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左右。博后基金一般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是一种带有补助性质的科研工作经费,根据申请者所应具备的条件,按规定的评审程序,择优分等级资助。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科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关于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报告的通知精神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章程,设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旨在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中的优秀者,以利于他们完成科研工作任务,并迅速成长为各类高水平专业人才,为我国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防建设做出贡献。
[1]弗化奇A P.牛顿力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王龙甫.弹性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Da Vinci the strength of iron wiresof variouslengths(Notebook,).In: Engineering in :Williams and Wilkins,
[4]Hudson J engineering systems:theory and :Ellis Horwood ~5
[5]Galileo New York:Macmillian,~300
[6]Hudson J A,Crouch S,Fairhurst ,Stiff and Servo-controlled Testing .,1972,6(3):155~189
[7]Von unter allseitigem,.,1911,55:1749~1757
[8]郭惠丰,伞桂兰.粗晶大理岩的三轴残余强度及蠕变原因.地下空间,1999,19(5):699~701
[9]Mogi of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on rock .,1967,72(20):5117~5131
[10]Akai K,Mori on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a sand-stone under combined compressive .,1967,147:11~24
[11]Mogi criteria of rocks(study by a new triaxial compression technique). .,1971,20:143~150
[12]Shimada behavior of rocks under high pressure :A A Balkema,~16
[13]Griggs D weakening of quartz and other .,1967,14:19~31
[14]Tullis T E,Tullis rock deformation :Hobbs B E,Heard H and Rock Deformation:Laboratory .,1986,:297~324.(Washington D C:American Geophysics Union.)
[15]Kern H,Karl dreiaxial wirkende Gensteinspresse mit ,1969,19:90~92
[16]Kern orientation of experimentally deformed limestone,marble,quartzite and rock salt at differenttemperature and states of ,1977,39:103~120
[17]Carter N L,Christie JM,GriggsD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of ,72:687~733
[18]Shimada method of compression test under high pressure in a cubic press and the strength of ,1981,72:343~357
[19]Cook N G W,Hojem JP rigid50-ton compression and tension testing Africa .,1966,16:89~92
[20]Wawersik W R,Fairhurst study of brittle rock fracture in laboratory compression .,1970,7(6):561~575
[21]尤明庆.岩样单轴压缩的失稳破坏和试验机加载性能.岩土力学,1998,19(3):43~49
[22]葛修润,任建喜,蒲毅彬等.煤岩三轴细观损伤演化规律的CT 动态试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5):497~502
[23]王恩元,何学秋.煤岩变形破裂电磁辐射的实验研究.地球物理学报,2000,43(1):131~137
[24]肖红飞,何学秋,冯涛等.煤岩动力灾害力电耦合.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25]Yasuhara H,Marone C,Elsworth zone restrengthening and frictional healing:the role of ofGeophysical research,110,B06310,doi:
[26]岳中琦.岩土细观介质空间分布数字表述和相关力学数值分析的方法、应用和进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6(5):875~888
[27]秦四清,李造鼎,张倬元等.岩石声发射技术概论.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28]First Symposium on Rock of the Corolado School of Mines,1956,51(3):Foreword
[29]冯树仁,佘诗刚等译,葛修润校(布雷迪 B H G,布郎 E T著).地下采矿岩石力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
[30]郑颖人,沈珠江.岩土塑性力学原理.重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学报,1998
[31]李通林,谭学术,刘伟.矿山岩石力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22
[32]谢和平.岩石和混凝土损伤力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33]华安增,张子新.层状非连续岩体稳定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
[34]徐小荷,余静.岩石破碎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
[35]范广勤.岩石流变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
[36]缪协兴,陈智纯.软岩力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
[37]何满潮,景海河,孙晓明.软岩工程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8]赵阳升.岩石流体力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39]李贺,伊光志,许江等.岩石断裂力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97
[40]冯夏庭.智能岩石力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1]唐春安.岩石破裂过程的数值试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2]周维垣,杨强.岩石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3]杨志法,王思敬,冯紫良等.岩土工程反分析原理及应用.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
