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幼儿教育学士论文提纲范本模板

发布时间:

幼儿教育学士论文提纲范本模板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下面是我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一、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某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范文一

题目:幼儿“调皮”的原因

“调皮”幼儿指的是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一) “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 “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范文二: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后来则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重点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提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多元智力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一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i intelligence),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加德纳认为,心理测量学家花了太多的时间给人排名次,而很少考虑怎样花些时间来帮助他们。虽然人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测量事物和评估人的爱好,但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怎样帮助儿童,并有责任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反馈,如识别儿童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儿童今后应怎样继续学习或发挥其强项的建议,指出哪种学习方式具有创造性以及评估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潜能等。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能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多元智力理论克服了传统智力观念在认识上的偏狭,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在大量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重新定义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的新衡量标准。基于对智力本质的新认识,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且对智力的性质以及各种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科学认识智力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加德纳的贡献在于针对当时传统的、保守的、单一的智力模式,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智力观。他的研究与今天的脑研究相关,但其智力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从脑科学及生理角度得到证实,他的观点从心理层面上看还是一个假说。但是这一假说从横向、空间的维度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拓展了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加德纳正在识别第十种智力,即道德智力,他把整个社会所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个体要认识的对象,而要认识形形色色的世界,就需要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过去没有,只不过加德纳把它们放在一个理论架构中让人们来充分认识自己。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的儿童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幼儿园里不存在差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 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

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

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 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责任感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更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从而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

由于孩子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孩子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孩子,而对另一些孩子则完全无效。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孩子就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是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种学校课程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力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前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 摒 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惯有思路,而对孩子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在观念上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孩子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同时,“为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孩子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 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可以直接地为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譬如,教师可以根据言语语言智力的特点,在任何一种课堂教学中,注意增加师生

之间的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并据此做出反应,另外,这样的师生互动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评价观

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错误地估计了孩子的学习潜力,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孩子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 摒 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大的评价观,树立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评价。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优点和弱势,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孩子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于该理论的应用,加德纳提出了如下忠告:

——没有理由推断可以采用对英语吧中智力的八种不同方式对每个对象实施有效教育,这种努力使徒劳无功的。

——不要认为仅仅运用某一种特定智力就够了。例如,关于身体-运动智力,随意的肌肉运动和认知技能的培养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理由认为,儿童在从事和一种智力类型相关的活动时,将另一智力作为背景活动会有何种帮助。例如,加德纳认为,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以音乐作为背景就是对他的理论的错误应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35。 [2]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12。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6.

[4]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的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40.

[5]蒋俊华、袁爱玲, 刍 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04,32—34.

[6]何育萍,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出版社,2003,(1):20—22.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模板

论文摘要: 作为幼儿园各种入际互动的核心.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分析师幼互动的现状.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刻不容缓。

论文关键词: 师幼互动;构建

1、师幼互动的现状

肯定发展,存在问题,比如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2、良好师幼关系创建的主要障碍分析

、教师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主要为缺乏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关系处理不当问题

、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的关系

3、构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对策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促进师幼互动

、有效的师幼互动应以平等为原则、以合作为桥梁

、“教-学”模式向“我-你”模式的转变

、针对差异各个击破,妥善处理群体互动与个体互动的关系

、既要关注幼儿的'共同需要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

、针对个体的差异性,科学地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

、尊重幼儿,真正将互动融入儿童的世界

、尊重幼儿人格、包容幼儿错误

、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

4、结语

总之。。。,只有和谐、健康、科学的互动氛围.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地完成。才能使教学活动 熠 熠 生辉!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论文提纲范本模板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范文一

题目:幼儿“调皮”的原因

“调皮”幼儿指的是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一) “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 “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范文二: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后来则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重点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提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多元智力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一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i intelligence),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加德纳认为,心理测量学家花了太多的时间给人排名次,而很少考虑怎样花些时间来帮助他们。虽然人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测量事物和评估人的爱好,但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怎样帮助儿童,并有责任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反馈,如识别儿童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儿童今后应怎样继续学习或发挥其强项的建议,指出哪种学习方式具有创造性以及评估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潜能等。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能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多元智力理论克服了传统智力观念在认识上的偏狭,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在大量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重新定义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的新衡量标准。基于对智力本质的新认识,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且对智力的性质以及各种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科学认识智力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加德纳的贡献在于针对当时传统的、保守的、单一的智力模式,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智力观。他的研究与今天的脑研究相关,但其智力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从脑科学及生理角度得到证实,他的观点从心理层面上看还是一个假说。但是这一假说从横向、空间的维度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拓展了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加德纳正在识别第十种智力,即道德智力,他把整个社会所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个体要认识的对象,而要认识形形色色的世界,就需要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过去没有,只不过加德纳把它们放在一个理论架构中让人们来充分认识自己。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的儿童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幼儿园里不存在差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 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

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

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 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责任感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更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从而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

由于孩子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孩子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孩子,而对另一些孩子则完全无效。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孩子就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是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种学校课程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力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前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 摒 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惯有思路,而对孩子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在观念上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孩子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同时,“为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孩子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 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可以直接地为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譬如,教师可以根据言语语言智力的特点,在任何一种课堂教学中,注意增加师生

之间的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并据此做出反应,另外,这样的师生互动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评价观

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错误地估计了孩子的学习潜力,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孩子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 摒 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大的评价观,树立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评价。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优点和弱势,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孩子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于该理论的应用,加德纳提出了如下忠告:

——没有理由推断可以采用对英语吧中智力的八种不同方式对每个对象实施有效教育,这种努力使徒劳无功的。

——不要认为仅仅运用某一种特定智力就够了。例如,关于身体-运动智力,随意的肌肉运动和认知技能的培养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理由认为,儿童在从事和一种智力类型相关的活动时,将另一智力作为背景活动会有何种帮助。例如,加德纳认为,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以音乐作为背景就是对他的理论的错误应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35。 [2]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12。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6.

