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音乐学理论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音乐学理论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追求越来越高,音乐越来越受人喜爱,较为明显的是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选择音乐这门课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音乐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音乐论文 范文 篇一:《浅谈欣赏 教育 下的大学音乐》 一、大学 音乐欣赏 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的学习与各种音乐活动的参与,实际上是一种在音乐审美需要的支配下,在音乐审美意识的调控下,调动音乐审美能力而进行的音乐审美体验。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在这种令人愉悦的音乐审美体验中,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会得到极大的调动、锻炼和提高。关于音乐审美能力,它既包括感受美、领悟美的能力,又包括了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真正的音乐欣赏活动需要以审美为目的,而审美就是以感性体验的适宜为基础所获得的精神愉悦。通过音乐欣赏这种特定的审美活动,我们在听觉对象上所获得的并不是任何外在的客观知识,而是一种内在的意识。音乐确证了我们的听觉审美能力,使我们从外在的对象中意识到自身的本质。总之,我们从音乐欣赏中所获得审美体验,就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客观化的体验,我们在音乐欣赏中所听到的音乐之声,其实正是我们自己内在的“心声”。 (二)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关于音乐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在音乐欣赏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接触一部音乐作品,以“听”的形式融入到该作品中,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最终也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或是愉悦或是悲伤,这与作品的主题有关,但是无论学生体会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感,这都是学生的审美享受,透过这种情感,学生会对当下的生活、未来的生活等产出思考和感悟等,这种感悟会直接深入到学生的潜意识中,震撼学生的心灵的同时还起到了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学生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要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等基本知识,从而更深入地品味该作品,在音乐中找到另一种美,激起对生活的热爱,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远离烦躁、远离喧嚣,自然而然地,学生的情感得到调节,其精神也会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成为有思想、有 文化 、有内涵的一代新人。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之所以说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因为音乐本来就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音乐感性材料的创造性、音乐形式存在方式的创造性和音乐内容的创造性。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声音本身是感性的、非具体的材质,而音乐的声音又是一种非自然地、经过了加工的艺术化的声音,在现实中找不到模本,它完全是通过作曲家丰富的想象力,将各种音响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并排列组合,在内心建立起一座宏伟的音响大厦,再将其表达出来。因此,当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音乐允许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充分地、充满创造性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乐音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又由于音乐内容具有创造性的特点,音乐不像小说或是一幅画一样具有具体的内容,音乐的内容是直觉的、非想象的内容,它包括基本情绪、风格体系、精神特质三个方面。而这三者都是要靠欣赏者根据各自的音乐素养来感受到,由于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他们每个人所获得的音乐内容都是不固定的。更多的是当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其实是对音乐的“三度创作”,由于音乐具有很强的感受性,对音乐的欣赏归根到底是主体的创造性意识活动,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可避免地会渗透自己的主观意愿,同一部音乐作品,有人会感到恬淡,有人会感到忧郁,这正是对音乐作品的再创作,在这个过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会得到提高的。 (四)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是我国国家建设的未来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责任,要承担起此项任务,学生首先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如爱国情怀。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以音乐教育为手段,因为我国有众多以爱国为主题的歌曲,如《我的中国心》、《团结就是力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爱我中华》等,这些都是激情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当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他们会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欣赏这些歌曲,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爱国情感,这种音乐欣赏教育对大学生既是的一种爱国教育,又能够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革命理想,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精神,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爱祖国、爱社会的人。除此之外,一般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都是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因此当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时候,还能够从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中汲取力量,将这股力量运用到生活中去,不断推动着学生的前进。久而久之,学生也将会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活动是最为普遍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他或许从未参加过任何的音乐创造活动,甚至从未尝试过音乐的演唱或演奏,但是,他不可否认自己有过欣赏音乐的经历。音乐欣赏是人们接触音乐艺术的基本方式,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早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音乐欣赏教育也是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了解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等基础知识,然后在聆听音乐的时候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注意歌词的构成情况和演唱者的发声等。大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以聆听的方式来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就是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它既能够以音乐的形式传递给聆听者一定的情感,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聆听者,使聆听者在艺术的熏陶下更好地思考、感悟人生,最终培养着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篇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思路》 摘要:本文对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作用,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学;古典音乐;流行音乐 在大学教学中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并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综合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 总结 经验 ,探索古典与流行结合的路径,从而提升其教学效果。 一、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关系 关于古典音乐,至今还尚未有明确的的界定,其概念还比较模糊。但是就人们的一般认识来看,普遍认为具有较强的持久价值的音乐,即为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能够得以流传,说明其自身具有较大的优势与价值。现代音乐则有明确的界定,在相关的音乐书籍中,就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与界定。所谓流行音乐就是指:具有通俗易懂、易于流传等特点的大众音乐。尤其同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等形式的音乐相比,流行音乐中更加强调对现实生活中的质朴、简单的感情世界,其表现形式更加直接与现实。换言之,流行音乐更加注重演唱者、听众的感情宣泄与交流。这也就导致流行音乐往往就比较短小精悍,且音域相对窄小,适合传唱。这也是流行音乐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人们广泛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从其表演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其基本构成方式来看是一致的。其主要是在节奏、音高以及和声等方面都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在处理情感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二者都是对人们内心世界情感的表达。因此也可以认为,从本质角度出发,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是二者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中,可以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应用。就当前社会中传播的音乐实际情况来看,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出现比较明显的融合的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古典音乐家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革新,并能在其古典音乐中应用一定的流行因素,从而能够使古典音乐呈现出新的面貌与生命力。比较杰出的代表就是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曼。他就在钢琴演奏中应用了流行音乐的演奏形式,通过实践证明,应用流行音乐形式演奏古典音乐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与问题,而且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消极的影响。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熏陶,培养与提升其音乐素质。在教学中还要尽量协调好古典与流行之间的关系。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作用 (一)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丰富的知识对促使大学生得到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教学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能够使其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和流行结合起来,也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意识、思维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二者具有不同的特色与特点,在表现形式、受众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积极的对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探索与改进,可以采用现代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来对古典音乐进行改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完善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需要对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 以及教学形式等进行整合。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应用多种教学工具,从而不断完善其课堂教学活动。这也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现代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资源整合,并能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并实现高校开设音乐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分析 (一)完善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认知 就高校当前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倾向于学习现代流行音乐知识,对古典音乐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古典音乐的艺术价值较高,但是在现代音乐欣赏中已经过时。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对古典音乐教学不感兴趣,缺乏主动积极的 学习态度 。大学音乐教学是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并能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并积极的引导大学生转变对古典音乐的态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火车站、汽车站的时候是否通过这样的乐曲(播放尼基•肯尼基的《回家》),听到这样的旋律与音乐是不是就更加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是不是会产生立刻回到家的想法呢?”接着,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被广为流传与播放的乐曲就是尼基•肯尼基的《回家》,是典型的古典乐作品。这样通过设问以及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引起和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使其逐渐开始喜欢古典音乐,并使其在古典音乐教学中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升其音乐素养。 (二)实现古典与流行音乐教学内容结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人们的审美情趣等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古典音乐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积极地进行创新。在当前的演奏中,比较经典的就是女子十二乐坊在其演奏中对其曲风进行的再演绎与改变,以及对其演奏乐器进行的创新。古典音乐能够流传至今,说明其自身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但是要想使其能够不断传承下去,就需要及时对其演奏方式、表现形式进行转变,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并能够通过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音乐的不断发展。 (三)改进完善传统音乐教学形式 要想在大学音乐教学中促进古典与流行的结合,不仅要使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还要对其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与创新。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相关的音乐素材、资料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实现听、唱结合;同时,还可以加强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四)调动学生音乐融合与创新积极性 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对教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与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古典与流行有机结合对策的心理与认知。另外,还要使学生在其学习的过程重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可以有效的扩展其视野,并能激发其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大学阶段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就要求在其教学中能够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就当前的大学音乐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不断对其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合理的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完善,对其教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文利.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 [2]叶波.浅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J].戏剧之家,2015,(02). [3]郭然.试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J].新课程学习(中),2014,(01).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篇三:《浅谈网络音乐对大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音乐概况 网络音乐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传播流行的音乐,这些音乐作品比较贴近生活,容易让听众接受,简单、通俗易懂,流传较广的网络音乐以歌曲为主。网络是一个方便、快捷的媒介,传播速度相当之快,只要在网络上上传歌曲,不出一会功夫,天南地北的人都可以听到歌曲。借助先进的 网络技术 和最新的音乐内容,网络音乐吸引了众多网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 据统计,我国网民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亿人,居世界第二位。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已经具备了庞大的网络音乐的传播及受众群体,这是网络音乐得以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网络音乐才能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音乐文化力量而存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熟视无睹或有意回避网络音乐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网络音乐理应受到音乐界的关注及社会的广泛注意。 二、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大学音乐教育以音乐鉴赏教育为主,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大多选择一些爱国主题、伦理道德的音乐作品,如比如二胡曲《光明行》、歌曲《十送红军》等等。而网络音乐与学校的音乐欣赏曲目相比,网络音乐具有节奏明快、旋律新颖、配器时尚的特点,再加上一些画面、视觉上的效果,更能吸引青少年,尤其是好奇心较强的大学生。所以很多大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音乐来得到美的享受。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强,他们喜欢畅快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意愿,网络音乐便成了他们最亲密“伙伴”。 网络音乐的流行对我们的大学音乐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了网络音乐,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向学生发送要欣赏的音乐资料,或让学生直接下载网络音乐,使音乐学习更加灵活,更加轻松。 (二)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音乐能够带给大学生一些正面影响,但也不乏许多负面影响。 1、影响文化知识的学习 目前,有一些网络音乐的内容,与我们大学校园所倡导的陶冶学生情操、博学而笃志的校园文化相违背,流行的网络歌曲大部分是爱情歌曲,大学生发育正处在成熟期,一些大学生对异性产生前所未有的好奇和兴趣,听多了这样的歌曲,自然会胡思乱想,没有心思上课。有的学生对网络流行歌曲达到痴迷的程度,因而上课还会偷偷戴着耳机听音乐,听课也是心不在焉的,一脑门心思全在想着歌曲的内容。这样长期下去肯定会影响学业,导致无心向学。 2、侵蚀学生的价值观 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稳定性。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如何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一些格调低下、情趣庸俗的网络歌曲,含有消极、颓废、不健康的内容,比如网上曾流行的的《老鼠爱大米》、《好男人都死哪去了》、《红尘情歌》等等。这些流行歌曲使大学生变得哀怨缠绵、多愁善感、意志消沉,思想堕落,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毒害了大学生的思想,侵蚀了他们的价值观。 3、降低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有些网络音乐粗制滥造,歌词及配器都达不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大学生如果经常听这样的音乐,势必会降低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三、积极应对网络音乐的思考 网络音乐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应该清醒的看到网络音乐对大学教育的负面影响,也应该看到网络音乐对大学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大学生中传唱的网络歌曲也有许多内容健康、曲调优美的,同样充满了正能量。例如《时间都去哪了》还有庞龙演唱的《兄弟抱一下》、慕容晓晓的《黄梅戏》等等,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分析利弊产生的根源,,积极应对网络音乐。 (一)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特质所在,学校要充分发挥好校园网站、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专题讲座、学术 报告 等各类校园宣传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与熏陶,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大学文化所沉淀的大学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对师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充实大学生的生活,各种学生社团尽量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如诗歌社可以举办各种主题的诗会, 交谊舞 社团可以组织大学生们举办周末舞会等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大学生们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品位 审美教育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以审美媒介为教育手段,一是以审美心理和人生的塑造为教育目的。大学的审美教育更应该把握好这两重含义。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判断能力,使他们能真正的辨别美丑,能在纷繁的网络歌曲中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这样就可以增强他们面对不健康的网络歌曲的“免疫力”。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试着避免从音乐本身来谈音乐和评论音乐,利用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关联进一步拓展大学生们的视野,例如,我们可以从音乐与道德的关联来认识音乐的纯净与质朴;从音乐与哲学的关联来了解音乐作者在音乐创作中进行 理性思维 和 逻辑思维 的可能性;从音乐与绘画的关联了解其他艺术对音乐的濡染和渗透,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品位,净化大学生的灵魂。 (三)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多结合网络教学 当代大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因此,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把自己新的理念及思想放于网络之上继续传播,可以说网络的出现,促进了各种艺术形式不断结合与尝试,并给我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艺术享受,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让大学生们在音乐这个领域可以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网络音乐,进行作品艺术特色评论,引导大学生自己去评判一首网络音乐的好坏。 四、总结 进入新世纪,大学音乐教育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倡导学生自主,个性,创造性发挥的理念为网络音乐教育这一新路径上的延伸应用提供了新的教育发展的思想准备。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网络这种又方便又快捷,又轻松又有效率的媒介,让大学音乐教育更好地为培养大学生品学兼优、德能并进的育人理念服务。 猜你喜欢: 1. 音乐论文范文1500字 2. 音乐论文范文5000字 3. 大学音乐论文的范文 4.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5. 大学生音乐赏析论文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实践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学论文写作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音乐学论文写作篇1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为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适宜的发展沃土。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富有“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通过对中西方艺术的比较和分析能够发现,西方的艺术大多是建立在立体化思维基础上,但我国传统艺术则主要是建立在线的思维基础之上,在传统音乐中的具体展现就是单一旋律思维是音乐思维的基本形式。但是站在艺术的角度上来考虑的话,这种思想即“真、善、美”三者的统一。传统音乐正是具备真善美三类因素的艺术形式,借助于文化现象呈现出欣赏主体的面前,通俗来说就是音乐魅力的所在。 一、传统思想影响下的音乐人文精神 纵观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了解到,其存在和发展的脚步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政治上的需要,需要以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为依托,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就像很多传统音乐文化都深深的被儒家和道家思想所左右。 直到今日,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无时无刻的不在接受着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的渗透方式是无声无息的,往往在我们不自居的情况下就会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并且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很多思想内涵,这些都是儒家所倡导的“仁”反映的思想,儒学的基本特征是仁、义、礼、智、信,是把理想的道德和伦理意识作为衡量处世做人的价值标准,主张利人利己,强调爱人,对等,互利和诚信等原则。因此,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更能通过“爱人者人亦爱之”的儒家思想得以展现,渗透了“不独享其享,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道德理念。且在距离感上更加接近自然,在无形中使传统音乐受到了自然的熏陶和感染。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讲究声音“中正和平”,强调“礼乐治国”与“和而不淫”。但是贯穿于传统音乐发展始终的思想理念却一直都是“天人合一”,这也是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所追求和达到的,即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的统一,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代表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主流文化。早在春秋时期的五行音乐思想中就曾认为“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在其思想观念中认为只有使音乐平和才能够促使阴阳调和、人心和乐,如果声不平的话则会造成阴阳不调以及民离神怒的问题。 就像《吕氏春秋》一样,正是根据阴阳家和道家思想的综合借鉴,以五音配五时,十二律配十二月构成宇宙图式,在其主旨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统一的追求,并且在音乐文化方面也一直主张平和、适中,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以天人合一为主要内涵的传统音乐就是从此时期开始得以形成。而直到《乐记》的出现,在其人文精神上更加强调音乐能够做到以气和天和人进行沟通,促使天人之间能够进行互相感应,进而做到改变自然事物,影响到社会政治方面的相关决定。到此阶段标志着以天人感应为主要人文精神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始走向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音乐在人文精神上具有自身的独到性,能够从一个侧面发现出相应的品质光辉。 此外,道家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保存并发展下来,并在过去的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中一直影响着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其中必然存在着许多可取之处。从我国历代文化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上看,老庄哲学中存在着浓厚的虚无思想,这种思想曾引导无数文人隐居山林,逃避纷扰的社会,以谋求心理上的平衡。然而,老庄哲学中体现出的泛神论以及相对自由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同儒家的“入世”存在着精神上的关联。所谓儒道互补,这构成了我国文人雅士世代相传的机制。 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的不在接受着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的渗透方式是无声无息的,往往在我们不自居的情况下就会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而这种思想观念不仅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深刻影响,更在很多方面成为了人们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成为了全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而从另一方面的层次上来讲,这些思想文化进过历史的发展和沉淀,已经能够适应各种文化阶级的需要,成为一种具有比较稳定地文化结构。并直接作用到传统音乐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形成上。曾经有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音乐比较倾向于庄子的“静”,认为这种特质可以用来培养“知”,启发“慧”,在这样的条件下使得道家思想在当时的音乐艺术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对人性的解释上,庄子和其他思想之间也存在一定共通之处,认为人应当被动的回归自然,不应具备自身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性跟好的保存。 二、结语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剖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实质上是从独特视角上去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重新的认识,通过相应的分析来得出展现出其对于传统社会的影响意义,更能够折射出对当代社会和艺术的借鉴作用。在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中,或许自然才是能够与人性最好结合的载体,因此通过传统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来表达自己希望“真、善、美”的统一愿望。 音乐学论文写作篇2 浅析影视音乐的形式和特征 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但是,音乐又是与人们的情感最为接近的艺术,甚至可以说音乐属于生理和心理领域,它从潜意识影响我们的情感。由于人类所具有的共同情怀,使音乐成为超越种族、国家、地域的国际性情感语言。 作者简介:周晓春,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现任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航空系教务办主任,担任《名片赏析》、《公文写作》等课程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1 前言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实践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但是,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决不能离开可视的屏幕形象,它只能作为影视艺术的一个辅助元素而存在,并且只有与影视的其他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具有影视音乐的独特价值。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悦耳的乐音,它主要是通过声波作用于人的听觉;而电影的物质材料是优美的画面,它主要是通过影像作用于人的视觉。 影视音乐就像星星和月亮,本身是一个存在物,但离开了影视剧就失去了作为影视音乐的存在价值。所有的成功和所有的艺术魅力都取决于影视剧本身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就像月亮、星星,失去了太阳,就失去了所有的魅力和遐想。 一、影视音乐的形式 1.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 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这一对关系,是自有声电影出现后就随之产生的。画内音乐又叫有生源音乐或客观音乐,它是在画面内可以看得到声音来源的音乐,比如剧中人歌唱、弹琴(当然,音乐片不在此例),或者画面中的收音机、录音机、扩音器等传出的音乐。影片《马路天使》的开场戏就是男主人公陈少平所在的乐队为别人的婚礼吹吹打打,在鼓乐声中,展示了大上海的都市风貌,也交代了小陈和报贩老王、歌女小红的关系,把观众较快地带到影片的规定情境里。画内音乐真实性较强,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同,在用纪实风格拍摄的影片中,画内音乐运用得比较多。 画外音乐,是指在画面上见不到声音来源的音乐,绝大多数影视音乐都是画外音乐。画外音乐主要体现编导者的思想意图,所以也被称为主观音乐。 影片中的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些影片的主题音乐是用画内音乐的形式呈示的,如英国影片《简?爱》,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第一次见面,应罗切斯特的要求弹奏了一段钢琴,她所弹奏的这段旋律也就成为全片的音乐 主题。 2.片头音乐与片尾音乐 片头音乐:用于片头字幕的音乐。它的作用包括呈示出影片主题音乐,展示影片风格,用音乐语言概括全片基调,把观众引入到影片之中。 片尾音乐:用于影片片尾的音乐,它与片头音乐呼应,是对影片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基本情况的回顾和总结,以使观众对影片进行联想和回味。 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通常都是影片中较长的,而且是相对完整的音乐段落。由于一般影片对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在艺术上要求较高,也要求他们在曲式结构上相对完整,并且还会要求具体的对准画面上的某一部分的动作、情绪等,所以作曲家对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都很重视,尽量在这里完整地展现自己的乐思。人们经常把片头音乐当做迎客音乐,把片尾音乐当做送客音乐。 3.影视音乐的特征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们用“语言”这样的文学术语很难准确地表达音乐艺术的特点,在此只是借用这些词汇的约定俗成的含义和人们的联想来描述音乐。 一般来说,应该要求各种艺术形式的语言都是雅俗共赏的,但对影视音乐来说,在雅与俗的两端中,我们要求它偏向于俗的方面。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看影片的目的主要是观赏与娱乐,而且去电影院看电影,也只是看一次而已(当然那些具有号召力的影片是一个例外,世界上就有一项纪录是专门为看美国影片《乱世佳人》而设的,据说这项纪录还在不断被打破)。要求一部电影音乐作品在观众看过一次电影后就能受到感染,能够记住,甚至于让观众为了听影片中的歌曲和音乐再去看这部电影,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 影视音乐,指影视作品中的一切音乐和歌曲,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新体裁,影视艺术既有音乐艺术的共性,又有影视音乐自身的特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视音乐是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影视音乐不是独立的音乐作品,也不是只为了说明画面内容的被动因素,而是影视综合艺术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因而影视音乐必须按照影视作品所规定的形象、情景、矛盾冲突和风格来创作,只有这样才能为表现影片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服务,与整部影视作品融为一体。 影片《勇敢的心》表现了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来士和苏格兰人民英雄反抗外族压迫的伟大历史。在人物的个性塑造和表现战争的壮阔场面上具有强大的震撼力。这部影片在音乐的运用上,手法比较多样,既注意到铺垫史诗性情怀,又注意对具体场景的表现。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苏格兰风笛音乐的运用,无论是在具体场景上还是在赋予它更深的含义上都做得恰到好处。 (2)影视音乐具有间断性 影视音乐不同于独立的音乐作品,独立的音乐是一气呵成的,而影视音乐在整部作品中要受到影视总体结构的制约,特别是影视蒙太奇的制约。在时空跳跃大的蒙太奇段落,影视音乐时隐时现,表现出间断性。也就是说,影视画面持续不断地展现,而音乐则根据剧情需要,以分段穿插,间歇间现,跳跃进行的方式逐步展开,并受到镜头时间的严格限制,其精确度常常以秒计算。如影片《洛丁山》中,《When you say noting at all》这段音乐的运用,就是以分段形式在不同的时间段来表达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渲染影片气氛的。 (3)影视音乐的不完整性 影视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关系,就如同交响乐的某一声部和整部交响乐的关系一样。交响乐的某一声部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又不能到音乐会上演奏;而影视音乐中的一个和弦或一个音部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却也不能在影视音乐中完整地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影视音乐不一定追求结构的完整。另外,影视音乐不像交响乐那样变化起伏,而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单纯性、松散性、灵活性。如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与影片《不能说的秘密》,都是采用以多首不完整音乐形式相串联的方式来展现影片的主题的。 猜你喜欢: 1.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音乐的毕业设计论文样本 4. 音乐系本科毕业论文 5. 音乐开题报告范文

