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戴尔论文查重

发布时间:

戴尔论文查重

毕业论文写作和毕业论文查重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这也让很多毕业生感到压力山大。下面小编来给大家讲一讲大家困惑的论文查重,查重应该怎么检测呢?

1、选择合适的论文查重系统

通过互联网可以搜索到很多的论文查重系统,因此大家在选择检测系统时,需要擦亮眼睛,避免选择到不靠谱的论文查重系统,然后导致论文出现被他人盗用的情况。

2、选择对应论文查重入口

在选择论文查重系统之前,大家需要确定好自己的论文是属于哪一种类型,高校要求使用哪种论文查重系统确定好之后在进行检测。

3、填写信息并上传论文

学生选择好论文查重系统后,按照检测系统提示进行操作,将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填写正确,然后将论文上传即可。

4、支付论文检测费用

在论文上传之后,根据系统提示支付检测费用,等待检测报告。大家可以关闭页面去做其他的事情,查重系统会自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5、下载查重报告

查重系统在检测完成论文之后,重复率结果会在查重报告页面显示出来,大家找到查重报告下载即可。

二、给大家推荐papertime查重系统

papertime查重系统是有很多学生在进行使用的,适用于初稿查重,拥有在线改重,实时查重功能,能够同步出具检测报告,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地使用。papertime论文查重系统可以检测中英文以及小语种,查重准确。

Paperbye论文查重系统,无论从查重内容准确度,修改论文效率,还是使用体验,都在不断精进,2018年下半年正式推出全新的论文查重系统,不光可以查重还可以自动降重。因此paperbye并不是纯粹的论文查重系统,准确的描述是,自带改重的论文查重系统,解决了目前市场论文查重之后,不知道怎么修改和修改论文效率低的问题,利用软件的“机器人改重”功能,实现软件的自动修改论文重复内容,从而达到迅速自动降低论文重复率,特别是对于第一次写论文的同学,软件自动修改论文内容,会给同学们一些启示或直接使用机器修改的内容进行替换原文内容,提高的文章查重和修改效率。

优秀功能1、自动降重,根据论文重复率情况,自己选择性软件自动降重辅助提高论文修改效率;2、自动排版,根据各校论文要求格式会自动进行格式排版,一键生成,快速便捷;3、同步改重,在查重报告里实现一边修改文章,一边进行查重,及时反馈修改结果。4、自建库,自建上传参考过的文章进行单独比对,可以查出所有抄袭内容。5、自动纠错,AI识别文档中的错别字和标点误用,提示错误位置并提供修改建议。

总结了五种修改论文方法,感觉是降重必备的。

1、变换表达。先理解原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2、词语替换,在变换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同义词替换,效果更好。

3、变换句式,通过拆分合并语句的方式进行修改,把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

4、图片法,针对专业性太强不好修改的语句或段落(比如计算机代码,法律条款,原理理论等),可以适当把文字写在图片上展现,但是这种方法不宜用的太多。

5、翻译法,用百度翻译或谷歌翻译,中文翻译成英文,英文翻译成日语或其他语种,再从日语翻译成中文,这种看似不错,感觉效果还是不好。

如何查重论文1、了解学校使用的是什么系统查重1、选择学校要求的查重系统,注册账号然后登录到论文查重系统界面。2、找到提交论文查重界面,如果有免费字数领取,可以先领取免费查重字数。3、输入论文作者姓名等信息,按照论文查重系统的要求上传指定格式的论文。4、上传完成后,等待5-10分钟,查重结束后可下载论文查重报告。论文查重的注意事项1、论文格式毕业论文一般是word和pdf两种格式,学校要求那种格式就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提交,两个格式系统检测的内容是不一样的(pdf比word格式多检测脚注和尾注)2、论文的内容:说完格式就是论文的检测内容了,学校要求提交什么内容就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要不然检测结果和学校会有出入。3、在paperfree免费查重系统中,一般只对文字部分进行检测,而图片、代码等内容一般都不会被查重,为了降低查重率,大家也可以将可以改为图片的内容使用图片进行替换。4、在知网查重中,一般都会设定5%的阈值,所以对于参考文献的引用比例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超过这个阈值系统就会判定为重复5、外文文献在查重系统中所收录的基本资料比较少,所以大家也可以查阅一些外文文献修改之后在论文中表述就不会当成重复了。

方法如下:

操作设备:戴尔笔记本电脑

操作系统:win10

操作程序:WPS2019

1、在电脑上用WPS2019打开要编辑的表格。

2、接着点击WPS2019主界面的数据菜单。

3、然后点击数据工具栏的高亮重复项下拉按钮。

4、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点击设置高亮重复项的设置项。

5、接下来在打开的四字窗口设置好要编辑的数据区域。

6、这时可以看到重复的数据已经高亮显示了。

研究戴尔的论文

我用DELL D610一年半了,感到DELL的缺点(从我的电脑来说): 1.做工粗糙(是DELL的普遍缺点) 2.散热一般(我们宿舍4台笔记本,比较起来中等) 3.有一点噪音(从论坛中发现别人的机器也有) 4.要从网上或电话订购,个人认为比较麻烦 优点: 1. 性价比高(最大优点) 2. 质量还不错(一年半了没出过问题) 3.售后服务比较爽(叫什么全免责保险还是什么的,反正就是保期内一切问题都是他的,就算是掉到地上摔坏了他也保,但具体服务态度跟质量怎么样,我也不知道,因为我的没坏过)

戴尔公司在前几年还处于亏损状态,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电脑供应商。戴尔成功当然有其原因。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戴尔成功的原因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有1999年第二季度后,戴尔公司已经将一直全球第一的Compaq公司()的美国第一宝座赶下来,一举成为美国销量第一的PC供应商,而且正在咄咄逼近全球PC销量第一的宝座。戴尔首创技术支持热线,并使之成为业内标准。"亚太客户中心"内精通多种语言的技术支持工程师,能够通过电话解决75%以上来电客户的技术问题。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戴尔所付运的每套系统都有一个与其详细技术规格相联的产品编号。

戴尔公司在全球最重要的一项投资是互联网。其亚太区网址目前采用4种语言,包括汉语、英语、韩语和日语,支持亚太地区16个国家的站点。

戴尔公司看到了Internet的优势并在业界同行意识到这一点以前就开始研究如何利用Internet。早在1996年7月,戴尔公司的客户就能够通过公司的站点直接配置和订购计算机。在6个月内,戴尔公司每天通过互联网络销售价值达100万美元的计算机产品。几个月后就翻一番。戴尔公司凭借这种创新的根据定单进行生产并直销的营销模式,使得传统 渠道 中常见的代理商和零售商的高额价格差将会消失,同时戴尔公司的库存成本大大降低,与其依靠传统方式进行销售的主要竞争对 手相 比,Dell公司的计算机占有10%--15%的价格优势。

戴尔公司的网上直销站点还提供技术支持与订购信息,包括直接从站点下载软件。该站点每周回答12万个技术问题。戴尔公司90%的销售收入来自企业,10%来自普通客户。但在线销售量是90%销售收入来自中小企业和普通个人用户,戴尔公司的大客户则主要通过站点查询产品信息、定单情况和技术帮助,并不直接从网上订购。为吸引大客户进行网上采购和网上服务,戴尔公司设置专门“客户首页”提供针对大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客户只需要通过客户首页直接进行折扣采购。这些客户也通过网上直接采购降低采购费用,如Dell公司的大客户MCI公司通过与戴尔公司合作进行统一采购,MCI公司的采购成本降低了15%左右,而且公司的采购周期由4--6周缩短到24小时以内。

