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论文提纲
《聊斋志异》是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经典之作那么它在其中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一、 总述《聊斋志异》的地位、前人研究《聊斋志异》关于讽刺艺术的情况。
二、概括《聊斋志异》中鬼狐妖的形象。与魏晋、唐传奇中鬼狐妖形象进行对比,突出现在《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妖的形象是拥有完美的人性、超凡的本领和美貌,这与前人所塑造的厉鬼和狡猾狐狸妖的形象有着颠覆性的变化,这一种变化就一方面说明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勇于打破常规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鬼狐妖的形象有一种提升的空间,鬼狐妖的形象人格化了。
三、鬼狐妖的形象塑造上就具有讽刺艺术。讽刺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爱之处,用夸张或者反讽等方式揭示事实。以《婴宁》为例。婴宁爱笑的形象到最后不笑的形象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容不了像婴宁这样纯真、笑得烂漫的女子的存在,讽刺当时肮脏的人间社会容不下一点美好的事物的存在。
四、人与鬼狐妖形象的对比,更显出鬼狐的人性的光辉。作者用鬼狐代表正义的呼声,没有塑造典型的英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下,人非人,甚至远离人间的鬼狐妖比君子更可爱更具有人性的光辉,所以作者只能寄托虚幻的鬼狐妖来展示出世间的美好,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在当时社会的人都带着一颗邪恶贪婪的心活着,导致了人性的毁灭,人都不能算是人了,只能通过鬼狐原本被认为是邪恶的代表来传递人性的美好,而原
本最应该具备人性的美好的人却比不上鬼狐妖。
1、以《武孝廉》为例。石孝廉原本是身患重症之人,靠的狐女的一颗救命丸续命,狐女不求回报而且还愿意伺候石孝廉,后来石孝廉得知狐女的真实身份后却要杀了她。一个善良、宽厚和气、得体的狐女和一个以怨报德、豺狼野心的石孝廉这两个形象有着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人类的丑恶,竟然比狐狸还要凶狠,进一步讽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丑恶。
2、《葛巾》为例。葛巾这一美艳的花妖,被常大用的爱花之情所感动,而以身相许,葛巾不仅使常大用家业兴旺,而且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常大用的弟弟,两姐妹为常家生了儿子,葛巾做到了传统妇女的典范,但是在常大用知道了妻子的真是身份后,以前对葛巾的痴爱却消失了,甚至对葛巾产生怀疑,与叶公好龙这一故事一样,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常大用这人物,揭示了他的虚伪、表里不一的坏作风。
3、以《小翠》为例。一个狐仙,对于王家无意之中施予的恩德,还想着报答,而王家傻公子受小翠再生之福,却因一只破瓶打碎而被打碎而失声叫骂,何其鄙吝之至,和公子分手后又破镜重圆,找好替身后又从容离去,从这件事可以知道,仙人之情,远比世俗之人深厚。讽刺了世俗之人鄙陋的人性,不及狐狸的情谊之深。
五、结束语。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梦幻小说经历了先秦的萌芽、六朝的发轫、唐宋的定型、蒙元的平寂,至明清时期达到辉煌。
对明清梦幻小说进行研究可以更为清晰地探索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情节范型和叙事神理,从而在历史纵线上观照文言梦幻小说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传统古典小说的继承和超越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自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以“剪灯”系列为代表,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走出蒙元低谷,进入承前启后的复苏期; 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和黑暗的政治使得梦幻题材成为文士抒发情怀、消释块垒的重要载体,文言梦幻小说相继涌现。而《聊斋志异》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言梦幻小说走出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光环步入一个新的高峰;雍正至乾嘉年间,《聊斋志异》的风行,促使模拟效颦之作继踵激增,风起云涌,繁荣一时,出现了许多颇有新意、颇有创制的作品;道光以后,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落潮,直至完全终结,退出历史舞台。文言梦幻小说是文人的释怀与写心,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情节范型方面又有所创新与突破。
其常见情节范型主要有六类:以梦幻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在人生如梦的感触中表现自己落魄境遇、用世志向、刺世之心、政治理想和人生社会哲理思考的“梦幻人生范型”;因相思爱恋“心驰到彼”、灵肉分离的“因爱离魂范型”;因渴望自由平等、精神交通的婚恋,故而在精神上幻想一种理想婚恋的“婚姻艳遇范型”;以梦幻的形式承载某种政治目的、政治理想、政治抱负的“政治话语范型”;受佛教思想、佛经故事影响,用小说的体裁于梦中劝诫世人弃恶从善,以淳化社会风俗的'“果报轮回范型”;以梦游地狱和梦游仙境的形式批判现实的黑暗与表达理想社会图景的“游冥游仙范型”。
梦幻小说自有一套叙事策略,尽管其并非文言梦幻小说所专有。但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可以从中体察出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与其它文言小说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文言梦幻小说是文士的主体性创造活动的结晶,真实地反映了文士的审美心态和审美追求。受梦幻本身所具有的朦胧性、虚幻性等特有属性的决定,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体现出鲜明的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特点、姿彩各异的语言特色以及浓郁的诗情画意韵味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论文。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渐趋势微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它却将梦幻载体的精髓注入其后文学体裁。民国之后,五四时期,梦幻题材的一度繁荣,当与此有一定关系。因此,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集中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题材、范型之发展渊源及其艺术特色,从而更全面地把握文言梦幻小说的整体面貌。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8
引言8-23
一、文言梦幻小说的界定8-11
二、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流变11-14
三、文言梦幻小说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4-21
四、文言梦幻小说研究的意义与方法21-23
第一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23-45
第一节 “剪灯”系列:承前启后的复苏期(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23-26
第二节 《聊斋志异》:走向高峰的转型期(明嘉靖初年-清康熙年间)26-38
第三节 “聊斋”拟作:推波助澜的沿承期(雍正年间起至乾嘉盛世)38-41
第四节 《聊斋》余絮:新旧交替的终结期(道光年间至光绪末年)41-45
第二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上)45-61
第一节 梦幻人生范型45-52
第二节 因爱离魂范型52-57
第三节 婚姻艳遇范型57-61
第三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下)61-85
第一节 政治话语范型61-70
第二节 果报轮回范型70-78
第三节 游冥游仙范型78-85
第四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亚常见情节范型研究(存目)85-86
第五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叙事模式研究86-102
第一节 叙事视角86-91
第二节 叙事时间91-97
第三节 叙事结构97-102
第六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审美追求102-110
第一节 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102-104
第二节 姿彩各异的语言艺术104-107
第三节 诗情画意的韵味107-110
第七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梦幻与白话梦幻小说比较研究(存目)110-111
第八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文化研究(存目)111-112
第九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影响及地位112-114
附录114-121
结语121-123
参考文献123-127
后记127-128
《聊斋》流传百世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对封建社会科举制的批判,和对当时书生醉心功名的揭露讽刺。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聊斋志异故事》读书心得1500字3篇,欢迎借鉴参考。
《聊斋志异故事》读书心得1500字
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作家蒲松龄的作品,全篇收录短篇小说491篇,内容多为鬼神精怪之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聊斋》的形成可以说是必然的。这一点从作者经历便可探知一二。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他出生于清朝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了蒲松龄的意志,同时也为他后期《聊斋》中描写下层民众生活打下了基础。家族的没落激励着蒲松龄更加勤奋的学习,家中丰厚的藏书也为他汲取知识提供了帮助。像那个时期众多知识分子一样,蒲松龄也期盼着金榜题名时。但屡次科举的失败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在一次次名落孙山后,他逐渐认识到科举制度的腐败,懂得了“陋劣幸进而英雄失志”的原因。科举失利后,蒲松龄几经转折,为谋生四处奔波。他曾钟情于科举又深受科举之害,中年生活的不如意也让他更能体会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聊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聊斋》可以说是蒲松龄的精神寄托,它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其中最值得人称赞的就是它对男女情爱的突破。自古男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正的一见钟情而后与子偕老的可谓是少之又少。正如《红玉》中红玉所说:“我们既无媒妁之言,又无父母之命,偷偷摸摸地来往,怎么可能白头偕老?”婚姻爱情的不自由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性的释放,而在《聊斋》中大部分男女主人公勇于突破封建礼教的限制,为自己的爱情而奋斗。而且《聊斋》中大多是狐妖花妖,恋爱对象多是温文尔雅的书生秀才,更是为《聊斋》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例如《聊斋》中的《阿宝》就体现了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阿宝是某地一个富贵人家的女儿,长得美丽绝伦,不少达官显贵都想娶她为妻。孙子楚是当地的名士,家境虽贫寒但为人却憨厚老实。当二人突破重重困难终于确定对方心意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父母这一关。阿宝的母亲曾说:“孙子楚名声才学倒也不差,只是他家实在是太穷了,我们选择了那么多年,竟得了这么一个女婿,恐怕会被别人笑话啊。”后阿宝据理力争坚决不嫁给别人,父母才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封建势力的顽固强大,也更能体现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其次,《聊斋》流传百世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对封建社会科举制的批判,和对当时书生醉心功名的揭露讽刺。像《范进中举》中的范进,穷极一生只为考取功名,考中后的喜悦都能把人逼疯。《聊斋》中也有类似的故事。《叶生》中的主人公叶生寒窗苦读十年,因时运不好次次名落孙山。后来遇到命中知己,在他的帮助下终于考中举人,从此大富大贵。在他功成身就回家探望离别之久的妻子时,却惊讶的发现自己早在四年前就死了。大惊之下叶生惨叫一声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何等执着才能在死后还念念不忘以至于不惜还魂也要完成遗愿,考取功名,进入仕途。功名利禄难道真的那么重要吗?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追求功名利禄已经不是个人的理想愿望,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这种醉心功名不关心国家危亡的风气注定了清朝的科举制的腐败黑暗。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就充分表达了对科举制的绝望。
总之,《聊斋志异》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小说集。说来也有趣,“聊斋”指在棚子下聊天,“志”是记载,“异”是指怪异的事。蒲松龄搭建了一个棚子,每天请一些人聊一聊他们的奇异见闻,晚上再熬夜把白天路人讲的故事记载下来,久而久之便有了《聊斋志异》。因是民间故事改编,《聊斋志异》所涉及的范围较广,简练的文笔细腻的描写和结构布局的巧妙严谨,以及其中反映的社会现实使《聊斋志异》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深深刻在脑海中,如聂小倩,婴宁,席方平等。《聊斋》的故事还在继续,其本身的价值也在历史的历练中愈加光彩动人。
《聊斋志异故事》读书心得
清末,有一“鬼狐居士”,其《聊斋志异》流传于后世,谓之蒲松龄。松龄怪异,喜以鬼狐为记,故得名。鬼、狐、精、怪,在人看来是不及人的,那么松龄为什么要用它们做为素材呢?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然而只要是别的“东西”,便一目了然。待他们将这些“东西”嘲笑一番,却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我们自己。
以比较幼稚的分法,鬼狐精怪也就分那么两类:要么是好的,要么是不好的;要么是奸诈的,要么是真诚的;要么是深邃的,要么是无知的。它们的分类的确比较明显,人可就不一样了。
人有时看狐,觉得狐比人好;而狐看人,又觉得狐不如人。在人看来,鬼狐自由;在鬼狐看来,人活得踏实。在人看来,鬼狐法力无边;在鬼狐看来,平凡是福。于是,人认为鬼狐没有要“成人”的理由,然而,鬼狐们却为此而绞尽脑汁。
鬼狐之中,道行高的,此志不渝;道行不足的,前仆后继。不少的鬼狐有着悲惨的下场,或是魂飞魄散,或是含恨而终。对于它们来讲,成人的道路是那样的崎岖,那样的艰险。多少得道高僧,多少降妖术士,他们本着“狐是狐,人是人”的“公理天命”,狠狠地挡在了鬼狐们成人成仙的路上。可是鬼狐们屡败屡战,就算尸骨无存,也在所不惜。人们看来,鬼狐们是那样值得同情的角色,那些所谓降魔服妖的道士和尚又是那样的多管闲事、冷血无情。尽管如此,人们却仍是对鬼狐们敬而远之,他们怕它们那种追求时的顽固,追求时的阴险,追求时的不惜一切。鬼狐们的追逐已经不是可以轻易放下的欲望,而仿佛有这一种不知名的力量在支配着它们。那种不知名的成人或是成仙的欲望,逐渐集结成了一种盲目而可怕的追求。在它们的心中,就有这么的一个信念: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人”字,是一种奢侈。于是,或是诱惑,或是惊吓;或是勾魂,或是索命;或是投之以情,或是杀之以暴。然后,鬼狐们得以换上了人的衣裳,尝着人间的疾苦,经历着人世的生老病死,而无怨无悔。
而活在尘世中的人,却为了得到鬼狐所抛弃的长生不老,千辛万苦。为了得到鬼狐所不屑一顾的高超法力,不惜上刀山、下油锅。
有时候觉得,要是两者可以一开始便将角色对换,那也许就没有了不必要的悲剧。其实,即便将他们的角色对调,结果还会是一样的,因为两者都会追逐对方的角色。
在没有鬼狐的现实社会中,人却有着同样的追逐。只要人与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平等,那么这种追逐便无休无止。过着幸福小日子的老百姓们,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升官加禄。而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在心底却向往着平凡的日子。于是,在这两者之间,便是一种思想追求上的循环。穷人一旦变成了富人,便会怀念穷人的生活;富人若不幸变成了穷人,也自然会回想那富人的生活。当然,在这之前,有一段艰苦的追逐,甚至有痛苦的悲剧。
其实这种无谓的追逐也不只是存在于像穷人和富人这样有着明显差距的两者之中。人,总是这样的观念:别人的东西总是比自己的好。就是两样完全相同的东西,在一个人看来,也会觉得对方的比较好。于是便有了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东西,甚至是性格。在寻觅之中,他们看不见原来的自己。他们将别人的优点看成是不可多得的优点,却将自己的亮点一味地抹杀。有朝一日,当他们真正地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也许就只会对着往昔的日记问到:陌生人,你到底是谁?