[44]姚卫星,余新陆,颜永平.脆性材料压拉强度比的估计.见:清华大学博士后科学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6
[45]王庚荪,袁建新,吴玉山.多裂纹材料单轴压缩破坏机制与强度.岩土力学,1992,13(4):1~13
[46]孔圆波.砂岩试样裂纹扩展和宏观断裂的模型探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1,20(4):93~98
[47]Hoek fracture propagation in rock under .,1965,1(2):136~155
[48]俞茂宏,李跃明等.强度理论研究新进展(论文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49]杨光.关于“岩土类材料统一强度理论及其应用”一文的讨论.岩土工程学报,1996,18(5):95~97
[50]俞茂宏.对“统一强度理论”讨论的答复.岩土工程学报,1996,18(5):97~99
[51]卓越,梁绍暹,张善德等.矿物岩石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52]卫管一,张长俊.岩石学简明教程.北京:地质出版社,~11,106~107
[53]马志先,吴国忠,马绍周译(Moorhouse W W 著).岩石薄片研究入门.北京:地质出版社,,244,309
[54]李世平,冯震海等译(巴拉G 著).岩石各向异性——理论与实验室试验.见:米勒 L.岩石力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1,112~144
[55]崛部富男.岩石试料の形状が压缩强并びに引张さに及ぼす影响にっいて.东北矿山,1952,(7):21~24
[56]井上正康,木下重教等.岩石の压缩强さ测定法.日本矿业会志,1968,84(965):1462~1465
[57]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ock Mechanics Commission on Standardization on Laboratory and Fiel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deformability of rock .,1979,16(2):135~140
[58]张剑峰等.岩土工程勘探设计手册.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5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6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6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煤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6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6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北京:地质出版社,
[64]Fairhurst C E,Hudson J ISRM suggested method for the complete stress-strain curve for the intact rock in uniaxial .,1999,36:279~289
[65]尤明庆,苏承东.大理岩试样的长度对单轴压缩试验的影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2):3754~3760
[66]Fairhurst C E,Hudson J A.单轴压缩试验测定完整岩石应力-应变全程曲线ISRM 建议方法草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6):802~808
[67]Kostak B,Bielenstein H distribution in hard .,1971,8(4):501~521
[68]尤明庆,苏承东,周英.不同煤块的强度特性及回归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2):2081~2085
[69]山口梅太郎.花こぅ岩の强度试验にぉける试验片の数につぃて.材料,1966,16(160):520~528
[70]郑雨天,傅冰骏等译(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实验室和现场试验标准化委员会著).岩石力学试验建议方法.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71]Barton effects or sample bias? In: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cale effects in rock :A A Balkema,~58
[72]Thuro K,Plinninger R J,Zäh S,et effects in rock properties(Part1).In:Särkkä & Eloranta(eds.).Rock Mechanics-a challenge for & Zeitlinger Lisse,~174
[73]齐庆新,毛德兵,范绍刚.直接单轴拉伸条件下煤的弹脆塑性分析.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85
[74]Okubo F,Fukui stress~strain curves for various rock types in uniaxial .,1996,33(6):549~556
[75]王思敬,杨志法,傅冰骏.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世纪成就.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硅单晶原子纳米扫描隧道显微镜影象单个细菌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显微镜测直径大约是五微米。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是毫米,把它径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一纳米。也就是说,一纳米大约就是毫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与纳米相关的很多新兴学科。有纳米医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等。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纳米技术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世界各国都不惜重金发展纳米技术,力图抢占纳米科技领域的战略高地。我国于1991年召开纳米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制定了发展战略对策。十多年来,我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在纳米材料学领域取得的成就高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充分证明了我国在纳米技术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纳米效应就是指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原本导电的铜到某一纳米级界限就不导电,原来绝缘的二氧化硅、晶体等,在某一纳米级界限时开始导电。这是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以及其特有的三大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对于固体粉末或纤维,当其有一维尺寸小于100nm,即达到纳米尺寸,即可称为所谓纳米材料,对于理想球状颗粒,当比表面积大于60m2/g时,其直径将小于100nm,即达到纳米尺寸。[编辑本段]纳米技术的含义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科学家们在研究物质构成的过程中,发现在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几个、几十个可数原子或分子,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而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设备的技术,就称为纳米技术。 