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时代局势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时代局势论文参考文献

与 其它 课程相比,形势与政策课有其鲜明特点,其内容时效性强、教学领域宽、 教育 政策性突出、教法灵活多样。我在此整理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和非传统因素分化演绎,为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提出了新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思路变得尤为重要。尽管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在加剧,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国际形势;外交;合作;共同体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2006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台湾

“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台湾 “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或许,在某些时候,老美会想一些闲不住的做法来对中国进行“围堵”和“制衡”。比如前不久,美国曾游说韩国和日本加入“北约”,在这之前还劝说过澳大利亚,这不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而向中国和俄罗斯逼近吗?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谭祟台等《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张培刚主编《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4]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当时收到了很多经济的底径干扰大飞到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时候再做厂里的态势画面突然出现了红色的告警这句我们三十公里的地方有两架飞机正快速的向我们递

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的两岸局势

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这主要表现在:

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胡锦涛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事实表明,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因素继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台湾当局仍执意实行激进台独路线,企图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因此,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一年,台湾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二、大陆的对台政策

面对台湾局势的复杂变化,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明确指出:祖国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一是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这一首要任务,坚决挫败台湾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这是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大事。当前台湾当局罔顾台湾民意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是突出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论文摘要:回首“十一五”辉煌成就,令人倍感欢欣鼓舞;展望“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人民生活将更幸福。中国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也圆满的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为创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十一五 国际金融危机 科学发展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和,“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年均降幅为。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 总结 和介绍“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亿吨。

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传统工业国家、“世界加工工厂”,一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尽管节能减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五年内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中央在此期间投资2000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工程,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而这些投入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累计实现节能量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四项指标中后三个到年底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但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解振华说。但他同时表示,“一定会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回望“十一五”,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也被誉为‘民生五年’。”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谈到“十一五”期间各项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时说。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间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此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08年突破万亿元,2010年更是超出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 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

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和。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06年末的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下降到2009年的,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下降到。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就斐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十一五”都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5年。它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促进“十一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2] “十一五”规划:关键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3] 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辉煌十一五·2006-2010);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1500字相关 文章 :

★ 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范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2017年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精选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掌握最新动态

★ 形势与政策论文及写作指导

★ 2017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论文2000字范文

★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2000字范文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优秀范文模板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掌握最新动态(2)

当前台海局势论文参考文献

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的两岸局势

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这主要表现在:

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胡锦涛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事实表明,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因素继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台湾当局仍执意实行激进台独路线,企图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因此,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一年,台湾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二、大陆的对台政策

面对台湾局势的复杂变化,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明确指出:祖国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一是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这一首要任务,坚决挫败台湾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这是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大事。当前台湾当局罔顾台湾民意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是突出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论文摘要:回首“十一五”辉煌成就,令人倍感欢欣鼓舞;展望“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人民生活将更幸福。中国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也圆满的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为创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十一五 国际金融危机 科学发展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和,“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年均降幅为。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 总结 和介绍“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亿吨。

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传统工业国家、“世界加工工厂”,一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尽管节能减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五年内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中央在此期间投资2000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工程,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而这些投入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累计实现节能量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四项指标中后三个到年底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但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解振华说。但他同时表示,“一定会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回望“十一五”,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也被誉为‘民生五年’。”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谈到“十一五”期间各项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时说。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间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此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08年突破万亿元,2010年更是超出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 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

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和。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06年末的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下降到2009年的,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下降到。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就斐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十一五”都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5年。它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促进“十一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2] “十一五”规划:关键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3] 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辉煌十一五·2006-2010);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1500字相关 文章 :

★ 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范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2017年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精选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掌握最新动态

★ 形势与政策论文及写作指导

★ 2017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论文2000字范文

★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2000字范文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优秀范文模板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掌握最新动态(2)

中国收复台湾的战术与美国的立场 有删节简略论述 美国对台海战争的态度:出兵原因:(1)台湾遏制中国最有力的“不沉的航母”,可以利用台湾牵制中国的兵力,并可以限制中国的远洋贸易的发展 (2)台湾是美国在太平洋以至印度洋的战略中转站,海军必需的咽喉要地 (3)丢失台湾会对美国太平洋战略严厉考验,也对其西太平洋海权的严重挑战,丧失台湾就意味着丧失西太平洋的海上霸权 (4)美在台湾的投资与贸易会受影响,对台湾不平等的军售打击严重(5)美在台湾经营多年一旦丢失心里不平衡 (6)不出兵台湾会降低国际威信,同时也意味着美国国力的软弱与无能 (7)美国原来构想环封锁中国的太平洋岛链的被彻底敲碎,封锁中国的战略破产 不出兵原因:(1)违反了联合公报的内容,无理由出兵; (2)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在国际上美国没有联盟帮忙,最多只有日本帮帮腔,但不见得会出兵帮忙 ; (3)伊拉克战争对美国的兵力和国力的牵制 ; (4)中国强大的国防以及人民的支持,对美国的来说是一场灾难(5)中美大战可以升级为核毁灭性质的战争,美国一定会考虑清楚 (6)中美大战是俄国和欧盟最愿意看见的,因为这场战争一定是两败俱伤的,这将意味着中国复兴的失败和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 。 (7)中国会利用反间计和中国人的特有民族性使华裔中国人与华侨背叛美国,对美国的打击严重 (8)中国拥有广阔的销售市场 ,一旦开战就意味着与这个发展中大国的贸易长久的终结,这本身与美国不利。(9)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能力照样可以与中国对阵且胜算颇高,而且这样做可以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 综述,理智的美国人是不会对中国采取正面军事进攻的,当然美国根本不会对中国开战 2中国在台海战争的战略战术: 战略:以金融、政治手段为主,以军事进攻辅 战术:(1)对台湾的金融系统进行打击,利用金融衍生器来打击台湾的股市和金融市场。台湾拥有严重依赖进口的外向型经济体制,这样的体制经济特别脆弱,所以打击他的金融系统,造成台湾的金融危机,造成台湾内乱 ,可以起到不战而胜的效果 (2)利用黑市向台湾输送大量的假台币引起通货膨胀,使其社会变动 ,人心浮动 (3)制造大量的电脑新型病毒对台湾的电脑指挥中心进行打击,使其不能正常运转 ,从而瘫痪他的联系通讯系统 (4)利用各种方式向台湾派遣大量的间谍鼓动台湾民众使其民心浮动 (5)和平阶段,利用好三通的机会给予台商大量的优惠政策使台商在中国大量的投资,并能取得巨大收益,若中台开战则台商经济利益损失严重,从而起到分化台湾民众的作用 ,动摇台湾经济 ,而且这批台商一定会成为共产党未来统治台湾的忠实民众,凭借他们雄厚的经济能力和人力资源,会降低减少我们统治台湾的政治风险 (6)缩小打击面只打击积极抵抗的强硬台独分子 ,对于其他人员进行"中华传统的思想教育",利用电台电视台对台湾宣传"中华之声",瓦解民心 (7)利用台商和间谍分化瓦解台湾高层,拉拢台湾反台独领导人、台独非积极分子,使台湾中间派亲共、非积极台独分子偏保持中立,特别是台湾军队的高级将领和非执政党领导人应该加紧拉拢速度; (8)利用间谍侦察台湾的机场以及秘密的导弹基地便于中国第一批目标的打击 (9)利用台湾多党制的政治特点,我们可以出资在台湾创建一个反台独党派,如果他们成功,我们就无须动武,和平解放台湾;即使他们没有成功也可以对台湾政治形成压力 (10)若海上作战失败,应该利用潜艇对台湾进行封锁,同时通知外籍船只不得进入台湾海峡否则将其击沉,台湾船只只许出不许进,若强行进入台海地区则将其消灭 2004年9月25日与闫之航教授成书《中美史纲》的第20章

