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汽车碰撞与结构论文的研究背景

发布时间:

汽车碰撞与结构论文的研究背景

小车撞墙实验的研究背景:2011年为了支撑C-NCAP的发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与交管部门合作开展了中国交通事故深度调查CIDAS,针对中国实际道路交通事故进行现场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意义:碰撞标准不断地进化和提高,有助于车企在产品研发时,不断提高安全配置。小车撞墙实验指导车企更有目的性地强化汽车安全,提高用户出行安全。

碰撞吸能区的概念是梅塞德斯•奔驰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来的。其设计为在发生撞击时车身发生逐渐变形,以吸附事故中产生的绝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撞击能量。车身改为这种可以变形的设计后,乘员所承受的强烈的撞击力就可以大大减小。人们常将汽车的碰撞分为“一次碰撞”,而将人体与车内部件地碰撞成为“二次碰撞”。 这样来分的话汽车可分为两类区域,即乘员安全区和缓冲吸能区。乘员安全区和缓冲吸能区的关系“一次碰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次碰撞” 的剧烈程度,因此“一次碰撞”对人体损害有很大影响。控制好“一次碰撞”,对减少人体损伤有重要意义,合理设计汽车结构的缓冲与吸能特性是控制好“一次碰撞”的关键。仅从乘员不被汽车碰撞变形后产生挤压受伤的角度看,乘员安全区在碰撞中的变形越小越好。要使乘员安全区变形小,就要求缓冲吸能区有较大的总体刚度, 但缓冲吸能区的刚度过大又会影响汽车的缓冲吸能性能。从缓冲吸能角度看,缓冲吸能区的刚性应足够小,变形应足够大,这就导致了乘员安全区变形小与缓冲吸能区变形大的矛盾。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选题简介、个人想法、选题意义。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所写内容为:

1、选题简介:所选题目的现今研究的相关情况,如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先论述行业环境情况,然后引用行业数据报告作支撑。

2、个人想法:你对选题的特别看法,以及选此题的原因,你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的想法,以及前人的研究有哪些不足,你选择的研究放向的切入点。要体现你对这个题目的思考以及闪光点,要讲明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是什么,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

3、选题意义: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一个研究成立的基础就是它要有意义,最好能投入实际生产。意义又包括历史性意义、理论性意义和实践意义。也可以从哲学的高度、某专业或学科角度、某个理论角度等方面,探讨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毕业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1、写毕业论文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所以里面的一些用词要特别注意,要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述,避免过于口语化。口语化虽然比较通俗易懂,但是会给人留下一种不专业的印象。

2、写毕业论文不仅要有亮点,这一亮点还要突出。突出的亮点,能让你的论文更生动、更传神。所以写毕业论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这一点做得好的话,能进一步升华我们的论文。

汽车碰撞毕业论文

ABS与汽车制动系统汽车的制动性也是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自从汽车诞生之日起,汽车的制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并且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汽车行驶车速的提高,其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明显。制动性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太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所以,汽车的制动性是汽车行驶的重要保障。汽车的制动性及其评价指标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并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以及汽车在一定坡道上能长时间停车不动的驻车制动器性能称为汽车的制动性。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三方面来评价。一、提高汽车安全性的制动控制系统有汽车参与的交通事故中,事故的预防、事故的回避、乘客保护等安全领域与汽车的运动性能有密切的关系。事故预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驾驶员,事故发生瞬间对乘客保护主要是汽车的被动安全设备起作用,而事故的回避则与汽车的制动控制系统有紧密的关系。在事故预防环节中人和环境的作用是主要的,在事故回避环节中车的作用是主要的。在汽车中,提高安全性的制动控制系统除了ABS、TCS、ESP(VSC、VDS)等,另外还有BAS(BrakeAssistSystem,制动器辅助系统)。制动辅助系统BAS是当紧急刹车时,根据踩的速度、力度,制动系统自动感知而输出更强的制动力。它的工作原理是,令刹车泵里的真空量增加,使你一脚踩下去,制动力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驾驶安全性。即使车子已经熄火了,它还会使刹车制动能力保持一段时间。它的功能是在紧急制动时,提供一个附加的制动力来帮助没能及时形成较大制动力的驾驶员,制动助力加快制动踏板的移动;当司机施加在制动踏板上的制动力不太大时,增加制动力,使车辆的紧急制动性能最佳。有关调查显示,约有90%的汽车驾驶员紧急情况刹车时缺乏果断,而BAS则能从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的速度,探测车辆行驶情况。紧急情况下,当驾驶员迅速踩下制动踏板力度不足时,BAS便会启动,并在不足1秒的时间内把制动力增至最大,从而缩短紧急制动刹车距离。ABS虽然能够缩短刹车距离,但如果驾驶员采用点刹时,车轮往往不会抱死,ABS没有机会发挥作用。而制动辅助BAS,则让现有的ABS具有一定的智能。当驾驶者迅速用力踩下刹车踏板时,BAS就会判断车辆正在紧急刹车,从而启动ABS,迅速增大制动力。二、ABS系统的保养与正确使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作为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在现代汽车上运用已经很广泛了。由于其在制动过程中的控制方式及工作过程与以往普通的制动系统有所区别,因此在使用保养方面也与传统的制动系统有所不同,否则会引发ABS系统故障。总结多年的维修经验,笔者认为车主在使用装有ABS系统的汽车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四要(1)要始终将脚踩住制动踏板不放松。这样才能保证足够和连续的制动力,使ABS有效地发挥作用。(2)要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当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至少要保证离前面的车辆有3s的制动时间;在不好的路面上行驶,要留给制动更长一些的时间。(3)要事先练习使用ABS,这样才能使自己对ABS工作时的制动踏板振颤有准备和适应能力。(4)要事先阅读汽车驾驶员手册。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各种操作。四不要(1)不要在驾驶装有ABS的汽车时比没有装ABS的汽车更随意。有些车主认为汽车装有ABS后,安全性加大,因此在驾驶中思想就会放松,为事故埋下隐患。(2)不要反复踩制动踏板。在驾驶有ABS的车时,反复踩制动踏板会使ABS的工作时断时续,导致制动效能降低和制动距离增加。实际上,ABS本身会以更高速率自动增减制动力,并提供有效的方向控制能力。(3)不要忘记控制转向盘。在制动时,ABS系统为驾驶者提供了可靠的方向控制能力,但它本身并不能自动完成汽车的转向操作。在出现意外状况时,还得需要人来完成转向控制。(4)不要在制动过程中,被ABS的正常液压工作噪声和制动踏板振颤吓住。这种声音和振颤都是正常的,且可让驾驶者由此而感知ABS在工作。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汽车制动系统的形式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但是随着电子(特别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汽车制动系统的形式也将发生变化。BBW(全电路制动,Break-By-Wire)系统的出现,将会彻底颠覆使用液压油或空气作为传力介质的传统制动系统。全电制动不同于传统的制动系统,因为其传递的是电,而不是液压油或压缩空气,可以省略许多管路和传感器,缩短制动反应时间。与传统的制动系统相比,BBW具有很多优点:结构简单,省去了传统制动系统中的制动油箱、制动主缸、助力装置、液压阀、复杂的管路系统等部件,使整车质量降低;制动时间短,提高制动性能;无制动液,维护简单;系统总成制造、装配、测试简单快捷,制动分总成为模块化结构;采用电线连接,系统耐久性能良好;易于改进,稍加改进就可以增加各种电控制功能。作为一种全新的制动系统,BBW给制动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将来的车辆智能控制提供条件。但是,要想全面推广,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当前汽车的电力系统不能满足制动能量要求、控制系统失效时的处理和如何清除其它干扰信号对控制系统造成的影响等。目前BBW系统主要是应用在混合动力制动控制系统汽车上,采用液压制动和电制动两种制动系统;但是随着未来技术的发展,BBW全电路制动系统取代传统制动系统将成为现实。