[4]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的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40.

[5]蒋俊华、袁爱玲, 刍 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04,32—34.

[6]何育萍,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出版社,2003,(1):20—22.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模板

论文摘要: 作为幼儿园各种入际互动的核心.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分析师幼互动的现状.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刻不容缓。

论文关键词: 师幼互动;构建

1、师幼互动的现状

肯定发展,存在问题,比如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2、良好师幼关系创建的主要障碍分析

、教师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主要为缺乏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关系处理不当问题

、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的关系

3、构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对策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促进师幼互动

、有效的师幼互动应以平等为原则、以合作为桥梁

、“教-学”模式向“我-你”模式的转变

、针对差异各个击破,妥善处理群体互动与个体互动的关系

、既要关注幼儿的'共同需要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

、针对个体的差异性,科学地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

、尊重幼儿,真正将互动融入儿童的世界

、尊重幼儿人格、包容幼儿错误

、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

4、结语

总之。。。,只有和谐、健康、科学的互动氛围.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地完成。才能使教学活动 熠 熠 生辉!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提纲范本模板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模板

论文摘要: 作为幼儿园各种入际互动的核心.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分析师幼互动的现状.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刻不容缓。

论文关键词: 师幼互动;构建

1、师幼互动的现状

肯定发展,存在问题,比如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2、良好师幼关系创建的主要障碍分析

、教师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主要为缺乏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关系处理不当问题

、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的关系

3、构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对策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促进师幼互动

、有效的师幼互动应以平等为原则、以合作为桥梁

、“教-学”模式向“我-你”模式的转变

、针对差异各个击破,妥善处理群体互动与个体互动的关系

、既要关注幼儿的'共同需要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

、针对个体的差异性,科学地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

、尊重幼儿,真正将互动融入儿童的世界

、尊重幼儿人格、包容幼儿错误

、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

4、结语

总之。。。,只有和谐、健康、科学的互动氛围.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地完成。才能使教学活动 熠 熠 生辉!

参考文献:

在幼儿园 教育 中,数学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幼教界非常关注的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文化 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 逻辑思维 发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

一、数学学习应有趣味性

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如果我们 教学 方法 不得当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 经验 。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以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助来分苹果,要求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边分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学习了6的分成,同时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在 总结 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来探索怎样记录又准确又快。共同寻找有规律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开心地摘苹果。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摘两个苹果,而且两个苹果上的数字相加是6。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开开心心地摘着苹果,摘对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苹果带回家。整节课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6的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儿数学教学在游戏中进行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学会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编制数学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

其次,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第三,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三、尽可能选用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欢的数学!

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超市》的活动,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学习归类),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学习排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东西(学习计算),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学习统计、对应)。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合),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在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的。正如一位 儿童 对皮亚杰所说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当皮亚杰问一位达到守恒认识的儿童“你是怎么知道的”时,儿童说出了上面的话,皮亚杰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

四、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孩子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能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的抽屉上有自己的学号,这样幼儿不但能记住自己的学号,也能记住同伴的学号,孩子们看着抽屉上的数字还可以进行顺数、倒数的练习,同时进行了单双数的区分。

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着各种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椅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桌子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的大小一样吗?给幼儿点名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我们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多媒体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 数学活动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能给孩子留下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在这期间孩子天生对色彩和声音极为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能圆幼儿在课堂上看动画片的梦,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幼儿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使我们园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我们老师的课在也不感到难上了,孩子们更喜欢这片有色彩的学习园地了。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1.多媒体是教师手里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我在讲解 小班“找规律排序”这一课时,我先引用了动画片里“喜羊羊”这一聪明、可爱形象,喜羊羊说:“小朋友,我有一个万能口袋,它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老师就接着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它的万能口袋里装了什么?这时从喜羊羊的口袋里依次出现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这时提问幼儿下一个会是什么?孩子会一起回答苹果,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美羊羊”的出现,同样学习更为复杂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这些引入激发了幼儿兴趣,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直接进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显得更抽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图象,形象生动,动态情境,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数学《学习4的减法》中,先在电脑大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两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后,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又如我在大班数学《5的分解》"一课时,我先进行游戏让每位幼儿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萝卜,并要求每位幼儿只能拨表示数字5的萝卜,之后让幼儿分别把萝卜放到两个筐里,列出对应的分解式。就这我准备了大量的萝卜图片,又费时又费事。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乱做了一团。当我运用了课件效果就不一样了,我让幼儿一起随着电脑娃娃一起来操作,结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传统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数卡和幼儿操作材料,而利用了电脑大屏幕后,我们只须准备一份教学课件就能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能帮幼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节好课就是要看教师怎样把重点突出和把难点攻破,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又可突破难点.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大班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来到幼儿面前,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在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时,采用了相对两条线演示重叠使幼儿一眼就看明白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样的方法。这就不需要我们去示范去量,也减少了误差,同时掌握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里的情景图,之后岸上的青蛙下到水里,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幼儿学得非常轻松。

