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作物学报刊号

发布时间:

作物学报刊号

列的很全了。

共发表科技和教学研究论文100多篇,已主编、副主编、参编出版著作28部,撰写260余万字,其中主编、副主编国家级“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和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1部,获国家级、省级和市、厅级优秀教材奖6部。一、论文(2005年以来)1. 2005,1月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鲜酒糟中微量乙醇的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核心期刊) p49~512. 2005,1月 发芽豆乳面包的生产工艺研究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5(1)p69~703. 2005,4月 改革本科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 总 p74~744. 2005,4月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核心期刊) 2005(4)p67~685. 2005,6月 微波增压消解-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快速测定去离子水中微量有机物质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核心期刊) p654~6566. 2005,7月 鸡腿菇保健饮料的工艺探讨食品工业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第7期 p158~1597. 2005,7月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食用菌中微量氟的研究中国食用菌(核心期刊) 2005年第4期 VoL24,No4 p36~37,358. 2005,8月 海带粉的加工及其在面包中的应用粮食与饲料工业 . (中文核心) p18~199. 月 浅谈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国教育科学通报 VoL2,No8 p105、10810. 2005,9月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碘盐中的微量碘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p423~42511. 2005,9月 微波消解快速测定特殊粒色小麦中的10种金属元素麦类作物学报(核心期刊) . p140~14212. 2005,11月 南阳彩色小麦微量氟的分布及浓度直读快速分析方法研究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p187~18913. 2005,11月 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在南阳彩麦矿质元素测定中的应用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 p365~367、38214. 月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蔬菜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核心期刊) p1444~144615. 2006,3月 离子选择性电极浓度直读法测定小麦中的碘含量(通讯作者)食品与发酵工业(核心期刊) 2006年第3期 p89~, 3月 微波消解-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南阳彩色小麦中的微量钙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2006,34 p1048~1049,, 5月 南阳彩色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分析初报麦类作物学报(核心期刊) p164~16518. 2006,6 月 南阳彩色小麦中维生素含量的研究初报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p2355~235719. 2006,7月 色泽异常肉及其产生的原因肉类工业(统计源期刊)2006(7)p38~,7月 南阳特殊粒色小麦部分品质指标的初步分析麦类作物学报(核心期刊) p161~月 高校食品化学实验课程的创新性教学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总139期 p15~16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22.2006,10月 南阳彩色小麦面团拉伸性能测定及粉质评价研究初报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p32~, 10月 离子选择性电极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火棘果中的铜含量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p4824~4825,月 海带挂面配方优化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 p532~,10月 温室效应及其防治对策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p5351~,11月 Luminol-KMnO4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小麦中的微量砷*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p412~,12月 微波高压快速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南阳彩色小麦中的微量元素硒 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p6093~6095,月 标准加入直读法快速测定南阳彩色小麦面粉中硝酸根的研究 粮食储藏(核心期刊) p39~41,月 离子选择性电极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火棘果中的微量钙*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 p305~月 微波溶样快速测定南阳彩色小麦面粉中的微量镉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p1893~1894、,5月 超声波诱导紫外光协同法降解苯酚化学通报(一级学报)第5期, p396~,5月 农产品中微量元素锗的分析方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No14 p4093~月 南阳彩色小麦面粉中微量铜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 p274~,7月 小麦中有害元素砷的测定及其生物吸收比的研究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 p407~410全国食品与环境学术会议宣读论文 中国.贵阳2007年8月,8月 南阳彩色小麦中氨基酸含量的研究及初步评价粮食储藏(核心期刊) , p42~45,, 9月 郑州市火棘果红色素的提取及理化特性研究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 p242~,11月 偶合化学发光法测定食用油中碘价的研究中国油脂(核心期刊) , p74~,11月 土壤样品中有效氮的化学发光法测定中国农学通报(核心期刊) , p228~,11月 反相HPLC法测定郑州地区火棘果中氨基酸含量的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核心期刊) , p86~89,,11月 南阳特殊粒色小麦色素的提取及粗提溶液理化特性的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核心期刊) , p99~,12月 微波压力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及其小麦中有害元素砷的研究 河南科学(核心期刊) , p911~91442. 2008,2月 Luminol-SCN—体系测定土壤中有效钼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2008,36(4):1300~130243. 