1984-1987年 公司诞生迈克尔.戴尔先生在19岁时以1,000美元资金创立了PC有限公司。希望实现设计、制造和销售技术方式的变革。

1988-1991年 上市以及进军全球市场,突破了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工作,并扩展了其运营和产品组合.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

1992-1995年 实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戴尔如火箭般的增长速度使它跻身全球五大计算机制造商之列,并把目光锁定于尚未有企业涉足的网络服务器市场。

1996-1999年 制胜全球,引领网络。戴尔迅速扩展了全球运营,公司开始进军在线销售。并为全球电子商务制定了基准。

2000-2004年 扩展到PC以外的其他领域。戴尔是全球第一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并不断发展,推出外围设备产品和适用于数据中心的产品。

2005-2008年 为社交和可持续的业务发展设定基准。戴尔优化其业务策略,来满足客户的端到端IT需求。 与此同时,采用社交网站并提供免费的产品回收服务。

2009年 全新戴尔焕发活力。通过对知识产权和研发的巨额投资,戴尔增强了其解决方案的产品组合和能力。

2015年9月10日,戴尔宣布,接下来5年在中国市场将投入1250亿美元,戴尔将会设立研发中心,另外和中国公司进行合作研发和创新[3]。官方称,这笔投资预计将对中国进出口额贡献约1750亿美元,直接或间接带来100万个工作机会。戴尔中国区CEO黄陈宏表示,1250亿美元将用于研发、采购等,但并不包括对于产业的投资。

定位

作为戴尔的关键战略市场之一,中国市场在截至2004年4月30日的第一财季中表现突出,产品出货量增长了48%。

根据IDC公司2003年第4季度PC市场研究 报告 ,戴尔在中国的PC出货量以的总体份额位居中国PC市场第三,戴尔在中国市场的服务器出货量排名第二,市场份额占,进一步显示出中国在戴尔亚太、乃至全球业务中的战略地位。

覆盖规模

中国客户可按其配置和软件要求,通过在全国258个城市中设立的720条免费电话直接联系到每一位戴尔的销售代表,订购个人电脑、 笔记本 电脑或服务器产品,也可直接通过互联网在戴尔的网站购买。

戴尔提供的现场服务和技术支持可直接覆盖1,923 个城市。

中国市场

“入乡随俗”戴尔电脑放弃零库存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撼山易,撼戴尔难我看了若干分析PC竞争的文章,无一例外发现大家对新联想抱有过高的预期,或者对戴尔的潜力过于不屑,又或者对整个PC竞争局势缺乏深刻的见地。无论是撰文为联想支招,还是谈品牌致胜,仰或其它,事实上,我们借用GE原CEO韦尔奇先生的一句话“不要欺自己,事实上就是这样”,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一、戴尔全球难敌】为什么世界惊呼“撼山易,撼戴尔难”?为什么新联想,新惠普命在一悬?如果不对戴尔模式进行深刻刨析,很容易走上教条主义,为品牌而品牌,为营销而营销,为技术而技术。1984年迈克尔以1000美元在一间大学宿舍里创业,到2003年底销售额就已突破4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成长最快的公司,也是名符其实的全球PC老大。是什么令一个与联想同时起步,比IBM、康柏还要晚得多的后起之绣在全世界PC行业吹枯拉朽,势如破竹?回答是戴尔模式。世界上有很多研究者在讨论戴尔模式,得出的结论千奇百怪,但模式的核心是:直接模式(有很多人理解成直销模式,令人郁闷)、低成本、高品质、标准化。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分析。【二、可怕的戴尔模式】戴尔的直接模式不等同于直销模式,后者只不过是销售的扁平化尝试而戴尔的直接模式有两层含义:一是直接面向原材料供应商,二是直接面向客户。在这一模式中,戴尔建立起了一套全球供应链系统和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就像张瑞敏所说“在戴尔,它的每一个产品都有定单,它通过成熟网络,每20秒整合一次定单”。在这种模式下,戴尔通过其标准化的管理,打造了强大的客户凝聚能力,以此为其叫板供应商的杀手锏,戴尔通常一年最少能销售5000万台电脑,那就需要采购5000万个显示器、5000万个硬盘、5000万个网络适配器等等,这么大的定单对任何一家供应商来说都是非常大的蛋糕,不是可吃可不吃的问题,而是非吃不可。在这种情况下,戴尔处于强势地位,要求供应商业必须按照戴尔的标准来执行,例如,必须满足“随要随到,随时送货”,而且戴尔不一次采购5000万个配件,而是小批量进货,例如一次进货5000,或者10000,但总体采购量不变,完全根据定单来要求供应商送货。另外,戴尔必须要求供应商每年进行成本强制性削减与品质强制性提高,否则解除供应资格。为了满足戴尔的“零库存”,供应商还必须在戴尔工厂附近建立仓库以快速响应戴尔强大的客户凝聚能力和庞大的定单资源。而且在途原材料在没有进入戴尔的加工厂之前,其所有权归供应商,换句话说此时一切费用仍由供应商承担。对于物流商来说,要求同样苛刻,例如要求在2天内必须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安全方式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一般情况下,戴尔只保留2至5小时出货的库存量。因为在PC行业每一星期原材料价格下降3%,大量库存意味着大量的现金积压和产品贬值,戴尔通过其全球供应链系统与供应商和物流商虚拟整合,借用合作伙伴的库存和产能优势降低成本,把资源集中在客户凝聚上,以此形成完美闭环,巩固自己的强势地位,进一步要求供应商跟上戴尔的低成本、高品质的战略。