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有关古琴毕业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有关古琴毕业论文选题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琴德精神与大学生的“为学” 古琴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从先秦时代起,他便在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康盛赞:“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古琴在文人阶层世代相传的结果,使得其具有了超越纯粹乐器的地位而获得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面对古琴时,常常面对这样的困惑,即:古琴本是一样乐器,其研究应当属于音乐史的范畴,但古琴的发展、成型、流传、研究又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莫大的影响。只要我们面对古琴,就无法割断其与文化母体之间的脐带而奢谈其音乐史上的存在价值,亦不能将之作为纯粹的文化现象而剥离其具体音乐环境。在此基础上,古琴的音乐精神是一个综合体,只有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多维观照,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这一文化瑰宝在今天的存在价值。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文化高峰,也是古琴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宋代,文人阶层将古琴纳入他们政治理想的一部分,把古琴音乐看作“三代之治”的理想社会的影子。在积极实践的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探讨与总结了古琴音乐的信念。古琴流传至今,不失其本身蕴含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虽然面临着许多教学有损的情况,我们也可以从琴德精神中得到感悟,从琴德精神可以学到古代人文高尚情操,对大学生“为学”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一、琴德精神与“为学”的关系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的精神显而易见,人们无论从事何种事业,其原因不外乎:一是自己的爱好,能使自己获得身心享受;二是能从中获得物质回报。作为非职业化的业余爱好者,他们绝大多数是为了第一个目的去学习古琴艺术的,在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他们大多不会去想借此要获得特质上的利益,相反还要自己花钱学琴。“为学”是古琴爱好者学习古琴艺术的动力,也是当代古琴艺术赖以生存普及的基础。

古琴音乐传播困境及创新研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古琴音乐传播困境及创新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作为四艺之首的琴艺,更是在众多中国传统乐器当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时代更迭、审美多元化的发展以及多样化民间音乐的兴盛,古琴艺术逐渐走向没落,甚至在“文革”时期被当作“四旧”打压,一度沦为不被大众所接受的“博物馆艺术”。自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拯救非遗财产——古琴艺术,世界各地的琴人们开启了为复兴古琴艺术等一系列活动。本文主要针对当代古琴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困境,并对其进行现象性原因分析,以及琴人们为使古琴这门传统艺术重新走向社会、走出国门,重回大众视野所做出的改革研究以及如何将古琴艺术与当代审美相结合等创新研究。

关键词:

古琴;音乐传播;创新研究;

引言: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古往今来,诸多名流大家都写有夸赞琴声旋律优美的诗词歌赋,例如欧阳修《赠无为军李道士》“音如石上泻流水,泻之不竭由源深”;刘长卿《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等,这些古诗词的字里行间都渲染着文人墨客对于琴的喜爱,更能从其中感受到古时琴艺所传递的感染力是十分强烈的。“古调虽自爱,今人不多弹”这是《听弹琴》的后半句。大意是,我虽然很喜欢这古时的曲调,但如今人们已经不大弹奏了。从最后两句不难看出,琴乐当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普通群众的欣赏习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古琴也逐渐走向衰落,成了鲜有人欣赏的小众乐器,更出现了古琴“不中听”的说法。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当今社会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了旋律通俗、和声丰富、节奏严谨的现代音乐,相对比之下,节奏自由、缺乏清晰旋律的传统琴乐似乎并不被大众所推崇。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知较少,另一方面也有琴乐本身的问题。在演奏音乐的过程中,节奏是构成旋律最重要的部分,而古琴的节奏相对自由,主要根据演奏者的呼吸节奏来配合。节奏的高自由度以及节拍的不确定造成古琴旋律缺乏清晰度,同时也是造成琴乐发展困难的重要原因。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古琴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06年将其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于古琴艺术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转折点。随着古琴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古琴艺术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了古琴事业当中,传统文化研究者也开始了以古琴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打谱为主的琴学理论研究工作。专业的作曲家们也更多地与古琴展开了合作,重新审视其作为乐器所具有的基本职能。下文主要针对古琴的传播困境与古琴的旋律特征及创新方式进行分析。

一、琴乐发展困难原因分析

(一)记谱法的影响

减字谱为古琴专用的记谱法,由文字谱简化而来,有别于西方的五线谱,它主要记录了左右手的演奏技法及琴弦、徽位等要素,通过弹奏位置来间接确定音高,是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亦为指法谱。由于减字谱中对于琴曲节奏的粗疏记载,琴人们只能通过旁注标示,如“急、缓、轻、重、连、息、跌宕”等,或是通过像“轮、历、滚拂、打圆、锁”这类套头指法来判断琴曲的大致节奏与速度。“对于启示性节奏的掌握和乐曲气息的处理,有赖于琴家们的大量传统曲目积累和古代文化艺术的修养。”琴人们就根据这些节奏信息加上自己对于曲目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也就是“打谱”,力图恢复琴曲本来的面貌。节奏的不明确也使得大部分琴曲都得依靠师承传授来传承下去,无师承的曲子就由琴家们根据自己在演奏当中所产生的独到见解和不同的音乐审美进行打谱,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也出现了大量同曲不同版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记谱法导致的'节奏节拍的不确定性。但同时,减字谱给予琴人的高自由度也使琴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虽是同一首琴曲,但每位琴家打出的谱子却都截然不同,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个性风格与审美倾向。到了清代后期,由于时局动荡,琴乐开始衰落,甚至到了二十世纪初全国善琴者仅剩数人,琴乐的衰落导致大量琴曲没有师承传授,很多琴曲的结构风格、演奏技法也逐渐失传。后来在近代琴家的努力下,才开始有了“视打谱为严肃的恢复古乐原貌的学术活动,在打谱中自然尊重原谱,不做随意更改”11,所打琴曲也开始有了相对严谨准确的结构与节奏。

(二)琴乐传统审美情趣倾向

在琴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了儒家与道家精神的审美影响,开始强调琴乐的教化功能和伦理秩序,包括主张“琴者禁也”的说教,强调“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的审美情趣,等等。古时候,琴主要是为士阶层所服务的,是文人追求“大音希声”的工具。不论是从音乐性还是从文化角度来说都脱离了群众。正如成公亮先生所说:“传统琴乐并不注重琴曲的旋律美,许多琴曲的演绎不具备流畅的、歌唱性的旋律,或者说旋律的表达不很明晰。”22过分强调古琴的政治作用,从而严重影响了它的艺术发展。古人们对于“清微淡远”“中正平和”“自然、无为”等艺术形式的追求,将弹琴当作参透禅宗哲理的一种艺术活动,已经偏离了它作为一件乐器的基本职能,更将其当作一件法器,是与天地万物交流的工具,其音乐性并没有受到重视。在当时的这些主流思想影响下,琴乐将重点都放在了如何表达“韵”上。区别于西方音乐注重对旋律的勾画,在中国传统音乐当中,更注重于对“韵”的表达,在琴曲当中,一个音往往会通过使用“吟猱绰注”等不同装饰性乐音来增添这个音的“韵”味。在明代后期至清代的琴谱当中记载了许多“韵多声少”的琴曲。不可否认这些审美倾向对于琴乐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过于偏颇也使得琴乐的风格逐渐变得狭隘,过于强调“清微淡远”的风格从而排挤“繁声促响”的琴曲,也使得古琴艺术逐渐走向衰落。

(三)古琴形制的影响

古琴的形制与其他乐器不同,它的琴体长,在实际演奏时由于音位跨度大,弦间音程关系又近,所以对于速度快,音密集的曲目演奏起来更加困难。相比于其他乐器炫技式的演奏,古琴的演奏看起来就略显平淡。如果将琴曲中的快曲以同样的速度在其他乐器上演奏实与它们的慢曲无异。所以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古琴更适宜缓奏。

在钢丝尼龙弦研制出来以前,古琴一直是使用丝弦来演奏的,但丝弦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在弹走手音的时候会发出较重的摩擦声,这种“杂声”在演奏过程中甚至盖过了乐音的音量,特别是在演奏一些“声少韵多”的琴曲时,对于旋律的进行和音乐的听感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从清代开始,琴人们慢慢接受了这种摩擦声的存在,并将其作为琴乐审美的一部分,常将这种摩擦声当作古琴演奏时“韵味”的表现,这种审美倾向与琴弦技艺的不成熟直接导致了音乐美感的流失,极大影响了古琴作为一件乐器的性能表达。

二、古琴旋律特征及创新

古琴虽是单声部旋律乐器,但不论是他的音色还是音域,在弦乐器当中都是极为突出的。古琴有散音、按音和泛音三种不同的音色,每种音色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弹奏的过程中,通过各种繁复的演奏手法与音色相组合,使原本单调的旋律变得更加立体。同时古琴还拥有跨越四个以上八度的广阔音域,繁杂的演奏手法也使琴曲中经常出现八度或者八度以上的大跳音程。这种通过使用不同音色、不同音区的差异对比丰富了古琴旋律的进行,大大加强了琴曲的艺术感染力。同时,琴曲当中也有很多旋律性强的作品,例如《酒狂》《潇湘水云》《广陵散》等这类耳熟能详的器乐曲都注重旋律的表达。经过老一辈琴家们的努力,这些琴曲重新焕发了自己的光彩。琴曲的节拍也并非都是一板一眼,如姚炳炎先生所打谱的《酒狂》采用的是三拍子的处理,这种节拍在传统琴曲的打谱中还是极为罕见的。还有采用大量散拍子的琴曲,像张子谦先生打谱的《龙翔操》,整曲风格自由跌宕,正如他对此曲的评价:“肃穆逍遥,无我有我。”

