定猛. 五人制足球训练比赛理论体系构建与技战术训练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9]侯学华.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定位与推广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0]周桂琴. 振动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1]李晨峰.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2]胡法信. 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3]曾庆涛. 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 [184]吴明华.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85]陈元欣. 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86]程林林. 新中国体育体制及利益格局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187]单曙光. 对篮球比赛技术统计规范和分析评价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8]肖谋文. 我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历史演进及过程优化[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9]张庆如. 啦啦队运动的文化诠释及体育赛场啦啦队活动的组织运行模式[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0]赵升. 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1]汪流. 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192]周文军.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3]胡永红. 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4]张瑞林.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5]温搏. 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6]崔秉珍. 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09. [197]李可兴. 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98]杨慧馨. 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199]王艳. 我国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与培育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0]汤立许.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1]邹志春. 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2]范冬云. 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3]谭朕斌. 篮球运动基本规律及发展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4]李艳翎.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5]李卫. 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6]刘爱杰. 耐力性竞速项目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7]何仲恺. 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8]陈钧. 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9]杨铁黎. 关于职业篮球市场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0]李春雷. 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1]朱琪林. 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2]王斌. 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3]陶志翔.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4]刘卉. 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5]袁运平. 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6]梁栋. 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与转型期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7]陈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8]徐霞. 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19]白喜林. 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0]肖淑红. 中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1]潘迎旭. 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2]王慧琳.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3]刘海元. 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4]肖林鹏. 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5]池建.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6]叶庆晖. 体育赛事运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7]黄亚玲. 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8]李士英.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9]杨剑. 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30]倪依克.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 [231]陈作松. 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32]王健.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4. [233]许永刚. 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 [234]曹景伟. 面向2008年奥运会我国优秀皮划艇(静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5]郭永波. 篮球文化的理论框架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6]金宗强.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与诊断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7]刘庆山.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8]陆作生.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9]任弘. 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0]宋玉芳. 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1]王庆伟. 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2]张剑利. 职业体育联盟及其相关法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3]石岩. 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4]王凯珍. 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5]张晓蓬. 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6]夏祥伟. 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47]黄爱峰. 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48]罗林. 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49]赵晶. 我国篮球训练与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50]张新萍. 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 [251]李颍川. 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 [252]张惠红. 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53]符明秋. 重庆市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体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54]钟志勇. 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5]崔英锦. 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6]尹博.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57]叶乔波. 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理论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258]吴华清. 基于DEA的奥运会相关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259]陈家起. 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0]张文静. 体育教学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1]陈晴. 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62]龚波. 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4. [263]余守文. 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 [264]吴燕丹. 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5]余道明. 体育现代化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6]方千华. 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7]张细谦.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68]程文广. 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69]黄莉. 中华体育精神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0]李印东. 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1]刘建和. 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2]刘明胜. 中国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3]罗旭. 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4]苗治文. 当代中国体育公共政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5]曲淑华. 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6]唐峰. 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7]王松涛.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8]张庆春. 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9]张兴林. 我国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位素质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0]郑婕.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1]黄俊亚. 竞技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理论及应用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2]李今亮. 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判断的思维活动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3]宋会君. 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4]王建国. NBA制衡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5]王莉. 职业体育联盟的产业组织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6]熊焰.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7]叶伟. 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8]张勇. 现代篮球战术体系的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9]钟宇静. 开发中国乒乓球市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90]陈兰波. 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苏州大学,2006. [291]刘希佳. 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 [292]刘燕舞. 论城市发展与体育产业的推进[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93]李红艳. 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94]何劲鹏.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生命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95]范秦海. 对我国优秀田径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96]石振国. 基于休闲理论的体育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7]刘旻航. 我国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8]杨小明. 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9]杨少雄.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0]李捷. 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1]邢尊明.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优化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2]刘伟.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及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3]林顺英.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4]全浙平. 河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305]林剑峰. 上海市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6]刘文. 山东省业余网球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及前景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7]王成军. 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5. [308]赵珂刚. 山东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09]陈铁龙. 论啦啦操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10]李遵华. 我国高校啦啦队竞赛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11]张红玲. 当今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发展趋势[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2]高守东. 安徽省网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 [313]钱俊伟.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4]胡亚斌. 八位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的技战术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315]吴迪. 我国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6]陈安勇. 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7]辛静. 我国 跆拳道 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18]张丹. 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19]闫秋霞. 武汉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保障与个人自觉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0]沈柳红. 广西高校竞技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21]张玲玲. 我国高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及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2]冯加付. 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3]任平. 武汉市健身俱乐部健身私人教练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24]任朋达. 长春市城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25]李春艳. 江苏省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26]唐克己. 山东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27]花玲云. 北京市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8]徐勤荣. 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和对策[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9]史明. 核心力量练习对提高普通本科生足球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330]王艳芳.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的打造[D].厦门大学,2009. [331]刘冬梅. 美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成功 经验 的案例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32]曹磊. 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发展阶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3]张艳辉. 湖北省普通高校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4]王玲玲. 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5]徐昱玫. 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36]黄松峰. 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7]胡邦晖.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8]张祥彪. 上海市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9]赵燕. 规则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40]卢晨曦. 中美竞技啦啦队文化层面的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41]于亚南. 我国技巧啦啦队运动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42]周志辉. 世界优秀 羽毛球 男子单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43]王朋涛.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344]毛荣建. 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 [345]张玲.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346]杨新新. 滨州市广场舞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347]刘君. 城镇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48]刘莹. 石家庄市广场舞的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49]祝菁. 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50]林莹晓雪. 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广州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现状及问题思考论文