3.多媒体能帮幼儿形成自主探索

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老师教,不如让孩子主动去学”。我感觉说的一点也不错。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那幼儿就会把新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例如,如:《认识时钟》一课,认识时钟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于是我设计了生动有趣、蕴涵丰富、色彩明快的课件《有趣的钟》。首先我用了“时间象小马车”这一律动曲导入,之后向幼儿展现我收集的世界各国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还介绍了古代人们各种记时的方法及工具,再录制了本班孩子们不同时间的生活片段,制作了可转动并报时的时钟,设计了相关的连接“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游戏。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自然生成了幼儿的研究问题,为幼儿创造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成功地将幼儿引向了对问题的探索,让幼儿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多媒体的运用,体现出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变难为易,提身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来了一只黄绒绒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小朋友们一下来了劲,根据老师的提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湖面上游来了一只小鸭子,我问孩子一只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孩子们说用数字1来表示。一会儿,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这次没等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已经说出了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内涵。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5.多媒体的出现,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数学一直都是枯燥无味的单调学科,没有生机,没有情趣没有色彩,它怎么会体现美呢?当多媒体的引入后就不一样,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当展现在孩子眼前的画面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各类可爱的会动小动物……难道你能说不美吗?在课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灵活现的动物,又能感到数学学科也象音乐,语言,美术那样是一种美的教育.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利用,使事物形、色、声直接作用于幼儿感觉器官,将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形象,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开拓了幼儿新的视野,让幼儿在一个情境生动的世界里学习。但是多媒体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了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数学;操作材料;探索发现

从事幼儿园教育已经十几年,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从材料的准备和幼儿学数学的方法这两方面讲一讲自己的心得。

幼儿是如何学数学呢,不是看看、记住就算学了,也不是编成儿歌背两遍就是学了,而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数学,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备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数学材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准备的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来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教师制作,在选材上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无毒、无味,保证与幼儿的接触是安全的。

其次数学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耐用的,幼儿会经常地探索、操作这些材料,所以再选材上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制的、竹制的等等。

3.幼儿制作,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比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三个,及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幼儿亲手做的卡片,他们会有更多的兴趣支操作、探索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制作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自制的小钟表,认识钟表也许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认识整点、半点却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之前已经谈到,幼儿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发现法,这两种方法是构建幼儿数学知识结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着重论述一下这两种方法。

1.操作法――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实就是动手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 学习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比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对幼儿说这个数字是“4”,并出示4个实物,数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就掌握了“4”的概念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样做,幼儿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个概念呢,方法就是让幼儿反复地对4个物体摆弄,反复地操作,才能把数字“4”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4”是所有4样物品的集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字4的真正含义。

其次,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的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相反,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2.探索发现法――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探索发现法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和起来是4。依次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当然不能缺乏大量适宜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当然也是要更利于幼儿的学习,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永远都是我们所渴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 1999(5).

[5]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学前教育文荟,2000(5).

1.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2. 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4.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6.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范文一

题目:幼儿“调皮”的原因

“调皮”幼儿指的是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一) “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 “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范文二: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后来则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重点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提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多元智力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一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i intelligence),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加德纳认为,心理测量学家花了太多的时间给人排名次,而很少考虑怎样花些时间来帮助他们。虽然人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测量事物和评估人的爱好,但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怎样帮助儿童,并有责任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反馈,如识别儿童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儿童今后应怎样继续学习或发挥其强项的建议,指出哪种学习方式具有创造性以及评估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潜能等。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能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多元智力理论克服了传统智力观念在认识上的偏狭,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在大量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重新定义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的新衡量标准。基于对智力本质的新认识,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且对智力的性质以及各种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科学认识智力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加德纳的贡献在于针对当时传统的、保守的、单一的智力模式,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智力观。他的研究与今天的脑研究相关,但其智力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从脑科学及生理角度得到证实,他的观点从心理层面上看还是一个假说。但是这一假说从横向、空间的维度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拓展了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加德纳正在识别第十种智力,即道德智力,他把整个社会所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个体要认识的对象,而要认识形形色色的世界,就需要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过去没有,只不过加德纳把它们放在一个理论架构中让人们来充分认识自己。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的儿童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幼儿园里不存在差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 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

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

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 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责任感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更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从而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

由于孩子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孩子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孩子,而对另一些孩子则完全无效。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孩子就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是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种学校课程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力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前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 摒 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惯有思路,而对孩子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在观念上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孩子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同时,“为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孩子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 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可以直接地为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譬如,教师可以根据言语语言智力的特点,在任何一种课堂教学中,注意增加师生

之间的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并据此做出反应,另外,这样的师生互动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评价观

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错误地估计了孩子的学习潜力,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孩子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 摒 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大的评价观,树立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评价。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优点和弱势,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孩子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于该理论的应用,加德纳提出了如下忠告:

——没有理由推断可以采用对英语吧中智力的八种不同方式对每个对象实施有效教育,这种努力使徒劳无功的。

——不要认为仅仅运用某一种特定智力就够了。例如,关于身体-运动智力,随意的肌肉运动和认知技能的培养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理由认为,儿童在从事和一种智力类型相关的活动时,将另一智力作为背景活动会有何种帮助。例如,加德纳认为,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以音乐作为背景就是对他的理论的错误应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35。 [2]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12。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6.

[4]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的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40.

[5]蒋俊华、袁爱玲, 刍 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04,32—34.

[6]何育萍,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出版社,2003,(1):20—22.