自1949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众多专业的作曲家与古琴演奏家参与到了琴曲创作当中,新琴曲的出现也为琴乐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生命力。“这些新琴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音乐内容、技术技巧、表现手段等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发展,表现了当今社会的现实生活或一方风土人情。”22如许国华、龚一共同创作的具有西域风情的古琴独奏曲《春风》,成公亮创作的描写“地、水、火、风、空、见、识、如来藏”这八个佛学哲理题材内容的《袍修罗兰》套曲,金复载所作关于描写师徒情的琴曲《山水情》以及李祥霆的表现船夫号子的作品《三峡船歌》等。在音乐内容方面,琴曲创作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称颂帝王、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而是开始探索类似生命哲学等更多元化的主题内容。

(一)演奏技法的创新

新琴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借鉴并发明了大量新的演奏技法,例如《春风》中,为了表现出作品明快抒情的旋律以及人们春意盎然、奋发向上的欢乐情绪,借鉴使用了琵琶的琶音,即将三至四个音以分解和弦的形式演奏出来。李祥霆先生在《三峡船歌》中为了表现出船夫号子热情高昂的情绪,借鉴新疆少数民族乐器都塔尔独有的弹拨指法,运用到古琴上形成了“剌、托、擘、拨”的指法,同时也使用到了古筝的摇指。摇指的使用几乎贯穿了全曲,将作品中船员们紧张的气氛和高昂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王建民的作品《古舞》当中,除了摇指的运用,还使用到了打击乐中拍打板面的技巧。这些大胆的创新和借鉴,不仅扩大了作品的张力,也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使作品所表达的意思更加完美地传递给了听众,让古琴在演奏技法与音乐表现方面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减字谱的革新

从“动越两行,未成一句”的文字谱到记录指法徽位的减字谱再到今天常用的二行谱,如何使古琴记谱法更为精确,琴人们不依靠师承传授就能够了解与掌握琴曲的音乐框架,一直是历代琴家所思考的重要问题。为了能够清晰地从谱面上表现出古琴的音高、节奏、节拍、速度等基本音乐信息,突出古琴作为一件乐器的基本属性,上海音乐学院古琴小组研究并改良出了“五线琴谱”,这种直视音谱的方法,使人们不再单纯依赖于减字谱,如龚一先生所说:“应将指法思维与旋律思维相结合。将减字谱中的‘徽位概念’改变为‘音位概念’”33,“五弦琴谱”的出现也使得琴人更加重视古琴的音乐性,注重旋律线条的勾画,对于音与音、句与句之间关系的把握以及音乐内容的处理也更加到位,使演奏者能够更为精确地演奏出琴曲。

(三)演奏形式的多样化

早期,古琴一直作为伴奏乐器,常与瑟、歌咏配合在一起,以“弦歌”的形式出现,如《诗经》中所记载的“琴瑟友之”“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音乐的变革,弦歌逐渐被琴歌所替代,到了隋唐时代,古琴更是吸收了大量民间歌曲和民间音乐的曲调,开始向独奏艺术发展,“进一步发挥了乐器的表现性能,丰富并提高了音乐本身的艺术表现力”44。到了近代,古琴的演奏形式也不再拘泥于独奏、与琴箫合奏,走向更大的舞台,开始尝试与其他乐器合作,不仅限于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也包括大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方乐器。与此同时,古琴的合奏、重奏曲目开始增加,更有与大型的民族乐队和交响乐团的合作,如朱践耳先生创作的以古琴与吟诵为主旋律的《第十交响曲——江雪》,青年作曲家王鹤菲为古琴与电子音乐而作的《丹青》,唐建平为古琴与民族管弦乐队所作《云水》,王建民为古琴与钢琴所作的《古舞》,等等。可以看出,不论是从创作题材、演奏技法,还是从舞台形式的表现上来说,古琴作为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所蕴藏和待发掘的潜力都是不可限量的。作曲家们也都不留余力地在尝试古琴演奏形式的多种可能性,使古琴艺术的发展与时代进步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结语