两岸关系是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关系的简称,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展现了合作共赢的前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两岸的关系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两岸的关系1500字论文篇1 《浅析两岸关系新发展》 摘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 文化 、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关键词:两岸关系;一个中国;和平;新发展 一.两岸关系历史概述 宝岛台湾,自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到现在380多年,一直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解放战争之后,国民党残余溃逃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家乡不能回,亲人不能相见,两岸人民再次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屡抛橄榄枝,两岸关系在艰难地前行着。两岸关系可以用“民间热,官方冷”来形容,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1988年,范光陵率台湾第一个经济文化访问团到大陆访问,开创了40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先河。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海两岸人民打破以往隔绝状态、开始展开正式的交往,两岸关系迈入民间交流的阶段。然而,1999年以后,两岸关系受到“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冲击。大陆一方面坚决反对“两国论”、“一边一国”等分裂言行,另一方面扩大推行台资优惠政策,继续争取台湾民心。胡锦涛同志自2005年以来坚持“四个决不”(坚持一个 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并且启动国共两党对话,推进两岸 多层次交流,开始考虑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此外,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内法的形式将反分裂以及促进两时事报岸告人大民学交生流版法律化。此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化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两岸领导人共同努力,推进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深化两岸关系、促进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理论和实践需要。 二.两岸关系进展 今年以来,两岸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先后会见连战、萧万长、吴伯雄等人,阐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政策主张。国共两党在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重大问题上增进了共同认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第五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继续发展。民间探讨解决两岸政治军事问题的研讨活动增多。认识当前台海形势和对台工作,一要深刻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总体考虑和政策主张。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二要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 独”是国共两党一致的立场,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共双方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对于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具有重要意义。三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保持两岸关系大局稳定,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推动两岸民间政治对话,为今后两岸协商解决政治分歧创造条件。四要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凝聚两岸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明确携手实现振兴中华的努力目标,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新篇章。 三. 两岸关系的未来 (一)近期台湾的“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遭滑铁卢。尤于蓝营大败,再加上时间紧迫,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当中,两岸可作的事可能将极为有限。 先来观察时间的安排。在选后新的当选人将在12月25日就职,这刚好已近年底。六周之后,又是过农历年,因而也难有何作为。农历年过后就是三月份了,日前民进党已宣布,届时将会推出2016的候选人,而国民党若要初选,那也就必须开始准备。因而,上半年已过,而在下半年就已经进入选举期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的选举必须在一月份进行,因为新任“立委”必须在3月1日就职,而“立委”选举又是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一同举行。易言之,自地方选举后至2016“大选”,总共也只不过13个月的时间,而实际上这些时间都已经被切割,在两岸方面,确实难以有所作为。 虽然如此,卡在“立法院”的服贸等法案要通过的可能性却会增加。因为这完全掌握在民进党手中,而民进党已势在必得,故也不会为了2016的“大选”而过于开罪于企业家。尤其,若民进党解除封锁,让这些协议发挥一些正面的效果,同时亦可获得部份的功劳,有助于2016的“大选”。 (二)2014年12月1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范丽青表示, 2008年以来,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到了两岸民众的认同和支持。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我们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希望两岸同胞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在既有共同政治基础上继续努力,相向而行,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四.启示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全体中华民族一起来圆梦。 参考文献: [1]人民政协网:《两岸经合》,2014-1-14. [2]华夏经纬网:《人民日报》2014-12-17讯. [3]华夏经纬网:汤绍成,夜话宝岛,2014-12-17. [4]郑必坚 ,《中国和平发展与两岸关系的回顾和前瞻》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N],新华社,2011-03-16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浅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形势与政策应当说是一门比较受欢迎的课程,青年人比较关注新闻时势发展趋向,关心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因为有些政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 毕业 分配或是其他牵涉个人利益的问题。高校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和生理成熟的快速成长时期,对于新事物好奇心较强,接收能力也较强。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形势与政策课有许多真实的教学实践却是在听会议、看电视中进行的,许多学生也认为只要经常看新闻报道,注意关心国家大事,就可以掌握此课程。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待某一事件经常仅从个人观点作一些肤浅的讲解,缺少对引发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度的理论性 总结 ,讲形势不是看表象,谈政策没有真正从政策出台的前因后果、从纵向的社会形势、从横向的国内外形势等多种因素来看待。 许多学生存在对形势与政策的模糊认识,认为与自己无关的根本不用听;与发展前途有关的,也是只看表象,没有了解事物的本源。比如大学生就业难,有许多大学生关心的就是自己的专业与就业,或是发展前途,或是就业待遇是不是自己的期望。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前景不妙或薪酬不高时,有许多学生仅把拿毕业证当成就业的“门票”,不从深层次上研究专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更没有对自己做长期的就业计划,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细心解读形势与政策。根据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真正的原因是教学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太强,致使多数同学只是在考试前夕进行恶补,并且学习内容有局限性。以下是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首先,授课教师大多身兼多职,人员关系复杂,且大多较分散,难按计划规定进行教学,管理难度较大。这些教师有的是本校的在职行政人员,在这些任课教师中,有许多人自身对形势与政策认识就出现了偏差,也不具备充足时间很好地备课,走过场的不在少数。其次,没有固定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教师资格难认定。由于目前没有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性的规定,仅有大纲性的教学指定目标,因此,对于教师任职资格考核、教学内容评估、教学质量监管等都存在种种不利的因素。教师往往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而教学,很少对自己讲解的内容作出评估,更没有进行自我总结。学生也把这些课当成消闲课,自认为对于当前形势很了解的也不在少数,遇上教师谈到某些问题抱怨多。学生与教师的种种现状,也决定了课程很难达到某种深层次的效果,难于对教师队伍进行培养和管理。 再次,没有紧跟形势和政策的相关教学大纲和具体教材。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学习会议精神的课程,也不是仅仅读读政策而已。我国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全国 教育 教学领导小组也只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下发教育教学要点,没有相对完整、稳定的统一学习教材,只有《大学生时事政策 报告 》作为参考教材,没有完整系统的大纲明确指定学习内容。这些状况决定这门课程只能处在“边角余料”的位置。 二、解决的途径与 方法 第一,从高校管理层面上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管理机制,并从管理理念上重视该课程,提高思想认识,要将教育部规定的课程纲深入细化在具体管理 措施 上。管理层的重视会直接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具体推进,比如规范制订该课程的管理制度、评估标准、教师资格认定等。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是我们提出的构建形势与政策课“四化”体系中的一环,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直接决定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能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各高校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构建长效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领导机制。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不同于一般课程的教学活动,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校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高校制订可行性的方案后,逐渐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人文学院主管,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共同负责的体制,把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有效地化解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促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从而强化形势与政策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文学院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计划实施和日常管理,教务处负责做好教学计划的编制和课程教学的安排与管理,学生处负责党总支副书记和政治辅导员等兼职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宣传部负责邀请高层领导、知名专家组织专题报告,团委负责组织第二课堂学习讨论和实践活动,努力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必须与其他课程一样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国家没有相应配套教材的情况下,灵活结合时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要点、 热点 问题,构建从“话题”→国家相关政策或法律、法规→现行“话题”优点与缺陷→改良建议等一系列规范模式。避免泛泛而谈的无边际讲课方式,反对没有任何标题的授课形式。话题与形势与政策紧密相连,与学生自身紧密相关。既能够上活课堂,也能让形势与政策课成为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让学生对社会问题有个深入的看法,对国家政策也有个初步完整的认识,也能激发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兴趣,鼓励学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了解青年人对国家发展前途应有的历史使命。 第四,构筑良好的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理念。在全校统一认识,正确对待,并且坚持不懈地实行长期有效的教学理念机制。众所周知,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形势变化决非偶然。同一时期重大历史进程常常决定一个社会的进步或倒退,作为社会未来生力军的大学生来说,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决不能用把必修课当成可有可无,只要考试通过就行的思想意识去学习,这显然是一种肤浅的学习观念。结合实际,根据高校自身情况,有必要将相关重要政策内容引入课程中去。实现时势与政策的紧密结合学习。要真正学而致用,学而会用,学而切行。深入了解国家发展形势,清醒认识自己在历史进程中所要担负的历史重任,这也是构筑良好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根基。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3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整合的几点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它也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在教学中陷入了困境。我院《高职院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组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要提高本课程的实效性,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 1 整合的原因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与 其它 课程相比,具有政策性、时效性、理论性、现实性的特点,内容信息量大,与现实联系紧密,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既包括国际局势、国内形势,又包括党和政府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都在考虑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如有的研究者谈到要提高教师素质,最好由专任教师任教,同时要求教师知识结构要多元化,要有经济学,法学,外交学校,历史学等专业背景。有的研究者则认为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时政讨论,定时组织学生收看新闻,以板报、短信、微博等形式发布每日要闻。有的研究者则认为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才会有更深的感悟,因此必须建立固定的 社会实践 基地。这些研究者要么讨论《形势与政策》的理论教学,要么讨论实践教学,在具体的操作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还是分开的。理论教学基本由教师主导,教学的内容由教师确定,教学形式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安排的课时少,二者有渗透,但教学的空间和模式不同决定了这种渗透并不多。这种教学功能的定位与分工确实比较合理,且易于操作,但无论是在功能定位还是教学设计上,并不利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与融通。因此学生在参与的时候积极性还是不高,教学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2 如何进行整合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基本上是由各个学校参照中宣部提供的指导意见,自行选择教学内容。这是这门课程的劣势,同时也是优势。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师在内容的把握上会存在混乱的现象,但同时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可以发挥主动性,根据当前热点,所在地区的发展,甚至任教学校的学生专业情况等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将选择的教学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让学生选择,得票数高的专题确定为教学内容,甚至可以每年抽取一部分学生代表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来,每个专题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关注的是什么,教师在与学生代表讨论之后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确定下来的教学内容势必能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也进行了思考,甚至争论,这也是一种实践。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首先,教学内容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后,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这些专题可以由教师来讲,个别专题可以由学生来讲,配合一定的奖励措施,学生一定积极参与。学生在准备专题的过程中会查大量的资料,一方面增长了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身能力,对本国、本省、本市的情况会进一步的了解。 其次,必须争取在每一堂课上设计一到二个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好是当前热点问题。如讲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涉及金融方面改革时,可以让学生讨论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余额宝”。 再次,围绕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组织各种座谈会、演讲会,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也可与团委、学生会合作开办相应的社团,有些专题交给社团来负责,轮到某一专题时,邀请社团成员来为学生作报告。 最后,我们将每年高校都会举办的“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与“形势与政策”课结合起来,邀请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举行座谈会,谈谈自身的体会,感想,将他们的所见所闻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 以上这些教学形式,把“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做学生讲”,这些学生的见闻必然对其他同学的心灵产生影响,因为是自己的同学,他们的话更加可信,比听教师讲效果更好。 将社会实践基地与网络作为教学空间 以往的《形势与政策》教学环节中,受师资力量、学校条件,经费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多数的教学空间都选用在阶梯教室、学术报告厅中进行,一次性受众 面相 对较大,仅凭教师或专家或学生的讲解,即使运用多媒体设备予以教学辅助,在一定程度上也难以引起大多数学生对教学的共鸣,无法真正的融入课堂,从而降低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容易对该课程产生倦怠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空间的开放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空间限制,将该课程的教学空间扩大到教室以外的环境中去。如讲民生问题这一专题时,我们就与团委和各系部开展的活动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组成小组,与常州社区居委会联系,甚至带领部分学生到社区作调研,回来撰写调查报告,讲这一专题时,请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调查报告,看看常州市在民生问题上才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今天的大学生都喜欢在网上与人交流,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将教学空间拓展到网络。利用社科部创办的网页,我们专门开辟出“形势与政策”师生互动专栏。教师在这里接受学生的访问,解答学生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困惑。 猜你感兴趣: 1.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000字范文 2. 2017关于两岸关系的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 3.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000字 4. 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 1500字政治论文

