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1最新版的建筑科学类的核心期刊 排名越靠前越好啊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岩土工程学报3 建筑结构学报4 岩土力学5 土木工程学报6 城市规划7 工业建筑8 建筑结构9 城市规划学报10 工程地质学报11 中国给水排水12 空间结构13 建筑材料学报14 给水排水1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改名为: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16 混凝土17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18 世界地震工程19 建筑学报20 暖通空调21 中国园林22 建筑钢结构进展2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4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7 规划师28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9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 国际城市规划31 建筑科学32 施工技术33 结构工程师
防灾减灾救灾的刊普有《防灾减灾工程学报》,《震灾防御技术》,《地震地质》。《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刊期:双月刊。是由江苏省地震局主管,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的核心期刊。《震灾防御技术》刊期:季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核心期刊。《地震地质》刊期:双月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核心期刊。
是中文核心期刊名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创办日期: 1981主管部门: 江苏省地震局主办单位: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江苏省地震局主 编: 欧进萍刊期: 双月电话: Email: 国内统一刊号(CN): CN 32-1695/P国际标准刊号(ISSN):ISSN 1672-2132 本刊被以下核心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俄罗斯《文献杂志》AJ of VINITI美国《剑桥科学文献》CSA
以第一作者(含学生第1本人第2)发表学术论文:[1]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单桩承载特性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2012,25(3):51-58+72. 1001-7372(EI)[2]板桩加固护岸桩身受力现场试验研究[J] .水运工程.2012,464:[3]塑料排水板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基工后沉降预测方法研究[C].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理论与实践——第八届全国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74-80.[4]塑料套管混凝土桩挤土效应现场试验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西北地震》增刊.2011,33(s):190-194.[5]气泡混合轻质土置换路基控制工后沉降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2):1854-1862. (EI)[6]透明土及其在岩土工程模型试验应用的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31(6):河海大学[7]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软基处理毕业设计模式探索[C].第三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广州大学学报.2011:89-92. [8]应用无限地基方法研究打桩振动对海堤的影响[J].水利学报.2011,42(2):226-231. (EI)[9]塑料套管现浇混凝土桩倾斜对承载性能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4):834-842..(EI)[10]Analysis of Plastic Tube on Plastic Tube Cast-in-Place Concrete Pile[C].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GeoHun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Hunan China:. (EI)[11]Study on the Settlement Calculation Method of Single Y‐Section Pile[C]. Proceedings of the 2012 GeoHun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unan China:.(EI)[12]桥梁整体同步顶升的姿态调整与控制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32(s):65-69.[13]Study on settlement calculation method of rigid-flexible pil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Wuhan China: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0: 4484-4489.(EI)[14]The theoretic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Time-Dependency of TC piles[C]. 10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Plasticity And Its .[15]In-situ study on stress distribution of foundation improved by Y-section pile [C]. Geotechnical Society of Singapore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ound Improvement Technologies and Case Histories, ISGI'09,Singapore:Research Publishing : 319-330.(EI)[16]大直径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J]. 公路. 2010(09): 99-105.[17]申嘉湖杭高速公路路堤沉降动态控制研究[J]. 公路. 2010(09): 45-48.[18]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在申嘉湖杭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 公路. 2010(09): 83-89.[19]Study on flexural behavior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Y-shaped vibro-pile [C].Recent Advancement in Soil behavior, In Situ Test Methods, Pile Foundations, and Tunneling,Changsha Hunan China, .(EI)[20]Calculation of soil stresses under various pile sectional configurations [C].Recent Advancement in Soil behavior, In Situ Test Methods, Pile Foundations, and Tunneling,Changsha Hunan China, .(EI)[21]Experimental study on soft foundation improved by grouted gravel pile [C].Recent Advancement in Soil behavior, In Situ Test Methods, Pile Foundations, and Tunneling,Changsha Hunan China, .(EI)[22]Y型桩桩端阻力产生附加应力的分析计算[J]. 岩土力学. 2009,30(12): 3837-3845.(EI)[23]高速公路连拱隧道开挖三维稳定性分析[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9(01): 71-76.[24]含分数阶的无限地基交互作用时域阻尼抽取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28(S2): 3666-3672.(EI)[25]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Y型桩屈曲临界荷载分析[J]. 