古琴艺术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使其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三千多年的生命历程也显示出了它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焕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古琴艺术正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尝试打破人们对于其陈旧、封建的思想框架,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持续推陈出新,使古琴艺术能够常新长存。正是如此,我们应重视其作为一件传统乐器的基本属性,充分发挥其音乐性,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到古琴特有的艺术魅力与音乐价值、让更多人欣赏到古琴艺术背后厚重的文化内涵。随着越来越多专业琴人的重视,古琴艺术正走向更广阔的平台。笔者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专业音乐家与学者参与到古琴艺术的创新与研究当中来,使古琴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走出国门,能够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有关小提琴毕业论文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如何发给你?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878年3月,柴科夫斯基客居在瑞士日内瓦湖畔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写成的仅有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又称《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它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创作最初,柴科夫斯基原先是想题献给当时在彼得堡音乐学院担任小提琴演奏课教授的德国小提琴家奥尔(Leopold Auer,1845-1930),本来是希望由他在俄国首演的。但也象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被尼古拉·鲁宾斯坦拒斥的遭遇一样,那位伟大的小提琴教授虽然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的许多优点,同时又认为其中有许多地方不适合小提琴演奏,也有悖于弦乐器作品的形式,这部作品就这样搁置将近三年。 一直到1881年12月04日,维也纳小提琴家布罗德斯基(Adolf Brodsky,1851-1929)克服了这部作品的一些技术上的难度,由布罗德斯基与李斯特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合作首次演奏此曲,将它介绍给世人。不料作品公演后,恶评接踵而至;当时的一位维也纳评论家攻击道:“从某些图画中可以看到臭味,听了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后,才知道也有可以听到臭味的音乐作品。”多么怪诞的批评,多么恶毒的攻击!此后柴科夫斯此再度陷入低潮,然而布罗德斯基不为所屈、继续在莫斯科和伦敦演奏此曲。他的坚忍不但赢得柴氏的感激,也使这首杰作得以获得世人的接纳。为此,柴科夫斯基便更改了这部作品的题献,把它献给了热情介绍这部作品的布罗德斯基。 奥尔毕竟还是伟大的。他后来改变了态度,也赢得柴科夫斯基的谅解,在独奏部分略作修正,而成为今天的标准版本。他不仅本人对这首协奏曲作过许多次光辉灿烂的演奏,还拿它来教他那些颇有出息的学生。其中就包括海菲兹。 这部作品中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积极向上、活泼进取的风格,也加进了作曲家本人多愁善感、浪漫多情的性格。作品完成于作曲家创作的晚期,是作曲家成熟时期的颠峰之作,被视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作。对古典音乐了解不深的朋友,也可以把这部作品当作是研究柴科夫斯基音乐或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入门之选。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不仅内容上是西贝柳斯作品中最深刻的,其技术上的要求也更符合现代乐迷的口味。无可争辩地,海菲兹为此曲的演绎风格奠立了一个标准。海菲兹的风范及刺激无人可与之比肩,其精确无比的音准和雄浑的气魄,加上冷峻而狂放的处理手法,西贝柳斯的特质发挥得沐漓尽致。 西贝柳斯的小协最早完成于1903年,作品几经修改最终于1905年出版,同年在柏林首演,是西贝柳斯的早期作品,也在世界最伟大的小提琴音乐之列。作者十分热爱芬兰的自然景色和古代诗人荷马的文学史诗,在这部协奏曲中,也自然而然地表露了这种感情。音乐主题热情奔放,富有浓厚的芬兰气息。乐曲充分发挥了独奏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在乐队部分的写作上也发挥了交响特色。整个作品如一幅音画,栩栩如生。 乐章赏析: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规模宏大的第一乐章表现了生活的乐趣。具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宽广气息和明朗悠扬的诗意。在乐队低沉的合奏声中,逐渐由低至高烘托出乐章的主题部分,小提琴独奏部分时而欢快明朗,时而充满柔情,时而高昂激扬,乐曲行至中部,重复第一乐章的主题,直至第一部分高潮,引出一段优美动听且对演奏技术要求极高的小提琴独奏,最后以一阵气势如虹的合奏结束了本乐章。主部主题具有动人的歌唱性,体现了俄罗斯歌曲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 第二乐章,短歌,行板,g小调,3/4拍,三段体。本乐章着重表现小提琴的独奏技巧,其沉思般的抒情,被称为“小抒情曲”。主要旋律轻柔,和谐,仿佛情人间的缠绵悱恻,真挚动人,略带伤感。仿佛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气息。 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子,回旋奏鸣曲形式。主题令人有俄国风激烈地敲击之感,是属于俄国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以很强的节奏,快活地进行,宛如一幅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画。时有激动人心的小高潮出现,整个乐章布局错落有制,时起时落,最后以一段磅礴的协奏结束本乐章。 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全曲也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小调,2/2拍子。整个乐章如一幅风景画,展现幽暗的芬兰北部海滨,海浪不停地拍打着海岸,暮色降临,岸边燃起堆堆篝火,游吟诗人的歌声在空中回荡着。 第二乐章, 很慢的柔板,降B大调,4/4 拍子,浪漫曲。音乐略带忧郁神秘的色彩,象是作者在缅怀童年往事, 在旷野、在海边的巨石上独自演奏心爱的小提琴,与大自然交流着感情。 第三乐章,不太快的快板,D大调,3/4拍子,回旋曲。这一乐章充满了不尽的活力,作曲手法华丽多彩,乐章的主题被称为“北极熊的波兰舞曲”。小提琴独奏旋律如火箭般一次次射向夜晚的天空,激烈时火花迸射,形成无穷的变化,整个乐章高潮迭出,五彩缤纷。莫扎特第4,第5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分析 综述协奏曲体裁早在巴洛克时期就已存在,称为“大协奏曲”,即乐队一小部分乐器和其他乐器的竞奏。小提琴协奏曲体裁是意大利小提琴家兼作曲家维瓦尔第创造的,实际上是一种小型的弦乐队作品,小提琴声部也没有什么独立的意义,只是在乐队全奏间起连接作用的一个环节而已。从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交响曲的迅速发展和小提琴演奏技术的不断改进,器乐协奏曲也有很大的变化:它的内容更深化,乐队色彩更丰富,独奏声部也更富于个性——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一种古典协奏曲的形式。莫扎特最后确立了古典协奏曲的范型:采用三个乐章,即快—慢—快的对比形式,第一乐章采用两个主题对置和发展为基础的奏鸣曲式,在尾声前要有一段独奏乐器的即兴华彩。莫扎特的协奏曲第一乐章一般都还有两个呈示部,第一个先由乐队陈述乐章的基本主题素材,第二个才是独奏乐器声部的呈示。他特别强调独奏声部的作用,广为发展独奏乐器的技巧性表现,他使独奏乐器同乐队处于平等的地位,独奏声部甚至常常迫使乐队只起一种伴奏的作用,但从不“遮住”乐队。莫扎特还在乐队中添置管乐,增加了演奏的力度和色彩变化。但莫扎特对协奏曲这种体裁的看法还有局限性,他认为协奏曲只为悦人耳目,演奏起来“不应该太难,当然也不是太过容易”,因为要使“音乐行家和音乐爱好者同样都能接受”。因此,在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中,不可能找到戏剧性的冲突和强烈的激情,它同贝多芬那种紧张的交响性结构相去甚远。这里,还只是小提琴的辉煌技巧同意大利式甜蜜如歌的音响的结晶。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共有六首,都同他在萨尔茨堡当宫廷小提琴师的演奏活动直接相关,前五首都是在1775年的几个月内写成,当时他年仅十九岁。从这些协奏曲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对小提琴技术的掌握在不断纯熟,对自己的演奏有着越来越严肃的要求。他的后四首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广为闻名,确实达到了“音乐行家和音乐爱好者同样都能接受”的程度。莫扎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分析第一乐章:快板,D大调,4/4拍子,变奏曲式这首协奏曲的乐队伴奏十分简洁,与其说乐队在同独奏小提琴对答,倒不如说它只是为独奏声部伴奏。这首协奏曲向前走出新的一步,表现在作者大力扩展独奏小提琴的声部,使它具有辉煌技巧的特性。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从一个有力的号召式主题开始,它带有军号合奏的特点,在莫扎特那个时代,这样的合奏往往就被称为“军队”的主题,它那典雅的附点节奏,在莫扎特的其他协奏曲中也可以看到。乐章用变奏曲式写成,它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拥有大量繁复的辉煌乐句。一般认为这首协奏曲的技巧方面要比音乐本身更占上风。当然,这里的技巧并非盲目的滥用,相反,它成为一种源源涌出的动力,使整个音乐的发展生动而自然。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A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加变奏在这个乐章中,独奏小提琴最明显地起着主导的作用。同他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慢板乐章不一样,这里已经完全不是独奏小提琴同伴奏乐队的“对话”,而是独奏小提琴在乐队的背景之上真正的“独白”。这纯粹是莫扎特的真情流露。第三乐章:优雅的行板—快板,但不太快,D大调,2/4拍子,回旋曲式在这一乐章中,到处可以看到由一些好像偶然闪现的重音、装饰音、间奏和故意倒桩的乐句组成的五光十色的舞曲旋律。回旋曲的基本主题轻盈秀丽,第二主题(03段00分29秒)十分活跃,带有尖刻明快的三连音节奏型,接近于吉格舞曲风格,它同前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个主题结伴在乐章前后两段各出现两次,而把乐章的第三主题(03段03分25秒)夹在当中,因此这一回旋曲乐章的结构,是A+B+A+B+C+A+B+A+B。乐章的第三主题具有十足的民间舞曲特性:旋律在一个持续低音(空弦)的背景上盘旋着,这长持续音完全是在模仿十八世纪一种叫做风笛的民间乐器的音响效果。模仿风笛的音响是十七、十八世纪法国小提琴家爱用的手法之一,他们往往喜欢运用到他们的奏鸣曲中去,莫扎特很可能是从他们的奏鸣曲中引用出这种手法的。莫扎特: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介绍第一乐章:开朗的快板,A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第五协奏曲》以其结构之独特而为人们所熟知。首先,它的第一乐章同一般的奏鸣曲形式快板乐章就很不一样。乐章开始时乐队全奏的一个强力和弦,好像是给音乐的第一次推动,在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匀整地簌簌作响的颤音进行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以明确而强烈的音响带出引子的主题,它的进行仅是暗含着乐章第一主题的胚胎。这个引子主题不知不觉地暂时先转到后面典雅而戏谑的第二主题(04段00分38秒)上去。但是,乐队的引子突然给一个“诗意的插话”所打断,这是独奏小提琴的咏唱,它那富于表情的旋律带有宣叙调的特点,第一和第二小提琴用精致的伴奏音型伴随着它——这是柔板的一段穿插。只是在一个全体长休止后,独奏小提琴才奏出这一乐章热情充沛、坚定有力的第一主题(04段02分18秒),乐章的本身也只是从现在才正式开始。这个乐章在主题素材的紧张发展和配器的光辉效果等方面,都预示了这首协奏曲的技艺高超的规模,但是莫扎特在这里还只是停留在“媚情”的风格,其音乐所特具的“轻快”的特点、清澈的笔法和管弦乐色彩的选择都说明了这一点。第二乐章:柔板,2/4拍子,D大调第二乐章的紧张情绪和丰富的感情,比前几首协奏曲的慢板乐章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一柔板乐章中,莫扎特以富有深度和力量的器乐旋律表达了精细而多样的内心活动。这是在莫扎特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渴望的一种表现。第三乐章:回旋曲—小步舞曲速度—快板,A大调,3/4拍子,回旋曲式该乐章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这是一个典雅而柔弱的旋律,带有故作风雅和忸怩作态的情调,这是带假头发和穿箍骨裙的那个时代所特有的。这个舞蹈性主题每一次新的呈现,都装饰着最精致的旋律花纹——那些时而在乐队、时而在独奏小提琴上出现的新而又新的各种音乐动机丰富了主题的发展。突然,一个快速的间奏——两拍子的节奏在a小调上,象踩着拍子那样富有热情的民间舞曲(06段03分31秒)——打断了原来主题的进行,前面那故作风雅的情调连一点痕迹也没有了。现在,小提琴好像从伴舞乐师手里转给民间即兴演奏能手,音乐也从贵族的小沙龙转到了大庭广众的自由天地中去。这一插段是根据十八世纪流行的所谓“土耳其音乐”的风格写成的,它描绘的民间生活画面,也是莫扎特在歌剧和舞剧中作出不少贡献的那种异国情调的音乐范例之一。但是,这里的所谓东方色彩并不是程式化的,也就是说并不仅仅在于采用那些“喧闹”的打击乐器。据某些匈牙利音乐学家说,由五个独立旋律组成的这段间奏,有些是莫扎特从他的舞剧音乐本身引用过来的,而其中的主要主题,却是匈牙利城市盛行的舞蹈音乐最早的记录之一。民间的舞蹈场面突然也被打断了,现在又是小步舞曲的主题出现,它把听者又带回到“洛可可”风格的那种妩媚的环境中来。

毕业论文是衡量本科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既是学生毕业与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分析、阐述和解决问题之综合能力的体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本科音乐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高校美育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研究

2. 农村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推进策略研究

3.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改革思路

4. 提高音乐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5. 当今中国舞蹈创作的趋势

6. 高师声乐教育应注重实践

7. 普通高校大学生西洋古典音乐欣赏状况调查

8. 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

9. 论钢琴表演艺术的发展趋向

10. 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1. 新农村传统艺术文化教育传播的思考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的音乐学科建设

13. 舞蹈重返大众视野的时代意义

14. 戏曲身段与民族声乐表演

15. 试论音乐实践对于高校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16. 驻马店市中小学音乐课程设置研究

17. 本科院校音乐课程改革的利弊

18. 《梨园春》对河南豫剧的影响

19.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法研究

20. 汉代的鼓吹乐对近世礼俗音乐的影响

21. 百戏之流变

22.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

23. 驻马店市说唱音乐探微

24. 李叔同学堂乐歌的创作实践

25. 萧友梅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贡献

26. 黎锦晖儿童音乐创作的艺术经验

27.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成功经验

1. 西方早期合唱音乐

2.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创作与构思

3. 贝多芬三个阶段的音乐创作

4. 欧洲中世纪单声部歌曲与世俗歌曲

5. 如何学习西方音乐史

6. 肖邦音乐的民族性

7. 快乐教学,是音乐课的法宝

8. 学习音乐,从热爱开始

9. 如何辨别和挖掘一个孩子的音乐才能

10. 音乐素养,提升人生价值

11. 合唱的和谐美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12. 如何训练业余合唱团

13. 轻声练习的好处

14. 以“赏”为先的音乐教育

15. 让孩子们快乐地舞起来

16. 如何保持孩子持续的练琴热情

17.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童声

18. 如何教孩子们学习节奏

19. 如何练琴才最有效

20. 提升艺术生的文化修养是当务之急

21. “音乐热”带来的思考

22. 跑调的分析与研究

23. 唱的高,还是唱的美

24. 注重技巧,还是注重表现

25. 假如我是一名音乐老师

26. 卓越的成就,至诚的爱国心――试论我国音乐学家王光祈

27. 校园歌曲的创作特点

28. 谈肖邦创作特征中民族精神的体现

29. 论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

30. 戏曲曲牌与宋元市井民俗

1. 从城市音乐文化看“选秀”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论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音乐与歌词的相互关系

4. 从《蝴蝶》看舒曼钢琴音乐创作特征

5. 青主的两首代表性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的创作和演唱分析

6. 李斯特艺术歌曲初探

7.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认知问题研究

8. 中国原创摇滚音乐中的民族元素面面观

9. 对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理解演奏处理

10. 华语流行乐坛的“中国风”