戴尔产品的周转期只有4天,而代表国内PC成本管理一流水平的联想其周转时间为25天,就连惠普也只能做到15天。在如此迅速的周转能力下,戴尔产品避开了PC价格下降的行业影响,通过更低的价格、更丰富的产品,不断换代、不断推陈出新,打得对手溃不成军。说到低成本,戴尔可怕之处在于狠!戴尔通过其强大的客户凝聚能力强制要求供应商向它提供低成本的产品,就连微软、英特尔这样的技术帝国也和戴尔联盟,向她以最低价格提供最新技术与设备。而联想、惠普于普通厂商一样,只能拿到微软、英特尔市场上公开的技术,而且价格也不那么优惠,更何况英特尔与联想关系一直不理想,近来还转与TCL合作,这对联想来说打击太大!!如果说戴尔的低成本只是建立在其打造的全球一流供应链管理上的话,那未免太小瞧戴尔了。戴尔内部非常残酷,是达尔文主义的。戴尔内部文化是一种强制性文化,强制性的业绩指标,还有强制性的成本指标。戴尔(欧洲)公司CEO完成了3倍的业绩指标,只因为没有将成本下降15%,就被走人。在PC泡沫和行业大溃退的情况下,戴尔要求其PC增长必须高于市场增长速度的3倍,同时成本必须再下降15%,所有对手均认为不可能,但在戴尔却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同时戴尔还直接面向客户,省去了中间商环节,按迈克尔的话来说就是把被中间商蚕食的利润退还给客户,为他们带来真正的价值。事实上,这正是戴尔杀伤力强的表现。联想推出4999元的普及型电脑,戴尔立即推出3999元的电脑,而且性能更好,品质更卓越。无论如何,令所有对手胆颤的是戴尔不可思意的低成本杀手。由于戴尔与客户直接沟通,所以其客户导向的能力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戴尔曾经推出过“奥林匹克计划”,但客户反映“那又怎样,我们不需要那么多技术”,于是戴尔立即终止了这向计划。迈克尔说“我们不会为技术而技术,只有能为客户带来价值我们才会考虑”。无论是康柏收购DEC,还是微软曾经的“维也纳计划”都是为技术而技术。在业界,很多厂商热衷于追求核心技术,其实核心技术只不过是竞争的一个区隔,于客户来说毫无价值。在戴尔,只有客户认同的东西才值得戴尔去做。这对于很多对手来说不难理解,毕竟PC行业已经像电视机一样,是一个标准化的行业,技术革新所带来的企业成长成本太高,效果太差。迈克尔说“PC只不过是个大规模的行业,客户关注的是价格,低成本才是竞争的关键,技术只不过是商家用于竞争的手段,消费者无法从中受益”。戴尔实在上更像一个销售商,买厂商的配件,在自己的工厂组装,然后通过其庞大的标准化销售管理销售出去,再这个过程中,戴尔坚持低成本,直面客户,倾听客户。所以很多对手都在批评戴尔没有技术。其实,只有戴尔清楚所谓的PC技术创新是这些穷途末路对手的最后防线。戴尔没有自己的PC技术,却有业界最领先的技术与品质,这是聪明之举。戴尔不会把钱砸在所谓的研究上,他依靠供应商的研发能力和技术,规避了高昂的技术成本,把资源全力集中在如何获得定单,如何凝聚客户上。结果,戴尔拥有惊人的客户量和忠诚度,更拥有免费的研究部门和卓越的技术与品质,而这一切的成本不到对手的五分之一。所以,你拿什么和戴尔竞争?论技术,戴尔身后有微软、英特尔、以及很多拥有高品质技术的合作伙伴撑腰。论成本,戴尔以价格战攻城略地,剥夺对手的利润空间,戴尔进入PC行业,PC利润由30%狂降到只有5%,所有厂商都叫苦连天。戴尔进入打印机行业,利润立马由原来的50%下降到不到7%,凡是戴尔进入的行业,都令过惯了高利润,高成本运作的对手退的退,转的转,关的关,戴尔成了一股祸水,所到之处秧及鱼池。论客户,由于没有中间商,戴尔能快速响应,客户的特殊要求戴尔全都能低成本满足。客户购买1000台要求全都装上财务软件,没问题。戴尔与甲骨文是合作伙伴,能够低成本获取一流的财务软件。客户购买50台,要求10台装客户关系管理软件,12台装物流软件,3台装财务软件,同时50台电脑必须内嵌一个网络系统,只要电脑一连结起来,就能自动进入内部网,无须调整,无须另外耗费工程时间。没问题,戴尔能做到。而联想、惠普能做到吗,关键是以非常低的成本做到?这就是戴尔,一个以价格与成本令诸侯的强势企业,利用低成本利器杀得对手人仰马翻。你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买一台电脑或其它设备,某商家成本是4000元,而另一家只要1999元,性能、品质一样卓越,但后者更能快速响应你,贴近你的需求,你会选择谁?除了强烈的民族主义且有钱者令当别论,但这样的人有多少,企业能靠他们战胜拥有10倍于己的对手?荒唐。不是没有人模仿戴尔,联想、惠普都宣称要加速直接模式的转型。但分销商强烈抵制,这是两个利益既得体的冲突,戴尔从创业之初就走上了直接模式,没有这些利害关系,而且摸索了20年,不仅仅是一个所谓的“直接”了得,而是建立在一套卓越的供应链系统和精细与标准化的管理之上,就像戴尔CEO罗林斯所说“戴尔模式并不复杂,但任何对手要想学会却难乎其难”。【三、未来?】令人扼腕的是,当戴尔在快速成长的时候,我们的民族骄傲——联想却在不止一次地犯着大的战略错误,从进军多元化失利,到回归PC。迈克尔说过“戴尔能够成功,不是因为我们厉害,而是因为我们的对手总是在犯着这样那样的战略错误”。 当然不仅是联想,包括原来PC的老大康柏收购DEC、惠普收购康柏,谁不在不止一次地犯着老掉牙的战略错误?犯为技术而技术的错误。事实上当康柏收购DEC时,对手们都信心十足地说戴尔是如何如何一家不值一提的公司,没有技术;当惠普收购康柏时,惠普CEO卡莉甚至说“戴尔是一家不怎样的公司,冲其量是一家销售公司而已”;当联想柳传志在2000年誓师大会上宣读《联想大旗永远飘扬》时,说戴尔不过是一家卖电脑的对手而已,没技术。事似人非,今天,康柏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惠普不仅PC失手而且其利润核心的打印机业务也受到戴尔的低成本威胁朝不保夕,蓝色巨人IBM永远地退出了PC,联想20年来还在中国本土苦苦挣扎。不禁让我感叹到“问天下谁是英雄,剑在手谁与争峰?”