纳米 纳米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主要区别是:纳米技术研究的是以控制单个原子、分子来实现设备特定的功能,是利用电子的波动性来工作的;而微电子技术则主要通过控制电子群体来实现其功能,是利用电子的粒子性来工作的。人们研究和开发纳米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对整个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1993年,国际纳米科技指导委员会将纳米技术划分为纳米电子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加工学和纳米计量学等6个分支学科。其中,纳米物理学和纳米化学是纳米技术的理论基础,而纳米电子学是纳米技术最重要的内容。 纳米技术(纳米科技nanotechnology) 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 从迄今为止的研究状况看,关于纳米技术分为三种概念。第一种,是1986年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根据这一概念,可以使组合分子的机器实用化,从而可以任意组合所有种类的分子,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这种概念的纳米技术未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种概念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这种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也使半导体微型化即将达到极限。现有技术即便发展下去,从理论上讲终将会达到限度。这是因为,如果把电路的线幅变小,将使构成电路的绝缘膜的为得极薄,这样将破坏绝缘效果。此外,还有发热和晃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纳米技术。 第三种概念是从生物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本来,生物在细胞和生物膜内就存在纳米级的结构。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科学家们在研究物质构成的过程中,发现在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几个、几十个可数原子或分子,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而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设备的技术,就称为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 纳米科技现在已经包括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化学等学科。从包括微电子等在内的微米科技到纳米科技,人类正越来越向微观世界深入,人们认识、改造微观世界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曾指出,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一个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虽然距离应用阶段还有较长的距离要走,但是由于纳米科技所孕育的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对纳米科技给予高度重视,纷纷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相关研究。[编辑本段]纳米电子器件的特点. 以纳米技术制造的电子器件,其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电子器件: . 工作速度快,纳米电子器件的工作速度是硅器件的1000倍,因而可使产品性能大幅度提高。功耗低,纳米电子器件的功耗仅为硅器件的1/1000。信息存储量大,在一张不足巴掌大的5英寸光盘上,至少可以存储30个北京图书馆的全部藏书。体积小、重量轻,可使各类电子产品体积和重量大为减小。纳米材料“脾气怪” 纳米金属颗粒易燃易爆 几个纳米技术纳米的金属铜颗粒或金属铝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产生激烈的燃烧,发生爆炸。因此,纳米金属颗粒的粉体可用来做成烈性炸药,做成火箭的固体燃料可产生更大的推力。用纳米金属颗粒粉体做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大大提高化工合成的产出率。 纳米金属块体耐压耐拉 将金属纳米颗粒粉体制成块状金属材料,强度比一般金属高十几倍,又可拉伸几十倍。用来制造飞机、汽车、轮船,重量可减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纳米陶瓷刚柔并济 用纳米陶瓷颗粒粉末制成的纳米陶瓷具有塑性,为陶瓷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将纳米陶瓷应用到发动机上,汽车会跑得更快,飞机会飞得更高。 纳米氧化物材料五颜六色 纳米氧化物颗粒在光的照射下或在电场作用下能迅速改变颜色。用它做士兵防护激光枪的眼镜再好不过了。将纳米氧化物材料做成广告板,在电、光的作用下,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纳米半导体材料法力无边 纳米半导体材料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可以做成小型的激光光源,还可将吸收的太阳光中的光能变成电能。用它制成的太阳能汽车、太阳能住宅有巨大的环保价值。用纳米半导体做成的各种传感器,可以灵敏地检测温度、湿度和大气成分的变化,在监控汽车尾气和保护大气环境上将得到广泛应用。 纳米药物治病救人 把药物与磁性纳米颗粒相结合,服用后,这些纳米药物颗粒可以自由地在血管和人体组织内运动。再在人体外部施加磁场加以导引,使药物集中到患病的组织中,药物治疗的效果会大大提高。还可利用纳米药物颗粒定向阻断毛细血管,“饿”死癌细胞。纳米颗粒还可用于人体的细胞分离,也可以用来携带DNA治疗基因缺陷症。目前已经用磁性纳米颗粒成功地分离了动物的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治疗人的骨髓疾病的临床实验上获得成功,前途不可限量。 纳米卫星将飞向天空 在纳米尺寸的世界中按照人们的意愿,自由地剪裁、构筑材料,这一技术被称为纳米加工技术。纳米加工技术可以使不同材质的材料集成在一起,它既具有芯片的功能,又可探测到电磁波(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信号,同时还能完成电脑的指令,这就是纳米集成器件。将这种集成器件应用在卫星上,可以使卫星的重量、体积大大减小,发射更容易,成本也更便宜。纳米技术走入百姓生活 9月27日,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专家宣布研制成功新型纳米材料———超双疏性界面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超疏水性及超疏油性,制成纺织品,不用洗涤,不染油污;用于建筑物表面,防雾、防霜,更免去了人工清洗。专家称:纺织、建材、化工、石油、汽车、军事装备、通讯设备等领域,将免不了一场因纳米而引发的“材料革命”。 随着科学家的一次次努力,“纳米”这个几年前对我们还十分生疏的字眼,眼下却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线。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20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90年代起,各国科学家纷纷投入一场“纳米战”:在至100纳米尺度的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 中国当然不甘人后,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标志着我国开始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居于国际科技前沿。 