就像《聊斋志异》中的鬼狐精怪,追逐的低手,却是遗忘的高手。
倘若鬼狐安心做它们活得如浮萍一样的鬼狐,人安心做他们平凡甚至于庸俗的人,世上当然是能太平些许。但那停歇了的追求,那所谓的安宁,却会使尘世不但少了些引人的故事,更是没有了进步的光彩。现实之中,亦当如此。
再读《聊斋》,再得后感。不去感慨鬼狐精怪的报恩复仇,不去叹息人世间的世道炎凉,不去讨论人怪之间的孰对孰错。偶得谬感,不知所言。
《聊斋志异故事》读书心得体会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但又简洁,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而且语言利落直观明了。三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他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加广泛。十九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
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聊斋志异》的许多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故事。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把女性打入与“小人”同类的行列,“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奉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给女性套上了难以解脱的精神枷锁。同时。在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再被笼罩在男性的阴影之下,丧失了自身的意义,而是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主动性,充满了进取精神,她们在爱情婚姻的追求上表现得大胆热烈,毫不顾及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敢于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义无返顾地去追求,忠贞不渝地去爱,直到实现与所爱的人的幸福结合。爱情背景下聊斋女性的代表主要有:
(一)敢爱敢恨的狐妇
《武孝廉》中的狐妇在石某病时救了石某,也不嫌弃他的落魄嫁给他,并且帮助他走上仕途,但石某不知恩图报,百般侮辱、谋害狐妇,狐妇在得知石某要杀死自己后决然收回自己赠给石某的丸药,让石某旧病复法而亡。作者让那些负心汉一个个没有好下场,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这些被侮辱女性的同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鞭笞。不难看出,这些被侮辱的女性她们虽然普遍命运悲惨,都是为男子所遗弃所侮辱,但是她们都有坚决的反抗精神,最终都惩罚了那些负心汉。
(二)外貌丑而心灵美的乔女
乔女在丈夫穆生死后,志不二嫁。后来孟生不嫌其“黑丑”,欲要迎娶,乔女不嫁,然而她却认为孟生不嫌自己丑陋,是自己的知己,所以孟生死后,她为了酬报知己挺身而出,急其家难,抚其遗孤,撑其门户,增殖其产,自己却廉洁自守贫贱以终,表现出“士为知己而死”的美德。仇大娘则是在娘家面临破产时,挺身而出担起重担使家庭得以重新振兴。作者在这里着重肯定的是传统女性那种善于治家的天性。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是她们所共有的美德。
(三)要独立,只要婚姻实质而不要名分的侠女
侠者是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人,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侠女》中的侠女却是大家闺秀,但她同样具有“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特点。主要是为报父仇。更为特别的是她为报答顾生的养母之德,甘心情愿地未婚生子,给顾家传宗接代却不接受明媒正娶。侠女的婚姻观在讲贞节,讲究婚姻是“终身大事”的社会中,像她这样只讲求婚姻实质,而不讲表面的礼法和名分的表现,可以说是极其解放的思想。
更值得注意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但敢于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当爱情遭到背叛时能果断采取行动,毅然离开曾爱过的人,去寻找新的真正的爱情。《云翠仙》中的云翠仙母女为梁有才的苦苦追求和百般表白所打动,应允了他的
求婚。但后来张有才见利忘义,密谋背叛云翠仙。对此,云翠仙怒斥他的卑鄙行径,愤然离去。《阿霞》中的女主人公则在看到自己所爱的景生薄情寡义时,立刻断绝了与他的联系,同郑生结为姻缘。
不同环境与背景下的聊斋女性人物
在爱情和婚姻家庭生活中,聊斋女性呈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社会生活中,她们机智勇敢地同恶势力做斗争,谈笑嬉闹之间却敌兵,她们的才能、文才、治国才能也让庸碌的男子望尘莫及因此,环境对女性人物的性格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婴宁为例:先从自然环境来说,婴宁这种纯净自然的性格是在一种纯粹自然的环境中形成的。婴宁就在这个处处是烂漫的山花的世界里长大。从古到今,花从来都是一种美好、高洁的象征,从她出场“拈梅花一枝”到最后,作者都把她置于花的海洋,在花的世界中所养成的爱花性情,如花的品格,这就揭示出了女主人公之所以具有憨直无邪、活泼开朗的天性的原因,这显然跟那个未经世俗熏染过的特定典型环境有着不可分的关系。自然环境在人物性格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婴宁》中,婴宁未入世前与她最亲密的是鬼母和婢女小荣,社会关系单纯而朴素。她们都是源于自然,不属于那个秽浊的现实社会,她们是自由的,不受拘束的,对于自己的爱情,她们选择敢爱敢恨,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在她们的思想中没有男尊女卑,女人不是天生受男人控制的,她们和传统的依附男人的女人截然不同。她们有主见,既主动热情又敢于追求爱情。而且独立不羁,拿的起放的下,进退自如。
而另一方面,黑暗社会,恶势力猖獗,官不为民做主,即使是七尺男儿有时在这样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也会一筹莫展,而聊斋女性却能在家庭和个人为难的关键时刻,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给恶势力以致命的一击,像复仇女神,使正义得到伸张。商三官、窦氏、庚娘就是这样的奇女子。《商三官》中的商三官,在即将完婚之际,父亲被恶霸杀害,哥哥告状一年多都毫无结果。商三官为父报仇,巧扮优伶,在仇人庆贺生日的当夜,将其杀死;《窦氏》中的窦氏本是一个痴情的女子,却被土豪南三复始乱终弃,活活逼死,死后化为厉鬼,终于报仇雪恨。现实生活中人不能做的事,鬼做了,做得痛快淋漓,大快人心;《庚娘》中的庚娘在公公、婆婆和丈夫遭到歹人王十八暗害,自己面临生死考验时,沉着冷静,勇敢机智,既保住了自己的清白,又亲手杀死了仇人。
《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大都与民间传说中的鬼不同:将鬼高度审美化了。弱化,淡化了鬼身上的鬼气,最大限度地来表现鬼的善与美。她们大多有娇好的容颜,娴静的妍姿,有着聪明才智与善良的心。
狐女小翠是一个性格塑造得很成功的狐女形象。她最引人瞩目的特点便是“善谑”。 同时聪慧、干练、果断和坚强。她那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开朗性格在王太常仔细端详下露出的嫣然微笑中,在同母亲分别对“殊不悲恋”的表现中,就已有所露。在她身上,永远也找不到一丝愁苦的痕迹,永远也看不见半点忧伤的影子。同痴儿元丰一起生活,小翠是“殊欢笑,不为嫌。”她把自己的别院变成了一个游戏场,终日和元丰以及丫头们一起嬉戏。“刺步作圆,蹋蹴为笑”,“涂公子作花面如鬼”,以及扮古人,玩的名目既多,花样也新奇别致,整天奔逐笑闹,弹琴跳舞,不但闹得全家皆知,最后连邻里也知道。这个“善谑”的特点表现在小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在王给谏与王待御政治斗争的环境中,王给谏越是寻隙中伤小翠的公公王待御,她的玩笑开得也就愈大,以致最后王待御时而无可奈何地概叹“余祸不远矣”,时而“惊颜如土”,大哭“指日赤吾族矣!”通过这种反衬,小翠“善谑”的主要性格特征更加鲜明耀眼了。但是小翠并不是单纯的“善谑”,通过这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善谑”中透露着小翠的聪慧、干练、果断和坚强。在整个事件中,小翠的杰出之处,不仅表现在计策本身的仔细周密,使仇敌自投罗网,还表现在她知道王给谏要害王太常,与元丰成礼后,就开始准备,把元丰的痴疾这一生理弱点变成有利条件。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了小翠的足智多谋。
还有《小谢》中的小谢是个活泼可爱,不懂世事,乐不知愁的鬼仙。她聪明好学,心地善良,学什么都是一次就学会。与秋榕成为朋友后两肋插刀,和陶生在黑暗力量斗争中彼此帮助。作者充分利用鬼仙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力量,通过人鬼相杂,幽冥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的矛盾。
中国古代传统女性是不能有陶生、小谢等人的相互帮助,也不能有婴宁的笑,女性被定位为男人的附属品,扮演被支配的角色,小谢、婴宁、小翠的行经是对这一制约的颠覆和重新置配。使她们摆脱了“笑不露齿”、“三从四德”、“七出”等精神的桎梏都在嬉戏和畅笑中被消解了,令人刮目相看。这也充分体现了女性自主意识的崛起。
清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黑暗,蒲松龄举业一再受挫的不幸,昔日友情的冷淡,现实中可望不可及的真实、自主的人生、情感,世态炎凉深沉凝重的体验,如此种种压抑郁积于蒲松龄胸中,作者只能将它们埋藏于意识的深处,最终借助于文学创作来得以表现和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说《聊斋志异》就是蒲松龄所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形象载体,其笔下的术形象中都涵纳着作者蒲松龄的“真”性情。从《聊斋志异》全书来看,虽是儿女情长、谈狐说鬼,却是最贴近社会人生。在其大部分的篇章里,作者的爱憎强烈,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新的高度。蒲松龄所设计的奇幻情节和塑造的奇幻人物形象,都具有理想的性质,但是这些只能存在于花妖鬼狐的幻境之中。因此,《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多半有着更美的品性。联系作者的一生不得志的际遇,则可感知他笔下的狐鬼故事大部分是他个人的生活感受而自由生发出来的,凝聚着他大半生的酸甜苦辣,表现着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
参考文献:
[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上下卷.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2]清·蒲松龄著:刘跃宵主编.《聊斋志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3]马瑞芳:《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东方出版社.2017年.
[4]朱一主:《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周先慎:《明清小说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6]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一版. [7]姜维枫:《聊斋志异女性形象浅议》.