戴尔行业毕业论文

对超市企业存货管理的思考摘要] 随着零售市场的发展,中小型超市的急剧扩张,各个连锁超市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为了寻求发展,增加利润率,提升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关注其库存管理。存货管理促进了超市管理,最佳的存货水平可以降低企业存货资金的占用,加速存货资金的周转,增强盘点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文章剖析中小型超市存货管理中的弊端,探讨加强中小型超市存货管理的途径。[关键词] 中小型超市存货管理资金周转经济效益超市企业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等。超市应加强存货的管理与核算,一方面避免存货过多而积压资金,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缺货的威胁,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超市存货管理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商品、时机、场合、价格和数量等互相配合的情况下,真正达到流通的目的。一、存货管理的重要性超市企业的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比重非常大,存货价值直接影响着流动资产价值,正确反映存货价值,对于客观、公允的反映流动资产价值、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1.存货的管理水平,促进超市提升竞争能力。存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超市产品的质量、产品定价、加班时间、剩余生产能力、交付周期以及超市的整体的获利能力等方面因素,甚至影响到对顾客的需求能否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超市能否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主体的关键。2.较好的库存管理,促使超市加速存货周转。所谓存货周转就是对暂时未卖出的货架上的产品依据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循环。存货管理主要是为了加速存货周转,存货周转又促进存货管理水平的提高。存货周转分为前线存货和后备存货的周转。前线存货是指陈列在货架或者零售商购物环境处的散装商品;后备存货指的是存放在仓库内的用于补货的货物。存货周转要求销售人员、理货人员及时向客户的货架上补充货物,保证货架里面的产品陈列符合标准、保证客户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永远是最新生产日期的产品、永远是新鲜的。存货周转直接刺激销售,较好的库存管理,促使超市加速存货周转。二、中小型超市存货管理问题与原因通过对北京市中小型超市调研与分析归纳中小型超市存货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经常性的实地盘存制,存货的盘盈、盘亏、积压、毁损等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反映出来,影响了会计报表的真实性。由于企业销售或耗用成本是倒算出来的,这样就容易把在计量、收发、保管中产生的差错,甚至任意挥霍浪费、非法盗用等,全部计入销售成本或耗用成本,同时不便于对存货进行随时控制。2.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的会计记录不完整。3.存货数量的虚假不实。小规模超市经常是租赁一间单元房来办公,存货要放到数个与办公地点不同的“仓库”。在注册会计师预先通知小规模企业将要前往的监盘地点的情况下,小规模企业得以有充分的时间将存货做调整转移。小规模企业之所以可以隐瞒存货短缺是因为已得知注册会计师将要检查哪些地点的存货,小规模企业有充足的时间把该地点放满存货,造成存货数量的虚假不实。4.存货的监盘者缺乏经验,不能识别出残次冷背的存货。存货监盘有其局限性,存货监盘只能对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但不能保证被监盘(或被审计)单位对监盘的存货资产拥有所有权,并且也不能对该资产的价值提供审计证据。5.存货储存的弊端:超市持有一定数量的库存是必要的,但是过量的库存将造成不必要的费用,超市的商品一旦入库,便面临着如何尽快销售出去的问题。存货储存会给企业造成较多的资金占用费(如利息成本或机会成本)和仓储管理费。因此,尽量缩短存货储存时间,加速存货周转,是节约资金占用,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获利水平的重要方法和保证。三、探讨加强中小企业超市存货管理的途径1.加速存货周转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存货周转是销售人员、理货人员重要职责,是提供给消费者永远是最新生产日期的产品的重要保证。(1)销售人员根据超市的规定和标准及时更换不良品,对客户的存货进行管理,努力做客户的专业顾问,主动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存货管理服务,而不仅仅只是“接订单”。要做到这一点,销售人员必须做到:对超市的产品知识掌握全面,例如保质期、代码的意义、产品存放的条件等。再比如,将产品放在太阳直照的地方会退色,进而影响品质,不易卖出。(2)销售人员必须了解各种包装的适用范围和库存量的多少。也就是通过了解消费者和客户的需求,了解各种品牌、包装的知识、向客户推荐正确的包装和品牌的产品组合,这是保证客户正在销售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进行客户管理的前提条件。(3)要深刻理解存货周转的三项原则,即动手周转货架上的陈列产品、落实先进先出的原则、把存货数记入客户卡。(4)讲究存货周转方法与技巧。销售人员应具备商品学知识,了解经营和空间上的限制条件,抓住一切合作和促进业绩提升的机会;设定产品保质期、储存条件、消费者购买的最佳时机;各种包装的适用范围和库存量的熟悉可以帮助销售人员判断不同零售商执行的分销标准以及根据该零售商的出货情况设定合适的库存数量;预测机会可以帮助销售人员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并提前考虑到一些影响生意的因素提高销售量。2.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超市企业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对存货等重要资产的控制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如对有关重要资产或记录的存放地安装和使用防盗、防火的报警设施等以防被盗或遭受损失等,以确保其安全与完整,对重要的文件和会计记录还应进行合理的档案管理以保护实物安全。3.实施盘点控制。盘点控制是指通过对企业的资产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清查,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相符,进而发挥控制作用的一种控制方法。超市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资产盘点制度:(1)定期盘点。(2)盘点人员组成。针对不同的资产,确定盘点人员。由资产保管人员、记录人员、内部查账人员、单位或得到授权部门的负责人员共同组成盘点小组,以确保盘点结果的客观、准确。(3)盘点手续。盘点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盘点表、盘点器具的准备,盘点具体时间的安排等;盘点过程中,应合理分工,确定操作人员、监视人员、复查人员职责。(4)盘点结果的处理。通过对盘点结果的抽查,确保盘点结果的相对准确,并对盘点所查明的问题应得到有关部门的核准进行调整处理。4.发挥审计人员作用,对存货进行键盘。期末存货的结存数量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上的存货金额。对期末存货数量的确定,是存货审计中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对存货进行键盘是存货审计中重要审计工作。(1)参与存货实地盘点的规划。审计人员应该会同企业制定盘点计划,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更加了解审计对存货盘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审计人员掌握企业存货管理的情况和企业对存货盘点的初步安排。(2)盘点问卷调查。审计人员在实地观察存货盘点前,应对企业存货盘点的组织与准备工作进行调查,以确定企业是否按照盘点计划的要求进行盘点的准备工作。(3)实地观察与抽点。盘点开始时,审计人员应该亲临盘点现场,密切关注企业的盘点现场以及盘点人员的操作程序和盘点过程。审计人员应注意观察盘点现场的存货是否摆放有序并停止流动,盘点人员的盘点程序是否符合盘点计划和指令的基本要求,计量器具是否准确,有无重计或漏计错误,盘点标签或盘点清单是否安要求填制。如果发现问题,审计人员应及时指出并监督企业更正。(4)撰写盘点备忘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盘点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应根据存货的盘点情况,撰写盘点备忘录,对盘点程序,盘点中的重大问题及处理、盘点结果等予以记载,并连同企业的盘点计划或指令、盘点表,问卷调查资料以及所取得的其他资料一起整理成工作底稿。5.零库存管理政策,是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在企业生产中,库存是由于无法预测未来需要变化,而又要保持不间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配置的资源。但是,过量的库存会诱发企业管理中诸多问题,例如资金周转慢、产品积压等。因此很多企业往往认为,如果在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经营活动中能够实现零库存,企业管理中的大部分问题都会随之解决。零库存便成了生产企业管理中一个不懈追求的目标。所谓零库存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零库存,一方面使成品和原材料降价迅速的风险和损失;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成本降低,企业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由迈克尔·戴尔创立的戴尔计算机超市目前已成为全球领先的计算机系统直销商,跻身业内主要制造商之首。2004年年度财务报告可知,该超市产品销售量、销售额、净收入和每股收益等方面均创世界新高,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计算机超市。在美国,戴尔是商业用户、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个人消费者市场名列第一的计算机供应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计算机制造行业,戴尔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可以说是零库存管理模式立下了汗马功劳。综上所述,存货管理促进了超市管理,最佳的存货水平降低企业存货资金的占用,加速存货资金的周转,增强盘点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发展现状 1.技术上的不成熟、物流渠道的不通畅 2.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司法体制的不完善 3.民族文化的影响和信用不可靠 4.公众缺乏电子商务的知识和技能 二、解决策略 1.加大技术投资和国际合作,建立畅通的物流体系 2.运行网上安全认证体系和健全司法体制,努力创造良好的电子商务支撑环境 3.做好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三、发展趋势 1.电子商务的深度将进一步拓展 2.电子商务将向专业化发展 电子商务这块写的文章已经有很多了,大体结构就是这么个构思,其中填充点网上能查到的一些内容,基本上也就可以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谢谢。

这是我找到的,看是否能让您满意~~包括:文稿,共7份:海尔公司网站电子商务应用浅析浅谈电子商务浅谈电子商务税收问题浅谈国内汽车电子商务法规环境浅谈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与对策浅析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浅析电子商务与物流电子书,共8本:电子商务成功范例-戴尔电脑基于Web的制造业电子商务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浅谈电子商务浅谈移动电子商务浅谈中小企业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浅析BEA在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定位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浅析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前景浅析请一定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操作,确保您的下载成功~第一步:打开下面的链接:第二步:选择本页面最下面的“Free”按钮;第三步:选择Download From Level(3)前面的圆圈;第四步:输入下方图片中的认证码,点击右侧的下载按钮“Download From Level(3)”。注意事项:如果第一次下载失败后请在10分钟后重复下载~好东西就是不容易搞哦~~我能容忍自己每个字都是错的,但是却不能容忍其中任何一个字不是真诚的。祝好运~~您好,我是百度用户litesky,下面是您的问题:看我的回答您是否满意^_^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国内外的企业界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迅速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90年代末,供应链协同管理思想应运而生,它强调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协同工作,以快速应对客户的需求,获得整体的最大竞争优势。电子商务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商务运作模式。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实现总是和电子商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供应链协同管理是电子商务实施的切入点和基础,电子商务和企业的其它应用系统为供应链协同提供技术支持,而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各应用系统之间、应用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之间往往平台异构,存在信息孤岛,企业实施电子商务集成势在必行。 本文综合应用了系统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基于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企业电子商务集成的理论基础,系统架构模型和实现方案进行了探讨。全文主要内容共五部分:1、文献综述研究。在阐述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供应链管理和...qq24265041

