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的发展需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保证,但是我国酒店市场上具有较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酒店管理专业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酒店管理专业多维创业实践平台思考 》
摘要:目前,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不全面、不连续、不系统成为高校提升创业 教育 质量的障碍。 文章 在分析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基础上,以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提出构建多层次、多途径、互动式的多维创业实践平台,并探讨创业平台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以期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助推院校创业教育水平提升。
关键词:多维创业平台;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强调要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武汉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群体普遍认同自主创业,但目前实践平台建设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环境缺乏真实性等问题无法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创业过程、体验真实创业的艰辛。因此,有必要构建多层次、多途径、互动式的多维创业实践平台,以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现状
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是指提供并保障大学生进行创业尝试与模拟操作的制度设计、项目安排、活动组织以及硬件支持的统称,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条件保障[1]。创业实践平台是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学生创业活动的有效载体。创新创业作为一种通用技能和态度,是需要在变化的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来获得的一种知识。同时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复杂性,平台是学生和社会、市场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是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创业、学习创业的一种有效形式。从目前实践平台建设的情况来看,各高校都在积极投入为学生搭建实践桥梁,如举办创业大赛、开办创业讲座、创建创业园区等,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①实践平台建设形式单一、未形成系统性保障体系,难以有效整合全校甚至全社会有效资源。
②实践平台宣传力度不够。此外,实践平台未有效融入进专业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稍有脱节。
2多维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形式
根据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形式,遵循大学生了解、学习创业知识的基本脉络,笔者提出构建多层次、多维度、互动式的大学生实践平台,主要包含三种类型,即知识教育平台、实践应用平台及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创业知识教育平台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高校的创业教育要实行面向全体在校生的全过程教育。同时,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通过学习让学生开办企业,它以能力为导向,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一种对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因此,搭建的创业知识教育平台能成为高校创业知识的有效传播平台。具体表现在,
第一,构建课堂教学平台。整合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一方面,发挥全校资源优势,增加开放性、跨学科性的创业类基础课程,扩大覆盖面,如创业学、风险投资等。另一方面,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渐渗透进创业相关知识。如在《餐饮 企业运营 与管理》课程中,教师不仅仅讲授基本知识,还要设计团队开放性活动,引导学生模拟开办小型餐饮企业,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
第二,构建课外学习的平台。利用社团活动平台,充分发挥社团“第二课堂”的力量,通过组织知识讲座、论坛、演讲与 辩论 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另外,网络虚拟教学平台也应该广泛应用。目前,除高校引进的创业数字图书馆资源之外,还应该提供一个资料丰富的学科知识资源库。在资源库中,除了有教师授课的课件讲义外,还提供大量供学生使用的与专业有关的文字资料、图形、视频、音频等各种多媒体信息。此外,利用移动互联的便利,开发手机APP软件,组建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共享创业知识,传授创业 经验 。
创业实践应用平台
逐渐将校内实训基地改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酒吧模拟实验室平时可定期开放,供学生练习调酒、咖啡调制技能,也可对外开放经营,由班级各小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学生亲自参与店面装饰、店面运营与管理,感受创业艰辛,发现自身不足。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创业街区。创业街区由学校搭建,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设立创业风险基金,配套小额贷款,营造孵化企业的市场环境。
有志于创业的可提出申请。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经营的茶语心菲茶餐厅正是在这种创业实践平台基础上创办的。另外,强化构建虚拟实践平台。利用模拟软件,社团组织或学生自发组织创业工作室进行各类活动体验,并针对电商、微商等新兴业态进行模拟经营。
强化校外实践平台首先,搭建校外创业体验平台。鼓励学生每年寒暑假到酒店、餐饮企业等地实习,了解酒店,参与酒店具体的生产和经营,进一步加深行业认知。其次,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平台建设。在半年的顶岗实习中,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实习岗位中,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成长机会,这也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一方面,教师做好实习动员,激发学生的工作激情,并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形成正确的期望值。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各项挑战,多观察多学习多思考。再次,安排学生在酒店轮岗实习,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部门的角度看待酒店管理运营。
创业信息服务平台2015年对武汉商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创业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国家和政府的相关 创业政策 了解程度不高,其中,46%的被调查者只是“了解一点”,的被调查者对政策“不了解”,而只有的被调查者对此是非常了解。因此,有必要构建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高校应成立创业服务中心,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创业指导与服务。通过开办讲座、提供信息咨询、资助创业资金等形式普及创业知识,拓展服务功能。另一方面,搭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创业服务虚拟网络平台。将创业政策、企业信息、创业指导信息、模拟软件等有关内容融合,学生可登陆网站查阅创业政策,撰写 创业计划 书,与相关企业及老师互动交流。
3多维创业实践平台运行的保障机制
多维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且持续运行,需要在师资、研究、经费等各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形成高校、企业、社会各方参与的协同保障机制。
完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
目前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各高校基本形成了校领导主抓、多部门协同的组织管理形式。然而建立创业教育专门的组织机构,完善机制、体制是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具有重大意义。独立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独立的人员配置,并聘请有经验、相关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负责对不同类型的创业平台的使用范围、运行要素及支持体系等加以研究,形成系统的创业平台运行机制,才能保障各类型平台的顺利运行,才能使就业和创业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制定相关制度,对创业平台的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搭建多部门协同配合的支持网络,实现对人力、物质等资源的统筹协调。
优化整合师资队伍创业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创业平台有效运行的关键一环。应用型本科院校本身就拥有不少“双师型”教师,这也是其与传统高校的一大区别,也是优势与亮点。首先,鼓励教师参与。引导与组织教师多参加校外实践和创业模拟活动,提升教师的创业教育素养[2]。其次,加强师资培训,借助多方资源选送教师 出国 培训、参加创业师资培训项目,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特长,委派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咨询等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的重要师资来源。再次,扩充“智囊团”,吸纳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创业人士、政府专家作为创业导师,通过授课、讲座、实践指导等形式参与创业教育,并由专门部门进行跟踪,及时反馈信息,随时更新“智囊团”。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创业平台作用的充分发挥
有赖于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要营造浓厚积极的创业氛围,鼓励学生创新,大学生首先要转变观念,深化对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明确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学习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较为庞大,所涵盖的知识甚广,单靠几门课程及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学生积极自觉地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各类创业平台去充电,去探索,去实践。只有这样,创业实践平台的作用才能真正凸显。
健全激励机制创业平台的建设
不仅要求院校加以重视,积极投入,更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充分利用“应用型”的深厚积淀,拓展外部资源,与政府、企业等外部机构联合推进。因此,有必要有效地整合政府及企业资源。首先,可采用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共同推进平台建设。多方争取资金支持,以合理的利益分配、科学的管理机制来确保联合各方对平台建设的持续投入。对院校而言,有必要加强对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有效控制和使用;同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人才输出、协助进行业务拓展等方式维系与外部机构的广泛联系及各方对共建平台的热情[3]。另外,完善教师评估激励机制也是发挥创业平台作用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李静.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初探[J].中国高校科技,2011,(6).
[2]曹盈.基于SWOT分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人才培养[J].黄山学院学报,2013,(12).
[3]易伟义,余博.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的思路和策略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3,(3).
[4]卢淑静.创业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J].求索,2015,(2).
《 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培养思考 》
【摘要】作为第三产业代表性的酒店行业,需要的管理型人才必须要具有高度的职业意识。为了提高酒店人才的职业意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不仅仅要对学生教授酒店管理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服务业职业意识的培养。本文我们从职业意识的概念和如何培养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职业意识;实践教学
引言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各种各样的酒店屹立在我们身边的每一条街道。酒店行业在经济迅速增长的现代城市环境中越来越体现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意味着当今社会需要一大批酒店管理的专业性人才。
一、对职业意识的认识
(一)服务意识。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酒店员工,服务意识必不可少。服务意识指的是在对客户进行服务时,要有“顾客就是上帝”的潜意识理念,需要做到明确自身的位置、明确谁是客户、明确客户的要求三个方面。
(二)团队意识。
工作中离不开团队协作,一个拥有有高度的团队凝聚力和办事效率的团队离不开该团队每一个人的团队意识。团队意识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具有高度的服从意识和责任意识,团队领导分派的任务要按照要求高质量的做到,要能够信任团队、与团队荣誉与共。
(三)诚信意识。
在酒店服务行业中,诚信意识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职业意识。如果没有诚信很难在酒店管理岗位上立足,失去诚信甚至会影响酒店本身的信誉。
(四)责任意识。
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责任,需要尽心尽力的负起自己的责任。一个员工要在工作中立足首先要有坚定的责任心,能够将安排自己的工作做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在工作岗位中才能逐渐脱颖而出。
(五)学习意识。
一些员工上岗工作了之后就不再学习,满足于自己了解的领域上止步不前。优秀的有着高职业意识员工会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学习自己不了解的知识和领域,开拓自己的眼界。
二、如何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还比较传统、师资力量也不够雄厚、学生的各项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开展职业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学校和酒店企业共同努力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意识培养方案。
(一)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的培养方向。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学生的个人素质包括学生的个性、品格、道德等等基本的素质要求。第一要让学生懂得理性看待身边发生的各项事情,不论面对生活的挫折还是情感上的委屈愤怒都要理性有智慧的面对和处理,不能感情用事;第二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为人处世中要拥有基本的道德标准,要有强烈的信念坚持自我的道德观念,不能因为贪图利益而违背自我标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指的是在面对客户时所需要的礼仪态度、言谈举止。要让学生意识到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培养这些方面的品质需要学校开展礼仪课、礼仪比赛等等实践性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最后要培养学生的业务水平,在学校期间的业务水平的培养不是指销售业绩,而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在进入酒店职位之后,面对各种各样的陌生人需要优秀的与人沟通能力;面对酒店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在领导下达任务时,要有清晰的目标和高效率的执行力完成任务。
(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的培养 方法 。
传统的高职院校一般采取学习两年理论知识,进行一年工作实践的“2+1” 教学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往往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将最后一年的工作实践糅合到前两年的理论知识教授当中。在大一就开始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我们可以制定详细的职业意识的培养计划。例如,对大一的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初次接触,进行模拟酒店职业测试、学习基础的社交礼仪、在班级上进行团队划分培养团队意识;大二可以进行分阶段的职业意识训练,学习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对诚信的重要性的认知等等;大三可以进行实践的职业意识的锻炼,带领学生真实体验酒店管理工作,学习如何让客户满意锻炼自己遇到挫折的抗压能力,对自己的 职业规划 有明确的认识,消除对酒店服务行业的歧视。学校要大力支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建设模拟实习场所,让学生们充分的体验到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意识;带领学生参观服务优秀的高星级酒店,让学生了解高素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对优秀学生进行鼓励表彰,作为模板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以班级为团队开展酒店管理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拔出有领导能力的学生代表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三、结语
职业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高职院校开发新的实践教育方式,摸索探讨并且完善。但是我们相信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将来就业时有着莫大的帮助,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的建设需要学校、酒店行业、教师和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每一个能够体现职业意识的细节都不能放过,争取为酒店管理行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严辉华.浅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02:10-12.
[2]曹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初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5:158-160.
[3]彭磊.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207-208.
[4]乐彩珠.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探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25-27.
[5]齐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1,10:44-45.
[6]刘学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67-68.
《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
摘要:本文以沈阳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为例,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讨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培养酒店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在这一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应采取什么样的路径,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等,成了各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内主要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外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四合-双线”人才培养模式、“定向-双轨制”等,不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资源条件选择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人才成为酒店在全球化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根据迈点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酒店对人才需求量在不断上升,2011年酒店人才需求量同比增长,2012年同比增长。求职人才数量增长缓慢,2011年同比上年增幅仅为,2012年增长幅度也仅为。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却是 毕业 生在酒店行业就业状况不佳,这种矛盾成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参与少,“工”有余而“学”不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由“以院校培养定位为中心”到“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的过程,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视为额外负担。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致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动手操作能力不高。另外,虽然部分学校与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定向培养,但是学校与企业的结合仅体现在“合作”的目的上,在“合作”的范围、程度、方法等方面却很少探究。
2.实践教学内容未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由于多方面原因,虽然很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依托校企合作基础,开展实践教学,但是合作的深度不够,仅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如参观企业、与 企业管理 人员交流等,缺乏对行业的深刻了解和真实体验。学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对企业的认识,更无法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
3.“双师型”实践指导教师紧缺。现阶段酒店管理专业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能参与企业实践、管理流程创新的更少,而这是推进“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另外,校内教师大多来自于传统本科院校的硕士或博士,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学习兴趣,能力可持续发展空间较小。
三、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建议
随着酒店管理专业与企业的合作逐层深入,现在酒店管理专业逐渐关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和实效,即“企业需求和学生发展并重”的工学结合精细化发展阶段。
1.构建高效运行的基地管理体系。构建组织管理体系框架,明确双方责任和任务,制定实践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规划,建立健全高效率的实践管理与服务机制,健全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 规章制度 ,构建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完善相应的保障条件,如双方投入保障、制度保障、教学质量保障等条件。
2.打造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教基地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及管理经验,应走进课堂与学生分享行业前沿知识,而不是仅仅是在工作岗位上与学生接触。专职教师与基地兼职教师协同授课,应得到各方管理者的支持,如实践基地鼓励走进课堂的兼职教师,制定“教学学时代替工时”的政策,根据学生的评价,学校对兼职教师进行一定的荣誉奖励等,会激励兼职教师走进课堂,并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3.实践教育资源信息应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实现基地服务社会的功能,建立实践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定期发布实践基地活动相关新闻,营造校企合作氛围。依托该信息管理平台,宣传基地 企业 文化 ,展示国内外酒店业动态;面向兄弟院校发布实践基地用人信息。同时,应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实践基地建设成果,进行研究和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资源共享平台信息,使其成为经验交流的平台。
4.实践课程设计应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实践教育基地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基地及学校老师指导下开展调研活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突出个性化教育,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创新学分模块,在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素质训练、技能训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与用人单位秉承合作育人的原则,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为培养社会需要、行业认可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慧敏.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2]胡晓玲,黄颖,肖志雄.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
[3]鲍艳利,周海华.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高校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3(11).