11. 从“引进”、“模仿”到“探索”、“创新”-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轨迹

12. 浅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

13. 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程发展

14. 我看钢琴考级

15. 驻马店钢琴考级历史及其文化产业研究

16. 浅谈印象主义音乐

17. 试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民族因素

18. 外音不“外”――试析肖邦钢琴作品中和弦外音的应用及其表现意义

19. 钢琴演奏指法选择的基础实践和基本原则

20.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古琴曲流水毕业论文

《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流水:古琴曲,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见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之后记,1910年)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琴学丛交·流水》后记)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讲的是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这首曲子柔内有刚,静中有急,给人以定心定神的感觉,明确地体现了自然生灵的安宁,与世隔绝的仙境,不掺杂任何烦恼忧愁。”本曲音调舒缓,犹如水花飞溅,高山流水,韵律和谐,好像身临其境,在此我想到古人弹曲吟诗,喝着美酒,对月当歌的情景,真是让我感慨万分。听这首曲子,让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为人的义气道理,更给为了我一种平和心理的启示,我们在人类文明的面前尚且无知,当你在黑夜听完此曲仰头夜空繁星的时候你会感慨我们在宇宙的面前更是不值一提,所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人生外物,亲近自然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境界。我不知道作者在那个没有多少外界诱惑的遥远年代达到那种“超脱”,平静,与自然和谐,与人情平和相处的境界是不是需要非凡的“敏锐情感”,但是我敢说在他们的时代,人与自然的矛盾依然是激励无比的,要达到那种修养境界不是其人刻意的追索,而正是音乐本身让他具有了那种意识。我们的社会现在被“浮躁”的气氛笼罩,讲求与自然,人情和谐的修养也几乎只能成为一种一相情愿的梦想,或者仅仅是人们意识中的一种遥远的传说。“快餐文化”,“商业文学”给几乎所有的“作品”涂饰上了“流行”的印象,一时间我们在流行中却找不到流行本身了。我们是渺小的,我们本身也已天生地丢失了“和谐”的潜质,只愿望的是在知道了我们遥远的同脉文明中曾有那么一些追求“平和”,“完美”的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不知道是为了他们自己,还是为了“启示”我们的尝试。我只能说感谢他们,并且乞愿我们的后半生有更多的人能有机会躲在喧嚣的城市的角落在黑夜里看着天空听这一首《高山流水》。

古琴相关论文文献综述

琴学书籍非常多,欢迎来上海无方古琴图书馆阅读、交流!主要书单见:下面给出一部分比较容易在网上购买的书:教材、曲集:李祥霆、龚一、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等编《全国民族乐器演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系列丛书•古琴考级曲集(套装共3册)》,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龚一:《古琴演奏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李祥霆:《古琴实用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出版。杨青:《少儿学古琴(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巫娜:《古琴初级教程》,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2004年出版。龚一:《古琴新谱》,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出版。张子盛:《重修琴学门径》,中国书店2011年出版。其他琴谱:王迪整理《弦歌雅韵(二十世纪琴学资料珍萃)》,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吴文光:《神奇秘谱乐诠》,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出版。常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松弦馆琴谱>钩沉》,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出版。杨青编《古琴弹奏经典歌曲三十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出版。论文类著作、论文集:今虞琴社:《今虞琴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出版。林晨编《琴学六十年论文集(共2册)》,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出版。耿慧玲等主编《琴学荟萃——第一届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10年出版。郑炜明等主编《琴学荟萃——第二届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11年出版。吴钊:《古乐寻幽:吴钊音乐学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出版。傅暮蓉:《剑胆琴心:查阜西琴学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出版。其他:郑珉中编《故宫经典 故宫古琴图典》,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出版。许健:《琴史初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出版。林西莉:《古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朱长文、林晨:《中华生活经典:琴史》,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吴钊:《绝世清音》,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出版。成公亮:《秋籁居琴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出版。严晓星:《近世古琴逸话》,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严晓星:《梅庵琴人传》,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施咏:《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出版。周仕慧:《琴曲歌辞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王震亚:《古琴曲分析》,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易存国:《琴韵风流》,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出版。黄河:《天籁心经:中国古琴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出版。杨典:《琴殉》,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出版。也可以到新浪共享资料中去下载相关书籍的电子版。

清代琴谱举要清代影响较大的琴谱有《天闻阁琴谱》、《枯木禅》、《诚一堂琴谱》、《五知斋琴谱》、《春草堂琴谱》、《大还阁琴谱》、《松风阁琴谱》、《德音堂琴谱》、《自远堂琴谱》、《琴学入门》、《蕉庵琴谱》、《琴学心声》等。

回答中的所有古琴书籍资料均出自图中上面的那个印章,那三个字我不说你们应该认识吧,都是古琴谱古籍

《大还阁琴谱》:又名《青山琴谱》。虞山派徐上瀛传谱。刊于康熙十二年(1673)。所收31首琴曲中,增加了《松弦馆琴谱》不予收录的《雉朝飞》《乌夜啼》等快速节奏的曲目。《枯木禅琴谱》:释空尘辑。8卷。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收录32首琴曲。《琴学心声》:庄臻凤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撰。共收14曲,都是庄氏自己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其中8首有歌词,有些歌词是庄氏自制。《五知斋琴谱》:周鲁封根据徐祺传谱编印于康熙六十年(1721)。共8卷。所收33曲多注明出处,指法细致详尽,在旁注中有徐氏加工发展之处及评语,为近代流传很广的琴谱。《春草堂琴谱》:6卷,苏璟(琴山)辑。清乾隆九年(1744)原刻本,又名《琴学新声》。《自远堂琴谱》:清广陵派琴家吴灴传谱。共11卷,收93曲,末卷30曲附有歌词。《松风阁琴谱》:程雄辑,2两卷。约成书于1684年。清康熙十六年程雄选定。共收11曲,且均注明来源,其中包括韩石耕等人的传谱。另附《抒怀操》1卷,收37曲。《德音堂琴谱》:郭裕斋传谱,10卷。康熙三十年(1691)。为原刻本。《诚一堂琴谱》:六卷,程允基(寓山)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刻本。《琴学入门》:2卷,张鹤撰。收琴曲20首。附工尺谱。其中《阳关三叠》、《渔樵问答》等曲至今仍流行。《蕉庵琴谱》:清同治七年(1868),广陵派琴家秦维瀚辑,收录32曲。其中的《龙翔操》等曲至今流传。《天闻阁琴谱》:唐彝铭等辑。16卷。收录琴曲同时还收集了有关古琴美学、律学、上弦法等理论。明代琴谱举要明代刊印琴谱之风很盛,传承至今的明谱为数甚众。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神奇秘谱》、《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统》、《梧冈琴谱》、《风宣玄品》、《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浙音释字琴谱》、《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等。《风宣玄品》:朱厚爝辑于嘉靖十八年(1539)。全书共10卷。首卷为指法、调式等文字62则,手势图154幅;文字多取自《太音大全集》。书中收曲达101首,其中32首为琴歌。《神奇秘谱》:编者为宁王朱权,明洪熙乙巳年(1425)成书。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全书共3卷,上卷《太古神品》收16曲,多为北宋以前的名曲,保留有早期传谱的原始风貌。中、下卷《霞外神品》收34曲。《神奇秘谱》所有琴曲都有解题,为研究古代音乐作品的重要史料。《西麓堂琴统》:编者汪芝,成书于嘉靖乙酉年(1525)。全书共25卷。前五卷辑录南宋徐理的《琴统》和其他人的论文、杂说,后20卷收录自宋代的琴曲170曲。其中有《广陵散》的两种版本,以及外调琴曲一百多种等,多为其他谱集所未收。为明代收曲最多而且独具特点的谱集。《琴书大全》:是中国现存重要的古琴文献之一。全书共22卷。前20卷为文字,有万历十八年(1590)萧大亨序和蒋克谦自序。文字部分包括:收录历代有关琴学的记载,如:声律、琴制、指法、曲调、弹琴圣贤以及有关琴的诗文等681篇。末2卷为琴谱,收录琴曲62首。《松弦馆琴谱》:虞山派传谱。编者严澄。成书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初版22曲,再版陆续增至29曲。书中有编者所撰《琴川谱汇序》,批判了当时在琴曲中滥填文字的风气,在琴界有较大的影响。《浙音释字琴谱》:南昌龚经编释。成书于1491年前。原书残,现存39曲。每曲逐音配有文字,大多难以演唱。个别为传统琴歌,如八段的《阳关三叠》是现存最早的版本。《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编者萧鸾。《杏庄太音补遗》成书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全书共3卷,收72曲。编者强调本人是徐门正传,并在每曲前配以相应的“吟”,作为序曲。《杏庄太音续谱》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书中包括他游历吴、越所得的传谱和他自己的创作,共38首琴曲。《蕉庵琴谱》《梅庵琴谱》