《聊斋志异·青凤》中的人物形象光彩照人,其中青凤美丽聪慧、情理兼备、知恩图报,是一个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狐女形象;书生耿去病狂放不羁、执着痴情,富有狭义心肠;狐叟则是一个严苛的封建家长,但同时他又具有长者风范;而孝儿是一个恪守孝道、风流倜傥的谦谦君子。
一、青凤形象
1、美丽聪慧
青凤在文中正式出场较晚,但作者对她的描写却极为传神。耿去病夜闯旷废已久的宅第,与狐叟一家相遇,相谈甚欢。当谈到狐叟先祖的谱系时,狐叟遂命孝儿“请阿母及青凤来”,让她们也来听祖上的功德,于是青凤出场了。作者通过耿生的眼睛来描写青凤的美丽,“审顾之,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以至于让耿生一见倾心,“瞻顾女郎,停睇不转”,不能忘情。从狐叟口中得知,青凤“颇惠,所闻见辄记不忘”,如此美丽聪慧的女子,难怪耿生会念念不忘。
2、情礼兼备
《聊斋志异》中青凤与其他狐女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封建礼教的遵从。青凤自小由叔父抚养长大,叔父对她十分严格,处处以封建礼教的标准要求她,为了恪守封建礼教,她在面对所爱时内心是矛盾而犹豫的,所以青凤与耿生的感情一波三折。两人初次见面时,耿去病对青凤一见钟情,目不转睛,青凤则“俯其首”,一副娇羞之态。后来耿生故意用脚轻压她的脚,“女急敛足,亦无愠怒”,说明青凤对耿生并无憎意,只是封建礼教的思想枷锁让她羞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在狐叟一家搬走前夕,青凤按捺不住相思之情,只身来见耿去病,她小心翼翼,迈着细碎的脚步。看到耿生后,她又“骇而却退,遽阖双扉”,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将青凤迫切希望见到耿生却又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刻画的真实可感。幽会中的青凤羞涩、半推半就,对待爱情的态度充满矛盾与纠结,这正是情礼之争在她身上的具体体现。青凤告诉耿生“过此一夕,即相思无用矣”,依依惜别之情可见一斑。后来二人在幽会中被叔父撞见,青凤“羞惧无以自容,俯首倚床,拈带不语”,在叔父的责骂声中“低头急去”。此时的青凤不像一个无拘无束的狐女,更像一个知书达理、恪守封建礼教却又无比痴情的大家闺秀。
3、知恩图报
青凤同时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形象。青凤与耿去病幽会时被狐叟撞见,狐叟丝毫不姑息叔侄之情,认为两人私会伤风败俗,青凤回房中后,其叔父依然“诃诟万端”。但当狐叟有难时,青凤不计前嫌,全力以赴要救出叔父。孝儿前来耿去病处求援,耿去病故意不同意。后来耿生将这件事告诉青凤,青凤大惊失色,曰:“果救之否?”随后青凤为叔父开脱,说自己从小被叔父抚养长大,养育之恩不能忘怀;另外,之前叔父责骂自己也是家范使然,不是叔父的个人意志。当耿去病救下狐叟后,青凤不计前嫌,将黑狐抱在怀中三天三夜,狐叟方才苏醒。狐叟苏醒后,青凤恳求耿生将原来的宅第借给他们,以成全自己回报叔父养育之恩的心意,这些都表现了青凤知恩图报的善良本性。
二、耿去病形象
1、狂放不羁
《青凤》中的耿去病是一个狂放不羁的书生。他的叔叔一家不堪诸多怪异惊扰搬离旧宅,
耿去病却嘱咐看守老翁看到或听到怪异之事就奔来相告,这种不惧邪祟的勇气表现出他的狂放不羁。闯入旧宅后,狐叟一家正在饮酒,耿去病大胆闯入,并笑说自己是不速之客。结识狐叟一家并对青凤一见钟情时,耿去病更是动手动脚,当众调戏青凤。后来竟至“神志飞扬,不能自主”,口出诳语说:“得妇如此,南面王不易也”。
后来,耿去病见到偷偷与他私会的青凤狂喜不已,青凤把门关上时,耿生跪在门前恳求她,说只希望捏一下她的手。青凤开门后,耿生便抱住青凤并让她坐在自己膝盖上,这一系列描写都表现出耿去病狂放不羁的性格特征。
2、执着痴情
耿去病在对待爱情上又是一个执着痴情的人物形象。初次结识青凤,耿去病坠入情网不可自拔,老媪发现他喝醉后愈发狂傲就领着青凤离开,耿去病“而心萦萦,不能忘情于青凤也”。在爱情的驱使下,他甚至搬到旧宅中居住,只为再次遇到青凤。后来狐叟为了让耿生知难而退,幻化成厉鬼相吓,耿生却染指研磨自涂,将自己也涂黑与之对视,使厉鬼惭愧而去。之所以不避险恶,正是因为耿去病对爱情的执着痴情。
当耿去病与青凤幽会被狐叟撞见,狐叟对青凤严厉责骂时,耿去病心如刀割,大声曰:“罪在小生,与青凤何与?倘宥凤也,刀锯铁钺,小生愿身受之!”正是源于对青凤的痴情,耿去病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自己,生怕青凤受到一丝委屈。
3、富有侠义心肠
耿去病富有侠义心肠,清明节扫墓归途中,他见到两只狐狸被一犬逼逐,一只逃走,另外一只“依依哀啼”。耿去病“怜之,启裳襟,提抱以归”,这一细节足见耿去病极富同情心和侠义心肠,并没有因为狐狸是异类而放弃它们。同样,当得知所救狐狸就是青凤时,耿去病也没有因为青凤是狐女而憎恶她,反而“如获异宝”。
后来狐叟有难,孝儿请求耿去病救自己的父亲,耿生表面不同意,实际还是不计前嫌,救下了狐叟。
三、狐叟形象
1、严苛的封建家长
《青凤》中的狐叟是一个严苛的封建家长形象,他代替青凤的父亲行使家长的职权,对青凤管教甚严。青凤明知耿去病的??成钋椋?却不敢接受,原因在于“叔闺训严,不敢奉命”。当狐叟发现耿去病与青凤的深情厚谊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成全青凤的爱情而是怕青凤与耿去病的私情有辱门户,所以化作厉鬼恐吓耿生,好让他知难而退。不料耿生在爱情的驱使下却对这险恶处境无动于衷,后来狐叟不得不举家搬迁。在搬迁前夕,狐叟撞见青凤与耿去病幽会,便严厉苛责青凤,怒骂:“贱辈辱吾门户!不速去,鞭挞且从其后”!狐叟的所作所为正是封建家长的专横做派。
2、长者风范
值得注意的是,看似冥顽不化的狐叟在被耿去病救下性命之后,了解到耿去病对青凤的痴情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对耿去病“惭谢前愆”,冰释前嫌。后来就像一家父子一样,再也没有猜忌,和和美美地和谐共处。遵守封建伦理的狐叟也非蛮横无理之人,而是展现出了长者风范。
四、孝儿形象
作者对孝儿着墨不多,却将其形象塑造的真实鲜活。耿去病私闯旧宅,惊到狐叟一家,狐叟与耿去病谈话间招来孝儿,“孝儿亦倜傥”,与耿去病一见如故。后来,冰释前嫌后孝儿还经常到耿生书房谈笑喝酒,其乐融融。后来还当了耿去病儿子的老师,“循循善教,有师范焉”。可见孝儿在文中就是一个风流倜傥的谦谦君子。
除此之外,孝儿又是一个恪守孝道的理想化人物。当自己的父亲遭遇横祸时,孝儿找到耿去病,伏地不起,悲怆欲绝,希望耿生能伸出援手拯救他的父亲。耿去病佯装不救时,孝儿“哭失声,掩面而去。”
正是这些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共同书写了狐女青凤和书生耿去病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形象的演绎,青凤和耿去病在追求爱情自由的道路上,由矛盾彷徨最终上升到对爱情坚定不移的相守。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大约20岁左右便开始这部书的创作。成书于40岁前后,以后又不断增补、修订,年50始写定,是他大半生心血的结晶。“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的意思是记述,“异”指奇异的故事。关于《聊斋志异》的写作,他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聊斋自志》)说的是,我虽然没有干宝那样的才学,却很喜欢搜集神异的故事;我的心情也和在黄州时的苏轼一样,喜欢听人谈鬼说怪。同时说明,《聊斋志异》创作的素材大多来自民众和各地下层知识分子提供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他的《感愤》诗又说:“新闻总入《夷坚志》,斗酒难消磊块愁。”表明他谈狐说鬼,意在借此抒发自己的悲愤,消磨心中的不平。许多作品描写青年男女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故事,表现出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和挑战;有的揭露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腐败,鞭挞了为非作歹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对被压迫者寄予同情;有的揭露、抨击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弊端。但作品中不时也夹杂着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等落后思想。《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高峰。作品想象丰富奇特,故事变幻莫测,境界神异迷人。诚如鲁迅所言,蒲松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中国小说史略》)。语言在继承古文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文笔精炼传神。故事情节生动,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聊斋志异》格言警句剖析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 1. 论《聊斋志异》中的华妖狐魅形象 2. 论元杂剧中的水浒杂剧 3. 论《西游记》的游戏笔墨 4. 论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创作特征 5.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 6. 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7. 论明清传奇的曲词艺术 8. 论《红楼梦》玉石崇拜的文化心理 9. 论孙悟空的孝义 10. 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 11.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精神探析 12. 论李贽思想对晚清小说世俗化倾向的影响 13. 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 14. 《莺莺传》主题嬗变浅议 15. 论关羽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 16. 试论《金瓶梅》的文学史地位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 1、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刍议 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4、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5、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 6、论《诗经》的婚恋诗 7、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8、论《诗经》的讽刺艺术试论 9、《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 10、孔子与《诗经》 11、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2、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1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14、《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5、《战国策》的寓言艺术 16、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 1. 西蜀词与南唐词艺术特色比较研究 2. 论春秋笔法的内涵与外延 3. 庄子《逍遥游》本义考 4. 论春秋战国时代行人在先秦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5. 唐代咏侠(或僧,或道)诗创作论 6. 初唐宫体诗与南朝宫体诗异同论 7. 陈子昂文学史地位浅论 8. 李白歌形体诗艺术成就浅论 9. 李白咏月诗浅论 10. 白居易闲适诗浅论 11. 韩愈文学主张得失论 12. 晚唐咏史诗浅论 13. 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 14. 浅谈杜甫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猜你喜欢: 1.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2.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 3.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4.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 5. 2017文化方向论文选题
聊斋志异论文提纲
《聊斋志异》是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经典之作那么它在其中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一、 总述《聊斋志异》的地位、前人研究《聊斋志异》关于讽刺艺术的情况。
二、概括《聊斋志异》中鬼狐妖的形象。与魏晋、唐传奇中鬼狐妖形象进行对比,突出现在《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妖的形象是拥有完美的人性、超凡的本领和美貌,这与前人所塑造的厉鬼和狡猾狐狸妖的形象有着颠覆性的变化,这一种变化就一方面说明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勇于打破常规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鬼狐妖的形象有一种提升的空间,鬼狐妖的形象人格化了。
三、鬼狐妖的形象塑造上就具有讽刺艺术。讽刺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爱之处,用夸张或者反讽等方式揭示事实。以《婴宁》为例。婴宁爱笑的形象到最后不笑的形象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容不了像婴宁这样纯真、笑得烂漫的女子的存在,讽刺当时肮脏的人间社会容不下一点美好的事物的存在。
四、人与鬼狐妖形象的对比,更显出鬼狐的人性的光辉。作者用鬼狐代表正义的呼声,没有塑造典型的英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下,人非人,甚至远离人间的鬼狐妖比君子更可爱更具有人性的光辉,所以作者只能寄托虚幻的鬼狐妖来展示出世间的美好,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在当时社会的人都带着一颗邪恶贪婪的心活着,导致了人性的毁灭,人都不能算是人了,只能通过鬼狐原本被认为是邪恶的代表来传递人性的美好,而原
本最应该具备人性的美好的人却比不上鬼狐妖。
1、以《武孝廉》为例。石孝廉原本是身患重症之人,靠的狐女的一颗救命丸续命,狐女不求回报而且还愿意伺候石孝廉,后来石孝廉得知狐女的真实身份后却要杀了她。一个善良、宽厚和气、得体的狐女和一个以怨报德、豺狼野心的石孝廉这两个形象有着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人类的丑恶,竟然比狐狸还要凶狠,进一步讽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丑恶。
2、《葛巾》为例。葛巾这一美艳的花妖,被常大用的爱花之情所感动,而以身相许,葛巾不仅使常大用家业兴旺,而且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常大用的弟弟,两姐妹为常家生了儿子,葛巾做到了传统妇女的典范,但是在常大用知道了妻子的真是身份后,以前对葛巾的痴爱却消失了,甚至对葛巾产生怀疑,与叶公好龙这一故事一样,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常大用这人物,揭示了他的虚伪、表里不一的坏作风。