幼儿教学改革论文提纲模板样本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下面是我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一、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某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论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及影响摘要:幼儿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但近几年,在幼儿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相违背的“小学化”现象,严重危害幼儿的健康成长。本文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述、分析危害和原因以及提出教育建议。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健康发展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002-01一、引言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很大,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近些年很多幼儿园不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致使很多幼儿开始厌学,对学校产生了恐惧。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康的发展。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述目前,对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外国专家学者提出了2种模式:一是从理论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指幼儿园对小学课程资源、教学理念、评价标准、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方法等进行了介绍,渗透到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和状态,以及普遍趋势的功利教育。二是从实践层面上,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小学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是对幼儿的行为和形式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在,首先,一味地追求知识的传授。幼儿园提前开设本不属于这个阶段的课程,把小学内容放到幼儿阶段进行,片面追求知识的获得。其次,教学方法陈旧。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学校的多样性办学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滞后,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也急需发展。目前的幼儿园教师大多在幼儿教育中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过早地对幼儿教育采用小学教学法。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原因分析(一)危害1.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小学化是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该承受的学习范围,孩子存在不安全感,压力随之升高,使刚进入校的孩子不喜欢上学,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如果对幼儿的教育采用教授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机械背诵和习惯化的思维就将严重地阻断孩子本来该得到发展的智慧和想象力。2.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形成。人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幼儿个性的形成。在幼儿园,教师们喜欢的是听话的孩子,忽视调皮捣蛋的孩子。但实际上,那些孩子常常是非常有想象力的。教师甚至对那部分孩子问的那些奇怪的问题的态度比较冷淡,长此以往,孩子问问题的欲望也就随之熄灭。3.不利于幼儿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小学教育不利于正确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习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二)原因分析。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园的质量如何,主要看孩子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家长甚至支持小学化教育。在幼儿方面,部分幼儿园的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扭曲学前正确的教学理念。一味地追求利益,不注重孩子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老师不顾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为了符合父母的需求,设定小学化课程,给孩子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为此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国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再加上一些学校只在乎学校自身的升学率的高低。该理念成了幼儿园小学化的基础。四、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措施(一)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建立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设计适宜的活动,老师须明确活动的目的,然后依据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对学期目标进行确定,然后老师根据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以及幼儿的特质,进行区域安排,让幼儿自主的表现自己,从而得到自然的发展。(二)幼儿园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因材施教,特色办学。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兴趣班似乎都有存在。甚至认为兴趣班是自己的特色。很多幼儿家长也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 只要是幼儿园开设的兴趣班, 并且在他们的经济范围承受之内, 都要求孩子学习。幼儿教育应遵循不同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三)转变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对于幼儿园小学教育而言,家长的作用也不很大。现在,有些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对此,各地的幼儿园的老师要经常开展幼儿专家教育内容的相关论坛会,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准确的理解幼儿教育的核心观念。幼儿园要不断加强家园之间的交流,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更加多层化的发展。(四)加大政府的监管。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投资和管理。由于前期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导致幼儿园办学趋势不好。为了纠正中小学儿童教育管理部门的倾向,政府应明确其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保证学前教育的有效领导和管理。总的来讲,政府的教育的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教育情况,对教育理念出台适合的政策。此外,政府还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作者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参考文献:[1]王缤梅.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歧与评价[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2:77-79.[2]严仲连,盖笑松. 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14,01:150-154.[3]刘智成,边霞. 幼儿教师教学责任的内涵、冲突及其实现——兼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规避[J].教师教育研究,2014,01:28-33.[4]教育研究,2014,09:69-76.[5]王廷廷. “镣铐”下的孩子—多重视角下的公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D].西北师范大学,2013.[6]程秀兰. 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7]张斌. 江平镇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探究王泽敏 摘 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中,教育部门正在出台相关的治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政策,坚定地遏制幼儿园的“小学化”,坚持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调研,并且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希望能够为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提供一定的建议。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教育界对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个问题仍然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和理论分析都很匮乏,例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小学化”问题,如何考察并且量化小学化问题,如何解决小学化问题等等。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究。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在2010年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教育部对幼儿园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与此同时,教育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正在大力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小学化”是人们在研究幼儿园教育时所经常用到的专业术语,从文字本身而言,人们通常认为“小学化”这三个字是指:把小学所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把小学中的教育评价方式也相应地迁移到幼儿园教育中;从教育形式来看,通过小学化,幼儿园课堂由课堂教学取代了游戏;从教育内容来看,幼儿园过于追求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课后作业来看,课后作业较为繁重,孩子们用来玩乐的课余时间减少;从学校制度来看,教学考试评价成为判定教师水平的主要标准,过于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幼儿的教育过程。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组合最终所导致的结果,有许多根深蒂固的因素都是导致小学化的原因,例如我国重视早教的传统教育、应试教育和功利化教育等等。我们首先要清晰地认识到,小学化并不仅仅是幼儿园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教育界出现的问题,小学化问题只是整个中国教育界应试教育问题的延伸,学生从幼儿园教育开始,然后经历小学、初中、高中,最后到大学,一直离不开考试,幼儿园作为一切教育的始发点,自然得到了广大家长们的格外重视,每个家长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把孩子们送到各种辅导班,补习英语、算术,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细胞,还给孩子额外报了钢琴、跳舞等艺术辅导班,大大缩短了他们的周末娱乐时间,孩子们成为竞争之路上的牺牲品,幼儿教育也逐渐成为生存竞争工具。有许多幼儿园是直接对接小学的,从某个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会被直接送往固定的小学,因此,这些幼儿园中,有的就直接模仿目标小学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为小学教育打基础,实际上这对孩子们的危害极大。从应试教育的原因看,我们可以继续向深处挖掘,那就是我国的文化环境和思维惯性,我国的文化传统是实用性较强的文化,因此,我们的教育界比较重视具有实用性质的文化,例如算术、文字等等,而精神文明不能用物质来衡量,则显得不太关注。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解决方法1.重视舆论引导,传递科学幼儿园教育理念要想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帮助广大家长和幼儿教师走出幼儿园教育的误区,这是解决小学化问题的一个重点。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背诵《百家姓》的女孩子王仙妮红极一时,在广大家长朋友中掀起了一阵“神童热”,一时间,背诵元素周期表,背诵百家姓,背诵圆周率的趋势红遍了大江南北,但是,这种死记硬背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应当让孩子成为为家长撑面子的工具。因此,社会和公共部门应当传递合理的幼教理念,不要一味地向社会推荐幼年神通,而是要向社会传递培养综合素质优良、拥有欢乐童年、能够健康成长的孩子的教育观念。2.要规范小学学校的招生规章制度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要想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小学招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力求小学招生的合理化、规范化。小学的招生标准应当降低,不应有拼音、识字和算术知识的过高要求,从而让幼儿园教育中的此类课程逐渐消失,在小学教育安排中,我们应当尽力实现小学的零起点,也就是让孩子们刚刚步入小学时都处于一个相同的学习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家长对孩子们的“抢跑”行为。