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鱼的寄生虫概率取决于特定的海水鱼品种以及其生活的环境。一般来说,海水鱼在没有足够的清洁环境和营养的情况下,其寄生虫概率会更高。研究表明,一些海水鱼如鲤鱼,黑鲷,青鱼等,其寄生虫概率高达50%以上。而一些海水鱼如沙丁鱼,鲅鱼,鲶鱼等,其寄生虫概率为10%左右。还有一些海水鱼的寄生虫概率可以达到90%以上,如鳗鱼,鲨鱼等。
海洋中的鱼类可能感染了各种六足动物的寄生虫。根据 沃尔特·马丁的一项研究,来自加尔各答湾的海鱼感染率为% 。另一项研究发现,大洋中来自日本沿岸的海鱼感染率为% 。
海里的寄生虫一般都会寄生在比较大的鱼上,比如藤壶寄生在鲸鱼身体上。海水鱼寄生虫概率特别低。一个是因为海水鱼游的比较快。第二个体型微小的寄生虫不适合生长在海里
首先要保持水的盐度 温度 透明度 ,然后鱼苗期喂养的卤虫卵要进行消毒,注意定期清理水池 ,适量换水等
问题一:鱼肉有寄生虫吗 长形的鱼寄生虫多为线虫和绦虫,而能长到3-5厘米的,多半是绦虫。 鱼绦虫病是一种人鱼共患的寄生虫病。人一旦吃了未煮熟或生的“病鱼”,寄生在鱼内的裂头蚴,便会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引起人的鱼绦虫病,它不会从人的手上传染,充分煮熟的情况下,裂头蚴能被杀死,不会造成感染。 人患此种绦虫病后,胃肠道症状多不明显,一般仅有疲倦、软弱、腹泻或便秘、四肢麻木、饥饿、嗜盐等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贫血或重度贫血,甚至失去工作能力。 问题二:如果鱼里面有寄生虫人吃了以后会怎么样 烧熟就行了,吃刺身的话总归会比较冒险,海鱼感染到寄生虫的概率比较小,河里湖里江里说实话最好别吃生的,寿司店的生鱼片一般会进行低位杀菌,如果要吃新鲜的那概率也会大一些,不过总的来说就是感染到寄生虫的概率很小,就算感染到了一般吃点驱虫药就好了,当然不排除会得一些类似臭名昭著的异尖线虫病的可能性,总之生鱼片这个并不像有些人传的那么危言耸听,相对来说生的蛙类蛇类家禽千万别碰,要吃一定要吃熟的最好养殖的,还有烧烤之类的这些都比较危险一些,因为很难保证已经彻底熟了,感染到裂头蚴就不好玩了,一般家里正常烧着吃基本不可能出什么大问题的 问题三:有寄生虫的鱼肉可以吃么 不能生吃,长时间煮死了,是可以吃的。 问题四:三文鱼有寄生虫吗? 食品科学研究专家认为,任何的生物都有可能被寄生,而生吃任何海产品也都会存在一定的风亥,想要完全吃得放心,最好还是吃熟食。 目前,正规市场上作为刺身贩售的三文鱼,90%以上都是从挪威进口的,都已经过国家进出口检疫的把关,所以寄生虫问题并非普遍现象。相对于寄生虫而言,鱼类在运送、加工的途中被微生物污染的几率更高,更需引起关注。 市场上存在一种学名叫“虹鳟”的假三文鱼。这种鱼是淡水鱼,并不适合作为刺身食用。如果遇上“现捞现切”的三文鱼,请务必当心。 不仅有餐馆用虹鳟冒充三文鱼,超市卖的三文鱼肉或制品有时也用虹鳟肉冒充,原因很简单,虹鳟要比三文鱼便宜得多。 问题五:吃鱼生会有寄生虫吗 如果鱼体内有寄生虫,吃鱼生是不可能百分百避免被寄生虫感染的。因为许多寄生虫的生活史,就是通过寄生的宿主间的捕食关系进行不断的转移。所谓的大蒜、烈酒能消灭寄生虫的说法,其真正的效果有待商榷。及时是用这效果,但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消灭。因为寄生虫不但在鱼体内寄生,还有可能已经在鱼体内产卵,或者是有不同时期的幼虫。要知道,卵和幼虫和成虫,他们的生活史、抵抗能力、寄生部位都有所不同。虫卵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自动休眠,等到了适合的环境才继续发育成幼虫继而感染宿主。所以想百分百的避免寄生虫危害,还是不要吃鱼生吧。真的要吃,深海鱼生比淡水鱼的鱼生和近海养殖的鱼生要安全。 问题六:鱼身上的寄生虫对人有危害吗 会的,寄生虫不会再体内被消化,肝吸虫病是肝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淡水鱼的体内绝大多数寄生有肝吸虫的囊蚴,人吃了含有活囊蚴的鱼时,囊蚴会进入人体胆管内发育为成虫,之后肝吸虫就一直寄生在人体内。肝吸虫病表现为缓慢发病,轻者可能感觉不到任何症状,重者则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肿大等症状,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阻塞、肝硬化、肝腹水,并转化为癌症。