3、以《小翠》为例。一个狐仙,对于王家无意之中施予的恩德,还想着报答,而王家傻公子受小翠再生之福,却因一只破瓶打碎而被打碎而失声叫骂,何其鄙吝之至,和公子分手后又破镜重圆,找好替身后又从容离去,从这件事可以知道,仙人之情,远比世俗之人深厚。讽刺了世俗之人鄙陋的人性,不及狐狸的情谊之深。
五、结束语。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梦幻小说经历了先秦的萌芽、六朝的发轫、唐宋的定型、蒙元的平寂,至明清时期达到辉煌。
对明清梦幻小说进行研究可以更为清晰地探索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情节范型和叙事神理,从而在历史纵线上观照文言梦幻小说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传统古典小说的继承和超越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自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以“剪灯”系列为代表,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走出蒙元低谷,进入承前启后的复苏期; 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和黑暗的政治使得梦幻题材成为文士抒发情怀、消释块垒的重要载体,文言梦幻小说相继涌现。而《聊斋志异》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言梦幻小说走出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光环步入一个新的高峰;雍正至乾嘉年间,《聊斋志异》的风行,促使模拟效颦之作继踵激增,风起云涌,繁荣一时,出现了许多颇有新意、颇有创制的作品;道光以后,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落潮,直至完全终结,退出历史舞台。文言梦幻小说是文人的释怀与写心,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情节范型方面又有所创新与突破。
其常见情节范型主要有六类:以梦幻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在人生如梦的感触中表现自己落魄境遇、用世志向、刺世之心、政治理想和人生社会哲理思考的“梦幻人生范型”;因相思爱恋“心驰到彼”、灵肉分离的“因爱离魂范型”;因渴望自由平等、精神交通的婚恋,故而在精神上幻想一种理想婚恋的“婚姻艳遇范型”;以梦幻的形式承载某种政治目的、政治理想、政治抱负的“政治话语范型”;受佛教思想、佛经故事影响,用小说的体裁于梦中劝诫世人弃恶从善,以淳化社会风俗的'“果报轮回范型”;以梦游地狱和梦游仙境的形式批判现实的黑暗与表达理想社会图景的“游冥游仙范型”。
梦幻小说自有一套叙事策略,尽管其并非文言梦幻小说所专有。但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可以从中体察出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与其它文言小说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文言梦幻小说是文士的主体性创造活动的结晶,真实地反映了文士的审美心态和审美追求。受梦幻本身所具有的朦胧性、虚幻性等特有属性的决定,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体现出鲜明的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特点、姿彩各异的语言特色以及浓郁的诗情画意韵味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论文。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渐趋势微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它却将梦幻载体的精髓注入其后文学体裁。民国之后,五四时期,梦幻题材的一度繁荣,当与此有一定关系。因此,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集中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题材、范型之发展渊源及其艺术特色,从而更全面地把握文言梦幻小说的整体面貌。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8
引言8-23
一、文言梦幻小说的界定8-11
二、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流变11-14
三、文言梦幻小说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4-21
四、文言梦幻小说研究的意义与方法21-23
第一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23-45
第一节 “剪灯”系列:承前启后的复苏期(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23-26
第二节 《聊斋志异》:走向高峰的转型期(明嘉靖初年-清康熙年间)26-38
第三节 “聊斋”拟作:推波助澜的沿承期(雍正年间起至乾嘉盛世)38-41
第四节 《聊斋》余絮:新旧交替的终结期(道光年间至光绪末年)41-45
第二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上)45-61
第一节 梦幻人生范型45-52
第二节 因爱离魂范型52-57
第三节 婚姻艳遇范型57-61
第三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下)61-85
第一节 政治话语范型61-70
第二节 果报轮回范型70-78
第三节 游冥游仙范型78-85
第四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亚常见情节范型研究(存目)85-86
第五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叙事模式研究86-102
第一节 叙事视角86-91
第二节 叙事时间91-97
第三节 叙事结构97-102
第六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审美追求102-110
第一节 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102-104
第二节 姿彩各异的语言艺术104-107
第三节 诗情画意的韵味107-110
第七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梦幻与白话梦幻小说比较研究(存目)110-111
第八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文化研究(存目)111-112
第九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影响及地位112-114
附录114-121
结语121-123
参考文献123-127
后记127-128
爱是包容而不是放纵 爱是关怀而不是宠爱 爱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单相思 爱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 真正的爱情并不一定是他人眼中的完美匹配 而是相爱的人彼此心灵的相互契合 是为了让对方生活得更好而默默奉献 这份爱不仅温润着他们自己,也同样温润着那些世俗的心 真正的爱情,是在能爱的时候,懂得珍惜 真正的爱情,是在无法爱的时候,懂得放手 因为,放手才是拥有了一切… 请在珍惜的时候,好好去爱 在放手的时候,好好祝福… 真爱是一种从内心发出的关心和照顾,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 只有在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你能感受得到。 那样平实那样坚定。反之发誓、许诺说明了它的不确定,永远不要相信甜蜜的话语。用心去感受吧 ~!!
分为好几部分,如教学类的,文学类的等等,每部分题目不一,大约在交论文前一个月,他们会给你寄一本书,当然题目并不一定必须从这里面选。题目太多,不方便一一输入,转发几个相关题目吧~一、自考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一)、美学1、论自然美2、生活丑与艺术美关系研究3、论优美4、论崇高5、悲剧理论研究6、市场经济与美学研究7、文学作品美学风格研究8、丑的美学意义研究9、应用美学研究,如园林美学、书法美学、服饰美学、广告美学等10、中国古代美学专题研究,如古代美学思相家,美学范畴注变,某一美学著作等11、西方美学专题研究12、喜剧性研究1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关系研究14、审美时尚研究15、审美趣味的个性化研究16、审美教育与完美人格培养的研究17、美的民族性研究18、美的历史发展性研究19、中西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如人物比较、范畴比较等20、中国当代美学思想的研究(二)、文学理论1、市场经济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研究2、文艺政策研究3、文艺与现实生活关系研究4、文学语言研究5、文学风格研究6、文学欣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7、艺术灵感研究8、论艺术欣赏的主体性9、文学作品的理论反向10、中国文化专题研究11、西方文论对中国文学影响研究12、中西文论比较研究,如文论家、理论13、艺术真实性问题研究14、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15、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化关系研究16、文学作品与宗教关系研究17、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研究18、关于文学与人生的研究19、文学社会效果研究20、目前文学理论热点研究二、外国文学论文选题范围 1、荷马史诗研究2、古希腊戏剧研究3、古希腊文学对后代文学影响研究4、但丁研究5、莎士比亚喜剧研究6、莎士比亚悲剧研究7、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思潮研究8、弥尔顿诗歌研究9、古典主义戏剧研究10、歌德研究11、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研究12、拜伦研究13、雨果研究14、普希金研究15、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研究16、《红与黑》研究17、《人间喜剧》研究18、狄更斯研究19、果理研究20、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21、易卜生研究22、托尔斯泰研究23、海明威研究24、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研究25、卡夫卡研究26、圣经文学研究27、《沙慕达罗》研究28、《一千零一夜》研究29、《源氏物语》研究30、泰戈尔研究31、川端康成研究32、大江健三郎研究三、现当代文学选题目录 1、鸳鸯蝴蝶派再认识2、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论略3、论《春明外史》的“野史”特点4、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5、论《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形象6、《啼笑因缘》与《秋海棠》比较研究7、论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8、还珠楼主武侠小说论9、王度庐“鹤一铁”系列武侠小说10、金庸武侠小说简评11、回顾与瞻望:新派武侠小说的过去与未来12、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13、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14、鲁迅小说中的忏悔意识15、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世界16、《伤逝》再解读17、《孔乙己》的叙事艺术18、鲁迅小说 中的童年叙事19、鲁迅小说的诗化特征20、鲁迅与老舍国民性批判比较21、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22、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23、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24、沈从文小说的抒情化倾向25、论沈从文创作中的人性内涵26、萧红小说创作的抒情色彩27、萧红《呼兰河传》的诗化特征28、郁达夫小说艺术论29、废名小说的审美特征30、废名小说艺术论31、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32、张爱玲小说中电影表现手法运用33、郁达夫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34、审美化的人生——张爱玲散文论35、冯至诗歌中的现代意识36、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37、《围城》新论38、孤独与梦想——重读《边城》39、郭沫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40、《女神》浪漫主义风格论41、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42、周作人散文艺术论43、朱自清散文艺术浅析44、冰心“小诗”简论45、徐志摩散文艺术论46、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47、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48、卞之琳诗歌“非个人化”倾向论49、穆旦诗歌中的“自我”50、曹禺戏剧的诗意特征51、茅盾小说中的“现代女性”52、《腐蚀》的心理分析艺术53、巴金《寒夜》新论54、郭小川诗歌论55、贺敬之诗歌论56、李瑛诗歌论57、论闻捷的爱情诗58、论李季的诗歌59、公刘诗歌论60、艾青新时期诗歌论61、论艾青国际题材的诗歌62、论艾青的创作道路63、论舒婷的诗歌64、顾城诗歌论65、论“朦胧诗”的产生66、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67、“第三代”诗人论68、论“朦胧诗”与“第三代”区别69、论赵树理的《三里湾》70、论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创作71、信纸柳青的小说创作72、论柳青的《创业史》73、《创业史》艺术论74、论建国后战争题材的小说75、茹志鹃的小说创作论76、论吴强的《红日》77、论《保卫延安》的思想与艺术78、论王蒙的小说79、论王蒙的《活动变人形》80、蒋子龙小说创作论81、高晓声小说创作论82、张洁小说创作论83、论新时期军事题材的小说84、贾平凹小说论85、张炜小说论86、论莫言的《红高梁》系列小说87、论杨朔的散文艺术88、论刘白羽的散文艺术89、论秦牧的散文艺术90、论新时期的文化散文四、古代汉语论文题目 