2008,2月 Luminol-I2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食用油中过氧化值的研究食品科学(一级学报)2008. , p318~,4月 超声波-中性甲醛浸提—固定pH法快速测定水果中的总酸度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2008. , p341~,8月 标准加入直读法快速测定南阳彩色小麦中的微量铜河南科学(核心期刊) 2008. , p920~,8月 微波程序消解-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快速测定彩色小麦中微量铬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2008. , p547~,8月 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酸奶中的钙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 p9352~,9月 微波消解-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2008. , p441~,10月 微波消解-恒pH滴定法快速测定粮食中的粗蛋白粮食储藏(核心期刊) ,p33~,11月 南阳彩色小麦中微量铅的快速测定技术研究农业工程学报(一级学报),~,12月 贮藏期间大蒜的生理特性变化研究江苏农业科学(核心期刊),2008,(6)p251~月 食品添加剂对南阳彩色小麦淀粉糊化黏度特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核心期刊), 2009, ,~25553. 2009,7月 超声波辅助-反相HPLC法测定火棘果中的有机酸河南科学(核心期刊) 2009. ~82354. 2009,8月 超声波浸提-加标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大豆中的微量氟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2009. ,55. 2009,8月 郑州地区栾树果实理化参数的研究初报 900河南科学(核心期刊) 2009. ~108856. 2009,9月 栾树果实中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纤维营养特性的初步研究经济林研究(核心期刊)57. 2009,8月 加标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大蒜中微量氟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58. 2009,6月 南阳彩色小麦及其土壤中微量硒的相关性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10月 Luminol-K3Fe(CN)6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恩诺沙星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2009. ,60. 2009,11月 黄山栾果与栾果中维生素含量的测定河南科学(核心期刊),12月 微波消解-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快速测定小麦中的稀土元素粮食贮藏(核心期刊),12月 超声波辅助-旋光法快速测定食品中蔗糖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二、著作(2004年以来)1. 月 新编仪器分析(第二版)ISBN 7-03-012731-5教育部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 高向阳(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2. 月(上册 实验化学(上下册)(第二版)月(下册) ISBN7-04-016084-6(上册) ISBN7-04-016085-4(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高向阳(副主编)获教育部2002年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3. 2006 .5月 现代仪器分析 (第二版) ISBN 7-04-018709-4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高向阳(副主编)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研究成果4. 2006,7月 绿色食品 ISBN 7-5349-3290-4/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郑州)高向阳(主编)教育部全国高中职业技能试用教材年10月 食品分析与理化检验ISBN 7-5026-2485-6/中国计量出版社(北京) 高向阳(主编)“十一五”高等学校通用教材(食品类)6. 2006年11月 绿色食品 教师教学用书 ISBN 7-5349-3592-X/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郑州)高向阳(主编)教育部全国高中职业技能试用教材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选修4)现代农业技术 专题一7. 2007,7月 现代仪器分析学习指导与问题解答 ISBN 9787040218046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高向阳(副主编)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研究成果8. 2008,8月 现代仪器分析 ISBN 978-7-04-018709-0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高向阳(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月 新编仪器分析实验 ISBN 978-7-03-022919-9科学出版社(北京) 高向阳(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月 新编仪器分析(第三版)ISBN 978-7-03-023312-7科学出版社(北京) 高向阳(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月 新编仪器分析学习指导 ISBN 978-7-03-024882-4科学出版社(北京) 高向阳(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专利1.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微波炉用消解装置申请号: 专利号:申请日:2006年1月16日申请人: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高向阳2.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移液管申请号: 专利号:申请日:2006年1月16日申请人: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高向阳3.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高精度多功能环保型滴定装置申请号: 专利号:申请日:2006年1月16日申请人: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高向阳4.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改进型定量分析用库仑测定液池申请号: 专利号:申请日:2006年12 月 8 日申请人: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高向阳5.国家发明专利 生物样品中微量元素及物质的快速分析方法申请号:申请日:2006年5 月 30 日申请人: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高向阳6. 国家发明专利 薯蔓越冬盆栽生产技术申请号:2006申请日:2006年12 月 8 日申请人: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高向阳公开公告号 101194592A国际学术交流情况1. 2004年 海峡两岸食品加工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中国.福州2. 2005年7月17~21日参加全国食品工程类专业教材编写会议 中国.杭州为我院争取主编、参编教材16部3. 2005年~25,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会学术交流会 中国.开封4. ~21, 参加“功能食品与营养产业论坛”会议 中国.南京5. 2006年9月8~10日 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论坛 (中国.青岛)6. 2006年10月23-26日 第四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暨学术交流会 ,中国.厦门集美大学 4th FOOD SCIENC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ctober 23rd~26th,2006 Xiamen,China7. 2007年8月1~3日 全国食品与环境学术会议 中国.贵阳会议宣读论文:小麦中有害元素砷的测定及其生物吸收比的研究8. 2008年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 中国.北京2008年1月12~13日9. 2008年8月15-20日 第五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暨学术交流会 ,中国.昆明 5th FOOD SCIENC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ugust 15rd~20th,2008 KunMing,China10.2009年8月13日~8月20日 高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中国.南昌