1998年,清华大学范守善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把氮化镓制成一维纳米晶体。同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出金刚石纳米粉,被国际刊物誉为:“稻草变黄金———从四氯化碳制成金刚石。” 1999年,北京大学教授薛增泉领导的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将单壁碳纳米管组装竖立在金属表面,并组装出世界上最细且性能良好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用探针。 中科院成会明博士领导的研究组合成出高质量的碳纳米材料,被认定为迄今为止“储氢纳米碳管研究”领域最令人信服的结果。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解思深领导的研究组研制出世界上最细的碳纳米管———直径纳米,已十分接近碳纳米管的理论极限值纳米。这个研究小组,还成功地合成出世界上最长的碳纳米管,创造了“3毫米的世界之最”。 在主题为“纳米”的争夺战中,中国人频频露脸,尤其在碳纳米管合成以及高密度信息存储等领域,中国实力不容小觑。 科学界的努力,使“纳米”不再是冷冰冰的科学词语,它走出实验室,渗透到中国百姓的衣、食、住、行中。 居室环境日益讲究环保。传统的涂料耐洗刷性差,时间不长,墙壁就会变得斑驳陆离。现在有了加入纳米技术的新型油漆,不但耐洗刷性提高了十多倍,而且有机挥发物极低,无毒无害无异味,有效解决了建筑物密封性增强所带来的有害气体不能尽快排出的问题。 人体长期受电磁波、紫外线照射,会导致各种发病率增多或影响正常生育。现在,加入纳米技术的高效防辐射服装———高科技电脑工作装和孕妇装问世了。科技人员将纳米大小的抗辐射物质掺入到纤维中,制成了可阻隔95%以上紫外线或电磁波辐射的“纳米服装”,而且不挥发、不溶水,持久保持防辐射能力。 同样,化纤布料制成的衣服因摩擦容易产生静电,在生产时加入少量的金属纳米微粒,就可以摆脱烦人的静电现象。 白色污染也遭遇到“纳米”的有力挑战。科学家将可降解的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研制的设备粉碎至“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用这种新型原料,可生产出100%降解的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各种包装袋等类似产品。农用地膜经4至5年的大田实验表明:70到90天内,淀粉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塑料则变成对土壤和空气无害的细小颗粒,并在17个月内同样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专家评价说,这是彻底解决白色污染的实质性突破。 从电视广播、书刊报章、互联网络,我们一点点认识了“纳米”,“纳米”也悄悄改变着我们。纳米精确新闻 1959年 理论物理学家理查·费伊曼在加州理工学院发表演讲,提出,组装原子或分子是可能的。 1981年 科学家发明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分子世界从此可见。 1990年 首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纳米技术形式诞生。 1991年 碳纳米管被人类发现,它的质量是相同体积钢的六分之一,强度却是铁的10倍,成为纳米技术研究的热点。 1993年 继198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搬走原子团“写”下斯坦福大学英文名字、1999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镍表面用36个氙原子排出“IBM”之后,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 1997年 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用单电子移动单电子,这种技术可用于研制速度和存储容量比现在提高成千上万倍的量子计算机。同年,美国纽约大学科学发现,DNA可用于建造纳米层次上的机械装置。 1999年 巴西和美国科学家在进行碳纳米管实验时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秤”,它能够称量十亿分之一克的物体,即相当于一个病毒的重量;此后不久,德国科学家研制出能称量单个原子重量的“秤”,打破了美国和巴西科学家联合创造的纪录。同年,美国科学家在单个分子上实现有机开关,证实在分子水平上可以发展电子和计算装置。 纳米花边新闻 倾听细菌游弋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Pasadena市的喷气飞机推进器实验室目前正在研制一种被称为“纳米麦克风”的微型扩音器,据《商业周刊》报道,这种微型传感器可以使科学家倾听到正在游弋的单个细菌的声音,以及细胞体液流动的声音。这种人造纳米麦克风由细微的碳管制成,正是因为构成物体积细小和灵敏度极高,这种麦克风才能够在受到非常小的压力作用下作出反应,使得对其进行监测的研究人员获得相关的声音信息。 利用这种新产品,科学家将可以对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进行探测,可以探测到生物体内单个细胞的生长发育。这一仪器研制项目已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批准,而且NASA还向上述实验室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编辑本段]“纳米水”防强暴. 据《人民日报》报道,最近,广州一家公司宣称生产出一种用麦饭石和纳米特殊材料制作而成的“纳米珠”,只要把它放在水里,多脏的水也能喝。长期饮用“纳米水”,可抗疲劳,耐缺氧,甚至“增强女士防匪徒强暴的能力”。据了解,每盒纳米珠要300元,买齐整套设备(一台饮水机、一桶水和十盒纳米珠)则需3800元。76岁的何姓老人在推销员的百般说服下,不但相信纳米水的神奇疗效,还看中了纳米水的销售方式。老人背着家里人一共拿出22万元,买下75套纳米水机套装产品,然后等着每月2万元钱的分红。 广州市工商局东山分局经济检察中队在4月3日查处了该公司,其准备创造科技神话的纳米水根本没有科技鉴定说明,该公司的纳米水套装产品既无生产许可证,也没有产品合格证。光也能“吹动”物体 纳米世界,光也能“吹动”物体。当光照射在物体上,也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力,就像风吹动帆一样。从儒勒·凡尔纳到阿瑟·C·克拉克,科幻作家们不止一次幻想过运用太阳光的作用力来推动“太阳帆”,驱动飞船在星际中航行。然而,在地球上,太阳光的作用力实在微乎其微,没有人能用阳光来移动一个物体。但是,在11月27日的《自然》杂志上,在美国耶鲁大学从事研究的中国学者发表文章,首次证实在纳米世界里,光真的可以驱动“机器”——由半导体做成的纳米机械。 这项研究,结合了相关图书两个最前沿的纳米科学领域,即纳米光子学和纳米力学。“在宏观尺度上,光的力实在太微弱,没有人能感觉到。但是在纳米尺度上,我们发现光具有相当可观的力,足以用来驱动像集成电路上的三极管一样大小的半导体机械装置。”领导此项研究的耶鲁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唐红星这样介绍。其实,此前光的力已经被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应用于一种叫做“光镊”的技术中,用来操控原子和微小的颗粒。“我们的研究则是把光集成在一块小小的芯片上,使它的强度增加数百万倍,从而用来操控纳米半导体器件。”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博士后研究员李墨进一步阐释说。 在耶鲁大学的实验室里,两位科学家和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熊驰及合作者们一起,使用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在硅芯片上铺设出一条条光的线路,称之为“光导”。当激光器发出的光被接入这样的芯片后,光就可以像电流在导线里一样,沿着铺好的光导线路“流”动。理论预测,在这样的结构中,光会对引导它的导线产生作用力。为了证实这样的预测,他们把一小段只有10微米长的光导悬空,让它可以像吉他弦般产生振动。如果光确实产生力并作用在它上面,那么当光的强度被调制到和光导的振动一致的频率时,共振就会产生。这样的共振就会在透射的光中产生同样频率的一个峰。这正是3位中国科学家经过半年多的实验和计算,最终在他们的测量仪器上看到的令人信服的现象。