新时代主题形势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5、《09中国周边形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6、《论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形势是一种按照自身运动规律客观存在着的物质运动,政策则是党和国家在对形势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2017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研究》

摘 要:将“中国梦”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最后研究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将其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新气象。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人民的梦,是世界的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梦”的三重内涵。“中国梦”首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对“中国梦”最精辟的一个界定;其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民生梦、尊严梦、成功梦;最后,“中国梦”又是世界梦,表现为“平等”“互利”“共赢”“共享”等。

2.“中国梦”的基本特征

从“中国梦”的三个层次的内涵来看,“中国梦”具有整体性、时代性、超越性和实践性。“中国梦”是集体与个人的有机统一,它呈现了我国现阶段的时代特征:实力特征、幸福特征、文明特征、社会特征。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传统的教育形式和途径,要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科学把握“中国梦”的发展历程、本质要求、科学内涵、实践力量等,清晰地认识到实践“中国梦”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理清个人梦、青春梦与“中国梦”的内在关系。

2.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与隐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显性教育具有公开性、目的性,隐性教育具有内隐性、愉悦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等显性教育方式,也要注重发挥榜样、环境、 文化 的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对“中国梦”的高度关注、心理认同和主动践行,以展现“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

3.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并存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势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只有大力弘扬“中国梦”的价值理念,才能在学生群体中推动“中国梦”的教育发展。但是,这不意味着要否定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而是尊重他们个体发展,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个人梦、青春梦、就业梦、成才梦,即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并存,实现“中国梦”教育与学生个体价值取向的内在统一。

4.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

通过先进典型带动全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和先进积极分子的模范作用,率先垂范,引导他们在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自觉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然后,通过各种现代化宣传手段,扩大先进典型的感召力和渗透力,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以投身到“中国梦”的教育中来。

三、“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1.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大学生掌握“中国梦”的基本理论知识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 渠道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应将“中国梦”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过程,坚持以“中国梦”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国梦”学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第一,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领悟和传播“中国梦”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集中学习、接受培训、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梦”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实现途径,做“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成为大学生学习践行“中国梦”的示范者和引路人。第二,要把“中国梦”的思想内容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配合使用互动式、体验式、研究式等 教学 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和思想魅力。