有关酒店管理专业论文范文推荐:
1.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3. 酒店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4.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本
5. 酒店管理的毕业论文范文
6. 有关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酒店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 服务是饭店的生命,是永恒的课题。本文通过找出我国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与国外饭店的差距,指出提高饭店服务质量管理需注意的问题。
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 服务服务质量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质量从认识、观念、内涵到要求、标准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把服务质量的管理看成是饭店的生命,可以说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对于饭店而言,最重要的是服务质量的竞争。因此,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管理,如何保证饭店服务质量,是摆在许多饭店店面前的问题。
一、我国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与国外饭店的差距
1.服务态度的差距。 我国一些饭店的员工在文明素质方面与国外饭店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缺乏艺术性,导致员工工作懈怠,不积极主动,造成服务质量下降;服务人员缺乏热情,表现为“机械式”的微笑和“无感情化”的言谈;厨房工作人员在客人还未离开餐厅之前,就随意地在餐厅内穿梭等。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我们历史上就有轻视服务工作的传统思想,很少有人把服务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干。国外饭店员工的观念恰恰相反,他们能正确处理角色的转换,在工作中,能兢兢业业地做好服务工作,能细心观察宾客的需求,及时提供针对性服务、主动性服务;下班后善于调整自我,为明天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2.工作效率的差距。在国际上,效率的具体化就是明确的时间概念。上菜是几分钟;叫出租车是几分钟内到;房内设施坏了,多长时间内维修好;总台结账几分钟内完成。如此大大小小的服务都有着定量的服务标准。尽管在具体数量上有所差距,但快捷简便是共同的原则。而我国部分饭店还未树立服务效率的意识,在最需要体现效率的地方往往是通过模糊的概念来表达的。诸如用“差不多”、“马上”、“很快”、“等一会儿”之类的词语回答客人,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结果必然造成客人不满意,尤其是对十分讲究时间效率的外宾来说,任何拖沓就是金钱的损失和浪费。在国外工资计量单位越小,工作率越高,两者成反比例关系。国内的饭店一般以月计工资,以季度计奖(还有年度奖),这样就很难与员工的工作效率明挂钩,即使出现了偷懒+浪费等现象也无法直接从相应的间报酬中扣除。
3.服务规范的差距。服务规范是企业服务质量应达到的规格和标准,是企员工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 国外饭店业把服务规范称为业内部的法律。我国一些饭店尚未建立完整的服务规范制度,以致员工在工作中容易因饭店服务质量问题而引起顾客的投诉。如餐厅没有当天特别菜的菜单,而日常菜单又有缺货,当天供应不上;服务员斟酒功夫不到家,收碗筷乒乓乓旁若无人,破坏了餐厅气氛;夏天冷气通风差,汗味、油味浓;不严格执行营业时间,有些饭店甚至没到时间开始翻桌面,倒垃圾,明显是在撵客人走。这在国外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客房服务员在打扫卫生时擅自移动客人物品、房间必备品不齐、一次性客用品质量太差、无法满足客人的需求;个性化服务不明显,不能体现饭店特色等等。
二、为确保饭店服务这个“食宿”环节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不断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提供保障
1.创造出良好的情景氛围。饭店也是个小社会,服务对象是“人”,以“人”为中心,很好地满足形形色色不同程度、不同职业的客人的愿望,是饭店业深层次的责任和任务。当然,创造出舒适又方便的环境已不容易,而创造出情与景交融的心理氛围就更难。“五星级”饭店的硬件标准很具体,但谁能说出“五星级”饭店的“心理”标准呢?当今世界,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凡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但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心灵的平衡”。如果饭店能创造出一种最易沟通、易交融、易理解的“家”的氛围,岂不更有意义吗?从小事做起, 能很好的把握客人的心理脉搏,服务到实处,亲切而不是殷勤,周到而不是繁琐,标准而不是呆板,热情而不是流于形式,让客人从内心自然舒适,从而产生“享受人生”之感,虽然人已走,但情未尽,回味无穷,希望再度光临。
2.打造出独特的饭店个性。人们常说:“饭店,饭店,一是住店,二是吃饭”,这只是道出了饭店的共性。但是真正体现饭店的个性的,仍然是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微”之处。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方面,不放松每个“细微”之处,甚至饭店的主体、服务员的服装、发型、装饰、餐具的颜色都能体现出有别于“其他”的“我”的这个饭店的特色。饭店服务质量的内容包括饭店的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所以无论从设施方面来讲,还是从服务水平方面来讲都应从普遍中从细微中体现“惟我独有”,突出饭店的个性,表现出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转。再如,在服务方面,要以独特的周到细微之处,让客人感到你的饭店不同于其他饭店。
3.一切“以人为中心”。饭店服务业是以“人”为中心的行业。服务对象是“人”―――给饭店带来财源的是“客”;给饭店创造财富的也是“人”,是每时每刻默默无闻从事平凡琐事的员工。尊重人、关心人、理解每位员工的个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能,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洞察到折射出的企业精神光辉,是 企业管理 最核心的问题,也是企业领导者最根本的任务。服务员控制好了这一细微之处。要让每位员工发挥潜能,就必须让他们具备发挥潜能的技巧和素质,对每个岗位,每道程序,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标准规范,是饭店最基本的课题。硬标准、硬培训、硬执行、硬罚款也是饭店管理的基本功。这几硬过关,员工的服务技能也就过关。他们工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许多“细微”之处也就能在“熟能生巧”的过程中得到尽善尽美的发挥。
在实践工作中,不少饭店管理人员片面地强调上档次、上星级,不认真了解宾客的实际需要,把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饭店的硬件设施,过分追求有形设施的豪华、高档。笔者认为:在饭店产品和服务整体组合中,无形的服务成分更重要,这种做法并不能提饭店质量投资的收益。各个饭店的有形产品成分往往比较雷同,近年来,各饭店在客房等硬件设施上的差别越来越小,饭店很难通过有形产品成分,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饭店只有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既有效地提高宾客满意程度,又能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论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前馈控制
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毕业论文摘要
摘 要:服务质量是饭店企业生命之本。着重探讨前馈控制在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中的理论和 方法 ,分析了目前饭店服务质量中存在的一些偏差,指明了前馈控制在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做好前馈控制的方法与 措施 ,为改进我国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的控制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饭店;服务质量 ;前馈控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3198(2007)09-0110-02
服务质量是饭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提高饭店的服务质量,提升自身竞争力,是饭店在激烈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的最为直接的途径。因此,不断提高饭店服务质量,以质量求效益是每一家饭店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所有饭店管理者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日常管理的核心部分。
1 饭店服务质量控制的现状
进行质量控制是实现饭店服务最优化的途径,是提高饭店服务质量的主要手段,饭店服务工作质量是饭店整个服务活动表现出来的效果,包括服务工作的优劣程度和服务效果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现代服务模式的特征,评估服务质量的着眼点:①看设施设备的优劣;②看实物产品的质量;③看饭店员工对客人提供的服务行为方式的质量;④看环境氛围质量等。优良的质量目标应该是饭店服务人员服务效果好、设施设备方便舒适、客房与餐饮等实物产品符合优质标准、客人投诉率低与客人满意度高等。每一位饭店管理者为实现“优质”这一目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当前饭店管理中仍然把工作重点放在宾客在店和离店后,而忽视了基础质量和形成质量的过程管理,使服务产生的质量问题不能很好地得到处理。所以必须指出: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对于服务质量控制,应该重视形成服务质量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要素的管理,重视质量形成的过程中的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是大系统控制理论,控制方式,普遍采用的有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模糊控制和最优控制等。饭店是一个与社会具有紧密关系的系统,这些方式在饭店管理中应该说都是适用的。就饭店管理学而论,服务质量控制属于社会控制论的范畴,是现代控制理论应用于社会领域的具体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控制理论发展,反馈成为控制论的核心。然而,在饭店管理中,反馈控制不能使已形成的,诸如客房空调不能正常使用、餐饮产品不合客人要求、员工与客人吵架,等不良服务质量得以避免,从而造成负面影响。
2 前馈控制对服务质量的作用
从饭店服务过程来分析服务质量的形成与结构,服务质量由基本质量、过程质量和最终质量三大部分组成。运用控制原理来研究质量的形成,不难发现质量与控制的内在联系:①最终质量,是质量产生的结果,其控制点是通过对结果、信息、时间三要素的分析与干预,以获得预期的运行效果,属于典型的反馈控制;②过程质量,是质量产生的过程,其控制点是通过对来到饭店进行消费的客人的观察、服务,以更好地完成计划目标,属于现场控制、实时控制的范畴。我们应将过程质量全程做具体分析,如每项服务工作从筹划、实施到完成都是一个PDCA循环,那么过程质量控制中每项具体工作可先后出现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等几种情况;③基本质量,即质量产生的要素,它可进一步分为人员素质、技术力量、食品原料及设施设备质量以及服务时间等,其控制点是通过对形成质量的人、财、物、时等资源,以及由他们产生的思想、行为等情况实施弃劣择优、精选把关,以防止任何“偏差”出现,属于前馈控制。
可见,控制论所研究的是复杂系统的规律。将这些规律运用于管理实践,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控制论是着眼于预见整个系统的行为。饭店服务质量控制的特点:现场控制的中心问题是针对正在进行的实施活动;反馈控制的中心问题则是针对实施活动的结果,其控制活动无非是出现偏差与纠正偏差的运动过程;前馈控制,着眼于对系统的未来状态的预测,事先采取措施应付即将发生的情况,不是要纠正偏差,其优点在于它具有主动性,主要着眼点在于对未来的控制,因而是控制工作做在事先,即控制先于结果,其手段是通过控制影响因素而不是控制结果来实现其效果。因此,前馈控制克服了反馈控制中时滞带来损失的缺点,使控制行为积极、有效。
在饭店服务质量控制中,一般人们非常重视反馈控制,运用“标准”与服务质量对照比较、评价等,实行“神秘人物”巡查和服务质量评估。而近些年,过程质量也受到了重视,目前许多饭店都采取了现场巡查制度,这使得质量控制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要从整体上提高基本质量和过程质量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缺少对前馈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按照PDCA循环理论,饭店服务活动的任何过程,不论其系统大小,只要有起点,均可纳入前馈控制的范畴加以研究,以实施有效的前馈质量控制。
3 前馈控制在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具体方法
加强质量 教育 ,树立全面服务的观念
饭店的竞争根本上说就是质量竞争,所以我们要开展深入、系统和长期的质量教育,以转变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质控能力;并使全员树立全面服务的观念,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去认识处理质量问题,强调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层层把关,使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无差错,消除质量隐患,预防不良服务的产生。使员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客人至上的饭店服务质量观;形成认真负责、常抓不懈、事先把关、防患于未然的前馈质量控制的心态和行为。各部门要定期对以前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和 总结 ,把问题预防在客人到达之前。并且要使员工认识到服务质量控制不仅仅是质检部门的行为,而是整个饭店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整体行为。同时对员工进行岗位交叉培训,使员工能够对各个岗位的业务熟悉,增强服务补位的默契程度,从而把全面服务的观念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时刻。
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全员专业水平
由于顾客在消费过程中与服务人员的交往程度高,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水平能为顾客提供丰富的情感 经验 ,员工素质高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因而,加强员工素质培养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方法。①针对目前我国饭店从业人员的素质状况,要加强员工职业化素质教育,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思想,对员工进行普通话、英语以及形体等培训,使员工由内而外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②重视员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常进行技能比赛来加强员工认真学习业务的态度,并采取离岗培训、轮岗培训等方法,使员工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具备扎实的基本功。③还要重视员工的 人际交往 能力的培训,保证对客服务中善于捕捉客人信息,完善个性化服务,进一步发现新的商机。④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增强自己的职业发展的储备力量。
严格制度职责,加强员工自律
在我国饭店管理和服务活动的长期实践中,各家饭店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 规章制度 ,在实践中企业需要一套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前馈控制,就是要运用这些规章制度来约束服务人员服务行为。因此,必须强调全员严格遵循上岗职责、工作守法、服务耐心、操作规范等。尤为重要的是发挥团队带动作用,好的环境塑造好的团队,好的团队塑造好的员工,好的环境是由企业提供,主管带头,员工保持。要员工自律就首先制定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员工养成习惯。还要制定定期考核标准,对表现好的员工给予机会和奖励,确保表现好的员工工作能够得到认可,鼓励员工工作要积极表现。对表现差的员工进行跟踪监督,并要求定期改进,对到期没有达到改进标准的给予开除和其他处理。制度是安全线,奖励是块饼。订立企业安全线的位置,当员工碰到安全线,系统自动会报警。让员工可以拿到那块饼,员工心里自己有数。从而使饭店各种服务行为,始终置于制度职责及其质量行为的自控之中。
搞好职业道德建设,改进服务作风
服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由于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腐蚀,少数人的行为已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①改进教育方式,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服务行为规范。③不断完善饭店监督网络,确实发挥质量监控作用。④坚持检查评估,缩小反馈“偏差”,扩大事先控制。⑤正确处理客人投诉问题,坚持奖惩严明、奖罚兑现。
重视过程管理,搞好前馈质量控制
①服务质量要反复抓。对于客人进入饭店后进行消费的每一个过程都要注重质量控制,保证每个环节都能超过客人预期,从而带来惊喜,要做到这样,应当坚持“六常管理”,也就是员工要常研究、常整顿、常清洁、常规定、常清醒、常营销。②主次分明,服务质量要重点抓。也就是关键时刻的服务质量,例如前台的登记手续的办理,餐饮部门的餐饮食品供应,客房的设施设备质量等,以防止客人在关键时刻产生对饭店的不良印象,从而选择其他饭店的产品。包括餐饮产品质量、设施设备质量、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质量等,做好这些服务过程中重要环节的前馈质量控制工作,是优化质量的关键所在。③持之以恒,质量基础要经常抓。服务前讨论以及服务前的准备工作,是服务成功的基础,尤其对于一些老顾客,客史档案的研究能够对于接待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注重客人的每一个个性化的习惯.。每项具体服务工作都要从“起跑”线上抓好各要素的管理。
另外饭店在财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抓好经费预算等,尤其是现金和流动资金的预算;在物资资源方面,要抓好餐饮原料、客房用品和设施设备的选购等;在人力资源方面,要抓好人才的挑选、引进等。由此,我们才能在饭店管理工作中,真正把前馈控制的作用发挥出它应有的魅力。
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毕业论文文献
[1]朱秀文.管理学教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ROBERT . HEATON.现代美国旅游饭店服务管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翁钢民.现代饭店管理――理论、方法与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5]蒋丁新.饭店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有关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毕业论文推荐:
1.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本
2. 浅谈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3.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6.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7. 酒店管理毕业生论文
我找的一点资料,希望对您有用。希望你的论文取得好成绩哦~~~ 【摘要】激烈的商业竞争让顾客的地位迅速提升,“顾客就是上帝”这一经营管理理念一度风靡各行各业。在酒店服务业,“宾客至上”更被奉为至理名言。但是,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者将人本观念与管理观念相结合,使“宾客至上”、“员工第一”相结合的现代管理观念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现代酒店管理。 〔关键词〕宾客至上;员工第一;酒店;管理 一、引言 众所周知,酒店员工是酒店优质服务的保证,有了满意的员工,才能创造满意的服务,吸引满意的客人,创造酒店良好的效益。但是,由于以往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始终强调的是“宾客至上、服务第一”,认为“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认为只有做到顾客满意才能使酒店获取收益,其结果往往疏忽了员工利益或者形成了宾客利益和员工利益相悖的误区。 其实,“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虽范畴不同,但相辅相成。在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如何使“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和谐统一,已成为其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二、“宾客至上”论忧思 “平等待客”是自古以来的待客之道。但一些营销学者认为,顾客天生是不平等的,必然有三六九等之分。他们根据顾客对酒店的价值,将顾客分为三类:最有价值顾客、最具增长型顾客、负值顾客。他们的观点是,酒店应当视最有价值顾客和最有增长性顾客为“上帝”,而对负值顾客应则选择抛弃掉。因为负值顾客给酒店带不来任何价值,只会耗用酒店资源。换言之,则是20%左右的客户能给酒店带来80%的利润价值,但酒店花在另外80%顾客身上的成本,要大于这些顾客给酒店带来的回报。所以说,片面强调“宾客至上”并不利于酒店经营管理目标——赢利的实现。 另外,顾客的个人素质也因为其教育背景、个性气质、社会地位等因素不同呈现各种不同的层次。酒店如果片面强调“宾客至上”,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得,很可能就会牺牲酒店的社会效益,降低了其社会美誉度。 三、“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的关系 (一)“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范畴不同,相互并列 1.要正确理解“宾客至上”。“宾客至上”指的是酒店员工及管理者对待客人的态度,即把客人的需要作为旅游酒店服务活动的出发点,把追求客人的满意当作服务活动的宗旨。由于“客户是衣食父母”,酒店的立足、发展、赢利都需要得到宾客的认可,所以选择“宾客至上”,以此作为服务客人的指导思想,满足客人需求,赢得客人,实现组织目标,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宾客至上”对于酒店来说,只是赢利保证,是目的,而非手段。要达到这一目的,仅仅依靠片面强调“宾客至上”理念,是不可能达到的。 2.对“员工第一”要理性认识。从酒店行业长久竞争力来讲,员工一定是第一位的。因为酒店竞争力的源泉,依赖于真心实意地为客人服务、为酒店创造价值的员工。当酒店业真正做到“员工第一”的时候,员工才会真正地做到“顾客第一”。 (二)“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互为依托,相辅相成 顾客满意是酒店成败的根本,任何酒店失去了客人,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赢利的机会。然而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 1.“宾客至上”是酒店协调顾客关系,吸引客源的必要手段。美国酒店公共关系专家加瑞特说:“无论大小酒店都必须永远按照下述信念来计划自己的方向,这个信念就是:酒店要为顾客所有,为顾客所治,为顾客所享”。酒店应将顾客的利益和需求摆在首位,通过满足顾客的需求来换取酒店的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买方市场”必然要求酒店重视顾客的工作,这也是酒店生存、获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了顾客,酒店的生存、获利、发展将无法实现。 2.“员工第一”是酒店生存、发展、获利的前提条件。人力资源是酒店的第一资源,它是酒店创造巨大的利润的基础。试想,当员工在一个不被尊重和重视的地方工作,他的工作积极性又怎么会提高,他的注意力又怎会放在客人身上?对酒店来说,“员工第一”理念的提出,不是对“宾客至上”理论的否定,而是对“宾客至上”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是酒店生存、发展、获利的前提条件。 四、成功的管理应做到“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相协调 (一)没有顾客就没有我们,让员工意识到客人永远是“对”的 1.发挥主人翁精神,把对“让”客人。员工如果意识到客人是酒店效益的源泉,是酒店发展和生存的推动力,是酒店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督察官,那么他们就会对客人的做法不妥当时(但其言行合法而且没有妨碍到其他客人的利益),包容、理解客人的“过错”,给客人台阶下,“让”他/她是对的。 2.落实“宾客至上”的公关意识,提供待客如上宾的个性化服务。做好待客如上宾的个性化服务就要员工读懂客人的需求,让其以个体的方式对待客户。因为酒店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的商品是服务,只有充分理解客人的角色特征,掌握客人的心理特点,才能根据客人不同需求提供令客人舒适和舒心的服务,才能打动客人的心而赢得客人的认可。比如,了解客人的喜好和兴趣等;提供特别的服务选择权等。 (二)落实“员工第一”观念,让员工成为酒店价值的核心 1.重视员工激励,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美国管理学会主席劳伦斯·艾帕雷讲过一句话:“管理不是管物,而是开发人才。”以发展的眼光从总体上尊重和认可员工。当管理者和员工融入到一个相互信任与相互负责的工作氛围中去时,双方之间形成的应该是一种“强者”与“强者”,而不是“优越者”与“弱者”的关系,坚持把员工看成是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充分激发他们的才能,取得共同的进步。 2.实施有效的酒店内部沟通,给员工参与管理的机会。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管理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发挥各种管理功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机构的效能,实现酒店共同目标的过程。有效的管理来源于良好的上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只有实施有效的酒店内部沟通,给员工参与管理的机会,才能上下一心,统一步调,群策群力,实现酒店的经济目的和社会效益目的。 3.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基本分为五等,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员工需要激励,这种激励一方面当然是精神上的,但物质激励在现实中,特别是对占绝大多数的酒店一线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参照市场平均薪酬水平,多数酒店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偏低。很多员工对工作热情不高,甚至跳槽,都与之有关。这说明,酒店要实现企业的价值,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是基础;况且,酒店给员工的福利待遇不是施舍,而是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酒店在物质利益方面,如工资、奖金、福利、工作条件上应给予员工合理的报酬,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劳动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让员工放心。这样,员工才能没有后顾之忧,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4.关心员工生活。酒店员工从事的服务工作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客人,协调处理各种内外人际关系,一线员工的工作还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而且,有时候还得不到对方的理解和尊重。酒店员工从事的工作并不轻松。因此,关心员工生活是酒店应该重视的问题,使员工心暖、气顺、劲足。例如:酒店可以组织全体员工参加外出旅游,让员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逢员工生日可以表示物质和精神上的祝贺,让员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增强员工团队精神和集体凝集力。 5.基于科学管理上的“员工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员工第一”不是疏于管理后的“第一” 。“员工第一”应该体现在管理者对员工严格管理下的关心、爱护与培训上;在指出员工不足的同时,正面引导激励员工,帮助他们进步;为员工创造工作、学习、发展的环境、机会,使员工在酒店有一种荣誉感和归属感上。 五、总结 每一个酒店都不能回避其获得利益的本质。 酒店以“顾客是上帝”为由,要求员工满足顾客所有要求的做法未必妥当。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人。只有对员工用心,员工才能对客人用心。所以,酒店只有做到“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相互协调,坚持把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员工才会真正用心把客人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为酒店带来一流的顾客服务水平,带来良好的财务业绩,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梭伦.宾馆酒店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李力,章蓓蓓.旅游酒店业市场营销〔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李祝舜.旅游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张文建.旅游服务营销〔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5〕范运铭.旅游服务质量标准〔F〕.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6〕王晖,于岩平.旅游酒店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7〕罗伯特·史伯格特,帕特里克·麦克卡锡.就这样赢得客户的心〔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6,(6). 〔8〕宁一.培养员工精神〔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11). 〔9〕谢苏.旅游社交际礼仪〔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0〕张勇.感动顾客〔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0).