肝吸虫病不会自愈,不过,它也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种病最大的危害在于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等到出现不适,病情往往已经很严重了,轻则摘除胆囊,重则进行肝移植。然而,如果肝吸虫病能早期发现,只需要几十元钱就能治愈。 问题七:如何杀死鱼体内寄生虫 一、一般寄生在鱼身体里的虫子多是肠道寄生虫,只要将寄生虫尽量清除干净,然后用高温煮15分钟,就基本能杀死鱼肉内的寄生虫,便可放心食用。 二、对于活鱼的寄生虫,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体内的最好用药饵,肠虫清、甲硝唑、PPA、庆大、等等,效果很好的;体外的药也有很多,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甲基蓝、高锰算甲、甲醛、敌百虫、甲硝唑等对体外的寄生虫具有效果。对寄生虫的治疗要注意药的用量及药浴时间。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日常的管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问题八:冷冻鱼里有寄生虫能吃吗 此鱼有病,建议放弃食用。 高温能杀死寄生虫。 问题九:吃鱼生长寄生虫 是自己处理吧,我建议先用醋杀一下 或者吃的时候喝些白酒 注意一定是白酒 身边有这样的例子 大家一块去吃海鲜 都喝了些白酒 不用多 只有一个人 喝不得白酒 用啤酒对付对付 后来这个人的皮肤一直总是渗血发痒---血液里呀还是皮肤里已经寄生了好多寄生虫 听说花了好多钱去治疗 也不知道去了根没有 所以这个生吃鱼 啊肉啊的 一定要先处理好 象醉虾 --不喝酒可以先用酒醉一下 或者 沾些芥末--这个也可以 但是个人认为米有酒的效果好 我这些都是很实在的想法 具体的科学依据和医生思想 这里就不多搜寻了
你好!这里是潜哥聊汽车很高兴与你在这里相遇。希望我的回答给你带来帮助。看到你的问题:“如何降低鱼、虾、蟹类感染寄生虫病的概率呢?”后,我想说鱼虾蟹类各阶段都能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知晓以下这几点将有效降低发病率!
首先,认清楚病原。要知道如何才能防治水产动物纤毛病,首先就要对这种病有一个详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研究发现,水产动物纤毛虫病主要由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等纤毛虫寄生引起。
其次,就是了解发病症状。纤毛虫能在对虾全身寄生、污泥等附着在纤毛虫上,手摸起来像一层滑的油状物。严重寄生时,对虾全身长满纤毛虫、口器不能张口,眼睛不能伸缩转动,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变慢。腮部挂有污物且粘液增多,呼吸困难,鳃丝受损,体制下降,继发感染细菌 或病毒,导致对虾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当大量纤毛虫寄生在对虾身上时会阻碍对虾脱壳使其脱壳困难影响对虾的生长。
最后,就是预防措施了。在养殖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保持水的盐度、温度、透明度。保持水质环境的稳定和平衡,不要有大的变化,需要定期测量水质指标,采取增氧措施,以保持池水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鱼苗期投喂的卤虫卵要进行消毒,可用每立方米水体300克漂白粉或300-500毫升福尔马林消毒处理1小时,也可用60-70度热水将卤虫卵浸泡5分钟左右,杀死纤毛虫后再投喂。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定期清理鱼池,及时清污,保持整个水环境的清洁卫生,而且每半个月对鱼池消毒一次,可采用含碘消毒剂,防止养殖鱼类感染纤毛虫病。适量换水,合理投饵,投喂新鲜饲料,通过日常的饲养和管理,提高鱼体抗病力。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的消毒剂浓度不要太高,同时要及时检查诊断鱼儿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发现鱼儿不对劲就应该及时治疗鱼病,防止体质下降诱发纤毛虫病。
如果想要降低鱼虾蟹的染病概率,那么就必须要保证饲养环境的干净性。避免因为污水的影响,导致鱼虾蟹出现疾病感染率过高的问题。
有是一定有的,但是好像不出名!!