网上搜集 仅供参考目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比较完善,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避免抄袭《科技传播》杂志 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中英文目录知网万方全文收录编辑部直接收稿百度空间有期刊详细信息摘 要 本文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的一些主要算法,并解释了该算法中的核心内容和研究特点。在结合传统方法的同时,提出了两种新的算法——数据融合控制算法和模式识别控制方法。 关键词 安全气囊;汽车碰撞;数据融合;模式识别1 引言 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拯救了许多乘员的生命。但随着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多,气囊错误弹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反而会威胁到乘员的安全,所以必须提高安全气囊的控制性能。因此,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气囊控制算法。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到今天,其优劣已经不在于是否能够判断发生碰撞和实现点火,现代的安全气囊控制的关键在于能够在最佳时间实现点火和对于非破坏性碰撞的抗干扰。只有实现最佳时间点火,才能够更好的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最佳时间的确定在于当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乘员向前移动接触到气囊,此时气囊刚好达到最大体积,这样的保护效果最好。如果点火慢了,则乘员在接触气囊的时候,气囊还在膨胀,这样会对乘员造成额外的伤害。如果点火快了,乘员在接触到气囊的时候气囊已经可以萎缩,则气囊不能对乘员的碰撞起到最好的缓冲作用,也就不能很好的起到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图1 气囊示意图 第二个是气囊的可靠性问题,也就是对于急刹车、过路坎和其他非破坏性碰撞时引起的冲击信号的抗干扰。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或以很低速度的碰撞产生的加速度信号可能会令气囊误触发,一个好的控制系统应该能够很好的识别这些信号,从而在汽车产生非破坏性碰撞时不会使气囊系统误打开。 第三个就是气囊控制技术的基本指标,包括避免以下情况:①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车辆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只要驾驶员和乘员系上了安全带,是不需要气囊打开起保护作用的。这时气囊的打开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②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对乘客造成一定伤害[1]。2 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的几种算法 1) 加速度法 该算法是通过测量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减速度),当加速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就弹出安全气囊。 2) 速度变量法 该算法是通过对汽车加速度进行积分从而得到加速度变化量,当加速度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就弹出安全气囊。 3) 加速度坡度法 该方法是对加速度进行求导得到加速度的变化量作为判断是否点火的指标。 4) 移动窗积分算法[2] 对加速度曲线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积分,当积分值超过预先设置的阈值时,就发出点火信号。 移动窗积分算法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移动窗积分算法,选定以下几个观察量作为气囊点火的条件指标。①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加速度(或减速度)ax。ax是直接反映碰撞激烈程度的信号,而且ax在最佳点火时刻的选取中起关键作用。②汽车碰撞时垂直方向的加速度ay,气囊控制系统加入ay对非碰撞信号能起到很大的抗干扰作用,当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不一致性[3];而当汽车受到路面干扰,例如汽车与较高的台阶直接相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一致性[3],可以由此来判别干扰信号。结合这几个量,得出一个判断气囊点火的最佳指标。 需要采样一个时间段(从碰撞开始)ax的值,根据这一系列的值才能判断碰撞的激烈程度. 气囊点火控制算法应在发生碰撞后20~30ms内做出点火判断,因为气囊膨胀到最大需要时间大概为30ms[4],在碰撞初速度为时,人体向前移动5inch到达接触气囊的时间大概为70ms,则目标点火时刻为70-30=40ms,所以气囊打开应该在碰撞后的40ms时刻,所以算法必须在20~30ms内做出点火决定。这样可以采样碰撞后的20个加速度值(频率是1kHZ)作为算法的输入值。而对于垂直方向也可以如此采样。则可得两组值:ax(1),ax(2)……ax(20);ay(1),ay(2)……ay(20). 移动窗算法中对ax的处理为(1)式: (1)图2 移动窗口算法示意图 其中t为当前时刻,w为时间窗宽度(采样时间宽度),对ax(t)进行积分,得到指标S(t,w),当S(t,w)超过预先设定值时,则发出点火信号。 写成离散形式,如式(2): (2) n为当前时间点,k为采样点数,f为采样频率。 加上垂直加速度之后,可以提高对路面干扰的抗干扰能力[3],形式如式(3): (3) S(n,k,ρ)为双向合成积分量,n,f,k如上定义;ρ为合成因数,表征两个方向加速度在合成算法中的权重。这种算法主要是考虑了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因素,当加速度的积分达到一定值的时候,表示汽车的碰撞剧烈程度也到达一定值,会给乘员带来一定伤害。而且这种算法对于判断最佳点火时刻也是很有优势的,经过实验,利用这种算法得出的点火时刻离汽车碰撞的最佳点火时刻(利用摄像得出)仅差几毫秒[2],符合要求的精度。 但是这种算法也有其不足,例如没有考虑碰撞时的速度以及座位上有没有人的因素,这样当汽车低速运行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引起误触发。如果将速度和座位上是否有人的信号引入,则可以进一步减少误触发的机会。 利用数据融合提出的改进算法 由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移动窗积分算法对于气囊弹出与否进行判断主要是根据积分量S,现在我们对积分量进行一些改造,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具体做法如下,加入以下几个观察量:(1)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速度v,v可以反映汽车碰撞时乘客的受伤害程度。v越大,乘客的动能就越大,碰撞时受到的伤害就越大。v是判断气囊是否应该打开的最直接的指标。(2)坐位上是否有乘员的信号[5]。坐位上无人时,当发生碰撞则可以不弹出气囊,这样做可以减少误触发的几率,同时避免对其他乘员的伤害。 引入函数,这个函数的波形为:图3 函数波形图 当v超过30km/h的时候,y的值就大于1;反之就小于1。现在普遍采用的标准是,安全带配合使用的气袋引爆车速一般为:低于20km/h正面撞击固定壁时,不应点爆。而在大于35km/h碰撞时,必须点爆。在20km/h和35km/h之间属于可爆可不爆的范围。所以我们取v0=30km/h为标准点,这样结合上面的移动窗积分算法,提出新的S1,则S1为: (4) 这样当v>v0时,汽车点火引爆的灵敏度就比原来大了;而vv0时引爆气囊的灵敏度不需要太大,可以适当调整的系数为1/∏,此时y函数图形如图4。 由图4可看到,采用增加了速度函数的算法后,使到v>v0时的灵敏度适当增加,同时也有效的减少了v P(w2|x),则把x归类于弹出状态w1,反之P(w1|x)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本次搜索共找到约 10 条相关记录,文档搜索结果如下 1、 [车辆工程]车辆排气系统噪声仿真计算 2008-07-03 22:22 75,264 摘要.doc2008-07-03 22:21 107,520 目录.doc2008-07-03 22:2...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 MB 日期:2008-07-22 2、 [车辆工程]基于OpenGL的汽车滚翻事故三维演示模块的开发 摘 要汽车碰撞事故常常伴随着滚翻的发生。汽车滚翻是一个复杂的三维过程,很难分析和再现。本研究室开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再现分析系统(RTA-RAS)尚无法完成对含有汽车滚翻的事故的处理。论文工作在实际...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 MB 日期:2007-08-24 3、 [车辆工程]汽车滚翻事故再现模型的建立 摘要 汽车滚翻事故是一种复杂的道路交通事故形式,往往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道路交通事故再现分析系统RTA-RAS中,汽车滚翻事故的分析模块有待实现。本文借鉴国外对于滚翻事故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数...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 MB 日期:2007-08-24 4、 [车辆工程]交通事故引发汽车内的人体损伤及其致伤源研究 中文摘要基于交通创伤学、法医学、人机工程学和事故再现分析等相关理论,分别通过宏观数据统计和深入数据分析对交通事故引发汽车内的人体损伤及其致伤源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接触方式、致伤机理、伤害来源等相关内容...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 MB 日期:2007-08-24 5、 [车辆工程]基于数据库轮胎特性辨识分析仿真软件的开发 中文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基于数据库技术,以UniTire模型为核心,开发一套用于轮胎试验数据管理,特性参数辨识,报告生成,试验分析及模型仿真应用的软件。着重介绍了其中报告生成和动态仿真两个模块的创建过...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 MB 日期:2007-08-22 6、 [车辆工程]汽车悬架钢板弹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摘 要悬架系统是汽车重要总成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缓和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振动,保证行驶平顺性以及操纵的稳定性。钢板弹簧是悬架系统的一种,由于钢结构...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551 KB 日期:2007-08-18 7、 [车辆工程]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悬架向着智能化发展。全主动悬架性能较好,可是能耗高,制造复杂。半主动悬架有着和全主动悬架相似的性能。磁流变减振器作为半主动悬架...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 MB 日期:2007-08-18 8、 [车辆工程]电动代步车用轮毂电动机的改进设计(三维模型+工程图+开题报告+答辩ppt) 摘 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迅速进展,老年人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相应的老年人产品也快速成长。电动代步车作为一种创新产品,为老年人提供了舒适的代步工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研究和开发电动代... 类别:毕业设计 大小: MB 日期:2007-08-18 9、 [车辆工程]3D9型往复泵曲轴瞬态响应与疲劳寿命分析 摘 要对3D9型往复泵曲轴系统进行了符合实际的三维建模。建立了曲轴的三维模型。并建立了连杆、轴承、柱塞的三维简化模型。在建立的三维模型上对曲轴系统进行了有限元网格划分。考虑到计算的精度,采用单元...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 MB 日期:2007-08-18 10、 [车辆工程]汽车动力性仿真计算 摘 要汽车的动力性是其重要的使用性能之一,直接影响其商品性。计算机仿真方法为汽车动力性预测提供了快速、准确、有效的工具,消除了实车道路试验中司机、道路环境、气候等因素对汽车使用性能测定的影响。具有可...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60 KB 日期:2007-06-23