音乐学,是研究音乐的所有理论学科的总称。音乐学的总任务就是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它们的本质及其规律。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学研究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音乐学研究论文篇1 浅析类型化音乐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 源自美国的类型化音乐广播在塑造频率的整体形象、规定主持人的解说篇幅等方面令人耳目一新,在这种新节目形态下,频率的整体风格被记住,而主持人的个性在凸显频率风格中被越来越淡化。听众对广播的感觉方式从一个个节目的细节式体验变成了对频率整体的把握,他们不再有耐心去等待、搜索某一个特定节目,而希望一个频率的播出内容是恒常的、稳定的,广播节目的伴随功能越来越突出。 以鞍山音乐广播为例,强调类型化特点,重点放在音乐本身的欣赏上。各节目虽然标称为“音乐晨风”、“音乐飞扬”、“音乐阳光”、“音乐漫步”等名字,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不同,只是在不同的时间选择了节奏和韵味不同的歌曲作为区分。频道的宣传广告是:“爱音乐,爱生活”,就是让音乐与听众随时相伴。类型化音乐电台要求主持人的语言更加精练,节目更规范,整体性特点显得与众不同。它以其音质清晰、轻松时尚、浪漫亲和、青春动感的节目风格,音乐资源丰富迅捷、内容及形式善变的节目特点,独具特色的节目优化组合,将精练的语言与音乐融为一体。那么,作为类型化音乐广播的主持人要如何面对自己的工作呢? 一、让音乐来唱主角,压缩主持人空间 音乐是最古老的语言,用它可以进行无国界的情感交流。音乐本身比主持人的话语来得更有意思。那么主持人要做的是在保持频率整体风格的前提下,融入个人主持风格,做好曲目间的自然过渡,简短精彩的歌曲点评。为了确保专业化频率的整体风格,考虑到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听众不喜欢听主持人太多说话,主持人的语言每小时限定在3分钟内。鞍山音乐广播的收听人群为15~45岁年龄段、喜好音乐、文化素养较高的听众。其中都市人群为主要收听群,所以节目的设置也与都市人的生活结合紧密,遵循人们的生活、心情等规律,歌曲的选择充分配合听众的收听环境,它依靠节奏的变化,就像朋友陪在身边,来完成收听,最终把整体频率风格表现出来。 二、主持人必须加强时间观念 类型化音乐广播的主持人起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用精练的语言,巧妙地串接起歌曲之间的联系是每位主持人首先要明确的。为达到音乐与话语的平衡,类型化音乐广播对二者比例做出了严格的规定,鞍山音乐广播对每一个小时的节目内容作了精准而细致的定位与安排,规定主持人在每小时的节目中“开口”6次,而每一次的“开口”时间限定在30秒,只能在上一首歌曲的尾奏和下一首歌曲的前奏之间,并严格要求主持人的语言不允许和歌手的声音混播。类型化广播的串词还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流行、最贴近的内容和听众分享,时间短了,但主持人的责任并没有减轻。这就要求主持人的专业素质更高,概括能力更强,语言表达更准确,对歌曲的悟性更深。如此一来,受众可以最大限度地完整欣赏歌曲,而不会受到主持人过多的语言干扰,从而保证了频率在全天“音乐不间断”的顺畅播出中确立自身独特的风格,并有效地树立起自己的频率品牌。 三、主持人说话要有对象感,重视陪伴性 要了解是哪些人在收听类型化音乐广播,他们的年纪有多大,这个群体有着怎样的特质,他们的价值观是什么,他们对我们的广播节目有怎样的想法,等等。仍以“鞍山音乐广播”为例:音乐播出思路是“经典+流行”,以中文为主,以欧西作为点缀。主持人随时把握这一音乐思路,及时调整自己每一次主持“开口”的内容。广播是一个“不具独占性”的媒体。也因为这个媒介特色,所以无论在国内外,移动收听广播的听众比例和汽车增长量都呈正比关系,树立“伴随性”理念,在保证让受众能完整欣赏歌曲的前提下,绝不能自以为是,喧宾夺主,而应在语言内容上以音乐话题为主,适当加入天气、交通或娱乐方面的服务信息,不仅让听者惬意地欣赏歌曲,还能获知一些有用的生活信息。主持人语言状态的亲切感来自于主持人与听众的感情交流“零距离”和听众对主持人的熟悉程度。所以,主持类型化的音乐节目,无论是在内容、语气还是情感上都要有分寸的拿捏。一个小时虽然只有短短的几段话,但却涉及到人生观念、人生态度、家庭、感情各个方面,想做到“说的比唱的好”很不容易,想让大家通过自己的表达有所收获,更是需要下功夫的。 四、主持人要形成独特的个性魅力 很多受欢迎的节目就是内容贴近性强,更主要的是主持人个性独特。类型化音乐广播的节目内容一般由系统挑选,然后有专门的音乐总监确定,主持人没有选歌的权力,且节目中开口时间被固定,对于类型化主持人来说,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是很容易。都是主持音乐节目,都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一首首歌曲串联起来,而听众就独独喜欢你的主持,就觉得那首歌曲由你串联后味道就不一样,这就是主持个性的体现,是类型化主持人必须努力的方向。此外,户外活动是主持人个性集中展示的另一平台。以常州音乐台为例:他们成立自己的乐队;表演音乐剧和话剧;对主持人进行拉丁舞、流行唱法、乐器等方面的培训。这些活动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找准了受众的兴趣点之后,依靠团队整体合作,其结果不是“火”某一个人,而是“火”了一个团队,“激活”了整个频率。二是巧妙地隐藏了主持人生活或工作的常态,主持人无需本色面对听众,需要突出的是扮演的角色,附加了人物故事和全新概念的出场,无疑是对广播主持人的职业神秘感的有效保护。在追寻与众不同中展示广播的优雅与生动,在主持人个性培育中制造清新与欢畅,才是声色俱佳的新时代广播应有的格调。 类型化音乐广播听众忠诚的是频率,而不是频率中的某个栏目。一个频率节目的内容和风格高度统一,能让喜欢这一频率的听众随时听到自己想听的节目,主持人与节目融为一体,突出频率类型化特色,就能解决节目的指向性收听和持续收听的问题,这也是类型化广播追求的最高目标。 音乐学研究论文篇2 浅析爵士钢琴作品《含苞茉莉》的音乐 我国作曲界诞生了一批新生力量,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以各大音乐院校的在校生为主,这一点从2007年上海“圣卡罗杯”钢琴创作比赛可以看出。比赛的一、二等奖获得者都是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年轻人获奖更能体现出作品的创意和锐气。其中有一首爵士钢琴作品《含苞茉莉》获得了优秀奖,作者张弦当时年仅17岁,还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一名学生,是获奖者中年龄最小的。该作品创新的爵士风格令在座的老一代作曲家们耳目一新,作者的灵感源自我国的民歌《茉莉花》和欧美爵士乐。 这首作品有一种鲜明浓郁的爵士乐风格,在中国现当代的钢琴作品中是十分新鲜的,让人印象深刻。众所周知,“爵士乐是美国的古典音乐,它代表了美国音乐文化的灵魂和美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它是民族大融合通过乐队组合形式表现的一种特有的音乐语言。”① 全曲篇幅不长,一共123个小节,在结构上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和第三部分为柔版(Adagio),第二和第四部分为快板(Allegro),清晰规整、层次分明。 第一部分(1―25小节),作者在这个柔板标上了四分音符等于70的速度,尤其在开始的四个小节,4/4+4/5+4/6 的不规则节拍以很慢的速度演奏,同时配合自由的同音轮指和长音的延长标记,情绪上缓慢摇摆,不仅突出了爵士乐的即兴性质,而且具有类似于中国作品引子部分的散板气质。第五小节的旋律声部直接就亮出了民歌《茉莉花》的主要动机“mi-sol-la-dol-la-sol”,显示了该作品的主题核心材料和音乐内容,接下去的20个小节可以分为三个乐段,每个乐段的旋律声部分别重复了三次上行小三度的mi-sol,而爵士乐常用的切分和附点节奏也贯穿在织体部分,整首音乐听起来绵延摇摆,形成了一种自由随性的即兴风格,同时还能隐约“嗅到茉莉花的芬芳”。 第二部分(26―74小节),这是个快板部分,和前一部分的音乐截然不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规整的节奏律动,气氛热烈活泼,表现了舞蹈性的音乐,呈现出一种层层递进的发展态势,从音乐材料的变化、演奏力度的逐步加强和节奏的逐渐分裂细碎,听起来一气呵成、干净利索,并且形成了作品的第一次高潮。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它的左手部分,这是由几种固定的低音律动组成的,也正是爵士钢琴演奏的特点之一,即布鲁斯音乐风格中的“布吉――伍吉”奏法。作品从26小节至39小节都采用了八分附点和均等十六分节奏交替的写作手法,并且音高保持不变,重点烘托了右手的旋律乐句。40小节至49小节的低音则以均等的八分节奏为主,右手配以弱起的重音,节奏变得急迫起来。之后的几个小节则左右手节奏同步,用了ff的力度共同将音乐推向高潮。自59小节开始,不规则节拍出现,并且以八分单位拍为主,几乎是一小节一变,间隔由三个八度四分音符重音支撑起低音的骨架,走向了结束。 第三部分(75―87小节)乐曲回到了Adagio,情绪变得柔和,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响起,并且变得清晰,从第79小节开始的中声部中,我们甚至能听到完整的第一句,但作者笔锋一转,紧接着在第82小节写出了bE,转换到了爵士乐的色彩,巧妙动听,没有和声停留的紧密衔接就过渡到了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88―123小节)同样是一个快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88-93小节,94-99小节,101-112小节以及余下的11个小节。该段是作品的重点部分,爵士钢琴的风格十分鲜明地凸显出来,好像一段热情奔放的舞蹈。左手的低音部分出现了很多连续的八度大跳,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大跨度低音”,从而突出右手的旋律。自第113小节开始,和第61、68小节一样的左手八度四分音符的强奏,再次把热烈的气氛拉得宽广,之后的两个手八度上行和交替快速下行似华彩的滑音,使音乐走向完满的和声终止。 无论是从音乐创作构思,还是从音乐所表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来说,《含苞茉莉》无疑都是十分成功和出彩的,可弹性与可听性兼备,虽然创作手法还稍显稚嫩,但是对于中国现代钢琴音乐的创作领域来说,年轻一代作者的锐气势不可挡,有想法、有新意,而这种蓬勃的朝气应该也是组委会把出版的获奖作品集命名为《含苞茉莉》的用意所在。 注释: ①王珉.美国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1. 音乐学毕业论文 2. 中国音乐教育研究论文 3.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4. 关于音乐教育研究论文 5. 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 6. 音乐学论文范文