检索的结果显示的是核心的。今年可能会出新的核心目录,可再看新的目录。核心多年了也不会轻易提出去的。
本刊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732,他引率81%;影响因子为近8年来的最高,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1994年起,《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相继入选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连续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并全文上网。2004年收录到“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继续入编为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基础医学核心期刊。获2003-2004年度获卫生部首届医药期刊一等奖,2003-2004年度、2005-2006年度和2007-2008年度均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2009年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全国基础医学类,北大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2008版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在国内同类刊物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国外同行中也有较高声誉。本刊内容已被收入美国MEDLINE、美国医学索引、英国热带病通报、英国卫生与传染病文摘、英国蠕虫学文摘、英国原虫学文摘及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主要热带病文献目录季刊等本学科著名的国外检索刊物。20多年来,已发行至27个国家和地区,并积极开展期刊交换工作。《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主要反映我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研成果及防治经验,开展学术争鸣,活跃学术讨论,以推动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工作,提高专业人员水平,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防治服务。《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设有论著、防治经验、试验报道、临床研究、新视野、综述、学术争鸣、教学园地、成果交流、简报、学术交流等栏目。读者对象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防治、科研、教学、医务和管理人员。《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于2003年顺利完成了编委会的换届,成立了第四届编委会,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个单位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51位寄生虫学家、教授和资深防治专业人员担任本届编委
没有,是影视剧虚构人物。
陆家炳,电视剧《暗算》的主要人物之一,在剧中是一个纯朴、憨厚的瞎子,本来没有名字,人称“阿炳”,是柳云龙临时给他起名陆家炳。
陆家炳具有超常听力,是一个密码破译奇才,他凭耳朵就能知道打架的是一大一小两只母狗,刚出生的孩子哭了第一声他就知道不是自己的,最终以悲剧结局。
扩展资料:
人物出处:
《暗算》是柳云龙执导的改编自麦家同名小说的谍战电视剧,由柳云龙、陈数、王宝强、高明等人领衔主演。
全剧分为括《听风》《看风》和《捕风》三个篇章,主要讲述了中国一批特殊情报工作人员的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听风,即无线电侦听者;这是一群“靠耳朵打江山”的人,他们的耳朵可以听到天外之音,无声之音,秘密之音。
看风,即密码破译的人;这是一群“善于神机妙算”的人,他们的慧眼可以识破天机,释读天书,看阅无字之书。
捕风,即我党地下工作者;在国民党大肆实施白色恐怖时期,他们是牺牲者,更是战斗者,他们乔装打扮,深入虎穴,迎风而战,为缔造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暗算
是有的,看到就好好珍惜,很难找了