关键词: 广州大学 公共体育选项课 现状 思考

摘要: 本研究对广州大学目前体育选项课开设现状进行了描述,对体育选项课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实现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层次性、高级性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能力和习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引言

我国体育选项课制度最早起源于清华大学。1992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定,普通高等学校在一、二年级中开设体育选项课,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选择教学场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客观地说,体育选项课的开设打破了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为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使高校体育课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大学体育与终身体育紧密衔接,加强了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专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和提高,高校体育选项课不合理、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引发了学界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大讨论,不少高校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施了一些改革,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广州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现状

(一)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现状评述。

体育选项课由于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健身、娱乐、休闲的兴趣要求而为绝大多数学校所接受,但是在教学安排和组织方面各校却有所不同。根据教学安排、组织和教学目标的不同,一般认为公共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模式。

其中,“两段式”模式是指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立意是在加强对学生体育基础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其教学安排一般是一年级开设体育基础课,二年级开设体育选项课;“着重选项课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立意是用较少的教学时数向“选项课”模式过渡。一般是用一个学期的教学时段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期为以后三个学期进行的选项课教学打好基础;“选项课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立意是较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育锻炼习惯;“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立意是让学生体验选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激发体育锻炼的愿望及满足运动要求,以自愿组成俱乐部的形式进行自我体育管理。

从上述概念及对应的组织形式上看,我校目前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比较接近第三类,即选项课型。其组织方式具体是,学校在一、二年级开设公共体育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学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资源进行自由的选择。

从历年的教学评估及对学生的调查来看,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体育课,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得到发展,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较好。缺点是,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仍有较多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公共体育场地、器材的滞后与该模式充分发挥学生、教师自主性的要求不匹配。特别是2008—2009学年度再次进行公共体育选项课人数增加以压缩总工作量的改革,体现出管理层面对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广州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设施的实际状况都没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是否继续实施这一模式需开展深入调查和全面讨论。

(二)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评述。

1.课程开设状况

从2005—2008学年度开设课程来看,进入大学城后,公共体育教学的各项资源有巨大的变化,主要是师资和场地比较统一、集中。我校公共体育选项课内容主要有: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网球、毽球、武术、跆拳道、散打、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街舞、健身、游泳、摔跤与柔道、羽毛球等近20个项目。与其他省份兄弟院校相比,课程开设的范围较广、内容比较丰富,课程设置本身基本上可以满足现有学生的需求。

对学生的走访调查和实际选课的情况表明,虽然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学生选课的人数在逐年下降,特别是在老生群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广州地区常年高温,日照时间较长,而我校三大球的场地均没有绿化和防暑设施。据一位教师实地测量,最高场地温度达到50摄氏度以上,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特别是老生)对三大球的选择都只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由于这个原因的存在,乒乓球、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室内项目受到学生特别是女生的青睐。传统武术、气功运动项目,虽然有特殊的防身、健身功能,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选择的很少,说明学生对传统体育的认识不够,或感到此类项目单一枯燥。

