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了“杂志之家”其中有网友的【评论】:来自xiangzichun 对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评论:安徽大学学报,审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主要是在主编和交版面费上耽误了。1月投的,返修是4月份就返回了,修改后交版面费后录用,不需要审稿费,稿件修改完之后会通知交版面费,交完版面费之后就能录用了。速度一般,至少比我朋友的快。
之前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后来朋友介绍”期刊汇“挺好的。
整体录用率肯定是不高的,学报社科版的是双核心,双月刊,一年六期,所有投稿都录用,恐怕要比新华字典都要厚了。可加~要求很高。
安徽大学学报更有名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报录比例是63%。
安徽师范大学,简称安师大,坐落在安徽省芜湖市, 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
学校与民国时期的国立安徽大学相承一脉,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成建制迁至芜湖。
后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安徽工农大学等数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特点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赭山、花津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有纸质图书万册;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5个,本科专业88个。
截至2019年10月,安徽师范大学有18个学院,另设有 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办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独立学院),共设有88个本科专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安徽师范大学
截止到2022年4月份,安徽大学2022年研究生报录比还没有公布,无法得知。
学校拥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375万余册;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校师资力量
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80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900余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4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名.
入选“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3名,入选安徽省“百人计划”5名,入选安徽省“外专百人计划”5名,享受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39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2名,入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14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安徽大学
2021年985/211考研院校报录比汇总合集谢老师教育专注解决考生认知差和信息差。对于考研人来说,确定报考院校最关键的一个数据就是该院校的考研报录比。考研报录比=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的高低决定了考研的竞争难度,越高表明竞争激越激烈,反之。2022年考研人数官方发布为457万人,而录取人数为万人(包括保研人数和博士生)。报录比约为,比2021年增加,比2020年增加。考研报录比的逐年增加,也是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最直观的反应。所以有时候选择比努力还要重要!比如2022年,同济大学的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报录比达到了恐怖的267!267人抢一个名额,着实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报考前好好了解一下历年院校的报录比,不香吗?2022年同济大学报录比情况(部分)下面整理的几所学校数据,都是取自官网数据以及官方信息,但还是有几所院校不愿意公开。所以,除了以下学校的报录比汇总,【研考路上】还专门整理了各大学校的考研资料,后续还会第一时间发布各类考研真题,非常适合刚开始准备考研、或者考完想第一时间对答案的同学。如有需要请直接点击下方卡片即可免费获得院校资料大礼包!轻松了解考研难度、考研参考书目、分数线等信息。所有985、211近五年的招生计划、推免和拟录取文件大汇总!往期回顾:谢老师教育:2022年985/211考研院校报录比汇总合集今天【研考路上】分享的2021年各大院校考研报录比汇总,资料可谓全网“最全”!快来看看你心仪院校的报录比情况吧!注:以下资料均取自官网数据以及官方信息,真实有效;部分学校没有公布,有出入欢迎指出;因数据较多,电脑端直接“ctrl+f ”搜索学校,手机端请通过目录查找。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7278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1583人,其中推免录取497人上海财经大学2021年实际考试人数:11829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2675,其中推免录取532人,统考录取2045人同济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0885人2021年录取人数:共录取5790人,其中推免1595人,全日制2159人,非全2036人复旦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9936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8100余人,全日制为5906,非全为2257上海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9688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5000人,其中推免录取1276人东华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2269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2919人(含推免)华东理工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5000人2021年录取人数: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400余名(含推荐免试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7923人2021年录取人数:统考录取3685人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2854人2021年录取人数:统考录取人数4985,推免录取人数2348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0988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3391人,其中推免录取751人武汉理工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7299人2021年录取人数:计划招收近4000名硕士生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9598人2021年录取人数:拟录取研究生3797人,其中一志愿录取3525人,调剂人数272人武汉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0148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9116人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4000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7684人湖南中南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5109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5929人,其中推免录取2069人国防科技大学2021年参加考试人数:2156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统考录取241人湖南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3125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统考录取3011人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上线人数:7625人2021年录取人数:计划录取3439人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7452人2021年录取人数:招生人数3812、录取人数4457、统考人数3422、推免人数1035南京农业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0368人2021年录取人数:录取2973人,其中统考录取2523人,推免录取450人南京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8000人2021年录取人数:统考录取2401人东南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7199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6224人,其中推免录取1866人苏州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4648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拟录取6002人,其中专业学位3848人,学术学位2154人中国矿业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4442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共录取3416人,其中推免录取380人安徽安徽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3000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拟录取4143人,其中推免录取127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7125人2021年录取人数:拟录取4261人,全日制3578人,非全日制683人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3072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共录取2558人,其中推免录取781人。