1、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2、《论语》句法研究3、《孟子》中的“之”字4、《孟子》中的“其”字5、《左传》被动句研究6、先秦“是”的用法及其发展7、《韩非子》中的被动句8、先秦双宾语句的类型9、“被”字的词义演变10、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11、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12、《苟子》副词研究13、先秦修辞方式研究14、《战国策》中的“是”字15、《国语》中的判断句16、《国语》中的被动句17、试论词义的演变类型18、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19、试论汉字形体演变对字形结构分析的影响20、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五、古代文学及近代文学题目1、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2、《诗经》燕乡食诗的场面描写3、《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4、《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5、《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6、论《诗经》中的婚恋诗7、《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8、《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9、《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0、宗玉赋试论11、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2、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3、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4、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5、论蔡邕的碑体文16、曹植诗风的衍变17、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8、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9、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20、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21、《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22、《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23、邺下文人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24、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25、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26、谢灵适山水诗的摹象特点27、宫体诗的女性描写28、论《文选》对诗的分类29、论《子夜歌》30、《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31、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32、王维诗中的禅趣33、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34、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35、柳宗元的山水游记36、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37、岑参边塞诗初探38、论李白的梦诗3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40、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41、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42、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43、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44、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45、苏轼黄州诗试论46、论陆游的爱国诗47、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48、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49、柳永词的语言特点50、苏轼对词境的开拓51、贺铸词的艺术个性52、论诚斋体53、宋末逸民诗初探54、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55、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56、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57、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58、《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59、《水浒传》的忠义观60、《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61、猪八戒形象分析62、“三言”中的商人形象描写63、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64、《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65、《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66、《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67、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68、元代散曲的情感企向69、宋江形象分析70、《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71、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72、“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73、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74、论《西游记》的谐趣75、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76、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77、《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78、《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79、大观园的文化意义80、《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81、《长生殿》的爱情观82、狐鬼花妖尽世情83、《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84、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85、论林黛玉86、论桐城义法87、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88、花间词的艺术成就89、《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90、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91、归有光的散文创作92、《桃花扇》的结构艺术93、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94、江西诗派宗杜论95、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96、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97、论明清小说题材的邅变98、《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99、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100、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聊斋志异论文答辩问题主要论文题目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主要从(聊斋志异)论文题目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找出每一类的进行分析,分析女性形象产生的原因及研究的方法,手段及进度安排方面进行论述。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
《聊斋志异》题材的特点在于一个“异”字。它同明代拟话本小说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世态人情不同,大多写花妖狐鬼的故事。其中有写鬼的,有写狐的,也有既写鬼有写狐的。此外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在蒲松龄的笔下无不可以成精变人。就是就是一些没有出现 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的故事中,也总有怪异之事。如《促织》中成名之子魂化蟋蟀,《阿宝》中孙子楚魂附体鹦鹉等。这是一部借非现实的幻景物来寄托对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聊斋志异》的内容丰富复杂,瑕瑜互见,但总的看来,它所触及的社会生活相当广泛,反映的社会问题相当深刻,无论是接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弊端,还是描写爱情生活,都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再揭楼黑暗与官府的本质方面,《狼梦》同样写的很深刻。《狼梦》写白翁梦见自己走进儿子的县衙内,看见道上、厅上、堂上、堂下坐着、躺着的都是吃人肉的狼,而他们的周围白骨成堆,又看到自己的儿子有变成了老虎。作者在篇末写到:窃叹天下只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明白的告诉人们梦里的虎狼就是现实中官吏。 《聊斋志异》不仅写了现实的黑暗和被压迫与被损害的苦难,而且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反抗。席方平不畏死亡替父伸冤,受尽了许多酷刑之后,对冥王表示:“大冤未伸,寸心不死”,“必诉”!这种反抗精神是十分顽强的。另外,如《窦氏》中所描写的农村姑娘,但她被恶霸南三复蹂躏抛弃后,再阳世冤屈难伸,就化为厉鬼将仇人杀死。 在这类作品中,还有《红玉》更脍炙人口。冯相如在狐女红玉的帮助下,同林村美丽的姑娘卫氏结合了,不料罢官在家的宋御使依仗权势,打伤相如打死相如的父亲,强走了卫氏女。冯相如到处伸冤,可无人为他申冤。后来一位虬髯侠士,为他杀死了仇人 特别是画皮是最精彩的,也是最恐怖的。里面将了以为穷书生在路上遇到了一位眼睛大大犹如葡萄,两条又细又长的柳叶眉,依仗樱桃小嘴镶嵌在俊俏的脸蛋上,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魔鬼般的身材,可她路边哭。穷书生十分好奇,便问了姑娘的来历。原来,姑娘是被人贩子卖到着而来的。有兴在半路逃脱却不知回家的路,书生出于好心把姑娘带回了家。晚上,书生在窗旁走过,发现那位貌美如花的姑娘,脱下了人皮,露出了张牙舞爪的样子。书生再定睛一看,立刻跌倒在地。因为他看见了姑娘的真面目,所以女鬼把他的心给 掏了出来。家人四处寻医,终于一个乞丐能医治他的儿子。但乞丐有一个要求,要大妈吃他吐他的痰,大妈硬吃了下去。回到家中见儿子没好转,又扑在儿子胸口大哭。忽然,大妈恶心想吐,一口吐在了儿子胸口;那竟是一颗心,儿子立即醒了过来。大妈请来了大仙把那妖怪收服了…… 从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丽的景象深处并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话所说“人不可貌相,还水不可斗量。”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纯洁、美好加钻石般透明闪亮的心灵,比海还深比宇宙还深的心灵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用这看聊斋女性,大体不错。蒲松龄是写女性的铁笔圣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涉猎的禁区,写出新人形象。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女性能顶半边天的商品经济时代,我们把女性放在爱情和社会的背景上,看看聊斋女性的真善美,这仍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一、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 在爱情、婚姻、家庭中,聊斋女性形象各异,各有千秋。我们先看在爱情生活中的聊斋女性对真善美、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1、外貌和心灵皆美的狐女阿绣 《阿绣》里有模样儿完全一样,个性很不相同的两个优美女性,其中一个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绣。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美丽的杂货铺少女阿绣,却没有办法娶到她,在他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狐女为什么这样做?只是艳羡阿绣的美,希望和她媲美。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绣的身份。刘子固本来跟狐女阿绣好得蜜里调油,一旦得知狐女的怪异身份,非常害怕,还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对这样的寡情郎,狐女阿绣采取忍让态度,说她知道刘子固一直想念阿绣,正打算帮助他们团聚,她虽不是阿绣,却自认为不比阿绣差。狐女阿绣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在她帮薄情郎和阿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后,真假阿绣开始了妙趣横生的比美。开始,刘子固还能分辨真假,后来,连刘子固都分辨不清哪个阿绣是自己的妻子了。这说明狐女的美已经修练得跟阿绣没有区别。狐女为什么如痴如醉地要修练成阿绣的样子?据狐女说,她跟阿绣前世是姐妹,两人都模仿美丽的西王母,阿绣比她学得好。她们转世之后,狐女仍然不忘对美的追求。 在《阿绣》这个故事里,狐女阿绣是爱情的缔造者、是家庭的保护神。她能够放下怨恨,帮助真阿绣和刘子固建立家庭,体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爱一个人不意味着强行占有,而是要让他跟所爱的人走到一起,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这是狐女的人生哲学,也是美的哲学。狐女在追求和修炼形态美同时,获得了内心美。她的人生哲学不管是在蒲松龄所处的时代,还是我们生活的今天,都是令人叹服的。 2、貌丑而心善的乔女 乔女丑得出奇,二十五岁还没嫁出去。丧偶的穆生娶了她,生了儿子后穆生又死了。乔女求娘家帮忙,娘家不理睬,她只好靠纺织艰难度日,这时,她有了一个改变贫穷和孤苦生活的机会:同县家境富裕的孟生要续弦,条件很苛刻,可见了乔女却大为赞赏,还派人说媒,显然是看上了乔女的德,但乔女信守封建律条,坚决拒绝。孟生对她越发欣赏,让媒人再次求婚,还说服了乔女的母亲,可连母亲亲自动员她都不同意。