音乐论文范文电脑音乐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篇一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 唱歌 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在学习 乐理知识 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下面就让我来谈一下这学期所听音乐给我的一点感受。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 。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 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唱歌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 下面就让我来谈一下这学期所听音乐给我的一点感受。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篇二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 传统 文化 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五.音乐与素质 教育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篇三 记得中国顶级的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讲过:比尔盖茨之所以会成为世界首富,答案是他具有非凡的眼光,选择了最具前景的软件行业,如果他选择卖烧饼,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由此可见“选择”的重要性。在我们身边很多人每一天都在任劳任怨、勤奋努力的工作,但收获颇少,平凡依旧,原因是没有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是与 方法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大纲、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专家倾力协作 科学构思教学内容 纵观我们整本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不难发现:专家为了实现新课改的各项目标,紧扣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多 渠道 地从各个领域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聆听中树立正确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践中体味音乐鉴赏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从教学评价入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专家们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呵护,引导其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例如:《音乐与人生》、《京剧大师梅兰芳》、《贝多芬》等单元侧重将音乐和作为音乐活动主体的“人“联系起来,使音乐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人“的活动。一切从“人”的思想、意识、兴趣、情感出发。 其次,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聆听,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 学习方法 。例如:《多彩的民歌》《丰富的民间器乐》等单元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的区域风格特征,认识民族音乐中的体裁,感受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神财富,从而得到文化、精神洗礼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旁及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民族音乐,从而归纳民族音乐的鉴赏方法。 第三,通过欣赏多种中外音乐作品,认识、了解、掌握音乐要素、音乐流派、代表人物、风格特征、题材文化、流行音乐等方面知识与技能。例如:在《京剧》、《非洲歌舞音乐》、《爵士乐》等单元中,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知识与技能恰好是服务于我们的欣赏过程,有利于我们鉴赏音乐的旋律美、和声美、结构美。例如:京剧单元让我们知道了人物行当、唱腔、京剧名家、京剧的发生发展历史等知识;非洲音乐单元则是让我们了解了非洲乐器、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爵士乐单元则让我们学习到了爵士乐的相关知识,了解爵士乐的主要特征和风格特点。 在教材的构思的过程中,专家往往在同一单元中同时考虑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多个评价标准,并使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方法;在方法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人生观,真正达到音乐鉴赏课教学目的。 从音乐内在体裁结构入手―――分时期 分流派 分地区 分门类设置教学内容 专家们在进行内容选编的时候,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时期的音乐,选择了巴洛克、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的音乐,并对其代表人物进行了介绍;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的音乐,选择了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体裁的音乐,选择了京剧、爵士乐、中国民族歌剧、古琴音乐等不同门类的音乐作品;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民族的音乐,还选择了中国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民族歌曲等等。都较系统、全面的含盖了各种音乐题材、风格和流派。从音乐鉴赏内容层面上基本上满足了教师学生“教”与“学”的需求。 根据笔者三年来的新课程教学 经验 发现:尽管教育专家们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费了不少心思,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选择的内容顺应了新课程的正确导向,为学生找到他们眼中“最新”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为了适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彻底的课改,同样也在努力的寻找音乐给他们带来的那份“情”,那份“美”。然而,音乐课堂上他们总是没精打采,毫无兴趣。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很大异疑,他们认为教材所选择的内容陈旧、曲调老土、配器难听、版本单一等等,基本上都“不好听”,“不爱听”。所以,现在从学生的角度谈谈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生强烈呼喊 我们努力过但没有“兴趣”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师,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是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等等。总之,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是怎样的呢? 与时俱进 追求音乐的流行美 现代世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都在技术上,艺术上有了很大突破,紧紧的体现了时代气息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理所当然对音乐的品味也越来越高。经过笔者三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 时尚旋律美,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 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的 反思 并作出了调整,我将“学堂乐歌’和 “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的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看了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的范文的人还看: 1.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2.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3.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4.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5. 大学音乐论文的范文 6.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追求越来越高,音乐越来越受人喜爱,较为明显的是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选择音乐这门课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音乐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音乐论文 范文 篇一:《浅谈欣赏 教育 下的大学音乐》 一、大学 音乐欣赏 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的学习与各种音乐活动的参与,实际上是一种在音乐审美需要的支配下,在音乐审美意识的调控下,调动音乐审美能力而进行的音乐审美体验。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在这种令人愉悦的音乐审美体验中,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会得到极大的调动、锻炼和提高。关于音乐审美能力,它既包括感受美、领悟美的能力,又包括了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真正的音乐欣赏活动需要以审美为目的,而审美就是以感性体验的适宜为基础所获得的精神愉悦。通过音乐欣赏这种特定的审美活动,我们在听觉对象上所获得的并不是任何外在的客观知识,而是一种内在的意识。音乐确证了我们的听觉审美能力,使我们从外在的对象中意识到自身的本质。总之,我们从音乐欣赏中所获得审美体验,就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客观化的体验,我们在音乐欣赏中所听到的音乐之声,其实正是我们自己内在的“心声”。 (二)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关于音乐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在音乐欣赏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接触一部音乐作品,以“听”的形式融入到该作品中,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最终也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或是愉悦或是悲伤,这与作品的主题有关,但是无论学生体会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感,这都是学生的审美享受,透过这种情感,学生会对当下的生活、未来的生活等产出思考和感悟等,这种感悟会直接深入到学生的潜意识中,震撼学生的心灵的同时还起到了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学生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要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等基本知识,从而更深入地品味该作品,在音乐中找到另一种美,激起对生活的热爱,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远离烦躁、远离喧嚣,自然而然地,学生的情感得到调节,其精神也会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成为有思想、有 文化 、有内涵的一代新人。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之所以说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因为音乐本来就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音乐感性材料的创造性、音乐形式存在方式的创造性和音乐内容的创造性。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声音本身是感性的、非具体的材质,而音乐的声音又是一种非自然地、经过了加工的艺术化的声音,在现实中找不到模本,它完全是通过作曲家丰富的想象力,将各种音响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并排列组合,在内心建立起一座宏伟的音响大厦,再将其表达出来。因此,当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音乐允许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充分地、充满创造性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乐音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又由于音乐内容具有创造性的特点,音乐不像小说或是一幅画一样具有具体的内容,音乐的内容是直觉的、非想象的内容,它包括基本情绪、风格体系、精神特质三个方面。而这三者都是要靠欣赏者根据各自的音乐素养来感受到,由于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他们每个人所获得的音乐内容都是不固定的。更多的是当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其实是对音乐的“三度创作”,由于音乐具有很强的感受性,对音乐的欣赏归根到底是主体的创造性意识活动,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可避免地会渗透自己的主观意愿,同一部音乐作品,有人会感到恬淡,有人会感到忧郁,这正是对音乐作品的再创作,在这个过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会得到提高的。 (四)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是我国国家建设的未来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责任,要承担起此项任务,学生首先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如爱国情怀。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以音乐教育为手段,因为我国有众多以爱国为主题的歌曲,如《我的中国心》、《团结就是力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爱我中华》等,这些都是激情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当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他们会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欣赏这些歌曲,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爱国情感,这种音乐欣赏教育对大学生既是的一种爱国教育,又能够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革命理想,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精神,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爱祖国、爱社会的人。除此之外,一般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都是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因此当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时候,还能够从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中汲取力量,将这股力量运用到生活中去,不断推动着学生的前进。久而久之,学生也将会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活动是最为普遍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他或许从未参加过任何的音乐创造活动,甚至从未尝试过音乐的演唱或演奏,但是,他不可否认自己有过欣赏音乐的经历。音乐欣赏是人们接触音乐艺术的基本方式,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早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音乐欣赏教育也是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了解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等基础知识,然后在聆听音乐的时候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注意歌词的构成情况和演唱者的发声等。大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以聆听的方式来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就是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它既能够以音乐的形式传递给聆听者一定的情感,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聆听者,使聆听者在艺术的熏陶下更好地思考、感悟人生,最终培养着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篇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思路》 摘要:本文对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作用,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学;古典音乐;流行音乐 在大学教学中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并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综合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 总结 经验 ,探索古典与流行结合的路径,从而提升其教学效果。 一、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关系 关于古典音乐,至今还尚未有明确的的界定,其概念还比较模糊。但是就人们的一般认识来看,普遍认为具有较强的持久价值的音乐,即为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能够得以流传,说明其自身具有较大的优势与价值。现代音乐则有明确的界定,在相关的音乐书籍中,就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与界定。所谓流行音乐就是指:具有通俗易懂、易于流传等特点的大众音乐。尤其同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等形式的音乐相比,流行音乐中更加强调对现实生活中的质朴、简单的感情世界,其表现形式更加直接与现实。换言之,流行音乐更加注重演唱者、听众的感情宣泄与交流。这也就导致流行音乐往往就比较短小精悍,且音域相对窄小,适合传唱。这也是流行音乐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人们广泛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从其表演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其基本构成方式来看是一致的。其主要是在节奏、音高以及和声等方面都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在处理情感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二者都是对人们内心世界情感的表达。因此也可以认为,从本质角度出发,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是二者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中,可以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应用。就当前社会中传播的音乐实际情况来看,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出现比较明显的融合的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古典音乐家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革新,并能在其古典音乐中应用一定的流行因素,从而能够使古典音乐呈现出新的面貌与生命力。比较杰出的代表就是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曼。他就在钢琴演奏中应用了流行音乐的演奏形式,通过实践证明,应用流行音乐形式演奏古典音乐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与问题,而且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消极的影响。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熏陶,培养与提升其音乐素质。在教学中还要尽量协调好古典与流行之间的关系。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作用 (一)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丰富的知识对促使大学生得到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教学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能够使其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和流行结合起来,也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意识、思维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二者具有不同的特色与特点,在表现形式、受众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积极的对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探索与改进,可以采用现代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来对古典音乐进行改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完善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需要对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 以及教学形式等进行整合。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应用多种教学工具,从而不断完善其课堂教学活动。这也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现代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资源整合,并能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并实现高校开设音乐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分析 (一)完善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认知 就高校当前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倾向于学习现代流行音乐知识,对古典音乐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古典音乐的艺术价值较高,但是在现代音乐欣赏中已经过时。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对古典音乐教学不感兴趣,缺乏主动积极的 学习态度 。大学音乐教学是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并能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并积极的引导大学生转变对古典音乐的态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火车站、汽车站的时候是否通过这样的乐曲(播放尼基•肯尼基的《回家》),听到这样的旋律与音乐是不是就更加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是不是会产生立刻回到家的想法呢?”接着,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被广为流传与播放的乐曲就是尼基•肯尼基的《回家》,是典型的古典乐作品。这样通过设问以及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引起和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使其逐渐开始喜欢古典音乐,并使其在古典音乐教学中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升其音乐素养。 (二)实现古典与流行音乐教学内容结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人们的审美情趣等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古典音乐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积极地进行创新。在当前的演奏中,比较经典的就是女子十二乐坊在其演奏中对其曲风进行的再演绎与改变,以及对其演奏乐器进行的创新。古典音乐能够流传至今,说明其自身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但是要想使其能够不断传承下去,就需要及时对其演奏方式、表现形式进行转变,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并能够通过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音乐的不断发展。 (三)改进完善传统音乐教学形式 要想在大学音乐教学中促进古典与流行的结合,不仅要使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还要对其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与创新。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相关的音乐素材、资料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实现听、唱结合;同时,还可以加强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四)调动学生音乐融合与创新积极性 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对教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与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古典与流行有机结合对策的心理与认知。另外,还要使学生在其学习的过程重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可以有效的扩展其视野,并能激发其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大学阶段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就要求在其教学中能够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就当前的大学音乐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不断对其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合理的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完善,对其教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文利.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 [2]叶波.浅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J].戏剧之家,2015,(02). [3]郭然.试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J].新课程学习(中),2014,(01).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篇三:《浅谈网络音乐对大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音乐概况 网络音乐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传播流行的音乐,这些音乐作品比较贴近生活,容易让听众接受,简单、通俗易懂,流传较广的网络音乐以歌曲为主。网络是一个方便、快捷的媒介,传播速度相当之快,只要在网络上上传歌曲,不出一会功夫,天南地北的人都可以听到歌曲。借助先进的 网络技术 和最新的音乐内容,网络音乐吸引了众多网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 据统计,我国网民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亿人,居世界第二位。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已经具备了庞大的网络音乐的传播及受众群体,这是网络音乐得以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网络音乐才能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音乐文化力量而存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熟视无睹或有意回避网络音乐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网络音乐理应受到音乐界的关注及社会的广泛注意。 二、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大学音乐教育以音乐鉴赏教育为主,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大多选择一些爱国主题、伦理道德的音乐作品,如比如二胡曲《光明行》、歌曲《十送红军》等等。而网络音乐与学校的音乐欣赏曲目相比,网络音乐具有节奏明快、旋律新颖、配器时尚的特点,再加上一些画面、视觉上的效果,更能吸引青少年,尤其是好奇心较强的大学生。所以很多大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音乐来得到美的享受。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强,他们喜欢畅快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意愿,网络音乐便成了他们最亲密“伙伴”。 网络音乐的流行对我们的大学音乐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了网络音乐,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向学生发送要欣赏的音乐资料,或让学生直接下载网络音乐,使音乐学习更加灵活,更加轻松。 (二)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音乐能够带给大学生一些正面影响,但也不乏许多负面影响。 1、影响文化知识的学习 目前,有一些网络音乐的内容,与我们大学校园所倡导的陶冶学生情操、博学而笃志的校园文化相违背,流行的网络歌曲大部分是爱情歌曲,大学生发育正处在成熟期,一些大学生对异性产生前所未有的好奇和兴趣,听多了这样的歌曲,自然会胡思乱想,没有心思上课。有的学生对网络流行歌曲达到痴迷的程度,因而上课还会偷偷戴着耳机听音乐,听课也是心不在焉的,一脑门心思全在想着歌曲的内容。这样长期下去肯定会影响学业,导致无心向学。 2、侵蚀学生的价值观 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稳定性。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如何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一些格调低下、情趣庸俗的网络歌曲,含有消极、颓废、不健康的内容,比如网上曾流行的的《老鼠爱大米》、《好男人都死哪去了》、《红尘情歌》等等。这些流行歌曲使大学生变得哀怨缠绵、多愁善感、意志消沉,思想堕落,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毒害了大学生的思想,侵蚀了他们的价值观。 3、降低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有些网络音乐粗制滥造,歌词及配器都达不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大学生如果经常听这样的音乐,势必会降低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三、积极应对网络音乐的思考 网络音乐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应该清醒的看到网络音乐对大学教育的负面影响,也应该看到网络音乐对大学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大学生中传唱的网络歌曲也有许多内容健康、曲调优美的,同样充满了正能量。例如《时间都去哪了》还有庞龙演唱的《兄弟抱一下》、慕容晓晓的《黄梅戏》等等,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分析利弊产生的根源,,积极应对网络音乐。 (一)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特质所在,学校要充分发挥好校园网站、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专题讲座、学术 报告 等各类校园宣传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与熏陶,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大学文化所沉淀的大学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对师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充实大学生的生活,各种学生社团尽量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如诗歌社可以举办各种主题的诗会, 交谊舞 社团可以组织大学生们举办周末舞会等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大学生们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品位 审美教育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以审美媒介为教育手段,一是以审美心理和人生的塑造为教育目的。大学的审美教育更应该把握好这两重含义。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判断能力,使他们能真正的辨别美丑,能在纷繁的网络歌曲中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这样就可以增强他们面对不健康的网络歌曲的“免疫力”。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试着避免从音乐本身来谈音乐和评论音乐,利用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关联进一步拓展大学生们的视野,例如,我们可以从音乐与道德的关联来认识音乐的纯净与质朴;从音乐与哲学的关联来了解音乐作者在音乐创作中进行 理性思维 和 逻辑思维 的可能性;从音乐与绘画的关联了解其他艺术对音乐的濡染和渗透,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品位,净化大学生的灵魂。 (三)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多结合网络教学 当代大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因此,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把自己新的理念及思想放于网络之上继续传播,可以说网络的出现,促进了各种艺术形式不断结合与尝试,并给我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艺术享受,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让大学生们在音乐这个领域可以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网络音乐,进行作品艺术特色评论,引导大学生自己去评判一首网络音乐的好坏。 四、总结 进入新世纪,大学音乐教育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倡导学生自主,个性,创造性发挥的理念为网络音乐教育这一新路径上的延伸应用提供了新的教育发展的思想准备。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网络这种又方便又快捷,又轻松又有效率的媒介,让大学音乐教育更好地为培养大学生品学兼优、德能并进的育人理念服务。 猜你喜欢: 1. 音乐论文范文1500字 2. 音乐论文范文5000字 3. 大学音乐论文的范文 4.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5. 大学生音乐赏析论文