酒店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做好员工的管理在酒店经营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是针对酒店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薪酬制度、用人机制、授权、培训、与员工的沟通等方面提出了酒店管理强化“以人为本”的对策。酒店管理 强化 “以人为本”酒店业是服务性行业,所提供的是对人的服务。在我国酒店业面临着巨大竞争压力的今天,如何有效地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调动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提高顾客满意感和忠诚感,是酒店非常关注的问题。酒店业在管理中要增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重视员工的发展,从而使得员工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酒店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无怨无悔。一、“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中的“本””,我们既可以解释为“根本”,也可以解释为“资本(人力资本)”。由于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人不仅仅具有生产性,同时还具有社会性,所以对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之“本身”,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资源,而是将人作为第一要素,作为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能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酒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性企业,它的特殊性决定了酒店的人性化管理具有两面性,对酒店的管理不仅要从员工的需求方面来考虑,同时也应该考虑如何满足客人的人性化要求。酒店的人性化管理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所以酒店的人性化管理,主要是对员工应该实行正确的科学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以员工为核心”。二、酒店管理中“以人为本”存在的问题现代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过去的人事管理对人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管理中只是在如何获得人才,如何用高薪求得人才,如何培训员工,激励员工上下功夫。仅仅从酒店的经营角度来对待人才,对待员工,而忽视了作为酒店经营管理的核心力量---员工的感受。在“以人为本”管理上明显存在着许多问题。1。薪酬制度不合理,用人机制不完善酒店一味强调多劳多得而忽视质与量的协调,造成了员工只顾量而不顾质,从而引起投诉,影响了酒店声誉。淡旺季工资一个样,易引起员工的不满,从而也影响了服务质量。再者,给实习生的薪酬偏低,导致有一定熟练技能的实习生流失。在用人机制上,存在短期行为,员工流失率高。目前很多人认为酒店业是吃青春饭的,因此不愿从事该行业。另外,多数酒店在员工招聘时过于注重其年龄及婚姻状况,即使是在职员工(尤其是女性),到了婚育年龄时也面临被解聘的危险,因此,很多员工不是把酒店当作一项事业来做,而是一个跳板,一有机会就另谋他就。2。对员工信任不够,授权机制不灵活信任是最好的管理,这一点很多企业都深有感触。但国内也有一些酒店对员工信心不足、信任不够,管理者往往拿着放大镜来审视员工,将员工的缺点无限放大,对员工持有怀疑戒备之心,员工稍有差错就严加训斥处罚,全然不顾违规者的内心感受,使员工心怀不满,与酒店离心离德。在授权机制方面,酒店的管理人员却往往忽视培养服务员工有效运用权力的能力、忽视员工对企业所采取的授权管理措施的心理感受,忽视激发员工内在工作动力的重要性。没有创造一个增强员工的心理受权感的企业环境,员工并不一定能在工作中发挥自主决策权,积极主动地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3。缺少必要的培训,员工的发展空间不大新员工被招进以后,只是简单的培训就上岗了,而对老员工的培训也很少。以领导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的员工深造就更不必提了。这使得员工的工作热情受挫,认为没有前途,看不到未来,因而加剧了人员流动。由于酒店在员工培训上不肯花费精力,导致员工整体素质[page]降,从而不能适应酒店的经营发展。并且,主要岗位基本饱和,升迁机会减少,看不到自我发展的希望,工作信心及热情受影响。员工的服务只停留在技术性(方法、技能)的酒店服务阶段,没有达到功能性(意识、观念、态度)的酒店服务阶段。员工的服务是被动的,是在规章制度的激励约束下进行的,服务工作太过标准化、程序化。这种太强的约束性不可避免地会与个性发生冲突,抑制了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4。缺乏有效的沟通,对员工关注不够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管理人员只注视员工的工作表现,对表现不好者只是一味地批评,而没有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其原因,致使员工逆反情绪高涨,从而影响他人。另外,对员工的重视度不够,对员工工作的满意度关注较少。经过调查发现。一方面,员工对酒店工作不满意,在工作中受到赞赏较少,感受不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对工作的不满意易产生倦怠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酒店的激励体系不合理,工资待遇缺乏行业竞争力,员工的晋升和培训机会少,进修机会少。并且,业余生活单调,员工无所事事,只好聚众赌博。针对以上酒店管理中“以人为本”存在的问题,酒店管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强化“以人为本”管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也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三、酒店管理中强化“以人为本”的对策1。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用人机制提高酒店员工的工资待遇,实行薪酬与贡献挂钩,对有突出业绩的员工给予重奖。薪酬问题对酒店员工来说是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所以高薪是留住人的一种有效手段。酒店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地提高员工的工资。同时,要正确对待实习生,酒店要真正获取高额利润,只在减少员工的薪酬投入上下功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样做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因此,酒店在用人方面,应减少实习生的比重。对录用的实习生也应像对待正式员工一样,给予合理的薪酬和工作安排。这样也可使实习生能摆平心态,并愿意长期留下来为酒店做贡献。完善用人机制,不以年龄、婚姻状况为决定员工去留的标准,而以工作能力作为衡量标准。与业绩好、能力强的员工签订较长期的用人合同。这样可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有助于留住人才。对饭店内年轻的业务骨干、有发展潜力的管理者和掌握专门技术的特殊人才分层次运用各种方式加以培养。在饭店内部建立起真正的“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的机制,最终使“不断追求更好”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由此提高客人的总体满意度。即便不是一线员工,也会通过他们对一线员工的后勤服务间接地影响顾客的满意度。2。信任员工,对员工授权凡事尊重、相信、理解员工,充分释放员工的潜力和激情,使员工真正将企业视为“家”来挚爱、来创建。在尊重制度的基础上对员工做到感情上融合、工作上放手、生活上关心,使信任成为酒店和员工之间的黏合剂、连心锁,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提高自己,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成本,促使酒店业和员工和谐共振,共同发展。对员工授权,让他们放开手脚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务,尽情地把工作才能发挥好,这是对员工信任的最好诠释。如果员工在服务中需要层层汇报才能解决问题,一会影响工作效率,二会影响员工的情绪,抑制员工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酒店高层管理者要授权给下属发挥才干、大显身手的机遇。这样有利于增强信任感,使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变成合作共事,互相支持的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如上海波特曼丽酒店的每一位员工都有一次性使用2000美元用于对客服务的权限。一旦出现服务差错或宾客需要某些特殊服务,员工能在第一时间利用自己的权限和智慧进行补救。这样,也许酒店会因为员工的错误决策而受损失,但一定也能从宾客对酒店的[page]诚上得到回报。3。定期培训员工,明确员工发展空间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仅能带来更高水平的服务绩效,还可帮助饭店吸引和留住最好的员工。一些打算在饭店业发展的员工在比较工作机会后,会从长计议,他们会挑选那些能资助终身学习、给予各种培训从而促进他们事业发展的饭店。而那些真正重视员工的管理者将把员工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并以承诺和积极有效的培训方式向员工表明这一点。由此可见,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而获得必要的技能,而是作为对员工在本饭店工作期间的投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管理者应把培训和发展视为饭店在员工身上投资的一个持续过程,把重点放在员工个人的需求上。给予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以较大的发展空间。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位选择,鼓励员工的个性拓展,让每个人有机会自由发挥挖掘潜能,给予员工更多的赏识和提升的机会。4。加强自由沟通,关注员工生活多和员工沟通,会见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关注他们的想法。这些做法是在向员工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他们很重要,饭店很重视他们。丽嘉饭店集团的格言:我们是为女士们先生们服务的女士们先生们。这一宗旨深深地渗透到公司的每一管理层。马里奥特的管理风格是以“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信条为前提,员工受到尊重,他们会对工作更有信心、感兴趣,并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加强自由沟通,可以使难有机会表达自己思想的员工没有被遗弃之感,使其与酒店建立一种亲密关系,工作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例如,在每天的部门例会上,员工可向主管或领班反映前一天工作中所发生的小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出错的原因并探讨改善措施。酒店不仅要注重培养员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和较娴熟的业务技能,还要关心员工的生活,点点滴滴都融进员工的心坎里,使酒店成为一个上下团结、不可分割的整体。关心员工的生活,可从改善员工的生活环境和解决他们的困难等方面进行。如在酒店中增设休息室,使员工能在工作之余得以小憩,保持充沛的精力,积极热情地投身于工作中。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上困难,让员工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生活。5。创建丰富多彩的酒店文化人是需要有一点儿精神的,饭店业也需要有自己的企业精神,需要有积极向上的风气,需要有使自己的员工潜力充分发挥的环境,而这种精神、风气和环境是需要营造的。酒店文化的建设是其主要途径。“酒店文化”是酒店生存与活动过程中的精神现象,即以酒店的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价值观。优秀的酒店文化是一种文化氛围,是积极向上、主动敬业、团结协作的,它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增强酒店的凝聚力。每一位员工进入这个氛围里很自然地回受到熏陶和教化,产生一种从善如流的心态,发自内心遵从它、喜欢它,并以它作为楷模和标准,从而给人以一种潜在的压力,催人奋进。大家团结协作,并自觉通过努力向宾客提供最佳服务。如有些酒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设有员工俱乐部(有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队、棋牌室、阅览室、网吧室等),逢重大节假日将开展多样相关娱乐、文艺活动,办有酒店宣传栏、店报,充分给员工一个展示才艺发展的平台。酒店免费提供星级标准食住,上下班有专车接送等。酒店“以人为本”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才各得其所,使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似沙子般的细腻、细微、细致;服务人员的服务就像阳光般的温暖。总之,酒店要持续发展,要在剧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首要任务就是要抓“人”,即“以人为本”。酒店只要在“以人为本”管理上做到充分彻底,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参考文献:廖佳丽:以人为本是酒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J]。科技情报开[page]与经济,2006,16(3):179~180文新跃:“以人为本”提高酒店员工满意度[J]。商场现代化, 2005,10(445):191~192[3]田喜洲:论酒店管理中的人性化趋势[J]。 商业研究, 2005,1(309):163~165[4]左正万:酒店管理“以人为本”[N]。市场报,2004-12-03(18)[5]邓雪:论企业员工满意度的提升[J]。商业研究,2003,(3)[6]周文霞:管理要正视人性的特点[J]。中国人力资源管理,2000,(3)[7]杨莹等:员工心理受权与酒店服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5,5(20)[8]徐洁:浅析现代酒店客房管理员工的人性化策略[J]。管理研究[9]雷姝燕:以酒店人性化管理解决员工高流动率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6,11
如何提高酒店管理工作效率?
培养目标
酒店管理需要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学习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培养全面掌握酒店的经营管理,熟悉旅行社业务,
注重员工与领导关系,多和员工沟通,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酒店的发展需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保证,但是我国酒店市场上具有较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酒店管理专业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酒店管理专业多维创业实践平台思考 》
摘要:目前,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不全面、不连续、不系统成为高校提升创业 教育 质量的障碍。 文章 在分析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基础上,以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提出构建多层次、多途径、互动式的多维创业实践平台,并探讨创业平台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以期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助推院校创业教育水平提升。
关键词:多维创业平台;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强调要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武汉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群体普遍认同自主创业,但目前实践平台建设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环境缺乏真实性等问题无法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创业过程、体验真实创业的艰辛。因此,有必要构建多层次、多途径、互动式的多维创业实践平台,以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现状
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是指提供并保障大学生进行创业尝试与模拟操作的制度设计、项目安排、活动组织以及硬件支持的统称,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条件保障[1]。创业实践平台是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学生创业活动的有效载体。创新创业作为一种通用技能和态度,是需要在变化的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来获得的一种知识。同时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复杂性,平台是学生和社会、市场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是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创业、学习创业的一种有效形式。从目前实践平台建设的情况来看,各高校都在积极投入为学生搭建实践桥梁,如举办创业大赛、开办创业讲座、创建创业园区等,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①实践平台建设形式单一、未形成系统性保障体系,难以有效整合全校甚至全社会有效资源。
②实践平台宣传力度不够。此外,实践平台未有效融入进专业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稍有脱节。
2多维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形式
根据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形式,遵循大学生了解、学习创业知识的基本脉络,笔者提出构建多层次、多维度、互动式的大学生实践平台,主要包含三种类型,即知识教育平台、实践应用平台及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创业知识教育平台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高校的创业教育要实行面向全体在校生的全过程教育。同时,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通过学习让学生开办企业,它以能力为导向,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一种对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因此,搭建的创业知识教育平台能成为高校创业知识的有效传播平台。具体表现在,
第一,构建课堂教学平台。整合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一方面,发挥全校资源优势,增加开放性、跨学科性的创业类基础课程,扩大覆盖面,如创业学、风险投资等。另一方面,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渐渗透进创业相关知识。如在《餐饮 企业运营 与管理》课程中,教师不仅仅讲授基本知识,还要设计团队开放性活动,引导学生模拟开办小型餐饮企业,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
第二,构建课外学习的平台。利用社团活动平台,充分发挥社团“第二课堂”的力量,通过组织知识讲座、论坛、演讲与 辩论 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另外,网络虚拟教学平台也应该广泛应用。目前,除高校引进的创业数字图书馆资源之外,还应该提供一个资料丰富的学科知识资源库。在资源库中,除了有教师授课的课件讲义外,还提供大量供学生使用的与专业有关的文字资料、图形、视频、音频等各种多媒体信息。此外,利用移动互联的便利,开发手机APP软件,组建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共享创业知识,传授创业 经验 。
创业实践应用平台
逐渐将校内实训基地改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酒吧模拟实验室平时可定期开放,供学生练习调酒、咖啡调制技能,也可对外开放经营,由班级各小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学生亲自参与店面装饰、店面运营与管理,感受创业艰辛,发现自身不足。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创业街区。创业街区由学校搭建,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设立创业风险基金,配套小额贷款,营造孵化企业的市场环境。
有志于创业的可提出申请。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经营的茶语心菲茶餐厅正是在这种创业实践平台基础上创办的。另外,强化构建虚拟实践平台。利用模拟软件,社团组织或学生自发组织创业工作室进行各类活动体验,并针对电商、微商等新兴业态进行模拟经营。
强化校外实践平台首先,搭建校外创业体验平台。鼓励学生每年寒暑假到酒店、餐饮企业等地实习,了解酒店,参与酒店具体的生产和经营,进一步加深行业认知。其次,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平台建设。在半年的顶岗实习中,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实习岗位中,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成长机会,这也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一方面,教师做好实习动员,激发学生的工作激情,并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形成正确的期望值。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各项挑战,多观察多学习多思考。再次,安排学生在酒店轮岗实习,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部门的角度看待酒店管理运营。
创业信息服务平台2015年对武汉商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创业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国家和政府的相关 创业政策 了解程度不高,其中,46%的被调查者只是“了解一点”,的被调查者对政策“不了解”,而只有的被调查者对此是非常了解。因此,有必要构建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高校应成立创业服务中心,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创业指导与服务。通过开办讲座、提供信息咨询、资助创业资金等形式普及创业知识,拓展服务功能。另一方面,搭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创业服务虚拟网络平台。将创业政策、企业信息、创业指导信息、模拟软件等有关内容融合,学生可登陆网站查阅创业政策,撰写 创业计划 书,与相关企业及老师互动交流。
3多维创业实践平台运行的保障机制
多维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且持续运行,需要在师资、研究、经费等各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形成高校、企业、社会各方参与的协同保障机制。
完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
目前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各高校基本形成了校领导主抓、多部门协同的组织管理形式。然而建立创业教育专门的组织机构,完善机制、体制是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具有重大意义。独立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独立的人员配置,并聘请有经验、相关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负责对不同类型的创业平台的使用范围、运行要素及支持体系等加以研究,形成系统的创业平台运行机制,才能保障各类型平台的顺利运行,才能使就业和创业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制定相关制度,对创业平台的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搭建多部门协同配合的支持网络,实现对人力、物质等资源的统筹协调。
优化整合师资队伍创业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创业平台有效运行的关键一环。应用型本科院校本身就拥有不少“双师型”教师,这也是其与传统高校的一大区别,也是优势与亮点。首先,鼓励教师参与。引导与组织教师多参加校外实践和创业模拟活动,提升教师的创业教育素养[2]。其次,加强师资培训,借助多方资源选送教师 出国 培训、参加创业师资培训项目,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特长,委派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咨询等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的重要师资来源。再次,扩充“智囊团”,吸纳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创业人士、政府专家作为创业导师,通过授课、讲座、实践指导等形式参与创业教育,并由专门部门进行跟踪,及时反馈信息,随时更新“智囊团”。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创业平台作用的充分发挥
有赖于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要营造浓厚积极的创业氛围,鼓励学生创新,大学生首先要转变观念,深化对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明确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学习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较为庞大,所涵盖的知识甚广,单靠几门课程及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学生积极自觉地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各类创业平台去充电,去探索,去实践。只有这样,创业实践平台的作用才能真正凸显。
健全激励机制创业平台的建设
不仅要求院校加以重视,积极投入,更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充分利用“应用型”的深厚积淀,拓展外部资源,与政府、企业等外部机构联合推进。因此,有必要有效地整合政府及企业资源。首先,可采用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共同推进平台建设。多方争取资金支持,以合理的利益分配、科学的管理机制来确保联合各方对平台建设的持续投入。对院校而言,有必要加强对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有效控制和使用;同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人才输出、协助进行业务拓展等方式维系与外部机构的广泛联系及各方对共建平台的热情[3]。另外,完善教师评估激励机制也是发挥创业平台作用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李静.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初探[J].中国高校科技,2011,(6).