工程力学. 2009,26(4): 119-127.(EI)[26]碎石注浆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31(06): 871-878.(EI)[27]Field study of Plastic Tube Cast-in-place Concrete Pile[J].J. Cent South Univ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15(2):195~202.(SCI)[28]Evaluation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Y-Shaped Vibro-Pile [J].J. Cent South Univ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15(2):186~194.(SCI)[29]Y型桩桩侧摩阻力产生附加应力的分析计算[J]. 岩土力学. (11): 2905-2911.(EI)[30]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Y型沉管灌注桩异形特性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 2008,21(05): 19-25.(EI)[31]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基桩极限承载力判定及预测[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248-252.( 中信所)[32]Y型沉管灌注桩荷载传递机制的现场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27(3): 615-623.(EI)[33]Y型沉管灌注桩及其承载特性[J]. 工业建筑. 2008(11): 69-74.( 中信所)[34]新型桩基技术——Y型振动沉管灌注桩技术//陈正汉,刘元雪等编. 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342-347.[35]Y型沉管灌注桩截面几何性质的计算与优化[J].土木工程学报.2007, 40(S1):198-204.[36]A simplified method for stability analysis of reinforced embankments[C].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 Soil Engineering, Taylor & Francis/Balkema .2006,10:547-552.(EI)[37]红枫连拱隧道开挖稳定性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442-446.( 中信所)[38]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岩体参数辨识研究[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5(S1): :1671-0436[39]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技术在甬台温高速公路软基加固中应用[A]. 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 中国北京: 2003.[40]土工织物加筋堤坝复合有限元分析方法[J]..水利学报.2003, 1:28.( EI)[41]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土的破坏模式和强度理论[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 120-123.(中信所)[42]土工织物加筋堤坝地基的有限元稳定计算方法[J]. 岩土工程界. 2002(12): 46-48.[43]一个加筋复合土体的本构关系[J]. 水利学报. 2002(12): 26-32.[44]适于基坑开挖分析的一个改进双屈服面模型[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3): 73-76.( 中信所)[45]自动化测量三维形貌的程序设计[J]. 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2000(04): 47-49.[46]土工织物与塑料排水板在某灰坝地基处理方案中的计算方法研究[A].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集[C]. 中国江苏南京: 1999: 487-490.[47]池州发电厂灰坝地基处理方法研究[A]. 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集[C]. 中国江苏南京: 1998: 290-295.[48]土工织物加筋结构的研究进展[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1997,17(03):25-28.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基础性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内容包括: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爆炸与火灾、植物灾变以及其它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危害的各类灾害。开展多种灾害学间的学术和科技成果交流,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灾害科学方面的结合,推动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有效减灾,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主管单位:江苏省地震局主办单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江苏省地震局快捷分类:工业综合科技B类综合出版地区:江苏国际刊号:1672-2132国内刊号:32-1695/P创刊时间:1981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3个月所在栏目:工程科技II综合影响因子: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1] Wang Baojun, Shi Bin, Hilary I. Inyang. 2008. GIS-Bas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Orientation Anisotropy of Contaminant Barrier Particles Using 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Soil and Sediment Contamination, 2008, 17(4) : 437-447.【SCI】【EI】[2] Bao-jun Wang, Ke Li, Bin Shi, Guang-qin Wei. 2008. Test on application of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 technique into soil slope monitoring,Landslides,DOI .【SCI】[3] 王宝军, 施斌, 宋震. 2008. 基于GIS与虚拟现实的三维地质建模,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增2(27):3553-3563.(Method of 3D Geological Model Based on GIS and VRML,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8, (27):3553-3563)【EI】[4] 王宝军, 施斌, 蔡奕, 唐朝生.2008. 基于GIS的黏性土SEM图像三维可视化与孔隙度计算, 岩土力学, 29(1):251-255. (3D visualization and porosity computation of clay soil SEM image by GIS,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08, 29(1): 251-255)【EI】[5] Tang, B. Shi, C. Liu, . Zhao, . Wang. 2008.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eometrical structure of surface shrinkage cracks in clayey soils,Engineering Geology, 2008, 101(3-4):204-217.【SCI】【EI】[6] 刘春, 王宝军, 施斌, 唐朝生.2008. 基于数字图像识别的岩土体裂隙形态参数分析方法, 岩土工程学报,(9): 1384-1388.(The analysis method of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of rock and soil crack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 and recognition,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8,(9): 1384-1388)【EI,一级】[7] 施斌, 王宝军, 张巍, 徐洁. 2008. 