音乐心理学论文

音乐表演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音乐表演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音乐表演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由艺术本身特点决定的,是音乐艺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进行音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音乐表演成果和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问题属于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音乐表演的心理问题涉及到表演者对音乐本身的理解,表演人员的天赋问题、演奏天赋等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当音乐表演者出现心理问题,仅仅依靠自身是无法有效克服的,需要专业导师进行引导,使其走出心理误区,继续探索音乐表演艺术的内在规律。文章就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音乐表演;心理问题;对策;

引言:

音乐表演是艺术领域中一朵美丽的花,能够给大众带来不同的体验,满足大众对音乐艺术的需求。在音乐表演中,表演者的心态会直接影响表演的效果,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表演心理才能帮助表演者实现最优表演效果。在实际音乐表演中,经常会由于表演者的心理问题导致表演效果不理想,因此加强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表演心理内涵

音乐表演心理是对表演者心理素质的一种直接反映,表现为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的心理状态,是表演者的一种心理活动。音乐表演是对艺术的再创作,是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和重构再现的过程,音乐表演的效果会受表演者心理影响,表演者的心理则会受到其自身技能熟练程度以及对环境刺激反应的影响。音乐表演心理包含了表演者对音乐各方面的感知,如对音乐的感觉、音乐想象、情感表达等等,这些都对提升表演效果,凸显艺术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体来说,音乐表演心理就是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过程中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例如初登舞台的表演者,经常会产生胆怯的心理,这是情绪紧张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反应,比如心跳加速、呼吸失调、肌肉群僵硬等等。而经常登台的表演则能够有较强的适应力,会在表演的过程中尽情发挥,进而奉献创造性的表演等。

二、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

(一)音乐表演中存在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是音乐表演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表演的正常进行,是指表演者在心理层面上出现焦虑、畏惧、恐惧等一系列的心理状态。表演者这种心理问题一般会与摄像镜头、直接面向大众表演等原因有着直接关系,由于心理上的焦虑和畏惧,如果表演者往往无法顺利进行表演。特别是在一些公共场合当中,表演者预期无法得到实现,会在很长的时间内产生恐惧的心理。音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烦躁、手脚不协调、面部表情僵硬等表现,这些都会影响表演活动的正常进行。音乐表演焦虑心理,不仅会出现在一般群体当中,在一些艺术家身上也会出现,甚至在一些有较高造诣的艺术家上也会出现。焦虑心理问题的出现会使音乐表演者产生烦躁心态,在音乐表演过程中无法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因此表演的效果往往也达不到预期要求。

(二)音乐表演中的消极心理

音乐表演心理关系着表演者投入表演的积极性,是对音乐表演活动呈现出的音乐情绪状态。音乐表演者往往存在着消极心理,直接表现为表演者对音乐表演活动不主动不积极,由于外因或内因影响产生的不利于正常表演的情感,包含忧愁、悲伤、紧张、恐惧等等。比如有些表演者会在一些伤感的音乐环境中,产生悲伤情绪,但是找不到发泄出口,进而在表演过程中产生消极的表演行为,影响音乐表演的效果。对同一音乐表演者来讲,不同表演心理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消极心理导致表演者产生消极心理,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积极心理则能够使表演者充满自信心,进而在表演过程中超常发挥等。一些表演者虽然在表演前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在实际表演者仍旧容易产生消极心理,无法积极投入到表演当中。

(三)音乐表演中存在的退缩心理

退缩心理是比较常见的心理状态,退缩心理的持续性会影响表演者的积极性。比如在音乐表演中,一些表演者会在登上舞台时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产生质疑,并在思考中越来越缺乏自信,不断否定自己,最后在实际表演中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进行音乐表演时,需要表演者全面掌握和理解音乐作品,然后主动表现出来。但是退缩心理的出现,会使其害怕参与表演,也会出现表演者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怀疑自己是否能顺利表演完成等情况。这些都不利于表演的进行。音乐表演过程中,无论是想要表现出快乐的、悲伤的还是婉转的,都需要表演者先有自己的体验,然后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到表演当中传递给大众,引起大众的共鸣,这样才能取到良好的表演效果。但是音乐表演中的退缩心理总会在表演中的任何时候和任何场合形成,持续跟随表演者,进而影响到表演者正常水平的发挥。表演者的这种退缩心理,不仅仅与表演者的个性有关,也与表演者对作品的.掌握程度、实际表演能力以及表演环境等因素有关。

三、音乐表演中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增加音乐心理知识储备

音乐心理学包含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才能以及音乐创造等多方面的知识[1]。开展音乐表演需要表演者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表演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提高表演质量提供保障。因此加强音乐心理知识储备,能够帮助表演者掌握音乐表演中的各种心理,针对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及时自我调节,进而回归到舞台当中,主动且积极地参与音乐表演活动。除了要注重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储备的增加,还需要注重培养表演者健康的表演心理,让表演者对音乐表演心理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树立正确的音乐表演思想,用思想决定行动,逐渐消除表演者的恐惧心理、退缩心理等等,对表演心态及时加以调整进而更主动地投入到实际表演活动中,提高音乐表演的效果。

(二)提高表演者自信

音乐表演中表演者的自信是取得表演成功的重要因素。表演者具备充足的自信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游刃有余。音乐表演是表演者通过音符传达形成与大众心灵上的共鸣的过程,因此在实际表演中,表演者首先要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与作品需要传达的思想结合起来,明确自身在舞台表演中应如何表演,将这种心灵以及思想上的共振传递到观众心灵,进而完美地将作品内涵和意境表达出来[2]。要提高表演者的自信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培养,一个是通过不断的专业训练提前做好准备,无论是具备良好经验的艺术家还是初登舞台的音乐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时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在登台之前熟练掌握表演技巧,才能在表演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在日常训练时应及时发现表演者的不足并加以纠正,在碰到困难时应做好技术上的引导,通过不断学习和模仿形成自身独有的风格,树立自信。在进行表演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反复练习将表演技巧与情感融于作品当中,不断提升表演自信;其次,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会受到各种内因或外因的影响,当心理承受压力时便会产生各种情绪。因此表演者应学会对自身的情绪有效调节,特别是一些不良情绪,在实际表演中呈现出正确的心理情绪,进而发挥出最大潜力。

(三)端正表演态度

音乐表演中,表演者应为自己的艺术表演负责,端正自己的表演态度,不存在侥幸心理,也不对自己表演效果有过高的要求。不同的表演态度会形成不同的表演结果。因此为了有效解决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在实际表演中表演者应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表演,将表演当做严肃的事情,将每一次的表演都当作重要的表现,将自己的才能在舞台上完美地表演出来,争取在每一次表演中都能进最大努力正确良好效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四)增加实践演出锻炼

增加表演经验能够提高表演者在突发状况中的应对能力,最大化降低现场失误程度[3]。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应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可以利用录像机拍摄和回放,找出自己在表演中的不足,也可以在家人朋友之间进行表演,增加表演经验;经常参与公众表演实践活动,消除表演中的不良心理问题。音乐表演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与表演中的舞台实践经验紧密相关,表演中参与的实践活动越多,形成的表演心理问题就越少。因此为了有效解决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应积极参与公开音乐表演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实践积累经验,在每一次的实践过程中调节自己的心理,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善,提高应对各种环境的能力,用正确的心理去面对每一次的表演,进而提升音乐表演的质量。

四、总结

音乐表演是对音乐的在创作活动,想要在舞台中取得良好的表演效果,表演者不仅需要具备高扎实的表演技能,还需要拥有个人艺术风格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其中表演者的心理对音乐表演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涉及到了表演者的舞台天赋,需要通过专门教师的有效引导,以展示优秀表演为目的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表演技能,通过两者的协调统一,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能力,完善自身心理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纪开.浅述音乐表演中的几个心理问题[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课程改革[C].2018:2.

[2]赵菲.浅谈音乐表演心理素质——以声乐表演中“怯场”为例[J].黄河之声,2018(9):101-102.

[3]李爱梅.音乐表演中的几个心理问题分析[J].戏剧之家,2020(8):70.

从三次研讨会看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趋向 论文关键词:音乐心理学发展趋向论文摘 要:本文主要就我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向,对我国音乐心理学未来研究的走向做一个简单的勾画。 2002—2009年期间,分别在北京、广州、上海举行了三届音乐心理学研讨会,从三次研讨会来看,中国音乐心理学科在不断地进步,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本文立足于此,展望21世纪,对我国音乐心理学未来研究的走向做一个简单的勾画,展望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趋向与现实意义。 回顾音乐心理学的发展,我国音乐心理学研究将发生重大变化,音乐心理学将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趋向之一,注重理论思辨,形成和完善学科理论构架,拓宽并深化基础理论研究 。音乐心理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除了具有音乐学和心理学的学科特点,还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性质与理论构架。对音乐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定性和研究内容范围的界定,是基础理论研究的首要问题。加强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能有效的避免研究者们认识上的混乱,有助于更加深入的研究。张前、赵宋光、罗小平等学者就针对我国当前的研究对音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做了勾划,罗小平和黄虹先生的《音乐心理学》也基本形成了音乐心理学大的理论构架,这些将更有助于学术研究的进一步规范和深入。在第二届研讨会上,音乐心理学研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如郑茂平的《音乐心理学及其研究的方法学讨论》、蔡黎曼、黄虹的《西方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对我国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启示》、再如邵桂兰、王建高的论文《音乐心理学及其方法论的再讨论》中对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强调实证化倾向的批评就引发了讨论的高潮。 而研究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属性。针对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音乐心理学也不应一味套用心理学上的研究方法,而应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或者创造新的研究方法,使之适合音乐心理学的`研究。研究者应尽量提高自身素质、避免质性研究结果中的主观性、量性研究中片面性和偶然性,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 二、趋向之二,加强实证研究,重视科学实验,拓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就学科的双重性质而言,研究必须重视心理科学实验与音乐实践的结合,并强调音乐的艺术性特点,不仅符合心理学的研究范式,还要找到心理学与音乐学之间科学论证的平衡点,并逐步扩大音乐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学者周海宏在他的文章中说“音乐心理学作为一种以科学实证方法为基础的科学,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采用的科学实证的方法。在这样一个主观精神活动的领域中,去获得具有客观性、可证明性、可重复检验性,与可推广性的科学认识的结论是非常困难的,然而是必须的。” 目前,我国音乐心理学实证方面的研究绝大部分还只是传统实验,对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ERP)、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等新方法的运用还不多。今后,音乐心理学也将拓展更多的技术应用研究,在新的国际形势背景下研究和解决新问题。 三、趋向之三,重视国际学术交流,继承发扬中国古代音乐心理思想,形成独有的理论和研究模式。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对外交流。研究学者们也积极的参与国际的学术交流,比如,陆小玲、蒋聪等学者在第九届音乐感知和认知国际会议上提交了论文,张前与周世斌等学者出席了第十届音乐感知与认知国际会议,不仅在会议上介绍了我国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情况,还承接了2011年第四届亚太地区音乐认知科学大会的承办权。在第二届研讨会上,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张善熙教授在会议上作为亚太音乐认知协会的负责人和国际音乐认知协会的常务理事出席,促进了中国与国际音乐认知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学思想是前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是对传统音乐心理思想的总结。在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研究方面,罗小平、黄虹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的梳理,杨和平对于我国20世纪音乐心理学文献的解读,张静对于《乐记》中音乐心理学思想的解析等,都为音乐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做了有益的铺垫。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更应该不断汲取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的思想精髓,批判的借鉴西方音乐心理学的成果,更加关注民族特点,时刻关注国外的前沿研究,形成多维的研究视角,逐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逐渐形成我国音乐心理学独有的理论和研究模式,引导中国音乐心理学健康、科学的发展。 四、趋向之四,研究更加细致深入,贴近生活和工作,跨学科研究逐渐广泛21世纪科学技术正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学科交叉将更加广泛。音乐心理学的研究还应该重视学科的交融性,汲取发展成熟的交叉学科的营养,加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音乐心理学的发展不仅要遵循心理学和音乐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应关注民族心理的异同,区别我国同国外音乐心理研究的特殊性,揭示中国人音乐心理发展的规律。在今后的研究中,学科交叉与叠加也将更加明显,比如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与音乐心理的相互渗透,教育学、医学、美学等与音乐心理的交叉,跨学科的研究也逐渐广泛开来。学者罗小平在老年精神音乐学方面做出的探索就是音乐心理学与老年心理学交融的结果、张璇从音乐心理学与民族音乐学的双视角角度对于意溪镇民俗活动中潮州大锣鼓观众态度研究的思考都为我们跨学科的研究做出了很好的范例。 五、趋向之五,合作性团队的建立,预测性研究的出现,将音乐心理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现代科技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的传递更加迅捷,使中西方的资源和知识能够有效地优势互补,这就为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可借鉴的材料。同时,建设好我国音乐心理学的网站、网上论坛也刻不容缓,有了这样的交流平台,便能及时的关注到国内研究的已有成果以及国外研究现状,使音乐心理学的研究能够与国际接轨。在科研和教学中,研究者的联合、合作性团队的建立,也能够形成知识结构的互补,加快对音乐心理问题的研究。音乐心理学内部分支学科的出现,也为音乐心理学的发展拓宽了思路,而许多尚未萌芽和正在萌芽的小的预测性研究也将随着音乐心理学大的发展趋势而迅速发展起来;音乐心理学内部分支学科的快速发展、理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都将会推动音乐心理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愿音乐心理学取得更大的成果! 注释: 1周海宏.音乐心理学:走向实证的音乐学研究.黄钟.2001、1 参考文献: [1]蒋存梅: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 [2]郑茂平、张大均:自上而下与下下而上及其互补—对第二届“全国音乐心理学研讨会”关于研究方法趋向的元认知反思[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3]罗小平:在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J],音乐艺术, [4]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音乐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音乐可以通过使人放松,表达和释放个人情绪以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来使个体维持心理健康。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音乐与心理健康浅谈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