3.严格监管幼儿辅导市场随着家长对孩子幼教的重视,许多人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多种多样的辅导班之中,这对孩子们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可以从有效监管幼教辅导市场的角度出发,杜绝幼教辅导的发生。相关部门应当严格要求幼教辅导机构,对其资质提出严格的高要求,不能让其变为一味的盈利机构,在学前教育越来越火热的情形之下,幼教市场的有效监管显得尤为重要。总而言之,我国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策略,遏制幼儿园的“小学化”,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成长的童年。参考文献:[1]程秀兰.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J].教育研究,2014(9):69-76.[2]张娟娟.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弊端及对策 目前,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纳入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甚至把幼儿园的学前班办成了“小学预科”班。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做法,需要教育部门下大力气加以纠正。曾有新闻报道,广州某小学在今年的“幼升小”入学考试中,出现了这样一些试题:“4-1在什么时候等于5?”“哪个词既是它的反义词又是它的近义词?”“17-18+19+20=?”许多试题不但孩子答不上来,连家长也被难倒了。面对这些试题,我们忍不住要问:“这些知识,孩子如果都知道的话,那还有必要上学吗?难道在幼儿园提前学习掌握小学知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了吗?”学不完的知识,孩子变成小学预科生;课外辅导班成负担,孩子害怕上小学;被迫学习成压力,孩子拿桌子出气,等等,这些现象说明幼儿教育问题多多。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1.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地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2.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时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3.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他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4.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首先,是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需求。当孩子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先关心的就是:今天在幼儿园吃没吃饱?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当家长把这些方面作为考查幼儿的主要发展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幼儿的自我为中心和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之路。其次,有些幼儿园办园目的不端,违心去搞小学化。许多被学生家长叫好的幼儿园的办园“秘诀”就是多凸显孩子的外显行为,如语言、识字、英语、速算、早期阅读、体育专项训练等,因为这些方面周期短,在孩子身上见效快,家长能看得见、摸得着。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兴趣、智力潜能等方面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易在孩子身上迅速体现,因而幼儿园就“避重就轻”,以博得家长的满意。再次,有些教师素质不高也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因素。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倾向于管理、教学小学化就不足为奇了。最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业务研究部门监管、培训不够,也是造成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原因。三、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1.加强对幼儿教育的行政监管幼儿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幼儿园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广泛的关注、理解与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幼教事业的监督管理,切实发挥监管与扶持的职能。政府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为改善办园条件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础性支持;另一方面,要给改制幼儿园提供政策性援助,使幼儿教育在进行成本核算后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这是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本。2.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幼教理念正确的幼儿教育是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幼儿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要把幼儿当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切实贯彻“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入学准备理念,当前国际流行的入学准备教育包括五大领域: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语言发展、认知和一般知识、情绪和社会性、学习方式。幼儿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幼儿全面健康成长。3.注重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幼儿园应开展各种培训,帮助教师践行以下观念和行为:一是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等;二是幼儿是用“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的。教师要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尝试。要使教师能够真正关注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和主体性的发展,将教学目标与多方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教育行为上避免“小学化”现象。4.统一课程设置,编撰标准教材目前,学前班课程设置大多照搬小学,教材编写不规范。有的编撰出版者功利思想严重,只注重效益,对教材胡编乱印。有的幼儿园直接选用一年级课本,这种教材并不适用于学前教育阶段,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士统一编撰科学、适用的学前教育教材。5.加强家长教育,摆正家长幼教观念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教育观念和需求的牵制,可以利用幼教专家讲座、大众传播媒体、家园合作等形式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理念,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教态度,从而使家长淡化对幼教的功利心态。(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第二幼儿园)关于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透视研究 摘 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在当前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我国很多幼儿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幼儿园都安排大量的课程让幼儿进行学习,给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对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希望为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提供有益帮助。关键词:多学科视野;幼儿园;小学化;透视研究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2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种超前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来说这违背了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也会对家长造成误导,对幼儿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及时改变这种“小学化”现象,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将对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讨论。1.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出现的原因(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种失范现象。人本身是一种有限的存在,从生理上来说,每个人是世界中存在的一个个体;从道德上讲,每个个体是社会中的一部分。如果对他们的本性进行了限制,他们势必会受到约束。[1]在幼儿教育阶段过于严苛地对幼儿进行管束,并对其抱有过高的期望,就会导致出现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家长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承受过多的压力,另一方面却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只能让孩子尽量地参与更多教学活动,却根本没有真正地去理解孩子。此外,家长们普遍对科学的幼儿教育缺乏认识和情感支持,家长总是认为自身与教师之间是存在对立关系,从而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2)幼儿园办学观念不正确。我国很多民办幼儿园在创立初始阶段大都只是为了盈利,而并非为了幼儿的发展。这种幼儿园会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力而故意采取“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让家长迅速看到教学效果。但这种教育方式会给幼儿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3)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近年来一直采取应试选拔人才的方式,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认为,只有高考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一切的努力都只是为了高考,因此导致在幼儿园教育中出现“小学化”现象:只看重幼儿的知识性学习,而对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有所忽视。这种现象的出现,将对人才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2]2.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改正路径(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先进的思想观念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基础。针对幼儿的教育,教师应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幼儿掌握某一项基本的技能,而是要在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上给幼儿营造欢乐的氛围,让幼儿能够在幼儿园阶段受到心智上的启蒙。因此,在教育观念上,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正确看待幼儿教育阶段,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基本规律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2)完善幼儿园教育制度。要想纠正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使之能受到限制。幼儿园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应做到尊重幼儿的基本人格,同时教育内容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设置,以基础的游戏方式作为活动,并将其融入教育内容中。[3]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我国虽然也有相关内容规定,但这些法律限制并没有对幼儿园教育起到作用。对此,国家应更加注重对教师的培养,以此来扭转当前这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3)跟进教学法。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不够完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需要与小学阶段的教育加以区分。对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适当采取一些跟进式教学方法,让幼儿能将所学过的知识与日后的学习产生联系。幼儿园教育中“小学化”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的成长发育规律,因此, 在幼儿园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正确看待幼儿教育,让幼儿尽可能地感受童年快乐,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成长。只有这样,这对幼儿来说才是最好的,对此还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做出努力。参考文献:[1]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3).[2]李康耀.如何使学前教育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 2011,(4):50-52.[3]李康耀.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43-46.