《作物学报》(月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作物科学的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1月中华农学会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后相继改名为《中华农林会报》、《中华农学会报》、《中国农业研究》和《农业学报》,1962年改为现名《作物学报》,卷期另起。 办刊宗旨是为繁荣我国作物科学技术,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刊登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农业气象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以及专题综述、评述等。本刊依靠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保障刊出论文的学术水平,所有刊登的文章须经两或三位同行专家审阅再经常务编委终审。读者对象是从事农作物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作物学报》从1999年起连续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的资助。2006—2018年连续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B类和学术质量建设)”资助;2019—2023年获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项目的资助。从2001年起连续19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授予“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百强科技期刊”, 2011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8、2011、2014、2017、2020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授予“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2012、2013和2014年被CNKI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授予“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据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著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登载, 《作物学报》被列在“农学、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的首位。据2014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登载,《作物学报》的“综合评价总分”达分,位列198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首位。《作物学报》拥有由150位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其中有两院院士24人。本刊依靠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保障刊出论文的学术水平,所有刊登的文章须经2位以上同行专家审阅再经常务编委终审。

按照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公分为五个等级,即为A+, A, B+, B,C。农学方面的包括以下269种。其中1-55为A+和A类的排名。1 土壤学报A +2 作物学报A +3 中国农业科学A +4 中国水稻科学A +5 水土保持学报A +6 农业工程学报A +7 土壤A +8 园艺学报A +9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A +10 植物病理学报A +11 果树学报A +12 玉米科学A +13 茶叶科学A +14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A15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A1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A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A1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19 麦类作物学报A20 中国生物防治A21 植物保护学报A2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A2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A24 华北农学报A25 土壤通报A26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27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28 农业现代化研究A29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A30 大豆科学A3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A32 棉花学报A33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A3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A3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A36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37 新疆农业科学A3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A39 核农学报A40 江苏农业学报A41 分子植物育种A42 农业机械学报A4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A4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A45 农药学学报A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47 农药A4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A49 植物保护A50 杂交水稻A5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A52 江苏农业科学A53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A54 西南农业学报A55 中国土壤与肥料A属于B+类的有:(81 种) :水土保持通报、浙江农业学报、上海农业学报、新疆农业大学学报、福建农业学报、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水土保持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农业气象、花生学报、灌溉排水学报、中国蔬菜、昆虫天敌、节水灌溉、浙江农业科学、中国烟草科学、中国烟草学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亚热带农业研究、北京农学院学报、烟草科技、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内蒙古农业科技、热带作物学报、西北农业学报、中国稻米、世界农业、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湖北农业科学、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种子、杂草科学、现代农药、作物杂志、福建农业科技、农业科技管理、中国南方果树、中国农史、中国果树、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作物研究、广东农业科学、高等农业教育、中国棉花、农业科学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中国马铃薯、农药科学与管理、河南农业科学、黑龙江农业科学、江西农业学报、亚热带植物科学、山西农业科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科学、湖南农业科学、食用菌、耕作与栽培、贵州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中国水土保持、植物检疫、天津农学院学报、农业质量标准、宁夏农林科技、陕西农业科学、粮食储藏、北方园艺、茶叶、大豆通报、河北农业科学、吉林农业科学、福建茶叶、天津农业科学、热带农业科学、中国农业教育。属于B类的有:(81 种) :辽宁农业科学、中国糖料、农业网络信息、长江蔬菜、古今农业、中国茶叶、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世界农药、杂粮作物、延边大学农学学报、大麦与谷类科学、农机化研究、广西农业科学、台湾农业探索、中国种业、农业环境与发展、中国农机化、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中国植保导刊、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学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排灌机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西南园艺、青海农林科技、热带农业科技、福建果树、中国果菜、云南农业科技、辣椒杂志、农业考古、落叶果树、中国茶叶加工、现代化农业、茶叶科学技术、福建热作科技、北方果树、水土保持应用技术、中国瓜菜、甘肃农业科技、农业与技术、热带农业工程、甘肃农业、天津农林科技、河北农业科技、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国农技推广、农业装备技术、广西农学报、新疆农业科技、广西蔗糖、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种子科技、茶业通报、福建稻麦科技、广西热带农业、江西植保、山西果树、广西植保、江西棉花、农业科技通讯、四川农业科技、新疆农机化、中国农村小康科技、河北果树、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广西园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茶叶通讯、现代农业、西北园艺、福建农机、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氮肥、安徽农学通报、上海蔬菜、北方水稻、上海农业科技。属于C类的有:(52 种) :肥料(当代生态农业) 、湖北植保、现代农业科技、新疆农垦科技、烟台果树、云南农业、中国果业信息、北京农业(学术版)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植物医生、蚕桑茶叶通讯、福建农业、吉林蔬菜、粮油仓储科技通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山东农机化、世界热带农业信息、新农业、农村牧区机械化、吉林农业、农机质量与监督、浙江柑橘、当代生态农业、四川农机、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中国棉花加工、广东茶业、青海农技推广、亚热带水土保持、湖南农机、山西农业、农业机械、现代园艺、现代农业装备、中国农业综合开发、中国热带农业、贵州农机化、湖北农机化、国外农学. 油料作物、甘肃农村科技、茶叶信息、科学种养、南方园林花卉、闽北农业科技、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安徽农机、土壤学进展、山东农业、热带作物科技、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热带作物机械化、农业开发与装备。

微生物学报刊号

北大e核心7里综合性生物类核心0期刊0表根据主管单位级别期刊5等级,基本全是国家级: 8。《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技术协会 5。《生物化4学与s生物物理学报(英文0)》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4。《遗传学报(英文7版)》国家级,主管:中3国科学院 4。《中7国生物化6学与y分8子m生物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2国科学技术协会 7。《生物化4学与l生物物理进展》国家级,主管:中7国科学院 1。《微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3。《生物物理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8国科学技术协会 6。《遗传》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8。《生物工h程学报》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70。《应用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2国科学院 25。《中7国科学院》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35。《中4国科学。C辑》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00。《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66。《微生物学通报》国家级,主管:中4国科学院 15。《水0生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出版图书4情报委员会 23。《菌物系统(改名为4:菌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23。《生物多样性》国家级,主管:中6国科学院 04。《生物工u程进展(改名为0:中4国生物工a程杂志)》国家级,主管:中4国科学院 31。《实验生物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m停刊2或改名期刊1 20。《生命的化1学》国家级别,主管:中5国科学技术协会 68。《古脊椎动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院 31。《微体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64。《生态学杂志》国家级别,主管:中0国科学技术协会 18。《生物数学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d停刊6或改名期刊8 ur黏¤e亘鳍Ψこfhe亘鳍Ψこkj┾gn

<<生物学通报>>只有封面是彩图的,内页是正常黑白印刷。要看带彩图的生物期刊,一般都是科普类,不是学术期刊。如《人与自然》、《科学世界》、《科学通报》等。

1000-5277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7-7146 激光生物学报 1671-167X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1000-6737 生物物理学报 1001-9626 生物数学学报 1000-3061 生物工程学报 1000-1336 生命的化学 1006-687X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004-311X 生物技术 1008-9632 生物学杂志 1000-9035 分子科学学报 0001-6209 微生物学报 1672-5565 生物信息学 1009-606X 过程工程学报 1673-9108 环境工程学报 1002-6630 食品科学 1001-6325 基础医学与临床 1004-1389 西北农业学报 1674-568X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1000-3282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000-4025 西北植物学报 1000-5048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07-7847 生命科学研究 1007-7626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001-3601 贵州农业科学 0253-2468 环境科学学报 1002-1302 江苏农业科学 1002-5464 生物技术通报 1000-1298 农业机械学报 2095-1108 植物生理学报 0513-4870 药学学报 1671-813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673-8640 检验医学 0251-0790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t核心1里综合性生物类核心6期刊8表根据主管单位级别期刊1等级,基本全是国家级: 4。《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技术协会 8。《生物化5学与x生物物理学报(英文6)》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院 5。《遗传学报(英文3版)》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0。《中4国生物化6学与w分2子r生物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8国科学技术协会 8。《生物化5学与n生物物理进展》国家级,主管:中2国科学院 3。《微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3国科学院 5。《生物物理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5国科学技术协会 4。《遗传》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院 6。《生物工l程学报》国家级,主管:中4国科学院 70。《应用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52。《中5国科学院》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院 58。《中6国科学。C辑》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25。《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27。《微生物学通报》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04。《水1生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2国科学院出版图书8情报委员会 73。《菌物系统(改名为5:菌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院 71。《生物多样性》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院 54。《生物工g程进展(改名为0:中8国生物工r程杂志)》国家级,主管:中4国科学院 60。《实验生物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x停刊3或改名期刊5 80。《生命的化5学》国家级别,主管:中1国科学技术协会 25。《古脊椎动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5国科学院 35。《微体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11。《生态学杂志》国家级别,主管:中5国科学技术协会 76。《生物数学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l停刊6或改名期刊6 ts咯┍h侉姬h侉姬v蓿