《大还阁琴谱》:又名《青山琴谱》。虞山派徐上瀛传谱。刊于康熙十二年(1673)。所收31首琴曲中,增加了《松弦馆琴谱》不予收录的《雉朝飞》《乌夜啼》等快速节奏的曲目。《枯木禅琴谱》:释空尘辑。8卷。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收录32首琴曲。《琴学心声》:庄臻凤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撰。共收14曲,都是庄氏自己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其中8首有歌词,有些歌词是庄氏自制。《五知斋琴谱》:周鲁封根据徐祺传谱编印于康熙六十年(1721)。共8卷。所收33曲多注明出处,指法细致详尽,在旁注中有徐氏加工发展之处及评语,为近代流传很广的琴谱。《春草堂琴谱》:6卷,苏璟(琴山)辑。清乾隆九年(1744)原刻本,又名《琴学新声》。《自远堂琴谱》:清广陵派琴家吴灴传谱。共11卷,收93曲,末卷30曲附有歌词。《松风阁琴谱》:程雄辑,2两卷。约成书于1684年。清康熙十六年程雄选定。共收11曲,且均注明来源,其中包括韩石耕等人的传谱。另附《抒怀操》1卷,收37曲。《德音堂琴谱》:郭裕斋传谱,10卷。康熙三十年(1691)。为原刻本。《诚一堂琴谱》:六卷,程允基(寓山)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刻本。《琴学入门》:2卷,张鹤撰。收琴曲20首。附工尺谱。其中《阳关三叠》、《渔樵问答》等曲至今仍流行。《蕉庵琴谱》:清同治七年(1868),广陵派琴家秦维瀚辑,收录32曲。其中的《龙翔操》等曲至今流传。《天闻阁琴谱》:唐彝铭等辑。16卷。收录琴曲同时还收集了有关古琴美学、律学、上弦法等理论。明代琴谱举要明代刊印琴谱之风很盛,传承至今的明谱为数甚众。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神奇秘谱》、《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统》、《梧冈琴谱》、《风宣玄品》、《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浙音释字琴谱》、《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等。《风宣玄品》:朱厚爝辑于嘉靖十八年(1539)。全书共10卷。首卷为指法、调式等文字62则,手势图154幅;文字多取自《太音大全集》。书中收曲达101首,其中32首为琴歌。《神奇秘谱》:编者为宁王朱权,明洪熙乙巳年(1425)成书。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全书共3卷,上卷《太古神品》收16曲,多为北宋以前的名曲,保留有早期传谱的原始风貌。中、下卷《霞外神品》收34曲。《神奇秘谱》所有琴曲都有解题,为研究古代音乐作品的重要史料。《西麓堂琴统》:编者汪芝,成书于嘉靖乙酉年(1525)。全书共25卷。前五卷辑录南宋徐理的《琴统》和其他人的论文、杂说,后20卷收录自宋代的琴曲170曲。其中有《广陵散》的两种版本,以及外调琴曲一百多种等,多为其他谱集所未收。为明代收曲最多而且独具特点的谱集。《琴书大全》:是中国现存重要的古琴文献之一。全书共22卷。前20卷为文字,有万历十八年(1590)萧大亨序和蒋克谦自序。文字部分包括:收录历代有关琴学的记载,如:声律、琴制、指法、曲调、弹琴圣贤以及有关琴的诗文等681篇。末2卷为琴谱,收录琴曲62首。《松弦馆琴谱》:虞山派传谱。编者严澄。成书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初版22曲,再版陆续增至29曲。书中有编者所撰《琴川谱汇序》,批判了当时在琴曲中滥填文字的风气,在琴界有较大的影响。《浙音释字琴谱》:南昌龚经编释。成书于1491年前。原书残,现存39曲。每曲逐音配有文字,大多难以演唱。个别为传统琴歌,如八段的《阳关三叠》是现存最早的版本。《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编者萧鸾。《杏庄太音补遗》成书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全书共3卷,收72曲。编者强调本人是徐门正传,并在每曲前配以相应的“吟”,作为序曲。《杏庄太音续谱》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书中包括他游历吴、越所得的传谱和他自己的创作,共38首琴曲。《蕉庵琴谱》《梅庵琴谱》

清代琴谱举要清代影响较大的琴谱有《天闻阁琴谱》、《枯木禅》、《诚一堂琴谱》、《五知斋琴谱》、《春草堂琴谱》、《大还阁琴谱》、《松风阁琴谱》、《德音堂琴谱》、《自远堂琴谱》、《琴学入门》、《蕉庵琴谱》、《琴学心声》等。 《大还阁琴谱》:又名《青山琴谱》。虞山派徐上瀛传谱。刊于康熙十二年(1673)。所收31首琴曲中,增加了《松弦馆琴谱》不予收录的《雉朝飞》《乌夜啼》等快速节奏的曲目。《枯木禅琴谱》:释空尘辑。8卷。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收录32首琴曲。《琴学心声》:庄臻凤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撰。共收14曲,都是庄氏自己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其中8首有歌词,有些歌词是庄氏自制。《五知斋琴谱》:周鲁封根据徐祺传谱编印于康熙六十年(1721)。共8卷。所收33曲多注明出处,指法细致详尽,在旁注中有徐氏加工发展之处及评语,为近代流传很广的琴谱。《春草堂琴谱》:6卷,苏璟(琴山)辑。清乾隆九年(1744)原刻本,又名《琴学新声》。《自远堂琴谱》:清广陵派琴家吴灴传谱。共11卷,收93曲,末卷30曲附有歌词。《松风阁琴谱》:程雄辑,2两卷。约成书于1684年。清康熙十六年程雄选定。共收11曲,且均注明来源,其中包括韩石耕等人的传谱。另附《抒怀操》1卷,收37曲。《德音堂琴谱》:郭裕斋传谱,10卷。康熙三十年(1691)。为原刻本。《诚一堂琴谱》:六卷,程允基(寓山)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刻本。《琴学入门》:2卷,张鹤撰。收琴曲20首。附工尺谱。其中《阳关三叠》、《渔樵问答》等曲至今仍流行。《蕉庵琴谱》:清同治七年(1868),广陵派琴家秦维瀚辑,收录32曲。其中的《龙翔操》等曲至今流传。《天闻阁琴谱》:唐彝铭等辑。16卷。收录琴曲同时还收集了有关古琴美学、律学、上弦法等理论。明代琴谱举要明代刊印琴谱之风很盛,传承至今的明谱为数甚众。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神奇秘谱》、《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统》、《梧冈琴谱》、《风宣玄品》、《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浙音释字琴谱》、《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等。《风宣玄品》:朱厚爝辑于嘉靖十八年(1539)。全书共10卷。首卷为指法、调式等文字62则,手势图154幅;文字多取自《太音大全集》。书中收曲达101首,其中32首为琴歌。《神奇秘谱》:编者为宁王朱权,明洪熙乙巳年(1425)成书。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全书共3卷,上卷《太古神品》收16曲,多为北宋以前的名曲,保留有早期传谱的原始风貌。中、下卷《霞外神品》收34曲。《神奇秘谱》所有琴曲都有解题,为研究古代音乐作品的重要史料。《西麓堂琴统》:编者汪芝,成书于嘉靖乙酉年(1525)。全书共25卷。前五卷辑录南宋徐理的《琴统》和其他人的论文、杂说,后20卷收录自宋代的琴曲170曲。其中有《广陵散》的两种版本,以及外调琴曲一百多种等,多为其他谱集所未收。为明代收曲最多而且独具特点的谱集。《琴书大全》:是中国现存重要的古琴文献之一。全书共22卷。前20卷为文字,有万历十八年(1590)萧大亨序和蒋克谦自序。文字部分包括:收录历代有关琴学的记载,如:声律、琴制、指法、曲调、弹琴圣贤以及有关琴的诗文等681篇。末2卷为琴谱,收录琴曲62首。《松弦馆琴谱》:虞山派传谱。编者严澄。成书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初版22曲,再版陆续增至29曲。书中有编者所撰《琴川谱汇序》,批判了当时在琴曲中滥填文字的风气,在琴界有较大的影响。《浙音释字琴谱》:南昌龚经编释。成书于1491年前。原书残,现存39曲。每曲逐音配有文字,大多难以演唱。个别为传统琴歌,如八段的《阳关三叠》是现存最早的版本。《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编者萧鸾。《杏庄太音补遗》成书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全书共3卷,收72曲。编者强调本人是徐门正传,并在每曲前配以相应的“吟”,作为序曲。《杏庄太音续谱》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书中包括他游历吴、越所得的传谱和他自己的创作,共38首琴曲。《蕉庵琴谱》《梅庵琴谱》

经典古琴图书有很多《图说中国古琴丛书》 一书一曲 广西美术出版社 主编:刘晓睿《历代古琴文献汇编》丛书 琴学原始资料 西泠印社出版社 古琴文献研究室+刘晓睿《历代古琴曲谱汇考》丛书 首次收录最全的古琴曲版本 西泠印社出版社 古琴文献研究室+刘晓睿《中国古琴谱集》 一套30册 《琴曲集成》的升级版 西泠印社出版社 主编:刘晓睿 编:古琴文献研究室

现代一些的:琴史初编 许健(管老弟子)古一些的:琴史 明 朱长文 琴学主张?或者说理念?个人觉得每个派别都不一样啊,而且和你问的这几个也有差别,我的理解像是风格的表现,是不是就是不同的主张。对于琴的理解,对技巧的要求,心里的感觉。恩,还是去看看书吧,一个人有一个人理解,自己的才是最能接受的。

关于古琴论文范文写作

摘要:古筝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其音色清悦、高洁、委婉动听并富有神韵。它丰富的表现力细致微妙地刻画人们的内在情感,无论是如泣如诉、还是高歌吟唱它都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古筝的音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整体的音响效果和乐曲的表现,鉴于此,通过多个角度对古筝音色的研究,使古筝的演奏日臻完美。关键词:音色;影响因素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必须讲究声音的美感,也就是良好的音响效果,而这很大程度是由音色的好坏所决定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音色是最抽象、最难把握的。音色,即音品,声音的属性之一,是声音的个性特色,有明亮、暗淡、清脆、沉闷、圆润、干涩、浑厚、单薄、柔和、刚劲之分。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是由发音物体所产生的谐波(harmonic wave)决定的,发音物体的性质、形状不同,所产生的谐波也不同,因而音色也不同。影响古筝音色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乐器形制、演奏中手指对触弦的控制;而影响音色的主观因素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与表演者的二度创作中的审美认知、内心听觉等。一、客观因素(一)乐器形制与义甲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乐器本身的音色对古筝的演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先从乐器的选材制作对音色的影响谈起。“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与结构的不同,发音体的组织条件就不同,在发音时产生的自然泛音列的多少也就不同,音色也不相同,即使在演奏音高、强弱相同的音时,也会有不同的音色效果。而即使同是古筝,但用不同材料做成,也可细分出它们之间的不同音色效果。”专业演奏者对古筝的音色要求主要是:声音很集中,能够立起来,高音亮,有穿透力,声音清脆,余音要长;中音区过渡好,不能发散,音质集中,饱满;低音区浑厚,共鸣好,各个音区对比鲜明,不能像白开水一样。1.古筝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古筝的选材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古筝的音色、音质。制作古筝的材料,主要是梧桐木、红木、花梨木、紫檀木、乌木和其它较硬的木料(一般称硬质木)等。梧桐木的材质松软、易于振动,一般用来制作面板。底板、琴首和筝尾多用硬质木制作,它们胶合的琴身,能产生良好共鸣、增大音量。红木等硬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十二月是我们学校的艺术节,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其中有一个叫做“动漫真人秀”的比赛,让五六年段的同学们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嘿嘿,谁不想打扮得奇奇怪怪,像动漫人物一样在台上施展“身手”呢?于是,我老妈――这个超级裁缝,要大显身手啦!