过线人数2744人。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8569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共录取2136人,其中推免录取1212人北京科技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0588人2021年录取人数:拟招硕士3470人,录取推免生535人北京林业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8739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2349人,其中推免录取284人中国农业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8751人2021年录取人数:录取硕士研究生3347人,其中全日制学术硕士1431人,全日制专业硕士1546人,非全硕士370人北京邮电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4049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3674人,其中推免录取1028人北京理工大学2021年录取人数:约4936人北京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30000人2021年录取人数:接收硕士研究生6459人通过推免招收2814人,占;通过统考共录取3645人,占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6443人2021年录取人数:录取4596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600余人,非全日制113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6269人2021年录取人数:计划招收研究生5000名,其中全日制到3600名,非全日制1400名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4707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1981人(全日制1785人、非全日制196人;学术学位839人、专业学位1142人福建厦门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4000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统考拟录取5300人福州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8175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5032人甘肃兰州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5507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4882人,其中推免录取989人广东华南师范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6948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约4700人暨南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7455人2021年录取人数:上线人数9959。硕士研究生共录取5063人,其中推免录取788人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2109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6172人,其中推免录取1968人中山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35000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共录取8200人广西广西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5670人2021年录取人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4500名,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海南海南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1000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4300人河北华北电力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6114人河北工业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5010人2021年录取人数:录取硕士研究生3078人(含推免硕士生118人、“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30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1319人、全日制专业学位1490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269人河南郑州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41000人2021年录取人数:录取了8114位研究生,全日制专硕4409人,全日制学硕3096人,非全日制专硕609人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2100人哈尔滨工程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2311人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录取人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约为2400人(学术型研究生约为107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约为1330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为253人江西南昌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0709人2021年录取人数:5491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815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117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559人辽宁东北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6053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5126人,其中推免录取1028人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6350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6061人,其中推免录取1192人宁夏宁夏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8215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2487人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1年上线人数:3894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2876人,其中推免录取481人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1000人2021年录取人数: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600余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山东大学2021年录取人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40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50人陕西西安交通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2250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共录取5831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4859人2021年录取人数:录取硕士研究生3758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