之后,他们通过大量实验证明,这个作用力的大小和理论预期非常一致。因为光的速度比电流要快得多,所以这种光产生的力预期可以以几十吉赫兹(GHz)的速度驱动纳米机械。 此项研究成果有望引领出新一代半导体芯片技术——用光来取代电。未来运用这种新技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可以实现基于光学和量子原理的高速高效的计算和通信。[编辑本段]纳米探针在药物筛选中首获应用 英国伦敦纳米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探针,利用该纳米探针可以检测出某种抗生素药物是否能够与细菌结合,从而减弱或破坏细菌对人体的破坏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将纳米探针运用于药物筛选,相关试验的初步结果已经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人们在用抗生素治病的过程中,引起疾病的细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从而使得抗生素失去药效。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是与致病细菌的细胞壁结合后破坏细胞壁的结构,使得致病细菌死亡,一旦产生抗药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壁变厚,抗生素无法与细胞壁结合。 研究人员在一排纳米探针上覆盖组成细菌细胞壁的蛋白质,一旦抗生素与细胞壁结合,探针的表面重量就会增加,这一表面压力会导致纳米探针发生弯曲。通过对万古霉素药物的研究发现,抗药性细菌的细胞壁硬度是非抗药性细菌的1000倍。所以通过纳米探针探测出各种药物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改变,筛选出对致病细菌破坏力最大的抗生素。纳米探针的运动轨迹 纳米金属用途简介 钴(Co) 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利用纳米钴粉记录密度高、矫顽力高(可达)、信噪比高和抗氧化性好等优点,可大幅度改善磁带和大容量软硬磁盘的性能。 磁流体。用铁、钴、镍及其合金粉末生产的磁流体性能优异,可广泛应用于密封减震、医疗器械、声音调节、光显示等。 吸波材料。金属纳米粉体对电磁波有特殊的吸收作用。铁、钴、氧化锌粉末及碳包金属粉末可作为军事用高性能毫米波隐形材料、可见光——红外线隐形材料和结构式隐形材料,以及手机辐射屏蔽材料。 铜(Cu) 金属和非金属的表面导电涂层处理。纳米铝、铜、镍粉体有高活化表面,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在低于粉体熔点的温度实施涂层。此技术可应用于微电子器件的生产。 高效催化剂。铜及其合金纳米粉体用作催化剂,效率高、选择性强,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等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 导电浆料。用纳米铜粉替代贵金属粉末制备性能优越的电子浆料,可大大降低成本。此技术可促进微电子工艺的进一步优化。 铁(Fe) 高性能磁记录材料。利用纳米铁粉的矫顽力高、饱和磁化强度大(可达1477km2/kg)、信噪比高和抗氧化性好等优点,可大幅度改善磁带和大容量软硬磁盘的性能。 磁流体。用铁、钴、镍及其合金粉末生产的磁流体性能优异,可广泛应用于密封减震、医疗器械、声音调节、光显示等领域。 吸波材料。金属纳米粉体对电磁波有特殊的吸收作用。铁、钴、氧化锌粉末及碳包金属粉末可作为军事用高性能毫米波隐形材料、可见光——红外线隐形材料和结构式隐形材料,以及手机辐射屏蔽材料。 导磁浆料。利用纳米铁粉的高饱和磁化强度和高磁导率的特性,可制成导磁浆料,用于精细磁头的粘结结构等。 纳米导向剂。一些纳米颗粒具有磁性,以其为载体制成导向剂,可使药物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聚集于体内的局部,从而对病理位置进行高浓度的药物治疗,特别适于癌症、结核等有固定病灶的疾病。 镍(Ni) 磁流体。用铁、钴、镍及其合金粉末生产的磁流体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密封减震、医疗器械、声音调节、光显示等。 高效催化剂。由于比表面巨大和高活性,纳米镍粉具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可用于有机物氢化反应、汽车尾气处理等。 高效助燃剂。将纳米镍粉添加到火箭的固体燃料推进剂中可大幅度提高燃料的燃烧热、燃烧效率,改善燃烧的稳定性。 导电浆料。电子浆料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工业中的布线、封装、连接等,对微电子器件的小型化起着重要作用。用镍、铜、铝纳米粉体制成的电子浆料性能优越,有利于线路进一步微细化。 高性能电极材料。用纳米镍粉辅加适当工艺,能制造出具有巨大表面积的电极,可大幅度提高放电效率。 活化烧结添加剂。纳米粉末由于表面积和表面原子所占比例都很大,所以具有高的能量状态,在较低温度下便有强的烧结能力,是一种有效的烧结添加剂,可大幅度降低粉末冶金产品和高温陶瓷产品的烧结温度。 金属和非金属的表面导电涂层处理。由于纳米铝、铜、镍有高活化表面,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在低于粉体熔点的温度实施涂层。此技术可应用于微电子器件的生产。 锌(Zn) 高效催化剂。锌及其合金纳米粉体用作催化剂,效率高、选择性强,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等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
50左右。博后基金一般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是一种带有补助性质的科研工作经费,根据申请者所应具备的条件,按规定的评审程序,择优分等级资助。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科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关于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报告的通知精神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章程,设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旨在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中的优秀者,以利于他们完成科研工作任务,并迅速成长为各类高水平专业人才,为我国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防建设做出贡献。
[1]弗化奇A P.牛顿力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王龙甫.弹性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Da Vinci the strength of iron wiresof variouslengths(Notebook,).In: Engineering in :Williams and Wilkins,
[4]Hudson J engineering systems:theory and :Ellis Horwood ~5
[5]Galileo New York:Macmillian,~300
[6]Hudson J A,Crouch S,Fairhurst ,Stiff and Servo-controlled Testing .,1972,6(3):155~189
[7]Von unter allseitigem,.,1911,55:1749~1757
[8]郭惠丰,伞桂兰.粗晶大理岩的三轴残余强度及蠕变原因.地下空间,1999,19(5):699~701
[9]Mogi of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on rock .,1967,72(20):5117~5131
[10]Akai K,Mori on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a sand-stone under combined compressive .,1967,147:11~24
[11]Mogi criteria of rocks(study by a new triaxial compression technique). .,1971,20:143~150