[摘要]音乐和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音乐可以通过使人放松,表达和释放个人情绪以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来使个体维持心理健康。国内音乐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显著的缺陷,例如过于注重音乐的教化作用、对课外音乐活动重视不够以及课程单一和缺少变化,这些都阻碍了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鉴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音乐与心理健康的紧密联系,未来的音乐教育要从以上几个方面缺陷入手,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心理健康 措施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政府和国家各界人生的普遍关注,而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跳楼事件使得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变得更为紧迫。国家非常重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2009)专门制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五个领域的健康教育工作,明确指出学校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每个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多角度,多层面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

一、音乐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音乐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缓解他们的各种负面情绪,已经得到了很多心理学研究的证实。时敏和于惠敏蚌(2000)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了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他们让学生参加了为期一年的音乐教育,其中包括声乐、器乐、音乐艺术欣赏、审美教育等活动,结果发现这些活动可以明显的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Wong等人(2001)的研究也发现,听30分钟音乐可以明显的降低个体的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国外心理学家Delucia和Gellman(2007)通过音乐作为一种干预手段,结果发现音乐可以极大的缓解离婚家庭中儿童的焦虑和抑郁,并且这种效果会持续到干预结束的三个月后。

音乐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Harter和Buddin (1987)认为,年幼的儿童很难通过语言识别和表达同时存在的两种情感,而这种情感在诸如父母离婚等情景中是普遍存在的。对于父母离婚,儿童既会感到悲伤,也会觉得是一种解脱(大多数离婚的家庭之前就存在很多冲突和矛盾)。对于儿童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这种情感,音乐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释放。Gladding(2005)认为,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语言的匮乏和个性原因,非言语的治疗方式往往比“谈话疗法”更有效。

二、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那么音乐是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呢?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音乐使人放松,从而促进了心理健康。人的呼吸,心跳,血压等生理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律,当音乐的节奏和这些节律相吻合时候,就会使人放松(Saoerston,1995)。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处于紧张的生活状况之中,因此放松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种音乐都可以使人放松;使人放松的音乐应该大致符合以下要求:小于心跳的节奏,音乐节律变化较小;音乐中可以包含弦乐,长笛,吉他等,最好是旋律优美的协奏曲(Robb,Nichols, Rutan, Bishop, & Parker, 1995)。音乐还可以促使个体分泌有益于放松的物质来促进心理健康(曹理等,2000)。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通过音乐来放松自己。

第二,音乐通过表达和释放个体被压抑的情绪来促进心理健康(詹薇,2004)。音乐起源于很久远的人类社会,其最初就是为了抒发情感,发泄情绪;音乐被称为“情绪的语言”。心理学家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释了音乐是怎样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周世斌,宫正,2007。他们认为音乐提供的刺激使“本我”得到满足。“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又是强有力的,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驱力和生存驱力(林崇德,2002)。当本我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会产生紧张的状态,滋生焦虑的情绪;而本我需要的满足则能够消除紧张状态是个体产生快乐。心理学家还认为,获得音乐欣赏和表扬的技能,同样还能满足“自我”的需要;“自我”属于认知,协调和掌握社会技能的那部分。音乐通过文化和审美的交融则可以使“超我”得到满足;“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第三,音乐通过促进人际关系来维持心理健康。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个人健康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我国心理学家佐斌(199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标准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指出:“心理健康的人总是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和社会的”。由于人是社会群居的,所以天然倾向于同社会中的他人取得和谐,音乐艺术以沟通交流的方式,起聚合作用,推动人际关系趋向和谐。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熟悉的歌曲,如周华健的《朋友》,张学友的《祝福》等,总是出现在大型毕业的联欢会,或朋友饯行的告别会上,这些旋律既能打动我们的内心,又可以促进了朋友之间的友情。

三、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

第一,课堂活动为主,弱化教化功能,强化情绪抒发。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太过于强调教化功能,而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活动。《乐记》记载,“乐也者,圣人子所以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建国以来,音乐教育常常用来抒发爱国情感,表现革命的理想,无视个人对音乐的需要和音乐对个人情感的满足。其实早在几千年前,荀子就注意到了音乐对人类情感的满足作用。他在《乐论》中提到:“夫乐者乐也,人情子所以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虽然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音乐可以满足情感需要,促进心理健康,但可惜的是这种思想没有得到重视。

要弱化音乐教育的教化功能,强调其对情感满足的作用,就需要在教材的编排上有所改变。在音乐教育中减少意识形态的内容,引入流行的元素,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尝试。流行音乐是指一切具有时代潮流和地域特征的普及的通俗的大众化的音乐。王震宇(2009)认为,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应当引入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自我,易于沟通交流,引起共鸣,且与时代紧密相联,内容通俗易懂,对那些了解音乐理论不深的中学生来说,学习、演唱或演奏起来比较容易。当代中学生处于学习紧张、竞争激烈的气氛之中,通过流行音乐可以很好的抒发压抑内心的紧张和抑郁情绪。

第二,课外活动为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现在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在教室里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这种形式是必要的,但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在坚持课堂活动为主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而且要突破以往课外音乐活动的形式。以往课外音乐活动包括群众性教歌活动、歌咏比赛、专题音乐欣赏讲座、综合性音乐比赛、音乐会和校内音乐社团等。这些传统的课外音乐活动都比较正式,参与的学生有很强烈的受限制的感觉,不能很好的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绪。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非正式主题和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以往学校的歌咏比赛等都与革命和爱国主题紧密相连,如校内红五月歌咏比赛,歌咏比赛;开展此类活动虽然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但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在今后的课外音乐活动中,可以放宽对主题的要求,让学生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只需要进行较少的监督和管理,但不宜在主题上限制过严。另外,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其他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如卡拉OK比赛,自组乐队等。这些形式是学生所喜欢的,可以让他们挥洒青春,释放自我,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三,课程和活动的安排应该更具有针对性。目前音乐教育的课程和活动比较单一,而且变化性比较小,没有考虑到社会事件的发生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当发生社会重大事件时,为了缓解这些事件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可以举行一些特殊的音乐活动,来释放个体的情绪。例如在大地震以后,中央电视台就举办了赈灾义演活动,一方面可以为灾区人民筹措资金,另外一方面也使得国人悲伤的情绪得以释放。在国外,教堂也履行相似的职责。当发生恶性社会事件,如校园枪击案等,人们可以在宗教音乐中寻求安慰。在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重大社会事件对学生的影响逐渐增加,在这些事件发生以后,学校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音乐活动来应对这种重大事件的影响。此外,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也可以结合起来。当学生面临一些重大的个人生活事件,如父母离婚,家人去世等,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特殊的小型活动来帮助学生应对危机,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1]DeLucia-Waack ,., & Gellman, . (2007). The ef?cacy of using music in children of divorce groups: Impact on anxiety,depression, and irrational beliefs about divorce. 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1(4), 272 282

[2]Gladding, S. T. (2005). Counseling as an art: The creative arts in counseling (3rd ed.). Alexandria,VA: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3]詹薇.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25(9): 401-402.

[4]周世斌,宫正.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选读和分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时敏,于惠敏蚌.音乐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0, 21(4): 29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音乐与心理健康浅谈论文2000字

声乐音乐论文范文

随着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其研究也在不断拓展、深化和创新的过程中更显其丰富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声乐论文,供大家参考。

声乐论文 范文 一:音乐论文发表-平湖派

摘 要:在中国琵琶艺术众多的传统流派之中,平湖派陶染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典雅风韵,以较强的艺术生命力世代流传,极具研究价值。但在当下,其传承现状并不乐观,流派概念日渐淡化、承人的稀缺以及传谱的缺失等原因致使其艺术影响力甚微。本文基于田野调查,试图从平湖派琵琶艺术的历史起源、历代传人、发展过程、演奏风格和美学特点等方面入手,探究其传承现状并分析该流派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把握平湖派琵琶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平湖派;琵琶;传承

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弹拨乐器琵琶具有极为悠久的历史,因其所代表的 文化 内涵典雅深厚、演奏技法独特多元、艺术作品华美丰富而长久流传于世。自魏、晋时期,琵琶首次传入中国以后,乐器本身所具有的西域色彩与东方文化特点,交融凝结为现今中国民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在琵琶艺术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大传统流派的产生与演进可谓是异彩纷呈。

在琵琶艺术众多的传统流派中,平湖派隶属近代琵琶四大流派、江南地区琵琶五大传派之一,与之同具艺术影响力和研究价值的琵琶流派还有无锡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瀛洲派。平湖派琵琶艺术曾在我国具有极高的艺术地位,甚至曾一度名扬海外。

但近年来,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流派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影响力日渐削弱,流派的概念也渐趋于淡化,民众普及度较低,甚至在流派的发源地平湖,也是少人问津。琵琶艺术最直观的传播方式即口传心授的教学,教学对象主要针对青少年人群,然而目前各地音乐院校或艺术 教育 机构所开设的琵琶课程,层次高低不等,但大多都以常规性的教学为主,根据难易程度开展教学活动,基本没有以流派为主的教学。在普通民众间,社会新兴文化日趋直上,对 传统文化 的承袭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日趋淡化,平湖派的传播途径又相对较为狭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流派的传承与发展随之遇到了较大的阻碍。从流派本身传承条件来说,传人严重稀缺,传谱在发展过程中也未得到完整的保存,一些传统独特的演奏技巧无成文记录可考,难以承袭。如此历史悠久的民间流派若最终走向陨落,将是艺术领域的一件憾事。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平湖派琵琶艺术的承袭与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将具有百年悠久而深厚积淀的平湖派琵琶文化继承下来,帮助古老的民间传统流派,拂去旧尘,重放光彩。

一、平湖派琵琶的历史脉络

明清时期,由于方兴未艾的戏曲艺术的持续发展,促使多种乐器从伴奏地位不断向独奏艺术演化。而随着市民音乐艺术的崛起,器乐独奏艺术逐渐在城市节日庙会以及各种游乐场所中迅速地兴盛了起来。民间器乐别树一帜,各领域乐者演奏技艺超凡。在此时期内迅速兴盛起来的民间器乐艺术中,琵琶演奏艺术无疑代表了这一时期器乐独奏艺术的最高成就,开创了了器乐独奏艺术发展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①

在这一时期,琵琶演奏领域虽是名家辈出,琴技绝伦,但是却未曾出现成文的琵琶 曲谱 ,也未曾有古书文籍专门对特定的琵琶演奏风格进行记录与区分,因此在当时未产生清晰的各家流派。清末,琵琶演奏家李芳园(1850—约1901年),将家中流传的所有琵琶乐曲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谱写成《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该曲谱的刊印,也代表着琵琶演奏流派,“平湖派”的诞生。

早在清乾隆年间,浙江平湖李氏家族就是琵琶艺术世家。自李延森起,开启了李氏家族琵琶世代相传的历史。李延森(约1771年生)为平湖琵琶有史可考的最早的起始者,他“举业之暇,性耽音乐,而尤爱琵琶,研究古曲,各极其妙”②。在此之后,李延森又传于其子李煌,李煌实则子承父业,以此而尽孝行,使双亲可听其琴音,取乐于此。在李煌之后,又传于其子李绳墉。后又传于其子李南棠,据《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记载,李南棠素嗜琵琶, 同时也非常地擅长琵琶演奏。但囿于当时的文化环境,旧俗所限下,李氏前三代都仅限于家中承袭,不可外传。因此,李氏琵琶也并未扬名于社会。直到传至李南棠后,才开拓了崭新的、更为广阔的承袭局面。到了李南棠的青壮年时期(1850—1876年),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疆土。以经商为业的李氏,经常来往平湖、上海之间。他见多识广、思想开明。愿交乐友,广师求益。1850年,李南棠与张子房、俞芝山“携谱奉访,杯酒论交”,1856年与故友郁谷园、姚飞泉、姚松斋等进行切磋。“先世遗谱相与参考,按节挥弦各有心得”。1876年,与陈子敬、周厚卿、黄梅汀、周蓉江等“见访”。③而陈子敬即当时极有名望的一位琵琶名家,颇受清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的赏识,还曾受其“天下第一琵琶”的封号。在与众多琵琶演奏名家切磋琢磨的过程中,李氏琵琶开始摆脱原本封闭的、家族内部承袭的局面,同时,李南棠在此交流借鉴之中,也吸收了许多新的元素,更加丰富了家传演奏技法。