乔女恪守封建道德,坚持不事二夫,但孟生对她的钟情让她深深感动,心灵早就跟孟生联系到一起,在精神上背叛了“不事二夫”的誓言。不久,孟生得暴病死了,无赖趁机把其家产携取一空,仆人趁火打劫,乔女却敢到孟生坟上临哭尽哀。当无赖又想谋夺孟生的田产时,连孟生的好朋友林生被无赖威胁后都吓得不敢出面,而非亲非故的寡妇乔女挺身而出,到官府告状、到有地位的缙绅门上哭诉,终于替孤儿保住了财产。然后,乔女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地抚养孤儿成人,请老师,积累钱粮,和名门联姻,她的做法俨然孟生遗孀。 乔女有一定的叛逆色彩,她跟孟生的感情,实际上是精神恋爱,她重情重义,用终生的辛劳来报答孟生的知己之情,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 3、出淤泥而不染的妓女形象:鸦头 鸦头是个误入风尘的少女,因为她不肯接客一再受到老鸨毒打,她认识了诚实的书生王文之后,认识这个人可以托以终身,马上就机智地把握自己的命运,百折不回。 鸦头出身低贱却为人清高,她向往正常的婚姻,可是在封建礼教下,女子处于被压迫、奴役的地位,而做为一个身份低微的妓女,她更不可能有婚恋的自由。她在老鸨的魔掌下,背叛了封建长辈的意图,想从良,想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并至死不渝,这在封建时代的人们眼中,是叛逆的,但又是很多人所向往的。在婚姻自由、离婚率高的今天,鸦头的形象不能不让人反思我们当代人的行为。 4、思想解放的侠女 身份低微的鸦头想过正常人的婚姻生活而不能,而大家闺秀侠女却天马行空,未婚生子,这在那个讲贞节、讲究婚姻是“终身大事”的封建社会中,就再出格不过了。 侠女不肯接受顾生的求婚,却跟他幽会、生儿子,而且对顾生说自己给他料理家务,同床共枕并生育后代,实际上已是夫妇,何必在意什么名份?像这样只要婚姻实质,不讲表面礼法和名份,可谓极其解放的思想,这在其它古代小说里几乎找不到。侠女冲破了伦理的约束,我行我素,未婚生子而坦然面对,是当时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有的。但在人们的生活经历中,渴望得到某种情感上的安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当今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事实婚姻,当事人不在乎名份、法律约束,往往自吞苦果,从侠女的行为与当代人做法的比较,让我们感到,思想解放要有度,否则情理不容。 5、恶妇形象 在封建宗法制社会中,妇女本来处于最低层,受到夫权压制,但却出现了泼妇。其实妇女的极度泼悍正是其极度虚弱的异端表现。《马介甫》中,狐仙马介甫认识了杨万石,到他家拜访,发现杨万石的妻子尹氏虐待老人,不让招待客人。她还把公爹当成奴隶,自己不给老人穿好衣服,马介甫送给老人好衣服,她竟然在公爹身上一条一条撕开,还动手扇公爹的耳光,揪公爹的胡子,最后逼得公爹出家做了道士。对弟弟、弟媳、侄儿,尹氏更无人性,害得弟死,弟妇再嫁,侄儿几乎丧命。杨万石的妾给尹氏整治得连话都不敢跟杨万石说。当尹氏发现妾怀孕,立即动手打得崩注堕胎;因妾怀孕,尹氏命杨万石跪着戴上女人的首饰,杨万石怕老婆给戴上的女饰脱落,直挺挺地立着,气也不敢喘。尹氏这个泼妇真是写绝了!当代生活中也不乏泼妇,她们不再受人压制,目空一切,想凌驾于任何人之上,看到尹氏的形象,让人反思男女是否真的平等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对待,情与法等诸多问题,根源何在? 在《聊斋志异》中,在生动描述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时,一些平庸之辈往往作为衬托,她们或是封建淑女的代表,或是恪守妇道的贤妻良母,是忠贞烈女,是封建卫道士……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不足为道。 阿绣对美梦寐以求,乔女为知己者死,鸦头誓死捍卫爱情,侠女要婚姻实质而不要名份。聊斋中的女性形象同枝不同叶,同叶不同花,女性的美,可见一斑。 二、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在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聊斋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社会生活中,她们的聪明才智也大放光芒,她们在跟恶势力斗争时,机智勇敢,谈笑之间却敌兵,她们的处事才能、文才、治国才能也让庸碌的男人望尘莫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她们还成为商品经济中的弄潮儿。 1、在复仇中成长的刚强少女:窦氏 窦氏被恶霸南三复哄失身后无情抛弃,她和儿子冻死在南三复家门口。贫穷的窦家告连通官府的南三复,南以重金行贿得免,看来窦女要冤沉海底了。可是窦女的鬼魂出现了,两次陈尸于南三复的床上,最终南三复被判罪。窦氏只有变成鬼,才能清醒地看透南三复,冷静地面对负心人,才能变柔弱为刚强,变幼稚为成熟。窦氏这位苦难少女复仇成功,一个在灾难中成熟,在失败中获得经验的刚强少女形象矗立起来。这个形象警告了世人,女性同样能像男人一样睿智、强大。而当今一些女性在面对异性的骚扰、侵犯时,在受伤中成熟、反抗,而更多的人就像活着的窦氏一样,只有被凌辱、忍气吞声,这是多么的悲哀! 2、足愧须眉的女性 (1)玩政敌于股掌之上的小翠 王太常与王给谏一向不和,在朝庭考察官吏的时候,王给谏想找机会中伤他。王侍御明明知道王给谏的阴谋,就是想不出应付的办法。没想到他的儿媳妇小翠却像奇兵从天而降,接连办了两件看似十分荒唐的事,却帮了王侍御大忙,除掉了政敌。小翠是来替母亲报恩的,她嬉闹之间把公爹的政坛对头整了下去,“报恩”报得八面威风,自私、怯弱、愚蠢的达官贵人在小翠面前显得一无是处。 聪明仁义的小翠在当时生活中有许多影子,她们憨直任性,嬉闹玩耍毫无顾忌,丝毫未曾受到人间文明法则的污染,而在社会形势日益复杂的当代,还有多少这样既富于智慧、手段高超,又能置身于麻烦之上的人? (2)救夫君于水火的方氏和舜华 著名聊斋人物张鸿渐身边有两位女性:美而贤的妻子方氏和美而慧的狐妻舜华。如果不是这两位女性,张鸿渐连命都保不住。方氏,一个平时只知道相夫教子、飞针走线的少妇,临危不惧,沉着果断,是家庭顶梁注、主心骨。而张鸿渐两次逃亡脱难,全赖狐女舜华。舜华在张鸿渐落难时,给他一个温暖的家;在张鸿渐思念妻子时,大度地送他回家;在张鸿渐落入恶官之手、面临死亡时救出他。这两个女性的智谋和大度让人钦佩。 (3)有智谋、敢反抗悲剧命运的云翠仙 贫穷无赖的梁有才登泰山时,几次非礼少女云翠仙,云翠仙的母亲却被其甜言蜜语哄,轻率地以女相许。梁有才娶云翠仙后,狐狸尾巴立即露了出来。整天赌钱喝酒,偷云翠仙的首饰去卖,他的狐朋狗友见到云翠仙后,让他把云翠仙卖了。翠仙对梁有才的种种丑态产生怀疑,知他必有所图,于是设计引梁有才开口。在试探中,云翠仙明白了梁有才的野心,彻底清醒。事实上,云翠仙娘家很有钱,自己也存有私房钱,可她并不让梁有才知道,也不回娘家。她觉得像梁有才那样无耻的人,一旦知道必然会榨取岳家财富,云翠仙要让梁有才早日露出庐山真面目。一位深闺少女能在不公平命运面前忍辱负重,审时度势,实在难得。利令智昏的梁有才随云翠仙归宁,在华严楼阁的岳家受妻子斥骂,为众人锐簪刺身,然后,云家的琼楼玉阁全部消失,梁有才被吊在削壁之上,面向万丈深渊……一直以民间普通弱女出现的云翠仙,原来是个女仙。蒲松龄让无数受害弱女的不幸,在仙女幻想中得到了补偿。云翠仙的故事警告了当今的女性,要独立,才能在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不公时不颓废,敢于抗争,幸福把握在自己手中。 3、为他人做嫁衣的封三娘 封三娘是个美丽的贫家少女,她跟富家少女范十一娘做了朋友之后,就为朋友的终生幸福操劳操劳起来。她去了解孟安仁的情况,让范十一娘当机立断,许以终身。范十一娘自己还在犹豫时,封三娘竟然拿着十一娘送给她的金钗,用十一娘的名义送给孟安仁。为了好朋友的爱情幸福,二八红颜的封三娘竟然夜闯孟宅,去为女友做媒。在封三娘的帮助下,范十一娘克服了“闺训”和内心矛盾,抛弃了以财富、门第论嫁娶的传统观念,直到以死殉情。最后又是封三娘以异药救活了以死反抗父母乱点鸳鸯谱的范十一娘,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封三娘这个美丽少女,但并不是传统爱情故事的女主角,而是为朋友终生幸福奔波劳碌、殚精竭虑的奇特女性,这个奇特的人物,给人强烈而难忘的印象,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4、敢伸张正义的女性:商三官、庚娘 社会黑暗、恶势力猖狂,即使堂堂五尺男儿有时也会一筹莫展,可柔弱的聊斋女性却能在家庭和个人受难的关键时刻,以冷静的思考、果敢的行动,给恶势力致命一击,像复仇女神,让正义得到伸张。商三官、庚娘就是这样的奇女子。 商三官的父亲被恶人杀害,哥哥向官府告状,一年多都审不出结果,想把父亲的尸骨留在家里做告状根据,可她却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让父亲入土为安。后来她忍辱负重,女扮男装进入演艺小班子去给仇人庆寿,她无微不至地照顾恶霸,而恶霸也喜欢上了她,想要跟她同床共寝,她临危不惧,等到恶霸把仆人都打发走后,仇人被商三官身首两断,还不知死在谁手里。这样胆识过人的商三官,被蒲松称为“女豫让”。 庚娘跟公婆家人坐船逃难时遇上了坏人王十八,家人都被打下水,她也被王十八带回金陵,在把王十八灌醉杀掉后她也自杀了。当几个恶少来盗墓,发现庚娘还活着时,她让贼人把她送到一个有钱的寡妇家,最后终于和死里逃生的丈夫团圆。她两次面临生死考验,沉着冷静,既保住了自己的清白,又报了仇。像庚娘这样谈笑不惊,亲手杀死仇人,千古轰轰烈烈的大丈夫里边,有几个能比?谁说女子不能跟英武刚烈的男人并驾齐驱呢? 5、近代女性经营者形象:黄英、小二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形象也发生变化,商品经济的弄潮儿登上了聊斋舞台,黄英就是一个典型。 《黄英》里陶家姐弟和马子才偶然相识,因为种菊话题谈得投机,马子才邀请陶家姐弟住到家里。马子才是自命清高的文人。他喜欢菊花,也佩服陶氏姐弟种植菊花的才能,但当陶三郎跟他商量卖菊为生时,他立即嗤之以鼻。可陶三郎和姐姐黄英坚持把种花卖花当成事业做,大张旗鼓卖花。他们从靠马子才接济,到自己盖起讲究的楼房,靠的都是种花卖花。马子才在丧妻以后迎娶了黄英,马家所用的东西,都由黄家供应。在封建社会中,女性没有社会生存能力,仰男人鼻息生活,而黄英不仅养活自己,还养活了丈夫。马子才却以妻富为耻,认为黄英破坏了他的清风高名,让他的男子汉自尊受到了伤害,特别不能忍受卖菊亵渎东篱,不乐意过仰仗妻财的华贵生活。黄英觉得劳动致富,堂堂正正,何耻之有?黄英句句在理地批评了马子才以贫为清高的酸腐论调,结果马子才只好认输,认同了她的商业行为。 小二跟黄英一样摒弃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传统女性模式,在她的琉璃厂中,小二豪迈地摆出了主管架势,丈夫只是一个工作上的帮手而已。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与地位的提高,使得小二成为真正的独立不依的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庸。小二的故事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女性的能力与地位,展示了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和趋于平等的爱情生活。当今也有许多女性仰仗丈夫过活,她们往往是生活中的弱者,但也有更多的女性像黄英、小二一样,通过生意的成功而开创自己更美好的未来。重读黄英一类人的故事,这在我们的现实当中有着很好的警示意义。 6、被压迫、奴役的才女颜氏 颜氏是名士之女,有才有貌。她父母想给她找个有才能的丈夫,可还没找到父母却死了。颜氏独居,邻家妇人来看她,带来了某生的信,并撮合成了这段姻缘。结婚后,颜氏发现丈夫某生字虽写得好,学问却一塌糊涂。颜氏开头以为考不好是因为丈夫不努力,就像严师一样督促丈夫念书,没想到丈夫愚钝之极,苦读也没效果。有一次参加考试失败,回家便哭,两人争辩之下,颜氏就说下次考试替他去。最后妻子中举,当官后政绩杰出,富比王侯。颜氏女扮男装,把封建重压下妇女被压制的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不光有文才,连吏治也超出男子。颜氏后来把功名让给了丈夫,老老实实守在闺房。因为生平不孕,这个在考场、官场上都才能出众的的女强人,在爱情生活里,却不得不败下阵来,不得不心甘情愿地用自己赚的钱给丈夫纳妾,还受丈夫奚落。在男尊女卑的时代,男女爱情永远不会真正平等。这,就是蒲松龄笔下的历史真实。在颜氏身上,让人们更加坚信谁说女子不如男,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成功。但是她的结局还是令人感到悲哀,这是当时历史的必然。 三、小结 《聊斋志异》塑造了一批精彩、迷人的女性形象,把中国古代妇女特有的处境、遭遇、气质写活了,她们的形象丰富多彩、各有千秋。蒲松龄笔下那些离经背道的女性形象美丽、真挚、纯洁、勇敢、睿智,她们能敏锐地感受到人世间的美丑善恶,果敢自任,仗义于危困之中,她们是真与善的化身,是人性与心灵之美的化身。 当时,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处于低抑的状态,人的自然性情只能从故事中得到满足。当小说以具有现实社会身份和现实社会关系的女性为主人公时,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对她们提出现实伦理的约束。而只有在写狐鬼一类女性形象时,由于这些人物是超脱于社会固有结构之外而无法以礼教的准则衡量的,作者内心的欲望便会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在一种“伦理疏隔”的虚幻场景中,人的自然情感便得到了较为自由的抒发。这些女性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诵的同时,向人们揭露了封建礼教的黑暗,社会的不公,让人从中吸取到经验教训。虽然时光变迁,但是故事中所折射出来的文学、哲学光彩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失色,这些女性的故事警示了世人。 在思想解放、男女平等的当代法制社会,我们应该从他人的故事中取得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现在还有很多和聊斋女性境遇相似的人存在,那么她们能不能比作品中的人物做得出色呢?
窦氏,天真善良的女性,见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窦氏》篇。
窦氏生长在清代的一个小村深闺之中,尽管“年十五六,端妙无比”,却还未谙风情,一片纯真。一个陌生的男子南三复闯进了她的生活。窦氏先是略具戒心, “稍稍露其半体”,既而就出于纯真的天性, “不甚忌避”,甚至还报以“低鬟微笑”,这个涉世未深的姑娘,以她赤诚无邪的胸怀对待世人。这使一个心术不正的男子萌发了猎艳的邪思。在端酒送茶之间,窦氏的美貌未加遮掩地呈现在南三复的面前。他惊讶、困惑,随之是执着的猎求。自此, “无三日不往者”。
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第一次受到一个男子的进攻。她缺少的是经验,富余的是情感。她眼中的世人事物或许都与这偏僻小村的风俗人情一样纯朴敦厚。于是她敞开了自己的情怀。当南三复终于窥伺到她父亲外出的一个绝好时机,对她“捉臂狎之”的时候,天真的姑娘所要求的代价竟然只是口头上的应允嫁娶和指天发誓。这对南三复这样一个口是心非的世家子弟来说实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美妙地吐出了“倘获怜眷,定不他娶”的话来,又很像模像样地“指天矢日,以坚永约”。于是他终于捕获了梦寐以求的猎物。窦氏如此轻易地迈出了一个深闺姑娘极难迈出的一步,这并非是轻佻、放浪。她甚至还不懂得调情。当南三复要与她亲昵时,她又羞又急,严词抗拒: “奴虽贫,要嫁,何贵倨凌人也?”一个天真的农家姑娘,在她那个年龄,恐怕只懂得嫁娶才是男女交往的开始。然而这蒙昧时代的道德信条却并没有能防止窦氏这类少女的失身。这倒并非是她们对这信条有什么怀疑,而恰恰是过于信奉它,以为天经地义,人皆如此。因此,只要一个男子答应迎娶一个女子,那么,他就只能履行这诺言,舍此而别无他择。
窦氏在热切地期待着,催促他“宜速为计”。她哪里会料到南三复满足淫欲之后,早另有所图,与一世家大族之女定了婚。当窦氏怀孕产儿,南三复绝迹不往之时,面对老父的怒斥,窦氏竟然还天真地告以“南要我矣”。冰天雪地之夜,她怀抱婴儿奔来南家门前,哀告悲啼,希望南三复纵然不念昔日之情,总该体恤这怀中之儿。然而南家大门始终没有打开。她和婴儿终于倒毙在寒冷的冬夜里。冷酷的世界,吞噬了一个天真的女子,还连带一个刚出世的生命。