2.通过 社会实践 活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感

“中国梦”不仅要进教材,进课堂,还应融入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感,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中国梦”为指导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科学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刻领会到实现“中国梦”的任务艰巨,认识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自觉将自己培养成实现“中国梦”的有生力量。

3.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情感认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渗透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的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班级工作等活动形式。要将“中国梦”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积极开展有关“中国梦”的系列党团活动,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微博、微信、QQ等现代媒介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增强日常“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影响力。同时,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4.通过制度建设,建立“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为了使“中国梦”成为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信念和价值取向,需建立“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分层实施,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其次,建立资金机制。物质支持是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必要保证。然后,建立评价机制。完善“中国梦”宣传教育指标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奖惩 措施 。最后,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成立检查小组,实时监督“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情况。

将“中国梦”融入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界的一个 热点 问题,实现这一目标要把握好关键,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必然选择,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2]__平.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3]张百顺,李 亮.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4,(8):16-1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2017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的参考论文

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加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本文从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就业对策与措施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措施

一、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

(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民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更是我们每一个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为之担忧而令人深思的问题。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使得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将延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就业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212万)高峰期的到来至今,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根据相关资料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99万人,10年来增加了487万人,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二)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积极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党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为积极有效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各省级工作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到村任职”等已有基层项目。

(三)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是期望在北京、上海、沿海等发达地区就业,其次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却很少有人愿去。因此,人才过剩、毕业生就业难相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沿海、内地省会城市等发达城市而已,在西部地区和市、县、乡镇农村地区,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还是不少。

二、以我校美术类(含艺术设计)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从近几年我校美术类(含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而言,就业中反映出以下现象:

(一)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状况

从我院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显示,美术教育专业就业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表面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现象,但是,据了解我们部分基层中小学事实也上存在着专业结构分配不合理的现状,尤其是小学美术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实用性较强,就业灵活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就业情况较好,尤其是室内设计专业,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兴旺,为家装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处于供不应求之势,以此显示了两类不同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高校学科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设置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学生综合素质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社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专业成绩一般,动手能力不强,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同学,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从而就业较难。

(三)就业观念问题

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步有所转变,但是,仍然有少数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自身定位偏颇,没有正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具体表现在偏远地区、私营企业不愿意去应聘等等,这样无形中也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三、就业对策与措施

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难是诸多原因造成的,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只能立足本职工作,面对实际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调整课程结构,拓宽就业出口

作为我们高校教学改革一定要围绕着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方面要满足和适应市场所需。在突出自身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相近专业选修课程等,例如:美术教育专业适当增加设计类课程选修,以增强实用性技能和就业渠道;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和获取一些实用性职业资格证以拓宽就业出口,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培训

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与培训。例如:邀请劳动就业服务部门、企业成功人士给毕业生分别以“就业的形势及法律、法规、就业相关政策等”“企业成功人士的就业、创业经历”等为主题开展就业宣传和培训指导。

1.劳动就业服务部门侧重于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指导,结合当前全国就业形势的分析;再就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当地就业情况介绍;劳动保障部门公共就业的服务等等。

2.企业成功人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从创业经历;毅力的坚持;业务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做事的原则性;社交能力的培养;科学经营管理;求职材料的准备等方面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向学生传授就业、择业应注意的问题和创业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经历。

(三)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让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1.适实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大多数在校学生因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择业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方法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在校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应对新变化;帮助在校学生学习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准确的职业定位、科学规划未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

2.作为毕业生个人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因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要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勇于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习的职业针对性,能在课余时间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积累对将来应聘有利的职业实践经验。

(四)积极搭建就业交流平台,利用各种“关系”努力拓宽就业渠道

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学生作品展览既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毕业生作品展览既是展示学生专业水平和技能的平台又是人才推荐与洽谈的有机结合。广泛邀请相关用人单位、装饰、设计公司等前来招聘、挑选我们的毕业生,面对面的向用人单位推荐我们的毕业生,让他们全面、细致地了解我们毕业生的情况,供需双方充分交流、沟通促成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重要作用,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提供有效的、实用的就业信息,利用各种“关系”为学生牵线搭桥,促使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结语

今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复杂严峻,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是我们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齐心协力从多方面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努力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

【参考文献】

[1]翟振元.大学生就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文件).

[3]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1号文件).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引起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首先现简要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然后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就业难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状;就业难;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20XX年至20XX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对此,不少人将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政策,认为是扩招导致大学生贬值缩水,供过于求。OECD公布的《2012年教育展望》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达42%,韩国达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达51%。而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还不到5%,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即使到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才达20%,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事实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涉及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思想观念的深层问题,关系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加强通盘考虑,加强统筹管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2.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硬件不足,图书、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跟不上;学生实验条件简陋;教学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直接导致提高自身能力、科研时间不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特别是有些地方性大学和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且教学水平较低,学科及专业结构矛盾突出,管理混乱,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素质达不到社会认可。

3.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5.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6.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7.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然而,对于这一变化,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一方面是就业期望依旧,大多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不予考虑;另一方面要求离家近、薪水高、工作轻松。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方向应该从基本的就业理论教学转向更加基础的就业实用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就业观念,工作观念进行改变。我国现在就业指导课程包括就业的概念,就业的重要性等等,但是对于实际的就业技巧,就业方式,自身定位,就业情况等等对于大学生就业重要的课程和信息都没有涉及,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改革应该更加彻底,课程安排上不能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更应该向着实践看齐。

(二)社会就业环境

社会就业环境来讲,有必要增加我国的就业岗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增加我国就业缺口中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这样才能将企业从对于一般人才的需求转回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上,同样也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再有需要社会进行支持的是,将大学生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尽量动员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机会。

(三)政府政策刺激

政府的政策刺激在改革中有相当的重要性。首先政府要做好大学生的分流工作,在考研、出国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分流方式。将创业进行到底,国家再有能力的情况下,要更加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而且我国可以设立一些的国家性质的大学生二次培养机构或者可以鼓励民办专业技能学校对于大学生进行二次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接收到更多专业性的教育。事实上我国已经存在一定的民办职业教育学校,这些学校与传统的技校,专科不同,都是针对于大学生这一人群,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员工,而且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更加接近实际工作,这些学校已经想很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这些学校的覆盖程度,专业能力不足,也不够正规,所以国家应该进行扶持一些更加正规规范的民办职业学校,为大学生提供转行的机会,想冷门行业提供更多的员工,减少大学生待业情况。

(四)高校体制改革

高校体制改革可以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重要的环节。首先,大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必须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发展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放一定的大学进行实践型技术教育,理论教育放轻。虽然这样的改革必然会减少我国理论研究人才的数量,但是这样的体制改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也可以满足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减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再有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接轨。学校不能再盲目的设定专业,而是应该随时对就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合理的设置学校的专业情况。只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降低培养人才的结构失衡问题,减少因为专业过于集中导致的大学生竞争激烈,大量同岗位人员没有工作的机会。最后,我国大学应当注意的是,盲目扩招问题,的确大学扩招使得我国的人口平均素质有了明显地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是如果继续大学扩招历程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不能够有效缓解,依然会造成社会的严重不稳定,这不是提高素质能够解决得了的。所以大学扩招工作应该更加谨慎,在衡量实际的高考人数的情况下和国家适龄学生数量的前提之下,合理的决定大学应当招录的学生数量,这样的才能够有效控制,进入就业阶段的大学生的数量,减轻就业压力。(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姚佩玲.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J].商,2014