在李南棠之后,又传于其子李芳园(1850—约1901年)。李芳园出生于如此几代相传的琵琶艺术世家,从小积久陶养,兴致浓厚且天赋过人。他在对于李氏琵琶的承袭有着极大的贡献。他不仅自身琴技过人,而且善于博采众长,对民间各家琵琶演奏流派都有吸收借鉴,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李氏琵琶的演奏风格与曲目。对于社会文化领域风气不佳的时局,李芳园欲为琵琶艺术的发展寻求新的方向,故而整理归纳了家中流传的曲谱,并融合民间各派的演奏特点,同时吸收了一些优秀的民歌作品,将其系统地谱写,最终编撰成《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该曲谱的刊印,也代表着中国近代琵琶四大流派,“平湖派”的正式诞生。

二、平湖派琵琶的主要传人

(一)第六代传人朱英

朱英(1889—1954年)字荇青,号杏卿,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今当湖街道)人,据相关研究者考证,在五十年代,他曾居住于原城关镇骑塘浜十号。朱英是平湖派琵琶艺术继李芳园之后的第六代传人。朱英儿时师从平湖派琵琶第五代传人李芳园。在李芳园私塾学习期间,最初是李芳园的学生吴柏君为其授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芳园本人才开始为其授课,在此期间,朱英勤学苦练,深得李氏琵琶的精髓。1927年,朱英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举荐,到成立不久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任职。受时局所迫,1948年,爱国的朱英不愿为日本人演奏琵琶,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在平湖县(今平湖市)初级中学教授语文。朱英在其工作期间,仍坚持学习琵琶以及专业音乐理论知识,这也为原本狭窄的民间流派创造了更多对外发展的空间与可能性。

朱英先生对平湖派琵琶的演奏技巧和教学都具有自身独到的一面,他为继承和发展平湖派琵琶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创立的许多琵琶演奏技巧至今仍为琵琶演奏家所使用。朱英首次将平湖派琵琶艺术引入高等学府的课堂,1927年,他任教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琵琶。第一,在这期间,朱英第一次把流传在民间的平湖派琵琶艺术引入到高等学府,在任教的十七年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平湖派琵琶继承人:谭筱麟、丁善德、蒋凤之、樊伯炎、陈恭则、杨少彝、江容琛、程午嘉等。第二,朱英提倡“文武合套”的演奏理念,他在平湖派琵琶的演奏风格中提倡“文武合一”,打破了文曲、武曲的界限;第三,创新琵琶演奏技法,首创左手五指并用;第四,他继承和发展了记谱特色,在原本的李氏工尺谱中,用短线标注节奏,并标出详细的演奏标记;第五,创作了一批平湖派琵琶的演奏作品,《五卅惨案》、《难忘曲》、《秋宫怨》、《长恨曲》、《枫桥夜泊》、《海上之夜》等数首作品。④

(二)第七代传人杨少彝

朱英的学生杨少彝(1913—1974年),我国著名的平湖派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1931年开始师从朱英,学平湖派琵琶,琴技绝伦,深得老师朱英的认可,为平湖派琵琶的第七代传人。在1958年以“民间艺术家”的身份被西安音乐学院引进。

他在西安音乐学院任教期间,培养了任鸿翔、何明威、王天建等一大批优秀的琵琶演奏家。在杨少彝毕生的教学过程中,他并不墨守成规,而是勇于为传统艺术开拓发展的新局面,为古老流派的传承做出了许多努力。后为时局所害,蒙难弃世。

(三)第八代传人杨毓荪

杨少彝之子杨毓荪(1950- ),自幼师从其父,学平湖派琵琶。在父亲早逝后,更加坚定了承袭父亲夙愿的决心。此后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浦东派琵琶演奏家林石城。杨毓荪不仅精于琴艺,还坚持致力于提高平湖派琵琶艺术地位的工作,整理并出版其父杨少彝生前所留曲谱,为平湖派琵琶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在移民后,他也未曾停止对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传播工作。

三、平湖派琵琶代表传谱

《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的刊印标志着琵琶演奏流派“平湖派”的诞生,该曲谱融合了平湖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演奏技法、演奏符号等,是流派学习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平湖派琵琶保存相对完整的传谱,由清代平湖派琵琶艺术的创始人李芳园整理编辑家传琵琶乐曲编撰而成。“窈念家君究心于此四十余年,方参透其中三味,尝因时尚艳曲淫声,风气愈趋愈下,欲著斯谱,为指南要法。自慨有志未遂,棻承先业,惟湮没是虞。于是发奋朝夕,汇集古曲十三套,按节寻声,一一参考默识”

(一)代表曲目《阳春古曲》

全曲共计十个段落,根据《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所记,十个部分分别为“春景阳和”、“锦园小憩”、“遍地花开”、“独占鳌头”、“风摆荷花”、“玉版参禅”、“道院琴声”、“一轮明月”、“东皋鸣鹤”、“铁策版声”。

(二)代表曲目《淮阴平楚》

该作品是平湖派典型武曲套曲的类型,全曲风格雄壮伟岸,大气磅礴,演奏者须表现出战争史诗般地宏伟场景。在演奏中,多使用满轮、绞弦、扫弦、轮拂、并弦、拍等技巧。⑤

(三)代表曲目《平沙落雁》

该曲由“雁阵横空”、“霜天雁叫”、“平沙扑翅”、“高翔千仞”、“衡阳万里”、“逐队分飞”、“一行归影”七部分组成。为表现文曲悠远淡泊的艺术意境,演奏中应注意运用弹挑、滚奏、双弹、轮指、扫弦以及推、拉、吟、揉的技法。

四、平湖派琵琶的演奏风格

平湖派琵琶的演奏极富地方特色,也正是因为它独具匠心、丰富多元的演奏技法,才使得它清晰地有别于其他民间流派,以较高的艺术影响力长久流传于世间。本文在此,将进行简短论述。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的手法、指法备载仿刻华君秋苹谱,惟有新增手法每曲详注逐段工尺旁。其中,右手的轮指技法是平湖派琵琶演奏特点的主要体现。轮指,是指琵琶或吉他的一种典型演奏指法。在琵琶演奏中,几乎所有的乐曲都要使用该演奏指法,由轮指汇成的指法特别繁多,例如带轮、扫轮、满轮等等,在此不一一详述。

轮指主要分为上出轮和下出轮两类。上出轮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顺时针依次弹下,后接拇指挑上;下出轮即是无名指、中指、食指顺次弹下,后接拇指挑上。在平湖派琵琶的演奏中,多用下出轮手法,偶尔根据乐曲需要兼用上出轮手法。如代表作品《满将军令》的弹奏技法为先以食、中、名、禁四指,此第弹下,然后大指挑上,其声缓且长而易圆,须要连而勿断,断不可用上出轮。⑥平湖独创的演奏技法有“蝴蝶双飞”、“抹复扫”、“七操”、“马蹄轮”、“挂线轮”,上述技法演奏难度颇大,掌握者甚少。

平湖派琵琶艺术最初起源时,属于文人音乐,供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自娱自乐。“古之学问为己,今之学问为人”,也许当今社会人们习音律,一般是为学习掌握一种演奏的技巧,但对于先者来说,怡养性情、修身静心。由此可见,平湖派琵琶艺术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是极为深厚的,耐人寻味的。自古文曲宜静,以平湖派代表曲目《青莲乐府》为例,此曲由“举杯邀月”、“雨打芭蕉”、“风入松”、“石上流泉”四段联缀而成,犹如以泼墨画式的笔触,描绘出古代文人墨客“起舞弄清影”一般的古朴典雅之景,给人以空灵舒畅、意境深远之感。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多倡导悠然心会,超乎功利,象征着高洁、寂寥、含蓄、典雅的君子品质。曲中始终激荡着一种至高的审美情趣,让听者在袅袅琴音中,洞悉艺术的真谛所在。

声乐论文范文二:校园音乐剧;创新实践

摘 要:社会在不断发展变迁,人们对高雅艺术展开追求同时,还希望艺术可以是通俗易懂的,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大胆实践创新,也恰好满足大众这种审美情趣,也使得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横空出世。作为音乐剧中一类独特创作特征的流行音乐元素,也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学习与研究,本文对校园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该特殊创作特征加以深入分析,希望为促进校园音乐剧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流行音乐元素;校园音乐剧;创新实践

音乐剧对流行音乐元素作用是深远的,本文主要围绕校园音乐剧和流行音乐元素关系展开,而流行音乐是当前覆盖面最广,比较流行歌曲表达形式,容易获得大众接受通俗演唱 方法 ,同音乐剧两者有机融合,促使音乐剧与流行音乐两者都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特别当今科技突飞猛进发展,新兴事物逐渐涌现出来新时期,人类各方面均已取得质的飞跃,时代发展同大家坚持不懈努力存在密切关系,科技发展与艺术创新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也更带有新时代的气息。

一、校园音乐剧概述

校园音乐剧为一类小型音乐剧,音乐剧是一种有机融合了歌唱、舞蹈和戏剧表演的综合性表演。历经一个世纪发展阶段,音乐剧在发达国家备受追捧,让人感到满意却又不置可否缔造艺术和商业间统筹兼顾的双重利益,但是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并不是很久。顾名思义,音乐剧表演应该具有的特征是戏剧性、整合性、风格化差异化和三项全能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音乐剧从诸多表演艺术门类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舞台剧美学综合性的最高标准。相对来讲,音乐剧这一名词还比较新鲜时髦。最近几年,伴随音乐剧持续升温,国内音乐剧相关文字,乐谱还有音像材料等量日益增加,而且我国诸多校园也开始让师生尝试音乐剧编排与创作。音乐剧一大特征便是通俗性,这也是它同歌剧间最大差异①。绝大部分歌剧对于受众审美水平有极高要求,但音乐剧则恰好相反,其大众性特征异常鲜明,掌握起来也更为容易,从多角度考虑,音乐剧较歌剧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学习热情也会更高。另外,艺术与娱乐两点音乐剧中均具备,所以对学生课余生活也起到很好丰富作用。特别是当今,综合素质教育在我国大行其道,众多中小学也陆续开展艺术综合教学,音乐剧这一良好载体备受瞩目,对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这一独特创作特征加以研究,对我国全面开展综合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二、流行音乐元素在校园音乐剧中的创新与实践

首先,震撼人心视听效果。很多音乐剧成功之处便在于在音乐剧作品中不单融入法国大型歌剧,浪漫主义还有英国民谣等古典音乐元素,还融入大量流行音乐元素,这些音乐节奏平稳、旋律简单。配合旋律特征方面,作曲家偏向流行歌曲创作风格特点,促使受众可以单纯由音乐当中体会音乐真谛;配器特征方面,把流行爵士音乐、电声等元素融入管弦乐中,制作出使人眼前一亮音色效果。各类形式流行元素有机融合,创作出无与伦比动人曲调,让观众享受一场别开生面视听大餐②。其次,寓教于乐大众情趣。将流行音乐元素融于音乐剧中,对所有学生受众都具有不可替代重要作用。音乐剧中侧重流行风格作品,因其优美动人,朗朗入口特征变成学生生活娱乐重要组成,也成为其情感寄托与生活写照,让广大师生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调味剂。该类音乐对压力较大及学业繁重学生来讲,也不失为一类娱乐消遣好办法;音乐剧中各类西洋乐器伴奏,促使音乐渲染力加强,对学生陶冶情操及拓宽视野非常有利;另外音乐剧中多一些比较夸张的呐喊、尖叫等声音异化处理,充分调动其学生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由精神与心理双方面得到刺激快感。再次,雅俗共赏审美品质。校园音乐剧会沿用很多古典歌剧段落,采取宣叙调、咏叹调或古典音乐背景,也说明其在追求通俗性和娱乐性同时,仍然要维系其自身高洁品质。优秀音乐剧作品需要充分打破雅俗对立状态,拉近雅俗间距离,达到雅俗共赏交融情境③。相比 其它 古典音乐剧来讲,校园音乐剧桥段融入更多流行音乐元素,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到更亲切,更容易接受,另外学生审美水平与音乐素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或在音乐剧享受过程中不断得到培养。

三、 结语

假使说八二年由中央歌剧院《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视作富有我国特色音乐剧,定义成我国当代自创音乐剧,则中国音乐剧也不过短短二十来年时间。但通过国人不断摸索,我国文艺与教育工作者的持之以恒,近年来我国自创剧目越发增多, 经验 积累也越发丰富。无论歌剧话剧,舞蹈影视,亦或是戏曲艺术,都有对音乐剧的不断考量,音乐剧越发让人欲罢不能,尤其年轻受众,尤其是近些年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校园音乐剧,更是让青少年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不断成长,让流行音乐元素融入于校园音乐剧当中,并不断加以创新与实践,这势必会让我国校园音乐剧未来呈现出一幅更加美好的画卷。

音乐声乐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声乐艺术是一门最古老的、最普遍的综合表演性的音乐种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声乐硕士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

摘要:对于音乐而言,音乐美学是其最重要的基础,音乐美学是音乐和美学之间的交叉产物,是从美学的角度看待音乐艺术,在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渗透在各个环节,如作品处理、表演技巧、情感表达等,因此,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进行阐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声乐表演;音乐美学;作用

前言

在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和指导原则,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创造力,这样才能将表演中熟练的技巧、表演艺术体现出来。另外通过音乐美学,还能将声乐作品的特征、风格用独特的视角演绎出来,并引起观众的认可,因此,对声乐表演而言,音乐美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音乐美学的概述

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音乐和美学的结合体,同时音乐美学也是音乐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的本质是对音乐的美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音乐形式、音乐特征、人类想象、情感、感知等与音乐的关系。音乐美学是一种社会科学,是通过理性的方法对音乐艺术进行探究,音乐美学涉及到的范围很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中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对音乐形式进行探究。利用音乐美学,能极大的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提高音乐艺术的欣赏价值。

2.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重要作用

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作用不言而喻,首先音乐美学是声乐表演的基石,声乐表演不仅仅是对技术的一种表现,更重要的是将声乐作品的内涵展现出来,这才是音乐的本质。在声乐表演中,最重要的是将作曲家创作作品的情感、意图、利用作品传达的思想表现出来,同时还需要表演者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通过音乐美学的应用,能实现声乐表演过程中的音乐创作,并从音乐美学的审美特点出发,将节奏、音高、音程、音色等声乐的基本形式体现出来。在具体的声乐表演中,往往对表演者的审美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不仅需要对作品本身进行鉴赏,还需要结合自身的感触去演绎作品,可以说声乐表演是表演者内在感触和外在感知有效结合的审美活动,这就需要利用音乐美学来提升声乐表演的审美价值,从而提高声乐表演的欣赏性。由此可见,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

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在与观众互动过程中会形成审美对象,对于表演者,也就是声乐表演的主体,其表演有演唱、外在形式两种情况,表演者的表演是构成审美对象的基础,而观众的视觉、听觉、意识是审美意识形成的基础,因此,在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进行分析时,需要从表演主体和观众两方面进行。

声乐表演中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

对于声乐表演,其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具体的过程,其表述的内容是表演者内心活动的外在体现,因此,表演者在实际表演中,承担着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任务,是声乐作品首次创作(作曲家创作作品)和作品三度创作(观众对声乐作品的欣赏)的连接桥梁,表演者不仅需要将作品本身的内涵表现出来,还需要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声乐表演中,是通过视觉、听觉共同实现的,声乐表演本身就是表演者个人审美情感的外在体现,因此,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与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有很大的关联。