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析与灾后调查, 高校地质学报, 2008, 14(3):387-394. (Survey and Analysis of Secondary Geological Hazards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Geological Journal China University, 2008,14(3):387-394)【核心】[8] 唐朝生, 施斌, 王宝军. 2008. 基于SEM土体微观结构研究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岩土工程学报, 30(4): 560-565. (Factors affecting analysis of soil microstructure using SEM,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8, 30(4):560-565) 【EI,一级】[9] 隋海波,施斌,张丹,王宝军,魏广庆,朴春德,基于BOTDR的锚杆拉拔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8,30(5):755-759(BOTDR-based pull out tests on anchor bolts,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8,30(5):755-759.)【EI,一级】[10] 隋海波, 施斌, 张丹, 王宝军, 魏广庆, 朴春德.2008. 地质和岩土工程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综述, 工程地质学报, 16(1): 135-143.(Review on fiber optic sensor-based monitoring techniques for ge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2008,16(1):135-143)【核心】[11] 隋海波, 施斌, 张丹, 王宝军, 魏广庆, 朴春德. 2008. 边坡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7():3725-3731.(Study on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or-based Monitoring for Slope Engineering, Chinese Jou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8, 27():3719-3725)【EI】[12] 朴春德, 施斌, 朱友群, 魏广庆, 王宝军. 2008. 钻孔灌注桩压缩变形BOTDR分布式检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4): 80-83(Distributed monitoring of bored pile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based on BOTDR,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2008(4):80-83) 【核心】[13] 隋海波, 施斌, 张丹, 魏广庆, 朴春德, 王宝军. 2008. 基坑工程BOTDR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研究,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8(2):184-191.(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or-based Monitoring for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2008, 28(2):184-191) 【核心】[14] 王宝军; 施斌; 唐朝生;基于GIS实现黏性土颗粒形态的三维分形研究,岩土工程学报, 2007,29(2):309-312.(Study on 3D fractal dimension of clayey soil by use of GIS,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7,29(2):309-312.)【EI,一级】[15] 王小明; 王宝军; 施斌; 张大祥; GIS支持下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工程勘察, 2007(2):1-9.(Design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Based on GIS and Its Realizatio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 2007(2):1-9.)【核心】[16] 王小明; 王宝军; 施斌;基于GIS的可视化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系统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7,27(3):363-376.(Research of the Visualization System for Soil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GIS,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2007,27(3):363-376.)【核心】[17] 唐朝生,施斌,刘春,王宝军,高玮, 黏性土在不同温度下干缩裂缝的发展规律及形态学定量分析,岩土工程学报, 2007, 29(5):743-749.(Developing law and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shrinkage cracks of clayey soil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7,29(5):743-749)【EI,一级】[18] 唐朝生,施斌,刘春,王宝军,影响黏性土表面干缩裂缝结构形态的因素及定量分析, 水利学报, 2007, 38(10): 1185-1193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rface cracking in clay due to drying shrinkage,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7,38(10): 1185-1193.) 【EI,一级】[19] 陈峰军; 施斌; 黄河; 王宝军;生态土壤稳定剂对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27(3):302-306.(Numerical Analysis of Ecotype Soil Stabilizer Effect on Soil Slope Stability,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2007,27(3):302-306.)【核心】[20] 熊孝波,桂国庆,许建聪,王宝军,童立元,肖泽阳,可拓工程方法在地下工程岩爆预测中的应用,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6):695-701.( Application of extension method to p re diction of rockburst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8(6):695-701.) 【EI】[21] 张巍,施斌,索文斌,蔡奕,王宝军,冻土瞬态温度场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及应用,岩土工程学报,2007,29(5):723-728.(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of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ors in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of frozen soil,Chinese Jou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7,29(5):723-728.)【EI,一级】[22] Chao-Sheng Tang, Baojun Wang,Wei Gao,Bin Shi.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or large-scale bridge construction. The 10th IAEG Congress, Nottingham, United Kingdom, September 6-10, 2006. 【国际会议】[23] Yi Cai, Bin Shi, Chaosheng Tang, Baojun Wang. Pilot study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soil with inclusion of polypropylene fibre and lime. The 10th IAEG Congress, Nottingham, United Kingdom, 6-10 September, 2006. 