戴尔渠道管理论文范文

在 企业管理 中,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风险管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于案例的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以我国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中国平安收购富通集团、联想并购IBM等并购案例中发生的财务风险带给我们的启示。最后,结合相关案例,从全面系统的并购战略设计、充分详实的尽职调查和灵活多样的交易架构设计等方面对规避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案例研究;风险管理

一.我国跨国并购的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在改革开放之初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基础上,国家积极鼓励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1],即通过积极的并购(包括兼并与收购)等资本运作活动,以一种较为简洁的方式获得发达国家企业在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所拥有的先进 经验 ,并通过上述关键竞争要素的获取推动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纵观我国跨国并购的主要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2002年)是我国海外并购的高速发展期,以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代表;第二阶段(2003年—2008年)是我国海外并购的震荡推进期,这一阶段既有京东方成功并购韩国HYNIX半导体株式会社从而介入国际高端 显示器 领域的成功经验,也有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在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的阻碍下未能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失败案例;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是我国跨国并购的理性回归期,这一阶段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调整期,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造成了很多国际知名企业估值的降低,也为推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企业在能源、汽车、机械等领域不乏成功案例。在积极推进跨国并购的同时,这一阶段的企业并购行为趋于理性,从简单的思考“走出去”逐渐向“并购的意义何在”、“并购的协同效应在哪里”、“如何实施并购后的跨 文化 管理”等跨国并购的现实问题转变。

并购是一柄双刃剑,在给企业提供发展的难得机遇的同时,又形成了一系列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危机。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并购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拓展了市场的范畴,同时带来了竞争的全球化,通过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尽快介入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布局,也是企业应对经济发展变化的必由之路;第二,通过并购可以获得目标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品牌效应、销售网络、研发团队等关键竞争要素,可以延伸收购企业的产业链条、缩短企业在培育上述能力方面的时间,尽快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通过跨国并购,可以拥有境外资源的所有权,从而为企业后续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但是,在积极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并购的过称也危机四伏。据统计,我国目前70%的跨国并购案例最终以失败告终,尽管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于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外汇风险、人力资源整合风险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财务风险始终是是否能够成功实施跨国并购的关键,有效地识别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形成财务风险的集成管理体系是跨国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拟通过典型的跨国财务风险及其管理案例揭示跨国并购的主要财务风险点,进而提出规避风险的几点思考。

二.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典型案例分析

在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过程中,诸如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中国平安收购富通集团、联想并购IBM等典型并购的过程也是发生财务风险以及应对财务风险的过程,通过对上述并购案例的回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1)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

北欧小国瑞典拥有以其安全性享誉世界的沃尔沃汽车,1999年,处于全盛时期的美国汽车FORT以64亿5千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福特拟出售沃尔沃的股权。彼时,2009年10月28日,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吉利汽车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作为在中国市场处于中低端定位的吉利汽车,试图通过跨国并购成功运营沃尔沃这一世界知名品牌,这段跨国姻缘由于在企业匹配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并不为业界看好。按照交易结构的设计,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价格为18亿美元,后续运营资金投入约9亿美元,而吉利的自由资金仅仅占到整个交易的25%左右,为了成功实施并购,吉利动用了5倍杠杆进行融资。此次并购为吉利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其中吉利集团的负债总额由2008年86亿元人民币和2009年的160亿元人民币剧增到2010年的700多亿元人民币,相比吉利集团年均15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净利润水平,此次跨国姻缘给吉利集团带来的财务负担和财务风险可想而知,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是否能够成为跨国汽车并购除“雷诺——日产并购”案例后的第二例成功案例仍需要时日加以验证[2]。

(2) 中国平安收购富通集团案例

2007年11月29日,中国平安 保险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平安人寿出于实现业务的全球布局以及学习世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目的,决定启动对主营银行和保险业务的富通集团的股权收购工作。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以及荷兰政府和比利时政府在关于富通集团股权处置以及资产分拆等环节的介入,中国平安人寿最初设计的通过并购富通集团股权实现其在资产管理、保险等业务领域的全球布局和业务互补的设想最终以失败告终。尽管中国平安人寿的股权收购失败案例可以归结为美国次贷危机等经济和金融形势的恶化,或者可以归结为政治力量在并购过程的介入,但是,在并购决策的过程中草率的尽职调查或许才是平安人寿并购失败的根源。在进行并购前的尽职调查环节,对富通集团的财务这一并购中的关键信息,中国平安人寿仅仅通过目标公司公开发表的数据分析并购的可行性,这一做法也导致富通集团得以成功隐瞒其高达57亿欧元的债务抵押债券。因此,缺乏详尽的尽职调查工作,无法有限识别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而导致错误的并购决策,才是中国平安人寿并购失败的最大教训。 (3) 联想并购IBM案例

联想集团是我国最大的IT服务供应商,IBM是世界知名的信息服务供应商。由于个人电脑事业部在IBM中持续亏损,IBM拟作价出售其个人电脑事业部。为了在与戴尔、惠普等竞争中占据优势,并获得IBM的品牌效应和技术实力,联想集团决定对IBM的个人事业部实施并购。联想并购IBM案例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启示在于:第一,在并购战略的总体设计和尽职调查阶段,联想聘请了麦肯锡作为其并购的战略顾问,聘请高盛为其并购顾问,聘请安永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其并购的财务和投资银行顾问;第二,为了规避并购的融资风险,联想集团采取了混合支付的形式,并通过引入泛大西洋等财务集团的形式有效化解了高负债率可能导致的财务风险;第三,为了规避并购的支付风险,联想集团采取了现金支付和股权支付相结合的支付方式,通过合理的现金和股权支付比例的确定,既规避了过度依赖现金支付导致的现金流风险,也规避了过度依赖股权支付导致的控制权稀释风险[3]。

三.规避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策略性思考

通过上述跨国并购过程中主要财务风险的分析不难发现,全面识别并且有效防范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也是我国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过程中亟待提升的核心能力之一。结合本文的研究成功,提出以下规避跨国并购过程中规避财务风险的策略性思考:

(1) 全面系统的并购战略设计。我国政府积极鼓励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终极目标不在于通过控制权的获取成为目标企业的股东,而在于通过成功的并购运作掌握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管理、品牌和 渠道 资源。因此,中国企业在实践“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并购的战略性设计,需要认真分析并购的战略协同效应、详细制定并购的整合运作方案。全面系统的并购战略设计的意义在于:第一,跨国并购的战略设计是并购方式遴选的重要依据。概括而言,跨国并购可以采取资产并购、股权并购和企业合并等主要形式,不同的并购形式为并购方带来的税务负担、连带责任等各不相同,例如基于关键技术获取的并购战略设计可以选择资产并购的方式,基于资源获取或者产业链整合目标的并购战略设计可以选择股权并购的方式。因此,并购方需要预先清晰界定并购的终极目标,从而选择合理的并购模式,规避因并购方式的不当导致的财务负担;第二,跨国并购的战略设计是确定融资安排的重要基础。现代并购由于交易标的较高,仅仅依靠自有资金往往难以满足交易需求,为此,并购方通常通过投资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形式募集资金。资金募集的方式和额度需要充分匹配并购的战略设计,在并购融资方面,既需要考虑交易的标的额,也需要根据并购战略的需要预测并购后的资金安排,从而充分评估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与并购战略的匹配性,防止在成功实施并购后由于后续整合阶段资金无法保证而导致的并购失败。