综上所述,开设选项课的各高校在教学项目的选择、安排上力求满足大学生的爱好、兴趣,广大公共体育教师应当尽量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要求,为增加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能力、习惯建立良好的基础。

2.课程内容安排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从2006年开始,各项目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由公共体育教学部指定负责老师撰写并发给任课老师。任课老师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以武术课为例,一般第一学期安排武术基本技术、初级三路长拳和短器械(选学),第二学期为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和长器械(选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无论选择哪位教师上同一门课程,学习的内容是相同的,有利于学期末学生评价标准的统一。对于统一项目的教师而言,也免去了每个学期初上交不同的.教学大纲、进度和教案的劳烦之苦。缺点是,教学进度、内容过于固定和统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和教师教学兴趣的提高,更不利于教师个人特长的发挥。

3.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

无论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兴趣、爱好有多深,通过考试取得学分是学生必须面对的最大现实。因此,公共体育选项课的评价对每个学生页言都是重要的学习环节。然而,由于我们对体育教学目标的狭隘认识,我国体育教学评价长期偏离了以价值判断为中心的发展轨道,体育教学目标经历了“技能—体质—健康”的演变过程。以往的过程评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即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及努力的程度,忽视对学生发展、变化、成长的过程的动态性评价。这种评价往往导致师生对考试成绩的过分关注,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习惯方法的获得和培养,这种终结性评价重视的只是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求甚解,只求简单记忆的结果,生硬模仿。虽然在“健康第一”、“快乐体育”口号的倡导下,广州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的评价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自身发展的进步,充分考虑到学习态度、学生获得体育情感等主观因素进行最终的教学评价,但依照客观、统一标准进行技能考评仍然对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合理性造成一定伤害。具体表现为:

第一,不同项目达到同一分数要求的难易程度差别大,造成教学评价项目间存在的差异和不公平。现实中,学生经常这样发问:“为什么篮球给的分数比你们武术、健美操等项目的分数高?”“我们班其他同学都可以得100分,我们就比人家少?”就是这种项目间本身存在的评价标准差异的典型体现。

第二,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智力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制造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力是以组方式来进行的,每个人都是具有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纸笔测验能力的个体。”很多学习认真但运动天赋较差的学生对体育课有一定心理恐惧和压力,往往第一节课就问教师课的内容“难不难”。教师一般通过鼓励、特殊照顾等方法来消除他们的学习恐惧和压力,在教学评价中也大量动用自由裁量权予以照顾,目的是为了从情感上鼓励他们对体育的热爱和消除体育学习难的误解,在现实中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然而,从客观上讲这些行为也对其他真正优秀的学生造成一些不公平。加上学生期末也要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教,最终造成教师、学生“一团和气”双向的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4.教学资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合理的教学组织和安排也要靠过硬的教学条件来支撑。进入大学城后,我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条件大大改善,特别是结束了过去几个校区分散管理、教师上课跑路忙的混乱局面,使我校公共体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06年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公共体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专家的肯定。2007年,《大学体育》作为首批广州大学精品课程立项,对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资源的改善有重要的推动力,各类教学资源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方便了学生学习,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的发展,《大学体育》正朝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的方向迈进。   然而,对于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不断提高的学生体育学习需求而言,目前我校公共体育教学资源还是不尽人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的现状也必须正视,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场地偏少,设施人性化不足。特别是三大球的场地,绿化偏少,遮阳设施都没有配备;各场地均无洗手间,造成师生如厕困难;课室里过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第二,教学器材更新速度缓慢。锈迹斑斑的长剑、缺少羽毛的毽球、不拍不响的CD机等严重影响了教学,也常常引起学生的不满。

第三,缺乏稳定、合适的教材。每年新生的大学体育教材都不一样,内容更多地停留在技术层面。选项课教学内容应遵循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的原则,满足大学生对不同体育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需要,其项目安排的比例要遵循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但是从调查中得知,多数学生和教师认为由于体育选项课教材的缺乏,导致内容安排不够合理,所发教材都是摆设,没有实质性意义。

二、对广州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教学。

周济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上说,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努力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学校体育部担负着学生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是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高校体育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个性形成的复杂因素,学习能力因人而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应视具体情况而提出不同的要求,实行分层次教学。