[2]张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3]阚甜.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辅助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针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存在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氛围不活跃、缺少实践等问题,且艺术类学生较个性化,思想难以管控,因此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如何改革,已经成为高校迫切研究的课题。

自1987年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被教育部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他的学科地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授课方式等问题均有了落实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政治。然而形势与政策经过了30年的发展,在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方面已经具备一定水平,但是多年的教学反馈显示,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认可度不高,而艺术类学生个性化、自律差的特点,使得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面临严峻考验,笔者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引领者,通过一定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总结了以下的问题以及改进。

一、当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却不是很重视,采取应付的态度,课程内容不按照学生特点指导、上课人数过多、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采用原有班级成员上课,且人数不统一,有的班级人数过于偏多不利于学生学习。艺术类学生课程繁重,形势与政策课程基本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时间,学生的课堂出勤率不高,甚至有教师在上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候在网上随便找一些过期的资料向学生读一读,或者下个视频播放就可以了。

2.课程不被重视。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开设,但是本科之后研究生阶段就不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了。这门课程虽然在本科开设,但是大部分高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是低于必修专业课程。目前高校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思修、马哲、毛概等,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年年改进,教材也在更新换代,而形势与政策课程并没有固定的教材,甚至有一些高校在上课时候都不需要教材,有一些高校即使有教材,但是征订的教材发到学生手上之后,这些内容就已经不是最新的国家实事热点问题。

3.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室均是由辅导员担任,大部分的高校辅导员并非思政类专业毕业,本身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且授课教师年轻化,基本都是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教师,加上大多数高校并没针对这部分辅导员进行统一培训授课。由于辅导员是一个任务繁琐的工作状态,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学生日常事务,而形势与政策这个课是一个以国家热点、时事性强的课程,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和掌握相关内容。随着艺术类招生规模的增大,使得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配置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许多高校达到1∶300的比例,甚至出现一些高校是1∶800的比例,这就使得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更加繁忙,学生大量的生活问题需要辅导员花费时间引导,这就造成部分辅导员备课不充分。

4.课程考核单一。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都是采用递交论文的形式完成,而学生的课程考核是随堂成绩再加上论文的成绩而定,而论文的成绩一般所占比例很大,很多教师在进行上课的时候基本都不会进行考勤,且艺术类的学生平时专业课程学习较频繁,在对待公共课学习就会较为松散,所以上课到勤率较低。在课程作业方面,学生一般都会在网上进行复制,然后粘贴成为自己的论文,把别人的观点直接引用来用。这种考核形式使得学生在对待课程作业就存在随意性,不利于学生更好掌握最新的国际问题,分析最新政策的积极性。

5.课程教学手段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数形势与政策课程以理论课的形式开展,授课形式都是教学为主,一方面上课教师基本都是对着课件念字,而且都是生搬硬造,对着概念一字不漏念出来,没有自己对这个事情的个人见解。另一方面在课程学习当中,缺乏实践活动,本来就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会显得更加枯燥无味,学生会更容易疲劳,课堂效果也不明显,即使在课堂当中想采取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的话,最终因为人数众多或者资金不足而难以实现,导致该课程吸引力不高。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思路

1.明确课程授课方式。应该根据艺术类学生特点对形势与政策内容进行设定,艺术类学生大一对大学生生活不了解,应该在大一期间开启他们关心社会热点、国家大事的萌芽,全面解读我国的安全、经济、政策、文化和社会等问题,大二、大三艺术类学生相对比较适应大学生活了,而且与本班同学之间有所交流,所以这个阶段的年级学生课程可以设置主题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学习。另外,可以把形势与政策跟专业课一样的性质,利用大学生白天的时间进行教学,实现小班上课的形式,这样大学生的到课率会有所提高。

2.明确课程长期教育的定位。我们目前都觉得研究生属于思想境界比较高的阶段,没必要对他们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指导。实际上,他们研究生阶段只要没走出社会,还是要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的,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动态、国家热点。研究生都是经过再次淘汰从而继续进行学习,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是学习中的佼佼者,但是不一定代表就是思想觉悟教高的学生,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这些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因为在研究生阶段很有必要继续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另外,形势与政策应该尽快修订专门的教材,这样课程才会被学生引以重视。

3.精细任课教师队伍。完善的教师队伍是确保课程质量的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除了辅导员之外,应该结合思政类的教师队伍,共同探讨研究形势与政策的授课方式,通过传帮带的作用建设好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在精细任课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原有辅导员教师的基础上,对于新任教师要进行以旧带新的方式带动,等到实习结束才可安排新任教师进行授课;二是鼓励辅导员教师们多走出去学习跟参加比赛,以赛代练,在参与当中跟其他省份优秀教师交流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三是建立教研室备课小组,通过组长带动组员的作用,在每个学期开学初以及开学末进行教学体会交流活动,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经验;四是邀请校外相关研究专家进校开专题报告以及讲座。

4.建立健全的考试考核制度。避免单一的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实践结合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而不是单纯的课堂加论文的形式。应该把考核贯彻在不同形式的考试考核当中,学生的上课考勤、课堂回答问题、上课讨论积极性、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结合考核。同时,这门课程应该是一个全校性各部门相结合的一个课程,教务处负责提供足够的上课教室;学工部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校进行讲座报告;宣传部可以利用网络宣传和发布相关最新国家热点、时事政治。

5.结合新媒体创新教学模式。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艺术类大学生的需要,在这个科技发展快速的年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然的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汇报,通过PPT、视频来结合某个主题进行课题汇报;另外利用新媒体的方式,通过目前比较热门的APP软件,如易班、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采取线上讨论或者线上问答的形式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另外可以通过艺术类学生喜爱拍摄的兴趣设定某一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举办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来吸引艺术类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内容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张甜甜.试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J].高等教育,2016.

[2]崔大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探析[J].现代交际,2016.

[3]郑勇妮.探析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J].科技教育,2016.

台海局势论文

在两岸关系出现新的发展机遇的背景下,如何认真总结理论成就,积极服务于祖国统一大业,已成为众多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日前,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国共两党关系史和海峡两岸关系史”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暨“两岸关系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市委台办和市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台港澳局,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的近70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围绕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者们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关键要把握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国民党本土化的趋势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建立一种新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从而制定可行的对台政策,切实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当前亟须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1)要协调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2)要协调好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3)要协调好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4)要协调好两党两岸全面交流、合作和逐步签署、实施各种协议之间的差异;(5)要协调处理好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6)要协调好两岸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出现的各种具体认识上的差异。 与会专家指出,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也表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连续性。这一论断要求统筹兼顾团结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瓦解“台独”势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统一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学者们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1)提出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共两党应该共同把握和用好这一机遇;(2)指出两岸关系发展有其发展趋向和内在规律,国共两党应该共同体认趋向,把握规律;(3)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两岸双方必须积极建立和始终坚持共同的政治基础;(4)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两岸和平发展是“和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6)深化互得双赢的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7)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海协、海基两会合理规划、推进制度化协商,又要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发挥平台功能;(8)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维护台胞权益,加强交往,融合亲情,实现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和平发展”应当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 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形势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两岸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走过了从“融冰”到“雨过天晴”再到“春暖花开”的过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岸关系转危为安带给我们一些启示:(1)“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局势动荡不安的祸根,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稳定,促进台海和平。尽管目前对台工作重点已由反“台独”转为“和平发展”,但反对“台独”的斗争仍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民心向背不仅最终决定台湾走势,而且影响两岸趋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台胞关切的问题,才能使“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转化为现实推动力;(3)台海局势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共、国、民(进党)三党的不等边三角关系,中国共产党只有妥善处理这个关系,加强两岸之间的合作,才能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导权。党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3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正确途径和根本基础。认真细致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维护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导台湾主流民意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变,为两岸最终统一构建广泛的民众基础,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我也里仁的,呵呵