在声乐表演中,人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不同的表演者,即便演唱同一首歌,演绎出来的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就是表演主体的音乐文化修养有一定差异,导致其审美观念也存在一定偏差,最终造成演唱效果不同。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只是将没有灵魂的音符书写在乐谱上,作品的情感、内涵都需要表演者自己体会,并赋予作品生命力。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是很喜欢真人演唱表演,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在欣赏表演者个体的创作性表演,这里面渗透着表演者的智慧、情感,这是非真人表演无法代替的。

人们之所以普遍喜爱音乐,其主要原因是音乐表演经过不同表演者的创作,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且会引起不同观众的共鸣。有很多优秀的表演,会超出作曲家的预想,让作品的情感、内涵更加形象,因此,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是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声乐作品二次创作的重要环节。

声乐表演中观众的审美意识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其历史风格,不同时期演绎出来的声乐作品有不同的效果,同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在不同表演者手中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很多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会在作品一次创作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理解、风格及情感,这就造成了不同的审美价值,但是表演者的审美并不能代表观众的审美,表演者必须结合所处时代进行作品演绎,这也就是音乐美学中的“尊重作品历史背景,用当代人的眼光进行表演”。只有用当代人的眼光,对作品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元素,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情趣,实现作品的当代性与历史性相结合,获得最佳的声乐表演效果。

对于不同民族的观众,其音乐审美观念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导致当前声乐表演中,作品的旋律、节奏、音阶、曲风、结构等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拉丁民族的音乐,其风格注重热情,并且带有一定的轻浮气息,这种风格有很多观众难以接受,但对拉丁民族来说,这是最优美的音乐;而对于日耳曼民族的音乐,其风格典雅含蓄,含有深刻的哲学含义;嘻哈音乐充满了乐观、积极的精神。因此,声乐表演必须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结合观众的审美意识,演绎满足观众审美要求的作品,这样才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可,获得预期的表演效果。

在声乐表演中,“情”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激发观众想象的重要元素,优秀的表演者会在对作品进行处理时,注入自己的真是情感,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唤醒观众内心最深处的情感,给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因此,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而言,情感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能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元素,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必须将注重自身的情感体现,对作品进行再次发现、再次创作,挖掘作品每一个情感元素,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并利用优秀的情感表现能力将其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很多时候表演者的情感投入过于虚假,往往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因此,声乐表演必须注重情感的真实投入。

4.总结

声乐表演本身就是将艺术和音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情感、理智完美结合的艺术美,通音乐美学,能对声乐表演进行深层次的修饰,提高声乐表演中的艺术价值,因此,表演中必须充分重视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的重要作用,结合优秀的表演技巧、真实的情感体验,演绎出符合观众审美需求的作品,给观众一种艺术美的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郭海龙.浅谈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J].黄河之声,2013,(09):125-126.

[2]张诗杰.浅谈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的重要意义[J].音乐时空,2013,(12):131-132.

[3]程昕.浅谈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实践的作用[J].美与时代・城市,2013,(08):112-113.

[4]马丽萍.樊玲玲浅析声乐表演与音乐美学的关系[J].青年与社会:下,2013,(11):86-87.

[5]邱晶晶.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大舞台,2014,(09):81-83.

>>>下页带来更多的音乐声乐硕士论文

流行音乐自十九世纪后半页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显示着蓬勃生机,虽产生较晚,但它已经和艺术音乐、民间音乐等音乐类型并行发展,并且成为当今社会主流音乐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流行音乐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流行音乐毕业论文篇一:《试谈流行音乐对我国音乐 教育 的影响》 流行音乐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中形成的、在大众之间广泛流传的、内容通俗易懂、形式自由的一种音乐形式。它以大众传媒为媒介,得以广泛传播,内容多反映男女恋情,结构短小,曲调简单,所表达的情感也较为单一。代表歌手如周杰伦、王力宏等等。这些流行音乐主要在青少年群体中广为流传,青少年长期处于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之下,积蓄的各种情绪得不到释放,而流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给青少年提供了一条发泄情绪、展现个性的途径,所以得到了青少年的热烈追捧。有的学生甚至要求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上教流行歌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音乐教育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武断地阻止流行音乐走进课堂,而不进行宽容地介绍和科学地引导的话,那无疑会阻碍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流行音乐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 可以说,80后和90后两代人都是在流行音乐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流行音乐强烈的时代气息、简单直白的歌词、单纯的情感等引起了青少年感情的共鸣。尤其是某些爱情歌曲,特别能够迎合青少年对于爱情的朦胧憧憬的心理,再加上流行音乐的旋律简单、音域狭窄,节奏富于变化,青少年很容易就能够演唱。从内容上说,部分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有一部分流行歌曲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反映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给人们以心灵上的慰藉。再如台湾的校园民谣《童年》《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情感真挚自然,形式自由活泼,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写出了青少年特有的纯真感情。但是,也有一部分流行歌曲内容粗俗不堪,含有大量的暴力和色情信息,歪曲了青少年对世界的理解,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流行音乐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为流行音乐对音乐审美心理教学的影响和 音乐欣赏 教学的影响。首先,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根植于大众音乐审美心理的世俗化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歌曲由原来的宣传功能、感染功能、歌颂功能转化为娱乐功能,高雅的审美品味逐渐被世俗的审美心理所取代,各种世俗化的东西披着时尚的外衣公然走到舞台上,目的是追求最大化的商业利益。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出来的流行音乐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审美心理的世俗化;其次,流行音乐已经成为音乐的重要部分,所以,其中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曲目被选入音乐欣赏教学之中。但是,由于流行音乐的队伍并不纯净,其中还包含了许多不太高雅的东西,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拉低了学生音乐鉴赏的水平 二、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 (一)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也是一种音乐形式,只是它在品级上有高下之分。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对待流行音乐,注意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它积极地一面是以其鲜明的娱乐功能来消解青少年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压力与不良情绪,调节青少年疲惫的神经和精神,达到心情舒畅的目的。由于其与艺术的距离较远,所以演唱流行歌曲就成了人们的一种自我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青少年来说,流行音乐也是他们得以展示自我、突出个性的一个有力方式,所以他们喜欢用流行音乐来诉说自己复杂的心情,朦胧的梦想等,这未尝不可。但是它消极的一面并不能因此而忽视。由于商业利益的浸润,所以某些流行歌曲的内容媚俗、低下,没有艺术性和审美性可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对于积极的要给予保留,消极的要引导青少年进行正确地认识和回避。 (二)引导流行音乐走进音乐教育的课堂 在流行音乐走进音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好关,在课堂上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作为教学篇目。利用多媒体如网络、MP3、CD等教学工具,来播放一些适合学生欣赏的流行歌曲,在满足学生音乐需求度额同事,也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就某一时期的流行音乐做一个专题鉴赏,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总结 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特点和风格等,以加深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掌握。除了学习音乐知识外,音乐教育还要进行一定的实践。此时,流行音乐就是实践的最佳素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比赛,开展音乐大舞台等活动,以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等等。 (三)提升音乐教师的素质和修养 首先,教师要有对于音乐教育的热情,这种热情让他自觉自动地保护每一位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热情,无论学生喜爱的是流行音乐还是其他类型的音乐,都能够恰当地给予引导,而不是生硬粗暴地对待。其次,完善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无论那种知识类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最重要的是,因为学生音乐知识来源的多样化,所以教师的角色要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开发者和引导者,鼓励引导学生探寻、发展新的音乐知识,并积极地去实践它。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篇二:《浅谈流行音乐咬字分析》 流行声乐演唱是情感表达的艺术,在流行音乐演唱中,感情是表达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咬字则是表达感情的关键,用话语来表达流行歌曲的中心思想,与其他艺术的表达方式不同,声乐艺术的表达方式对字的要求更严谨。流行歌曲既能用歌唱表达感情,又能唱出文字,文字与声音相互结合,从而更形象地表达出人的情感,流行音乐演唱中字的表达直接影响情地表达。 1中国流行音乐与咬字 华语流行歌曲 华语流行音乐因它细腻的歌词,优美的旋律更加贴近人们的心声而广为传唱,更因为它的演唱方式多种多样,不讲求特定的方式从而在中华大地上枝繁叶茂,华语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主张及品质,是一种个性的美,它在艺术领域具有一定的魅力和价值的审美观。流行音乐传入中国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思维上的一种颠覆性改变和非常深刻的影响,它更是间接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及道德观念,它使中国的音乐方向及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流行歌曲的影响是更贴合人们的情感及心理上产生的,从音乐的旋律,歌词和歌唱者的演唱技术三方面出发,相互融合才能做到广为传唱的作品。改革开放后的流行音乐更是多了张扬与个性,中国 传统 文化 讲究的是一板一眼,所有东西都要循规蹈矩的进行,而流行音乐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陈规,大众娱乐是流行音乐的标志,突破自我不断创新是华语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歌曲咬字 自古以来人们对歌词语言的联系从来都是极为重视的,中国语言更是对口齿发音有着严苛的要求,在中国有很多的声乐家、教育家及专业的科研人员对演唱中歌词的咬字吐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为声乐演唱中重要的基础部分,语言的准确运用掌握跟旋律的完美配合才能给观众创造出丰富深刻的印象,声乐中的技巧有很多,而咬字吐字的准确性则是音乐演唱的主线。在我国,马先生曾出版过《四十年合唱训练》中,清楚的论述了“清楚的发音及口齿,可以改进音质”“,通过良好的咬字吐字,坏的声音习惯可以克服,好的声音习惯可以建立”,在一段音乐的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基础就是读字, 唱歌 的必备基础就是字音准确、清晰,演唱者在面对一份包含情感的作品时,如果不掌握好语言技巧那么就无法准确地表达,更谈不上打动人心。歌唱者如果连歌词都让大家听不清楚,那就不能表达情感,打动观众。 2流行歌曲《也许明天》分析 歌词咬字分析 《也许明天》这部作品是张惠妹的一张音乐专辑,也许明天的歌词大气磅礴,也许明天这首歌可以代表了整张专辑的所有,作家的所有想法在这首歌里通通表现出来,在一个人最孤单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向往那些有人陪伴的日子,而现在的孤单感受反而让人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Martin所写的曲子,将蓝调与灵魂的元素放在里头,让这首歌听起来悲伤感倍增,一针见血地写出了那份追寻明天的感觉。在阿妹的所有歌曲中,这首也许明天一定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海一望无际/看不见终点在哪里/深邃又吸引/我的心第一段开始就“海,一望无际”,演唱过程中“海”是作为一首歌的第一个字出现的,要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唱出,而hai由三个字母组成,声母(开头字母)h,字腹(中间字母)a一带而过,字尾i回归,整个字字头清晰,字尾收紧轻轻推出“,一望无际”这几个词的咬字重点在i上,从i开始从i结束,而后几句“深邃又吸引,我的心”则是一n作为结束,i字咬起来会比集中,而n字却使用前鼻音较多,这两个音在中文字母中是比较好咬的。我就在浪里/飘飘荡荡爱有时忽高有时低/推着我向前/每一天同样的“我就在浪里”“,我”字可以一带而过,最后归韵到“里”i上,第二句也是i,第三句第四句归为n上,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流行音乐作品的歌词中,词头词尾相互呼应,段落与段落之间尾字咬字也呼应着,所以词作往往都很押韵,每首歌都会有音的重点,而《也许明天》这部作品的重点音就是i、n,那么我们训练的重点也要逐步地放在这两个音上面。曾经我放纵享受/到最后无处解脱/越心痛就越快乐/越想快乐越寂寞过渡到高潮的过渡段,它的侧重点与开头和结尾是不太一样的,收字主要集中在o上,中国文字讲究归韵,所以歌词大都非常整齐对称。也许明天/没有谁/陪我走过/潮起潮落/也许明天/还有你/陪我开始/直到最后/海一望无际/我在浪里整首曲子的高潮部分,演唱时必须注意咬字的清晰,以n、i、o作为整首曲子的收官咬字,中和了前面的音,咬字相对比较轻松,但咬字不要太死,要推送出来,气于词同时推出来,慢慢地加重力量,把整首歌扬起来。 咬字与气息分析 咬字与气息相互达到非常默契的配合才能够让歌曲富有张力及感染力,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完全放松打开的方式,我个人比较喜欢人在遇到刺激的状态下而发出的尖叫声,你会发现在尖叫的同时你的身体都在协调用力,腹肌会紧绷,声音富有穿透力。而音乐的演唱也要找到这样的一种感觉,不过就是学会控制气息与咬字相互配合,流行音乐的咬字是在嘴里的,有时候流行音乐的歌词是说出来的,气息送出字,上下贯通,相互协调,气息里融合着字,字里又包含着气息,把字都向前去说,他们之间就像水和鱼,鱼离开了水就活不了,而水没有了鱼就没有生机,气息是基础,而字就是上层的建筑,气沉丹田,字出喷口,就像二胡的弓与弦,拉开工按准弦才会出想要的音,这两样是演唱的基础,之后再对音色,情感,技巧加以画龙点睛的作用,演唱出的歌曲直达人心,声情并茂,从而表达它的情感,这就是咬字与气息的关系。 3结论 在流行演唱中,正确的演唱歌曲就会正确的咬字,声乐咬字中没有之分纯粹的封字音,因为最后一定通过共鸣腔体传出字母,发音和咬字在流行演唱中十分重要,美好动听的音乐是绝对不能缺少清晰的咬字的,它会对歌曲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声音的练习更是离不开正确的发音,它完善和帮助了声音共鸣,在这一方面我们必须勤加练习,注重音乐的细节,每一个字母,每一个音符都需要我们都琢磨,去研究,尼•雨果曾认为“声音训练过程中,歌唱者的读字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包括一种通过语言形式来发声的技巧,这也是歌唱任何一种语言的歌曲的先决条件。”在没有掌握熟练的语言技巧的时候,想要融入思想感情将会十分的费力,没有变现能力,无法打动人心,这样一首歌曲就失败了,打动不了观众的音乐是十分无用的,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突出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特点。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篇三:《浅谈流行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 一、流行音乐文化背景下高中生音乐学习现状分析 我们知道音乐不只是流行歌曲、通俗音乐,在信息和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流行音乐如潮水般的涌入校园,如何正视流行音乐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学生只欣赏流行音乐势必会造成学生营养不良;而对流行音乐不闻不问,教师又会跟学生产生距离感,这两者都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因此,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调整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重中之重。《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 兴趣 爱好 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等教学理念。因此我们一线音乐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更加注重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传统音乐教学的结合,合理开发和利用流行音乐,让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保持下去,让学生吸收音乐的营养能够均衡增长。 二、将流行音乐合理引入到高中音乐教学中 (一)利用流行音乐开启高中音乐教学的大门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流行音乐浅显易懂、贴近生活,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明星时髦的装扮更是他们的一种美好的追求,相比之下,高中的音乐教材上的严肃音乐选段显得枯燥无味,加之他们对教师的 教学 方法 接受程度较低,因此,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反之,教师也难以真正的投入到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去。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对流行音乐非常喜爱,有些同学甚至会对其产生非常狂热追求。例如,在进行电声有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电声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爵士乐,由此开始电声的教学。可以安排一到两次课来向学生普及音乐的种类与形式,在学生的脑海里建立起立体的音乐知识框架和和声感,在接触到不同种类的音乐时才不那么陌生。在开展爵士乐的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回家之前就向其安排一个作业,利用互联网去查询爵士乐的有关信息,并自行制作成PPT,在下一次的音乐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给其他同学看,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将严肃音乐、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融入课堂教学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形式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以严肃音乐为主,流行音乐占很小的部分甚至没有流行音乐教学。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体系是分不开的,教师们习惯性的认为流行音乐里含有很多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这种偏见一直妨碍了流行音乐进入高中音乐课堂。从上个世纪末,我国的音乐教师才开始对流行音乐提起足够的重视,开始承认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通俗音乐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建立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快速的吸收知识,健康成长。将流行音乐有机地融合到高中音乐课堂里,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接受程度,是当前音乐教学发展的主流。 通俗音乐引入课堂要讲究度,教师不能一味的依照学生的喜好将严肃音乐的课程时间降低,导致学生对音乐内容的认识狭隘。严肃音乐和传统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思维习惯,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我们高中音乐教师不仅承担这教书育人的任务,更承载者历史文化传承者的使命,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利用流行音乐激发学生兴趣外,挖掘经典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也非常重要。 三、对高中生“偶像崇拜”现象以理性的启迪和情感教育 高中生需要通过对偶像的认同和依恋来确定自我价值、寻求自我发展。在流行乐坛中不乏有这些才华横溢的天才偶像明星,会作曲、会写词、会舞蹈,甚至会导演。另外,媒体的炒作、商业的包装往往更加美化这些人物形象,加深高中生对他们的向往崇拜之心。注重加强人文意识和文化内涵,用真实、丰富、生动的人格魅力,给予高中生以理性的启迪和感情的教育也很重要。例如,挪威的“80 后”音乐才子亚历山大? 瑞拜克,是北欧音乐的一颗新星。其父母都是古典音乐家,受家庭的音乐熏陶影响,小提琴拉得很不错,钢琴也与之相媲美。通过实践,本人认为不该有意让高中生回避发生的“偶像”丑闻,有些偶像失败的 故事 对高中生往往具有特别有益的启示,能够起到“替代体验”的教育结果。把握住了高中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上就能游刃有余地与之互动,从而产生共鸣。 四、结语 高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工作要落到实处,就要挖掘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学到想学的东西。教学工作者要看到高中教学的现状,理解到流行音乐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多在课堂上将流行音乐当做素材来开展教学,能够极大地提升高中音乐课的充实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这才是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初衷。 猜你喜欢: 1. 大学流行音乐鉴赏论文 2. 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论文范例 3.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范例 4.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5. 音乐文化毕业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范文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实践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学论文写作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音乐学论文写作篇1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为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适宜的发展沃土。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富有“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通过对中西方艺术的比较和分析能够发现,西方的艺术大多是建立在立体化思维基础上,但我国传统艺术则主要是建立在线的思维基础之上,在传统音乐中的具体展现就是单一旋律思维是音乐思维的基本形式。但是站在艺术的角度上来考虑的话,这种思想即“真、善、美”三者的统一。传统音乐正是具备真善美三类因素的艺术形式,借助于文化现象呈现出欣赏主体的面前,通俗来说就是音乐魅力的所在。 一、传统思想影响下的音乐人文精神 纵观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了解到,其存在和发展的脚步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政治上的需要,需要以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为依托,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就像很多传统音乐文化都深深的被儒家和道家思想所左右。 直到今日,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无时无刻的不在接受着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的渗透方式是无声无息的,往往在我们不自居的情况下就会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并且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很多思想内涵,这些都是儒家所倡导的“仁”反映的思想,儒学的基本特征是仁、义、礼、智、信,是把理想的道德和伦理意识作为衡量处世做人的价值标准,主张利人利己,强调爱人,对等,互利和诚信等原则。因此,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更能通过“爱人者人亦爱之”的儒家思想得以展现,渗透了“不独享其享,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道德理念。且在距离感上更加接近自然,在无形中使传统音乐受到了自然的熏陶和感染。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讲究声音“中正和平”,强调“礼乐治国”与“和而不淫”。但是贯穿于传统音乐发展始终的思想理念却一直都是“天人合一”,这也是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所追求和达到的,即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的统一,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代表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主流文化。早在春秋时期的五行音乐思想中就曾认为“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在其思想观念中认为只有使音乐平和才能够促使阴阳调和、人心和乐,如果声不平的话则会造成阴阳不调以及民离神怒的问题。 就像《吕氏春秋》一样,正是根据阴阳家和道家思想的综合借鉴,以五音配五时,十二律配十二月构成宇宙图式,在其主旨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统一的追求,并且在音乐文化方面也一直主张平和、适中,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以天人合一为主要内涵的传统音乐就是从此时期开始得以形成。而直到《乐记》的出现,在其人文精神上更加强调音乐能够做到以气和天和人进行沟通,促使天人之间能够进行互相感应,进而做到改变自然事物,影响到社会政治方面的相关决定。到此阶段标志着以天人感应为主要人文精神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始走向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音乐在人文精神上具有自身的独到性,能够从一个侧面发现出相应的品质光辉。 此外,道家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保存并发展下来,并在过去的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中一直影响着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其中必然存在着许多可取之处。从我国历代文化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上看,老庄哲学中存在着浓厚的虚无思想,这种思想曾引导无数文人隐居山林,逃避纷扰的社会,以谋求心理上的平衡。然而,老庄哲学中体现出的泛神论以及相对自由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同儒家的“入世”存在着精神上的关联。所谓儒道互补,这构成了我国文人雅士世代相传的机制。 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的不在接受着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的渗透方式是无声无息的,往往在我们不自居的情况下就会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而这种思想观念不仅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深刻影响,更在很多方面成为了人们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成为了全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而从另一方面的层次上来讲,这些思想文化进过历史的发展和沉淀,已经能够适应各种文化阶级的需要,成为一种具有比较稳定地文化结构。并直接作用到传统音乐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形成上。曾经有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音乐比较倾向于庄子的“静”,认为这种特质可以用来培养“知”,启发“慧”,在这样的条件下使得道家思想在当时的音乐艺术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对人性的解释上,庄子和其他思想之间也存在一定共通之处,认为人应当被动的回归自然,不应具备自身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性跟好的保存。 二、结语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剖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实质上是从独特视角上去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重新的认识,通过相应的分析来得出展现出其对于传统社会的影响意义,更能够折射出对当代社会和艺术的借鉴作用。在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中,或许自然才是能够与人性最好结合的载体,因此通过传统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来表达自己希望“真、善、美”的统一愿望。 音乐学论文写作篇2 浅析影视音乐的形式和特征 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但是,音乐又是与人们的情感最为接近的艺术,甚至可以说音乐属于生理和心理领域,它从潜意识影响我们的情感。由于人类所具有的共同情怀,使音乐成为超越种族、国家、地域的国际性情感语言。 作者简介:周晓春,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现任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航空系教务办主任,担任《名片赏析》、《公文写作》等课程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1 前言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实践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但是,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决不能离开可视的屏幕形象,它只能作为影视艺术的一个辅助元素而存在,并且只有与影视的其他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具有影视音乐的独特价值。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悦耳的乐音,它主要是通过声波作用于人的听觉;而电影的物质材料是优美的画面,它主要是通过影像作用于人的视觉。 影视音乐就像星星和月亮,本身是一个存在物,但离开了影视剧就失去了作为影视音乐的存在价值。所有的成功和所有的艺术魅力都取决于影视剧本身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就像月亮、星星,失去了太阳,就失去了所有的魅力和遐想。 一、影视音乐的形式 1.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 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这一对关系,是自有声电影出现后就随之产生的。画内音乐又叫有生源音乐或客观音乐,它是在画面内可以看得到声音来源的音乐,比如剧中人歌唱、弹琴(当然,音乐片不在此例),或者画面中的收音机、录音机、扩音器等传出的音乐。影片《马路天使》的开场戏就是男主人公陈少平所在的乐队为别人的婚礼吹吹打打,在鼓乐声中,展示了大上海的都市风貌,也交代了小陈和报贩老王、歌女小红的关系,把观众较快地带到影片的规定情境里。画内音乐真实性较强,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同,在用纪实风格拍摄的影片中,画内音乐运用得比较多。 画外音乐,是指在画面上见不到声音来源的音乐,绝大多数影视音乐都是画外音乐。画外音乐主要体现编导者的思想意图,所以也被称为主观音乐。 影片中的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些影片的主题音乐是用画内音乐的形式呈示的,如英国影片《简?爱》,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第一次见面,应罗切斯特的要求弹奏了一段钢琴,她所弹奏的这段旋律也就成为全片的音乐 主题。 2.片头音乐与片尾音乐 片头音乐:用于片头字幕的音乐。它的作用包括呈示出影片主题音乐,展示影片风格,用音乐语言概括全片基调,把观众引入到影片之中。 片尾音乐:用于影片片尾的音乐,它与片头音乐呼应,是对影片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基本情况的回顾和总结,以使观众对影片进行联想和回味。 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通常都是影片中较长的,而且是相对完整的音乐段落。由于一般影片对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在艺术上要求较高,也要求他们在曲式结构上相对完整,并且还会要求具体的对准画面上的某一部分的动作、情绪等,所以作曲家对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都很重视,尽量在这里完整地展现自己的乐思。人们经常把片头音乐当做迎客音乐,把片尾音乐当做送客音乐。 3.影视音乐的特征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们用“语言”这样的文学术语很难准确地表达音乐艺术的特点,在此只是借用这些词汇的约定俗成的含义和人们的联想来描述音乐。 一般来说,应该要求各种艺术形式的语言都是雅俗共赏的,但对影视音乐来说,在雅与俗的两端中,我们要求它偏向于俗的方面。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看影片的目的主要是观赏与娱乐,而且去电影院看电影,也只是看一次而已(当然那些具有号召力的影片是一个例外,世界上就有一项纪录是专门为看美国影片《乱世佳人》而设的,据说这项纪录还在不断被打破)。要求一部电影音乐作品在观众看过一次电影后就能受到感染,能够记住,甚至于让观众为了听影片中的歌曲和音乐再去看这部电影,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 影视音乐,指影视作品中的一切音乐和歌曲,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新体裁,影视艺术既有音乐艺术的共性,又有影视音乐自身的特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视音乐是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影视音乐不是独立的音乐作品,也不是只为了说明画面内容的被动因素,而是影视综合艺术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因而影视音乐必须按照影视作品所规定的形象、情景、矛盾冲突和风格来创作,只有这样才能为表现影片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服务,与整部影视作品融为一体。 影片《勇敢的心》表现了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来士和苏格兰人民英雄反抗外族压迫的伟大历史。在人物的个性塑造和表现战争的壮阔场面上具有强大的震撼力。这部影片在音乐的运用上,手法比较多样,既注意到铺垫史诗性情怀,又注意对具体场景的表现。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苏格兰风笛音乐的运用,无论是在具体场景上还是在赋予它更深的含义上都做得恰到好处。 (2)影视音乐具有间断性 影视音乐不同于独立的音乐作品,独立的音乐是一气呵成的,而影视音乐在整部作品中要受到影视总体结构的制约,特别是影视蒙太奇的制约。在时空跳跃大的蒙太奇段落,影视音乐时隐时现,表现出间断性。也就是说,影视画面持续不断地展现,而音乐则根据剧情需要,以分段穿插,间歇间现,跳跃进行的方式逐步展开,并受到镜头时间的严格限制,其精确度常常以秒计算。如影片《洛丁山》中,《When you say noting at all》这段音乐的运用,就是以分段形式在不同的时间段来表达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渲染影片气氛的。 (3)影视音乐的不完整性 影视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关系,就如同交响乐的某一声部和整部交响乐的关系一样。交响乐的某一声部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又不能到音乐会上演奏;而影视音乐中的一个和弦或一个音部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却也不能在影视音乐中完整地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影视音乐不一定追求结构的完整。另外,影视音乐不像交响乐那样变化起伏,而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单纯性、松散性、灵活性。如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与影片《不能说的秘密》,都是采用以多首不完整音乐形式相串联的方式来展现影片的主题的。 猜你喜欢: 1.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音乐的毕业设计论文样本 4. 音乐系本科毕业论文 5. 音乐开题报告范文