(2) 充分详实的尽职调查。尽职调查是指法律、会计、资产评估、投资银行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在目标企业的协助下,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数据、运营状况、法律纠纷等进行独立、客观、公允的评判,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企业目前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对企业预期盈利水平进行预测,为跨国并购决策、并购的交易结构设计、并购相关协议关键条款的设计提供客观依据的过程。尽职调查是了解目标企业真实情况的重要环节,也是规避财务风险的关键。本文所述的中国平安并购富通集团的跨国并购案例中,恰恰是由于尽职调查工作的不充分,导致中国平安需要为草率的并购决策承担巨大的财务负担。为了有效规避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尽职调查工作首先需要关注目标企业内部的资产完整性、真实盈利能力、资产抵押和质押情况,从而为合理的交易价格的确定提供依据;其次,尽职调查工作需要关注目标国的劳动关系法律、养老法律、税务法律、环境保护法律等与企业运作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从而充分估计后续运营模式可能导致的资金需求;最后,财务尽职调查工作需要与技术评估等工作密切联系,从而有效识别企业潜在的或有负债,以预先实施财务安排。

(3) 灵活多样的交易架构设计。交易架构设计包括交易标的的决策、交易关键条款的设计、交易支付方式的确定等内容,合理的交易架构设计是有效规避跨国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关键。在交易标的的决策环节,与国内通常根据资产评估价值确定交易对价的方式不同,跨国并购的过程中通常根据目标企业的息税前利润(EBIT)和合理的市盈率确定交易对价,由于并购双方在市盈率倍数认识的差异,估值调整技术(或称为“对赌协议”)是解决并购双方价值差异的常用对策。为了降低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并购方可以在初始交易对价进行一定让步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较为苛刻的企业利润指标、市场占有率指标、企业盈利增长率指标等估值调整方案对初始投资进行调整,从而防止交易对价过高导致的财务风险;在交易支付方式的确定方面,可以考虑设计交易支付的关键节点,使得标的对价的分步骤支付与并购的战略意义相匹配,以此适当的延长交易对价的支付期限,通过支付期的设计,使得目标企业的真实状况进一步呈现,从而降低并购方的财务风险;在交易关键条款的设计方面,为了降低直接成为目标企业股东而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可以通过债转股等交易结构的设计,为并购方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债权人安排后拥有是否成为目标企业股东的选择权,从而在经过债权人期间对目标企业的了解和考察后进一步降低并购过程的信息非对称程度,降低并购的财务风险。(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兰 天,郭有钦,当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现代 财经 ,2009,12:82-86

[2]杨 玲,叶 妮,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J].财会通讯,2013,3:121-122

[3]张琳若,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与管理——以联想并购案为例[J].知识经济,2012,19:124-124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

一、引言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风险为业务的金融机构,风险贯穿于其产生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实质意义上来讲,商业银行自身就是以“经营风险”为业务类型的特殊单位,它以“经营风险”为特征,获得盈利为目的,没有风险商业银行也无从盈利。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及意愿,以及控制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截至2014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万亿元,同比增长,负债总额万亿元,增长;不良贷款余额万亿元,不良贷款率。截至2014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较年初上升个百分点。从总体信贷状况来讲,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例如,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可分析得到,2013年第一季度的不良贷款而言,第二季度的不良贷款有略微增长,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相对于第一、第二季度增长幅度较大。总体来说,这给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在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额度在2013年各季度逐渐增多,只有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在略微有些减少,而在第四季度不良贷款却也在逐渐的上升。各类商业银行中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所占的比例最高,一直是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隐患。损失类的不良贷款处于上升的趋势,因此可见,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仍不容忽视。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信贷风险判断标准差异大。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分支的县级分公司已经掌握了相应的贷款审批权限。数以百计的贷款审批和决策机构,根据不同的风险判断标准,近千人在贷款审批和决策的权利,贷款决策过于分散。与此同时,由于总行缺乏对各个行业、不同地区、和各类客户信用分析的经验和技能。他们需要的信息不足以做出决定,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同样的一个银行分支机构做出的信贷决策差异很大,在不同的领域造成更大的差异,很难形成内部统一的风险评估标准和风险管理理念。

2.信用评级基础薄弱。在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信用评级基础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客户的财务数据真实性有待提高,企业信用评级情况很难得到真实反映;另一方面,由于核心的信用评级结果没有影响到贷款决策和贷款定价;此外,一线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用评级系统的重要性,最终导致了有关财务数据不准确,不完整的评级系统,很难正确地反映信用风险。

3.客户信息财务数据积累不足。一方面,贷款客户的最基本财务信息数据来源不充分。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信息取得渠道不畅通,导致银行进行客户评级、信贷数额确定等分析受到限制,分析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客户非金融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收集和其他定性信息收集渠道、收集方式等的标准不够完善,执行缺乏标准的规程。

三、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一)信贷业务强调个人责任

为了明确责任,将信贷责任及风险承担明确到个人,国外商业银行创新采用了将信贷审批决策权限授权于个人的做法。于此同时,赋予个人相应的责任,“有权必有责”“权责对应”,这种 方法 有利于明确责任,达到了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实现了将“业务风险”与“个人风险”联系在一起,实现风险责任到人,大大降低了风险集中程度,增强了个人的风险意识,有利于风险的分散与控制。

(二)实施授权分类管理

国外商业银行分类授权的管理方式是值得借鉴的,国内商业银行在进行授权时应充分考察各分支机构所处的金融市场和经济环境好坏、自身资产规模大小、盈利水平高低、资产质量状况以及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小,再对各分支机构授权权限进行有依据得调整,过程中体现“分类管理”的原则。在对分支机构授权权限设置的过程中,参考分行绩效考核和风险监测结果,对授权权限实行动态调整。

(三)确立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

西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在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指导业务的开展。对于市场定位、业务规划、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应紧密围绕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各相关部门和分支机构应分解、细化、明确、落实,要发挥风险政策审查评议功能,避免各自为政、目标含糊不清甚至相互推脱责任的事情发生。

四、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加快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没有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不能科学的风险识别、计量、预警和预防,更不用说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为了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第一步是设计符合条件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就目前我国银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现状来看,应该首先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数据库,数据库除现有商业银行数据外,还应该包括贷款、金融公司、零售和信贷业务的相关数据,各类金融机构还应该包括所有子系统或分支机构,整个数据相关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其次还应该建立相关风险数据库查询和相关技术,如早期预警和分析工具,只有用这种方法,我们才能提高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进一步的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二)量化信贷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信贷风险以定量分析技术的合理性存在缺陷,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与衡量技术的关键是应用信贷风险计量模型。在借鉴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度量模型之外,我国要逐步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并且完善信贷风险管理的配套 措施 。