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论文

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安全理念很被动比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多是些被动的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主动安全技术将成未来汽车的研发重点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据报载,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也相应加快,加之汽车数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汽车的行车安全更显得非常重要。而传统的被动安全已经远远不能避免交通的事故发生,因此主动安全的概念慢慢的行成并不断的完善。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而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是保证汽车乘员安全的重要保障。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例如,根据日本政府“提高汽车智能和安全性的高级汽车计划”,由日本丰田公司研制成功的“丰田高级安全汽车”即具有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轮胎压力监测警告系统、发动机火警预报系统、前照灯自动调整系统、盲区监控系统、汽车间信息传输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引导系统、自动制动系统、紧急呼叫(SOS)停车系统、灭火系统以及各向安全气囊系统等,其中有些单项设备已投放市场。汽车100多年的发展史中,有关汽车的安全性能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最初的保险杠减振系统、乘客安全带系统、安全气囊到汽车碰撞试验、车轮防抱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到无盲点、无视差安全后视镜及儿童座椅系统的研究,汽车的安全性能正日趋完善。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上。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运用现代高新科,加紧研制汽车安全技术,一批批有关汽车安全的前沿技术、新产品陆续装车使用,使未来的汽车更加安全。未来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汽车安全领域,并向几个方向发展: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自适应自动巡航控制系统;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安全气囊和ABS/ASR。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元、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为预防汽车发生事故,避免人员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称为主动安全设计,如ABS,EBD,TCS,LDWS等都是主动安全设计。它们的特点是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尽力防止车祸发生。其它像高位刹车灯,前后雾灯,后窗除雾等也是主动安全设计。目前安全技术逐渐在完善,有更多的安全技术将被开发并得到应用。汽车主动安全技术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它通过传感器侦测到的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计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由此了解车轮是否已抱死,再命令执行机构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处于理想的制动状态(快抱死但未完全抱死)。 对ABS功能的正确认识:能在紧急刹车状况下,保持车辆不被抱死而失控,维持转向能力,避开障碍物。在一般状况下,它并不能缩短刹车距离。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它必须配合ABS使用,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四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摩擦力数值,根据各轮摩擦力数值的不同分配相应的刹车力,避免因各轮刹车力不同而导致的打滑,倾斜和侧翻等危险。ESP(电子稳定程序)它实际上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它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控制从动轮。它通过主动干预危险信号来实现车辆平稳行驶。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放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放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EBA(紧急刹车辅助系统)电脑根据刹车踏板上侦测到的刹车动作,来判断驾驶员对此次刹车的意图,如属于紧急刹车,则指示刹车系统产生更高的油压使ABS发挥作用,从而使刹车力更快速的产生,缩短刹车距离。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该系统提供智能的车道偏离预警,在无意识(驾驶员未打转向灯)偏离原车道时,能在偏离车道秒之前发出警报,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大大减少了因车道偏离引发的碰撞事故,此外,使用LDWS还能纠正驾驶员不打转向灯的习惯,该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辅助过度疲劳或长时间单调驾驶引发的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胎压监控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已经做出要求,截止2003产品年车重小于或达到4536公斤的所有美国乘用车辆都必须配备胎压监控系统,事后宝马公司就已经把该系统用在全系轿车中。驾驶者可以通过车内提示警告系统来判断轮胎胎压情况是否正常,首先避免了因轮胎亏气出现的行车跑偏,其次在高速行驶时也对乘坐者安全是一种保障。?所用车型:奥迪、宝马、上海通用别克君越、凯迪拉克、雷克萨斯、迈巴赫、梅塞德斯奔驰、沃尔沃等倒车警告/倒车影像/车外摄像头倒车警告这项技术用于在驾驶期间以及驻车时,针对您盲区中的轿车或物体向您发出警告。通常,该系统会在您行车时已经进行响应;它可能会使后视镜内的一个警告标示进行闪烁,同时会发出声音警告,该系统是一个短程检测系统。如:上海通用别克君越车内后视镜就配备此功能,反光镜左边会有一个车体形状的图标,前/后雷达在侦测障碍物时警告标示会给驾驶者以视觉和听觉上的警告。倒车影像和后视摄像机是一体,不仅保护您的轿车,还能够避免在倒车时意外伤及儿童和动物。倒车已经从向下倾斜后视镜或发出声音警告到实时查看。新一代技术包括一个摄像机,它可以与导航系统协同工作,对您身后的一切进行广角拍摄,然后反映在车内屏幕上,从而帮助您倒车或挂接拖车。所用车型:雷克萨斯、上海通用别克君越、梅塞德斯-奔驰等芯片防盗系统财产安全也被人日益关注,一部几十万的轿车被偷盗会让车主受到很大的损失。厂家也绞尽脑汁为轿车加入更多的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别克君越不仅在点火钥匙上加入Passkey III安全防盗系统,还针对后行李箱结构进行了改进,变为遥控开启无锁芯防盗模式,大大减低了被盗被撬的几率,给车主财产方面的最大保护。自动感应大灯和/或夜视辅助系统自动感应大灯随车辆周边环境光线影响,系统会自动识别判断。雨雾天气光线不够,大灯会自动亮起给驾驶者提供更安全的行车环境。后期厂家又延伸到自适应大灯系统,这更高级的系统会因方向而调节(在车辆转向时会转动灯光)。它们也可以是车速感应式车灯(可以改变光束的长度或高度),或者对环境光进行补偿。夜视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基本的红外线大灯或热成像摄像机。但是无论采用何种科技,作用都一样:在夜间或者视线不明的情况下,帮助您看清更远处的路面并且辨别接近 1000 英尺外道路上的动物、人或树木。图像在驾驶室中的显示屏上形成,使肉眼难于看清的障碍物体提前被驾驶者掌控,目前博世公司开发的夜视系统则具有以上功能,但价格很是昂贵,即使是超豪华轿车目前也基本为选配系统。相信不久将来这一更高级的系统也会被中高级轿车所选用。所用车型: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林肯、梅塞德斯-奔驰S系等相关运用车型(ASR奔驰/TCS凯迪拉克/TCR丰田/DCT宝马、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博世/DSC宝马/VSC丰田/VDC日产/VSA本田)、陡坡缓降系统(HDC)、自动驻车/上坡辅助系统、高位刹车灯(第三刹车灯)等这些都属于汽车主动安全配置产品。 除了以上这些在操控性方面的主动安全设施外,还有基于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雷达感应技术,可以提前预防和缓解交通事故的汽车主动安全用品。其中以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原理的碰撞预警系统为目前汽车主动安全产品中的领航者。最新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驱动防滑控制系统V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四轮转向控制技术卫星导航与车距控制系统自动刹车系统LWD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NVS夜视系统FCWS前碰撞预警系统HMWS车距监控系统HUD抬头显示系统最新主动安全产品运用车型1、VOLVO-XC60 城市安全系统,自动刹车。2、奔驰公司,自动报警、自动锁定车速刹车。3、福建东南汽车工业集团----东南(三菱君阁)旗舰版已经配套车道偏离预警系统。4、(VOLVO-S80)配套车道偏离预警;5、( BMW-X5)配套车道偏离预警和HUD抬头显示系统;6、(宝马-745)配套被动式红外夜视系统;7、 新(奔驰-E350)带车道偏离预警和主动夜视系统上市;8、 新(凌志)LS460和E350已经配套视觉和雷达结合防撞系统;9、 现代顶级豪车(雅科仕)带车道偏离预警上市;10、 (雪铁龙C4)配套车道偏离预警系统;11、 英菲尼迪顶级版和起亚k7北京车展也展示带车道偏离警报器系统的车;12、欧洲2012年新车必须强制安装车道偏离预警(LWDS)。国际市场运用国际市场运用综述虽然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来保证驾驶员的安全,但是如何避免事故发生才是我们对于未来车辆安全的讨论重点。因为只有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率,才能最好地体现车辆安全。可以预见,主动安全将成为未来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在不断完善被动安全系统的同时,逐渐地发展和应用主动安全系统,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结合行人保护的概念和技术的引入,完善对行人的保护是当今汽车安全的发展趋势。通过数据总线进行系统集成,可以将汽车安全的很多方面,例如防驾驶瞌睡装置、轮胎压力监测报警装置、行人碰撞保护装置集成在一起,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未来智能行人保护系统(IPP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保持车道状态系统、夜视系统、高灵敏度雷达传感器和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汽车主动安全的水平。欧盟委员会和日本政府已颁布了新法规来保护行人和其他易受伤的道路使用者。相信随着技术和立法的不断完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它将与被动安全技术一起发挥作用,保证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汽车安全性已经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定位于防患于未然,所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汽车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在汽车业群雄逐鹿的今天,中国汽车工业必须顺应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我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势在必行的。目前国内主动安全技术的研发还比较滞后,但广阔的前景不言而喻。当然主动安全的意识要不断的推广普及,让更多的人加入主动安全的行列中。更希望涌现一批像南京运泰汽车自动防撞器销售有限公司这样的以(关爱生命,造福人类)为主旨致力于推广主动安全事业的单位。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是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相结合的新车型,具有燃油汽车的动力性能和较低的排放特性,是当前解决节能、环保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案。 类菱形汽车是湖南大学自主开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型汽车,该类型车在安全性与轻量化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以此车为平台,本文围绕类菱形混合动力汽车的总体设计和控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结合类菱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特点,采用了传统意义上的差速器即2K-H型锥齿轮负号机构、啮合方式为ZUWGW的轮系作为动力耦合器。为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运用UG建立了新型动力耦合器的三维模型,并将其导入Adams软件中进行了仿真,确定了该耦合器三个输入输出端力矩与转速之间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关系式。台架实验也验证了仿真结论的正确性。 在采用新型动力耦合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类菱形车平台的新型混合动力驱动链,并提出了一套基于CVT新型驱动链的混合动力汽车部件设计、选择与匹配的理论,对整车试制具有指导作用。这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开发的核心和基础之一,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体现,涉及企业的核心技术机密

去买辆雷克萨斯LS600,然后问他们拿技术标准,或者干脆让他们写份《论混合动力》给你

您好!现在论文都是有偿的!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可以联系我扣扣:6835850 !!!!!~