当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音乐课堂出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尤其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共同参与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出现了勃勃生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表面“热热闹闹”,可是教学目标的不明确,音乐主体性不强的现象,学生要么是一节课忙忙碌碌,要么是饱了“眼福”或“耳福”。可是并未得到应有的音乐情感体验。因此,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已经成为我们目前课改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下面根据平时的听评课感受加以总结:一、活用教材,精心备课,激发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是推动整个课堂进程的兴奋剂,学生们情绪激昂,情不自禁投入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境,发掘音乐作品的情趣特色,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参与、主动探索。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学生再也不像当年那种“听话”的学生了,受到各种各样媒体的影响,在音乐课上,对老师要求很高。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所以我们要想出一些新的办法,才能做到既结合教材又能走到学生中去。比如:经调查,学生非常喜欢周杰伦,老师可以介绍周杰伦的音乐风格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系列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比如最为主要的风格就是RAP说唱,及节奏布鲁斯等,学生如饥似渴想知道什么是RAP说唱,及节奏布鲁斯,则又可以展开一系列课题,把学生带到教材中的黑人文化的起源与形成......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周杰伦之外还可以开展其他的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手的作品分析,有些作品有着京剧的元素,我们有可以进一步讲讲京剧。在音乐课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喜爱,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音乐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更好的实现师生互动。二、循序渐进,讲究方法 任何学科都有其本学科的特殊技能,音乐教育不管发展到什么阶段,都会涉及到音乐领域的专业知识,学生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也是完善一个人的全面素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个原则先要认清,在此基础上怎样有效落实技能就要讲究方法了.举例:如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等为例子,这样除有利于学生比较鉴别,了解不同表演形式、人声的不同音域,进一步向学生介绍键盘上的音与音区。通俗易懂的让学生增长音乐知识,拓宽音乐视野。 学生受到感染后完全是自发地,主动地想了解,远远要比起教师苦口婆心地提要求,讲要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音乐课中遇到问题时要多些分析和纠正,在讲解新知识时要少些灌输,多些回顾和比较,使得技能技巧不再以知识、技术的冷面孔出现,相信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些。三、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如今课堂中教师的低效、无效提问现象仍很普遍。1.机器式提问,“这首歌曲好听吗?”“喜欢吗?”等等;2.程式化提问:“这首歌曲分几段?每段讲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这样类似的提问,忽略了学生获得音乐的情感体验乐趣。我认为怎样才做到有效提问呢?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难易适度,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一步一步打开学生思路,不断启迪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提问有个别学生脱口而出的回答,教师要继续问问为什么?很有可能有些知识只有个别学生知道,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提问中发现问题。这样一方面巩固已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又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考的能力。四、课件运用的适度与合理性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怎样客观地认识它,扬长避短地使用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树立课件它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为了更好的为课堂服务的观点,不能喧宾夺主。其次要明确课件是为课堂提供方便而存在的。比如快捷,占用空间小,可重复使用等,都是它的优点。但我们要客观认识到它的弊端,制作课件费时费力,其屏幕的视觉感受会干扰学生的听觉感受,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万一设备出问题,或停电等,就会让有依赖性的老师无所适从。因此盲目夸大课件的作用,不注重自身基本功的提高,抱着唯有课件的课才是贯彻新课标的认识,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充分认识到人与机器的主次关系,注意到声画穿插的恰当时机,注意到动静结合,巧用课件,活用课件,才能让它很好的为我们的音乐课锦上添花。五、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2000字

论文摘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论文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音乐教学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