微生物学报期刊号

《微生物学报》杂志是基础性、高科技学术刊物,是以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新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微生物学报》是我国微生物学领域综合性学报级期刊和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文摘刊物和数据库收录,是我国最早被世界最大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ARS”作为医学主题词标引的五个中文期刊之一,发行和交换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被评为优秀科技期刊,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好评。

《菌物学报》(Mycosystema)的前身为《真菌学报》,1982年创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菌物学会主办,是我国菌物学(真菌、粘菌、卵菌)领域的专门学术期刊,报道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具创造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和简报。《微生物学报》是基础性、高科技学术刊物,是以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新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微生物学报》是我国微生物学领域综合性学报级期刊和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文摘刊物和数据库收录,是我国最早被世界最大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ARS”作为医学主题词标引的五个中文期刊之一目前,可能单纯的发酵母新种可能比较难咯,还要有一定的研究才行!

直接看几篇前人发表的格式就好了这里是他们报社的要求行文格式(2010年1月修订)写作内容:关于稿件中的内容,作者可以在本刊网站下载PDF文件或每期发行的期刊,直接看到本刊论文的写作内容。写作格式和排版要求:作者投稿时,应采用通栏排版、不要双栏,图、表要放到文中随文排版应按照阅读顺序,详细要求请请见“投稿要求”。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英文脚注正文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统计学符号正体与斜体参考文献1. 文题要求简短、醒目、准确反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3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一致。2. 作者文章署名人应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作出主要贡献,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名字的写法是:王小红, Xiaohong Wang。3. 作者单位作者单位加圆括号排在作者署名下方,单位应写全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外国作者单位应注明国名。不同单位的作者应标注清楚。4. 摘要每篇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都应附中、英文摘要,具体写法请详见“投稿要求”。5.关键词每篇文章选取3~8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6.中英文脚注(如有些项目没有,可缺项。2006年有所变动!)(1)中文脚注:(正文首页下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通讯作者。Tel: +86- ;Fax: +86- ;E-mail: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E-mail:(注:指的是第一作者)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时间写为:年-月-日)(2)英文脚注:(英文摘要下方)Supported by the ……(项目编号)*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86- ;Fax: +86- ;E-mail:Received : /Revised: (时间写为:日 月份全拼 年,之间不用标点符号)7.正文(1)各级标题:①引言部分只叙述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②正文部分一级标题一般为“1 材料和方法”、“2 结果”、“3 讨论”,左顶格顺序编排。③二级标题,如:“ 菌株和质粒”,左顶格排。一、二级标题后的内容另起行排。④三级标题,如:“质粒的提取”,左顶格排。与后面的内容用冒号隔开,内容接排。(2)图和表:文中图、表力求精简,避免图、表的内容重复。在文中的位置应是,先见文后见图和表。请将图表直接随正文排版,不要单独排在文后。①图:在正文中插图位置的下方写图题(中英文)及图注(英文);照片要清晰,线图要精绘。②表:随正文排。表序及表题(中英文)置表上方,表注(英文)置于表下。表的内容全部用英文表述。一般使用三线表。(3)致谢:放文末,与正文空 一行,左顶格。8.计量单位(1)单位符号均用英文小写、正体,不允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常用的计量单位如下: ①时间:日(天)用d ;小时用h;分钟用min ;秒用s 等。 ②溶液浓度:用mol/L 表示,而不用M 或 N。 ③旋转速度:单位符号为 r /min,而不用rpm 。 ④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蛋白质用 kDa,Da;核酸用 bp或 kb。 ⑤光密度:用OD表示。 ⑥灭菌压力:用Pa或kPa表示,而不用磅或kg/cm2 。(2)图表中数值的量和单位:用量和单位的比值表示数值,即物理量符号(斜体)与单位(正体)之间用斜线隔开,如:t /h (时间,单位是小时)。(3)有些数值带的计量单位不能省略,如:30cm X ,不能写成30 X ;15%~20%不可写成15~20% 等。9. 数字的使用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①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②计数和计量的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③不是表示科学计量和有统计意义数字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例如:一本书、两种产品等。④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不再采用三位分节法,要连续排。10. 统计学符号一般统计学符号用斜体。本刊常用统计学符号如下:样本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F;卡方检验用x2;相关系数用r;样本数用n;概率用P。11. 正体与斜体(1)物种的学名:菌株的属名、种名(包括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2)限制性内切酶:内切酶前3个字母用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如:BamHⅠ、HindⅢ、Sau3AⅠ等。(3)氨基酸和碱基的缩写:氨基酸缩写用3个字母表示时,仅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全部正体。碱基缩写为大 写、正体。12. 参考文献(1)要求:①文献必须是作者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②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如会议论文集、私人通讯等,毕业论文除外)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必要时可作为脚注处理。③文献应以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论文一般不超过20篇,综述不超过25篇。(2)格式:请严格按照下列格式整理文献。① 列出参考文献中的全部作者。【2010年开始实行】② 姓名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姓写全称,名缩写(不加缩写点,双名间不空格)。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不用“和”字或“and”。③ 外国期刊名应用全拼、不可缩写【2009年开始实行】,西文刊名采用斜体。④ 非英文的期刊,以尊重原始文字为主,在原文刊名的后面注明“标准的西文刊名”,如:微生物学报(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3)具体模式:① 期刊:[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② 图书:[序号] 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文章作者.文章题目//书的作者.书名. 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③ 译著:[序号] 外国作者的原姓名. 中文书名. 译者的中国人名,等译. 版次.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④ 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日期.⑤ 论文:[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单位”的“学位论文”,年.⑥ 互联网:写明网址