(二)在实践中大胆摸索经验,努力促成教学模式向“俱乐部”式转化。

一些专家指出,现在我国的高校体育基本还是“两张皮”:一方面,学校体育课程设置陈旧,大学生的体质普遍下降。另一方面,高校招收特长生和退役运动员组建校队,其主要任务是为校争光。学习成绩好的体质不好,运动水平高的习成绩又往往不好。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直言不讳:“现在的大学体育必修课,大学生一学不会、二学不懂、三学不乐。其原因在于:课程设置陈旧,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千篇一律,面目可憎。”[2]国内外很多大学已经采取了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主要优点是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提高体育专项运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养成运动习惯,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奠定基础。

(三)深入研究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比较重视体育教学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过于重视学生学习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从评价方式上更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以及对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因此随着新教育理念的深入,体育教学不能停留在以前的评价指标和内容上,必须不断扩展。[3]

(四)改善教学条件和环境。

体育教学资源作为大学校园的优势资源应当得到较好的改善和充分利用,整合场馆资源、合理开放场地、改善现有场地的人性化设施、加快更新体育教学器材是提高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

参考文献:

[1]邓淑君.湖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现状与对策研究[D].cnki期刊网优秀硕博论文.

[2]大学出姚明还得等10年——高校体育需要俱乐部[N].中国青年报,2004年09月02日:13.

[3]田雅茹,闫海利,刘志红.构建新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N]..

[4]张建华.从美、日两国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看我国体育教学评价改革[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24-27.

1、发球接发球技术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 长期以来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主要由于无遮挡发球的实施,使得发球的威力大为降低 大家都在想办法加强后面的相持球实力,对发球以及发球抢攻的套路研究没有以前那么专注 欧洲人的发球以侧上侧;二,我国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现状总结 随着乒乓球这项运动在我国的不断普及, 变得越来越大众化, 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了解其重要性, 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基础教育也越来越重要, 同时, 最;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开展乒乓球课程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始终难以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乒乓球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一,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现状 1 教学方法不够合理 乒乓球教学中,教学方法对;要求球拍的两面必须是不同颜色,发球时,球拍必须始终高于球台水平面发球时不能跺脚击球时,球同球网之间的距离不得比身体同球网之间的距离更远等一系列的修改 进入21世纪,乒乓球运动已经处于一个巅峰时代,各种打法的技术已近极致;第一届世乒赛谱写了乒乓球早期运动的历史新篇章,为今后的世界锦标赛奠定了基础从1926年至1939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每年都举行一次后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了多次变更从2003年第47届世乒赛开始,国际乒联决定将把单项与。2、故所以在任何时候作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就必须重视对基本技术的训练,乒乓球技术发展相对较快,要了解当前乒乓球发展的现状与时俱进各项基本技术的训练必须与当前发展的整体发展方向相适应,并有所创新突破落后的基本技术在;从“一个小球推动一个地球”的故事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功,更是看到了中国乒乓球的强大现世界乒坛上,中国选手的排名都是靠的很前的,由于现在中国乒乓球处于一个长盛不衰的境界,导致很多人认为中国就是;可以这样写,给你一个大纲,供参考乒乓球是一项无规律的非周期性运动,这就决定了该项运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表现在技术层面的是击球方法多,技术种类多,技术动作之间的转换快衔接紧,技术使用的随机性高,变化;浅析大学公共体育课中的乒乓球教学 20100821 0218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 乒乓球 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目前的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体育科研方法,提出教学见解和改善教学效果的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3、乒乓球是球类运动之一在中间隔有横网的长274厘米宽152高76厘米的球台上进行球直径4000毫米,重量240253克,白或黄色,用赛璐璐或塑料制成,打时有“乒乓”声,故名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用球拍击球,击法有挡抽;论文摘要文章针对目前的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体育科研方法,提出教学见解和改善教学效果的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一引言 随着乒乓球运动在全;1 张辉,刘淑芳直拍反面拉弧圈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韩同康乒乓球的动态特性旋转与速度相对原理J体育科学1994年06期 3 程存德我国近台快攻直拍横打拉技术动作的浅析J;浅论如何从专业角度欣赏乒乓球比赛 乒乓球是一项无规律的非周期性运动,这就决定了该项运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表现在技术层面的是击球方法多,技术种类多,技术动作之间的转换快衔接紧,技术使用的随机性高,变化快。4、乒乓球项目的国际比赛,慢慢演变成为事实上的国内比赛依这种思路来看,中国队独霸国际乒坛对乒乓球项目的发展非常不利乒乓球毕竟不比网球等项目网球可以由两位不是最帅但是却最有实力的美国球员桑普拉斯和阿加西争霸多年并。5、写乒乓球的技术方法,合理利用规则,如何提高技术,如何训练