[2]曹盈.基于SWOT分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人才培养[J].黄山学院学报,2013,(12).
[3]易伟义,余博.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的思路和策略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3,(3).
[4]卢淑静.创业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J].求索,2015,(2).
《 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培养思考 》
【摘要】作为第三产业代表性的酒店行业,需要的管理型人才必须要具有高度的职业意识。为了提高酒店人才的职业意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不仅仅要对学生教授酒店管理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服务业职业意识的培养。本文我们从职业意识的概念和如何培养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职业意识;实践教学
引言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各种各样的酒店屹立在我们身边的每一条街道。酒店行业在经济迅速增长的现代城市环境中越来越体现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意味着当今社会需要一大批酒店管理的专业性人才。
一、对职业意识的认识
(一)服务意识。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酒店员工,服务意识必不可少。服务意识指的是在对客户进行服务时,要有“顾客就是上帝”的潜意识理念,需要做到明确自身的位置、明确谁是客户、明确客户的要求三个方面。
(二)团队意识。
工作中离不开团队协作,一个拥有有高度的团队凝聚力和办事效率的团队离不开该团队每一个人的团队意识。团队意识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具有高度的服从意识和责任意识,团队领导分派的任务要按照要求高质量的做到,要能够信任团队、与团队荣誉与共。
(三)诚信意识。
在酒店服务行业中,诚信意识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职业意识。如果没有诚信很难在酒店管理岗位上立足,失去诚信甚至会影响酒店本身的信誉。
(四)责任意识。
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责任,需要尽心尽力的负起自己的责任。一个员工要在工作中立足首先要有坚定的责任心,能够将安排自己的工作做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在工作岗位中才能逐渐脱颖而出。
(五)学习意识。
一些员工上岗工作了之后就不再学习,满足于自己了解的领域上止步不前。优秀的有着高职业意识员工会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学习自己不了解的知识和领域,开拓自己的眼界。
二、如何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还比较传统、师资力量也不够雄厚、学生的各项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开展职业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学校和酒店企业共同努力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意识培养方案。
(一)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的培养方向。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学生的个人素质包括学生的个性、品格、道德等等基本的素质要求。第一要让学生懂得理性看待身边发生的各项事情,不论面对生活的挫折还是情感上的委屈愤怒都要理性有智慧的面对和处理,不能感情用事;第二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为人处世中要拥有基本的道德标准,要有强烈的信念坚持自我的道德观念,不能因为贪图利益而违背自我标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指的是在面对客户时所需要的礼仪态度、言谈举止。要让学生意识到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培养这些方面的品质需要学校开展礼仪课、礼仪比赛等等实践性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最后要培养学生的业务水平,在学校期间的业务水平的培养不是指销售业绩,而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在进入酒店职位之后,面对各种各样的陌生人需要优秀的与人沟通能力;面对酒店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在领导下达任务时,要有清晰的目标和高效率的执行力完成任务。
(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的培养 方法 。
传统的高职院校一般采取学习两年理论知识,进行一年工作实践的“2+1” 教学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往往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将最后一年的工作实践糅合到前两年的理论知识教授当中。在大一就开始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我们可以制定详细的职业意识的培养计划。例如,对大一的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初次接触,进行模拟酒店职业测试、学习基础的社交礼仪、在班级上进行团队划分培养团队意识;大二可以进行分阶段的职业意识训练,学习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对诚信的重要性的认知等等;大三可以进行实践的职业意识的锻炼,带领学生真实体验酒店管理工作,学习如何让客户满意锻炼自己遇到挫折的抗压能力,对自己的 职业规划 有明确的认识,消除对酒店服务行业的歧视。学校要大力支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建设模拟实习场所,让学生们充分的体验到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意识;带领学生参观服务优秀的高星级酒店,让学生了解高素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对优秀学生进行鼓励表彰,作为模板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以班级为团队开展酒店管理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拔出有领导能力的学生代表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三、结语
职业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高职院校开发新的实践教育方式,摸索探讨并且完善。但是我们相信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将来就业时有着莫大的帮助,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的建设需要学校、酒店行业、教师和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每一个能够体现职业意识的细节都不能放过,争取为酒店管理行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严辉华.浅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02:10-12.
[2]曹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初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5:158-160.
[3]彭磊.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207-208.
[4]乐彩珠.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探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25-27.
[5]齐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1,10:44-45.
[6]刘学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67-68.
《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
摘要:本文以沈阳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为例,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讨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培养酒店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在这一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应采取什么样的路径,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等,成了各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内主要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外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四合-双线”人才培养模式、“定向-双轨制”等,不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资源条件选择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人才成为酒店在全球化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根据迈点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酒店对人才需求量在不断上升,2011年酒店人才需求量同比增长,2012年同比增长。求职人才数量增长缓慢,2011年同比上年增幅仅为,2012年增长幅度也仅为。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却是 毕业 生在酒店行业就业状况不佳,这种矛盾成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参与少,“工”有余而“学”不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由“以院校培养定位为中心”到“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的过程,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视为额外负担。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致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动手操作能力不高。另外,虽然部分学校与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定向培养,但是学校与企业的结合仅体现在“合作”的目的上,在“合作”的范围、程度、方法等方面却很少探究。
2.实践教学内容未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由于多方面原因,虽然很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依托校企合作基础,开展实践教学,但是合作的深度不够,仅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如参观企业、与 企业管理 人员交流等,缺乏对行业的深刻了解和真实体验。学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对企业的认识,更无法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
3.“双师型”实践指导教师紧缺。现阶段酒店管理专业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能参与企业实践、管理流程创新的更少,而这是推进“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另外,校内教师大多来自于传统本科院校的硕士或博士,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学习兴趣,能力可持续发展空间较小。
三、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建议
随着酒店管理专业与企业的合作逐层深入,现在酒店管理专业逐渐关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和实效,即“企业需求和学生发展并重”的工学结合精细化发展阶段。
1.构建高效运行的基地管理体系。构建组织管理体系框架,明确双方责任和任务,制定实践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规划,建立健全高效率的实践管理与服务机制,健全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 规章制度 ,构建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完善相应的保障条件,如双方投入保障、制度保障、教学质量保障等条件。
2.打造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教基地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及管理经验,应走进课堂与学生分享行业前沿知识,而不是仅仅是在工作岗位上与学生接触。专职教师与基地兼职教师协同授课,应得到各方管理者的支持,如实践基地鼓励走进课堂的兼职教师,制定“教学学时代替工时”的政策,根据学生的评价,学校对兼职教师进行一定的荣誉奖励等,会激励兼职教师走进课堂,并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3.实践教育资源信息应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实现基地服务社会的功能,建立实践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定期发布实践基地活动相关新闻,营造校企合作氛围。依托该信息管理平台,宣传基地 企业 文化 ,展示国内外酒店业动态;面向兄弟院校发布实践基地用人信息。同时,应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实践基地建设成果,进行研究和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资源共享平台信息,使其成为经验交流的平台。
4.实践课程设计应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实践教育基地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基地及学校老师指导下开展调研活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突出个性化教育,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创新学分模块,在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素质训练、技能训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与用人单位秉承合作育人的原则,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为培养社会需要、行业认可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慧敏.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2]胡晓玲,黄颖,肖志雄.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
[3]鲍艳利,周海华.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高校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3(11).
有关酒店管理专业论文范文推荐:
1.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3. 酒店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4.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本
5. 酒店管理的毕业论文范文
6. 有关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我找的一点资料,希望对您有用。希望你的论文取得好成绩哦~~~ 【摘要】激烈的商业竞争让顾客的地位迅速提升,“顾客就是上帝”这一经营管理理念一度风靡各行各业。在酒店服务业,“宾客至上”更被奉为至理名言。但是,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者将人本观念与管理观念相结合,使“宾客至上”、“员工第一”相结合的现代管理观念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现代酒店管理。 〔关键词〕宾客至上;员工第一;酒店;管理 一、引言 众所周知,酒店员工是酒店优质服务的保证,有了满意的员工,才能创造满意的服务,吸引满意的客人,创造酒店良好的效益。但是,由于以往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始终强调的是“宾客至上、服务第一”,认为“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认为只有做到顾客满意才能使酒店获取收益,其结果往往疏忽了员工利益或者形成了宾客利益和员工利益相悖的误区。 其实,“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虽范畴不同,但相辅相成。在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如何使“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和谐统一,已成为其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二、“宾客至上”论忧思 “平等待客”是自古以来的待客之道。但一些营销学者认为,顾客天生是不平等的,必然有三六九等之分。他们根据顾客对酒店的价值,将顾客分为三类:最有价值顾客、最具增长型顾客、负值顾客。他们的观点是,酒店应当视最有价值顾客和最有增长性顾客为“上帝”,而对负值顾客应则选择抛弃掉。因为负值顾客给酒店带不来任何价值,只会耗用酒店资源。换言之,则是20%左右的客户能给酒店带来80%的利润价值,但酒店花在另外80%顾客身上的成本,要大于这些顾客给酒店带来的回报。所以说,片面强调“宾客至上”并不利于酒店经营管理目标——赢利的实现。 另外,顾客的个人素质也因为其教育背景、个性气质、社会地位等因素不同呈现各种不同的层次。酒店如果片面强调“宾客至上”,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得,很可能就会牺牲酒店的社会效益,降低了其社会美誉度。 三、“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的关系 (一)“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范畴不同,相互并列 1.要正确理解“宾客至上”。“宾客至上”指的是酒店员工及管理者对待客人的态度,即把客人的需要作为旅游酒店服务活动的出发点,把追求客人的满意当作服务活动的宗旨。由于“客户是衣食父母”,酒店的立足、发展、赢利都需要得到宾客的认可,所以选择“宾客至上”,以此作为服务客人的指导思想,满足客人需求,赢得客人,实现组织目标,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宾客至上”对于酒店来说,只是赢利保证,是目的,而非手段。要达到这一目的,仅仅依靠片面强调“宾客至上”理念,是不可能达到的。 2.对“员工第一”要理性认识。从酒店行业长久竞争力来讲,员工一定是第一位的。因为酒店竞争力的源泉,依赖于真心实意地为客人服务、为酒店创造价值的员工。当酒店业真正做到“员工第一”的时候,员工才会真正地做到“顾客第一”。 (二)“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互为依托,相辅相成 顾客满意是酒店成败的根本,任何酒店失去了客人,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赢利的机会。然而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 1.“宾客至上”是酒店协调顾客关系,吸引客源的必要手段。美国酒店公共关系专家加瑞特说:“无论大小酒店都必须永远按照下述信念来计划自己的方向,这个信念就是:酒店要为顾客所有,为顾客所治,为顾客所享”。酒店应将顾客的利益和需求摆在首位,通过满足顾客的需求来换取酒店的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买方市场”必然要求酒店重视顾客的工作,这也是酒店生存、获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了顾客,酒店的生存、获利、发展将无法实现。 2.“员工第一”是酒店生存、发展、获利的前提条件。人力资源是酒店的第一资源,它是酒店创造巨大的利润的基础。试想,当员工在一个不被尊重和重视的地方工作,他的工作积极性又怎么会提高,他的注意力又怎会放在客人身上?对酒店来说,“员工第一”理念的提出,不是对“宾客至上”理论的否定,而是对“宾客至上”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是酒店生存、发展、获利的前提条件。 四、成功的管理应做到“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相协调 (一)没有顾客就没有我们,让员工意识到客人永远是“对”的 1.发挥主人翁精神,把对“让”客人。员工如果意识到客人是酒店效益的源泉,是酒店发展和生存的推动力,是酒店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督察官,那么他们就会对客人的做法不妥当时(但其言行合法而且没有妨碍到其他客人的利益),包容、理解客人的“过错”,给客人台阶下,“让”他/她是对的。 2.落实“宾客至上”的公关意识,提供待客如上宾的个性化服务。做好待客如上宾的个性化服务就要员工读懂客人的需求,让其以个体的方式对待客户。因为酒店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的商品是服务,只有充分理解客人的角色特征,掌握客人的心理特点,才能根据客人不同需求提供令客人舒适和舒心的服务,才能打动客人的心而赢得客人的认可。比如,了解客人的喜好和兴趣等;提供特别的服务选择权等。 (二)落实“员工第一”观念,让员工成为酒店价值的核心 1.重视员工激励,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美国管理学会主席劳伦斯·艾帕雷讲过一句话:“管理不是管物,而是开发人才。”以发展的眼光从总体上尊重和认可员工。当管理者和员工融入到一个相互信任与相互负责的工作氛围中去时,双方之间形成的应该是一种“强者”与“强者”,而不是“优越者”与“弱者”的关系,坚持把员工看成是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充分激发他们的才能,取得共同的进步。 2.实施有效的酒店内部沟通,给员工参与管理的机会。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管理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发挥各种管理功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机构的效能,实现酒店共同目标的过程。有效的管理来源于良好的上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只有实施有效的酒店内部沟通,给员工参与管理的机会,才能上下一心,统一步调,群策群力,实现酒店的经济目的和社会效益目的。 3.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基本分为五等,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员工需要激励,这种激励一方面当然是精神上的,但物质激励在现实中,特别是对占绝大多数的酒店一线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参照市场平均薪酬水平,多数酒店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偏低。很多员工对工作热情不高,甚至跳槽,都与之有关。这说明,酒店要实现企业的价值,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是基础;况且,酒店给员工的福利待遇不是施舍,而是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酒店在物质利益方面,如工资、奖金、福利、工作条件上应给予员工合理的报酬,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劳动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让员工放心。这样,员工才能没有后顾之忧,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4.关心员工生活。酒店员工从事的服务工作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客人,协调处理各种内外人际关系,一线员工的工作还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而且,有时候还得不到对方的理解和尊重。酒店员工从事的工作并不轻松。因此,关心员工生活是酒店应该重视的问题,使员工心暖、气顺、劲足。例如:酒店可以组织全体员工参加外出旅游,让员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逢员工生日可以表示物质和精神上的祝贺,让员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增强员工团队精神和集体凝集力。 5.基于科学管理上的“员工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员工第一”不是疏于管理后的“第一” 。“员工第一”应该体现在管理者对员工严格管理下的关心、爱护与培训上;在指出员工不足的同时,正面引导激励员工,帮助他们进步;为员工创造工作、学习、发展的环境、机会,使员工在酒店有一种荣誉感和归属感上。 五、总结 每一个酒店都不能回避其获得利益的本质。 酒店以“顾客是上帝”为由,要求员工满足顾客所有要求的做法未必妥当。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人。只有对员工用心,员工才能对客人用心。所以,酒店只有做到“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相互协调,坚持把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员工才会真正用心把客人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为酒店带来一流的顾客服务水平,带来良好的财务业绩,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梭伦.宾馆酒店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李力,章蓓蓓.旅游酒店业市场营销〔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李祝舜.旅游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张文建.旅游服务营销〔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5〕范运铭.旅游服务质量标准〔F〕.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6〕王晖,于岩平.旅游酒店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7〕罗伯特·史伯格特,帕特里克·麦克卡锡.就这样赢得客户的心〔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6,(6). 〔8〕宁一.培养员工精神〔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11). 〔9〕谢苏.旅游社交际礼仪〔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0〕张勇.感动顾客〔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0).