【国际会议】[24] 索文斌; 王宝军; 施斌; 刘杰;基于GIS的大型工程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系统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5,32(4):88-92. (Research on large engineering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or based on GIS,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2005,32(4):88-92.)【核心】[25] 姜洪涛; 王宝军;基于GIS的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系统分析,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25(4):451-457.(Analysis on 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GIS-Base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Journal of Disaster Pn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2005,25(4):451-457.)【核心】[26] 孙伟晔; 王宝军; 施斌; 周汇光. GPS、GIS在公路网规划中的应用,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5,25(2):169-172.(Application of GPS and GIS in Highway Network Planning,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5,25(2):169-172.)【核心】[27] 赵德君; 王宝军;任意地质图剖面生成的方法探讨,西部探矿工程,2005,106(3):91-92.(Discussion on Resulting Method of Arbitrary Geological Profile,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2005,106(3):91-92.)[28] 蔡奕; 施斌; 刘志彬; 唐朝生; 王宝军;团聚体大小对填筑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2):1482-1486.(Experimental study on effect of aggregate size on strength of filled soils,Chinese Jou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5,27(12):1482-1486.)【EI,一级】[29] 王宝军; 施斌; 刘志彬; 蔡奕;基于GIS的黏性土微观结构的分形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4,26(2):244-247(Fractal study on microstructure of clayey soil by GIS,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4,26(2):244-247)【EI,一级】[30] 王宝军; 施斌; 周汇光; 蔡奕,GIS在边坡有限元数值分析前处理中的应用,高校地质学报,2004,10(1):128-133. (GIS and Pre-Process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2004,10(1):128-133.)【核心】[31] 刘义怀; 王宝军; 吉林; 施斌; 蔡奕, 大型桥梁工程勘察信息管理剖析,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6),:769-776.(Analysi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or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of the Large-scale Bridges,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04,40(6):769-776.)【核心】[32] 周汇光; 王宝军; 施斌; 基于GIS的大型桥梁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4,Vol24(2),pp:172-176.(GIS based desig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vestigation for large bridge engineering,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4,24(2):172-176.)【核心】[33] 刘志彬, 施斌, 王宝军, 2004. 改性膨胀土微观孔隙定量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26(4):526-530.(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micropores of modified expansive soils,Chinese Jou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4, 26(4):526-530)【EI,一级】[34] 邵莉, 施斌, 王宝军, 祁长青,周汇光. 2004. 基于GIS确定性模型的土体边坡稳定性评估研究, 工程勘察,(2):1-7. (Study on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Soil Slope by Using GIS-based Deterministic Model,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2004(2):1-7)【核心】[35] Cai Yi, Shi Bin, Jiang Hongtao, Wang Baojun, Zhou Huiguang, and Sun Weiyi,A study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aided decision making system for large-scal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in Italia 2004; 32nd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 Anonymous,),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 Congres Geologique International, Resumes (August 2004), 32, Part 1 482【国际会议】[36] Liu Zhibin, ShiBin, Wang Baojun, Determination of the optimum magnification about soil SEM images for morphological fractal research, IS-Osaka 2004, Japan. 【国际会议】[37] 王宝军,周汇光,孙伟晔,蔡奕,邵莉,滞洪区安全滞洪GIS管理剖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Vol(4):46-49. (Application of GIS in safe flood detention zone,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2003, Vol(4): 46-49)【核心】[38] 王波, 施斌, 王宝军, 贾学天. 2003. 利用WEB GIS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系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5):71-74. (Establishing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management,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2003, (5):71-74)【核心】[39] 蔡奕, 王宝军, 施斌, 方海东. 2002. GIS环境下膨胀土胀缩等级的模糊数学判别, 工程勘察, 2:1-4.(Determination of Expansive Soil Grades Using Fuzzy method in GIS Environment,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 2002, 2:1-4)【核心】[40] 方海东, 刘义怀, 施斌, 吴振君, 王宝军. 2002.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工程应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3:52-55. (3D geoscience modeling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2002, 3:52-55)【核心】[41] Shi Bin, Hua Jianwei, Wang Baojun, Jiang Hongtao, Wu Zhishen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Problems of Municipal Sanitary Landfills in the East-South of China, 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Geotechnology and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eoul, Korea, July 2-5, 2002. 