女乒乓球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1]何振强. 高校建立业余乒乓球俱乐部可行性的探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5(04)[2]牛志生,王继华. 乒乓球打法类型的新突破[j].山西体育科技.1995(03)[3]贾冲,苏凯. 对乒乓球运动健身作用的相关研究[j].新课程(下).2016(03)[4]玉聚成. 乒乓球运动走向世界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5(12)[5]张轶. 世界乒乓球运动历史演进与发展格局之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1)[6]吴涛. 从乒乓球运动中悟人生道理[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7]辛娟娟. 影响高校乒乓球运动发展因素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6(01)[8]王玉苹. 对乒乓球运动国际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运动.2014(19)[9]尹利. 盛世危机的乒乓球运动发展瓶颈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9)[10]冯洁,母顺碧. “养狼计划”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

当体能成为必需——对乒乓球体能训练的思考 生化、心理、力学等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学习期间大家广泛交流,互相探讨各类问题,特别是一些训练中新的测试方法和手段,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一、美国体能训练的现状——现代与传统并存本次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在美国科罗拉多的体能协会进行考察和学习。美国的体能协会是一个单独的协会组织,有一批研究人员专门从事体能训练研究,它不是专门针对某个具体项目进行研究,而是从体能训练自身规律出发,全面地开展体能训练研究。该协会是一个非赢利组织,为全球3万多名会员提供力量和体能的科学训练服务。美国的体能训练研究不仅有自己多学科的科研人员,而且还有一大批专职的体能教练。体能训练不仅仅服务于竞技运动,还服务于大众健身。协会体能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不仅研究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而且还研究具体的训练手段以及相关的训练器材。他们的理念在于体能训练不再是某个项目的辅助练习手段,而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有自己专门的教练和训练时间。美国的体能训练非常重视训练细节。 第7卷第3期2008年9月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Vo1.7.No.3Sep.2008● 竞技论坛乒乓球训练中诸关系研究刘 健(南京体育学院乒乓球队,江苏南京210014)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乒乓球训练的特点和应处理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特点包括:1)专项技术要求高;2)技术发展迅猛;3)技术多样要求iJlI练的综合。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要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步法与手法的关系、特长技术与技术全面的关系、定点与不定点的关系、多球与单球训练的关系。关键词:乒乓球;特点;关系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50(2008)O3—0O49—02Study on Characteristic,Relation of Table Tennis Ball TrainingLIU Jian(Nanjing Sport Institute,Table Tennis Team,Nanjing 210014,China)Abstract:Through documentation,the characteristic and relation of table tennis ball training are discussed.The characteristic is included:1)end item specification is high;2)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swift and vio—lent:Synthesis 3)various technology requests are trained.The coach wants to finish handling almost big rela—tion of the following in daily training:The quantity relation with mass relation,footwork and gimmick,speci—ality technology and aIl— round relation of technology。fixed point and the relation that fixed point relation,many ball and Shan Qiu do not train.Key words:table tennis;characteristic;relation1 前言乒乓球训练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多层次的复杂体系。通过科学训练和严格要求,使运动员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特长技术,同时发展和提高乒乓球运动员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智能,其最终目标是提高运动成绩和在比赛中取胜。