刚开始,我非常担心,老爸老妈都是设计师,有着非凡的眼光,万一把我打扮得跟妖怪一样,岂不是要被同学笑掉大牙?果真,老妈选了一大堆金灿灿、银晃晃、红彤彤、还五花八门的布料装饰和道具,像一位大侠重出江湖似的,一甩长发,用看电视的时间,拿着一把剪刀在布海里“游来游去”。没几天,一套魔女服装大至的形状已经出来了。呵呵,老妈不愧是老妈,原本方方正正的布,在老妈的摆弄下变得活灵活现了。我信心大增,整天都梦见自己穿着魔女的服装。在T形舞台上走着猫步,一举夺冠。耶!

可就要在表演前夕,老妈的公事竟徒然增多,进度也一点一点下滑。我每天的表演梦变成了老妈在T形舞台上一边做服装,一边做公事的梦。一问老妈,回答是:啥?下星期六表演?放心,你还不相信你老妈,你的超级老妈啊?哪里哪里,小女子岂有不信之理?我支持还来不及呢!于是,我对老妈信心的成长度仍在增加着……

再四天就要演出了。那天,老妈说要让我试服装,把我叫到了更衣房。我抬起头一看,眼珠子差点掉出来了――哇噻,精致得就像商店的一样:线头系得就像没有一样,花边也缝得天衣无缝…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作为一个从小被家人按照“淑女”培养的女孩,我自然分外喜爱古典事物。其中自然不能缺少我中华传统乐器——古琴。我曾一度痴迷于它,只望与它相交。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可是,没想到,真没想到!平阴竟有教授古琴的了!当我看到报纸的那一霎那,我的眼神凝固了,心中迸发出无限的惊喜。我以为自己看错了,可看来看去,的确是“教授古琴”四个大字。转而,我的心又低落下去:我已经该初三了,正是学习紧张之时,妈妈怎会让我去学课外的呢?

“但是,我也要争取一下!”心中打定了主意,我将报纸小心翼翼的折起来,放进书包里。满心期待晚上放学后妈妈知道后的情形。妈妈知道后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转而松开,她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旭旭,你已经初二了,暑假过完就初三了,”我的心沉了下去“不过”妈妈话锋一转“你若实在喜欢,等你考完试呵我们去看看。”“真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向严肃的妈妈竟然答应让我去学古琴了!没想到,真没想到!

考完试了,妈妈兑现诺言,带我去那个学校,一路上,妈妈闭口不言,却有些担忧的样子。我却叽叽喳喳的给妈妈讲关于古琴的知识和我对古琴曾经的执念。到了目的地,我紧张的几乎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幸好那个老师十分可亲,使我消除了紧张感。

我听见妈妈说,这孩子想学就让她学,就当消遣了。于是乎,我开始了学习古琴的生涯,我仿佛在梦中,一个月前我还在羡慕,如今,我竟成为了“羡慕”!

没想到,真没想到!

真没想到一夜之间,他,变成这样……

渐渐的,我在班上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从原来的一两个,变成了一二十个,班里的同学建起了QQ群,搭起了友谊的桥梁。

这一天晚上,我坐在书桌前,想着该送新交的朋友个什么礼物,手机突然响了,是班长跟我说:“真是可怜‘野猪佩奇’”,。野猪佩奇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沉浸在作业里的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让我去刷一下班群,我带着一串疑问去看了,结果……

“心疼他3秒”,“好可怜”,“这还能来上学吗?”这一类的字眼数不胜数,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冷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更加疑惑、更加担心了。一张白色照片从我眼中闪过,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昨天还玩得好好的他,今天就成了这样,我真没想到……

那白色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绷带和医院病床上的被子。那种冰冷的颜色,让我的心一下子变得冷冰冰的。

出现在我眼前的还有一条寒酸的信息“我腿和手断了”啊,晚上,就是今天晚上,野猪佩奇的手和脚因为车祸,就断了?

那一个脸上洋溢着笑脸的他,一夜之间躺在了病床上,心中不停有担心涌出,看着他那一条缠满绷带的腿,脑海里不断播放出他在走廊上奔跑的画面。

同学们正在商量着要不要去医院看望他,我二话不说,报了名,关心、心疼、可怜、担忧,同学们之间的友谊经过一晚增进了不少。

真没想到,平日里看似冷淡的班级,一夜之间距离猛的缩短。

人生就是这样吧!起起落落,坎坎坷坷,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真没想到……

愿他,一切安好……

“叮铃铃”,“快起床”。我的小闹钟又高声叫了起来。唉!真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的起床了。我无精打采地洗着脸,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为什么上学要这么早,学校怎么这么无情啊!吃完早饭,我就去上学了。语文、数学、英语……都快烦死人了。好不容易等到一节体育课,可那体育老师竟然没来,而且天也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这节体育课就这样跑到语文老师手里去了。

放学了,我疲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二个眼皮子不停地打着架。心里想:回家还要做那么多的家庭作业。我越想越没力气,好不容易到家了,我打开书包,慢吞吞地拿出家庭作业,我坐在窗前的书桌上无力的做起了起来。天已有点晚了,可爸爸妈妈还没回来,“今天他们回家怎会这么晚啊!”我正想着,突然灯被灭关掉了,有人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同时几支蜡烛出现在我的眼前,接着是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爸爸妈妈等人也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好奇的问妈妈“妈妈,今天是谁过生日啊?”妈妈笑着说:“小傻瓜,是你呀。”我吃惊的看了一下日历,果然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真没想到,我连自己的生日都忘了!可妈妈却记得清清楚楚。要知他们从来不为自己过生日的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今晚,是我最幸福的一个晚上,也是我最难忘的一个晚上!

简评: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希望能多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事情!

“咕噜……”一声响彻身体、震痛鼓膜的声音使我全身疲惫不堪,几乎要饿垮了。

我拖着自己走进了一家面馆,准备饕餮一番,便坐了下来。突然,后厨的布帘被拉开了,走出一个一米九的大汉。脸上的横肉不停地抖动,铜铃般的眼睛快速扫瞄着四方。手上死死捏着一条抹布,似乎要把它“勒死”。胳膊上腿上都是刺青,估计有两百多斤,仿佛他每走一步,地就会震一下。我看着都胆寒,却没有丝毫力气跑走,像在这里扎了根一样,丝毫不能动。他走了过来,食指与中指并在一起,往桌上敲了敲。这声音,如打雷一样贯彻耳膜。“要吃什么!”他粗犷的嗓音不像是在询问客人,他是一副训斥我的样子。“一碗——一碗——龙须面。”我颤颤巍巍地回答他。他一脸严肃,一直挂在下面的嘴角似乎从未上扬过。

他端来了一碗面,我只想立马吃完走人,吞下了一口又一口。这时,一只小狗走进了店里,我便看着那条狗:毛发不整,全身污点,没有一块地方是看了顺眼的。这时,老板跑过去把狗抱到了柜台前,我不知他要干什么,但一定不是什么好事。意料之外的是,他竟从柜子里拿出了许多肉丸,一个个放到了小狗的嘴里。如抚摸自己的孩子一般爱抚着它,毫不嫌弃地用梳子给他梳毛。他就像一位慈爱的父亲,那铜铃大的双眼放射出的不再是那严厉的目光,而是一种能融化人心的温暖光芒。

我发现他不再那么凶悍了,而是“刚中带柔”,就上前询问。“它呀?本是一条流浪狗,怪可怜的,就收养了它。它也十分懂事,我们都很快乐!”他激动地解释道。

想不到,真想不到。彪悍的身材内竟然隐藏了一颗慈善的心!我开始细细品味这面,啊!这面真甜!

“明日会迎来大降温,昼夜温差较大,请大家做好保暖准备。”广播里无一不是这个话题——降温。

“叮铃铃”闹钟又不知天高地厚的扯着脖子嚷起来了,老妈立刻像救火一样冲进我的房间。只见她穿着棉衣棉裤,手上还捧着一个暖手壶。唉!老妈呀!你若再系一条腰带,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粽子”啦!老妈把我的被子掀起来,二话不说,拎起一个毛衣就往我头上套,我硕大的脑袋从一个小小的毛衣领口里“挤”出来,显得滑稽而可笑。我恼羞成怒,说:“这么小的衣服,想把我勒死吗?”妈妈尴尬地笑了笑:“降温来的太突然了,今年的秋衣秋裤还没买呢!”我生气极了,赌气似的套上紧绷绷的、去年的、过时的秋衣秋裤,往镜前一站。天呐!镜中那个圆滚滚、紧绷绷的球居然是我!

我走出家门,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太阳仍挂在天上,散发着温暖的光芒。似乎对我这个“球儿”特别关注,一个劲儿的往我身上照。我的背后出了一层汗,把衣服更加紧的黏在我身上,脱也脱不掉,真气人!

来到学校,只见同学们个个和企鹅似的,连平时很瘦的人都显得胖乎乎的。调皮的太阳似乎跑错了地方,开朗的冲我们笑。我想,也许有一个地区天气预报中说的是升温,而太阳却在南京待着,他们也许正穿着t恤在寒风下锻炼吧!