【国际会议】[42] Bin Shi, Yi Cai, Baojun Wang, Hongtao Jiang and Li Shao, Determination of Expansive Soil Grades Using Fuzzy method in GIS Environment, Proc. Of 9th IAEG, South Africa, Sept, 2002【国际会议】[43] 方海东, 施斌, 王宝军. 在环境岩土工程中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桂林工学院学报, (21)4:371-375.(Review and prospect of GIS appl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geotechnology,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1,(21)4: 371-375) 【核心】[44] Baojun Wang, Bin shi, Ling Zhang. 2001. Liquefaction Analysis by GIS Method,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 soil engineering, 6-8 Dec. Hong Kong: 165-168. 【ISTP】[45] 张凌, 施斌, 王宝军. 2000. GIS环境中砂土液化评价方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5:15-16.(Evolution method of liquefaction in GIS environment,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2000, 5:15-16) 【核心】[46] 施斌, 姜洪涛, 王宝军, 张凌. 2000. 工程粘性土微观结构分析技术, 工程地质学报,增刊: 379-381. (Analysis technique of engineering clayey soil micrestructur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2000, supp:379-381)【核心】[47] Wang Baojun, Shi Bin, and Zhang Ling,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the Expansive Mudstone in the Process of Swelling and shrinking,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h Altitude & Sensiti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Geo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0,pp228-235. 【国际会议】[48] 王宝军, 陈征宙, 李清波, 王勇强. 1999. 黄河小浪底斜坡变形的“反叠瓦”式构造机制研究, 高校地质学报, 5(1): 100-104. (Study of mechanisms of the “over-covered titles” structure in slope deformation of Xiao Langdi of Yellow river, Geological Journal China University, 1999, 5(1):100-104)【核心】[49] . Preparation of soil specimens for SEM analysis using freeze-cut-drying,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onment,58:1-7. 【核心】[50] 张凌, 王宝军, 施斌. 1999. 土粒度分维的确定方法探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6)5:43-45. (Discussion of methods for soil grain size fractal,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1999, (26)5:43-45)【核心】[51] Shi B.,Jiang ., Zhang L. And Wang .,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Engineering Clayey Soils, Proceedings of Second China-Japan Joint Symposium on 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Geotechnology, Dec. 9-10,1999, pp361-372. 【国际会议】[52] 王宝军,施斌,名胜古迹破坏的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环境保护科学,沈阳,1997,23(5):33-35.[53] 施斌,王宝军,宁文务.各向异性粘性土蠕变的微观力学模型,岩土工程学报,1997,(19)3:7-13. 【EI,一级】[54] Shi Bin, Wang Baojun,Li Qi and Jiang Hongtao, Quantification of microstructure of fine grained soil,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IGC, Geology,1997,pp277-284. 【国际会议】[55] Li Shenglin, Shi Bin, Du Yanjun, Li Qi and Wang Baojun, On the internal factors for controlling the swelling-shrinkage of expansive soil,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IGC, Geology,1997. 【国际会议】[56] 施斌,李立,姜洪涛,王宝军,DIPIX 图像处理系统在土体微结构定量研究中的应用,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版),1996,(32)2:275-280. 【核心】[57] Shi Bin, Wang Baojun, Jiang Hongtao. “Quantitative Appraisal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Compacted Clayey Soil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6,(41)11:925-929. 【SCI】[58] 施斌,王宝军,姜洪涛. 击实粘性土微观结构特性的定量评价,科学通报,1996,(41)5:438-441. 【SCI】[59] Shi Bin, Wang Baojun, and Jiang Hongtao,Quantitative analyses on the microstructures of compacted expansive soil (in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Anonymous,),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Congres Geologique Internationale, Resumes (1996), 30, Vol. 3 381【国际会议】[60] Shi Bin, Li Qi, Salah Bishir, Wang Baojun, and Wang Youcheng,Environmental-geotechn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contaminated by waste alkaline liquor from paper mills (in Environmental geotechn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Environmental Geotechn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1996), 3, Vol. 1 239-245【国际会议】[61] Shi Bin et al, Treatment of Soft Foundation of Expressway to New Nanjing Airport, Proceedings of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 Soil Engineering, Nanjing, May 27-30, 1996. 【国际会议】[62] ShiBin, Wang Baojun, Progress in Studies on the Engineering Geology of Expansive Soils in China, Proc. Of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Beijing, China, 【国际会议】[63] Shi Bin, LiQi, WangBaojun,On the International Factors for Controlling the Swelling-shrinkage soil, Proc. Of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Beijing, China, ; 【国际会议】