1.1 专项技术要求高从专项角度讲,乒乓球运动二人对练是训练的主要形式,双方互为练习的条件,是通过训练计划和要求使双方的练习协调起来。由于乒乓球球体轻、速度快、旋转变化多,如何准确地击球对运动员各方面的感觉、反应、控制和调节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1.2 技术发展迅猛从训练角度讲,不同时代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方向都有所不同。快速、凶狠是当今世界乒坛的发展趋势。大部分优秀的运动员均具备了快速凶狠的技术风格,他们在处理旋转与速度的关系时,两者既结合的好,又突出凶与狠。1.3 技术多样要求训练的综合作为对抗性项目,乒乓球比赛是全方位的较量,收稿日期:2008一O4一O5 修回日期:2OO8一O4~29作者简介:刘健(1967一),男,江苏南京人,中级,主要从事乒乓球训练研究。50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7卷主体作战,在每一分球和每一局中都存在防守与进攻。快与慢、主动与被动、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因此,在训练中要增大训练强度、难度,加强对抗性,把训练比赛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加强快速攻防转换的意识与能力。目前,乒乓球运动发展迅速,各种球性的单个出现和组合出现呈无序性,在乒乓球训练中要考虑到乒乓球随机性的特点。需要运动员掌握多种扎实的基本技术和与之共存的多种战术,并能随机的运用。因此,多项技术战术的掌握、组合和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2 乒乓~-:]t-ij wI练中诸关系的研究2.1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乒乓球技术的掌握与巩固,需要千万次的反复练习,没有一定的数量作基础,技术就很难全面提高,但如果一味追求数量而不讲训练难度、不讲质量,那么所练的技术也不会符合实战要求,因此,在训练中要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根据运动员技术的掌握情况,分别不同难度和要求,使数量和质量统一在促进技术的提高上。2.2 步法与手法的关系步法训练是各项训练的基础,击球的准确性、爆发力、相持能力、连续进攻以及贯彻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抢先发力的战术意图都有赖于步法的移动来实施,步法不好必然会影响手法,会影响技术动作的充分完成。目前,国内球员比较重视手法,讲究手感,但在步法跑动方面却不尽人意,不如韩国和欧洲运动员。因此在训练中应改变过去那种重视手法而不重视步法的思想倾向,使手法与步法有机的结合起来。2.3 特长技术与技术全面的关系特长技术是杀手锏,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是第一位的,教练员要重视运动员的特长技术的培养。根据运动员的自身特点(形体特点、打法特点、体能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技术风格,反复多练,以求精益求精。在保证突出特长技术的同时,也要顾及技术的全面,特别在世界乒坛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对抗日益激烈、攻防转换、主动和被动经常交替出现的,所以在特长突出的前提下,力求技术全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技术上的整体实力,要求教练员在训练时间的安排上,可用大部分时间练特长技术,小部分时间弥补缺点,适当安排个人计划,做到既有特长、技术又较全面,努力培养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没有明显漏洞的全能性运动员。2.4 定点与不定点的关系有规律训练是指定点、定线、按教练要求的基本技术训练,无规律训练是随机的,它更符合实战的要求。根据科学实验结果表明,定点一不定点一定点一不定点的训练安排。基本功步法快,比赛能逐步上升,成绩进步稳定,相反不定点一定点一不定点一定点的安排,早期比赛成绩好,但上档次慢,基本技术不扎实,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应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科学原则。对基础较差的运动员以有序训练为主,配合无序训练,以训练好基本技术、对于基础较好的运动员加大无序训练的比重,并把一些战术配套训练贯穿到训练计划之中。使训练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无序中体现有序,这样的训练才能有利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符合实战要求。2.5 多球与单球训练的关系多球训练在强度、密度、数量等方面,对运动员形成动力定型、纠正错误动作、提高步法和手感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效。但多球训练只能提高机械式的技术熟练程度,只有刺激— —反应,没有自己进攻后的回球性反馈,这一点与单球训练(对练)有些脱节,因此多球训练应该与单球训练有机结合,在运动员多项能力较差的阶段可以多采用多球训练,内容方法以简单重复性为主,在运动员多项技术达到一定水准时,则要加大多球训练的难度。以现象、创造和随机性为主,同时在不同训练阶段,多球与单球训练比例可有所侧重。目前,乒乓球运动发展迅速,各种球性的单个出现和组合出现呈无序性,在乒乓球训练中要考虑到乒乓球随机性的特点。需要运动员掌握多种扎实的基本技术和与之共存的多种战术,并能随机的运用。因此,多项技术战术的掌握、组合和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对乒乓球训练的特点和应处理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训练特点包括专项技术要求高、技术发展迅猛、技术多样要求训练的综合。教练员在El常训练中要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步法与手法的关系、特长技术与技术全面的关系、定点与不定点的关系、多球与单球训练的关系。