植物生态学报期刊号

序号 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 1 PEDOSPHERE 2 土壤学报 3 自然资源学报 4 生态学报 5 应用生态学报 6 植物生态学报 7 土壤 8 环境科学 9 水土保持学报 10 作物学报 11 中国水稻科学 12 环境科学学报 13 生物多样性 14 遗传学报 15 玉米科学 16 中国环境科学 17 中国农业科学 18 资源科学 19 生态学杂志 20 生物磁学 2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2 生态环境 23 动物学报 24 植物病理学报 25 编辑学报 26 中国管理科学 27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8 园艺学报 29 环境科学研究 30 农村生态环境 31 昆虫学报 32 CELL RESEARCH 33 水生生物学报 34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35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6 中国生物防治 37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38 果树学报 39 安全与环境学报 40 管理科学学报 41 西北植物学报 42 昆虫知识 43 麦类作物学报 44 农业工程学报 45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46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47 中国科学C 48 生物工程学报 49 棉花学报 50 土壤通报 5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5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53 微生物学报 54 云南植物研究 55 病毒学报 56 人类学学报 57 大豆科学 58 茶业科学 59 浙江农业科学 60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6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62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63 兽类学报 64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65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66 上海环境科学 67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68 中国农业气象 69 遗传 70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1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72 植物学通报 73 武汉植物学研究 74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75 动物学研究 76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77 杂交水稻 78 海洋环境科学 79 植物保护学报 80 植物研究 81 中国土地科学 82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83 核农学报 84 华北农学报 85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86 江苏农业学报 87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88 微生物学通报 89 蚕业科学 90 植物保护 91 动物分类学报 92 昆虫天敌 93 农业现代化研究 94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9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96 中国病毒学 97 灌溉排水学报 98 动物学杂志 99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00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01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102 水土保持通报 103 中国烟草科学 104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05 环境污染与防治 106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07 化工环保 108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09 植物生理学通讯 110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11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112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13 生物物理学报 114 环境科学与技术 115 水处理技术 116 实验生物学报 1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18 工业水处理 119 水土保持研究 120 西南农业学报 121 生命科学研究 122 江苏农业科学 123 菌物学报 124 J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25 工业微生物 126 植物分类学报 127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28 福建农业学报 129 广西植物 130 中国麻业 131 浙江农业学报 132 农业机械学报 133 新疆农业科学 134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35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36 江西农业学报 137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3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39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140 环境工程 141 管理工程学报 142 中国农学通报 143 中国环境监测 144 上海农业学报 145 热带作物学报 146 北京农学院学报 147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48 激光生物学报 149 细胞生物学杂志 150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151 种子 152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153 情报学报 154 湖北农业科学 155 科学学研究 156 西北农业学报 157 生物技术通讯 158 数理统计与管理 159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60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161 中国沼气 162 四川动物 163 中国糖料 164 中国稻米 165 土壤肥料 166 中国蔬菜 167 植物检疫 168 辽宁农业科学 169 科研管理 170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71 广东农业科学 172 莱阳农学院学报 173 作物杂志 174 生命的化学 175 生物学杂志 176 工业用水与废水 17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78 特产研究 179 吉林农业科学 180 河南农业科学 181 环境保护科学 182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183 中国棉花 184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85 安徽农业科学 186 生命科学 187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188 贵州农业科学 18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190 饲料研究 191 河北林果研究 192 昆虫分类学报 193 陕西农业科学 194 中国南方果树 195 中国果树 19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具体需要订阅哪一种期刊,请到当地邮局查阅。邮局都有一个大本子记录当年出版的各类刊物。