是中文核心期刊名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创办日期: 1981主管部门: 江苏省地震局主办单位: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江苏省地震局主 编: 欧进萍刊期: 双月电话: Email: 国内统一刊号(CN): CN 32-1695/P国际标准刊号(ISSN):ISSN 1672-2132 本刊被以下核心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俄罗斯《文献杂志》AJ of VINITI美国《剑桥科学文献》CSA
以前也写过,东拼西凑了一下 咔咔五月的那场地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灾害。面对自然,人类又是显得多么的渺小。这次地震,我们尝到了血的代价,也应该深刻感觉到,防灾减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多么的重要。也许我们阻止不了灾难的发生,也不能保证没有任何人员的伤亡或财产损失,但起码我们可以把损失减到最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些灾难都可以预测到。当有关部门发出预警时,我们应该相信他们,并且极力配合。而我们自己其实也可以预测灾难。在许多灾难发生前,动物们会有一些反常的行为。就像地震发生前,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每个人都应该有自我保护的意识。那么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当灾难来临时,一定不要慌张,要保持镇静。就像这次的大地震,当你被压在废墟地下时,要冷静,可以看看边上的东西是不是可以移开一点,给自己留尽可能多的空间,保持呼吸顺畅。千万不能觉得自己死定了,应该要有活下去的信心;如果在室内,可以躲到桌子底下,保护好头部。如果在室外,应该避免一些高大的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不能失去活下去的信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灾害呢?其实,很多都是由于环境所导致的。保护环境也是避免灾害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真是每况愈下。过多的废气排放,和白色污染让城市变得乌烟瘴气,还有资源紧缺,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不乱丢垃圾,共建美好环境。不要以为灾难离我们很遥远,它说来也就来了。如果我们不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的话,很可能会遇到危险,就从现在起,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就都能从容的面对了。
分布•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极广,除沙漠、戈壁、极端干旱和高原山区外,大约2/3的国土面积上存在着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灾害,全国600多座城市90%都存在防洪问题,西高东低的地理地形有利于洪水的汇集和快速到达下游,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发生在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暴雨洪水和沿海风暴潮灾害。由于东部地区不仅人口密集,而且95%的人口生活在沿江、沿河的平原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经济较为发达,因此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十分巨大。•我国暴雨洪水形成的主要特点是:①暴雨集中,强度极大,从而形成江河洪水峰高量大,全国不同历时的最大点暴雨记录和不同流域面积的最大洪峰流量都与世界各地相应的最大记录十分接近,甚至超过。②高强度、大面积暴雨洪水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并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和时序规律,夏季集中出现的雨带主要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北部。③江河洪水年际变化很大,同时又存在重复性和连续性,一个流域重复出现类似的特大洪水和连年发生特大洪水的情况屡见不鲜。④沿海风暴潮灾害主要由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引起,其中少数登陆台风深入内地与从西南部产生的气旋性涡旋北上,往往在局部地区产生特大暴雨。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关键词防震、减灾、自然灾害、美好家园、防范意识、人造灾害、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温室效应就是指大气层中有气体吸收红外线,导致气温升高的一种效应。它的危害也不小,会导致很多人丧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温室效应会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如脑炎、高烧。并会造成干旱、洪水,粮食减少,许许多多地方财物损失重大。 还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所以,我们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不要自己害了自己。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 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 2、 工厂不要排放太多废气,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3、 要保护臭氧层,汽车不要排放废气。 4、 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 5、 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6、 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防灾减灾,和谐发展 森林是我们的宝贵资源,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和防灾减灾有着密切联系。森林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比如说在专家们对龙门山地震断裂带的部分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树木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由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滚石等的冲击力,大大减小了其对山下建筑物的破坏。同时,森林在预防泥石流方面也有很大作用,因为树木的根系可以加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从而防止和改善雨水冲刷造成的土质疏松,留下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隐患。 另外,栽种树木可以制止水土流失还可以防止土壤荒漠化,这就对防风固沙做出很大贡献,在新疆地区就是用栽种胡杨的方法固沙,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保护森林,防灾减灾,和谐发展。 (初一答案)