670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88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7742人2021年录取人数:录取硕士研究生3839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657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182人西北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3575人2021年录取人数:录取硕士研究生4022人,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2018人,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1655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349人长安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5000人2021年录取人数:全日制学硕录取1603人,全日制专硕录取1582人,非全日制录取457人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21年录取人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30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80人四川农业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0286人2021年录取人数: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100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800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370人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2061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约6100人西南财经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3623人2021年录取人数:共录取3385人,其中统考人数为2736人,推免人数为649人四川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43085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约7400人天津天津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0000人2021年录取人数:计划约为4630名(学术型研究生约 为230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约为233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约为 1080名(学术型研究生约为55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约为1025名南开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6057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共录取4070人,其中推免录取1221人,统考录取2849人西藏西藏大学2021年录取人数:录取总人数803,推免人数31,云南云南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24653人2021年录取人数:录取5029人,其中推免录取280人,统考录取4749人浙江浙江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18716人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统考录取3564重庆西南大学2021年报考人数:30006人2021年录取人数:统招硕士达到4817名重庆大学2021年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录取6315人
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科学化学生命与环境科学 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04)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评比一等奖(0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01) 主任委员: Chairman 王群京 WANG Qun-jing委员: MembersXiaoya Zha(美国 中田纳西州立大学) (国内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Carlos Saavedra(智利 康塞普西翁大学)朱士信 ZHU Shi-xin (合肥工业大学) 李玉成 LI Yu-cheng吴小培 WU Xiao-pe 陈发来 CHEN Fa-lai (中国科技大学)陈恩红 CHEN En-hong (中国科技大学) 肖亚中 XIAO Ya-zhong张胜义 ZHANG Sheng-yi 张战军 ZHANG Zhan-jun汪继文 WANG Ji-wen 周艺峰 ZHOU Yi-feng郑诚 ZHENG Cheng 范益政 FAN Yi-zheng郭建友 GUO Jian-you 胡舒合 HU Shu-he高清维彭思龙(中国科学院) GAO Qing-weiPENG Si-long 梁栋 LIANG Dong解光军 XIE Guang-jun (合肥工业大学)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安徽大学主编:胡舒合ISSN:1000-2162CN:34-1063/N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肥西路3号邮政编码:230039 1.本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中英文稿件,校外作者的稿件要求最好是本刊主学科范围内的、省(部)级以上政府基金(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博士点基金等)资助项目产生的研究成果。本刊拒绝一稿两投以及以外语已发表的稿件,以免影响本刊在国际数据库的检索。2.本刊不收审稿费,但是为了不耽误你的时间请慎重决定投稿(不符合本刊的学科要求将不会进入审稿流程,直接退稿)。本刊坚持对部分审稿评价优秀、选题前沿或热点的稿件免收发表费。3. 本刊录用发表的稿件,为了便于学术信息的有序传播,需要作者转让部分版权,有关内容见网站首页的版权转让确认书,如果作者有特殊声名或要求时请来稿时提出书面说明。4.本刊一般2个月左右决定是否采用,最长不一般超过3个月(因审稿专家的时间不好控制)。投稿时请作者核对注册的作者信息,特别是联系方式(电话、E-mail等),我们会及时回复稿件处理的进度,作者也可以随时登录查询或及询问。5.本刊实行严格的专家审稿机制:编辑初审决定是否符合接收的条件,再送同行专家审稿;编辑根据专家的意见筛选拟录用的稿件返回作者修改,评价一般或不宜录用的稿件及时通知作者退稿;送主编审查:是否按审稿意见修改、还有没有错误,决定是否录用。为提高稿件的外审效率,请作者推荐两位以上合适的专家供编辑部参考,专家的详细信息包括专家姓名、研究方向、职称、电话、E-mail等。6. 稿件录用的参考标准:(1)选题的前沿性-----本学科研究的热点,读者面较广;(2)研究的理论性-----对同行以后的研究工作有指导价值;(3)论述的逻辑性-----论述正确,表达清楚,语言精练;(4)写作的规范性-----图表清晰,标注规范,量单位使用正确,参考文献著录完整;(5)摘要的信息量-----要素齐全(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清楚明了地反映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英文表达通顺;(6)参考文献引用要科学、合理,特别要尊重已在本刊发表过相关论文的作者的劳动,引用时应尽量考虑引用,要有一定的文献引用量。7. 稿件要求:来稿应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练、可读性强,每篇论文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中英文作者名、中英文作者单位、中英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第一作者简介。(1)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不使用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2)中文关键词标注3个以上,选词要规范;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英文缩写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先给出全称。(3)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少于150个汉字);应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要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避免出现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符合摘要写作要求。(4)正文文章篇幅一般在8 000字以内。(5)量和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文稿中外文字符必须区分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表示变量的英文字母要用斜体,表示矢量、矩阵的英文字母要用黑体;物理量的单位用对应的英文表示不要用中文表示;阿拉伯数字与单位之间要空一格。(6)文中图要直观、简明、清晰。图中的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必须写清,并与正文保持一致。 图版、照片必须图像清晰,层次分明,请提供矢量图或线条图,不接收扫描图。 