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网上搜集 仅供参考目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比较完善,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避免抄袭《科技传播》杂志 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中英文目录知网万方全文收录编辑部直接收稿百度空间有期刊详细信息摘 要 本文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的一些主要算法,并解释了该算法中的核心内容和研究特点。在结合传统方法的同时,提出了两种新的算法——数据融合控制算法和模式识别控制方法。 关键词 安全气囊;汽车碰撞;数据融合;模式识别1 引言 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拯救了许多乘员的生命。但随着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多,气囊错误弹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反而会威胁到乘员的安全,所以必须提高安全气囊的控制性能。因此,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气囊控制算法。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到今天,其优劣已经不在于是否能够判断发生碰撞和实现点火,现代的安全气囊控制的关键在于能够在最佳时间实现点火和对于非破坏性碰撞的抗干扰。只有实现最佳时间点火,才能够更好的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最佳时间的确定在于当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乘员向前移动接触到气囊,此时气囊刚好达到最大体积,这样的保护效果最好。如果点火慢了,则乘员在接触气囊的时候,气囊还在膨胀,这样会对乘员造成额外的伤害。如果点火快了,乘员在接触到气囊的时候气囊已经可以萎缩,则气囊不能对乘员的碰撞起到最好的缓冲作用,也就不能很好的起到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图1 气囊示意图 第二个是气囊的可靠性问题,也就是对于急刹车、过路坎和其他非破坏性碰撞时引起的冲击信号的抗干扰。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或以很低速度的碰撞产生的加速度信号可能会令气囊误触发,一个好的控制系统应该能够很好的识别这些信号,从而在汽车产生非破坏性碰撞时不会使气囊系统误打开。 第三个就是气囊控制技术的基本指标,包括避免以下情况:①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车辆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只要驾驶员和乘员系上了安全带,是不需要气囊打开起保护作用的。这时气囊的打开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②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对乘客造成一定伤害[1]。2 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的几种算法 1) 加速度法 该算法是通过测量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减速度),当加速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就弹出安全气囊。 2) 速度变量法 该算法是通过对汽车加速度进行积分从而得到加速度变化量,当加速度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就弹出安全气囊。 3) 加速度坡度法 该方法是对加速度进行求导得到加速度的变化量作为判断是否点火的指标。 4) 移动窗积分算法[2] 对加速度曲线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积分,当积分值超过预先设置的阈值时,就发出点火信号。 移动窗积分算法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移动窗积分算法,选定以下几个观察量作为气囊点火的条件指标。①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加速度(或减速度)ax。ax是直接反映碰撞激烈程度的信号,而且ax在最佳点火时刻的选取中起关键作用。②汽车碰撞时垂直方向的加速度ay,气囊控制系统加入ay对非碰撞信号能起到很大的抗干扰作用,当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不一致性[3];而当汽车受到路面干扰,例如汽车与较高的台阶直接相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一致性[3],可以由此来判别干扰信号。结合这几个量,得出一个判断气囊点火的最佳指标。 需要采样一个时间段(从碰撞开始)ax的值,根据这一系列的值才能判断碰撞的激烈程度. 气囊点火控制算法应在发生碰撞后20~30ms内做出点火判断,因为气囊膨胀到最大需要时间大概为30ms[4],在碰撞初速度为时,人体向前移动5inch到达接触气囊的时间大概为70ms,则目标点火时刻为70-30=40ms,所以气囊打开应该在碰撞后的40ms时刻,所以算法必须在20~30ms内做出点火决定。这样可以采样碰撞后的20个加速度值(频率是1kHZ)作为算法的输入值。而对于垂直方向也可以如此采样。则可得两组值:ax(1),ax(2)……ax(20);ay(1),ay(2)……ay(20). 移动窗算法中对ax的处理为(1)式: (1)图2 移动窗口算法示意图 其中t为当前时刻,w为时间窗宽度(采样时间宽度),对ax(t)进行积分,得到指标S(t,w),当S(t,w)超过预先设定值时,则发出点火信号。 写成离散形式,如式(2): (2) n为当前时间点,k为采样点数,f为采样频率。 加上垂直加速度之后,可以提高对路面干扰的抗干扰能力[3],形式如式(3): (3) S(n,k,ρ)为双向合成积分量,n,f,k如上定义;ρ为合成因数,表征两个方向加速度在合成算法中的权重。这种算法主要是考虑了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因素,当加速度的积分达到一定值的时候,表示汽车的碰撞剧烈程度也到达一定值,会给乘员带来一定伤害。而且这种算法对于判断最佳点火时刻也是很有优势的,经过实验,利用这种算法得出的点火时刻离汽车碰撞的最佳点火时刻(利用摄像得出)仅差几毫秒[2],符合要求的精度。 但是这种算法也有其不足,例如没有考虑碰撞时的速度以及座位上有没有人的因素,这样当汽车低速运行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引起误触发。如果将速度和座位上是否有人的信号引入,则可以进一步减少误触发的机会。 利用数据融合提出的改进算法 由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移动窗积分算法对于气囊弹出与否进行判断主要是根据积分量S,现在我们对积分量进行一些改造,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具体做法如下,加入以下几个观察量:(1)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速度v,v可以反映汽车碰撞时乘客的受伤害程度。v越大,乘客的动能就越大,碰撞时受到的伤害就越大。v是判断气囊是否应该打开的最直接的指标。(2)坐位上是否有乘员的信号[5]。坐位上无人时,当发生碰撞则可以不弹出气囊,这样做可以减少误触发的几率,同时避免对其他乘员的伤害。 引入函数,这个函数的波形为:图3 函数波形图 当v超过30km/h的时候,y的值就大于1;反之就小于1。现在普遍采用的标准是,安全带配合使用的气袋引爆车速一般为:低于20km/h正面撞击固定壁时,不应点爆。而在大于35km/h碰撞时,必须点爆。在20km/h和35km/h之间属于可爆可不爆的范围。所以我们取v0=30km/h为标准点,这样结合上面的移动窗积分算法,提出新的S1,则S1为: (4) 这样当v>v0时,汽车点火引爆的灵敏度就比原来大了;而vv0时引爆气囊的灵敏度不需要太大,可以适当调整的系数为1/∏,此时y函数图形如图4。 由图4可看到,采用增加了速度函数的算法后,使到v>v0时的灵敏度适当增加,同时也有效的减少了v P(w2|x),则把x归类于弹出状态w1,反之P(w1|x)