(三)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以影响借款人宏观经济状况、微观主体的财务状况、主体非财务状况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相关计量及统计学方法建立风险预警模型。要建立较完善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必须从建立全面的预警数据库着手。这个数据库包括三个层面的信息:一是宏观经济层面的信息,如宏观经济发展、消费、进出口贸易政策信息;二是中观水平层面的经济信息,如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产业结构、投资和经济发展数据的信息;三是微观层面的信息,如贷款企业的财务信息,现金流条件下,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等;四是商业银行信贷级别的信息,如行业及其改变信贷资产的库存数据等等。完善预警数据库建立之后,可以根据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运用分析模型等作技术分析,进行相应的预警分析。

您好这是百度比较有权威的笔记本电脑的选择文章,里面很全面的叙述了挑选文章的技巧,您可以看看,也可以百度hi作者,或者也可以百度hi我,尽量帮助您。

当其他计算机制造商艰难地争取盈利时,作为一个执个人电脑制造业之牛耳的企业,戴尔公司却不断的刷新着自己的销售和利润纪录。这种逆流而上的发展分外的引人注目:1998年第二季度,戴尔公司超过了IBM,成为个人计算机市场仅次于康柏、排名第二的公司;1998年第三季度,戴尔的计算机产销直线上升,销售额上升了54%,收益则上升了62%;1999年一季度,戴尔公司电脑的网上销售额从上一年的600万美元/天猛增到1800万美元/天。照此计算,戴尔公司的网上年销售额将达到64亿美元,接近公司总收入的1/3,到2000年底,网上销售额将占到戴尔公司销售总额的50%。在行业萧条的大背景下,戴尔公司一枝独秀,不容置否,所有这些喜人的业绩都得益于卓越的公司战略设计。

一、戴尔公司战略介绍

所谓的企业战略,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业务层面的战略和公司层面的战略。其中业务层面的战略主要解决如何在一个具体的可识别市场上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而公司层面的战略是指一家多角化经营公司的总体计划。作为一家专业生产个人电脑的企业,戴尔的战略主要是指前者,并主要集中于两点——大规模定制和直销。下面我们将分别就这两点加以介绍。

(一)直销

戴尔直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真正按照顾客的要求来设计制造产品,并把它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直接送到顾客手上。

不同于硅谷那些迅速发家的技术新贵,戴尔并非以技术见长。它孜孜以求并且也最拿手的就是尽可能消弭一切中间环节。它其实是在组装市场,在第一时间把市场需求和高度模块化的半成品组装起来,大大减少了市场流转的时间和成本,从而使市场潜力充分地释放了出来。今天,戴尔已经成了速度的象征。目前,戴尔的存货期只有6天,而中国IT巨头联想集团是30天。在一个以10倍速疯狂演进的行业中,很少有公司能够像戴尔这样近乎完美地把握着市场的节奏翩翩起舞。

戴尔成功的秘诀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直接与顾客打交道,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把产品直接销售给顾客。戴尔公司一直与潜在的顾客和已经购买了戴尔产品的顾客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和好恶,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个过程不是单独的,而是贯穿于设计、制造到销售的整个营运过程。它也不是一个单一的简单过程,而是通过电话拜访、面对面互动、以及现在的借助于网络沟通等多种渠道,持续不断的了解顾客的反应,及时获知他们对于产品、服务和市场上其它产品的建议,并知道顾客希望能买到什么样的新产品。

其它公司在接到定单之前已经完成产品的制造,所以他们必须猜测顾客想要什么样的产品。但是戴尔的方式是先了解顾客需求,再接受顾客定单,再进行产品制造。这样就能够保证按照顾客需求提供产品。

第二、市场细分。与大多数公司以产品为细分单位不同,戴尔在产品细分之外还加上顾客细分,成立不同的销售组织,专门了解顾客需求,从而能更有效的满足不同顾客群的需要,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连串业务体,拥有自己的销售、服务、财务、信息工程、技术支援与制造等功能。随着对每一客户群的认识日深,对于他们所代表的财务机会更能精确衡量,从而更清楚了解每一个细分市场的成长率、获利率、服务品质与市场占有率,并能据此调整行动。比如,戴尔将顾客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教育机构、政府组织、小型企业以及一般消费者。经过分析比较发现,大中型企业客户,需求量较大,既能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又能实现大规模生产,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利润较高,遂决定作为业务重点,事实也证明了这个战略的正确性。大公司客户在戴尔的净销售额中的比重已从1991年的59%升至1997年的70%。

第三、降低甚至消除库存。在计算机市场上,微处理器等重要部件性能不断升级,价格不断下降,新型电脑开发周期不断缩短,技术经常更新,而整机售价却呈现下跌趋势,因此产品库存最容易造成亏损。对于电脑产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据美国个人电脑大代销商安泰克斯公司总经理约翰·麦克凯南计算,用同样的代价,每月可以买到功能提高2%的个人电脑。按照常规,个人电脑削价时,公司有责任对代销商库存产品进行差价补偿;代销商退货时,公司要按原价支付;对于本公司尚未销出的库压产品,当然要自己背包袱。由于上述这些营销特点,库存对电脑公司的压力特别大。但在直销模式下,公司可以在接到客户订货单后再将电脑部件组装成整机,而无需根据对市场的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先批量制成成品。所以对现做现卖的戴尔公司来说不存在库存造成亏损的压力。

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及时用上最新技术。由于戴尔公司只是在接到一批定货时才要求供应商及时提供个人电脑部件,部件的库存也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如前所述电脑部件价格不断下调,更新快,随时进货新型部件不但有利于降低整机成本,而且也可以保证电脑能及时采用最新技术。这些也都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在1996年上半年,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由于供过于求,价格猛降将近一半,这为戴尔公司盈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免于由于库存大量过时部件而承受“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负担。

(二)大规模定制

实现这样一种生产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既要实现产品外部多样化,同时又不能因为产品内部多样化而导致额外的成本和时间的延误。这就要求企业外部的物资供应和商品销售渠道必须十分通畅,否则就可能为预防供应中断而增加原材料库存或因销售渠道不畅而产生产品积压,从而无从实现均衡生产。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圆满解决这两个问题成为可能。

通过互联网,戴尔将自己与供应商、顾客连成了一个整体,将整个价值链整合成了一个虚拟的企业。戴尔认为,使用互联网作为一个销售渠道,只是实现了商务的最终价值的一小部分。“互联网的真正潜力存在于它对于传统的供应商——中间商——客户连的关系的转变能力之中。”通过与供应商虚拟地形成为一个整体,将他们融入到戴尔当中。并且由于戴尔所有的产品是根据客户订单进行生产的,要求有一个动态的存货控制。供应商与戴尔虚拟地工作在一起,戴尔就可以要求供应商在产品质量和效率上达到新的高度。同时与供应商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使他们知道自己的存货状况与补货需求,从而有效的减少自己的存货需要。通过从“跨行业整体”到“虚拟整体的转化”,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化:

1、存货价值被信息价值所取代。

2、物质资产用于购买知识性资产。

3、创建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密集型商务系统。

在大规模定制战略方面,戴尔已成为成功的典型。其成功的原因可归结为:精简客户订货流程、精简产品从供货到制造流程的复杂企业管理模式、应用网络技术、了解新技术发展情况。戴尔公司每年生产数百万台个人计算机,都是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组装的。要实现大规模定制的梦想,就必须掌握各个客户订货以及自己企业各种资产的全部信息。戴尔公司的立足之本就是以低于竞争者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个性化的服务,他们最关键的竞争武器就是掌握信息。以福特公司为例,戴尔公司为福特汽车公司不同部门的员工设计了不同的配置。当通过福特公司内部网络接到订货时,戴尔公司马上就知道订货的是哪个工种的员工,它需要那种计算机,从而为顾客组装合适的硬件,甚至安装适当的软件。