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的两岸局势

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这主要表现在:

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胡锦涛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事实表明,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因素继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台湾当局仍执意实行激进台独路线,企图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因此,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一年,台湾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二、大陆的对台政策

面对台湾局势的复杂变化,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明确指出:祖国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一是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这一首要任务,坚决挫败台湾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这是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大事。当前台湾当局罔顾台湾民意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是突出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论文摘要:回首“十一五”辉煌成就,令人倍感欢欣鼓舞;展望“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人民生活将更幸福。中国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也圆满的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为创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十一五 国际金融危机 科学发展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和,“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年均降幅为。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 总结 和介绍“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亿吨。

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传统工业国家、“世界加工工厂”,一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尽管节能减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五年内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中央在此期间投资2000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工程,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而这些投入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累计实现节能量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四项指标中后三个到年底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但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解振华说。但他同时表示,“一定会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回望“十一五”,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也被誉为‘民生五年’。”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谈到“十一五”期间各项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时说。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间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此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08年突破万亿元,2010年更是超出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 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

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和。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06年末的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下降到2009年的,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下降到。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就斐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十一五”都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5年。它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促进“十一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2] “十一五”规划:关键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3] 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辉煌十一五·2006-2010);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1500字相关 文章 :

★ 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范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2017年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精选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掌握最新动态

★ 形势与政策论文及写作指导

★ 2017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论文2000字范文

★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2000字范文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优秀范文模板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掌握最新动态(2)