1 张辉,刘淑芳;直拍反面拉弧圈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韩同康体育科学;1994年06期 3 程存德;我国近快攻直拍横打、拉技术动作的浅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乒乓球1890年首次出现在英国,当时是一项贵族运动。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於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绵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于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在乒乓球运动进入奥运会之前,它经历了一漫长的发展阶段。 1980年,乒乓球被发明出来。 1952年,在孟买的世界锦标赛上,日本选手首次使用橡胶面的球拍,引起了轰动。 1952年,日本人佐藤博治成为第一个赢得世界冠军的亚洲选手,这次冠军预示着日后亚洲人对这项运动的主宰。 1954年,亚洲选手,特别是中国和日本选手使用了由南斯拉夫人发明的直拍握法。当时,流行的握拍方法是匈牙利著名选手维克托-巴那使用的传统握拍法。 1971年,这一年的4月13日,美国乒乓球队到北京和中国队进行了比赛,他们最后以1比13输给东道主,但这次比赛开通了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 1981年,乒乓球作为奥运项目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尽管在此之前从未以表演项目在奥运会出现过。 1988年,乒乓球比赛在汉城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奥运会上。 1988年乒乓球首次进入奥运会,之后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国际乒联下目前已经有超过187个协会成员。 为了缩小了选手间的实力差距,增加比赛的对抗性和偶然性,国际乒联近年来对乒乓球比赛的规则做了很大修改,每局分数从原来的21分缩减为11分,11平后领先2分者获胜,比赛也从原来的5局3胜制改为7局4胜制,小球改成了大球,还加入了无遮挡发球。为了避免出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垄断奥运会冠亚军,国际乒联规定在奥运会双打比赛中,来自同一协会的两对选手必须分在同一半区。这样,出现在双打决赛赛场上的将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两对选手,比赛也将更具悬念。 乒乓球进入奥运会后,奥委会也对乒乓球运动作了一些设定。奥运会中乒乓球比赛设了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四个单项,男女各86名选手参赛,其中单打各64人,双打32对。每个国家/地区最多只能有男女单打各3人、双打各两对选手参赛。比赛采用7局4胜每局11分单败淘汰制。 说到奥运会中的乒乓球就不得不提一提把乒乓球称为国球的中国。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的乒乓球运动也逐渐跃上乒乓舞台。上世纪50年代,日本选手创造了直拍握法,并占据了乒坛霸主地位。之后,直拍技术被中国选手发扬光大并一直称雄世界直到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乒乓球发展陷入低谷,来自欧洲的瑞典男队开始崛起,并在1989年、1991年和1993年连续三次夺得世乒赛的男团冠军。从9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男乒再度崛起,在1999年和2001年重新夺回了男团斯维思林杯。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在近年来的大赛中战绩显赫。2003年第47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取得了除男单以外的其他6项冠军,年底的国际乒联巡回赛上更是包揽了全部四项冠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选手也囊括了全部四枚金牌。 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马琳、王励勤、王楠、张怡宁仍然是四枚金牌的最有力争夺者。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德国的波尔、奥地利的施拉格、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和东道主选手格林卡等。 从1988年乒乓球进入奥运会到上届雅典奥运会,在5届总共决出的20项冠军,中国仅让4项旁落,处于绝对的乒坛统治地位。乒乓球在中国成为亚军即失败的项目。为了阻止中国队垄断乒乓球运动,国际乒联多次针对中国修改规则,从小球换大球、无遮挡发球到11分制改革,这些都无法动摇中国乒乓球的王者地位。乒乓球的平民性质使得这项运动易于在中国推广,中国人身体条件也适合在小球运动上发展、提高,这些都是“国球”运动能在中国长盛不衰并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所在。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除了宗教这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外,奥林匹克运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但在此以前,古奥运会可能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是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 1893年,根据“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建议,在巴黎举行了讨论复兴奥运会问题的国际性体育会议。1894年1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有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目标的国际社会运动。它包括三大体系,即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或地区奥委会三大支柱为骨干的组织体系;以奥运会为周期性高潮的活动内容体系。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论从发展规模,还是从发展水平上来看,都已为举世所瞩目。