目前,顾客已经可以利用戴尔公司的在线配置系统,在硬盘能力、调制解调器等方面进行多达1600多万种的组合,每种选择都有花多少钱和省多少钱的明确说明。对于公司而言,因为没有必要处理积压的未销售产品,戴尔公司的存货量从没超过6天的用量。戴尔公司的后勤服务软件十分全面和先进,因此能以较低的成本开展大规模定制服务。

二、戴尔公司战略分析

所谓的企业战略,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业务层面的战略和公司层面的战略。其中业务层面的战略主要解决如何在一个具体的可识别市场上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而公司层面的战略是指一家多角化经营公司的总体计划。作为一家专业生产个人电脑的企业,戴尔的战略主要是指前者。

因此,要分析戴尔的战略是否成功,必须对21世纪企业竞争的格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入21世纪以后,企业的竞争格局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旧的大规模生产方式

新的大规模定制模式

低成本、稳定的质量、标准产品

买的起、高质量、定制产品

产品开发及生命周期长

产品开发及生命周期短

以生产效率为主

以整个过程效益为主

管理费用高

管理费用低

库存大、按计划生产

无库存、按订单生产

高成本多样化

低成本多样化

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差

与供应商之间相互依存

忽略了很多客户的需求

对变化的客户需求的快速相应

2、竞争主体——传统经济下的竞争主体是企业,而在新经济条件下,尤其是信息革命的冲击使得竞争主体从单个企业转向整条价值链。在新的经济与技术环境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步演变为一条价值链与另一条价值链之间的竞争。经过20世纪工业的大发展,21世纪的人类已经进入了社会生产能力与商品过剩的时代。同时,由于互联网可以提供无限的信息渠道,消费者比起“非在线”一代,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余地,并且表现出了“个性化”的需求特征。因此企业能否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变化,就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除了对自己的资源进行必要的组织和计划外,还必须将经营中的有关方面,如供应商、制造工场、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到一个紧密地价值链中,并尽量减少价值链中的环节,才能够迅速对商场的变化做出反应,更好的满足客户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直销的方式,不但赋予戴尔去除中间人的能力,而且可以减少存货,从而使戴尔节约了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的成本。更重要的事,这使戴尔能够直接获知消费者的需求,使公司在逐渐扩大的同时,保持了稳定而持续的获利能力。

综上所述,在现有的市场形势与竞争格局下,戴尔的公司战略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无论丛理论分析角度,还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均可称得上成功的企业战略,戴尔公司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其独有的企业战略功不可没。

戴尔库存管理论文模板

推荐您一款戴尔成功销售经验。

一、引言 库存是指企业所有资源的储备。在传统的定义中,我们认为制造性库存是指对公司产品有贡献或组成产品一部分的物流。库存一般可分为:原材料、产成品、备件、低值易耗品以及在制品。而在服务行业,库存一般指用于销售的有形商品以及用于管理的低值易耗品。许多企业为了有效的管理库存,降低成本,改变客户服务,纷纷建立了基于自己产品特色的库存系统。 所谓库存系统是指用来控制库存水平、决定补充时间以及订购量大小的整套制度和控制手段。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在“TQCSF”上有的表现(T指时间;Q指质量;C指成本;S指服务;F为柔性)。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问题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要平衡“降低订购成本、短缺成本等”与“存储成本、仓库管理费用等”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库存管理体系,使企业生产及时反映市场的需求,逐渐向零库存的目标迈进。 二、DELL公司案例综述 与传统的企业相比,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其对库存管理的要求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和要求。企业通过建立库存控制,来提高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增强企业的敏捷性和响应性。 DELL公司的飞速发展是美国高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奇迹,被行家视为推动美国个人计算机业发展的一种动力。DELL经营的特色就是速度:制造快、销售快、盈利快,即“速度决定一切”。下面分析一下该公司是怎样在库存管理方面实现敏捷目标的。 (一)DELL快速发展的核心因素——直销计算机 DELL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他的独特经营方式:直销计算机,即顾客通过电话、邮信以及互联网直接向公司订购计算机,而不经过分销商或代理商的中间渠道。这有利于公司限度地减少成品库存。 直销是在公司接到顾客订单后再将计算机部件组装成整机,而不是根据对市场的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先批量制成成品,再将产品存放在仓库里等待分销商和顾客的订货。如果每年的库存维持费用是产品价值的30%,价值1000万元的产品库存每年的维持费用将是300万元。而且,接订单生产的产品无需储存在供应链的各个仓库里,从而将供应链库存降至最低。同样,按订单生产系统及时从供应商处获得零部件,由此消除了供应链中的零部件库存。 不论是谁“支付”了库存的开支,顾客最终都将承担更高的价格。消除供应链中过剩的库存成本,也给顾客带来了利益。并且,由于微处理器等重要部件性能不断升级,价格不断下降,新型计算机开发周期不断缩短,技术更新很快,售价反而下跌,因此产品库存更易造成损失。 对于计算机产业,时间就是金钱。按常规,计算机削价后,公司有责任对代理商库存产品进行差价补偿,代理商退货时,公司按原价支付。对于本公司尚未销出的库存产品,当然要自己背包袱。上述特点使得库存对计算机厂商的压力特别大,但对现做现卖的直销公司来说,就避免了这种压力。 针对高科技企业产品贬值快的特点,公司限度的做到降低制造成本,及时利用新技术。因为DELL只是在接到一批订货时才要求供应商及时提供计算机部件,部件的库存也可以降到最低水平。上面已提到计算机部件价格不断下调,更新换代快,如果仓库里没有使用过时技术而必须先卖掉的产品,就可能加快使用新技术的步伐。DELL公司总结按订单生产方式进行制造带来的利益时,谈到:只是因为DELL没有需耗时100多天才能处理完的库存,所以DELL可能是第一个转而使用新的奔腾处理器的厂家。 (二)直销模式的配套工程——快速制造 为了充分实现直销的竞争优势,DELL特别强调快速制造这一关键环节,并能够把快速制造与直销很好地结合起来。DELL一直是JIT制造的典范,为了做到这点,它坚持计算机部件供应商把大部分部件存放在离其工厂更近的仓库内。为简化和部件供应商的协调手续,尽量减少供应商的数量,专门挑选那些能够满足其部件储存计划要求的合作者。对于电路板等高成本部件,DELL以前只找一家供应商,以便在大批量采购的条件下实现更大折扣。为了压缩制造时间,它改由离工厂较近地区的供应商提供,优惠条件下的损失由于部件供应时间缩短带来的利益得到补偿。 从DELL的案例,可以发现:在DELL计算机生产的供应链上,链条的长度予以缩减,节点企业只有:供应商、制造商(核心企业)和顾客。这种构链模式可以克服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传统上,供应链的上游企业总是将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作为自己需求预测的依据,并据此安排生产计划或供应计划,这一需求信息的产生过程是导致“牛鞭效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最终使最源头的供应商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其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很多。而DELL的直销模式避免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放大需求信息的风险,只需要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建立高效的信民移送系统,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协调关系,达到相互之间信息透明化,实现了JIT敏捷制造。

产品的订单生产,原料的及时供应,生产多少,供应多少。提高效率,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减少企业物流库存积压和管理费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