[12]Shimada behavior of rocks under high pressure :A A Balkema,~16
[13]Griggs D weakening of quartz and other .,1967,14:19~31
[14]Tullis T E,Tullis rock deformation :Hobbs B E,Heard H and Rock Deformation:Laboratory .,1986,:297~324.(Washington D C:American Geophysics Union.)
[15]Kern H,Karl dreiaxial wirkende Gensteinspresse mit ,1969,19:90~92
[16]Kern orientation of experimentally deformed limestone,marble,quartzite and rock salt at differenttemperature and states of ,1977,39:103~120
[17]Carter N L,Christie JM,GriggsD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of ,72:687~733
[18]Shimada method of compression test under high pressure in a cubic press and the strength of ,1981,72:343~357
[19]Cook N G W,Hojem JP rigid50-ton compression and tension testing Africa .,1966,16:89~92
[20]Wawersik W R,Fairhurst study of brittle rock fracture in laboratory compression .,1970,7(6):561~575
[21]尤明庆.岩样单轴压缩的失稳破坏和试验机加载性能.岩土力学,1998,19(3):43~49
[22]葛修润,任建喜,蒲毅彬等.煤岩三轴细观损伤演化规律的CT 动态试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5):497~502
[23]王恩元,何学秋.煤岩变形破裂电磁辐射的实验研究.地球物理学报,2000,43(1):131~137
[24]肖红飞,何学秋,冯涛等.煤岩动力灾害力电耦合.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25]Yasuhara H,Marone C,Elsworth zone restrengthening and frictional healing:the role of ofGeophysical research,110,B06310,doi:
[26]岳中琦.岩土细观介质空间分布数字表述和相关力学数值分析的方法、应用和进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6(5):875~888
[27]秦四清,李造鼎,张倬元等.岩石声发射技术概论.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28]First Symposium on Rock of the Corolado School of Mines,1956,51(3):Foreword
[29]冯树仁,佘诗刚等译,葛修润校(布雷迪 B H G,布郎 E T著).地下采矿岩石力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
[30]郑颖人,沈珠江.岩土塑性力学原理.重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学报,1998
[31]李通林,谭学术,刘伟.矿山岩石力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22
[32]谢和平.岩石和混凝土损伤力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33]华安增,张子新.层状非连续岩体稳定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
[34]徐小荷,余静.岩石破碎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
[35]范广勤.岩石流变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
[36]缪协兴,陈智纯.软岩力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
[37]何满潮,景海河,孙晓明.软岩工程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8]赵阳升.岩石流体力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39]李贺,伊光志,许江等.岩石断裂力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97
[40]冯夏庭.智能岩石力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1]唐春安.岩石破裂过程的数值试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2]周维垣,杨强.岩石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3]杨志法,王思敬,冯紫良等.岩土工程反分析原理及应用.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
[44]姚卫星,余新陆,颜永平.脆性材料压拉强度比的估计.见:清华大学博士后科学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6
[45]王庚荪,袁建新,吴玉山.多裂纹材料单轴压缩破坏机制与强度.岩土力学,1992,13(4):1~13
[46]孔圆波.砂岩试样裂纹扩展和宏观断裂的模型探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1,20(4):93~98
[47]Hoek fracture propagation in rock under .,1965,1(2):136~155
[48]俞茂宏,李跃明等.强度理论研究新进展(论文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49]杨光.关于“岩土类材料统一强度理论及其应用”一文的讨论.岩土工程学报,1996,18(5):95~97
[50]俞茂宏.对“统一强度理论”讨论的答复.岩土工程学报,1996,18(5):97~99
[51]卓越,梁绍暹,张善德等.矿物岩石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52]卫管一,张长俊.岩石学简明教程.北京:地质出版社,~11,106~107
[53]马志先,吴国忠,马绍周译(Moorhouse W W 著).岩石薄片研究入门.北京:地质出版社,,244,309
[54]李世平,冯震海等译(巴拉G 著).岩石各向异性——理论与实验室试验.见:米勒 L.岩石力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1,112~144
[55]崛部富男.岩石试料の形状が压缩强并びに引张さに及ぼす影响にっいて.东北矿山,1952,(7):21~24
[56]井上正康,木下重教等.岩石の压缩强さ测定法.日本矿业会志,1968,84(965):1462~1465
[57]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ock Mechanics Commission on Standardization on Laboratory and Fiel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deformability of rock .,1979,16(2):135~140
[58]张剑峰等.岩土工程勘探设计手册.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5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6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6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煤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6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6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北京:地质出版社,