天气预报和太阳公公第一次闹矛盾,真让我想不到!

人人都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并体验到乡间农民们的劳动生活呢?

在我们学农生活的第四天,我们顶着头上的烈日,体验农民锄地时的艰辛历程。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浑然不知接下来的锄地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艰巨的“工程”!

看着老师轻松并从容不迫地举起锄头,一下又一下地将土翻面。我们纷纷跃跃欲试,可当我们自信地举起那看似轻而易举即可举起的锄头时,大家都顿时垂头丧气,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失去了自信——那些锄头太重了!

我们奋力地举起锄头,用力地向土中砸去,再用锄头的侧面将翻出来的一些大块泥土给砸开,也就是所谓的“松土”。如此反复三四次,大家的手都已酸痛无比,无力地垂下,大滴大滴的汗珠从我们的额头上、脸颊旁、脖子上流过,紧抓着锄头的手心里都是汗。吃力的我们忍不住将锄头靠在一旁,双手反插在腰上,双脚呈外八字形,口中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们不断地轮班换人,锄地的频率也渐渐地慢了下来。当我们整个班的同学们锄完这一小片地时,就已经耗用了两个多小时了。此时,大家都深深地感受到平日所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并深切体会到农民伯伯辛勤的劳动付出。

是啊,我们真没想到原来以为轻松无比的农民生活,竟如此不易,这也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都更期待下一次的农民生活……

搬家后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小区便停电了。

虽然当时蜡烛早已不常用,但我还是翻出了一截蜡烛与一个打火机,刚刚想把蜡烛点燃,就听见楼道里响起一阵“蹬蹬蹬”的脚步声,转眼间,“咚咚咚”的敲门声就响了起来。

“是谁没事大晚上的敲门?”我在心底发起牢骚,走过去打开了门,一个大概七八岁的男孩站在门口,双手背在身后,“大哥哥,请问你们家有蜡烛吗?”他问道。我一看便知道他是来借东西的,我们才搬来第一天,他就如此轻车熟路地来借东西,那以后岂不是……

我犹豫了一下,摇了摇头:“我家没蜡烛。”小男孩忽然笑了,从背后拿出了两根蜡烛,说道:“哈!我就知道你没有蜡烛,我们小区最近老停电,妈妈在家里备了好几支蜡烛,一停电就会有人家没有蜡烛,没有光,晚上可怎么办呀?我就会问问大家有没有蜡烛……来,给你一根,我还要去找其他人问问……”我愣住了,随即便烧红了脸,惭愧地接过了蜡烛,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小男孩蹬蹬蹬跑下了楼,我忽然觉得自己很渺小,仿佛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为什么我会欺他?为什么我不想借邻居东西?

防盗门、防盗窗阻挡了人们的交往,使这个世界愈加冷漠,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但是这个在停电夜晚送蜡烛的小男孩,宛如一股春风,融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冰山”。

楼下,又传来了小男孩稚嫩的声音。烛光摇曳,仿佛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心。

生活,常常会出人意料。或喜或悲,或酸或甜,但也许这就是生活吧。

记得我五岁的时候,父亲的一场大病夺取了他仅仅44岁的生命。从此,他丢下了我和母亲,去了另外一个,没有寒冷、痛苦的世界。

记得那年父亲走得时候,是个夏天。那是,父亲刚给爷爷过完71大寿没几天,回到家。明明吃晚饭的时候还在跟我和母亲说笑来着,没过几小时,就说肚子疼,那疼的,汗一直从父亲的头上滴下。母亲看到父亲痛成这样,很是心疼,要带父亲去医院。可当时我还小,不懂事情的严重性,不想自己一个人在家。于是,父亲就没有及时去看病,就陪我在家。

第二天,父亲肚子疼得更严重了,都连续吐了四五次了,连走路都不会了,母亲连忙叫了救护车把父亲送到了医院。一检查,是胰腺炎,这病治不好,还要人命。母亲一听到这个坏消息眼泪就“哗哗哗”的流。

在父亲住院的这几天,我和奶奶都隔三天的来看父亲,父亲明显比以前憔悴了许多,脸也瘦下来许多。

记得我最后一次去看父亲时,父亲在用沙哑,有气无力的声音对我说:“颖儿,记得我以前答应过你要去游乐场玩的,等我病好了,就带你去,好不好?”我便应了父亲。到午饭时候了,我要回家了,真没想到,我这一去,就是和父亲永远的诀别。

第二天,母亲哭着回家的,眼睛都哭红了,小姨在旁边安慰我母亲。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在跟我说完话那天凌晨的时候,就走了。听别人说,父亲走的时候还在铭记着我,对我母亲说:“要好好照顾颖儿……”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子吧!总是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或喜?或悲?是我们永远意想不到的……

我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情,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有些星星已经没有了原本的光,唯独有一颗星星最明亮。

时间仿佛回到了两个月前的一天,那时老师在微信群里发布了一项作业:平和县气象局有关水与气候的画画比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哦!我看到这条消息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出纸和笔端坐到书桌前,专心致志地画了起来……

我画的是一棵大树,大树的左边是干旱的天气,连续烈日暴晒让干巴巴的土地裂开了一道道弯弯曲曲的口子,大树的叶子掉光了,树干也被晒得皱巴巴的,他好似在哭泣:“快下雨吧!给我来点雨水吧!我快渴死了!”。

大树的右边是暴雨天气,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连日的倾盆大雨把大树浸泡在水中,树叶变得黄黄的,树根因为长久泡在水里,已经腐烂了,它好像在说:“给我来点阳光吧,我快淹死啦!”

大树的中间是晴朗的.天气,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树干粗壮挺拔,像个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树上长满了绿油油的叶子,它好是在笑呵呵地说:“不多不少,雨水刚刚好。”

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终于把这个画画完了。我写上班级姓名,投到了气象局邮箱里。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大约过了两个星期,我接到了气象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我的画获得了二等奖,我顿时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啊,真是万万没想到!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情,重在参与的态度,没想到居然还能获奖。

之后老师又把我的画投到了《海峡儿童》杂志,没过多久,又被《海峡儿童》的书画展示栏目收录且发表。这更是让人意想不到啊!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凡事要对自己有信心,努力付出了就会有回报。

前村的那棵无花果树,依旧是那样的秀气。

无花果盛开的时期,风抚过无花果的狭缝,向老屋吹来。走在幽径上,两边草木丛生,青蛙在小径上反复地蹦跳着。一旁的小溪边,传来熟悉的船声,不敢想象,是否是他?

走到一棵榕树下歇息,脑海中的画面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几年前。无花果成熟的季节,也是大米泛滥的季节。外公是卖大米的,他每天起早贪黑,看我年少气盛,便带我一同去卖大米。

出门前,外公怕我饿,这便摘了几个无花果带在路上吃。然后,便拿上昨日晒好的稻谷上路了。我们是开船去的,先到厂里,把稻谷的外壳去了,取出大米,一袋一袋地装好,然后开到城里去卖。

从村子到城里的距离十分遥远,我就躲在甲板上看着天空,听着船的排气声,这个“声音”我还依稀地记着,有一种随时会爆炸的感觉。没想到,刚刚过去的船声,也是这个声音。

就在几天前,母亲告诉我外公去世了。我当时整个人瞬间呆滞了,问她为什么。母亲说,外公开船时船出了故障,发生了爆炸。真没想到外公一世英名,却走得如此荒唐。

在外公的老屋里走着,好像又回到了过去。看着外公的照片,感觉外公就像站在我的旁边,抚摸着我的头,告诉我,他在另一个世界等我。

真没想到,曲终人散是如此的痛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年热闹的春节,清脆的爆竹声一阵一阵地传入我的房中,我正打算像往常一样把压岁钱交给我家的财政部长老妈大人。下楼刚好遇见了老妈,我故作鬼脸双手奉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的压岁包经妈妈的手放进她那个红色的挂着精美配饰的包包里。

到了晚上9:00左右,妈妈轻轻推门而入,她左右张望着,仔细打量着我的卧室,一边微笑地点点头一边温和地说:“收拾得不错,整齐有序哦……”我还在为下午的事情耿耿于怀,妈妈的话像站错了队伍似的怎么都进不了我的耳朵。“孩子,还有一件事情与你商量”,她边说边从包里拿出一个红包,就是那个我心心所念的红包。“你可以自己管理自己压岁钱啦,因为你长大了要学会自理了。”我惊奇地咽下口水,没等妈妈把话说完,生怕变故顺势就接过红包,认真地看着妈妈说话。妈妈的眼睛就像夏日夜空的星星那样晶莹透亮。

妈妈一走,我心花怒放如同一只饿狼贪婪地笑着,学着大人的样子用舌头舔了舔大拇指,飞快地数起钱来,沙沙的声音真好听。心想:这些钱我可以请三个同学吃肯德基,看4场电影……一系列花钱的构想,像一个个小泡泡似的冒出来。

窗外的礼花像闪电似的划过天空,没想到,真没想到,一向严厉的妈妈既然如此开明给了我管钱的权利。没想到,真没想到……

沏一杯新茗,茶香环绕,捧一本诗集,静嗅墨香。

酒可解千愁,李白仰起头,豪放饮下那月光美酒,渗透灵魂,月下独饮,却无寂寞。“对饮成三人”,自娱自乐。没想到,月亮、影子亦可成为伴侣,且歌且饮,豪情万丈。

折柳赠别,在水波中感受情和谊。汪伦对李白的仰慕之心迫使他散下善意的谎言:“此处桃花十里,酒店万家”,李白前来,当发现桃花十里为潭水千尺,万家酒店只为一位姓万人家的酒店时,并未动怒,却是大笑赏那潭水,在酒店放荡高歌。归期已至,李白上了船,却也因分别而热泪沾裳,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佳句,来寄托二人的友情,没想到,李白心胸竟如此宽广!