1 宠物(犬、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主要种类 经文献检索,有记载的犬、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至少有39种,约占CPCMA的56%,其中原虫病9种(内脏利什曼病、皮肤利什曼病、皮肤黏膜利什曼病、肺孢子虫病、弓形虫病、非洲锥虫病、克氏锥虫病、等孢球虫病、贾第虫病)、吸虫病8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后睾吸虫病、双腔吸虫病、棘口吸虫病、片形吸虫病、异形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绦虫病8种(猪绦虫/囊虫病、牛绦虫/囊虫病、棘球蚴病、泡球蚴病、裂头蚴病、裂头绦虫病、复孔绦虫病、细颈囊尾蚴病)、线虫病10种(钩虫病、膨结线虫病、毛细线虫病、麦地那龙线虫病、犬恶丝虫病、马来丝虫病、吸吮线虫病、颚口线虫病、粪类圆线虫病、旋毛虫病)、棘头虫病1种(猪巨吻棘头虫病)和节肢动物病3种(蝇蛆病、疥螨病、蠕形螨病),病原涉及80多种医学寄生虫和节肢动物〔3〕。 生活史类型〔2〕 直接型 病原生物通过接触或媒介直接传播给易感脊椎动物或人,传播过程中病原体不发育、繁殖。如疥螨病、蠕形螨病等,称之为直接人兽共患病。 循环型 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以上的脊椎动物宿主。如绦虫病、棘球蚴病等,称之为循环人兽共患病。 媒介型 病原体在传播媒介体内发育、繁殖或既发育又繁殖,然后传播给脊椎动物或人。如疟疾、丝虫病等,称之为媒介人兽共患病。 污染型 存在脊椎动物宿主与病原体发育或储集的非动物环境如水、食物、土壤、植物等,宿主的感染来源于被污染的非动物环境。如钩虫病、粪类圆线虫病等,称之为污染人兽共患病。 流行因素 传染源广 人兽共患寄生虫对宿主的选择性不严格,一种寄生虫可寄生于多种宿主。寄生宿主除人、犬和猫,还有多种哺乳类、禽类、鸟类、鱼类和爬行类等多种野生动物。感染宿主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源广泛是CPCMA分布广、控制难的主要原因。 传播途径多 CPCMA的传播与流行,是生态系统中寄生虫种群流动时人和兽共同参与的过程。传播途径包括兽传兽、人传人、兽传人和人传兽,各种流行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感染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经口、经皮肤或黏膜、经接触、经飞沫、经胎盘、经节肢动物媒介传播等多种先天和后天感染方式。 宿主普遍易感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力多属非消除性免疫,未感染宿主因缺乏特异性免疫而易感。当具有免疫力的感染宿主体内的寄生虫被清除后,这种特异性获得免疫也将逐渐消失,重新处于易感状态,很易发生再感染。对某些寄生虫的易感性除与免疫有关外,还与宿主的食性、生活习性等因素有关。 防治原则 CPCMA的防治常根据流行情况和流行规律,制定相应的法规监督管理制度,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宿主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以防为主,综合防治。而免疫预防(immunoprophylaxis),应用疫苗接种的方法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以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已被国内外科学家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也是人们多年来共同追求的目标。2 宠物(犬、猫)人兽共患寄生虫疫苗研究 现状与需求 长期以来,无论对人或兽的寄生虫病防治都以药物驱虫为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过去的10年,驱虫药已成为动物药品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约占世界动物药品销售额(18万亿美元)的四分之一〔4〕。至今,药物驱虫仍然在治疗和控制寄生虫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大量化学药物的应用,出现了药物抗性寄生虫、化学药物残留以及药物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5〕。加之,寄生虫存在明显的再感染现象、抗虫新药研发周期长、投资巨大以及宠物主对疫苗预防的渴望和需求,这些都引起了研究者和商家的高度关注。一个寄生虫病疫苗防治的新领域正悄然兴起,一个潜在而巨大的宠物寄生虫疫苗商品市场将面临竞争。 疫苗研究进展 由于疫苗安全、无副作用、无残留、无污染,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功效,且易被消费者接受,所以人类对几乎所有传染病都提出疫苗防治的要求。虽然,寄生虫结构、抗原复杂、寄生部位和免疫机制特殊等原因给疫苗研制带来了重重困难,但是,消费者对健康和安全的需求以及盈利超过3万亿美元的宠物市场对疫苗的需求,对寄生虫疫苗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动力。