[64]Fairhurst C E,Hudson J ISRM suggested method for the complete stress-strain curve for the intact rock in uniaxial .,1999,36:279~289
[65]尤明庆,苏承东.大理岩试样的长度对单轴压缩试验的影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2):3754~3760
[66]Fairhurst C E,Hudson J A.单轴压缩试验测定完整岩石应力-应变全程曲线ISRM 建议方法草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6):802~808
[67]Kostak B,Bielenstein H distribution in hard .,1971,8(4):501~521
[68]尤明庆,苏承东,周英.不同煤块的强度特性及回归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2):2081~2085
[69]山口梅太郎.花こぅ岩の强度试验にぉける试验片の数につぃて.材料,1966,16(160):520~528
[70]郑雨天,傅冰骏等译(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实验室和现场试验标准化委员会著).岩石力学试验建议方法.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71]Barton effects or sample bias? In: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cale effects in rock :A A Balkema,~58
[72]Thuro K,Plinninger R J,Zäh S,et effects in rock properties(Part1).In:Särkkä & Eloranta(eds.).Rock Mechanics-a challenge for & Zeitlinger Lisse,~174
[73]齐庆新,毛德兵,范绍刚.直接单轴拉伸条件下煤的弹脆塑性分析.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85
[74]Okubo F,Fukui stress~strain curves for various rock types in uniaxial .,1996,33(6):549~556
[75]王思敬,杨志法,傅冰骏.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世纪成就.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参考文献表中,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的外文;作者姓名之间不用“和”或“and”,而用“,”分开;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西文作者的名字部分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
注参考文献,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代表类型如下:
1、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指的是针对某一专门研究题材的,是著作的别称。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
2、C——论文集。论文集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把各种主题类似的论文集合在一起。比如说:法律论文集里的论文都是与法律相关的。论文集可以作为一本书或期刊的增刊正式出版,用以区别学术期刊。论文集也可以是综合多种形式的论文集结在一起,合订成的一本书。
3、J——期刊文章。是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图书。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1、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是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的分类码,作用在于对文章按其内容进行归类,以便于文献的统计、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等。
2、具体如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教材用M,参考文献排序用自定义编号!
结论:问题分析完毕后,即结束语、结语,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反映了研究成果的价值,其作用是便于读者阅读和二次文献作者提供依据。结论之后是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最后是附录:附录段置于参考文献表之后,附录中的插图、表格、公式、参考文献等的序号与正文分开,另行编制,如编为“图1”,“图2”;“表1”,“表3”;“式(1)”,“式2”;“文献[1]”,“文献[2]”等。
论文附录,致谢后
论文致谢是论文写作完成最后的一个步骤,用于感谢在校学习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和支持的人,让我们好好准备一份论文致谢吧。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文附录 致谢后,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里面结论、附录、参考文献、致谢,排列的顺序
结论:问题分析完毕后,即结束语、结语,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反映了研究成果的价值,其作用是便于读者阅读和二次文献作者提供依据。
结论之后是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最后是附录:
附录段置于参考文献表之后,附录中的插图、表格、公式、参考文献等的序号与正文分开,另行编制,如编为“图1”,“图2”;“表1”,“表3”;“式(1)”,“式2”;“文献[1]”,“文献[2]”等。
论文附录格式要求是什么:
1、毕业论文附录的格式要求
(1)附录编排格式要求。
“附录”二字用三号黑体居中打印。两字中间空一格,下空一行是附录题目(四号黑体居中打印),下空一行是附录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若有多项附录,可按顺序附录1、附录2、附录3……编号。类似于上图格式
(2)附录撰写要求。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义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此项为可选项目。附录大致包括如下一些材料:①比正文更为详尽的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和技术要点、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的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②由于篇幅过长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宜写入正文的材料;③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公式推导、软件源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照片、电路图等。
2、毕业论文附录怎么写
附录对论文来讲主要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附属于正文,必要时才添加,一般情况是省略掉的,毕业论文附录是放在正文末尾,是正文中不便于放置的一些资料,为了保证引用资料的权威和完整性,所以放在末尾,并且标上标号,要把它在原文出现的地方找到,在原文中写,XX详见附录1.