1985年以来共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出现的核心刊物论文46篇,学报级论文35篇,SCI论文5篇。论文发表后, 已有十几个国家的同行近40人来函索要论文。 1 Jiang Gaoming, Tang Haiping, Yu Mei, Dong Ming & Zhang Xinshi. 1999. Response of photosynthesis of different plant functional type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long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Trees, 14: Jiang ., Hao ., Bai ., Zhang ., Sun ., Guo ., Ge . & Kuang . 2000. Chain correlation between variables of gas exchange and yield potential in different winter wheat cultivars. Photosynthetica, 38(2).3 蒋高明、林光辉. 1997. 生物圈二号内几种生长在很高CO2浓度下的植物光反应曲线的变化. 科学通报, 42(4): 434~ Gaoming & Lin Guanghui. 1997. Changes of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of some plant species under very high CO2 concentrations in Biosphere 2.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2(10): 859~ Jiang Gaoming, Huang Yinxiao & Lin Shunhua. 1992. Designing for nature in cities: a case study of the Hill Area of the Summer Villa estate, Chengde, China.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19(3): Jiang Gaoming & He Weiming. 1999. Species- and habitat- variations in the ecophysiological variables of different sandy plant species in an arid shrub ecosystem. Chinese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earch (American) 12(2):159~ Jiang Gaoming & Zhu Guijie. 2000.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nthesis of some desert species under strong light intensity and high temperatur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Environmental Botany (submitted).7 蒋高明、Putwain . & Bradshaw . 1993. 英国圣·海伦斯 Bold Moss Tip 煤矿废弃地植 被 恢复实验研究. 植物学报, 35(12): 蒋高明. 1994. 运用气孔阻力监测大气TSP污染及其监测机理研究. 植物学报, 36(9): 683~ Jiang Gaoming, Putwain . & Bradshaw .. 1994. Response of Agrostis stonlonifera to limestone and fertilizer in restoration of colliery spoils. Chinese Journal of Botany, 6(2): 155~ Jiang Gaoming & Lin Guanghui. 1996. Photosynthetic responses to light intensity in intact leaves of some desert and tropical rain forest plant species in atmospheres with different CO2 concentrations. Acta Botanica Sinica, 38(12): 972~蒋高明、林光辉 & Bruno BV Marino. 1997. 美国生物圈二号内生长在高CO2浓度下的10种植物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植物学报, 39(6): 546~ Jiang Gaoming, Han Xingguo & Zhou Guangsheng. 1997. Changes of atmospheric CO2, photosynthesis of the grass layer and soil CO2 evolution in a typical temperate forest stand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Beijing. Acta Botanica Sinica, 39(7): 653~ Jiang Gaoming & He Weiming. 1999. Species and Habitat-variability of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in Maowusu Sand Area. Acta Botanica Sinica, 41(10): 1114~ Jiang Gaoming & Dong Ming. 200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nthesi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between clonal and non-clonal plant species along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Acta Botanica Sinica (in printing).15 唐海萍、蒋高明、张新时. 1999. 判别分析方法在鉴别C3、C4植物中的应用---以中国东北样带(NECT)为例. 植物学报, 41(10): 1132~ 蒋高明、黄银晓. 1990. 承德市避暑山庄植被生态规划有关问题的探讨. 植物生态学报, 14(2): 蒋高明.1994. 运用油松年轮揭示承德市硫及重金属污染的历史. 植物生态学报, 18(2): 314~ Gaoming. 1996. Tree analysis for determination of pollution history of Chengde City, North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8(1): 77~ 蒋高明、黄银晓、林舜华、韩荣庄、高雷明.1995. 海河流域14种农作物对土壤库中磷的输出量和输入量初步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19(3): 236~ 蒋高明、韩荣庄、孙建中. 1995. 闪电河流域6种农作物磷元素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19(4): 329~ 蒋高明、黄银晓、万国江、陈业材、耿龙年、曾毅强、王宏卫. 1997. 树木年轮C13d 值及其对我国北方地区大气CO2 浓度变化的指示意义. 植物生态学报, 21(2): 155~ 蒋高明、韩兴国、林光辉. 1997.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直接影响.植物生态学报, 21(6): 489~ 蒋高明、渠春梅. 2000.北京山区落叶阔叶林几种木本植物对CO2浓度升高的短期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 24(2): 204~ 蒋高明. 1995. 油松针叶硫及重金属含量动态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的指示作用. 生态学报, 15(4): 407~ 蒋高明、黄银晓. 1997. 北京山区辽东栎林土壤释放CO2 的模拟实验研究. 生态学报, 17(5): 477~ 蒋高明、林光辉、Bruno D. V. Marion. 1998. 几种热带雨林与荒漠植物暗呼吸作用对高CO2浓度的响应. 生态学报, 19(4): 黄银晓、林舜华、蒋高明、韩荣庄、高雷明. 1994. 海河流域植物土壤中氮碳的含量特征. 生态学报, 14(3): 227~ 黄银晓、林舜华、蒋高明、韩荣庄、高雷明. 1995. 海河流域作物- 土壤系统中作物氮的输出. 生态学报, 15(4): 427~ 林舜华、黄银晓、蒋高明、韩荣庄、高雷明. 1994. 海河流域植物硫素含量特征的研究. 生态学报, 14(3); 235~ Jiang Gaoming, Huang Yinxiao, Lin shunhua, Han Ronzhuang & Gao Leiming. 1995. Chracteristics of phosphorus chemistry and its geographocal distribution in the Haihe River Valley, North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7(1):12~ 蒋高明、黄银晓、林舜华、韩荣庄、高雷明. 1998. 海河流域不同植物磷含量、地域分异及其输入、输出量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13(2): 244~ 蒋高明、黄银晓、韩兴国. 1998. 城市与山地森林地区夏秋季大气CO2浓度变化初探. 环境科学学报, 18(1): 108~ 蒋高明. 1995. 植物硫含量法监测大气污染数量模型. 中国环境科学, 15(3): 208~ 蒋高明. 1995. 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椉娼槊拦?/FONT>MINK和英国TIGER研究计划. 应用生态学报, 6(增刊): 143~ 蒋高明. 1996. 城市木本植物不同部位硫及重金属含量的PCA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 7(3): 310~ 蒋高明、黄银晓. 1990. 旅游与城市化对避暑山庄植物和土壤的影响. 环境科学, 11(1): 35~ 黄银晓、林舜华、蒋高明、韩荣庄、高雷明. 1995. 海河流域植物中碳的输出(或存留)量和土壤中的库存量. 环境科学, 16(5): 14~ 蒋高明、黄银晓、林舜华、韩荣庄、高雷明. 1995. 海河流域61种植物磷元素化学特征及地理分异. 植物资源与环境, 4(1): 47~ 蒋高明. 1995. 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植物资源与环境, 4(4): 53~ 蒋高明. 1996. 树皮pH值的变化及其对大气酸性气体污染的指示作用. 植物资源与环境, 5(2): 28~ 蒋高明. 1997. 