表的格式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所用文字、符号、单位要与正文一致。(7)图、图版、照片、表均要求提供中、英文对照的图题、表题;图中横、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如有单位请标注(包括任意单位a. u.),无量纲的纯数除外;图中横、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只能用中文不能用英文表达。(8) 参考文献应注意引用近两年国内外及本刊的最新文献,所引文献应是作者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参考文献,文献序号按出现先后排序,并在文中相应处标出。参考文献的引用不得少于8篇,其著录格式示例如下:专著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译者.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论文集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论文集编者名.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作者名.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高校标注到学院或系),年份.技术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出版地:出版者(网址、网站名、网页名),发表或更新日期.(英文作者姓名著录方式为:姓在前,名在后,姓全写,名缩写且不加缩写点)(9)在文稿首页页脚处注明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等信息。如果论文涉及有关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请写明基金或资助机构的名称,项目编号;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学位、职称,研究生文章需其导师任通讯作者,并注明通讯作者的职称、是否硕博导师、E-mail 。
1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08、2011年版收录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9、2010、2011年RCCSE核心期刊排行榜A类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本刊以原始研究论文为主,反映我校在科研、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辟有专家笔谈、基础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药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综述、讲座等。作者以本校及附属医院的科研和医务人员为主,外单位稿件必须是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论文,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医院论文接收范围为:省级以上课题基金项目论文、在高水平实验室完成的具有一定创新性和信息量的论文、大样本且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临床回顾性论文。2 稿件要求资料真实可靠,内容充实,论点明确,推论严谨,设计合理,数据准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通句顺,字迹端正;统计学检验方法应正确。论著和综述一般4 500~6 000字,技术与方法3 000~4 000字。修回稿的撤稿须提出申请,如该文主要内容在他刊发表,本刊将通知作者所在单位,按一稿两投处理,且两年内将不再接受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的文章。3 本刊审稿采用盲审制,即在为审稿人保密的同时,隐去作者的单位姓名;稿件由相关专家审阅。来稿第1页须单独列出文题、作者、作者单位、邮政编码、电子信箱、联系电话;作者个人信息在正文中不必出现,以便盲审。来稿须附电子文档。4 简化汉字按1964年《简化汉字总表》规定,不要用繁体字。文题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基金资助课题、攻关或重点项目应在在首页下标注说明,并注明课题编号。来稿一律应附关键词(3~7个)和中国图书分类号。5 论著一律应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中非标准的符号及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应用全称;省去“本文”、“作者”、“××年~××年”等用语,采用第3人称表述。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前3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或复姓音节易混淆者应加隔音符号“′”。中英文摘要内容应相对应,字数在200字左右,应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分四部分:①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并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②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等。③结果: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叙述要具体、准确。④结论:简要说明经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察及其理论价值。6 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序号按1;;……的程序排列。标题一律左顶格。各级标题字数不宜过多,同级标题不应时有时无。论文按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次序结构撰写。7 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名称和代号。如μm、mm、km、mg、g、kg、ml、L、h、min、s、iv、ip、ig、sc、po、IU、mol、mol/L等。表示物质在人体的含量,统一用L(升)作分母,不得使用带词头的分母(如μl、ml、dl、mm3),更不宜使用不是计量单位的“%”来表示每百毫升(/dl);克分子浓度、克当量浓度应改为物质的量浓度(mol/L)。构成比一律用小数表示(如中性粒细胞占70%应为中性粒细胞占)。压力、压强、应力单位(如mmHg、cmH2O、atm、dyn/cm等)应换算成kPa;Ci应换算成GBq;rad应换算成Gy;Cal应换算成J。8 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尾数有3个以上零的整数和小数点后有3个“0”的纯小数,均可用“×10n”表示(n为正、负整数),但属于有效数字的“0”必须写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时,从小数点向左或向右,每3位数空1/4格。数字与外文字母间空1/4格。小数点后的有效数字位数应前后一致。9 具有单位的数值范围书写应正确,如 ml~ ml可写成 ml。一系列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可在最末一个数值后标明单位,如5、10、15、20、25 mol/L。数值偏差如25℃±1℃也可写成(25±1)℃,不宜写成25±1℃,3万~8万不能写成3~8万,50%~80%不能写成50~80%,3×105~8×105不能写成3~8×105。体积5 cm×8 cm×10 cm或5×8×10 (cm3)不能写成5×8×10 cm或5×8×10 cm3。10 图表应有自明性,可用文字叙述的则不必用图表,图、表不要相互重复。照片应清晰、对比度适宜,显微镜图应注明放大倍数和染色方法。表用三线式。图表在文中出现处应标明“此处插入图(表)”的方框。11 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最新文献(5年以内),非直接阅读过或内部刊物上的文献不宜引用。引用文献不要超过15条,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末,并在引用处加注角码。文献人名均采用姓前名后(名缩写)的著录法。常用的期刊、专著著录格式如下:[期刊] [序号] 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著录,超过3人者取前3人,后加等或et al)篇名[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专著] [序号] 作者(著录同期刊)篇名[M]//专著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次(第1版可不标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12 本刊在收稿后立即给收稿通知并审稿,3个月内予以答复。查阅稿件务请注明稿件编号。作者寄回修改稿时必须认真填写修回稿封面,并将原稿和修稿单一并寄回。稿件一经刊出,赠送当期《学报》2份。不用稿回复作者退稿意见。投稿请寄编辑部,勿寄给个人。来稿及修回稿均请自留底稿,以便进一步修改和防止丢失。为适应科技信息交流网络化需要,本刊已通过因特网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举例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下面是我整理的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举例,欢迎大家阅览。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
(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 R——报告 S——标准 P——专利A——文章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二、参考文献举例
[1] 薛凤家. 光本性假说及争论在光学发展史中的作用[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2, 57(3):57-59.