1、雷正保,王素娟,付爱军,林骥,汽车碰撞的安全与吸能,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 978-7-81099-549-8, 、雷正保,谢玉洪,李海侠. 大变形结构的耐撞性,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7-81099-184-1/,、雷正保,唐波,刘兰. 车-路-护栏系统的碰撞安全性,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099-714-0,、雷正保. 汽车纵向碰撞控制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湖南大学出版社,ISBN7-81053-279-0/,、雷正保. 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CAE技术,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7-81024-960-6/U,、雷正保主编,乔维高,姜华平副主编,王建军主审. 交通安全概论,人民交通出版社,交通类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教材,ISBN978-7-114-08044-9, PART 1 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方面的论文1、雷正保,罗献华,张晓园. 汽车/护栏碰撞实验室的总体设计[C],2010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 中国重庆,568-5742、雷正保,王素娟,彭作. 第二代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的研制,2009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ugust 11-13,2009,中国武汉,PP:149-1543、雷正保,彭作. The third-time leap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ique[C],Seventh Asia-Pacific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nference & ICCTP 2008,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May 25-28, 20084、雷正保,付爱军,杜青云,侯石静. 轻型客车车身的翻滚安全性设计方法[J],交通科学与工程,(1):63-71,765、雷正保,颜海棋,周屏艳,余进修,周志刚. 山区公路混凝土护栏碰撞特性仿真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1):85-926、雷正保, 周屏艳,颜海棋. 护拦防护重型车辆撞击的能力[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5-737、雷正保,杨兆. 汽车-护栏碰撞系统的安全性研究[J],汽车工程, (2):152-1588、雷正保,周屏艳,颜海棋,钱小敏. 汽车-护拦系统耐撞性研究的有限元模型,中国安全科学学报,(8):9-169、雷正保,杨兆.三波护栏的耐撞性研究,公路交通科技,(7):130-13610、雷正保,杨兆.汽车撞击护栏时乘员的安全性研究,振动与冲击,(2):5-1111、雷正保,彭子荣. 微型客车的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技术研究[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54-6012、雷正保,龙建强. 汽车碰撞CAE技术中几个尚未解决的问题[J],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3):8-1313、雷正保. 大力开展半刚性护栏防撞新机理的研究[J], 振动与冲击, (1):1-614、雷正保,钟志华,李岳林. 汽车碰撞过程中乘员冲击响应的分析方法及应用[J],中国公路学报,(2):115-11915、雷正保. 汽车纵向碰撞控制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J], 振动与冲击, (1): 39-40,1116、雷正保,钟志华,李光耀,刘振闻,罗云飞. 受冲薄壁结构动力效应的显式有限元分析[J], 力学学报, (1):70-7717、雷正保, 钟志华. 受冲薄壁结构后屈曲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J], 应用力学学报, (4):158-16318、雷正保,钟志华. 受冲板壳结构的弹塑性力学特性分析[J], 振动工程学报, (1):78-8319、雷正保. 汽车结构的大变形动态相似准则及相似计算精度[J], 实验力学, (4): 429-43520、雷正保, 钟志华. 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有对策[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33-36,4221、雷正保, 钟志华. 结构碰撞分析中的动态显式有限元方法及应用[J], 振动与冲击, (3): 71-7622、雷正保, 钟志华. 相似结构动力响应的外推方法及精度特性[J], 振动与冲击, (2):17-2223、雷正保, 钟志华. 汽车碰撞仿真研究发展趋势[J],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1):18-2224、雷正保, 钟志华. 汽车安全车身评定标准发展趋势[J], 上海汽车, 1997.(9):36-4025、Zhengbao Lei, Xiaoyuan Zhang, Muxi Lei. Overall Design Method for Large Structure Crash Testing Laboratory,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1 CEBM),July 29-31, 2011 Kunming, China26、Zhengbao LEI , Xiaoyuan ZHANG, Muxi LEI, Ziju LI, Zuo Peng.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new concept safety system for vehicle automatic anti-collision, MACE 2011, July 15 -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27、李素霞,雷正保,付爱军. 带有CST的微型客车正面碰撞仿真分析[J], 交通科学与工程, (2): 78-8428、唐宁,雷正保. 矩形螺纹剪切吸能影响因素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0.(2): 11-1429、朱海文, 雷正保,李静. 螺纹剪切式碰撞吸能系统快速推进装置研究[J],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9.(6): 90-9330、杜青云,雷正保,魏书彬,王志起. 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控制新方法[C],台湾逢甲大学人言大楼启垣厅(台中市西屯区文华路100号),2009 海峡两岸智能型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2009年5月20、21日31、杨兆,朱荣福,颜海棋,雷正保. 新型前纵梁结构碰撞吸能特性分析[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4): 21-2532、付爱军,雷正保,罗建国,黄充. GL6460L轻型客车的翻滚碰撞安全性[J],公路与汽运,(1):1-333、罗 义,雷正保. 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应用研究[J],公路与汽运,(4):4-634、杨兆,雷正保,周宇. 碰撞事故再现的快速仿真[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6-4035、周宁,雷正保. 客车动态翻滚试验仿真研究[J], 汽车科技, 2005.(5):37-4036、周宇,雷正保,杨兆. 基于预变形控制理论的汽车前纵梁仿真设计[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34-3837、唐波,雷正保. 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立柱改进设计[J], 客车技术, 2004.(3):30-3238、李海侠,雷正保,谢玉洪. 地基中护栏立柱的有限元模型[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4-2539、唐波,雷正保. 大型豪华客车动态翻滚试验设计方案[J], 客车技术, 2003.(4):19-2040、谢玉洪,雷正保,李海侠, 宁英. 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3.(12):40-4341、刘振闻, 雷正保. 汽车传动轴受冲抗力峰值的显式有限元分析[J], 中国公路学报, (2): 110-11542、刘振闻, 雷正保. 受冲薄壳弹塑性大变形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17-2143、AI Run1, LEI Muxi, LEI Zhengbao, OU Bifeng. The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of Ship/bridge Crash Testing Laboratory, 2011 CEBM,July 29-31, 2011 Kunming, China44、Bifeng Ou, Chenchen Chen, Zhengbao Lei, Xinchao Zhang, Muxi Lei, Yonghan Li. Project Design of Neotype Wire rope safety Barrier, 2011 CEBM,July 29-31, 2011 Kunming, China45、Chen Chenchen, Lei Zhengbao, Zhang Xinchao, LIU Guobin. Research on Design of Neotype Wire rope safety Barrier, 2011 CEBM,July 29-31, 2011 Kunming, China46、LIU Guobin, LEI Muxi, LEI Zhengbao, CHEN Chenchen, OU Bifeng. Design of collision-proof equipments for non-navigable hole of inland river bridge, 2011 CEBM,July 29-31, 2011 Kunming, China47、YanzhaoWang,Muxi LEI,ZhengbaoLei,Jianjun Ling. High Speed Photography system of Vehicle/Barrier Crash Testing Laboratory, 2011 CEBM,July 29-31, 2011 Kunming, China48、Sujuan WANG, Zhengbao LEI, Yonghan LI, Muxi LEI, Jian ZHAO. A Research of Real-time Protective Barrier System for Automobile Safety,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EME2011), April 16-18, 2011 Xianning,China49、Xiaoyuan ZHANG, Zhengbao LEI, Muxi LEI, Yonghan LI. Influence of vehicle weight on CST shear fracture and blunt edge roundness, IEME2011, April 16-18, 2011 Xianning,China50、Jianqiu Xu, Zheng-bao Lei, Mu-xi Lei, Yiheng Liu.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shapes of thread section on inverse identification while cutting the thread, IEME2011, April 16-18, 2011 Xianning,China51、Shubin WEI, Muxi LEI, Zhengbao LEI, Yiheng Liu.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rank-slider-CST and traditional low rear protective device of truck, IEME2011, April 16-18, 2011 Xianning,China52、Fu Jianghua, Lei Zhengbao, Lei Muxi, Luo Xianhua. The CST design method of matching both European and American crash regulations, MACE 2011, July 15 -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53、Hao Qiu, Zhengbao Lei, Tom Ziming Qi, Xiaochun Zhu & Zhijun Deng. A Novel Design of an Electric Vehicle with Lateral Moving and In Situ Steering, MACE 2011, July 15 -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54、YAN Yifu, LEI Zhengbao, LEI Muxi. Matching research between ZOTYE AUTO and a new generation of Double-CST, MACE 2011, July 15 -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55、GUO Jianbao, LEI Zhengbao, Li Yonghan, LEI Muxi. Research on Security Measures under overpass Bridge, CEEE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July 15-17, 201156、He Ru, Lei Zhengbao, Lei Muxi, Li Yonghan. Research on the Setting of Vertical Clearance under the Overpass Bridge, CEEE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July 15-17, 201157、Peng Qingyu, Lei Zhengbao, Lei Muxi, Li Yonghan. The Roadside Clear Zone Distance Research, CEEE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July 15-17, 201158、彭作,雷正保,王志起. 用于众泰2008汽车的螺纹剪切式碰撞吸能装置的设计计算,机械科学与技术,(1):10-15PART 2 优化设计方面的论文59、Zhengbao LEI, Shubin WEI, Qingyun DU. Explicit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cutting-screw-thread on basis of dual-RSM[J],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4):、LEI Zhengbao,LIU Lan,PENG Zuo,HOU Shijing. Research on the crashworthiness optimization of curved-road concrete barriers, ICCTP 2009: Critical Issues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Planning,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2009 ASCE, 277-28661、雷正保,彭作,刘兰,侯石静. 弯道混凝土护栏碰撞特性的优化设计[J],振动与冲击,(5): 6-9,2662、雷正保,侯石静,周志刚,余进修,彭作. 定墩长间断式直道混凝土护栏的最优结构参数[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4): 110-11563、雷正保,余进修, 颜海棋,周志刚,周屏艳.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间断式砼护栏研究[J],振动与冲击,(7):13-17,5864、雷正保,刘兰,侯石静. Research on the optimal structure parameter of interrupted type concrete guardrail with certain length concrete frusta,FM2007国际会议主题演讲及论文集论文,2007年10月31日-11月5日65、雷正保, 钟志华. 汽车前部纵向冲击力学特性加权优化设计[J], 振动与冲击, (4):49-5266、雷正保, 钟志华. 汽车前部纵向力学特性优化设计[J], 上海汽车, 1998.(2):9-1067、雷正保. 汽车起重机副臂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 建筑机械:上半月, 1993.(10): 28-30,2768、雷正保,吴炎. 全路面汽车起重机三桥转向遥臂机构优化设计[J], 工程机械, (4):16-1969、雷正保. 汽车起重机伸缩臂在等强度条件下的优化设计[J], 工程机械, (12):8-1170、魏书彬,雷正保,杜青云. 汽车碰撞时吸能螺纹剪切分析的网格优化[J], 机械强度, 2010, 32(5):859-86471、李静,雷正保,朱海文. 基于APDL的CST系统零部件参数化有限元模型[J], 交通科学与工程, (1): 85-8972、徐见秋,雷正保,罗宪华. 螺纹剪切式碰撞吸能装置最优螺纹参数设计[J], 交通科学与工程, (1): 90-9673、李素霞,雷正保,陈志,王志起. 面向中级轿车的低成本螺纹剪切吸能结构优化设计[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51-5674、Shubin WEI, Muxi LEI, Zhengbao LEI, Yonghan LI.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for the thread of crank-slider-CST type low rear protective device of truck, IEME2011, April 16-18, 2011 Xianning,China75、XU Jinqiu, LEI Zhengbao , LEI Muxi. Inverse identification research for dynamic constitutive parameters of thread material based on MSARS algorithm, MACE 2011, July 15 -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76、Chenchen CHEN, Muxi LEI, Zhengbao LEI, Yonghan LI. Optimization Design of C-post Wire rope safety Barrier, The WorkShop 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Energy Engineering(CEEE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July 15-17, 201177、ZHAO Jian, LEI Zhengbao, WANG Sujuan, Li Yonghan, LEI Muxi. Optimization of the Level of SS Crash Barrier Overpass Bridge on Highway, CEEE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July 15-17, 201178、Muxi LEI, Zhengbao LEI, Shubin WEI, Yonghan LI. Geometry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crank-slider-CST type low rear protection device of truck, IEME2011, April 16-18, 2011 Xianning,ChinaPART3 动力学及其控制方面的论文79、Zhengbao LEI,Sujuan WANG2,Xiaoyuan ZHANG. Th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of The Second-generation CST Vehicle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System,ICCTP 2010: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s—Green·Intelligent·Reliable © 2010 ASCE, 710-72180、雷正保,付爱军, 黄充,钟志华. 拉延筋模拟方法对覆盖件CAE结果影响的工业试验[J],汽车工程,(1): 73-77,9781、雷正保, 钟志华. 大力开展汽车前部纵向冲击主动控制研究[J], 中南汽车运输, 1998.(4):1-482、雷正保,钟志华. 砂轮破裂后磨床工作机构动态过程的仿真分析[J], 系统仿真学报, (6): 465-46883、雷正保, 钟志华. 磨床砂轮破裂后防护罩变形过程的有限元分析[J], 机械科学与技术, (4):592-59584、雷正保,王素娟,张晓园. 第二代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电子控制系统,汽车工程,2009243,(12):1185-1188,116185、李自菊, 雷正保,曾雁. 基于制动系统的CST电控系统智能设计[J], 交通科学与工程, (2): 71-7786、甘辉,雷正保,王素娟. 基于实车的螺纹剪切式吸能装置单电机传动系统设计[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 132-13587、李自菊,雷正保,曾雁. 基于制动系统实时监测的CST电控系统[J], 公路与汽运,2010.(1): 5-888、杜青云,雷正保,魏书彬,王志起. 基于汽车安全状况的CST控制方法[J],交通科学与工程,(2):83-8989、王素娟,雷正保,赵建. 带保险杠系统的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电子控制系统[J], 振动与冲击, (2):181-18690、杜青云,雷正保,魏书彬. 基于主被动结合的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智能吸能控制系统[J],公路与汽运,(1):6-9,2391、王素娟,雷正保,赵建. 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电控系统[J],公路与汽运,(3):11-1492、Ding Zhi-hua, Lei Zheng-bao, Lei Mu-xi, Liu Yiheng. Research on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of New Recycling Vibrational Energy Hydraulic Damping System, IEME2011, April 16-18, 2011 Xianning,China93、杨兆,雷正保. 基于ADAMS仿真求解集装箱正面吊运机作业稳定系数[J], 港口装卸, 2005.(3):7-994、Ding Zhi-hua, Lei Zheng-bao, Lei Mu-xi. Research on New Method of Automobile Developing Process Reengineering,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MACE 2011), July 15 -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95、Ding Zhi-hua, Lei Zheng-bao, Lei Mu-xi. Research on New Vibratory Energy-Recycling Hydraulic Damping System, MACE 2011, July 15 -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96、ZHANG Xiaoyuan,LEI Muxi,LEI Zhengbao,OU Bifeng. The Study for the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of the Electric Power Traction System in the Bridge/ Shipping Crash Testing Laboratory, 2011 CEBM,July 29-31, 2011 Kunming, China