两岸关系是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关系的简称,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展现了合作共赢的前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两岸的关系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两岸的关系1500字论文篇1 《浅析两岸关系新发展》 摘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 文化 、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关键词:两岸关系;一个中国;和平;新发展 一.两岸关系历史概述 宝岛台湾,自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到现在380多年,一直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解放战争之后,国民党残余溃逃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家乡不能回,亲人不能相见,两岸人民再次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屡抛橄榄枝,两岸关系在艰难地前行着。两岸关系可以用“民间热,官方冷”来形容,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1988年,范光陵率台湾第一个经济文化访问团到大陆访问,开创了40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先河。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海两岸人民打破以往隔绝状态、开始展开正式的交往,两岸关系迈入民间交流的阶段。然而,1999年以后,两岸关系受到“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冲击。大陆一方面坚决反对“两国论”、“一边一国”等分裂言行,另一方面扩大推行台资优惠政策,继续争取台湾民心。胡锦涛同志自2005年以来坚持“四个决不”(坚持一个 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并且启动国共两党对话,推进两岸 多层次交流,开始考虑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此外,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内法的形式将反分裂以及促进两时事报岸告人大民学交生流版法律化。此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化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两岸领导人共同努力,推进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深化两岸关系、促进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理论和实践需要。 二.两岸关系进展 今年以来,两岸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先后会见连战、萧万长、吴伯雄等人,阐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政策主张。国共两党在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重大问题上增进了共同认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第五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继续发展。民间探讨解决两岸政治军事问题的研讨活动增多。认识当前台海形势和对台工作,一要深刻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总体考虑和政策主张。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二要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 独”是国共两党一致的立场,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共双方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对于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具有重要意义。三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保持两岸关系大局稳定,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推动两岸民间政治对话,为今后两岸协商解决政治分歧创造条件。四要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凝聚两岸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明确携手实现振兴中华的努力目标,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新篇章。 三. 两岸关系的未来 (一)近期台湾的“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遭滑铁卢。尤于蓝营大败,再加上时间紧迫,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当中,两岸可作的事可能将极为有限。 先来观察时间的安排。在选后新的当选人将在12月25日就职,这刚好已近年底。六周之后,又是过农历年,因而也难有何作为。农历年过后就是三月份了,日前民进党已宣布,届时将会推出2016的候选人,而国民党若要初选,那也就必须开始准备。因而,上半年已过,而在下半年就已经进入选举期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的选举必须在一月份进行,因为新任“立委”必须在3月1日就职,而“立委”选举又是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一同举行。易言之,自地方选举后至2016“大选”,总共也只不过13个月的时间,而实际上这些时间都已经被切割,在两岸方面,确实难以有所作为。 虽然如此,卡在“立法院”的服贸等法案要通过的可能性却会增加。因为这完全掌握在民进党手中,而民进党已势在必得,故也不会为了2016的“大选”而过于开罪于企业家。尤其,若民进党解除封锁,让这些协议发挥一些正面的效果,同时亦可获得部份的功劳,有助于2016的“大选”。 (二)2014年12月1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范丽青表示, 2008年以来,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到了两岸民众的认同和支持。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我们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希望两岸同胞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在既有共同政治基础上继续努力,相向而行,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四.启示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全体中华民族一起来圆梦。 参考文献: [1]人民政协网:《两岸经合》,2014-1-14. [2]华夏经纬网:《人民日报》2014-12-17讯. [3]华夏经纬网:汤绍成,夜话宝岛,2014-12-17. [4]郑必坚 ,《中国和平发展与两岸关系的回顾和前瞻》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N],新华社,2011-03-16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浅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形势与政策应当说是一门比较受欢迎的课程,青年人比较关注新闻时势发展趋向,关心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因为有些政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 毕业 分配或是其他牵涉个人利益的问题。高校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和生理成熟的快速成长时期,对于新事物好奇心较强,接收能力也较强。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形势与政策课有许多真实的教学实践却是在听会议、看电视中进行的,许多学生也认为只要经常看新闻报道,注意关心国家大事,就可以掌握此课程。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待某一事件经常仅从个人观点作一些肤浅的讲解,缺少对引发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度的理论性 总结 ,讲形势不是看表象,谈政策没有真正从政策出台的前因后果、从纵向的社会形势、从横向的国内外形势等多种因素来看待。 许多学生存在对形势与政策的模糊认识,认为与自己无关的根本不用听;与发展前途有关的,也是只看表象,没有了解事物的本源。比如大学生就业难,有许多大学生关心的就是自己的专业与就业,或是发展前途,或是就业待遇是不是自己的期望。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前景不妙或薪酬不高时,有许多学生仅把拿毕业证当成就业的“门票”,不从深层次上研究专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更没有对自己做长期的就业计划,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细心解读形势与政策。根据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真正的原因是教学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太强,致使多数同学只是在考试前夕进行恶补,并且学习内容有局限性。以下是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首先,授课教师大多身兼多职,人员关系复杂,且大多较分散,难按计划规定进行教学,管理难度较大。这些教师有的是本校的在职行政人员,在这些任课教师中,有许多人自身对形势与政策认识就出现了偏差,也不具备充足时间很好地备课,走过场的不在少数。其次,没有固定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教师资格难认定。由于目前没有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性的规定,仅有大纲性的教学指定目标,因此,对于教师任职资格考核、教学内容评估、教学质量监管等都存在种种不利的因素。教师往往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而教学,很少对自己讲解的内容作出评估,更没有进行自我总结。学生也把这些课当成消闲课,自认为对于当前形势很了解的也不在少数,遇上教师谈到某些问题抱怨多。学生与教师的种种现状,也决定了课程很难达到某种深层次的效果,难于对教师队伍进行培养和管理。 再次,没有紧跟形势和政策的相关教学大纲和具体教材。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学习会议精神的课程,也不是仅仅读读政策而已。我国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全国 教育 教学领导小组也只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下发教育教学要点,没有相对完整、稳定的统一学习教材,只有《大学生时事政策 报告 》作为参考教材,没有完整系统的大纲明确指定学习内容。这些状况决定这门课程只能处在“边角余料”的位置。 二、解决的途径与 方法 第一,从高校管理层面上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管理机制,并从管理理念上重视该课程,提高思想认识,要将教育部规定的课程纲深入细化在具体管理 措施 上。管理层的重视会直接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具体推进,比如规范制订该课程的管理制度、评估标准、教师资格认定等。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是我们提出的构建形势与政策课“四化”体系中的一环,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直接决定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能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各高校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构建长效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领导机制。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不同于一般课程的教学活动,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校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高校制订可行性的方案后,逐渐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人文学院主管,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共同负责的体制,把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有效地化解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促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从而强化形势与政策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文学院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计划实施和日常管理,教务处负责做好教学计划的编制和课程教学的安排与管理,学生处负责党总支副书记和政治辅导员等兼职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宣传部负责邀请高层领导、知名专家组织专题报告,团委负责组织第二课堂学习讨论和实践活动,努力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必须与其他课程一样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国家没有相应配套教材的情况下,灵活结合时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要点、 热点 问题,构建从“话题”→国家相关政策或法律、法规→现行“话题”优点与缺陷→改良建议等一系列规范模式。避免泛泛而谈的无边际讲课方式,反对没有任何标题的授课形式。话题与形势与政策紧密相连,与学生自身紧密相关。既能够上活课堂,也能让形势与政策课成为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让学生对社会问题有个深入的看法,对国家政策也有个初步完整的认识,也能激发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兴趣,鼓励学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了解青年人对国家发展前途应有的历史使命。 第四,构筑良好的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理念。在全校统一认识,正确对待,并且坚持不懈地实行长期有效的教学理念机制。众所周知,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形势变化决非偶然。同一时期重大历史进程常常决定一个社会的进步或倒退,作为社会未来生力军的大学生来说,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决不能用把必修课当成可有可无,只要考试通过就行的思想意识去学习,这显然是一种肤浅的学习观念。结合实际,根据高校自身情况,有必要将相关重要政策内容引入课程中去。实现时势与政策的紧密结合学习。要真正学而致用,学而会用,学而切行。深入了解国家发展形势,清醒认识自己在历史进程中所要担负的历史重任,这也是构筑良好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根基。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3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整合的几点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它也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在教学中陷入了困境。我院《高职院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组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要提高本课程的实效性,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 1 整合的原因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与 其它 课程相比,具有政策性、时效性、理论性、现实性的特点,内容信息量大,与现实联系紧密,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既包括国际局势、国内形势,又包括党和政府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都在考虑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如有的研究者谈到要提高教师素质,最好由专任教师任教,同时要求教师知识结构要多元化,要有经济学,法学,外交学校,历史学等专业背景。有的研究者则认为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时政讨论,定时组织学生收看新闻,以板报、短信、微博等形式发布每日要闻。有的研究者则认为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才会有更深的感悟,因此必须建立固定的 社会实践 基地。这些研究者要么讨论《形势与政策》的理论教学,要么讨论实践教学,在具体的操作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还是分开的。理论教学基本由教师主导,教学的内容由教师确定,教学形式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安排的课时少,二者有渗透,但教学的空间和模式不同决定了这种渗透并不多。这种教学功能的定位与分工确实比较合理,且易于操作,但无论是在功能定位还是教学设计上,并不利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与融通。因此学生在参与的时候积极性还是不高,教学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2 如何进行整合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基本上是由各个学校参照中宣部提供的指导意见,自行选择教学内容。这是这门课程的劣势,同时也是优势。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师在内容的把握上会存在混乱的现象,但同时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可以发挥主动性,根据当前热点,所在地区的发展,甚至任教学校的学生专业情况等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将选择的教学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让学生选择,得票数高的专题确定为教学内容,甚至可以每年抽取一部分学生代表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来,每个专题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关注的是什么,教师在与学生代表讨论之后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确定下来的教学内容势必能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也进行了思考,甚至争论,这也是一种实践。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首先,教学内容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后,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这些专题可以由教师来讲,个别专题可以由学生来讲,配合一定的奖励措施,学生一定积极参与。学生在准备专题的过程中会查大量的资料,一方面增长了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身能力,对本国、本省、本市的情况会进一步的了解。 其次,必须争取在每一堂课上设计一到二个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好是当前热点问题。如讲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涉及金融方面改革时,可以让学生讨论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余额宝”。 再次,围绕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组织各种座谈会、演讲会,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也可与团委、学生会合作开办相应的社团,有些专题交给社团来负责,轮到某一专题时,邀请社团成员来为学生作报告。 最后,我们将每年高校都会举办的“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与“形势与政策”课结合起来,邀请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举行座谈会,谈谈自身的体会,感想,将他们的所见所闻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 以上这些教学形式,把“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做学生讲”,这些学生的见闻必然对其他同学的心灵产生影响,因为是自己的同学,他们的话更加可信,比听教师讲效果更好。 将社会实践基地与网络作为教学空间 以往的《形势与政策》教学环节中,受师资力量、学校条件,经费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多数的教学空间都选用在阶梯教室、学术报告厅中进行,一次性受众 面相 对较大,仅凭教师或专家或学生的讲解,即使运用多媒体设备予以教学辅助,在一定程度上也难以引起大多数学生对教学的共鸣,无法真正的融入课堂,从而降低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容易对该课程产生倦怠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空间的开放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空间限制,将该课程的教学空间扩大到教室以外的环境中去。如讲民生问题这一专题时,我们就与团委和各系部开展的活动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组成小组,与常州社区居委会联系,甚至带领部分学生到社区作调研,回来撰写调查报告,讲这一专题时,请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调查报告,看看常州市在民生问题上才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今天的大学生都喜欢在网上与人交流,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将教学空间拓展到网络。利用社科部创办的网页,我们专门开辟出“形势与政策”师生互动专栏。教师在这里接受学生的访问,解答学生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困惑。 猜你感兴趣: 1.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000字范文 2. 2017关于两岸关系的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 3.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000字 4. 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 1500字政治论文