[2] 彭爱贤. 假说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 45(3):45-47.
[3] 刘云松. 假说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J]. 现代物理知识, 1998, 10(5):34-36.
[4] 赵锐. 科学假说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科技资讯, 2008, 33(10):252-256.
[5] 屈少华. 科学假说在物理学中的作用[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3(6):6-10.
[6] 杜望胜. 浅谈“假说”与物理教学[J]. 课题研究, 2009, 16(9): 8-9.
[7] 冼维平. 浅谈物理研究的“假说”思想[J]. 中学物理, 2010, 28(1):35-36.
[8] 金蓉. 试论物理假说之源[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99, 22(3):265-267.
[9] 陈涛. 物理学中科学假说的作用[J]. 管理工程师, 2009(2):47-49.
[10] 谢潮涌, 张新海. 物理假说的特征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意义[M]. 教学与管理, 2007, 20:90. [11] 钱伯初. 量子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39.
三、整理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格式时应该参考。
[1] 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页码.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19.
[3] 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6.(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
[4]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页码.(本条为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
[5]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12.(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
[6]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C]// 作者姓名.论文集名称.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页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7] 外国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本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xxx,xxx,xxx,等译.)
问题一:学报是什么级别的杂志 大多数高校在学报要省级刊物。但著名高校在学报有的是北大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比国家级级别都高。具体看要哪个地方办在。 户国期刊网可以查到的。 问题二:学报是什么级别 你指的是伐术期刊方面的学报吗? 如果是的话,那也要看具体的期刊,同样是学报,级别相差很大哦~ 问题三:大学学报都是什么级别 学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报道的报纸,简称学报。学报一种是指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如《化学学报》、《数学学报》等,一般大学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多以“某某学报”冠名,如《北京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程度的上下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红中央期刊和中央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施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度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 *** 行为。迄今为止,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1992年国度科委、 *** 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问题四:学报上发表论文算是什么级别的? 要看你发表的学报的级别,可以对照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查询你所发学报是否在核心期刊上,一般我们评职称所说的核心期刊目录就是指它。绩在核心期刊目录,就只能算公开发行出版了,一般评职称只能算最低档,不过也有特例,有些大学为支持自己大学的学报,也是为了鼓励教师给自己学报投稿,往往对自己学报发表的文章给与特殊照顾,再评职称打分时按照核心期刊对待! 问题五:学报是怎样分等级的?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问的 问题六:浙江大学学报是什么级别 可能没有发全,你可以到 图像水印检测 或者告诉我你的邮箱!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年版)(共1798种)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第二编 经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七编 工业技术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 问题七:《计算机学报》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08年还是核心期刊,现在是不是不确定,百科也没有更新,如果你需要核心的话,可以看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oa核心 问题八:西安财经学院学报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这个期刊是 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核心期刊!! 级别上看,应该算是 普通国家级吧。 问题九: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属于什么等级的期刊 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问题十:本科学院学报是什么意思啊,发表以后算是什么级别的呢 一般来说,本科学院的学报是达到省级标准的 具体是什么级别得看学院的实力 比如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的文科部分就是核心期刊 而理工部分就是普通期刊 也就是国家级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则是核心期刊 一般而言 现在国内 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区别不是很明显 学校和单位是否承认你的文章 得去学校研究生学位办去咨询 一般都会有 本学校承认的期刊清单的,所以这点你不必担心。至于工作单位,除非是搞学术的,其他一般都不管 只要你是正规期刊上的文章就承认。