ABS与汽车制动系统 汽车的制动性也是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自从汽车诞生之日起,汽车的制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并且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汽车行驶车速的提高,其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明显。制动性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太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所以,汽车的制动性是汽车行驶的重要保障。 汽车的制动性及其评价指标 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并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以及汽车在一定坡道上能长时间停车不动的驻车制动器性能称为汽车的制动性。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三方面来评价。 一、提高汽车安全性的制动控制系统 有汽车参与的交通事故中,事故的预防、事故的回避、乘客保护等安全领域与汽车的运动性能有密切的关系。事故预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驾驶员,事故发生瞬间对乘客保护主要是汽车的被动安全设备起作用,而事故的回避则与汽车的制动控制系统有紧密的关系。在事故预防环节中人和环境的作用是主要的,在事故回避环节中车的作用是主要的。在汽车中,提高安全性的制动控制系统除了ABS、TCS、ESP(VSC、VDS)等,另外还有BAS(Brake Assist System,制动器辅助系统)。制动辅助系统BAS是当紧急刹车时,根据踩的速度、力度,制动系统自动感知而输出更强的制动力。它的工作原理是,令刹车泵里的真空量增加,使你一脚踩下去,制动力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驾驶安全性。即使车子已经熄火了,它还会使刹车制动能力保持一段时间。它的功能是在紧急制动时,提供一个附加的制动力来帮助没能及时形成较大制动力的驾驶员,制动助力加快制动踏板的移动;当司机施加在制动踏板上的制动力不太大时,增加制动力,使车辆的紧急制动性能最佳。有关调查显示,约有90%的汽车驾驶员紧急情况刹车时缺乏果断,而BAS则能从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的速度,探测车辆行驶情况。紧急情况下,当驾驶员迅速踩下制动踏板力度不足时,BAS便会启动,并在不足1秒的时间内把制动力增至最大,从而缩短紧急制动刹车距离。 ABS虽然能够缩短刹车距离,但如果驾驶员采用点刹时,车轮往往不会抱死,ABS没有机会发挥作用。而制动辅助BAS,则让现有的ABS具有一定的智能。当驾驶者迅速用力踩下刹车踏板时,BAS就会判断车辆正在紧急刹车,从而启动ABS,迅速增大制动力。 二、 ABS系统的保养与正确使用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作为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在现代汽车上运用已经很广泛了。由于其在制动过程中的控制方式及工作过程与以往普通的制动系统有所区别,因此在使用保养方面也与传统的制动系统有所不同,否则会引发ABS系统故障。总结多年的维修经验,笔者认为车主在使用装有ABS系统的汽车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四要 (1)要始终将脚踩住制动踏板不放松。这样才能保证足够和连续的制动力,使ABS有效地发挥作用。 (2)要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当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至少要保证离前面的车辆有3s的制动时间;在不好的路面上行驶,要留给制动更长一些的时间。 (3)要事先练习使用ABS,这样才能使自己对ABS工作时的制动踏板振颤有准备和适应能力。 (4)要事先阅读汽车驾驶员手册。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各种操作。 四不要 (1)不要在驾驶装有ABS的汽车时比没有装ABS的汽车更随意。有些车主认为汽车装有ABS后,安全性加大,因此在驾驶中思想就会放松,为事故埋下隐患。 (2)不要反复踩制动踏板。在驾驶有ABS的车时,反复踩制动踏板会使ABS的工作时断时续,导致制动效能降低和制动距离增加。实际上,ABS本身会以更高速率自动增减制动力,并提供有效的方向控制能力。 (3)不要忘记控制转向盘。在制动时,ABS系统为驾驶者提供了可靠的方向控制能力,但它本身并不能自动完成汽车的转向操作。在出现意外状况时,还得需要人来完成转向控制。 (4)不要在制动过程中,被ABS的正常液压工作噪声和制动踏板振颤吓住。这种声音和振颤都是正常的,且可让驾驶者由此而感知ABS在工作。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4-28 17:10 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汽车制动系统的形式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但是随着电子(特别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汽车制动系统的形式也将发生变化。BBW(全电路制动,Break-By-Wire)系统的出现,将会彻底颠覆使用液压油或空气作为传力介质的传统制动系统。全电制动不同于传统的制动系统,因为其传递的是电,而不是液压油或压缩空气,可以省略许多管路和传感器,缩短制动反应时间。与传统的制动系统相比,BBW具有很多优点:结构简单,省去了传统制动系统中的制动油箱、制动主缸、助力装置、液压阀、复杂的管路系统等部件,使整车质量降低;制动时间短,提高制动性能;无制动液,维护简单;系统总成制造、装配、测试简单快捷,制动分总成为模块化结构;采用电线连接,系统耐久性能良好;易于改进,稍加改进就可以增加各种电控制功能。作为一种全新的制动系统,BBW给制动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将来的车辆智能控制提供条件。但是,要想全面推广,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当前汽车的电力系统不能满足制动能量要求、控制系统失效时的处理和如何清除其它干扰信号对控制系统造成的影响等。目前BBW系统主要是应用在混合动力制动控制系统汽车上,采用液压制动和电制动两种制动系统;但是随着未来技术的发展,BBW全电路制动系统取代传统制动系统将成为现实。 (抱歉,字数不够,请加些例子)

汽车碰撞钣金修复毕业论文

直接打枪手去

汽车钣金维修在整个维修行业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汽车工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汽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广泛使用,都使现代汽车与传统汽车有巨大的差距,这样也给现代汽车碰撞维修带来新的难题。自1940年前后出现无梁结构汽车以来,为适应汽车行业的经济性、环保性的需求,各种汽车的车身钢板重量越来越轻,钢板厚度越来越薄,材料的合金成分越来越复杂。汽车钣金维修是针对汽车碰撞所产生的大小损伤进行修复的工作,即汽车车身修复,它区别于传统的白铁工和冷作钣金工,在整个汽车维修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车身碰撞损伤恢复程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该车修复后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结构。一般汽车在不幸遭遇交通事故,产生碰撞损伤后,受碰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车身结构和理论参数总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损伤的变化都使受碰撞车辆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对这些破坏的修复是我们汽车钣金维修工所要做的具体工作。如果车身碰撞损伤修复不到位,那么,所有跟车身联结的装置,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都将无法正常工作。比如,联结前后桥的车身大梁,如果各个规定点的位置拉伸、修复不到位,前后桥将无法正常联结,这样发动机、变速箱、转向系统、刹车系统等等都将因为位置的改变而无法工作,产生新的更多更大的故障。如共振现象、跑偏现象、啃胎现象。如车身顶蓬大面积塌陷后,如若车顶修复不到位,车顶天窗将产生工作吃力,缩短使用寿命,严重的还会出现漏水、漏尘现象。车身更是如此,如果恢复不到位,车身玻璃无法正常升降,车门关闭不严等等。现在新型汽车都使用了高强度钢性材料造新,车身结构大都采用“3H”结构。如果“3H”结构得不到有效复原,将对修复后的车辆行驶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车身安全是主动安全,驾驶过程中,司乘人员系带安全带属于被动安全。首先车身安全确保时,才能使得司乘人员所系安全带、车上安装气囊有效工作时,保证在不幸遭遇碰撞时得到有效的安全保护。汽车维修工现在大致分为:汽车维修机电工,他们对车辆发动机、变速箱、车身电气系统提供各级各类维护保养与维修工作。汽车维修钣金工,则对车身碰撞损伤提供有效可靠的修复工作。汽车维修油漆工,则对车身内外提供油漆处理工作。汽车维修钣金工的工作现在已经得到了广大汽修行业管理部门、各类汽修企业和广大车主的广泛关注。关注车身修复工作,其实也是珍爱生命,安全出行的具体表现。汽车维修钣金工的工作,技术含量高,工艺要求强,目前,国内外的几乎所有汽车维修企业都在不定期,不定期的对广大一线钣金工进行理论、实践培训,以丰富他们的技术内涵,使各熟练熟悉现代新型汽车车身结构、车身材料、车身碰撞损伤最新修复工艺,熟练使用国内外各类钣金设备和工具。车身修复技艺在不断更新,广大的钣金维修人员也在使用各种不同的途径在接受学习和培训。各类汽修杂志上车身修复类似的文章也是层出不穷,名家名言,专家 缄 言,也为广大汽车修理工提供了大量的可操作性技术及指导。 我只能搞这么多了。你自己加点吧 从实训,维修实例来加以分析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汽车车身上,从而对车身修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汽车钣金修复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汽车钣金的拉伸修复分析