幼儿识字教育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论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及影响摘要:幼儿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但近几年,在幼儿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相违背的“小学化”现象,严重危害幼儿的健康成长。本文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述、分析危害和原因以及提出教育建议。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健康发展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002-01一、引言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很大,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近些年很多幼儿园不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致使很多幼儿开始厌学,对学校产生了恐惧。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康的发展。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述目前,对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外国专家学者提出了2种模式:一是从理论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指幼儿园对小学课程资源、教学理念、评价标准、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方法等进行了介绍,渗透到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和状态,以及普遍趋势的功利教育。二是从实践层面上,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小学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是对幼儿的行为和形式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在,首先,一味地追求知识的传授。幼儿园提前开设本不属于这个阶段的课程,把小学内容放到幼儿阶段进行,片面追求知识的获得。其次,教学方法陈旧。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学校的多样性办学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滞后,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也急需发展。目前的幼儿园教师大多在幼儿教育中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过早地对幼儿教育采用小学教学法。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原因分析(一)危害1.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小学化是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该承受的学习范围,孩子存在不安全感,压力随之升高,使刚进入校的孩子不喜欢上学,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如果对幼儿的教育采用教授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机械背诵和习惯化的思维就将严重地阻断孩子本来该得到发展的智慧和想象力。2.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形成。人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幼儿个性的形成。在幼儿园,教师们喜欢的是听话的孩子,忽视调皮捣蛋的孩子。但实际上,那些孩子常常是非常有想象力的。教师甚至对那部分孩子问的那些奇怪的问题的态度比较冷淡,长此以往,孩子问问题的欲望也就随之熄灭。3.不利于幼儿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小学教育不利于正确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习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二)原因分析。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园的质量如何,主要看孩子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家长甚至支持小学化教育。在幼儿方面,部分幼儿园的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扭曲学前正确的教学理念。一味地追求利益,不注重孩子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老师不顾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为了符合父母的需求,设定小学化课程,给孩子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为此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国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再加上一些学校只在乎学校自身的升学率的高低。该理念成了幼儿园小学化的基础。四、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措施(一)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建立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设计适宜的活动,老师须明确活动的目的,然后依据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对学期目标进行确定,然后老师根据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以及幼儿的特质,进行区域安排,让幼儿自主的表现自己,从而得到自然的发展。(二)幼儿园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因材施教,特色办学。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兴趣班似乎都有存在。甚至认为兴趣班是自己的特色。很多幼儿家长也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 只要是幼儿园开设的兴趣班, 并且在他们的经济范围承受之内, 都要求孩子学习。幼儿教育应遵循不同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三)转变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对于幼儿园小学教育而言,家长的作用也不很大。现在,有些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对此,各地的幼儿园的老师要经常开展幼儿专家教育内容的相关论坛会,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准确的理解幼儿教育的核心观念。幼儿园要不断加强家园之间的交流,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更加多层化的发展。(四)加大政府的监管。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投资和管理。由于前期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导致幼儿园办学趋势不好。为了纠正中小学儿童教育管理部门的倾向,政府应明确其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保证学前教育的有效领导和管理。总的来讲,政府的教育的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教育情况,对教育理念出台适合的政策。此外,政府还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作者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参考文献:[1]王缤梅.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歧与评价[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2:77-79.[2]严仲连,盖笑松. 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14,01:150-154.[3]刘智成,边霞. 幼儿教师教学责任的内涵、冲突及其实现——兼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规避[J].教师教育研究,2014,01:28-33.[4]教育研究,2014,09:69-76.[5]王廷廷. “镣铐”下的孩子—多重视角下的公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D].西北师范大学,2013.[6]程秀兰. 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7]张斌. 江平镇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探究王泽敏 摘 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中,教育部门正在出台相关的治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政策,坚定地遏制幼儿园的“小学化”,坚持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调研,并且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希望能够为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提供一定的建议。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教育界对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个问题仍然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和理论分析都很匮乏,例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小学化”问题,如何考察并且量化小学化问题,如何解决小学化问题等等。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究。