地震时的10条须知一、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二、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第1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2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去关火。 第3次机会 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三、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四、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五、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六、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七、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八、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九、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十、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地震到来时在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措施1、震前应做好哪些应急准备工作? 经常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特别是政府正式发布了地震预报的地区,每个家庭都要认真做好应付地震的准备工作。 1、家庭成员平时要熟悉地震知识,掌握基本的地震方法,震前震后都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2、发布临震预报后,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3、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4、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5、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 2、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3、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a. 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4、如何正确应付地震时的特殊危险? 当遇到燃气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之间的撞击。当遇到火灾时,要趴在地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转移到安全地带。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风方向跑到上风地带。 5、地震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a.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b.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c.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d.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e. 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f. 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g. 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6、地震发生后应当遵循哪些互救原则?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a. 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b. 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c. 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 d. 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e. 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7、地震发生后如何寻找寻被压埋的人? 利用救助犬和测定微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对遇险者定位。但为了抢救时间,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找寻被压埋的生存者。一是问,向了解情况的生存者询问,了解什么人住在哪些建筑内,震时是否外出,有什么生活习惯等,从中寻找可靠的线索。二是看,观察废墟叠压的情况,特别是住有人的部位是否有生存空间;也要观察废墟中有没有人爬动的痕迹或血迹。三是听,倾听存活人员的动静。听的方法是:要卧地贴耳细听;利用夜间安静时听;一边敲打(或吹哨)一边听。有时你敲他也敲,内外就联系上了。四是分析,分析倒塌建筑原来的结构、用处、材料、层次、倒塌状况,判断被压埋人员的生存情况。 8、在救援过程中如何科学挖掘被埋压人员? 挖掘时要注意保护好支撑物,清除压埋阻挡物,保证压埋者生存空间。在使用挖掘机械时要十分谨慎,越是接近压埋者,越应多采用手工操作。a. 没有起吊工具无法救出时,可以送流汁食物维持生命,并做好记号,等待援助,切不可蛮干。b. 救人时,应先确定压埋者头部的位置,用最快速度使头部充分暴露,并清除口、鼻腔内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然后再暴露胸腹腔,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c. 要妥善加强压埋者上方的支撑,防止营救过程中上方重物新的塌落。d. 压埋者不能自行出来时,要仔细询问和观察,确定伤情;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新的损伤。e. 对于脊椎损伤者,挖掘时要避免加重损伤。在转送搬运时,不能扶着走,不能用软担架,更不能用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最好是三四个人扶托伤员的头、背、臀、腿、,平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用布带固定后搬运。f. 遇到四肢骨折、关节损伤的压埋者,应就地取材,用木棍、树枝、硬纸板等实施夹板固定。固定时应显露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g. 搬运呼吸困难的伤员时,应采用俯卧位,并将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引起窒息。 9、地震发生后如何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1)搞好卫生防疫的重要性。在地震发生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历史上就有"大灾后必有大疫"的说法。因此,在震后救灾工作中,认真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2)把好"病从口入"关。夏秋季节,痢疾、肠炎、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最主要措施,就是搞好水源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好垃圾、粪便。 a. 饮用水源要设专人保护,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饮水时,最好先进行净化、消毒;要创造条件喝开水。b. 搞好食品卫生很重要。要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c. 管好厕所和垃圾。震后因厕所倒塌,人们大小便无固定地点;垃圾与废墟分不清,蚊蝇孳生严重。所以震后应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防蝇厕所,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3)消灭蚊蝇。蚊蝇是乙型脑炎、痢疾等传染病的传播者。消灭蚊蝇,不仅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还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不给蚊蝇留下孳生的场所。在有疟疾发生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蚊。晚上睡觉要防止蚊子叮咬。如果发现病人突然发高热、头痛、呕吐、脖子发硬等,就要想到可能得了脑炎,赶快找医生诊治。(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在抗震救灾期间,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止肺炎。冬季应注意头部和手、脚的保暖,防止冻疮;夏季要准备些凉开水,吃一些咸菜,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盐分和水分,预防中暑。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防震减灾作文450字(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学们,你们想过吗?灾难有哪些?在遇到灾难时应该怎么做?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讲吧。
灾难有地震、火灾、车祸、水灾等,有些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有的是自然灾难,自然灾难是可以预防的。
你们记得吗?德汇商贸城就是因为失火造成的。为了不发生火灾,我们应该不玩火,要把家长抽完的烟头踩灭,不然会酿成大灾。
大地震,使四川的小朋友受了灾,虽然地震不是我们想不发生就不发生的,但是我国已实施“抗震安居”工程。为我们买了一份“保险”。下面我来给你们讲讲地震时的“三不要’’:不要慌张,不要乱跑,不要不听指挥。
在发生水灾的时候,要镇定,听救援人员的指挥,不要乱跑,也不要为了金钱,不肯离去。生命是第一呀!