南三复很容易地逃脱了人世官府的惩罚,他有的是钱,“以千金行赂得免”。然而他却难以躲避冥冥之中的报复。窦氏活着时,她是一个柔弱的女性;死去后,她化做了刚强的鬼雄。她是这般执着、顽强,不达复仇目的,誓不罢休。她一而再,再而三地纠缠着南三复。第一次报复,使南氏新婚燕尔怪事重重。新娘虽然“娟好”,却“终日未尝睹欢容”,更有甚者, “枕席之间,时复有涕洟”,不数日即“缢死桃树上”,而窦氏之尸瞬间出现在新房之中。南三复遭此巨变,丧魂落魄自不待言,又因窦家“复讼于官”,只得再使出大把钱财来息事宁人,家境自此“稍替”。如果说第一次复仇仅仅是一次精神的打击;那么第二次复仇将导致南三复肉体的毁灭。南氏又一次新婚,新娘却“神情酷类窦氏”,南氏“心中作恶”。也许他已预感到有什么不祥之兆。果然,当天新娘即“奄然冰绝”。然而不知怎么,女尸竟换成了刚死不久的姚孝廉之女。姚女新葬,如何竟会出现在南家的婚床之上,且还“四体裸然”,南三复自然是惊魂出窍,而姚家更是怒不可忍, “质状于官”,于是南氏“坐发冢见尸,论死”。
一个弱女子战胜一个恶男人,在中世纪只能是借助于鬼魂,寄意于传奇,我们不必苛责其“因果报应”。重要的是,如果这篇复仇故事奏出的是一曲鬼魂的凯歌,那么又何尝不会使更多的生的弱者听而奋起呢?作者最后还是让作品的意义回归到现实:对南氏执行死刑的是人世间的官府。当然,这决不是要让人们错误地以为是官府在伸张正义。蒲松龄完全可以让窦氏的鬼魂亲自来处决她的冤家仇人,这样岂不是更快意吗?然而他只是安排了那些若有若无、扑朔迷离的鬼魂显灵的场面。他要让人们感觉到的是冥冥之中的力量,这种力量难以捉摸而又不可抗拒。我们可以称之为正义、人道,或者其他什么。总之,窦氏的鬼魂复仇,避开了粗俗、卑陋。这样,一则是作品现实意义的需要,同时也是窦氏形象的美学意义的需要。作品的上半部,即窦氏生前的遭遇,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纯情柔弱的女性形象。对于她的美,作品尽管没有作过多的描写,仅仅只用了“端妙无比”四字,但我们从南三复一见之下困惑迷失,无三日而不往的行为之中,感觉到了这种美难以抗拒的力量。窦氏的天真纯情,使她的美具有一种明净透彻的神韵,尤如晴朗的天空,清澈的溪流。作品的下半部,尽管要写窦氏鬼魂严酷的复仇,却还继续保持着她的形象的美观。没有血腥狰狞,不用尖刀魔爪,有的只是生前窦氏的若隐若现,一会出现在大家女子的梦中,一会儿依附于新婚女郎的身上,使南三复躲之不得,驱而复来, 似绳索,如烟雾,纠绕飘忽。这种由柔弱个性延伸出来的柔韧,使复仇中的窦氏鬼魂形象与前半部的生前形象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聊斋》以刻画描写女鬼狐魅的形象著称,窦氏确实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形象。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2、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3、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4、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5、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6、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7、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8、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9、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10、"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11、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2、学科史·研究史·学术史--国学与古代文学关系的三个视角13、困窘与出路:古代文学研究"文化学转向"的背后1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15、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用这看聊斋女性,大体不错。蒲松龄是写女性的铁笔圣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涉猎的禁区,写出新人形象。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女性能顶半边天的商品经济时代,我们把女性放在爱情和社会的背景上,看看聊斋女性的真善美,这仍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一、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 在爱情、婚姻、家庭中,聊斋女性形象各异,各有千秋。我们先看在爱情生活中的聊斋女性对真善美、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1、外貌和心灵皆美的狐女阿绣 《阿绣》里有模样儿完全一样,个性很不相同的两个优美女性,其中一个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绣。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美丽的杂货铺少女阿绣,却没有办法娶到她,在他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狐女为什么这样做?只是艳羡阿绣的美,希望和她媲美。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绣的身份。刘子固本来跟狐女阿绣好得蜜里调油,一旦得知狐女的怪异身份,非常害怕,还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对这样的寡情郎,狐女阿绣采取忍让态度,说她知道刘子固一直想念阿绣,正打算帮助他们团聚,她虽不是阿绣,却自认为不比阿绣差。狐女阿绣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在她帮薄情郎和阿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后,真假阿绣开始了妙趣横生的比美。开始,刘子固还能分辨真假,后来,连刘子固都分辨不清哪个阿绣是自己的妻子了。这说明狐女的美已经修练得跟阿绣没有区别。狐女为什么如痴如醉地要修练成阿绣的样子?据狐女说,她跟阿绣前世是姐妹,两人都模仿美丽的西王母,阿绣比她学得好。她们转世之后,狐女仍然不忘对美的追求。 在《阿绣》这个故事里,狐女阿绣是爱情的缔造者、是家庭的保护神。她能够放下怨恨,帮助真阿绣和刘子固建立家庭,体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爱一个人不意味着强行占有,而是要让他跟所爱的人走到一起,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这是狐女的人生哲学,也是美的哲学。狐女在追求和修炼形态美同时,获得了内心美。她的人生哲学不管是在蒲松龄所处的时代,还是我们生活的今天,都是令人叹服的。 2、貌丑而心善的乔女 乔女丑得出奇,二十五岁还没嫁出去。丧偶的穆生娶了她,生了儿子后穆生又死了。乔女求娘家帮忙,娘家不理睬,她只好靠纺织艰难度日,这时,她有了一个改变贫穷和孤苦生活的机会:同县家境富裕的孟生要续弦,条件很苛刻,可见了乔女却大为赞赏,还派人说媒,显然是看上了乔女的德,但乔女信守封建律条,坚决拒绝。孟生对她越发欣赏,让媒人再次求婚,还说服了乔女的母亲,可连母亲亲自动员她都不同意。乔女恪守封建道德,坚持不事二夫,但孟生对她的钟情让她深深感动,心灵早就跟孟生联系到一起,在精神上背叛了“不事二夫”的誓言。不久,孟生得暴病死了,无赖趁机把其家产携取一空,仆人趁火打劫,乔女却敢到孟生坟上临哭尽哀。当无赖又想谋夺孟生的田产时,连孟生的好朋友林生被无赖威胁后都吓得不敢出面,而非亲非故的寡妇乔女挺身而出,到官府告状、到有地位的缙绅门上哭诉,终于替孤儿保住了财产。然后,乔女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地抚养孤儿成人,请老师,积累钱粮,和名门联姻,她的做法俨然孟生遗孀。 乔女有一定的叛逆色彩,她跟孟生的感情,实际上是精神恋爱,她重情重义,用终生的辛劳来报答孟生的知己之情,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 3、出淤泥而不染的妓女形象:鸦头 鸦头是个误入风尘的少女,因为她不肯接客一再受到老鸨毒打,她认识了诚实的书生王文之后,认识这个人可以托以终身,马上就机智地把握自己的命运,百折不回。 鸦头出身低贱却为人清高,她向往正常的婚姻,可是在封建礼教下,女子处于被压迫、奴役的地位,而做为一个身份低微的妓女,她更不可能有婚恋的自由。她在老鸨的魔掌下,背叛了封建长辈的意图,想从良,想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并至死不渝,这在封建时代的人们眼中,是叛逆的,但又是很多人所向往的。在婚姻自由、离婚率高的今天,鸦头的形象不能不让人反思我们当代人的行为。 4、思想解放的侠女 身份低微的鸦头想过正常人的婚姻生活而不能,而大家闺秀侠女却天马行空,未婚生子,这在那个讲贞节、讲究婚姻是“终身大事”的封建社会中,就再出格不过了。 侠女不肯接受顾生的求婚,却跟他幽会、生儿子,而且对顾生说自己给他料理家务,同床共枕并生育后代,实际上已是夫妇,何必在意什么名份?像这样只要婚姻实质,不讲表面礼法和名份,可谓极其解放的思想,这在其它古代小说里几乎找不到。侠女冲破了伦理的约束,我行我素,未婚生子而坦然面对,是当时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有的。但在人们的生活经历中,渴望得到某种情感上的安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当今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事实婚姻,当事人不在乎名份、法律约束,往往自吞苦果,从侠女的行为与当代人做法的比较,让我们感到,思想解放要有度,否则情理不容。 5、恶妇形象 在封建宗法制社会中,妇女本来处于最低层,受到夫权压制,但却出现了泼妇。其实妇女的极度泼悍正是其极度虚弱的异端表现。《马介甫》中,狐仙马介甫认识了杨万石,到他家拜访,发现杨万石的妻子尹氏虐待老人,不让招待客人。她还把公爹当成奴隶,自己不给老人穿好衣服,马介甫送给老人好衣服,她竟然在公爹身上一条一条撕开,还动手扇公爹的耳光,揪公爹的胡子,最后逼得公爹出家做了道士。对弟弟、弟媳、侄儿,尹氏更无人性,害得弟死,弟妇再嫁,侄儿几乎丧命。杨万石的妾给尹氏整治得连话都不敢跟杨万石说。当尹氏发现妾怀孕,立即动手打得崩注堕胎;因妾怀孕,尹氏命杨万石跪着戴上女人的首饰,杨万石怕老婆给戴上的女饰脱落,直挺挺地立着,气也不敢喘。尹氏这个泼妇真是写绝了!当代生活中也不乏泼妇,她们不再受人压制,目空一切,想凌驾于任何人之上,看到尹氏的形象,让人反思男女是否真的平等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对待,情与法等诸多问题,根源何在? 在《聊斋志异》中,在生动描述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时,一些平庸之辈往往作为衬托,她们或是封建淑女的代表,或是恪守妇道的贤妻良母,是忠贞烈女,是封建卫道士……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不足为道。 阿绣对美梦寐以求,乔女为知己者死,鸦头誓死捍卫爱情,侠女要婚姻实质而不要名份。聊斋中的女性形象同枝不同叶,同叶不同花,女性的美,可见一斑。 二、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在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聊斋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社会生活中,她们的聪明才智也大放光芒,她们在跟恶势力斗争时,机智勇敢,谈笑之间却敌兵,她们的处事才能、文才、治国才能也让庸碌的男人望尘莫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她们还成为商品经济中的弄潮儿。 1、在复仇中成长的刚强少女:窦氏 窦氏被恶霸南三复哄失身后无情抛弃,她和儿子冻死在南三复家门口。贫穷的窦家告连通官府的南三复,南以重金行贿得免,看来窦女要冤沉海底了。可是窦女的鬼魂出现了,两次陈尸于南三复的床上,最终南三复被判罪。窦氏只有变成鬼,才能清醒地看透南三复,冷静地面对负心人,才能变柔弱为刚强,变幼稚为成熟。窦氏这位苦难少女复仇成功,一个在灾难中成熟,在失败中获得经验的刚强少女形象矗立起来。这个形象警告了世人,女性同样能像男人一样睿智、强大。而当今一些女性在面对异性的骚扰、侵犯时,在受伤中成熟、反抗,而更多的人就像活着的窦氏一样,只有被凌辱、忍气吞声,这是多么的悲哀! 2、足愧须眉的女性 (1)玩政敌于股掌之上的小翠 王太常与王给谏一向不和,在朝庭考察官吏的时候,王给谏想找机会中伤他。王侍御明明知道王给谏的阴谋,就是想不出应付的办法。没想到他的儿媳妇小翠却像奇兵从天而降,接连办了两件看似十分荒唐的事,却帮了王侍御大忙,除掉了政敌。小翠是来替母亲报恩的,她嬉闹之间把公爹的政坛对头整了下去,“报恩”报得八面威风,自私、怯弱、愚蠢的达官贵人在小翠面前显得一无是处。 聪明仁义的小翠在当时生活中有许多影子,她们憨直任性,嬉闹玩耍毫无顾忌,丝毫未曾受到人间文明法则的污染,而在社会形势日益复杂的当代,还有多少这样既富于智慧、手段高超,又能置身于麻烦之上的人? (2)救夫君于水火的方氏和舜华 著名聊斋人物张鸿渐身边有两位女性:美而贤的妻子方氏和美而慧的狐妻舜华。如果不是这两位女性,张鸿渐连命都保不住。方氏,一个平时只知道相夫教子、飞针走线的少妇,临危不惧,沉着果断,是家庭顶梁注、主心骨。而张鸿渐两次逃亡脱难,全赖狐女舜华。舜华在张鸿渐落难时,给他一个温暖的家;在张鸿渐思念妻子时,大度地送他回家;在张鸿渐落入恶官之手、面临死亡时救出他。这两个女性的智谋和大度让人钦佩。 (3)有智谋、敢反抗悲剧命运的云翠仙 贫穷无赖的梁有才登泰山时,几次非礼少女云翠仙,云翠仙的母亲却被其甜言蜜语哄,轻率地以女相许。梁有才娶云翠仙后,狐狸尾巴立即露了出来。整天赌钱喝酒,偷云翠仙的首饰去卖,他的狐朋狗友见到云翠仙后,让他把云翠仙卖了。翠仙对梁有才的种种丑态产生怀疑,知他必有所图,于是设计引梁有才开口。在试探中,云翠仙明白了梁有才的野心,彻底清醒。事实上,云翠仙娘家很有钱,自己也存有私房钱,可她并不让梁有才知道,也不回娘家。她觉得像梁有才那样无耻的人,一旦知道必然会榨取岳家财富,云翠仙要让梁有才早日露出庐山真面目。一位深闺少女能在不公平命运面前忍辱负重,审时度势,实在难得。利令智昏的梁有才随云翠仙归宁,在华严楼阁的岳家受妻子斥骂,为众人锐簪刺身,然后,云家的琼楼玉阁全部消失,梁有才被吊在削壁之上,面向万丈深渊……一直以民间普通弱女出现的云翠仙,原来是个女仙。蒲松龄让无数受害弱女的不幸,在仙女幻想中得到了补偿。云翠仙的故事警告了当今的女性,要独立,才能在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不公时不颓废,敢于抗争,幸福把握在自己手中。 3、为他人做嫁衣的封三娘 封三娘是个美丽的贫家少女,她跟富家少女范十一娘做了朋友之后,就为朋友的终生幸福操劳操劳起来。她去了解孟安仁的情况,让范十一娘当机立断,许以终身。范十一娘自己还在犹豫时,封三娘竟然拿着十一娘送给她的金钗,用十一娘的名义送给孟安仁。为了好朋友的爱情幸福,二八红颜的封三娘竟然夜闯孟宅,去为女友做媒。在封三娘的帮助下,范十一娘克服了“闺训”和内心矛盾,抛弃了以财富、门第论嫁娶的传统观念,直到以死殉情。最后又是封三娘以异药救活了以死反抗父母乱点鸳鸯谱的范十一娘,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封三娘这个美丽少女,但并不是传统爱情故事的女主角,而是为朋友终生幸福奔波劳碌、殚精竭虑的奇特女性,这个奇特的人物,给人强烈而难忘的印象,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4、敢伸张正义的女性:商三官、庚娘 社会黑暗、恶势力猖狂,即使堂堂五尺男儿有时也会一筹莫展,可柔弱的聊斋女性却能在家庭和个人受难的关键时刻,以冷静的思考、果敢的行动,给恶势力致命一击,像复仇女神,让正义得到伸张。商三官、庚娘就是这样的奇女子。 商三官的父亲被恶人杀害,哥哥向官府告状,一年多都审不出结果,想把父亲的尸骨留在家里做告状根据,可她却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让父亲入土为安。