“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与不屈,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曾慕名入宫,只因让他的文学天赋与其剑术为国效劳。却不知,当代皇上之昏庸,招他进宫,不过是为了写歌词,用来娱乐。李白叹息之余,几次进谏,却毫无作用。他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却不知因此得罪了皇帝的心腹,几度遭到陷害,竟被打发回家。没想到,一代“诗仙”李白政途如此坎坷!

李白同样是一代游侠,“十步乐一人,千里不留行”是他对侠客的崇高与敬佩。他在政途受挫后,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没想到,李白竟能如此完美地转化心中的悲愤!

奏出诗歌的乐章,从灵魂深处传来。月光侠士,伴月光,饮酒入豪肠,七分月光,三分剑气,就是他豪迈的背影,有谁能分清,是李白升华了盛唐,还是盛唐成就了李白?一声吼,回荡在天地,千古不灭。

没想到,真没想到,千年前的古人——李白,竟让我如此难忘,如此敬佩!

一直有一件事在我脑海里永不忘记,那件事真是让我没想到,真没想到。

“我明明是放在抽屉里的,会跑到那里去呢?”我冲着妈妈大声嚷道。

“你在找什么呀?”妈妈关心地问。“妈,您有没有看见我记作业的一张纸,没有它我写不了作业?”我焦急地问。“我没有看见,啊!会不会刚刚我帮你打扫房间的时侯被我给扔了。”我气急了,顿时火冒三仗,皱起眉头,便朝妈妈大声嚷到:“你为什么没有经过我得同意就乱扔我的东西?”我伤心地边哭边说:“完了,明天老师检查作业,谁让你乱扔我的东西了,呜……”

妈妈看我哭得那么伤心就说:“好了,别哭了,都怪妈妈好不好。”但我没有理妈妈,背起书包就出去了。

我找到我好朋友家,费了好大功夫又重新记了作业。从那天起我就不理妈妈,也不和她说话。妈妈看我不再理她,好像也很难过。

不知过了多久,那天我正我想在教室里看书,便想找书,我无意间发现我书包底层有一张纸,抽出来一看,没想到是我的记作业纸,我才知道我错怪妈妈了。就跑回家给妈妈道歉。好不容易等到放学了,我便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到了家里。到了家里妈妈还没有回来。妈妈怕下班迟了,来不及买菜,中午就买好了菜,而且买的全都是我喜欢吃的菜。

没想到真没想到,妈妈一心都是为了我,我还指责妈妈。说到这里,我不禁愧疚的低下了头。于是就焦急地等待妈妈回来。妈妈回来后看见我正坐在上发上,我突然站起来说;“妈妈,我……”,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没想到妈妈一把抱住我说没关系。我和妈妈相拥许久。

那件事,我没想到是我大意却指责了妈妈,更没想到妈妈却没有责怪我。没想到,真没想到。

那是呼呼刮着冷风的下午,那风冷得让人觉得阴森。

那天,妈妈叫我到集市上去买菜,在拥挤的人群中,突然,镜头吸引了我。这么多人围在一起在干呢?走进了,我听见叫喊声、呻吟声接连。挤进人群中一看,眼前的景象令人吃惊。

只见地上留着一滩鲜血,沿着鲜血看见了一位大概五六十岁的老伯左手腕上插着一把水果刀,从上直穿到下,鲜血地往外流,。站在一旁的是他的老伴。她用哀求的口气向旁观的人乞讨道:“给点钱吧!大家可怜可怜我老头子吧!去年村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家被冲垮了……请你们发发慈悲,给点钱让买饭吃吧,,用鲜血换来饭钱吧!我里给你们跪下了……”

在旁边的一位叔叔感动了,他从衣兜里掏出一百块钱,递了,同情的说:“大爷大妈,您们收下吧,在我小时候家被无情的洪水冲走的!”老伯伯收下了叔叔的钱,千恩万谢,围观的人也纷纷掏钱个那两个老人。在一阵阵谢声中那两个老人走了,人群也散了……老人年过半百了,经得起留的血吗?好奇心驱使着我去探个究竟……

随后,我偷偷跟在那两个老人的身后,真想,走了一会儿,在人的拐弯处,老伯伯把手上的水果刀拿了下来,他的老伴笑呵呵地说道:想“以血换钱”这招还挺灵呢!看着手上的刀,我似乎全明白了。原来,将一把水果刀折成三段,又将中间的一段扔去,把上段用万能胶紧贴在手腕背上,将下段粘在手腕下侧,看来,就像从上直穿到下了。再加上红药水就成了所谓的血。

世上作假的人实在是太可恶了!“黑心棉”丧尽天良,毒大米祸害万家;假药谋财害命;假钞蒙害人。呻吟、凄惨的场面令人同情,可谁能料到,竟人们的同情心行呢!善良、诚实的人们,千万不要上当!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属弹拨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称之为筝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古筝的统一规格为: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一台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面板以阳面中段为最佳,阳面是指整株桐木置于水中,露出水面的一面为阳面,去头斩尾为中段,一般以9-12年树龄的桐木为最佳,尤以河南兰考的桐木为最佳,沙土地,木质疏松,利于音质的传导。专业演奏古筝的面板以通纹为最佳,中音区纹理间距5-9厘米,高音与低音区间距厘米为最佳,面板厚度高中低音的厚度一般为9mm、11mm、10mm,眼下面板大多数采用弦切工艺。早期的琴弦以马尾、鹿筋为原料,到了当下这段时期以尼龙钢丝弦为主流,增加了音量,也提高了韵味,琴弦以德国进口钢丝为主,含碳量均匀,寿命长,手感好,以五音不全牌、宝泉牌、敦煌牌为代表,较受专业人士欢迎。一般来说红木古筝配套红木筝码,楠木古筝配套鸡翅木筝码,紫檀古筝配套紫檀筝码,亦有说法以色木为筝码最佳材料,但是尚未有定论,筝码要求纹理垂直向下为最佳,上嵌牛骨,搁弦槽一般为对应琴弦的1/3深度为最佳。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音之起,由人心声也”一句简单的话却蕴藏着音乐中无限的情感,并且在这种情感中赋予音乐无穷的想象空间。 “古筝演奏”用一种动静相结合美的演奏形式来表达绘图式的美妙音乐意境,使听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纯美的精神享受和意境体验。听者欣赏的过程中也是演奏者表达的过程。怎样等让听者“情动之中”?这样能让听者品尝到音乐中的美感?这是演奏者必须用心思索的两个问题。 我们在思索这两个问题前再次了解一下关于“艺术”追求的过程。“艺术”也称“异术”。之所以称为“异术”是因为所有的艺术表达带给欣赏者的感官刺激和精神享受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去欣赏器乐作品《百鸟朝凤》一样,有一千个欣赏者就会有一千种百鸟朝凤的不同景象呈现在我们脑中。在艺术表现和艺术体验的过程中它是千变万化的,同时也是美妙的。在音乐的演奏中也是一样的,我们不能用对与错去区别它,只能用我们真实的个人情感去品尝它,咀嚼它,赋予它定义。 “古筝”一种表达大自然情感及至入微的乐器,它那似水的音乐和自然的五声音阶微妙的表达着大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曾经看过明代的文学家、音乐家徐上赢《溪山琴况》他将古琴演奏的原则分为“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在我看来古筝演奏过程中的技巧也可以依照这种准则。这些无形的纯技巧和意境性的词汇字意简洁、明了,但是把它们用于有形的实际演奏过程中却不简单。演奏者必须掌握每一种正确的演奏指法和技巧。只有掌握了指法和技巧才能正确的控制力度、速度、节拍和旋律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音合一,物我合一”的最高演奏境界。这也是指最基本的演奏织本。 每一位演奏者在演奏前须先了解自己演奏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的理解到乐曲中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变化。因为理解作品思想是控制作品演奏情绪的基础。在了解了作品的思想后,我们便要分析全曲的曲式结构,从引子、开头、展开部、高潮、结束。把它们细致的划分开,分析每一部分的变化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中演奏者要很好的用情绪去把握力度和速度,我们知道如果作品中缺失了跳跃感,那么作品必定没有激情,平淡无味。所以演奏者应该在脑中有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不管是表现肢体语言、表情语言、还是旋律韵味,都是演奏者在时间空间里用准确的演奏形式所表现的音乐。在这个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学会“无意识情感变化”就是说不要刻意的根据“环境”和“心境”去改变作品的情绪,也不能脱离作品的思想主线,需把情感和技巧相结合。同时也不能缺失演奏自身的情感表达。很直白,就像我们要表达哭泣时,用情绪控制着技巧、肢体、还有情绪本身的高亢激昂变化过程,这是很清晰的一种情绪表达。“演奏者给予作品第二次生命”就是这样理解的。 “作者”用灵感赋予音乐生命和意义。“演奏者”给音乐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情绪外衣。“欣赏者”给音乐建造了无数个停留的心房。不管是音乐的作者,演奏者还是欣赏者都是对音乐艺术情感本身的“再创造者”,也是对艺术中“自然美”的再创造。这些再创造不是自发偶然形成的,它们有着特殊的意境效果。这种特殊的意境使欣赏者带着一种情趣去感受音乐。就像有很多听众在听《高山流水》时会置身于山水之间的狭义感、在听《将军令》时会有置身于杀场激昂澎湃感,之所以会身临其境是因为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用个人的情感理解了作品中的思想精髓,并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了作品的性格。因而能感染着,带动着欣赏者的情绪。这便是“音之起,由人心声也”的意境效果,也是演奏者的表达效果。 音乐是美的,演奏音乐和享受音乐是追求美的过程。用美的形式——演奏,去追求美的内容——作品,去感受美的思想和情感——欣赏。这是音乐本身一个完美的整合体。音乐演奏过程也是审美体验的过程,在动与静的肢体语言中我们倾听着,感受着,追求着生活美,同时音乐表达的情感带给我们生活中真实的情感意境和绘图式意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