摘要:汽车是驾驶人员进行工作的场地同时也需要容纳大量的乘客与物品。汽车车身应当为驾驶人员提供便捷的因素,使乘客能够享受舒适的乘车环境,保障他们不会遭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废气的污染以及恶劣的外界气候产生的影响,并且能够确保货物运载和装卸的完好与便捷。在使用车辆过程中车身钣金会产生各种损伤,比较常见的包含:断裂、磨损、腐蚀以及金属面板出现的撕裂与凹凸等。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损伤包括:磨损、裂痕等;机械方面存在的损伤包括:歪曲、裙皱等;有时因为设计产生的原因,例如缺乏一定的强度结构,不合理的设计工艺,也会致使钣金产生损伤。修复过程中应当严格实施分析观察,按照发生的不同损伤状况,应用不一样的 修理 顺序与 方法 ,才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1 汽车钣金定义

比较分析各种钣金的概念,汽车钣金是对钣金设计整体概念的不断完善,也表现了与时俱进的钣金发展技术。汽车钣金具体是指修理汽车的一个手段方法,在这个层面上,汽车钣金也属于修理汽车钣金,也可以认为当汽车产生碰撞之后对其车身实施的修复,也就是除了对汽车的车身实施的防腐性与装饰性的喷涂之外的全部工作。例如分析汽车车身的损伤情况,对其实施的测量,矫正拉伸,以及对汽车附件的调整与装配。汽车车身传统的修理,例如从前的解放、东风卡车的维修,仅仅是简单的冷工时期,使用的维修工具基本上是锤子等设备。也就是利用各种形状的锤子,在后面的钣金实施反复性的捶打使其能够成形。汽车车身出现凹陷时,利用修复车身机将垫片焊接上,之后利用钩子向外拉 ,对凹陷的位置实施修复。对于拉长的钣金件位置,还要实施金属方面的收缩。

因为汽车行业在纵身方向的迅速发展,汽车车身使用的新型材料,汽车车身发生变化的具体结构,目前汽车发生的碰撞与修复已经逐渐发展为二次车身装配制造,也就是汽车车身经过修复之后不仅仅对其原貌进行恢复,还要使其各项使用功能恢复到出厂当时的情况。在这个修复的整体过程中采用的修理办法、修理工具设备以及修理技术等全部不同于传统的修理方式,尤其是针对车身整体式进行的修理,必须采用现代化的较高测量技术系统、定位工具、校正提携以及正确的校正拉伸方法、科学的焊接艺术等才能将车身真正的修复好。

2 利用拉伸修复对汽车车身分析

对断裂实施的拉伸修复

对汽车车身实施拉伸修复的操作过程中,发觉对前纵梁进行拉伸时折叠变形区域非常容易产生断裂。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通常是与汽车使用的钢板质量种类有关系。在组成汽车车身的零部件中,载重类型车辆与 其它 零部件使用的是钢板热轧,然而钢板冷轧大部分在客车车辆具有的单壳形式中应用,因为纵梁件外板具备抗腐蚀需要,所以逐渐开始使用镀锌冷轧板厂。对于一辆变形十分严重的事故车辆来讲,零部件发生变形之后拥有比从前更加好的硬度,由于受到碰撞力来自外部的作用,钢板中的金属类型晶粒产生一系列变化的同时出现了应力,也引起了加工方面的硬化。因此修复汽车车身过程中产生的易裂拉伸修复,应当采用加温退火对这些存在的应力实施处理。

拉伸产生的应力使用加温退火清除

为了能够尽量防止拉伸容易出现的撕开现象,对于前纵梁变形比较严重的情况实施必要的加温处理。加温处理过程中,应当注意仅能在连接两层板或是棱角位置实施加热,加热过程中控制温度十分关键,因为伴随着逐渐加热的钢板,其具有的塑性也就逐渐加强,当钢板具有的温度达到某一临界点时,就会产生材料的硬化与脆性的改变。在比较紧密的折叠拉伸位置实施加热时,温度最好不要高于600℃。在加温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铁锤对钢板实施锤击。对其金属性质的晶粒有效刺激,造成晶粒发生变形时在金属内实施复原。通常情况下利用碳化焰加温处理金融内部存在的应力。

3 汽车钣金的拉伸修复过程

1)将发生事故的车辆放在校正大量车身平台上,选择使用校正大量仪器的特殊配套设计的工具将车身进行夹紧,并且利用夹持拉拨设备将纵梁变形的前部位置实施夹紧;

2)夹紧之后,对汽车车身产生的损伤进行必要的分析,在校正拉伸工作开始之前,将汽车上与上一次维修碰撞的有关零部件拆除。因为车身承载过程中出现的损伤比较容易向远处扩散,常常会朝着一些无法想到的位置扩散。当车身遭受的损伤情况确定之后,并且对于损伤情况与碰撞力量的方向大小完全弄清楚后,就可以充分保证不会发生盲目操作的现象。在对拉伸实施校正时,修理计划程序应当遵守一定的原则,确保利用最少的加工金属量对损坏位置实施修复,同时不会引发汽车车身进一步的损伤。按照碰撞产生损坏维修的具体顺序以及引起损伤的反程序实施拉拨设计顺序,对汽车车身实施拉伸有关操作时,要采用多点式的拉伸。拉伸假如不正确,极有可能造成车身损坏零部件;

3)设备组织拉伸的过程。拉伸过程中,每一次产生较小的拉伸,之后对链条测量、卸力松开。操作工程中,应严格注意完成的顺序是从里至外,首先要求长度,顺着汽车设定的中心线,对汽车的纵向实施必要的拉伸。之后校正宽度,对汽车车身的横向实施严格的校正。最后保证高度的校正。因为汽车车身具有的钢板强度产生的热敏感,一般不需要进一步就要对拉伸实施校正维修。通常需要拉伸、保证平衡、最后保持平衡,反复循环,直到拉伸车身整形为止。

4 结论

经过对汽车车身拉伸修复实施过程的详细分析,得知了车身发生严重折叠维修时出现断裂的原因以及钢板冷轧具备的特点,通过对车身这次维修的整体过程充分了解钢板车身的特点,并且采取有效的对应 措施 ,防止在拉伸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断裂。钢板冷轧车身的修理过程中,应适当控制在拉伸修复中加热金属的适宜温度,这时钢板折叠开裂的几率也不会比较大,保证了拉伸修复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森.汽车钣金工修复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2]邹群.汽车维修钣金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汽车钣金修复技术论文