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看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奥林匹克主义以竞技的形式,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社会活动,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体育现象,奥运会是人类探索体能极限的最引人入胜的赛场,奥运会纪录、奖牌成为运动员追求的崇高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全球性活动。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奥运会每四年一届,从公元前776年有文字纪录的第一届奥运会到公元393年,共举办了293届,历时1169年,经过了产生,发展和衰弱几个阶级。 第一,古希腊自然环境与竟技运动习俗的形成。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古希腊成为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处,并因此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科学,文化,艺术和体育等领域里为人类做出了多方面的卓越贡献,成为西方文明的发祥地。竟技运动是希腊人生活的重要内容。 第二,奥运会初期的比赛项目也反应了战争与古奥运的发展关系。从公元776年开始长达500年期间,奥运会项目逐步扩大,从单一的赛跑发展为有摔跤,混斗,拳击,四马战车,马车赛,角力,赛马,五项运动项目等的综合运动会,这些比赛项目,多与军事技能有关,反应了战争对奥运会比赛项目发展的驱动作用。虽然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有明显的军事烙印,但是奥运会本身却是整个希腊民族欢聚一堂的盛会。虽然各城邦间的冲突经常发生,但是它们之间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特别自公元前8世纪开始,随着古希腊殖民运动的兴起,在地中海区域形成了一个希腊文明圈。 第三,古希腊的宗教习俗与奥运会模式的形成。古奥运会是一种泛希腊的宗教庆典,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对奥林匹斯山诸神的膜拜;二是有一独特的祭祀制度;三是有丰富的宗教神话传说。 第四,古奥运会的盛衰。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发展为各希腊城邦参加的盛会,第二阶段(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为古希腊城邦奴隶制的全盛期,古奥运会达到鼎盛。第三阶段(公元前4世纪-----公元4世纪)古希腊先后被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古奥运会进入衰落期。 体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19世纪下半叶,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现代体育的发展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是竟技运动的迅速发展,二是体育的国际化趋势,1881年第一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际体操联合会成立。随着国际体育交往的扩大,建立一个综合的国际体育交流的大舞台,建立一个协调各单项组织活动的国际体育组织以发挥管理作用,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终于在1893年根据顾拜旦的建议,法国田径协会联合会举行了一次国际性体育会议。讨论复兴奥运会的问题。1894年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隆重开幕。并通过了一个重要文件----(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议。由于首届奥运会将于1896年在古奥运会的发源地希腊雅典举行,因此希腊人维凯拉斯任第一任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大会规定每隔四年在哪个国家的大城市举行奥运会。 百年奥运,风云变化,不变的是始终如一的人文精神。在奥林匹克精神中,人文内涵是不朽的底蕴。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动力凝聚着全人类向往前进的心声。奥运精神是什么?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什么?是“自信、自强、自尊”。这既是奥运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奥运精神的境界升华。在乒乓球运动中更是体现了这些奥运精神,从一些乒乓球运动员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些精神。他们不畏困难,奋勇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匈牙利的维克托-巴纳,创造了神奇的记录,他有23项世界冠军的头衔,其中包括5项单打冠军。在1930至1935年间,他仅仅被同胞兼双打搭档萨巴多斯击败过一回。 中国的邓亚萍,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虽然身高仅有1米52,她却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女子乒乓球选手,获得1992和1996年奥运冠军,以及1991、1995和1997年三次世界冠军。 瑞典的瓦尔德内尔,他是个天才选手。他曾获得了1992年奥运会男单冠军和2000年奥运会亚军。这位瑞典人同时也拥有1989和1997年的世界冠军头衔,是乒乓球史上几位最伟大的球员之一。 除了赢得过个人冠军,他还具有双打方面的天赋,在团体比赛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像他们这样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真的很多很多,数不胜数。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成绩,离不开他们的顽强拼搏,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奋斗。奥运会是短暂的,乒乓球运动是永恒的,是永远也不退色的,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永恒的;赛场上的胜负是暂时的,但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永远的。奥运不能没有乒乓球,乒乓球也不能没有奥运。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因为乒乓球,奥运更加精彩,因为奥运,乒乓球更为流传。奥运中的乒乓球,乒乓球中的奥运精神,太多的联系使得它们发展到了一起,未来的它们将会如何,我想不言而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