虽然,兽用寄生虫疫苗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但至今,商品寄生虫疫苗绝大多数仍为活疫苗或致弱活疫苗。由于其存在保护率低、安全性差、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商业前景不容乐观(Bain,1999)〔6〕。而基因工程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究,可使寄生虫疫苗的产业化和商品化成为现实,许多科学家对此寄予极大的期望(Alarcon等,1999)〔7〕。 原虫疫苗 原虫是引起CPCMA的重要病原。在医学研究领域人们在疟原虫、弓形虫、利什曼原虫和锥虫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免疫学、基因组学和疫苗学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研制了防治动物寄生虫病的贾第虫疫苗、弓形虫疫苗、隐孢子虫疫苗和球虫疫苗,目前已有几种疫苗上市销售(Olson等,2000;Augstine,2001)〔8,9〕。利什曼原虫疫苗的研究经历了全虫疫苗、重组疫苗和核酸疫苗的过程。1999年,研究证实LPG(lipophosphoglycan)是阻断传播中有希望的候选疫苗。目前,硕大利什曼原虫核酸疫苗保护性抗原基因有表面抗原gp63、LACK、PSA-2、表面抗原/gp46/M-2等。Handman等(2001)发现DNA疫苗也有治疗作用〔10〕,Mendez等(2001)用L. major对C57BL/6小鼠免疫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NA疫苗接种可产生有效的保护性〔11〕。另外,还发现一种可诱导更高保护率的LACK蛋白,并在构建硕大利什曼原虫LACK DNA疫苗后,证实其能诱导Th1反应,可控制感染〔12〕。Fort Dodge动物卫生组织(1999)研制的贾第虫疫苗,能减少或阻止犬和猫肠道内贾第虫包囊脱囊,最终实现疫苗接种动物体内无滋养体感染(Olson等,2000)〔13〕。1993年,英特威公司以致弱S48株刚地弓形虫研制弓形虫DNA疫苗“Toxovax”,用其滴鼻预防绵羊弓形虫病取得有效的结果。有关弓形虫核酸疫苗的研究,Angus等(1996)用弓形虫SAGI重质粒免疫小鼠进行初步研究。周永安等(1999)用PcDNA3-p30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小鼠,结果显示血清抗体升高,感染小鼠存活时间延长〔14〕。郭虹等(1999)将PcDNA-ROPI重组质粒以IFN-γ为佐剂免疫小鼠,结果显示NK细胞活性、CD8+T细胞明显增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15〕。预防球虫病的重组疫苗正在研究中,用沙门氏杆菌作为载体表达的球虫抗原EalA诱导免疫应答的研究也在实验中(Song等,2000)〔16〕。许多实验研究表明预防原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是可以人工建立的。 吸虫疫苗 人体吸虫均有脊椎动物保虫宿主,绝大多数都可在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目前对其疫苗的研究主要见于血吸虫和片形吸虫。血吸虫疫苗研究也已经历了全虫疫苗(死疫苗、活疫苗、同种致弱活疫苗和异种活疫苗)到分子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和核酸疫苗)的发展过程。随着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血吸虫疫苗候选抗原分子或抗原基因不断被发现和鉴定,基因工程疫苗已成为主要研究方向。1998年,WHO/TDR在两个独立的研究室对几种曼氏血吸虫(Sm)疫苗候选分子进行了平行实验,并提出6个最具潜力的疫苗候选分子,包括28kDa Sm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97kDaSm Paramyosin(副肌球蛋白)、IrV-5(致弱尾蚴免疫血清筛选的抗原分子)、TPI(丙糖-膦酸酯异构酶)、Sm23(膜相关抗原)和Sm14(脂肪酸结合蛋白)。其中,GST已进入临床Ι期试验,paramyosin、MAP-4/TPI和Sm14抗原将按GMP标准制备用于临床试验,而IrV-5和MAP-3/Sm23被推荐采用DNA免疫的形式继续研究〔2〕。1999年报道,肝片形吸虫分泌的组织蛋白酶L1和L2是重要的蛋白分子,参与免疫逃避、组织穿透和营养吸收等功能(Mulcahy等,1999;Spithill等,1999)〔17,18〕。用其接种牛,可减少虫负荷42%~69%,虫卵活力下降60%,若将其与高分子血红蛋白结合,保护率可增加至73%(McGonigle等,1995)。Piacenza等(1999)用其接种绵羊,保护率为60%,减卵率为71%~81%,将其与天然亮氨酸氨肽酶结合时,保护率可增加到79%〔19〕。