我们还可以预防旱灾,旱灾是由人类破坏臭氧层造成的。我们只要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其实这些小事,都可以预防旱灾。
同学们,不要以为这些小事没什么,其实只要一不注意,一场灾难又要来临。只要知道在危险场合应该做什么,只要提前知道这些常识,你就一定能化险为夷。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仅仅几秒钟的'时间,也就在这一瞬间,汶川周边地区变成了废墟。有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有多少人离开了人世,又有多少人变成了残疾人……这场大地震震撼了全国人民,给四川人民心中留下难于挥去的阴影。
根据有关人员统计,在地震发生时,真正由于灾难本身造成的伤害并不大,那又是什么使这么多人遇难呢?原来,真正的“杀手”是惊慌。惊慌使得许多人只会随别人行动,而不能冷静地思考。由于逃身的本能驱使,使得人们不是仓皇跳楼,就是相互拥挤踩踏而死,或是在楼房垮塌前没有及时躲避到相对安全的地方……
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假如人类能够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震级和地区,假如我们学会了自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生命消失。我们不甘心,虽然我们不可以预测地震的到来,但我们却可以用防震知识武装自己,来准确地防止和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那么,当地震灾难降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灾难是人们预测不到的,只能靠我们自己来防止和地震造成的伤害,
防震减灾自从四川地区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人心惶惶,不过大家没有束手待毙,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支援这就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怎样防震减灾。如果地震来了,要怎样躲避?还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
首先,如果地震来了,咱们要怎样躲避?我有5种可能:
1、如果在教室里,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在课桌底下,注意保护头部。
2、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
3、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等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员撤离现场。
4、如果在商场发生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体。
5、如果在公共汽车里发生地震,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
其次,就是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如果地震来之前,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蜜蜂会惊飞;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会到处窜跑;老鼠们会急急忙忙地搬家。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让咱们记住这些防震减灾的知识,并且好好练习,让灾难远离咱们,让咱们这个世界永远平安、幸福!
地震,这个字眼我们都十分熟悉。它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惨重事故,对于地震,我们又该怎样预防呢?
全球共有两大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横跨欧洲和亚洲,环太平洋地震带是环绕中国、日本、美国和海上一些小岛国的地震带。这两条地震带正好把我国夹在中间,所以,每年我国都会发生十几次地震,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对于突发而来的地震,我们应心平气和去面对,不要听信谣言。在大震前发生小的晃动时,应迅速关掉暖气、水壶、煤气和电源,然后躲到桌、椅、床等结实的家具下,在大晃动过后跑到公园、广场、操场等宽阔地,抱头趴下,注意好以上预防措施,才能在地震中生存下来。
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就已有了对地震的预防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地震局。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还发明了“地动仪”,将我国科学事业推向了高峰。而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张衡的科学精神,不相信邪教,不听信谣言,用科学的方法预防地震,才能防震减灾,将我国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美好。
灾害是人们最大的敌人,比如地震、海啸、火灾等等,发生灾害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包括人的生命,因此我们大家要懂得防震减灾的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学校组织了很多活动让我们大家学习防震减灾的知识,比如请消防大队的叔叔给我们大家讲解发生火灾的逃生知识,进行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演练,当发生火灾时,用毛巾捂住嘴,站好队快速从安全通道跑到操场上。学校还请了交警叔叔给我们大家讲解交通安全知识,避免我们大家发生交通危险。
一些灾害都是可以预防的,在我们大家学校就有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比如学校的楼梯,每次下楼都挤成一锅粥,最容易发生事件。教室里的风扇,开到最大风扇就在屋顶上摇来摇去,像马上掉下来一样。教室的门每次一刮大风、使劲关门,能把门上的玻璃震碎。在楼道里追逐打闹就容易摔倒把对方误伤。这些都是我们大家身边的不安全因素,都是可以预防的。看以下几条:
1、不要在学校里追逐打闹。
2、下楼时要一个个下,不要挤在一起。
3、不要使劲关门,刮风时要用椅子把门顶住。
我们大家要保护学校的公共设施,爱护学校就是爱护自己,让我们大家的学校变得更加美好!
地震的预防1.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2.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5.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4.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5.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6.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7.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犟到的地方。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j无一利。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如何面对地震I.地震具有突发性,使入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避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1 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1 1.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了解地震防震减灾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它是由于地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的弹跳,通过地震波传播到地表引起地表面的振动。它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几乎和刮风、下雨一样寻常。它并不是什么“龙王发怒”、“鳌鱼翻身”,那套迷信的说法绝对是错误的。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发生一万多次,一年约五百万次。世界上许多地方都经常在发生地震,只不过这些地震很小很小,不用灵敏的仪器便察觉不到,这种地震约占一年中地震总数的99%,剩下的1%,约五万次,才是人们可以感觉出来的。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大于7级的强烈地震,每年平均约十几次。至于更强烈的地震,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左右。绝大多数地震对人类并不造成危害。由于板块的运动,使板块不同部位的岩层受到了挤压、拉伸、旋扭等各种力的作用,在那些构造比较脆弱的处所,承受不了各种力的作用时,岩层就会突然发生破裂、错动,同时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出去的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面时,引起地面振动,这就是地震。这类地震称为构造地震。根据目前资料统计,我国历史上发生过8级以上地震17次,最大震级是级。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据对唐山地震中874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有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72%。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