酒店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 服务是饭店的生命,是永恒的课题。本文通过找出我国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与国外饭店的差距,指出提高饭店服务质量管理需注意的问题。
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 服务服务质量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质量从认识、观念、内涵到要求、标准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把服务质量的管理看成是饭店的生命,可以说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对于饭店而言,最重要的是服务质量的竞争。因此,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管理,如何保证饭店服务质量,是摆在许多饭店店面前的问题。
一、我国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与国外饭店的差距
1.服务态度的差距。 我国一些饭店的员工在文明素质方面与国外饭店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缺乏艺术性,导致员工工作懈怠,不积极主动,造成服务质量下降;服务人员缺乏热情,表现为“机械式”的微笑和“无感情化”的言谈;厨房工作人员在客人还未离开餐厅之前,就随意地在餐厅内穿梭等。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我们历史上就有轻视服务工作的传统思想,很少有人把服务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干。国外饭店员工的观念恰恰相反,他们能正确处理角色的转换,在工作中,能兢兢业业地做好服务工作,能细心观察宾客的需求,及时提供针对性服务、主动性服务;下班后善于调整自我,为明天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2.工作效率的差距。在国际上,效率的具体化就是明确的时间概念。上菜是几分钟;叫出租车是几分钟内到;房内设施坏了,多长时间内维修好;总台结账几分钟内完成。如此大大小小的服务都有着定量的服务标准。尽管在具体数量上有所差距,但快捷简便是共同的原则。而我国部分饭店还未树立服务效率的意识,在最需要体现效率的地方往往是通过模糊的概念来表达的。诸如用“差不多”、“马上”、“很快”、“等一会儿”之类的词语回答客人,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结果必然造成客人不满意,尤其是对十分讲究时间效率的外宾来说,任何拖沓就是金钱的损失和浪费。在国外工资计量单位越小,工作率越高,两者成反比例关系。国内的饭店一般以月计工资,以季度计奖(还有年度奖),这样就很难与员工的工作效率明挂钩,即使出现了偷懒+浪费等现象也无法直接从相应的间报酬中扣除。
3.服务规范的差距。服务规范是企业服务质量应达到的规格和标准,是企员工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 国外饭店业把服务规范称为业内部的法律。我国一些饭店尚未建立完整的服务规范制度,以致员工在工作中容易因饭店服务质量问题而引起顾客的投诉。如餐厅没有当天特别菜的菜单,而日常菜单又有缺货,当天供应不上;服务员斟酒功夫不到家,收碗筷乒乓乓旁若无人,破坏了餐厅气氛;夏天冷气通风差,汗味、油味浓;不严格执行营业时间,有些饭店甚至没到时间开始翻桌面,倒垃圾,明显是在撵客人走。这在国外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客房服务员在打扫卫生时擅自移动客人物品、房间必备品不齐、一次性客用品质量太差、无法满足客人的需求;个性化服务不明显,不能体现饭店特色等等。
二、为确保饭店服务这个“食宿”环节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不断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提供保障
1.创造出良好的情景氛围。饭店也是个小社会,服务对象是“人”,以“人”为中心,很好地满足形形色色不同程度、不同职业的客人的愿望,是饭店业深层次的责任和任务。当然,创造出舒适又方便的环境已不容易,而创造出情与景交融的心理氛围就更难。“五星级”饭店的硬件标准很具体,但谁能说出“五星级”饭店的“心理”标准呢?当今世界,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凡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但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心灵的平衡”。如果饭店能创造出一种最易沟通、易交融、易理解的“家”的氛围,岂不更有意义吗?从小事做起, 能很好的把握客人的心理脉搏,服务到实处,亲切而不是殷勤,周到而不是繁琐,标准而不是呆板,热情而不是流于形式,让客人从内心自然舒适,从而产生“享受人生”之感,虽然人已走,但情未尽,回味无穷,希望再度光临。
2.打造出独特的饭店个性。人们常说:“饭店,饭店,一是住店,二是吃饭”,这只是道出了饭店的共性。但是真正体现饭店的个性的,仍然是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微”之处。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方面,不放松每个“细微”之处,甚至饭店的主体、服务员的服装、发型、装饰、餐具的颜色都能体现出有别于“其他”的“我”的这个饭店的特色。饭店服务质量的内容包括饭店的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所以无论从设施方面来讲,还是从服务水平方面来讲都应从普遍中从细微中体现“惟我独有”,突出饭店的个性,表现出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转。再如,在服务方面,要以独特的周到细微之处,让客人感到你的饭店不同于其他饭店。
3.一切“以人为中心”。饭店服务业是以“人”为中心的行业。服务对象是“人”―――给饭店带来财源的是“客”;给饭店创造财富的也是“人”,是每时每刻默默无闻从事平凡琐事的员工。尊重人、关心人、理解每位员工的个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能,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洞察到折射出的企业精神光辉,是 企业管理 最核心的问题,也是企业领导者最根本的任务。服务员控制好了这一细微之处。要让每位员工发挥潜能,就必须让他们具备发挥潜能的技巧和素质,对每个岗位,每道程序,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标准规范,是饭店最基本的课题。硬标准、硬培训、硬执行、硬罚款也是饭店管理的基本功。这几硬过关,员工的服务技能也就过关。他们工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许多“细微”之处也就能在“熟能生巧”的过程中得到尽善尽美的发挥。
在实践工作中,不少饭店管理人员片面地强调上档次、上星级,不认真了解宾客的实际需要,把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饭店的硬件设施,过分追求有形设施的豪华、高档。笔者认为:在饭店产品和服务整体组合中,无形的服务成分更重要,这种做法并不能提饭店质量投资的收益。各个饭店的有形产品成分往往比较雷同,近年来,各饭店在客房等硬件设施上的差别越来越小,饭店很难通过有形产品成分,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饭店只有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既有效地提高宾客满意程度,又能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论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前馈控制
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毕业论文摘要
摘 要:服务质量是饭店企业生命之本。着重探讨前馈控制在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中的理论和 方法 ,分析了目前饭店服务质量中存在的一些偏差,指明了前馈控制在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做好前馈控制的方法与 措施 ,为改进我国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的控制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饭店;服务质量 ;前馈控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3198(2007)09-0110-02
服务质量是饭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提高饭店的服务质量,提升自身竞争力,是饭店在激烈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的最为直接的途径。因此,不断提高饭店服务质量,以质量求效益是每一家饭店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所有饭店管理者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日常管理的核心部分。
1 饭店服务质量控制的现状
进行质量控制是实现饭店服务最优化的途径,是提高饭店服务质量的主要手段,饭店服务工作质量是饭店整个服务活动表现出来的效果,包括服务工作的优劣程度和服务效果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现代服务模式的特征,评估服务质量的着眼点:①看设施设备的优劣;②看实物产品的质量;③看饭店员工对客人提供的服务行为方式的质量;④看环境氛围质量等。优良的质量目标应该是饭店服务人员服务效果好、设施设备方便舒适、客房与餐饮等实物产品符合优质标准、客人投诉率低与客人满意度高等。每一位饭店管理者为实现“优质”这一目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当前饭店管理中仍然把工作重点放在宾客在店和离店后,而忽视了基础质量和形成质量的过程管理,使服务产生的质量问题不能很好地得到处理。所以必须指出: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对于服务质量控制,应该重视形成服务质量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要素的管理,重视质量形成的过程中的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是大系统控制理论,控制方式,普遍采用的有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模糊控制和最优控制等。饭店是一个与社会具有紧密关系的系统,这些方式在饭店管理中应该说都是适用的。就饭店管理学而论,服务质量控制属于社会控制论的范畴,是现代控制理论应用于社会领域的具体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控制理论发展,反馈成为控制论的核心。然而,在饭店管理中,反馈控制不能使已形成的,诸如客房空调不能正常使用、餐饮产品不合客人要求、员工与客人吵架,等不良服务质量得以避免,从而造成负面影响。
2 前馈控制对服务质量的作用
从饭店服务过程来分析服务质量的形成与结构,服务质量由基本质量、过程质量和最终质量三大部分组成。运用控制原理来研究质量的形成,不难发现质量与控制的内在联系:①最终质量,是质量产生的结果,其控制点是通过对结果、信息、时间三要素的分析与干预,以获得预期的运行效果,属于典型的反馈控制;②过程质量,是质量产生的过程,其控制点是通过对来到饭店进行消费的客人的观察、服务,以更好地完成计划目标,属于现场控制、实时控制的范畴。我们应将过程质量全程做具体分析,如每项服务工作从筹划、实施到完成都是一个PDCA循环,那么过程质量控制中每项具体工作可先后出现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等几种情况;③基本质量,即质量产生的要素,它可进一步分为人员素质、技术力量、食品原料及设施设备质量以及服务时间等,其控制点是通过对形成质量的人、财、物、时等资源,以及由他们产生的思想、行为等情况实施弃劣择优、精选把关,以防止任何“偏差”出现,属于前馈控制。
可见,控制论所研究的是复杂系统的规律。将这些规律运用于管理实践,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控制论是着眼于预见整个系统的行为。饭店服务质量控制的特点:现场控制的中心问题是针对正在进行的实施活动;反馈控制的中心问题则是针对实施活动的结果,其控制活动无非是出现偏差与纠正偏差的运动过程;前馈控制,着眼于对系统的未来状态的预测,事先采取措施应付即将发生的情况,不是要纠正偏差,其优点在于它具有主动性,主要着眼点在于对未来的控制,因而是控制工作做在事先,即控制先于结果,其手段是通过控制影响因素而不是控制结果来实现其效果。因此,前馈控制克服了反馈控制中时滞带来损失的缺点,使控制行为积极、有效。
在饭店服务质量控制中,一般人们非常重视反馈控制,运用“标准”与服务质量对照比较、评价等,实行“神秘人物”巡查和服务质量评估。而近些年,过程质量也受到了重视,目前许多饭店都采取了现场巡查制度,这使得质量控制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要从整体上提高基本质量和过程质量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缺少对前馈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按照PDCA循环理论,饭店服务活动的任何过程,不论其系统大小,只要有起点,均可纳入前馈控制的范畴加以研究,以实施有效的前馈质量控制。
3 前馈控制在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具体方法
加强质量 教育 ,树立全面服务的观念
饭店的竞争根本上说就是质量竞争,所以我们要开展深入、系统和长期的质量教育,以转变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质控能力;并使全员树立全面服务的观念,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去认识处理质量问题,强调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层层把关,使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无差错,消除质量隐患,预防不良服务的产生。使员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客人至上的饭店服务质量观;形成认真负责、常抓不懈、事先把关、防患于未然的前馈质量控制的心态和行为。各部门要定期对以前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和 总结 ,把问题预防在客人到达之前。并且要使员工认识到服务质量控制不仅仅是质检部门的行为,而是整个饭店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整体行为。同时对员工进行岗位交叉培训,使员工能够对各个岗位的业务熟悉,增强服务补位的默契程度,从而把全面服务的观念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时刻。
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全员专业水平
由于顾客在消费过程中与服务人员的交往程度高,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水平能为顾客提供丰富的情感 经验 ,员工素质高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因而,加强员工素质培养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方法。①针对目前我国饭店从业人员的素质状况,要加强员工职业化素质教育,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思想,对员工进行普通话、英语以及形体等培训,使员工由内而外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②重视员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常进行技能比赛来加强员工认真学习业务的态度,并采取离岗培训、轮岗培训等方法,使员工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具备扎实的基本功。③还要重视员工的 人际交往 能力的培训,保证对客服务中善于捕捉客人信息,完善个性化服务,进一步发现新的商机。④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增强自己的职业发展的储备力量。
严格制度职责,加强员工自律
在我国饭店管理和服务活动的长期实践中,各家饭店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 规章制度 ,在实践中企业需要一套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前馈控制,就是要运用这些规章制度来约束服务人员服务行为。因此,必须强调全员严格遵循上岗职责、工作守法、服务耐心、操作规范等。尤为重要的是发挥团队带动作用,好的环境塑造好的团队,好的团队塑造好的员工,好的环境是由企业提供,主管带头,员工保持。要员工自律就首先制定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员工养成习惯。还要制定定期考核标准,对表现好的员工给予机会和奖励,确保表现好的员工工作能够得到认可,鼓励员工工作要积极表现。对表现差的员工进行跟踪监督,并要求定期改进,对到期没有达到改进标准的给予开除和其他处理。制度是安全线,奖励是块饼。订立企业安全线的位置,当员工碰到安全线,系统自动会报警。让员工可以拿到那块饼,员工心里自己有数。从而使饭店各种服务行为,始终置于制度职责及其质量行为的自控之中。
搞好职业道德建设,改进服务作风
服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由于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腐蚀,少数人的行为已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①改进教育方式,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服务行为规范。③不断完善饭店监督网络,确实发挥质量监控作用。④坚持检查评估,缩小反馈“偏差”,扩大事先控制。⑤正确处理客人投诉问题,坚持奖惩严明、奖罚兑现。
重视过程管理,搞好前馈质量控制
①服务质量要反复抓。对于客人进入饭店后进行消费的每一个过程都要注重质量控制,保证每个环节都能超过客人预期,从而带来惊喜,要做到这样,应当坚持“六常管理”,也就是员工要常研究、常整顿、常清洁、常规定、常清醒、常营销。②主次分明,服务质量要重点抓。也就是关键时刻的服务质量,例如前台的登记手续的办理,餐饮部门的餐饮食品供应,客房的设施设备质量等,以防止客人在关键时刻产生对饭店的不良印象,从而选择其他饭店的产品。包括餐饮产品质量、设施设备质量、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质量等,做好这些服务过程中重要环节的前馈质量控制工作,是优化质量的关键所在。③持之以恒,质量基础要经常抓。服务前讨论以及服务前的准备工作,是服务成功的基础,尤其对于一些老顾客,客史档案的研究能够对于接待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注重客人的每一个个性化的习惯.。每项具体服务工作都要从“起跑”线上抓好各要素的管理。
另外饭店在财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抓好经费预算等,尤其是现金和流动资金的预算;在物资资源方面,要抓好餐饮原料、客房用品和设施设备的选购等;在人力资源方面,要抓好人才的挑选、引进等。由此,我们才能在饭店管理工作中,真正把前馈控制的作用发挥出它应有的魅力。
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毕业论文文献
[1]朱秀文.管理学教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ROBERT . HEATON.现代美国旅游饭店服务管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翁钢民.现代饭店管理――理论、方法与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5]蒋丁新.饭店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有关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毕业论文推荐:
1.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本
2. 浅谈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3.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6.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7. 酒店管理毕业生论文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酒店产品的定位摘要:入世后,国际酒店集团在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国酒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酒店如何细分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对酒店的经营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酒店,市场定位一、酒店产品定位概念:“定位”一词是由两位广告经理艾尔里斯(AL Rise)和杰克特罗(Jack Trout)于1972年率先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定义如下:定位是以产品为出发点,但定位的对象不是产品,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思想。也就是说,定位是为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通常情况下,无论酒店是否意识到产品的定位,在顾客的心目中,一定商标的产品都会占据不同的位置。例如,“希尔顿酒店”在顾客认识中意味着“高效率的服务”,“假日酒店”则给人“廉价、卫生、舒适、整洁”的市场形象。由上述定位的概念可以看到,定位始于产品,然后扩展到一系列的商品、服务、某个、某个企业、某个机构甚至是某工人。对酒店而言,酒店的产品定位并不是酒店要为产品做些什么,而是指酒店的产品要给顾客留下些什么,即给顾客造成自己的产品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印象和位置。实际上,产品定位就是要设法建立一种竞争优势,以使酒店在目标市场上吸引更多在顾客。酒店产品定位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要突出酒店产品的个性,并借此塑造出独特的市场形象。一项产品是多个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包括性能、构成、形状、包装、质量等,产品定位就是要强化或放大某些产品因素,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特定形象。产品差异化是达成酒店产品定位的重要手段,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此处所谓的产品差异化并非单纯地追求已有产品变异,而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寻求建立某种产品特色,是市场营销观念的具体体现。酒店产品定位对酒店的经营具有重要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有利于建立酒店和产品的市场特色:酒店市场中,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使得同类型酒店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有限的客源,潜在竞争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出击,市场竞争环境恶劣,竞争压力巨大。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避免竞争乏力而被其他酒店取代,酒店势必从各方面为其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起鲜明的市场形象,以期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如同前文中提及的“希尔顿”和“假日”各自强调的酒店和产品特色一样,国内酒店中亦有个性鲜明的例子,如南京市酒店业中长期以来流传着“住‘金陵’、食‘丁山’、玩‘玄武’”的口号,正是对这三家酒店及其产品特色的高度概括,这三家酒店也正是通过强化其各自的产品特征,进而形成一种产品优势,从而依靠这些特色产品在市场中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2)为酒店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奠定基础:酒店通过产品与市场进行交换,从中获取利益,这是酒店经营的基本出发点。换而言之,酒店经营的基础是产品,没有产品,一切经营活动都将变成纸上谈兵的空谈。由此可以看出,酒店和市场营销组合受到酒店产品定位的限制。例如,某酒店决定在市场上销售豪华、优质、高价的组合产品,如此定位就决定了酒店产品必须是高水准、有稳定质量保证的、能体现顾客身份的。由此,酒店在宣传上就必须以这些特质作为强化的重点,让目标市场的潜在顾客接受这样的产品特质;同时,要求酒店内部应协调一致,通过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和规范、强化技能培训等管理手段,保障产品的高品质。也就是说,酒店产品定位决定了酒店必须设计和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营销组合。 二、酒店产品定位酒店产品定位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根据属性和利益定位:酒店产品本身的属性以及由此获得的利益能够使顾客体会到它的定位。如酒店的“豪华气派”、“卫生和舒适”等,这种定位方法,酒店往往强调产品的一种属性,而这种属性常是竞争对手所没有顾及到的。(2)根据质量和价格定位:价格与质量两者变化可以创造出产品的不同地位。在通常情况下,质量取决于产品的原材料或生产工艺及技术,而价格往往反映其定位,例如人们常说的“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正是反映了这样的一种产品定位思路。(3)根据产品用途定位:发扬同一个产品项目的各个用途并各种用途所适用的市场,是这种定位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同样是一个大厅,它可以作为大型宴会、自助餐的场地,也可以被当成会议大厅接待各种会议,同时,还可以成为各种展示、展览的场所。对于这样的一个酒店产品,酒店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用途,在挑选出来的目标市场中,分别树立起不同的产品个性和形象。(4)根据使用者定位:这是酒店常用的一种产品定位方式,即酒店将某些产品指引给适当的使用者或某个目标市场,以便根据这些使用者或目标市场的特点创建起这些产品恰当的形象。许多酒店针对当地居民“方便、、口味丰富”的用餐要求,开设集各地风味为一体的大排档餐厅,便是根据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而进行的定位。(5)根据产品档次定位:这种定位方式是将某一产品定位为其相类似的另一种类型产品的档次,以便使两者产生对比。例如一些酒店将自己客房产品的档次设定为与某一家公众认可的好酒店的客房档次相间,以求使顾客更易于接受他们的产品。这种做法的另一个方面是为某一产品寻找一个参照物,在同等档次的条件下通过比较,以便突出该产品的某种特性。如一些酒店推出的公寓客房,突出在与标准间同等档次的前提下具备的厨房设施,更加适合家庭旅游者使用,从而达到吸引家庭旅游者购买的目的。 (6)根据竞争定位:酒店产品可定位于与竞争直接有关的不同属性或利益。例如酒店开设无烟餐厅,无烟意味着餐厅空气更加清新。这实际上等于间接地暗示顾客在普通餐厅中用餐,其他人吸烟会到自己的身体健康。(7)混合因素定位:酒店产品定位并不是绝对地突出产品的某一个属性或特征,顾客购买产品时不单只为获得产品的某一项得益,因此,酒店产品的定位可以使用上述多种方法的结合来创立其产品的地位。这样做有利于发掘产品多方面的竞争优势,满足更为广泛的顾客需求。 论文其他部分请参考下面的网址:
酒店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做好员工的管理在酒店经营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是针对酒店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薪酬制度、用人机制、授权、培训、与员工的沟通等方面提出了酒店管理强化“以人为本”的对策。酒店管理 强化 “以人为本”酒店业是服务性行业,所提供的是对人的服务。在我国酒店业面临着巨大竞争压力的今天,如何有效地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调动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提高顾客满意感和忠诚感,是酒店非常关注的问题。酒店业在管理中要增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重视员工的发展,从而使得员工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酒店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无怨无悔。一、“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中的“本””,我们既可以解释为“根本”,也可以解释为“资本(人力资本)”。由于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人不仅仅具有生产性,同时还具有社会性,所以对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之“本身”,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资源,而是将人作为第一要素,作为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能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酒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性企业,它的特殊性决定了酒店的人性化管理具有两面性,对酒店的管理不仅要从员工的需求方面来考虑,同时也应该考虑如何满足客人的人性化要求。酒店的人性化管理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所以酒店的人性化管理,主要是对员工应该实行正确的科学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以员工为核心”。二、酒店管理中“以人为本”存在的问题现代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过去的人事管理对人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管理中只是在如何获得人才,如何用高薪求得人才,如何培训员工,激励员工上下功夫。仅仅从酒店的经营角度来对待人才,对待员工,而忽视了作为酒店经营管理的核心力量---员工的感受。在“以人为本”管理上明显存在着许多问题。1。薪酬制度不合理,用人机制不完善酒店一味强调多劳多得而忽视质与量的协调,造成了员工只顾量而不顾质,从而引起投诉,影响了酒店声誉。淡旺季工资一个样,易引起员工的不满,从而也影响了服务质量。再者,给实习生的薪酬偏低,导致有一定熟练技能的实习生流失。在用人机制上,存在短期行为,员工流失率高。目前很多人认为酒店业是吃青春饭的,因此不愿从事该行业。另外,多数酒店在员工招聘时过于注重其年龄及婚姻状况,即使是在职员工(尤其是女性),到了婚育年龄时也面临被解聘的危险,因此,很多员工不是把酒店当作一项事业来做,而是一个跳板,一有机会就另谋他就。2。对员工信任不够,授权机制不灵活信任是最好的管理,这一点很多企业都深有感触。但国内也有一些酒店对员工信心不足、信任不够,管理者往往拿着放大镜来审视员工,将员工的缺点无限放大,对员工持有怀疑戒备之心,员工稍有差错就严加训斥处罚,全然不顾违规者的内心感受,使员工心怀不满,与酒店离心离德。在授权机制方面,酒店的管理人员却往往忽视培养服务员工有效运用权力的能力、忽视员工对企业所采取的授权管理措施的心理感受,忽视激发员工内在工作动力的重要性。没有创造一个增强员工的心理受权感的企业环境,员工并不一定能在工作中发挥自主决策权,积极主动地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3。缺少必要的培训,员工的发展空间不大新员工被招进以后,只是简单的培训就上岗了,而对老员工的培训也很少。以领导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的员工深造就更不必提了。这使得员工的工作热情受挫,认为没有前途,看不到未来,因而加剧了人员流动。由于酒店在员工培训上不肯花费精力,导致员工整体素质[page]降,从而不能适应酒店的经营发展。并且,主要岗位基本饱和,升迁机会减少,看不到自我发展的希望,工作信心及热情受影响。员工的服务只停留在技术性(方法、技能)的酒店服务阶段,没有达到功能性(意识、观念、态度)的酒店服务阶段。员工的服务是被动的,是在规章制度的激励约束下进行的,服务工作太过标准化、程序化。这种太强的约束性不可避免地会与个性发生冲突,抑制了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4。缺乏有效的沟通,对员工关注不够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管理人员只注视员工的工作表现,对表现不好者只是一味地批评,而没有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其原因,致使员工逆反情绪高涨,从而影响他人。另外,对员工的重视度不够,对员工工作的满意度关注较少。经过调查发现。一方面,员工对酒店工作不满意,在工作中受到赞赏较少,感受不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对工作的不满意易产生倦怠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酒店的激励体系不合理,工资待遇缺乏行业竞争力,员工的晋升和培训机会少,进修机会少。并且,业余生活单调,员工无所事事,只好聚众赌博。针对以上酒店管理中“以人为本”存在的问题,酒店管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强化“以人为本”管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也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三、酒店管理中强化“以人为本”的对策1。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用人机制提高酒店员工的工资待遇,实行薪酬与贡献挂钩,对有突出业绩的员工给予重奖。薪酬问题对酒店员工来说是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所以高薪是留住人的一种有效手段。酒店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地提高员工的工资。同时,要正确对待实习生,酒店要真正获取高额利润,只在减少员工的薪酬投入上下功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样做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因此,酒店在用人方面,应减少实习生的比重。对录用的实习生也应像对待正式员工一样,给予合理的薪酬和工作安排。这样也可使实习生能摆平心态,并愿意长期留下来为酒店做贡献。完善用人机制,不以年龄、婚姻状况为决定员工去留的标准,而以工作能力作为衡量标准。与业绩好、能力强的员工签订较长期的用人合同。这样可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有助于留住人才。对饭店内年轻的业务骨干、有发展潜力的管理者和掌握专门技术的特殊人才分层次运用各种方式加以培养。在饭店内部建立起真正的“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的机制,最终使“不断追求更好”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由此提高客人的总体满意度。即便不是一线员工,也会通过他们对一线员工的后勤服务间接地影响顾客的满意度。2。信任员工,对员工授权凡事尊重、相信、理解员工,充分释放员工的潜力和激情,使员工真正将企业视为“家”来挚爱、来创建。在尊重制度的基础上对员工做到感情上融合、工作上放手、生活上关心,使信任成为酒店和员工之间的黏合剂、连心锁,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提高自己,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成本,促使酒店业和员工和谐共振,共同发展。对员工授权,让他们放开手脚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务,尽情地把工作才能发挥好,这是对员工信任的最好诠释。如果员工在服务中需要层层汇报才能解决问题,一会影响工作效率,二会影响员工的情绪,抑制员工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酒店高层管理者要授权给下属发挥才干、大显身手的机遇。这样有利于增强信任感,使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变成合作共事,互相支持的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如上海波特曼丽酒店的每一位员工都有一次性使用2000美元用于对客服务的权限。一旦出现服务差错或宾客需要某些特殊服务,员工能在第一时间利用自己的权限和智慧进行补救。这样,也许酒店会因为员工的错误决策而受损失,但一定也能从宾客对酒店的[page]诚上得到回报。3。定期培训员工,明确员工发展空间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仅能带来更高水平的服务绩效,还可帮助饭店吸引和留住最好的员工。一些打算在饭店业发展的员工在比较工作机会后,会从长计议,他们会挑选那些能资助终身学习、给予各种培训从而促进他们事业发展的饭店。而那些真正重视员工的管理者将把员工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并以承诺和积极有效的培训方式向员工表明这一点。由此可见,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而获得必要的技能,而是作为对员工在本饭店工作期间的投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管理者应把培训和发展视为饭店在员工身上投资的一个持续过程,把重点放在员工个人的需求上。给予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以较大的发展空间。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位选择,鼓励员工的个性拓展,让每个人有机会自由发挥挖掘潜能,给予员工更多的赏识和提升的机会。4。加强自由沟通,关注员工生活多和员工沟通,会见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关注他们的想法。这些做法是在向员工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他们很重要,饭店很重视他们。丽嘉饭店集团的格言:我们是为女士们先生们服务的女士们先生们。这一宗旨深深地渗透到公司的每一管理层。马里奥特的管理风格是以“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信条为前提,员工受到尊重,他们会对工作更有信心、感兴趣,并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加强自由沟通,可以使难有机会表达自己思想的员工没有被遗弃之感,使其与酒店建立一种亲密关系,工作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例如,在每天的部门例会上,员工可向主管或领班反映前一天工作中所发生的小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出错的原因并探讨改善措施。酒店不仅要注重培养员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和较娴熟的业务技能,还要关心员工的生活,点点滴滴都融进员工的心坎里,使酒店成为一个上下团结、不可分割的整体。关心员工的生活,可从改善员工的生活环境和解决他们的困难等方面进行。如在酒店中增设休息室,使员工能在工作之余得以小憩,保持充沛的精力,积极热情地投身于工作中。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上困难,让员工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生活。5。创建丰富多彩的酒店文化人是需要有一点儿精神的,饭店业也需要有自己的企业精神,需要有积极向上的风气,需要有使自己的员工潜力充分发挥的环境,而这种精神、风气和环境是需要营造的。酒店文化的建设是其主要途径。“酒店文化”是酒店生存与活动过程中的精神现象,即以酒店的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价值观。优秀的酒店文化是一种文化氛围,是积极向上、主动敬业、团结协作的,它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增强酒店的凝聚力。每一位员工进入这个氛围里很自然地回受到熏陶和教化,产生一种从善如流的心态,发自内心遵从它、喜欢它,并以它作为楷模和标准,从而给人以一种潜在的压力,催人奋进。大家团结协作,并自觉通过努力向宾客提供最佳服务。如有些酒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设有员工俱乐部(有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队、棋牌室、阅览室、网吧室等),逢重大节假日将开展多样相关娱乐、文艺活动,办有酒店宣传栏、店报,充分给员工一个展示才艺发展的平台。酒店免费提供星级标准食住,上下班有专车接送等。酒店“以人为本”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才各得其所,使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似沙子般的细腻、细微、细致;服务人员的服务就像阳光般的温暖。总之,酒店要持续发展,要在剧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首要任务就是要抓“人”,即“以人为本”。酒店只要在“以人为本”管理上做到充分彻底,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参考文献:廖佳丽:以人为本是酒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J]。科技情报开[page]与经济,2006,16(3):179~180文新跃:“以人为本”提高酒店员工满意度[J]。商场现代化, 2005,10(445):191~192[3]田喜洲:论酒店管理中的人性化趋势[J]。 商业研究, 2005,1(309):163~165[4]左正万:酒店管理“以人为本”[N]。市场报,2004-12-03(18)[5]邓雪:论企业员工满意度的提升[J]。商业研究,2003,(3)[6]周文霞:管理要正视人性的特点[J]。中国人力资源管理,2000,(3)[7]杨莹等:员工心理受权与酒店服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5,5(20)[8]徐洁:浅析现代酒店客房管理员工的人性化策略[J]。管理研究[9]雷姝燕:以酒店人性化管理解决员工高流动率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6,11
3500字 就给10分啊 告诉你吧
酒店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做好员工的管理在酒店经营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是针对酒店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薪酬制度、用人机制、授权、培训、与员工的沟通等方面提出了酒店管理强化“以人为本”的对策。酒店管理 强化 “以人为本”酒店业是服务性行业,所提供的是对人的服务。在我国酒店业面临着巨大竞争压力的今天,如何有效地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调动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提高顾客满意感和忠诚感,是酒店非常关注的问题。酒店业在管理中要增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重视员工的发展,从而使得员工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酒店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无怨无悔。一、“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中的“本””,我们既可以解释为“根本”,也可以解释为“资本(人力资本)”。由于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人不仅仅具有生产性,同时还具有社会性,所以对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之“本身”,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资源,而是将人作为第一要素,作为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能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酒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性企业,它的特殊性决定了酒店的人性化管理具有两面性,对酒店的管理不仅要从员工的需求方面来考虑,同时也应该考虑如何满足客人的人性化要求。酒店的人性化管理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所以酒店的人性化管理,主要是对员工应该实行正确的科学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以员工为核心”。二、酒店管理中“以人为本”存在的问题现代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过去的人事管理对人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管理中只是在如何获得人才,如何用高薪求得人才,如何培训员工,激励员工上下功夫。仅仅从酒店的经营角度来对待人才,对待员工,而忽视了作为酒店经营管理的核心力量---员工的感受。在“以人为本”管理上明显存在着许多问题。1。薪酬制度不合理,用人机制不完善酒店一味强调多劳多得而忽视质与量的协调,造成了员工只顾量而不顾质,从而引起投诉,影响了酒店声誉。淡旺季工资一个样,易引起员工的不满,从而也影响了服务质量。再者,给实习生的薪酬偏低,导致有一定熟练技能的实习生流失。在用人机制上,存在短期行为,员工流失率高。目前很多人认为酒店业是吃青春饭的,因此不愿从事该行业。另外,多数酒店在员工招聘时过于注重其年龄及婚姻状况,即使是在职员工(尤其是女性),到了婚育年龄时也面临被解聘的危险,因此,很多员工不是把酒店当作一项事业来做,而是一个跳板,一有机会就另谋他就。2。对员工信任不够,授权机制不灵活信任是最好的管理,这一点很多企业都深有感触。但国内也有一些酒店对员工信心不足、信任不够,管理者往往拿着放大镜来审视员工,将员工的缺点无限放大,对员工持有怀疑戒备之心,员工稍有差错就严加训斥处罚,全然不顾违规者的内心感受,使员工心怀不满,与酒店离心离德。在授权机制方面,酒店的管理人员却往往忽视培养服务员工有效运用权力的能力、忽视员工对企业所采取的授权管理措施的心理感受,忽视激发员工内在工作动力的重要性。没有创造一个增强员工的心理受权感的企业环境,员工并不一定能在工作中发挥自主决策权,积极主动地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3。缺少必要的培训,员工的发展空间不大新员工被招进以后,只是简单的培训就上岗了,而对老员工的培训也很少。以领导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的员工深造就更不必提了。这使得员工的工作热情受挫,认为没有前途,看不到未来,因而加剧了人员流动。由于酒店在员工培训上不肯花费精力,导致员工整体素质[page]降,从而不能适应酒店的经营发展。并且,主要岗位基本饱和,升迁机会减少,看不到自我发展的希望,工作信心及热情受影响。员工的服务只停留在技术性(方法、技能)的酒店服务阶段,没有达到功能性(意识、观念、态度)的酒店服务阶段。员工的服务是被动的,是在规章制度的激励约束下进行的,服务工作太过标准化、程序化。这种太强的约束性不可避免地会与个性发生冲突,抑制了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4。缺乏有效的沟通,对员工关注不够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管理人员只注视员工的工作表现,对表现不好者只是一味地批评,而没有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其原因,致使员工逆反情绪高涨,从而影响他人。另外,对员工的重视度不够,对员工工作的满意度关注较少。经过调查发现。一方面,员工对酒店工作不满意,在工作中受到赞赏较少,感受不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对工作的不满意易产生倦怠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酒店的激励体系不合理,工资待遇缺乏行业竞争力,员工的晋升和培训机会少,进修机会少。并且,业余生活单调,员工无所事事,只好聚众赌博。针对以上酒店管理中“以人为本”存在的问题,酒店管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强化“以人为本”管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也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三、酒店管理中强化“以人为本”的对策1。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用人机制提高酒店员工的工资待遇,实行薪酬与贡献挂钩,对有突出业绩的员工给予重奖。薪酬问题对酒店员工来说是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所以高薪是留住人的一种有效手段。酒店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地提高员工的工资。同时,要正确对待实习生,酒店要真正获取高额利润,只在减少员工的薪酬投入上下功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样做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因此,酒店在用人方面,应减少实习生的比重。对录用的实习生也应像对待正式员工一样,给予合理的薪酬和工作安排。这样也可使实习生能摆平心态,并愿意长期留下来为酒店做贡献。完善用人机制,不以年龄、婚姻状况为决定员工去留的标准,而以工作能力作为衡量标准。与业绩好、能力强的员工签订较长期的用人合同。这样可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有助于留住人才。对饭店内年轻的业务骨干、有发展潜力的管理者和掌握专门技术的特殊人才分层次运用各种方式加以培养。在饭店内部建立起真正的“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的机制,最终使“不断追求更好”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由此提高客人的总体满意度。即便不是一线员工,也会通过他们对一线员工的后勤服务间接地影响顾客的满意度。2。信任员工,对员工授权凡事尊重、相信、理解员工,充分释放员工的潜力和激情,使员工真正将企业视为“家”来挚爱、来创建。在尊重制度的基础上对员工做到感情上融合、工作上放手、生活上关心,使信任成为酒店和员工之间的黏合剂、连心锁,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提高自己,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成本,促使酒店业和员工和谐共振,共同发展。对员工授权,让他们放开手脚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务,尽情地把工作才能发挥好,这是对员工信任的最好诠释。如果员工在服务中需要层层汇报才能解决问题,一会影响工作效率,二会影响员工的情绪,抑制员工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酒店高层管理者要授权给下属发挥才干、大显身手的机遇。这样有利于增强信任感,使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变成合作共事,互相支持的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如上海波特曼丽酒店的每一位员工都有一次性使用2000美元用于对客服务的权限。一旦出现服务差错或宾客需要某些特殊服务,员工能在第一时间利用自己的权限和智慧进行补救。这样,也许酒店会因为员工的错误决策而受损失,但一定也能从宾客对酒店的[page]诚上得到回报。3。定期培训员工,明确员工发展空间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仅能带来更高水平的服务绩效,还可帮助饭店吸引和留住最好的员工。一些打算在饭店业发展的员工在比较工作机会后,会从长计议,他们会挑选那些能资助终身学习、给予各种培训从而促进他们事业发展的饭店。而那些真正重视员工的管理者将把员工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并以承诺和积极有效的培训方式向员工表明这一点。由此可见,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而获得必要的技能,而是作为对员工在本饭店工作期间的投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管理者应把培训和发展视为饭店在员工身上投资的一个持续过程,把重点放在员工个人的需求上。给予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以较大的发展空间。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位选择,鼓励员工的个性拓展,让每个人有机会自由发挥挖掘潜能,给予员工更多的赏识和提升的机会。4。加强自由沟通,关注员工生活多和员工沟通,会见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关注他们的想法。这些做法是在向员工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他们很重要,饭店很重视他们。丽嘉饭店集团的格言:我们是为女士们先生们服务的女士们先生们。这一宗旨深深地渗透到公司的每一管理层。马里奥特的管理风格是以“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信条为前提,员工受到尊重,他们会对工作更有信心、感兴趣,并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加强自由沟通,可以使难有机会表达自己思想的员工没有被遗弃之感,使其与酒店建立一种亲密关系,工作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例如,在每天的部门例会上,员工可向主管或领班反映前一天工作中所发生的小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出错的原因并探讨改善措施。酒店不仅要注重培养员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和较娴熟的业务技能,还要关心员工的生活,点点滴滴都融进员工的心坎里,使酒店成为一个上下团结、不可分割的整体。关心员工的生活,可从改善员工的生活环境和解决他们的困难等方面进行。如在酒店中增设休息室,使员工能在工作之余得以小憩,保持充沛的精力,积极热情地投身于工作中。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上困难,让员工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生活。5。创建丰富多彩的酒店文化人是需要有一点儿精神的,饭店业也需要有自己的企业精神,需要有积极向上的风气,需要有使自己的员工潜力充分发挥的环境,而这种精神、风气和环境是需要营造的。酒店文化的建设是其主要途径。“酒店文化”是酒店生存与活动过程中的精神现象,即以酒店的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价值观。优秀的酒店文化是一种文化氛围,是积极向上、主动敬业、团结协作的,它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增强酒店的凝聚力。每一位员工进入这个氛围里很自然地回受到熏陶和教化,产生一种从善如流的心态,发自内心遵从它、喜欢它,并以它作为楷模和标准,从而给人以一种潜在的压力,催人奋进。大家团结协作,并自觉通过努力向宾客提供最佳服务。如有些酒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设有员工俱乐部(有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队、棋牌室、阅览室、网吧室等),逢重大节假日将开展多样相关娱乐、文艺活动,办有酒店宣传栏、店报,充分给员工一个展示才艺发展的平台。酒店免费提供星级标准食住,上下班有专车接送等。酒店“以人为本”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才各得其所,使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似沙子般的细腻、细微、细致;服务人员的服务就像阳光般的温暖。总之,酒店要持续发展,要在剧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首要任务就是要抓“人”,即“以人为本”。酒店只要在“以人为本”管理上做到充分彻底,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参考文献:廖佳丽:以人为本是酒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J]。科技情报开[page]与经济,2006,16(3):179~180文新跃:“以人为本”提高酒店员工满意度[J]。商场现代化, 2005,10(445):191~192[3]田喜洲:论酒店管理中的人性化趋势[J]。 商业研究, 2005,1(309):163~165[4]左正万:酒店管理“以人为本”[N]。市场报,2004-12-03(18)[5]邓雪:论企业员工满意度的提升[J]。商业研究,2003,(3)[6]周文霞:管理要正视人性的特点[J]。中国人力资源管理,2000,(3)[7]杨莹等:员工心理受权与酒店服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5,5(20)[8]徐洁:浅析现代酒店客房管理员工的人性化策略[J]。管理研究[9]雷姝燕:以酒店人性化管理解决员工高流动率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6,11