植物暗呼吸作用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植物资源与环境, 6(3): 54~ 王献溥、蒋高明. 2000. 广西常绿阔叶林的分类和地理分布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 18(3): 195~ 蒋高明. 1989. 城市中的伴人植物. 植物学通报, 6(2); 116~ 蒋高明. 1993. 城市植被:类型、特点与功能. 植物学通报, 10(3): 21~ 蒋高明. 1994. 承德市城市植被历史变迁、现状特点及其经营保护方向. 植物学通报, 11(4); 33~ 蒋高明、耿龙年、陈业材. 1995. 植物样品中碳、硫稳定同位素的测定. 植物学通报,12(生态学专辑): 230~ 蒋高明. 1995.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学通报, 12(4): 1~ 蒋高明. 1996. 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原理、性能、基本操作与常见故障的排除. 植物学通报, 13(增刊): 70~ 蒋高明. 1999. 一种在野外自然状态下快速测定光反应曲线的方法. 植物学通报16(4): 蒋高明. 1996.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意义. 生态学杂志, 15(2): 49~ 蒋高明、韩志兴. 1990. 避暑山庄古松死亡原因的初步探讨.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3(1): 17~ 蒋高明. 1992. 大气污染指示植物的研究.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5(4):40~ 蒋高明. 1994. 树木年轮对大气污染历史过程的指示作用.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7(2): 17~ 蒋高明. 1995. 应用油松针叶监测承德市大气二氧化硫的污染.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8(1):19~ 高雷明、黄银晓、蒋高明、项斌. 同化箱装置在温带落叶阔叶林CO2交换研究中的应用.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8(2): 5~ 蒋高明. 1994. 试论生物监测的任务及其在实际中的意义. 贵州环保科技, 16(2): 20~ 蒋高明. 1995. 闪电河流域植物磷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在估算磷肥施用量中的应用. 贵州环保科技, 17(3); 1~ 蒋高明. 1995. “生物圈二号”亲历记. 现代化, (218); 9~ 蒋高明. 1995. “生物圈二号”: “地球村的警示”.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 (3); 44~ 蒋高明. 1997. 旅美杂记. 森林与人类, (3): 蒋高明. 1998. 植物的温度及其测定. 植物杂志, (1): 蒋高明. 1989. 避暑山庄植物考察记. 植物杂志, (4): 29-3062 蒋高明. 1996. 植物气孔阻力及其测定. 植物杂志, (6): 蒋高明. 1994. 英国的国家公园. 植物杂志, (3): 45-46. 64 蒋高明、黄银晓、林舜华. 1994. 城市中的自然设计: 中国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山峦区研究实例. 见: pp. 89~97. 避暑山庄生态环境及其规划研究(杨本津主编、蒋高明等副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 vi + 黄银晓、林舜华、蒋高明. 1994. 承德市植被特征、生态学评价及其恢复利用途径. 见: pp. 106~114. 避暑山庄生态环境及其规划研究 (杨本津主编、蒋高明等副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 vi + 蒋高明、黄银晓. 1994. 承德市自然植被的变迁. 见: pp. 603~614. 绿满东亚: 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 (李渤生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 iv + 蒋高明. 1994. 植物对大气污染生物指示与监测研究-回顾、进展与展望. 见: pp. 255~265. 植物科学综论(林金安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哈尔滨, vi + 蒋高明、黄银晓. 1995. 海河流域主要植物中的磷的含量. 见: pp. 81~87. 复合生态系统元素循环椇:恿饔虬咐?芯?/FONT>(庄亚辉、李长生、高拯民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xviii + 黄银晓、林舜华、蒋高明、高雷明. 1995. 海河流域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见: pp. 16~ 20. 复合生态系统元素循环椇:恿饔虬咐?芯?/FONT>(庄亚辉、李长生、高拯民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xviii + 黄银晓、林舜华、蒋高明、高雷明. 1995. 碳氮硫磷在植物中的含量特征. 见: pp. 58~71. 复合生态系统元素循环椇:恿饔虬咐?芯?/FONT>(庄亚辉、李长生、高拯民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xviii + 林舜华、黄银晓、蒋高明、高雷明. 1995. 植物中硫含量特征. 见: pp. 71~81. 复合生态系统元素循环椇:恿饔虬咐?芯?/FONT>(庄亚辉、李长生、高拯民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xviii + 蒋高明、黄银晓. 1995. 海河流域主要植物中的磷的含量. 见: pp. 81~87. 复合生态系统元素循环椇:恿饔虬咐?芯?/FONT>(庄亚辉、李长生、高拯民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xviii + 蒋高明. 1996. 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见: pp193~204 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研究(陈灵芝等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74 蒋高明. 1996. 生态学原理在塌陷环境整治中的作用. 见: pp. 134~177. 塌陷与生态学(纪万斌主编、蒋高明等副主编), 地震出版社, 北京, vi + 蒋高明. 1996. 塌陷环境中的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 见: pp. 178~228. 塌陷与生态学 (纪万斌主编、蒋高明等副主编), 地震出版社, 北京, vi + 蒋高明. 1999. 污染生态与网络生态等40条(万字). 现代植物学大词典(林金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印刷中).77 蒋高明. 1996. 植物群落样地调查的方法(样地法、随机成对法、徘徊四分法). 见: pp. 10~13. 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中国生态系统研究标准方法编辑委员会编,系6本丛书编委,本丛书副主编,下同), 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78 蒋高明. 1996. 植物群落光合与呼吸作用的测定. 见: pp. 51~56. 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中国生态系统研究标准方法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79 蒋高明. 1996. 背景区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见: pp. 146~147. 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中国生态系统研究标准方法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80 蒋高明. 1996. 污染区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见: pp. 147~148. 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中国生态系统研究标准方法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81蒋高明、王献溥. 1999. 生物、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见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编. 绿色家园: 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指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蒋高明. 1999. 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见韩兴国等主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蒋高明. 1999. 磷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见韩兴国等主编.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Francesco, T. N., Jiang Gaoming, Lin Guanghui, Rosenthal Y. & Marino .. 1996. Changes in whole-system daily water-use efficiency for two biomes of Biosphere 2 under different CO2 concentrations. The 81th Confenrence of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l, New Lin Guanghui, Jiang Gaoming & Bruno . Marino. 1996. Comparative study of foliar respiration response to elevated CO2 in twenty-eight terrestrial plant species grow in Biosphere 2. The 2nd IGBP-GCTE Workshop (May 19-23, Lake Tahoe, California, .)