肝片形吸虫其他蛋白分子,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种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对牛的保护率分别是19%~67%和55%,但有关肝片形吸虫重组疫苗的试验未见报道(Spithill等,1999)〔20〕。 绦虫疫苗 绦虫也多引起人兽共患病,且中绦期幼虫寄生引起的囊尾蚴病和棘球蚴病对宿主的危害更严重。用于预防带属(囊尾蚴病)和棘球属(棘球蚴病)绦虫的重组疫苗研究已获成功。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阿根廷分别实施的试验结果证明棘球蚴疫苗EG95对牛群感染的保护率达96%~100%。预防绵羊带绦虫感染的疫苗45W的保护率达92%以上,牛带绦虫疫苗预防牛的感染同样有效。EG95和45W抗原在六钩蚴表面表达,与抗体和补体结合,阻止六钩蚴逸出和移行,从而发挥保护免疫作用。其另一重要特性是能产生跨种保护,已证实绵羊带绦虫45W、To18t To16分子的复合物能诱导人工感染猪的保护率达93%。因此,在预防人类感染中有应用潜力(Lightowlers等,2000)〔21〕。Chabalgoity(2001)报道棘球绦虫六钩蚴的脂肪酸结合蛋白以致弱的鼠伤寒杆菌(LVRO1)表达形式口服接种犬,可产生有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作者建议研究其他犬用候选疫苗时应用这种表达形式,因为鼠伤寒杆菌LCRO1对犬无害〔22〕。 线虫疫苗 钩虫疫苗的研究目标主要针对减轻虫负荷、减少宿主失血和增强交叉防御作用。早在30年代,Johns Hopkins公共卫生学院蠕虫学系用犬钩口线虫活的三期幼虫(L3)口服或皮下接种犬和鼠,可减轻虫负荷、减少肠出血。60年代,L3疫苗被研制成一种致弱活疫苗,70年代初投放市场。然而,因其不能抵御感染和再感染且价格昂贵而被淘汰。随后研究重点转向L3分泌抗原(Ancylostoma secreted protein, ASP)。目前,ASP-1和ASP-2类似蛋白在十二指肠钩口线虫、锡兰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已得到分离和克隆。并有证据表明,ASP是有前景的疫苗候抗原〔23〕。血矛属、奥斯特属和毛圆属消化道线虫,是牛、羊等动物最主要的寄生虫,在驱虫药市场中占有最大的份额,人们投入的研究精力也最多。有效的线虫疫苗是一种具氨肽酶A和M活性的110KDa的H11蛋白分子。H11在线虫微绒毛上表达并与抗体结合,可破坏线虫四期幼虫和成虫的摄食能力,对绵羊羔的保护率达90%以上。这种保护率与抗体滴度相关。因H11在自然感染时不具免疫原性,而被认为是一种“隐蔽抗原”(Newton等,1999)〔24〕。研究显示,捻转血矛线虫p100GA1在预防山羊异源感染时保护率为60%、虫卵减少率为50%。从众多的疫苗成分中提取能产生交叉保护的单一分子,或至少是少数几个分子已成为线虫疫苗研究的焦点。而“隐蔽抗原”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候选物。另一挑战是通过重组DNA等技术使疫苗研究产业化,重组H11、H-gal-GP和TSBP的研究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Knox等,2001)〔25〕。 节肢动物疫苗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牛、绵羊等经济动物相关的节肢动物(蜱、螨、吸血蝇、毛虱等)。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一种由大肠杆菌表达的Bm86基因工程疫苗〔TickGard (TM)〕,由澳大利亚生物技术所和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联合研制,用于预防牛的微小牛蜱(Willadsen,1995)〔26〕。此后,在酵母中也表达成功类似的重组疫苗〔Gavac (TM)〕并由古巴哈瓦那Heber生物技术科学院商品化生产(Garcia等,2000)〔27〕。该疫苗诱导的抗体可结合、溶解蜱肠细胞上的Bm86分子,从而干扰蜱的吸血行为,使其繁殖能力下降。1999年,澳大利亚生物技术所研制出第二代能产生强而持久免疫应答的微小牛蜱疫苗〔TickGard Plus(TM)〕。同年,加拿大批准一种预防牛纹皮蝇的蛋白酶“hypodermin A”重组疫苗上市销售(Pruett,1999)〔28〕。 寄生虫疫苗研究展望 上述证据表明,CPCMA种类多、流行因素复杂、防治难度大。人们试图寻找一种有效预防和消除这类疾病的新方法、新途径。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接种疫苗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免疫,以防治寄生虫和节肢动物对宿主的感染或侵害是可行的。尽管已有多种寄生虫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取得明显进展,但大多数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率尚未令人满意。