基于J2EE酒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包括论文,设计,论文字数:10293,页数:30摘 要为了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对人流、物流、资金流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开发一个稳定可靠的酒店管理系统用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降低各种经营成本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本系统基于JAVA的Application模式,采用JAVA的图形化开发工具JCreator和Access2000数据库进行开发,实现了前台管理,客房管理与系统设置功能,其中前台管理由住宿登记、追加押金与退房结账等模块构成,帮助操作员进行住宿登记,通过追加押金使房客继续入住或直接退房结账;客房管理由客房查询与房态查看模块构成,帮助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入住信息和客房状态,及时对客房清理或维修;系统设置由操作员管理、权限设置与房态设置等模块构成,使操作员实时地对操作人员的权限进行有效地管理,对客房的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本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占用系统资源少,方便用户使用,能满足酒店管理的实际需求。关键词:酒店管理;JAVA;JCreator;SQL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Hote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J2EEAbstractIn order to increase economic benefit and control the flow of people, goods also capital effectively, it is quite necessary and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a stable and reliable hotel management system to improve staff productivity as well as lower operating. This system is designed by using the IDE of JCreator and Access2000 database. At the same time, the JAVA application mode is used in this management system. It are composed of onstage management, guestroom management and system settings. The onstage management includes three sub functions, . residential registration, room management, system default. These functions help operators for the hotel registration or through additional deposit to enable the tenant to continue staying or direct billing. The guest room management has two sub-management functions, . room inquiring and the state viewing. These functions can help manager to understand the room occupancy and status information in a timely manner to use cleaning rooms or maintenance. The system setting includes three functions, . operator management, jurisdiction settings and room states settings. The operator management can reply a real-time operation of the authority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safeguard and update the information of rooms facilities. This system can be transplanted and possess minimal resources. It could be used easily and satisfy the need of hotel word: hotel management; JAVA; JCreator; SQL目 录1 引言 设计背景 设计意义 设计方法 12 开发工具与平台 JAVA语言 JDK工具 JCreator工具 SQL数据库 ACCESS数据库 43 系统需求 需求分析 系统流程 性能需求 54 总体设计 功能分析 数据库设计 65 详细设计 登陆模块 前台管理模块 住宿登记 追加押金 退房结账 客房管理模块 客房查询 房态查看 系统设置模块 权限设置 房态设置 操作员管理 196 系统测试 功能测试 测试总结 22结 论 22参考文献 23致 谢 24声 明 25以上回答来自:
这方面的论文在一方网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一方网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这里还有些资料,你看看自从萨班斯法案的制定为内部控制拉开序幕之后,内部控制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有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而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则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基础,对内部控制还停留在政策法规和理论规范的阶段。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内控制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仍受于政策强制,缺乏内部控制建设的主动性,导致企业内控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长期发展有阻碍作用。为此,本文就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目前,企业价值最大化已经成为企业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总目标的具体化,所以内部控制活动也应该是企业价值管理活动的具体化。本文以此为契机,来研究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观点的提出需要有理论做支持。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基本理论包括两者的概念、内部控制的整个发展历程、内部控制规范和企业价值的认定等。接着本文从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和价值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了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这样才能为提升企业价值具有理论依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关系。实证研究部分主要结合08年和09年深市的A股正常上市公司经验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内部控制经营效率效果的主要因子,将综合评分后得出的经营效率效果为变量、审计意见类型和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作为解释变量对企业价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最后,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研究的结论。还有不懂的地方,你上一方网自己看吧~内容摘要第章绪论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文献综述国外文献综述国内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第章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基本理论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内部控制萌芽期: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发展期: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部控制扩展期:风险管理框架阶段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价值及评估企业价值的概念企业价值的界定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第章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价值管理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的关系内部控制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价值理论的发展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价值管理的具体化形式之一企业价值活动在内部控制的控制范围之内第章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假设提出和模型的建立变量的选取研究假设指标的标准化和模型的建立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实证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第章结束语研究结论及解释最好先拟提纲,再写论文,你参考下这个吧,当时一方的王老师给我,直接就通过了,呵呵,老师拿我的当别人的范文了
一、加强实践教学的主要做法 (一)完善教学计划,构建“校企对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从2006年开始成立了以鞍山市旅游局副局长为主任、各旅游饭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负责人为委员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就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修订征求意见,并确定旅游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探索出有效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更加适应本地区和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经过几年的教学运行及与用人单位的深入探讨,结合企业特点及实际需求,我们将教学计划调整为第3学期进行为期2周的行业认知见习,第4学期第9周到第5学期第8周也就是每年的五月份到第二年的十月份这段旅游业人员需求旺盛期进行为期6个月的专业顶岗,第六学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从而实现校企对接、工学结合培养人才。 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加大了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比重,减少纯理论课的设置,如必修课中去掉了《休闲学》的课程,增加了《导游口语训练》、《旅游服务礼仪》,选修课中增加了《形体训练》等课程。并对部分课程进行了整合,加大了实践学时的安排。 1.加强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进行课程改革,为“校企对接、工学结合”零距离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2.送课到企业 2008级旅游管理酒店方向同学在鞍山鑫丰酒店进行专业顶岗实习期间,我们将三门操作技能性强的课程《服务礼仪训练》、《现代处方管理》、《前厅与客房服务技术》送到企业进行教学,并以技能大赛的方式进行了课程的考核。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改革卷面考试为现场技能考核 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改革,实施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上采用以“任务单”的形式组织教学,将教学模块分成若干个任务,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工作任务。在课程考试模式中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重视实践考核。如《导游业务与技巧》、《旅游服务礼仪》及《中西餐知识》等课程分别进行了考试改革,针对这几门课程技能操作性强的特点,分别改革了以往传统的卷面考试为现场技能考核,强化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 4. 转换课堂教学的地点 改革以往的纯理论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践教学多元化,以职业为标准精心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采用从课堂到实训室、从校内到校外、从模拟到仿真到顶岗实战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形式,达到既培养操作技能,又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的目的。如《导游业务与技巧》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改革以往单纯的室内教学,带领学生到鞍山4A级旅游景区玉佛苑和3A级景区汤岗子温泉进行实践教学,通过校外实践课程,模拟导游员服务流程,训练导游员讲解技能,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5. 开展二课堂、专家讲座、教授论坛等活动拓展学生技能 自2005年以来,旅游管理专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专家讲座、教授论坛等活动拓展学生的技能培养,至今已举办三届导游之星大赛,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校企对接、工学结合”提供保障 根据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建立了完整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即行业认知、校内模拟训练、专业顶岗实习、星级酒店毕业顶岗实习相结合,多形式、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行业认知见习。即在第三学期带学生到本地旅游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认知见习,通过认知见习,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加强专业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 校内模拟训练。即通过校内实训室,如导游实训室、餐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使学生对老师讲述的理论课程和服务操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能进行必要的操作练习。通过实训室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规程,并掌握操作技能。 8. 专业顶岗实习,实现工学结合。旅游管理专业从2005年开始探索与旅游企业的合作,2009年经过多次磋商,最终达成和无锡华美达广场酒店、辽宁鑫丰酒店、大连金石滩集团的合作协议。至此,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的92名学生、2009级酒店专业的27名学生已经先后进行了专业顶岗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与。通过专业顶岗实习,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互交替,使学生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现实社会中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和提高操作的熟练水平,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9. 毕业顶岗实习。即在完成专业计划的课程以后,安排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到国内知名高星级酒店和旅行社进行实习。通过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对旅游企业的管理、运行和工作标准有较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对以往课堂讲授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加深理解认识;学习、掌握旅游管理、操作和服务的技能;在实践中思考、凝练和形成毕业论报告的初步问题和范围,撰写毕业调查报告;培养从业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对未来的专业实践和就业做好各方面准备。
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发展动因分析摘要"市场需求的差异化和产品的同质化迫使经济型酒店引入“主题”寻求突破点,经济型酒店实施主题化发展被看作是开辟新的“蓝海”的途径之一。经济型酒店实施主题化发展不同于传统主题酒店,需要兼顾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经济型酒店主题化途径的特殊性。在具体分析了经济型酒店实施主题化发展的动因主要来源于外部危机和市场拐点、中高端商务酒店的出现,以及内部市场细分和品牌建设的基础上,为酒店实施差异化竞争提供主题化的可选途径。!关键词"经济型酒店;动因;途径中国经济型酒店在历经几何数量增长的同时,伴随“如家”连续两个季度亏损的经营状况的发布,宣告经济型酒店的黄金时代结束了。面对众多竞争者及经济型酒店发展拐点论的出现,如何拓展空间,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经济型酒店过于简单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需求,如何将文化和自然融入酒店品牌,赋予简单单一的酒店产品以不简单的内涵与外延主题,是酒店实现差异化的重要策略。因此,引入主题概念,增加品牌价值,实现主题化发展会成为经营者的选择。本文将在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发展途径方面做些探讨。一、经济型酒店主题化特点主题式经济型酒店的定义不同于主题酒店,同时也区别于一般经济型酒店。主题酒店具有自己独特的运营体系,除硬件先进、完善之外,还重墨浓笔打造文化,主要强调的是氛围,目的在于形成差异化特色来吸引客源,基本上都是高档酒店。而经济型酒店的最大特点是简单,将酒店的设施和用品简化到最低限度。经济型主题酒店与经济型酒店都是以“经济”参与市场竞争、以“经济”占领市场、以“经济”赢得市场,受成本压力所限,不可能效仿一般主题酒店的运营模式。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发展的核心实质是基本功能兼顾基础上的、类似目标顾客群体的个性化和体验感受的满足。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需求,开辟新的“蓝海”,有些经济型酒店把“经济型”与“主题化”相结合,推出了主题式经济型酒店品牌,竞争对象直指四星级酒店。这类经济型酒店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主题范围选择比较广泛,强调可接受性和趣味性,角度比较新颖独特,内容健康,只要具有独特的文化性和丰富内容的人文、地理、自然、历史等素材,都可以作为酒店的主题。主题产品设计是文化内涵在美学、视觉和实用功能中的外化表现,通过专业人员对主题的把握,将文化内涵外化为具有美学价值,视觉享受和实用功能的产品。它首选大容量的主题内容含量,因为经济型酒店通常是连锁经营的,如何在连锁酒店中复制主题的独特性,使之具有普遍性和标准性是产生吸引力的关键,在进行主题的选择时,过于狭窄的酒店主题会使目标市场规模太小,不足以维持酒店自身的发展。此外,关注细节成为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发展瓶颈的突破点。受到经济型酒店规模小,成本投入低的特点限制,与豪华的主题酒店的装潢风格不同,经济型酒店对于主题的表现更多的体现在细节,如色彩、图片、小纪念品、房间布置等方面,匠心独具的展示主题所蕴涵的内容就足以达到效果。在主题风格布置上投入太多,超出成本控制范围将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二、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动因!“"红海”危机和市场拐点的出现目前,酒店业产品同质化诱发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单纯的价格竞争对体验旅游的发展及国外连锁式知名品牌酒店抢摊国内大中型城市而言,将面临巨大挑战。而引入主题化发展趋势,为解决问题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如家”酒店成功从美国纳斯达克募得!亿美金进行全国性拓展、锦江统一打包进入“锦江酒店”在香港成功上市之后,经济型酒店这一新兴商潮也逐渐走入竞争激烈的“红海”。尤其是外资紧随其后纷纷进入中国,更加使这一商业领域变得压抑起来。经济型酒店的最大优势是“经济”,其意义一是指投资经济。新建经济型酒店几乎没有从征地、土建开始的,使用的房屋大都从原来的厂房或者招待所改装过来的,装修简单,经营的目标客户以商务性质的散客为主。而装修上的工厂化也是经济型酒店之所以“经济”的原因之一。他们的内部装修大多采用工厂生产、现场拼装的方法完成,不铺地毯,简约家具,一间客房比普通酒店能节省一半的装修费用。二是运营经济。酒店在管理上实行标准化服务,按比例配备少量的客房服务人员和前台接待,工作人员很少,基本上是星级酒店的一半。但是,根据《#$$%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国内经济型酒店平均出租率从#$$&年的’()降到#$$*年的’#"+),平均门市价格从#$$&年的,#’元降到#$(元”。对比,年前,占据其核心成本的物业租赁成本已上涨!$$)以上“。锦江之星”最初开业时,单间价格是!+$元,现在已经涨到#,’元;一个中等规模经济型酒店过去的运营经费约#$$万元,现在是*$$万元。人员薪酬、营运成本、物业等成本的上涨导致行业的利润、出租率、房价以及每间客房日平均收益都明显下降,加之次贷危机的爆发,投资界对于经济型酒店的热情比之往年明显减退。经济型酒店的“经济”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如家”连续两个季度亏损的经营状况发布,宣告了经济型酒店“不需要营销,开出来就好”的黄金时代的结束。#"中高端商务酒店渐成投资热点“如家”酒店集团宣布今后将实施多品牌战略,并推出定位于中高端商务的和颐酒店品牌与之前“如家”普遍的“经济型”定位不同,“和颐”将定位于商务型酒店,目标锁定在中高端商务人士,采用四星级酒店标准装修,舒适中兼具齐全的商务配套功能,定价为*$$-($$元左右。这一定价与汉庭集团的高端商务汉庭酒店,$$元左右的定价拉开差距。“如家”酒店集团对中高端商务酒店的投资介入,表明目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出现了新“经济”的趋势。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但冲击了人们兜里的钱,也冲击了人们的原有消费信心,使高端星级酒店的市场份额大幅缩水,商务人士和旅游者不约而同的降低了自己的出行标准,却给经济型酒店提供了一次新的拓展市场的机会。根据《#$$%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的消费者表示将来外出会更偏好经济型,+*"%)消费者认为未来外出的住宿花费会有增加”。这表明,在高端酒店市场出现疲软的时候,中高端的商务酒店将给高端层次的消费者提供理想的选择。这会加大对三四星酒店的竞争冲击。一些经营不利的三四星酒店在资本的支持下,会成为经济型酒店收购的对象,即缓解了经济型酒店建造的成本压力,也会形成良好的空间集聚效应。,"目标市场细分的结果酒店主题的选择必须考虑正确的目标市场定位,不同的目标市场有不同的需求偏好和经济支付能力,市场定位正确与否是成功的关键。经济型酒店面对的市场群体也不是单一的,其价格水平也表现为是个区间,不同区域不同地点,这个区间范围是不同的,面对的目标顾客群体,受其需求偏好的不同,会选择不同品牌的不同房型;同时,不同品牌的经济型酒店在推向市场时,也会不约而同地推出自己的诉求点,这需要有不同主题的内涵作支撑,才能在标准化的“经济”运营模式中找到差异化的竞争点,实现“蓝海”战略的突破。深圳华侨城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旗下的“城市客栈”,可以说是标准与主题的汇流之所,每一家店都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浓缩。成立之初就有着主题酒店特立独行的建筑风格和令人目不暇接的主题文化,其消费主体是年轻一代的时尚群体,拥有活跃的思想、高尚的品位和对品质更为苛刻的要求,这正代表着“城市客栈”的客源市场。为适应“城市客栈”发展的准确定位,提出了“经济型也要出精品”的“城市客栈”理念,摒弃以卫生、舒适、方便的基本要求,追求在此之上的现代、主题、简约和时尚。同时,将浓缩的城市主题融入其中,使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客栈”的主题灵魂。当然,“城市客栈”一样有着统一的标准、一致的功能设施、一致的服务程序,更重要的是有着一致的后台运作管理。但是,在每个店里都能找到它的不同,这种不同来源于环境的差异。+"有限服务催生品牌建设品牌效应的不足已经成为酒店业发展的瓶颈,因为品牌的建立是主题确定的直接竞争结果,主题的不明确不突出,使品牌的建设面临缺少灵魂的支持。突破思维定势,为传统的经济型酒店的“有限服务”提供超越期望的服务和体验,是酒店业拓展市场份额和突破发展瓶颈要充分考虑的问题。目前,经济型酒店市场的竞争还没有上升到品牌阶段,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个性鲜明的品牌将获得迅速发展。根据《!""#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提到经济型酒店第一想到“如家”的只有$%&’(,第一想到“锦江之星”的只有)!&!(”,说明行业领先品牌的绝对知晓度很低。而从品牌记忆度来看,“如家”的品牌记忆度只有*)&%(;从品牌识别度角度看,只有+$&’(的消费者能想到“如家”品牌。如家因为鲜明的品牌个性,重产品和服务层面都受到了客人的认同,在品牌知晓度方面远胜于“锦江之星”。