侯继华,黄建辉,马克平. 2004. 东灵山辽东栎主要树种种群11年动态变化. 植物生态学报. 28(5): 609-615杨景成,黄建辉,潘庆民,韩兴国. 2004. 西双版纳不同热带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的光谱学特性. 植物生态学报. 28(5):623-629黄建辉,韩兴国,杨亲二,白永飞.2003.外来种入侵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的若干问题.生物多样性. 11(3):240-247杨晶,黄建辉,詹学明,李鑫,杜丽华,李凌浩,2004. 农牧交错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的日动态观测与测定方法比较. 植物生态学报 28(3): 318-325杨景成, 韩兴国, 黄建辉, 潘庆民. 2003. 土壤有机质对农田管理措施的动态响应. 生态学报. 23(4):787-796杨景成, 韩兴国, 黄建辉, 潘庆民. 2003.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14(8):1385-1390黄建辉,白永飞,韩兴国.2001.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影响机制及有关假说.生物多样性. 9:1-7黄建辉,韩兴国.2001.关键种,关键在哪里?植物生态学报 25:505-509王瑾,黄建辉.2001.暖温带地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主要元素释放的比较.植物生态学报. 25:375-380白永飞,李凌浩,黄建辉,陈佐忠.2001.内蒙古高原针茅草原植物多样性与植物功能群组成对群落初级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植物学报. 43:280-287渠春梅,韩兴国,苏波,黄建辉,蒋高明.2001.西双版纳片断化热带雨林常绿乔木幼树水分利用效率的边缘效应研究.植物生态学报. 25:1-5苏波,韩兴国,渠春梅,黄建辉.2001.东灵山油松纯林和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土壤氮素矿化/消化作用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5:195-203李贵才,韩兴国,黄建辉.2001.哀牢山木果柯林及其退化植被下土壤无机氮库的干季动态特征.植物生态学报. 25:210-217渠春梅,韩兴国,苏波,黄建辉,蒋高明.2001.云南西双版纳片段化热带雨林植物叶片S13C值的特点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植物学报. 43:186-192黄建辉,陈灵芝,韩兴国.2000.几种常微量元素在辽东栎枝条分解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生态学报. 20(2):229-234黄建辉,李海涛,韩兴国,陈灵芝.2000.暖温带两种针叶林生态系统中茎流和穿透雨的养分特征研究.植物生态学报. 24(2):248-251苏波,韩兴国,渠春梅,黄建辉.2000.箭叶锦鸡儿群落加速亚高山草甸-箭叶锦鸡儿-硕桦林演替系列的演替进程.植物学报. 42(7): 751-757苏波,韩兴国,黄建辉,渠春梅.2000.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NUE)及植物对养分胁迫环境的适应策略.生态学报. 20(2):335-343黄建辉,韩兴国.1999.土壤生物在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见:植物科学进展 Vol. 2,李承森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黄建辉,韩兴国,陈灵芝.1999.森林生态系统根系生物量研究进展.生态学报.19(2):270-277严昌荣,陈灵芝,黄建辉,韩兴国.1999.中国东部主要松林营养元素循环的比较研究.植物生态学报. 23(4):351-360苏波,韩兴国,黄建辉.1999. 15N自然风度法在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研究的应用.生态学报. 19(3):408-416黄建辉,陈灵芝,韩兴国.1998.辽东栎枝条分解过程中几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变化.植物生态学报. 22(5):398-402黄建辉,韩兴国,陈灵芝.1998.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辽东栎枝条分解过程中有机物质的变化.植物学报. 40(4):362-369黄建辉,陈灵芝,韩兴国.1998.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进展.见:植物科学进展 Vol. 1,李承森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18-236严昌荣,韩兴国,陈灵芝,黄建辉,苏波.1998.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植物叶片中δ13C种间差异及时空变化.植物学报. 40(9):853-859于顺利,马克平,陈灵芝,黄建辉.1998.东灵山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于重建实验.植物生态学报. 22(3):275-280苏波,韩兴国,黄建辉,朱伟兴.1998.稳定性15N同位素在自然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研究中的应用.见:植物科学进展 Vol. 1,李承森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8-217黄建辉,高贤明,马克平,陈灵芝.1997.地带性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纬度特征研究.生态学报. 17(6):611-618黄建辉,Jill Baron,Dan .溪流两边的湿地对其含氮量的贡献(英).植物生态学报. 20:289-302高贤明,黄建辉,万师强,陈灵芝.1997.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的生态学研究.II 群落的a多样性.生态学报. 17(6):619-625黄建辉,韩兴国,1995.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 3:31-37韩兴国,黄建辉,娄治平.1995.关键种概念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意义与存在问题.植物学通报.12(生态学专辑):168-184黄建辉,韩兴国.1995.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和方法.植物学通报. 12:195-223马克平,黄建辉,于顺利,陈灵芝.1995.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II,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学报. 15(3):226-234黄建辉,陈灵芝.1994.北京东灵山地区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植物学报 36(增刊):178-186黄建辉.1994.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初探.生物多样性 2: 103-107江洪,黄建辉,陈灵芝等.1994.东灵山植物群落的排序、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植物学报. 36(7):539-551黄建辉,陈灵芝.1991.北京百花山附近杂灌丛的化学元素含量特征.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5(3):224-233

那你有没有听过这类的开源型期刊?有本(植物学研究),这里面的论文同样在万方知网上面能搜到的

作物学报期刊官网

农业类核心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麦类作物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等。

一、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9月,是经中共江苏省委文化教育部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据2018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官网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2018年—2023年)共有顾问2人、编委52人。

二、浙江大学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

三、麦类作物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的麦类作物学术专刊。

据2018年12月《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麦类作物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学术顾问12人,委员57人。

四、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

五、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1985年,《农业工程学报》创刊;200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5年,改为月刊;2012年,改为半月刊。

据2018年4月《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农业工程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有委员120人、海外委员18人、顾问委员15人、编辑5人。

《作物学报》是我国作物科学领域的领衔期刊,多次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奖励,而英文版则是百年老刊的国际化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