抗原分离与筛选、基因克隆与重组、高效表达、提高保护率交叉保护力等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当然,寄生虫疫苗制剂的研究和商品化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它涉及寄生虫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疫苗试验、产业化和商品化等许多环节。我们相信,随着免疫学、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寄生虫疫苗必将在CPCMA的防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大规模灭绝危机,人类通常都倾向于考虑体型较大和有魅力的濒危物种。较小的生物,如,微生物、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几乎没法在人类议程上找到位置。政客、新闻界和民众几乎忽略了它们的生存危机。然而,最近一个科学家团队把这个被忽视的话题推到了聚光灯之下。他们发布了一篇有关寄生虫灭绝的论文,引发了互联网的诸多关注以及主流媒体的大量报道。这篇论文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和研究伙伴们撰写,作者们多年深入研究博物馆的收藏品和其他数据库后才完成了这项研究。该研究提出了一些令人恐慌的预警,它剖析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的意想不到的巨大后果,气候变化带来了大量毁灭全球寄生虫物种的威胁,进而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和人类健康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分析超过457种寄生虫的数据后,论文作者表示,“按保守模式的预测,单单从气候变化引发栖息地缩减这一因素来看,到2070年,这些物种中有5%至10%可能灭绝。”如果由于气候变化和其他人为干扰因素,寄生虫的宿主物种也灭绝,那么这种寄生虫的大规模死亡可能会加剧。事实上,按最坏的设想,多达三分之一的寄生虫物种可能会绝迹。这项研究表明寄生虫灭绝可能会产生复杂的级联效应。壁虱、螨虫、绦虫、跳蚤和吸虫等寄生虫虽然声誉不佳,但在许多食物网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能够调控寄主动物的免疫系统,甚至可能有助于防止一些病原体的出现和扩散。科林?卡尔森(Colin Carlson)表示,“寄生虫对生态系统贡献颇多。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络链中占据80%的比例,相互作用的物种中它们占绝大多数,也会对宿主群体造成巨大的影响。”他是该论文的主要作者,同时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是环境科学、政策和管理学。
我能告诉你几个,
有没有大学学生物,明确分析,结果,这才好,我知道
生物方向太多了,题目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做毒理的论文简单点的就是做几种药物急毒性,或者慢性毒性。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生物毕业论文题目供你参考:[1]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在 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术后的应用[2]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3]化学动力学疗法:芬顿化学与生物医学的融合[4]金银花和蒲公英对肉源性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5].亿年前动物"临终遗迹"的发现将分节动物的祖先推前了一千万年[6]趋磁细菌磁小体合成的相关操纵子和基因[7]霉菌毒素的生物脱除方法及机理研究进展[8]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畜禽寄生虫病调查[9]基于O_/Ar比值估算海洋混合层群落净生产力的研究进展[10]海岸线的溢油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进展[11]海洋中挥发性卤代烃的研究进展[12]海水养殖生境中硫化物污染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13]紫檀芪改善睡眠限制小鼠运动耐力的作用及其机制[14]华癸中慢生根瘤菌多铜氧化酶基因mco的功能研究[15]中南民族大学教师团队在自然指数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发表研究成果[16]波形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