后来她忍辱负重,女扮男装进入演艺小班子去给仇人庆寿,她无微不至地照顾恶霸,而恶霸也喜欢上了她,想要跟她同床共寝,她临危不惧,等到恶霸把仆人都打发走后,仇人被商三官身首两断,还不知死在谁手里。这样胆识过人的商三官,被蒲松称为“女豫让”。 庚娘跟公婆家人坐船逃难时遇上了坏人王十八,家人都被打下水,她也被王十八带回金陵,在把王十八灌醉杀掉后她也自杀了。当几个恶少来盗墓,发现庚娘还活着时,她让贼人把她送到一个有钱的寡妇家,最后终于和死里逃生的丈夫团圆。她两次面临生死考验,沉着冷静,既保住了自己的清白,又报了仇。像庚娘这样谈笑不惊,亲手杀死仇人,千古轰轰烈烈的大丈夫里边,有几个能比?谁说女子不能跟英武刚烈的男人并驾齐驱呢? 5、近代女性经营者形象:黄英、小二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形象也发生变化,商品经济的弄潮儿登上了聊斋舞台,黄英就是一个典型。 《黄英》里陶家姐弟和马子才偶然相识,因为种菊话题谈得投机,马子才邀请陶家姐弟住到家里。马子才是自命清高的文人。他喜欢菊花,也佩服陶氏姐弟种植菊花的才能,但当陶三郎跟他商量卖菊为生时,他立即嗤之以鼻。可陶三郎和姐姐黄英坚持把种花卖花当成事业做,大张旗鼓卖花。他们从靠马子才接济,到自己盖起讲究的楼房,靠的都是种花卖花。马子才在丧妻以后迎娶了黄英,马家所用的东西,都由黄家供应。在封建社会中,女性没有社会生存能力,仰男人鼻息生活,而黄英不仅养活自己,还养活了丈夫。马子才却以妻富为耻,认为黄英破坏了他的清风高名,让他的男子汉自尊受到了伤害,特别不能忍受卖菊亵渎东篱,不乐意过仰仗妻财的华贵生活。黄英觉得劳动致富,堂堂正正,何耻之有?黄英句句在理地批评了马子才以贫为清高的酸腐论调,结果马子才只好认输,认同了她的商业行为。 小二跟黄英一样摒弃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传统女性模式,在她的琉璃厂中,小二豪迈地摆出了主管架势,丈夫只是一个工作上的帮手而已。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与地位的提高,使得小二成为真正的独立不依的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庸。小二的故事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女性的能力与地位,展示了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和趋于平等的爱情生活。当今也有许多女性仰仗丈夫过活,她们往往是生活中的弱者,但也有更多的女性像黄英、小二一样,通过生意的成功而开创自己更美好的未来。重读黄英一类人的故事,这在我们的现实当中有着很好的警示意义。 6、被压迫、奴役的才女颜氏 颜氏是名士之女,有才有貌。她父母想给她找个有才能的丈夫,可还没找到父母却死了。颜氏独居,邻家妇人来看她,带来了某生的信,并撮合成了这段姻缘。结婚后,颜氏发现丈夫某生字虽写得好,学问却一塌糊涂。颜氏开头以为考不好是因为丈夫不努力,就像严师一样督促丈夫念书,没想到丈夫愚钝之极,苦读也没效果。有一次参加考试失败,回家便哭,两人争辩之下,颜氏就说下次考试替他去。最后妻子中举,当官后政绩杰出,富比王侯。颜氏女扮男装,把封建重压下妇女被压制的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不光有文才,连吏治也超出男子。颜氏后来把功名让给了丈夫,老老实实守在闺房。因为生平不孕,这个在考场、官场上都才能出众的的女强人,在爱情生活里,却不得不败下阵来,不得不心甘情愿地用自己赚的钱给丈夫纳妾,还受丈夫奚落。在男尊女卑的时代,男女爱情永远不会真正平等。这,就是蒲松龄笔下的历史真实。在颜氏身上,让人们更加坚信谁说女子不如男,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成功。但是她的结局还是令人感到悲哀,这是当时历史的必然。 三、小结 《聊斋志异》塑造了一批精彩、迷人的女性形象,把中国古代妇女特有的处境、遭遇、气质写活了,她们的形象丰富多彩、各有千秋。蒲松龄笔下那些离经背道的女性形象美丽、真挚、纯洁、勇敢、睿智,她们能敏锐地感受到人世间的美丑善恶,果敢自任,仗义于危困之中,她们是真与善的化身,是人性与心灵之美的化身。 当时,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处于低抑的状态,人的自然性情只能从故事中得到满足。当小说以具有现实社会身份和现实社会关系的女性为主人公时,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对她们提出现实伦理的约束。而只有在写狐鬼一类女性形象时,由于这些人物是超脱于社会固有结构之外而无法以礼教的准则衡量的,作者内心的欲望便会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在一种“伦理疏隔”的虚幻场景中,人的自然情感便得到了较为自由的抒发。这些女性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诵的同时,向人们揭露了封建礼教的黑暗,社会的不公,让人从中吸取到经验教训。虽然时光变迁,但是故事中所折射出来的文学、哲学光彩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失色,这些女性的故事警示了世人。 在思想解放、男女平等的当代法制社会,我们应该从他人的故事中取得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现在还有很多和聊斋女性境遇相似的人存在,那么她们能不能比作品中的人物做得出色呢?
聊斋志异论文提纲
《聊斋志异》是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经典之作那么它在其中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一、 总述《聊斋志异》的地位、前人研究《聊斋志异》关于讽刺艺术的情况。
二、概括《聊斋志异》中鬼狐妖的形象。与魏晋、唐传奇中鬼狐妖形象进行对比,突出现在《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妖的形象是拥有完美的人性、超凡的本领和美貌,这与前人所塑造的厉鬼和狡猾狐狸妖的形象有着颠覆性的变化,这一种变化就一方面说明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勇于打破常规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鬼狐妖的形象有一种提升的空间,鬼狐妖的形象人格化了。
三、鬼狐妖的形象塑造上就具有讽刺艺术。讽刺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爱之处,用夸张或者反讽等方式揭示事实。以《婴宁》为例。婴宁爱笑的形象到最后不笑的形象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容不了像婴宁这样纯真、笑得烂漫的女子的存在,讽刺当时肮脏的人间社会容不下一点美好的事物的存在。
四、人与鬼狐妖形象的对比,更显出鬼狐的人性的光辉。作者用鬼狐代表正义的呼声,没有塑造典型的英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下,人非人,甚至远离人间的鬼狐妖比君子更可爱更具有人性的光辉,所以作者只能寄托虚幻的鬼狐妖来展示出世间的美好,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在当时社会的人都带着一颗邪恶贪婪的心活着,导致了人性的毁灭,人都不能算是人了,只能通过鬼狐原本被认为是邪恶的代表来传递人性的美好,而原
本最应该具备人性的美好的人却比不上鬼狐妖。
1、以《武孝廉》为例。石孝廉原本是身患重症之人,靠的狐女的一颗救命丸续命,狐女不求回报而且还愿意伺候石孝廉,后来石孝廉得知狐女的真实身份后却要杀了她。一个善良、宽厚和气、得体的狐女和一个以怨报德、豺狼野心的石孝廉这两个形象有着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人类的丑恶,竟然比狐狸还要凶狠,进一步讽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丑恶。
2、《葛巾》为例。葛巾这一美艳的花妖,被常大用的爱花之情所感动,而以身相许,葛巾不仅使常大用家业兴旺,而且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常大用的弟弟,两姐妹为常家生了儿子,葛巾做到了传统妇女的典范,但是在常大用知道了妻子的真是身份后,以前对葛巾的痴爱却消失了,甚至对葛巾产生怀疑,与叶公好龙这一故事一样,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常大用这人物,揭示了他的虚伪、表里不一的坏作风。
3、以《小翠》为例。一个狐仙,对于王家无意之中施予的恩德,还想着报答,而王家傻公子受小翠再生之福,却因一只破瓶打碎而被打碎而失声叫骂,何其鄙吝之至,和公子分手后又破镜重圆,找好替身后又从容离去,从这件事可以知道,仙人之情,远比世俗之人深厚。讽刺了世俗之人鄙陋的人性,不及狐狸的情谊之深。
五、结束语。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梦幻小说经历了先秦的萌芽、六朝的发轫、唐宋的定型、蒙元的平寂,至明清时期达到辉煌。
对明清梦幻小说进行研究可以更为清晰地探索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情节范型和叙事神理,从而在历史纵线上观照文言梦幻小说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传统古典小说的继承和超越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自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以“剪灯”系列为代表,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走出蒙元低谷,进入承前启后的复苏期; 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和黑暗的政治使得梦幻题材成为文士抒发情怀、消释块垒的重要载体,文言梦幻小说相继涌现。而《聊斋志异》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言梦幻小说走出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光环步入一个新的高峰;雍正至乾嘉年间,《聊斋志异》的风行,促使模拟效颦之作继踵激增,风起云涌,繁荣一时,出现了许多颇有新意、颇有创制的作品;道光以后,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落潮,直至完全终结,退出历史舞台。文言梦幻小说是文人的释怀与写心,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情节范型方面又有所创新与突破。
其常见情节范型主要有六类:以梦幻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在人生如梦的感触中表现自己落魄境遇、用世志向、刺世之心、政治理想和人生社会哲理思考的“梦幻人生范型”;因相思爱恋“心驰到彼”、灵肉分离的“因爱离魂范型”;因渴望自由平等、精神交通的婚恋,故而在精神上幻想一种理想婚恋的“婚姻艳遇范型”;以梦幻的形式承载某种政治目的、政治理想、政治抱负的“政治话语范型”;受佛教思想、佛经故事影响,用小说的体裁于梦中劝诫世人弃恶从善,以淳化社会风俗的'“果报轮回范型”;以梦游地狱和梦游仙境的形式批判现实的黑暗与表达理想社会图景的“游冥游仙范型”。
梦幻小说自有一套叙事策略,尽管其并非文言梦幻小说所专有。但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可以从中体察出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与其它文言小说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文言梦幻小说是文士的主体性创造活动的结晶,真实地反映了文士的审美心态和审美追求。受梦幻本身所具有的朦胧性、虚幻性等特有属性的决定,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体现出鲜明的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特点、姿彩各异的语言特色以及浓郁的诗情画意韵味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论文。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渐趋势微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它却将梦幻载体的精髓注入其后文学体裁。民国之后,五四时期,梦幻题材的一度繁荣,当与此有一定关系。因此,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集中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题材、范型之发展渊源及其艺术特色,从而更全面地把握文言梦幻小说的整体面貌。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8
引言8-23
一、文言梦幻小说的界定8-11
二、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流变11-14
三、文言梦幻小说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4-21
四、文言梦幻小说研究的意义与方法21-23
第一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23-45
第一节 “剪灯”系列:承前启后的复苏期(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23-26
第二节 《聊斋志异》:走向高峰的转型期(明嘉靖初年-清康熙年间)26-38
第三节 “聊斋”拟作:推波助澜的沿承期(雍正年间起至乾嘉盛世)38-41
第四节 《聊斋》余絮:新旧交替的终结期(道光年间至光绪末年)41-45
第二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上)45-61
第一节 梦幻人生范型45-52
第二节 因爱离魂范型52-57
第三节 婚姻艳遇范型57-61
第三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下)61-85
第一节 政治话语范型61-70
第二节 果报轮回范型70-78
第三节 游冥游仙范型78-85
第四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亚常见情节范型研究(存目)85-86
第五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叙事模式研究86-102
第一节 叙事视角86-91
第二节 叙事时间91-97
第三节 叙事结构97-102
第六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审美追求102-110
第一节 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102-104
第二节 姿彩各异的语言艺术104-107
第三节 诗情画意的韵味107-110
第七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梦幻与白话梦幻小说比较研究(存目)110-111
第八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文化研究(存目)111-112
第九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影响及地位112-114
附录114-121
结语121-123
参考文献123-127
后记127-128
聊斋志异论文答辩问题主要论文题目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主要从(聊斋志异)论文题目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找出每一类的进行分析,分析女性形象产生的原因及研究的方法,手段及进度安排方面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