而在品牌个性方面,普遍认为“七斗星”是一个充满情趣,时尚而有品味的“第三空间”,鲜明的品牌个性使七斗星开业不到)年,综合知晓度就跻身行业前三。顾客对酒店的评价显示了酒店的品牌理念能否被客人体验和感知,也能表明一个酒店是不是具备明显的个性,而个性的发挥需要依托主题的建立,标准满足顾客的共性需求,特色主题满足顾客的个性需求,鲜明的个性将留给顾客深刻的印象,这些正是影响品牌记忆和品牌识别的关键。三、经济型酒店主题化途径一般主题酒店的投资和运营费用较大,对经济型酒店而言实施主题化发展的切入点不在大的投入,而在于精确的市场定位基础上,通过挖掘多角度的主题内涵,实施基于成本考虑基础上的多主题途径。主题的挖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通常认为,主题酒店在选择主题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所在城市的文脉内涵及城市感知形象,从文脉特征中提炼主题,升华主题认同感,强化城市感知形象。那么,对于经济型酒店而言,除了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可忽视的就是建设成本,它影响着客源市场规模的大小及客源的直接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因为经济型酒店的定位本身决定了直接目标顾客群是确定的。根据《!""#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选择经济型酒店入住的消费者公事外出的住宿价格集中在)*",!!’元之间,比例达到了’成左右;消费者私事外出的住宿价格集中在)"",!!’元之间,略低于公事外出的住宿价格;选择)*",)#’元的比例最高。由此决定了需要在兼顾成本的基础上,按照重点突出、与众不同以及令人信服的宣传主题的特征,融入主题因素,遵循“剔除———减少———增加———创造”模式创造价值,以达到体现差异化内涵,实现低成本的目标。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引入主题设施和客房产品主题设施与产品是顾客在消费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并且在和顾客的长时间接触中始终传递着酒店的主题,体现着主题的始终如一。如设计酒店的标志,并印刻到所有主题设施和产品上,增强顾客的视觉感受;通过美味的菜肴和淡淡的花香来体现酒店的特色,给予顾客独特的嗅觉体验;选择与主题相一致的标准色作为酒店的基本色调,进行其他色彩的搭配与变换,以色彩来传递主题。客房是客人放松身心、消除旅行疲劳与压力的最佳场所,更是经济型酒店最重要的竞争产品。目前,主题客房的内部设施大多还是采用饭店客房用品市场的标准化产品,而与刻画主题相关的个性化创新尚显不足。在核心产品和实际产品不突出的前提下,可以从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考虑主题途径。酒店经营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数目的主题客房,对房间的每个细节下工夫,通过不同定位,每种房型推出一个主题,床上用品、窗帘、装饰画的色调和图案都与该主题相配合。如此,可以提升现有客房的产出价值,主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配合,既保证酒店有足够规模的目标市场,又为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文化支撑。“如家”“、莫泰)+-”,哈尔滨本地的“禧龙”“、大象”、“勃莱梅”,以及有外资背景的“速八”等在进入哈尔滨市场时,强调让客人花较少的钱,享受到充满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服务。在哈尔滨的“如家”舒适型酒店里,卫生间内配备了两种颜色的毛巾、牙具,可避免两位客人同时入住时弄混。在勃莱梅文化客栈内,有男士房、女士房、休闲房、行政房等#种房型,可以为不同需求的客人提供服务。如在为纯商务人士准备的行政房内,放置了一张大大的会议桌,可以省去客人召开会议时租用会议室的费用;在专为年轻人准备的卡通房中摆放风格简约的卡通沙发十分吸引人,房内的配饰也以卡通为主,十分符合年轻人的欣赏口味。在“禧龙酒店”的情侣房间内,为营造温馨、浪漫的气氛,摆放了一张大大的圆床,显得与众不同。无论是对客房进行性别、用途的区分,还是对客房内物品的摆放和造型设计的差异化,目的都是对客房产品做深层次挖掘,从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角度寻求突破点,既可以做到兼顾成本基础上的差异化竞争,同时也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凭借超品质的个性化服务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创造“体验”环境的主题活动.&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摩尔认为,体验是指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体验是一种有别于产品、商品、服务的独立经济提供物。顾客在酒店中的体验需求主要是通过主题活动获得的,有主题活动的主题酒店将大大增强顾客的体验感。营造一种贴合主题文化的主题体验环境,使顾客能投入到体验环境中,产生对酒店的认同感,从而形成顾客忠诚。经济型酒店的主要产品面积有限,设施用品相对简单,施展“主题化”的空间相对狭小。如何在狭小的空间中通过创造主题活动,营造出“体验”环境,成为主题化发展的可选途径。如长春市出现的新睡眠酒店就在现有经济型酒店条件不变的基础上,对设施、用品进行创意变换,实现在“经济”中演绎出“新睡眠”这个大主题。该酒店把温馨、时尚与浪漫融合在一起,凸现与众不同的“新睡眠”的感觉,是其低成本打造差异化的成功思维,取得了“不变中见大变”的实际效果。其中,最突出的是运用视觉色彩冲击,在十多平方米的客房中,通过对被子、枕头、窗帘的颜色变化及图案的搭配,创造出素静中显靓丽,淡雅中见鲜艳的独特效果;另外,客房的墙壁颜色也不是单一的,三面是浅米色的,一面是紫罗兰色的。酒店客房虽然不足百间,但围绕“新睡眠”主题,却推出诸如豪华主题、浪漫主题、梦幻主题、亲密主题、温馨主题、极简主题、韩式主题、日式主题等的主题客房,各类主题客房在总体装潢和陈设上都不同。在新潮创意和经济简约的同时,酒店兼顾了基本功能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如对卫生间马桶盖弧型边罩的防水配置、客房上方增设顶灯和顶角线下的长日光灯的配合,烘托出整个客房的色彩和朝气。很明显,“新睡眠”主题的推出在兼顾睡眠医学保健的同时,主要是满足对特定细分客源市场中追求活泼奔放的心理切合,通过创造出“体验”环境的空间氛围,达到现有产品的价值最大化。!"适时推出中高端主题品牌酒店金融危机中,四五星级酒店的困境成就了经济型酒店拓展市场的利好时机。目前,经济型酒店市场份额正急剧增加,如何以主题设计为本,融合传统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打造经济型主题精品酒店文化对行业发展有重大意义。如家、速八等品牌酒店对#$$%年底及#$$&年的市场环境持平稳态度,表示扩张不是主要任务,将在现有市场份额中拓展中高端市场。如家酒店连锁在上海推出和颐品牌,价格定位在’$$—($$元之间,以四星服务为标准;速八的加盟商则以禅修为主题,推出了吸引众多佛教人士入住的以信仰为主题的中高端如是主题酒店。这些由经济型酒店推出的新品牌,价格大多定位在三星酒店和四星酒店价格之间,竞争对象直指四星酒店,但是竞争手段却是在主题中寻求突破口。因为经济型主题酒店不是参与主题酒店竞争,而是在“经济型”市场中更加细分市场,寻找相对经济支付能力强、文化水平高,对酒店的选择越来越倾向于有品味、有内涵、能给他们带来文化享受的客户群体,而这部分客户群体大多以商旅消费者居多,他们不会对四星酒店标准配备中的桑拿、娱乐等附加项目感兴趣,诉求点更多在于个性化、私密性和安全性。如,如是酒店在内部装修中大量运用能够体现静修味道的手段和方式,还定期举办各种佛教讲堂,并与佛事展结合,使素质较高的客户群体相对固定,同时考虑把佛教哲学融合进企业高管培训之中,满足企业高管追求释放压力的途径需求。无论是通过去繁就简,围绕核心产品赋予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把设计主题溶入简洁与时尚中,挖掘品牌本身的内在气质,把对传统与多元文化的理解用设计语言充分表达出来,还是通过推出具有特定服务标准的特定经营模式,其实质既没有脱离“经济”定位,又通过主题立意的新颖和独具匠心,达到了“经济”中见个性与豪华的效果。’"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酒店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顾客、酒店合作伙伴、专家、社区居民、员工等。在与这些利益相关者沟通时需要消耗大量成本,传统的营销方式显然不适合经济型酒店。通过建立电子信息系统,实现网络化运营的方便快捷和节省成本是可选途径。如,酒店各部门将其酒店的有关信息通过电子网络传送到信息接收中心,包括产品开发情况、顾客数量、顾客满意度以及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等;信息接收中心将信息分类处理后存入信息库,供有关部门查阅。另外,可将酒店有关情况、安排、服务价格等信息制成数据库,主要供客人了解酒店情况和服务使用。如可以将触模式多媒体装置置于酒店所在地自己的互联网站上,也可以放在市区主要车站处。电子系统的建立可方便各利益相关者快速获取酒店信息,酒店经营管理者应充分利用该信息系统,主动真实地公布酒店可以对外发布的相关信息,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酒店动向,并利用网络进行全球营销。再则,可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利益相关者参与讨论有关酒店的主题发展和定价等问题,征询他们对主题的需求。这样,既可以获得他们的建议和支持,又便于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他们新的需求,并争取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四、结论经济型酒店引入主题化发展作为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是一种共识。经济型酒店也要出精品,主题酒店成为一种填补市场竞争空白缝隙的有力途径。在主题酒店发展理论体系日臻完善的今天,需要在经济型酒店领域寻求新的实践途径。欣慰的是已经有实践者走在了前面。如桔子酒店集团的强势推出一举撼动着中国酒店的传统星级酒店及经济型连锁酒店的格局,打破了传统经济型酒店对“经济”涵义的理解,而是赋予酒店似“桔子”的体现自我的含蓄张扬的个性内涵,并在合理经济的价格范围内,除了满足顾客基本住宿需求,更用有创意的设计与服务主题,赋予顾客特殊的住宿品质和心情,满足顾客对需要的与众不同和体现自我的要求,推出所谓“必须有,以及没必要有”的主题理念,成为经济型主题酒店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经济型主题酒店借助庞大的社会资源、多元文化的融合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必将取代三星级酒店,成为酒店业中的中坚力量。参考文献:)*+邹益民,彭雪蓉"主题酒店产品顾客体验关键要素的探索性研究),+"旅游论坛,#$$%(,%)")#+李朝辉,姚昆遗,郭宁"关于发展经济型主题酒店的思考),+"服务经济,#$$-,(*$)")!+张明,廖培"主题酒店主题文化选择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刘婷"主题型酒店:发展、问题与策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约瑟夫·派恩,詹姆斯·0"吉摩尔"体验经济)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王应霞"关于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发展的思考),+"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酒 店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摘要:酒店核心竞争力是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能力,主要包括资源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应变能力和人力资源优势,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享受。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可以通过内外部途径来实现,以保持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酒店核心竞争力一 、引言 “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90年。这一年,著名管理专家C. K. Prahalad和Gary Hamel在他们所著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形象地说,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产品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支撑着所有这一切的正是企业内部能力的不同组合。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 作为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分支产业——酒店业的大规模迅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情,然而,进入新世纪后,由于酒店数量的迅速增加,新酒店档次的不断提升,酒店之间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那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呢?从目前酒店业的情况来看,打造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树立顾客认可的品牌是参与竞争,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 二、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 对于以设备设施和服务产品为主的酒店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具体来说,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资源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应变能力和人力资源优势,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享受。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 酒店的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酒店的生存与发展,而这种竞争力强弱的最终判断者是酒店的消费者,即客人。消费者对酒店产品具有最终的裁决权。因为随着消费者市场的成熟,消费者消费选择的理性化和多样化,酒店的产品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就成了消费者选择或不选择该酒店的最后依据。因此,如何运用酒店现有资源,打造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就成了酒店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 三、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内容 现代酒店管理之父埃尔斯沃思·密尔顿·斯塔特勒(Ellsworth Milton Statler)说过,酒店从根本上说只销售一样东西,那就是服务。提供低劣服务的酒店是失败的酒店,而提供优质服务的酒店则是成功的酒店。酒店的目标应是向客人提供最佳的服务,而酒店的根本经营宗旨也就是为了使客人得到舒适和便利。 由此可见,酒店的核心产品就是服务,而围绕着服务产品的建立所开展的一系列组织活动,就是构成酒店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具体地说,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酒店的声誉 酒店的声誉是酒店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高度结合,酒店知名度是酒店名声的大小,而美誉度则是酒店名气的好坏,酒店的声誉是消费者选择酒店的关键因素,因为一个酒店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如同在产品市场上,卖者对买者做出的不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在资本市场上,企业家、经营者对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做出的不滥用资金的承诺一样,虽然这种承诺不具有法律上的可执行性,但如果酒店不履行或者不具备这种承诺,就会失去消费者的光顾和投资者的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说,声誉是酒店获得核心竞争力甚至生存的根本和生命线。以广州白天鹅宾馆和南京金陵饭店为例,这两个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的酒店,20多年来,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他们始终都是中国酒店业的佼佼者,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酒店国内外市场上拥有的极高的声誉。 2.管理能力 酒店业是一个服务产品高度无形化和劳动力高度密集型的产业,在这样的行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管理能力是酒店竞争力的核心内容。酒店的管理能力包括酒店获得信息的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是狭义的“核心能力”。管理能力取决于酒店是否拥有一支具有特殊组织才能和高度职业化的经理队伍,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酒店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 3.企业文化 酒店企业文化,是酒店在长期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经过多年实践而探索、凝练、提升、总结出来的;为酒店全体员工共同自觉遵守的、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和制约全体员工的;带有深刻地组织制度意义的;具有本酒店特色的管理理念和行为准则。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酒店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 4.营销技术 营销技术即酒店通过高效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营销技术既取决于酒店人力资本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手段和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起到基础性作用。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技术的网络营销技术和实现营销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酒店在更大的范围拓展销售空间。先进的营销技术是酒店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消费者主权的时代,营销技术是酒店业重要的竞争力因素。 5.人力资本 员工是企业的财富,酒店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是在知识与资本日益对等的时代酒店人力资源的全新理念,人力资本对酒店竞争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酒店应该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不但使特殊人才竭力为企业奉献才能,而且要发挥全体员工的作用,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酒店的声誉,赢得更多的回头客。 6.特色产品 酒店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特色产品的竞争。在个性化消费日益明显的今天,谁拥有了消费者喜爱的特色产品,就能够牢牢地抓住消费者,无论是客房产品,还是餐饮产品,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才能够更多地吸引回头客。 特色产品除了客房、餐饮等有形的实物产品外,服务产品的特色也是酒店特色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更具灵活性的产品同样可以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特色服务也是营造酒店品牌,参与竞争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四、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核心竞争力是酒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它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条件加以支持,核心竞争力将一无是处,毫无价值。为此,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可以从内外两条途径来进行。 1.酒店核心竞争力打造的内部途径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酒店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宣传,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2)注重研究,形成特色 酒店经营者必须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分析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冷静分析自身产品的特点,在经营管理、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形成差异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满足消费者特殊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些有可能就是构成今后自己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3)加强创新,形成品牌 加强酒店产品和服务技术的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产品和服务创新。一个酒店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酒店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关键性产品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4)科学规范,制度保障 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企业良好的土壤之中的,酒店业是最早和国际接轨的行业,最早引进了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服务,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进行酒店的管理,然而,这种管理制度和现行的管理体制始终难以调和,不能使制度得到有效的发挥。而民营性质的酒店又带有了太多的经验型主义的色彩,背离了科学化的管理。因此,无论是何种性质的酒店,都必须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科学、规范的企业运作模式,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 (5)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 有一位企业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我们的企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无形中就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2.酒店核心竞争力打造的外部途径 (1)建立联盟,增强竞争力 酒店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竞合阶段,鉴于中国绝大多数酒店是以单体酒店形式为主,酒店之间,尤其是不同地区的酒店之间可以通过建立酒店联盟的方式,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使酒店获得核心竞争力。 酒店联盟的建立不仅可以使酒店之间实行市场共享、信息共享,而且,在联盟过程中,有助于一个酒店学习另一个酒店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酒店或更多的酒店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提高单体酒店在某一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立酒店联盟是单体酒店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最近刚刚成立的中国中档商务酒店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2)加盟名店,获得品牌 对于一些知名度不高,市场应对能力不强的单体酒店来说,可以通过加盟著名的酒店品牌的方式来获得更好的知识资源,提升酒店的知名度和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加盟国际知名的酒店品牌还是国内著名的酒店集团,都可以在管理、服务、文化、品牌等方面得到这些酒店管理公司或集团的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能够使酒店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得到提升,同时还可以分享这些酒店集团的预订资源,对提高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3)兼并重组,提升实力 酒店还可通过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兼并重组是酒店迅速扩大规模,做大作强,快速参与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酒店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4)培育忠诚顾客,提高核心竞争力 酒店通过核心产品和服务,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因此,无论是何种性质的酒店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5)持之以恒,持续发展 酒店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要有动态意识。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核心竞争力有可能因疏忽而贬值,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乃至消失。 酒店管理者必须引入人力资本管理的概念,通过设计如奖励、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制度建设将人才吸引过来并持久留住,发挥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需要对员工和业务经理进行监督,防止因为薪酬、升迁等因素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确保这些单独的变化与总的核心竞争力项目方向一致,否则久而久之,核心竞争力就会被侵蚀殆尽。 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意味着要持续改进,否则就无以保持现有地位。同时,不要闭门造车地衡量自己绝对的改进程度,而是要相对地和竞争对手的努力比较,不断进行竞争战略分析,持之以恒,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酒店管理全书》,中国商业出版社 林俊英 编著 [2]《酒店管理新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新友 著 [3]《国际饭店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