附录的内容补充:
(1)正文中过长的公式推导与证明过程可以附录中依次给出;
(2)与本文紧密相关的非作者自己的分析,证明及工具用表格等;
(3)在正文中无法列出的实验数据。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等在毕业论文的最后,应附上学员本人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获得的专利,获奖、鉴定及工程实现的社会评价及有关资料(一般只写目录清单即可)。
论文的附录是要附上您在论文中使用的相关原始材料 一般是因为在正文中无法或者不合适呈现的内容比如问卷调查使用的题目(有时为了保护版权这些材料只呈现一部分)
论文总结案例:
总结:
杭州东站是一座具有现代动感、气势非凡的交通枢纽建筑。根据杭州东站大异形柱的地理位置,建筑的结构要求,因而设计所要考虑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较多,同时,在具体设计中,遵循外观美观、结构耐用、经济合理、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方法的使用五个基本原则。对此,我们均进行了重点考虑,并进行了着重设计。帷幕设计构想力求与建筑的立面设计思路及结构特征相吻合,并通过帷幕设计加以完善。帷幕外观效果应富有时代气息、庄重,简约而不简单,大气而不奢华,符合现代审美品位,并与其特殊的使用功能及重要地位相匹配,充分考虑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着重体现出“建筑的轻盈通透感”、使建筑真正融入自然和文化环境,达到“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且充分满足业主及设计师的建筑效果要求,也满足建筑设计艺术理念。
造型美观原则:在帷幕的美观性上,从外立面效果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创意和艺术上的深层加工,力图以“简洁明快、线条顺畅、分格清晰、造型独特”等方面来体现这座具有时代风格的形象建筑。异形柱及四角柱内侧面采用无缝不锈钢板。
安全可靠原则:本杭州东站大异形柱是为一类大型现代公共交通建筑;安全可靠性将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该双曲面表皮方案,均充分考虑了风荷载、温度应力、地震作用等对幕墙的影响,同时充分考虑到主体结构位移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结构稳定、先进性及合理性原则:结构稳定不仅是机构安全的要求,也是公众对结构美观的一种认同,失稳的结构难于表现其美感,更没有安全感可言,但过于保守的设计则又显得笨拙,与整个建筑风格不能相融合。针对本杭州东站大异形柱的特点,通过杭州东站大异形柱项目的设计、实施,为今后此类大异形建筑的'表皮实现提供了参考方案,让建筑师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美感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可能。
论文致谢案例:
论文致谢:
感谢华东理工大学,提供这次给我攻读工程硕士的学习机会。
感谢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教授许懋琦老师,在许老师指导下我完成了本次硕士论文撰写工作,从选题、构思、撰写、修改直至完成,都凝聚了导师的心血。
我的导师用她丰富的经验和细心的指导,帮助我完成论文的整个研究过程,并不厌其烦的一次次指导我调整论文方向。使我能够全面地考虑问题从而扩大了我的视野。没有许老师的鼓励,在工作繁忙的间隙,我没有完成这么大工作量论文的勇气。在此再次向他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要感谢,在我完成论文过程中提供帮助的同事,朋友,有了他们的帮助我才能拿到更多完成这篇论文的背景资料。
最后我还要感谢,跟我一起学习这次工程硕士班的同学们,他们在我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分享不少学习经验,受益匪浅。诚挚谢谢。
你是那一类的论文,医学方面的吗??
放在论文的最后。
附录是作为说明书或论文的补充部分,并不是必需的。是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编入正文的材料。因此附录一般附在正文后面。
论文附录的格式:
1、说明书或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A”、“附录B”、“附录C”等编号。如果只有一个附录,也应编为“附录A”。
2、附录中的图、表、公式的命名方法也采用上面提到的图、表、公式命名方法,只不过将章的序号换成附录的序号。
3、附如图是代表附录A的第5个图。其他依次类推。
扩展资料:
论文附录可以写的内容:
1、为了说明书或论文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损于正文的处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细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的途述,对于了解正文内容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2、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编入正文的材料。
3、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注释、框图、统计表、打印机输出样片、结构图等。
一般而言,附录一般收纳繁琐的信息,庞大的数据,特别是期刊对正文篇幅有要求的情况下,添加附录就很有必要。即使这样,附录里的内容仍然要精简,不要把与正文没有直接联系或不重要的信息放在里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附录
引用学位论文(硕士、博士)的参考文献格式:[1]作者.论文题目[D].保存地:保存单位,答辩年.“保存地”指城市,“保存单位”指具体单位,如:南京:东南大学
引用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是使用英文标点.
[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如:[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扩展资料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9]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和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68-471.
[10]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8,.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的是国家颁布的文件或纲领政策,要用N字母表示。
根据GB3469- 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一专 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一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一期刊文章。
D一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一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一数据库。
CP一计算机程序。
EB- 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一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一磁带数据库。
M/CD-光 盘图书。
CP/DK一磁 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一网上电子公告。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 [M] 。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 。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作者题名[R] 。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文献出处,日期。
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的是国家颁布的文件或纲领政策,要用N字母表示。
根据GB3469- 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一专 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一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一期刊文章。
D一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一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一数据库。
CP一计算机程序。
EB- 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一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一磁带数据库。
M/CD-光 盘图书。
CP/DK一磁 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一网上电子公告。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 [M] 。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 。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作者题名[R] 。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文献出处,日期。