2005年至2011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627项,获得纵向科研经费3276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项;签订技术开发合同236项,争取横向科研经费1亿多元;发表学术论文7150篇,SCI、EI、STP收录论文数771篇,出版著作619部;鉴定、评审科研成果121项,获得国家和地方各级各类科研奖励97项,授权专利15项。根据汤森路透集团2012年发布的ESI数据显示,安徽大学化学学科、物理学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这反映了安徽大学在这两个学科领域成果丰硕。 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总共1065个,安徽大学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近十年(2002-2012年) 论文总数为680篇、排名667位,总被引频次4515次、排名902位。物理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总共763个,安徽大学物理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近十年(2002-2012年)论文总数为716篇、排名588位,总被引频次为4875次、排名757位。 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全校各种纸质文献约270万册(件),其中图书馆入藏有中文图书约210万册、外文图书20余万册、古籍线装书约13万册、合订本报刊近20万册。馆藏古籍线装书中有善本688部9752册(部分为珍本和孤本),还收藏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续编》、《四库存目丛书》、《丛书集成》、《册府元龟》、《太平御览》、《中华大藏经》、《新修大正大藏经》等大型古籍丛书、类书。图书馆入藏有中外文报刊9000余种,其中解放前报刊670种,核心期刊约700种。入藏中文电子图书万种,万册,外文电子图书4000多种。外文全文电子期刊7000多种(其中现刊3000余种),中文全文电子期刊9000多种,国内外数据库系统30多种(按出版商计算)。其中大型数据库有:Elsevier、EBSCO、Springer-Link、PQDD(北美博硕士论文库)、部分美国学协会数据库和John Wiley数据库、OCLC基本组数据库、BA、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国研网等。 学术期刊《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大学主办,是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国内外以下十余种重要检索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M),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E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等。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科技部)。 安徽大学校徽原制定于80年代后期。校徽总体上为圆形,中心图案系学校教学主楼的变形、“1928”系学校创建年份,象征学校的历史;“安徽大学”中英文文字分别呈弧状围绕中心图案上下。2003年9月,安徽大学启用了由艺术系教师设计的新的校徽图案。本着连续、稳重、现代和简洁的原则,新校徽保持了原校徽的圆形构图(取“通达”、“圆通”之意),保留了原校徽使用的毛泽东手书校名,校名的英文译名及建校时间,还保留了学校重建后教学主楼这一标志性建筑作为构图主体,并作适当变形,使其既保持原有的纵深、重叠、延展等基本特点,又与新建磬苑校区的主体建筑群由东向西眺望之景观相似,以示新老校区文化一脉相承,楼的外形像书、像皇冠,楼前加上一组半圆形树冠,更显高大、深远而生机盎然。 至诚至坚博学笃行此8字中,有6字出自《礼记·中庸》。“至诚”是传统儒家的最高道德境界;“博学”“笃行”则被注为“诚之目”,是达到“至诚”境界的行为指南。“至坚”2字提炼自学校乃至时代对人的品格要求,同是达到“至诚”境界不可或缺的意志力因素。就今天来说,“至诚至坚”是指以诚实、诚信和坚毅、坚定为目标的人生修养过程,可视为对人“德”的要求;“博学笃行”是指以渊博、深厚和笃实、诚笃为指标的学行态度,可视为对人“才”的要求。“至诚至坚,博学笃行”8字联系起来解读,虽不外乎“德才兼备”的意思,但通过对“诚”“坚”“博”“笃”的强调,突出了对学习目的实践和对人成才的道德要求。安徽大学校训制定于1996年底。1998年,学校在筹办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邀请中国当代佛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了校训。 安徽大学校歌于1933年创作,由安徽大学校长程演生先生作词,上海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萧友梅先生作曲。歌词:潜岳苍苍,江淮汤汤。夏商肇启,雍容汉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跻兹上庠。潜岳苍苍,江淮汤汤。缅怀先哲,管仲蒙庄。高文显学,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跻兹上庠。