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在2010年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教育部对幼儿园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与此同时,教育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正在大力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小学化”是人们在研究幼儿园教育时所经常用到的专业术语,从文字本身而言,人们通常认为“小学化”这三个字是指:把小学所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把小学中的教育评价方式也相应地迁移到幼儿园教育中;从教育形式来看,通过小学化,幼儿园课堂由课堂教学取代了游戏;从教育内容来看,幼儿园过于追求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课后作业来看,课后作业较为繁重,孩子们用来玩乐的课余时间减少;从学校制度来看,教学考试评价成为判定教师水平的主要标准,过于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幼儿的教育过程。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组合最终所导致的结果,有许多根深蒂固的因素都是导致小学化的原因,例如我国重视早教的传统教育、应试教育和功利化教育等等。我们首先要清晰地认识到,小学化并不仅仅是幼儿园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教育界出现的问题,小学化问题只是整个中国教育界应试教育问题的延伸,学生从幼儿园教育开始,然后经历小学、初中、高中,最后到大学,一直离不开考试,幼儿园作为一切教育的始发点,自然得到了广大家长们的格外重视,每个家长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把孩子们送到各种辅导班,补习英语、算术,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细胞,还给孩子额外报了钢琴、跳舞等艺术辅导班,大大缩短了他们的周末娱乐时间,孩子们成为竞争之路上的牺牲品,幼儿教育也逐渐成为生存竞争工具。有许多幼儿园是直接对接小学的,从某个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会被直接送往固定的小学,因此,这些幼儿园中,有的就直接模仿目标小学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为小学教育打基础,实际上这对孩子们的危害极大。从应试教育的原因看,我们可以继续向深处挖掘,那就是我国的文化环境和思维惯性,我国的文化传统是实用性较强的文化,因此,我们的教育界比较重视具有实用性质的文化,例如算术、文字等等,而精神文明不能用物质来衡量,则显得不太关注。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解决方法1.重视舆论引导,传递科学幼儿园教育理念要想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帮助广大家长和幼儿教师走出幼儿园教育的误区,这是解决小学化问题的一个重点。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背诵《百家姓》的女孩子王仙妮红极一时,在广大家长朋友中掀起了一阵“神童热”,一时间,背诵元素周期表,背诵百家姓,背诵圆周率的趋势红遍了大江南北,但是,这种死记硬背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应当让孩子成为为家长撑面子的工具。因此,社会和公共部门应当传递合理的幼教理念,不要一味地向社会推荐幼年神通,而是要向社会传递培养综合素质优良、拥有欢乐童年、能够健康成长的孩子的教育观念。2.要规范小学学校的招生规章制度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要想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小学招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力求小学招生的合理化、规范化。小学的招生标准应当降低,不应有拼音、识字和算术知识的过高要求,从而让幼儿园教育中的此类课程逐渐消失,在小学教育安排中,我们应当尽力实现小学的零起点,也就是让孩子们刚刚步入小学时都处于一个相同的学习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家长对孩子们的“抢跑”行为。3.严格监管幼儿辅导市场随着家长对孩子幼教的重视,许多人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多种多样的辅导班之中,这对孩子们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可以从有效监管幼教辅导市场的角度出发,杜绝幼教辅导的发生。相关部门应当严格要求幼教辅导机构,对其资质提出严格的高要求,不能让其变为一味的盈利机构,在学前教育越来越火热的情形之下,幼教市场的有效监管显得尤为重要。总而言之,我国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策略,遏制幼儿园的“小学化”,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成长的童年。参考文献:[1]程秀兰.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J].教育研究,2014(9):69-76.[2]张娟娟.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弊端及对策 目前,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纳入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甚至把幼儿园的学前班办成了“小学预科”班。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做法,需要教育部门下大力气加以纠正。曾有新闻报道,广州某小学在今年的“幼升小”入学考试中,出现了这样一些试题:“4-1在什么时候等于5?”“哪个词既是它的反义词又是它的近义词?”“17-18+19+20=?”许多试题不但孩子答不上来,连家长也被难倒了。面对这些试题,我们忍不住要问:“这些知识,孩子如果都知道的话,那还有必要上学吗?难道在幼儿园提前学习掌握小学知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了吗?”学不完的知识,孩子变成小学预科生;课外辅导班成负担,孩子害怕上小学;被迫学习成压力,孩子拿桌子出气,等等,这些现象说明幼儿教育问题多多。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1.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地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2.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时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3.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他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4.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首先,是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需求。当孩子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先关心的就是:今天在幼儿园吃没吃饱?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当家长把这些方面作为考查幼儿的主要发展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幼儿的自我为中心和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之路。其次,有些幼儿园办园目的不端,违心去搞小学化。许多被学生家长叫好的幼儿园的办园“秘诀”就是多凸显孩子的外显行为,如语言、识字、英语、速算、早期阅读、体育专项训练等,因为这些方面周期短,在孩子身上见效快,家长能看得见、摸得着。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兴趣、智力潜能等方面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易在孩子身上迅速体现,因而幼儿园就“避重就轻”,以博得家长的满意。再次,有些教师素质不高也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因素。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倾向于管理、教学小学化就不足为奇了。最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业务研究部门监管、培训不够,也是造成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原因。三、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1.加强对幼儿教育的行政监管幼儿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幼儿园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广泛的关注、理解与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幼教事业的监督管理,切实发挥监管与扶持的职能。政府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为改善办园条件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础性支持;另一方面,要给改制幼儿园提供政策性援助,使幼儿教育在进行成本核算后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这是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本。2.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幼教理念正确的幼儿教育是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幼儿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要把幼儿当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切实贯彻“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入学准备理念,当前国际流行的入学准备教育包括五大领域: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语言发展、认知和一般知识、情绪和社会性、学习方式。幼儿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幼儿全面健康成长。3.注重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幼儿园应开展各种培训,帮助教师践行以下观念和行为:一是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等;二是幼儿是用“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的。教师要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尝试。