新零售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孙瑞哲. 对接——迎接跨国采购新时代[J]纺织导报 , 2005,(03) . [2] 孟丁. 电子商务时代的商业经营模式及问题[J]江苏商论 , 2004,(06) . [3] 胡琼. 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对服装营销的影响[J]现代纺织技术 , 2001,(03) . [4] 尹建华,纪志坚,苏敬勤. 电子商务环境下服装产业发展模式的变革:以大连市为例[J]软科学 , 2002,(03) . [1] 李晓菁. 服装企业的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 2006 . [2] [1] 程雯. 我国网络购物现状浅析[J]. 价格月刊 , 2009,(09) [2] 徐华伟, 李素芳. 对我国网络购物的思考[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2008,(24) [3] 程雯. 金融危机下我国网络购物浅析[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 2010,(01) [4] 李彩丽. 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 2008,(06) [5] 叶飞丹. 网络购物:“冲击”和“商机”[J]. 中国市场 , 2008,(34) [6] 管晶晶. 足不出户购物是怎样实现的?[J]. 今日科苑 , 2007,(21) [7] 未来十年互联网什么样?网速将达100M/秒[J]. 国际新闻界 , 2006,(04) [8] 美推出GENI项目重构下一代互联网[J]. 中国教育网络 , 2006,(Z1) [9] 第二代搜索购物正在进入中国[J]. 互联网周刊 , 2005,(45) [10] 秋风. 互联网的自由与隔阂[J]. 中国海关 , 2005,(12) 李爱花. 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 , 2004 [3] 李旸. 跨国零售企业在华全球采购研究[D]福州大学 , 2006 . [4] 史鸿雁. 品牌服装企业网站构成内容特征研究及创建[D]东华大学 , 2006 [1] 史鸿雁, 李俊. 服装网络购物的发展趋势[J]. 化纤与纺织技术 , 2005,(03) [2] 周旭东, 许新玉. 纺织服装业的网络经济分析[J]. 上海纺织科技 , 2001,(06) [3] 新疆将建设一批纺织服装特色城镇[J]. 纺织信息周刊 , 2005,(30) [4] 电子商务被看好[J].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 2009,(01) [5] 国家电子商务认证管理中心将成立[J]. 中国金属通报 , 2002,(04) [6] 李勇. 电子商务提升石化活力[J]. 中国石油企业 , 2006,(Z1) [7] 刘嘉, 李涛, 张彦山, 万晗. CHIC有我 《纺织服装周刊》参展侧记[J]. 纺织服装周刊 , 2009,(13) [8] 孙德红. 石油电子商务要扩展覆盖面[J]. 中国石油企业 , 2006,(04) [9] 张彦宁. 电子商务推动管理现代化[J]. 中国石油企业 , 2005,(03) [10] 王驰宇. 电子商务是服装业“过冬”的“棉被”[J]. 信息网络 , 2008,(12)

关于零售营销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以下就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零售营销的参考文献,希望大家喜欢!

[1]. Michael Morris,Minet Schinde hutte,Jeffrey Allen.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unifie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6)

[2]. Thomas W. Malone,Peter Weill. Do some business models perform better than others[J].MIT SloanWorking Paper, 2006(5)

[3]. . Ostenwalder,Y. Pigneur,and . Tucci .Clarifying business of the modles:origins,present,andfuture of the concept[J]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5(15)

[4]. 张兵.传统零售企业的战略转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0

[5]. 毕红毅,孙明岳.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

[6]. 李嶙屹.电子商务环境下苏宁电器战略转型的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

[7]. 张向阳.我国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网上零售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2012

[8]. 汪孔文.互联网环境下零售商业模式创新[D].福建:华伦大学,2011

[9]. Martin V. Deise.电子商务管理者指南从战术到战略[M].黄京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Ravi Kalakota,Andrew B Whinston.电子商务管理指南[M].陈雪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1].宋倩,王能.互联网条件下国内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电子商务,2013

[12].Zhang Shanshan. A Comparative Study on Online Retailing of and [D].Liaoning:LiaoNing,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1

[13].姚远.我国大型网上零售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01

[14].沈瑞山.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市场营销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04,18(3)

[15].陈捷.传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初探[J].电子商务,2010,(6)

[16].刘苗.电子商务模式及其发展策略分析[J].我国商贸,2010,(20)

[17].张秋蓉.试论企业电子商务的风险控制[J].云南则一贸学院学报,2001,(S2)

[18].Amit R,Zott C.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 Journa1,2001,(22)

[19].张喜征,傅荣,胡湘云,胡南相.网络营销中的信任传递模式与策略分析[J].商业研究,2006,(9)

[20].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1].高世宁.典型零售企业盈利模式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7(03)

[22].戚安邦.项目评估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3].Viktor Mayer-SchSnberger,Kenneth Cukier.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4].2013 年度我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R].杭州: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

[25].李雨妇.家电连锁产业的行业集中度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2(20)

[26].袁峰,宿恺.电子商务企业风险防范体系研究[J].物流科技,2004(6)

[27].黄敏学.电子商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8].章佳元.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研究:以苏宁为例[D].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2013

[29].程光.我国大型百货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2012

[30].Efraim Turban,David King.电子商务:管理视角(原书第 5 版)[M].严建援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拓展:大数据论文参考文献

[1] 陈杰. 本地文件系统数据更新模式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4

[2] 刘洋. 层次混合存储系统中缓存和预取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3

[3] 李怀阳. 进化存储系统数据组织模式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4] 邓勇强,朱光喜,刘文明. LDPC码的.低复杂度译码算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06(07)

[5] 陆承涛. 存储系统性能管理问题的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6] 罗东健. 大规模存储系统高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7] 王健宗. 云存储服务质量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8] 余雪里. 金属氧化物pn异质结对光电响应与气体敏感特性的作用[D]. 华中科技大学 2014

[9] 王玮. 基于内容关联密钥的视频版权保护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4

[10] 韩林. 云存储移动终端的固态缓存系统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4

[11] 田宽. 宫内节育器用Cu/LDPE复合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3

[12] 聂雪军. 内容感知存储系统中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13] 王鹏.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应用于存储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3

[14] 刁莹. 用数学建模方法评价存储系统性能[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

[15] 符青云. 面向大规模流媒体服务的高性能存储系统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09

[16] 王玉林. 多节点容错存储系统的数据与缓存组织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10

[17] 田敬. 对等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可用性与安全性研究[D]. 北京大学 2007

[18] 傅颖勋,罗圣美,舒继武. 安全云存储系统与关键技术综述[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3(01)

[19] 杨黎.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多孔膜材料气敏过程中的导电行为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3

[20] 聂雪军. 内容感知存储系统中信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21] 周可,张江陵,冯丹. Cache对磁盘阵列性能的影响[J]. 电子学报. 2003(09)

[22] Liping Xiang,Yinlong Xu,John C. S. Lui,Qian Chang,Yubiao Pan,Runhui Li. A Hybrid Approach to Failed Disk Recovery Using RAID-6 Codes[J]. ACM Transactions on Storage (TOS) . 2011 (3)

[23] Liping Xiang,Yinlong Xu,John . Lui,Qian Chang. Optimal recovery of single disk failure in RDP code storage systems[J]. ACM SIGMETR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view . 2010 (1)

[24] Bianca Schroeder,Garth A. Gibson. Understanding disk failure rates[J]. ACM Transactions on Storage (TOS) . 2007 (3)

[25] Lakshmi N. Bairavasundaram,Garth R. Goodson,Shankar Pasupathy,Jiri Schindler. An analysis of latent sector errors in disk drives[J]. ACM SIGMETR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view . 2007 (1)

[26] 任劲,谢长生,李为. iSCSI协议及其Linux下的实现[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3(0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