1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08、2011年版收录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9、2010、2011年RCCSE核心期刊排行榜A类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本刊以原始研究论文为主,反映我校在科研、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辟有专家笔谈、基础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药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综述、讲座等。作者以本校及附属医院的科研和医务人员为主,外单位稿件必须是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论文,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医院论文接收范围为:省级以上课题基金项目论文、在高水平实验室完成的具有一定创新性和信息量的论文、大样本且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临床回顾性论文。2 稿件要求资料真实可靠,内容充实,论点明确,推论严谨,设计合理,数据准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通句顺,字迹端正;统计学检验方法应正确。论著和综述一般4 500~6 000字,技术与方法3 000~4 000字。修回稿的撤稿须提出申请,如该文主要内容在他刊发表,本刊将通知作者所在单位,按一稿两投处理,且两年内将不再接受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的文章。3 本刊审稿采用盲审制,即在为审稿人保密的同时,隐去作者的单位姓名;稿件由相关专家审阅。来稿第1页须单独列出文题、作者、作者单位、邮政编码、电子信箱、联系电话;作者个人信息在正文中不必出现,以便盲审。来稿须附电子文档。4 简化汉字按1964年《简化汉字总表》规定,不要用繁体字。文题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基金资助课题、攻关或重点项目应在在首页下标注说明,并注明课题编号。来稿一律应附关键词(3~7个)和中国图书分类号。5 论著一律应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中非标准的符号及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应用全称;省去“本文”、“作者”、“××年~××年”等用语,采用第3人称表述。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前3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或复姓音节易混淆者应加隔音符号“′”。中英文摘要内容应相对应,字数在200字左右,应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分四部分:①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并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②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等。③结果: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叙述要具体、准确。④结论:简要说明经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察及其理论价值。6 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序号按1;;……的程序排列。标题一律左顶格。各级标题字数不宜过多,同级标题不应时有时无。论文按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次序结构撰写。7 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名称和代号。如μm、mm、km、mg、g、kg、ml、L、h、min、s、iv、ip、ig、sc、po、IU、mol、mol/L等。表示物质在人体的含量,统一用L(升)作分母,不得使用带词头的分母(如μl、ml、dl、mm3),更不宜使用不是计量单位的“%”来表示每百毫升(/dl);克分子浓度、克当量浓度应改为物质的量浓度(mol/L)。构成比一律用小数表示(如中性粒细胞占70%应为中性粒细胞占)。压力、压强、应力单位(如mmHg、cmH2O、atm、dyn/cm等)应换算成kPa;Ci应换算成GBq;rad应换算成Gy;Cal应换算成J。8 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尾数有3个以上零的整数和小数点后有3个“0”的纯小数,均可用“×10n”表示(n为正、负整数),但属于有效数字的“0”必须写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时,从小数点向左或向右,每3位数空1/4格。数字与外文字母间空1/4格。小数点后的有效数字位数应前后一致。9 具有单位的数值范围书写应正确,如 ml~ ml可写成 ml。一系列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可在最末一个数值后标明单位,如5、10、15、20、25 mol/L。数值偏差如25℃±1℃也可写成(25±1)℃,不宜写成25±1℃,3万~8万不能写成3~8万,50%~80%不能写成50~80%,3×105~8×105不能写成3~8×105。体积5 cm×8 cm×10 cm或5×8×10 (cm3)不能写成5×8×10 cm或5×8×10 cm3。10 图表应有自明性,可用文字叙述的则不必用图表,图、表不要相互重复。照片应清晰、对比度适宜,显微镜图应注明放大倍数和染色方法。表用三线式。图表在文中出现处应标明“此处插入图(表)”的方框。11 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最新文献(5年以内),非直接阅读过或内部刊物上的文献不宜引用。引用文献不要超过15条,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末,并在引用处加注角码。文献人名均采用姓前名后(名缩写)的著录法。常用的期刊、专著著录格式如下:[期刊] [序号] 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著录,超过3人者取前3人,后加等或et al)篇名[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专著] [序号] 作者(著录同期刊)篇名[M]//专著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次(第1版可不标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12 本刊在收稿后立即给收稿通知并审稿,3个月内予以答复。查阅稿件务请注明稿件编号。作者寄回修改稿时必须认真填写修回稿封面,并将原稿和修稿单一并寄回。稿件一经刊出,赠送当期《学报》2份。不用稿回复作者退稿意见。投稿请寄编辑部,勿寄给个人。来稿及修回稿均请自留底稿,以便进一步修改和防止丢失。为适应科技信息交流网络化需要,本刊已通过因特网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医学科研、医疗成果和进展的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办单位为安徽医科大学,主管单位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编是著名妇产科学和生殖医学专家曹云霞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