要使教师能够真正关注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和主体性的发展,将教学目标与多方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教育行为上避免“小学化”现象。4.统一课程设置,编撰标准教材目前,学前班课程设置大多照搬小学,教材编写不规范。有的编撰出版者功利思想严重,只注重效益,对教材胡编乱印。有的幼儿园直接选用一年级课本,这种教材并不适用于学前教育阶段,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士统一编撰科学、适用的学前教育教材。5.加强家长教育,摆正家长幼教观念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教育观念和需求的牵制,可以利用幼教专家讲座、大众传播媒体、家园合作等形式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理念,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教态度,从而使家长淡化对幼教的功利心态。(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第二幼儿园)关于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透视研究 摘 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在当前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我国很多幼儿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幼儿园都安排大量的课程让幼儿进行学习,给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对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希望为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提供有益帮助。关键词:多学科视野;幼儿园;小学化;透视研究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2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种超前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来说这违背了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也会对家长造成误导,对幼儿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及时改变这种“小学化”现象,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将对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讨论。1.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出现的原因(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种失范现象。人本身是一种有限的存在,从生理上来说,每个人是世界中存在的一个个体;从道德上讲,每个个体是社会中的一部分。如果对他们的本性进行了限制,他们势必会受到约束。[1]在幼儿教育阶段过于严苛地对幼儿进行管束,并对其抱有过高的期望,就会导致出现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家长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承受过多的压力,另一方面却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只能让孩子尽量地参与更多教学活动,却根本没有真正地去理解孩子。此外,家长们普遍对科学的幼儿教育缺乏认识和情感支持,家长总是认为自身与教师之间是存在对立关系,从而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2)幼儿园办学观念不正确。我国很多民办幼儿园在创立初始阶段大都只是为了盈利,而并非为了幼儿的发展。这种幼儿园会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力而故意采取“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让家长迅速看到教学效果。但这种教育方式会给幼儿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3)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近年来一直采取应试选拔人才的方式,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认为,只有高考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一切的努力都只是为了高考,因此导致在幼儿园教育中出现“小学化”现象:只看重幼儿的知识性学习,而对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有所忽视。这种现象的出现,将对人才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2]2.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改正路径(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先进的思想观念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基础。针对幼儿的教育,教师应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幼儿掌握某一项基本的技能,而是要在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上给幼儿营造欢乐的氛围,让幼儿能够在幼儿园阶段受到心智上的启蒙。因此,在教育观念上,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正确看待幼儿教育阶段,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基本规律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2)完善幼儿园教育制度。要想纠正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使之能受到限制。幼儿园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应做到尊重幼儿的基本人格,同时教育内容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设置,以基础的游戏方式作为活动,并将其融入教育内容中。[3]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我国虽然也有相关内容规定,但这些法律限制并没有对幼儿园教育起到作用。对此,国家应更加注重对教师的培养,以此来扭转当前这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3)跟进教学法。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不够完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需要与小学阶段的教育加以区分。对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适当采取一些跟进式教学方法,让幼儿能将所学过的知识与日后的学习产生联系。幼儿园教育中“小学化”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的成长发育规律,因此, 在幼儿园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正确看待幼儿教育,让幼儿尽可能地感受童年快乐,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成长。只有这样,这对幼儿来说才是最好的,对此还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做出努力。参考文献:[1]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3).[2]李康耀.如何使学前教育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 2011,(4):50-52.[3]李康耀.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43-46.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模板

论文摘要: 作为幼儿园各种入际互动的核心.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分析师幼互动的现状.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刻不容缓。

论文关键词: 师幼互动;构建

1、师幼互动的现状

肯定发展,存在问题,比如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2、良好师幼关系创建的主要障碍分析

、教师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主要为缺乏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关系处理不当问题

、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的关系

3、构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对策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促进师幼互动

、有效的师幼互动应以平等为原则、以合作为桥梁

、“教-学”模式向“我-你”模式的转变

、针对差异各个击破,妥善处理群体互动与个体互动的关系

、既要关注幼儿的'共同需要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

、针对个体的差异性,科学地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

、尊重幼儿,真正将互动融入儿童的世界

、尊重幼儿人格、包容幼儿错误

、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

4、结语

总之。。。,只有和谐、健康、科学的互动氛围.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地完成。才能使教学活动 熠 熠 生辉!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提纲该怎么写?

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一) “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 “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最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提纲写法,希望对您们有所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