汽车涂装技术及工艺【摘 要】当今社会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汽车涂装作为汽车生产与维修工艺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在各方面快速发展。但在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节能环保成为涂装工艺中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当前汽车涂装的操作工艺和一些新技术,以及涂装作用和汽车涂装的材料进行了分析。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21世纪里.,汽车维修行业更是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在轿车钣金修复和整形过程中运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都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但在基础涂装工艺方面却还显得有些滞后。特别是在防锈措施上方法不是很多,许多只依赖于刷涂防锈漆。这样往往导致在焊接处及修复结合面等部位过早锈蚀,从而降低汽车局部车身的使用寿命,甚至还会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作为一名从事与汽车涂装相关的人来说,他对汽车涂装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从以前的纯人工作业,到现在的半机械化操作以及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都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论是从涂装的材料方面还是技术、操作工艺、以及涂装的作用等来讲,其目的均是为了使汽车的车身外表更具有艺术性、提高它的商品价值和使用时间。下面就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说说汽车涂装的作用、和操作工艺以及汽车涂装的材料发展状况。21世纪被称为面向环境的新世纪,减少涂装公害、降低涂装成本、提高涂装质量一直是涂装技术发展的主题。本文阐述了有关汽车涂装技术的常识,探讨了汽车油漆标准工艺流程,并提出了汽车涂装过程中注意事项。一、汽车涂装作用(1保护作用——由于汽车特殊的使用环境:风吹日晒、雨淋石击,要求汽车有一定的防腐性能和使用寿命。(2)装饰作用——由于汽车不停地穿梭在公路、在城乡,人们希望它能给生活带来色彩斑澜,希望汽车美观舒适、色泽诱人。为此汽车涂装就要进行现代化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并管理好现代化大规模涂装生产线(3)特殊标识——通过给车身喷涂不同的油漆颜色,人们便可轻松的辨认出不同颜色的汽车各代表着什么用途。比如:医用车是以白色为主色,加上一个红色的“十 ”字符号,而消防车则是采用全红色涂料涂装而成。(4)特殊作用——由于汽车的具体用途不同,所以在涂装时要考虑这辆车是做什么用。比如:用于运输粮油或是牛奶的必须是要无毒的;运输酸碱物时,一定要防腐蚀。二、汽车涂装工艺汽车涂装工艺,一般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涂装前金属的表面处理,也叫喷涂前处理技术;二是涂装的施工工艺。表面处理主要包括清除车辆表面的油污、尘土、锈蚀、以及进行修补作业时旧涂料层的清除等,以改善工件的表面状态,为下一步作业打下基础。其前处理具体包括,根据各种不同车辆受损情况对车身板件表面进行机械加工和化学处理。如磷化、氧化和钝化处理。1、表面处理工艺 表面处理是防锈涂装的重要工序之一。防锈涂装质量的好坏与表面处理的方式和质量有着很大的联系。据相关资料介绍说, 涂层的使用寿命受 3个方面因素影响:(a) 表面处理 , 占 60%; (b) 涂装施工 , 占 25%; (c) 涂料本身质量 , 占 15% 。薄板冲压件的表面处理称一般用化学表面处理,工艺流程为 : 预脱脂→脱脂→热水洗→冷水洗→酸洗→冷水洗→中和→冷水洗→表面调整→磷化→冷水洗→热水洗→纯水洗→干燥。上述的薄板件前处理工艺过程也可根据薄板冲压件的油、锈情况作适当调整 , 或不用酸洗工序 , 或不用预脱脂工序。而脱脂和磷化是化学处理工艺中的关键工序 , 这两道工序直接影响工件化学处理的质量和防锈涂层的质量。在表面处理作业中,打磨这一项对最后的质量影响十分大。特别是早期的传统作业---人工水磨,水磨后残留在板件的水分可导致多项油漆缺陷,所以现在行业里取而代之的便是干磨作业。干磨在现在的行业中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位置,因为他和传统的水磨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比如:工作效率可以提高40%--60%左右;因为干磨不会产生废水,所以对环境的污染很明显要比水磨的轻;员工的劳动强度也减轻了许多;车辆的返修率以及涂膜的质量等均要好于水磨。比如干磨不会由于有残留在板件中的水分而导致漆膜起泡、长痱子、鱼眼、底材生锈等缺陷。干磨工艺在现有的4S店已经得到普遍的推广,所以干磨技术的推广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关工艺参数和相关辅助设备也是影响表面处理质量的不可忽视的因素。2、面漆喷涂工艺(1)整车修补涂装:整车修补涂装是汽车美容修补施工中最有代表性、最为全面的涂装工艺。它的关键是要保持有湿边,同时应尽量减少水平表面上飞漆,以防止漆雾沉积到已干的部位而造成砂状表面。在整车涂装程序中,首先喷涂车顶,然后是发动机前盖和侧面等,这样在尽量减少水平表面上飞漆的同时总能保持“湿边”,可以防止飞漆落到已干区域而产生砂状表面。如果有可能,选用下吸式喷漆室较好。这时由于有气流从车顶流向车底,雾形有所不同。(A) 车顶的喷涂。在车顶与风挡玻璃、后窗交界处采用带状涂装法进行涂装。首先从靠近漆工的车边缘的地方开始喷涂。尽可能保持枪与车顶表面在15~20cm左右等距,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进行喷涂,喷成中等湿度(每层走枪都是从车顶的边缘开始)。由于修补施工时多采用重力式或虹吸式喷枪,受喷枪杯的影响,喷枪的俯角受到一定限制(要尽可能保持垂直,不要把喷枪拿歪)。每层扇幅重叠覆盖面为50%或65%的方法从边缘向中心喷涂,一直喷涂到可以看见明显柔和的光泽时为止。(B) 发动机前盖的喷涂。首先用粘尘抹布把表面擦拭干净(注意:不得采用气枪来消除表面,以免前盖上灰尘吹到刚刚喷过涂料的车顶上)。采用带状喷涂法喷涂风挡玻璃与前盖交界处(在前盖边缘最好不要采用带状喷涂法),扇幅重叠覆盖50%或65%。每层都从边缘到中心进行喷涂,随后中另外一边,从中心开始往边缘移动进行喷涂,每层扇幅的覆盖约10cm。(C) 后盖的喷涂。用粘尘抹布擦干净表面,要准备足够的涂料,避免喷涂中途涂料用完而造成色差。采用带状喷涂法,沿后窗玻璃的底边喷涂一遍,两层扇幅之间覆盖约。随后换到另一边,从中心开始向边缘移动进行喷涂。在整个喷涂过程中,50%或65%涂层要湿,走枪速度要快。每层扇幅的覆盖约10cm。(D)侧面的喷涂。和粘尘抹布擦拭表面,备足涂料,由于汽车侧面较长,需要采用分段喷涂法。在适合于漆工走枪的距离处采用带状喷涂法垂直向直喷涂一层,以此分隔成段。在这一段内从底部或顶部开始走两道枪,先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采用一道喷涂法继续喷涂下去。每一道枪之间扇幅覆盖50%,直到这一段表面全部被喷涂覆盖完毕。接着转移到下一段,也是先采用带状喷涂法垂直向下喷一枪,划出第二段。重复上述操作,喷涂第二段,如此重复直到该侧面全部喷涂完毕。(2)整板修补涂装:汽车车身的某一部分,如前盖、车门、后盖等整板大面积的涂层遭到破坏时,就要进行整板修补涂装。一般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是在板面上没有大的变形或裂痕,只需要对整块板面进行面漆涂装;其二就是板面被破坏,需要整修后面再安装到车身上。前者可以在车身清洗后,涂抹封闭隔离漆,再直接喷涂面漆;后者必须在车身清洗后进行除锈、防腐涂底漆、刮腻子填补凹凸不平之处,喷涂中间漆、封闭隔离漆后,才能喷面漆。整板修补与整车修补不同。整车修补时,面漆的颜色不作重点考虑,因为只要保持整车颜色的一致性,与客户指定的颜色色号相符即可。而整板修补必须考虑到这块的颜色与车身上其他部位原厂漆的色差问题,所以,在进行整板修补之前,必须将修补漆的样板与车身上其他原厂漆的部位进行严格比色,待正确无误才能正式开始涂装。三、汽车涂装材料汽车车身面漆是车辆最外层的涂层,它是车辆外观装饰及防腐的直接反映,一般都希望汽车涂层具有极好的光泽度。光泽的优劣除与汽车车身外形设计、车身加工的外表精度以外(如一般感觉圆弧面或凸出面的光泽较平面要好),还与选用的涂料与表面涂层的配套工艺有关。必须进行精心的涂装设计和具备良好的涂装环境条件,才能使表面涂层有优良的装饰性。同时,因为汽车涂装属于高级保护性涂装,所以面漆涂膜必须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耐候性和耐崩裂性。要想得到色泽鲜艳、光亮度好、防锈能力强的油漆表面,涂料的质量是不可轻视的。在20世纪20~30年代,汽车漆料是比较单一的品种——硝基纤维素涂料。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醇酸树脂涂料。20世纪60年代中期,热塑性两烯酸树脂涂料在国外开始大量进入市场,取代硝基纤维素涂料而成为汽车修补涂料的主导产品。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系列双组份涂料开始进入市场,如硝基纤维素丙烯酸异氰酸酯、丙烯酸异氰酸酯等。目前丙烯酸聚氨酯树脂涂料、聚酯聚氨酯涂料已在国内外作为汽车修补的主导产品。由于行业的不断发展,当今的涂料品种已是满目琳琅,今后涂料还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近年来,水性漆的出现使的汽车涂装这个行业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首先来说说什么是水性漆,它有何特点呢?水性漆是以水为分散介质,以特殊水性树脂为基料,配以高科技合成的特种助剂,采用新工艺精制而成。水性漆是涂料工业的革命性换代产品。与传统的油性漆相比,水性漆无毒、无味、不燃烧,不用稀料稀释,无需额外的劳保费用,是国际上公认的绿色环保产品。 作为涂装行业里的新型产品,那么它与油性漆比它的好处也就很明显了:1. 环保:水性漆为无公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无废渣、废气、废水排放,不存在环境污染。在使用中无毒无味,无苯系物,重金属含量大大低于国家环保限量标准,对人体无危害,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新一代绿色产品。2. 经济:水性漆涂刷面积是一般油漆的两倍以上;水性漆防锈漆可直接在锈层上涂刷(需去浮漆和油污)。3. 安全:阻燃、防爆,水性漆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4. 快捷:水性漆漆膜干燥速度快,在常温下是普通油漆的1/5。5. 方便:水性漆直接用自来水稀释即可,施工方便、安全,施工后的工具、设备极易清洗。综上所述,未来的汽车涂装在不断地提高涂膜耐蚀性、抗石击性及装饰性同时,也一定朝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因为干磨工艺的突出性能,我相信今后行业所用的干磨将会越来越普遍,利用干磨的优势带给行业的最大利益。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汽车制造、修理技术的日益更新,基础涂装工艺已经引起了汽车制造商和维修服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种类繁多、规格齐全和功能良好的涂装材料,无疑会进一步促进维修质量的提高,促进汽车使用寿命的延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